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语文 复习 要点
一、《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内容
(一)高等语文素养部分
现代 十八岁出门远行 论睁了眼看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鸭窠围的夜
经济学视角下的道德悖论 文化是什么
古代 儒学摘要 老庄录真 法家治术 晋公子重耳之亡 答李翊书 秋声赋
伯兮 春江花月夜
梁甫吟 新婚别 定** 贺新郎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马伶传 呵旁观者文
窦乂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外国 敬畏生命 高加索灰阑记
(二)应用写作能力部分 共三章,包括: 第一章 应用文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行政公文; 第三章 事务文书;
二、重点文言文段落 P4/ 1.2.3 P5/ 1.3.4 P6/ 2.3.5.6 P7/ 1.3 P8 “恭敬„„” P12/ 1 P14 “人之生也„„”、“知人者„„” P25“今有„„听于威矣” P27“圣人之为国„„” P29“仓廪实„„” P123“僖负羁之妻„„”、“叔詹谏曰„„” P124 “楚子曰„„违天必有大咎” P127“对曰:臣谓„„余何有焉” P141“故画竹„„少纵则逝矣”、“夫既心识„„岂独竹乎” P223 “生所谓立言者„„”、“始 者„„其难哉”、“其观于人也„„然后肆焉”、“气水也„„皆宜”、“待用人者„„”
三、考试题型介绍 (一)单项选择(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本题型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1.内容涉及主要篇目:作者(提出者)、出处、主要内容或观点、艺术特色、价值或影响等;2.应用文写作部分的基础知识。 例1.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A.清新俊逸B.沉郁顿挫C.苍凉悲壮D.沉哀凄苦 例2.在公务活动中按一定程序和格式形成和使用的、表述社会集团意志的文字材料是指()。 A.文件 B.公文 C.报告 D.通知
(二)文言文翻译(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 本题型侧重于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答题时应从如下几点着手:重点、难点字词的翻译、意思表达的准确性、直译和意译的恰当运用等;翻译要做到准确、到位、语意通顺。 例
1、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译文: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三)论述题(共1题,每题10分)本题型侧重于对重点课文内容,特别是对课后思考题理解情况的深入全面考 查;答题时应从如下几点着手:充分理解和掌握重点篇目的课后练习内容,对问题要点有相当熟练的掌握,应有充分的自由发挥;回答时要做到明确题意、要点分明、充分展开、文字顺畅,字数宜多、不宜少。
例
1、试简述《晋公子重耳之亡》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艺术特色。 答:(1)文章善于在列国矛盾斗争的旋涡中叙写历史人物。(3分) 公子重耳离开晋国逃亡这件事的本身,就是晋国内部权力斗争,主要是晋公子王位之争激化的结果。重耳在流亡过程中,受到不同的礼遇,同样跟当时列国之间的斗争形势有关。(2)文章善于在对照和映衬中不断深化公子重耳的形象。(3分) 众公子的无能和平庸,适足以衬托出公子重耳的卓尔超群和远见卓识。正因为重耳是晋国诸公子中的佼佼者,所以跟随他出亡的从者数量众多且 才力超群。重耳的追随者大都是当时晋国的栋梁之材或智能之士。此外,公子重耳流亡期间所幸遇的几个女子几乎都是值得称颂的。
(3)文章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强化主人公重耳的性格。(2分) 全篇基本上是以顺叙和补叙、追叙相结合,而以顺叙为主;在行文中又时而嵌进一则则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以加强叙事的趣味性,使历史人物更加有血有肉。如“乞食野人”、“退避三舍”、“季隗待子”、“醉遣重耳”、“曹共公观裸”、“怀赢不卑”、“子犯授璧”等生动而富有情趣的小故事。
例
2、余华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中多次出现一系列意象或符号,这些符号隐喻着人生旅途中的种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情况,体现出这篇小说的哲理内涵。请简要分析小说中“马路”、“旅店”、“汽车”等符号的象征意义。
答:(1)马路:人所共知(或师、长指明)的人生必经之路;旅店:人生旅途中的休息、暂居之所;汽车:加快人生进程、改善人生境遇的乘载工具。(4分)(2)人生无不行于路,无不需要休整,无不希望获得有助于前进的工具。但路径的选择,决定着有否旅店或汽车;旅店及汽车的选择,或可对其人生的进程产生或正或反的影响。当然,人生并非完全不可把握,主要取决于当事人的思想观念与人生经验等等。(4分)(四)阅读赏评(共1题,每题15分,共15分) 本题型侧重于对重点课文段落鉴赏能力的考查;答题时应从如下几点着手:充分理解和掌握重点篇目的思想艺术特色,对课文作者和内容有相当熟练的掌握,对所选段落阅读细致、深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多角度、多侧面(思想、艺术、语言、风格等)展开分析,并给以恰当的评价;回答 时要做到文体规范、中心明确、分析有力、角度新颖、评价公允、结构完整、文字通达优美,不少于500字。
例
1、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1],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2],不改;州部之吏[3],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4],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5]。故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6],峭也;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7],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布帛寻常,庸人不释[8];铄金百溢,盗跖不掇[9]。不必害,则不释寻常;必害,则手不掇百溢。故明主必其诛也。(《韩非子·五蠹》) [1] 谯(qiào):责备、谴责。 [2] 胫(jìng)毛:小腿上的细毛。指物之细微者,犹言一丝一毫,多指个人得失。 [3] 州部:此指基层的地方行政单位。亦指后世州一级的地方行政单位。 [4] 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手持兵器、依照法律搜寻坏人。官兵:官府的兵器。公法:国法。 [5] 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老百姓本来就是骄纵于溺爱、听命于权威的。 [6] 楼季:战国时魏国一位善于腾跳的勇士。 [7] 跛牂(zāng):跛足的母羊。 [8] 布帛寻常,庸人不释:做衣服的布料是很普通的东西,一般人对它都爱不释手。布帛:指供裁制衣着用品的材料。古代一般以麻、葛之织品为布,丝织品为帛。庸人:平常的人。 [9] 铄(shuò)金百溢,盗跖不掇(duó):数量很大的珍贵黄金,连盗跖都不敢去拿。铄金:指精美的金子。百 溢:亦作“百镒”,极言货币之多。溢,古代黄金计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掇:拾取、搬取。 答案要点: (1)这段文字重在强调法制。首先举出“不才子”不畏父母、乡邻、老师而畏惧法律的例子,得出百姓“骄于爱、听于威”的结论;接着又以“城墙、高山、布帛、铄金”等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推出中心观点(结论):“明主必其诛”(英明的国君一定要推行严厉的法制)。(2)这段文字虽短,但充分显示了韩非长于论辨的特征,其中有事实、有分析、有明确的结论,可视为合乎规制的论说文; 若干词句堪称富有哲理及教育意义的名言:“十仞之城,楼季弗逾”、“千仞之山,跛牂易牧”、“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3)韩非主张法制,确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但由于其过于依赖法制且 过于严苛,在短期可收到奇效,而难以持久。同时,在中华历来强调“人情”的农耕文明的环境中,对法制有着天然而顽强的抵制。这种“法制”与“人情”的斗争,一直在中国延续着。以当今社会而论,坚持“以人为本”并严明法纪,当时国家发展兴旺的必由之路。 例
