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的一些看法
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的一些看法
从2001年开始,全国统考课程《大学语文(专、本科)》的试题结构和内容作了部分调整。调整后的考题更强调对考生能力的测试,特别是应用能力的测试。《大学语文(专、本科)》作文试题由过去的40分改为30分。部分解析题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取自指定教材以外的作品,《大学语文(专科)》选取与课文难易度相当的现代文,文体包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大学语文(本科)》选取与课文难易度相当的现代文,文体包括议论文、古今记叙文、古今诗歌。考核内容限定在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另外,作文分数下降后,适当增加阅读的比重,还增加了形式灵活的小题。可见,这次调整,加强了对学生知识运用、迁移能力的测试,学生只有认真复习,巩固知识才能顺利过关。本文拟就《大学语文》总复习提供一些思路,并就每类题型谈谈答题技巧,供考生参考。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命题是自学考试的核心,是实现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专业标准的关键。对考生而言,首先就要了解命题的原则与要求、题型、试卷的难易等等相关考试信息。在些基础上把握考试重难点,确定考试对策,这样复习才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行总复习前,最关键的就是明白《大学语文》考什么,围绕目标才能针对性制定复习策略。依据大纲,《大学语文(本、专)》题型共有五种类型:即单项选择(20分),多项选择(10分)、词语解释(10分)、简析题(30分)、作文(30分)。可见,复习的重点可放在作文和简析题上,这两项分数的高低,关系到考试的成败,但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其次,考生如有可能应取得历次考试试卷。这既可熟悉题型,了解试题难易度,又可作为自测、练习之用,找出差距,尽快补缺补漏。由于自学考试试题大都来源于试题库,试题一般都覆盖到考试大纲的各章,题量也比较大。根据考试经验,历次考试的试题,大都出自试题库或者与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考生了解试题库的题型,可以大大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熟悉题型。寻找策略。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复习时了解考试题型,并辅之以有效的练习,才能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收到最好的效果。
1.单项选择这部分20分,共20个小题,是考试中最容易拿分的题型了。因此考生应尽量做到不失分。单项选择主要考文学史知识,如作家生平、作品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中心论点、主要内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文章体裁等等,四选一,无论知不知道,都有25%的机率选到正确答案,相对容易得分。答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自己的识记,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既省时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准时应采取比较的方法,排除筛选,确定唯一正确的答案。如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9题:
李广死后,“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对刻画李广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A、铺垫反托 B、对比反托 C、侧面烘托 D、象征暗示(答案:C)
这道题考的是迁移能力。考生并不一定要熟悉原文,只须运用平时所学知识就可以做出正确答案。
2.多项选择这部分共5题10分,多考综合比较的内容,在5个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难度较大。考试内容与单项选择题差不多,只是在答案的设置上更多一些,主要是看考生掌握知识是否全面,这是平时是否用功的最直接证明。答题只能根据自己对教材知识点的熟悉掌握,采取比较法、排除法一一甄别,凭感觉来猜题、押题是行不通的。以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为例:第21题“下列文章,总体上运用对比方法来表达主旨的有()”、22题“下列作品中通过对话形式展开的有()”、第23题“下列诗篇属于用乐府旧题的有()”、第24题“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运用白描手法的词句有()”第25题“鲁迅《**》的主要艺术特点有()”,这五道题都有一定的难度。21、22、23题考艺术手法,23题考文体知识,第25题考艺术特点。根据这些考试内容,考生在复习时就要注意从这几个方面去把握重点课文。
3.词语解释这部分共5题10分,以古文中的词语为主,兼考现代文的疑难词语。答题必须在理解全句的基础上,对应直译,然后落实某一个词的意义,务必准确、简洁、切不可写几个似是而非的答案,鱼目混珠。如2001年4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专)第29题要求考生解释“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中的“用以兴”的意思,要求考生复习时比较细致。总体而言,这也是比较容易拿分的题目。
4.简析题这部分约3至5题,共30分,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一般的出题方式是先给出一段文字(字数一般不会超过200字),然后根据文段来设计问题。2001年起考试的文段不再局限于教材。考试文段主要是现代文(包括现代小说、戏剧、散文、科技说明文等)片段,古文片段,古典小说、戏剧片段、古体诗现代诗等等。主要是考文段主题、内容、艺术手法、修辞手法等等,出题方式比较灵活,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答题应采取还原课文,句不离段的思维方法,结合课文的“提示”启发思路。一定要弄懂内容,摸清提问的角度,针对性回答。答案总的要求是越简明准确越好,而不是内容答得越多越好。
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共考5题,第36、39题是古文片断(庄子的《秋水》和郧道元《三峡》);第37题是古典小说片断(《红楼梦》宝玉挨打的情节);第38题是现代文片断(《刁槛》);第40题是古体诗(李白《度荆门送别》),考试内容相当全面,要求考生对各种文体都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5.作文作文30分,占分比例大。若出现大的失误,将导致考试不及格,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作文主要考核考生的思想修养、语文水平、综合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作文总的要求:主题鲜明、材料充实、结构清晰、表达得体、语言通畅、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行款规范。写作时要注意把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综合材料和典型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结合起来,搭配使用。这样既可避免角度单一,缺少变化,又可满足作文的字数要求。历届考生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文体混淆、文不对题、论点和论据脱节、字数不足、内容未写完、字迹潦草等,这些应引起重视,加以避免。根据历次阅卷经验,考生要拿高分有几条必须注意:
一是要书写工整。字迹对阅卷老师的影响是潜在的,但却异常重要,无论你写得多好,如果字迹潦草,你的作文成绩必将大打折扣。
二是要注意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要分段,每段开头最好采用段落中心句的写法,这样可以做到层次分明,老师一看就明白你的意思。作文最忌全文混乱,尤其是不习惯分段的考生必将失去很多分。
三是一般而言,除诗歌外,考试时不限文体,考生一定要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如果是写议论文,开篇一定要鲜明地提出论点,文中不妨多用一些名言警句;如果是写记叙文,切忌平铺直叙,结尾要有意味。
三、对症下药,把握要点上面把《大学语文》的基本题型和考试内容做了一个基本的梳理,便于考生把握考试重难点,以便加强复习的针对性。现在再谈谈复习的重点和方法。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复习。
1.梳理文学史,掌握文学基础知识。
《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内容广泛,篇目繁多,基本涵盖了中国文学各个阶段的作品。考生在总复习时应通晓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熟悉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流变,以文学发展为经线,以作家作品为纬线,识记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在头脑中构建清晰的中国文学发展轮廓。这样考试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梳理文学史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注意关键性句子。考试所涉及内容一般都在课文前的作家、作品介绍中出现过。因此考生在阅读课文时,不能轻易放过这部分的介绍,应该用心阅读,认真记忆。其中一些关键性句子正是要掌握的文学史常识。如“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狂人日记》、《阿Q正传》是他小说的代表作”。又如“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唐宋人大家‟之一”等。
二是要掌握有关辨析作品文体,掌握文体基本知识。《大学语文》按文体分为四个单元,即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每一单元后都附有文体特点介绍。考生应认真研读,着重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如议论文的“三要素”、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立论和驳论;记叙文的“六要素”、线索、叙述方式、描写方式;说明文的种类、顺序、结构和八种说明方法;诗词的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古体诗、近体诗格式等。掌握这些文体特征不仅有利考试答卷,而且对作文的审题和写作都有很大帮助。
2.熟悉作品内容,读懂作品。
根据考试大纲,考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不会超过课本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因此,仔细阅读课文是异常重要的。在阅读作品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熟悉作品,弄清作品主要内容。
对现代文来说复习时,复习要围绕提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结构包括文体、段落、层次、线索、顺序、开头、结尾等;内容包括写作意图、时代背景、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对文言文来说,复习要紧扣注释,读懂课文,尤其是文言文,一定要一字一句地抠,掌握常用实词和虚词、意动和使动用法、词类活用及被动句、倒序句、判断句等每课都读懂弄通。只有这样,考试时就能成竹在胸,迎刃而解。
在考试中,经常围绕着作品的主要内容来出题。例如2000年4月《大学语文(专)》其中一题是:
下列对《廉颇两相如列传》情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渑池之会、完壁归赵、将相和欢;B.渑池之会、将相和欢、完壁归赵;C.完壁归赵、将相和欢、渑池之会;D.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欢。
又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本)第2题: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新法是“生事,王安石在《答司马谏义书》中驳斥这一指责时,所依据的主要理由是A、新法是”受命于人“; B、新法是”辟邪说,难壬人“;C、新法是”为天下理财“; D、新法是”举先生之政“,这都是考学生对作品主要内容的把握。
第二,理解课后“提示”和课后习题,注意作品的艺术手法。
这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作品艺术特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论证方法、说明方法等等。考试中的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功,要求考生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要做好这类题,考生要特别注意课后的“提示”对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的归纳。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专)》第1题:
《科学的春天》中,作者论证“科学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时,用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顺”作为根据,这里所用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又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本)第10题:《张中亟传后叙》在写作上的最大特色是A、抒情和议论并重 B、议论和叙事并重C、叙事和抒情并重 D、叙事和描写并重
这些题的设计,就是考课后“提示”和习题的内容。
3.诗词的背诵和诗词名句的理解。
根据考试大纲,考生在获得大学学历前必须掌握并背诵一定量的古代优秀诗词作品。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每年的考试也必然会考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如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18题:下列诗句中,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的是A.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蟹洲;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19题:下列词句具有哲理意味的是A、今夕是何年B、起舞弄清影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D、月有阴晴圆缺。
