第一篇:中外诗歌比较
从悼亡诗看中外诗人不同的柔肠侠骨
我爱诗,爱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阔,也爱雪莱“如果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坚定信念。我爱陆游心中承载爱情的沈园,也爱普希金毕生追求的那片自由的大海。我为舒婷《致橡树》中独立的爱情观所折服,也因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中的奉献精神而感动。
我相信,诗歌是人类共同的语言。纵使我们处在不同的时代,我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弥尔顿的《On his deceased wife》可谓中西方悼亡诗的璀璨之作。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是高中学的,当时只觉得旋律很优美。再度听见这首词是大学看《甄嬛传》时,果郡王从边关回来,见到甄嬛时,甄嬛内心百味杂陈,见到相爱的人,不能拥抱,甚至连眼泪也不能掉。千丝万缕的感情最终化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娓娓道来。那种感情,自此,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每每读来,总是落泪。
也许读惯了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的豪迈壮阔,大家都把苏轼评定为豪放派。在我看来,这个豪放的男子温柔起来,实在可以和容若媲美。
昔日伉俪情深的夫妻,如今已然阴阳相隔数十载。纵使我难以忘记你的温柔体贴,纵使我是那么的想和你“共剪西窗烛,话语夜雨时”,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连你的坟墓都那么的遥远。可是,就算见了又能怎样呢,十年的风雨沧桑,你还能否认出我就是当年那个子瞻。
日夜的思念,你是不是感觉到了呢?梦中,你坐在窗前,正在细细地梳着秀发。一切只如当年。相见的场面我想过千遍万遍,想说的话我有千言万语。然而,真正见了还是“相顾无言”,两行清泪。只是梦罢了,对你的思念无处寄托,只能期盼每年在你的坟墓前诉说衷肠。
我们再来看弥尔顿的“梦亡妻”: On his deceased wife(梦亡妻)
Methought I saw my late espoused saint
我仿佛见到了爱妻的圣灵来归
Brought to me like Alcestis,2 from the grave,好象从坟墓回来的阿尔雪斯蒂,Whom Jove's great son3 to her glad husband4 gave,由约夫的伟大儿子送还她丈夫,Rescued from death by force, though pale and faint.从死亡中被抢救出来,苍白而无力。
Mine, as whom wash'd from spot of child-bed taint 我的阿尔雪斯蒂已经洗净了产褥的污点
Purification in the old Law did save,按照古法规净化,保持无暇的白璧;
And such, as yet once more I trust to have 因此,我也好象重新得到一度的光明,Full sight of her in Heaven without restraint,毫无阻碍地、清楚地看见她在天堂里,Came vested all in white, pure as her mind:
全身雪白的衣裳,跟她的心地一样纯洁,Her face was veil'd;5 yet to my fancied sight 她脸上罩着薄纱,但在我幻想的眼里,Love, sweetness, goodness, in her person shin'd
她身上清晰地放射出爱、善和娇媚,So clear, as in no face with more delight.再也没有别的脸,比这叫人更加喜悦。
But O, as to embrace me she inclin'd 可是,啊!当她正要俯身抱我的时候,I wak'd;she fled;and day brought back my night.我醒了,她逃走了,白昼又带回我的黑夜。第一次读这首诗,只觉得晦涩难懂,后来看翻译,查了一些资料后,才发现这首诗的用情之深可以和《江城子》相比。
诗第一段阿尔雪斯蒂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她为救丈夫埃德米特斯免于死,自愿去死。刚死,就被大力士赫丘利斯从冥王那里抢救回来,送还给了他的丈夫。这里引用这则希腊神话,主要是写妻子进入自己的梦中,梦境之真实,好像这个神话故事在自己身上重现了。
第二段中,诗人阐述了爱妻的死因,即死于产褥。他相信如此善良的妻子死后应该获得了宁静,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诗中,“洗净了产褥的污秽”和“重见到天堂里他的清辉”从两方面阐述妻子得到了救赎,在天堂里身心皈依。
第三段尤其令人感动。早年,弥尔顿就因为操劳过度导致了眼睛失明,因此,他从未见过爱妻凯瑟琳的真实面貌。在第三段中,诗人真真切切的在描述:她一身素装,纯洁美好。含有宗教主义的色彩,也可以看出,虽然,他从未见过妻子,但是,在他心中,妻子的形象如同圣徒一样,是纯洁、洁净的。“面罩薄纱”也可以看出诗人从未目睹过夫人的真面目。
第四段中,当这一切都这么真实的存在梦境中时,作者从梦中醒来,妻子已然离去,只留下自己慢慢回味。
要说起弥尔顿,很多人可能对他存有和苏轼一样的误解。大多数人知道他大概因他的失乐园。要说成就最高的也当属失乐园。但当你把苏轼和弥尔顿的两首诗放在一起读,并且联系他们所处的时代和他们一生的遭遇时,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一、背景
苏轼一生从历史上看应该说是非常坎坷的。早年因受其父苏洵熏陶,发奋读书,博闻强识,为日后文学成就奠定了基础。年方20就参加了礼部的考试,并且获得了第二名。五年后,参加科举考试,一举中的,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道路。
诗人往往都是感性的,因此在政事上,他们少了些许干练纯粹。诗人又是有气节的,从来不会屈从,不会勉强自己违背自己的价值取向。
苏轼因在王安石变法这件事上与新党格格不入,因而被调到杭州,随即又到密州、黄州等地做官。经历了宦海沉浮,几升几降,而能与自己分担的人却早已阴阳相隔。或许是因相思过度吧,正月二十晚上,他的思念幻化成梦境一点一点蔓延开来。
弥尔顿是清教徒文学的代表。他出生在英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中,同样,受其父影响,他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旅行的途中,他找到了自己应该坚持的道路。回到伦敦后,他开始了宗教论战,主张取消国教的主教制度,并且一生都在为此努力。
国王查理一世被斩首后,他继续写诗歌鼓励人们提高对革命的信心,巩固革命的政权。也在此时,他因为身兼数职,而劳累过度,双目失明。
随后,王朝复辟后,他被捕入狱,但却幸免于难。出狱后,他仍然站在清教徒的角度,为革命战斗着。他的失乐园中,通过对夏娃、亚当和撒旦堕落的描写,反映出了英国资本主义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性的失败。
弥尔顿的这首诗是写给他的第二任妻子凯瑟琳的,凯瑟琳嫁给弥尔顿才刚刚一年三个月就因产褥去世了,诗人悲痛之余,写下了这首诗。
同样是政途上失意的两个人,同样是具有伟大抱负的两个才子,当面对自己政途的不如意和妻子离去的悲痛时,他们的语言瞬间融化了,在读者的心中澎湃,九转回肠。
二、写作手法
苏轼的诗总体是写实为主,而弥尔顿的诗则写虚为主。这或许也是中外诗人最大的不同。西方诗人因为受宗教影响,再加之其受希腊神话和浪漫主义的作用,他们经常极富想象力,而中国的古诗词作家,大多以质朴自然,感情自然流露取胜。
在这两首诗中,苏轼第一段先是写情,写不能相见,阴阳相隔的悲恸之情。而后,退一步,写纵使相见也难以相识的悲咽,讲感情加深一层。第二段写景,写梦中见妻子时的场景,家乡,轩窗,梳妆台以及明月,短松冈这些意象反映出了诗人见到亡妻时的情形。两段,情景分明却有景中有情,情中含景。
弥尔顿在诗中,先是用希腊神话为自己梦见妻子铺陈。第二三段虽描述了梦中妻子的模样,当却因包含有宗教主义色彩而使得凯瑟琳朦朦胧胧,难以触摸。也是因为受到宗教主义的影响,弥尔顿虽未见过亡妻,但在他的想象中,善良的人在死后都会得到救赎,都会得等到身心的宁静。因此,凯瑟琳是一袭白衣,纯洁无杂的。
三、不同的收尾
人生有很多悲痛之事,而最让人无奈的也莫过于阴阳相隔了吧。人死不能复生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然而,西方诗人因为受到宗教影响,常常会认为自己所爱之人死后身心得到了皈依,因此,他们的悼亡诗,悲伤色彩便会减淡不少。在这点上,中国诗则截然不同。在这两首诗中,结尾都以梦醒为基础,写现实妻子早已去世的伤感之情。然而,苏轼的更让人心生悲咽。妻子已然离去,那样对窗梳妆的场景再也不会有了,那个懂自己的人就这样不存在了,独留我们在两地饮尽思念与孤独的愁绪。弥尔顿的则以宗教为依托,认为妻子在另一个世界得到了宁静,找到了归宿的地方,因此,纵然,妻子离自己而去了,悲伤也冲淡了些许。
透过不同的结尾,联系是人物的生平,我们也可以看出其更深的意思。苏轼的是对仕途的灰心意冷,对前途的迷茫。而弥尔顿的虽有悲伤之情,却展现出了他对反国教革命仍然存在着信心。
四、相同的爱情观
无论是王弗还是凯瑟琳,我觉得她们都是幸福的,因为有这样侠骨柔肠的爱人。
以前,我一直以为爱情就该从一而终,一辈子只爱一个人才是值得称许的。因此,我无法理解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后再娶林洙的事实。现在,我逐渐明白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与人会渐行渐远。
我想苏轼和弥尔顿写这首悼亡诗时,他们的续弦是知道的。她们应该也没有嫉妒的心。毕竟,一个人为一个人守候,心里存在她们的位置,这位置任谁也取代不了。后来人与前人各有位置,各有一片天地才好。
这种爱如此豁达,明朗。纵使时间流逝,岁月沧桑也难以抹杀曾经的相思相守。生前恩爱非常,死后这样并不华丽的诗词才能感人肺腑。这样的爱,深沉,浓重,与娶了几任妻子是无关的。他们永远都可以光明正大的说:你是我的挚爱。
相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位诗人的侠骨柔肠,更是人间真爱的纯净美好。不同的文化碰撞,相同的人类情感,这或许就是诗歌为什么受欢迎的原因吧。
第二篇:中外音乐剧比较
《中外音乐剧比较》
音乐剧作为现代的一种独具艺术内涵的戏剧形式,它的音乐、舞蹈、表演、舞台美术以及所承载的艺术品质和表现出来的魅力对人们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青睐。音乐剧并不只是由音乐伴奏的表演,它不是歌剧、喜歌剧或是轻音乐剧,也不是歌舞杂耍、音乐荒诞剧或是夜总会的歌舞表演,这其中音乐在音乐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剧的发声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声音,中国演员处在唱法与表演的误区中,这正是中国音乐剧与百老汇音乐剧的主要差异。什么因素构成了音乐剧?奥斯卡.哈姆斯坦曾回答:“它是你所能想到的任何元素,其中,只有一个因素是音乐剧绝对包括的—音乐。”的确,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没有了音乐,也就没有音乐剧的存在了。在音乐剧这一戏剧形式中实行的是作曲中心制,一部音乐剧的成功往往最先捧红的是作曲家,而一部音乐剧是否成功也往往取决于作曲家对其中音乐的创作。由此可见,音乐不仅仅只是帮助完成或完善音乐剧,而是构成音乐剧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美国人在音乐剧的探索上显得十分稚嫩,音乐剧还没有脱离话剧艺术范畴,其中音乐经常作为话剧结构内的穿插性段落而存在.可以说,在这个时期,在美国的文化中,大部分是欧洲化的,无论是戏剧舞台上的文学作品还是音乐,几乎完全受欧洲传统支配,这也导致许多美国人到英国去学习音乐。经过众多艺术家们的努力,美国音乐剧逐步摆脱了英国音乐喜剧的影响,完成了向美国式音乐喜剧的转变,其代表作有福罗伦斯.齐格菲尔德的《齐格菲尔德活报剧》。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列强丧失了霸主地位,美国成为了新的世界强国。在经济上,美国无疑处于领先地位。1920年以后的十年间,乐观的情绪几乎无所不在。美国式的“自信”文化,已取代了过去欧洲文化的主导地位而在各种行业中出现。美国历史上将这段时期称为“爵士年代”。爵士乐这种独一无二的美国音乐形式,也成为音乐喜剧的“音乐俗语”。
1929年,爵士乐岁月里无拘无束的欢乐,在股市暴跌和经济大却下来。经济危机的后遗症使娱乐业的状况极为严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音乐喜剧中爵士乐无忧无虑的欢乐情绪是合乎20年代的乐观精神的,却不适于大萧条时期社会的需要。于是,音乐剧通过对当前时事更辛辣的讽刺以回应来自电影(有声电影,特别是歌舞片)和广播媒体的竞争,在满足观众的欣赏需要的同时,显示出了音乐剧对社会现状深刻的认识。乔治。格什温就开创了一秘交响味儿”的爵士风,将小歌剧与时事讽刺剧结合,将商业娱乐与严肃主题结合。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政府致力于重振国民情绪和经济资源,使得音乐剧嘲弄时事的风格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弱。这时的音乐剧从富有争议的时事主题转移到一些永恒且普通的话题,并追求优美的旋律,许多作曲家都用古典音乐来创作,用音乐戏剧取代音乐喜剧。与此同时,乡村
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清新的风格也进入了音乐剧的殿堂.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巴特为首的音乐人开娜进军”百老汇,20世纪70年代以后,韦伯更是力挽狂澜,书写了音乐剧的新历史,给音乐剧带来了一股狂热脚摇滚,佩和清新的“轻歌剧”风,带动音乐剧的歌剧色彩复苏。尽管音乐剧中音乐的创作是紧跟流行乐坛的,然而,音乐的运用不仅仅是因为它流行,还因为它与剧情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音乐剧的发展、成熟,音乐已成为这种戏剧的一种强有力的叙事方式,音乐交待历史背景,烘托气氛,音乐亦可展开故事情节。将音乐与故事串联起来,开始于吉罗姆。《科恩的袱艺船》。《演艺船》打破了以往音乐喜剧的庸俗和歌剧的凝重感,使音乐剧达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高度,其独特和成功之处在于智慧地溶入
了传统的元素,而又不落俗套。它不像通常的音乐喜剧,不合逻辑的故事围绕着歌曲、舞蹈、表演展开,而是用音乐来表达故事,展开情节。科恩在该剧的音乐创作中,一方面使歌曲显得缠绵徘侧,凄楚哀怨,表达了不幸的婚姻和黑人的不平等地位在人们心灵深处所留下的伤痛:另一方面,科恩追求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密西西比河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剧中著名的歌曲“老人河”就描写了源远流长的密西西比河以及两岸的黑人生活,在表现自然风光的同时,表现了黑人的劳动、生活、受欺压和不满,这首歌在全球至今仍传唱不衰.在成熟的音乐剧中,音乐不像在影视作品中一样处于陪衬、配角地位,而是上升到主角的地位直接表达人物的情感,诊释人物的性格。在顺艺姗中,脚„老人河,‟.“遐想呼g‟‟情不自禁爱上他”到“我为什么爱上了你”,每首歌曲都是主人公在一定情景下的情感表露,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在撤克拉荷马》中,歌曲“人们会说我们在恋爱”表现了两位恋人互相传递、表达他们的爱情;“走出梦境,‟m吐表达了劳蕾对爱情的向往与渴望。有的作曲家还巧妙运用歌剧中的宣叙调〔朗诵调)来表现人物间的对话、较量、和冲突,取得