2、关于文化,有人以为我会谈音乐厅和美术馆,以为我会拿出艰深的学术定义。我当然没有,因为我实在觉得,文化不过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
俭朴的农家妇女也许坐在门槛上织毛线、捡豆子,穿着家居的粗布裤,但是一见邻居来访,即使是极为熟悉的街坊邻居,她也必先进屋里去,将裙子换上,再出来和客人说话。穿裙或穿裤代表什么符号因时代而变,但是认为“礼”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却代代相传。农妇身上显现的其实是一 种文化的底蕴。什么叫底蕴呢,不过就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因为祖辈父辈层层传递,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一个不识字的人也自然而然陶冶其中,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于焉形成,就是文化。
小时候我住在台湾农村,当邻家孩子送来一篮自家树种出的枣子时,母亲会将枣子收下,然后一定在那竹篮里放回一点东西,几颗芒果、一把蔬菜。家里什么都没有时,她一定将篮子填满白米,让邻家孩子带回。问她为什么,她说,“不能让送礼的人空手走开。”
农村的人或许不知道仲尼曾经说过“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但是他可以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是“礼”。 希腊的山从大海拔起,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简陋的农舍错落在荆棘山路中,老农牵着大耳驴子自橄榄树下走过。他的简单的家,粉墙漆得雪白,墙角一株蔷薇老根盘旋,开出一簇簇绯红的花朵,映在白墙上。老农不见得知道亚里斯多德如何谈论诗学和美学,但是他在刷白了的粉墙边种下一株红蔷薇,显然认为“美”是重要的,一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环境的做法。他很可能不曾踏入过任何美术馆,但他起居进退之间,无处不是“美”。
在台湾南部乡下,我曾经在一个庙前的荷花池畔坐下。为了不把裙子弄脏,便将报纸垫在下面。一个戴着斗笠的老人家马上递过来自己肩上的毛巾,说,“小姐,那个纸有字,不要坐啦,我的毛巾给你坐。”字,代表知识的价值,斗笠老伯坚持自己对知识的敬重。 答案要点: (1)论点:文化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价值观,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6分)(2)例举农村妇女、老农民的所作所为,展现他们守礼、求美和尊重知识,用以证明自己的论点。(6分)(3)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文化并非高不可及、深不可测,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身上,只要我们去发现、去护执、去遵行。(8分)
(五)材料分析(共1题,每题15分,共15分) 1.能针对所给材料分析其构成要素和文面格式的特点。 2.能分析和评价一篇应用文的在写法上的优劣。 3.能对存在问题的应用文予以改正。 ××市劳动局: 我校于1978年恢复开办,经市局批准,雇请临时工,电工陈××同志就是其中一个。(公文宜开门见山,应紧扣行文目的,有针对性叙述情况,此处可改为“我校经市局批准的临时工陈××,系电工。”)陈××同志于1981年5月26日高空作业,不慎摔 伤。(“陈××同志”可改用代词“该同志”。)经×军医疗院三个月的治疗和二年多的疗养,病情已稳定。(治疗和疗养的时间,宜一并计算,这样可使文字简洁明了。)属颈髓振荡后遗症,右上下肢感觉减退,左上下肢痉挛性瘫痪,左骼肢静脉有血栓形成,治疗后仍有肿胀,左上下肢感觉好。(“属”字无主语,应改“经„„诊断为”病情叙述属于专门术语,此外“左上下肢„„瘫痪”显然与后面“左上肢感觉好”发生矛盾。作为发函的目的的理由,”病情叙述属于专门术语,此外“左上下支„„瘫痪”显然与后面“左上肢感觉好”发生矛盾。作为复函的理由,“病情已稳定”一句已可全部概括,故不必述,可删去专门术语。)根据上述情况,陈××同志已不能从事农业劳动,但还能从事一些轻微劳动,而安排在部队工作有困难(农业劳动并不都是轻微的,在部队难道就不能从事轻微劳动 吗?故这两句话显然不能成为提出发函目的的理由。陈××能否从农村转入城镇工作,决定于有关政策规定,此处可用“按政策”这一介词词组来表达)为此,我们考虑该同志的实际情况(重复用语,应删去),在××地区安排适当工作(“在”前加“为其”两字,使句意明确,请求地方政府给予照顾处理。(“照顾”应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故应加限制性的状语,末两句应互调,使语序符合逻辑性要求)。
××省××学校
一九××年×月×日
1、请阅读以上材料并简要分析这篇公函在写法上存在的问题。 答案要点:(1)写这篇公函,作者陈述理由和介绍情况,应以“病情稳定”和“按有关政策规定”两条核心材料为准,为此提出发函的目的。这样写,有助于明确因果关系,加强公文的说服力。(2)引用材料过多,有的自相矛盾,陈述理由逻辑混乱,表达情况又多语意不明。其原因主要在于行文时抓不住材料的核心,提炼不出与观点相一致的实质材料,致使公文目的和处理不能发生有机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文主题的表达。
2、请针对这些问题,写一篇修改稿。 修改稿: ××市劳动局: 我校经市局批准的临时工陈××同志,系电工。该同志于 1981年5月26日高空作业时,不慎摔伤。经×军医院诊断为颈髓振荡,治疗两年多之后,病情已趋稳定,但仍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根据上述情况,请求地方政府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照顾,为其在×地区安排适当工作。 ××省××学校 一九××年×月×日
(六)应用写作(共1题,每题15分,共15分) 1.能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符合规范的应用文文本。 2.要求:(1)格式规范;(2)内容切实可行,便于操作执行;(3)篇幅在300至400字左右。
课程安排••••••
一、授课时间每周4课时,共12周,48课时
二、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讨论相结合三、授课内容
四、考核方式
第二篇:大学语文复习要点
语文复习要点
课本:
1、.《诗经》六义:赋(直陈其事)比(打比方)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感物起兴)风(地方乐歌)雅(统治地区的乐歌)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2、.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3、.蒹葭: 伊人——这人,指诗人所追寻的人。《毛诗传》。象征手法的运用。朦胧美。
4、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末章这几句妙处(妙处一:‘今昔对比,内含人生沧桑之感。妙处二:'情景交融,以乐景凸现奔赴沙场的哀情,以哀景“倍增”其哀。妙处三:奇崛突兀,征战凯旋,本来是乐事,但“我”归途上又渴又饥,没有胜利的荣耀;回到家乡,思念变为现实,只有难以言说的悲哀。战场上日夜“曰归曰归”的强烈思恋,与其说凯旋后实现了,还不如说落空了。)
5、《逍遥游》:老子和庄子并称“老庄”,《庄子》(又名南华经)的文章想象丰富,文采飞扬,善用寓言故事类比,富有浪漫色彩。《逍遥游》选至《庄子》第一篇。《逍遥游》喜欢用“寓言”说理,人物地方,无所凭据,充满神奇的想象。
6、《山鬼》选自屈原楚辞《九歌》,是祭祀山鬼的颂歌。《山鬼》所写的山鬼是女神(巫山神女)。山鬼女神自叙自唱。《山鬼》语言,以七字句为多,两个三言,中间用“兮”联结。
7、陶渊明:第一位田园诗人。诗作以平淡著称,《五柳先生传》据萧统《陶渊明传》记载是陶渊明的自况。
8、《将进酒》李白,核心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9、《长干行》四种心情:女子以自叙的口吻,叙述与郎君四个阶段的四种心情(儿时成长的“天真”,十四岁为君妇的“羞涩”,十五岁共尝爱情的“甜蜜”,十六岁分别后的“思念”,突出沉重的思念。)
