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孔子、孟子的基本了解,结合现实谈谈“孝”(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8:4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谈对孔子、孟子的基本了解,结合现实谈谈“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谈对孔子、孟子的基本了解,结合现实谈谈“孝”》。

第一篇:谈谈对孔子、孟子的基本了解,结合现实谈谈“孝”

谈谈对孔子、孟子的基本了解,结合现实谈谈“孝”。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生活在春秋晚期。孔子的姓氏是孔氏,名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第二。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孔子主要成就: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作成《论语》。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⑴ 在政治思想方面:孔子关心人民的疾苦,他提出“仁(包含一切美德)”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暴政。⑵ 在教育方面: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不分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开启了平民教育,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他提出一系列宝贵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知新”提倡启发式教学等等 „3‟ 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编成《春秋》一书,修订《诗》、《书》、《礼》、《易》等经典文献。他的言论被收录在《论语》里。

孔子的局限性:孔子轻视实际生产劳动,鼓吹求学为做官。影响:孔子的学说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孟子,汉族,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主要成就:政治上,他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加封为“亚圣公”,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的局限性。孟子的思想,存在严重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他的仁政学说就常有浓厚的复古保守色彩。他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说成是“天下之通义也。”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重老人是全球各社会、各个文化道德中永恒的主题,不论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社会稳定。而孝,正是调节家庭关系的一剂良药。一个孝敬父母、品德高尚的人,必是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效忠国家的人。从孝出发,才能家和万事兴,才谈得上齐家治国平天下。同学们,让我们为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只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只是一顿粗茶淡饭。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一枚含着体温的硬币„„无论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无论这种方式是丰厚还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献上一份孝心,这种感情都是无比珍贵和美好.孝,是稍纵即失的眷恋,是无法重视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让我们永远记住孝心的存在,记住孝心是无价的。中国的孝道文化,影响了中国代代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孝做为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加强孝道的教育,对于维系一个社会的稳定,强化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具有重大的意义。父母养育了我们,我有责任孝敬他们,让他们安度幸福的晚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责任就是社会责任,分担了家庭责任也就承担了社会责任。孝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几千年来,人们把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我祝同学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来爱父母,敬师长,完善自己的品格,提升自己的境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担当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

然而,在当今社会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孝道观却出现了较严重的缺失。为了应对当代孝道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三者的作用,把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合力,为孝道的继承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为学生提供孝行向上的学习榜样,营造良好的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辅以更完善的养老机制,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使老年人物质和精神上都能“老有所依”。此外完善我们当今的法律法规,把孝道提高到更高的法律层次上,维护孝道。这些对于促进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谈谈你对摄影的了解

1谈谈你对摄影的了解

对于摄影,以前很陌生,但是一直都很喜欢,我知道摄影能把美好的记忆留下,这使我对摄影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以前对摄影的了解也很少,仅仅觉得就是简单的拍照而已,以为只要一按下快门,可以随便拍出一张相片,也就是摄影的全部内容了,没想到学过知道才发现,从中竟然隐藏了这么多的知识、技巧、要领。

摄影是这样一门艺术,连接时空,记录史实。它给大众传递的是历史,是现实,是时间与空间。它让历史定格,包括它的气息和氛围;它让现实延伸,带着它的魅力和遗憾。摄影以它无障碍的交流,向大众传递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个世界既包括物质世界,也包括精神世界;既包括整体现实世界,也包括个体心灵世界,而且是这几个世界统一的总和。

摄影是一种审美的艺术,体现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的体现。摄影文学因为社会的需要和人们的审美需要,迅猛发展起来。摄影文学不仅使摄影艺术突破了传统的纪实性,并冲出了时间空间的局限,使摄影艺术插上了理想的双翼,翱翔于艺术的太空,而且又把文学的艺术语言变成直观形象,把文学相象的描写变成可视的画面,使它既有美的视觉形象,又有精辟的语言艺术。摄影家用自己的照相机去拍出画来。“拍”出画来,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境界。摄影艺术,纪实性是摄影不可更改的本质,所以在创造过程中摄影主体性和纪实性的统一是必要的。摄影的艺术形象以及反映的内容与它的原型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同一性,因此摄影的题材与其创作的原型有着密切的关系,换言之摄影的题材与其被拍摄的主体关系密切。

摄影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是一种表达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艺术,摄影更是一种表达体系,是摄影者传递内心情感的一种最佳方式,就像人们用语言来说话、用文字来书写、作家用小说来传递自己的观点、画家用画笔描绘生命的色彩、歌手用歌声传递内心的情感。摄影师用的只有相机去捕捉生活那点点滴滴的美,那偶尔流露出的真挚情感。

自从这学期选修了摄影赏析课后,对摄影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认为摄影只是简单的拍摄,现在发现摄影不仅是对现实的表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唯有好的生活态度,才能拍出好的影像。认识了摄影,也就认识了时尚,这不仅需要仔细的观察世界,也要用心的体会世界。摄影不仅可以留住那短暂而又美好的记忆,更可以让我们永远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