了用音乐叙事的很好效果。例如墩吉与贝丝》、《西区故事》中都有这种念唱风格。在著名的《窈窕淑女》中,作曲家甚至采用了介乎说白与宜叙调之间的“朗诵风格”作为男主角的音乐表达方式。这种用音乐直接表达人物的语言、情感、性格,虽不如说白清晰明了,却能给观众留下更大的想像空间。需要一个质的转变。鲜明的中国风格与特色是国产音乐剧定位 的重要命题之一。按照这一命题的要求,在进行原创剧制作时,不仅要把握住这一外来艺术的共性特征,而且必须充分调动中华民族丰富的艺术资源,通过在一、二度创作方面的努力,让作品在编、导、音乐、表演、舞美等方面全方位凸现鲜明的个性即中国风格与特色来。
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廖向红在导《赤道雨》时,评价宋祖英的演唱时曾说:“身为歌手,宋祖英在《赤道雨》中尝试了很多突破,比如为了满足音乐剧的娱乐性、大众化需要,她尝试把自己的民族化唱腔拓展开,融入通俗唱法:另外,她还尽力克服作为歌手习惯性的鼻音发声,在剧中对白上,有非常强烈的愿望学习以话剧演员的方式在舞台上讲话;总之,身为一个成名歌手,宋祖英尽管舞台经验己经相当丰富了,但她依旧尽心尽责,对音乐剧的创作充满了热情,以她的能力是完全可以驾驭好这一角色,从而给《赤道雨》增色的。”
曾经对百老汇音乐剧有过研究并有过亲身实践的美籍指挥家刘键说:“美国百老汇音乐剧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最初是由一种啤酒馆歌舞发展而来的,迄今为止己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成为美国一个很大的文化产业,同时是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刘键认为,中国的音乐剧现在处于误区中,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音乐,二是表演。音乐剧最重要的应该是音乐,但是,在我们这里,音乐剧的主体不是音乐和演员的演唱,而是重在舞台设计和剧本。一部音乐剧是靠音乐贯穿始终的,音乐不应是辅助的,不应是剧情的陪衬。百老汇音乐剧的主要特点是:必须有醒目的主题音乐和主题歌曲,剧本只要内容平民化,政治上积极进步就可以;在表演上,演员的表演语汇要明朗易懂不做作。最为重要的是演员定是百里挑一,能歌善舞,是最适合音乐剧演出的。刘键说:“我曾问过许多演过音乐剧的中国演员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左手代表流行唱法,右手代表美声唱法,音乐剧的发声部位应该在哪儿?他们的回答是在中间。这是不对的,音乐剧的发声应该在我的背面,是另一种完全不同于两者的声音。中国的演员处在唱法的误区中,这也正是中国音乐剧同百老汇音乐剧的最大差距。国内演员看得太少,他们一直处于自我摸索的阶段。音乐上过于圆润,舞蹈和发声都过于民族化。现今世界音乐表演棱角分明,个性突出。发扬民族风格是必然的号但必须要让世界认同,民族艺术只有走向世界,才可以真正体现和展示它的民族特征。”
综上所述,音乐剧在实现艺术“时尚化”的同时努力实现着时尚“艺术化”。音乐剧不仅在舞台上塑造了20世纪的一种开放、乐观、幽默的人格类型,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对现实人生、尤其对当代青年的性格陶冶、生活时尚和人格魅力的培养发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音乐剧艺术在百余年的发展途程中,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举世闻名的剧作大师、作曲大师、舞蹈创作大师、表演艺术大师、舞美设计大师和制作大师,作为有着悠久、丰厚舞台表演艺术传统的国度,我们不能固定“程式化”的表演传统,我们传统的舞台表演艺术在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把握中若柑与时俱进”,我们就不仅能融入时尚而且能创造时尚。我认为,许多具有综合表演手段的地方戏,特别是歌舞性较强的“曲牌体”地方戏,在其“与时俱进”的历程中,会促成音乐剧艺术的中国风格。
《中外音乐剧“主打曲”特色之比较》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至1997年以来,33部欧、美音乐剧100首“主打曲”与中国1983年至2005年以来,28部中国音乐剧60首“主打曲”的分析、对比,得出各自的特色,供从事音乐剧的朋友们参考。
关键词:歌剧、音乐剧;主打曲、歌曲、咏叹调、宣叙调、咏叙调。
一个多世纪以来,音乐剧的发展,虽然样式众多,多姿多彩,各具特色,但已定型为:源于欧、美的音乐剧。我们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至1997年以来的33部100首欧、美音乐剧的“主打曲”(注1)与中国1983年至2005年以来,28部中国音乐剧60首“主打曲”(注2)的分析、对比,找出中外音乐剧“主打曲”的特色。
本文所说的“主打曲”是指这些音乐剧中的唱段是全剧中经常出现并贯穿全剧的主要唱段,它仅次于“主题歌”的地位,当然,也应包括主题歌。
在几部音乐剧的著作中都提到音乐剧是从歌剧、喜歌剧、轻歌剧发展而来,并指出其“声乐主要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重唱、合唱。声乐曲调的类型主要有:咏叹调、宣叙调、咏叙调。”(注3)当我们对上述33部100首外国音乐剧与28部60首中国音乐剧分析、对比后,发现外国音乐剧的这些“主打曲”都是歌曲,不是歌剧中的咏叹调、宣叙调或咏叙调,而中国音乐剧中的60首“主打曲”却是另外一回事了。笔者无意对咏叹调、宣叙调或咏叙调各有什么特色进行论述,而只对这些“主打曲”是歌曲并有何特色进行分析对比,然后就中国音乐剧中“主打曲”与之对比,得出中外音乐剧“主打曲”之异同。
外国音乐剧“主打曲”有以下几种特色:
(一)这些“主打曲”90%几都是歌曲,只有个别的介于歌曲与歌剧咏叙调之间。说其是歌曲,有以下歌曲写法特色:
(1)
曲式结构简单、严谨、清晰,多为AB材料的单二部曲式或变奏式的写法。也有ABA单三部曲式,或变化写法,像20世纪20年代音乐剧里程碑式的音乐剧《演出船》中的《老人河》,可以说是从歌剧到音乐剧过渡时期的作品,其结构是复三部曲式,A:a+b+a+B+A1+b+尾声(B的材料)。后来音乐剧的“主打曲”,在结构上越来越简单清晰。
(2)
这100首“主打曲”大部分都采用的是动机一再重复,与乐句重复或变化重复的,这正是民间歌曲的写法。请看《演出船》中的《老人河》:
再看1935年乔治。格什温作曲的音乐剧《波吉和贝丝》中的《夏天摇篮曲》:
这是一首黑人民歌风的一再重复音调的变奏曲性质的歌曲,是一首小调式的摇篮曲,剧中年轻的妻子克拉拉轻摇着孩子唱起了这首歌。
中国观众十分熟悉的《音乐之声》中的多首唱段,都是这类一再重复动机的写法,这正是歌曲的写法,而咏叹调、宣叙调决不是这种写法。请看《我心爱的一切》:
这是一首重复句首,变化句尾的典型歌曲写法,用重复加强人的记忆,变化取得发展。再看《音乐之声》中的《孤独的牧羊人》:
这更是一首重复句首,变化句尾的歌曲,所不同的是歌中使用了“雷依哦得”衬词发出的声响,使歌曲风趣无穷,大跳的音程成为歌曲的一大特色。
我们再看寇特.尔《懵懂女士》中的《我的船》;《猫》中的《回忆》;《剧院魅影》中的《夜的音乐》等众多的“主打曲”都是重复的歌曲。
(二)音乐剧“主打曲”另一特色是其旋律“好听、易唱、易记、易流传”。音乐剧的作曲家追求其“旋律单纯朴素、优美流畅、上口好唱”;追求歌曲“有听觉冲击力,有心灵震憾力,和旋律美”。这些主打曲共同的特点是,无论是听演员演唱或是观众自己哼唱,都感觉像有一种无形的手在撩拨自己的心弦,使人产生“心动”、“心悦”或是“心痛”、“心醉”。总之,就是产生“一种共鸣”。这样才能达到流传,几呼每部成功的音乐剧都有流传开了的歌曲,例如《猫》中的《回忆》;《歌剧院的幽灵》中的《夜之曲》等等。这里我们举《夜之曲》为例:
像这样有震憾力的“主打曲”还有很多,读者可从《外国音乐剧教程》中找到。
(三)音乐剧是以现代流行音乐为其基调,其“主打曲”基本上就是流行音乐的写法,流行音乐是当代最具有通俗化、娱乐化、大众化品格的现代艺术。音乐剧在欧美久演不衰,其原因就在于它的基本品格是考虑到受众的喜爱。我在日本学习时看了一些欧美音乐剧和日本音乐家创作的音乐剧,说有观众为音乐剧发狂,一点不假。一部音乐剧演下来,就有不少 会唱其中的主题歌。考虑受众的另一特点是演唱技巧上较简单,不像歌剧,要求演唱者有高难度的技巧,会表演的流行歌手就能唱这些音乐剧中的歌。当然,考虑受众还表现在音乐剧的内容上的平民化、与生活相关的剧情。
(四)音乐剧“主打曲”的动作性、表演性强,使其满台充满活力,“载歌载舞”成为其特色。这与歌剧中程式化的舞蹈不一样,比如格什温的《波吉和贝丝》,音乐用黑人爵士乐的风格与节奏,演唱起来动作性很强。大家都熟悉的《音乐之声》,其音乐的可动性很强,每首歌就像一首表演唱。台上一个人演唱,其他人有动作伴随,就产生了台上的互动,互动往往影响台下共鸣,也能产生互动,这就使演员与观众沟通,剧场效果就会很生动。这与音乐剧创作使用丰富多彩、音乐风格新颖独特的音乐语言有关。专家们分析音乐剧创作的三种主要语言有:古典音乐、爵士乐、摇滚乐。后两种音乐的动作性是很强的,这里就不一一举例说明。
(五)音乐剧“主打曲”的剧情多为欢乐、诙谐、喜剧性的。因此,欢乐、诙谐情绪是这42部音乐剧的基调,并且多数为爱情题材。像《耶稣基督万世巨星》与《悲惨世界》这样严肃性的题材是极少的。当我们研究了这100首音乐剧唱段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说:欢乐、诙谐情绪的音乐剧唱段,其旋律朗朗上口,有青春活力;其节奏明快,有摇滚、迪斯科、爵士乐等所谓的现代节奏;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
(六)音乐剧“主打曲”的伴奏乐队是不具一格的多样化的编制,特别是现代电声乐队的加入,使音乐剧成为“时代”的产物。电声MIDI的音响有无穷尽的音色,这使音乐剧的音乐,无比丰富,音响神秘莫测,这一点我在日本亲临剧场的感受深刻。
当然,外国音乐剧决不只有以上六大特色,让我们再从60首中国音乐剧唱段中来分析其特色。
因为音乐剧是源自欧美,我们还是以外国音乐剧为准尺,对比中国音乐剧的特色。
在目前研究音乐剧的著作中,一般把1982年创作演出的《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作为中国的第一部原创音乐剧剧目。而改革开放20多年里,明确打出音乐剧大旗的据说只有《山野里的游戏》、《鹰》、《四毛英雄传》等为数不多的少数剧目。这说明作者们对自己的作品还是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因为音乐剧毕竟是外来品种,中国音乐剧在草创阶段,抱着学习的态度较好。因此,多数剧目都以“轻歌剧”、“喜歌剧”的名目演出。本文是根据《中国音乐剧作品选集》进行研究、分析的,因此,凡选进书中的歌曲,均作为“主打曲”对待。笔者发现的情况如下:
(1)60首中国音乐剧“主打曲”中,我们惊人的发现,真正属于歌曲的不多,多数唱段介于歌剧中的宣叙调或咏叹性质的唱段。例如《日出》中的《你是谁?美丽的女人!》。当然,是歌曲或咏叹调并无好坏之说。而像《芳草心》中的《小草》是一首绝妙的好歌。外国音乐剧大多数唱段是歌曲不是歌剧唱段,这一特点直接影响了后面的几个特点。对于这一点,我发现问题出在中国音乐剧的唱词写法,过于散文化,过于强调抒发性情绪,缺少规整的词格,作曲家谱曲时就只好写成散文式的唱段,说是歌曲,又过于散,说是宣叙调又不像,说是咏叹调又不成。
(2)60首中国音乐剧“主打曲”中,像《小草》那样一再重复乐句的不多,有重复后面的乐句,由于唱词的散文化,使音乐主题不能更集中些,松散的唱段就达不到《小草》那样句法清楚,结构严谨。60首中国音乐剧中,很少有一再重复。
(3)说到音乐剧旋律的“好听、易唱、易记、易流传”这一特点,60首中国音乐剧中只有《小草》算得上这一特点。笔者分析了这60首唱段,不属于可流传而未宣传出去之列。原因除不具备上面两点之外,还有下面几个原因。
(4)中国音乐剧作家们似乎注意到了通俗性与向流行音乐靠近这一特点。但是我阅读了这些钢琴谱后,发现不少旋律是散文式的通俗歌曲,而伴奏却是严肃音乐的织体,或严肃歌剧的写法,不少唱段的难度也超出通俗这一范畴。(5)就音乐的动作性、表演性来说,在内容上是注意到了,例如《特区回旋曲》、《快乐的推销员》等。但是从音乐的动力性看,也是欠缺的。当然,有许多剧的剧情并没有为音乐提供可动的因素。
(6)剧情多为欢乐、诙谐、喜剧性的,这一点中国音乐剧是做到了,不单是爱情题材,而且多写的是现代生活题材。我不得不在这里提出,中国音乐剧中的唱腔不讲中国语音规律,不讲四声,倒词现象严重这一事实,有的唱段像翻释过来的歌曲。威尔弟、普契尼的歌剧是按意大利语行腔的,用意大利语演唱非常顺畅舒服,欧美音乐剧以流行歌曲为基调,也是讲究语言规律的,中国音乐剧倒词的唱腔,让人听来总是别扭的。
(7)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时间很短,赶上电声乐器时代,靠高科技手段制作的伴奏音响,是过去时代所无法可比的,可以说是五光十色,声响艳丽。但是再好的声响,没有精彩的旋律唱段,依然无济于事。
中国音乐剧出现的问题,我以为在剧本作者身上,因为歌词是剧作家写的,剧作家不是作曲家,如果剧作家懂曲式学,会弹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学习过威尔弟、普契尼等大师的歌剧,又对欧美音乐剧进行过笔头分析,我想,上述问就可解决的好一些。
第三篇:中外传统节日
日期 节日名称 开始
1月1日 元旦
1月第一个星期日 黑人日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国际麻风节(世界防治麻风病日)1954 2月2日 世界湿地日
2月7日 国际声援南非日 1964 2月10日 国际气象节
2月14日 情人节
2月15日 中国12亿人口日 1995 2月21日 反对殖民制度斗争日 1949 2月24日 第三世界青年日
2月28日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
3月1日 国际海豹日 1983 3月3日 全国爱耳日 2000
3月5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3月8日 国际劳动妇女节 1910
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1979 3月14日 国际警察日(节)
3月15日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1983
3月16日 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
3月17日 国际航海日
中国国医节 1929
3月18日 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
3月21日 世界林业节(世界森林日)1972 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 1976 世界儿歌日
世界睡眠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 1993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 1950
3月24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1996
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1996 4月1日 国际愚人节
4月2日 国际儿童图书日
4月7日 世界卫生日 1950
