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二五”化工行业环境保护发展指南
“十二五”化工行业环境保护发展指南
作者: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数字报 更新时间:2011-07-12 “十二五”化工行业环境保护发展指南(摘选)
一、化工行业环保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化工行业环保现状
“十一五”期间,化工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污染物减排、清洁生产、重金属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的重点、难点积极开展工作,推动了行业环境保护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污染减排技术支撑不断加强。二是责任关怀实施工作成效显著。三是清洁生产工作全面推进。四是重金属污染防治初显成效。
总体来看,通过加强污染减排技术研发推广,努力推动实施责任关怀,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等措施手段,化工行业废水重复利用率由88%提高到9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由92%提高到95%;锅炉燃烧废气烟尘排放达标率由87%提高到9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率由80%提高到8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25.0%;氨氮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0%;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16.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工业领域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以来,化工行业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多年来行业粗放式的发展方式积累的许多深层次矛盾,使当前的工作还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污染减排任务仍十分艰巨。2009年,化工行业排放工业废水29.7亿吨,工业废气2.3万亿立方米,产生工业固体废弃物1.3亿吨,分别占全国工业“三废”排放总量的14.2%、5.3%和6.6%,位居第2、4、5位。其中,排放化学需氧量42.7万吨、氨氮8.8万吨、二氧化硫97.5万吨、氮氧化物54.0万吨,分别居工业领域的第3、1、4、4位。一些特征污染物如氨氮、氰化物、危险废物更是高居首位。同时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耗结构的不合理,也造成了的资源能源的浪费和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支撑体系还不完善。目前行业内还有相当一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工艺和设备还在运行;环保投入少,设施落后,生产过程缺少控制;资源再生、能源回收利用技术较少,产品深度开发力度小。虽然有了一批比较成熟的能源节约、清洁生产和“三废”综合利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但总体上讲数量比较少,水平也比较低,特别是缺乏关键共性技术,如农药、染料等精细化工行业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治理技术、高浓度氨氮废水削减技术等还未从根本上取得突破,还难以形成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力支撑。
三是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理念还没摆到突出重要的位置。当前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已经成为促进化工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障,但一些企业还没有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有的虽然在硬件上做了必要的投入,但缺少管理措施和制度保障。有些企业观念不到位,还没有认识到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对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竞争力、改善企业形象的重要意义,主动开展环境保护的动力不足。行业中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优化,重利润增长、轻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倾向还有相当的市场。
二、“十二五”化工行业环保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化学工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将发生新变化,对化工行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
(一)国际环境
国际环境公约的履约要求化工行业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逐渐加入并履行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斯德哥尔摩公约、鹿特丹公约、巴塞尔公约,还有处于谈判期的国际汞公约等。这些公约的履约对化工行业“十二五”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45%的目标,这必然对化工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工作带来新的压力。
国际贸易竞争新格局要求化工行业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产业发展出现新形势,以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为主的贸易竞争新格局已经形成,美国、欧盟等国限制高能耗、高排放、含有毒有害原料的产品进口等政策,致使产品竞争激烈,贸易摩擦不断加大,对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形成了“倒逼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顺应潮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把绿色、低碳、清洁化发展作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突破绿色壁垒的重要抓手。
(二)国内环境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化工行业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要求化工行业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国家对“十二五” 期间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包括即将出台的环境税、环境责任险等新政策,重金属污染整治以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约束性减排指标的达标压力等新任务,使化工行业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完成任务的难度更大。国家环保新政策、新法规也要求化工行业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同时,行业自身越发凸显的环境问题更要求化工行业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三、“十二五”化工行业环保工作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推广步伐,实现化工生产全过程控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三废”综合利用,有效削减化工生产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积极推广环保新技术,加大化工企业废水、废气的治理力度,使化学工业污染严重的局面有明显的好转,努力实现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1.水污染防治以节水和废水资源化为核心。到2015年,所有化工企业要实现清污分流,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2%,废水实现全部处理并稳定达标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比“十一五”末减少10%、12%,主要行业吨产品废水排放量降低10%。
2.大气污染防治以综合利用为核心。到2015年,化工主要行业可利用的工艺废气、余热都要回收或综合利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十一五”末减少8%、10%。锅炉燃烧烟气和工艺废气处理率达到100%。
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以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为核心。到2015年,化工行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处置率达到100%。
4.加强典型企业和园区的示范,培育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一批“化工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和“化工清洁生产绿色园区”。
5.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到2015年,低汞触媒使用率达到100%,铅、铬、镉、汞、砷得到有效控制。
(三)重点行业目标
1.氮肥行业
到2015年,废水排放量减少15%,80%以上的企业实现生产污水零排放,特别敏感地区实现生产废水超低排放;氨氮、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减排15%。
(1)对总氨生产能力约2400万吨/年的200个企业,实施“氮肥生产污水零排放技术”,技术普及率达到60%以上。其中对处于缺水地区或水环境敏感地区的氮肥企业,同时实施“循环冷却水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实现“氮肥生产废水的超低排放”,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
(2)对总氨生产能力约1200万吨/年的100个氮肥企业实施生产废气、废固处理及清洁生产综合利用技术改造,技术普及率达到60%以上。
(3)支持100家企业采用常温精脱硫工艺技术、脱羰基金属脱氯脱氨脱油技术实施气体深度净化的技术改造,技术普及率达到60%以上。
(4)支持100家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企业实施原料气醇烃化醇烷化微量CO、CO2脱除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改造,使60%以上产能的微量CO、CO2脱除实现清洁生产。
(5)加大先进氨合成技术及预还原催化剂、蒸发式冷却(冷凝)器、尿素CO2脱氢技术的推广力度,支持130吨/时×2台及以上的燃煤锅炉建设氨法烟气脱硫装置。
