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4 18:2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篇: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月球、地球、太阳三个天体的的运动关系是:月球绕着地球公转,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1年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地球的公转,引起地球出现四季变化

月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也总在围绕地球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一致,大约是30天。

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水。月球上是真空,连声音也无法传播。

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月表的温度变化非常剧烈。白天最热时,温度可达127℃;夜间最冷时,温度可降到-183℃。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球地形还有一个特点是分布着月海。环形山的特点:分布杂乱随意,数量众多,大小深浅不一。

关于月面环形山的形成,人类曾有过多种猜测,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7月21日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郎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足印。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10月16日成功返回,航天员是杨利伟,他在太空大概飞行了21小时

月球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朝着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月相是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相对位置变化引起的,是因为月球被太阳照亮一半对着对于地球反光而形成的。农历上半月,我们可以在傍晚观察月相;农历下半月,我们可以在清晨观察月相。

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1、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2、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或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日食发生时,只有处在月影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

我国远在3000多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录。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日食、月食的规律,能够准确地推算出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和地区。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或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就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

日食经常发生在农历初一,月食经常发生在农历十五。相对来说,月食发生的机会比日食要多一些

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体积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依次是:水星、火星、金星、地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

2006年8月24日,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新界定为“矮行星”。在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距离太阳最远的是海王星。从太阳系的数据表中得知:在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越近,公转周期越短;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

八大行星中,除水星、金星外,其它的行星都有卫星,只是卫星的数目不同。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金星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所以夜晚看天空时,除月球外,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一个天体。又称启明星。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含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北极星是颗不太亮的星星,但我们可以借助大熊座比较容易地找到北极星。大熊座的明显标志是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1光年大约是9.5万亿千米。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仔细观察日食发生的过程图,你有什么发现?答:通过观察日食发生的过程图,我发现日食发生时有几个特点:①太阳被物体挡住;②挡光物体是球体;③地球、挡光物体、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④挡光物体在运动。

根据日食发生的几个特点,我们可以做出什么推测?答:根据日食发生的几个特点,我们可以做出推测: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第二篇: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1、酒窝是人的一种——————,可以通过父母————给子女,除了就我以外,人类许

多外貌特征也是可以——————的,如————、————、————等,人类还有一些特征可以遗传,如—————、———————、——————等。

2、生物界中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在同种生物中,——————与—————— 之间,或者————之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这种现象就是生物的————。

3、遗传是指——————————————的现象。

4、生物的进化与——————密切相关。

5、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的——————。他在《------------》里提出“————”学说,在生

存竞争中——————————————的过程叫——————。它包括四大内容————、——、——、——。

6、最早的鱼是————,最早的鸟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是————,最早的陆

生植物是————。

7、古代的许多动物好现代的动物————。

8、鸭嘴兽既有————动物的特征,也有————动物的特征。

9、要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古代生物的——————是一种重要的————————。

10、生物进化经历了数千万甚至数十亿年的漫长历程,他的主要原因是————。

11、——是从鱼类到两栖类的中间类型动物,————是介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之间的动物,————是从爬行动物到鸟的中间类型动物。

12、生物由————到————,————到————,————到————的发展变

化过程,叫生物的————。

13、——————被称为动物界的活化石。

14、最高等的植物是————植物。

15、一些古代动物的————或————经过漫长的时间而形成的“石头”就是———。

16、很多科学家都认为鸟类是由一些古代————动物进化而来。

17、地球上曾居住在一群奇特、巨大的生物——(),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了1亿

5千万年之久,距今约————万年前,恐龙仍然是地球上的霸主,然而,在————万年前,它们奇迹般全部灭绝了。

18、对恐龙灭绝之谜的探索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它不仅能帮助我们体会到如何以———

—的方法去研究问题,认识地球生物的————过程,还可以使我们了解地球————变迁,——————活动的状况、我们人类与————的关系等。

二:问答题

1、写出动物和植物的进化顺序,动物进化顺序:

植物进化顺序:

2、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怎样的?

3、通过观察比较大猩猩、鲸和蝙蝠的前肢骨,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4、说说鸭嘴兽哪些方面具有爬行动物的特点?哪些方面具有哺乳动物的特点?

5、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6、始祖鸟哪些方面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哪些方面又具有鸟类的特点?

