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考大学语文写作要点
自考大学语文作文要点讲解
一、确定文章主题有哪些原则?
文章要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体现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中,推动时代前进、体现时代特征与发展方向的精神。主题应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提出的迫切的问题,反映先进的思想。
要反映客观事物的真相和本质。主题要如实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不停留于表象,应深刻地提示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要考虑作者的主观条件。这主要是指作者必须熟悉与了解写作对象,作者要有起初的感受和强烈的写作热情。
二、如何正确地提炼主题?
提炼主题,就是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深入发掘文章材料的固有意义,以形成某种独特的思想或事理。提炼主题要做到:
1、立足全部材料,从占有的全部材料中提炼出正确的思想观点。
2、开掘事物本质,摒弃表象,开掘事物的内在含义,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者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洞察事物本质,加深开掘深度;作者还要考虑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等各种不同文章的表达功能,从不同侧面去开掘事物本质。
3、选取新颖独特的角度,探求事物的新意。新的角度是指新的观察角度(从不同的侧面开掘主题)和新的认识角度(表达出作者独到的见解)。
三、简述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主题在分析研究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提炼并得到确定,材料是第一性的,主题是第二性的。
2、材料是表现深主题的手段,主题由一定的材料来表现或证明。
3、材料的取舍和组织受主题的制约。在主题未形成时,材料对主题提炼起决定性作用;主题一经确定,又成为取舍或安排材料的最主要的依据,材料的取舍、详略、变换都应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防止材料与主题相脱节。
四、选材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要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材为表现主题服务,不可与主题相游离、相悖谬。
2、要真实、确凿。材料的真实,一是指严格意义上的真实性,一是指本质上反映事物的真实。材料的确凿指材料既准确无误,又用得恰当贴切。
3、要典型。典型材料是个性与共性统一、具体性与普遍性统一的材料。它是具体的、个别的、又能体现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普遍意义。
4、要新颖、生动。材料力求具体形象,富有亲切感与悬念性,是鲜为人知的新发现,并适应文体的特点(记叙文材料具体形象、感染力较强;议论文材料概括性强,具有逻辑说服力;说明文材料要揭示对象的特征。
五、结构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完整性。文章各局部应组成完美统一的整体;各局部要相对齐备,不可无故残缺;各个部分在文章中所占的地位要适当。
2、连贯性。指文章各部分在内容脉络上互相贯通,在语言形式上有紧密衔接与合理过渡,文脉不可紊乱与断隔。
3、严密性。文章各部分之间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不可互相矛盾或互不相关。全文具有内在凝聚力。
4、灵活性。文章结构富于变化,生动活泼,不死板、呆滞。
六、试述结构的基本原则。
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记叙性文章结构与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秩序性密切相关,形成符合客观过程原来秩序的时空概念;议论性文章体现了认识事物由现象到本质、由部分到全体、由分析到综合的过程,其结构常是提出问题、得出结论。
2、符合作者的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维运行的路线。作者的思维过程要遵守人们思维的共同规律,又凝结着作者对事物的独特理解与感受。
3、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
4、适应文体特点。结构受文体制约,记叙性文章以时空为序写人记事,议论性文章偏重于横向分类或纵向深入。
七、综述结构的基本内容。
结构的内容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三大方面。层次是从总体上安排文章思想内容的次序,展开文章结构和步骤,是表示意义的结构单位;段落是作者在文章中设置的、以段首空格形式自成起迄、相对独立的结构单位。段落要保持段意单一性、内容要完整、长短要适度。过渡是指段落之间、层次之间的衔接形式或手段。常用的过渡方式有:用关联词语,用过渡名,用过渡段。需要过渡的情况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在内容转换时,一是在表达方式改变时。照应是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常见的照应情况有三种:开头与结尾照应(又可分为点题照应与解题照应两种),引文中互相照应(又可分为远照应和近照应两种)。照应是使结构严谨而又活泼的重要手段,可使章法灵活致密,文脉贯通,强化关键内容。
文章好的开头的作用:有利于表现主题、拓展思路;有利于吸引和引导读者。议论文常见的开头方式有开门见山,交代写作背景或动机,曲折入题等几种。文章好的结尾的作用:绾结全文;令人回味。议论文结尾方式主要有:归结或重申论点;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形象化结尾。
八、文章结构有哪些类型?
