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习俗

时间:2019-05-15 03:5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外习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外习俗》。

第一篇:中外习俗

肢体语言,中外不同

日期:2009-11-13 作者:联合国贸易网络上海中心 来源:解放日报

只有了解外国礼仪习俗知识并应用于对外交往,才能和外国友人和谐相处、愉快合作。在世博会日益临近之时,了解外国文化礼仪习俗便尤显重要。其中,仅仅是最常见到的肢体语言,在中外文化中便大有不同。

▲招呼手势:招呼人过来的手势,英语国家的人是食指朝上向里勾动。中国人却是手掌向下朝自己方向招动。英语国家的人使用这一手势,是让人“慢一点”,如果手掌向外举起向下招动,则表示“你好”或“再见”。

▲两臂交叉的动作:这在两种文化中都有,但其含义多种多样。两臂水平交叉都表示拒绝、反抗或轻蔑;与此同时,通常将脸扭向一侧,如果再双目直视,面带微笑,挺起胸脯,就是显示自己的“力量”。双臂下垂交叉,在英语国家中就只是一种精神放松、态度随便、悠闲自在的姿势,中国人却视其为拒绝交往或居高临下的一种派头。

▲拦车的动作:面向车辆,一只胳膊向一侧平伸,手心向前,做出“停”的手势,这种动作在中国常见,但在英语国家就有不同的动作来拦车:面对开过来的车辆右手握拳,拇指跷起向右肩方位晃动,但这一动作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不能使用的,因为在那里它被看成是淫荡的。

▲表示生气或失望的动作:英语国家的人用手掌或拳头叉腰,或者手臂背到背后,一手紧紧抓住另一只手腕表示压住“火气”。这两种动作在中国人当中也可以见到,尤其是男性或撒泼的妇女更喜欢使用这种手势。

▲表示害羞的姿势:在英语国家,双臂伸直,向下交叉。两掌反握,同时脸转向一侧,就表示害羞。中国人表示害羞时,喜欢用手臂捂住脸,头向一侧低垂。

▲以手指敲击头部:相同动作是以食指或食指和中指敲击前额或太阳穴。如果面带微笑,表示“聪慧”;但如果是眉头皱起,则表示“愚蠢”或“疯狂”。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还有一种共有的手势动作是用手指指向太阳穴,做出射击的姿势,意思是“我真该死”,但也可表示“我恨不得宰了你”或“你真该死”。

▲表示自己:中国人用食指指着自己的鼻子,英语国家的人却是用食指或拇指指着自己的胸部。中国人以食指指着自己的太阳穴时,表示“动动脑子”或“机灵一点儿 ”,英语国家的人表达这一意思是用手指点点自己的太阳穴。

▲禁止出声: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形都是高声大喊的动作,表示“别做声”的动作都是嘴唇合拢,将食指举到嘴前。不过,英语国家的人是食指贴着嘴唇,中国人却将食指放在唇前。英语国家的人还有一种叫人安静的方法是不出声,只是闭住嘴,将拇指横掠双唇之间。

▲掩口:用手捂着嘴打呵欠或嘴张开用手指拍拍嘴唇,中国人与英语国家的人都表示“枯燥无味”、“发困”或“该走了”。这个动作也正是英语国家的人在咳嗽、打呵欠、打喷嚏、打嗝和咀嚼时做掩饰的习惯动作,其根本目的是不要让别人看到。中国人在这方面没有那么严格,他们在与人交谈时,有时为了礼貌也常捂住嘴,以免唾沫喷到或气呼到别人脸上。在这种情况下,英语国家的习惯是与别人距离拉大一些,或者将头掉过去。

▲擦掌动作:这一动作在中国人和英语国家人都有。面带微笑,两手手掌相擦,表示“愉快地期待”;面部聚精会神,表示“在思考”;双肘紧夹,一会儿擦擦手掌,一会儿摩摩手背,表示“冷”;双掌上下搓擦,意思是“完了”,在英语国家中也表示“我再也不管这件事了”。在餐桌上中国人使用这一动作表示“我再要添一点儿”。

▲跷大拇指:在英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这一手势可以表示数字,在数数时,他们用食指代表“1”,用中指代表“2”,以大拇指表示 “5”。另一种是旅游者要求搭车的手势,这是一种表示请求的体态语。再一种就是表示侮辱人的信号:在希腊,如果将大拇指急剧跷起,就表示让对方“滚蛋”,是对人的极大的不敬。

▲拇指下指:在法国、墨西哥等国家经常使用,意为“运气坏透了”、“真没用”等意思;在菲律宾、泰国、缅甸以及印尼等国家,则表示失败的意思。

第二篇:中外婚礼的习俗比较

中外婚礼的习俗比较

作为一名婚礼工作者,我想来谈谈中国与国外在婚礼仪式上的习俗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首先先谈一下中国的婚礼

婚通昏,我们的祖先选择黄昏时间进行婚礼,正是符合天人合一,阴阳渐替,古有云“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因此婚礼一定要着汉服,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礼仪。

