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语文复习
大学语文》复习考试,考生们可以仍然按照历年来的复习方法进行。就是说,《大学语文》主要复习掌握四部分内容:一,认真研读教材中的课文,共52篇课文,议论文10篇,记叙文17篇,诗词18篇,小说7篇,四部分内容所选的课文篇目,要一篇一篇地阅读掌握,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考生一定要加强对教材所选取的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可以分成两个层次:浅层次的掌握就是要求考生记忆课文中的内容,只要阅读了课文,记住课文的内容,就可以很轻松地回答出来。在过去《大学语文》考试中,考核考生对课文的内容是否记忆的,也就是属于浅层次内容的考核试题较多。而现在要求考生较深层次掌握课文的考题相对比较多了。深层次的掌握则要求考生在对课文记忆的基础上对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加以深刻理解,考核考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对于古文,要能够读通,读懂,同时对重点字词(课文后面的注释)要一一掌握;二,在熟练掌握教材每篇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后面的提示,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钻研掌握。对考试大纲,提示的考核是每次考试的重中之重,所占分值较多;三,要灵活理解掌握语文知识。这是学习的难点,历年来考生丢分很多。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主要有:议论文的论点,论据,举证,其中两种论据,三种论证方法是重点;10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诗词的直接抒情手法,间接抒情的六种手法;记叙的顺序;描写人的五种方法,等等。考试中这部分知识一般都考核考生灵活掌握的能力,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所以考生要认真钻研,理解,掌握教材50页,148页,217页,287页四篇文章。四,作文。自考一般作文可以写成夹叙夹议夹抒情的文章。在写作作文时,同学们可以参看学习《纪念傅雷》一文的写法。
1、考课文的内容。
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上面所讲授的内容,是学习的根本,这是毫无疑义的。并且提高一个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需要有途径,就是通过认真学习,分析经典文章,精品文章这一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大学语文》所选择的都是精品文章,这门课考核内容之一就是看看考生对于这些课文是否真正认真阅读,真正学习了。
考核考生对于课文的阅读情况,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1)属于浅层次的考核。
例题
1、《长恨歌》的诗句中,描绘杨玉环“闻道汉家天子使”时情态的是()
A、回眸一笑百媚生
B、梨花一枝春带雨
C、雪肤花貌参差是
D、芙蓉如面柳如眉
例题
2、从《我的世界观》一文来看,爱因斯坦人生观的核心是()
A、为别人而活着
B、为占有别人劳动而难受
C、崇尚简朴生活
D、对人对己都要宽容大度
例题
3、下列文章中,从自身的经验教训谈起,坦诚进行自我反思的是()
A、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B、胡适《容忍与自由》
C、朱光潜《咬文嚼字》
D、钱钟书《吃饭》
例题
4、下列《断魂枪》的语句中,属于孙老者肖像描写的有()
A、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
B、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
C、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
D、黑眼珠更深更小了,像两个香火头
E、嘴上几根细黄胡。
以上几道题都是典型地考察学生是否认真阅读了课文。如果把课文读熟,读透了,那么,回答这些问题,应该没有任何难度。没有阅读教材,对教材内容十分生疏,则不可能回答出来这几道题。
(2)属于较深层次的考核。这一层次,就是考察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是否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个层次的考核对考生来说,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这类考察既有单项选择题,又有分析题。
例题
1、阅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A、赵武灵王为什么要“胡服骑射”?
B、说明“愚者所笑,贤者察焉”的表现作用。
C、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例题
2、《陌上桑》中用侧面描写手法烘托罗敷美貌的有()
A、鬑鬑颇有须
B、下担捋髭须
C、青丝为笼系
D、青丝系马尾
E、盈盈公府步
例题
3、铁凝《哦,香雪》中体现香雪执著性格的最重要情节是()
A、每晚七点都要去看火车
B、每晚七点都要去看“北京话”
C、为了铅笔盒冲上火车
D、为了不误课夜行30里
这几道题就不仅仅考察考生是否简单地阅读了课文,并且更深一步考察考生对课文的理解。
例题1
A、赵武灵王为什么要“胡服骑射”?这涉及到对这篇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认识。阅读课文后,我们就知道,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是为了“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是为了赵国的强大。
B、说明“愚者所笑,贤者察焉”的表现作用。这个问题考察的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运用对比,写出了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决心。
C、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这主要是考察语文知识的掌握。运用语言,动作描写方法。
例题
2、这个题也是既考察对课文的阅读,又考察对课文的理解。首先通过阅读课文先选出哪几句是描写女子夫君的,哪几句是描写女子的?然后要理解什么是侧面描写。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分析,才能回答出来。应该是BCD。
例题
3、是典型地考察考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四个选项全部是香雪的行动。但是其中哪一项属于“体现香雪执著性格”的,就必须对课文的内容深刻理解掌握了。应该选C。试卷中还有10分词语解释题,也需要考生认真阅读课文,尤其古文要能够读懂,明白古文的意思,古文与现代文中重点词句要会翻译。一般来说,古文翻译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需要下功夫攻克。
2、考提示(包括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属于考——教分离的一种考试制度。考生,命题教师之间通过考试大纲来联系。也就是说,考生根据考试大纲来学习,命题教师依照考试大纲来命题,考试大纲把考生与命题教师联系起来。《大学语文》在两个方面体现教学的要求,一个是教材后面的考试大纲,一个就是每篇课文后面的“提示”。每篇课文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点,在考试大纲,提示中都有明确的交代。考生在学习中,一定要认真掌握考试大纲及提示上面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这方面内容更是考核的重点。
例题
1、阅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回答问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春花秋月何时了”所蕴含的深层情感是什么?
B、“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C、为什么说以“一江春水”喻“愁”意境深远?
例题
2、下列作品,体现“含泪的微笑”独特风格的是()
A、《苦恼》
B、《麦琪的礼物》
C、《婴宁》
D、《哦,香雪》
例题
3、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隐含家破人亡之痛的词句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C、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例题
4、“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的情景交融方式属于()
A、自然天成B、融情入景
C、移情于景
D、因情造景
例题
5、庄子《秋水》(节选)的主旨是()
A、阐发为政以德的政治道理
B、阐述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
C、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思想
D、阐明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以上例题在课文后面的提示中,在考试大纲中都有明确的交代,只要在理解课文的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提示”,掌握考试大纲中需要掌握的每一个知识点,回答试没有任何难度的。这类涉及到考试大纲,“提示”方面的考题,在每份考卷中都有占到较大的比例。
3、考核语文知识。
《大学语文》考试的难点就在语文知识的考核,这部分的内容每份试卷都占有较多的分值,并且活题比较多,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需要考生真正理解掌握这些知识。从考生考试情况来看,这部分试题考生丢分很多,掌握情况不好。因此,考生需要加强这类知识的学习,理解。
第二篇:大学语文复习--
先秦文学概说与诗经
一、原始时代的文学——远古歌谣,原始神话
二、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学—— 诗:《诗经》 散文:《春秋》、《论语》、《尚书》 【《春秋》】:春秋末年,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史书加工创作的我国最早的一部私人撰写的编年史。【《论语》】:儒家学说经典,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优秀的纯语录体散文。【《尚书》】: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文章总集。它是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一部以应用文为主的文集,是我国散文的一个源头。一般认为:“尚者,上也。言此上代以来之书,故曰《尚书》。”
三、战国时期的文学——
1、诸子散文:《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2、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左传》。
3、屈原和《楚辞》。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楚国的同姓同裔贵族,祖先封于屈,遂以屈为氏。屈原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外交理念:联齐抗秦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计作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其中,《远游》、《卜居》、《渔父》,伪托的可能性为大。
一、《诗经》概述: 1.《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乐歌总集,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305篇。至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
三、《九章》概说
性质:一组汇辑性的诗作。汇辑者肯定不是屈原本人。它集中地体现了屈原文学才华独特的一面,是骚体短章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两汉文学
3、两汉作品举要: 辞赋:
贾谊《吊屈原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东方朔《答客难》。王褒《洞箫赋》,扬雄《蜀都赋》,张衡《归田赋》等 历史散文: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赵晔《吴越春秋》等。诗歌: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上山采蘼芜》,《古诗十九首》
二、汉代乐府民歌:
“乐府”概念: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其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以及将文人歌功颂德之诗制谱,以供统治者祭祀和朝会宴饮时演奏使用。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直接称作¡°乐府¡±,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三、《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
《古诗十九首》产生年代大致在东汉中后期中国古代诗歌,在先秦两汉是以民歌为主,到魏晋以后则以诗人的个人创作为主,《古诗十九首》恰好是两者之间的过渡。对于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伤,乃是《古诗十九首》的中心主题。魏晋南北朝文学
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选集。
