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概案例

时间:2019-05-14 18:3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概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概案例》。

第一篇:清概案例

铁路建设项目清理概算

清理概算是确定和控制铁路工程投资的重要环节,清理概算工作的成功与否,关系着铁路建设各方面的利益,同时也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能否最终顺利完成,下面本人通过对几个项目清理概算中的一点工作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意在能够对哈大线的清理概算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清理概算工作的目的

个人认为,清理概算是铁道部对铁路建设项目工程投资确定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铁路施工企业通过合理、合法途径进行索赔的主要途径。能够作好清理概算工作,可以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指合同中不包含的、或者因为建设单位、其他第三方意见而增加的工程)得以解决,有效降低已经发生的经济损失,实现施工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二、铁道部对清理概算工作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今年来,铁道部铁路建设项目清理概算工作较多,根据我参加和接触的几个清理概算项目的工作和批复情况,我认为铁道部对清理概算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1、清理概算总额不得突破可行性研究总额的10%

大型铁路建设项目一般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规定,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如果超过可行性研究的10%就需要重新上报可研。(这是铁道部不愿意见到的局面,也就是说一旦建设项目上报的清理概算投资超过了10%的话,铁道部会想尽办法核减投资)。但是,这里面提醒大家注意的事项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征地拆迁增加的费用可以不计算在涨浮之内;第二、材料价差增加的费用也可以不计算涨浮之内。

2、清理概算增加的工作内容要有理有据、分类合理

铁道部比较认可的清理概算可以增加的内容,主要有六大类,详细如下:

(1)执行国家规范

主要从环保、水保、文物考古、林业、消防、抗震、防洪、防灾减灾等国家强制性规范执行方面,一般以I类变更设计形式上报。

(2)物价上涨

(3)征地拆迁

主要包括征地拆迁工程,也可以从地方规划、地方性政策(如市区必须使用商品混凝土和自来水等)、地方性规范执行等。

(4)财务费用(5)执行铁道部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主要从建设标准的提高、(6)重大技术方案新规范的执行、路网规划调整、铁路装备水平的变化等方面及措施调整

因此,上报的清理概算增加费用的内容及原因,越符合以上六大 类的内容,批复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清理概算的费用组成项目清理概算

一可研批复投资

二已批复概算

(一)初步设计批复概算

(二)修改初步设计及补充初步设计

(三)材料价差

(四)其他费

(五)已批复Ⅰ类变更

(六)已批复征地拆迁增加

三投资清理较批复概算增加

(一)施工图投资检算量差(二)征地拆迁增加

(三)各项价差调整外来料差****

(四)其他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

*********

(五)预备费及降造费处理可冲减预备费降造费风险包干费

由预备费及降造费处理的各项工程费用

(1)风险包干费外的变更设计

(2)新增工程

(3)建设过程增加的其他工程费

(4)建设过程中其他过渡工程

(5)其他

四投资清理总额

四、清理概算的各项费用的计算及注意事项等

(一)施工图投资检算

铁路建设项目的施工图投资检算因各施工单位签定的合同多为

总价合同,合同约定施工图量差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调整的,因此铁道

部在批复时该项费用较初步设计通常不予增加,只作为考核设计单位

设计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亦既不能超过初步设计批复,也不能低于 初步设计批复的 4%)。

但是,并不能说明施工图投资检算不重要,因为并不能排除建设

单位因为标段间不平衡而发生的标段间合同总额的费用调整。同时施

工图投资检算也是计算材料价差及其他新增工程的重要基础。首先,材料价差特别是外来料价差不论是以“ 42 号文”、“京沪暂规”或者 “ 113 号文”都是以施工图投资检算所确定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 的; 其次,施工图投资检算所纳入的工程内容是否符合原合同范围内 所确定的工程内容、技术标准,是否将不应该施工企业承担的风险纳 入,对清理概算工作中施工企业索赔能否成功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这里,我举个例子:

某项目,对一条地方公路进行改移,原合同约定的道路宽度为 8 米,施工后根据立交协议及地方要求将道路宽度调整为 16 米,那么

增加的费用就不应由施工企业来承担,也就是说施工图投资检算是不 应该包含这笔增加的费用,我们可以技巧性的分解施工图将这笔费用 列入新增工程或者是征地拆迁项目下。也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改道路 原概算 200 万元,但是项目开工后地方公路部门要求代建,并且造价 为 260 万元,那么多出的 60 万元也是可以列入征地拆迁项下的。

(二)I 类变更设计

据铁建设 [2005]146 号文《铁路建设项目变更设计管理办法》 , 变更设计分为Ⅰ类、Ⅱ类。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Ⅰ类变更设计,其余为Ⅱ类变更设计。、变更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标准、重大方案的;、变更初步设计主要批复意见的;

3、变更涉及运输能力、运输质量、运输安全的;、变更重点工点的设计原则;、变更设计一次增减投资 300 万元(含)以上的。

铁道部近期清理概算时要求,在上报清理概算文件前首先完成 I 类变更设计的上报工作。因为清理概算时大部分 I 类变更设计应该已 经完成,但 I 类变更设计往往牵涉到的金额较多,应当将可能上报的 I 类变更设计的清理工作作为清理概算的重点来处理。具体应当注意 以下两点:、认真比对施工图设计与初步设计的差异

目前铁路建设投标基本上是初步设计招标,而当前的铁路建设项

目,由于设计周期短,在初步设计批复前,设计单位的勘探资料均尚 未全部完成,部分地段的工程地质(特别是隧道的围岩级别)是根据 相关资料估计的,某些项目甚至存在人为调整围岩等级(主要是隧道

和桥梁钻孔桩地层), 因此批复概算往往是偏紧的。同时,客运专线 以桥梁工程为主,项目开工后,受地方立交协议导致孔跨布置发生变 化的情况时有发生。设计院在出施工图时,往往对上述内容在初步设

计基础上直接变更,纳入施工图设计。因此,施工单位应当系统的清 理施工图与初步设计投标概算之间的工程数量差异。对可能发生,还

未上报的 I 类变更设计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确保在清概文件上报前 完成变更设计。、寻找依据、完善手续。

对已经清理出来的符合 I 类变更性质的量差,还应及时补充五方

会勘纪要,否则铁道部一般是不予受理的。

(三)征地拆迁增加

征地拆迁增加的投资主要是指征地、拆迁、地下管线路、三电迁 改、改移道路等可以列入第一章的工程费用。一般来讲征地和拆迁工

(五)已批复Ⅰ类变更

(六)已批复征地拆迁增加

三投资清理较批复概算增加

(一)施工图投资检算量差

(二)征地拆迁增加

(三)各项价差调整外来料差****

(四)其他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

(五)预备费及降造费处理可冲减预备费降造费 3 风险包干费

由预备费及降造费处理的各项工程费用

(1)风险包干费外的变更设计

(2)新增工程

(3)建设过程增加的其他工程费

(4)建设过程中其他过渡工程

(5)其他

四投资清理总额

四、清理概算的各项费用的计算及注意事项等

(一)施工图投资检算

铁路建设项目的施工图投资检算因各施工单位签定的合同多为总价合同,合同约定施工图量差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调整的,因此铁道部在批复时该项费用较初步设计通常不予增加,只作为考核设计单位设计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亦既不能超过初步设计批复,也不能低于初步设计批复的4%)。但是,并不能说明施工图投资检算不重要,因为并不能排除建设单位因为标段间不平衡而发生的标段间合同总额的费用调整。同时施工图投资检算也是计算材料价差及其他新增工程的重要基础。首先,材料价差特别是外来料价差不论是以“42号文”、“京沪暂规”或者“113号文”都是以施工图投资检算所确定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的;其次,施工图投资检算所纳入的工程内容是否符合原合同范围内所确定的工程内容、技术标准,是否将不应该施工企业承担的风险纳入,对清理概算工作中施工企业索赔能否成功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我举个例子:

某项目,对一条地方公路进行改移,原合同约定的道路宽度为8米,施工后根据立交协议及地方要求将道路宽度调整为16米,那么增加的费用就不应由施工企业来承担,也就是说施工图投资检算是不应该包含这笔增加的费用,我们可以技巧性的分解施工图将这笔费用列入新增工程或者是征地拆迁项目下。也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改道路原概算200万元,但是项目开工后地方公路部门要求代建,并且造价为260万元,那么多出的60万元也是可以列入征地拆迁项下的。

(二)I类变更设计

据铁建设[2005]146号文《铁路建设项目变更设计管理办法》,变更设计分为Ⅰ类、Ⅱ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Ⅰ类变更设计,其余为Ⅱ类变更设计。

1、变更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标准、重大方案的;

2、变更初步设计主要批复意见的;

3、变更涉及运输能力、运输质量、运输安全的;

4、变更重点工点的设计原则;

5、变更设计一次增减投资300万元(含)以上的。

铁道部近期清理概算时要求,在上报清理概算文件前首先完成I类变更设计的上报工作。因为清理概算时大部分I类变更设计应该已经完成,但I类变更设计往往牵涉到的金额较多,应当将可能上报的I类变更设计的清理工作作为清理概算的重点来处理。具体应当注意 以下两点:

1、认真比对施工图设计与初步设计的差异 目前铁路建设投标基本上是初步设计招标,而当前的铁路建设项 目,由于设计周期短,在初步设计批复前,设计单位的勘探资料均尚 未全部完成,部分地段的工程地质(特别是隧道的围岩级别)是根据

相关资料估计的,某些项目甚至存在人为调整围岩等级(主要是隧道和桥梁钻孔桩地层),因此批复概算往往是偏紧的。同时,客运专线以桥梁工程为主,项目开工后,受地方立交协议导致孔跨布置发生变化的情况时有发生。设计院在出施工图时,往往对上述内容在初步设计基础上直接变更,纳入施工图设计。因此,施工单位应当系统的清理施工图与初步设计投标概算之间的工程数量差异。对可能发生,还未上报的I类变更设计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确保在清概文件上报前 完成变更设计。

2、寻找依据、完善手续。

对已经清理出来的符合I类变更性质的量差,还应及时补充五方会勘纪要,否则铁道部一般是不予受理的。

(三)征地拆迁增加

征地拆迁增加的投资主要是指征地、拆迁、地下管线路、三电迁改、改移道路等可以列入第一章的工程费用。一般来讲征地和拆迁工程是由业主承担的,但是,征地拆迁是铁道部认为可以批复的六大类费用之一,因此我们就应该在这方面下足功夫,把问题尽量向这一类靠拢。通常情况下,可以列入征地拆迁项下的主要工程有:

1、天然气管道迁改。

2、地方的给排水管路、热力管网等迁改工程。

3、为修建正式工程而发生的临时租地费用。

4、因地方要求或者协议增加的改移道路的新增工程、规模扩大、机耕路工程。

5、委托地方实施的改移道路工程。

6、公跨铁过渡工程(铁路正线修建桥梁工程,因架桥机通过,公路跨线设施无法修建,为满足地方道路通畅,而临时对道路进行改 移增加的工程)。

7、建筑垃圾外运(也可以列入新增工程项下)。

8、地下洞穴处理(也可以列入新增工程项下)。

注意,以上工程都是在铁道部初步设计批复概算基础上增加的工程内容。为确保批复的可能性,以上工程内容需要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工程确认,说明原因,出具四方会勘纪要。另外,郑西客运专线清理概时,因批复规模及费用偏低,我们将临时工程中制存梁场的征地费用也纳入了征地拆迁项下。

(四)价差 价差主要包括外来料价差(甲控料价差)、甲供料(设备)价差、人工费价差、油燃料价差、火车运价差。我主要讲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外来料价差

(甲控料价差)根据铁道部“46号文”的相关精神,材料价差的调整原则及指导意见详见如下内容(1)价差计算

1)按115号文及配套办法编制概算的项目依据铁道部《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铁建管[1998]115号,以下简称115号文)及配套办法编制概算的建设项目,2007年9月30日前,按铁道部发布的年度材料价差系数及原规定计算材料价差;2007年10月1日后,按铁道部发布的季度材料价差系数及本指导意见计算材料价差。建设单位招标材料的价差,根据有关规定,按批准的变更设计计算。

2)按113号文编制概算的项目依据铁道部《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铁建设[2006]113号,以下简称113号文)编制概算的建设项目,2007年10月1日后完成工程(以验工计价为准)中的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见附件),由施工企业采购的,按照铁道部经规院发布的《铁路工程建设主要材料价格信息》当期信息价与编制期概算价之差计算材料价差。建设单位招标材料的价差,根据有关规定,按批准的变更设计计算。

(2)价差分担

1)按115号文及配套办法编制概算的项目施工合同有风险包干费的,概算中材料价格变化幅度(以批准编制期概算为准)在±5%以内部分由施工企业承担,超出部分纳入概算并由建设单位承担。施工合同没有风险包干费的,概算中材料价格变化幅度(以批准编制期概算为准)在±3%以内部分由施工企业承担,超出部分纳入概算并由建设单位承担。对采用115号文及配套办法编制概算,并且有建设单位采购材料 的工程,按具体材料分项调整,价差分担原则比照113号文编制项目办理。

2)按113号文编制概算的项目附件中由施工企业采购的材料,施工合同有风险包干费的,概算中材料价格变化幅度(以批准编制期概算价为准)在±5%以内部分由施工企业承担,超出部分纳入概算并由建设单位承担。施工合同没有风险包干费的,概算中材料价格变化幅度(以批准编制期概算价为准)在±3%以内部分由施工企业承担,超出部分纳入概算并由建设单位承担。

(3)材料价差调整 铁路建设项目材料差价半年调整一次。建设单位招标采购材料价格超过概算价的,按规定程序报批,材料价差按最终实际采购费用进行结算,并相应调整合同额与验工计价。

(4)规范合同

要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铁道部等九部委《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和铁道部下发的补充文本,根据铁道部确定的材料价差调整原则以及批准的建设项目概算价差或材料价差调整内容,及时与施工单位签订补充合同。

(6)外来料价差调整的注意事项及相关技巧

以上主要内容为铁道部公布的材料价差调整的主要原则,接下来 我再讲一讲材料价差调整的一些注意事项和技巧。

(1)当期调整价差的范围与当期验工计比例的一致性原则。

材料价差一般由建设单位提供验工计价清单,设计单位负责计 算。施工单位应对设计单位编制的材料价差调整认真核对,保证当期 材料价差调整的范围与验工计价比例的一致性。

(2)价差分担原则的范围

采用“115号文”计算的材料价差,有风险包干费的在±5%以内部分由施工企业承担,超出部分纳入概算并由建设单位承担。大家都知道,“ 115号文”是用材料价差系数计算的,通常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可得,当期验工计价的基期材料费*(验工计价当期价差系数-编制期材料价差系数)。根据价差分担原则[当期验工计价的基期材料费*(验工计价当期价差系数-编制期材料价差系数)-当期验工计价编制期材料费*0.05]为建设单位承担部分,也就是需要调整的部分。注意,这里的编制期材料费应不包含地材价格。

(3)价差系数未公布工程的内容调整

铁道部发布的价差系数,未包含的工程内容主要有水泥改良土、站房工程、道碴等,调整价差的内容应注意是否涵盖所有工程,不要漏项。

(4)新增工程、变更设计也应调整价差

(5)价差系数使用正确性及合理性

这里主要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例如节段拼装梁有预制和现浇两个 过程,使用价差系数时应注意不同的工程内容采用不同的价差系数。

2、人工费价差

参照铁建设[2008]26号《关于补充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 算综合工费类别划分的通知》中的编制期人工费与设计概算中编制期 人工费差额计算,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2008年1月1日以后完成工程 的比例计算。

3、火车运价差 设计概算中采用火车运输的材料或填料,如编制期火车运价率与实际发生日期的运价率出现差值,可以据实调整。

4、甲供材料及设备价差

甲供材料及设备采取实报实销政策,施工企业不存在风险。

(四)其他费清理

其他费清理主要由建设单位负责管理并支出,根据实际合同编制。在这里我主要讲一讲施工单位发生的哪些费用可以列入概算清理的范围。

1、由建设单位委托施工单位签订合同的。

2、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求第三方检测的所发生的检测费用。

3、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根据铁建设[2007]139号文《关 于执行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原设计概算中 未包含且合同签订日期在2007年1月1日以后的可以计列该项费用。

4、由建设单位委托发生的特殊实验费用。

5、其它行业收费

施工单位应对工程建设中所发生的其他费用整理,缺少建设单位 委托协议的,应办理相关手续。

(五)由预备费及降造费处理的各项工程费用

列入该项下的工程主要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发生的不构成I类变更设计,但确属不应由施工单位承担风险的工程。该类工程通常是清理概算中对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最常见、同时也是清理概算中最重要的最难批复的部分。

1、风险包干费范围外的II类变更设计

铁道部对风险包干费范围外的II类变更设计涵盖的内容没有明 确的界定和划分,我们可以通常理解为不是建设、设计、施工单位的 责任所发生的工程变更,可以包括以下工程内容:

(1)因地方要求,而发生的工程措施调整.例如,某工点原设计为强夯地基处理方式,因强夯过程中,发生周边房屋开裂或噪音太大,造成地方百姓强烈阻工,设计的地基处理方式变更为挤密桩等。

(2)因执行新规范、新标准等发生的II类变更设计

例如:依据铁道部《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设计施工补充规定》对铁路路基、隧道、站场等工程增加排水补强工程,或对原设计方案进行调整的。

施工企业可以对已发生的变更设计整理归类,分析原因,确属不应由施工单位承担风险的,与设计单位沟通后上报。

2、新增工程

(1)地方原因

地方要求增加的工程,可以包括如下工程内容:

1)因为地方立交协议,而新增加的涵洞工程,或者涵洞孔径调 整变化。

2)因地方环保部门要求,而增加桥梁钻孔桩弃碴外运,和弃碴 场的挡护工程

3)因考古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地基处理增加工程。

4)因地方要求,而新增的排水工程。

(2)既有线及既有公路安全防护增加物理隔离或防护工程。

1)为确保铁路线路安全,线路经过地区部分公路增设防撞隔离 措施。

2)为了确保既有线运营行车安全和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涉及车 站改建、临近既有线施工地段增设的安全防护措施。

以上内容需出具铁路部门的相关要求的证明材料。

(3)验交过程中发生的新增工程

主要指在初验过程中,验收单位提出的新增、补强等工程。特别

是铁路局在验收过程中,强制提高建设标准所发生的工程费用。

3、建设过程增加的其他工程费

(1)站房工程

房屋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铁道部站房办、工管中心、鉴定中心、建设单位等,会经常提出指导意见,提高装修标准,变更设计方案。施工单位应做好会议纪要,同时整理资料,与初步设计核对,找出站 房工程超出原概算的原因,逐项上报。

(2)施工组织方案变化

目前铁路建设的现实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建设项目均存在窝工及 赶工现象,窝工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建设单位前期手续没有办妥,二 是征地、拆迁未能按时实施,三是设计图纸未能按时提供,四是建设

标准在开工后发生重大变化,五是自然灾害或天气恶劣(如:地震、大雨、大风、大雪等),六是建设单位调整工期,七是临时停工(主要是既有线施工时铁路局要求)。赶工与窝工一样,也是经常发生的,其原因也有四,一是建设单位要求提前工期引起的,二是因窝工造成的,三是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如隧道涌水),四是施工单位管不到位、或施组安排不太合理、或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如隧道塌方)铁道部一般在清理概算时对于窝工、赶工所发生的费用在一般不予调整。但是如果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可以上报的:

1)增加的有实物工作量的工程:

A、增加的大型临时设施,主要包括增加架梁便道、增加制(存)梁场、新制(存)梁台座、单层存梁改为双层存梁的存梁台座改造、轨道板场扩能、铺架基地加强、个别工点临时便道补强等。

B、施工方法变化及个别工点增加过渡工程,主要包括路基地段

超载预压、预制架设梁改为现浇(移动模架、移动支架、满堂支架、悬浇挂篮等)、混凝土增加蒸汽养护、架桥机增加掉头等。

C、反季节施工增加的措施费,主要是因施组变化引起的其他季节改为冬季或雨季,如:桥梁基础施工改在雨季施工,因地下水位上升,需要增加井点降水或基坑壁围护;利用冬休期间施工增加材料及混凝土结构的加热保温等。

2)增加小型临时设施费用:由于施工人员增加导致临时房屋等 增加。

3)增加施工队伍调遣费:主要是增加施工人员的往返交通费、机械设备的调遣及进出场费用等。

4)新增机械设备提前购置的贷款利息。

5)由于提前工期,材料需求增大,可能造成材料费上涨增加的 材料价差,但是本项费用予以调整的可能性极小。

6)增加周转性材料支出,主要是模板、脚手架、施工用金属构 件(军用梁、万能杆件、钢板桩等)等,这些材料是按使用费或摊销费计算的,由于工期提前,需要加大使用量造成的制作或调遣费用,或降低使用次数。虽然各方面都认为应计列该部分增加的费用,但其计算方法难以确定。

下面,关于施工组织设计变化举郑西客专的类似几个实际案例来说明一下:郑西客运专线渭南渭河特大桥,受防洪评价方案影响,两跨渭河 段施工工期较原批复的施工组织设计开工时间晚一年半,为保证工期 的顺利完成,施工单位一次性投入挂篮10240吨(原设计工期按三次 倒用考虑),投资增加1366.05万元。清理概算时出具了建设单位对 修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意见,得到了批复。

郑西客专在2009年12月因天气原因,造成试验列车脱轨,损坏华山北站无碴道床2km。为保证工期的顺利完成和实施,施工单位采用了搭暖棚、烧电暖器的方法,将2km的线路在40天拆除重建完成。现场增加的临时便道、电暖器的购置、暖棚、施工人员临时住宿费、施工人员的往返交通费等费用都得到了铁道部的批复。

(3)高速道岔铺设费用不足

前期批复的客运专线,道岔铺设定额普遍采用铁路第三册补充定额18# 道岔铺设费用3.5万元/组左右,依据铁建设[2009]149号文《关于布< 铁路铺架工程补充定额>及相关费用标准的通知》计算出的道岔铺设费用平均每组18万元/组左右,清理概算可以根据新定额调整。

(3)焊轨、打磨费用

无碴轨道钢轨的焊轨及打磨费用往往要超出批复概算,清理概算时可以据实调整。

(4)自然灾害损失

根据铁道部格式合同条款,属不可抗力而发生的工程本体损失由业主承担风险,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因雨雪、地震等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工程主体的损失。施工过程中如发生上述情况,可以让地方气象部门出具气象证明材料,报业主和监理认可。

第二篇:铁路运杂费(铁路清概)

计算运杂费

指材料(包括供应材料及自备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及机电设备等,从施工组织设计所拟定的材料厂、供料基地或既有线卸料地点前方办理货运业务的营业站或自备材料采集地点或交货地点起,运至工地的料库或堆料地点•(直发料指从料源地运至工地)所需的有关费用。

运杂费包括的内容:(1)运输费。(2)装卸费。

(3)其他有关运输的费用(如火车运输的取送车费、过轨费,汽车运输的渡船费等)。(4)•材料管理费,指由施工单位负责采购、运输、保管和供应的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和机电设备等,在采购、运输、保管和供应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有关费用•(不包括材料供应部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采买、办理托运所发生的费用(如按规定由托运单位负担的包装、•捆扎、支垫等的料具耗损费,转向架租用费和托运签条)•,押运、运输途中的损耗,料库盘存,天然毁损和材料的验收、检查、保管等有关各项管理费用以及看料工的工资。(5)•运输损耗费,指砂、碎石(包括道碴及中、小卵石)、粘土砖、粘土瓦、石灰等五种材料,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较大,需增加的运输损耗费。运 杂 费 的 计 算 规 定(1)各种运输单价 1)火车运价

火车运价分营业线火车、临管线火车、工程列车、其他铁路四种。营业线火车

按编制期《铁路货物运价规则》的有关规定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营业线火车运价(元/吨)=K1×(发到基价+运行基价×运价里程)+附加费运价

其中:附加费运价=K2×(电气化附加费费率×电气化里程+铁路建设基金费率×运价里程)。

计算公式中的有关因素说明如下:

A.各种材料计算货物运价所采用的运价号、综合系数K1、K2见下表

注:K1包含了游车、超限、限速和不满载等因素;K2只包含了不满载及游车因素。

B.电气化附加费按该批货物经由国家铁路正式营业线和实行统一运价的运营临管线电气化区段的运价里程合并计算。

C.货物运价、电气化附加费费率、铁路建设基金费率等按编制期《铁路货物运价规则》及铁道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D.计算货物运输费用的运价里程,由发料地点起算,至卸料地点止,按编制期《铁路货物运价规则》的有关规定计算。其中,区间(包括区间岔线)装卸材料的运价里程,应由发料地点的后方站起算,至卸料地点的前方站•(均系指办理货运业务的营业站)止。② 临管线火车

临管线火车运价应执行由部批准的运价。运价中包括路基、轨道及有关建筑物和设备(包括临管用的临时工程)等的养护、维修、折旧费。运价里程应按发料地点起算,至卸料地点止,区间卸车算至区间工地。③ 工程列车

工程列车运价包括机车、车辆的使用费(指租用费和燃料、油脂等耗用费),乘务员及有关行车管理人员的工资、津贴和差旅费,线路及有关建筑物和设备的养护维修费、折旧费以及有关运输的一切管理费用。运价里程应按发料地点起算,至卸料地点止。区间卸车算至区间工地。工程列车运价按营业线火车运价•(不包括铁路建设基金、电气化附加费和超限、限速加成等)的1.4倍计算。计算公式:

工程列车运价(元/吨)•=1.4×K2×(发到基价+运行基价×运价里程)④ 其他铁路

其他铁路运价按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2)汽车运价

原则上应参照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省(市、自治区)运输主管部门的运价及有关规定,结合施工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为简化概算编制,特制订汽车运价分析指标,仅作为编制概算分析计算汽车运价的依据。运价综合考虑了各类车型与各种货物品种,公路与便道,长途与短途,整车与零担,回空与不满载等各种因素。运距应按发料地点起算,至卸料地点止。起码运距为1km,超过部分按1km进级。计算公式:

汽车运价=基本运价+运距×综合运价率

1.3元计列。

综合运价率-按下表的每千吨公里消耗量分析指标求算出每吨公里运价。注:①司机工费及柴油单价应按基期与编制期的价格计算,其差额按价差计列。②A仅表示养路费标准(元/吨月)•,车船使用税和牌照年检费等已含在系数内。养路费标准按省(市、自治区)的规定执行。

3)船舶运价及渡口等收费标准,应以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县级以上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计列。4)人力、架子车、单轨车、大平车、轻轨斗车、轨道平车、机动翻斗车等运输单价,应按有关定额资料分析确定。(2)•各种装卸费单价

1)火车、汽车的装卸单价,不分火车、汽车,不论新线或营业线,均按下表所列综合单价计算。

2)水运等的装卸单价,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县级以上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计列。

3)人力、架子车、单轨车、大平车、轻轨斗车、轨道平车、机动翻斗车等的装卸单价,按有关定额资料分析确定。

注:其中装占60%;卸占40%。(3)其他有关运输的费用 1)取送车费(调车费)用铁路机车往专用线、货物支线(包括站外出岔)或专用铁路的站外交接地点调送车辆时,核收取送车费。计算取送车费的里程,应自车站中心线起算,到交接地点或专用线最长线路终端止,里程往返合计(以公里计)。取送车费的计费标准原则上按铁道部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取送车费按0.10元/吨公里计列。2)过轨费

托运人自备货车或租用铁路货车(不论空重)用自备机车或租用铁路机车牵引,经由营业线至接轨站时,除机车、车辆使用费按规定计算外,并应计列过轨费,其计费标准原则上按铁道部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过轨费综合按0.018元/吨公里计列。运距以公里计。3)汽车运输的渡船费

应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县级以上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计列。(4)材料管理费

一般材料、当地料、成品、半成品、机械设备等,不论运输方式如何或发生运杂费与否,均综合按每吨重量计列0.40元的施工部门材料管理费。但工器具及生产家具和不是作为材料对待的渗水土壤、粘土等均不计列。(5)运输损耗费

砂、碎石(包括道碴及中、小卵石)、粘土砖、粘土瓦、石灰等五种材料,按其运杂费(不包括材料管理费)•的2.5%计列运输损耗费(不含供料方运至工地的材料)。(6)平均运杂费单价的计算及其有关规定

1)平均运杂费单价分析的编制范围,原则上应与个别概算的编制单元相适应。

2)路基、挡土墙、桥梁、涵洞、隧道、轨道等工程的平均运杂费单价,原则上应根据设计的工程量,按预概算定额统计的主要材料(包括成品、半成品、构件、设备)重量和各该材料的不同运输方法的运价进行分析求算;房屋、给排水、站场建筑、通信、信号、电力及电力牵引供电等工程,可按各该工程的建筑类型制订的材料重量比例指标,计算平均运杂费单价。3)分析平均运杂费单价,应按施工组织设计所拟定的材料供应计划,对不同的材料品类及不同的运输方法分别计算平均运距,平均运距应考虑各种运输方法的起码运距及进级规定,如系采用加权平均计算的运距,则不应再次进级。

4)各种运输方法的比例,应以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运输方案为依据。

5)为简化设计概算编制,设计单位也可根据积累的资料,经分析归纳,制定综合运杂费指标。6)在分析平均运杂费单价时,对就地利用及直接送到工地,不发生运杂费的材料,亦应计算其重量,以求算该工程全部材料的平均运杂费单价。

7)旧轨件的运杂费,其重量应按设计轨型计算。如设计轨型未确定,可按代表性轨型的重量,其运距由调拨地点的车站起算。如未明确调拨地点者,可按以下原则编列: ① 已明确调拨的铁路局,•但未明确调拨地点者,则由该铁路局所在地的车站起算; ② 未明确调拨的铁路局者,•则按工程所在地区的铁路局所在地的车站起算。

第三篇:毛概案例

教学案例

作者: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0-05-25 21:30:45.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案例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案例1 民族复兴史上的精神血脉

毛泽东离开去了,但伟大留下的精神财富,却不会随风飘逝。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得,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还在于,他集中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奋斗经验和智慧,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气派和民族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用文字给他们的振聋发聩的思想插上了翅膀,但它飞越千山万水寻找落脚生的时候,手里握的是经过翻译的一个个方块汉字传达的真理。为了让这个真理之花在中国的土地上绚丽绽放,结出果实,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付出何等痛苦的代价,经历何等艰难的寻求,才确认和选择了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正是这面旗帜,以其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宝库,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领导者和广大干部,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正是这面旗帜,从昨天飘扬到今天,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赋予了中国人一种特别的理想和信念,同时也获得了一种创新发展的激情和灵感。正是这面旗帜蕴涵的实事求是的灵魂,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扬光大,让中国共产党的指导理论一脉相承而又总是与时俱进。于是,邓小平理论横空出世,科学发展观泽被当今。毛泽东思想就这样成为了民族民族复兴史上的精神血脉。

思考讨论

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民族复兴史上的精神血脉”?如何正确看待毛泽东思想?

案例点评

从思想发展的线索来看,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其中,毛泽东思想是这一脉相承的思想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以独创性的内容极大丰富和全面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孕育和启迪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真正地植入中国本土,并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又为新的时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再次飞跃提供了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案例2 “小平您好” ——中国一首永远不老的歌

20年前,天安门前游行队伍中,北大学生突然打出了一个意外的横幅——“小平您好”,此画面瞬间传遍世界,成为共和国历史上一段珍贵的记忆。

“小平您好”,此画面瞬间传遍世界,成为共和国历史上一段珍贵的记忆。这简单的问候里面所包含的无限的意蕴,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回味不尽,所有的情感和话语,就用这四个字表达出来,多么的简洁,又是多么的丰厚和充满情感!真是“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小个子的伟人在“多事之秋”担起国家兴盛的重任,深知“任重道远”,所以要坚持“一个中心”一百年不动摇。他力挽狂澜,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积极的探索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他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致力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他深知人才匮乏的局限,大力发展教育……

他具有大胆识、大气魄,对于国家他说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于一些事关国家民族利益的原则问题,他从不妥协、不让步。他奉行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公正的评价共和国的领袖。认准正确的事情,他总是能坚持做下去。或许他的坚定是一般人所不能具备的。而最让人敬佩的,他废除了终身制,带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

中国有了飞速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有赖于他的功绩和贡献。南巡讲话,如同春风一般,让中国的发展之花弥久留香——开的更美、更艳、更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可以说,在中国大地上,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中,你是一位创造了奇迹的伟人!正如你所说的,“你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其实你更是“中国的骄子”!你的丰功伟绩都与人民的利益、国家民族的利益息息相关!

是的,中国已无“邓小平”,可是中国到处都是你的事业,中国到处都是你的家园,中国到处都不会忘记你!这片土地你深深的挚爱着;这些人民你殷殷的关切过!你走了,但不会离开这里,不会从人们的心中走出!小平,你是中国一首永远不老的歌!

思考讨论

一代伟人邓小平有哪些宝贵的人格特征?对当代大学生有怎样的启示?

案例点评

邓小平之所以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成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并不是偶然的,是同他崇高的品格和丰富的革命实践分不开的。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他深情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也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和世界人民的尊敬。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不但要学习领袖的光辉思想,而且要学习领袖的崇高风格和革命品格,领悟“立身做人”的道理,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案例3 江泽民 高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0年2月21日,江泽民在出席了广东省茂名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之后,继续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此前,他就一直在考虑着怎样加强党的建设这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后来他回忆说,我提出这个问题,是经过了长时期思考的。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从2000年开始,江泽民根据我们党、我们国家即将步入新世纪、新千年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总结概括了党和国家的发展史,作出了“三个代表”的精辟论断。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大会上,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提出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任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跟时代步伐,针对党内存在的最尖锐、最敏感、最现实、最突出的问题,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体系,从而在理论上确立了共产党的执政资格(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执政能力(先进文化的代表)和执政基础(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等一系列关于执政党合法性的坚实依据。

思考讨论

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从创新的角度如何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的又一座理论丰碑?

案例点评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江泽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善于根据客观情况不断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并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党的领导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 新论断,使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案例1 胡总书记“三个意识”的重要思想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7年3月8日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时,告诫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思考讨论

结合历史事实说说上述“三个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什么?