记叙型,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时空序列安排结构,可分为时空正常式与时空异常式两种。论证型,以概念的内在因果联系作为结构的主要依据。可分为总分式、平列式、递进式等几种。说明型,以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进行布局。综合型,常以一种结构型为主,兼具其他类型。
九、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述之比较。
第一人称以当事的口吻来叙述,它便于作者充分表达思想感情,读来使人感到亲切、真实。它的局限是只能叙述“我”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历的事难以叙述,反映生活的广度受到限制。第三人称以局外人身份用第三者口吻来叙述,它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能较广阔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十、常见的叙述方式有哪几种?
顺叙: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的突出片断提在前面,然后再按时间顺度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的叙述。
3、插叙:在叙事过程中插进另一有关事件的叙述,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主线写下去的叙述。
4、补叙:对前面事件作某些补充而不发展原来情节的叙述。
5、平叙:对同时发生的两件以上的事进行分列、平列的叙述。
十一、简述叙述的基本要求。
交代明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交代清楚。
2、线索清楚: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思路的反映,是叙述人物、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贯穿思想和脉络。叙述线索可按时间发展、空间转换、问题划分、思想感情变化或按某一具体物件等多种样式进行安排。
3、详略得当:叙述材料的主次详略,以表达主题的需要作合理剪裁。
4、波澜起伏:指叙述曲折富有变化,引人入胜。
十二、描写有哪些要求?
1.目的明确:从表达主题、刻划人物、渲染气氛出发而描写。
2、特点突出:以“画眼睛”的艺术,抓住描写对象的本质特征加以刻划。
3、形神兼备: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既逼真地表现对象的外部状貌情态,又揭示描写对象内在的底蕴和神采。
对于以上的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考生们需要自己根据试卷的材料和要求用心领悟,灵活处理。
第二篇:2010年自考《大学语文》诗词复习要点总结
和高中的差不许多,如
写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
1.诗的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②描绘山川美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③厌弃官场黑暗,远离浊世,抒发闲适情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渲染烘托或衬托(注意乐景衬哀情)、对比、比喻、拟人、夸张、动静结合。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精炼传神绘声绘色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
富丽堂皇恬静安谧孤寂冷清萧瑟凄凉 等
4.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家生活、高山流水、明月清风。
5.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丰富的色彩,活泼的诗情,飞动的意象,我们可以准确地把握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如果我们了解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就更容易体会到作者这首即景之作,还包含着一种万象更新的企盼和买舟东下的喜悦。当你看到一首诗的时候,先读一遍,看看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是,再如
一.写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
二.边塞征战诗
三、咏物言志诗
四.怀古咏史诗
五.即事感怀诗(羁旅诗)等等,这些类型的是你的老师都会讲到,讲完了要你自己总结,看别人总结的都不好,只有通过老师讲完后自己在总结,这样才行!慢慢来!也别做大量的诗歌鉴赏,我最烦题海战,最好争取做一个分析一个,会一个,这样才能在题海中遨游啊!
再给你推荐一个网络视频,使高考命题最专家王大绩老师的,很不错 http:///programs/view/zMioBS0amtA/
祝你成功!