2、文学集团的活跃。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竟陵八友: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二、作家作品
(一)三曹:1.曹操《蒿里》2.曹丕《燕歌行》3.曹植《送应氏》
(二)陶渊明《和郭主簿》
(三)南朝民歌《西洲曲》
1、曹操
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曹操的一生大半是在战乱中度过的,其诗,诗今存二十余首,都是采用的乐府古题,反映汉末**,慷慨悲凉。散文,多切政事,清峻通脱。鲁迅先生曾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的著作今有辑本《曹操集》,诗歌注本以黄节的《魏武帝诗注》较为详备。
2、曹丕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的儿子。公元220年代汉称帝,即历史上所说的魏文帝。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3、曹植
作品有《曹子建集》。“建安风骨”:“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196——220)
(二)陶渊明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安贫乐道,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思想的两大支柱。
安贫乐道:更多体现了儒家思想,使他追求道德节操的美好纯洁。
崇尚自然,不仅表现为崇尚客观的山水自然,更表现为崇尚精神上的自然,希望返回人真实的、本来的、未被世俗异化的本性自然。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正是这种回归人的本性自然的喜悦。陶渊明的“自然”哲学,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
陶渊明诗歌创作上的最大贡献,就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题材——田园诗。他的田园诗不仅描写田园景物之美,田园生活之趣,而且真切写出了自已身处其中的悠然自得的心境和隐居躬耕的甘苦,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一览无余。陶渊明的文化意义:
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在他身上寻找新的价值,得到精神的安慰。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成了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堡垒。其平淡自然的诗风,也成了人们向往的艺术境界。
酒与陶渊明的生活及其文学紧密相连。他深识酒中之味,从饮酒中体悟人生真谛,从饮酒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菊是陶渊明的化身和象征,也因此成了中国文学中象征高洁远致的意象。
(三)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²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吴歌共326首,西曲共142首。除吴歌和西曲之外,在《杂曲歌辞》中还有一篇抒情长诗《西洲曲》。南朝民歌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那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本自多情的青年男女,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免油然生发出怀春之情。南朝民歌较清丽缠绵,现存的大多为情歌。体制小巧,清新自然,大多为五言四句。大量运用双关语,表达情感委婉含蓄。《西洲曲》在《乐府诗集》中归入“杂曲歌辞”。题为古辞,此诗应是流传于长江流域的民歌,但显然已经过了文人的润饰,是南朝乐府民歌成熟的产物。唐代文学概说与初唐诗坛
(二)唐代文学的分期及其发展 二初唐诗坛
陈子昂(659-700)
出生于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任侠使气。21岁时入长安游太学,次年赴洛阳应试,落第西归,在家乡过了一段学仙隐居的生活。永淳元年(682),他再次赴洛阳应试,得中进士,由于两次上谏疏直陈政事,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官至右拾遗。他曾慷慨从军,随乔知之北征同罗、仆固,跃马大漠南;后又随武攸(you1)宜军出击契丹,因言事被降职,愤而解职还乡。回乡后,他被县令段简诬陷入狱,于久视元年(700)去世,年仅42岁。
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660——720),字号及生平事迹不详。扬州(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风中的顶峰 盛唐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 王维、孟浩然与田园诗 王维(700——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玄宗开元九年(721)登进士第,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获罪,贬济州司仓参军。此后开始亦官亦隐的生涯。先后隐居淇上、嵩山、终南山,历任右拾遗、河西节度判官等职。安史之乱中,被迫接受伪职。两京收复后,因此被定罪入狱,但终获赦免,官复原职,官至尚书右丞。王维晚年皈依佛教,无意仕途,常焚香独坐诵经。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他精通音乐,擅长绘画,在山水田园诗中创造出一种自然之美与心境之美融为一体的纯美诗境,其宁静之美与空明境界是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结晶。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人,又称孟襄阳。孟浩然是唐代重要的山水田园诗人,在当时与王维并称“王孟”。
孟浩然禀性孤高,虽始终抱有济时用世之志,却又不愿折腰曲从。所以终身不仕。其山水田园诗更贴近生活,诗中的情景,常常就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诗的语言也自然纯朴,边塞诗主要是结合雄伟、壮阔的边塞景色的描写,表现边塞将士驰骋沙场、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风格奔放雄伟,豪迈悲壮。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蓚(今河北景县),早年生活困顿,随父旅居岭南。开元中他曾入长安求仕,并于开元十八年(730)至开元二十一年(733)间,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希望能从军立功边塞,但却毫无结果。
高适边塞诗的特点是:质实粗犷,豪迈雄壮中含着悲壮,显得浑厚沉实,很有思想份量。李颀(690-751),盛唐诗人,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其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擅长五、七言歌行体。李颀的《古从军行》是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正如《唐诗别裁集》中云:“以人命换塞外之物,失策甚矣。为开边者垂戒,故作此诗。” 这是一首思想内容深刻的诗。厌战怨征是这首诗的主旋律。诗人放眼于历史上和亲与交战反反复复的现象,把笔触伸入到积怨不解的胡汉双方,最后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不惜以百姓鲜血满足一己私欲的统治者。诗中对被征讨的“胡儿”也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这在唐人诗中不可多得,可说是把边塞诗的思想境界提到了新的高度。
诗风悲壮苍凉。诗中以偶间散,押韵平仄互换的形式和卢、骆以来的歌行大体相承,但气势的动荡开阖却是新的发展。诗中大量运用双声叠韵和叠字,在节奏上又多变化,例如每两句的句尾轮换使用双音词和单音词,读来铿锵跳宕,韵味悠长。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
二、李白诗歌的思想和艺术
(一)主要思想:
1、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赠蔡山人》)。
2、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如《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矿工的生活,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怀。
3、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喜爱、歌颂高山大川。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4、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有的写得真挚动人。他歌颂“愿同尘与灰”(《长干行》)那种热烈纯真的爱情。其乐府诗篇,常常从女子怀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挚的爱情。“青梅竹马”从此诗中来。
(二)艺术特色:
李白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自由解放的体裁和朴素优美的语言来表现他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
1、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豪情万丈的诗句如: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2、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刻画他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深广的忧思,是广泛流传的名句。
3、李白诗歌的想象是很丰富和惊人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对长安和诗友的怀念。《梁甫吟》、《蜀道难》、《梦游天姥吟》则借助于神话传说,构造出色彩缤纷、惊心动魄的境界。体现了李白诗歌想象丰富奇幻、语句纵横变化的特色。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形成于大唐帝国最为辉煌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的渴望与追求,成为其明显特征。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却是在安史之乱的前夕开始形成,而滋长于其后数十年天下瓦解、遍地哀号的苦难之中。李白的诗歌是“时代理想的艺术升华”;而杜甫的诗歌则是“乱离时世的悲歌”。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被称为“诗史”。他诸体兼备,无体不工,沉郁顿挫,律切精深,被后世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中唐诗
白居易,字乐天,白居易的艺术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诗的功用: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长恨歌》的艺术特点
1、叙事、绘景、写人、抒情完美结合,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宋代文学概说及北宋词
婉约派: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 豪放派:苏轼、陆游、辛弃疾等
“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六家都在北宋。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轼是北宋五大家,他们真正开创了宋诗的新局面。此外还有杨亿等为代表的“西昆体”诗派;黄庭坚等为代表的江西诗派。
南宋时期诗坛最突出的人物是富于爱国主义精神的陆游。此外还有杨万里、姜夔、吴文英等诗人。
4、戏曲、小说的发展:
在“说话”艺术基础上产生的话本,是用口语和比较浅俗的文言写成的。主要包括小说话本和讲史话本,是我国白话小说的发端。但宋代刊刻的话本今已难以见到。2.北宋前期的词人词作:
晏殊:(991-1055)字叔同,临川(今属江西)人,官至宰相。有《珠玉词》,其词言情纯净雅致、雍容和缓、清丽 淡雅、情中有思。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属江西)人。作词是“以其馀力游戏”,其词多抒 发人生感受,有通俗化倾向,与柳永呼应。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苏州)人。有军旅生活经 历。前期词情柔语丽,后期词意境朗阔,沉郁苍凉。(略)张先:(990-1078)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其词 善于描形摹声,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之美名。3.柳永词的新变
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宋词到柳永手中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一,发展了慢词。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八、九十至一、二百字),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二、三十至五、六十字)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为苏辛慢词创作开创了道路。其二,改变了词的声腔体式。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880多个词调中,有100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其三,雅俗并陈。柳词接受了民间词的影响而又能吸收前代诗歌的精华,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及情调。