(6)加快淘汰催化及非催化法氨水液相半水煤气脱硫工艺技术等落后工艺和设备。
2.磷肥行业
到2015年,磷石膏年综合利用率达到30%,积极推进多种磷石膏综合利用途径研究和开发,基本控制磷肥生产氟污染,搞好氟资源的综合利用。
(1)重点推广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在大型企业中的普及率达30%以上。
(2)积极研究和开发多种磷石膏综合利用途径,提高磷石膏的综合利用率,重点搞好磷石膏制各种新型建材,使磷石膏综合利用向资源化、工业化、规模化发展,在磷复肥行业中的普及率达30%以上。同时大力推行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消除磷石膏堆放的环境隐患。
(3)积极推进磷肥生产过程中含氟废气的回收利用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的氟化工产品,提高氟资源的回收率,搞好氟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氟污染。
(4)加快研究和推进磷矿石伴生碘资源回收技术。
3.硫酸行业
到2015年,硫酸生产要基本消除氟和砷的污染,生产中二氧化硫尾气要实现回收利用。硫铁矿渣利用率达到100%。
(1)大力推广硫磺制酸、硫铁矿制酸节能节水技术,力争20万吨以上硫磺制酸装置采用此技术的普及率达到30%~40%;硫铁矿制酸推广200万吨产能的装置。
(2)推广尾气脱硫技术,回收利用电厂、冶炼制酸厂尾气中SO2。
(3)重点治理污水中的砷、氟及重金属污染,禁止没有砷处理装置的矿制酸装置企业使用高砷矿。
(4)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矿制酸烧渣的综合利用技术。
4.氯碱行业
到2015年低汞触媒使用率达到100%。聚氯乙烯行业实现电石渣全部综合利用,聚合母液废水全部达到回用目标,ADC发泡剂行业实现氨氮达标排放。
——烧碱
(1)隔膜法烧碱完成金属扩张阳极、改性隔膜技术改造300产能万吨;完成1200万吨烧碱产能应用“零极距”离子膜电解槽技术;完成140万吨烧碱产能应用氧阴极技术。
(2)建立国产离子膜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3)完成2200万吨烧碱用盐水膜法脱销技术、普及率达到70%。
(4)完成800万吨烧碱产能应用三效逆流膜式蒸发技术;建立200万吨烧碱产能应用三相流烧碱蒸发技术;建立200万吨烧碱产能应用超声波防除垢蒸发技术;全部推广氯化氢合成余热利用技术(约600万吨)。
——聚氯乙烯
(1)大力推进汞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固汞触媒技术研究力度,加大无汞触媒技术投入;建立废汞触媒回收的示范工程及从废汞触媒中回收HgCl2工艺的示范工程。建立高效汞回收示范工程;重点推进和应用低汞触媒和盐酸脱吸技术。
(2)加快推进电石渣的综合回收利用技术。推进全行业聚氯乙烯产能干法乙炔改造工作,产生的电石渣全部回收利用。
(3)加大对聚氯乙烯母液回收及治理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重点推广生物膜法技术,完成3600万吨的聚合母液废水处理工程。
(4)进一步推广精馏尾气变压吸附技术。
——ADC发泡剂
加快无酸缩合配套装置及废水处理装置改造,推进废水氨氮处理技术,实现氨氮废水达标排放。
5.纯碱行业
到2015年,氨碱生产的蒸氨废渣的综合利用水平从3%~4%提高到10%左右;联碱废水平均排放量从4~5m3/吨减少到2m3/吨以下,氨耗从目前350~360千克/吨降到340~350千克/吨。
(1)大力推广含氨废水的治理技术,重点推广“联碱不冷碳化技术”;同时提高其综合利用水平,推进联碱企业水污染物的零排放。
(2)减少氨碱企业蒸氨废渣的产生量,同时其提高其综合利用水平,重点推广“氨碱厂白泥用于锅炉烟气湿法脱硫生产石膏技术”,行业推广率达到50%,并实现与行业外企业合作。
(3)推广20%的天然气造气联碱企业采用回收锅炉烟道气CO2生产纯碱技术,以天然气为原料的联碱厂取消石灰窑;氨碱厂减少石灰石用量。
(4)推广干法蒸馏技术,回收制备石灰乳时生石灰和水的反应热用于蒸馏,同时减少蒸馏废液当量,应用产能由60万吨提高到160万吨。
(5)推广外冷变换气制碱清洗工艺根治联碱废水排放,应用产能由20万吨提高到100万吨。
6.无机盐行业
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2010年基础上减少1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其中,铬盐含铬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危险固废处置率达到100%。
——黄磷
(1)加大黄磷干法除尘、尾气深度净化、综合利用生产高附加值碳一化学品、黄磷电炉电除尘器技术的推广力度和应用示范工程建设,黄磷装置的尾气利用率不小于90%。
(2)加强黄磷炉渣和泥磷的综合利用,利用黄磷炉渣作生产水泥的原料或混合材料,综合利用率在96%以上。
(3)推广磷化工与硅化工、煤化工、碳一化工、氯碱化工、建材等产业耦合共生技术。推广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加速装置更新换代,淘汰落后产能。
——铬盐
(1)鼓励发展铬渣的综合利用技术,当年产生的六价铬渣实现100%综合利用或无毒化处置,完成行业历史遗留400万吨铬渣无毒化处理或综合利用,全面开展污染土壤的无毒化治理工作。
(2)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加快推广无钙焙烧生产工艺,改进和提高液相氧化法(亚溶盐氧化法)生产,建立气动流化塔式连续生产铬酸钠工艺示范装置,进一步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3)大力推广铬铁碱溶氧化制铬酸盐技术,建立5万吨/年示范装置,并适时在行业中推广扩大产能。
(4)开展氧气焙烧技术、减压蒸发水溶液反应生产铬酐副产晶体硫酸氢钠的研究,开发三价铬盐(如硫酸铬、氯化铬、甲酸铬、硝酸铬、氟化铬、醋酸铬等)的生产工艺。
(5)推广炼铁和制水泥添充剂等铬渣综合利用技术、强化铬酸酐副产物硫酸氢钠回收技术、二氧化硫塔式还原喷雾干燥生产碱式硫酸铬,硫铵法生产氧化铬绿技术等成熟可靠技术。
7.农药行业
到2015年,力争进入化工集中区的农药原药企业达到全国农药原药企业总数的50%以上。低毒农药比例达到55%以上,高毒农药品种比例降低到5%以下;“三废”排放量减少30%,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30%。
(1)大力推广莠灭净一步法绿色合成工艺、高品质甲基嘧啶磷清洁生产技术,力争到2012年覆盖全行业。
(2)大力推广草甘膦副产氯甲烷清洁回收技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清洁生产技术及乐果原药清洁生产技术,达到80%的行业普及率。
(3)大力推广二苯醚类除草剂原药生产三废回收技术、常压空气氧化产二苯醚酸技术,行业普及率达到30%~50%。
(4)开发有效的废气处理技术和相应的副产品、固废回收技术和工艺。
8.染料行业
到2015年,染料行业污水产生量每年减少1200万吨,COD产生量每年减少20万吨。加强产品创新,优先发展环境友好型染料品种。
(1)实施染颜料中间体加氢还原、三氧化硫磺化等清洁生产工艺改造,完成25万吨染颜料中间体生产,行业普及率达到60%。
(2)推广实施膜过滤及原浆喷雾干燥系统改造,对现有的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完成30万吨产能。
(3)加快推广有机溶剂替代水介质清洁生产制备技术,行业普及率达到60%,完成5万吨染颜料中间体清洁生产改造。
(4)加快推进低浓酸含盐废水循环利用技术,完成20万吨染料合成过程产生的含盐废稀酸的综合利用。
(5)在国内10家重点分散染料生产企业内推广实施无盐化重氮剂亚硝酰硫酸技术和设备,推广实施分散染料重氮化等当量反应。
9.涂料行业
涂料行业重点发展以水性化木器涂料为代表的环境友好型涂料技术,到2015年,低污染涂料比例达到60%。钛白粉行业重点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渣38.4万吨/年,减少有害废气排量48000万立方米/年,减少废盐排量3.6万吨/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2.8万吨/年,综合利用废酸液(浓度为20%)600万吨/年,综合利用硫酸亚铁约150万吨/年。
——涂料
(1)重点发展以水性木器涂料、水性桥梁防腐涂料、水性汽车防腐涂料、水性集装箱防腐涂料、光固化涂料为代表的环境友好型涂料技术,发展比例分别达到15%、10%、75%、5%、60%、1.5%。
(2)发展以自动化安全环保和节能减排为目标的溶剂型涂料全密闭式一体化涂料生产工艺技术与涂料用氨基树脂清洁生产技术,普及率达到10%。
——钛白粉
(1)加快推进沸腾氯化技术应用,争取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中的普及率达到60%;加快硫酸法钛白粉连续酸解生产技术、尾气余热浓缩废酸技术、硫钛联产热能利用技术、酸解黑渣回收利用技术等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在硫酸法钛白粉生产中的应用,行业普及率均达到50%。
(2)积极开展钛白粉生产副产石膏及硫酸亚铁的综合利用,争取2014年之前消耗800万吨至1000万吨化学石膏;副产硫酸亚铁综合利用技术普及率达到50%,并将其转化为可再生使用的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十二五”化工行业环保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坚持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转变化工行业发展方式的主线,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引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清洁生产推行机制。一是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大力宣传推行清洁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化工行业全体职工自觉实施清洁生产的认识;二是积极协调争取国家有关清洁生产的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千方百计引导企业采用无废或少废先进工艺技术,加快落后生产装置的技术改造;三是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培训,深入分析和挖掘节能减排潜力,促进节能减排。四是在氯碱、氮肥、磷肥、农药、染料、涂料等行业建立一批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创建一批化工清洁生产示范企业;五是协助国家有关部门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指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审核;六是组织开展清洁生产技术经验交流与推广,重点推广一批清洁生产共性关键核心技术。
(二)加快技术推广应用
加强环境保护,实施清洁生产,始终要以坚持技术进步为主线,立足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着力解决行业环境保护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制约。一是针对化工环保的难题积极组织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攻克一批环保技术难关。重点开展有机化学原料、农药、染料、部分精细化工等行业排放的含芳香烃、卤代烷烃、有机硫磷化合物、高浓度氨氮等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削减技术和治理技术,突破一批行业环保治理难点。二是大力鼓励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在化工行业的应用。重点推广氮肥生产污水零排放技术、电石炉炉气综合利用技术、低汞触媒技术、盐酸脱吸技术、ADC发泡剂无酸缩合技术、黄磷电除尘技术和尾气综合利用技术、铬盐无钙焙烧技术、含氟废气生产无水氢氟酸技术、磷矿石伴生碘资源回收技术、草甘膦副产氯甲烷及母液清洁回收技术、铬渣、磷石膏渣、氨碱废渣、电石渣综合利用技术及二氧化碳的捕集、分离、净化、封存技术等。三是及时跟踪国际环保技术发展动态和趋势,引导行业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筛选、动态发布环保先进实用技术,为企业开展治理污染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四是建立支撑技术库、专家库以及技术交流平台,逐步形成行业环境保护的信息、技术和咨询服务体系。