一、1、中国婚礼--传统婚俗之说媒: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 “谐秦晋”,“结连理”,“通二姓之好”。这种说合,就叫“说媒”。建国之后,“说媒”曾改称为“介绍”,做这种说合工作的人,被人们雅称为“月老”,俗称为“媒人”,后来改称为“介绍人”。2.汉民族的婚礼形式:周代有一整套婚礼仪式。据《仪礼"士昏礼》规定,媒聘婚有六道程序是为六礼。包括: 1)纳采:男家清媒人到女家说亲,得到女方应允后派使者送上雁作为礼物,向女家正式提出缔婚要求。

2)问名:男方使者问女子生母之名,以分嫡庶,并问女子名字、排行、出生年月,以用占卜。

3)纳吉:男方占卜,获吉兆后派人带着雁到女家报喜,行纳吉礼后,婚约正式确定,凶兆则无须纳吉.4)纳征:亦称纳成,向女方送聘礼。

5)请期:男方占卜选好结婚吉日后,征求女方同意。6)亲迎:到婚期,新郎乘黑驱车亲往女家迎娶。

这一套纷繁复杂的婚礼程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映射出我们民族的智慧。3.婚俗礼节的含义 1)新郎亲自前往娶亲 一是重视夫妻感情;

二是对女方的尊重与保护,同时便于应对娶亲路上可能出现的意外; 三是运用天地、阴阳、刚柔的理论,主张先天于地,阳先于阴,刚先于柔; 四是抢劫婚时代的婚礼风俗遗存。新郎是抢亲的发起人。

2)新娘哭嫁:最初是由于被抢感到恐惧流泪,后来形成了一种婚俗,代代相传。封建时代哭嫁是不满于包办婚姻,在婚姻恋爱自由的时代,哭嫁是对养育自己的父母的依依不舍。3)新娘的红盖头:相传汉魏时期,战争连年不断,民间娶亲根本无法照正常仪式进行。出于安全考虑,婚事一说定,便用红纱巾将新娘的头蒙上,新郎将新娘接回,到家后揭开红纱巾拜见公婆。新郎和新娘便成为合法夫妻。另外,从美学文化角度看,红色喜庆热烈,合于婚礼的气氛。红盖头对于新娘除了遮羞以外,既可表现了新娘的含蓄朦胧美,又可诱发人们对于新娘种种美的想象。4)结发夫妻:

一是结发就是束发的含义。古时候男女幼童是披头散发,到成年时才把头发束起来。男子20加冠,女子15岁及笄。刚一成年就结婚的夫妻成为结发夫妻。

二是古代女子许配人家后,便用一根丝绳把头发束起来,表示自己有婆家了。到举行婚礼时,由丈夫亲手解下头绳。这种被称为结发。

三是新婚时男女双方各剪下一绺头发,结在一起作为夫妻恩爱的信物。

5)交杯酒:喝交杯酒,古时叫作合卺之礼。卺,是用葫芦作的酒具。每逢娶亲,人们便将大小适中葫芦从中间锯开,成为两瓢,瓢里装上酒,新婚夫妻举杯共饮。饮后将两瓢合二为一,谓之合卺。

6)撒帐:撒帐是我国传统婚礼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北方称撒帐为撒核桃枣儿,南方则称作撒五子。

7)闹洞房:群婚向个体婚过渡时期,那种恣意的与女子发生关系的行为得到禁止,为解决集体占有和个体占有的矛盾,通过闹房的方式化解人们的情欲。

8)听房:即是在新婚之夜,新婚夫妇的亲属或邻居偷偷在场外倾听新房里新郎新娘的动静,包括语言和行动,中心是偷听新婚夫妇第一次性生活是怎样进行的。

二.西式婚礼

1、中西婚礼区别

西式婚礼是神前的婚礼,中式婚礼是人前的婚礼。西式婚礼庄严肃穆,中式婚礼喜庆热闹。中式婚礼整个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西式婚礼以白色为主色调。中式婚礼仪式繁复西式婚礼仪式简洁。现代婚礼中保留了西式婚礼简洁的特点。中式婚礼举办场合随意,西式婚礼场合限制在教堂。

2、结婚戒指的由来

戒指的由来据传是中国唐代唐太宗的独孤皇后所创,是在自己每个月不方便时,套上一枚戒指,告诉皇帝此时不可行房。结婚戒指据传是始于1477年,迈士米尼结识了玛丽公主,且为公主的美丽和优雅动人所折服。虽然他明知玛丽公主已许婚给法国三储,但痴情的迈士米尼还是要向公主一表自己的爱慕之心。于是他便专门打造了一枚雕刻精细的钻石戒指,送给玛丽公主。玛丽公主最终为迈士米尼的真诚所打动,答应与其结为伉俪。自此,以钻戒为信物便成为了西方婚礼的传统。

3、婚纱为何是白色的? 在西方,原本女孩出嫁的服装颜色是没有严格规定的。直到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婚礼上订制了一身洁白雅致的婚纱,由此,白色婚纱便成为西方婚礼的正式新娘礼服,直至今日。按此以后的西方婚俗,婚纱只能是白色的,只有再嫁妇女才选择其他颜色,以示与初婚的区别。

4、西方婚礼新娘身上一些“特别”的东西(something old,something new,something borrowdan,something blue)