案例点评

从上述可见,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关注点是不同的。毛泽东要解决马克思主义与中革命实际的关系问题,特别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邓小平要解决“两个凡是”和各种陈旧观念、体制和做法对人的束缚的问题,特别注重“解放思想”;江泽民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特别关注“与时俱进”。

案例2 追寻中国故事的动力之源

世界的东方,上演着神奇的“中国故事”——一个贫穷落后、任人欺侮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已经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的新中国。这是令世人惊叹的奇迹!何以发生如此大的变革?创造“中国故事”奇迹的原动力是什么? 镜头一:箭和靶

毛泽东从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缔造我们党的最初年代开始,就一直重视调查研究,就一直反对离开中国实际去研究马克思主义。他坚持实事求是,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他不断总结革命经验,提出并在全党范围内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一段又一段经典论述向我们诠释着“中国故事”的动力之源。镜头二:追寻理想

2007年初夏,中国几乎不约而同地纪念着30年前邓小平的英明决策:恢复高考。这样的纪念,绝非个体人生命运因之改写的少数精英人士的感恩,恢复高考的重大历史意义已经成为一种共识:那是我们这个国家重建正常社会的重要起点,其背后体现的是追求“人间理想”的价值理念。升学要考试,农民种地要有好日子,旧体制要改革——几乎所有在今天人人皆知、并推动中国进步的规则,都是当年经过不寻常的努力才换来的常识回归,而这种回归,皆源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在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推动下,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幸福的“人间理想”,终于成为开闸的溪流,中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普通人的“人间理想”搭上了国家高速发展的列车,整个民族的复兴梦想日渐清晰。镜头三:以科学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

经过连续数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穷、落后不再是中国的国家形象,从解决温饱到奔向小康,再到全面建设小康,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丰富多彩。主导“中国故事”的共产党人,依然保持着可贵的清醒头脑,以对国家、民族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智慧继续回答新的挑战。世纪之交,江泽民根据变化了的实际,适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扩大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进一步推向深入。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及时回应中国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提出了若干重大主张:让全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大力度解决民生之忧;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所有这些回应,指向一个根本目的,那就是最大限度地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所有这些回应的动力依然源自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思考讨论

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这条思想路线的重大的意义是什么?

案例点评

先请同学们认真体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实事求是的阐释,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表达质朴,哲理深刻,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点: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第三,实事求是。第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通过回顾党的历史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一步认识到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我们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党的思想路线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案例 1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927 年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着重谈到军事问题。他说,从前我们责备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而我们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但蒋介石、唐生智等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而我们独不管,现在我们虽然注意了,但仍没有坚决的思想。毛泽东在会上尖锐提出,例如秋收暴动,就非依靠军队不可。为此,他提出这次会议应重视这个问题,新的政治局常委应更加坚决地注意这个问题。他着重地指出这次湖南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主观上的错误。因此,他认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句话发展成为后来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著名的论断。这是毛泽东高瞻远瞩、胜人一筹之处。

——摘自金春明 陈登才主编《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134 页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思考讨论

1、为什么说中国革命要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案例点评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不是偶然的,是和他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是和他在国民革命斗争中的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马日事变”后,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湖南的一些同志逃到武汉向他慷慨陈述。面对统治阶级的残暴现实,毛泽东对军事力量和武装斗争重要性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1929 年 9 月,毛泽东亲自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从而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解决了八七会议提出、过去长期未能解决的重大问题。此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人民力量的壮大,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建设,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发展,直到全国政权的取得,都离不开武装斗争。因此,毛泽东将武装斗争称为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

案例2 陕北有个好江南

1939年2月,毛泽东在生产动员大会上的讲话,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是啊,自古军队是吃皇粮的,而皇粮是从哪里来的呢?一是靠政府,二是靠人民。而现在的国民党政府却一个饷也不发。靠人民,那肯定要加重人民的负担,就像毛泽东所说:“如果取之于民太多,则人民负担不起;人民也势将饿饭菜。”因此,毛泽东才号召要自已动手。朱德总司令提出在不妨碍部队作战和训练的前提下在南泥湾行实屯田军垦。

南泥湾距延安45公里,是延安县金盆区的一个乡。这里便是杂草从生、荆棘遍野、豺狼出没的荒山野岭。曾有机关和院校在这里开荒,但都因困难太大而放弃了。这一次,朱总司令决心带领三五九旅来征服这块已沉睡了近百年、多少人都想征服而未能征服的土地。

初到这里,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可无论多苦多累多难,也不能阻挡战士兵们开荒生产的决心。到1944年,南泥湾的耕地已经增加到1.7万多公顷,产粮350多万升,做到了“耕一余一”,即耕一年打下的粮食可以吃两年。除生产粮食外,他们还种麻、种棉、织毛、养鸡、养牛。看他们身上穿的一身粗呢制服,有谁相信是一双双拿枪杆子的手作出来的。只几年的时间,南泥湾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在1942年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毛泽东高度赞扬了三五九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并为22位英雄题词,其中给王震的题词是“有创造精神”。思考讨论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案例点评

抗日战争进入到最困难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最终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一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它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集中运用和体现,并共同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是社会主义立国和建国的一个根本方针和立足点。案例3 毛泽东的统战艺术 古铜钱:外圆内方

统战工作有很强的原则性,不坚持原则,共产党将一事无成。他告戒党的干部,共产党人要坚持原则,原则问题不能让步。同时,他非常重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在原则许可的范围内,灵活机动,以便更好地坚持原则。这如同中国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无论它如何滚动,一旦停下,内层总是方形的,变不了本性。他用此比喻,要求做统战工作的同志,做工作时要圆,方法要圆,但内心要方正,原则不能丢。在诸多问题上,毛泽东充分表现出这一特色,以重庆谈判为例。

重庆谈判的背景:1945年8月,抗战胜利。老百姓希望和平、民主、团结、富强!国民党坚持***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加上美国的支持,内战的危机严重存在。国民党要发动内战,其兵力在大后方,需争取时间调遣兵力。于是,打出了“和谈”的旗号,1945年8月14日至23日,蒋介石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是否参加谈判的争论:是否去谈判?派谁去?如何谈?中共中央高层领导人在延安展开了争论。有人说,蒋介石谈判是摆“鸿门宴”,不能上当受骗,毛泽东更不能前往谈判。此观点在党内很有代表性。毛泽东深思熟虑后,决定前往谈判。理由是:全国人民都反对内战,老百姓渴望和平,党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的,若不去,便中了蒋介石伎俩,他就可以借口说,共产党拒绝和平,要打内战。并分析了自己的安全保障问题,从国内看,认为有巩固的解放区,强大的人民武装力量,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人民是反对内战的;从国际看,世界人民革命力量上升,对共产党有利,蒋介石不会轻举妄动。

重庆谈判的结果:这一决策,体现了毛泽东作为一战略家、一位领袖的胆识和气魄。重庆谈判期间,他又把原则性和灵活性巧妙结合起来,以高超的斗争艺术,指挥若定,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赶毛驴:一拉二推三打

西安事变后的对蒋介石策略争论:西安事变后,有人主张:“杀掉蒋介石,打出潼关去”。中央从正确全面分析了当时极端复杂的国际形式,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

毛泽东的精辟比喻:为帮助部分红军战士理解时局,他在延安红军大学里作了一次重要报告。他以陕北人赶毛驴上山的三个办法(一拉,二推,三打)为例,认为蒋介石在抗日问题上,如毛驴上山,他不原上山,不愿打日本,怎么办?应采取象老百姓赶毛驴的做法,拉和推,再不干就打。当时,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国共合作是大势所趋。要抗战就要联合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这次报告,消除了部分红军战士思想上的疑团。

统一战线政策的灵活性:在统一战线中,对国民党团结和斗争方面,视不同情况,有时以团结为主,有时以斗争为主,毛泽东能及时把握好度。抗战的第一阶段,国民党在抗日问题上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对共产党也较友好。对国民党采取团结为主的政策,对其不敢放手发动群众的一面进行“文斗”。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发起了三次反共高潮。此时,则对国民党采取以斗争为主的政策,在政治上、舆论宣传上斗争的同时,在军事上进行猛烈反击。通过斗争和打击其反共阴谋,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坚持下来。

案例来源:魏晓文等编著,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案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思考讨论

1、如何理解在革命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外圆内方”策略?

2、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前后对蒋介石实行的“一拉二推三打”策略? 案例点评

1、注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复杂斗争的原因,加深对“外圆内方”策略原则的认识。

2、认识中国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以及对其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方针的正确性。案例点评: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之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由不同的阶级、阶层和党派组成,内部有看错综复杂的关系。能否正确地处理统一战线中各种复杂的矛盾与问题,关系到党的存亡和革命的成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作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为了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必须具有正确的策略和高明的斗争艺术。

毛泽东用“外圆内方”这一形象的比喻,说明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统战

艺术。他要求做统战工作的同志,要像铜钱那样,做工作时要圆,方法要圆,策略要圆,但内心要方正,不能放弃原则。毛泽东主张采用陕北农民赶毛驴上山的“一拉二推三打”的办法来逼蒋介石抗日.把其共产党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统一战线原则阐述得新颖而别致。由于中国共产党有了一套成熟的关于统一战线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高超的统战艺术,所以能成功地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发挥统一战线的巨大威力。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案例1 “荣先生来了,欢迎你!”——毛泽东与荣毅仁

从一个民族资本家到共和国的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经历颇有些传奇色彩,在对荣毅仁的一生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中,有一个人对他来讲是会永远铭记在心的。几十年来,他一直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看待这位伟人。这就是毛泽东。

“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1950年6月。”荣毅仁回忆道,“当时,我作为特邀代表之一,列席了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并荣幸地参加了毛主席在中南海熙年堂为列席代表举行的宴会。在我走近熙年堂时,毛主席已站在门前热情迎候。人民领袖的谦逊,温暖人心。他握住了我的手,说„荣先生来了,欢迎你!‟毛主席的手,又柔软,又有力。使我初进中南海的拘束感顿然消释。”

荣毅仁出身民族资产阶级家庭,青年时期开始掌管家庭的部分企业,成了民族资本家中的“少壮派”。出于爱国之心,上海解放时他留了下来。但他和其他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一样,对生活在新中国今后的命运,仍怀有一种忐忑不安的心理。“毛主席当时觉察到了我们这种矛盾的心理,便对我们说,只要大家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前途联结在一起,个人都有前途。”“毛主席还鼓励我们要为人民做好事,要一贯地做下去。好事做得越多,人民的奖励也就越多。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尽管有较大的资本和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可荣毅仁一家的事业在旧中国仍未能幸免于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劫难和国民党腐败政权的压榨,通过办实业振兴国家的愿望也不能实现。当他看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的成就和党中央、毛主席对民族资产阶级所采取的政策,荣毅仁深切体会到听毛泽东的话,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就能发展,人个也才能有前途。荣毅仁还回忆道:“1955年10月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当我见到毛主席时,我曾向他表示,希望他能抽出时间到上海去。1956年1月初的一天,我正在上海的公司里上班,突然接到通知,说毛主席来上海了,要去视察申新九厂。我赶到厂里不久,毛主席坐着汽车来了。当时我真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想不到在北京对他讲的那句话,他竟记在心上了。” 荣毅仁说:“毛主席在50年代的讲话中,几次提到了我的名字,并以我的追求进步的事例说明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工作在国际和国内产生的重大影响。这使我百感交集,我为毛主席对我的关心和重视所深深感动。他的话激励着我,更坚定了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思考讨论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改造企业和改造人同时并举”的方针? 案例点评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对人的改造,把企业的改造同人的改造结合起来。首先,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教育,经常组织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政治实

践活动,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前途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认识。一方面使他们认识到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使他们了解党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其次,本着“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精神,给与资本家及资方人员以必要的工作安排,使他们逐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再次,在生活上“包到底”,给资本家以高薪。从本案看出,“红色资本家” 荣毅仁对共产党改造政策逐渐拥护的心路历程。

案例2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的部分经历

“红色资本家” 现身说法

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是解放前上海最有实力的大企业家和最有钱的人。解放前,荣德生父子考虑再三,留在了上海。荣德生认为:中国人还是在中国好。荣毅仁也想,共产党来了,总不至于比国民党坏吧?

上海解放的那段时间,解放军不扰民的做法让荣毅仁对共产党产生了好感。与陈毅的一次交往,让他对新社会抱有信心。1949年6月初,市军管会通知他去开会,会上见到了陈毅、曾山、潘汉年等领导人。陈毅传达了党中央的政策,鼓励民族资本家恢复工商业,党和政府可以帮助解决困难。当时困难重重,原料进不来,市场未恢复,碰到很多困难。政府做了许多工作,尤其是派陈云、上海副市长潘汉年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1950年4、5月间,北京召开了全国税务工作会议,荣毅仁带队作为应邀代表参加。陈云、薄一波主持会议。当时,荣毅仁就改进税收工作、调整税率等问题反映了工商界的意见,得到了中央的重视。

政治的昌明,社会的进步,使荣毅仁开始积极工作,并频频参加政治活动。1950年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开幕前夕见第一次到了毛泽东。1955年10月,第二次见到了毛泽东,当时正值全国范围内公司合营高潮,毛泽东的讲话语重心长,他说:“只要谁肯真正为人民效力,在人民有困难的时候确实帮了忙,做了好事,而且是一贯地做下去,并不半途而废,那么,人民和人民的政府是没有理由不要他的,是没有理由不给他以生活的机会和效力的机会的”。自此,他回到上海,向市人代会保证:“我一定要把所得的利润投资企业,购买公债,来支援国家的建设。”同时表示:“我一定要吧自己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做一个真正的同志。”1993年,76岁的荣毅仁当选为国家副主席。民族资本家的心态

——1956年1月,荣毅仁答记者问

记者直率地问: “ 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有人说,当时的资本家是白天敲锣打鼓,晚上回家抱头痛哭。周恩来在谈到荣毅仁时曾说:他是全国第一号资本家,他在这个地方讲,他那个阶级应该消灭,可是,另外碰到的一

个人又跟他说:你祖宗三代辛辛苦苦搞了这点工厂,在你手里送出去实在可惜呀!他也眼泪直流,这是很自然的,合乎情理。两种情形都存在,都是真实的。这种又接受和平改造,又感到痛苦的表现,如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心态。

1956年初,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一天晚上,毛泽东会见上海80位工商界人士,想听听这些私营企业老板的意见。会上这些资本家争相要求将他们的企业转为国营。会后,毛泽东改造工商业的策略形成了。

案例来源:魏晓文等编著,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案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适用范围: 社会主义改造。思考讨论

1、上述案例,反映出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怎样的政策?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2、中国共产党“改造企业和改造人同时并举”的方针有何重大意义? 案例点评

1、结合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原则和步骤,总结成功的经验。

2、结合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分析改造企业和改造人并举的重要性。案例3 “银元”、“米棉”之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面临着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即市场不稳,物价飞涨,这严重影响着社会秩序和人民政权的巩固。为了制止由于投机资本操纵而加剧的市场混乱,稳定物价,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政府,依靠国营经济的力量和老区人民的支持,果断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继组织了同投机资本作斗争的两次大的“战役”。

首先是“银元之战”。各大城市军管部门和人民政府,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明令严禁金条、银元、外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一律由人民银行挂牌收兑,规定人民币为唯一合法货币。投机商对此令置若罔闻,继续扰乱金融市场。在上海,甚至扬言;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动军警查封了金银投机大本营“证券大楼”,逮捕法办首要投机分子238名,学生打击了破坏金融的非法活动,巩固了人民币的地位,对稳定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

“银元之战”之后,投机资本家并不甘心认输,他们认为“银元之战”是人民政府靠政治力量取胜的,就又将投机目标转向粮食、棉纱、棉布、煤炭市场。在他们的哄抬下,全国物价一日三涨,上海涨价尤其。这时国民党特务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一黑(‟大米、棉纱、煤炭),就能置上海于死地。”

面对投机商人的猖獗活动,毛泽东领导的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平抑物价的工作,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批示以陈云同志为首的中财委,依靠刚刚建立起来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全国范围内调动和集中足够的粮食、棉纱、棉布等重要物资,选择适当机集中抛售,给投机商人以毁灭性打击。中央人民政府从11月15日至30日,每日从东北调动1000万至1200万斤粮食入关,加紧华中棉花东运,把陇海沿线积压的纱布运至西安。在此期间,天津、上海、西安等大城市都准备了足够抛售的粮食、棉布、棉纱等物品。经过周密布置和充分准备之后,选择市场物价达到高峰之机,于11月25日在全国各大城市统一行动,集中抛售。大量物资涌入市场,使投机资本家措手不及,吞食不下,26日市场物价立即下降。

连续抛售10天后,粮、棉等商品价格猛跌30%到40%。投机商人哄抬物价的阴谋破灭竟相抛售存货,但是市场已经饱和,愈抛愈贱,愈是不易脱手。不少投机商人借高利贷抢购囤积的,结果不驻所囤货物亏本,而且还要付出很亮的利息,两面挨耳光,其中许多投机商因亏损过多不得不宣告破产。案例思考

什么是“银元”、“米棉”之战?“银元”、“米棉”之战有何重要的意义? 案例点评

建国初期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党中央作出了整顿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决定,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争,使国内外那些对共产党能否搞好经济持怀疑态度的人士也不能不对共产党表示钦佩。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在军事上、政治上取得胜利,而且也能把经济工作做好。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案例1 “中国改革第一村”现状 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以“包产到户”一举成名而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先进典型。1978 年以前的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安徽是有名的穷省。每遇灾荒,都有大批农民到外地讨饭。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风阳花鼓”正是反映安徽农民逃荒要饭情况的: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牛羊,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腰鼓走四方。这种情况建国后更为严重。风阳县委上报中列举了逃荒的人数: 1967年1-2.22日,风阳人口外流9900多人,3.18日达1.8万多人,大部分去南京和苏北。1969年3月,37的农户和23的人口外流,流动范围是皖、苏、浙三省。1970年春节,又有4000多人外流。