第三篇:2010年自考《大学语文》诗词复习要点总结
二、单元知识要点
诗词基本知识要点
1、《沁园春·雪》。这首词作者为毛泽东。该词通过描绘北方壮丽雪景,评说历史上的一些封建雄主,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对今日人民创建新中国的殷切期望与坚强信心。主要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
2、《迢迢牵牛星》。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不详。本词借牛郎织女传说来抒发世间女子别离相思之苦,通篇采用比兴手法。
3、《归园田居(其一)》。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田园诗,作者为东晋陶渊明。本诗主要抒写了诗人崇尚自然的心志,表达了他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采用比喻、对比修辞手法。
4、《出塞》(其一),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边塞诗,作者王昌龄,盛唐诗人。该诗慨叹边塞战争的经久不息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希望能有英勇善战的将领来保卫国家的安宁。诗中借用典故,寓意深重。
5、《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七言长篇抒情古诗,作者张若虚,唐代诗人。诗作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抒写了人间的离情别绪,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思索。此诗在抒情方法上主要采用借景抒情,并运用了暗示的手法。
6、《送元二使安西》,这是首七言绝句。也是首送别诗。作者王维,盛唐诗人。本诗通过送别地点与饯行场面的描写,表现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该作兼用借景抒情与借事抒情两种表现方法。
7、《登金陵凤凰台》,这是首七言诗,属怀古诗。作者李白,盛唐伟大诗人。该诗抒写诗人登临金陵凤凰台的所见所感,并运用了对比、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
8、《蜀相》,七律诗,属怀古诗,作者杜甫,盛唐伟大诗人。诗中记述了诗人初居成都,寻访武侯相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诗作借景抒情与借事抒情相结合,并运用了设问句。
9、《枫桥夜泊》,七绝,周羁旅诗,作者张继,中唐诗人。该诗通过描写夜泊枫桥见到的江南水乡秋夜特有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惆怅心情。该诗最大的特点是诗中有画,借景抒情。
10、《游子吟》,五言古诗,也是作者自创的新乐府诗。作者孟郊,中唐诗人。该诗通过描绘慈母为游子穿线缝衣的细节,歌颂了真挚的母爱。诗中运用了比喻与象征的修辞手法。
11、《乌衣巷》,七绝,作者刘禹锡,中唐诗人。本诗通篇写景,并寓情于景。
12、《赋得古原草送别》,五律,属送别诗,作者白居易,中唐诗人。该诗借描写春草以寄托别情,借景抒情,并化用典故。
13、《江南春》,七绝,属咏史诗,作者杜牧,晚唐诗人。该诗借描绘江南美丽的春景,寄予历史的感慨。本诗写景具有整体性,并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14、《夜雨寄北》,七绝,属于相思诗,作者李商隐,晚唐诗人。本诗以诗代信,倾诉思念亲人,渴望北归的感情,构思巧妙,含意丰富。
15、《虞美人》,这是首词,作者李仍,五代南唐词人。全词纯用白描手法,比喻贴切生动。
16、《望海潮》,这是首词,作者柳永,北宋词人。本词描写杭州的繁华景象,与西湖的秀丽景色,赞美城市风光,表现了百姓与地方官的游乐。多用铺叙与白描手法。
17、《水调回头》,这是首中秋咏月词,作者苏武,北宋杰出的文学家。该词通过描绘中秋佳节,饮酒赏月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对弟弟苏辙的怀念,对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安慰和祝愿。运用设问句,以月贯穿全词,构思缜密。
18、《武陵春》,这是首词,作者李清照,宋代杰出女词人。该词通过对主人公外在情态举止与内心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词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沉痛心情,构思新颖。
19、《书愤》,七言律诗,作者陆游,南宋爱国诗人。