(1)、一点旧的东西。这样东西必须是一位有着幸福婚姻生活的女士提供的,寓意着幸福生活从此相传。

(2)、一点新的东西。当然是指新娘的礼服和鞋子了。当然,按西方的传统,新娘自己制作礼服是不吉利的,在到达新婚典礼现场之前,被新郎看到穿着婚纱的新娘也是不吉利的。(3)、借来的东西。新娘身上借来的东西需是金质的,寓意将来能有好的财运。(4)、蓝色的东西。有的新娘系一条蓝色的丝带或饰物,因为蓝色象征谦虚、忠诚和坚贞的爱。

5、抛捧花的意义

西方婚礼在酒宴结束后,新娘要将手中的捧花抛向身后未婚的女性,以祝愿得到此花的女性即将成为下一个新娘,步入神圣的婚礼的殿堂。与此意义相同,也有新郎取下新娘的吊袜带,抛向身后的未婚男子,得到者将寓意其成为下一个新郎。

6、庄严而神圣的时刻

西方国家大多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因此婚礼大多在教堂举行。由牧师或神父为新人祷告、证婚,则是整个婚礼过程中最为庄严而神圣的时刻。

美国新人的婚礼既是一个法律程序,又有其社会意义。由于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因此每一个州的关于婚姻的法律要求均有不同,然而有一点是相同的,即申请登记结婚者的年龄必须年满十八岁且双方没有血缘关系。新人需向他们居住的地方政府申请登记结婚。取得结婚证书后,由新人自己决定是由法官、牧师、神父还是教士来主持他们的婚礼仪式。婚礼仪式结束后,照例有婚宴和舞会。欢娱场面结束后,新人便要开始他们的蜜月旅行。此时,亲友们往往会跟新人搞一些无伤大雅的恶作剧,设一些障碍,如在汽车挡风玻璃上涂一些东西,迫使新郎下来擦车,或在汽车后面挂上一长串空罐头盒,使汽车开动后后面叮当带响。法国新人的婚礼布置是以白色为主色调的,从布置现场的鲜花,到新娘的服饰,以及其他的布置装饰,通通是白色的。法国人认为白色是纯洁无瑕的颜色,以这种颜色来装饰新婚典礼,喻意婚姻是纯洁无瑕的。英国新人的婚礼大多在正午举行,仪式结束后会有午餐会,称之为“新婚早餐”。英式婚礼结婚蛋糕的顶层被称作“christening cake”,这层蛋糕新人按习俗会保存到他们第一个婴儿出生。

德国的新人会被红色丝带和花环拦在他们举办婚礼仪式的场地以外,只有新郎掏“红包”或通过机智问答以后方可被放行。德国人也会“闹洞房”,只不过是在婚宴过程中。与中国传统不同的是,德国婚礼的高潮是宾客纷纷将碟子摔碎,以示庆贺。

总的来说中西方婚礼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婚姻是神圣的,是高贵的,是圣洁的,是不容侵犯的,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西式婚礼同时很多的外国人选择了中式婚礼,这是文化的融合,文化的全球化,更好的利于我们交流沟通、分享。

09国际汉语教育

姓名:窦海巍

学号:092108003

第三篇:中外节日习俗对比论文(终稿)

中外节日习俗对比

摘要: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民族的节日习俗,虽然中外节日的庆祝方式不同,但所传递的情感与思想大都是相同的,并且各有所长。了解中外节日的习俗,有助于提升我们对不同民族的信仰及文化的尊重。

关键词:春节与圣诞节、中秋节与感恩节、七夕节与情人节、习俗、对比、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三皇五帝”时代,虽经经历多次战乱、历经多次朝代更迭,但汇集了各种民族文化精华的中华文化却从没有中断过,数千年的积累,使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

地中海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西方文化的摇篮是古希腊,古希腊文化以其鲜明的个性和较为成熟的形态傲立于世。古希腊文化正是在吸纳和借鉴亚非先进文化,在结合本民族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

中国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绵延不断,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化中,唯一没有中断发展的文化形态。这样的发展,一方面汇聚了优秀的传统和文化精华,另一方面也积淀了大量的文化糟粕。西方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吸取其他文化的丰富营养,在几次断层、中心转移与复兴的过程中,丢弃了许多糟粕和包袱,也去掉了很多束缚与羁绊。然而无论历史怎样发展,文明怎样进步与完善,人们对节日的尊崇与庆祝都是亘古不变的,所以虽然中西方庆祝节日的方式与习俗大有不同,但是思想与感情都有相通之处。

一、春节和圣诞节的习俗对比

春节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春节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许多家庭也有在圣诞节前夕进行祈祷、齐唱颂歌的习俗。人们在圣诞之日汇集到广场,围着在那里的高大圣诞树、齐唱颂歌等活动,还有热闹非凡的圣诞晚会。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

中国讲究饮食,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文化传统。这种特征在节日风俗的饮食中得到最集中的体现。正如年三十当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晚餐,用来庆祝一年的丰收。

“西方人对生命的追求是以健康快乐为目的,除必须的饮食营养外,更主要的是通过宗教和娱乐活动来实现,认为人生来有原罪,必须通过信仰上帝,参加宗教仪式和不断忏悔等才能赎罪,从而得到行令净化和快乐,因此西方的节日习俗不仅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且注重宗教仪式后的一种身心季解脱式的愉悦和快乐。” 二、七夕和情人节习俗对比