1978年新华社记者沈祖润等到定远、风阳、嘉山去采访,看到的情况使人心酸。风阳县前五生产队,10户人家,4户没有大门,3户没有桌子,68人中有40多人没有棉裤。当过志愿军的史成德,7个孩子,10口人,只有3只缺口碗。

当时一段风阳花鼓词唱的: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

1978 年 11 月 24 日,小岗村 18 户农民冒着被判“现行反革命”的风险,按下了 18 个手印,搞起了“大包干”,一张字据: 1978年12月 地点: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的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们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到会的21位农民,3人盖了私章,18人按了血红的手印。几年以后,人们才知道,这一张字迹歪斜且有错别字的契约,预示着农村一场伟大变革的开始。所以,这份契约送进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很多人一提及土地刚分到户的那几年,语气中不无神往。粮价高,负担轻。人人都是一身干劲。”但是,小岗村自身的条件注定了小岗村很难走得更远。一位村干部详细分析了小岗进一步发展的困难和障碍。

第一,小岗村是靠农业起步的,至今还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种粮几近赔本的今天.单纯依赖有限的土地资源很难实现二次飞跃。第二,村民们普遍有依赖思想,老是想靠政府扶持,这些年来小富即安,没有什么积累,集体经济到现在还是个空架子。

小岗村的衰落与它自身的问题密切相关。小岗村的整体经济、村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与先进单位相比还有很大一段距离……由于受少数人不良倾向的影响,领导班子向心力差,导致了村民人心涣散,以至于小岗村在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没有及时有效地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使小岗村的经济始终在低水平上重复……

“以前有些村于部工作确实不大实在,尽会搞花架子”一位了解内情的村民介绍说,小岗村一举成名后,各地来村参观访问的人员常年不断,前几任村领导班子在荣誉面前并不是都很清醒,有的村领导见到记者和领导喜欢吹牛,乱放卫星,“明明没有一点企业,有的人就敢在领导面前自己„造'企业”。他展示了一段前几年某位村领导的“吹牛材料”:今年已组建了 3 个公司,引进 7 个项目。这不,与某市新跃华实业有限公司合办的贵金属提炼厂,占地 1500平方米的厂房正在兴建;昨天才拉来 80 多万元的设备;今年 3 月份,与某市汇丰公司合作的占地 9 亩的第一个企业小岗电子实业有限公司,首批产品已售出 30 万元;某国驻上海领事馆援助元兴办的综合养殖中心正在实施;环保产品汽车尾气净化器的两条生产线已经投产…… 这位村民气愤地说“什么 3 个公司。7 个项目,连个影子我们也没见过!” 小岗人在积极寻找新的发展之路,虽然还说不清楚究竟该走哪一条路,才能突出重围,但求变、求发展的心情之迫切,却是显而易见的。甚至他们为走哪条路而发生的争议,也都是为了这个村庄的复兴。

思考讨论

结合本案例谈谈如何理解“现阶段我国发展生产力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案例点评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学习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国家把一切都管起来,抑制了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上连续不断的阶级斗争,“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严重破坏,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困。打倒“四人帮”之后,规模巨大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拉开了改革的序幕。但是序幕拉开后,改革从哪里发端,从哪里突出,则是原来没有预想到的事。

第一个起到突破和发端作用的就是安徽凤阳小岗材的 18 户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农民解决饥饿和求生的强烈要求,是向公社化发起的挑战,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先河。由于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全力支持,1982 年和 1983 年的两个中央 1 号文件承认和赞扬它是“社会集体经济的经营形式”和“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小岗村也在改革之后经过了几年的农业丰收,取得良好收效,成为国内先进典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经营形式是要建立以家庭为经济单位、个体经营的农业大军,允许农民自由耕作,并在上缴有限的税收之后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空前广泛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民在自己的责任田精新细作,是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土地使用价值的最好方法。这个责任制解放了八亿中国农民,使中国农业走上了新的征程,短短五年的时间内,农民的收入翻了一番。

农业始终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以及社会的稳定。

然而,小岗村的现状反映了我国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即生产力比较落后。小岗村目前仍然没有摆脱贫困的帽子,新形势下又因生产力不发达成为“三农” 问题的一个典型事例。小岗村与众多中国贫困落后乡村一样,先天资源不足,后天开发落后,经济增长缓慢,村民观念陈旧,增收乏力,这也成为我们小康建设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面落实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即大力发展生产力。

现阶段在我国发展生产力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任重而道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农村干部要自觉遵循党的农村工作的基本准则,维护和实现好农民的利益。要把握国情,了解农村;尊重农民,关心农民生活,为农民群众多办实事;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

案例2 从数字看变化:中国成为世界发展最快国家之一

国家统计局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经济结构逐步合理。国内生产总值从 1978 年的 3 624 亿元人民币增加到 2001 年的 95 93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为 9.4 %,超出世界同期年均增长率 6.1 个百分点,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在产业发展方面,国家统计局认为,目前中国三大产业全面发展,买方市场基本形成。2001 年农业增加值达 14 610 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 1978 年增长 1.85 倍,比 1989 年增长六成,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截至 2001 年,谷物、棉花、油菜籽、水果、猪牛羊肉等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粮食供求实现由短缺向总量平衡,丰年有余转变。1979 年至 2001 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 11.5 %; 2001 年工业增加值已达到 42 607 亿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截至 200O 年,彩色电视机、煤、水泥、化肥、钢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从 1978 年到 2001 年,中国共安排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基本建设投资达 67 793 亿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中国最大的两项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工程都实现了截流并进入施工高峰,其中小浪底工程已经发电;世界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广州蓄能水电站竣工;全长 1262 公里的第一条国道主干线京沪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此外,邮电通信设施发展迅速,覆盖面迅速扩大。2001 年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已达 1 亿多户,位居世界第一位。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进出口总额 2001 年为 5 000 余亿美元,由 1978 年的第 25 位,上升到仅次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和英国的第六位。2001 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为 497 亿美元,世界 500 强企业中已有约八成在华投资。外汇储备 2001 年达到 2122 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总体上基本实现小康。国家统计局称,从农村居民看,1978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 134 元,2001 年达到 2366 元,其收人水平实现温饱有余,部分地区已实现小康。城镇居民 2001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6860 元。已经整体上实现小康。

当然,国家统计局也不讳言:中国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诸如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经济增长质量不高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各收入阶层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滞后加大了城乡部分群众生活的困难,以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等,并提请有关方面继续给予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思考讨论

1. 我国“成为世界发展最快国家之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案例点评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根据世界银行 2002 年发布的数据,按照购买力评价法计算,1980 年至 2000 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14 %,仅次于美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是 4.7 %,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

2001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 1990 年增长近两倍,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这标志着中国已名副其实跨入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这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是一个人口众多、底子相对薄弱、国土辽阔的发展中大国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取得的一个值得骄傲的伟大成就。正是不自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大跨越,才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正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创造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经济结构逐步合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 9.4 %,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总体上基

本实现小康。这不争的事实雄辩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共产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案例1 苏联的探索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宁从帝国主义时代的历史条件出发,论证了落后国家一国卖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领导俄国劳动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论述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时,第一次明确地把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把“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社会”。列宁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见解。

首先,他对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实际上是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认识更加具体和深刻。认为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和特征,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和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形式是资本主义、小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相应的基本力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主要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是阶级斗争的新形势的继续;资本主义愈不发达的社会,过渡时期就愈长,任务愈艰巨,斗争愈尖锐;过渡时期要经过若干阶段,在政策上要照顾到许多更小的过渡,估计到每一种过渡的特殊任务。因此,他深感马克思强调新社会诞生时的那种“长久的阵痛”不是没有缘故的。

其次,他虽然没有明确社会主义社会有哪些发展阶段,但已经察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他说,苏维埃俄国只能“过渡到新的、还没有长出来的、还没有稳固基础的社会主义”,将来达到“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显然,在他的思想里有“发达的社会主义”和“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之分。而且他还有一个提法,即从资本主义“跃进到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跃进到中级阶段”,“跃进到共产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的这些思想,反映了他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的新认识,并察觉到了社会主义是要划分为阶段的。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新认识、察觉到社会主义有不同发展阶段的新提法,对于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务必从实际出发,不要超阶段很存指导意义。

过去的几十年里,从斯大林开始的苏联历届领导人以及东欧诸国领导人都没有搞清楚本国究竟处于社会主义的哪个发展阶段上。斯大林实际上没有接受列宁提出的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要经历若干阶段的思想。1936年,他宣布“我们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1938年,苏联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就明确提出要在五年完成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并从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显然,斯大林错误地把社会主义社会也视为一个短暂的历史阶段,超阶段地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也没有弄清楚苏联的基本国情,基本上继承了斯大林把社会主义看做短暂的阶段的思想,认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已经建成社会主义,现在的任务是准备向共产主

义过渡。他急于求成,在改革上实施了一套“左”的办法。1961年10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上宣布“20年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还制定了一个时间表。因此,人们称赫鲁晓夫的主张是“共产主义建成论”。

勃列日涅夫时期,纠正了赫鲁晓夫的主观主义唯意志论,调整过“左”的改革措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有一些改变。勃列日涅夫停止使用“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的口号,提出了“发达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但认为已经“为顺利建成共产主义创造了条件”。

以后,苏联领导人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更接近苏联实际,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安德罗波夫及其继任者契尔年科都认为苏联当时的社会性质是处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起点”上,这被人们称为“社会主义起点论”。在这之前,苏联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够准确。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执政,竭力改变过去的看法,用“完善社会主义”取代了“完善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这就是“完善社会主义论”。由于苏联领导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对“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不坚定,在改革中左右摇摆。最后,戈尔巴乔夫完全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并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辽宁省教育委员会组编:《邓小平理论教程》,73页,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思考讨论

(1)苏联历届领导人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怎样认识的?(2)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对我国有何启示? 案例点评

(1)列宁从俄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经历一系列阶段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并正式把共产主义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十分强调要研究革命发展的阶段问题,但当时主要致力于研究和解决需要经过哪些阶段过渡到社会主义问题,而来不及探索社会主义社会本身有那些阶段。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没有深入分析本国的具体国情,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建成之日,就是向共产主义过渡开始之时,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基础上急于向共产高级阶段过渡。他去世以后,苏共领导人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是一个暂阶段的观念,相反,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宣布,苏联进入“全面开展共产党主义社会建设时期”,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进一步宣布“20年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虽然苏共以后领导人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开始接近实际,由于苏联领导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对“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也就不能在正确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最后,必将葬送了社会主义。(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曾和苏联一样,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总的来说,一直处于不完全清醒的状态。这主要表现在,错误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脱离实际,超越国力,结果欲速则不达。可见,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深刻地认识和掌握中国的国情,也就是不但要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且还必须搞清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哪个阶段,搞清楚什么是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在现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案例2 新中国50年建设的水平——尚未摆脱不发达状况

经过新中国50年的建设,我国经济和社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超过7%,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在世界上所居位次的变化显著:钢产量1949年列世界第26位,1998年是1·16亿吨,世界第一;煤产量1949年列世界第9位,1998年是12·50亿吨,世界第一;我国1998年粮食产量4.9亿吨,也是世界第一。其他重要的工农产品中,排在世界第一位的还有水泥、化肥、电视机、棉花、水果、肉类等;居世界第二位的有发电量、棉布、化纤等;排在世界前5位之内的还有茶叶、大豆、甘蔗、糖、原油等。我国已经是世界上重要的工农业产品大国。新中国50年社会发展的成就举世公认。世界银行在《2002年的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挑战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问,在一个人口超过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总和的国家,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发展。

但是,应该看到,我国并未摆脱不发达状况。这突出表现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劳动生产率上差距比较大。我国只有少量的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如能够制造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航天飞船等,普遍的则是技术水平不高。例如,在汽车制造上,中国众多的汽车制造厂人均年生产汽车1.16辆,日本汽车制造厂人均年生产汽车则是31.84辆,相差几十倍。又如农业,一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可以供养的人口,美国大鲥是70个人,法国是36个人,西德和日本是18个人,而我国大约是5个人。

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然位居世界的后列。1998年我国城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 425元,农村是2 162元,这与发达国家的2万至3万美元的人均收入相比是巨大的差距,与中等收入水平国家相比也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中也是位列靠后的。譬如居民的生活消费结构,我国恩格尔系数为0.596,其中城镇为0.53,农村为O.62,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按恩格尔定律划分贫富档次,中国还处于贫穷的水平。从三大营养物质看我国居民的生活状况,目前仍处于热量补偿阶段。目前,我国营养水平与亚洲中上等国家20世纪70年代相近,接近于日本20世纪60年代中期水平。居民居住条件较差,人均居住面积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我国在社会发展的其他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也比较大,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如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1)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部分国有企业活力不强;(2)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的状况人民群众还不满意,贪污腐化、奢侈浪费等现象仍在蔓延滋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问题较为严重;(3)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地区发展差距还明显存在,城乡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4)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等。(陶文昭:《如何讲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教学与研究》,2000(1))思考讨论

怎样看待新中国成立50年来的成就? 案例点评

经过新中国50年的建设,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7 %,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并未摆脱不发达状况。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然位居世界的后列;我国营养水平与亚洲中等国家20世纪70年代相

近,接近于日本20世纪60年代中期水平。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我们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大的实际。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案例1 文革对话

“文革”时有一段时间,人们出门,无论说什么话,只要一开口,就必须说一句毛主席语录,然后再说要办的事。

一天,我去供销社,进门就听到一个中学生和售货员的对话,堪称经典。

中学生:“关心群众生活---给我拿支钢笔。”

售货员:“为人民服务---你买哪一种?”

中学生:“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多拿几支让我挑挑。”

售货员:“反对自由主义---不让挑,买哪支拿哪支。”

中学生:“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你就多拿几种让我挑挑吧。”

售货员:“在路线问题上没有调和的余地---说不挑就是不能挑。”

中学生:“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为啥不让挑? 售货员:“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不为啥,不让挑就是不让挑。”

中学生:“注意工作方法---有这样卖东西的吗?”

售货员:“一切权力归农会---爱买就买。”

中学生:“打倒土豪劣绅---你这什么工作态度?”

售货员:“友谊,还是侵略---咋的,你想打架?”

中学生:“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你以为我怕你?”

我见两人的战争一触即发,就急忙上前调解:“要团结不要分裂---你们有话好好说。”

中学生:“将革命进行到底---我看你还能咋的?”

中学生:“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你当个售货员啥了不起?”

我看他俩谁也不肯停止舌战,我便劝中学生一走了之:“敌进我退---你先走吧,明天再买。”

中学生听了,就顺势下了台阶,转身而去,他边走边说:“别了,司徒雷登---哼!”

售货员如得胜的将军立即回敬道:“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呸!”

思考讨论 如何看待以上情况?

案例点评

在我们今天看来,这或许觉得可能是个笑话,不过在当时,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却是时有发生,其僵化性乃至残酷性可能都出乎我们当代人的想象。

当我们国家经济萎缩低靡,人们思想僵化机械的时候,中国的周边国家正高速发展,其中中国的近邻——日本正在重新崛起,成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同时亚洲四小龙也在快速发展。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华民族血与泪的教训。“穷则思变”——这又是中华智者的名言。

面对国内的困境,国外的竞争,邓小平坚定地对国内外记者说:“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

案例2 改革先锋-安徽凤阳

1978年12月,在朱元璋的故乡——安徽凤阳,极度贫困的小岗村1 8 位农民,冒坐牢杀头之险,以大无畏的“造反”精神,点燃了势如破竹的改革圣火,拉开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序幕,演绎了一场威武雄壮的“大包干”改革史剧。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小岗人开创的大包干农业生产责任制,犹如星星之火,迅速燃遍神州大地!小岗人引发了中国改革开放惊天动地的第一声春雷!1 9 7 9 年秋,即大包干的当年,小岗村粮油总产超过大跃进以来2 3 年3 5 万斤的总和,比大包干前翻了十倍,超额完成国家粮油征购任务9 0 倍!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统分结合的新型集体所有制在几千年的神州土地上焕发了蓬勃的生机。

思考讨论

如何看待安徽凤阳的改革?

案例点评

如果说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革是一个用勇气注写的神话,那么乡镇企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奇迹。

在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过程中,乡镇企业开辟了一条新路,1987年,乡镇企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高达4764亿元,占农业社会总值的50.4%,已经超过农业的产值。

如果说农村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那么城市改革就是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1985年中国开始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就是从这时候起,我们就在耳边经常听到一个词,“下岗”。经过逐步的国有企业改革,现在的国有企业较之改革前半死不活的状态实在是好太多了。

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改革,再到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我们也一直围绕经济体制改革。是的,在我国全面改革的过程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因为只有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了,其他的问题也才能妥善解决。当然,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单方面,它和政治体制改革等其他体制是紧密联系的,需要其他体制的改革来配合。案例3 后发优势与吸收借鉴

英国的产业革命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文艺复兴后的欧洲,而产业革命后,纺织和蒸汽技术等向欧洲和其他各国的传播推广,又推动了这些国家的发展。又如,英国的先进技术通过各种渠道流入美国,才促进了美国的工业革命。19世纪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美国大量引进西欧和其他国家的专业人才,对它成为当代世界科技、经济大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再如,战后,日本签订了,价值90亿美元的3万个许可证协议,几乎获得了欧美几十年内产生的所有可用技术,从而形成和加强了它的科技体系,促进了经济飞速发展。联邦德国在战后到70年代的30年内,引进先进技术和购买专利等技术进口的增长速度大大

超过外贸的增长速度。这对它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纵观历史表明,所有落后国家跳跃式发展、迅速赶上和超过先进国家,都是同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科技、文化成果分不开的。

思考讨论 如何理解以上材料?