4月21日 全国企业家活动日 1994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1970 世界法律日
4月23日 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4月24日 世界青年反对殖民主义日 1957 亚非新闻工作者日
4月25日 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 1986 4月26日 世界知识产权日 2001 4月27日 联谊城日
4月30日 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
4月第三个星期日 世界儿童日 1986 4月最后一个星期三 秘书节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1889 国际示威游行日
5月3日 世界哮喘日
5月4日 中国青年节 1939 五四运动纪念日 1919 科技传播日
5月5日 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 1994 5月8日 世界红十字日 1948 世界微笑日
5月12日 国际护士节 1912
5月15日 国际家庭(咨询)日 1994 5月17日 世界电信日 1969 5月18日 国际博物馆日
5月20日 全**乳喂养宣传日 1990 中国学生营养日 1990
5月26日 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 1993
5月30日 “五卅”反对帝国主义运动纪念日 1925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 1988 5月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节 1914 救助贫困母亲日 1997
5月第三个星期二 国际牛奶日 1961 5月第三个星期日 全国助残日 1990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1949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1974 6月6日 全国爱眼日 1996 6月11日 中国人口日
6月17日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0日 世界难民日 2001 6月22日 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
6月23日 国际奥林匹克日 1894 世界手球日
6月25日 全国土地日 1991
6月26日 国际禁毒日(国际反毒品日)1987 国际宪章日(联合国宪章日)6月30日 世界青年联欢节
6月第三个星期日 父亲节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日 1921 香港回归纪念日 1997 国际建筑日 1985
亚洲“三十亿人口日” 1988 7月2日 国际体育记者日
7月7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1937 7月11日 世界(50亿)人口日 1987 7月26日 世界语(言)创立日
7月28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4 7月30日 非洲妇女日
7月第一个星期六 国际合作节
8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927 8月6日 国际电影节 1932
8月8日 中国男子节(爸爸节)1988
8月15日 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 1945 8月26日 全国律师咨询日 1993
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 9月8日 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 1958 世界扫盲日 1966
9月10日 中国教师节 1985 9月14日 世界清洁地球日
9月16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1987 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中国国耻日)1931 9月20日 全国爱牙日 1989 9月26日 节日·民谣网建站日 2001 9月27日 世界旅游日 1980
9月第三个星期二 国际和平日 1981 9月第三个星期六 全民国防教育日 2001 9月第四个星期日 国际聋人节 1958 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世界心脏日 2000 世界海事日
10月1日 国庆节 1949 国际音乐日 1980 国际老人节 1990
10月2日 国际和平(与民主自由)斗争日 1949 10月4日 世界动物日 1949 10月8日 全国高血压日 1998 世界视觉日
国际左撇子日
10月9日 世界邮政日(万国邮联日)1969 10月10日 辛亥革命纪念日 1911 世界居室卫生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 1992
10月11日 声援南非政治犯日
10月13日 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 1949 世界保健日
国际教师节
采用格林威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日 1884 10月14日 世界标准日 1969
10月15日 国际盲人节(白手杖节)1984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 1979 10月17日 世界消除贫困日
10月22日 世界传统医药日 1992 10月24日 联合国日 1945 世界发展信息日
10月28日 世界“男性健康日” 2000 10月31日 世界勤俭日
10月第一个星期一 国际住房日 1982
10月第一个星期三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1990 每年重阳节 中国老年节(义务助老活动日)1989 11月9日 中国消防宣传日(消防节)1992 11月10日 世界青年节(日)1946 11月14日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17日 国际大学生节(国际学生日)1946 11月21日 世界电视日 1996 世界问候日 1973
11月第四个星期四 感恩节
12月1日 世界艾滋病日 1988
12月2日 废除一切形式奴役世界日 1986 12月3日 世界残疾人日 1992 12月4日 中国法制宣传日 2001
12月5日(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际志愿人员日 1985 世界弱能人士日
12月7日 国际民航日
12月9日 “一二·九”运动纪念日 1935
世界足球日 1995
12月10日 世界人权日 1950 12月11日 世界防治哮喘日 1998 12月12日 西安事变纪念日 1936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937 12月15日 世界强化免疫日
12月20日 澳门回归纪念日 1999 12月21日 国际篮球日
12月24日平安夜
12月25日 圣诞节
12月29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1994 12月第二个星期日 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
◆◆◆ 阴 历 节 日 ◆◆◆ 正月初一 春节
正月十五 元宵节
二月初二 龙抬头节
五月初五 端午节
七月初七 七夕情人节
八月十五 中秋节
九月初九 重阳节
中国老年节(义务助老活动日)腊月初八 腊八节
腊月二十四 小年< p p<>
元旦 New Year' s Day Jan.1
国际劳动妇女节 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 s Day(wornen's Day)Mar.8
国际劳动节 nternatlonal Labor Day(May.Day)May.1
中国青年节 Chinese Youth Day May.4 国际儿童节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Children's Day)June.1 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党的生日)Anniversary of the Foundlng of the ChineseCommunist Party(the Party' s Birthday)July.1 建军节 Army Day August.1
教师节 Teachers,Day Sept.1 国庆节 National Dey October.1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 the Sprlng Festival(New
Yearls Day of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灯节)the Lantern Festival 农历正月十五
清明节 the Qing Ming Festival 四月五日前后
端午节 the Dragon-Boat Festiva 农历五月初五
中秋节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e Moon Festival)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农历九月初九
元旦(1月1日)NewYear'sDay
春节(农历一月一日)theSpringFestival
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theLanternFestival
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InternationalWorkingWomen'sDay 植树节(3月12日)ArborDay 邮政节(3月20日)PostalDay
世界气象节(3月23日)WorldMeteorologyDay
清明节(4月5日)ChingMingFestival;Tomb-sweepingFestival 国际劳动节(5月1日)InternationalLabourDay 中国青年节(5月4日)ChineseYouthDay 护士节(5月12日)Nurses'Festival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theDragonBoatFestival 国际儿童节(6月1日)InternationalChildren'sDay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7月1日)theParty'sBirthday 建军节(8月1日)theArmy'sDay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Mid-autumn(Moon)Festival 教师节(9月10日)Teachers'Day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Double-ninthDay 国庆节(10月1日)NationalDay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NewYear'sEve 1月1日元旦(New Year's Day)
2月2日世界湿地日(World Wetlands Day)2月14日情人节(Valentine's Day)3月3日全国爱耳日
3月5日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3月8日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 Day)3月9日保护母亲河日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China Arbor Day)3月14日白色情人节(White Day)
3月14日国际警察日(International Policemen' Day)
3月15日世界消费者权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 Day)
3月21日世界森林日(World Forest Day)3月21日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3月22日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4月1日愚人节(April Fools' Day)
4月5日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4月7日世界卫生日(World Health Day)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
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y)5月1日国际劳动节(International Labour Day)5月3日世界哮喘日(World Asthma Day)5月4日中国青年节(Chinese Youth Day)
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World Red-Cross Day)5月12日国际护士节(International Nurse Day)5月15日国际家庭日(International Family Day)
5月17日世界电信日(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Day)5月20日全国学生营养日
5月23日国际牛奶日(International Milk Day)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World No-Smoking Day)6月1日 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6月5日世界环境日(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Day)6月6日全国爱眼日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International Olympic Day)6月25日全国土地日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
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7月1日国际建筑日(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Day)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Army Day)8月12日国际青年节(International Youth Day)
9月8日国际扫盲日(International Anti-illiteracy Day)9月10日中国教师节(Teacher's Day)9月16日中国脑健康日
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zone Layer)
9月20日全国爱牙日