中国的七夕的活动很多,如拜织女乞巧,穿针赛巧,月下结盟等,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一轮明月,摆上明令瓜果,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女性来说是决定幸福与否的一件大事,所以,世间无数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深人表的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婚姻美满。2月14日这一天,一对对情人,将一株生有两朵含苞待放花蕾的春枝移植在特制的盆内。花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与这对情人一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吻合。几天后,如果这春枝上的双蕾怒放,交相辉映,便预示这对情人白首偕老;如果双蕾各分西东,相北吐蕊,这对情、人终将劳燕分飞;如果花开得硕大、灿烂,表示以后子孙满堂,阖家欢乐;倘若一花枯萎凋谢,情人中的一人有早夭之险。维多利亚时代之后,情人节风俗渐渐淡化,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贺卡的盛行,情人节又复热火重燃。

中国的七夕更有文化底蕴,更浪漫,感情比之更持久。七夕生成时间较早,文化底蕴、文化内涵都十分丰富。牛郎织女隔河相望,演绎出缠绵绯恻,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两千多年了,年年的七夕,年年的相聚将凄美的传说变成永恒。

而西方的情人节的节日氛围胜于七夕。七夕已经面临不敌西方情人节之势,有逐步被淡去、遗失的危险,有人曾做过一次小范围的调查,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对七夕的典故完全了解。虽然七夕是中国的节日,但是大部分中餐厅的反应都比较冷淡,反倒是西餐厅对这个中国情人节更重视,纷纷推出各种七夕情人节套餐。而且,西方情人节有更宽广的意义,那就是,只要是你所爱的人,父母同事朋友,在这一天都可以送礼物给他们,以表达心中的情意。

三、中秋节和感恩节习俗对比

中秋佳节,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风俗。月中嫦娥,以美貌闻名,故少女拜月,是为了“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后来,“民间拜月”也转变为为人们团聚和感受幸福的方式;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在当代,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用以联络感情。

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凡,人们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学校和商店也都按规定放假休息。孩子们还模仿当年印第安人的模样穿上离奇古怪的服装,画上脸谱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散居在他乡外地的家人也会回家过节,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鸡,并且对家人说:“谢谢!”。感恩节后,学校会让同学们画一张感恩节的画,大多数学生都画的是火鸡。

虽然中外表达感恩与团聚的方式不同,但是随传递的情感是相同的。以感恩的心态看世界,世界是美好的;以感恩的心态看生活,生活是幸福的。中国没有感恩节,不代表中国没有感恩文化。团圆是中秋节的主题,但是感恩也应当铭记!因为中秋节是团圆节,也是感恩节。

小结

在说中西方的传统节日之前,首先要谈一谈民俗文化。民俗产生在节日之前。在原始社会,各部落的人们在交流愉快,悲伤,痛苦等的感受时,逐渐形成了表达这些感情的固定活动,这就是民俗的起源。后来,进入到了封建社会,在迷信与宗教的双重作用下,在对丰收、新年、先人离世的感染下,人们把民俗应用到了固定的日子里,节日便应运而生。

关于中外传统节日,这其中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在于,中外传统节日大多数与宗教有关,像中国的春节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年初一接神,放爆竹;初二祭财神;初五接财神(迎五路财神);初八礼拜顺星(本命星宿神);初九玉皇圣诞;十三祭刘猛将军(虫王爷);十四迎紫姑;十五上元天官圣诞,即上元节(民间多称元宵节)。这些中要么本身就是道教所崇拜的尊神,要么是道教在形成过程中通过广泛地吸收民间信仰的内容并加以改造后纳入自己神灵谱系中的俗神。例如国外,最早12月25日是古罗马庆祝太阳神诞生的节日,但在罗马帝国征服了基督教起源的地区后,认可了这一宗教,并把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改为12月25日。还有中国的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西方的复活节、安息日,都与宗教有关。而万圣节与清明节,则倾向于纪念先祖,为鬼魂引路。

而最主要的不同,则是宗教信仰与文化本身的不同。中国是以道家和儒家作为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虽不是宗教,但在中国的地位等同于宗教),而西方以基督教作为文化根基;中国人讲求懂事理、守规矩,西方人讲求人文精神、个体发展。所以中国人在庆祝节日上就多了那么一些礼节与禁忌,西方人则不太在意这些,他们认为,节日就是要快乐的庆祝,没有必要讲究那么多的礼节与规矩。所以这就是造成中外习俗差异的前提。

参考文献:

《从传统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与交融》唐晓晴

附表:在搜集资料中所接触到的新英语词汇以及古诗一首

春节 The Spring Festival 农历 lunar calendar

正月 lunar January;the first month by lunar calendar 除夕 New Year's Eve;eve of lunar New Year 初一 the beginning of New Year

年糕 Nian-gao;rice cake;New Year cake 团圆饭 family reunion dinner

年夜饭 the dinner on New Year's Eve 饺子 Jiao-zi;Chinese meat ravioli 汤圆 Tang-yuan 春联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剪纸 paper-cuts

年画 New Year paintings

买年货 special purchases for the Spring Festival;do Spring Festival shopping 敬酒 propose a toast

