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石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指南
黄石市 “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一、选题依据与要求
1.面向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依据《黄石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黄石市十二五教育规划》及相关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面向黄石地区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教育的科学发展及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围绕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教育体制与机制的改革,不断满足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需求。
3.本《指南》是在“十一五”教育研究基础上,就我市教育发展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提出了需要研究的项目,它不等于课题目录。各级教科研部门、大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应在指南的指引下,选择其中的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聚焦研究的具体问题,选好研究点与角度,设计可操作的研究课题。
二、申报要求及时间
1.课题项目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骨干教师项目。各级教育职能部门、各大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学校及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本着自愿自主的原则申报课题。其中,申请骨干教师项目者为我市各级各类特级教师、名师、学术学科带头人、十佳青年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学科优秀教师等。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课题。
2、立项课题必须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每年应提交阶段性成果参加市规划办举行的 活动。鼓励以论文和研究报告作为项目的最终成果形式进行申报结题。研究成果须反映实际,符合研究规范,体现创新。
3、申报受理时间为2011年5月26—29日,逾期不予受理。联系人: 李老师。课题申报通讯地址:黄石市教科院内,黄石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联系方式:qq群61400488,电话:3072990
4、各县市区、直属单位将审查合格的《课题申请·评审书》一式3份,按填表要求装订好,连同《 “十二五”课题汇总一览表》一并寄送市教科规划办。同时,将电子申报材料与《汇总一览表》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 hsjky@163.com,请在标题前注明:十二五课题申报:(某单位.某课题)。电子版《课题申请·评审书》可从黄石教科院网站下载。
三、课题指南具体内容
(一)重点研究领域
重点研究领域是根据黄石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远性问题而提出的,重点研究领域课题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共建共享区域教育科研资源这
一主题,以我市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为重点,积聚研究力量,强调跨学科、跨部门、跨校际合作进行综合研究,形成标志性成果和精品力作,提升我市教育科学研究学术水平。
1.促进区域教育均衡有效发展的管理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参考:
(1)教育均衡有效发展的思想内涵、基本特征;(2)区域或学校教育均衡有效发展基本状况分析;
(3)国内外促进教育均衡有效发展的基本做法和经验;(4)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目标制定;
(5)区域促进教育均衡有效发展的条件分析与资源开发;(6)区域层面教育管理制度、做法的调整;(7)基于均衡有效发展的学校个案跟踪研究;
(8)基于小学、初中、高中学段衔接的均衡发展个案跟踪研究;(9)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段核心内容及相关衔接研究;(10)新课程教师技能培养的地方教科研组织与高校的协作研究;(11)我市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后续培养机制与效应研究。2.基于校本研修的区域教育实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研究要点参考:
(1)基于校本研修的区域教育实力的内容构成;
(2)基于校本研修的区域教育实力提升的政策与环境分析;(3)基于校本研修的区域教育实力提升的国内外经验借鉴;(4)基于校本研修的区域教育实力提升的着力点;
(5)基于校本研修的区域教育实力提升与教师专业能力建设的关联;(6)基于校本研修的区域教育实力提升的政策保障与制度变革;(7)基于校本研究的区域教育实力提升的教研平台与活动特色;
(8)基于校本研究的区域教育实力提升的骨干培养、协作研究策略及考评机制;(9)基于校本研究的区域教育实力提升的运作模式与策略。3.组团发展模式下的农村学校教育研究 研究要点参考:
(1)新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2)区域组团发展模式下的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及资源整合利用问题研究;(3)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管理模式与对策研究;(4)新农村学校家庭教育指导问题研究;(5)有效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的研究;(6)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研究。4.学前教育研究
研究要点参考:
(1)幼儿一日常规活动课程与制度建设;(2)幼小衔接内容与教学对策研究;
(3)以园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的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4)园本教研制度与运作方式的有效性研究;(5)幼儿园品牌与特色创建活动的研究。
5.职业教育研究 研究要点参考:
(1)武汉“8+1”城市圈职教园区建设的对策研究;(2)黄石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关键因素与实证研究;(3)黄石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研究;
(4)黄石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5)黄石市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6.高等教育研究 研究要点参考:
(1)学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及对策研究;
(2)适应“十二五”期间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黄石发展需要的发展模式研究;(3)“十二五”期间国家和黄石发展战略对学科、专业建设的影响与需求分析研究;
(4)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机制研究;
(5)创建、培育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研究;(6)创建高校与地方资源共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7.以校为本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研究要点参考:
(1)以校为本的高效课堂教学的内涵界定;(2)国内外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制度和经验;(3)影响高效课堂的要素及相关干预策略研究;
(4)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或评价标准制定;
(5)寻找单元核心能力的情景教学测评模块设计及教学反思与实践;
(6)基于问题解决的高效课堂观察量表设计及课堂观察行动研究;(7)以校为本的高效课堂教学相关常规管理与评价制度;
(8)基于高效课堂教学的全员叙事研究、教研组课例研究、学校案例研究及横纵向相结合的个案跟踪研究;
(9)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
(10)信息技术条件下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教学研究;(11)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教学信息传输的研究;