4.北宋后期的词人词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将诗的言志与词的缘情结合起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苏轼的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
苏轼(1037~1101)一生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经历坎坷。苏轼在文学艺术领域里的成就
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坛骄傲。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领衔人物。
书法、绘画:对书画也很擅长,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第一次尝试将诗的言志与词的缘情结合起来。
词本来的内容是很狭窄的,多为应歌而作,其语言风格柔媚纤巧。在文人的观念中,诗庄词媚,词为艳科(指词所具的柔软性、绮艳性、婉媚性)。被视为纯娱乐性的¡°末道小技¡±。
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词在苏轼手中创新一变,他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一、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县明水镇人。其父李格非,著名学者,“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母王氏,颇通文墨。李清照早有诗名,为晁补之赏识。十八岁嫁宰相赵挺之幼子赵明诚。婚后夫妇唱和,共同从事书画金石的收藏、研究。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死,她亲历变乱,颠沛流离,在寂寞中度过晚年。她工诗能文,词为宋朝一大家。其词今存者仅45首,约3500字。
她一生跨了南北宋两个时代,属南渡词人。以南渡为界,前期词作长于以优美的韵调表现相思离别等传统题材;后期词写破国亡家后的凄凉身世遭遇,沉郁悲凉。她工于造语,创意出奇,长于白描,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前两句与下文的“任”遥应,只是“慵”的表现。第三句点出“慵”;1至5句皆写“慵”: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奁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日上帘钩,无心欣赏,五慵也。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致其极也。易安写“慵”,意在写愁。“慵”字是词眼,从易安的慵态中能感到她内心深处的愁情。上片不说离愁,却说生怕离愁,不说因离愁而消瘦,却说不关病酒和悲秋;下片不说云遮视线,却说烟锁秦楼,不说想寄情流水,却说流水应念我:都是深一层写法。
二、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龟堂老人。12岁即能诗文。人称“小李白”。
三、辛弃疾: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宋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稼轩词的特色:
1.主观感情的浓烈、主观观念的执着 2.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元明清文学概说 杂剧、散曲,合称曲,成为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南戏也在南宋以来戏文的基础上,产生了《琵琶记》等著名作品。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杂剧: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 南戏:高明《琵琶记》、《荆钗记》、《拜月记》
散曲:马致远《天净沙²秋思》雎景臣《高祖还乡》张养浩《山坡羊²潼关怀古》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 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 郑光祖:《倩女离魂》 马致远:《汉宫秋》《青衫泪》
二、明代文学概说:
明代文学可从嘉靖元年(1522)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明前期文学的著名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元末的社会**在文学作品中有深刻的反映。由元入明的诗文作家宋濂、刘基等,写了一些富有社会内容的作品。
由于封建政治高压的存在,文学创作不活跃。不过,在文学作品的整理方面成绩显著,如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加工整理,南戏的改编等。
叙事文学走向全面成熟,章回小说和传奇戏曲的体例日趋于完善。明后期,戏曲步入中国古代戏曲的全盛期。
汤显祖的《牡丹亭》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剧目。临川四梦中最著名 小说方面,出现了众多的长篇和短篇小说。其中神魔小说《西游记》影响最大。而《金瓶梅》则是第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行径和淫乱生活。此外,还有《北宋志传》等英雄传奇和《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以及冯梦龙的《新列国志》等历史演义小说。
三、清代文学概说: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的名著;是清代最杰出的短篇文言小说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成为讽刺小说的颠峰;曹雪芹《红楼梦》,无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十九世纪初叶,出现了李汝珍的《镜花缘》。此外还有英雄传奇小说、历史小说、才子佳人小说。这些作品,在小说史的发展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戏曲方面,明末清初苏州派作家对戏曲的创作和演出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南洪 北孔(孔尚任)是当时著名的传奇作家,他们分别创作的《长生殿》、《桃花扇》都是传奇中传世的作品。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和倾向:
《三国演义》敷演了东汉末年灵帝刘宏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共96年的历史,主要描写了曹、刘、孙三家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盛衰兴亡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宫闱斗争等大小事件,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展现了一幅汉末三国时期风云变幻、壮丽多彩的历史画卷。首先,《三国演义》是以描写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为主要内容的,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种种特征。如:自私、残暴、奸诈等。曹操:奸诈、残暴 “不用则杀”:忌杀孔融,疑杀崔琰、恨杀许攸(you1)、妒杀杨修、误杀蔡瑁迫杀荀彧、„„曹操杀吕伯奢全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刘备:虚伪、自私
刘备城府极深,善用韬晦之计。他自领益州牧,取刘璋而代之,他一面要刘璋“交割印绶文籍”,献城投降,一面又口称“吾非不行仁义,奈势不得已也”。
赵云单骑救主以后,刘备将阿斗掷于地,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因此有了一个民间歇后语:“刘备摔孩子——邀买人心” 鲁迅:“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孙权:阴险多谋
当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孙刘联盟破裂,三家又都使用各种权术,保存自己的实力而让另外两家互相残杀。
曹操重病时,孙权派遣使者上书,劝他“早正大位,将剿灭刘备,扫平两川”,并表示愿意“率臣下纳土归降”。这一阴谋当即被曹操识破,他大笑着对群臣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结果司马懿替他出主意,利用孙权“称臣归附”之机,对孙权“封官赐爵,令拒刘备”。其次,《三国演义》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分裂割据和军阀混战,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的灾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罪行。
第六回写董卓迁都长安时,驱赶数百万人口,死于沟壑,百姓啼哭之声震动天地,以至“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修髯子在他所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引》中就说过:“欲知三国苍生苦,请听《通俗演义篇》”。
第三,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一些经验和规律,有些方面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 之战、彝陵之战。
三、《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首先要处理好的即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对此,小说的处理相当出色。
2、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是《三国演义》艺术上的杰出成就。3、《三国演义》的艺术结构也很有特色。(以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为线索,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虚实相间、首尾照应)
4、语言上,在浅近文言的基础上,又吸收了一些口语成分,“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雅俗共赏。
四、《三国演义》的地位和影响: 《三国演义》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杰出的章回历史小说巨著。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思想文化和小说创作两个方面。思想文化上,与其有关的故事、典故、成语、思想等早已汇入中国文化思想之中去;而它对后代文学尤其是小说、戏曲,同样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红楼梦》
一、曹雪芹的家世与 《红楼梦》的创作: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曹雪芹祖籍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为满人包衣,即家奴)。清朝建立后,曹家成为管理宫廷杂务的“内务府”成员。脂本是指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各种手抄本,在这些被发现的手抄本中大部分有脂砚斋的点评、回批,是极珍贵的研究资料,也是程本和今本的最原始母本。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真实细致地描写了悲剧发生和发展的复杂现实内容,揭示造成悲剧的全面而深刻的社会根源。
贾宝玉是一个封建家庭和封建秩序的叛逆者。全书以贾宝玉为轴心,以他独特的视角来感悟人生,书中的一切人和事,都是围绕这个人物展开的。
1、他反对封建教育,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父亲骂他“不肖的孽障”母亲叫他“混世魔王”。
2、他反对既定的封建等级秩序和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与此相比,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却深深吸引着他。对于丫鬟、伶人一律平等相待,并将其中一些人引为知己朋友。
3、反抗以家族政治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封建包办婚姻,追求个性自由和纯真的爱情。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爱情,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他爱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蕴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热爱的客观与主观的特征。
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色彩。林黛玉也是一位封建礼教的叛逆者的形象。
1、天性纯真,自矜自重。
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得很,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爱自己之所爱,憎自己之所憎,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这种性格最不宜寄人篱下,可是她却不得不寄居在声势显赫的荣国府里。环境的势利与恶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使她用真率与锋芒去抵御、抗拒侵害势力,以保卫自我的纯洁,免受轻贱和玷辱。