灯笼 lantern: a portable light 烟花 fireworks

爆竹 firecrackers 红包 red packets 中秋节Mid-autumn day /-autumn Festival 月饼 mooncake 迷你月饼 minimooncake 柚子grapefruit / pomelo / shaddock 汤圆glue pudding 灯笼lantern / scaldfish 聚在一起赏月gather to admire the bright mid-autumn harvest moon 点灯笼light lantern 提灯笼carry the lantern around 烧香burn incense 火龙舞fire dragon dances 拜月的习俗The custom of worshipping the moon 拜满月的习俗worshippe the full moon 家庭团聚 / 圆family reunion 到户外赏月came out to watch the full moon t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庆祝中秋节的习俗the custom of Mid-Autumn Festival celebration 乞巧节Magpie Festival 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

Fairy Of The Magpie Bridge 鹊桥仙

Among the beautiful clouds,秦观织云弄巧,Over the heavenly river,飞星传恨,Crosses the weaving maiden.银汉迢迢暗度。A night of rendezvous,金风玉露一相逢,Across the autumn sky.便胜却人间无数。

Surpasses joy on earth.柔情似水。

Moments of tender love and dream,佳期如梦,So sad to leave the magpie bridge.忍顾鹊桥归路。

Eternal love between us two,两情若是久长时,Shall withstand the time apart.又岂在朝朝暮暮。

第四篇:习俗

西方婚俗

首先请大家来看几张西方婚礼现场图片

1.在西方,婚礼的标准流程是:伴郎、伴娘入场——戒童入场——新人入场——新人宣读誓言

2.首先,恋爱中的男女要结婚,一般要由男方向女方求婚,在求婚时男方应向女方赠送订婚戒指。因此,当人们提到 “He gave her a ring” 时,其意义通常是He proposed to her, she accepted, and they are now engaged.(男方向女方求婚,女方接受了求婚,两人现在已经定婚了)。

2.订婚的男女应立即将他们的结婚计划告之各自的父母,通常由新娘的父母宣布定婚和婚礼。按照传统,由新娘的家庭承担大部分婚礼费用,而新郎家一方则负责彩排宴和其他事宜。

3.婚礼在西方国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合,在举行婚礼前好几个星期,亲朋好友就会收到邀请信。

4.众所周知,婚礼是在教堂而且是在白天举行,如果你获邀请,那么在参加婚礼时着装应非常正式。女宾客穿鸡尾酒会礼服或长衬衫加节日外套或毛衣;男宾客则要穿礼服。值得注意的是,女士穿裤子是不合适的,无论裤子是什么颜色。

5.西方婚礼中配伴娘、男童、男傧相和迎宾员的观念源于这样一种信仰,即嫉妒新人幸福的邪恶幽灵会冒出来伤害他们,但如果婚礼上有许分着装类似的人,就能迷惑幽灵。

6、西方人婚礼上随处可见花,从教堂到酒店,小到教堂中的每一把椅子,无处不有花的存在。他们喜爱使用粉色系的花,粉白,粉兰,粉红,粉绿,粉紫,粉黄...而且他们喜欢使用新鲜的花朵,绝不会采用假花。一般每对新人结婚,鲜花的使用量是相当大的。随处可见的就是花,因为每一位盛装出席的女士,不论其年龄,都会在发髻处戴上一小束花以示对新人们的尊重。

7、新人步入会场后,在神父和圣经的见证下,新人互致结婚誓言,一般如下:我愿意娶某某成为我的妻子,从今天起相互尊重,相互扶持,无论是好是坏,富贵或者贫穷,疾病还是健康,都彼此相爱,珍惜,共同组建快乐幸福的家庭。

8、在新人互致结婚誓言之后,就是新人相互交换戒指,《圣经》中说,在远古时代,男子向女子求婚所用证物就是指环。9世纪时,教皇尼古拉一世颁布法令,规定男方赠送婚戒给女方是正式求婚不可缺少的程序。结婚戴戒指的习俗,一般认为始于17世纪。在那时的婚礼上,牧师按顺序从左手食指摸起,边摸边说:“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刚好摸到无名指。

9、随后是新人共同切蛋糕。从前.小麦粉被用来洒在新娘的头上,以此来象征幸运和繁荣。依照中古时代的传统习俗,新娘和新郎要隔着蛋糕接吻。后来,作为夫妇共同生活的象征.新婚夫妇一起切蛋糕就成为了习俗。

10、在切好蛋糕之后是抛捧花。在西方国家,通常婚礼的活动就是抛花球的游戏,其他小游戏很少。在步出教堂后,新娘要背转身将手中的花球向后抛去,最后被哪个女宾接到,她就是下一个幸福的新娘。所以在这个时候,所有未婚的女宾都会主动站到前一排来,做好抢花球的准备,为的是沾沾新娘的喜气。

11、我们在电视剧和电影上看到,大多数的西方新娘的婚纱上都带有面纱。按照西方传统,起初新娘戴面纱是作为年轻和童贞的象征,信奉天主教的新娘戴面纱代表纯洁。因此,许多新娘在赴教堂举行婚礼的时候都选择戴双层面纱,新娘的父亲将女儿交给新郎以后,由新郎亲手揭开面纱。