10、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风格忧郁顿挫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秦观称他为“诗文之大成者”,杨万里称他为“诗圣”,梁启超称他为“情圣”。《登高》核心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被人称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这两句是时间和空间的交织,境界阔大,是杜甫诗歌重要的艺术特色。
11、《江城子》 《定**》出自苏轼,三苏:苏轼,父亲(苏洵),弟弟(苏辙)是北宋著名散文家。《定**》(名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路途上正像自然界一样,风雨阴晴不定,全在看待的态度。)
12、红楼梦:曹雪芹(本名:曹霑,字梦阮。号雪芹,或芹圃,芹溪),他的自我评价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难解其中味。选自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本文线索:以黛玉的病为线索,以钗黛谈心,黛玉闷制风雨词,宝玉夜访黛玉为故事情节,以宝钗访黛玉开始,以宝钗派人送燕窝终。人物性格:宝钗感情真切,处事周到,但又有“度时闲话”的圆通世故。宝玉对黛玉一片真心,痴心,细心。黛玉聪灵敏感,至情有趣,凄凉抑郁。
13、《铸剑》:复仇小说,鲁迅极端冷峻而又痛快淋漓地张扬了复仇的精神。
14、《鸭窠围的夜》: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他用小说《边城》、散文《湘西散记》(是沈从文回家途中给妻子写的信)等大量文字所创造的“湘西”是中国文学中最具特色与光彩的文学世界之一。其情境是作者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所想象的。
15、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马克思称普罗米修斯是“哲学史上最崇高的圣者兼殉道者”。罗念生概括:“埃斯库洛斯给悲剧以深刻的思想、雄伟的人物形象、完备的形式、崇高的风格。
索福克勒斯------戏剧艺术的荷马---------《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心理戏剧的鼻祖------------《美狄亚》
16、塞万提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作家。《战风车》选自--------《堂吉诃德》
17、莎士比亚:文艺复兴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一生创作了37个剧本、154首14行诗和两首叙事长诗。《生存还是毁灭》选自------悲剧《哈姆莱特》。(被称为“四大悲剧”的是:《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喜剧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被人们称为“四大喜剧”的是《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和《威尼斯商人》。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
18、梭罗:美国随笔作家。著有《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和《瓦尔登湖》,《寂寞》选自《瓦尔登湖》。
19、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文学家。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栎树》选自《战争与和平》。
20、泰戈尔:印度现代最著名的诗人,也是享有世界声望的东方诗人,1913年获得若贝尔文学奖。《飞鸟集》选自《园丁集》,选自《冰心译文集》(冰心:现代作家,五四时期以短文诗集《繁星》、《春水》为文坛注目。
21、叶芝:爱尔兰著名现代诗人,二十世纪初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课文有《当你老了》
22、罗曼罗兰:法国现代作家。《约翰·克利斯朵夫》(最著名的长篇小说),《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等,《我们即将来到的日子》选自《约翰·克利斯朵夫》。
23、《更衣记》:张爱玲(原名张煐,显赫而没落的家庭背景,本文选自《张爱玲全集》,是一篇议论文概括了中国衣饰(主要是女子衣饰)的特点,描述中国近代服饰的历史演变张爱玲还著有《霸王别姬》、《倾城之恋》等。
24、《秦腔》,作者贾平凹,当代著名作家,作者以一种地方戏剧为题,采用一种类似全知和全能式的观察视觉,既勾勒打场面,也描写小细节,生动的表现秦川富于文化沉淀的民族生存状态。
25、曹禺:原名万家宝,话剧1933年处女作话剧《雷雨》,此后又创作了《日出》、《原野》和《北京人》等 课文《焦大星 花金子 仇虎》选至《原野》第二幕,被改为川剧《金子》
应用写作:
1、应用文的特点:实用性(根本),模式性(结构体式,语言)。真实性(生命),时效性(时代性、及时性、作用时间的有限性)。
2、应用文主旨的基本要求:正确,鲜明,集中(主旨、中心单一)。
3、应用文材料的作用:(1)材料是形成主旨和构成文本的物质基础。(2)材料是表达主旨并获取认同的根本保证。
4、应用文结构的特点:规范性(法定使成),条理性(内在结构要素的主要特点)。
5、应用文的语言特点:(1)通用性的书面语体。(2)沿用模式化语词和句式。(3)合理运用书面辅助语言。
6、应用文语言运用的基本基础:准确(第一要求),简洁,朴实,得体。
7、应用文的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
8、狭义的公文也称法定公文,主要指《条例》和《办法》颁布的18种党政公文。包括:党的机关公文和行政机关的公文(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等,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行政公文含义),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9、公文特点法定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作者的法定性,二是公文效用的法定性,三是公文制发程序的法定性。
10、公文的分类:(1)按发文机关所属组织系统分:A党的机关公文及《条例》规定的14种公文: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B行政机关公文及《办法》规定的13种公文:命令(令),决定,公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2)按行文方向分: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11、公文行文规范向上请示的规则:a按级请示,b请示一般应一文一事,c请示除领导直接交办的以外,应归秘书部门统一处理,d是上报的请示不要同时抄发给下级机关,e不要多头请示。
12、行政公文格式分为眉首,主题,版记三部分。
13、眉首部分要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其中,绝密、机密的公文应标明份数序号。紧急文件应当标明“特急”,“急件”,电报应当分别标明“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14、行政公文主体格式包括:公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机关印章,成文日期,附注。主要形式为完全式:发文机关+关于+公文主题+的+文种。《办法》规定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号、年份(《条例》称发文)和序号(《条例》称发文顺序号)组成。如“国发[2006]3号”,“国办发
[2006]21号”。联合行文只注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
15、简报的特点:真,新,快,简,密。(简明性,新闻性,非公开性)。简报有报头,报身和报尾三部分。
16、计划是一个大的范畴,工作中常使用的规划、纲要、方案、设想、工作要点、工作安排、工作意见、等均包括在计划的范畴内,计划包括文种名称:规划,纲要,方案,工作要点等。
17、计划的写作:提出实现工作目标,完成任务的措施步骤。
18、计划主要内容部分和核心内容的“三要素”:目标,措施,步骤。
19、总结正文结构形式(1)四部式:”按基本情况,主要成绩和经验,问题与教训,今后打算“依次介绍是总结的传统写法。