(12)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教学管理行为的实践研究;
(13)基于课程标准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研究;
(14)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教学设问技巧研究;(15)基于问题解决的高效课堂观察策略研究;
(16)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17)诊断式、支架式、回放式、骨干引领式、网络集体研课式、基于四合一的学案协作式、档案评定式、牵手制、导师制、自主反思制等“十一五”校本研修推进模式与策略的应用与推广研究。
5.新课程改革实验推进相关问题研究
研究要点参考:
(1)新课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机制研究;
(2)新课程初中生学科自主学习策略及评价机制研究;(3)新课程高中生学科自主学习能力及评价机制研究;(4)新课程下的校本管理模式与制度创新的实效性研究;(5)学校课程建设与学校文化创建;
(6)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建设与教研方式多样化研究;(7)专题学习网站等课程资源建设平台与策略研究;(8)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堂整合研究;
(9)促进中小学生自我叙事与自我高效管理的策略研究;
(10)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研究;(11)新课程背景下不同高中、艺术高中、综合高中的办学模式与特色研究;(12)新高考模式下的选课教学指导;
(13)新高考模式下的学生管理与成长档案袋的诚信机制研究;(14)新高考模式下的教师教学方式变革与专业发展研究;(15)新高考模式下的政治主观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16)普通高中地方资源《黄石地理》开发与应用研究;
(17)普通高中基于问题解决的一课多轮、同课异构式化学学科课例研究。6.学校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研究要点参考:
(1)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理论基础和历史研究;(2)素质教育质量观下教学质量的基本内涵;
(3)教育质量监控的系统构架研究;
(4)学校教学工作全程评价内容与评价工具的开发与应用研究;(5)基于“轻负高质”的学校课程管理实践研究;(6)基于“轻负高质”的教学途径与方法研究;(7)教学过程管理与教学评价机制优化研究;(8)区域教学质量监测的制度保障与专业支持;(9)学校教学特色与学风建设实践对策研究。
7.素质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现实问题研究
研究要点参考:
(1)当前学生成长状态、学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2)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3)学生团队组织建设研究;
(4)中小学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研究;(5)学生公民教育的问题研究;
(6)学生基础道德品质培养的创新研究;
(7)指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综合素质发展方面的教育途径与评价机制研究;
(8)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荣辱观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教育的研究;
(9)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德育研究;(10)网络背景下的德育有效性机制研究。
8.学校与社区教育文化共建的实践研究
研究要点参考:
(1)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爱心教育有效协作机制研究;(2)社区与学校共同开发利用教育资源的经验研究;(3)社区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有效渗透研究;(4)学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经验研究;
(5)基于区域内非物质文化传播的学校与社区教育合作途径与机制研究;(6)中小学课外教育活动社区化的深化研究。
9.黄石市中小学廉洁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1)黄石市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的内涵、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构建的研究;(2)黄石市中小学廉洁教育资源包二度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3)以校为本的廉洁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基本原则研究;(4)以校为本的廉洁教育资源开发的途径与方法研究;(5)以校为本的廉洁自律教育专题体系研究;(6)以校为本的廉洁教育成长档案袋评定研究;
(7)不同学段、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廉洁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8)黄石市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的保障机制研究;(9)黄石市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的效果评价研究。以生为本的区域性主题班队会活动研究
(1)以生为本的主题班队会活动的内涵与外延界定;(2)黄石市中小学主题班队会协作研究的基本规则;
(3)以生为本的主题班队会与班集体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4)以生为本的主题班队会活动设计策略研究;
(5)以生为本的主题班队会活动的双主体角色定位与策略研究;
(6)团体心理辅导与主题班队会活动的渗透研究;
(7)以生为本的主题班队会活动的不同模式与策略研究;(8)区域性主题班队会活动的研究内容与方法;(9)区域性主题班队会活动的运行机制研究;
(10)廉洁教育主题班队会活动内容与形式的生活化、趣味化研究。
(二)一般选题领域 学校管理类
1.学校发展规划与品牌建设研究; 2.学校教学和教研组织管理创新研究; 3.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与实践研究; 4.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策略研究;
5.学校“软实力”建设问题研究; 6.“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7.校务信息管理平台的架构与实践;
8.校园安全防范体系与危机管理对策研究; 9.合并学校“磨合期”管理的研究;
10.校本(人本)管理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11.学校课程规划与课程管理研究; 12.校本教研制度与有效方式创新研究;
1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14.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人文环境建设; 15.民办学校办学特色创建的研究;
16.小班化模式下的学校教学管理机制创新; 17.教师文化与学校发展研究;
18.学校品牌建设的实践策略与案例; 19.校长与学校特色文化创建;
20.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课程目标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课程与教学类
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协同整合的研究; 2.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3.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4.构建有效的课堂环境的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5.课堂有效教学管理行为的实践研究;
6.基于课程标准的分层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研究; 7.建构“有效课堂”教学管理保障体系的研究; 8.学生学习策略的优化与指导的研究; 9.教学中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 10.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11.XX学科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12.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合作教学的研究; 13.不同学段间有效教学衔接的研究; 14.高中新课程选修模块教学策略的研究; 15.中小学教师备课改革的实践研究; 1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效性研究; 17.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规划研究; 18.学校课程资源网络建设研究;