这些都是古典诗词的名篇佳作,考生在复习时要千万注意,不可似是而非。
4.写作基础知识。
写作基础知识既是前面选择题考试的直接内容,而且间接影响作文的写作。这些知识,主要集中在课文单元结束后的文体知识及写作知识的介绍上,如《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等。历年来的考试针对文体知识出题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直接考文体知识;其二是要求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从这几年的试卷看,第二种情况出现较多。如2000年上半年有一题:
下列文章中,属于说明实体事物的科学小品是A.《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B.《沙漠里的奇怪现象》C.《我们肚子里的食客》D.《统筹方法平话引子》
考生只要弄清哪几篇是实体事物说明文,哪几篇是抽象事理说明文,考试时就可胸有成竹。当然,如果考生对文体的理解比较深刻,作文自然就不会离题,易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相对而言,只要考生认真地系统地复习,理解和掌握自学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就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从2001年开始,全国统考课程《大学语文(专、本科)》的试题结构和内容作了部分调整。调整后的考题更强调对考生能力的测试,特别是应用能力的测试。《大学语文(专、本科)》作文试题由过去的40分改为30分。部分解析题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取自指定教材以外的作品,《大学语文(专科)》选取与课文难易度相当的现代文,文体包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大学语文(本科)》选取与课文难易度相当的现代文,文体包括议论文、古今记叙文、古今诗歌。考核内容限定在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另外,作文分数下降后,适当增加阅读的比重,还增加了形式灵活的小题。可见,这次调整,加强了对学生知识运用、迁移能力的测试,学生只有认真复习,巩固知识才能顺利过关。本文拟就《大学语文》总复习提供一些思路,并就每类题型谈谈答题技巧,供考生参考。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命题是自学考试的核心,是实现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专业标准的关键。对考生而言,首先就要了解命题的原则与要求、题型、试卷的难易等等相关考试信息。在些基础上把握考试重难点,确定考试对策,这样复习才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行总复习前,最关键的就是明白《大学语文》考什么,围绕目标才能针对性制定复习策略。依据大纲,《大学语文(本、专)》题型共有五种类型:即单项选择(20分),多项选择(10分)、词语解释(10分)、简析题(30分)、作文(30分)。可见,复习的重点可放在作文和简析题上,这两项分数的高低,关系到考试的成败,但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其次,考生如有可能应取得历次考试试卷。这既可熟悉题型,了解试题难易度,又可作为自测、练习之用,找出差距,尽快补缺补漏。由于自学考试试题大都来源于试题库,试题一般都覆盖到考试大纲的各章,题量也比较大。根据考试经验,历次考试的试题,大都出自试题库或者与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考生了解试题库的题型,可以大大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熟悉题型。寻找策略。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复习时了解考试题型,并辅之以有效的练习,才能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收到最好的效果。
1.单项选择这部分20分,共20个小题,是考试中最容易拿分的题型了。因此考生应尽量做到不失分。单项选择主要考文学史知识,如作家生平、作品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中心论点、主要内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文章体裁等等,四选一,无论知不知道,都有25%的机率选到正确答案,相对容易得分。答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自己的识记,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既省时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准时应采取比较的方法,排除筛选,确定唯一正确的答案。如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9题:
李广死后,“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对刻画李广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A、铺垫反托 B、对比反托 C、侧面烘托 D、象征暗示(答案:C)
这道题考的是迁移能力。考生并不一定要熟悉原文,只须运用平时所学知识就可以做出正确答案。
2.多项选择这部分共5题10分,多考综合比较的内容,在5个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难度较大。考试内容与单项选择题差不多,只是在答案的设置上更多一些,主要是看考生掌握知识是否全面,这是平时是否用功的最直接证明。答题只能根据自己对教材知识点的熟悉掌握,采取比较法、排除法一一甄别,凭感觉来猜题、押题是行不通的。以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为例:第21题“下列文章,总体上运用对比方法来表达主旨的有()”、22题“下列作品中通过对话形式展开的有()”、第23题“下列诗篇属于用乐府旧题的有()”、第24题“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运用白描手法的词句有()”第25题“鲁迅《**》的主要艺术特点有()”,这五道题都有一定的难度。21、22、23题考艺术手法,23题考文体知识,第25题考艺术特点。根据这些考试内容,考生在复习时就要注意从这几个方面去把握重点课文。
3.词语解释这部分共5题10分,以古文中的词语为主,兼考现代文的疑难词语。答题必须在理解全句的基础上,对应直译,然后落实某一个词的意义,务必准确、简洁、切不可写几个似是而非的答案,鱼目混珠。如2001年4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专)第29题要求考生解释“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中的“用以兴”的意思,要求考生复习时比较细致。总体而言,这也是比较容易拿分的题目。
4.简析题这部分约3至5题,共30分,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一般的出题方式是先给出一段文字(字数一般不会超过200字),然后根据文段来设计问题。2001年起考试的文段不再局限于教材。考试文段主要是现代文(包括现代小说、戏剧、散文、科技说明文等)片段,古文片段,古典小说、戏剧片段、古体诗现代诗等等。主要是考文段主题、内容、艺术手法、修辞手法等等,出题方式比较灵活,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答题应采取还原课文,句不离段的思维方法,结合课文的“提示”启发思路。一定要弄懂内容,摸清提问的角度,针对性回答。答案总的要求是越简明准确越好,而不是内容答得越多越好。
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共考5题,第36、39题是古文片断(庄子的《秋水》和郧道元《三峡》);第37题是古典小说片断(《红楼梦》宝玉挨打的情节);第38题是现代文片断(《刁槛》);第40题是古体诗(李白《度荆门送别》),考试内容相当全面,要求考生对各种文体都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5.作文作文30分,占分比例大。若出现大的失误,将导致考试不及格,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作文主要考核考生的思想修养、语文水平、综合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作文总的要求:主题鲜明、材料充实、结构清晰、表达得体、语言通畅、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行款规范。写作时要注意把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综合材料和典型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结合起来,搭配使用。这样既可避免角度单一,缺少变化,又可满足作文的字数要求。历届考生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文体混淆、文不对题、论点和论据脱节、字数不足、内容未写完、字迹潦草等,这些应引起重视,加以避免。根据历次阅卷经验,考生要拿高分有几条必须注意:
一是要书写工整。字迹对阅卷老师的影响是潜在的,但却异常重要,无论你写得多好,如果字迹潦草,你的作文成绩必将大打折扣。
二是要注意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要分段,每段开头最好采用段落中心句的写法,这样可以做到层次分明,老师一看就明白你的意思。作文最忌全文混乱,尤其是不习惯分段的考生必将失去很多分。
三是一般而言,除诗歌外,考试时不限文体,考生一定要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如果是写议论文,开篇一定要鲜明地提出论点,文中不妨多用一些名言警句;如果是写记叙文,切忌平铺直叙,结尾要有意味。
三、对症下药,把握要点上面把《大学语文》的基本题型和考试内容做了一个基本的梳理,便于考生把握考试重难点,以便加强复习的针对性。现在再谈谈复习的重点和方法。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复习。
1.梳理文学史,掌握文学基础知识。
《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内容广泛,篇目繁多,基本涵盖了中国文学各个阶段的作品。考生在总复习时应通晓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熟悉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流变,以文学发展为经线,以作家作品为纬线,识记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在头脑中构建清晰的中国文学发展轮廓。这样考试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梳理文学史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注意关键性句子。考试所涉及内容一般都在课文前的作家、作品介绍中出现过。因此考生在阅读课文时,不能轻易放过这部分的介绍,应该用心阅读,认真记忆。其中一些关键性句子正是要掌握的文学史常识。如“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狂人日记》、《阿Q正传》是他小说的代表作”。又如“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唐宋人大家‟之一”等。
二是要掌握有关辨析作品文体,掌握文体基本知识。《大学语文》按文体分为四个单元,即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每一单元后都附有文体特点介绍。考生应认真研读,着重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如议论文的“三要素”、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立论和驳论;记叙文的“六要素”、线索、叙述方式、描写方式;说明文的种类、顺序、结构和八种说明方法;诗词的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古体诗、近体诗格式等。掌握这些文体特征不仅有利考试答卷,而且对作文的审题和写作都有很大帮助。
2.熟悉作品内容,读懂作品。
根据考试大纲,考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不会超过课本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因此,仔细阅读课文是异常重要的。在阅读作品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熟悉作品,弄清作品主要内容。
对现代文来说复习时,复习要围绕提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结构包括文体、段落、层次、线索、顺序、开头、结尾等;内容包括写作意图、时代背景、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对文言文来说,复习要紧扣注释,读懂课文,尤其是文言文,一定要一字一句地抠,掌握常用实词和虚词、意动和使动用法、词类活用及被动句、倒序句、判断句等每课都读懂弄通。只有这样,考试时就能成竹在胸,迎刃而解。
在考试中,经常围绕着作品的主要内容来出题。例如2000年4月《大学语文(专)》其中一题是:
下列对《廉颇两相如列传》情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渑池之会、完壁归赵、将相和欢;B.渑池之会、将相和欢、完壁归赵;C.完壁归赵、将相和欢、渑池之会;D.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欢。
又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本)第2题: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新法是“生事,王安石在《答司马谏义书》中驳斥这一指责时,所依据的主要理由是A、新法是”受命于人“; B、新法是”辟邪说,难壬人“;C、新法是”为天下理财“; D、新法是”举先生之政“,这都是考学生对作品主要内容的把握。
第二,理解课后“提示”和课后习题,注意作品的艺术手法。
这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作品艺术特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论证方法、说明方法等等。考试中的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功,要求考生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要做好这类题,考生要特别注意课后的“提示”对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的归纳。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专)》第1题:
《科学的春天》中,作者论证“科学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时,用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顺”作为根据,这里所用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又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本)第10题:《张中亟传后叙》在写作上的最大特色是A、抒情和议论并重 B、议论和叙事并重C、叙事和抒情并重 D、叙事和描写并重
这些题的设计,就是考课后“提示”和习题的内容。
3.诗词的背诵和诗词名句的理解。
根据考试大纲,考生在获得大学学历前必须掌握并背诵一定量的古代优秀诗词作品。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每年的考试也必然会考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如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18题:下列诗句中,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的是A.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蟹洲;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19题:下列词句具有哲理意味的是A、今夕是何年B、起舞弄清影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D、月有阴晴圆缺。
这些都是古典诗词的名篇佳作,考生在复习时要千万注意,不可似是而非。
4.写作基础知识。
写作基础知识既是前面选择题考试的直接内容,而且间接影响作文的写作。这些知识,主要集中在课文单元结束后的文体知识及写作知识的介绍上,如《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等。历年来的考试针对文体知识出题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直接考文体知识;其二是要求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从这几年的试卷看,第二种情况出现较多。如2000年上半年有一题:
下列文章中,属于说明实体事物的科学小品是A.《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B.《沙漠里的奇怪现象》C.《我们肚子里的食客》D.《统筹方法平话引子》
考生只要弄清哪几篇是实体事物说明文,哪几篇是抽象事理说明文,考试时就可胸有成竹。当然,如果考生对文体的理解比较深刻,作文自然就不会离题,易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相对而言,只要考生认真地系统地复习,理解和掌握自学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就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第二篇:2014年自考大学语文应试技巧
2014年自考大学语文应试技巧
《大学语文》的考试包括:单选题、多选题、词语解释题、简析题、作文题五大题型,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做题的技巧。
一、单选题
内容主要包括作家作品、中心论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文章体裁等,在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唯一正确的答案,相对容易得分。答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自己的识记,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既省时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准时应采取比较的方法,排除筛选,确定唯一正确的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多考综合比较的内容,在5个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难度较大。答题也要根据自己对教材知识点的熟悉掌握,采取比较法、排除法,一一甄别,切忌凭猜测、靠感觉作答。
三、词语解释题
以古文中的词语为主,兼考现代文的疑难词语。答题必须在理解全句的基础上,对应直译,然后落实某一个词的意义,务必准确、简洁、切不可写几个似是而非的答案,鱼目混珠。
四、简析题
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答题应采取还原课文,段不离句的思维方法,结合课文的“提示”启发思路。一定要弄懂内容,摸清提问的角度,针对性回答。答案总的要求是越简明越准确越好,而不是内容答得越多越好。
五、作文题
占分比例最大,难度也较大。若出现大的失误,将导致考试不及格,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作文总的要求:主题鲜明、材料充实、结构清晰、表达得体、语言通畅、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行款规范。
1、注意审题,千万不能跑题
《大学语文》的作文只要不跑题,一般都能得到较好的分数,最低的也能拿到及格分18分。因此,拿到作文题,一定要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认真分析这个题目的内涵、外延,写作时一定也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紧扣题目。审好题后可以在草稿纸上列个简单的提纲,动笔时就紧紧围绕提纲写,这样就不会跑题。
2、《大学语文》作文题有记叙文和议论文,但以议论文为多,一般需要写成夹叙夹议的议论文……在写作议论文时,要注意多写理论,多讲道理,少讲例子。例子只是说明论点的论据,这个例子不能展开描写,点到为止。
3、注意作文对字数的要求。有要求写600字的,有要求写800字的。在写作时,一定要写够要求的字数。
4、注意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有些考生卷面乱七八糟,字迹让判卷老师无法辨认,这样会影响作文的得分。
本文由西安自考网发布 由爱西安网协助整理
第三篇:自考应试心得
自考应试心得
华农主考专业自考招生网华师主考专业自考招生网广商主考专业自考招生网
参加过几年的自学考试,对自考也有一点点的心得。以下是我给自考新生说说自己参加自考时的心得。
为了这一纸大学文凭又是包括你我在内的一群人的梦想,为了更好的找工作,为了升迁,为了圆心中的那份梦想,只能硬着头皮上。为了给大家在通过考试时提供一点参考,在下面就说说我总结的一些应试技巧:
我考试前大部分时间都没有怎么认识看书,都是临近考试前一个月才开始抱佛脚,这个时候要慢条斯理的看上几遍课本几乎是不可能的,能看两遍已经是极限,在下面也许你会觉得我的办法有些急功近利,但它确实还是比较有效的。而所有的办法里,我用得最多的就是题海战术。
第一、做习题,充分运用题海战术。课本可以不看,但习题不可不做,做习题有指定练习册里的习题和历年试题的习题两种,课本只要粗略的看过一遍,就可以开始做习题。做练习的小办法:做习题时,答案不写在习题册上,另写在一张白纸上,做后了再对答案,如果做错了就在题目上做小记号,下次就重点做做错过的题,加强记忆。公共政治课科目的考题重复率相当高,对付公共课,只要找2001年以来的历年试题,将历年试卷上的选择题做一做,把简答和论述题背一背,基本上就足够应付考试了。
第二、充分利用网上的笔记串讲。不少好心人将培训班名师整理出来的串讲资料放到网上,因为这些名师长期从事自考教育工作,对课本的重点抓得比较准,他们的串讲资料往往就是我们复习的重点。网上能找到历年试题、笔记串讲的地方相当之多。第三、要求熟练掌握课本里的例题。对理解和计算有较高要求的,比如高数,编程之类,就要求熟练掌握课本里的例题了;由于出题的人总是按书上的基本定义、定理、命题、推论、公式来出题的,所以每道题总有书上的例题予以对应。如果你能理解所有例题,再找几卷历年试题来做,做不出来就看解答,解答看不懂就翻书,如此这般,应付考试就应该无往而不利了!
第四篇: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
(一)第Ⅰ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的是 【 B】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2.劝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改成“敲”字的人是 【A 】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3.《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 【A 】
A.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情感” B.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 C.宇宙和谐之奥秘 D.作者的哲学观点 4.《咬文嚼字》、《散文创作谈》的文体是 【 D】 A.杂文 B.驳论文 C.讲话
D.文艺专论
5.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A 】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6.《冯谖(xuān)客孟尝君》的中心旨意是 【 A】 A.如何巩固政治地位 B.如何礼贤卞士 C.如何报效知己 D.如何求取功名
7.《张中丞传后叙》中用来刻画南霁(jì)云形象的是 【B 】 A.停杯投箸 B.抽刀断指 C.背诵《汉书》 D.杀妾食肉
8.下列作品,体现思想文化变革精神的是 【C 】 A.《冯谖客孟尝君》 B.《垓下之围》 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D.《西湖七月半》 9.《先妣事略》写母亲娘家的良好家风和娘家人的受欢迎,对刻画母亲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 C】 A.对比 B.类比 C.烘托 D.象征
10.张岱《西湖七月半》在各类游客中,最欣赏 【C 】 A.“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B.“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C.“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D.“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11.《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 【B 】 A.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与崩溃 B.美好希望的破灭和旧生活的悲剧 C.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 D.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12.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的是 【A 】 A.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B.朱熹的《诗集传》 C.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D.王夫之的《姜斋诗话》 13.《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D 】 A.对比反衬 B.象征暗示 C.类比彰显 D.侧面烘托 14.《行路难》中,抒写英雄失意时抑郁悲愤心情的诗句是 【 A】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5.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B 】 A.雄奇飘逸 B.沉郁顿挫 C.通俗易懂 D.清朗峻爽 16.《鹧鸪(zhè gǖ)天》中,体现感情超越生死的词句是 【C 】 A.同来何事不同归 B.头白鸳鸯失伴飞
C.旧栖新垅(lǒng)两依依 D.谁复挑灯夜补衣 17.《一句话》中“火山爆发”的隐喻意义是 【C 】 A.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的民众 B.民众中压抑不住的革命情绪 C.民众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D.民众革命运动的巨大声威 18.《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抒情方法是 【B 】 A.借景物抒情 B.借象征抒情 C.借举止抒情 D.借典故抒情 19.《苦恼》的主旨是 【D 】
A.反映专制统治下下层小人物的悲惨生活 B.揭示专制统治下上层大人物缺乏同情心 C.反映专制统治下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 D.揭示专制统治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20.《金鲤鱼的百裥裙>作者叙述故事的基本笔法是 【D 】 A.夹叙夹议 B.幽默风趣
C.充满激情的抒写 D.不动声色的白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 分。
21.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明论点的有 【B E 】 A.河内凶,则移其粟于河内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E.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2.《八声甘州》中反映借事抒情模式的诗句有 【B C 】 A.不忍登高临远 B.想佳人、妆楼颐望
C.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nèn)凝愁 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E.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23.下列作品,抒写怀念母亲之情的有 【B D 】 A.《垓下之围》 B.《先妣事略》 C.《秋夜》 D.《我与地坛》 E.《都江堰》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E 】 A.《雨巷》是典型象征主义诗作 B.戴望舒因《雨巷》而获得“农民诗人”之名 C.《雨巷》被收入戴望舒的诗集《我的记忆》 D.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E.《雨巷》是一首运用象征手法的抒情诗 25.《宝黛吵架》所体现的热恋中少男少女的普遍心理特点有 【ABCDE 】 A.爱得越深,争吵越多 B.假情试探,言不由衷 C.旁敲侧击,节外生枝 D.求近之心,反成疏远 E.吵架之后,多有后悔
大学语文
(二)第Ⅰ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食以草具”中,“食”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A.给人吃 B.食物
C.以„„为食 D.吃