(三)积极培育典型示范
积极培育先进典型企业和园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组织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和“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培育,研究制定“两型”企业和“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审核评估制度,细化评估程序、统一评估标准。在重点行业中培育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两型”企业和“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组织开展“绿色化工园区”培育,在引导“化工入园、产业成链”的产业集聚发展的同时,培育一批化工园区实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示范工程,进一步提升园区企业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水平,力争“十二五”末,示范园区内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均达到二级以上。以国家级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为先导,创建一批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四)有效防范环境风险
坚持预防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加工和使用等生命周期过程中向环境的污染排放。综合采取产业结构调整、环境准入、绿色化学、风险管理、污染预防、信息监督等多种手段,控制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一是强化危险化学品的环境准入,将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纳入化工行业准入政策体系,提高准入门槛,严格限制高毒、高残留、对环境危害严重的危险化学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以及相关企业跨地区的梯度污染转移。制定化工园区环境准入条件,控制化工园区低水平建设。二是加大有毒、有害化学品淘汰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淘汰高风险有害化学品及落后工艺,合理控制总量规模,严格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化工产业发展绿色化学技术,推动产业升级。三是严格化学品环境管理,减少有毒污染物排放。鼓励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及现有最佳技术和工艺,有效控制有毒污染物排放。选择重点行业、地区和企业,实施重点环节管理化学品示范工程。四是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区域风险防控能力。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要求严格纳入行业、区域发展规划,对不符合规划布局和环境安全隐患突出的企业加快搬迁改造。制定化工园区管理办法,逐步完善园区内安全与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及设施的一体化建设,提升区域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能力。
(五)努力推动责任关怀
推广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全健康、清洁生产为主旨的“责任关怀”,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关怀”体系。一是深入宣传责任关怀理念和加强试点,使行业的更多企业能积极推进和实践责任关怀,把责任关怀理念贯彻到企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和方针目标中,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和防范环境风险,不断提升企业形象,增强行业竞争力。二是加强责任关怀基础研究,建立起责任关怀的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制定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探索责任关怀评估认证方法,使责任关怀工作在行业内健康、规范、有序的发展。三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争取在国家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从政策、税收上对实施责任关怀的企业给予激励,以提高企业实施责任关怀的积极性。四是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关注国际上责任关怀的新动向,了解学习ICCA、美国化工协会组织开展责任关怀活动经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理念和规则,使责任关怀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突出特色,符合实际,有所创新。
五、政策保障措施建议
(一)协助政府部门制定出台环境政策,为化工行业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根据行业突出的环境问题,结合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并出台一系列环境政策,提升化工行业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一是对高能耗、高污染、高环境风险行业,及时制修订行业环境准入条件,提高环境准入门槛,进行源头遏制。二是完善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相关法规标准体系,并加大宣传力度,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努力完成约束性污染减排目标。三是研究制定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制修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等,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四是加强对重金属污染、化学品环境风险、危险废物管理、环境税征收等重大环境问题的研究,适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五是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谈判,深入研究履约的经济和环境影响,为履行国际公约和维护行业利益提供技术支撑。
(二)积极争取有利于行业发展的环保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一是协调政府部门加大财政资金和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大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中小企业转型资金、节能节水专项资金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等资金、政策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行业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和污染治理工作。二是建议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发布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循环经济技术支撑目录、重大节能环保技术支撑目录等,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加大对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三是建议逐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将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与环境政策相结合,完善绿色信贷机制,协助政府部门建立清洁生产审核、实施责任关怀与绿色信贷、节能减排资金等金融财政政策的对接机制。
(三)加强先进典型的培育和示范,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
加强对先进典型企业的培育,以示范促推广,全面推动,使化工行业环保工作上水平。一是逐步制定完善与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关的示范企业、示范园区等的规范、技术评价指标体系、验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实施示范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化工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绿色化工园区”、“责任关怀示范企业”等的培育和评选工作,并定期进行表彰,将先进典型企业或园区向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推荐,积极争取相关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逐步形成长效激励机制。三是加强先进典型企业经验交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座谈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措施向全行业推荐,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充分发挥协会服务职能,积极构建咨询服务技术支撑体系
加强对国家“十二五”环保规划、工业清洁生产“十二五”规划及行业环保发展指南的宣贯工作,引导行业企业树立先进的环保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家资源优势,积极构建环境咨询服务支撑体系,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环境管理提供培训、审核、诊断、后评估等技术咨询服务。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环保、清洁生产培训,建立由环保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咨询服务、专家库、典型案例等组成的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向企业发布有关环保技术、管理和政策信息,加强信息交流,为企业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便利信息服务。