当我慢慢深入了解摄影的时候,我就对摄影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感觉拿着相机拍照的时候能给人一种艺术的感觉,其实摄影就是一种艺术。艺术并非人人都懂,一开始我认为摄影很简单,只要选好景,对好焦,再按下快门,一副作品就出来了;但是慢慢我发现摄影并非如此简单,要想拍出一副好作品必须了解摄影器材,学会选景、学会使用照相机的各项技术、还要加入完全的主观意识和真实的情感表达。

如果说我学摄影之前只会按快门的话,那么经过了一个学期课的学习,也懂得了摄影不仅仅是留住人世间的美妙瞬间,更是一种艺术的体现。在摄影课上,我也看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有美妙的自然风光;富有生命色彩的静物;蕴含哲理的象征物„„这些都能从摄影艺术中去发现。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成功。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我对摄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新的了解。并且可以让我有去捕捉生活中的美。还可以提高我的摄影水平、提高摄影的基本功,还可以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每幅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开拓视野,丰富了想象力、提高了自己的创造力,总之,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审美情趣。每个人不同,就有着不同的艺术鉴赏方式。但美也有着大众的规律,但你不妨石破天惊,来一次旷世骇俗的创作,这样你的作品也许会剑走偏锋,得到意外的惊喜,成为传世之作,但这样的事情不多,但这个世界就没有不可能的事。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如果用心感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会发现值得记录和留恋的东西很多。因为生活中有许多丰富而精彩东西,精彩的生活还要人去感受。而是要用眼睛去发现,用感情去思维,用心灵去构图,塑造人间的善与恶,美与丑。

摄影,不仅仅是拍照,记录下场景,更是一种述说,一种灵魂的述说。摄影也是门艺术,它是使用某种摄影技术来表达自己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这就是我对摄影的定义,我想也许略显稚嫩,但这是我的理解——对给我带来快乐的摄影的理解。摄影作品分析

这幅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苍凉的感觉。这似乎是高原边缘的一条小河边缘,虽无人烟,但茂盛的芦苇仍然让人感觉暗藏生机;稍远处是光秃的山丘,给人荒凉的感觉;很远处的蓝色山脉,一副古老神秘的景象,天空与群山配合,更加深了这种感觉。

作品描述了远山和小河的景象。视角从小河开始,到稍远处的山丘,再到很远处的群山,富于层次感。近处的小河有三个层次:近处的芦苇,河水,远处的芦苇;附近的山丘被夕阳照亮,连绵起伏,具有丰富的层次;远处的山脉高高耸立,具有更丰富的层次;地面的景次和天空,又形成了层次分界。这丰富的层次感,使透视更美观。

从色彩上看,蓝 黄 棕 灰 白构成了美妙的色彩对比。

从艺术构思层面理解,这幅照片的对比情绪是明显的:平静河水和高耸群山的对比;茂密的芦苇和光秃山丘的对比;地面和雪线的对比;地面和天空的对比,给与观看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从技术层面分析,作品似乎是由两张作品相叠而成,近处的小河和光秃的山丘为一张;远处的群山和天空为一张,结合处比较紧凑,不易看出破绽。

如果说这幅作品略有瑕疵,那就是重叠的两幅作品的分界线似乎过于圆滑,而且分界线两端色差明显,似乎略显突兀。

总之,这幅作品构图优美,透视和谐,曝光准确,加工精确,富于艺术品味,确为一幅不可多得的精品。

第三篇: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我认为中日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因此一定要辩证的看待中日关系。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周恩来总理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的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艰辛的一页。两千年间,日本广泛地向中国的汉唐王朝学习,中日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然而,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其迅速强大的国力支持下,忘记了两国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扩张野心膨胀,悍然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耻辱;几十年后的侵华战争,日本在中国未愈的伤口上又狠狠的捅了一刀。

中国人民永远铭记那段屈辱、备受压迫的历史,同时也希望日本能够客观的正视这段历史。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在他大肆宣扬日本军国主义光环的同时重重地给了中国一拳,这是中国人民所不能认可的,导致中日关系进入僵局。日本修改教科书,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日本没有认真反省历史上对中国的侵略,甚至否认侵略、美化侵略,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使中日和平发展的道路变得曲折难走。

日本引发领土与资源争端:日本采取强硬非法手段,企图霸占中国领土,如钓鱼岛问题,干涉中国海洋资源勘探、开发,如东海资源开发问题。一系列的恶行将中日两国再次推上了对立的巅峰,致使中日之间永远存在隔阂。如果日本不能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中日战争史,始终不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想“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免谈!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稳定、和平的外部环境对我有利无害,而与日本的关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技术进口来源国,中国要登上更高的国际地位,就必须在经济上与日本和平共处、共同合作。与日本发展友好关系,亦有助于我国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避免了因为与日交恶,而与美欧关系降温或被动与俄罗斯加强关系,甚至公开走上军事同盟的道路;对我国与其它国家发展关系亦有帮助。