2.下列文章,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A 】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3.梁启超在《论毅力》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 【
D】
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 B.阐明毅力大小不同结果也不同 C.显示毅力的重要性
D.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 4.《吃饭》中,作者在谈到音乐和烹调时,所倡导的社会理念是 【
D 】 A.以民为本 B.完美人格 C.中庸之道 D.和而不同 5.《垓下之围》一文最后“太史公曰”的“太史公”指的是 【
A 】 A.司马迁自称 B.《史记》点评者 C.《资治通鉴》的作者 D.《资治通鉴》的点评者
6.下列作品,属于寓言性传记文的是 【
D】
A.《秋水》 B.《张中丞传后叙.》 C.《马伶传》 D.《种树郭橐驼传》 7.下列属于编年体史书的是 【
C 】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三国志》 8.《种树郭橐驼传》所揭露的社会弊端是 【
B 】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长(zhǎng)人者好烦其令” C.“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D.“以求学为干禄之终南捷径” 9.《前赤壁赋》的“主客问答”中的“客”所代表的是 【 C】 A.苏子本人 B.吹洞箫者
C.思想矛盾中的消极面 D.思想矛盾中的积极面 10.《爱尔克的灯光》的行文特点是 【
C 】 A.夹叙夹议,充满思辨色彩 B.善用白描,作者不动声色 C.熔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 D.熔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 11.《都江堰》说都江堰的水,“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比拟 C.借代 D.排比 12.《饮酒》(其五)中,包涵“大隐隐于市”意味的诗句是 【 A】 A.心远地自偏 B.悠然见南山 C.飞鸟相与还 D.欲辩已忘言
13.下列典故,属于“言典”(即言论典故)的是 【
D 】 A.玉环飞燕皆尘土 B.忽复乘舟梦日边 C.闲来垂钓碧溪上 D.长风破浪会有时 14.《早雁》中,暗示逃难民众有家难回的诗句是 【
C 】 A.“云外惊飞四散哀” B.“长门灯暗数声来” C.“岂逐春风一一回” D.“水多菰米岸莓苔”
15.易安居士李清照在《声声慢》中,以“寻寻觅觅”所体现的心态是 【
A】
A.失落感 B.急切感 C.休闲感
B 】
D.绝望感
16.从日常生活看,《雨巷》所抒写的是 【
B 】 A.对丁香姑娘的追寻与失落 B.对恋人的追寻与失落
C.对革命事业的追寻与失落 D.对美好理想的追寻与失落 17.《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中四个层次的内容之间的关系是 【
D 】 A.对等并列 B.抑扬交错 C.相互对比 D.逐层推进 18.《断魂枪》中下列人物,属于“东方的大梦不得不醒”的“醒者”是 【 A】 A.沙子龙 B.王三胜 C.孙老者 D.小顺子 19.《麦琪的礼物>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主要方法是 【
D 】 A.直接心理刻画 B.自然环境烘托 C.肖像和对话呈示 D.行为和表情显现 20.《金鲤鱼的百裥裙>选自 【 C】
A.《城南旧事》 B.《金桥》 C.《台湾作家小说选集》 D.《晓云》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文章中主要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的是 【
CD 】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E.《咬文嚼字》
22.下列《吃饭》一文中论据之间,构成相似联想关系的有 【
ABCDE】
A.吃饭中,以需要掩饰享受 B.结婚中,以娶人掩饰谋财 C.艺术上,以实用掩饰享乐 D.政治上,以民意掩饰野心 E.哲学上,以实用掩饰玄想 23.《垓下之围>所表现的项羽的主要悲剧英雄性格特征有 【
ABCDE 】 A.不善用人、众叛亲离 B.勇猛无比、匹夫之勇 C.知耻重义心理 D.宁死不辱性格 E.至死不知失败原因
24.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指的是 【
ACE】
A.《家》 B.《寒夜》 C.《春》 D.《憩园》 E.《秋》
25.下列作品,在整体构思上以小见大的有 【
ABC】
A.《苦恼》 B.《香市》 C.《金鲤鱼的百裥裙》 D.《马伶传》 E.《秋水》
全国2010年1月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D)A.满招损,谦得益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既肯定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又批评“求学为升官发财”的腐败风气,这种论证方法是(C)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3.《吃饭》的主要表现方法是(B)A.对比
B.类比C.侧写
D.象征
4.《垓下之围》中,揭示项羽内心世界中知耻重义一面的情节是(D)A.惊闻楚歌
B.悲歌“虞兮”
C.对吕马童说“吾为若德”
D.马赠亭长,自刎乌江
5.下列文章中,“传其事以为官戒”的是(D)A.《冯谖客孟尝君》
B.《张中丞传后叙》
C.《种树郭橐驼传》
D.《马伶传》
6.下列《前赤壁赋》的语句中,描写箫声的是(C)A.耳得之而为声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舞幽壑之潜蛟
D.寄蜉蝣于天地
7.《先妣事略》:“入城,则缉纟卢,灯火荧荧,每至夜分。”这里表现的母亲的品德是(B)A.俭朴
B.勤劳
C.待人厚道
D.严以教子
8.下列《马伶传》的语句中,暗含讽刺当朝权奸之意的是(D)A.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B.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
C.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D.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
9.《秋夜》所写的事物中,在象征寓意上与枣树相近的是(C)A.天空
B.小粉红花
C.小青虫
D.月亮
10.在巴金的笔下,“爱尔克的灯光”所象征的是(B)A.旧家庭的冷落
B.希望的破灭
C.对礼教的憎恶
D.新的生活道路
11.余秋雨说,都江堰“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A)A.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B.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C.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
D.都江堰倒成了连接两界的骄傲
12.《蚂蚁大战》中场面描写的特点是(A)A.以点带面
B.由近及远
C.动静交错
D.由远及近
13.《蒹葭》的主要抒情方法是(D)A.直抒胸臆
B.借比喻抒情
C.借典故抒情
D.借象征抒情
14.《陌上桑》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形象是(A)A.罗敷
B.耕者
C.使君
D.夫婿
15.《秋兴八首》(其一)中,抒写漂泊之感的诗句是(C)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B.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D.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6.李煜《虞美人》的情感内容是抒写(D)A.行役之苦、羁旅之愁
B.失意之悲、遭贬之愤 C.时局之忧、危机之虑
D.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17.《再别康桥》中,“夕阳中的新娘”比喻的是(B)A.西天的云彩
B.河畔的金柳
C.软泥上的青荇
D.康河的柔波
18.《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的象征意义是(D)A.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
B.敦煌艺术的文化遗存
C.历史的祖国艰难地负重缓行
D.祖祖辈辈的美好希望一再失落 19.《哦,香雪》的整体结构特点是(B)A.思想感情的多重性B.全景描述中突出中心画面
C.以看火车为聚集点
D.借景物描写表现人物心情
20.《金鲤鱼的百裥裙》中,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孙女要穿百裥裙的情景,这对表现金鲤鱼悲惨命运的作用是(A)A.对比反衬
B.铺垫烘托
C.侧面渲染
D.象征暗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我的世界观》阐述了爱因斯坦的(BCE)A.教育思想
B.人生观念
C.政治思想
D.科学贡献
E.宗教感情
22.《我与地坛》一文表现母爱的方式有(ABC)A.行动描写
B.心理描写
C.侧面烘托
D.多重类比
E.象征
23.下列《长恨歌》诗句中,借举止抒情的有(ABD)A.回看血泪相和流
B.到此踌躇不能去
C.春风桃李花开日
D.孤灯挑尽未成眠
E.在地愿为连理枝
24.闻一多《一句话》的情感内涵有(ABCE)A.对社会黑暗的憎恶
B.对民众革命的信心
C.对新生中国的企盼
D.对西方文明的向往
E.对祖国的深沉热爱
25.下列《婴宁》中语句,属于鬼母教诲婴宁的有(BC)A.颇亦不钝,但少教训,嬉不知愁
B.有何喜,笑辄不辍?若不笑,当为全人 C.小学诗礼,亦好事翁姑
D.人罔不笑,但须有时
E.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
全国2011年1月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的喻意是(A)A.人的认识受到时间的限制
B.人的认识受到空间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到先天素质的限制
D.人的认识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
2.《论毅力》中引用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C)A.例证法与演绎法
B.演绎法与类比法
C.类比法与对比法D.对比法与例证法
3.罗素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认为:当自己的见解证据不足时,克服偏见的最好方法是(A)A.多听不同意见
B.克服狂妄自大心理
C.端正认知态度
D.摒弃自我中心主义
4.《张中丞传后叙》中所写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英雄人物是(C)A.张巡
B.许远
C.南霁云
D.贺兰进明
5.《种树郭橐驼传》用种树的“其置也若弃”类比治民要(A)A.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B.让老百姓得到安置 C.对老百姓弃之不顾
D.对老百姓置之不理
6.《先妣事略》:“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这段文字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D)A.肖像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细节描写
7.下列《马伶传》的语句中,属于场面描写的是(C)A.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 B.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C.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 D.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
8.《秋夜》:“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这里的“他”指代的是(D)A.枣树
B.蝴蝶
C.月亮
D.天空
9.下列散文中,熔叙事、抒情于一炉,思绪翻滚,情感浓烈的是(B)A.《秋夜》
B.《爱尔克的灯光》
C.《香市》
D.《都江堰》
10.《蚂蚁大战》的主题是(B)A.人类应该保护自然,回归自然
B.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C.物竞天择,强者生存
D.前仆后继,奋不顾身才能取得胜利
11.作者在《湘夫人》中所流露的主要情感是(D)A.对遭受排挤的愤懑
B.对流放遭遇的忧伤
C.对理想破灭的失望
D.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12.《陌上桑》中,罗敷拒绝使君“共载”的要求所表现的性格特征是(B)A.机智
B.坚贞
C.善良
D.豪爽
13.作品被誉为“诗史”的诗人是(A)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杜牧
14.下列《长恨歌》的诗句中,妙用比喻手法,从而使所喻人物形神兼备的是(B)A.太液芙蓉未央柳
B.梨花一枝春带雨
C.在天愿作比翼鸟
D.宛转蛾眉马前死
15.柳永《八声甘州》中,融贯上下片的词语是(C)A.残照当楼
B.无语东流
C.登高临远
D.妆楼颙望
16.贺铸《鹧鸪天》“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所用的抒情方法是(D)A.借景抒情
B.借事抒情
C.借举止抒情
D.借比喻抒情
17.辛弃疾《摸鱼儿》上片所描绘的整体景象是(C)A.风雨交加
B.芳草拦路
C.春天归去
D.画檐蛛网
18.从抽象的角度看,《雨巷》中的“丁香姑娘”象征着(D)A.恋人
B.忧愁
C.革命
D.理想
19.《红楼梦》中,《宝黛吵架》与其他篇章所用人物描写方法不同之处是:比较多地运用了(C)A.行为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细节描写
20.《哦,香雪》中所描写的中心情节是(D)A.火车开进香雪的家乡
B.香雪跟旅客和和气气作买卖 C.“北京话”打开香雪的眼界
D.香雪爬上火车换取铅笔盒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作家中,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有(BD)A.梁启超
B.胡适
C.朱光潜
D.鲁迅
E.钱钟书
22.下列《前赤壁赋》的语句中,表现作者乐观情绪的有(ADE)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C.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E.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3.下列《我与地坛》的语句中,作者借“我”之口,对母亲的心理作直接描写的有(CE)A.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 B.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