20、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其的特点有:合法性,制约性,平等性,一致性,双向性。
21、订立合同的原则:平等公平原则,自愿协商原则,诚实信用原则,遵纪守法原则。
22、合同的主要条款:标的,数量和质量,价钱和酬金,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的方式,其他条款。
23、起诉状的种类:民事起诉状,刑事起诉状,行政起诉状。
24、民事起诉状的正文包括: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据与证据来源。
25、自荐书的正文包括:诉求目标,诉求缘由,自荐条件,结尾。
第三篇:大学语文记叙文部分复习要点
“大学语文”记叙文部分复习要点
一、单元内容概要
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章。它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
学习记叙文单元,应当熟识四种叙述方式,熟知人物描写的五种具体方法,了解环境描写的两个方面,掌握记叙文的两种主要抒情方式。
常用的叙述方式有以下五种:
l.叙事
记叙文的叙事要用叙述这种表达方式。叙述应具备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并用一定的人称、以一定的线索,采取某一种叙述方式。
(l)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如《追悼志摩》、《箱子岩》、《哭小弟》、《拣麦穗》、《我与地坛》等文章;还有第三人称,如《北京的春节》、《廉颇商相如列传》、《毛颖传》、《柳敬亭说书》等文章。
(2)叙述线索。有的以“人”为线索,如《廉颇商相如列传》;有的以时间为线索,如《北京的春节》;有的以事件为线索,如《狱中杂记》;有的以“题眼”为线索,如《哭小弟》,全文围绕“哭”字着笔。
(3)叙述方式。有顺叙(如《北京的春节》)、倒叙(如《哭小弟》)、插叙(如《箱子岩》)、分叙(也叫平叙)。
2.写人
写人主要有五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即对话描写)、行动描写(即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写景
景物描写,是对于人物活动或事件展开的特定背景的描写。景物描写可分为两种: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前者为时代特征的背景描写,后者则侧重于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描写。
4.抒情
记叙文有两种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其中,后者可以采取记人寄情、叙事述情、写景寓情、状物抒情、说理言情等多种方式。
5.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与议论文中的议论有较大的不同。它与叙述相结合,并在叙述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般表现为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和夹叙夹议三种形态。叙事、记人、写景、抒情、议论几种方式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二、知识要点总括
各课基本知识要点
1.《追悼志摩》,作者胡适,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诗人,“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这是一篇追悼性写人散文。作者引用三封信作为典型论据来说理,还大量引用志摩的诗句来抒情写意,主要抒情方式是在议论中抒情。
2.《秋夜》,作者巴金,现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这是一篇写人散文,其总体特点是通过记叙梦境来抒情写人、还多次运用象征手法和排比句式。
3.《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这是一篇记事散文。
4.《箱子岩》,作者沈从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家。这是一篇游记,文章富有思辩色彩。
5.《哭小弟》,作者宗法,当代著名女作家。文章开头所用的叙述方式是倒叙。文章的总体特点是抒情、叙事、写人相融合。
6.《都江堰》,作者余秋雨,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散文家。这是一篇游记,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7.《拣麦穗》,作者张洁,当代著名女作家。这是一篇记事散文。文中写的“小火柿子”具有象征意味。
8.《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这是一篇记事散文,通过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烘托三种方式来表现母爱。文章写母爱,却落笔地坛,这实质上是一种象征性类比。
9.《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代表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这是一篇人物传记,记叙了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
10《毛颖传》,作者韩愈,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一篇寓言性传记,基本写作方法是拟人化,还运用了语意双关、象征寄托的表现方法。
11.《寓言二则》,作者柳宗元,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两则讽刺性寓言。《哀溺文序》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方式来刻画溺死者“要钱不要命”的心态。《蝜蝂传》前后两部分,一写小虫,一写官僚,两部分之间是类比关系。
12.《柳敬亭说书》,作者张岱,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这是一篇写人散文,运用了欲扬先抑、对照反衬、铺垫等三种表现手法。
13.《狱中杂记》,作者方苞,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这是一篇记事散文。本文说服力强的主要原因是事例确凿、典型。
三、知识要点归类
1.关于作者
《追悼志摩》:胡适,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诗人,“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
《秋夜》:巴金,现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
《北京的春节》:老舍,现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之一。
《箱子岩》:沈从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哭小弟》:宗噗,当代著名女作家。
《都江堰》:余秋雨,当代艺术理论家、散文家。
《拣麦穗》:张洁,当代著名女作家。
《我与地坛》: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
《廉颇商相如列传》:司马迁,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毛颖传》:韩愈,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寓言二则》: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敬亭说书》:张岱,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
《狱中杂记》:方苞,清代著名散文家,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
2.作者归类
现代作家:胡适、巴金、老舍和沈从文。
现当代著名小说家:巴金和老舍。
唐宋八大家:韩愈和柳宗元。
清代散文家:张岱和方苞。
3.体裁归类
游记:《箱子岩》、《都江堰》。
写人散文:《追悼志摩》、《秋夜凡《哭小弟》、《柳敬亭说书》。
记事散文:《北京的春节》、《拣麦穗》、《我与地坛》、《狱中杂记》。
传记:《廉颇商相如列传》、《毛颖传》。
寓言:《毛颖传》、《寓言二则》。