然而,中国经济和日本的政治、军事大国化同步发展,使双方原有矛盾更加复杂、尖锐。能源领域,日本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加大了与我国的竞争力度。金融领域,日本煽动美欧对我国施压,逼迫人民币升值。东亚经济合作方面,争夺地区合作主导权,排挤我国。

综上,中日关系能否进一步发展,关键在于日本是如何对待中国的。

第四篇: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你对黄色新闻的看法重点

19世纪90年代,一个身穿黄色衣服、没有牙齿、咧嘴傻笑的“黄孩子”突然风靡美国,这个“黄孩子”就是普利策《纽约世界报》连载的连环画《霍根小巷》中的主人公。没过多久,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便挖走《纽约世界报》连环画的原班人马,并且在《纽约新闻报》上同样刊出了“黄孩子”的漫画,为此,两家报纸展开了持久而激烈的竞争,人们便将“黄色”赋予当时多数报纸所具有的煽情意义,此后,黄色新闻便登上了历史舞台。经过时代的变迁,黄色新闻已经形成一种强大的思想潮流,并对媒介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思想潮流的产生,从表面上看是由偶然的新闻事件引起,实质上却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媒体的自由竞争和垄断

19世纪70年代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资本主义竞争的目的就是赚钱、获取利益,引申到传媒领域,表现为媒体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开始无视公众利益和社会道德,黄色新闻成为传媒之间相互竞争所采取的手段之一。黄色新闻的煽情性和刺激性可以吸引受众的眼球,增加报纸的发行量,这是新闻业默许并扩展其生存空间的潜在动力。

与此同时,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也为黄色新闻思潮的扩张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都以法律的形式使报刊的自由主义成为一种制度,并且使其成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认为报刊“不受任何形式的事先审查,可以发布任何新闻和发表任何意见”,这使得黄色新闻思潮为其合理性找到了借口和根据。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报业集团开始出现于各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黄色新闻是报纸形成垄断报业的一种重要手段。

剧变的社会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随着高速运转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很多社会问题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在传媒垄断化过程中,媒介权力开始向私人集中,这些都成为黄色新闻思潮产生和蔓延的温床。

在这一时期,城市化进程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城市是一个社会阶级分层明显、人口密度集中和交通拥挤的空间,各种“城市病”、“现代病”层出不穷。这为黄色新闻报道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尤其是一些面向平民大众的报纸更加关注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务,反映底层人民的状况。由于社会问题和矛盾日益尖锐,媒体不断加强这类题材的报道、强化对社会生活的这一侧面的反映,便逐渐形成了黄色新闻这一特殊的新闻表现形态。另外,人们在高速发展 的社会环境下普遍产生孤独感与疏离感,人们希望能从中找到情感的慰藉以填补精神的空虚,受众的这一心理诉求同样也为黄色新闻制造了潜在的市场需求。

社会思潮涌动扩散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新闻界受到了非理性主义思潮、精神分析学说和实用主义观念的冲击和影响。

精神分析学。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泛性论的影响下,“性”便肆无忌惮地出现在作为公共话语权力机构的传媒中,黄色新闻对于“性”的渲染与描写,既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也让人们获得了快感,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逃离现实世界、希望能创造一个快乐的幻念世界的需要。

实用主义观念。实用主义崇尚效用原则,这种原则同样会反映到新闻界。对于报纸而言,实用主义就是为刺激销量、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会不择手段,将“只要能赢利”奉为最高宗旨,任何能够达到赢利的手段就都是“真理”。而黄色新闻不仅不需要为采写新闻耗费高额成本,而且不用担心内容高雅无人问津。对于受众来说,只要能得到精神消遣,获得感官上的快感,也不会拒绝黄色新闻。

● 路立春

何谓黄色新闻

1897年间,纽约的《纽约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竞争异常激烈。赫斯特不仅高薪挖走了《纽约世界报》星期刊的全部人马,而且还把《纽约世界报》星期刊赖以成功的滑稽连环画《霍根小巷》的主人公“黄衣少年”也放到了《纽约新闻报》的晚刊上。普利策则针锋相对,他控告赫斯特侵犯了《纽约世界报》的版权,又另请高手为《纽约世界报》星期刊再画“黄衣少年”。因而两报推销员所用的招贴画上都有了兴高采烈、东游西逛、咧嘴而笑的“黄衣少年”的形象。接着戏院开始上演“黄衣少年”的剧目,商店也推出了“黄衣少年”的广告,“黄衣少年”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样式在整个纽约流行起来。于是,人们便把相类似的新闻称之为黄色新闻(The Yellow News。

黄色新闻这个名词代表着一种新的新闻现象的出现,人们将它定义为:用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等方面的事件,进而达到耸人听闻、扩大报纸销量为目的的新闻报道。