第三篇: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第八课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第八课

六一班王相茹

1、(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2、太阳是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

3、在观星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是有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4、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5、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6、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100亿银河星系)。比如:(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

7、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但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可学家还发现宇宙征处于(膨胀)之中。

8、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

9、(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10、11、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太空技术的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太空望远镜)、(太空探测器)、(载人宇宙飞船)等相继出现,实现了人类(飞天的梦想)。

12、(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的(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

13、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顺利发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14、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38年中,共有385名男女宇航员遨游过太空,工作最长时间为439天,先后有14名男女宇航员以身殉职。

第四篇: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题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尖草坪区第二实验小学

姓名:

一、填空题

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

4、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5、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6、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锈钢)。

7、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

8、水的三态是指(水蒸气为气态)、(冰为固态)、(水为液态)。

9、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

10、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二、判断题

1、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2、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3、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4、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5、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也不会生锈。(√)

6、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7、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而竹子喜好碱性土壤。(√)

8、化肥有酸性的,没有碱性的。(×)

9、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洗涤用品清洗。(√)

10、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净。(√)

11、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是碱性物质。(×)

12、树叶变黄,这是形态的变化。(×)

13、家用清洁剂大多是酸性物质。(×)

14、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15.把一块铁放在蒸馏水中,铁也不会生锈(×)

三、选择题

1、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C)。A、蜡烛融化B、铁块变铁水C、馒头发霉

2、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B)A、火柴燃烧B、木材做家具C、白糖加热至焦黑

3、紫甘蓝水是(C)。A、碱性物质

B、酸性物质

C、指示剂

4、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B)。A、自来水 B、橘子汁C、洗发水

5、下面属于酸性物质的是(A)。A、西红柿

B、肥皂

C、清洁剂

6、与铁生锈无关的因素是(D)。

A、水分 B、空气 C、水分和空气 D、温度

7、火柴燃烧的变化是(B)。A、形态变化 B、产生新物质

8、橙子、西红柿中含有维生素C,蔬菜中含有叶酸,它们都是(A)物质。A、酸性 B、碱性 C、中性

9、判断下面现象是属于哪一种变化,把正确答案填空在括号里。A、形态的变化 B、产生新物质的变化(1)、蜡烛燃烧。(B)(2)蜡烛受热熔化或冷却凝固。(A)(3)生鸡蛋变成熟鸡蛋。(B)(4)、面粉做成馒头。(B)

(5)、铁水变成钢锭。(A)(6)、树叶颜色变化。(B)(7)、火柴燃烧。(B)(8)、盐酸滴在石灰石上。(B)(9)、水的三态变化。(A)(10)、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B)

(11)将白糖加热至焦黑。(B)(12)、压扁可乐罐。(A)

(13)、往澄清的石灰水吹气。(B)

(14)、将白糖加热至溶化。(A)(15)、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B)

四、问答题

1、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干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干净。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只手拉着油,另一只手拉着水。当我们揉搓衣物的时候,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这样,原来不相溶的油和水,就变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多次的漂洗、拧干,衣物也就洗干净了。

2、请你设计蜡烛燃烧变化的实验。

答: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蒸发皿(白瓷)、石棉网等。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干燥烧杯内有一些雾气;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现象: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有白色的浑浊物。

(3)、将一只白瓷的蒸发皿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蒸发皿,观察它的底部。现象:白瓷蒸发皿底部有黑的。

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3、请你设计变色花实验。

答:材料:紫甘蓝水、碱水、毛笔、白醋、纸花等。

步骤:(1)用毛笔在“花瓣“上抹白醋。

(2)在“叶子“上抹碱水。

(3)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看一看纸花变成什么颜色?

现象:纸花的“花瓣“变成红色,”叶子“变成绿色。

结论:这说明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4、实验设计: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材料:三根试管,三个铁钉,少许油,水(普通水和沸水)实验设计:(1)、在第一根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加沸水浸没铁钉,加少许油,与空气隔离开。

(2)在第二根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盖上试管塞子。

(3)在第三根试管中,只放入浸没铁钉一半的普通水。

(4)观察大约一周以上时间、实验现象:(1)(2)号试管都没有生锈,(3)号试管生锈了。

结论:铁钉在有空气和水的环境下容易生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刀尔登中心小学)

二、判断题。(15分)

1、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2、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3、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4、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5、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也不会生锈。()

6、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7、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而竹子喜好碱性土壤。()

8、化肥有酸性的,没有碱性的。()

9、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洗涤用品清洗。()

10、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净。()

11、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是碱性物质。()

12、树叶变黄,这是形态的变化。()

13、家用清洁剂大多是酸性物质。()

14、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15.把一块铁放在蒸馏水中,铁也不会生锈()

三、选择题。(23 分)

1、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蜡烛融化 B、铁块变铁水 C、馒头发霉 D、木材做家具

2、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火柴燃烧 B、木材做家具 C、白糖加热至焦黑

3、紫甘蓝水是()。

A、碱性物质 B、酸性物质 C、指示剂 D、去污剂

4、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A、自来水 B、橘子汁 C、洗发水

5、下面属于酸性物质的是()。

A、西红柿 B、肥皂 C、清洁剂 D、小苏打

四.问答题:(15分)

1、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属于那一类变化?为什么?