C.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D.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 E.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
24.《蒹葭》中,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唏”,再到“白露未已”,暗示了(BE)A.追寻对象的飘忽
B.追求时间的漫长
C.追寻空间的广大
D.追寻对象的变换
E.追求者的执著
25.杜牧《早雁》“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两句的寓意有(DE)A.敌军退兵在即
B.形势已经好转
C.来春可望还乡
D.战乱仍在继续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作喻来说明
A.人的认识受空旬限制
B.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C.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
D.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答案:B 17
2、《秋水》一文中,庄子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作喻来说说明
A.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B.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C.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D.人的认识受知天素质限制
答案:B
3、下列文章中,批判仲尼的认识有限的是
A.《季氏将伐颛臾》
B.《赵威后问齐使》
C.《寡人之于国也》
D.《秋水》
答案:D
4、先秦诸子中,激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黑暗社会现实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答案:C
5、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仔尼来证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答案:A
6、《秋水》开头部分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寓意是
A.惊叹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B.赞美祖国江山的壮丽
C.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
D.比照两种不同认识境界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观点的有
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B.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似晷空之在大泽
C.曲士不可以语于道
D.仁人之所忧,任土之所劳
E.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答案:ABC
2、下列论据,通过例证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有限这一观点的有
A.河伯在见到北海若前“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C.中国之在海内,似稀米之在大仓
D.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
E.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答案:DE
3、下列成语,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有
A.舍本逐末
B.井底之蛙
C.祸起萧墙
D.功亏一篑
E.望洋兴叹
答案:BE
4、《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有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E.驳论法
答案:ACD
5、《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有
A.排比
B.比喻
C.反诘
D.对比
E.夸张
答案:ABCD
6、下列作品中,写到大海并采用了拟人化手法的是
A.冰心《往事》(一之十四)
B.庄周《秋水》
C.李白《行路难》(其一)
D.高尔基《海燕之歌》
E.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答案:ABD
7、下列文章中具有寓言性质的有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种树郭橐驼传》
D.《论毅力》
E.《谏逐客书》
答案:BC
一,考核课文的内容,要求考生熟读教材上面的所有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所掌握。
(一)浅层次掌握。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答案:D;
试题难度:易;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掌握。课文论述了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与根本措施。论述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 21 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只要考生熟读课文,是很容易回答出来的。
2.《容忍与自由》论析“绝对之是”时援引的事例是()
A.胡适痛骂《西游记》
B.孔子诛杀少正卯 C.高尔文烧死科学家
D.陈独秀提倡白话文
答案:D;
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全篇课文思想内容的掌握。“胡适痛骂《西游记》”与“孔子诛杀少正卯”论述的是思想自由;“高尔文烧死科学家”论述的是宗教自由;“陈独秀提倡白话文”论述的是政治自由。五四时期的陈独秀,一面赞同“容纳异议,自由讨论”的原则,一面又断言,在“以白话为正宗”的问题上,“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
3.《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三次弹剑的真正目的是()
A.展示才能
B.表示不满 C.试探孟尝君
D.争取好待遇
答案:C;试题难度:易;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第一段中心思想的理解。冯谖三次弹剑表现冯谖怀才不露,巧于试探,其真正目的在于试探孟尝君是否真正的礼贤下士。,4.下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意象中,展现贫穷落后的历史面貌给予祖国沉重负载的是()
A.淤滩上的驳船
B.神话的蛛网 C.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D.飞天袖间的花朵
答案:A;试题难度:易;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第一节是对祖国历史的反思,精心选取五组意象(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象征祖国千百年来落后、贫穷、灾难深重的面貌:第三节倾吐希望,激情昂扬,又连用五组意象(神话的蛛网,古莲的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期的祖国百废待举的面貌。“飞天袖间的花朵”则是感叹祖祖辈辈美好理想的一再失落。
5.《苦恼》中不听姚纳倾诉并谩骂姚纳的人是()
A.军人
B.驼背乘客 C.看门人
D.年轻车夫
答案:B;试题难度:易;
6.下列《宝黛吵架》的人物语言中,表现了人物心理活动的有()
A.你只管听你的戏去罢;在家里做什么。(林黛玉说)
B.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连他也奚落起我来
C.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
D.什么劳什子!我砸了你,就完了事了。(贾宝玉说)
E.方才不该和他较证,这会子他这样光景,我又替不了他
答案:B,C,E.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这道题既考核对课文内容的熟练程度,又考核对描写人物的五种方法的掌握。描写人物有五种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宝黛吵架》大量采用直接心理描写手法表现恋爱中的年轻男女一种特有的心理。通过熟读课文,可以知道:“A.你只管听你的戏去罢;在家里做什么。”是林黛玉说的话;“D.什么劳什子!我砸了你,就完了事了。”是贾宝玉说的话,这两项属于语言描写。“B.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连他也奚落起我来;”“C.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是贾宝玉心里想的;“E.方才不该和他较证,这会子他这样光景,我又替不了他”是林黛玉心里想的,这三项都属于心理描写。
(二)深层次掌握,要求考生对课文内容有较深的理解,或者对课文容易忽略的地方的掌握。
1,《种树郭橐驼传》中,与郭橐驼形成直接对比关系的人是()
A.他植者
B.长人者 C.问者
D.豪富人
答案:A;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这道题有一定难度。首先需要掌握本文的中心思想:文章通过郭橐驼善于养树的寓言故事,揭露了当时统治者政令繁多的社会弊端,阐发了作者养民治国的进步思想。
再来分析:与郭橐驼形成对比关系的有“他植者”与“长人者”两种人。郭橐驼植树能够“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而他植者种树却使“木之性日以离”,“长人者”为官的“好烦其令”,都与郭橐驼种树形成对比关系。但是,“长人者”为官的“好烦其令”是由郭橐驼种树引申出来的,应该属于间接对比。因此形成直接对比关系的应该是“他植者”.2.下列传记文章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A.《垓下之围》
B.《张中丞传后叙》 C.《先妣事略》
D.《马伶传》
答案:D;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四篇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A,B,C三篇文章均没有讽刺意味。《马伶传》侯方域是复社成员,痛恨朝中閹党,写此文意在讥讽朝中奸权。马伶扮演奸相严嵩,却仿效当朝宰相顾秉谦,一举成功,“见昆山犹之见分宜”,有力地提示了严嵩与顾秉谦是一丘之貉,具有很强的讽刺意义。
3.据《纪念傅雷》,下列外国作家中,其作品在五十年代初被傅雷翻译的是()
A.罗曼-罗兰 四十年代
B.显克微支 C.巴尔扎克
D.莎士比亚
答案:C:试题难度:难;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阅读的熟练程度,只有对课文各个部分都十分熟练的阅读才可能正确回答。本题问的课文的这些内容往往是考生容易忽略的内容。从课文描述中,可以看到,罗曼-罗兰是傅雷 四十年代在上海翻译的作家;显克微支是施蛰存五十年代翻译的作家;莎士比亚是两位作家争论的作家;只有巴尔扎克是傅雷五十年代翻译的作家。
4.《蚂蚁大战》末尾分别记载了胡贝尔-玛格纳斯和作者所描述的三次蚂蚁大战的具体时间,其真正的用意在于()
A.展现蚂蚁进化的历史
B.将蚂蚁与人类社会作类比 C.标示其记载的真实性
D.记录人类观察自然的进程
答案:C;课、试题难度:难;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全部内容的掌握。《蚂蚁大战》明写蚂蚁大战,实际是在描写人类的战争,在描写人生。这是课文的中心思想,也是重点阅读与思考的内容。而课文的末尾部分的内容,考生很容易忽略,而这一部分内容又不是十分容易理解的。在课文末尾部分分别记载了胡贝尔-玛格纳斯和作者所描述的三次蚂蚁大战的具体时间,是为了说明记载蚂蚁大战的历史悠久,以揭示其记载的真实性。
5.下列《婴宁》所提到的行为方式中,体现了婴宁反抗礼法束缚的是()
A.见人辄笑
B.矢不复笑 C.笑须有时
D.笑处嫣然
答案;D;试题难度:难;
分析:这道题有难度。不仅考核对课文的内容的较深度的理解,还考核考生对试题的审题与理解。试题要求找出“婴宁反抗礼法束缚”.婴宁的B.矢不复笑;C.笑须有时;二项都反映了礼法对婴宁的束缚以及婴宁对礼法的顺应。“A.见人辄笑”是描写婴宁女儿的句子。只有开始生活在深山里未经世俗污染,具有自然天性时的婴宁的“D.笑处嫣然”反映对礼法束缚的反抗。
6.下列诗词中,风格可以形容为“肝肠似火,色貌如花”的是()
A.李白《行路难》(其一)
B.贺铸《鹧鸪天》 C.李清照《声声慢》
D.辛弃疾《摸鱼儿》
分析:李白《行路难》(其一)反映了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长安的生活,使他看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他对现实满怀激愤,却又无可奈何;另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疑,又使他能自我勉励,振作精神,充满希望,向前奋进。
贺铸《鹧鸪天》这是一首悼亡词,表现作者对亡妻赵氏的深挚追怀。词中通过旧地重游抒发感情,追念了作者与亡妻长期同甘共苦的生活中培育出来的深厚爱情。李清照《声声慢》抒写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境况及内心深处无比深沉的哀愁。辛弃疾《摸鱼儿》本词通过宫中美人的春愁闺怨,抒发了作者对国运危迫,抗金形势衰微的担忧,以及报国无门,有志难伸的郁闷悲愤。本词“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寓豪放于婉约之中,风格刚柔相济
参考答案:D.辛弃疾《摸鱼儿》;
二,对考试大纲(课文后提示)的考核。
1.《吃饭》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
A.巧设陌生化的比喻
B.多用反诘性的问句 C.以寓言化故事开头
D.从自身的经验谈起;
答案:A;试题难度:易: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课后“提示”明确指出:“《吃饭》主要采取比较法中的类比论证方法。用结婚,烧菜,厨房等比喻来类比说明作者要阐明的道理,通过相似性联想展开的。巧设陌生化的比喻更是本文的最显著的艺术特色。”
附:B.“多用反诘性的问句”的课文是《秋水》;C.“以寓言化故事开头”的课文是《秋水》;D.“从自身的经验谈起”的课文是《容忍与自由》
2.《前赤壁赋》一文中,“客”所起的作用是()
A.启发作者的思考
B.衬托作者的形象
C.代表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
D.在思想上与作者形成对比
答案: C;试题难度:易;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的理解与对提示的阅读。《前赤壁赋》中“客”是虚设的人物,作者以之代言,表示作者思想中消极的一个侧面。“主”即“苏子”是自己的形象,表示作者思想中积极的一个侧面。主客对答,以主说服客,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积极思想的一面战胜了消极思想。