4.叙述人称归类
第一人称:《追悼志摩》、《秋夜》、《箱子岩》、《哭小弟》、《都江堰》、《拣麦穗》、《我与地坛》、《狱中杂记》。
第三人称:《北京的春节》、《廉颇蔺相如列传》、《毛颖传》、《寓言二则》、《柳敬亭说书》。
5.表现手法归类
象征手法:《秋夜》、《拣麦穗》、《我与地坛》、《毛颖传》。
较突出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北京的春节》、《箱子岩》、《都江堰》。
较成功的运用了场面描写:《北京的春节》、《箱子岩》和《柳敬亭说书》。
具有思辩色彩的散文:《箱子岩》、《都江堰》。
排比、修辞手法突出的:《秋夜》、《都江堰》、《我与地坛》。
四、课文重点与难点
《秋夜》
本课主要考核点:
作者胡适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在议论中抒情的特点;文章通过引用典型材料来说理抒情的方法,文中所引用的三封信的作用;文章大量引用徐志摩的诗句来抒情的特点,并要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说明这些诗句的寓意,指出其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这是一篇追悼性写人散文。文章抒写了作者对徐志摩因失事而遇难的无限悲痛之情,主要称赞了徐志摩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理想及其为这一理想而挣扎、奋斗的精神。在学习时,应注意掌握好本文的以下重点内容,达到综合应用的能力。
1.段落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1至5自然段,抒写志摩不幸遇难给人们带来的悲痛和人们对他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包括第6至14自然段,称赞志摩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观,并为他所遭受的不公正的责难进行辩解。
第三部分,包括第15至19自然段,赞扬志摩在逆境中坚持崇高理想,继续热情歌唱的顽强精神。
第四部分,包括第20至23自然段,呼应文章开篇抒发的悲悼、敬爱之情,以志摩精神永存收束全文——“他投的影子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他放的光亮也会永远存在。
2.写作特色
(1)在议论中抒情写人是文章的一大特色。文章除了第一、四两个部分的追悼性文字是直接抒情以外,全文的主体部分都是通过议论来抒情、写人。一方面,在立论中抒发对志摩的敬佩之情;另一方面,又在驳论中抒发对志摩不幸遭际的理解之情。文章在议论中抒情,寓情于理,情理交融,达到了理真且情浓的艺术境界。
(2)运用典型材料来说理抒情。本文的典型论据,主要就是三封信。一封是志摩写给妻子的信,直接证明了他离婚和再婚正是为了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理想。第二封信是梁启超写给志摩的信,通过梁表现出来的随俗沉浮的人生态度,从反面证明志摩为“美与爱与自由”苦苦奋斗的人生观。第三封信是志摩写给梁启超的回信,直接表明志摩决不随俗沉浮,愿为理想百折不挠的奋进精神。这三封书信的引用,增添了辩解或赞美的力度。说理要有充分可靠的论据,才会令人信服。
(3)引用志摩诗句来抒发情意。在本文中,胡适大量引用志摩诗句来追悼他的逝世,可谓匠心独具,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抒情达意的方式——通过这些诗句,不仅体现出志摩一生的处境、心境和品格,而且使全篇荡漾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
文章所引诗句多以之为比喻:开头与结尾的诗句中以“云”为喻,慨叹志摩一生来去匆匆,寄托着后人无尽的哀思,情意深长,催人泪下。“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比喻志摩对生活的困惑和志摩突然死去带给人们的迷茫,贴切自然。“我攀登了万仞的高冈”喻指志摩一生对“爱与美与自由”的追求。“阴沉、黑暗、毒蛇似的境蜒”和“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比喻志摩一生的挫折、失败和苦痛。“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比喻志摩对人生、对生活的热情。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富盛名的诗人,文章引用他的诗句来悼念他,使作品的感染力大大增强。
《秋夜》
本课主要考核点:
作者巴金所处的时代背景;建国以来巴金的社会地位和主要成就;文章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文章通过记叙梦境来抒情写人的总体特点;结合有关写人段落,掌握其中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对刻画鲁迅形象的作用;明确文中运用象征的地
方,说明其象征意义;结合有关写景段落,简要说明景物描写对鲁迅人格的衬托作用;识别文中多次使用排比句式所起的作用。
本文一篇抒情色彩较浓的写人散文,是作者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而写的。文章记述了作者俯在鲁迅作品《野草》上做的一个秋夜的梦,着重歌颂了鲁迅热情关怀青年的崇高精神,表达出作者对鲁迅无限崇敬的感情。本文的感情较浓,需要对以下重点内容进行掌握:
1.描写方法
本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
外貌描写生动传神。文章第二部分写了作者在梦境中见到的鲁迅,通过对其外貌(“矮小的身材,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服饰(“黑色的长袍”)、神态(“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的刻画,使鲁迅先生的形象栩栩如生。
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如:“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他站起来,走到窗前,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燃烧”等描写,使鲁迅先生的形象跃然纸上。
同时文章还通过对鲁迅先生语言的描写,写出鲁讯先生对青年们的殷殷教诲,以此来展现人物的伟大人格。
2.景物描写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有一小段景物描写,这是为抒情服务的。写景抒情,情真意切,通过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温煦悠远的氛围,将鲁迅先生的形象衬托得更高大,将作者那种对鲁迅的崇敬和怀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3.象征手法
本文反复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富有诗意地体现出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例如: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三、四、五层反复描写鲁迅先生那颗“燃得通红的心”,写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这颗“燃得通红的心”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象征。
《北京的春节》
本课主要考核点:
老舍所处的时代背景,及老舍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文章的描述中心是通过描写北京春节期间的一番热闹景象,反映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和风尚,并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显示了社会移风易俗的伟大力量;掌握文中的场面描写,划分其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掌握本文叙述描写中穿插
议论的特点,简要说明这些议论的画龙点睛作用;认知文章最后一段运用的对比手法。
下面的一道题目,可以体现上述部分的知识要点。
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1)本文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2)本文在进行叙述描写的时候适当地穿插议论,它的作用是什么?