第二篇: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浚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一、“十·一五”环境保护发展状况
(一)“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实施回顾
“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实事求是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综合决策以及强化行政监督、技术监督和社会监督等五项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环保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环境污染加剧趋势得到遏制,环境质量局部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整体趋于好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污染源治理速度加快,环保队伍监管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评价分析
1.水环境质量指标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该项指标是指浚县城区自来水厂及九个镇区所在地的集中饮用水质。
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镇区饮用水源达标率100%以上。
农村的厕所,养殖业产生的粪便、企业产生的污染物,均远离村里的饮用水源地。
2.大气环境质量指标
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其中城区SO2维持现状,确保稳定达到二级标准;TSP逐年有所下降,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稳定增加。2006年至2010年二级以上良好天气达到300天。农村的大气环境质量稳定保持在310天以
上。
3.噪声环境质量指标
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保持在100%,城区道路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白天不允许超出65分贝,晚上不允许超过55分贝。
4.大丕山景区生态建设
十一〃五”期间继续巩固AAAA级景区生态建设,积极申报省、市级自然保护区。
5.农业生态保护
“十一〃五”期间我县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体系,继续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全县的蔬菜生产达到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开展有机食品生产示范,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6.生态示范创建
截止目前我县创建省级生态镇2个,省级生态村15个,市级生态村31个。
7.城市环境基础建设目标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保持80%;城区污水处理率9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城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保持90%。城市人均绿地达到9平方米。
7.环境保护投资目标
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例保持在2%以上。
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内容
1、加大生态创建力度。要在十二五期间创建国家级生态镇2个,国家级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村20,市级生态村35个,以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
2.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全县均要具备水环境常规必测项目例行监测能力,卫河断面地表水监测自动站,地面生态监测站,城区空气自控站,要形成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3、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工业废水、废气实行自动监测,对排放COD、氨氮、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重点污染源进行排污浓度和总量实时监测。对县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置场实行自动在线监测。
4、建设应急监测体系。结合本地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点和规律,配备必要的应急监测设备和防护装备,增加实验室快速测定分析能力,确保能够得到快速识别、及时处置城区(镇)发生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我局要配备必需应急监测车,能应对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5、提高环境执法能力。提高环境监督执法装备水平,重点提高现场执法能力和应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继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加强“12369”环保举报和应急接警中心建设。我局监察装备要达到三级标准化配置。
6、加强环境宣教能力建设,提升环境信息网络化水平。配置环境宣传教育设备,提高宣传教育现代化水平。逐步建立环保网站,为社会提供环境信息咨询和网上办公服务。
三、“十·二五”期间宣教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培训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要把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等内容纳入培训计划。
二是规范环境信息发布制度,依法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服务于社会和公众的环境信息政府网站,推进环保政务公开。要定期发布环境质量、政策法规、项目审批和案件处理等环境信息,推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加强环境信访工作,维护公民环境权益,要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进一步提高环保“12369”举报热线的服务质量,广开言路,为接受社会监督提供广阔的平台。
三是要重视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抓好环保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社会教育。大力推进绿色学校、环境教育基地、环境生态乡镇、村、等创建活动,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和普法活动,开展环境警示教育,弘扬环境文化,增强公众的环境忧患意识。鼓励公众自觉参与环保行动和环保监督,开展社区环保活动,提倡绿色文明,倡导绿色消费。
四是加大新闻媒体环境宣传和舆论监督力度,建立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机制。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要开展公益性宣传,及时报道和表扬先进典型,公开曝光环境违法行为,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浚县发展中必须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同时,至规划期末把浚县基本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园林生态城市。通过合理规划布局主城生态框架,重点划定生态用地,调控主城建设强度,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形成多样化的园林绿地系统;加强整治现有各类污染源,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建成由低密度建设区、城市绿地、景区、农田等共同构成的生态框架。
浚县环境保护局
第三篇:染料化工行业监察工作简要指南(2017)
染料化工行业监察工作简要指南(试行)
第一章行业概况
1.1染化企业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图
原料→中间体的生产阶段→原染料的生产阶段→染料的商品化加工阶段(后处理)。
染料后处理工序:干燥→粉碎→研磨(添加助剂)→混拼。
注:重氮化与偶合反应是染料生产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化学过程。1.2主要生产设备
反应釜、压滤机、离心机、盐析锅、喷干塔、拼混锅。1.3主要污染物排放点、排放因子
废气主要污染因子有NOX酸雾、染料粉尘及其他有机废气等;废水主要污染因子有pH、COD、氨氮、苯酚、苯胺、硝基苯和色度等;固废主要有精馏残渣、废活性炭、污泥等。1.4主要污染治理工艺
废水:目前国内染料废水处理技术主要有:微电解法、化学氧化法、光催化氧化、生物处理法、混凝沉淀法、吸附法、膜分离处理等。
由于染料废水量较大,一般染料化工企业采用“铁还原法(微电解法)+混凝中和+生化处理”处理工艺。
废气:
1、染料化工重氮工序中产生的NOX,一般采用还原吸收法,采用尿素,亚硫酸钠或硫代硫酸钠等还原剂作为吸收介质,对低价态氮氧化物吸收处理效果较好;
2、有组织酸性废气和无组织压滤机废气,一般采用先收集后碱液喷淋吸收;
3、喷塔产生的染料粉尘,一般采用旋风+布袋+水膜除尘。
固废:主要是送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焚烧或安全填埋。
第二章材料审查环节
2.1企业环保审批、验收手续
检查建设项目是否经过环评审批和三同时验收,生产工艺、规模、设备是否与环评一致,污染治理工艺、设备是否与验收时相符。2.2产业政策符合性、卫生防护距离、周边敏感点
检查是否有落后生产工艺、设备需要淘汰。卫生防护距离、周边敏感点的布局是否符合环评与审批意见的相关要求。2.3企业各类污染物台账
察看各类污染物台账和生产报表,审查污水产生和处理量、药剂投放量、污泥产生量、固废产生和处理量等数据,重点审核污染物排放浓度有没有超标,排放量有没有超过排污许可证限量。检查危险固废处置协议、管理台账、转移计划和转移联单,对产生、处置、转移、贮存数据进行核查。
第三章现场勘验环节
3.1检查方法、技巧与关键点
检查周边环境、清下水、附近水体、土壤和农作物等基本情况,并询问相关人员。
3.1.1废气监察重点
1、废气冷凝系统是否完善,原则上含有机废气的反应部位均应加设冷凝装置,部分低沸点废气(如二氯乙烷、氯甲烷、DMF等)应加设冷冻处理;
2、废气吸收塔的设置应根据废气处理方案查实是否设置完全,吸收塔规格、循环液量、风机风量是否按照方案规定设置;
3、吸收塔运行情况应检查循环液的pH值。3.1.2废水监察重点
1、清污分流工作:可能污染清下水的部位有车间溢流、真空泵循环水箱溢流等,重点可关注清污分流管网设置是否清晰、清下水排放口设置是否合理,出水pH、色度是否达标,并应定期抽查监督。
2、废水治理:a、废水治理设施的规模应查实其设计方案的处理工艺、处理规模是否与厂区实际产生废水的匹配性;b、污水站运行是否正常,包括曝气系统的开启、出水的色度和pH等;c、污水排放口设置是否符合要求,污水输送是否实行管道化;d、在线监控设施是否正常运行;e、染料母液产生处置情况。3.1.3固废监察重点