3.《都江堰》中说“他开始叫人绘制水系图谱。这图谱,可与今天的裁军数据、登月路线遥相呼应”,这句话的含义是()
A.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
B.科学研究可能会有超前性 C.科学研究没有国界
D.三者均代表了文明发展的成果
答案:D;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第三部分内容的理解。《都江堰》第三部分是需要重点掌握的部分,内中许多的具体内容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作者把水系图谱与裁军数据,登月线路三者并列,是因为这三者都是为民造福的产物,代表了文明的发展成果。
4.《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所表现的诗人心态是()
A.忘世
B.忘我 C.忘情
D.忘言
答案:A;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心远”是本诗的诗眼,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忘世(开始四句);第二层:忘我(中间四句);第三层:“忘言”(最后两句)。从虚静,到物化,再到“得意”,从忘世,到忘我,再到“忘言”,这是陶渊明适意自然人生哲学的深刻揭示,也是他返璞归真诗歌风格的充分体现。
5.《再别康桥》的写作特点之一是()
A.首尾呼应
B.多用典故 C.抒情议论结合D.韵脚时有时无
答案:A;试题难度:较易;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写作特点的掌握。《再别康桥》没有B,C,D所列的写作特点。只有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诗歌开始,结尾都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6,《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认为,“自以为是”与“自高自大”所导致的认识误区有()
A.自然中心主义
B.自我中心主义 C.物质中心主义
D.民族中心主义
E.人类中心主义
答案:B,D,E;试题难度:较易;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后“提示”的掌握。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课文后提示中有解释,“由于自高自大,将个人或群体的立场介入对事理的判断,便陷入自我中心主义,性别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乃至人类中心主义等认识误区。”这道题提醒考生要注意每篇 26 课文后的“提示”,课文后的“提示”是掌握这篇课文思想内容的一把“钥匙”,考生对于“提示”的每一句话都要加深理解掌握。
6.《雨巷》所抒发的感情有()
A.悲痛
B.寂寥 C.凄婉
D.愤懑
E.惆怅
答案:B,C,E.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思想内容的较深刻掌握,包括时代背景的较深刻的理解。《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四,一二”政变后,作者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这首诗采取象征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惆怅,以及愁怨,寂寞等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思索,希望,探求的积极思想因素。
7.阅读《垓下之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A.本段文字选自《史记》中的哪一篇?属于什么文体?
答案:选自《史记》中项羽本纪。属于纪传体。(易)
B.指出本段文字中司马迁所进行的合乎情理的艺术加工之处,它表现了项羽什么样的心境?
答案:本段中“虞兮虞兮”的悲歌属于合理的艺术加工。反映了项羽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易)
C.这段文字暗示了项羽怎样的处境?
答案:暗示项羽不善用人,众叛亲离的困境。(易)
8.阅读《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矛盾?(易)
答案: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长安的生活,使他看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他对现实满怀激愤,却又无可奈何;另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疑,又使他能自我勉励,振作精神,充满希望,向前奋进
B.指出诗中运用比兴的诗句,并说明其含义。(易)
答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比兴句,以自然景物的艰险,比喻自己仕途的艰难
C.分别指出诗中借行为举止抒情与借典故抒情的诗句。(易)
答案:借举止抒情:“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借典故抒情: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考核语文知识。
这些语文知识包括:论点,论据,论证;描写人的五种方法;九种修辞方式;十二种表现手法;叙述的顺序;诗歌的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六种间接抒情方法)等等
1.《湘夫人》中以假想的反常景象比况事与愿违,表现人物内心焦虑的诗句是()
A.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C.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D.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答案:B;试题难度:难;
分析:这道题重点考核对语文知识中“六种间接抒情”方法的掌握。六种“间接抒情”方法中“借景抒情”又有的四种情况:自然天成,融情入境,移情于景,因情造景。这四种情况的区分是考生学习的难点。“假想的反常景象”属于因情造景。“A.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属于“融情入景”;“D.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属于“借举止抒情”;而B,C都属于因情造景。再分析B,C两项,可以看出C属于一般叙述;B则反映了人物内心焦虑。
2.下列《哭小弟》语句中,属于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是()
A.记得每次看病,候诊室里都像公共汽车上一样拥挤
B.车里有许多人等着,他们一定要等着,准备随时献血
C.曾有个别的医生不耐烦地当面对小弟说,治不好了
D.风烛残年的父亲想儿子,尤其这几年母亲去世后
分析:人物的描写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是对目标人物进行直接的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通过对周围人物与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所要描写的人物,即间接地描写对象。间接描写更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陌上桑》就是典型的侧面描写。
参考答案:B.车里有许多人等着,他们一定要等着,准备随时献血
3.阅读《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指出诗中运用比兴的诗句,并说明其含义。(易)
答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比兴句,以自然景物的艰险,比喻自己仕途的艰难
C.分别指出诗中借行为举止抒情与借典故抒情的诗句。(易)
答案:借举止抒情:“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借典故抒情: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阅读《一句话》中的一节诗,回答问题: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沉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A.最后一句中“咱们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易)
答案:暗示未来的祖国将由人民当家作主,表现作者对理想中国的向往和赞颂。
B.开头两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易)
答案:暗示反动统治者对民众革命的惧怕和镇压;民众普遍存在不满与反抗的情绪。
C.说明这节诗使用的抒情方法。(易)
答案:借比喻抒情,借象征抒情的方法。
5.下列《长恨歌》诗句中,移情于景的是()
A.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移情于景)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融情入景)
C.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融情入景)D.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融情入景)
分析:诗词部分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就是诗词的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其中六种间接抒情是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知识重点与难点。
借景抒情又分为自然天成,融情入景,移情于景,因情造景四种,这四种借景抒情的区别就在于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作者思想感情的多少。
参考答案:A.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移情于景)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一、单选题共 20 题
本题分数:1 分
《声声慢》中,“寻寻觅觅”所体现的心态是()
A、休闲感
B、急切感
C、失落感
D、绝望感
标准答案:C 本题分数:1 分
《咬文嚼字》的中心论点是()
A、斟酌字句就是调整思想感情
B、文学的文字更注重联想意义
C、文字的运用要有创造精神
D、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标准答案:D 本题分数:1 分
《哦,香雪》的整体建构特点是()
A、思想感情的多重性
B、全景描述中突出中心画面
C、以铅笔盒为聚焦点
D、借景物描写刻画人物心情
标准答案:B 本题分数:1 分
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的是()
A、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B、朱熹的《诗集传》
C、郁达夫的《孤独的秋》
D、王夫之的《姜斋诗话》
标准答案:A 本题分数:1 分
以“心里想”、“心里又想”领起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A、行为描写
B、语言描写
C、直接心理描写
D、典型细节描写
标准答案:C 本题分数:1 分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抒情方法是()
A、借景物抒情
B、借象征抒情
C、借举止抒情
D、借典故抒情
标准答案:B 本题分数:1 分
在鲁迅散文《秋夜》中喻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的韧性战斗精神的形象是()
A、不惜献出生命去扑火的小青虫
B、对未来抱着希望之梦的小粉红花
C、饱经沧桑、坚实挺拔的枣树
D、奇怪而高的天空
标准答案:C 本题分数:1 分
《马伶传》马伶拜当朝宰相顾秉谦为“师”的主要启示是()
A、深入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根本途径
B、善于模仿是艺术创造的根本途径
C、刻苦磨炼是最可贵的从艺精神
D、耻居人下是最可贵的从艺精神
标准答案:A 本题分数:1 分
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标准答案:B 本题分数:1 分
《哭小弟》中小弟、蒋筑英、罗健夫的共同品格是()
A、贡献卓著
B、无私奉献
C、全才罕遇
D、英年早逝
标准答案:B 本题分数:1 分
《长恨歌》第四部分所描绘的杨玉环在仙界思念唐玄宗的情景是()
A、天然之境
B、融情入境
C、移情于境
D、因情造境
标准答案:D 本题分数:1 分
贯串《爱尔克的灯光》的线索是()
A、故居的变迁
B、亡姐的不幸遭遇
C、三种灯光的依次闪现
D、“长宜子孙”四个字的联想
标准答案:C 本题分数:1 分
《先妣事略》写母亲娘家的良好家风和娘家人的受欢迎,对刻画母亲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A、对比
B、类比
C、烘托
D、象征
标准答案:C 本题分数:1 分
下列文章,通篇以寓言形式说理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标准答案:B 本题分数:1 分
《都江堰》说都江堰的水,“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比拟
C、借代
D、排比
标准答案:B 本题分数:1 分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情景交融方式是()
A、自然天成 B、融情入景
C、移情于景
D、因情造景
标准答案:C 本题分数:1 分
《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
A、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与崩溃
B、美好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剧
C、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
D、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标准答案:B 本题分数:1 分
对《再别康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个节奏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唯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标准答案:D 本题分数:1 分
以下哪一个不是冯谖所谋的“三窟”()
A、市义于薛
B、薛地建庙
C、游说于梁
D、游说齐王
标准答案:d
本题分数:1 分
《吃饭》选自钱钟书的()
A、《人兽 鬼》
B、《围城》
C、《写在人生边上》
D、《谈艺录》
标准答案:C
二、多选题共 5 题
本题分数:2 分
《虞美人》中,借以表达“物是人非”情感的事物有()
A、春花秋月
B、小楼
C、雕栏玉砌
D、东风
E、一江春水
标准答案:ACDE 本题分数:2 分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主要议题有()
A、抱定宗旨
B、砥砺德行
C、改良讲义
D、添购书籍
E、敬爱师友
标准答案:ABE 本题分数:2 分