(3)文章结尾部分的那段议论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时间。(2)一是使文字生色,二是画龙点睛,突出文章的思想意义。(3)通过解放前后北京过春节的对比,突出文章的主题。
《箱子岩》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沈从文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文章的主题思想;各层次的描写角度;联系全文,简要说明作者为什么要极力渲染龙舟场面的热烈气氛;理解文中所描述的作者两次游箱子岩所见到情景之间有什么对比关系,简要说明作者从这一对比中引发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识别本文人物描写中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联系全文,说明文章最后写到贺龙闹革命的情景有何寓意。
1.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记叙了相隔15年两次游览箱子岩的见闻,写出了湘西特有的风俗,在宁静清纯的叙述中,深蕴着作者敏锐而深造的思考;在朴淡如水的笔触下,潜伏着作者浓缩而多彩的情感激流,表达了他对乡土的挚爱,对故土故人生活中的痼疾与污秽的痛心,深情地呼唤湘西人民用划龙舟的精神与热力,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这是本文的中心思想,即本文的重点内容之一。
2.本文运用多种手法来描写人物,人物形象生动而有个性。其中,有正面描写,也有反面描写。作者用较长的篇幅绘声绘色的描述、刻画了家乡几个麻木乡民的形象。其中跛脚什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刻画描写,虽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人物个性跃然纸上,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既先从正面描写了他的外貌、动作、语言,又插入一段对他的发迹史的记叙,还从侧面写旁人对他的议论,以此进行侧面衬托,这样就把一个21岁的兵油子的个性写得非常生动。对这样一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作者毫不保留地表达了自己的痛恨与失望。在这段看似平淡、冷静的叙述中实则饱含着作者忧心如焚的感情,但从他身上,作者又不得不寄托一种幻想。破脚什长这个人物形象就是从正面和反面两方面来描写的。
3.下面的一段题目,可以测试对上述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弦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
(1)这段文字属什么描写?
(2)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描写的?
(3)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哭小弟》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课文作者宗璞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概括文章的主旨;认知本文抒情、记事、写人相交融的总体特点;掌握本文的倒叙方式以及将多方面的材料切成块状、交叉垒积的结构方法;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文中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结合有关段落,简要
说明文中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品格的特点。
1.本文是一篇充满抒情色彩的写人散文。作者的小弟,是一位研究飞机强度的专家,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奋发工作,不幸英年早逝。作者对此文发自肺腑,激情烈烈地赞美了小弟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沉表达出对小弟早逝的悲痛。在学习本文时,需要对本文的重点内容,即写作特色进行掌握。
(1)本文的一大特色是侧面描写,通过间接手法表现人物。如第17至19自然段先从正面记叙小弟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认真负责、忘我工作的精神。然后引用小弟一个同志的来信,从侧面表现小弟强忍剧痛拼命工作的忘我精神、也表现出小弟周围同志的悲痛与怀念。
(2)构思别致,结构新颖精巧。文章围绕着小弟的病逝,把现实与回忆、家庭与社会、情与理交互相接,不采用单线性顺叙,而是把众多的材料分成块状,交错展现,交叉累积。这种叙写方法使文章内容层出层新,结构错落有致,避免了单调刻板。本文在写小弟的经历与事迹时;采用的就是这种叙写方法。
(3)文章大量运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有效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如小弟冬天用冷水洗脸,父亲给小弟写的挽联就是正面的细节描写,其中选取父亲为小弟写的挽联这个细节,即表现出老人的深明大义,又是小弟一生的最好总结,这样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和罕遇的全才,却壮志未酬身先卒,于国于家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小弟周围同志的悲哀和怀念,同事写给作者的信是侧面的细节描写。这些描写有助于完整地刻画人物形象。
2.下面的一段题目,可以测试对上述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已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1)本文是哭小弟的,这里为什么又要哭蒋筑英和罗健夫,(2)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弟、蒋筑英、罗健夫什么样的思想品质?