20、《水龙吟》,词,作者辛弃疾,宋代大词人,该词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伸、年华虚度的悲愤,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词中多用典,并综合运用了比喻、比拟、象征等表现手法。
第四篇:大学语文写作
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感
参差不齐才是美。——罗素
上高中的时候曾读过这篇文章,当时理解力没那么高,还无法体味作者当时写这篇文章的深度,只是觉得好玩儿而已。大学后,认真学习了这篇文章,才明白作者是如此的用心良苦。
王小波是一位智者,是一位一生都在不停思考的人。他在思考中寻求人生的意义,探索生命的真谛。他只是把写作当作一种自我完善的行为,并没有对自己的作品抱太多希望,也跟没有想到作品会流芳百世。死后他得到的这种殊荣,他怎能料到呢?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他著名的一篇杂文,讲的是他在云南农场插队时养的一头小猪的故事。这只小猪和别的猪不同,它是肉猪,简直比人还聪明,它两眼炯炯有神,完全不像劁过。它不爱在农场里睡大觉,总爱乱跑,甚至跑到房顶上学糖厂的汽笛叫,让工人们提前几个小时下班,工人们对这只小猪感激不尽。生产队长于是恼羞成怒,下令枪杀它,但一点用都没有,结果这只小猪还是挤出一条缝隙突围了。从此它变成了一只野猪。
纵观全文,作者用一种幽默的口吻给我们描述了这头猪,让我们感到轻松好笑,但笑过之后又觉得可悲。这样一头格格不入特立独行的猪到最后还是难逃变成野猪的命运,不禁让人觉得可悲。文章用了对比的手法,上文提到,他只是对知青好,容许他们走到三米之内,要是别的人,它早就跑了。文章最后又提到,以后我再甘蔗地里还见过它一次,它长出了獠牙,还认识我,但已不容许我走近了。前后两种对比很鲜明,猪的态度也很明确。
这只猪可以说是王小波独立个性的化身。他灵活多变,离经叛道,不肯被困在猪圈里,这有何尝不像我们的社会?人们为了过上所谓的理想生活,甘愿让人们操控、被设置,同时也对被设置的生活处之泰然、安之若素,完全丢失了自己的原则,宁愿被设计,完全失去了自己的坚守。而王小波则不然,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他虽然是默默无闻,但没有迷失自己。
有关这头猪,在那样毫无个性可言的时代,仍旧能坚守自我,把持住心中的天平,没有迷失自己,那的确是很不容易的。猪兄敢于无视那些荒唐的人对其生活的设置。在主兄的内心世界里,有一个生活的权衡,一旦外人将权衡打破,他将奋战到底,最后一头撞出去,跑得潇洒之极。其实,我觉得它又像鲁迅笔下的“战士”——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我们的猪兄,则毅然选择了前者,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又是一个典范,成为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如果自己的生活被他人设置,不管对方出于怎样的用心,这都是一种不尊重。如果那些被设置的人沉默不语,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
民国时期的中国人,鲁迅笔下的中国人,如此的麻木不仁,被侵略者荒唐地安排着,控制着,却仍然不起来抗争。“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不管你是出于怎样的一种心态,每个人都有内心的自我,每个人的生活只要是自由的,那么自己便是精神世界的国王。想问那些社会中麻木的人一句话:你的生活被他人设置,可能表面上你是快乐的,但在内心深处,你们可否扪心自问,现在自己是否是真正的自己?
“在短暂的人生中寻找永恒”,我想,在柏拉图的永恒世界里,应该是自己吧!社会上总有许多人,可能为了谋生,可能为了权力,可能为了金钱,在道义上失去了自己的原则。而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上完全就不是自己了,被别人设置,过着自己不想要的生活,没有自由,没有快乐,那么我想说,这样的人生是不幸的,更是可悲的。一个人在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然而精神上是可悲的。一个人在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精神上的惨痛。那样的生活,对我来说,我想也是对绝大部分的人来说,没有意义。
因此,我觉得,做人,就要活出自己的样子,活出个“人”的样子来!
我们也追求特立独行,但至今我也没发现有谁像这只猪兄这么潇洒自由的彻底。为什么要消除差别?我们应该置身常规之外,识得庐山真面目,而不是简单的去习惯适应,顺从命运的安排。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有着这样的意识时,却也有太多的顾虑,所以,是不是很多人都像王小波那样,最终放弃了战斗?