2、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3、请说一说变色花的秘密。

五、实验设计:(18分)

1.请你设计用紫甘蓝做试剂 制作材料: 制作方法: 2.设计蜡烛燃烧变化的实验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六.说明道理:

说明肥皂的去污原理(5分)

第五篇: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宇宙

1、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2、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军行》(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板书课题)

4、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6、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7、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二、制作我的“月球卡”

1、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要求: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息的来源;有冲突的地方要记下来,然后分类整理。)

3、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4、师: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5、下面请大家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制作,将有关的信息填写在活动记录中。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6、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三、拓展延伸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板书设计:

1、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二、制作月球卡:

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 教学后记:

2、月相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其他的说法也正确:

1、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记忆诀窍:“残”字拼音第一个字母“C”的形状)。

2、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3、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3、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或者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即“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一周时,它只自转了一周。)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6、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解释: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

1、谈话: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3、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教师教学时应确认一点: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生在傍晚观察;反之,则应在清晨观察。从农历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

4、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5、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6、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

7、说说你们认为在观察过程中,还会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存在?

五、课外拓展:

1、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答案: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李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2、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月相跟着农历变,初一初二看不见,初三初四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边,到了十五满月圆,以后月相逐渐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了月底又不见。)板书设计:

2、月相变化

一、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教学后记:

3、我们来造“环形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过程与方法:

1、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2、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像,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教学重点】通过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探究环形山的成因。【教学难点】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教学准备】 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模拟环形山成因的实验材料:沙、细石子、皮球、小铁球、玻璃球、注射器、细胶管、水、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月球上的环形山。

1、谈话激趣:古人用肉眼观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阴影想像成了月兔和桂花树,现在人们已经能近距离观察月球了,让我们来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环形山图片),这是一张宇航员近距离拍摄下来的月球图片,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

4、提问:为什么人们将月球上的山脉称为环形山?

5、进一步分析图片,说说这些环形山有何特点?

6、教师补充有关环形山的资料。

7、小结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二、制造“环形山”。

1、提出:我们来造“环形山”好吗?

2、讨论:怎样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这个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3、集体交流,并作出判断:哪些方法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

4、制订造“环形山”的计划: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

5、根据自己设定的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造“环形山”。

(实验方法:

1、喷水法: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

2、撞击法: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6、评价学生造好的“环形山”,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

(说明:学生模拟实验的环形山应体现出和图片中的环形山类似的特点:分布随机、大小和深浅不一等。)

三、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

1、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2、说说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拟出月球上的环形山。

3、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推测的理由是什么?在你的假设中,有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去寻找证据的?

4、你能搜集一些材料来证实自己的推测吗?

5、对学生的假说进行评价。

四、阅读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

1、谈话:刚才同学们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了大胆的推测,下面我们看看科学家提出了哪些假说?他们用了哪些证据来支持假说?有哪些证据是我们模拟实验中没有注意到的?

2、学生阅读课本52页环形山的成因资料(或播放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3、思考:你们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测吗?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 板书设计:

3、我们来造“环形山”

一、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二、成因:火山喷发说、撞击说(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教学后记:

4、日食和月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教学准备】

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设疑激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板书“月食”)

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出示日食发生过程的图片)这叫什么现象?(板书“日食”)

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完成课题板书)

2、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3、(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整理并适时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性资料。

5、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4)挡光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4)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

6、提出问题:根据日食的特点,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分析过程预设:(1)太阳被遮挡的部分边缘是弧形的,说明挡光的天体是圆的。(2)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与太阳一般大小(3)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说明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综合以上分析,可能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

二、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样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

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2)如何做实验 ?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

(模拟实验要注意:所用的挡光物体要比被挡光物体小;挡光物体是运动的;挡光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这一过程中,并不一定就会发生日食。只有玻璃球转到电筒光和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三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保证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

4、交流:(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三、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4、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1、发生日食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时看到,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

2、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朔)。)

5、过渡:那么月食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我国有天狗吃月亮的传说。在印度,某些部落认为月食是一条龙吞食了月球,幸运的是有一个英雄砍掉了龙的头,所以月亮很快就重现了。)

四、月食的成因。

1、谈话: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思考推测。

(预设: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3、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4、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5、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6、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望))

六、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比如对模拟实验有何认识?