1、固废内部存放场所是否按危险废物和一般废物分开存放,是否存在乱堆乱放现象,危废暂存库是否进行了地面硬化、防渗防漏处理,暂存库周边是否设置截污沟拦截渗滤液,是否有废气收集设施;危险废物的存放是否符合环保要求。
2、固废外运处置方面应重点检查台账是否完备,危险废物是否执行了联单制度等。
3.2主要产污环节、工序、设备情况与监察要点 3.2.1废气产污环节
废气主要以酸性废气为主,包括氮氧化物、酸雾等,排放量大,且排放的环节多。主要的环节有重氮化过程(以氮氧化物为主),压滤或抽滤过程(以酸雾为主,包括硫酸、氯化氢、醋酸、溴化氢等);还有少部分的有机废气,主要在于反应釜和中转过程(如高位槽、进料口、贮槽等部位)产生。其他的废气主要有溶剂废气(如DMF、二氯乙烷)及溴乙烷、丙烯腈、溴等。
染料生产过程中无组织废气排放较为严重的环节主要是压滤机压滤过程或抽滤槽抽滤过程,另外反应釜人孔、水冲泵、贮罐、母液池、固废暂存点、废物料桶等也有少量废气产生。
染料粉尘和喷塔废气是染料后处理过程的一个重大污染源,主要发生于喷干和拼混过程。3.2.2废水的产污环节
1、分散染料:以水洗压滤废水为主,产生部位有抽滤槽、压滤机、离心机等。分散染料的母液废水一般含酸(基本为硫酸)5%左右,其它还有少量的反应混杂物,根据具体产品的反应原料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混杂物中主要为苯胺类物质,含量在5‰左右。分散染料的洗涤水一般含酸(基本为硫酸)5‰左右,废水中的混杂物成份和母液差不多,但是含量要低得多,另外分散染料在氰化反应阶段会有氰化物产生,一般需单独预处理。
2、活性染料:大部分的活性染料采用一锅法合成,合成出来的浆液直接用于喷干工艺,很少有工艺废水排放。但有些产品如活性艳蓝、活性黑、活性翠兰21#等需经过盐析或纳滤生产过程的,则有部分含苯胺类废水排放,废水呈酸性。
3、阳离子染料:阳离子染料生产废水主要是部分中间产品的压滤废水(高浓度废水)和母体洗涤废水(低浓度废水),一般高浓度废水约占工艺废水量的 25%左右。采用盐析工艺产生的盐析废水含盐量在20%以上。
4、酸性染料:酸性染料生产废水大多产生于压滤过程,根据产品的种类不同,水质组成情况变化较大,其中由于副反应带来的副产物每个产品都不一样,一般为多环芳烃类物质,压滤废水中盐析废水占的比例较大,由于过程中采用25%左右的盐水进行,因此采用盐析工艺的产品的废水混合后其含盐量还能达到10%左右。有部分产品如酸性红M-B、中性红S-GN和中性棕S-GR等还含有重金属铬,一般需作预处理,污泥则统一纳入危险固废进行有效处置。3.2.3固废的产污环节
在染化企业,固废产生量最大的是硫酸钙渣,主要是工业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前的预处理工序产生(由于废水呈强酸性,需用大量石灰石中和)。另外还有精馏残渣、废活性炭、废水处理产生的生化污泥、废物料桶等。3.3主要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监察要点
1、酸性废气碱液喷淋吸收装置主要检查循环吸收液PH是否呈碱性,PH值是否达到设计值,设施是否正常运转,是否定期出渣等。
2、废水一般采样监测是否达标,检查管道走向是否有偷漏排情况,污水收集系统是否完整,雨污分流、清污分流是否彻底。
3、中控系统、重要仪器设备、在线监控等主要检查在线监控探头安装是否正确、有否移位,以及运维记录情况。
4、污染物收集、处理、外排等环节主要检查废气是否有收集处理装置,废水是否做到清污分流,固废堆放是否规范,各类运行台账是否齐全。采样一般采进出水样和清下水样,必要时进行全流程采样。
5、企业原料、产品、污染治理药剂等使用情况监察要点。核查企业的生产工艺,核对企业原料、产品的物料平衡,污染治理药剂的使用量与污泥的产生量需相对一致。
6、企业自行运行台账查看,检查各个处理流程水量的一致性,治理药剂的使用量与污泥的产生量的相对一致性以及原始凭证与统计记录的一致性,同时询问操作规程,有关记录情况。
7、其他需要注意的要点:对环境应急设施开展检查,检查各类酸储罐是否建有围堰,是否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布局和建设。
第四章技术核算环节
对照环评核查生产规模,核实企业生产设备和总量控制情况,对企业原材料消耗、药剂使用情况反推测算。一般生产的染料品种不同,产生的污染物和吨产品排污量不尽相同,各染料吨产品排污情况大致如下:
1、吨产品分散染料排污情况:70吨废水,245千克COD、6千克氨氮,危险废物(染料废物)0.02吨。
2、吨产品活性染料排污情况:20-50吨废水,76-150千克COD,7千克氨氮,危险废物(染料废物)0.015-0.045吨。
3、吨产品硫化染料(不包括硫化黑)排污情况:30吨废水,60千克COD,危险废物(染料废物)0.03吨。
4、吨产品还原染料(不包括合成靛蓝)排污情况:175吨废水,430千克COD、20千克氨氮,危险废物(染料废物)0.053吨。
5、吨产品酸性染料排污情况:20-70吨废水,60-290千克COD、3.2千克氨氮,危险废物(染料废物)0.015-0.063吨。
6、吨产品阳离子染料排污情况:80吨废水,750千克COD、8.5千克氨氮,危险废物(染料废物)0.045吨。
第五章常见违法行为
1、未批先建、未批先投产,产能扩大、生产工艺发生重大改变。
2、违法“三同时”制度,未在规定期限验收。
3、由于染化废水处理难度大(废水酸度高、盐度大),废水超标。
4、清下水超标排放。
5、高浓度母液废水有偷排现象。
第四篇:环境保护管理指南
环境保护管理指南
1.目的
为加强。。。。。。在生产、经营、建设等活动中的环境保护工作,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实现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规定。2.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3.职能机构和职责
3.1 公司设立中央安全委员会,对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中央安全委员会是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对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3.2 HSE管理部门是环境保护的归口业务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的总体协调、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3.3 其他各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分工负责职责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
3.4 公司所有部门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有权对公司及部门的环保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有权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规定的现象提出批评、建议和报告。4.总体要求和执行标准 4.1 责任目标管理
4.1.1 公司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总经理为公司环境管理的 标准,GB18918-2002中未列出的污染物达到《山东省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676-2007)中表3一级标准)。含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第一类污染物的工业废水,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执行。其他的工业废水在排放前,按照《烟台万华工业园质量指标一览表》中的要求执行。
4.2.2 废气。各有组织排放废气中的大气污染物必须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排放的标准、《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3)以及山东省固定源大气颗粒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1996-2011);无组织排放废气中的大气污染物必须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厂界恶臭气体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中厂界二级标准,表2中排放标准,焚烧炉排放执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以及《山东省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2376—2013)。4.2.3 噪声。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2008)中三类标准的要求,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的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4.2.4 固废。固废站内危险固废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6-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的要求做好污染控制措施。4.2.5 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变更的,按最新标准执行。4.3 排污许可管理
4.3.1 通过环保验收的项目,由HSE管理部门按照政府环保管理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填报排污许可证申请表及相关资料,申请办理排污许可证。
4.3.2 公司所有向环境或公用工程处理系统排放污染物的活动,所属部门都必须事先向HSE管理部门办理排污申请许可手续,经批准后按照核定的排放口、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排放。
4.3.3 生产过程中需新增排污口或原有排放污染物种类、浓度等发生变化的,排污单位应向HSE管理部门进行申报,并按要求办理相关许可手续。
4.3.4 在污染物排放上,公司应按照上级污染物总量控制政策对主要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台账,将总量控制指标进行逐级分解落实,并对排污单元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统计、考核,各排污装置应按照公司制订、下达的总量、浓度指标进行排放控制,确保公司污染物排放的浓度、总量控制在上级单位下达的许可范围以内。5.公司环境保护管理的制度 5.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5.2《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评价方法》; 5.3《环境保护考核管理规定》; 5.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5.5《项目施工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5.6《环保设施管理规定》; 5.7《废水管理规定》; 5.8《废气管理规定》; 5.9《固废管理规定》;
5.11《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管理规定》; 5.12《噪声管理规定》;
5.13《环境监测管理规定》; 5.14《环境统计管理规定》; 5.15《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5.16《安全警示标志标准》; 5.17《事故分类与报告程序》; 5.18《事故调查程序》。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内容与要求 6.1培训与教育