9月21日世界停火日(World Cease-fire Day)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World Tourism Day)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National Day)10月1日国际音乐日(International Music Day)
10月1日国际老年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10月4日世界动物日(World Animal Day)
10月5日世界教师日(World Teachers' Day)(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
10月9日世界邮政日(World Post Day)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World Standards Day)
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Blind)10月15日世界农村妇女日(World Rural Women's Day)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
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10月24日联合国日(United Nations Day)
10月24日世界发展新闻日(World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Day)10月28日中国男性健康日
10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Day)10月31日万圣节(Halloween)11月8日中国记者节
11月9日消防宣传日
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11月17日国际大学生节
11月25日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
12月1日世界爱滋病日(World AIDS Day)
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World Disabled Day)
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
12月9日世界足球日(World Football Day)
12月25日圣诞节(Christmas Day)
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Diversity Day)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麻风节
3月最后一个完整周的星期一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复活节(Easter Monday)(有可能是3月22-4月25日间的任一天)
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Mother's Day)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
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Father's Day)
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International Peace Day)
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国国防教育日
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Deaf)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世界住房日(World Habitat Day)10月的第二个星斯一加拿大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10月第二个星期四世界爱眼日(World Sight Day)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美国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农历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
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中国情人节)(Double-Seventh Day)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农历腊月二十四传统扫房日
第四篇:中外民俗
一.绪论
1.民俗就是一定地域的特定人群在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中所形成的行为和思想的习惯性事象。简言之,民俗就是民间习俗。
2.民俗的基本特点:集体性和社会性、地域性和民族性、传承性和播布性、稳定性和变异性。
3.民俗与旅游的关系:民俗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有助于民俗的交融与发展、了解民俗是做好旅游接待的重要前提。
二.民族与区域
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6%),习惯上把其余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2.汉族: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汉族没有产生全民族必须信仰的宗教,部分人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炎黄之后,古称华夏。
3.旗袍是满族的典型服饰也是现代流行服装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4.赫哲族以捕鱼为主要产业,以犬拉雪撬代步,汉代有“鱼皮部”和“使犬部”之称。
5.蒙古族被誉为“草原骄子”。
6.仡佬族手工打铁业比较发达,因此,史书上把有些地方的仡佬称为“打铁仡佬”。
7.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
8.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僮布”、“僮锦”声誉很高。
9.黎族是最先会织棉布的民族之一,黎锦很有名。
10.裕固族:“裕固”,意为“富裕”和“巩固”。
11.保安族的腰刀锋利耐用,精致美观,享有盛名,被称作“保安刀”。
12.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是全国面积最大的行政区,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辽阔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13.俄罗斯族:十九世纪以前陆续由俄罗斯迁入新疆等地定居,当时他们被称作“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多信仰东正教。
14.纳西族有古老的象形文字,主要由巫师“东巴”用来书写经典,故又称“东巴文”。东巴经记载了纳西人从原始社会起,到封建社会初期的传说和历史,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历史发展、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的宝贵资料,是纳西族先民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
15.傣族有“旱傣”、“水傣”、“花腰傣”之分。16.由于多种原因,基诺族的社会发展较为迟缓,直到50年代初期,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农村公社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是其传统的耕作方式。1979年经民族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5个民族。基诺族种植茶树有悠久的历史,攸乐山是著名的普洱茶的六大茶山。
17.中华民族的特点,是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各兄弟民族的共同体,由于历史上的诸多原因,华夏民族住在黄河、长江流域,其他民族则聚居在四周,因此,在中华大地上就形成了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民族圈及文化圈。中华民族有着极强的故土观念和祖先观念,这种观念积淀为祖国的观念。中华民族是由血统观念、地缘概念,文化概念构成的一个民族整体。中华民族既有同一的文化心理传统,又有多向性的诸民族文化心理传统,形成了以古代中原民族发展起来的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的整体民族。
18.五十六个民族。按语系语族分:属汉藏语系的有三十个(其中汉语族三个,壮侗语族八个,藏缅语族十七个,苗瑶语族二个),属阿尔泰语系的十七个(其中通古斯语族五个,突厥语族七个,蒙古语族五个),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三个,南岛语系印尼语族一个,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一个,斯拉夫语族一个,语系语族未定的二个,语系未定的一个。
三.中华之最
1.世界上最大的峡谷是中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2.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因此有“世界屋脊”之称。
3.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是中国的银杏树,植物学家们把它看做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并与雪松、南洋杉、金钱松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我国园艺学家们也常常把银杏与牡丹、兰花相提并论,誉为“园林三宝”,并把它尊崇为国树。
4.“旗云”是珠峰特有的气象现象。
5.青海湖又名“库库诺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国内最大的咸水湖。
6.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同黄河一起被喻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7.鄱阳湖古称彭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会聚之地,许多诗人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句,如王勃的“渔舟唱晚,响彭蠡之滨”,苏东坡的“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绘的都是鄱阳湖的胜境。
8.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
9.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是中国北京的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0.莫高窟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湛、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莫高窟又称千佛洞。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1.悬空寺是世界上现存的建于悬崖绝壁上的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群,也是我国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12.赵州桥又叫安济桥,修建于隋代,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由著名匠师李春主持建造。1991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命名为“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13.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是依凭凌云山栖鸾峰的峭壁开凿的摩崖石刻弥勒佛坐像。
14.司母戊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的完美体现。
15.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中国明朝的《永乐大典》。
16.中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记述了中国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
三.服装服饰
1.民族服装服饰最显著的特点在于:一是注重色彩;二是注重装饰;三是注重搭配。
2.从总体效果看,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反映出来的色彩感可以分为三大类:(1)明快素雅,秀丽和谐。(2)鲜艳斑斓,对比强烈。(3)凝重深沉,庄严朴实。
3.饰品在民族服装中的特点和意义表现在:(1)整体性:形式美的统一、装饰性的统一、实用性的统一。(2)文化性:在很大程度上都保持着该民族原始崇拜的意义、祭仪活动的道具中最具强化神性的物质实体、社交活动中的青年男女互赠的信物。
4.基诺族男子的衣背中央均缝缀着一块彩色图案,基诺语称之“波罗阿波”,意为太阳花或月亮花,即“日月花饰”。日月花饰具有丰富的文化含义。它是基诺族男子成年的标志,又具有村寨族徽的功能,还有原始图腾崇拜之意。日月花饰还被认为是真挚爱情的象征。日月花饰又称为“孔明印”。
5.傣族姑娘的花央箩被称为“牛踩不烂”。
6.衣冠服饰的设计与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7.藏族最有特色的是十分罕见的孔雀服。
8.鱼皮衣是赫哲族的传统服饰。
9.在服饰的色彩上,汉族视青、红、皂、白、黄等五种颜色为“正色”。
10.汉族服饰的原料,主要有麻布、丝绸、棉布、毛呢、皮革等。
11.汉族的染织工艺,以其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制作精美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享有盛誉,被西方人誉为神秘的“中国术”。其方法大体可分为织花、印染、刺绣、书花四大类。
12.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传统宗教禁忌脱帽露顶。
13.哈萨克妇女善于刺绣,刺绣方法有挑花、贴花、补花、钩花、刺花等。图案的着色富有象征性,蓝色表示蓝天,红色像征太阳和太阳的光辉,白色象征真理、快乐和幸福,黄色象征智慧和苦闷,黑色象征大地和哀伤,绿色象征春天和青春。