案例点评

我国是文明古国,曾在科学技术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世界各国,丰富了世界文明宝库。后来,由于长期固步自封,夜郎自大、闭关自守,我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应该学习世界各国积累起来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曾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好的东西都要学。也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周恩来在1956年也曾指出,我们要向世界上一切国家学习。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我国仍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文化大革命”期间,向先进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叫做“崇洋媚外”。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案例1

深圳市推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改革

从深圳市劳动局获悉,近日深圳市政府下发了《进一步推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分配制度的指导意见》,推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制度,这是深圳在分配制度改革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关于国有企业资本、管理和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的若干政策性意见。强调放开员工持股的比例和行业限制。对经政府部门批准的国有资本退出的企业,取消原来的35%-50%持股比例限制。扩大员工购股的资金来源,除个人现金出资外,还可以采取向公司股东借款、银行贷款、公益金划转购股等方式。员工持股的公司中,国有股可采取优先股的办法,在保证国有股份配权的前提下,不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生产经营,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经营积极性。

另外,对获得超额垄断利润的政策垄断性企业的工资分配加强调控,实施“国家工资控制线”,防止过度增长。对供电、供水、公交等影响国计民生的公益性企业,实行“员工平均工资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对高新技术企业,允许其工资水平高于一般企业的工资水平。

市劳动局工资处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一个即将成立的由政府、工会、企业协会等代表组成的全市性收入分配协调小组将为改革提供组织保障。同时,近期内,劳动、财政、审计、人民银行、国资办等有关部门组成的检查小组,将对一些工资水平高的垄断性行业进行检查。(《深圳特区报》2000年8月21日。)

思考讨论

1.有人认为,炒股的收入是劳动收入,因为,这也是一种高复杂程度的劳动。但是,马上就有人指出,如果炒股收入是劳动收入,那么,赌博的收入也应劳动收入,因为,它不仅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而且还是强度的体力劳动?你对这些观点是怎样评价的??

2.在现代社会中,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是否可以区分?如果可以区分,怎样区分?企业员工的股权收入是劳动收入还是非劳动收入?

案例点评

(1)社会主义分配方式除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外,还有其他的多种分配形式,如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是指国家企业和社会为保障社会公平和各部门、各地区和各行业的协调发展而实行的一种分配。它包括福利性收入、扶持性收入、鼓励性收入、救济性收入)以及其他合法的分配方式等,严格意义上说,炒股和赌博的收入都不是劳动收入,只不过,炒股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为了发展证券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种合法的行为,而赌博则纯粹是一种非法行为罢了。

(1)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个人收入中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将不断融合。如果人们把个人的劳动收入用来进行各种投“资”,那么劳动收入就变成资本参与对剩余劳动的分配。这样一来,人民群众个人收入的渠道和方式就会趋向多元化、复杂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分配收入的有机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

当前,由于生产要素参加分配等原因,使得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迅速拉大,因此,我国政府的紧迫任务之一,就是尽快建立并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保证更多的低收入者能够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样做既能够更好的体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又能更好地体现公平性,还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与和谐发展。

案例2 温州——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的经典微缩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温州民营经济快速崛起并迅猛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2年,温州市国内生产总值从13亿元增加到1055亿元,翻了六番多;财政收入从1.35亿元增加到126亿元,翻了六番多。其中,民营经济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占85%,在工商业中占98%,在上交税收中占80%。今天的温州已成为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温州民营经济从起步到发展壮大,是在曲折中前进,在争论中发展,在探索中壮大。其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以家庭企业为普遍形式的起始阶段,是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在中央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家庭副业的政策指导下,素有商业精神和商品意识的温州人,面对人多地少!国有和集体经济薄弱的现实,开始积极寻找启动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于是前店后厂式的家庭作坊企业便异军突起,遍地开花。1980年底,仅市区经工商部门登记的个体户就有1844户;至1985年,全市个体工商户即达130437户。伴随着家庭手工业的兴起,区域性的产销基地

即专业市场随之发展起来,早期文明遐迩的有桥头镇的纽扣市场!柳市镇的低压电器市场等十大专业市场。这一阶段的温州民营经济,其主要特征可概括为:以家庭企业为基础,以专业市场和小城镇为依托,以购销员为纽带的小商品大市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以股份合作制企业为典型形式的过渡阶段,是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温州民营经济经过一段家庭企业原始发展,开始走上联合发展股份合作经济的道路。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趋烈,单个家庭企业在很多方面已难以抗击市场风险,需要几个家庭企业联合起来组成经济合作体,共同参与市场竞争,降低风险;另一方面,面对当时姓“社”姓“资”争论,以及由此招来的温州已不是社会主义的种种非议和巨大压力,温州市委市政府从1987年相继出台了8个关于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文件,规定两个以上投资者(即股东下限为2人)组建的企业都属于股份合作范畴,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大力支持家庭企业通过合伙或合作的形式,联合发展股份合作企业。温州的民营经济由此进入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快速发展阶段,温州也一举成为中国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发祥地。1993年,温州股份合作企业达到36887家。至此,温州的民营经济已初具规模,并基本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公司制企业为代表形式的发展阶段,是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

随着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十四大的召开,以及公司制条例和公司法的先后出台,温州的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温州的股份合作企业脱胎于家庭企业,在股本结构上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显然不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要求,于是对股份合作企业进行改造和改革已成为必然。在实施以提高经济整体素质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温州着力对众多民营股份合作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公司制企业替代股份合作制企业,逐步成为温州民营经济的代表形式。至2001年,全市公司制企业发展到20543家,其中绝大多数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民营企业。规模较大的公司还以资本或品牌为纽带,联合一批中小企业组建了企业集团,如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等。从股份合作制企业向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特别是企业集团的演变,是温州民营经济在制度结构上从非正规制约向正规制约的进一步创新,为温州民营经济的新发展孕育了条件。

温州民营经济从第一家个体工商户诞生起到今天,走过了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在温州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必有其内在的发展动因,用当地干部群众总结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温州民营经济是放出来、逼出来、创出来和扶出来的。

温州民营经济是放出来的。回顾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次前进,都源于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它滥觞于改革开放初期党对农民发展家庭副业的鼓励和扶持,弱冠于党的十二大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勃发在党的十三大对私营经济的定位,壮大在党的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明确,成熟于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定。

温州民营经济是逼出来的。温州当初发展民营经济,并非对民营经济有清晰深刻认识的自觉行动,而是一种被迫无奈的选择。当时温州地少人多(人均耕地面积0.153亩),交通

落后(没有铁路、航空),自然资源贫乏(矿产资源几乎没有),国家投资较少(1949年到1978年仅有5159亿元),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温州人认识到,要尽快摆脱贫困,改变落后面貌,必须探索!寻找!

温州民营经济是创出来的。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在发展民营经济中一马当先,不断创新,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份个体私人工商执照,全国第一批股份合作企业,全国第一份私营企业管理条例,全国第一座农民城。温州人在发展民营经济中,时移势易,与时俱进,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率先发展市场经济,率先进行所有制结构调整,不断进行民营企业的发展创新,才抢得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先机。

温州民营经济是扶出来的。每当发展处在关键时刻,中央领导同志的视察肯定和批示支持,都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消除了疑虑,坚定了信心,吃了定心丸。浙江省委省政府对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始终给予保护和支持,坚持不动摇、不张扬、不照搬、不争论、不气馁,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温州地方党委、政府的扶持则体现在民营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说温州是资本主义典型时,温州顶住层层压力,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为民营企业戴上了红帽子,撑起了保护伞,起到了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的作用。思考讨论

以温州民营经济发展为例,说明我国是如何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 案例点评

鼓励、支持和引导私营、个体经济和外商独资经济健康发展,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原因:允许其它经济成分存在和发展,既能弥补公有制经济的不足,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增加社会产品,满足人民多种多样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又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国家还可以从中得到税收,可以学到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我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一是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二是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三是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四是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五是非公有制企业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六是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案例3 贫富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经过数年长期跟踪,分别于1988年、1995年、2002年展开三次全国范围的住户调查,就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得出如下结论:

一、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从1994年开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是从1997年起又逐步扩大。2001年居民的人均收入几乎是农村居民的3倍。2002年全国的基尼系数相对于1995年上升了大概两个百分点。如果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最高的。

从1995年到2002年,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的上升幅度最大,农村的基尼系数反而有所下降,然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扩大,城乡之间人均收入比率由1995年的2.8提高到2002年的3.1。

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农民收入增长放缓后,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已连续7年低速增长,不及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1.8:1左右,扩大到3.1:1。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

二、高收入人群收入超常增长

全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不是表现为低收入人群收入状况的恶化,而是表现为高收入人群收入超高速增长。值得欣慰的是,农村的低收入人群组的状况都有某种程度的改善。

2002年全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54,比1995年高出1.7个百分点。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的上升幅度最大,比1995年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达到0.319。与此不同的是,农村的基尼系数反而有所下降,从1995年的0.381下降为2002年的0.366,下降幅度非常有限,仅为1.5个百分点。然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扩大,城乡之间人均收入比率由1995年的2.8提高到2002年的3.1。

2002年收入最高的1%人群组获得了全社会总收入的6.1%,比1995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最高的5%人群组获得了总收入的近20%,比1995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最高的10%人群组获得了总收入的近32%,比1995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富人变得更富了。

全国高收入人群收入比例的上升主要来自于城镇,而不是农村。相对于1995年,2002年农村中的高收入人群组的收入份额有所下降,这是与农村基尼系数的下降一致的。与农村相比,城镇的高收入人群组的收入份额,虽然低一些,但却是明显上升的,收入最高的1%人群组获得的相对收入份额提高了0.5个百分点,收入最高的5%人群组和10%人群组的相对收入份额分别提高了1.5和2个百分点。

虽然收入最低的5%人群组和10%人群组的相对收入份额处于很低的水平,但是没有出现下降的迹象。也就是说,全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不是表现为低收入人群收入状况的恶化,而是表现为高收入人群收入超高速增长。然而,对城镇样本来说,收入最低人群组的相对收入份额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例如收入最低的1%人群组,5%人群组和10%人群组的相对收入份额分别下降了0.2个、0.6个和1.7个百分点。

三、城乡收入差距大于城镇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

从收入差距的构成上看,全国的收入差距是由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所构成。在1995年至2002年期间,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有所提高,提高了7个百分点。与此相反,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有较大幅度下降,由52.7%下降为38.5%。这一变化一方面归结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轻微缩小,另一方面产生于农村人口相对比例的下降。更值得注意的是,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对全国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明显上升,从36%提高到43%。同时,它意味着在2002年全国总体收入差距的2/5以上来自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这进一步表明了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是非常巨大的。

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相对贡献率来看,西部地区最高,高达58.3%,而东部地区最低,为37%。也就是说,越是相对落后的地区,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就越加明显。

四、西部地区收入差距大于东部地区

地区之间收入差距贡献率从7.5%提升为8.7%,表明了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不是缩小。此外,东部地区收入差距的相对贡献率下降了11.6个百分点,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各自内部收入差距的相对贡献率都在上升,特别是西部地区的贡献率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

对于东部地区来说,相对于1995年城镇内部的贡献率上升了近一倍,而农村内部的贡献率却下降了46%。不过,东部地区的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提高了14%。中部地区贡献率的变化方向与东部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农村内部贡献率的下降幅度很小,而城乡之间贡献率的提高幅度很大,提高了35%。然而,对于西部地区来说,不论是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还是城乡之间,贡献率都在上升。这意味着西部地区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全方位的,不仅表现在城镇内部,也表现在农村内部,还表现在城乡之间。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相对贡献率来看,西部地区最高,高达58.3%,而东部地区最低,为37%。也就是说,越是相对落后的地区,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就越加明显。

资料来源:网易网2005年3月3日

思考讨论

针对目前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我国调整收入分配的政策是什么? 案例点评

党的十四大以来,针对原来分配领域平均主义严重影响效率提高的情况,为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相继提出了兼顾效率和公平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随着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强调要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针对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为此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只有在初次分配中使效率和公平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再分配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更加注重公平的功能。这些提法的变动,反映了分配理论在解决分配和收入差距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案例1 我国为什么不实行美国式的“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制度,其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现代三权分立制,首先是由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洛克和法国资产阶级启

蒙运动的代表、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孟德斯鸠提出来的。孟德斯鸠亲眼目睹了封建主上流社会荒淫奢靡的生活,对不受约束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研究。他花了3年时间,在详细地考察欧洲各国的政治法律、国家制度、民情风俗的基础上,于1734年写出了《罗马盛衰原因论》,轰动了欧洲学术界。在1748年发表了《论法的精神》,在这部著作中,他尖锐地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与天主教以及封建神学相结合的统治制度。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制,开始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政治的一种思想武器,要求由资产阶级同封建统治阶级分掌国家权力,以实现“主权在民”,其实质是一种“阶级分权”的学说,最初的设想是由资产阶级掌管立法、司法权,封建贵族掌握行政权。从确立的过程看,当时资产阶级革命取得了胜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了主导地位。这一学说的产生是有其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的,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但我国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实行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这是因为,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是由这个国家的国体决定的。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由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国体规定的,它标志着国家权力的归属。我国有自己的国情,美国式的三权分立制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思考讨论

为什么说美国式的三权分立制度不符合我国国情?

案例点评 第一,我国国家的阶级性质与美国国家的阶级性质不同。

第二,我国的历史条件和美国的历史条件不同。第三,我国的经济基础与美国的经济基础不同。

第四,“三权分立”是一种低效率的政权组织形式,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案例2 依法治国方略在我国提出的历史过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首先领导全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全党同志和全体干部都要按照宪法、法律、法令办事,学会使用法律武器治理国家。1986年,邓小平又强调要把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之一。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对实行依法治国的认识不断深化。1996年,江泽民在中共中央举办的法制讲座上,鲜明地提出“实行依法治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此后,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一个基本方针,明确载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二0一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7年,中共十五大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更加突出强调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思考讨论(1)何为依法治国?(2)党为什么要提出依法治国方略?

案例点评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意义重大。第一,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实行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第四,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第五,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案例1 裴勇俊经济

“希望日本女性谈论„纯样‟多过谈论„勇样‟。”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希望支持者们叫他“纯样”,因为裴勇俊在日本被称为“勇样”。“样”在日语里是书面尊称“阁下”的意思。2004年,小泉赴韩进行官方访问的时候,还专门提出,希望能安排见见裴勇俊,签签名、拍拍照。但裴勇俊以档期太满没有时间为由,婉言谢绝。

自从2004年8月裴勇俊红遍日本开始,裴勇俊就已经不只是一个明星,大家更津津乐道的是“裴勇俊经济”。

2005年11月11日到13日裴勇俊短暂访华时,经纪公司把他里三层、外三层地保护了起来,此时,来自各国的影迷正等在北京饭店大堂里,比拼谁看裴勇俊新片《外出》看得多,此次裴勇俊新片《外出》在中国首映会的2000张门票老早就被一抢而空,1000多名裴迷拥着裴勇俊走出北京机场,其中包括300多个日本裴迷,以及上百名从韩国、菲律宾、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赶来的裴迷。裴迷包下了北京饭店200多套1300元一晚的客房,附近的几个酒店也都挤满了裴迷。裴勇俊在北京只逗留不到3天,却引发了数百万元人民币的消费。而这些,仅仅只是“裴勇俊经济”链条中小小的一环。

关于裴勇俊的一切都可以换化为数字和百分比。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2004年,裴勇俊主演的电视剧《冬季恋歌》创造了15亿美元的经济效果,使韩国国内生产总值上升0.18%。根据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的报告,2004年4月到10月之间,参加“《冬季恋歌》之旅”的日本人增加了18.7万多人。与上年相比,新增的赴韩旅游的96.8万人中,“韩流之旅”占了约七成,观光收入增加了8.25亿美元。裴勇俊在2004年为7个厂商的9种产品拍摄了11个商业广告,包括饮料、眼镜、电子产品等,这些产品的销售额平均增加了30%。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2004年韩国对日本出口总额是217亿美元;韩国民间调查机构现代经济研究院发表的《韩流现象与文化产业化战略》称,裴勇俊及其衍生产品创造了近30亿美元的经济效果———如果有8个裴勇俊,就足以创下韩国对日本出口的新高。

思考讨论

文化产业对一个国家来讲重要吗?

案例点评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已成为大趋势,知识文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产业已成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它与信息产业并称为21世纪的两大新兴支柱产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两个新亮点。

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一部《泰坦尼克号》或《狮子王》,竟能创下十几亿美元的票房价值,可与我国几大产业的利润相匹敌。其所依靠的,不过是一点新颖的创意和简单的三维动画技术。而美国的视听产品是仅次于航天航空的第二大出口产品。日本的娱乐业发展迅速,日产游戏软件充斥市场,其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韩国在亚洲金融风暴中,经历了惊涛骇浪的考验,使其平安涉险的救星也是文化产业。韩国的影视、歌曲,造成了冲击全球、势不可档的“猎猎韩风”和“滚滚韩流”。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将近60亿英镑,从业人员约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已占据总消费额的30%以上。

面对文化产业汹涌发展的势头,我国的文化产业应向别国学习。我国原有的文化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它大大阻碍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文化产业经济优势的发挥,进行改革势在必然。

案例2 子貢问政

子貢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思考讨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以体现凝聚全国人民的重要力量的功能吗?