特立独行的猪,普通猪,领导,“我”,似乎简单的角色,却有着微妙的复杂关系。似乎荒诞的故事,却也是犀利的匕首,刺醒麻木的人们。
我们是不是该有所醒悟?敢于无视别人对你的生活“正义的”却粗暴的设置,否则岂不愧对于猪?
第五篇:2010年自考《大学语文》诗词复习要点总结
2010年自考《大学语文》诗词复习要点总结
一、单元内容概要
本单元要求考生背诵20首诗词,并掌握基本抒情方法(写景抒情、叙事抒情、描绘人物举动抒情)和表现手法(比喻、象征、夸张、用典)。
学习诗词单元,应当认知以下几种基本抒情方法:
1、直接抒情,即不假外物、不加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典型的例子如《诗经》中的“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和《琴歌》中的“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等等。教材中的典型如: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和李煜《虞美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前者以自己不请世事艰难抒发报国无门的悲愤,后者以往事不堪回首坦陈亡国的痛楚。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或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它分如下几类:
(1)写景抒情,最为常见,往往要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融情于景。如柳永《望海潮》着力铺写景物,“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却分明流动着作者的惊喜。陶渊明《归国田居》中“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巅”几句,不仅是对质朴宁静田园风光的写照,也包盛了诗人脱离官场污浊、重归自然生活的悠然自得之情。
二是借景寄托。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巴山夜雨涨秋池”抓住秋雨特征以借景抒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客合青青柳色新”既是实景实绘,又因折柳送别的传统风习象征着一次新的离别在即,满含依依不舍之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这篇以春草关合人情,借凄凄春草抒凄凄别值。
三是缘情写景。如辛弃疾《水龙吟》写山“献愁供恨”,显然是作者将自己深沉的家国之思和复国无望之情移入了客观事物;刘禹锡《乌衣巷》写曾是热闹繁华如今却荒凉冷落的乌衣巷,就凝注着诗人沧海桑田的感慨。
四是因情造景。如杜牧《江南春》即将风和日丽之景、烟雨迷蒙之景、江南大地千里范围之景统摄到一幅画面之中进行高度艺术概括,暗示人们:信佛无益于治国安民。
(2)叙事抒情。如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通过杨抬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表达作者的崇敬心倩。
(3)描绘人物举动抒情。如李清照《武陵春》“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和辛弃疾《水龙吟》“把吴构看了,栏于拍遍”等诗句。
学习诗词,还应把握以下几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1、比喻。如们渊明《归国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比喻自己对摆脱羁绊、重归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2、夸张。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王昌龄《出塞》“万里长征人未还”等诗句。
3、象征。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浮云蔽日”象征群小包围皇帝,蔽其视听;苏轼《水调歌头》以月之“阴晴圆缺”象征人之“悲欢离合”。如《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以“柳色新”象征离别,“柳”的意象是具体的,而作为其对应物的“离别”则隐含不露。
4、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如辛弃疾(水龙吟)下片就连用了张翰、刘备、桓温三个典故。
学习本单元,还应掌握有关诗词体裁的一些常识:
1、以句式分,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
2、以体裁分,有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律体等。
3、近体诗,是唐宋以来流行的、形成于唐代的一种格律诗体,它在平仄、押韵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它主要分为:
(1)绝句,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言者称五绝,每句七言者称七绝。如《出塞》、《送元二使安西》、《枫桥夜泊》、《乌衣巷》、《江南春》、《夜雨寄北》都是七绝。
(2)律诗,包括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言者称五律,每句七言者称七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五律,《蜀相《书愤》为七律。
4、古体诗,与近体诗的讲究声律相对而言的,而不以创作时间而定。唐宋以来的诗人也多作古体诗。如《迢迢牵牛星》、《归国田居》、《春江花月夜》、《游子吟》等。