黄色新闻具有以下特点:用大标题、大图片渲染新闻事件,使得报纸在版面形式上更加符合受众的口味、更具有亲近性,在内容上强调故事性,充满煽情的语言。

在报道方式上,西方黄色新闻常对某一事件大肆渲染,不惜重点报道,甚至追踪报道。所谓跟踪报道是由若干条消息构成,每一条消息都是同一事件的接续,结尾要把受众的注意

力紧紧拉住。它可以制造一种声势,极富鼓动作用。

在报道内容取向方面,西方大众化报纸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人情味新闻以及煽情新闻。他们认为,冒险、冲突、幽默、悲欢离合、两性、反常、个人利益等具有人情味,即趣味性,而“趣味是吸引读者的良方”。

黄色新闻易造成引导失当

许多新闻史学家都认为,黄色新闻使用大字号标题,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滥用以至伪造照片;捏造访问记或其他报道以行骗;对民众表示虚假的向情,发起运动以标榜自己等”。美国新闻史学家埃默里父子也认为黄色新闻在获得了受众的同时,却“阻塞普通人所依赖的新闻渠道,把人生的重大问题变成了廉价的闹剧”;“不仅起不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反而为罪恶、性和暴力开脱”。

黄色新闻的改革创新

一个多世纪以来,黄色新闻在世界范围内声名狼藉,但却能“流芳”百年,其精神模式始终为近现代报纸及其他媒体争先恐后地继承和仿效,从而出现了新闻界的一大奇观:即在鞭笞黄色新闻的种种失当的同时,又把黄色新闻的惯用手法发挥到了极致,致使原本意义上的黄色新闻都自愧不如。

黄色新闻在新闻业务上的改革,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如采用图片、多行标题、大字号,新闻写作多样化,增加新闻特写等,使新闻采访方式得到了创新,进一步活跃了报纸版面,增强了报纸对民众的吸引力。1860年创刊的《纽约世界报》到普利策手中已经是第5任老板了,他以当时纽约占一多半的新涌入劳工为目标受众,从三方面创造报纸新形象:经常发表支持穷人的言论、反对富裕阶级,赢得读者信赖;发起组织有利于大众的社会活动、制造社会热点、对读者实施奖励;要求记者深入下层,多用标题和图片。这些办报宗旨在今天很受推崇,天津的《今晚报》,经常与各高校、政府部门联合举办一些公益性活动。天津电视台的《都市报道》栏目在2007年新增设《民生头条》节目。难道说,他们与西方黄色新闻没有一点相同的地方?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大发展的时期,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促使人民群众对广泛意义上的娱乐新闻的需求迅速增长。信息娱乐化已成为国民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娱乐新闻从本质意义上讲就是软新闻、消遣新闻、休闲新闻、使人快乐有趣的新闻,是人情味浓、写法轻松的新闻,读者在阅读时和阅读后兴致盎然的新闻,拥有最广大读者的新闻,可以说,娱乐新闻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就是黄色新闻。

不管是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不能武断地否定黄色新闻。传播信息、表达意见、反映公众意愿、娱乐读者应该是媒体的基本职能。因此,切实掌握黄色新闻的超前性和科学性,目的在于不要把黄色新闻只当作新闻史上的材料或现象,甚至是反面教材来加以研究,而更要注重黄色新闻在当今的新闻传播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黄色新闻的本来意义。

对待黄色新闻要讲“拿来主义”

对待黄色新闻不能两极分化,既不能只看其消极影响,也不能只看其积极影响,在媒体操作上要讲究“拿来主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美国低级庸俗的黄色新闻遭到了普遍的反对、厌恶和抵制。属于黄色新闻的时代就此过去。在中国,现阶段的黄色新闻现象还没形成气候,也不是新闻资讯的主流,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我们也需要密切关注各新闻媒体在争夺受众注意力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一场类似于普利策和赫斯特之间的黄色新闻大战。

传播学对受众心理的分析认为,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三个程序,就像受众的三个防卫圈。选择性注意指人们在可以接触到信息的前提下注意自己喜欢的愿意看到的那部分,然后按照自己的方式解读(选择性理解),最后记住一些印象深刻的并有可能再由自身向外传播。其中,传播者要想使自己的传播内容受到注意,可以改变传播形式、强化和更新传播内容。目前,我国各个媒体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将其深入探索和挖掘。黄色新闻在应用该理论上尤甚,特别是在互联网上。不过,近年来在平面媒体上也表现突出。如消费类报纸的美女封面。他们大多是为了吸引和争夺受众,赢得商业利益。