案例点评

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很显然,文化从最初起,便具有明确的教化功能、认同功能和凝聚功能,让天下人有相同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规范,形成强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以让中国人民产生凝聚和激励社会成员的巨大力量。讲综合国力,以前综合国力等于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外交力,但现在还要讲文化力。文化力的实质是文化对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最终表现为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案例1 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政协抨击假大空现象

正在北京举行的政协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200多位全国政协常委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纷纷建言献策,一些常委们将矛头直指和谐社会的不和谐之音——社会经济领域存在的“假大空”现象。碘超标奶粉、疫苗造假、毒大米、假种子、假农药、劣质化肥……当前,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害。各种各样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城市尤其是乡村,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而且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政协常委瓦哈甫•苏来曼说,假冒伪劣之所以屡禁不止、屡打不绝,对造假者的处罚成本过低、打击力度不够是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的惩罚力度不仅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瓦哈甫•苏来曼建议,建立打击假冒伪劣行为领导协调机制,加强立法工作,尽快健全和完善打击假冒伪劣行为法律体系,提高罚款额,延长企业惩戒治理期限,以及加强对打假工作的监督检查。

广场比天安门大、贫困县里办公楼豪华奢侈……多年来,党和国家多次发出指示,要求各地不搞形象工程,但却屡禁不止。一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一些地方甚至贫困县市愈演愈烈,引起群众强烈反感。政协常委萧灼基指出,为提高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建设一些反映城市特征的“形象”工程也无可厚非。但目前中国经济还不发达,我们必须节约一切财力、物力、人力,用于社会经济建设,用于扶贫解困,用于急需的公共投入。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扶贫工作已经取得巨大成就。贫困发生率从1979年的30.7%下降至目前的3%。但是必须看到中国当前贫困情况还相当严重,全国平均每6.5人中,就有一人为赤贫者。

萧灼基指出,中国有限的资源,不应该本末倒置用于锦上添花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而应该用于急需的扶贫工程。这才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公款追星、不孕广告满天飞……政协常委曹圣洁在分析现在社会上种种“作秀”现象时表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诚信友爱的人际关系是重要内容。在社会道德的要求方面,中国传统道德一向注重“言而有信”、“民无信不立”,然而近20多年来,西方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蔓延,社会上道德失衡,损人利己、尔虞我诈的现象比较严重,公民道德建设急需加强。

曹圣洁建议,道德的实践不仅是依靠理论教育,更有赖于习俗,以及社会氛围的形成。要达到“诚信友爱”的社会,必须大力树立这方面的正气。建议政府,特别是宣传部门不仅把“诚信”当作标语口号来宣传,更要对“诚信”之风大树特树,对于弄虚作假的行为无情地揭露鞭挞。只有教育和赏罚双管齐下,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摘自《光明网》)

思考讨论

(1)结合本案例谈谈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历史背景

案例点评

(1)和谐社会一般意义上是指社会成员能实现各尽所能、各展所长,社会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能够良性互动,利益分配能够公正,社会能够实现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的

一种社会。和谐社会是一种状态,而不是社会形态,既然是一种状态,它就可以体现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也可以体现在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相适应,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和以追求更高和谐状态为理想的新型的和谐社会。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基本形成,我国社会活力大大增强,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但与此同时,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发展、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都面临着不少新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党如何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如何有效地整合社会关系,促进各种社会力量良性互动;如何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如何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如何建立健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体制和机制;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和技术的合作与竞争等,就成为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着眼于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着眼于我国社会已经和正在出现的深刻变化而提出来的。

案例2 我是你过河的桥,我是你乘凉的树

他是深圳著名歌手,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家里却一贫如洗。

他只有一个女儿,却是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

他在10年时间里,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捐赠钱物近300万元。

他如今身患晚期胃癌,却连医药费都负担不起。

“我叫丛飞,是深圳的一名普通文艺工作者,也是一名普通的深圳义工。能对社会有所奉献,能对他人有所帮助,我感到很快乐。”无论走到哪里,也无论站在哪个舞台上,丛飞都会使用这段同样的开场白。但如今,他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舞台。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或者矛盾的不可理喻的人。

他这个人一辈子都想着别人,就是不想自己。

许多人还记得,2003年5月,在小汤山演唱,丛飞动情的说:“我代表深圳500万青年和5万多名义工,来慰问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最可爱的白衣天使。”

谁会想到,当时丛飞是自费赴京参加义演的。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拿着女友邢丹的两万元积蓄,兴冲冲地来了,对于普通歌手,2万元无所谓,可是丛飞肩负着100多个学生的学费,而且由于非典影响,丛飞的商业演出骤减,收入根本不足以支撑学费,还向朋友借了10万元。

丛飞不怕借债,只是更卖力地参加商业演出,好早点还清债务,于是他一天演出三四场,直到嗓子变得沙哑才收场。

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从2004年创天开始,丛飞的胃部经常剧烈疼痛,还时常吐血、便血,家人和朋友们都劝他住院治疗。可想想高昂的医疗费,他拒绝了,只在门诊开了些口服药维持。

2005年1月,丛飞抱病参加了为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刘家增回忆说,当时丛飞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连食物都难以下咽。然而,他还是坚持参加了6场演出,并将用于治病的1.5万元钱捐献了出去。当丛飞忍受巨大的痛苦坚持完最后一场演出时,开始大口吐血并昏迷了许久。

丛飞得病后,为了省钱,他一直不住院治疗,病情迅速加重,体重在两个多月里下降了30多斤,连嗓子也嘶哑了。这可是一个歌手的生命啊!4月22日,丛飞终于同意住院,却连买药的钱都拿不出来。

5月12日,活检报告出来了,低分化腺癌!得知消息,丛飞长时间地在病房走来走去,朋友在一旁说着宽慰的话,丛飞听着听着,再也忍不住内心的痛的悲痛,伏在床边号啕大哭。

他哭自己对不起父母妻儿,父母年迈多病,谁来照顾?女儿才4岁,没了父亲怎么办?还有年仅24岁的妻子邢丹,怀着他四个月的血肉将如何生活?半小时后,他终于冷静下来,口述了三条遗嘱:

一、不要让孩子拖累邢丹,劝邢丹把孩子打掉,如果可能,帮她找个好人;

二、父母回到生活相对容易的老家;

三、想办法找到有爱心的人,继续承担学生的学费,直到学有所成。

一直克制着自己邢丹,此刻泪水汹涌:“他这个人一辈子都想着别人,就是不想自己。你们谁也不要劝我了,我不会拿掉孩子,无论如何我都要把他生下来,抚养成人。”

我不能成就整个世界,却可以尽我所能成就一些孩子。

1969年丛飞出生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田庄台镇一个贫困的家庭,全家8口人惟一的生活来源就是父亲每月36元的收入。

贫困的记忆从小就深深烙在丛飞的心里:为了读书,他捡过垃圾、卖过冰棍,甚至将家里的烛台偷偷拿到废品收购站卖了交学费,但他的这些努力还是没能让他完成学业。勉强上到初二,丛飞就被迫辍学回家。

辍学后,丛飞很快就从短暂的失落中振作起来,他历尽千辛万苦四处拜师学艺,他出色的条件和执着顽强的求学精神打动了男高音歌唱家历铁成,在他的精心培养下,丛飞的歌唱技艺快速提高。1989年,丛飞考入了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鲍延义。后来,他又被著名歌唱家郭颂收为关门弟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出风格,被郭颂成为“中国最美丽的男高音”。

1995年6月,丛飞得到机会在深圳某歌厅试场。他原本准备唱一首歌,经不住观众掌声雷动的煽动,他又接连表演小品、声音模仿、口技等20多分钟的节目,抢尽了风头,这一晚,歌舞厅破例给了他80元的演出费。当了5天表演嘉宾后,他又被邀请到浙江参加了15场商业演出。

没到一个月,他就挣了2万元钱!终于可以过上好日子了,让父母放心。

但是,丛飞无法忘记那一幕:1994年8月,他在成都参加一场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义演活动,并把身上仅有的2400元全部捐出。主持人说:“你捐出的2400元,可是20个小学生交两年的学费!”在丛飞眼里,钱的最大价值,不就体现在此?

“我有能成就整个世界,却可以尽我所能成就一些孩子。”走下舞台的那一刻,丛飞决心帮助更多的失学儿童。

他先后20多次到贵州、湖南、四川和山东,到2000年已经认领了100多名学生。一对工薪夫妇供养了一个儿女上学已经不易,一个人要负担100多个孩子的学费,生活压力该有多么大?

这一切,丛飞都没有告诉远在东北的父母。当老两口来到深圳小住,一进屋就愣住了:50多平米的屋子,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衣柜关门关不上,沙发坐上去“嘎嘎”响。儿子在深圳也是名人,一场演出就挣好几千,怎么把日子过成这样?

“大热天的,没有冰箱怎么行?”母亲问。

“菜市场离得近,现吃现买,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就省了。”丛飞答。

桌上还摊着一张催交购房贷款的帐单,父亲也问了:“你挣钱也不少,为什么连银行的贷款也拖欠?”

“我在贫困山区资助着100多个失学学生,刚刚给他们寄完学费,没余钱了。”丛飞心虚地坦白。

爸爸,我们好想你,你快点好吧……

自从邢丹嫁给丛飞后,家里几乎没有断过求助的人。有一位东北老乡没有找到工作,找到丛飞说想在他家吃住几天,丛飞答应了。可对方找到工作后并没有搬走。炎热的夏天,三口之家已经很挤,再加上外人,生活更不方便。偏偏这时候又有丛飞资助的两位大学生找上门来,说深圳吃住费用太高,也想暂住一段,丛飞又答应了!邢丹受不住了:“这么小的房住这么多人,怎么挤?”你猜丛飞怎么答?——“把家让给他们住,我们一家到附近租房住一段再说!”这个事情至今仍在深圳流传,让这个现代城市变得温暖。2004年夏,丛飞已资助140余名学生,为此负债10多万元,但他仍然东借西挪了几万元钱,坚持要邢丹和他一起去贵州黔南贫困山区一趟,给受助学生送衣物和学费。一进村口,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孩子们就纷纷扑进丛飞的怀里,一声声甜甜地叫着“爸爸”,丛飞和这个亲亲,与那个搂搂。一路上,很多村民挤了过来,拉着丛飞的手直落泪。细心的邢丹注意到,丛飞泪光闪烁,却笑声飞扬,写满了欣慰和自豪!那趟出行,也让邢丹更加懂了一颗纯朴的心。

孩子们也懂他爱他。当得知“爸爸”身患重病后,远在贵州、湖南的孩子,分别千里迢迢地赶到深圳,牵着他的手,搂着他的脖子,声音颤抖地说:“爸爸,我们陪着您,您快点好吧。” 还有一位大学生给丛飞打电话道歉,他说:“我是4年前接受您资助的一名大学生。以前一直以为您是一名歌手,一场演出费就能拿到一两万元,所以时常提些额外要求,花起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安心。我现在才知道为了资助一百多个学生读书,您承受了那么多的压力,连生病都舍不得花钱治,这是我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的,我为自己的不懂事而愧疚……”每逢此刻,正遭受癌症折磨的丛飞就忍不住闭上双眼,任由泪水流淌,那种表情,是陶醉?是满足?是留恋?还是……

“我是你过河的桥,是你乘凉的树,我是你风尘仆仆那间歇脚的屋。只要你快乐,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圆上了好梦,我就不辛苦。只要你开心,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回头,我就很知足。” 思考讨论

1.面对一个向社会捐献300多万,同时又负债17万的穷光蛋时,你有何感想?

2.我不能成就整个世界,却可以尽我所能成就一些孩子。从丛飞的行动中,我们采取什么行动?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构造和谐社会中,如何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案例点评

早在先秦时期,孟子就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传世警句。这说明和谐的人际关系比什么都重要,它提醒人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相亲相爱、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才能做到“家和万事兴”“国和享太平”。

和谐人际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社会是人的社会,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是人生存的基础。稳定和谐的社会,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也是社会繁荣重要之标志。一个社会,如果离开人的交往关系,很难想像还能称其为社会;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人际和谐,也很难称之为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则意味着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不因地域之别遭排挤,不因文化差异受歧视,不因经济贫困被冷漠,不因身体状况挨白眼。良好的人际环境,能够使人与人之间关系协调、和谐共进、相互支援、真诚合作,能够使人们深深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暖意,从而使人们热爱生活、珍惜友谊、积极向上、努力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案例3 和谐广东成本几何

2005年9月1日,是中小学开学的日子。对于广东乳源、阳山等16个贫困县的农家孩子来说,和往年不一样的是,他们平均每人省去了300多元的学费。为此,广东省财政支付了4.4亿元。

“和谐广东就是要每个人都享受发展和改革的成果。”在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后,广东——这个中国最富裕的省份,终于由官方高调提出“成果共享”这个概念,并迈出了第一步。

在中央“和谐社会”的大命题下,前一阶段被一些人认为财政上最富裕、社会公平问题也最突出的广东,如何建设和谐社会显然备受瞩目。广东省政府下发的《关于构建和谐广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主要涉及教育、医疗、社保、治安等各项最影响社会公平和安定的基本事务。

“和谐”需要真金白银

对于困扰广东多年的东西两翼贫困问题,广东省政府这次异常明确地给出了具体支出数字:未来5年,总共1800亿将要投入广东的贫困区域,其中东翼940亿元,西翼850亿元,主要用于交通、能源和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入方式全部由省统筹或者补助。这让两翼地区不少官员、学者欣喜:省财政数额、用途、方式都如此明确地投入,这是历年来的第一次。

1800亿是广东迈向区域和谐的第一笔支出。但除了弥补区域差距外,和谐广东另外一层更重要的含义在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20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上富裕的同时,却让广东社会事业的欠账颇多:

教育事业:处在全国中游水平。在教育部制定的《2006—2020教育纲要》草稿中,全国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已经有所规划,2010年为4%,2020年为5%。放在全国比较,广东的教育投入比例只排名中游靠下,还达不到3%。

外来工管理:外来工总量超过3000万,仍无法享有与城市人在就业、医疗、子女就读等方面的平等待遇。

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健全,参保人数比重较小,覆盖面窄。

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街头抢夺、行骗、“黄赌毒”、“六合彩”等犯罪案件多发。

针对这些问题,《意见》明确地给出了七大机制。这些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支持的力度有多大。

公共财政的转变

截至2004年,广东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已连续14年位居全国首位,2004年,广东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1416.87亿元,财税总收入更高达3540亿元。这是让大多数中国省区可望而不可即的数字。

在强烈地追求财富、以GDP增长为第一要务的20多年里,广东财政的大部分支出都集中使用在支持经济建设上,对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事业的投入显然落后了。《意见》中,几乎每一条都是公共事业的加强,社会公平被放在了第一位,但和谐广东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保障,决策者也深知,社会公平的实现,首先有赖于财政公平的实现。

近年来,不缺钱的广东用于支持教育、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公共财政支出终于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在和谐社会的大命题下,这种上升的趋势也更加明显。

广东已经把农村基本建设和农业补贴纳入公共财政,正逐步建立农村教育、卫生、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到2009年,农民住房难、行路难、看病难、饮水难、子女读书难的问题将得到解决。通过发挥财政的经济调控、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等职能作用,让贫困群体分享社会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成果。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广大农村。

政府运作机制的自我革新

财政的投入是真金白银,除了这些人人都看得见的成本外,执行部门的运作机制同样需要付出改革的成本。

在《意见》中,广东省政府直接提出了要求公安部门加强警务机制改革,这项改革多年来公安部门内部一直在推行,但其中一大难点就是:坐在办公室的警察与一线警察的比例失当。如何有效推进警力的下移?这在“和谐广东”建设工程中成了绕不过去的一环。

连续两年,广东警察增加了近万人,据公安部门透露:增加的这近万名警察,大部分都被分到了基层,直接去值勤,运巡逻,直接面对罪恶。

现实的压力下,警队运行机制的变化显得悄然无声,与“和谐社会”被传媒轰轰烈烈宣传不同提,公安部门不愿对此大张旗鼓地宣扬,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只是对以前不足的弥补,是公安部门在“和谐广东”的要求下,必须付出的内部运作成本。

相似的还有社保,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某负责人坦言:“社保的5个险种和每项实施细则都是法定的,稍微的改动都将付出巨大的成本,并不是说调就能调。有些确实不尽完善和合理之处,就目前看来,作为省级社保部门还无法解决。”而目前,社保部门作出的改变:《广东省用人单位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暂行规定》、省内养老保险可转移等

变革,其实并不能起到实质性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需要支付的成本也不仅仅是具体投入的金钱数额。

广东延续10多年的义务教育“等级学校”评估今年起全面停止申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不再被分为三六九等,“我们要办好每一所学校”,这是现在广东各级教育部门领导挂在口头上的话。很显然,“办好每一所学校”,比“学校分级”更能体现和谐社会的精神,也更能最大限度地惠及每个公民。

每个部门都开始对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开始清查自身,这显然是个好的迹象。但是,对于政府运作机制中自身存在的毛病,一个自我革新机制以及监督机制显然更加重要。“和谐社会”的要求和理念能不能深入决策者的头脑并自觉对照、自觉革新,还有待考量。

“和谐”困境

外来人口的生存保障显然是“和谐广东”理应顾及的方面。

“保证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外来人口在子女入学、劳动就业、生活保障等方面享有应有权益。”但究竟如何保证?