《蚂蚁大战》描写生动的原因有()
A、观察细致
B、描写细腻
C、画面清晰
D、类比贴切
E、拟人传神
标准答案:ABCDE 本题分数:2 分
下列作品,属于记事散文的有()
A、《爱尔克的灯光》
B、《香市》
C、《西湖七月半》
D、《马伶传》
E、《哭小弟》
标准答案:ABC 本题分数:2 分
《金鲤鱼的百裥裙》中小说内涵深刻性的主要体现有
A、时代变迁消解了等级观念
B、等级观念渗透到日常生活
C、身份意识浸透小人物心灵
D、等级意识遭到儿孙的唾弃
E、寓深意于不动声色的白描之中
标准答案:BC
三、词语解释题共 10 题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及:够得上。肩此重任,责无旁贷。
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无可推卸。
明德先论于贱。
贱:指底层的百姓。
孤舟一系故园心。
系:有双关意义。一指孤舟停泊系岸,二指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凝结于胸。
本题分数:1 分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弃甲曳兵而走:丢弃铠甲、拖着武器而逃跑。
本题分数:1 分
此上元妹子所遗,故存之。
遗:赠送。
本题分数:1 分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发生灾荒。
本题分数:1 分
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恁:如此;凝愁:愁苦不已,愁恨深重。
本题分数:1 分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
隆然:脊背高起的样子。
本题分数:1 分
旧栖新垅两依依。
旧栖新垅:旧栖:旧居,指生者所住;新垅:新坟,指死者所葬。
大学语文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诗经》在艺术上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A)。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对偶
2、屈原是战国时哪国人?(B)A 齐国
B 楚国
C 秦国
D 赵国
3、《垓下之围》中,项羽“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多少骑?(D)A 72 B 26 C 800 D 28
4、《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是李白什么时候所写?(C)A 刚到长安时所写
B 在长安期间所写
C 离开长安时所写
D离开长安后所写
5、代表两汉散文最高成就的当属(A)A 《史记》
B 《汉书》
C 《汉乐府》
D《过秦论》
6、“妻孥怪我在”一句中的“怪”字,主要意思是(A)A 惊奇
B 奇怪
C 责怪
D 埋怨
7、下面哪一位诗人留下的诗作最多?(D)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陆游
8、李白被后世人称为(B)A 诗圣
B 诗仙
C 诗史
D 诗鬼
9、《长恨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C)A 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和浪漫的结合
D 既不是现实主义也不是浪漫主义
10、“汉皇重色思倾国”中的“汉皇”指的是(B)A 汉高祖
B 唐玄宗
C 唐太宗
D 唐肃宗
11、下面哪个介绍是准确的?(C)A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诗的作家
B柳永是南宋第一个专力写诗的作家
C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D 柳永是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12、苏轼写《定**·莫听穿林打叶声》时年龄是(D)A 30 B 35 C 40 D 45
13、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引用的是(A)A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B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C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D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14、《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景物是(D)。
A 春
B 江
C 花
D 月
15、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B)。A 七言绝句
B 七言律诗
C 七言歌行
D 七言古诗
16、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表达知音难觅情怀的语句是(D)。A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B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C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7、《庄子》代表了哪一家的学说?(B)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兵家
18、秦代唯一的作家是(C)。A 司马迁
B 班固
C 李斯
D 陶渊明
19、汉末建安时期,文人诗歌的中心是(A)。A 三曹
B 建安七子
C 蔡琰
D 屈原
20、被人们称为“乐府双璧”的诗歌是(A)。A 南北朝的《木兰诗》和汉代的《孔雀东南飞》
B 南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汉代的《木兰诗》 C 南北朝的《陌上桑》和汉代的《孔雀东南飞》 D 南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汉代的《陌上桑》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初唐四杰是哪四个人?(A BC E)A 王勃
B 杨炯
C 卢照邻
D 陈子昂
E 骆宾王
22、《涉江》中屈原列举的忠臣贤士有(A B C D)。A 接舆
B 桑扈
C 伍子胥
D 比干
E 董道
23、下列诗句使用了夸张的是(B D E)。A平沙莽莽黄入天
B 一川碎石大如斗
C 风头如刀面如割 D 连云开甲宅
E 鼻息干虹蜺
24、下列作品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BCD)。A 《前赤壁赋》 B 《五代史伶官传序》
C 《始得西山宴游记》 D 《答李翊书》 E 《春江花月夜》
25、下列诗句中哪些是描写杨玉环美丽动人的?(ABCE)A 天生丽质难自弃
B 回眸一笑百媚生
C 云鬓花颜金步摇 D 花钿委地无人收
E 梨花一支春带雨
26、下列哪些作品属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ABCD)A 《前赤壁赋》
B 《后赤壁赋》
C 《念奴娇·赤壁怀古》 D 《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E 《江城子·记梦》
三、填空(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27、《诗经》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
28、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主张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
29、杜甫诗歌内容宏深博大,现实性强,风格(沉郁顿挫)。
30、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
31、鲁迅称赞《史记》文史价值的两句话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2、张若虚的诗仅存两首,但因《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33、《行路难》最后两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4、柳词以(铺叙)见长,善于用通俗的语言传情状物,雅俗共赏。
35、前人评价苏轼说:“文人之所能,苏轼皆能;(文人之所不能,苏轼亦能)”
36、李清照前期生活安逸,词作(清丽委婉),后期词风沉哀凄苦,充满了家国之恨。
四、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7、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卒:最终
38、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说:通“悦”,喜欢。
39、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以我为王,名词意动用法。40、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南:往南。名次做状语。
41、客何负于秦哉? 于:对于
42、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从:通“纵”,合纵。
43、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见:被
44、我之谓也。之:代词,宾语复指。
45、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少:形容词意动,“认为……少”。
46、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以:连词,来。
大学语文
(一)第Ⅰ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明论点的是
【
D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
2.庄子《秋水》的主旨是
【
B
】 A.阐明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B.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 C.阐发为政以德的政治道理
D.阐述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3.梁启超在<论毅力》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
【 D
】
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
B.阐明毅力大小不同结果也不同
C.显示毅力的重要性
D.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
4.《吃饭》中,作者在谈到音乐和烹调时,所倡导的社会理念是
B
】
A.以民为本
B.和而不同
C.中庸之道
D.完美人格
5.下面属于国别体史书的是
【
C
】 A.《诗经》
B.《史记》
C.《战国策》
D.《论语》
6.《张中丞传后叙》中当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作者写道:“一座大惊,皆感激而为云泣下。”这对刻、画南霁云形象来说,运用的表现方法是
A
】
A.侧写
B.铺垫
【
【C.对比
D.象征
7.体现中国古代战争由车战转变为骑战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D 】 A.孟子劝梁惠王实行王道
B.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
C.霸王项羽拔剑自刎乌江
D.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
8.《我与地坛》中描绘的落日光辉、雨燕高歌、孩童脚印:苍劲古柏、夏雨秋风,象征
【
C 】 A.地坛绚丽多姿
B.地坛并不衰败
C.“我”倔强的心魂
D.“我”对生命的礼赞
9.《秋夜》的体裁是
【 C 】 A.散文
B.自由体诗
C.散文诗
D.杂文
10.傅雷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的【 C
】 A.易怒
B.狂傲
C.刚直
D.执著
11.《哭小弟》中小弟、蒋筑英、罗健夫的共同品格是
【 B 】 A.贡献卓著
B.无私奉献
C.全才罕遇
D.英年早逝
12.《蒹葭》意境的主要特点是
【 B
】
A.飘忽不定
B.朦胧含蓄 C.失落惆怅
D.重章叠句
13.《陌上桑》写得文辞生动,酣畅淋漓,充分调动了民歌中常用的手法是
【 D
】
A.对比
B.象征
C.反衬
D.铺陈
1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体现的诗人心态是
【 C
】 A.在水一方,可望难即
B.鄙弃功名,虚静忘世 C.陶醉自然,物化忘我D.潜心感悟,得意忘言
15.戴望舒《雨巷》的写作背景是
【 D
】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第一次大革命高潮时
D.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时
16.《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的象征意义是
【 A
】
A.历史上的祖国艰难地负重缓行
B.历史上的祖国美好希望一再失落 C.新时期祖国像旭日喷薄而起
D.新时期年轻人献身祖国的热忱
17.《我愿是一条急流》的主要抒情方法是
【 B 】 A.借景物抒情
B.借比喻抒情
C.借举止抒情
D.借象征抒情
18.《婴宁>中描写花的主要象征意义是
【 B 】 A.绝世容颜
B.自然天性
C.狡黠心理
D.社会规范
19.《宝黛吵架>中的“金玉相对”所指的人物关系是
【 D 】 A.宝玉与黛玉
B.宝玉与金钏
C.宝玉与湘云
D.宝玉与宝钗
20.《金鲤鱼的百裥裙>叙事的中心线索是
【 C 】 A.珊珊发现百裥裙
B.金鲤鱼一生遭遇
C.百裥裙一次未穿成 D.儿子的出走与反抗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见于《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的成语格言有
【 BCD
】 A.五十步笑百步
B.满招损,谦得益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E.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2.《爱尔克的灯光》中所写到的象征性灯光有
【 ABE 】 A.故居大门内亮起的“一线微光”
B.哈立希岛上的“爱尔克的灯光”
C.大街上亮起的一排排“路灯”
D.大海上一个个隐隐约约的“灯塔” E.十八年来照亮我道路的“心灵的灯”
23.《都江堰》中写都江堰水流的声音,“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这里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有
【 AD 】 A.比喻
B.比拟
C.对偶
D.排比 E.借代
24.律诗四联八句,其四联的称呼分别是
【 ABDE】 A.首联
B.颔联
C.对联
D.颈联 E.尾联
25.《苦恼>中下列描述,属于人与马类比的有
【 ABCD 】 A.姚纳“一动不动”,马“在想心事”
B.姚纳像“幽灵”,瘦马像“蜜糖饼” C.姚纳挨了“脖儿拐”,马挨了鞭子