将新闻标题做得口语化、通俗、醒目;图片处理得鲜艳、视角独特;新闻内容写得独家、更具趣味性;新闻策划得更有时代气息,独一无二,笔者认为这样的新闻都很有噱头。当然,媒体不能将噱头夸大得脱离实际,那样干脆就是一则假新闻或者真的是一则“黄色”的新闻。真实、客观、公正永远是新闻报道应遵循的准则,但真实、客观和公正是会被权力、利益、道德观念和偏见遮蔽淹没的。所以,时下吃新闻这碗饭首先要守住新闻的这一灵魂。如果进一步规范新闻事业,加强记者的新闻素质培养,对黄色新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适当地运用其夸张、凸显人情味的报道手法,一定会吸引更多的读者,使得媒体更具有影响力,并进而提升其生存能力。尽管黄色新闻作为一个报道流派,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但却对整个20世纪的世界新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积极的层面来说,受众的地位得

到了承认和重视,摸索了很多喜闻乐见的报道手法,扩大了传播效应。巨大的商业成功使报纸获得了独立的经济地位,为报纸的真正独立提供了经济前提。黄色新闻大战之后,报纸开始了分流,黄色新闻和严肃新闻有了区分。尽管今天的美国已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黄色报纸,但在西欧和亚洲等地仍然有发展成熟的黄色新闻性质的大众报纸,比如英国的《太阳报》,香港的《苹果日报》等畅销报纸。摘要〉黄色新闻对世界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作为一种创举,黄色新闻确实能在新闻媒介自身不断发展和新闻观念认识方式多样化中得到深层次的解释。〈关键词〉重新认识 黄色新闻 深远影响 要想重新认识黄色新闻是一件比较艰难的事情。因为1个多世纪以来,黄色新闻在世界范围内声名狼藉,似乎早已成为定局。最使人迷惑不解的地方还在于人们对黄色新闻的反感和憎恶竟会达到如此异口同声的惊人程度。然而,追溯黄色新闻的历史渊源,结合今天的新闻实践活动,从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规律来看,我们又认为很有必要要研究强加在黄色新闻身上的不实之词。事实上是从一开始就有不少人抱着偏见,不能正确地对待新生事物,指责多于分析。后来又缺乏比较深入的探讨,往往人云亦云,致使黄色新闻的“形象”越来越恶劣。但黄色新闻却能“流芳”百年,其“精神”模式始终为近现代成千上万的报纸及其他媒体形式所争先恐后地继承和仿效。从而出现了新闻界的一大奇观:即在挞伐黄色新闻的“不是”后,又把黄色新闻的“不是”发挥到了极限,致使原本意义上的黄色新闻都自愧不如。由此,我们可以肯定,重新认识黄色新闻的必要性在于能够求证出这样的结论:作为一种创举,黄色新闻不但在世界新闻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是弥足珍贵的。

黄色新闻,或黄色新闻学,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指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销数之目的的新闻报道。而以黄色新闻为主的报纸,自然就被称之为黄色报纸了。

2.主流媒体

在我国,关于主流媒体的论说主要有三种:一是从政治的角度。代表当权派或既得利益者看法的媒体。二是从经济的角度。是“以吸聚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受众(主要指那些具有较高的决策话语权、知识话语权和消费话语权的社会成员)作为自己市场诉求的传媒”。三是从经营的角度。如复旦大学周胜林教授认为,媒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才能成为主流媒体,即有较大的发行量、收视率;有较多的广告营业额;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权威性。综上所述,主流媒体的定义还没有得到基本的统一,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关于主流媒体的概念。

3.新闻体制

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构成体系、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总称。包括新闻事业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机构运行原则与方针等,是社会调节和控制新闻传播的程式。不同的社会制度,产生不同的新闻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闻事业实行社会主义新闻体制。它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是人民的喉舌的性质;坚持办新闻事业的群众路线。

4.邓拓

新闻家,政论家。邓拓1937年起进入革命根据地,从事党的报刊工作并长期担任主要负责人。邓拓最重视的是报纸的社论工作,在他主持《人民日报》工作期间,社论形成每月平均篇幅逐年增长的趋势。邓拓对办报的任务和目的也有着独特的见解,他十分重视改进新闻报道,认为报纸上长篇大论不是新闻,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新闻也必须改革。

我国一些学者基本上是根据莫特对黄色新闻特殊做法的归纳,还研究出了黄色新闻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的“危害性”。他们认为黄色新闻事业一度在国际上蔓延甚广,是资本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一般地说,资本主义越发达的国家,黄色新闻就越猖獗。黄色新闻败坏了社会风气,还毒害了读者的心智,削弱了人民群众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压迫和剥削进行斗争的意志。(17)我们说,这种观点在理论上同样也站不住脚跟,原因在于提出的“危害”论的核心内涵是受“魔弹”说左右的。“魔弹”说又称“皮下注射”论。这种理论把传播对象看成是被动无知、惟命是从的,新闻媒介能够把观念、情绪、认识等因素“注射”给受众,受众犹如“靶子”,没有抵抗力,而应声倒地。事实上,1940年美国大选,尽管许多大报联合起来反对罗斯福政府,但罗斯福还是连任总统,这就打破了新闻媒介有无限影响人们观念和行为的“魔弹”说的神话。本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人们怎样对待黄色新闻会有自己的辨别力,或认可,或反对,或沉默,即使想要施加“危害”,恐怕也难以奏效。