19.基于学生开放式学习的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20.提高初中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21.基于问题教学的对策与案例研究。
德育与学生发展类
1.中小学德育导师制的创新实施与研究; 2.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3.网络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整合的研究; 4.学科德育的实施对策研究;
5.德育课程实效性与创新性研究;
6.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创新的探索与研究; 7.新课程理念下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8.文化多元化与中小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的研究;
9.学生团体与中小学生自主管理的研究; 10.学生自主发展模式的实践研究; 11.新时期师生有效沟通的研究;
12.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13.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 14.学生闲暇活动设计与教育管理研究; 15.新时期男女生交往教育研究;
16.安全、禁毒、诚信、感恩、廉洁、法制等内容的实践研究; 17.成长困难学生成因及解困的策略研究;
18.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 19.学生厌学心理/考试焦虑心理/逆反心理研究;
20.不同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与实施途径研究; 21.高品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教师队伍与专业发展
1.教育均衡发展要求下的教师流动研究;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考核制度研究;
3.课改后教师工作状况的调查与比较研究;
4.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
5.班主任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6.城乡教师交流问题研究;
7.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研究; 8.促进新教师成长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9.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方式及效果研究; 10.学校教研组专业自主建设研究; 11.教师职业情感素质培养研究; 12.提高教师德育能力的策略研究;
13.发挥名优、骨干教师引领性、示范性效应的策略研究; 14.名优、骨干教师后续发展动机与促进机制研究。教育信息、网络与实验
1.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2.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学策略、学习策略的研究;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结构研究; 4.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体系框架和共享机制研究; 5.数字化校园(教室)建设研究;
6.利用网络构建交互式学习的平台的研究; 7.构建区域性中小学网络课程的行动研究; 8.利用校园网进行教学的模式、管理的研究; 9.利用网络课程优化校本培训的策略研究; 10.网络环境下学校视频教学的相关研究;
11.基于学生媒体素养培养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 12.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研究。学前教育、特殊教育
1.幼儿园办园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2.农村幼儿园发展问题研究; 3.0-3岁亲子早教实践研究;
4.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和谐互动研究;
5.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验; 6. 幼儿园园本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
7.幼儿园课程、游戏、教育过程及其整合研究; 8.主题背景下的XX教学策略研究; 9.幼儿XX(良好习惯)培养的研究;
10.幼儿教育社区、家庭教育资源利用研究; 11.幼儿园课程平衡问题研究;
12.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的幼儿品德教育研究;
13.幼儿自主休闲活动指导的研究;
14.幼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成因与干预的研究; 15.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和补偿教育研究; 16.全纳教育理念下特殊儿童教育对策研究; 17.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质量保障与评价研究。职成教、社区教育
1.创新型城区市民教育方式的研究; 2.学习型城区建设中成校发展模式研究; 3.学习型家庭建设的引导策略研究;
4.区域性成人教育发展的规划与设计研究;
5.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研究;
6.成人教育课程和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和评价研究; 7.区域性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与课程建设的研究; 8.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 9.职业教育课程综合化与模块化的研究与实践;
10.社会转型期学生就业观念、职业心理适应性研究; 11.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与就业市场开发的研究; 12.职业学校选修课程设置的实践与探讨; 13.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良性互动机制研究; 14.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与衔接研究; 15.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
1.“十二五”学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影响要素与策略研究; 2.“十二五”学校发展战略与目标定位研究;
3.黄石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分析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研究; 4.各学科与国内外同类一流学科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5.学科、专业建设的布局规划思路及其重要举措研究; 6.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及对策研究; 7.大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研究;
8.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研究;
9.影响合作培养(可分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中外合作等专题)的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10.发挥科研基地、院所的创新平台作用,整合资源、激励多出成果的对策研究; 11.以科研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的模式、途径研究; 12.大学生道德建设对策与实效性研究;
13.“十二五”期间学校后勤保障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体艺卫等综合教育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学校”创建途径与方法研究; 2. “大家唱大家跳”群众性艺术教育活动特色研究; 3.以校为本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研究;
4.区域性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策略研究; 5.开发利用民间音乐文化教育资源的研究;
6.促进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的艺术课教学研究; 7.学校艺术特长生培养的研究; 8.学校开发和利用美育资源的研究; 9.美术教育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研究; 10.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审美素质的研究; 11.美术教学与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