6.1.1公司应把环境保护培训教育纳入工作计划,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环境保护意识。各部门也应把环保培训教育纳入本部门的日常培训教育工作内容,制订相关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6.1.2 公司应加强环保技术信息管理工作,及时掌握、了解国内外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动态,广泛开展环保技术交流活动。
6.1.3 公司应重视清洁生产工艺、设备和环境友好产品的研究开发,对有污染物产生的新工艺、技术、设备、产品的鉴定,必须具有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对污染防治措施不落实的科研成果,不得进行鉴定和推广。
6.1.4 其他有关内容要求见《安全培训教育制度》。6.2 建设项目管理
6.2.1 公司所有新建、扩建、改建项目都要严格遵守《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规定,按照规定办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手续,做到建设项目中的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6.2.2 建设项目施工期间,项目管理部门应依据环评及批复文件要求,对施工期间废水、废气、固废、噪声及生态破坏等采取控制措施,项目结束后做好生态恢复,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6.2.3 公司严禁引进污染重、无可靠治理技术的工艺和设备。
6.2.4 公司建设项目在试运行前,必须办理试生产申请,并在规定的期间内完成竣工验收工作。
6.2.5 其他有关内容要求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6.3 废水污染管理
6.3.1 公司各排水单位应按照“清污分流、污污分治”的原则,分别设置相应的排水系统,排放的各类废水应进行必要的预处理,达到分级控制指标后排放。生产过程中排水清污不分流的,必须制定排水系统的改造计划,做到清污分流、污污分流,按水质类型分别处理,达标排放。
6.3.2 公司各排水单位应加强日常废水防渗、防漏措施管理,防止污水管网和污水井的破损、渗漏,防止对土壤和地下水源造成污染。
6.3.3 公司各单位应加强用水、排水控制,通过改进工艺、设备等措施,不断减少用水,提高水的复用率,源头减少污水的产生。
6.3.4 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所有废水,包括一次水、化学水、清净下水等,在通过非正常途径排放时,都要进行分析,办理异常排污申请,同时,在排放过程中,要控制好排放的水量,不得对排水管网造成冲击。
6.3.5 其他有关内容要求见《废水管理规定》。6.4 废气污染管理
6.4.1 公司各单位应严格控制恶臭气体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加强日常跑冒滴漏管理,防止恶臭污染和挥发性有机污染。
6.4.2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性废气应给予充分回收利用,严禁直接排放。6.4.3 对焚烧炉、窑炉等有组织废气的排放,所属单位应不断优化工艺指标,采取必要措施使烟气达标排放。
6.4.4 公司各单位应要定期对界区内地无组织排放点进行检查,并对监测的数据进行记录、分析。
6.4.5 其他有关内容要求见《废气管理规定》。6.5 噪声污染管理
6.5.1 公司各单位应严格控制和减少噪声污染,对噪声源采取减震、隔音、消音的措施,保证厂界噪声达标。
6.5.2 公司各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检修、开停工以及项目施工期间的噪声扰民。6.5.3 公司在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时,应选择低噪声的设备;公司内凡是噪声污染比较大的设备,如鼓风机、循环水泵、控制阀、放空阀等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消声、隔声、减震等有效措施,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减少设备不正常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污染。6.5.4 其他有关内容要求见《噪声管理规定》。6.6 固废污染管理
6.6.1 公司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有毒有害废弃物,认真执行工业固体废弃物申报登记制度,准确记录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6.6.2 公司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符合标准的危废储存场所,用于日常生产过程中产生危废的暂存。
6.6.3 对固废的处理,公司应首先加强综合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的进行无害化处理。6.6.4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废弃物必须委托资质单位进行处理,由HSE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后,再进行处置,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处理。6.6.5 其他有关内容要求见《固废管理规定》。6.7 放射性污染管理
6.7.1 公司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原则。
6.7.2 公司各涉源单位应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对放射源采购、运输、使用和放射性作业严格管理,有效防止因放射源泄漏或丢失等造成环境污染。6.7.3 其他有关内容要求见《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管理规定》。6.8 环保设施管理
6.8.1 公司环保设施与生产设施应等同管理,必须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运行,并同时检修和维护。
6.8.2 公司环保设施需委托运营的,运营单位应具备国家要求的相关资质,自主运行的,岗位操作人员要做到持证上岗。
6.8.3 公司应制定环保设施管理规定,保证污染防治设施对生产、经营、销售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处理、处置,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6.8.4公司环保设施停运的,应办理相应的审批手续,并制定停运期间污染物的临时处理措施,保证环境安全,若需长期停运或停用的,应在获得的当地环保部门的同意后,方可停用。
6.8.5 公司新建环保设施在投用前应制订调试方案和应急预案,对调试期间的异常排放妥善处理,严禁直接排放。
6.8.6 其他有关内容要求见《环保设施管理规定》。6.9 开停工及检维修环保管理
6.9.1 公司各装置应严格装置停工、检修、开工期间的环保管理,加强对管线、容器、设备中的物料进行收集、回收和利用。设备清洗、置换等环节产生的污水必须进行收集和处理,排向污水处理系统前应进行风险评估,严禁直排。
6.9.2公司各装置应制定非计划开停车、非正常工况条件下和事故状态下的污染物处置、处理和排放管理措施;配置能够满足非正常工况条件下处置、处理污染物的环保设施,严禁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6.9.3 其他有关内容要求按总部《开停工及检维修环保管理规定》执行。6.10 环境监测与统计管理
6.10.1 公司应根据环境监测计划的要求,配置环境监测机构和仪器设备,建立环境监测采样及分析方法,及时、准确、规范地提供监测数据。
6.10.2 环境监测计划应满足环评及批复文件要求,同时,结合生产和日常管理需要制订,由各单位申报,HSE管理部门组织审批后,由质检中心执行。
6.10.3 公司环境统计工作实行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各级统计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统计法》和有关统计制度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环保统计资料,不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报表,严守公司统计资料机密。
6.10.4 其他有关内容要求见《环境监测管理规定》和《环境统计管理规定》。6.11 环境应急管理
6.11.1 公司应制定《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做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对,所属各装置也要制订自身的应急预案,并报公司HSE管理部门备案。
6.11.2 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事故单位应按照程序规定做好上报工作,并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对污染现场进行处理,防止污染范围的扩大,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影响和破坏。6.11.3 公司应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需要,配置或建设必要的环境应急物资和设施,落实应急物资责任人并做好管理,确保应急物资和设施完好备用。
6.11.4 其他有关要求见《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事故分类与报告程序》。6.12 三废综合利用和税收优惠
6.12.1 公司在新产品研发、生产及进口、采购、使用化学品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要求,积极开展新化学物质辨识、申报、登记取证及其它相关管理工作。6.12.2 公司各单位要认真配合做好三废综合利用和税收优惠工作,积极按照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规定和政策,开展“三废”综合利用项目的认定,化害为利,变废为宝。6.12.3 公司应按照清洁生产的相关要求,大力推进好清洁生产工作,不断优化工艺、减少能耗、物耗和污染物的产生,大力开展节能减排,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工艺废气、高温废气、工艺废液、废渣、余热和冷凝水等资源和能源,控制和消除污染,保护环境。6.12.4 公司任何单位不得将装置超标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外环境或随意转移到其它地方,造成二次污染。严禁使用稀释的方法排放有害废水和废物;严禁采用渗坑的方式处理污染物。
6.12.5 公司严格对剧毒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的分类管理,防止在使用、运输、包装、保管过程中的泄漏、挥发、扩散,防止造成对人员的伤害和对环境的破坏。
6.12.6 公司严格对剧毒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的分类管理,防止在使用、运输、包装、保管过程中的泄漏、挥发、扩散,防止造成对人员的伤害和对环境的破坏。
6.12.7 其他有关内容要求按总部《三废综合利用和税收优惠管理规定》执行。7.附则