2、思考:为什么有日环食现象而没有月环食现象?

(月食发生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由于地球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板书设计:

4、日食和月食

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月食(农历的十五前后)——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教学后记:

5、太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教学过程】

一、认识太阳系。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说说:

(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最好是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2、讨论:怎样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

3、阅读课本56页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4、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

(1)如何在桌面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

(预设:把表中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按相同比例缩小,将“太阳”及“八大行星”在桌子上排开。)

(2)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如何处理?

(3)试将橡皮泥球粘在铁丝制成的支架上代表八大行星,在桌面上建立模型。

(4)建好之后有何发现?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系的示意图有何不同?

5、尝试依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进行建模:

(1)如果要利用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该怎么做?

(2)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为什么?(3)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有什么好办法?

6、简单介绍一下后面几组数据:

自转周期是行星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周期是指行星围绕太阳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我们在建模过程中,可以暂时不用考虑这些数据。

(另外:轨道倾角是指行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轨道平面的夹角,也就是说在公转过程中,行星与地球不处于同一平面,如果用模型来表示就是橡皮泥球在支架上的高低不同。建模时同样可暂不考虑这些数据。)

7、到操场上建立太阳系模型: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径是多大呢?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呢?我们能在操场上完成这样的游戏吗?

(说明:可以按上面的比例缩小行星与太阳间的距离,选择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四个离太阳比较近的行星建立局部模型,让学生举着这几个行星的模型按一定的距离围绕“太阳”转动,感受太阳系的浩渺。)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个行星的直径按同样的比例分别缩小为0.05厘米、0.12厘米、0.13厘米、0.07厘米;这四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分别是5.8米、10.8米、15米、22.8米)

8、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

三、小结

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吗?(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板书设计:

5、太阳系 一、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二、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教学后记:

6、在星空中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过程与方法:

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3、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全天星空图、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板、细线、橡皮泥、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了解星座

1、(教师出示全天星空图)茫茫星空,常常使人望而兴叹,你能说出哪些星座的名称?听说过哪些有关星座的神话故事?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介绍星座的由来及其作用。

(人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将全天划分为88个星区,结合神话故事,根据其形态不同分别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二、建立星座模型

1、谈话:让我们用纸板、细线、橡皮泥来做一个星座模型。

2、阅读课本第57页星座模型的制作方法。

3、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按要求在纸上打孔,按长短要求把细线剪好挂在小孔上,再把橡皮泥球挂在细线的下端。

(说明:纸板上的孔位和线长短的数据,实际上是根据北斗七星与地球的实际距离、七颗星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的。)

4、学生分组制作。

5、把模型放到投影仪所射出的光中,转动模型,让光从四个不同的角度照射模型,请学生分别将橡皮泥球的影子画在本子上。

(预设:学生会画下许多不同的图形,只有当光从模型的一个侧面照射时,学生才会看到橡皮泥的影子构成了一个勺子形。)

6、思考:从橡皮泥球不同的投影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从中又领悟到了什么?

7、在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交流:组成星座的星星离地球的远近是否相同?从星空中不同的角度看星座,它们组成的形状相同吗?

8、汇报交流情况。

(1、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其实离我们有远有近。

2、“北斗七星”的形状是我们从地球这一个角度所看到的情况,如果从宇宙中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形状会不相同。)

9、小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三、认识星座

1、提问:假若你在夜晚迷了路,用什么方法来辨认方向呢?