最后,根据习俗,婚礼以新人的亲吻宣告结束。这一吻富有深刻的含义:通过接吻,一个人的气息和部分灵魂留在另一个人体内,爱情使他们合二为一。

西方婚礼习俗之婚俗特点

在比利时:新娘可以将其姓名绣在手帕上,在婚礼举行日随身带上它。婚礼后将手帕装进镜框保存,直到家里的另外一个姑娘结婚。

在亚美尼亚:人们放飞两只白鸽,以示爱情和幸福。新娘穿着红色丝绸的服装,头戴饰有羽毛的纸翼。人们还可以向新娘投硬币。

在荷兰:荷兰家庭过去常在婚礼之前举行一个宴会。新娘和新郎坐在芳香四溢的常青树下的宝座上,来宾们一个个以此向他们祝福。

在丹麦: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们习惯于给他们的恋人戒指或一束花,作为订婚礼物。但是在丹麦的一些地方,人们认为送给未婚妻刻满情诗、木制的棒槌是吉利的,因为棒槌能带来好运和美满。

同样令人感到奇怪的的是,在丹麦举办婚礼要花好几天的时间,可却是在秘密进行的,因为公开筹办会触怒鬼怪或引起他们的嫉妒。

在英格兰:英格兰人的婚俗丰富多彩,从求婚到度蜜月均按自己的传统方式进行。

在英格兰北部的约克市求婚方式颇为奇特,继承了古代民间遗风,女孩子成熟以后,需要出家了,便穿上不同颜色的紧身服饰,向男性示意。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意思,恰如交通信号灯一样。

在希腊:希腊的新娘子会在手套中放一些糖,代表把甜蜜带进婚姻生活。希腊人喜欢在婚礼中跳传统的圆舞招待宾客。

婚礼举行时,其中一项程序是由诗歌班领唱者训示新郎要好好照顾和保护妻子,新娘子则会轻拍新郎的脚掌以示尊重。新人会用薄纱包着糖衣的扁桃仁,然后分给宾客,以象征丰足和美满。

在苏格兰:传统的苏格兰格子裙是新郎必穿的礼服,富于苏格兰特色的风笛声会响彻整个婚礼会场,和中国相似,苏格兰人还会放鞭炮以示赶走不详及邪恶之物。

在阿根廷:青年男女在订婚或结婚时,有洗“花水浴”的习俗。所谓“花水浴”,即在入浴前把整蓝鲜花洒在水面上,沐浴时用花瓣揉搓全身,他们认为水是圣洁的,花是喜庆的,“花水浴”正可以代表美满和吉祥。

西方婚礼之礼仪

婚礼之入场仪式

传统的入场仪式非常庄重,特别是教堂婚礼,讲究step-touch的走步方式,即所谓的“step-touch-right, step-touch-left”方法,也就是右脚迈出之后,左脚跟着迈前与右脚合并,停顿两秒钟,然后左脚再继续往前迈出,随即右脚迈前至左脚处合并、停顿。在走步时,新娘和新郎的步幅和速度要保持一致,步态讲究轻缓稳重。

注意,走步时,新娘右手挎新郎左胳膊,注意不要拉着新郎的衣服,或紧紧环住新郎的胳膊。另外,新郎胳膊自然弯曲就好,不要用力紧扣住新娘的手腕,而且两人的距离保持在15cm左右比较合适。

婚礼礼仪之站姿:腰板挺直,挺胸收腹

正确的姿态是双脚并拢,腰板挺直,挺胸收腹,面带笑容,眼睛正视前方。注意双臂不要紧紧贴近身体,肩膀要放松,这样就可舒缓紧张姿态,同时也避免显得身体十分僵硬。♥值得注意的是:新人在站立时,新郎应在新娘的右边。传说新娘在自己的左方,方便新郎必要时用右手拔剑与敌人对决,可以更好的保护好新娘。

婚礼礼仪之转身:幅度要轻缓。转身时,身体应该随着脚步同时转动,转身幅度要轻缓,动作要利索,又要避免给人匆忙不稳重的感觉。如果婚纱或礼服裙摆较大,在转身时可以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手轻轻抓住裙边和裙撑稍微向上提。

婚礼礼仪之亲吻——要深情但不能忘情

新人亲吻是在仪式中宣布两人正式成为夫妇之后进行。亲吻时可以自然大方的深情投入以表达幸福的感受,并且应该是男方主动吻女方。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过分忘情。在正式庄重的婚礼中,过分疯狂的行为会使人感觉新人的形象缺乏尊贵。

婚礼礼仪之鞠躬——身体前倾15-20度

与中国不同,西方婚礼常用的鞠躬礼节并不需要完全采用深度鞠躬(90度鞠躬)之礼,一般来说,身体前倾15-20度即可,并停顿2秒钟。

新娘要注意避免为了防范走光把手捂住胸前,这样的姿势既不美观,又显得缺乏对客人的真诚和尊敬。事实上防范走光绝不是用手去遮挡,而是要注意衣服的合身和得体。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新娘和新郎行鞠躬礼时,动作要和谐一致。

婚礼礼仪之交换戒指: 在西方教堂婚礼中,除了花童,通常还有一个托戒指的小朋友(ring bearer)跟在新人身后,一同步入仪式现场。如果没有安排ring bearer,新郎的戒指应该由伴娘保管,新娘的戒指则由伴郎保管。戴戒指时,新郎应弯曲肘部,把手伸到自然的高度,新娘用左手托新郎的手,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握戒指,戴入新郎的无名指。