7.1 本管理规定由公司HSE管理部门负责解释。7.2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环保局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环保局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十二五”时期是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阶段,面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面对“8.8”泥石流、地震重大灾害的生态恢复与治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确定了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的发展思路,坚持“保护、发展、稳定”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工作监督管理责任制,扎实做好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狠抓主要污染物减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牧村环境整治及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执法检查,着力解决区域突出环境问题,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投入,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一、“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执行情况
---环境保护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完善。立足州情实际,报请州政府调整了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管理及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深入推进“生态立州”战略努力建设“生态”的实施意见》、《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及绩效评估考核管理办法》、《州人民政府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明确了26个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同时,编制完成了《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3-2017)》、《州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州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起草并实施了《甘肃省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出台了《关于环保公安加强环境执法衔接配合工作的意见》,初步形成了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法律和规划方案,促进环境保护工作从摸清家底走向了全面管控,从点散监管走向了集中有效管理,从项目建设管理无序走向了有序规范的新进程,从多还历史欠账环境问题走向不赊新账的新阶段。---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加快推进。通过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大力抓好重点减排工程,坚持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强化减排设施运行监管和重污染企业的环境监管等手段,全州累计投入污染防治资金6352万元,完成重点污染减排项目57个,累计排放化学需氧量3.585万吨、二氧化硫1.057万吨、氨氮0.194万吨、氮氧化物1.171万吨,主要污染物四项指标全部控制在了目标范围之内。2014年,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76mg/m3,较2011-2013年平均值下降3.1%;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6mg/m3;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4mg/m3。空气质量优良天气达到339天。全州地表水、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良好。
---环境执法监察力度持续加大。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大整治活动,组织力量重拳出击、铁腕执法,对重大建设项目、“一江三河”流域、国控重点源、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公路水电矿山三大建设领域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尤其是2014年,新环保法实施之前,加大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处罚企业33家,处罚金额达300多万元,征收排污费680万元,达历年最高,环境执法监察有了新的成效。---环境监测网络体系逐步健全。每月一次对8县市生态环境质量各项指标进行监测,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考评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对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国控黄河断面、省控大夏河、格河断面、区域声环境质量、8家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控企业按要求开展监督性监测,定期对8县市土壤例行监测和土壤采样工作,对XX市空气质量进行24小时自动监测。试点开展农牧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共布设行政村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各24个,行政村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14个,每季度开展1次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从点到面反映农村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治污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州8县市建成9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并正常达标运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由2010年的0.4万吨/日提高到2.025万吨/日,新XX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625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86%,较2010年提高了近70个百分点;全州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屠宰加工、水泥生产企业实施了减排工程;2013年6月1日起全州范围内实施禁塑,建成各县市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8座,处理能力达784吨/日,无害化填埋处理率达85.9%,处理能力较2010年提高了90%。加大危险废弃物污染防治,建成并投运了XX市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日处理能力达160吨/日。6家危险废弃物产生企业纳入规范化管理。各县市城区实现了集中供热,累计淘汰燃煤锅炉160多座,全面开展机动车尾气检测和标志核发工作,督促辖区内所有加油站全部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燃油,完成了22个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项目。---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显著增强。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从严依法依规审批,严把环评审批关口,严禁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项目和落后工艺落户,累计审批建设项目1138个,不予或暂缓审批项目43个,责令停止建设项目2个。对2010年以来所有建设项目进行了清理清查,协调解决了历史遗留的在水电建设、资源开发项目中“未批先建”的问题。积极推进规划环评,编制完成了《藏族自治州非主要河流水电站规划环评》、《合作产业生态园区规划环评》及《XX市矿山规划环评》。同时,加大源头防控力度,对15家企业发放了排污许可证、8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37家企业完成信用评价及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14家重点企业自愿购买污染责任保险,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取得新进展。《州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顺利实施,列入规划的12个项目中8个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4个项目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组织完成了XX县级以上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区划调整和92个乡镇饮用水源地划定工作,全州100多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实施了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项目,饮水环境安全保障能力逐年提高。---生态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明显提速。督促各县市将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的60%尽可能用于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加快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同时,全面推进生态创建工作,全州已有54个乡镇(村)开展了创建工作,已获得命名的“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国家级生态村”14个、“省级生态乡镇”14个、“省级生态村”11个。积极争取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5383万元,在全州84个农牧村实施了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约12.04万人口直接从“以奖促治”政策中受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积极成效。