14.塔吉克人喜欢红色,红色鲜艳,给人一种温暖之感,在冰雪高原上十分耀眼夺目。
15.欣赏这些民族的传统服饰,可认识到各民族当地独特的文化风俗、艺术传统,甚至宗教礼仪。
四.节日节气
1.农历是现今世界上存在的为数不多的天文年历性质的阴阳双轨制甚至是多轨制历法。农历是阴阳合历,最体现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
2.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3.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4.春联又叫“对联”、“门联”,源于古代“桃符”。
5.饺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代曾叫牢丸、水角、馄饨、饽饽等。古人誉之为“天下通食”。
6.年画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以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的年画最为有名。
7.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因元宵是节日食品而得名,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是观赏灯火,所以又称灯节。道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合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的中元、下元为三元,分属天地水三官的诞辰。
8.立春吃春饼,名曰“咬春”。春饼、春卷是古人心目中的春的象征。清朝的满汉全席一百二十八道菜点中,春卷是九道点心之一。
9.中国文化起源于天地、阴阳、大道三者合理解释的天文认识,产生了以阴阳气的运行为基准的节气历法。
10.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节、端
五、端阳、重午、蒲节、天中节。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战国时的伟大诗人屈原。
11.乞巧节:七月七日。
12.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亦称八月半、仲秋节,一般家庭都希望在这个节日里人月同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与之相对应,又称仲秋八月十五为“月夕”。
13.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也叫重九。“茱萸节”、“菊花节”。也有“女儿节”、“女节”、“老人节”之称。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叫“延寿客”。典故有“龙山落帽”、“白衣送酒”。
14.冬至又称“数九”、“添岁”、亚岁、小年。
15.晋代以后,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为腊八。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于这天成道。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北宋东京(开封)各大寺庙都在这天举行浴佛会,做七宝五味粥,这种粥叫腊八粥,又叫佛粥。后来民间也做腊八粥。腊八粥用八种粮食和果品制作,其中必定有枣,象征吉祥。腊八粥的枣是“早”,栗是“力”,就是早下力气,争取明年五谷丰收。要把腊八粥做得稠一些,粘糊糊的,粘是“连”的谐音,意味着连年丰收。
16.腊月二十三日为祀灶日,民间俗称为“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这天送灶神上天言事,称为送灶、辞灶、醉司命。过去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17.除日的活动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响(放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18.守岁:除夕晚上,全家团聚,饮酒叙谈,终夕不眠,叫做守岁。旧时守岁一般都是通宵达旦,建国以后,守岁一般都是象征性的。午夜饭后,晚辈给长辈叩头,长辈要给晚辈送钱,一人一份,叫做“压岁钱”、“年份子”,有的人家分糖块,叫做“甜头”。
五.节日庆典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的建设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别具一格、绚丽多彩的民族节日,这些节日都是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特点的主要内容与表现形式。它全面、集中、典型、形象地反映出了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性格特征,理想愿望,也是我们进行民族识别的标志之一。
2.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节、达努节等。
3.白族三月街古代亦称观音市或观音会,据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每年夏历三月,在大理中和峰麓中溪河畔的空旷地上举行。节日内容原是佛教庙会,举办隆重的讲经拜佛活动。现在是滇西商品交易的最大聚集地。
4.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贵阳市附近苗族人民纪念古代英雄“亚努”的传统节日。身穿节日盛装的苗族人民,都要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贵阳市喷水池旁集会。
5.插花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白,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当地彝族人民将红杜鹃作为传情的信物、吉祥的象征。
6.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火把节。彝语支民族的彝族、纳西族、白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都要过火把节。各民族火把节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就是彝族各支系也有差异。
7.特懋克节,是基诺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于每年2月6日至8日统一举庆。特懋克,是句基诺语,它的本意是“打大铁”。人们随着鼓点围着大鼓跳起粗犷的“太阳鼓”舞。
8.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传统的群众集会形式,也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多半在夏秋之交举行。具体时间自定,这种节日性活动,规模可大可小。
9.“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亦作“鄂博”、“脑包”等,汉语的意思为“高堆子”。原是指在游牧交界之处及道路上用石块或泥土堆积起来以作标记的石堆或土堆。后来逐渐被视为神灵的居所,被作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于是,原来的界标、路标就变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护神等神灵的场所。祭敖包活动多在农历五至七月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进行。
10.泼水节是傣族重大的传统节日,时间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属佛教一年之首的宗教节日,是傣历新年。
11.仫佬族的节日文化丰富多彩,最具特色的是三年一大庆、一年一小庆的“依饭节”。仫佬族依饭节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仫佬山乡人民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它表达了仫佬族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期望。“依饭节”又称“依饭公爷”和“喜乐愿”,是向祖先还愿和庆贺当年好收成、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意思,带有十分强烈的感恩和祝愿的成分。该节一般都在“立冬”前后择吉日而定。
12.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黎族人民通过“三月三”的传统来纪念本民族的祖先和英雄人物。现在纪念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人数有几千人甚至上万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除了歌谣对唱外,还有“打柴舞”、荡秋千、土枪射击、射箭、摔跤等节目。
13.十月年,哈尼语称“扎勒特”,意即新年的开始,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节期一般历时6天左右。十月年中最具特色的活动是“街心宴”,它以村寨为单位,轮流坐庄喝酒。到了下午,还在寨中摆“簸箕宴”,盛着佳肴的簸箕一个接一个沿街摆设,长达数十米,谁家吃客不绝证明人缘好。黄昏时哈尼人聚集于广场踏着乐曲翩翩起舞,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六.生老婚丧
1.生老是人生旅途的全程。包括从出世、孩提、成年、壮年到老年各阶段的人生礼俗;养生、养性等追求长生长寿,个性修养的习俗。它又与衣食住行、婚姻、丧葬、节日、信仰等风俗重叠沟通,集中地反映了中国的人生价值观念。
2.祈子风俗包括祈孕和祈男。
3.“悬弧挂帨”:“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三日始负子,男射女否。”(《礼记、内则》)因此,古代生男称做“悬弧”、“设弧”,男子生日称作“悬弧之辰”。生女孩、女子生日则称作“设帨”。
4.“弄璋弄瓦”:“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诗、小雅、斯干》)“璋”是古代的一种玉器。“瓦”是纺织用的纺锤。所以,古代生男孩叫作“弄璋”,生女孩叫作“弄瓦”。
5.洗三:又称“三朝洗儿”、“汤饼会”。除给婴儿沐浴外,还要大宴亲朋。宴会上最注重的食品是汤饼(面条),故又称“汤饼宴”。去庆贺的客人自称是“汤饼客”。
6.人生各个年龄阶段的称谓:孩提(二、三岁间)、鸠车之戏(5岁)、竹马之戏(7岁)、幼学(10岁)、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及笄(女子15岁)、弱冠(20岁男子)、而立(30岁)、不惑(40岁)、艾年(50岁)、耆年(60岁)、老年(70岁)、耄年(80、90岁)、期颐(百年)。
7.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的社会理想。中国古代不仅敬老养老,而且贵老,老人的资力、经验、见识得到高度尊重。然而,这种敬老贵老的文化传统,渊源于远古的氏族制度和长期的宗法社会,适应了几千年进化迟缓而又稳定的农业生活节奏,又有着贵经验不重创新、讲资力而压抑后辈的消极作用。严复曾说:“中国夸多识而西人重新知”。它不仅延缓了社会新旧更替的周期,而且消磨了生气勃勃的进取和创新精神,造成了人们一味迷恋传统、经验,向后看的陋习和保守求稳的惰性。
8.养性和养生的价值选择不同,养生在于健康长寿,养性在于培养自己的性格和修养,也叫养心、修心。养性主要指性格的自律。
9.古人认为,忍则事成,忍则免祸,忍则和睦。“小不忍则乱大谋”、“委曲求全”、“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分,风平浪静”、“宰相肚里能撑船”等,都笼罩着古代“忍”的阴影。古人以“忍”养性,固然是为了培养宽广、大度的胸怀,也的确能避免许多将要发生的争斗和祸端。但是,忍让掩盖了胆怯和软弱,以“忍”养性又消磨了人的个性棱角和原则精神,使人们放弃了对邪恶行为的积极抗争,培养了胆小怕事、畏首畏尾的弱者心态。
10.婚姻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主要方式和构成家族、亲族的基础。
11.婚姻形式:血缘婚、族外婚(群婚)、对偶婚。
12.禁忌:同姓不婚、士庶不婚、居丧不婚。
13.中国的婚姻以祭祀祖先、生子继宗、家庭内助为主要目的。中国的婚姻必须得到法律和社会舆论的双重承认才有效。同时也具有重婚礼,轻法律;重道德约束,轻感情基础的特点。中国的婚姻过于注重夫妻间的家庭形式,强调表面上的“白头偕老”,而轻视夫妻感情的内涵。即使在双方感情破裂的情况下,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和追求,也要维护这死亡的婚姻。
14.赙赗,指吊唁者助丧所送的钱物,明清时称“奠仪”。现代所送的钱币、花圈、挽联、香纸等,也叫奠仪。
15.丧葬风俗来自中国古代的宗法家族观念、孝文化意识和灵魂不灭的观念,反映着中国人的种种文化心态。重今生,轻来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中国人蔑视丧失气节和人格的贪生怕死,但从不放弃对生命的执著追求。这种贵生恶死的心态,直接渗透到中国的丧葬风俗之中。
16.从丧葬文化传统看,厚葬、久祀是中国丧葬祭祀的特点。
17.中国人对祖先、家族有着强烈的归属感,脱离祖先族姓的人,只要知道真相,想方设法也要认祖归宗。这种归属感使中国人收养别人的儿子特别困难,一般要隐瞒真相,而且时刻担心露馅。对祖先的崇拜,使中国人把祖先、祖坟看得十分重要,辱骂祖宗、挖掘祖坟都是缺德和大逆不道的。中国人的祖先崇拜意识,把祖训、祖制、祖宗之法看成是不可变更的律条,培养了循规蹈矩的保守观念,窒息了人们的改制、创新和开拓意识。然而,祖先崇拜意识也加强了炎黄子孙、中华儿女对远古始祖的认同和归属感,又成为国家、民族凝聚力和爱国思想的源泉,尤其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更能显示出祖先崇拜意识的伟大力量。另外,中国人常讲“上对得起祖宗”,讲光宗耀祖,这些观念也激励着人们不断加强道德的自律和事业的进取,为国家,为民族而立事、立功,甚至是从容牺牲。
七.中国的民族建筑风格
1.中国古代建筑类型虽多,但可以归纳为4种基本风格:(1)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大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涵义的宗教建筑中。其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突出,富有象征涵义,整个建筑的尺度、造型和涵义内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2)雍容华丽的宫室型风格。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观中。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丰富,主次分明,群体中各个建筑的体量大小搭配恰当,符合人的正常审美尺度;单座建筑造型比例严谨,尺度合宜,装饰华丽。(3)亲切宜人的住宅型风格。主要体现在一般住宅中,也包括会馆、商店等人们最经常使用的建筑。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与生活密切结合,尺度宜人而不曲折;建筑内向,造型简朴,装修精致。(4)自由委婉的园林风格。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中,也包括一部分皇家园林和山林寺观。其特点是空间变化丰富,建筑的尺度和形式不拘一格,色调淡雅,装修精致;更主要的是建筑与花木山水相结合,将自然景物融于建筑之中。