2、禀赋高奇,诗才绝代。林黛玉是唯一的、能够与宝玉在灵性的天宇里比翼双飞的姐妹和灵犀相通的知音,同时也使她总是能够赢得宝玉的珍爱。另一方面,高超的智慧与深刻敏锐的洞察力,也使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承受比常人更为深巨的孤独和痛苦。
3、爱得深挚而绝望。
在贾府这个冷漠的环境中,她遇着热心、真诚的贾宝玉,在他们第一次见面的瞬间就彼此达到了了解和默契,他们都在对方的身上发见了自己,在自己心灵上照见了对方。他们由青梅竹马顺乎自然地发展成爱情。林黛玉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格出发,执著而强烈地向贾宝玉要求着彼此“知心”、“重人”、严肃专一的爱情。然而“金玉之论”以及封建主义的婚姻制度,却使没有自主能力的她,不禁自怜自叹,深为绝望。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追求,反映那个时代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闪烁着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作者在写出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也流露出惋惜和感伤的情绪,蒙有一层宿命论和虚无主义的色彩。薛宝钗:是一位典型的封建淑女形象。
1、执著于现实的利益:
她出身在一个豪富的皇商家庭。薛家是商人与贵族的结合,既有注重实利的商人市侩习气,又有崇奉礼教、维护封建统治的倾向。出身于这样一个家庭,薛宝钗秉赋着与林黛玉截然不同的性格特质。她们同样都博览诗书,才思敏捷,但林黛玉一心追求美好丰富的精神生活,薛宝钗却牢牢把握着现实的利益。
2、人情练达,熟谙世故:
元春从宫里送出的灯谜本不新奇,她故意只说难猜;贾母要她点戏点菜,她就专点贾母喜好的热闹戏文和甜烂食品;金钏被逼自杀,她为了安慰王夫人反说金钏糊涂。薛宝钗以她的人品和才干,逐渐在封建家长的心目中造成了“宝二奶奶”非她莫属的牢固地位。
3、世事洞明,圆滑机智:
薛宝钗是一个处世冷静、圆滑机智的女子,她禀有在众人中优雅应对、从容周旋的才能,使贾府上下人等无不敬服。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宝钗扑蝶”。
薛家母子三人在贾家长期住下的用意是要实现薛宝钗与贾宝玉的“金玉良缘”。薛宝钗深知自家的境况和母亲良苦的用心,而贾宝玉的人品和才情在一般王孙公子中是十分难得的,故她在初次和贾宝玉单独相处时,即探问宝玉的“通灵宝玉”,并委婉地让他认识自己项上的金锁,她的要取得未来的“宝二奶奶”名分的意图一开始就已表露。薛宝钗理想的丈夫是功名富贵中人,她比贾宝玉的父母更敏感到贾宝玉离经叛道的危险倾向,因而不断地以自己少女的妩媚和婉转的言词,同时还笼络了贾宝玉身边的丫鬟袭人,从正面和侧面规谏贾宝玉改弦易辙,劝他留心功名仕途,走上正路。这种规谏总是使贾宝玉从对她的潜意识依恋中惊醒过来,看到他和她分明站在两条永不相交的人生道路上,渐次冷淡了对她的感情。
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有着深厚的社会内容。围绕着爱情婚姻悲剧,同时铺开一个由许多有关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生活风俗画,从而展示了封建社会渐趋没落的真实内幕。小说第58回以后,就较少描写爱情了,转而大量地描写环境。着重表现了五个问题: ①贾府与外部社会的矛盾: 贾府与四大家族有欺压百姓、作威作福的一面,同时也遭受着来自皇宫内院以及其他官僚势力的盘剥、欺压。前者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后者如忠顺王府的欺压、宫中太监的盘剥以及最后被抄家。②主子与奴仆的对抗性矛盾:
如晴雯屈死、鸳鸯抗婚、金钏投井、鲍二媳妇上吊。③家庭成员的内部矛盾: 如贾母与贾赦(母子)、贾政与宝玉(父子)、赵姨娘与探春(母女)、贾环与宝玉(嫡庶)、邢夫人与王熙凤(婆媳)、邢夫人与王夫人(妯娌)、王熙凤与贾琏(夫妻:尤二姐)等,相互之间都充满了矛盾,表面上温情脉脉,暗地里却互相谋算,用探春的话说:“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④家族后继无人的危机:
贾、王、薛、史四家都面临着这个问题:贾家赦、珍、琏、蓉、兰皆是道德败坏、荒淫无耻、有欲无能的纨绔子弟,全不能继承祖业。贾政虽然人品端方,但为人古板平庸。薛蟠、王子胜、王仁兄弟等也都是不成器的东西。正如焦大所骂的那样:“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柳湘莲也说贾府是“除了那两个石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⑤经济上入不敷出的危机:
由于整个家族没有多少官俸,元春及皇家的赏赐也很有限,贾家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地租,但即使是这个收入也经常受到天灾人祸的影响。贾家主子又个个铺张浪费、挥霍无度、王熙凤等人又中饱私囊,造成了财政的空虚。而在贾家人看来,贾薛联姻乃是重要的补救途径之一。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红楼梦》一书,写了贾家五代五辈:水、代、文、玉、草。水字辈:贾演、贾源;代字辈:贾代化、贾代善;文字辈:贾敷、贾敬、贾赦、贾政、贾敏;玉字辈:贾珍、贾琏、贾珠、贾宝玉、贾琮、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草字辈:贾蓉、贾兰、贾巧姐。到了贾蓉正好是5代。贾家的灭亡是必然的,即使不因外来的力量,也会因为整个家族的堕落而灭亡。
四、《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人物塑造上的巨大成功:小说塑造了众多的性格鲜明而又富有社会内蕴的人物形象。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480多个,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至少也有几十人。1)曹雪芹写人物完全“打破了历来小说窠臼”,也不再是“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写法,写出了“真的人物”。2)《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是人各一面、各具特色的。不仅不同身份、不同境遇中的人物,即使是身份、境遇相近的人物,也各有自己的性情。
3)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向来不大重视人物的内心描写,但在《红楼梦》中则有许多地方描写得极为深入、细腻,成功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他们的内心秘密。4)《红楼梦》善于把人物放在特定的艺术气氛里,来烘托出人物的内心情绪,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如林黛玉住潇湘馆,贾宝玉住怡红院,薛宝钗住蘅芜院,李纨住稻香村„„再如黛玉葬花。5)《红楼梦》中的诗词能和人物、故事紧紧揉合在一起,它们被熔铸在整个艺术形象中,从而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2、高超的语言艺术: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最成熟,最优美。《红楼梦》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会了古典书面语言的精粹,经过作家高度提炼和加工,形成简洁而纯净,准确而传神,朴素而多采的文学语言,极富于生活气息和感染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3、结构艺术:
《红楼梦》在艺术结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它彻底地突破了中国古代传统小说的单线结构的方式,采取了多头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联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在第五回写宝玉游幻境,听红楼梦乐曲,曲词中已将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预示出来。可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红楼梦》把大小事件错综结合着写,小矛盾凝聚成大矛盾,小事件积累成大事件。善于在日常生活的描写中掀起大波澜,使情节有起有伏,不会给人以沉闷的感觉,并且“注此写彼,手挥目送”,使每一个情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一、近代文学:
龚自珍(1792——1841),浙江仁和(杭州)人。是近代得风气之先的杰出的 黄遵宪(1848-1905),广东嘉应人。经过亲自接触资产阶级文明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明确树立起“中国必变从西法”的思想。并在新的文化思想的激荡之下,开始诗歌上的新的探索,发起了“诗界革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诗派。反帝卫国、变法图强是他诗歌的两大重要主题。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既是“文界革命”的倡导者,也是新文体的成功创造者。变法前追随康有为,大力宣传变法唯心思想;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更加热情地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思想。他的“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文章也形成浩大的声势,震撼了当时的文坛。这从他的《少年中国说》即可见一斑。所有这些新气象都为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发展做了铺垫。
二、现代文学:
(一)文学革命和第一个十年(1917-1927)
(三)徐志摩:新月派的绅士风情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xu4),笔名南湖,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詩人的影响。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散文也自成一格,《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三)戴望舒
1、卞之琳(1910—2000)
&S226;
卞之琳是30年代中国文坛“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卞之琳的创作与提倡格律诗的新月派有关联,但他的风格实际上更接近于象征派,曾与象征派代表诗人戴望舒一起编过《新诗》杂志这一时期的诗作表现出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S226;
他感觉敏锐,又善于将情思与理念深藏于诗意之中,有时却不免给人隐晦之感。他的诗作讲究音节的整饬,追求文字的奇巧,不少篇章还弥漫着忧郁惆怅的情绪。鲁迅:《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
第三篇:大学语文复习
大学语文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北宋婉约词的集大成者是(A)。
A.周邦彦
B.欧阳修
C.苏轼
D.柳永
2.元代后期散曲创作成就最高的代表人物是(D)。
A.乔吉
B.张养浩
C.睢景臣
D.张可久
3.《世说新语》产生于(??)。(D)
A.唐代
B.汉代
C.明代
D.南北朝
4.战国后期形成于楚国的一种新型诗体,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的源头。(B)
A.汉赋
B.楚辞
C.史记
D.乐府
5.唐代被誉为诗家天子的七绝圣手是(C)
A.王维
B.孟郊
C.王昌龄
D.岑参
6.《庄子》文章“寓言十九”,下列属于《逍遥游》中的寓言是(A)
A.列子御风而行
B.齐人有一妻一妾
C.五十步笑百步
D.刻舟求剑
7.柳永《八声甘州》中,“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的修辞方法是(C)
A.比喻
B.拟人
C.借代
D.象征
8.《氓》中属于赋的句子是(C)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9.《论语》的思想核心是(B)
A.有教无类
B.“仁”和“礼”
C.仁者爱人
D.兼爱非攻
10.奠定王维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他的(D)
A.政治诗
B.送别诗
C.边塞子诗
D.山水田园诗
11.杜诗的主导风格是(B)
A.刚健爽朗
B.沉郁顿挫
C.自然明快
D.幽僻硝硬
12.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是他的(B)
A.咏怀诗
B.爱情诗
C.政治诗
D.咏史诗
13.成语“夙兴夜寐”出自(D)
A.《陈情表》
B.《短歌行》
C.《关山月》
D.《氓》
14.柳永《八声甘州》中着力抒写的思想感情是(A)
A.羁旅思乡之苦
B.伤春惜时
C.亡国之痛
D.情场失意
15.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的作家是(B)
A.杜甫
B.白居易
辛弃疾
D.韩愈
16.岑参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用的修辞有(B)
A.夸张
B.比喻
拟人
D.对偶
17.屈原最有代表性的诗歌是(B)
A.《湘夫人》
B.《离骚》
C.《国殇》
D.《涉江》
18.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C)
A.屈原
B.李白
杜甫
D.白居易
19.李商隐的《无题》是(A)诗
A.七律
B.七绝
五律
D.五绝
20.《春江花月夜》“碣石潇湘无限路”,“碣石潇湘”的意思是(C)
A.河北和湖南
B.碣石山和潇湘水
C.北方南方
D.泛指天南地北
C.C.C.C.