12.艺术课程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13.大课间操(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内容创新研究; 14.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
15.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 16.学校体育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17.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 18.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运动的对策研究; 19.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方法研究; 20.中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研究;
21.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新特征及其预防措施研究;
22.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研究;
23.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有效利用和对外开放的策略研究; 24.学习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黄石市教育科学规划办
2010.4.18
第二篇:2009年闸北区教育科研课题指南
2009年闸北区教育科研课题指南
闸北区教育局科研室
2009年3月
一、高中
1.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怀及人生信仰养成为核心的高中生德育思考与探索
2.基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社会生涯规划的研究
3.高中教育结合社会实践和职业教育课程的探究和实践 4.有关培养、提高、优化高中生基础学力的策略 5.高中生素质教育全训体系的建构与优化的研究
6.有效提升高中偏科生薄弱学科成绩的教学策略和优化模式的研究 7.高中研究型教师团队的培养及工作模式的研究 8.高中素质教育模式的优化及有效性的研究
9.初高中教育的学科衔接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研究 10.高中文理分科的均衡发展、生态优化的研究 11.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变策略的研究 12.提升高中生自主学习的科学性、有效性的研究
13.加强组织、管理和指导,提高高中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14.加强针对高中生的考试研究和考试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统合的研究
15.高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内涵和策略的研究
16.关于编订《高中生自学指南》、《高中生自学大纲》、《高中生自学手册》的研究
17.高中拓展性课程的规划和设计
18.基于高中生“有效学习”标准的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9.关于高中学段、学和学期课程统整的系统研究 20.关于加强高中习题课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21.建立高中学生课外自学协调、组织、指导专门机构的探索和实践
22.高中建立特色学习文化的研究
23.建立高中学科团队工作机制的创意和实施策略的研究 24.关于尝试建立高中导师制的思考与探索
二、初中
(一)教育教学类
1、新课程背景下学科质量评价研究(学科教学质量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
2、初中生作业负担研究
3、小班化教学研究
4、义务教育阶段选修课程设置与开发研究
5、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关系研究
6、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渗透的研究与实验
7、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建设研究
8、培养特长生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9、提高后进生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0、二期课改背景下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研究
11、初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的建立和实施研究
12、教师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4、典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案例研究
15、校本教研模式构建实验研究;
16、推进初中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研究
17、初中课程改革的衔接研究
18、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设置与整体优化研究
19、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 20、初中课堂观察技术研究
21、初中课堂教学体系新型教学模式研究
22、“双向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作
23、“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4、新教材实施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
25、中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6、学科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的研究
27、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方法、组织实施研究
28、学科学习策略研究
29、中学生学业负担态度量表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30、学科学习方法指导研究
31、学科学习兴趣及习惯培养研究
32、学科教学中问题意识、习惯、能力培养研究
33、学科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34、课堂教学效益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35、分层教学法在各学段、各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36、学科教学中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37、不同学段学科教学衔接研究
38、大班额条件下的学科教学策略、辅导策略研究
39、案例教学研究 40、开放式教学研究
41、学科教学中学生群体合作与交流方法研究
42、体现主体教育的开放性与发展性教学研究
43、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和实施方式研究
44、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与管理。
45、学习困难与学习障碍的研究
46、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研究
47、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研究
48、减轻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的研究
49、教学资源整合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50、学科教学中有效训练的研究
51、理化生实验课的优化设计研究
52、中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53、中学数学教学软件的研制与开发研究
54、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研究
55、中学地理渗透环境教育策略研究。
56、口语交际教学研究;
57、语文教学与培养人格素养的研究
58、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59、流行音乐对音乐课堂教学影响的研究 60、初中历史“主题活动”教学策略研究 61、初中学生历史材料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研究 62、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63、培养中学生历史反思能力的实践研究。