5、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调或词牌,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水龙吟》等。词的篇幅长短不一,差异颇大。沿用至今的有小令(59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通常把双调词的第一段称为上片、前阙或上阙,把第二段称为下片、后阙或下阙。
二、单元知识要点
诗词基本知识要点
1、《沁园春·雪》。这首词作者为毛泽东。该词通过描绘北方壮丽雪景,评说历史上的一些封建雄主,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对今日人民创建新中国的殷切期望与坚强信心。主要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
2、《迢迢牵牛星》。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不详。本词借牛郎织女传说来抒发世间女子别离相思之苦,通篇采用比兴手法。
3、《归园田居(其一)》。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田园诗,作者为东晋陶渊明。本诗主要抒写了诗人崇尚自然的心志,表达了他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采用比喻、对比修辞手法。
4、《出塞》(其一),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边塞诗,作者王昌龄,盛唐诗人。该诗慨叹边塞战争的经久不息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希望能有英勇善战的将领来保卫国家的安宁。诗中借用典故,寓意深重。
5、《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七言长篇抒情古诗,作者张若虚,唐代诗人。诗作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抒写了人间的离情别绪,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思索。此诗在抒情方法上主要采用借景抒情,并运用了暗示的手法。
6、《送元二使安西》,这是首七言绝句。也是首送别诗。作者王维,盛唐诗人。本诗通过送别地点与饯行场面的描写,表现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该作兼用借景抒情与借事抒情两种表现方法。
7、《登金陵凤凰台》,这是首七言诗,属怀古诗。作者李白,盛唐伟大诗人。该诗抒写诗人登临金陵凤凰台的所见所感,并运用了对比、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
8、《蜀相》,七律诗,属怀古诗,作者杜甫,盛唐伟大诗人。诗中记述了诗人初居成都,寻访武侯相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诗作借景抒情与借事抒情相结合,并运用了设问句。
9、《枫桥夜泊》,七绝,周羁旅诗,作者张继,中唐诗人。该诗通过描写夜泊枫桥见到的江南水乡秋夜特有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惆怅心情。该诗最大的特点是诗中有画,借景抒情。
10、《游子吟》,五言古诗,也是作者自创的新乐府诗。作者孟郊,中唐诗人。该诗通过描绘慈母为游子穿线缝衣的细节,歌颂了真挚的母爱。诗中运用了比喻与象征的修辞手法。
11、《乌衣巷》,七绝,作者刘禹锡,中唐诗人。本诗通篇写景,并寓情于景。
12、《赋得古原草送别》,五律,属送别诗,作者白居易,中唐诗人。该诗借描写春草以寄托别情,借景抒情,并化用典故。
13、《江南春》,七绝,属咏史诗,作者杜牧,晚唐诗人。该诗借描绘江南美丽的春景,寄予历史的感慨。本诗写景具有整体性,并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14、《夜雨寄北》,七绝,属于相思诗,作者李商隐,晚唐诗人。本诗以诗代信,倾诉思念亲人,渴望北归的感情,构思巧妙,含意丰富。
15、《虞美人》,这是首词,作者李仍,五代南唐词人。全词纯用白描手法,比喻贴切生动。
16、《望海潮》,这是首词,作者柳永,北宋词人。本词描写杭州的繁华景象,与西湖的秀丽景色,赞美城市风光,表现了百姓与地方官的游乐。多用铺叙与白描手法。
17、《水调回头》,这是首中秋咏月词,作者苏武,北宋杰出的文学家。该词通过描绘中秋佳节,饮酒赏月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对弟弟苏辙的怀念,对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安慰和祝愿。运用设问句,以月贯穿全词,构思缜密。
18、《武陵春》,这是首词,作者李清照,宋代杰出女词人。该词通过对主人公外在情态举止与内心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词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沉痛心情,构思新颖。
19、《书愤》,七言律诗,作者陆游,南宋爱国诗人。
20、《水龙吟》,词,作者辛弃疾,宋代大词人,该词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伸、年华虚度的悲愤,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词中多用典,并综合运用了比喻、比拟、象征等表现手法。
三、基本要点归类
1、作品作者
《沁园春。雪》: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中国******的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迢迢牵牛星》:无名氏,选自《古诗十九首》。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东晋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著名诗人。