第四篇:大学语文复习
1.《诗经》“六义”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2.《诗经》名句理解: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茂盛桃树嫩枝桠,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和顺对待您夫家。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你飘然若絮的衣襟,是我深深的牵挂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诗经·小雅·采薇》
•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3.《庄子》名句理解
•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
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逍遥游》
•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逍遥游》 • 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
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祸害呢?”
• 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
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 在那个时代,人民靠结绳的办法记事,把粗疏的饭菜认作美味,把朴素的衣衫认作美服,把纯厚的风俗认作欢乐,把
简陋的居所认作安适,邻近的国家相互观望,鸡狗之声相互听闻,百姓直至老死也互不往来
4.名词解释:竹林七贤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5.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王维在是个艺术上的造诣极高,诗歌题材广泛,尤以山水诗最为世人称道。他的山水田园诗既吸收了谢灵运逼真描摹、精细刻画的技巧,又继承陶渊明风格恬淡。富有意趣的传统,加上他本人又是画家,融画理于诗歌创作,形成了“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是山水田园诗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著有《王右丞集》
6.宋词婉约派、豪放派代表人物及艺术特点
婉约派
李清照 一般说来,李清照早期的作品特色在于芳馨俊逸,表现出了妇女敏锐纤细的感觉,而且在表达方面往往用白描之笔,真切而且自然。至于其晚期的作品,则可以分为两种成就:一种仍保有前期的妇女的敏锐纤细的感觉,只不过在意境上较早期作品显得沉郁悲凉了,如《南歌子》的“天上星河转”一首可以为代表;又一种则突破了妇女的情意和感觉的限制,而在意境上达到了非常健举超逸的境界,如《渔家傲》。
柳永 柳永乃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在四旗中号“情长”
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
柳永名列宋代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他的词凄婉缠绵,儿女情长,但却不靡靡。构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以至于“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虽有花间词派遗风,亦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豪放派
苏轼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期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益清。
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尤以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爱国思想为中心主题。从词风看,辛弃疾对苏轼和南宋以来的爱国词人的豪放以及其他词人的婉约等风格,兼收并蓄,最终形成了自己瑰奇多姿的艺术风格,成为两宋词坛上一座光辉绚丽的艺术高峰。著有《稼轩长短句》
7.名词:《西厢记》《赵氏孤儿》
西厢记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赵氏孤儿 典故来源于《史记》 时间 春秋时期
8.《牡丹亭·题词》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分析剧本《牡丹亭》里的“情”
9.“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若《牡丹亭》之返魂,《长生殿》之重圆,其最着之一例也。
故吾国之文学中,其具厌世解脱之精神者仅有《桃花扇》与《红楼梦》耳。而《桃花扇》之解脱,非真解脱也。《桃花扇》,政治的也,国民的也,历史的也;《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王国维(1877-1927)《红楼梦评论》
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红楼梦》“悲”的理解
10.名词:荷马史诗《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 《美狄亚》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这两部史诗最初可能只是基于古代传说的口头文学,靠着乐师的背诵流传。它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社会的重要史料。《荷马史诗》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它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作者 埃斯库罗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被成为“悲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写普罗米修斯为人类而受苦,为反抗暴力、反对宙斯而斗争.俄狄浦斯王古希腊索福克利斯的戏剧代表作之一。约公元前430~前426年首演。它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中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冲突——人跟命运的冲突。
美狄亚米蒂亚,又译美狄亚。在希腊神话中,她是科奇斯岛会施法术的公主,也是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后裔。她与来到岛上寻找金羊毛的伊阿宋王子一见钟情。
11.名词:赛珍珠《伊豆舞女》大江健三郎
赛珍珠 美国作家。1932年借其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女性;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也是唯一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
伊豆舞女《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也是一篇杰出的短篇小说,在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品情节简单,描述一名高中生独自在伊豆旅游时邂逅一位年少舞女的故事,伊豆的青山秀水与少男少女间纯净的爱慕之情交织在一起,互相辉映,给了读者一份清新之感,也净化了读者的心灵,把他们带入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伊豆的舞女》也是川端康成作者自传性的小说。
大江健三郎日本作家,1994年瑞典文学院以其作品《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授予大江健三郎诺贝尔文学奖
考试内容:
1.名词解释:5,每题6分,共30分
2.问答题,2,每题15分,共30分
3.作文题,40分。根据提供的资料,写一篇读后感。
第五篇:大学语文复习
一、《大同》 1.选择题(1)《大同》一文选自是()。A.《论语》
B.《孟子》
C.《礼记》
D.《尚书》答案:C(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
C.人事制度
D.所有制形式答案:D 2.填空题 《大同》:“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_guàn_ _。3.翻译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答: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修习亲睦。4.思考题
(1)你认为大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 答:这一点可以结合阅读康有为的《大同书》(重点读《序》,原文见为“教师备课资料光盘”部分)或分析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来讨论。也可以就此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中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接受现象来谈。可以结合当前的全球化过程中的人类价值与伦理危机来讨论大同思想的现代与未来价值。(2)《大同》篇的艺术感染力除来自儒家用世的情感之外,还来自于文字的表达,试总结其中最主要的修辞手法。
答:a.注意找出文字的谐韵现象,如“公”、“睦”、“终”、“用”、“归”、“公”。再如“礼”、“纪”、“里”、“知”、“起”。再如“让”、“常”、“殃”、“康”。先秦许多散文中都注意谐韵。b.注意这篇文章的文字的铺陈与对偶现象。在对偶中善于变化句式,因此便造成了铺张扬厉的气势。c.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二、《七月》 1.选择题(1)《诗经》不计有目无辞的6篇笙诗,诗篇共有(A)。
A.305篇
B.300篇
C.350篇
D.298篇(2)《诗经》风诗中最长的作品是(B)。
A.《生民》 B.《七月》
C.《氓》 D.《大明》(3)《七月》反映的是(C)的历史。
A.夏民族 B.商民族
C.周民族
D.原始社会(4)“王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莎鸡”是(D)。
A.公鸡 B.蝉
C.蝗虫
D.纺织娘(5)一般认为,《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的依据是(A)。
A.内容
B.地区
C.音乐
D.作者 2.填空题(1)《诗经》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五百多年间的作品。(2)《诗经》的体制,可分为风、雅、颂。(3)《诗经》中的“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4)《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一篇是《七月》。(5)《七月》全诗以时间为序,深刻而逼真地反映了西周农人生活状况。3.翻译题 4.简答题