婚礼礼仪之抛花球

喻意将婚姻的幸福传送给未婚姐妹们,据说接到花球的幸运女子将会很快成为幸福的新娘。新娘在抛花球的时候,应面带笑容,手臂自然弯曲,不要伸开过直,稍微用力将花球向高处靠后的位置抛出即可动作幅度不要过大。

婚礼之蛋糕时刻:

吃蛋糕是西方婚礼的传统习俗。切蛋糕时,新郎和新娘必须两个人一起用刀切下第一块蛋糕,不能一个人切,也不要请他人代劳。

♥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单身女孩若把蛋糕的碎屑带回家,放在枕头底下,便能在梦中看见自己未来的白马王子是什么样子。

跳舞的次序 根据传统习惯,跳舞的次序如下:

新郎&新娘、新娘的父亲&新娘;新郎&新娘的母亲、新郎的父亲&新娘;新娘的父亲&新娘的母亲;新郎&新郎的母亲;新娘的父亲&新郎的母亲;新郎的父亲&新娘的母亲;伴郎&新娘;新郎&伴娘;随即其他宾客也开始步入舞池起舞

第五篇:中外饮食文化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及其研究意义

文化人类学的最一般的目标,是努力理解所有人类文化以及这些文化的创造进程的相似点及区别,为了实现这个目,就必须进行比较。跨文化比较研究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人类的文化基质是共有的,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是历史的而不是自然生就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浓缩。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对于饮食的观点和态度、饮食的内容及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揭示这些差异以及内在的原因,有助于跨越文化鸿沟,有助于世界性的文化融合。

一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表现

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凝聚起来的生活方式的总称。当一个民族形成了固定的饮食习惯、饮食技巧和饮食观念后,便构成了一种亚文化。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对于饮食的观点和态度、饮食的内容及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主要有:其一,饮食观念、味道和营养。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力求口味清淡和膳食的均衡,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西方人在摄取食物时基本上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理解饮食的,饮食只是一种手段,而享受在饮食中并不占重要位置,故而不会过分地追求口味。然而,中国人却是一种感性饮食观念。中国人很重视“吃”,“民以食为天”。人们把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还用它维持健康,即“药补不如食补”;同时人们对美味展开了孜孜不倦的追求。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词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词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词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其二,烹饪用料的选择。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吃大块肉、整块鸡等。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烹调时,在用料上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可能在中国人看来都是极好的原料。西餐原料主要是动物类和海洋鱼类,辅以植物类;中餐原料主要是植物类和淡水鱼类,辅以动物类。其三,用餐方式。这是中西饮食文化中最明显的差异表现,也是中方文化中的社会心理、价值观、民族习俗方面的差异在饮食上的表现。通常中国人请客吃饭采取的是一种“共享”的方式,大家共享一席,共享桌上的菜肴,往往一道菜刚上桌,在主人的殷勤招呼下,众人通力合作,共同“消灭”盘中之物,最后结账也是争相付钱。一切行为都强调突出的是一个“合”字。而受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西方人请客吃饭的习惯是每人一份,且主客双方各自点自己的饭菜,不必考虑他人的口味和喜好,用餐时也只吃自己的盘中餐,付钱也往往采取从制,各人自付各人账。其四,用餐礼仪。这方面中西两者更显不同。在中国古代,在用餐过程中,就有一套繁文缛节。《礼记·曲记》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毋放饭,毋固获,毋扬饭,卒食,客自前跪,撤饭齐以授相者,主人辞于客,然后客坐。” 意思是: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以只顾自己吃饭。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必须检查手的清洁。不要把多余的饭放回锅里,不要专占着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完饭后,客人应该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的盘碟,交给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这些礼仪有的在现代也是必要的礼貌。在西方宴席上,主人一般只给客人夹一次菜,其余由客人自主食用,若客人不要,也不便硬让人家再吃,也不要按中国人的习惯频频给客人劝酒、夹菜。吃东西时,也不要发出响声,但客人要注意赞赏主人准备的饭菜。若与人谈话,只能与邻座的交谈,不要与距离远的交谈。

二、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内在原因

1.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渊源。中西方在社会发展、传统文化思想、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1)中国传统文化。早期中国文化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很大。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西北面是茫茫的沙漠、草原和戈壁,东南则是茫茫的大海。中国文化的温床——黄河流域,土地比较肥沃,但是气候条件比较恶劣。中外饮食文化论文黄河流域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干旱,逐渐变得不利于农业生产。尽管先秦诸子百家,相互诘难,殚精竭力,却殊途同归,目的都是要建立一个没有争斗的理想世界。中国文化还具有另外的两大特征:一是追求适用,杜绝一切不实用的东西。(2)西方文化。广义的西方文化是指产生于西半球与东方文化相对应的文化体系。狭义的西方文化即仅指欧洲文化。在论及西方文