(3)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都江堰》
本保主要考核点是:
余秋雨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概括文章四部分的大意,归纳全文的中心思想;掌握文中采用对比手法的地方,简要说明这些对比的意义;划分文中描绘都江堰水流壮观景象部分的层次,认知各层次的描写着眼点;识别文中所采用比喻、比拟修辞手法,说明它们的比喻意义或比拟作用;认知本文较强的思辨色彩。其中重点掌握:
1.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游记。
本文通过对都江堰壮观的水利工程的描绘,高度评价和赞扬了李冰父子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的行为和举措。
2.划分和解析段落层次
本文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中对水流壮观景象的描写是重点。
第一部分,即第一节,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得出长城固然伟大,但“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的都江堰却更伟大的结论。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即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是都江堰的观点。
第二层,包括第2—5自然段,分析都江堰比长城更伟大的原因。先说明“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接着在将两者进行对比,指出都江堰虽然在规模上空间上比不上长城的宏大与辽阔,但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都江堰却“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接着历数都江堰在从三国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期间所起的伟大作用,再次印证都江堰的伟大。然后将两者对比,指出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并把它比拟为一位用爱心细细浸润儿女,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比起长城的突兀、僵硬和傲慢来,它确实要伟大得多。
第三层,即第6自然段,以一句话再次对都江堰的伟大作用作出肯定性判断。
第二部分,即第二节,描绘都江堰水流的壮观。这一部分为纯记叙的语言,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两层:
第一层,即第1自然段,写自己开始以为都江堰只是一处水利工程,不会有大大的游观价值。此为欲扬先抑之法,为下文盛赞它的壮观作反衬。
第二层,包括第2—3自然段,对都江堰的水流壮观进行具体而生动的描绘。先在第2自然段用三个含比喻的排比句,“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来写水流的声音,极为形象、生动,这是正面描写;然后再写作者的感觉,“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这是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极写江水翻卷咆哮的壮观。开始从侧面将江水与海水进行对比,突出它的喧嚣的生命力。接着用汪洋恣肆的文笔对江水进行正面描写:它的运动“极有规矩”,遇到分水堤就“刷地一下裁割为二”,遇到坚坝后,“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突然又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它“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这一段大量运作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江水的巨大声势。
第三部分,即第三节,赞颂和评价李冰父子的伟大功绩,夹叙夹议,具有思辩色彩。它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即第1自然段,承上启下,指出都江堰的一切应归功于李冰。
第二层,包括2至12自然段,运用记叙、议论、抒情、对比等手法,展现李冰的光辉形象。
第三层,包括第13至15自然段,写李冰对后世的影响。由于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所以李冰父子的事业能够延续到后世,他们父子已成为为民造福的象征,最后,作者坚信,只要都江堰不坍塌,“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
第四部分,即第四节,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写横江索桥和二王庙。可划分为两层:
第一层,即第1自然段,写横江索桥的高、险及江流由凌厉锐进到驯服的情景,进一步称赞李冰父子治水的功绩。
第二层,包括第2至5自然段,由二王庙祭扫李冰父子展开议论,希望人民永远纪念李冰父子,从而进一步赞颂李冰精神的伟大。
《拣麦穗》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课文作者张洁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归纳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简要说明文章第一部分的铺垫作用;识别文中的对话描写和行为细节描写,简要说明它们的表现作用;简要说明文中关于“小火柿子”描写的象征。
本文是一篇情致感人的记事散文。本文的重点内容包括下列两个方面:
1.中心思想
文章描述了“我”童年时一段难忘的经历——卖灶糖老汉对“我”的疼爱,以及“我”对卖灶糖老汉的依恋,赞颂了这一老一少之间特有的纯真友谊,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冷漠和隔阂的敏感,表现出作者对人和人之间朴素纯真的感情的向往和追求。
2.写作特色
(1)善于通过人物语言、行为和景物的白描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语言描写,例如:“我”与二姨的对话“我要备嫁妆”、“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以及后来对老汉说的“我要天天吃灶糖哩”、“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等。表现出“我”的天真烂漫,行为细节有“我”做烟荷包的举动。景物的描写如对那颗红得透亮的火红柿子的描写。
(2)运用象征手法,语意含蓄。例如“那棵柿子树的顶稍稍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树梢业,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雨打下来,雪压下来。”这儿的“红得透亮的小火柿子”象征了卖灶糖老汉那颗虽历尽风雨却仍然“红得透亮”的“心”。
(3)文章第一部分是文章主体部分的一个铺垫,这个铺垫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的涵盖,后面所描述的“我”与卖灶糖老汉的情谊,就是拣麦穗的农村姑娘丢失的“美 丽的梦”中的一个。二是气氛的渲染,拣麦穗姑娘做“梦”的纯真和丢失的困惑。形成了笼罩全篇的基本情感氛围。三是情感的对比,第一部分说,“谁也不会关心她们还曾经有过幻想”,“连她们自己也甚至不会感到过分的悲伤”,而后面的“我”却是“常常想念他”,“常常想找到它”,前后构成对比,从而反衬出“我”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超世俗的执着追求。
第四篇:大学语文考试复习要点
11-12学年第1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
考试时间:可能是停课的第一天
考试题型: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四、诗词赏析题(20分)
五、作文(40分)
注意提醒同学一定填写:考场登记表序号
复习要点:
1、汉字起源的几种说法及其科学性
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有五说:仓颉造字说、结绳说、八卦说、契刻说、图画说
2、六书说的主要内容、特点
主要内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特点:能够看一个字,明白这个字型体的构造是那种既可)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及其地位。
内容:甲骨文中占卜的事类很多,因而记录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历史、地理、天文、气象等领域。
地位: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是迄今发现的较早的成体系的文字。
4、“春秋笔法” “春秋三传”
春秋笔法:《春秋》本来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记载的通称,后来特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它按时间顺序编排,叙述历史事件,虽然语言简约,但记事系统,往往在字里行间寓褒贬倾向,追求含蓄、言外之意,古人称之为“皮里春秋”;表现了作者维护周礼、反对僭越的思想立场,后代文章家攒之为“春秋笔法”。
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5、把握《刺客列传》中的特殊字词句
看书37至42页的书下注释
6、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7、现代汉语与方言的关系
除了共同语之外,现代汉语还有许多不同的方言。方言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是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是保存古代语言的“活化石”。
8、《诗经》的艺术特色与文学史地位
艺术特色:《诗经》的诗歌艺术很质朴,多采用复沓的句式和章法,反复咏叹;其广泛使用以彼物比此物、触物起兴的比兴手法。
地位:《诗经》是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被儒家尊奉为经典。