请翻译《七月》的第一章节。
(1)请简要介绍一下诗经的组成和主要内容? 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②共有305篇,收集了自西周至春秋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作品。③诗歌内容包括政治、爱情、农事、民俗等许多方面。
(2)对诗中“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一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传统的看法认为“春女感阳气而思男”,“悲则始有与公子同归之志,欲嫁焉”,近代以来学者提出这句是指身为奴隶的采桑女内心伤悲,害怕被贵族公子强行娶走。你觉得哪种理解更为合理?说说你的理由。此题分歧产生于“殆”字解释的不同。“殆”解释为“始”,是传统的训诂,即指将要发生的事,是自己所愿望;近代以来将“殆”解释为“只怕”。传统的说法以郑《笺》为代表,近代解释以郭沫若为代表。清代姚际恒认为“子”为女公子,害怕自己作为陪嫁品。
我们认为传统的说法在没有充足理由否定时仍可采用。5.思考题
(1)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曾说:“鸟语、虫鸣、草荣、木实,似《月令》(见《吕氏春秋》和《礼记》,是战国时期一部行政历法)。妇子入室,茅、绹、升屋,似风俗书。流火、寒风,似《五行志》(《汉书》中始设《五行志》,叙述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关系及其对人类历史和政治生活的影响)。养老、慈幼、跻堂称觥,似庠序礼。田官、染织、狩猎、藏冰、祭、献、执功,似国家典制书。其中又有似《采桑图》、《田家乐图》、《食谱》、《谷谱》、《酒经》。一诗之中无不具备,洵(实为)天下之至文也。”试结合《七月》将周代农民一年的劳动生活按时间顺序作一简要的概括。答:正月:于耜、纳于凌阴
二月:举趾农作、其蚤,献羔祭韭、播百谷
三月:女子求柔桑、采蘩;条桑,伐远扬四月:无五月:无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食瓜
八月:(采)萑苇、载绩、其获、剥枣、断壶
九月:授衣、叔苴、采荼薪樗、筑场圃
十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获稻、为春酒、纳禾稼、农夫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乘屋、涤场。飨酒、杀羔羊,跻彼公堂
十一月:于貉,取狐狸为裘十二月:其同,载缵武功、凿冰
(2)你觉得《七月》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劳动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情变化? 答:a.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b.为公子裳,为公子裘,食我农夫(喜悦);
c.嗟我农夫,上入执宫功(忧虑); d.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满足)。
三、《故乡的野菜》 1.选择题
下列作品不属于汪曾祺散文作品的是()
A.《胡同文化》
B.《大淖记事》
C.《故乡的野菜》
D.《翠湖心影》 2.填空题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现代作家。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本文《故乡的野菜》,选自《汪曾祺全集》。3.简答题
说说本文在艺术上的特点。
答:艺术上,首先汪曾祺的散文“记人事,写风景,说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间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第二,行文结体自由,笔之所至,不主故常,不事机巧,不落窠臼,像本文就是把故乡的几种野菜一一说过,不假雕饰,自然作结,深得散文之“散”的精髓;第三,语言表达趋向非抒情化。由于感情的淡化,自然影响到文章的语言和修辞,因而,语言多白描,少夸饰的修辞。4.思考题 思考:本文和周作人的《喝茶》,同样从身边取材,一样有闲适风度,试比较二文有何差别。答:从文学渊源上看,汪曾祺似是“闲适”、“性灵”一路,但因为有故乡乡风民情和对故乡的深情怀念的孳乳,同样的题材,在汪曾祺写来却不见枯涩,倒是一派乡野的素朴鲜活,仿佛故乡春天早晨,女孩子竹篮子里的枸杞头,沾着雨水和泥土。因此,汪曾祺的小品文,态度固然闲适从容,但却更多日常生活亲切的人间气息。
四、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1.选择题
(1)下列属于编年体通史的是()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三国志》答案:C(2)主持编纂《资治通鉴》的是()A.司马迁
B.司马光
C.司马相如
D.司马懿答案:B(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主要是通过()方式进行叙事的。
A.对话
B.议论
C.铺陈
D.对比答案:A 2.填空题(1)“侵暴吾地,系累吾民”中“系累”的意思是()
答案:捆绑或俘虏(2)“制国有常,利民为本”的“常”的意思是()
答案:纲常(3)课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选自()。答案:《资治通鉴》 3.简答题
结合课文,简要介绍一下赵武灵王为了推行胡服骑射改革所采取的策略。答案要点:抓住朝中要臣公子成为突破点,耐心说服,以理服人。4.思考题
赵武灵王和公子成分别代表了变革和保守的两面,他们分别阐述了自己主张的哪几项理由?你觉得公子成听服于赵武灵王的原因又有哪些?
答:公子成的理由:中原大同为礼乐中心,不能效法蛮夷之道,否则人心不服。赵武灵王的理由:a.加强军备可以抵御外辱;b.前有中山国侵鄗的历史教训;c.叔父保守,拘泥于旧俗。公子成听服于武灵王的原因:a.武灵王使之请之在先,又亲自前往劝说,能礼遇自己;b.武灵王从国家大局利益为重,言之有理。
五、《晋公子重耳之亡》 1.选择题(1)《左传》属于
C
体史书。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其他(2)“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下面人物中,不属于“三士”的是
B
。A.狐偃
B.司空季子
C.赵衰
D.贾佗(3)对下面加横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D。
A.将适齐。适,适合。
B.有人而校,罪莫大焉。校,抵抗。
C.浴,薄而观之。薄,逼近。
D.则何以报不谷?不谷,君王自谦之称。
(4)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用法的一句是
A。
A.秦伯纳之。B.离外之患。C.奉匜沃盥 D.子盍蚤自贰焉? 2.简答题
(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哪部书?(2)熟读《晋公子重耳之亡》并分析其结构和艺术特色。3.思考题
(1)唐人刘知几《史通》认为《左传》“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文章第二段描写重耳和妻子季隗的两句对话,寥寥几笔就使形象活灵活现。试分析文中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答:本题用意在于体会先秦散文语言简略的特点。对话可见重耳内心的迟疑、愧疚,季隗对重耳的忠贞。重耳对妻子的信任不够坚定,然而自己说话又言不由衷。
(2)在流亡途中重耳是怎样与各国君主交往的?在这一过程中重耳的性格和心理有怎样的变化?
答:突出描写的有详有略。重耳的性格不断成熟。教师在逐一讲解过程中使学生熟悉故事梗概。参见[评析]第二段。
(3)晋文公重耳得以成就霸业,《左传》连续记述了他从出亡到通过城濮之战取得霸业的全过程。课外选读《左传》有关晋公子重耳的其他几则故事,以“晋文公称霸”为题写一篇夹叙夹议的短文。
答:此可用《左传选》或其他,扩展学生课外阅读。
六、《伤逝》 1.选择题
(1)以下集子不是鲁迅小说集的是()。
A《呐喊》
B《彷徨》
C《故事新编》
D《朝花夕拾》答案:D(2)鲁迅唯一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是()。
A《祝福》 B《药》
C《伤逝》 D《一件小事》答案:C(3)“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句人生感悟出自小说()。
A《阿Q正传》 B《祝福》C《伤逝》 D《孔乙己》答案:C(4)《伤逝》中的主人公是()。
A涓生、子君 B迅哥儿、闰土
C华老栓、夏瑜 D涓生、阿随答案:A 2.填空题
(1)鲁迅《伤逝》的副标题是。(涓生的手记)(2)鲁迅《伤逝》最早收入他的小说集。(《彷徨》)
(3)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端,要从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开始。(《狂人日记》)(4)鲁迅《伤逝》的主人公喊出了个性解放的呼声:“,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我是我自己的)(5)《伤逝》的写作年代在。(1925年)3.简答题(1)简述《伤逝》的故事内容。答:略。
(2)简析造成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
答:造成涓生、子君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他们当时所处的封建、守旧、冷酷、庸俗、无聊的社会环境,和所面临的生存(经济)压力。但二人的爱情之所以成为悲剧,与他们自身的弱点也是分不开的。尽管他们因相爱而同居,从精神到物质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他们对于爱情的理解却过于狭窄,未能正确认识爱情在全部人生中的位置,以至于在组成家庭的目标实现后,没有了新的人生的动力,生活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为此,作品提出了“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的观点。同时,涓生、子君缺乏对社会的清醒的认识,忽略了环境对个人爱情生活的制约作用,尤其是忽视了获得生存权的重要,缺乏韧性战斗的思想准备,以至于在突如其来的经济打击面前惊慌失措。作品由“人必先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的点题之笔,提出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的关系问题。
七、《我有一个梦想》 1.选择题
马丁·路德·金曾于哪一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B.1964年答案:B 2.填空题
美国将每年三月的第三个星期一作为“马丁·路德·金日”。
(马丁·路德·金是除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之后的以全国法定假日来纪念的第二个人。)3.简答题
(1)马丁·路德·金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同时又是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他是如何处理宗教和正义之间的关系,并如何利用宗教观念来推动民权运动的? 答案:参见研习与思考3。
(2)如何理解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主张”?