《出塞》(其一):王昌龄,盛唐诗人。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代诗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盛唐诗人。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盛唐伟大诗人。
《蜀相》:杜甫,盛唐伟大诗人,其诗称为“诗史”。
《枫桥夜泊》:张继,中唐诗人。
《游子吟》:孟郊,中唐诗人,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说。
《乌衣巷》:刘禹锡,中唐著名诗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中唐大诗人。
《江南春》:杜牧,晚唐著名诗人。
《夜雨寄北》:李商隐,晚唐杰出诗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五代时著名词人,后世称之为南唐后主。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北宋著名词人。
《水调歌头(明月见时有)》:苏轼,北来杰出的文学家,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宋代杰出女词人,跨北宋、南宋。
《书愤》:陆游,南来杰出的爱国词人。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南宋大词人。
2、作者归类
作者属于唐代诗人的有:王昌龄、张若虚、王维、李白、杜甫、张继、孟郊、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李商隐。其中,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甫属于盛唐诗人。张继、孟郊、刘禹锡、白居易为中唐诗人。杜牧、李商隐为晚唐诗人。
创作词的几位作者的有:李想、柳永、苏武、李清照、辛弃疾。
3、体裁归类
五言古诗:《迢迢牵牛星》、《归国田居》、《游子吟》。
七言古诗:《春江花月夜》。
七言绝句:《出塞》、《送元二使安西》、《枫桥夜泊》、《乌衣巷》、《江南春》、《夜雨寄北》。
七律:《蜀相》、《书协》。
五律:《赋得古原草送别》。
4、题材归类
送别诗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元二使安西》。
相思诗有:《迢迢牵牛星》、《夜雨寄北》。
“虞美人”、“望海潮”、“水调歌头”、“武陵春”、“水龙吟”、“沁园春”均为词牌名。
四、课文重点与难点
《沁园春·雪》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本诗作者毛泽东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学习这首词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问题。
1、抒情方法
这首词通过对北方壮丽雪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上一些英雄人物的评说,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和对今日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殷切期望与坚强信心。
2、表现手法
这首词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
上片借景抒情,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啊娜多姿的北方雪景,来抒发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
下片则直抒胸臆,借评说古代英雄人物的功过得失,并畅想今日情景,来表达诗人改造旧中国、创造新中国的雄伟理想。
3、修辞手法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以及转折和对比等表现手法。
(1)词的上片后六句运用了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例如:“红装素裹,分外妖烧”是比喻,用妇女的穿着和风采,来比喻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不仅使景物显得色彩动人,而且同时也是对中国革命胜利后的美好景色的暗示。又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是比拟,此句以物拟物,将群山起伏拟作银蛇舞动,将高原绵延拟化为白象奔驰,变静态为动态,使景物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也是对中国人民高涨的革命情绪和敢于同强大敌人争高下的英雄气概的暗示。
(2)词的上片和下片中,都有一个情景的转折和对比。上片以“须晴日”表示转折,构成晴空烈日和冰天雪地的对比,大好河山显得愈发多彩多姿。下片以“俱往矣”表示转折,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和今朝的英雄人物进行对比,暗示历史和今朝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这两处转折和对比,既深化了主题思想,又增添了起伏跌宕的气势。
《迢迢牵牛星》
背诵本诗,识别《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抒写爱情的五言古诗。诗作内容取材于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事,描述织女思念牛郎的情景,借以抒发世间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在理解本诗时需要掌握以下重点:
1、抒情方法
这首诗主要采用间接抒情。全诗无一句是情感直抒,而是或借事抒情,或借景抒情。这种间接抒情方法以外显内,比直接抒情更生动形象,更耐人寻味。
2、表现方法