应该指出,黄色新闻之所以会风靡全世界,并不是因为特别“毒辣”,或有什么“绝活”,归根结底是报纸在大众化方面作出了努力。北岩勋爵(诺斯克里夫勋爵)的《

每日镜报》,在英国的黄色报纸中声名显赫,创造了奇迹,从1903年创刊时的2.5万份,飙升到上世纪50年代初的500万份,一度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被认为是英国大众化报纸的典型。美国的帕特森上尉于1919年创刊《纽约插图每日新闻》,借鉴了《每日镜报》,并以大幅图片、流行特稿及暴力色情题材为内容,还主办美女比赛,但未获成功,被纽约报界讥讽为“下女的圣经”。帕特森很快发现,他的消费对象不是《纽约时报》的那些读者,而是纽约居民中的外来移民和在美国出生但文化水平低的那部分人。于是,在题材选择、编辑处理上尽力迎合,由此销数大增。1922年,该报日销40万份,并增出星期日版。1924年日销75万份。1925突破百万大关,成为美国销量最大的报纸,也使报刊事业在更大程度上成为美国大众的事业。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大发展的新时期,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促使人民群众对广泛意义上的娱乐新闻的需求迅速增长起来,“玩”的信息流已成为国民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能不能把握住娱乐新闻将成为决定新闻媒介市场基础的关键之一,也会是中国传媒同国外传媒竞争的焦点。(18)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升娱乐新闻报道的比重。娱乐新闻从本质意义上讲就是“软新闻”,消遣新闻,休闲新闻,使人快乐有趣的新闻,指人情味浓、写法轻松的新闻,读者在阅读时和阅读后兴致盎然、能产生“即时报酬”的新闻,拥有最广大读者的新闻,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就是黄色新闻。而这些在我国新闻媒介的经营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是弱项,有待于倾注更大的力量加强开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较长时期以来我们受到极左思潮的干扰,片面强调报纸的宣传灌输作用,不承认或者不提倡报纸的娱乐功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前一些新闻政策的限制,使得报纸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教科书”,娱乐性几乎没有,处于空白时期,当然也就更会把黄色新闻视为洪水猛兽,而绝对排斥黄色新闻了。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黄色新闻,目的在于挖掘出黄色新闻事业中科学的、有益的因素,来拓展好符合当代读者口味的阅读场,生产出更多更美更易于为越来越多的受众能够认同的新闻产品来。

美国新闻学者认为:黄色新闻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思潮”。它是19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报纸主编为取悦读者而将煽情主义与“更大的标题、更可读的故事、照片和颜色的点缀”等技巧结合起来进行新闻的编辑,“黄色新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是与黄色报和煽情主义紧密相联的。无论是作为一种

报道新闻手法还是作为一种新闻思潮,“黄色新闻”绝不能仅仅被理解为“色情的内容和淫秽的东西”的代名词。

“黄色新闻”的泛滥一直受到各方面的诟病。美国新闻史学家莫特就认为,黄色新闻“使用大字号标题,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滥用以至伪造照片;捏造访问记或其他报道以行骗;对民众表示虚假的同情,发起运动以标榜自己等。”美国新闻史学家埃默里父子也认为黄色新闻在获得了受众的同时,却“阻塞普通人所依赖的新闻渠道,把人生的重大问题变成了廉价的闹剧”;“不仅起不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反而为罪恶、性和暴力开脱”。由于舆论的反对和指责,《世界报》后来逐渐摒弃了黄色新闻的做法,《纽约新闻报》也因教唆刺杀总统而受到各界的抵制。然而,从美国时代背景来看,我们还应看到这一新闻手法或新闻思潮的另一面。简而言之,“黄色新闻”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一、促使美国政党报刊走向衰弱,廉价报刊兴起。1883年普利策《世界报》标志廉价报纸取代政党报纸成为报刊的主体①,这也促进传播理念从“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的转变。

《世界报》的办报宗旨是“华而小实,空头支票是一文不值的。我不想作任何许诺和保证,只希望公众能注意”。②当有人谴责它耸人听闻的黄色新闻时,普利策辩解到:“有人情味的和危言耸听的消息是扩大销售量所必需的手段,在发行量得到扩大之后,编辑们就可以吸引读者注意高质量的社论和新闻中关于公共事务的报道,以此来制造健康的公共舆论。”普利策创办《邮讯报》和《世界报》都是以个人资本介入的,没有接受任何党派或社会团体的财政支持,他要摆脱负债累累的困境,要实现他的办报理想,必须考虑提高发行量。