---环境监管和防范风险能力显著提高。累计投入3325.57万元用于州县市环保队伍能力建设,配备监测设备196台(套)、监察设备187台(套),完成3个环境监测站(含1个西部二级站、2个西部三级站)和8县市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工作,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站1个,国控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测现场端已完成8家,并全部与省级监控平台联网。全州放射源及射线装置全部纳入管理,电磁辐射管理得到加强。---环境宣传和培训教育力度不断加大。将生态环保理念纳入干部在线学习教育范围,通过开通环保网站、在电视台插播环境宣传公益广告、定期发送移动手机环保短信、举办“生态立州”有奖征文活动、设置大型户外宣传牌、开展了“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等方式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创建了省级绿色学校8所、绿色社区5个,评定州级绿色学校8所、绿色社区4个。同时,通过编撰《州生态文明教育读本》,举办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促进全州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生态环境道德观和价值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十二五”期间,先后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宣传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营造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2015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分解细化落实环保目标任务。报请州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州环保工作会议,细化分解了州政府与省政府签订的环保目标责任书,赵凌云州长与各县市政府县市长签订了环保工作目标责任书,分管副州长赵四辈与州住建局等四部门签订了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行、机动车尾气检测、医疗废弃物规范处置、核与辐射安全管理责任书。结合环保目标责任书的重点内容,先后召开了全州环保局长座谈会、环保局长约谈会,对重点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8-9月份局主要负责人带领各科室负责同志对各县市环保目标及重点环保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综合督查调研,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以通报形式反馈各县市,该整改的限期改正、该处罚的严厉处罚,全面推进重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同时,《州“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已委托省上有关单位开始编写,目前已完成编写方案。
(二)强化措施推进污染减排工作。报请州政府印发了《州2015年污染减排工作计划》,并将总量控制指标、19个减排项目分解到各县市政府和州直各有关部门。争取到省级环保专项资金1630元,主要用于污染防治工作。目前,管理减排中,各县市9个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工程减排中,格河沿岸污水收集管网铺设完成5公里,预计新增收集污水1000吨左右;XX县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已完成铺设任务6.8公里;XX县污水收集管网铺设完成5公里;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已完工,正在申请环保专项验收;XX市、XX县、XX县和XX县集中供热脱硫除尘改造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XX县百花坛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机肥建设项目已完成土建工程,XX县第一产业有限公司有机肥建设项目正在安装设备。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中,2015年预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820辆,发放环保标志8860个、黄标186个,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检验率达到辖区应检车辆的80%以上,环保标志核发率达到已检车辆的100%。同时,及时成立了州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20个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防治方案的编制。
(三)全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制定印发了《2015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州大气污染防治计划重点工作任务部门分工方案》及《州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调度预警通报方案》、《州2015-2016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州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州城市建设扬尘污染防治办法》、《关于宣贯落实XX市政府燃放烟花爆竹管理办法的通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并于4月16日、6月19日、9月25日先后组织召开了3次全州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会议、推进会议和冬防会议,全面研究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及时开展调度预警,通过约谈XX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督办重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等方式,督促县市政府尤其是XX市政府全面落实大气环境质量主体责任。通过不懈努力和积极工作,落实资金保障空气自动站正常运行,并在燃煤锅炉改造治理、实施集中供热脱硫除尘改造项目、施工场地扬尘治理、煤炭销售市场整治和自动监测点半径1公里范围内的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扭转了今年1-5月合作城区pm10平均浓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不降反升的被动局面,1-10月XX市pm10平均浓度为83.6微克/立方米,预计剩余两个月pm10平均浓度值控制在63微克/立方米以内,力争完成任务。
(四)从严加大环境执法监察力度。把环境执法检查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采取实地查看、现场指导、限期整改、以罚促治等多种方式,通过先后组织开展的全州环境卫生大整治、环境保护大检查、矿山企业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不断强化环境执法力度,继续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加大现场执法频次,对重大建设项目、“一江三河”流域、国控重点源、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公路水电矿山三大建设领域、核与辐射相关单位深入开展了执法检查,着力提升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各类环境突出问题。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重点、难点、热点环境问题,州环保局对25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约谈,并通过突查督办、突击检查,向全社会尤其是重点排污企业传递铁腕执法的信心和决心。今年,州环保部门共检查企业218家,责令停产整顿51家,限期整改34家,对51起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进行了处罚,处罚金额达189万元,征收排污费309万元。同时,认真组织开展环境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活动,行政处罚和行政执法等基本做到了行政主体合法、事实清楚、程序规范、适用法律准确、案卷规范、材料齐全、卷宗清晰,未发生环境复议案件,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执行率达到100%。
(五)严格执行环评价审批制度。坚持依法依规办事原则,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严禁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项目和落后工艺落户,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从严依法依规审批,严把环评审批关口,对新上项目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查“未批先建、久拖不验”的建设项目,重大建设项目在环保审批前均在日报、州政府网站等媒体及时公开,进行公众调查,接受社会监督。今年截至目前,全州共有196个项目通过审批(省级审批5个,州级审批68个,县市审批123个)。同时,坚持优质服务原则,环评审批实行“一站式”服务,对符合产业政策的重大建设项目提前介入,并围绕“十三五”规划编制,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和工业园区的规划环评。同时,制定了《州环境保护局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5年本)》,将四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权限和竣工验收权限下放至县(市)环保部门。组织召开了XX县车巴沟地区涉及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及保护区功能调整等事项协调推进会,努力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服务。
(六)全面推进落实“五项措施”。将省环保厅提出的“五项措施”作为推进环保工作和提升能力的主要抓手,按照《州人民政府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督促26个州直部门认真履行环境监督管理职责,并将县市制定贯彻落实责任规定的具体意见和实施方案纳入目标责任,全面督促落实政府的主要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部门的监管责任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按照《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与公安部门执法衔接配合工作的意见》,全面落实环保、公安部门执法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公开工作,将环保部门监督性监测和企业自行监测有效性审核结果、环境影响评价受理审批情况、环境行政执法处罚情况等在环保网站上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布;认真开展排污许可管理,拟发放排污许可证的XX县集中供热公司等4家单位将于12月底前通过评审,予以发放;督促企业加快清洁生产审核进程,XX县污水处理厂等2家企业已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由于新城建华水泥厂现已停产,正在向省环保厅上报暂缓审核报告,祁连山夏河安多水泥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清洁生产验收工作已申请省环保厅待验,将逐步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