这首诗通篇采用比兴手法。作者用大量笔墨描述传说中织女思念牛郎的情景,用意却是抒写现实生活中思妇的离愁别恨。字字落笔天上,句句情注人间,含蓄而蕴藉,从而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联想空间。同时,也正由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神话传说,从而使得此诗处处闪现出浪漫主义的色彩。
这首诗的语言中多用叠字。全诗十句,六句用了叠字。有的叠字(加“迢迢”、“纤纤”、“盈盈”、“皎皎”、“札札”)用来传达物性,有的叠字(如“脉脉”)用来模拟情态,都显得贴切自然。这些叠字的运用,增强了全诗节奏的美感和音韵的协调。
《归国田居(其一)》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作者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识记陶渊明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这首五言古诗,是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作之一。在理解本诗时需要掌握以下重点内容。
1、主题思想
此诗抒写诗人崇高自然的心态,表达诗人归隐田园后不胜喜悦的心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官场的黑暗,表现出诗人不愿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表现手法
本诗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方法。
(1)诗中多次运用比喻,收到了使诗的旨意更加鲜明生动的效果。例如:用“尘网”和“樊笼”喻仕途的束缚和险恶,贴切醒目。“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中包涵多重喻意:“羁鸟”、“池鱼”的喻意是官场的狭隘,禁烟:“旧林”、“故渊”的喻意是田园的广阔、自由;而这两句的总体喻意,则在于表现诗人对逃脱世俗困扰,重返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2)诗人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例如通过世俗与本性、丘山与尘网,鸟笼与树林、小池与深渊等一系列对比,借助“爱”与“误”、“恋”与“思”、“落”与“得”等具有明显感情倾向词语的点醒,将诗人好恶表现得淋漓尽致。
《出塞》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作者王昌龄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首七言绝句,是王昌龄的边塞诗之一。诗人慨叹边塞战争的经久不息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希望能有英勇的将领来保卫国家的安宁。
注意本诗主要运用了历史典故,来体现多重寓意,主要为后两句。表面上作者有感于当时边患无穷,唐将无能的现状,呼唤汉将军李广之辈的人出现,明写汉将,意指唐将。
诗句中就蕴含着多重对比因素:将历史与现实对比,汉将与唐将对比,有用与无能对比,边关安宁与边患不断对比。从而体现出诗人的多重情意:歌颂李广,讽刺唐将;失望于当前,希望于今后。
下面的题目有助于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1、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从抒情角度看,诗的前两句运用的是什么方法?
参考答案:(1)诗人慨叹长期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希望有英勇善战的将领来保卫国家安宁。(2)借景抒情。解答题目时要注意: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的主题思想、抒情方法和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在答题时要理解本诗的主题思想是:诗人感叹边塞上战争的连绵不断及其带来的人世间生离死别的痛苦,希望国家能有英勇善战的将领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宁。
2、(2001、7、自考题目)下列诗句中,运用了互文见义手法的是()
A、秦时明月汉时关
B、竭石滩湘无限路
C、江枫渔火对愁民
D、巴山夜雨涨秋池
本题考查的是对本诗抒情方法的掌握情况。
《枫桥夜泊》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张继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通过夜泊枫桥见到的江南水乡秋夜特有的景色,抒发诗人旅途中的愁怅心情。
在理解本诗时要注意对抒情方法掌握,这是因为此诗全篇借景抒情,主要特点是“诗中有画”:残月、栖鸦、霜天、渔火、枫林、远寺、夜钟、客船,有声有色,远近相接,层次分明。而画中的主体则是漂泊异乡、黯然失魂的诗人。
《游子吟》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孟郊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孟郊自创的新乐府诗。通过描绘典型事例,运用比喻象征,礼赞了温煦深挚的母爱。在理解本诗时需要对表现手法进行重点掌握:本诗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新颖贴切,巧妙完美,耐人寻味。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句中,以“寸草心”比喻子女对慈母的心意,以“三春晖”喻指母亲对子女的爱。小草在春天的阳光下萌发,象征子女在慈母的爱抚下成长;小草不能报答春阳的恩德,象征母爱深厚,子女也难相答母容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