普利策掀起“黄色新闻”的浪潮还基于对当时美国时代的理解。“黄色新闻”的受众定位非常明确,其受众观念较之政党报纸有了很大的改变。纽约是一个移民城市,1881年以后的约十来年里,每年涌向美国的移民高达50多万。多数移民没有阅读能力或者看不懂英语,但几乎所有的人都想学习。将这些新移民作为自己争夺的目标受众,依靠适合这些读者阅读水平和口味的方式来扩大发行量赢得经济上的独立,并获得高额的经济回报,这无疑是对政党报依靠社论取悦党派和政府对上负责的受众观念的颠覆。同时,办报者眼光向下的受众观对于满足当时低层受众的知晓欲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它使大众媒介不再受一党一派的牵制而走向一种公共领域。

二、“黄色新闻”的兴起主要是在19世纪70年代至20

世纪初这一个历史阶段。综观这一历史时期,美国经过工业革命和南北战争,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这为报纸的现代化进程准备了条件。“黄色新闻”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实现了新闻业务的一大跨越,同时丰富了媒体传播功能。

“黄色新闻”在新闻业务上的改革,如大量采用图片、多行标题、大字号,新闻写作多样化,增加新闻特写等,进一步活跃了报纸版面,增强了报纸对民众的吸引力,这一点已为现代报纸所承袭。③普利策刚买进《世界报》的时候,负债累累,在这种情况下,他在报纸的头版登出了跳呼拉圈的舞女。尤其是在标题的制作上别具一格。比如,写一个被判死刑的杀人犯,他的标题是《科尼梯的最后一夜》,副标题是《他猛摇牢门,要求释放》;另一则消息说,有一个盗贼在结婚之际被警察发现逮捕,这个故事用了这样的标题《婚宴上贺喜太早,刚当新郎就去坐牢》。普利策虽然非常热衷政治,但他知道如何赢得读者的窍门,他能把所有的新闻写得津津有味,所以在他的报纸上,政治一面的内容不占主要篇幅,因为他要拉拢那些不看报纸的人。他喜欢用标新立异的题目,简明精的句子,铿锵有声的动词,文字紧凑的文章,“把文章缩短,再缩短”,他常常这样大声嚷道。他要求手下人写东西必须能使读者动情,就是说在写标题、写故事和评论时,必须立意新颖。《世界报》广泛运用各类新闻图片突出大字标题,有时是套红的大字标题,用大幅的犯罪、色情照片、各种插图和木刻画。《世界报》是纽约各报大量运用图片最早的报纸之一,而且种类繁多,如政治漫画、犯罪新闻现场图解、火灾及其他灾难的素描。

黄色新闻的激烈竞争也客观上促使了采访方式的创新。《世界报》的女记者内莉·布莱就装疯混入纽约拉克威尔岛的疯人院,进行了体验式采访。后来又逃出,撰写出系列文章,揭发疯人院的种种黑暗,她的报道引起了轰动。内莉·布莱最具危险性的活动是1889年只身周游世界,看自己能否以少于科幻小说《八十天环游世界》的时间环球旅行一周。当内莉·布莱乘船、骑马、坐火车日夜兼程时,《世界报》不仅每日刊登她的旅行路线,沿途报道,还举办了猜谜有奖比赛,赢者可免费旅行欧洲。大约100万人参加了这场比赛,纽约市内人人关心布莱小姐能否回来,最后内莉·布莱以72天6小时11分O1秒,少于80天的时间胜利地完成周游世界的冒险。她的这一举动轰动了公众,也为《世界报》制造了新闻,这就算是早期的“新

闻策划”。这些新闻改革打破了“政党报刊”时期媒体一味强调政治宣传功能而忽视其他社

会功能的状况,大大拓展了媒体的社会功能。受众接触媒体不仅是为了得到指导,还需要娱乐,以及一些诸如天气预报、外汇比价、商业广告、声明或启事一类具有公共服务性的信息。

三、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尤其是都市中心是一个日趋消费主义的社会。当时的社会变动剧烈、各种各样的社会新闻尤其是社会丑闻也层出不穷,报刊杂志热衷掏粪运动,而其中“黄色新闻”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标榜同情“受压迫者”,发动运动反对平民所遭受的欺辱。④