2.地方民族风格:北方风格(开朗大度)、西北风格(质朴敦厚)、江南风格(秀丽灵巧)、岭南风格(轻盈细腻)、西南风格(自由灵活)、藏族风格(坚实厚重)、蒙古族风格(厚重华丽)、维吾尔族风格(外部朴素单调,内部灵活精致)。
3.秦汉建筑奠定了中国建筑的理性主义基础,伦理内容明确,布局铺陈舒展,构图整齐规则,同时表现出质朴、刚健、清晰、浓重的艺术风格。
4.盛唐建筑风格是理性与浪漫相交织。其特点是,都城气派宏伟,方整规则;宫殿、坛庙等大组群序列恢阔舒展,空间尺度很大;建筑造型浑厚,轮廓参差,装饰华丽;佛寺、佛塔、石窟寺的规模、形式、色调异常丰富多采,表现出中外文化密切交汇的新鲜风格。
5.北京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中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北京天坛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6.曼飞龙塔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勐龙镇曼飞龙寨的后山顶上,由主塔和八座小塔组合而成,宛如一丛春笋破土而出,故傣语称为“塔糯”(笋塔),是一座金刚宝座式的群塔。已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外国民俗
1.新年在西方可以说是庆祝历史最悠久的节日,大约要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古巴比伦时期。
2.玫瑰花被誉为美国的国花,它象征着美丽、芬芳、热忱和爱情。玫瑰花车游行始于1890年。此后,玫瑰花车游行就成了每年一次的新年盛会。玫瑰花车游行的庆祝主题每届不同。
3.世界各地说英语的国家的人们,在新年钟声响起的时候,通常要用一首古老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来庆祝新的一年的开始。这首传统的经典歌曲在公元1700年由罗伯特.伯恩斯改编而成,并在伯恩斯死后的1796年第一次公开出版发行。
4.2月14日情人节,在西方又叫做圣瓦伦丁节。它是西方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大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情人节现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情飞扬的节日,也是高歌友谊的日子。
5.情人食品:糖果、巧克力、奶油蛋糕以及饮料等。
6.在复活节前一周,教堂要准备两支大蜡烛放在圣洗池或祭台旁,在复活节前夜点燃。每一信徒手上都点着一只小蜡烛。大蜡烛象征基督,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为黑暗的世界带来光明;小蜡烛象征着虔诚的信徒围绕在基督的周围。
7.典型的复活节礼物跟春天和再生有关系,如鸡蛋、小兔子、小鸡、鲜花,特别是百合花是这一季节的象征。复活节给孩子送小动物。
8.在美国,孩子们中间流行着万圣节前夕“不给就闹”的游戏。男孩子可以到外边四处游荡,搞一些恶作剧,家长们则假装认为是亡灵所为。而女孩子则要呆在家里玩占卜的游戏。
9.1950年,美国费城一所学校的孩子们在万圣节倡导了一项活动:将“不给就闹”的战利品与全世界的儿童分享,帮助别国的贫困儿童。孩子们在装东西的口袋上画些漫画,并写上“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募捐”的字样。他们的宗旨是:“我们要分担别人的忧愁,而不要装鬼怪吓唬别人。”这个活动被延续下来,到了1956年,13000个社区的350万美国儿童共募捐了270万美圆,此款项用来帮助了120个国家的儿童。这一善举因此获得了195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10.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圣诞老人是圣诞节最有象征意义的形象,他代表着慷慨大方、乐善好施。
11.圣诞树的顶端必定有个特大的星星,象征三博士跟随该星而找到耶稣,而且只有该家庭的一家之主才可以把这颗希望之星挂上。
12.13.《平安夜》诞生于1818年奥地利一个名叫奥本多夫的小镇,乡村牧师莫尔作词,小学教师格鲁伯谱曲。http://wenku.baidu.com/view/400aee7fa26925c52cc5bfb2.html
第五篇:中外经典电影推荐
《对她说》是一个异数,其令人惊讶,有过于《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通过贝尼诺,阿莫多瓦把一个男人的爱推到了极致。
●经典影片目录(约270部)1916:《党同伐异》(美国)1920:《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德国)1923:《贪婪》(美国)1924:《最卑贱的人》(德国)1925:《战舰波将金号》(苏联)1926:《母亲》(苏联)1927:《拿破仑》(法国)/《日出》(美国)1929:《一条安达鲁狗》(法国)1930:《蓝天使》(德国)/《西线无战事》(美国)1931:《M》(德国)1933:《姊妹花》(中国)1934:《大路》(中国)/《神女》(中国)/《一夜风流》(美国)/《渔光曲》(中国)1936:《摩登时代》(美国)1937:《大幻灭》(法国)/《马路天使》(中国)1938:《雾码头》(法国)1939:《乱世佳人》(美国)/《驿马车》(美国)/《游戏规则》(法国)1941:《公民凯恩》(美国)/《马耳他之鹰》(美国)1942:《沉沦》(意大利)/《卡萨布兰卡》(美国)1943—1945:《伊凡雷帝》(第一集、第二集)(苏联)1945:《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意大利)/《失去的周末》(美国)1946:《天堂的儿女们》(法国)/《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年代》(美国)1947:《八千里路云和月》(中国)/《大地在波动》(意大利)/《德意志零年》(意大利)/《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国)
1948:《偷自行车的人》(意大利)/《小城之春》(中国)1950:《彗星美人》(美国)/《罗生门》(日本)1951:《乡村牧师日记》(法国)/《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美国)/《欲望号街车》(美国)1952:《罗马11时》(意大利)/《温培尔托·D》(意大利)/《雨中曲》(美国)/《正午》(美国)
1953:《东京物语》(日本)/《雨月物语》(日本)1954:《道路》(意大利)/《二十四只眼睛》(日本)/《在江边》(美国)1955:《道路之歌》(印度)/《第七封印》(瑞典)/《浮云》(日本)1956:《第四十一》(苏联)1957:《桂河大桥》(英国)/《下水道》(波兰)/《雁南飞》(苏联)/《野草莓》(瑞典)1958:《灰烬与钻石》(波兰)/《上流社会》(英国)/《我的舅舅》(法国/意大利)1959:《广岛之恋》(法国)/《筋疲力尽》(法国)/《林家铺子》(中国)/《四百下》(法国)
1960:《精神病患者》(美国)/《罗果和他的兄弟们》(意大利)/《裸岛》(日本)/《奇遇》(意大利)/《甜蜜的生活》{意大利/法国)
1961:《迷惘的一代》(意大利)/《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法国)/《西里迪安娜》(西班牙)/《西区故事》(美国)/《朱尔与吉姆》(法国)
1962:《阿拉伯的劳伦斯》(英国)/《杀死一只知更鸟》(美国)/《水中刀》(波兰)1963:《八部半》(意大利)/《控制城市的手》(意大利)/《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台湾)
1964:《红色沙漠》(意大利)/《饥饿海峡》(日本)/《马太福音》(意大利)/《养鸭人家》(中国台湾)/《窈窕淑女》(美国)
1965:《怒不可遏》(意大利)/《音乐之声》(美国)1666:《安德烈·鲁勃廖夫》(苏联)/《白昼美人》(法国)/《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法国)
1967:《邦尼和克莱德》(美国)/《武士》(法国)/《中国姑娘》(法国)1968:《2001年:太空漫游》(英国)/《如果„„》(英国)1969:《午夜牛郎》(美国)/《Z》(法国)1970:《开端》(苏联)/《陆军野战医院》(美国)/《随波逐流的人》(意大利)/《传信人》(英国)/《发条桔子》(英国)/《法国贩毒网》(美国)/《工人阶级上天堂》(意大利)/《阿基尔,或上帝的愤怒》(德国)/《巴黎最后的探戈》(意大利)/《呼喊与细语》(瑞典)/《教父》(美国)/《精武门》(中国香港)/《侠女》(中国台湾)/《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苏联)/《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法国)
1974:《恐惧吞噬灵魂》(德国)/《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德国)/《望乡》(日本)/《夜间守门人》(意大利)
1975:《飞越疯人院》(美国)/《萨罗,或索多玛的120天》(意大利)/《丧失了名誉的卡特琳娜·布鲁姆》(德国)
1976:《出租汽车司机》(美国)/《大理石人》(波兰)/《我主我父》(意大利)1977:《安妮·霍尔》(美国)/《星球大战》(美国)/《愿望树》(苏联)1978:《爱的亡灵》(日本)/《猎鹿人》(美国)/《木屐树》(意大利)1979:《蝶变》(中国香港)/《疯劫》(中国香港)/《克莱默夫妇》(美国)/《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德国)/《铁皮鼓》(德国)/《现代启示录》(美国)
1980:《愤怒的公牛》(美国)/《普通人》(美国)/《天云山传奇》(中国)/《最后一班地铁》(法国)
1981:《靡菲斯特》(匈牙利)/《泥水河》(日本)1982:《城南旧事》(中国)/《芳名卡门》(法国)/《芬尼与亚历山大》(瑞典)/《金钱》(法国)/《马丁·凯尔的归来》(法国)/《曼陀罗》(韩国)/《圣洛伦索之夜》(意大利)/《维罗尼卡·福斯的渴望》(德国)
1983:《得克萨斯州的巴黎》(法国)/《怀乡》(意大利)/《楢山节考》(日本)1984:《黄土地》(中国)/《美国往事》(美国)/《舞厅》(法国/意大利/阿尔及利亚)/《一个和八个》(中国)/《玉卿嫂》(中国台湾)/《葬礼》(日本)
1985:《地铁》(法国)/《官方说法》(阿根廷)/《警察故事》(中国香港)/《乱》(日本)/《青春祭》(中国)/《青梅竹马》(中国台湾)/《童年往事》(中国台湾)/《牺牲》(瑞典/法国)/《蜘蛛女之吻》(巴西)
1986:《卑贱的血统》(法国)/《变蝇人》(美国)/《汉娜姐妹》(美国)/《悔悟》(苏联)/《绿光》(法国)
1987:《芙蓉镇》(中国)/《红高粱》(中国)/《再见,孩子们》(法国)/《征服者佩儿》(丹麦)
1988:《关于爱情的短片》(波兰)/《神经濒于崩溃的女人》(西班牙)/《新天堂影院》(意大利)
1989:《悲情城市》(中国台湾)/《本命年》(中国)/《厨师、大盗、他的妻子和她的 2 情人》(英国/法国)/《生于七月四日》(美国)/《死亡诗社》(美国)/《性、谎言、录像带》(美国)/《循规蹈矩》(美国)/《阿飞正传》(中国香港)/《我心狂野》(美国)/《西哈诺·德·贝热拉克》(法国)/《与狼共舞》(美国)
1990:《巴顿·芬克》(美国)/《沉默的羔羊》(美国)/《地球上的一夜》(美国)/《地中海》(意大利)/《肉食店》(法国)/《推手》(中国台湾)/《霸王别姬》(中国)/《盗窃童心》(意大利)/《哭泣游戏》(英国)/《莱奥洛》(加拿大)/《浓情巧克力》(墨西哥)/《情人》(法国)/《秋菊打官司》(中国)/《阮玲玉》(中国香港)/《无言的山丘》(中国台湾)
1993:《白色》(法国/波兰)/《悲歌一曲》(韩国)/《草莓和巧克力》(古巴/墨西哥/西班牙)/《短片集》(美国)/《钢琴课》(澳大利亚)/《蓝色》(波兰/法国)/《喜宴》(中国台湾)/《辛德勒的名单》(美国)/《侏罗纪公园》(美国)/《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国)
1994:《阿甘正传》(美国)/《爱情万岁》(中国台湾)/《暴雨将至》(马其顿/英国/法国)/《背靠背脸对脸》(中国)/《低俗小说》(美国)/《橄榄树下》(伊朗)/《色情酒店》(加拿大)/《太阳灼人》(俄罗斯)/《天生杀人狂》(美国)/《亚美利加》(意大利)/《野芦苇》(法国)/《邮差》(意大利)
1995:《白气球》(伊朗)/《仇恨》(法国)/《地下》(南斯拉夫/法国/德国/匈牙利)/《秘密与谎言》(英国)/《女人四十》(中国香港)/《七宗罪》(美国)/《情书》(日本)/《三轮车夫》(越南/法国)/《星探》(意大利)/《尤利西斯生命之旅》(希腊/法国/意大利)/《巫山云雨》(中国)
1996:《冰雪暴》(美国)/《猜火车》(英国)/《无罪的时刻》(伊朗)/《樱桃的滋味》(伊朗)/《英国病人》(美国)/《咱们跳舞好吗》(日本)/《长大成人》(中国)
1997:《绞死人的花园》(加拿大/英国)/《鳗鱼》(日本)/《生活是美丽的》(意大利)/《焰火》(日本)/《小武》(中国)
1998:《八月的圣诞节》(韩国)/《疾走罗拉》(德国)/《他们这样笑》(意大利)/《拯救大兵瑞恩》(美国)/《中央车站》(巴西/法国/西班牙/日本)/《鬼子来了》(中国)/《苏州河》(中国)
1999:《骇客帝国》(美国)/《美国美人》(美国)/《女巫布莱尔》(美国)/《关于我的母亲》(西班牙)
2000:《黑暗中的舞者》(丹麦/德国/荷兰/美国/英国/法国/瑞典/芬兰/冰岛/挪威)/《站台》(中国)/《十七岁的单车》(中国)
2001:《美丽心灵》(美国)/《穆赫兰道》(美国)/《千与千寻》(日本)/《任逍遥》(中国)
2002:《对她说》(西班牙)2003:《勇往直前》(德国/土耳其)2005:《撞车》(美国)2006:《风吹稻浪》(英国)/《三峡好人》(中国)/ 2007:《图雅的婚事》(中国)/《色戒》(中国)/《老无所依》(美国)2008:《贫民富翁》(英国)2009:《白丝带》(德国)2010:《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泰国/西班牙)2011:《生命之树》(美国)2012:《爱》(奥地利)2014《白日焰火》(中国)
[本目录主要参考《20世纪的电影——世界电影经典》(吴冠平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1月北京出版),90年代以后中国部分有添加,增加了2001年以后部分] ●贾樟柯推荐影片目录 ●中国大陆(21)黄土地/霸王别姬/活着/菊豆/小城之春/蓝风筝/小武/任逍遥/站台/鬼子来了/北京风很大/头发乱了/东宫西宫/妈妈/月蚀/安阳婴儿/开往春天的地铁/铁路沿线/扁担姑娘/十七岁的单车/天上的恋人
●中国港台(25)天浴/越快乐越堕落/红玫瑰与白玫瑰/阮玲玉/蓝宇/甜蜜蜜/女人四十/暗恋桃花源/少女小渔/饮食男女/喜宴/卧虎藏龙/春光乍泄/花样年华/东邪西毒/榴莲飘飘/悲情城市/海上花/千禧曼波/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独立时代/一一/爱情万岁/河流/你那边几点?