化之成因、起源时,本文取狭义之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的童年时代—— 希腊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她的源头在地中海东北部的爱琴海。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形成了希腊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特有的文明。从起源意义上说,由于这种文明的发源地是古希腊的地中海,所提供的天然生活资料不是那么充裕,人们必须努力探索自然的奥秘,尽可能多地从自然界中获取财富,进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服务人类就成了欧洲精神的主流。这种对自然界的探索欲、征服欲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诞生。在征服自然、培养科学意识的过程中,西方人特别重视发展理性思维,理性成了西方文化的典型特征。理性就是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进行冷静的思考、分析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行事力求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西方文化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以个人为社会本位,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人格的尊严。众人之间利益界限划分明显,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空间,互不干涉。西方文化还是一种“罪感文化”,基督教教义认为人生来是有罪的,这与以人为中心的世俗的世界观看起来相矛盾,事实上又并行不悖,相互补充。前者鼓励人的创造性,大胆地向自然索取;后者起着规范行为的作用,以上帝的惩罚来制约人的恣意妄为。2.东西文化差异影响饮食差异。饮食观念是人们在食物的制作和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深受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尤其是哲学的影响。不同的哲学思想及由此形成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将产生不同的饮食观念。首先,从哲学思想看,中国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核心是讲究“气”与“有无相生”,西方哲学思想则讲究实体与虚空的分离与对立。其次,从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来看,基于哲学思想的不同,中西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模式也大不相同:中国讲究天人合一,强调整体功能;西方讲究天人分离,强调形式结构。而它们决定了各自饮食观念的不同。第三,在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上,由于宇宙模式的不同,中国强调整体功能,西方强调形式结构。中国的整体功能是包含了未知部分的整体功能。它的整体性质的显现是靠整体之气灌注于各部分之中的结果。各部分的实体结构是相对次要的,而整体灌注在这一实体结构中的“气”才是最重要的。西方人对形式结构的强调也直接源于其宇宙模式。西方人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实体的世界,对实体世界的具体化、精确化就是形式。在西方人看来,个性和个体的是人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是形成美的重要因素,崇尚个性突出,由此产生的宴请礼仪、饮酒方式、席间气氛也大不相同。在中国,群体文化,也就是集体主义,是主导价值观。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更加强调个人主义,重视个体的价值与尊严,强调个体的特征与差异,提倡新颖,鼓励独特风格。

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产生活空间和方式的差异,其中饮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中西方饮食文化便沿着各自的道路发展起来。在中国,饮食已上升到了一种几乎超越其他一切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举足轻重的东西,这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中国人之间相互询问的那句“你吃过了吗?”。小孩刚出生,要吃;到了满月,要吃;过一周岁,要吃;等到了结婚,也要吃;人到了花甲、古稀之年,更要觥筹交错庆祝一番;最后去地了,仍要吃,叫做“自喜事”。客人来了要吃,称之“接风洗尘”;客人出门要吃,谓之“饯行”;乔迁要吃;晋职要吃—— 通过吃可以交流信息,表达欢迎或惜别的心情,甚至感情上的**也往往借助于酒菜来平息。吃的形式后面蕴涵着一种丰富的心理和文化的意义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吃不仅仅停留在原有的交际功能上,已转化成对社会心理的一种调节。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饮食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林语堂先生曾说:“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保证其正常的运行,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健康、结实,足以抵御病菌、疾病的攻击,其他皆在不足道中。”就交际手段而言,美国《礼仪事典》一书中讲到这类宴请的目的时作了如下的总结:“向提供服务者表示感谢;对刚刚达成的一笔交易表示庆祝;为了赢得客户或新客户的信任;请人帮忙;引见他人;建议或讨论某些想法。”从中不难看出,“吃”虽然重要,但是从文化的意义上看,在西方国家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交流、交际的层面上,并没有像在中国那样被赋予更多、更为重要的“使命”。通过对其分析研究,可以培养人们积极地接受西方的饮食文化,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要注意西方的礼仪规范,从而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其次,可以培养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的适应能力。因为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之初,往往会感受到文化冲突的力量。通过对饮食差异的分析研究,可以有效地避免交际双方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不理解或误解。

下载中外习俗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外习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外名著

    《红与黑》(法)司汤达作为禁书,叙述了一个青年的毁灭。是一所解剖恶德败行的手术观察间。 《巴黎圣母院》(法)雨果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将世间美与丑的强烈对照,融入......

    中外音乐

    外语系英语1043 1020908314 马梦诗从《歌舞青春》看特殊的音乐形式---音乐剧 通常我们一谈及音乐,就会想起不同的音乐风格:国外的乡村音乐、爵士、蓝调、摇滚等;还有特色的民......

    中外经典语录

    中外经典语录 中外经典语录1 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2.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3.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4.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中外名人名言

    中外名人名言 中外名人名言1 1、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中外民俗风情

    略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

    中外学生守则

    中外学生守则《四个国家的小学生守则》 收到一本叫《花季雨季》的杂志,里面一页展示了中国、日本、美 国、英国的小学生守则。看后哑然失笑 ,但瞬间从心中升起淡淡的担忧和悲......

    中外教育史

    “五经”,指的是:«诗»、«书»、«礼» 、«易»、«春秋»。 3.老子的道德教育的内容有:虚静无为、柔弱处下、 知足不争。 4. 一般认为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 5.王......

    中外合作企业

    一、事项名称:省级工商机关登记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国合作者先行回收投资二、主办机构:广东省财政厅(外经金融处)三、办事依据: 1.《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国合作者先行回收投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