9、熟读《硕人》,把握字词句。
书110页
10、理解楚辞的特点与《山鬼》的思想内容。
楚辞特点:感情热烈奔放;句式自由变化,多用“兮”字;想象力丰富,多使用象征意象,最典型者就是香草、美人;辞藻缤纷富丽。
《山鬼》思想内容:诗歌将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以人、神结合的方法,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热情缠绵,想象丰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11、把握《长干行》、《花非花》、《嫦娥》、《桂源铺》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长干行》此诗描写商妇的爱情和离别。诗以商妇自白的口吻,用缠绵婉转的笔调,抒写了她对远出经商丈夫的真挚的爱和深深的思念。全诗格调清新隽永;形象完整明丽,活泼动人;感情细腻,缠绵婉转;语言平质,音节和谐,可见李白诗风的清新、自然。
《花非花》这首诗的的意旨并不明确,大体来说,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摹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思。全诗之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示以本体,就像一个耐人寻味的谜,诗的整体意境也就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
《嫦娥》作品塑造了嫦娥这个艺术形象,表现了嫦娥孤独、寂寞的心情。作者显然借咏叹嫦娥身世以抒发个人感受,至于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古今说法甚多,或以为是歌咏意中人为情而出奔,或以为是直接抒写主人公的孤寂处境,或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或以为应当视作“无题”诗表达身心寂寞孤单之情,或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这种朦胧、含蓄正是李商隐诗歌魅力之所在。此诗神化素材的化用、艺术形象的美好、内涵的蕴藉,都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基本风貌。《桂源铺》本诗以“万”对“一”,以“山”对“溪”,多寡强弱的对比,几乎不能相提并论,万山似乎阻挡了这小小溪流的去向,然而,当时机成熟时,它还是去到它该去的地方。宇宙的法理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在生生不息地运行着。从中不仅见出宋诗的理趣,也反映了宋人思考问题的圆融通达。
12、把握词与曲的区别与联系
书136页,第六讲古代词曲
一、词曲的特征与异同 第六段、第七段(词与散曲有....曲是明朗活泼的乡野村姑)
13、建安风骨的涵义及其代表作家
涵义:三曹七子等人,他们生长于乱世、不再拘束于儒学,思想通俗、务实,他们的诗歌以五言为主,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悲剧色彩以及突出的形式美追求是他们创作的整体风貌,形成了特定的时代风格——“建安风骨”
代表作家: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莱、徐干、阮璃、应场、刘帧)
14、陶渊明诗歌的特点及其代表作。
特点:1.平淡自然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代表作:《饮酒》 《归园田居》 《读山海经》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第五篇:11-12-1大学语文考试复习要点
11-12学年第1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
考试时间:可能是停课的第一天
考试题型: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四、诗词赏析题(20分)
五、作文(40分)
注意提醒同学一定填写:考场登记表序号
复习要点:
1、汉字起源的几种说法及其科学性
汉字的起源,大概有五种说法:
(1)仓颉造字说:仓颉是黄帝时的史官,传说汉字是由他造的。但是想想一个人创造那么多字,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
(2)结绳说:就是用系绳子的办法来记事,具体如何结绳没有任何记载。(3)八卦说:八卦是巫人用作占卜吉凶的一套符号系统,但是唐兰殷周人尚巫筮,八卦的起源当在殷商之时。商周之时用的符号如等都是周卦的卦形。由此可见,八卦的产生远在文字之后,甚至是在文字相当发达的时候。八卦不是文字,与文字没有关系。
(4)契刻说:契刻也是原始记事的方法,就是在竹木、石头或兽骨等上边刻上记号或缺口表示数目或当事者双方各执其一,缺口对合以为凭借。
(5)图画说:与文字起源有直接关系的应当是图画,图画的发展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向艺术,一个是向文字。所以早期的甲骨文中象形字占较大的比率。
2、六书说的主要内容、特点
六书是: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意思是:就是象画画一样把事物的形状摹下来。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意思是,看了可以认识,仔细辨察就知道意思。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意思是,比合几个事类合成一个意义,从所看了出所指向的含义。“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意思是根据事物的意思取个名称,然后用另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譬况这个字的读音,这句话前半部分是指形符,后半部分是指声符。形旁表示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转注 第5页 假借 第5页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及其地位。
4、“春秋笔法” “春秋三传”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谷梁》
5、把握《刺客列传》中的特殊字词句
6、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
7、现代汉语与方言的关系
8、《诗经》的艺术特色与文学史地位
“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9、熟读《硕人》,把握字词句。
10、理解楚辞的特点与《山鬼》的思想内容。
11、把握《长干行》、《花非花》、《嫦娥》、《桂源铺》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2、把握词与曲的区别与联系
13、建安风骨的涵义及其代表作家
14、陶渊明诗歌的特点及其代表作。
15、初唐四杰。
16、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
17、熟读《登楼赋》,把握艺术特点及其文化史的地位
王粲的《登楼赋》可谓我国古代登高之作的里程碑。它是登高文化兴起的奠基之作,几乎涵盖了历代登高之作的思想内容,是其后文人登高抒怀的母题。
18、汉赋四大家
19、赋的四大类
20、赋的特征
21、熟读欧阳修《秋声赋》,把握主客问答的赋体传统及其思想内容。《秋声赋》赋的铺承排比手法在这篇文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运用诗词的比兴,借鉴先秦以来的“比德”之说,深刻地抒写了秋天的人文意涵,同时反映自然运行的规律及法则。
22、优孟衣冠
《史记·滑稽列传》记载 “优孟衣冠”故事。“(优孟)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象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优孟衣冠”后来成为演剧的代称。虽然它算不上是真正的戏剧,但完全是一段扮演人物,且有情节的表演。
23、参军戏
24、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25、临川四梦 《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
26、熟读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把握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7、熟读《莺莺传》与《红楼梦》第五回,把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8、中国古代小说形式特点与审美特征
29、唐宋八大家
30、熟读《酒德颂》,把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31、朦胧诗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
32、熟读《采莲曲》与《回答》,把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采莲曲》体现了朱湘诗歌的一大特点,即是诗韵讲究音节起伏,琅琅上口,可吟可唱。
句式的错落和两字一行的夹用,使人从直观上就领略到,又配上最流畅、最疏朗的音韵,更使得《采莲曲》倍添风致
33、桐城派的定义与主要作家
34、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胡适则提倡白话文运动。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35、《尝试集》的作者与地位
36、《女神》的作者与特点
37、新月诗派的成员及其“三美”艺术理论
38、《今天》与朦胧诗
39、文化散文的内涵
40、余秋雨的散文代表作品
余秋雨作为学者与作家,兼及学术与创作两个领地,他以学者深厚的文化意识与感悟,加之作家丰富的形象思维与激情,创作出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散文,得到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人世界的广泛好评。
41、四书五经
42、百家争鸣
43、孔子的主要观点
44、庄子的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