●美国(35)走出非洲/燃情岁月/英国病人/美丽心灵/沉默的羔羊/与狼共舞/辛德勒名单/夜晚降临前/勇敢的心/美国丽人/阿甘正传/布拉格之恋/甘地传/死亡诗社/安尼·霍尔/美国往事/楚门的世界/莫扎特/肖申克的救赎/飞越疯人院/本能/闻香识美人/基督最后的诱惑/纯真年代/落水狗/低俗小说/卡夫卡/野战排/猎鹿人/天生杀人狂/开罗的紫玫瑰/蓝丝绒/穆赫兰道/性谎言录像带/雨人
●日本(40)八个梦/乱/影子武士/袅袅夕阳情/战地圣诞节快乐/御法度/东京日/泥河/菊次郎的夏天/火花/坏孩子的天空/那年夏天,宁静的海/情书/燕尾蝶/四月物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女税务官/蒲公英/葬礼/五个相扑少年/谈谈情,跳跳舞/失乐园/涩谷二十四小时/健/感官新世界/千与千寻/幽灵公主/天空之城/龙猫/红猪/萌动的朱雀/天与地/家族游戏/月在哪里园/楢山节考/源氏物语/东京流浪汉/死亡国度/感官王国/爱的亡灵
●越南(4)三轮车夫/青木瓜之味/偷妻/忘情季节 ●伊朗(16)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长流/橄榄树下的情人/随风而逝/小鞋子/天堂的颜色/后父/白气球/谁能带我回家/圆圈/黑板/水缸/女人花/魔毯/苹果/樱桃的滋味
●巴西(4)中央车站/我,你,他们/蜘蛛女之吻/异国他乡 ●西班牙(19)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活色生香/基卡/捆着我,绑着我/高跟鞋/我的神秘之花/探戈之恋/对她说/红松鼠杀人事件/杀手,蝴蝶,梦/哥雅传/璐璐情史/乳房和月亮/美好年代/母牛/论文/心灵的秘密/蝴蝶/西班牙处男
●英国(33)迷墙/鸟人/追梦者/厨师大盗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枕边书/画师的合同/四个婚礼一个葬礼/霍华德庄园/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一条名叫旺达的鱼/猜火车/卡灵顿/希望与荣誉/奥兰多/法国中尉的女人/因父之名/战火浮生/两支大烟枪/跳出我天地/发条橙子/大开眼界/全金属外壳/闪灵/我的名字是乔/面包与玫瑰/滑动门/哭泣的游戏/火的战车/教室别恋/鹅毛笔/青楼姊妹花/莱姆/秘密与谎言
●南斯拉夫(3)没有天空的城市/爸爸出差时/茨岗人的时代 ●葡萄牙(3)4 爱欲修道院/信/回家 ●德国(10)乐满夏湾拿/直到世界末日/里斯本物语/柏林的苍穹下/铁皮鼓/打开心门白蓝天/莉莉玛莲/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疾走劳拉/男极圈
●芬兰(1)没有过去的人 ●瑞典(6)秋日奏鸣曲/芬尼与亚历山大/呼喊与细语/我的生活像条狗/阳光灿烂的女人/洁白如雪
●希腊(3)雾中风景/尤利西斯的注目/永恒的一日 ●法国(50)新桥恋人/坏血/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万雅在号/与安德烈共进晚餐/大西洋城/碧海情深/尼基塔/这个杀人不太冷/男欢女爱/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年后/新悲惨世界/野芦苇/掏出尼的手帕/美得过火/我的男人/全蚀全爱/印度支那/巴黎野玫瑰/情人/芳芳/芳名卡门/不羁的灵女/大鼻子情圣/天使爱美丽/白色婚礼/非常的窗/黑店狂想曲/玫瑰的名字/绿光/再见,孩子们/夏凡的诱惑/罗丹的情人/忠贞/玛戈王后/亲密/钢琴教师/冬之心/怒火青春/欲海轮回/爱莉莎的情人/所有人都无辜/小孤星/秘密事件/地狱/屋顶上的骑兵/玫瑰少年梦/两极王侠/唇语惊魂/现代法国艳史
●意大利(20)巴黎最后的探戈/末代皇帝/被遮蔽的天空/一九年/罗马风情画/月亮之声/我的回忆/魂断威尼斯/云上的日子/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美丽人生/邮差/木鞋树/儿子的房间/缘来我可以/修女情深/我父我主/他们这样笑
●俄罗斯(10)牺牲/乡愁/烈日灼人/套马杆/西伯利亚理发师/小薇拉/小偷/奇雾与色情/镜子/俄罗斯之舟
●新西兰(3)钢琴课/圣烟/生命中的最痛 ●印度(4)季风婚宴/性经/克什米尔任务/抗嘎安 ●韩国(10)漂流浴室/八月照相馆/春逝/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加油站被袭案/春香传/共同警备区/死不张扬离奇失魂案件/求偶一支公/朋友
●阿根廷(1)官方说法 ●捷克(3)给我一个爸/深蓝的世界/爱欲之果 ●瑞士(1)希望之旅/ ●以色列(1)折翅
●波兰(7)十诫/生命的烙印/薇罗尼卡的双重生活/蓝/白/红/苦月亮 ●丹麦(6)5 最美好的愿望/芭贝特的盛宴/征服者佩尔/白痴/黑暗中的舞者/破浪 ●荷兰(5)人咬狗/风的故事/失落的童年/安东尼娅之家/性格 ●比利时(2)托托小英雄/罗塞塔 ●加拿大(5)雪中的恋人/美洲帝国的衰落/蒙特利尔的耶稣/甜蜜的未来/红色小提琴 ●澳大利亚(1)爱情小夜曲 ●泰国(3)黑老虎的眼泪/晚娘/素里约泰 ●尼泊尔(1)喜马拉雅 ●墨西哥(2)情浓朱古力/爱情如狗 ●匈牙利(1)磨菲斯特 ●马其顿(1)暴雨将至
●波斯尼亚(1)无主之地 ●土耳其(1)后宫的规条 ●百年回眸
一、1900年以前
◆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一间时髦咖啡馆的酒吧里,电影诞生了,发明者是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
◆1896年到1914年间,梅里爱用一架长焦距固定摄影机创作了数百部作品。
◆1900年以前,制片人史密斯和詹姆士·威廉逊创先采用特技摄影、移动摄影机法和交叉剪辑法。
二、1900—1929
(一)体制化
◆一些穷途末路的商人(查尔·百代)和不名一文的美国新移民们(威廉·福克斯、华纳兄弟、阿道尔夫·楚克尔„„)靠着电影这个新奇的玩意儿,成了暴发户。法国的百代公司、高蒙公司,德国的乌发公司,以及日后美国八大公司在这一时期都初步建立起来。
◆苏联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组织了国有的人民电影企业。
◆中国在20年代以明星公司为肇始,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民营电影工业。
(二)电影语言
从卢米埃尔到梅里爱,从爱德温·鲍特(《火车大劫案》)到D·W·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电影语言正在逐步发展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语法,特别是电影叙事功能的深度开掘和运用,成为世界电影艺术发展的重心。电影语言的探索过程中也有更为激进的实验。这种倾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表现得最为强烈。
◆德国表现主义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罗伯特·维内,1920)
◆法国印象派和超现实主义 《一条安达鲁狗》(路易斯·布鲁埃尔,1929)◆苏联蒙太奇学派 《战舰波将金号》(爱森斯坦,1925)《母亲》(普多夫金,1926)
这是20年代世界电影的三座高峰。尽管这些努力并未有效地纳入电影体制化的进程,但他们的影响力在世界电影史上却从未消失过,并不断有新的意义和理论观点被挖掘出来。
这一时期的世界电影混合着市民趣味和知识分子理想,熔插科打诨,儿女情长、抽象实验和国家主义为一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无声电影时代。
三、1930—1939 30年代,全世界都被经济危机和法西斯主义搞得心力交瘁。电影业也第一次受经济低迷的打击而票房猛跌,影院倒闭,产量锐减。
对电影业的冲击还来自于电视的出现(1925年)和20年代末广播的兴起。
(一)好莱坞
好莱坞电影在30年代一枝独秀。
录音机和彩色胶片被广泛使用,技术逐步完善和成熟。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制度”,相联的“明星制”以及“类型电影”日渐成熟。欧洲遍燃战火,许多优秀电影人才纷纷投到好莱坞大公司的旗下。《西线无战事》(路易斯·迈尔斯通,1930)《一夜风流》(弗兰克·卡普拉,1934)《摩登时代》(查尔斯·卓别林1936)《乱世佳人》(维克托·弗莱明等,1939)《关山飞渡》(约翰·福特,1939)
(二)好莱坞以外
30年代早期,英法两国有一群不懈的电影工作者,坚持着独特的艺术信仰。
◆法国,这群追求“诗意现实主义”的导演们,融合富有诗意的对白和视觉影像、精致的社会分析、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哲学意义,创造出许多经典之作。
《雾码头》(马赛尔·卡尔内,1938)
◆英国,以约翰·格里尔逊为旗手的英国写实主义纪录电影学派,秉持用真实的再现去观察人生和现实生活的态度,为人们呈现出日常生活的美好和诗意。
《锡兰之歌》(巴锡尔·瑞特,1935)《夜邮》(巴锡尔·瑞特,1936)
◆在遥远的东方,30年代中国的左翼电影运动也为中国电影史留下了众多优秀的电影作品。
《姊妹花》(郑正秋,1933)《大路》(孙渝,1934)《神女》(吴永刚,1934)《渔光曲》(蔡楚生,1934)《马路天使》(袁牧之,1937)
◆1932年,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开幕。1939年,法国戛纳电影节正式举行。这些似乎都意味着,某种不同于好莱坞的电影价值和精神并未因战争而失去它们的光芒。