利用报纸推动改革、关注弱势群体、树立批判精神是报纸责任意识的体现。19世纪80年代,美国迅速工业化,而在自由竞争中劳动者却遭到无情的压榨,《论坛报》、《时报》、《太阳报》和《先驱报》表达了富人的心声,穷人却没有说话的地力,普利策给了他们一席之地。普利策第一个刊登并抨击了墨累山和下西区贫富之间的悬殊差异,并呼吁人们采取正确的社会措施和政治行动。《世界报》自始至终抨击那些“上层阶级”、“暴发户”和“假贵族”们的丑恶行径。普利策从开始办报那天起就一直为改革而奋斗。密苏坦太平洋公司的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而罢工,《世界报》给予支持,并指出“老板花在一瓶葡萄酒上的钱就够他的工人一家吃一个星期的。”该报在揭露住房破烂时,还列举出婴儿死亡的统计数字;在圣诞节时,报道穷人过节没有面包,只有少量火鸡和干果布丁。《世界报》还提到破旧的卫生设备无人检查修理,从而造成居住条件更加恶劣。《世界报》认为对贫民窟的悲剧的关注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因素,而同时代的其他报纸对此却不屑一顾。《世界报》还发起过反对美孚石油公司、贝尔电话公司的专利垄断、彩票、舞弊、一个警官胁迫少女、纽约州长贪污犯罪、市议员受贿等讨伐事件。“黄色新闻”在揭露社会问题,同情平民发动运动的同时,也整合了社会,协调了社会关系,起到了“社会雷达”的作用。

第五篇:谈谈我对 “国培计划” 的了解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谈谈我对 “国培计划” 的了解

——旧州青松小学邓奕爱

2010年11月17日下午,在旧州中心校举行了“国培计划”之信息技术培训——旧州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启动仪式。我有幸代表青松小学参加了此次会议,并成为了“国培计划”广西“钦州一班”的一员。

参加了此次会议后,我在此谈谈自己对“国培计划”的了解。

一、“国培计划”的全称及来历。

“国培计划”的全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

(一)“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

教育部、财政部直接组织实施面向各省(区、市)的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示范性项目,为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培养骨干,作出示范,并开发和提供一批优质培训课程教学资源,为“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课件]

(二)“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在教育部、财政部统筹规划和指导下,中央财政专项支持中西部省份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引导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二、“国培计划”的组织实施管理方法

(一)加强对培训的组织领导。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管理,保证“国培计划”的顺利实施。项目承担院校主管领导要亲自负责,调配最好的资源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服务,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二)做好培训项目的督促检查。加强项目实施计划和培训方案的审核,建立培训项目监管机制,督促检查教师培训计划的落实,保证培训经费的及时到位。建立教师培训效果评价制度,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导向,制定评价标准,及时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教学安排、管理服务情况、学员满意率等状况进行调查。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和培训机构要加强自评,不断改进工作,力求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

(三)建立规范的培训经费管理制度。财政部和教育部制订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各地要加强对教师培训资金的管理,严格执行经费管理办法,强化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培训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严肃查处套取培训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加强教师培训监督管理,禁止乱办班、乱收费等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行为。

三、“国培计划”的意义及任务

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在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启动仪式上指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状况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关系着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在教育发展新的历史阶段,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已成为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最近几年来,教育部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工作力度,组织实施国家级培训示范性项目,受到广大教师的热烈欢迎和充分肯定。这些培训体现了以农村教师培训为重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突出案例教学,注重将集中培训、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在中央财政支持下,教育部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为保证该计划顺利实施,她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培训机构和参加培训计划的广大教师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各地以此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和优质培训资源,为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终身学习提供有效支持和良好服务。

最后,作为一名接受培训的老师,我一定努力学习,保证完成学习任务,争取以点带面,带动全校教师一起学习,努力地提高我们教师的教育素质水平。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下载谈谈对孔子、孟子的基本了解,结合现实谈谈“孝”(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谈对孔子、孟子的基本了解,结合现实谈谈“孝”(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谈对《中共十八大》的了解和感受

    谈谈对《中共十八大》的了解和感受 在《中共十八大》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我们可以看出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

    谈谈你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和了解

    企业信息化是指对企业中的信息进行系统化,集成化、自动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建造、运行、管理的过程。 企业实现信息化可有效地利用信息可改变企业的目标......

    谈谈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了解和认识

    谈谈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了解和认识 关于“谈谈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了解和认识”这个问题,我想说,这个问题说难也不难,无非就是谈谈自己的认识,可是说简单又不简单,谈认识也要有点......

    结合现实谈谈怎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共青团员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通过团知识培训,我学习了团章知识,对共产主义青年团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深切的体会到成为一名团员对我们的重要性。明白了成为一名团员要有足......

    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对知识产权的认识

    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对知识产权的认识 在平常生活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地都会接触到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当然在未学习到这么课程的时候,我们或许不知道这叫做知识产权,但是你确实......

    结合国防历史,谈谈对国防建设的启示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要求。国防动员体制是国防动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组织制度,是国家关于国防动员的组织系统、机构......

    结合工作经验谈谈对儿童观的感受

    主题:钱月琴 结合工作经验谈谈对儿童观的感受 去年我担任幼儿园小班班主任工作。刚入园的宝宝,情绪波动大,容易大哭打闹。比如,张超全小朋友刚来园的那几天经常哭,总嚷着要找妈妈......

    就教师口语谈谈对普通话的了解、体会

    &就教师口语谈谈对普通话的了解,体会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是我国的通用语言,也是我们日常交流沟通的工具。我认为学好普通话很重要,尤其是在我们师范类的专业中则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