拿投入最大的教育来说,免费义务教育工作现在只是在广东的16个贫困县试点,这些县都是自顾尚且不暇的区域,自然极少有外来人口流入,但试点过后,当这项政策在全省全面铺开时,“要不要对外来人口的孩子也免费”就会成为一个问题。不免费,显然又将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在享受社会基础资源上的差距拉大了;免费,广东显然又不敢贸然开口。苏州市取消借读费而引发大量外来儿童流入的“盆地效应”,是地方政府不得不注意的先例。

广东省政府在《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实施意见(2004—2010年)》中也曾明确提出: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经费应纳入流入地政府的正常财政预算,可从城市教育费附加中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改善相关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富裕的广东能做到的也仅仅如此。九年义务教育的学费,是国家按照行政区划进行分配的,广东的公共财政要不要为流入的异地儿童支付大量额外的义务教育费用?这显然不单单是广东的问题。中央政府如果不能提供一系列优惠措施给流入地政府,流入地政府将不堪重负。

教育之外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各领域,对待外来人口的诸多困境尚无实质性的政策出台,起码在现阶段,政府没能拿出有效的办法。在各项制度不健全的大前提下,财政不能也不敢投入大笔资金来有效解决外来人口的生存困境。

动辄数亿的财政投入,以及政府执行部门的自我革新都表明,建设和谐社会不只是文件中的口号,而已经在扎实地推进着。

我们所谓的和谐,表达的还只是一个理想的起点,通往终点的路上,面临的困境将纷至沓来。思考讨论

1、广东省为构建和谐社会做了哪些努力?成效如何?

2、在建设和谐广东过程中面临哪些困境?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难题? 案例点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要战略目标。它适应了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从实践上说,构建和谐社会,要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更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

广东省委、省政府充分利用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优势,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继续先行一步,继续当好排头兵,提出了构建“富裕、公平、活力、安康”和谐广东的战略布置,这对全国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借鉴和参照作用。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案例1 统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俗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中华民族却一贯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追求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特征。历史上的分裂,从来只是暂时的,而且是不得人心的;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祖国大陆几十年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各族人民所期盼的国家统一。然而,这种统一还是不完全的:宝岛台湾还同大陆处于分裂状态,被英国殖民者和葡萄牙殖民者所侵占的我国神圣领土香港和澳门的主权恢复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一直是全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形势和中国的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条件已日趋成熟,因此,妥善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中国恢复行使对这两个地方的主权,尽快结束台湾同祖国大陆分离的局面,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成了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就是适应这种形势和使命的需要而确定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它顺乎全民族要求统一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爱国主义的最好体现。

当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变和飞跃,使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结束了十年**,并迅速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振兴之路的时候,他并没有忽视祖国的统一大业。他及时提出,由于中国和世界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实现统一大业的前景,已经进一步摆在我们的面前。他强调指出:“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这铿锵有力的话语,既是对海内外所有中华民族子孙的殷切希望,又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统一问题上情感和意志的集中表达,是共产党人告示天下要付诸实践的行动誓言。

为何统一问题如此重要,令中国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努力,让邓小平难以释怀呢?

纵观世界历史,凡强盛兴旺之民族都是统一的,统则兴,分则衰。实现统一成了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为之奋斗的事业。穆罕默德曾一手拿着“古兰经”,一手持宝剑,统一了阿拉伯世界,阿拉伯帝国曾雄居西亚、北非数百年;俾斯麦用“铁血政策”统一了德国,德意志民族自此跻

身于世界列强之列;当美国南方奴隶主们举行叛乱,分裂联邦时,林肯奋起反击,进行了一场被马克思称为“现代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战争”的内战,从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赞成国家统一的。恩格斯在谈到当年德国的分裂状态时说,统一会使我们不蹈华沙和布隆采耳的覆辙,只有统一才能使我们在国内和国外强大起来;斯大林曾经指出,如果不能摆脱封建分散和诸侯混乱的状态,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指望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真正发展经济和文化。只有联合为统一集中的国家,才能指望有可能真正发展文化和经济,有可能确立自己的独立。可见,邓小平关于国家一定要统一的观点,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

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就会感触到其中那浓浓的“一脉相承统一情”。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国家由分裂到统一,从小统一到大统一,再分裂再统一的过程,同时,其间充满着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斗争。正是由于不断统一,才使我们伟大的祖国今天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世界大国。历史表明: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统一的时间要比分裂的时间长得多。如果从秦始皇灭六国,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算起,大的长时间的分裂共有600年左右,只占这段历史的1/4的时间。而且,统一与分裂交替发展的规律是:大的分裂,时间越来越短;而统一的时间,则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程度,越来越高。

正因为这样,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都是在统一问题上有所作为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之所以为后人赞颂,就是由于他们在国家统一上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实现和维护统一也是中国历代思想家、政治家的一个共识。孔子提出“大统一”的主张;孟子主张“定于一”,认为统一之后才能安定;荀子一再称道商汤、周武王天下为一的业绩,认为“天下不一,诸侯欲反”;吕不伟提出“一则治,两则乱”的观点;董仲舒发挥了孔孟“大一统”的主张,认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康有为面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大声疾呼“中国只可一统,万无分立之理,更无分为联邦之理也”;为国家统一奋斗了一生的伟大的孙中山先生说,“统一成而后一切兴革乃有可言”,统一起来才是“真民治”,才能“与列强共跻于平等之域”。这些主张都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分裂、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华各兄弟民族共同奋斗的结果。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民族间有过相互的战争,甚至建立过不同的政权,存在过整个民族内部的割据和分裂,但是,实现国家统一则始终是各民族共同的奋斗目标,他们都为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固然,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为国家的统一打下了基础,起了主导作用,但各兄弟民族也都为结束国家分裂的状况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在中国处于严重分裂状态的南北朝时期,羯族人石勒建立的后赵,氏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都一度统一了北方许多地区;鲜卑人拓跋宏统治的北魏,最后消灭了北方割据的小政权,结束了十六国的分裂,统一了整个北方,为国家重新走上大统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以后,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女真族完颜部建立的金国,也曾统一了北方的广大地区,为国家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统一创造了条件。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满族建立的清朝,则统一全国。特别是清朝,使国家实现了超过历代王朝的大统一。

在中国走向大统一,民族实现大融合的过程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之所以没有因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战争而受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大统一有着坚实的基础,它是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加强并相互促进发展的结果。而统一的实现,又进一步推动了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使各民族、各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分裂时期,大都是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人心不稳,经济停滞。国家统一时,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国家太平,环境安定,人民群众可以较为安心地从事生产,从而使经济得到发展;同时,统一也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表明,在每次大的统一之后,经济文化都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为人们所称道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在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时期是难以出现的。有理由说,只有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相对稳定,才有利于国家励精图治,有利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华民族也才能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中华文化,使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居于世界文明的前列,对亚洲乃至对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之,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消除割据、分裂的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始终是主流,尽管统一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事实也表明,中华民族是有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各族人民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都心向祖国,愿意亲和共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愿意从祖国分裂出去。实现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是人心所向,民意所在,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趋势。

思考讨论

1、《三国演义》开宗明义曰:“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为什么说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趋势。为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当前我国应当做些什么?

案例点评

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民应该说都有其爱国主义的精神与传统,但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十分强烈,富有特色。爱国主义传统有一个形成、弘扬和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性决定了这种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必然根深蒂固、源远流长。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的河山,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2000多年前就形成了幅员广阔的统一国家。悠久的中华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必然会形成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过分裂和割据.但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卖国;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尊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振民族雄风、重展民族雄姿、重塑民族形象、重立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

案例2 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台湾问题本纯属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始终受到复杂的国际因素的影响。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介入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是台湾问题产生、发展和至今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问题归根到底是美国问题。

台湾问题是由于美国的介入而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支持国民党打内战,阻挠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美国政府本可以从中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自我解脱,但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继续采取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和做法,阻挠新中国统一台湾,从而造成海峡两岸长期分离的局面。50 年来,美国对台政策的核心是三个联合公报(即1972 年的《上海公报》、1979 年的《建交公报》、1982 年的《八·一七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实质是维持海峡两岸不战、不统、不独的状态,最大程度地谋取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在具体做法上,美国在海峡两岸实行“双轨政策”,一方面发展与中国大陆的正式官方关系,另一方面又保持与台湾的非官方实质关系;一方面公开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支持台湾独立,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国用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并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装备,阻挠中国统一进程。

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的崛起,美国视中国为潜在对手,加紧实行“以台制华”。1994 年9 月克林顿政府正式宣布美国对台新政策,其主要精神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扩大同台湾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交往与合作,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社会。1999 年7 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克林顿又明确宣示了美国对两岸政策的三个支柱,即“一个中国”政策,两岸进行对话,两岸和平解决歧见。实际上既要求台湾方面不要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又反对大陆用武力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小布什当政后,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对台政策作出新的调整,进一步加大了介入两岸事务的力度。美国因素已成为我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总体而言,今后一段时期内,由于美国对台的基本利益和战略目标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从“以台制华”的战略考虑出发,美国发展美台实质关系,尤其是大幅度强化美台军事关系,阻碍中国统一的做法不会改变。对此,两岸中国人要有清醒认识。另一方面,受多种因素制约,美国因素的影响力也不可能无限度地扩张。毕竟,美国不会因为美台关系而完全牺牲美中关系。美国对台政策的根本目的仍是维持台海两岸不统不独的现状,使台湾始终成为其亚太战略布局中的一颗重要棋子。因此,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较量将是长期的。

思考讨论

针对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我们该如何对待。

案例点评

美国因素已经并将继续对台海局势、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表现在:

一、助长了岛内“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

二、增强了台军的军事实力;

三、影响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

不过美国因素在台湾问题上的影响力,并不是无限度地扩张的。它必然要受一些因素的制约:一是中美关系的制约。美方十分清楚,从战略上讲,中国大陆对美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台湾省,中美关系是亚太国际关系中的主轴,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之间在经济利益方面,在战略利益方面,在亚太地区平衡方面,都需要合作。这决定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可能走得太远;二是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在经过了1996 年和1999 年的两次“台海危机”以后,美国政府认识到台湾问题在对华关系中的严重性和敏感性,因而在对台政策上适度“降温”,倾向于务实;三是国际环境的影响。尽管世界和平还存在各种各样的潜在威胁,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要特征。维持和平、减少争端、预防危机、加强对话,已成为世界上广大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心愿,这一国际大环境客观上为中国追求以和平方式完成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案例1 联想“足印”

联想的根是在中国,总裁是中国人,但他的办公地点却在北卡罗来纳,它的首席执行官是美国人却在新加坡上班,首席财务官的办公室设在了香港,首席市场官是一位印度裔美国人,并且它的全球市场营销中心设在了班加罗尔。

思考讨论

联想“足印”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与应对这一趋势?

案例点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风险的全球化。联想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发展起来的,但发展中国家在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时,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巨大风险和安全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坚持互利共赢、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案例2 2009年中国外交:亮点突出 成果显著

中新网12月14日电 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变化最为复杂深刻的一年,是“危机之年”、“变革之年”。去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世界各国普遍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目前已初见成效,但世界经济形势好转的基础并不牢靠,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同时,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已远远超出经济金融领域,正在对国际力量对比、国际格局演变和大国关系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杨洁篪: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新中国外交60年,是意义特殊的年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准确把握国际环境的新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拓进取,努力为国家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切实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今年的外交工作可以用几

句话来概括,就是以应对金融危机为主线,以多边峰会为重要平台,以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为动力,大力统筹国别和领域外交,各项外交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思考讨论

2009年中国外交的亮点有哪些?如何构建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案例点评

2009年中国外交异彩纷呈,成果显著、亮点颇多:议题外交(经济外交、“应对经济危机”的主题贯穿全年始终、气候变化外交上也有颇多亮点)、大国外交(中美关系)、多边外交、军事外交。

构建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努力谋求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不仅是构建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世界的倡导者,也是积极实践者。按照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我国对外工作进行积极布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第十四、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案例1 正确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阶级基础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显著变化:职工人数急剧增长,成员构成日趋多样,整体文化水平有所提高,知识技术结构不断优化,就业方式、劳动关系逐渐市场化、契约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逐步确立,同时价值观念趋向多样化,工人阶级内部分层明显,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拉大。在这种情况下,工人阶级还是不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工人阶级还是不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党还要不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最根本地体现在它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在当今时代,所谓先进生产力,主要是指以现代科技为龙头构成的作为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的生产力。在我国,与这样的生产力直接联系的劳动者恰恰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其他职工群众虽然大多与传统产业相联系,但传统产业已经和正在受到现代科技的渗透、改造和提升,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传统产业了。因此,工人阶级仍然是与先进生产力联系最紧密的阶级,仍然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的结合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劳动力同样也要接受市场的选择。但这并不表明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工人阶级不再是国家的领导阶级了。第一,我们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没有变,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的基础和根据没有动摇。第二,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实现结合,只不过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工人群众交换自己的劳动力,并不等于交换自身。第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与发挥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市场是工人阶级大显身手的战场,竞争是工人阶级进步的助推器。

中国工人阶级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必将变得更加成熟,从而能够更好地承担起领导阶级的历史重任。

思考讨论

改革开放后,社会出现很多新的阶层,工人阶级的执政党基础地位会动摇吗?

案例点评

新社会阶层的涌现,不会削弱或取代工人阶级的地位。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品格”,”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而“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同工人阶级紧密团结,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新社会阶层的广大成员“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些论述清楚地表明,我们党对工人阶级的态度是一贯的、明确的。

正如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一样,工人阶级也必须与时俱进。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发挥先进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工人阶级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应不断提高其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案例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题词的由来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的最高行动准则。这一崇高思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已经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于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命题,第一次出现,是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一文。在此这前,1944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直属日《解放日报》发表了毛泽东《1945年的任务》一文,文中说:“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但是,毛泽东以苍劲有力、浓墨潇洒的笔法写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九个大字,却是1949年11月27日为中央军委工程学校庆祝开学典礼而题词,并在当时该校校刊刊登过。

军委工校是现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该校校史编委会曾对毛泽东为本校题词一事,进行过详细周密的调查。编委会同志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材料,走访了许多老同志,阅读了许多当事人撰写的回忆录,弄清了原件存放的变迁。原件从1949年到60年代初,一直由军委工校校刊编辑室工作人员保存,60年代中央军委在全军征集毛泽东手稿时,该件上交了有关部门。

军委工校的前身又是早在1931年2月于红色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建立的我军第一所通信工程技术学校——中央军委通信学校。该校1937年1月随中央领导机关迁到延安,通称延安通校,1948年扩建为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1949年春当人民解放军百大军即将渡江南下时,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以华北电专为基础扩建为军委工校,校址选在当时的察哈尔省省会张家口市。其时,校领导经军委办公厅恳请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和聂荣臻代总参谋长题词。毛泽东遂欣然命笔,挥笔题写了上述九个字的题词。朱德的题词

是:“学习科学技术,巩固人民国防”,聂荣臻的题词是:“树立埋头苦干、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1949年11月27日,军委工校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会上宣布了毛泽东的题词,到会同志听得聚精会神,心情激动。当扩音器响亮地付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毛泽东”时,近4000名师生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无不欢欣鼓舞。会后,全体师生就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题词和到会首长的讲话进行了热烈讨论,纷纷表示决心:努力学习,改造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思考讨论

本案例对我们有何启示?