2、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但是北极星是一个不太亮的星星,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或仙后座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

3、怎样才能在天空中找到大熊星座呢?大熊星座的显著标志是什么?(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4、根据图片进行讨论,如何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5、汇报讨论结果。

(预设: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6、家住得较近的同学可自愿组成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包括观星时间、小组分工、安全考虑等。

四、巩固拓展

我们还知道天空中有哪些星座?它们的形状有何特征?有哪些动人的传说故事?请同学们收集相关的资料,准备下节课开星空交流会。板书设计:

6、在星空中

(一)一、星座: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二、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北斗七星 教学后记:

7、在星空中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过程与方法:

1、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2、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2、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

【教学难点】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以及相关资料、夏季星空图、事先考察夜间观察星象的地理位置 学生准备:活动星图、硬纸、剪刀等。【教学过程】

一、开星空交流会

1、前段时间同学们观察了月相,最近又观察了星座,这节课我们开个星空交流会,交流一下在观察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展示观星记录表及月相观察记录表。

3、组织学生分小组互相参观、学习。

4、小组交流观星、观月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5、小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二、认识夏季主要星座

1、谈话:同学们,你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教师简单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

2、(出示夏季星空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星座?它们有何明显的标志?

3、学生观察并汇报。

(预设:天津

四、织女星和牛郎星是夏季星空中有名的亮星,形成一个三角形,被称为“夏季大三角”。找到它们,也就找到天琴、天鹅、天鹰三个星座。天蝎座形似蝎子,它的主要标志是心宿二,也称大火星,是一颗耀眼的红色亮星。)

4、阅读课本第59页的文字资料。

5、提问: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怎样才能找到它们呢?

(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分别是牛郎、织女星。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人们常说的“银河”。我们根据这条光带去寻找,“河”东是牛郎,“河”西是织女,“河”中是天津四,织女旁的四颗不太亮的星,就是押送织女的天兵;牛郎旁的两颗星,就是他担筐中的两个子女;银河就是阻隔他们的一条河流。)

6、小结寻找星座的两种主要方法:利用亮星形成的图形特征;根据已知星座来确认未知星座。

三、制作活动观星图

1、谈话:如果我们想认识更多的星座,就需要制作一个活动观星图,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观察不同的星座。

2、讲解制作方法:

(1)将全天星图剪下来做活动底盘。

(2)另外将两张连在一起的纸片也剪成比底盘稍大一点的纸盘,其中一个剪下如教材中所示的一个椭圆,然后用细线将纸盘与活动底盘以北极星为圆心组合起来。

3、介绍星图的使用方法:(1)将活动观星图举过头顶。

(2)转动星图,让图中的“北斗七星”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处于同一方向,再根据图中的其他星座来认识相应方向的天空中的星座。

4、学生制作活动星图。

5、指导学生在夜间进行观星活动:成立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

6、小结: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

四、应用拓展

观察:在夏季的星空,根据“夏季大三角”——天津

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分别找出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板书设计:

7、在星空中

(二)夏季主要星座——天鹅座(天津四)、天琴座(织女)、天鹰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教学后记:

8、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过程与方法: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教学难点】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膨胀的宇宙

1、情境导入:同学们,2003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板书课题)

2、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学生思考回答。(引导学生们认识:太阳虽然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5、(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说说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

6、阅读课本第61页资料,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7、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8、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什么感受?

9、讲解: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10、讨论:我们已知的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大呢?(说明: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但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于青年时期,还在长大,还在膨胀之中!教师简单介绍红移现象。)

二、充满活力的宇宙

1、师: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图片和资料。(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有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

4、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5、小结:如同人体的细胞在新陈代谢一样,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同时,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有些恒星自身在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有的恒星在向外抛射物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宇宙充满了活力。

三、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谈话: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我们看到的这些资料,正是人类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

2、你知道我国人民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3、你还知道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

4、学生们谈自己的想法。

5、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并选择性的详细介绍。

6、小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体现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感;我们更不会忘记,无数科学家和宇航员为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体现出的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

(1、引导学生利用书籍、网络、影视等各种方法收集;

2、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如天体资料、探索工具、航天故事等;

3、引导学生通过黑板报、科技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板书设计:

8、探索宇宙

一、宇宙空间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二、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充满活力

下载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主要知识点 第1课《地球的卫星——月球》 1. 月球是地球的 卫星 ,月球围绕着 地球 运动。 2. 1969年7月,美国的“ 阿波罗11号 ”载人飞船成功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重点班级姓名课文复习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回忆录。作者李星华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写了父亲李大钊被捕......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 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半径大约为地球半径的(四分之一),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体积是地球的(四十九分......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电 和 磁》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主题:奋斗与生存 第九课 小草和大树 一、生字词 kān chēnɡ nì jìnɡ piē xià qián bèi xiá zhǎi 堪 称 逆 境 撇 下 前 辈 狭 窄 quán hénɡ yì lì q......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大全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 3、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第五课[共5篇]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第五课 六一班王相茹 1、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 2、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

    小学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能量教学设计 第1课电和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