答案:马丁·路德·金受甘地主义和基督教教义影响很深,是一位典型的和平主义者。他强调在争取黑人自由平等权利的斗争中,不应干违法的事,不能让“创造性的抗议堕落成为暴力行为”,必须要有“用精神力量对付武力”的崇高境界。这里的精神力量在他看来,就是要以基督教宣传的“博爱”、“仁慈”来感化黑人的敌人并使之放下屠刀。4.思考题
(1)马丁·路德·金擅长用整句构成排比,试举例说明排比在本文中的表达作用。 答:可以从增强表达的语势语气、铺排内容、便于“听”等角度进行分析。应注意结合演讲的语言要求进行,不一般地分析排比句的作用。排比句的使用在文章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100年后,黑人依然没有获得自由。100年后,黑人依然悲惨地跳姗于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之下。100年后,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质繁荣瀚海的贫困孤岛上。100年后,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中向隅而泣„„”“现在是实现民主诺言的时候。现在是走出幽暗荒凉的种族隔离深谷,踏上种族平等的阳光大道的时候。现在是使我们国家走出种族不平等的流沙,踏上充满手足之情的磐石的时候。现在是使上帝的所有孩子真正享有公正的时候。”“回到密西西比去吧;回到亚拉巴马去吧;回到南卡罗来纳去吧:回到佐治亚去吧;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吧„„”“我梦想有一天。„„我梦想有一天„„我梦想有一天„„”
马丁·路德·金用一连串结构成分类似的句子将演讲的主旨层层深入,引领听众在反复吟诵中体味内涵,感悟作者一颗对黑人民权运动的拳拳之心。全篇使用了近七处达三十多个排比句式,将排比这种修辞方式运用到极至。
(2)根据“评析”的提示,想想《圣经》对马丁·路德·金演讲语言艺术的有益影响。答:用《圣经》的修辞方式把思想表达得形象生动。文中多处的比喻出自《圣经》典故:祈使句的使用具有先知传道的口吻;对梦想的描绘,受到《圣经》对神迹描述的启示。最后以圣歌结尾,增加了演说内容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3)马丁·路德·金曾言:“爱是基督教最高信仰之一,但还有另一面,叫做正义。正义是深思熟虑的爱。正义是克服了与爱相悖者的爱。”在本文中,作者是如何处理爱与正义之关系的?
答:马丁·路德·金生长于黑人教堂一一美国黑人生活的中心机构。黑人教堂的精神根植于他的人格当中,并且渐渐成为他生活中的支柱。黑人领袖深受正义、博爱、顺从这些精神观念的影响。他们大多数人认为,如果黑人教区成员经常实施这些美德,他们就会从政治上、经济上获益,而且最终可获得完全的公民权。这就是马丁·路德·金的信仰建立在正义、博爱、希望三个主题上的原因。这些主题与黑人基督徒的传统信仰是非常接近的。
八、《陶然亭的雪》 1.选择题
(1)下面哪篇散文不是俞平伯的作品()A.故都的秋B.《清河坊 C.《西湖的六月十八夜》D.《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答案:A(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对《陶然亭的雪》特点的描述()
A.本文不仅是一种情绪的抒发,还寄托了作者的理想。B.文章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
C.本文笔触细腻、文风清丽。
D.文章语言既具口语化之自然,又形象雅致。答案:D
(3)以下都是古人描写雪景的诗句,不属于唐代作品的是()
A.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答案:C 2.填空题
文章由回忆导入,表现出作者对年前一次(观雪)经历的深刻记忆,蕴涵着作者对(自然美)的向往和怀念之情。然后,文章记述了具体的游历过程,在简单自然中体现出平淡的琐细,其中有游历中的小见闻和小感触,也有对(陶然亭雪景)的精细描述。结尾又回到现实中,在怀念往事的怅惘中再次深化(怀念自然、亲近自然)的主题。3.简答题
俞平伯先生兼诗人、散文家和学者于一身,他的散文也兼有诗人、散文家和学者的长处,收在这本书中的作品,既有诗的韵致,又有散文的冲淡恬美,同时还兼有学者的理性与绵密。请从书中找一两例子,细细品味。答:如“累累的坟,弯弯的路,枝枝桠桠的树,高高低低的屋顶,都秃着白头,耸着白肩膀,危立在卷雪的北风之中。上边不见一只鸟儿展着翅,下边不见一条虫儿蠢然的动(或者要归功于我的近视眼),不用提路上的行人,更不用提马足车尘了。惟有背后已热的瓶笙吱吱的响,是为静之独一异品;然依昔人所谓‘蝉噪林逾静’的静这种诠释,它虽努力思与岑寂绝缘终久是失败的哟。死样的寂每每促生胎动的潜能,惟万寂之中留下一分两分的喧哗,使就烬的赤灰不致以内炎而重生烟焰;故未全枯寂伪外缘正能孕育着止水一泓似的心境。” 4.思考题
(1)体会作品所传达的人与自然相亲和、相依恋的感情。
答:作品表达的基本感情,是对自然的向往和企慕,还有地往事的怀念和追忆。文章从开头到结尾,从现在到对往事的追忆,都蕴涵着强烈的感情,也包含着对人生的许多感慨。(2)将本文与你所学过的杨朔散文比较,指出它们在立意上有何显著不同。答:杨朔散文,最大的立意特点是“以小见大”,在日常事物中寻找出宏大的主题来。本文与之差别巨大,它始终围绕个人生活和情感来写,表达的是个人志趣,丝毫没有借之以表现宏大主题的意图,也事实上只表达个人的人生经验和感悟,没有大的主题表现。(3)你认为本文的语言成功吗?可选择朱自清、冰心、何其芳等任一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答:朱自清和冰心、何其芳等作家的语言,或华丽或婉约或含蓄,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相比之下,本文的语言更自然质朴,平淡亲切,生活化强,哲理寓含在平淡的叙述当中。
九、《回答》 1.填空题
(1)北岛的《回答》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除北岛之外,其他著名的“朦胧派”代表
诗人还有舒婷、顾城、海子、江河等。
(2)1978年10月,和诗人芒克创办《今天》,成为“朦胧诗”的旗帜人物。(3)北岛是中国现代作家,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诗选》、《北岛顾城诗选》、散文 集《失败之书》和小说《波动》等。2.简答题(1)《回答》要表现的思想主题是什么? 诗中展现了悲愤之极的冷峻,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诗篇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现实,对矛盾重重、险恶丛生的社会发出了愤怒的质疑,并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了“我不相信”的回答。
(2)本诗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诗歌总体特征上可以概括为象征诗。
诗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满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语意曲折的象征、隐喻、比喻等,使诗作既明快、晓畅,又含蕴丰厚,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艺术手段上,象征、隐喻的运用迫于环境险恶的不得已,基本上呈现出比照性的描写。在他的笔下,政治的黑暗犹如漆黑的无所不在的夜,生活的束缚好比四处张开的网,希望的境界成了被堤岸阻隔的黎明,而觉醒者恰如被河水包围的孤独的岛屿。通过象征、暗示,诗人的主观境界过渡到了诗的世界。象征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北岛的诗里被普遍运用,表明了诗人丰富的再造性想象力。
北岛的诗歌染上了一层阴冷的色彩,给人以冷峻凄怆的感觉。北岛诗歌阴悒的冷峻虽不是象征主义的直接感染,但他却从生命感受这共同层次上验证了现代艺术的本质。(3)本诗为何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其社会价值是什么? 《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北岛在20世纪80年代初接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他通过所倾心的意象的接组和叠加,撞击和转换,通过所谓的超越时空的蒙太奇剪接,成功地将一个理想的艺术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民族文化传统、时代的哲学氛围、沉重的理想生活的渴求成为他诗歌的主题。他的诗歌基本上是由两组对立因素构成的象征意境,他用这些象征性诗歌形象再真实不过地传达出了一个充满压抑感的生活氛围,也表现了重压之下,生存意愿和发展要求仍然存在着的人对苦难现实的心理反叛。思考题
(1)分析《回答》的精神特征及抒情主人公的人格形象。
答:a.怀疑、理性和批判精神,以及对未来的信念; b.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战斗精神和青年战士勇敢不屈的人格力量。
(2)谈谈这首诗意象创造的特点。答:a.鲜明、独特和坚实;b.意象之间的拼接、跳跃和组合,营造成复杂的、富有张力的意象结构;c.通过意象表达感情。
(3)为什么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答:这是诗人的荒诞而又丑恶的历史与现实的冷峻概括,也体现了诗人不同流俗的、勇敢的战斗豪情与牺牲精神。
十、《敬畏生命》 1.选择题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史怀泽的作品是()
A.《原始森林的边缘》
B.《文明的哲学》
C.《拯救与逍遥》
D.《非洲杂记》答案:C 2.填空题
阿尔贝特·史怀泽(1875—1965,又译施韦泽)法国神学家,哲学博士,医生。曾获1952诺贝尔和平奖。主要作品有:《敬畏生命》、《原始森林的边缘》,等等。3.简答题
谈谈你对“这与你们的灵魂有关”这句话的看法。答:“敬畏生命”关乎到对人的自身灵魂的健全和完善。4.思考题
作者从伦理角度提出了“敬畏生命”这一概念,你觉得应该怎样理解它和生命的休戚与共之间的联系?