D.姚纳死了儿子,小母马死了马崽儿 E.姚纳诉说苦恼没人听,小马却听着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26.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五代史伶官传序》)
积于忽微:从细微小事积累起来。困于所溺:因沉溺迷恋的事物而陷入困境。27.方今风俗日偷。(《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偷:苟且,敷衍。
28.项王军壁垓下。(《垓下之围》)
壁:在„„扎营。
29.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眸:眼珠。粉黛:女子化妆用品,此处借指宫妃。
30.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常:常规,常道。经:规则,规范。令行:政令得以畅通、施行。3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饮酒》(其五))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是居住的意思。人境:人世间。3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寡人之于国也》)
黎民:指老百姓。
3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伊人:那个人或这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一方:那一边。
2010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二)大学语文
(二)第Ⅰ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庄子用“礨空之在大泽”、“稊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马体”来阐发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 D 】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2.集中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反义词是
【
D 】 A.盛与衰
B.忧劳与逸豫
C.满与谦
D.天命与人事
3.我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代表作有《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的是
【
C 】 A.朱自清
B.王蒙
C.朱光潜
D.宗白华
4.《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砥砺德行”所针对的不良社会风气是
【 A
】
A.风俗日偷,道德沦丧
B.读书是为了混取文凭 C.求学是为了升官发财
D.不敬师长,不爱学友
5.成语“狡兔三窟”出自
【
A
】 A.《战国策》
B.《孟子》
C.《论语》
D.《史记》
6.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主要目的是
【
B
】 A.移风易俗,破除陋习
B.加强边防,扩张领土 C.党同伐异,巩固统治
D.废弃儒学,改奉异教
7.《前赤壁赋》中苏轼认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里是表达
【 C 】 A.自然界的广博
B.造物者的万能
C.积极旷达的心境
D.消极无为的心态
8.《爱尔克的灯光》中,大门内亮起的微弱的灯光的象征含义是
【
B 】
A.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
B.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衰落、崩溃 C.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D.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9.傅雷刚直个性的社会品格是
【 C
】 A.报效知己,深谋远虑
B.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C.坚持真理,刚正不屈
D.勤勤恳恳,无私奉献
10.《我与地坛》中的地坛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是
【A.对比
B.象征
C.铺垫
D.烘托
11.《蚂蚁大战》的整体象征意义是
【 D
A.自然界的弱肉强食
B.阶级斗争的你死我活 C.战斗者的英雄气概
D.人类战争狂热、残酷
12.《湘夫人》的主要艺术特征是
【
D 】 A.现实主义
B.象征主义
C.自然主义
D.浪漫主义
13.《陌上桑》中夸夫婿一节所表现的罗敷性格特征是
A.美丽
B.机智
】
【
B
B 】
】C.坚贞
D.善良
14.《饮酒》(其五)中,富有哲理意味,且体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思的诗句是
【
D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5.下列诗作,主要寄托着作者对西方文明深挚向往和追求的是
【 B 】 A.闻一多《-句话》
B.徐志摩《再别康桥》
C.戴望舒《雨巷》
D.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6.贺铸的《鹧鸪天》中,借象征抒情寓意的句子是
【 A
】 A.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B.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C.原上草,露初唏,旧栖新垅两依依
D.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17.《我愿是一条急流》诗中用“同暴风雨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即使被轻易毁灭”等诗句描绘“我”的形象,所体现的主要是“我”的【 C 】
A.斗争精神
B.坚强意志
C.献身精神
D.无畏气概
18.《婴宁》的主旨是
【 A 】
A.批判封建礼教对妇女健康天性的压抑和窒息 B.揭露古代女子狡诈的一面 C.描绘古代青年人之间的爱情
D.批判封建专制
19.《苦恼》的整体构思特点是
【 D 】 A.倒叙方式
B.人马类比
C.人马对比
D.以小见大
20.《哦,香雪》中香雪性格的主要特征是
【 B 】 A.愚昧无知
B.质朴纯真
C.胆小怕事
D.执著追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所提出的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有
【 BCDE 】
A.河内凶,则移其粟于河内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E.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2.从《垓下之围》中所引申出来的成语有
【 ADE
】 A.四面楚歌
B.狡兔三窟
C.功亏一篑
D.霸王别姬 E.羞见江东父老
23.下列作品,蕴含强烈现代人文精神色彩的有
【 ABCD
】 A.《容忍与自由》
B.《我的世界观》
C.《都江堰》
D.《蚂蚁大战》 E.《香市》
24.下列作家属于“唐宋散文八大家”的有
【 ABCD】 A.欧阳修
B.韩愈
C.柳宗元
D.苏轼 E.司马光
25.《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争议,主要说法有
【
BCD A.象征说
B.讽喻说
C.爱情说
D.双重主题说 E.叙事说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26.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八首》(其一))兼天涌:波浪滔天。接地阴:天地一片阴沉。27.年十六来归。(《先妣事略》)
归:出嫁。
28.字而幼孩,遂而鸡豚。(《种树郭橐驼传》)
字:养育。而:通“尔”,你。遂:喂好。29.连他也奚落起我来。(《宝黛吵架》)
奚落:讥笑。
30.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论毅力》)
艳羡:非常羡慕。殆:大概是。31.期山东为三处。(《垓下之围》)
】 期:约定。山东:山的东面。32.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曳兵:拖着武器。走:跑,这里指逃跑。33.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论毅力》)
参伍:交相错杂。
2010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三)大学语文
(三)第Ⅰ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来揭露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
C 】 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2.《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的比喻义是
【 B
】 A.人的认识受到时间的限制
B.人的认识受到空间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到先天素质的限制
D.人的认识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
3.《秋水》和《论毅力》都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D 】 A.层递
B.正反对比
C.顶真
D.比喻
4.《湘夫人》的抒情主人公是
【 B
】 A.湘夫人
第五篇:对大学语文看法
1.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41人,约占33%(其中68%为理科生,32%为文科生)。在开学初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或隐或现地表达出对中小学语文应试教育制度的不满与厌恶,“应试教育受到高考的制约,偏重于提高语文的解题能力,印象中的语文就是汉字、拼音、改病句、做阅读等”。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他们发现学习语文原来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大学语文科学地整合了语言文学与文化的知识,使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文化和文学素养,接受到了一种语文教学的高级形态,领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和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的语文并不是死抠字眼与归纳中心思想,而是用心去解读作品,从中感悟人生。一名理科生明确指出:“最大收获———失而复得,我找回了曾经拥有过的、但又失去了的兴趣———对语文的兴趣。”
2.开拓眼界,提高人文素养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97人,约占77%(其中理科生、文科生各占50%)。高等语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涵盖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颇富系统性与学术性,给学生打开了一扇展示文学新视点的窗户,让他们接触到一个更纷繁多姿的世界。
3.教师的风采与信念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63人,占50%(其中理科生占65%,文科生占35%)。授课的五位优秀教师,以他们丰富的学识、诙谐流畅的语言,站在较高的视点为学生剖析文学作品,处处展示出巨大的人格魅力。他们为学生讲解古人精妙的章句,透析今人深邃的思想,引导学生直面人生。从各位大师身上,学生们还看到了作学问的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如何查找资料,如何筛选信息,如何找出问题,如何提炼观点,以及一些细节的处理,我们将受益终生”。
4.自身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76人,约占60%(其中理科生占53%,文科生占47%)。高等语文丰富了学生的感悟力、想像力和思考力,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与技巧,养成独立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对文化精品学习的兴趣和继续深入探索的潜力。在这里,学生们纠正了以往许多不正确的观念和认识,“破除了对权威的迷信”,敢于质疑思辨的能力得到肯定,“真正学会欣赏文学、品味文学”。他们学会了一种学习或思考的方法,开始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意识到“名家也是血肉之躯,也是人。人无完人,白璧也有微瑕”。还有学生指出,最大收获是由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作业方式———论文带来的。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锻炼了自己查找、筛选及综合资料的能力,提升了语言文字功底,形成了自己的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这种‘吃掉’并‘消化掉’的满足感,一笔挥就的酣畅感,令我乐于接受知识。”
2007-1-1 13:17 回复
紫约师耘 4位粉丝 2楼
5.传承民族文化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8人,约占6%(其中理科生占62%,文科生占38%)。作为一名大学生,社会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大任,理应比较熟悉积淀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在对古代经典文学名著的赏析中,在对语言文字和文学美的感悟中,“我们更深刻地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植根于我们的灵魂、支撑我们的精神的文化,也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华民族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二)你对这门课程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你对这门课程有何建议?
1.整体感受
总的来说,这是充满趣味的课程,课堂气氛积极活跃,课程内容涵盖面广。课堂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没有任何限制思想的框架。“课程内容更专题化,学习更自主化,课堂更开放化。”带给学生的是欣赏、激动与智慧,“这才是我们所期待的语文课,所愿意上的语文课”。在126份问卷中,持上述观点的学生有125人(余下一人为理科生,觉得语文课闷),约占99%,由此可见,《高等语文》这门课程的开设与讲授效果是相当显著的、令人振奋的。与开学初的调查结果作比较,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对语文课的态度上,还是在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