案例点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这已为人所共知。党的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在新的历史时期,愈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就愈要适应新的形势,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倡廉反腐,坚决纠正不正之风,这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必胜的保证。

案例 3 新的伟大工程

毛泽东指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需要建立这样一个党,”这是一件“伟大的工程。”这是我们党建立18年之后,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出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成功的实施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使我们的党不断发展壮大,胜利地领导了伟大的人民革命战争,并使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强大的执政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第二次革命进程中,根据国内国际的新形势和党面临的新任务,向全党提出执政党建设的新的伟大目标,十四届四中全会豪迈地称之为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五大又重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面向新世纪,党中央领导全党正继续推进这个新的伟大工程。就是要把党建设成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摘自《邓小平理论宝库》(下)中国言实出版社 1998年 第2071-2072页

思考讨论

(1)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如何理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解决执政党建设的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 案例点评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即党的建设目标和方向问题,是党的建设的首要问题。面对新挑战新问题,江泽民在十四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新的伟大工程”的新命题,把党的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党的十五大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了进一步的概括,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这一总目标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涉及党的思想基础、根本宗旨、成熟标志、领导地位和作用、历史任务以及建党思路等基本规定。它既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建党原则和优良传统,又部署了新的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新任务,注入了明显的时代意识和前瞻性特征;尤其是明确提出了“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要求,突出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注入了新的时代要求。这一目标的提出和确定,为面向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第四篇:铁路清概工作经验总结

铁路清理概算经验总结

一晃而过,弹指之间,2016年已接近尾声,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公司及项目领导的指导与支持下铁路清理概算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现就铁路清理概算工作做一总结,希望对在建项目有一定的帮助。

一、紧盯投资指标,灵活确定项目的小目标

铁路建设系统的专一性,决定了铁路承包模式以及其管理方法。一般铁路项目都要经历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招标概算—施工图检算—概算清理六个过程,依据铁路投资总体控制原则:"批准的投资估算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法定限额。建设单位在铁总批准的项目设计概算规模内组织建设。清理概算总额一般不得突破原批复概算总额;如突破10%及以上的,需报发改委重新审批,审批通过后方能追加投资。"只有掌握了以上铁路投资控制的原则才能更好的进行下一步工作。

在清理概算的过程中必须时刻清楚整条线路的投资控制情况,如投资超出限额,部分工作的难度将会大大增加;相反,如果投资在预算之内相对富余,有些事情则事半功倍。明确全标段、本标段、本项目部的投资与设计概算、标段合同额、分批金额的大小关系,找到重心点,做到心中有数。例如,本次清概过程中,由于整条线的工程建设指标趋于平衡,而本标段又存在一定的负量差,故而将原来业主同意而暂未走程序的小二类变更及部分工程措施放入投资检算中,及时消耗负量差。

二、牢抓变更思想,及时完善变更手续

铁路的合同模式有总价承包模式和单价承包模式,目前大部分采用总价承包模式,这种模式下企业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尤其是以初步设计招标的总价承包合同。在这种模式下,就必须及早梳理变更思路,提前筹划变更方案,真正做到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

首先,依据设计文件确定可行的变更方案以及思路;其次,熟悉图纸掌握设计工程量以及费用;最后,进行投资费用与发生成本的对比进行变更的经济性分析。当然这里的变更包括增加收益的正变更,也包括取消不经济实体工程的负变更。随着铁路建设市场的发展,施工图招标已经成为主流,这种模式下更是要求我们在过程中解决掉所有的变更问题,做到一事一毕。例如本次清理概算中,施工过程中的涵洞工程,经对比分析得涵洞工程属于不经济工程,故而分析理解设计意图,最终取消涵洞工程;再有本次清理概算中的反坡排水变更,项目部做到未雨绸缪,首先,对项目的整体情况做一个方案策划,明确施工中的变更点,重点把握重点关注;其次过程中,及时报告业主工程部门,为最终的变更舆论一个相对有利的环境;最后,在过程中搜集整理现场的数据、图片等相关支撑材料,及时签认,为最终的变更做好支撑工作。

三、严把征拆红线,做到过程中管理参与

铁路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是一项艰巨而责任重大的工作,拆迁是保证项目稳定及盈利的先决条件,好多项目都是因为拆迁的影响而降低了项目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当然要是说拆迁工作只是把钱支付给地方就施工完事,那就大错特错,因为基本上所有的铁路项目,对比业主的清单都是超数量超单价的,所以我们不但要会“花钱”还要会“要钱”。再有因铁路项目的工期较长,在清理概算中一般情况下拆迁负责人都已经调离本项目部,所以清概人员就有必要过程中参与进来,基本掌握本项目拆迁的重点内容。

以下有几点需要我们注意:第一,款项无论大小均由地方拆迁部门负责分发支付;业主一般情况下不会认可给地方百姓的白条,业主部门仅认可银行回单以及地方行政事业性收据。第二,拆迁协议须规范,尽量做到项目部、地方代表、地方拆迁办代表、县拆迁办代表盖章签认,只有尽最大的能力证明事件发生的真实性,业主才会认可你所发生的事实;第三,代甲项目争取第一时间得到业主认可或者出具代甲委托书,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把握。第四,合理签订合同条目,做到关注重点事项;并不是项目部所有的拆迁费用业主都给你考虑调整,目前来看一般是大临用地弃渣场、拌合站、板厂等,所有过程中都要参与进来,进行有重点的关注;第五,要加强自身学习,注意过程中收集相关资料;征地拆迁相对而言是比较繁琐,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勤整理建立征拆台账,过程中就必须完善所有能完善的手续。再有加强横向学习,掌握其余单位或者是其余线路所批复文件的项目,整理汇总本项目的资料,例如,一般情况下,代甲清运垃圾拆除、地方特别要求的工程、房屋震动补偿的、地方水系破坏补偿的、河道清淤的这些都是铁总有批复案例的,所有涉及到的条目要保证上报资料完善。

四、增强责任心,及时沟通创效益

清理概算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些项目可能需要一年或者更久才能完成,所以必须要有坚强的责任心,所经手的事情必须做到有始有终,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只有有这样的精神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除了有强大的责任心以外,还应该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清理概算工作主要涉及的就是业主与设计院,业主与设计院在清理概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业主是领导者、设计为执行者,所以无论在最终的投资检算中还是清理概算中都必须重视,加强与业主及设计的沟通,是确保项目最终收益的重要保证。

五、注重保险理赔,进行二次创效

随着近年极端气候的发生,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注重工程保险理赔。首先,必须完全理解保险合同(工程一切险),重点研读保险条款,明确保险责任;其次,与经纪人公司建立起良好的互通机制,做到有案子先咨询再进行报案理赔;最后,过程中的会议纪要以及其余资料均要完善齐整,真正做到降低自身风险。

经过铁路的清理概算,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但我知道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去学习,我会用心去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第五篇:2-兰新清概汇报材料

清概汇报材料

(准池项目经理部)尊敬的集团公司领导: 准池项目现阶段已结束了

一、项目投资收益完成情况

(1)合同收入情况,开累完成对上计价54752万元,预计还能批复计价5500万元,最终合同预计总收入60252万元。

(2)合同成本费用支出情况:账面发生总成本54045万元,预计后期发生费用800万元,合计发生成本费用54845万元。(3)预计实现利润情况,预计到完工实现综合收益为5407万元,占完成产值收入的8.9%。

二、变更调差情况:

集团公司核定兰新项目变更调差总指标为24170万元。截止目前已完成:(1)负量差消除完成35662万元;

(2)I变更及材料调差完成26915万元。其中:无碴轨道6767万元、防护栅栏6099万元、生产生活房屋加强1071万元、普速上线445万元、安全生产费664万元、利用石方增加二次破碎及装运1868万元(暂按70%已计价)、桥梁吊篮168万元、政策性材料调差9833万元。

三、检算漏项缺量问题

1、站场内RPC盖板按350元/平方米,共计302万,已由我标段支付给盖板三标,但未纳入我标段检算。

2、路基附属混凝土19.27万方、片石混凝土19.46万方共计38.73万方设计考虑为现场拌合,但实际均为集中拌合运输,单价指标中漏算起步及增运费用,造成费用差1100万左右。

3、电缆槽对应部位铺填的级配碎石及电缆槽安装时需切割、凿除的相关数量及费用未纳入检算。我标段范围内共计30000m3,按180.88元/方,共计536万元左右

4、其他细部工程

部分项目检算工程量与设计工程量存在负量差,其中浆砌片石负2565方,片石混凝土负6780方,冲击碾压负20445平米,聚氯乙烯(UPVC)管负1584.5米,集水井负1个,路桥过渡段电缆井负36个,导流堤负1770米,新增导流堤脚墙负6687.8方,线路及信号标志用地界标负1908个,C型连接器负6298个,细石混凝土包封负11036米,0.4m不锈钢接地钢缆负7962根,站场围墙刺丝滚笼361米,以上合计总金额为970.9万。

四、已上报暂未批复的I类变更问题

1、柳源110KV柳河I回、II回线路进行二次迁改费用478万左右暂未批复。

2、桥梁吊篮168.4万元左右暂未批复。

3、无砟轨道完工后新增切缝及灌嵌缝胶与及线外科研试验费用计500万元左右暂未批复。

五、需纳入清概解决的相关问题

1、施工用水费用增加。标段原施组用水方案为:从哈密水源通过火车与汽车配合运输保证施工及生活用水。进场后因用水量大,从哈密水源火车运输远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所以现场全部改为汽车运输,水源主要是靠高价购买周边矿上出水解决。因矿上出水的购置价格高,运输距离远,而且水质差,用于混凝土施工及养护的矿上出水均需净化处理后才能使用,所以施工用水费用较高;另因地处安西极干旱荒漠自然保护区,当地年均降水量为53.6mm,年均蒸发量为2577.4mm,填料天然含水率基本为零,填筑施工时需在取土场先进行挖沟灌水闷料,才能用于施工,因此造成用水量增加。基于以上原因,经现场统计测算增加用水费用9570.8万元左右,需纳入清概解决。

2、大临电力线路初步设计中只考虑了柳园梁场附近12.5公里大临电力线路,实际全线架设高压电力贯通线路 99.885公里,增加费用1350万左右。2011年3月2日公司专门组织召开审查会议,定性为设计漏项,需纳入清概解决。

3、我标段施工范围内共有7处与西气东输天然气、西油东送管道交叉,为保证施工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及产权单位要求,距离管道50m范围内禁止爆破,距离管道5m范围内禁止大型机械作业,在距管道50米~200米进行爆破作业时,首先要进行爆破振动试验,造成现场施工工艺发生变化、难度增大,功效降低,增加成本1544万左右,需纳入清概解决。

4、我单位施工的LXS-17标全线长104.679公里,根据铁路相关规范标准及《乌鲁木齐铁路局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乌铁总[2010]174号)规定,路堑挖方有6处石方爆破紧邻既有线。其中两段还紧邻750kv墩哈Ⅰ、Ⅱ回输电线路,按乌铁局及甘肃送变电公司要求,以上地段施工时必须采取松动控制性爆破,并须编制安全防护方案,增设安全防护设施;另按产权单位规定爆破必须在昼间施工,夜间不得进行,且每次只能进行一处爆破施工,因以上措施的执行增加费用800万左右,需纳入清概解决。

5、为加强保护区内野生植被的保护,减少对保护区扰动,最大限度降低荒漠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安西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安荒管字[2010]22号、安荒管字[2010]29号文件相关规定要求,施工中我单位在保护区内增设了以下环保措施:增设栅栏隔离混凝土立柱铁丝网49.6公里,发生费用446.4万元,增设环境保护宣传标语牌2480平方米,发生费用59.52万元,需纳入清概解决。

6、我单位施工的LXS-17标线路全长104.679公里,全线地处安西风区,常年平均风力达5-9级,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气候环境十分恶劣,大风造成人工、机械作业效率大幅下降,需纳入清概解决。

7、废弃工程数量及费用。大泉南站由于在DK1072+800-DK1074+350段新增大泉南越行站,造成了该段防路基填土、防护工程箱形涵的基础、八字翼墙及帽石的废弃;柳园南站由于施工图进行调整,路基填筑从DK1037+328.25开始,路基纵向超填筑10.25m,造成填土方及防护工程的废弃;DK1044+112-DK1045+748路基位于瓜星高速与既有兰新铁路之间,路堤平均填方较矮,但路堤附近汇水面积较大,为防止洪涝等对路基本体的侵蚀,确保铁路运营安全,因此对该段路基进行调坡处理,增加路基填土高度,造成已完防护及导流堤等废弃;柳园南站给排水工程原稳定塘位置与柳园镇规划相冲突,故进行位置调整,前期土石方开挖及回填工程已经完成,造成土方工程量废弃,以上费用为870万元左右,需纳入清概解决。(工程数量确认单见附件)

8、按照2010年7月7日“LXS-14、16、17标段路基工程小区段填挖频繁过渡设计、施工专题会议纪要”要求,我单位对:施工图中未显示的孤小山包采取全部清除取平处理、挖填结合地段采取加大挖方侧台阶长度的方式进行了处理、半挖半填地段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全部或部分挖除的方式进行了处理,爆破清除工程数量共计287270.14 m3,计费用871万,需纳入清概解决。

9、强夯地基处理、桩基第三方检测费用,并没包含在合同单价中,因此应单独计量支付,地基处理第三方检测:按公司核定的地基处理检测单价1357(点)×3200(元/点)=434.2万元,再加我项目配合检测费用:设备费(吊车)、检测用预制块、人工配合费等各项费用1357(点)×2800(元/点)=380.0万元,小计814.2万元;桩基检测:534(跟)*100(元/根)=5.3万元,以上总计819.5万,需纳入清概解决。

10、长距离运输32米箱梁,因投入设备多但功效低,设备折旧、调遣拆除安装费用摊销较大,运架设备配件损坏更换频次相对较高,造成运架费用增加较高,需纳入清概解决。铁路大临及过渡工程暂行设计规定:箱梁的供运半径不宜大于20公里,也不宜小于14公里,但我标段承担的16、17标的运架梁平均供运半径超过30公里。因工期紧、占线长、运距远,总计268孔的运价任务,投入2台架桥机、3台运梁车,平均每天只能完成1.5榀运架梁,功效极低(正常情况一运一架平均可以完成3-4孔)。

11、T梁改箱梁后,梁场建设及运架方案发生变化:梁场基础建设加强:T梁改箱梁后,由于梁体吨位增加,制梁台座、存梁台座、移梁通道、运梁通道、爬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加强处理。增加运梁错车道:受地形条件限制,只能采取运梁车通过路基运梁的方案。由于运距较远,最远距离达到76Km,在16、17标的运梁区间路基上设置错车道,错车道宽度10m,长度80m,填筑高度与路基等高,根据运梁车的行走速度,每5Km设置一个,共增加29个错车道,平均填高4 m计算,填土120640m3,梁体架设完毕后再进行清除恢复。增加一次运架设备安装、拆除费用:T梁改箱梁后,公司对箱梁预制、运架方案进行了调整,将16标原本属于我标段合同范围内预制的77榀箱梁,调整到15标预制,但运架还由我标段完成。为此在完成我单位制梁场的运架任务后,将一台架桥机、二台运梁车调往15标进行运架,过程中多发生一次安装、拆除,相关费用,需纳入清概解决。

12、因地处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自然地质基本为零含水量,强夯、重夯、冲击碾压地基处理后表层存在大量浮土,试验检测不合格,需进行清除,共计清除数量64.4万方,发生费用966万,需纳入清概解决。

13、轨道精调更换扣件,现场统计发生费用1991.3万元左右,需纳入清概解决。

14我标段水质碱性较大,不能满足高性能混凝土对水质的要求,我标段为拌和站购进水处理设备2套,增加费用157.0万元,需纳入清概解决。

15、按照甘青公司《关于对搅拌站设备有关要求的通知》的要求,我标段为拌和站购置了6套商品砼自动化生产管理系统,增加费用52.2万元需纳入清概解决。

16、按照兰新铁安质【2010】27号文件的要求,我单位为标段内的压路机加装智能压实系统,购进压路机控制系统20套,基站电台2套,基站TSC2设备一个,基站SPS851设备5套,增加费用714万元。

17、静态验收要求增加柳园南线路两侧防护栅栏底部加密网5972米,20.6万元,施工便道侧增设运营里程公里标106个,防护栅栏通道门增设安全警示信息标牌109个,桥梁桥台处增设铁格栅门36个,无砟轨道接地线不锈钢固定卡4524个,共计金额18.99万元。

18、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期间,柳园南站和大泉南站用水由我标段供应,费用31.2万元,埋设给水管线破坏柳园镇道路支付恢复费63万元,请纳入清概解决

19、我标段负责施工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S-17标段,线路全长为104.679km,进行CPⅢ建网,复测8次,CPⅡ加密复测8次,沉降观测、轨道精调,后来又按照甘青公司下发的《关于对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工程测量控制网进行复测的通知(兰新铁路铁路工程涵【2014】171号)》文件的要求,为确保无砟轨道施工精度,增加了CPⅢ复测次数,总共发生费用4631.9元,请公司核实后给予解决。

20、干旱地区混凝土科研实验费40万元,需纳入清概解决。

21、临时用地补偿费用2700万元左右,请纳入清概解决。

22、甲控材料差外差11000万元,其中低碱水泥差价5300万,需纳入清概解决。(附统计测算表)

23、施工图检算单价降造后总额与实际验工计价总额还存在8148万左右价差,需纳入清概解决。(附统计对照表)

24、施工图检算降造后总价与原合同签订总价还存在10544万元差额,需纳入清概解决。(附统计对照表)

六、清概工作进展情况

1、业主在2015年3月17日已下发概算清理的准备文件,于2015年4月1日下发了具体概算清理方案。(见附件)

2、业主于2015年4月2日召集相关单位在西安专门召开了物资材料调差概算清理专题会议,及总体概算清理动员会,明确了各清概资料的上报时间。

3、我项目于2015年3月20日按业主要求成立了清概领导小组,并报业主备案。

4、我项目于2015年4月13日已将除(材料、征地)之外的相关清概材料报业主计财部。2015年4月15日

下载清概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概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案例分析题

    第一章 案例4 案例讨论: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表现在哪里? 3,联系实际谈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案例点评: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

    毛概案例分析

    毛概案例分析 案例:江苏省如皋市高明镇晓庄村新建成的现代化公共服务中心前面竖起了一座“功德碑”,不由得分外引人注目,吸引着每一个路过的人驻足观看。为什么要修这样一座“......

    毛概案例二[范文模版]

    案例二: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

    毛概辨析题和案例分析

    辨析,10题,4分,共40分,答题字数150以内 案例分析,3题,20分,500字以内 辨析: 一、 中国共产党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是指必须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水平的。 答:错误。中国共产党代......

    活动策划概念及案例

    租房理财新概念12800元/套平价装修送到家 1室1厅 20-50平方 12800元/套 2室1厅 50-70平方 14800元/套 2室2厅 70-90平方 16800元/套 3室1厅 90-120平方 18800元/套 120平方......

    2018年清概项目情况简报(第十期)(小编整理)

    2018年九局清概项目情况简报 1 (长白、葛乌项目) (第十期) 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一八年四月二十七日 长白、葛乌项目铁总清概前长吉公司业主组卷原则 3月7日和4月18日......

    毛概案例五(优秀范文5篇)

    案例五: 1. 结合材料分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医疗暴力事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根据材料可以知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医疗暴力事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医生成了社会矛盾的......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概记

    《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原则及程序:小组-证据四要素(人物事图)-分写存 《报告处理规定》: -轻重调组=企责人或生+技+安+工 -死亡调组=企主部门(或行管部)+安监+公+工+邀检察院 -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