答:作者肯定人作为最高的生命能够认识到敬畏生命和生命的休戚与共,从而摆脱无知。作者所提出自然律与道德律的统一,可以看作是人的认识与上帝观念的统一。作者提出要做到这些在于我们人类对“德性”的保护,对“德性”的培育在于必须避免作者提到的四种诱惑,最终成为清醒敏锐、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这种人才能获得内在的幸福。“敬畏生命”的概念是和所有生命的彼此之间的休戚与共紧密联系的,前者是核心理念,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和说明,同时也是具体的行为指向。
十一、《世说新语》六则 1.选择题(1)《世说新语》的编著者是南宋著名文学家()A.刘孝标
B.刘义庆
C.刘向
D.刘伶答案:B
(2)下列作家中,没有给《世说新语》做注释的是()
A.余嘉锡
B.徐震谔
C.胡适
D.杨勇答案:C(3)下列哪个门类,不属于孔门四科()
A.德行
B.言语
C.政事
D.容止答案:D 2.填空题(1)《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刘宋宗室临川王()撰,梁()注。今传本分为()篇。答案:刘义庆、刘峻或刘孝标、36(2)(鲁迅)评价《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事则高筒瑰奇”
3.思考题(1)阅读《世说新语》,为其中的36门分类写出简单的说明或定义。答:建议浏览徐振堮《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4)。
(2)收集《世说新语》中描写谢安的文字,结合阅读《晋书·谢安传》,谈谈谢安的人物性格。或从《世说新语》中自选一个人物来作类似的研究。答:略。
(3)谈谈你所理解的魏晋风度。答:注意从当时崇尚对人物风度的审美现象入手,把握魏晋时期对人性、人的精神状态的审美追求,以及由此体现出的人的个性意识的觉醒。
十二、《春江花月夜》
1.选择题
(1)张若虚现存的诗歌作品共有(B)。A.1篇 B.2篇 C.3篇 D.4篇(2)《春江花月夜》最早是由(A)创作的。
A.陈后主 B.隋炀帝 C.张若虚 D.卢照邻(3)《春江花月夜》重点描写的是(C)。A.江 B.花 C.月 D.夜 2.填空题(1)“初唐体”指初唐的七言歌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即其代表作。(2)称赞《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的现代著名诗人是闻一多。(3)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3.翻译题
请翻译“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4.简答题
请简要介绍一下本文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之间的关系。答案:(1)以月为中心,月亮的意象几乎贯穿全篇;(2)春、江、花、夜皆为陪衬。
5.思考题
(1)请简要勾画出《春江花月夜》的诗境。
答:全诗以月为中心,春、江、花、夜作为月的陪衬,主客巧妙地配合,敷以斑澜的色泽,构成一幅如梦如幻般的空明纯美的诗境。全诗由皎洁的月光,铺写到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良辰美景又与人生的短暂与愁苦构成对应,抒发了诗人淡淡的感伤和幽幽探索的心境。(2)一首《春江花月夜》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闻一多称“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全唐”。《春江花月夜》究竟何以能够获得这样的美誉?文学创作的数量和质量有什么关系?
答:a.数量和质量不成正比; b.生前的名利和身后的名声不尽一致; c.应注重自身质的提高,不应过于追名逐利; d.即使是数量很多的作家,真正为人传诵的作品也是不多的。
十三、《秋兴八首》(选二)1.选择题
①《秋兴八首》是杜甫在(C)时所作。
A.成都
B.秦州
C.夔州
D.岳阳 ②“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正常词序为(B)
A.鹦鹉啄香稻粒余,凤凰栖老梧枝碧
B.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C.香稻鹦鹉啄余粒,碧梧凤凰栖老枝 D.鹦鹉啄余稻粒香,凤凰栖碧梧枝老 ③《秋兴八首》是(B)诗
A.五言律诗
B.七言律诗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④杜甫诗的艺术风格是(C)
A.冷艳怪丽
B.豪放洒脱
C.沉郁顿挫
D.清新自然 ⑤杜甫享有(C)的声誉
A.诗仙
B.诗神
C.诗圣
D.诗魔 2.填空题 ①《秋兴八首》中的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悟枝描写了唐开元时长安的太平富裕景象。④丛菊_两开____他日泪,孤舟__一系____故园心。简答题
第八首颔联正常的次序应该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悟枝。”杜诗的原意是描写唐开元时长安太平富裕的景象,请问诗人变化词序的原因是什么? 答:目的有二:(1)突出描写的对象:香稻、碧梧;(2)协调诗歌格律,按照格律,这一句的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八声甘州》 1.选择题
①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宛约派的一项是:()
A.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
B.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
C.苏轼、陆游、温庭筠、李煜
D.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答案:A ②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潇潇暮雨”指傍晚的雨势急骤。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C.“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留连于此,不忍离去。D.“正恁凝愁”正有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排解。答案:C 2.填空题
北宋时期使词具有较多社会内容的是号称“慢词”圣手的柳永因做过屯田员外郎,所以世称柳屯田,又因其排行老七,所以又称之为柳七;开拓题材领域,突破音律束缚,创立豪放词风的是_ 苏轼;南宋初期豪放派的首领是辛弃疾;词风力求典雅,代表格律词派的作家是姜夔,字
尧章,号白石道人。3.翻译题
①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答案: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②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答案: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地愁思凝重。4.简答题
简要分析《八声甘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答案:《八声甘州》的思想内容:
它描写了羁旅行役之苦,抒发了词人怀念家乡的凄苦心情。上阙寓情于景,下阙因景抒情,将景物、离愁、恋情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八声甘州》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其一,动静相生的表现手法。如该词上阕的“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含作者的忧愁。
其二,采用细腻的白描,委婉地抒情。“潇潇暮雨”、“霜风凄惨”衬托出思归的凄苦。描写了这样一个具体而细腻的画面: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显得冷清萧条,落日的余辉照在高楼上。通过对秋景的描写,渲染的是一种凄凉的气氛。其三,为对方设想的写法,虚实结合,富于曲折变化。如“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这几句,本来是自己想念故乡,怀念恋人,却从对面写“佳人”渴盼自己回去。本来是自己倚阑凝愁,却说“佳人”不知自己的愁苦。“佳人”怀念自己,出于想像,本是虚写,却用“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具体的细节来表达其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倚阑凝愁,本是实情,却从对方设想,用“争知我”领起,则又化实为虚,显得十分空灵。感情曲折,文笔富于变化,传达了难以表达的情感。
其四,语言质朴,纯朴流畅。如“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语言朴实,却能在平淡中见功力,在质实中现风神,在浑朴中出韶秀。5.思考题
(1)王国维说过:“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见《人间词话》)请你谈谈《八声甘州》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是怎样融合起来的。答:情景的交融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a.词人对景的有选择的采入,如“暮雨”、“霜风”、“残照”等;b.词人在描景时有意选择主观性的词语:如“潇潇”、“清秋”、“冷落”、“衰”、“减”、“休”等; c.词人对景物采用一些特有的描写手段,如拟人,“无语”等。
(2)柳词善用虚字,使词意一气贯注。这首词中便用了“对”、“渐”、“望”、“叹”、“误”等一串去声字,请问它们在表现力度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