四、1940—1949 40年代前半期,像整个世界形势一样,电影界也在为战争忙碌着。能打仗的都去了前 7 线(美国有四万电影从业人员参军),没上前线的也忙着劳军或制作反法西斯的宣传电影。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40年代最为光彩夺目的自然要属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意大利著名评论家、作家柴伐蒂尼和他的一系列作品(《擦鞋童》、《偷自行车的人》、《米兰的奇迹》等)为“新现实主义”确立了基本的信条——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人与真实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政治观点,非职业演员,实景拍摄,自然光效。虽然“新现实主义”电影到50年代初期便宣告结束,但它却深深地影响了此后世界电影的面貌,并使写实主义方法成为电影美学的重要传统。甚至有论者指出,40年代后半期好莱坞电影开始衰落,除了电视开始普及之外,“新现实主义”所倡导的写实主义美学观念也是导致古典好莱坞电影模式逐渐没落的重要因素。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罗贝尔托·罗西里尼,1945)《大地在波动》(鲁奇诺·维斯康蒂,1947)《德意志零年》(罗贝尔托·罗西里尼,1947)《偷自行车的人》(维托里奥·德·西卡,1948)
(二)美国
1947年,美国的“麦卡锡主义”波及电影界,非美活动委员会开始对好莱坞展开政治调查;1948年,美国最高法院以违反“反托拉斯法”为依据,作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派拉蒙裁决”,勒令派拉蒙卖掉它的院线。这一切都使得全盛时期的好莱坞制片厂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三)中国
《八千里路云和月》(史东山,1947)《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郑君里,1947)《小城之春》(费穆,1948)
五、1950—1959 世界电影似乎处于某种蓄势待发的状态。
(一)美国
美国派拉蒙公司接受法院的裁决,放弃了院线的控制权,制片厂制进一步分化。
虽然通俗类型电影在50年代达到它的最成熟阶段,但为了对抗电视的竞争,好莱坞又开始琢磨观众在电视前享受不到的乐趣。模拟立体声和彩色宽银幕电影的出现不像想像的那样管用,但它们对于电影本身的技术发展来说却是意义非凡的。50年代末,阿莱公司开发出轻型35毫米摄影机,这一技术进步更影响了日后电影美学的面貌。
(二)其他国家
世界其他民族国家的电影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以各自独特的文化和美学经验形成了一道迥异于好莱坞的电影风景,一批大师应运而生。如
◆瑞典的英格玛·伯格曼(《第七封印》、《野草莓》)◆印度的萨蒂亚吉特·雷伊(《道路之歌》)◆日本的黑泽明(《罗生门》)◆日本的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波兰的瓦依达(《下水道》)
最为重要的是,在法国,1954年特吕弗在“新浪潮”精神之父——巴赞主编的《电影手册》杂志上发表了《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一文,提出了“作者策略”的概念。此后,巴黎一批热爱电影的年轻人开始为《电影手册》写影评,向当时占据法国统治地位的“优质电影”及其编导发起进攻。1959年,特吕弗凭《四百下》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酝酿已久的革命爆发了。
《广岛之恋》(阿仑·雷乃,1959)《筋疲力尽》(让-吕克·戈达尔,1959)《四百下》(弗郎索瓦·特吕弗,1959)
六、1960—1969 用波澜壮阔来形容60年代的世界电影一点也不夸张。
(一)电影运动 ◆“法国新浪潮”
◆“英国自由电影运动” ◆“德国青年电影运动” ◆“匈牙利新电影” ◆“捷克新电影” ◆“波兰新电影” ◆“日本新浪潮” ◆“巴西新电影”
这些电影运动除了带来电影艺术方法和美学思想的变革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们对旧电影体制的冲击以及与60年代全世界风起云涌的社会革命的一种回应。在这个意义上,帕索里尼有关60年代新电影运动的评语不无道理。他认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在60年代并未终结,包括法国新浪潮电影和英国自由电影运动的新电影运动都是新现实主义的发展。在电影艺术的美学方法上,法国新浪潮所倡导的写实主义的摄影风格(跟拍、长焦、变焦、定格、连续的全景摄影、摄影机的震颤),大量采用自然音响环境,关注社会和人性的主题,启用不知名的年轻人、非职业演员„„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世界其他国家的电影运动中。甚至这一世界性的革命风潮也影响了美国电影的面貌。
(二)美国
好莱坞古典的幻觉模式和明星制濒于失效,大公司面临经济困境,尽管宽银幕和立体声逐渐成为电影技术的主流,并为新一代的电影奠定了美学基础,但依旧无法挽回好莱坞电影夕阳西下的颓势。
60年代中期纽约电影学派和独立制片的崛起,世界电影真正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七、1970—1979
(一)各国的新电影继续向着成熟的阶段发展,在运动中崭露头角的才子们,开始了体制内的创作(当然也有戈达尔这样的例外者)。而另外一些国家也开始通过类似的电影运动推进本国电影工业的发展(瑞士、澳大利亚等)。
(二)在拉丁美洲,60年代末期的“第三电影”运动(美国为代表的商业电影为第一电影;法国为代表的作者电影为第二电影)所带动的社会和电影的进步,在军人独裁政府的高压下归于沉寂,许多电影创作者成了阶下囚。
(三)“第一电影”却在“革命”的催动下有了质的变化。新好莱坞电影在经过70年代初期短暂的调整之后,重新向工业化的方向移动脚步。
(四)70年代后期香港的新浪潮电影,为那些有着美国电影教育背景的创作者,提供了制作本土特色的类型电影的机会。
◆《精武门》(罗维,1972)◆《侠女》(胡金铨,1972)◆《蝶变》(徐克,1979)◆《疯劫》(许鞍华,1979)
(五)电影技术的进步(超16毫米摄影机的出现;“斯泰迪康”——减震器开始用在摄影机上;多声道录音机和杜比降噪系统开始使用)正孕育着新的电影艺术的技巧。
八、1980-1989 80年代的世界电影无疑是平庸和保守的。好莱坞大量重拍三四十年代的老片,现实题材的家庭伦理情节剧数量激增。就连一向标榜个性化的法国电影,也开始向渴望在完整起伏的情节和有吸引力的人物中寻求讲故事的乐趣的传统回归。那些已经在大师宝座上就位的电影作者们,都习惯性地在自己的轨道上滑行着。在这种慵懒的气氛中,一批年轻的电影人在悄悄地成长,并在90年代成为世界新电影的代表。如:
◆吕克·贝松(《地铁》)◆斯派克·李(《循规蹈矩》)◆索德伯格(《性、谎言、录像带》)◆阿莫多瓦(《神经濒于崩溃的女人》)◆陈凯歌(《黄土地》)◆张艺谋(《红高粱》)◆侯孝贤(《悲情城市》)
特别是80年代中后期中国两岸三地的华语电影,通过不同地域的本土故事所传递出来的东方美学思想,让西方观众为之着迷,这也使三地的华语电影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期,成为国际大小电影节上的常客。
◆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张军钊、张暖忻、吴贻弓、谢晋、谢飞、吴天明 ◆侯孝贤、杨德昌、张毅 ◆许鞍华、成龙
当然,这种交流并非只在东西方之间展开,80年代中期以后,多国合作制片的数量增长迅速,在资本的有形融会中,文化间的相互渗透也在不可避免地进行着。
九、1990—2000 90年代的世界电影在不断深化着80年代末世界电影所表现出来的倾向。
(一)东方电影继续成为世界艺术电影的中心。◆中国两岸三地(陈凯歌《霸王别姬》、张艺谋《秋菊打官司》、黄建新《背靠背脸对脸》、张元《北京杂种》、贾樟柯《小武》、路学长《长大成人》、娄烨《苏州河》、王小帅《冬日》,王家卫《阿飞正传》、关锦鹏《阮玲玉》、许鞍华《女人四十》,王童《无言的山丘》、李安《推手》、《喜宴》、蔡明亮《爱情万岁》)
◆日本(北野武《焰火》、岩井俊二《情书》、周防正行《咱们跳舞好吗》、今村昌平《鳗鱼》)
◆韩国(林权泽《悲歌一曲》、许镇浩《八月的圣诞节》)◆越南(陈英雄《三轮车夫》)
◆伊朗(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橄榄树下》、《樱桃的滋味》、贾法尔·潘纳希《白气球》、莫赫辛·马赫巴尔巴夫《无罪的时刻》)
一批东方电影作者一跃而成为世界级的人物(以阿巴斯为代表),而国际影展的青睐也为这些电影工业并不发达的国家的电影创作者开辟了一个成就功名和回收资本的市场。
(二)独立制片电影逐渐形成了一股浪潮,它们每年通过固定的有规模的放映(如美国圣丹斯电影节和众多的B级电影节)来吸引主流大制片公司的注意。因此,90年代最富传奇性的事就是小投资的影片出人意料也赚得上亿美金(以《女巫布莱尔》为代表)。而这些小影片所体现出的艺术风格也在被大公司的影片所效法。
(三)借由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思潮的泛滥,以好莱坞电影为主流的美国电影畅行全球。美国电影业成为仅次于航空航天业的国内第二利润产业。
(四)出于文化的保护策略以及资本整合的考虑,国际间,尤其是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制片成为普遍的现象。这不仅是地缘政治和经济的某种趋势,它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电 10 影的面貌。有些影片我们已经无法确切地说出它的地域风格,而只有电影作者个人的风格印记。如:
◆《西伯利亚理发师》(尼基塔·米哈尔科夫,俄、法、美、意、捷)◆《黑暗中的舞者》(拉斯·冯·特里尔,丹麦、德、荷、美、英、法、瑞典、芬兰、冰岛、挪威)
(五)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影的呈现方式发生着快速而革命性的变化。最终“电影”会是什么,我们真的无法预计。
(本讲内容主要参考吴冠平主编《20世纪的电影——世界电影经典》,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1月北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