64、中学生历史知识与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关系研究 65、英语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角色转换的研究 66、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整合研究 67、初中英语词汇记忆方法的研究
68、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 69、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70、英语活动课教学模式研究 71、初中与高中英语的衔接研究 72、培养学生化学实践能力的研究 73、初中语文课堂习作指导教学模式的研究
74、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75、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实验研究 76、中学体育教材衔接问题的研究; 77、体育教学改革实验的案例分析
78、影响学生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的研究 79、降低学生近视眼发病率的研究。
80、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策略与有效利用模式研究 81、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与运用研究 82、初中复习教学研究
83、培养中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及能力的研究
(二)德育
1、中学生网络道德与教育的研究
2、中学加强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3、大众传媒、互联网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
4、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和规律的研究
5、新时期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的研究
6、学校诚信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研究
7、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的研究
8、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研究
9、建立学校全员德育机制的相关研究
10、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的困境及教育对策研究
11、教师师德和学生思想品德现状调查研究
12、网络建设与学校信息化研究
13、校园文化建设与环境育人研究
14、学校和谐教育的探索研究
15、美育与创新精神、创造性人才素质培养研究
16、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研究
17、班主任工作专业化研究
18、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方式的研究
19、提高德育工作者队伍素质的研究 20、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研究
21、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研究
22、社区、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
(三)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素养的研究
2、教师继续教育的机制改革研究
3、教师教育体制的构建研究
4、教师行为问题研究
5、中学教师职后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6、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问题研究
7、班主任心理研究
8、教师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自我培养研究
9、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模式研究
10、快速培养青年教师方法研究
11、教师科研技能提升
12、校本培训与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研究
13、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14、教师培训实效性研究
15、校本培训的实践与研究
16、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革研究
17、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
18、中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模式研究
19、教师继续教育实效性研究 20、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研究
21、中学教师素质结构与评价研究
(四)教育管理研究 1、21世纪中学校长素质要求、选拔机制及管理体制的研究
2、学校管理方法与机制的应用研究
3、中学体制改革实验研究
4、初中学校管理问题研究
5、初中办学管理问题研究
6、初中办学管理模式研究
7、依法办学研究
8、初中学校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9、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10、学校教研组活动与管理研究
11、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12、学校安全问题研究
13、普通初中教育发展研究
14、加强社会办学管理及提高质量的研究
15、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改革研究
16、教育资源整合研究
17、科研特色学校的创建
18、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研究
19、创建特色学校的实验研究
20、普通初中融资办学及后勤社会化管理问题研究
21、名牌学校创设与发展的比较研究
(五)现代家庭教育研究 1.网络条件下的家庭教育模式研究
2.外来民工子女家庭教养方式的调查及改进策略 3.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发展演变研究 4.隔代教养的现状调查及实践策略 5.家长素质与儿童素质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6.家庭心理健康及教育研究
7.如何开发和利用家长教育资源的研究
(六)其他
1、公平教育实施研究
2、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3、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与干预研究
4、中学生创造性能力与创造性人格培养的实践研究
5、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研究
6、基础教育中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7、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心理问题研究
8、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9、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
10、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研究
11、社会转型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与心理辅导的研究
12、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13、学校活动课的探索与实施
14、教学质量整体提高的探索与实践
15、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实验研究
16、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和途径研究
17、青少年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
18、学习策略研究
19、选修课教材研究
20、教学方法整体改进和提高的对策研究
21、心理发展与素质培养的研究
22、心理健康及教育问题的研究
23、学生学习困难的预防与矫治研究
三、小学
(一)现代学校发展的研究
1、盘活校本资源塑造特色品牌的途径设计与研究
2、小幼有机衔接研究
3、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办学特色研究
4、学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
5、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定位和发展策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二)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1、在课堂教学中专向反思增强教研组自培功能的研究
2、新课程改革对师生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
3、教师发展对转变教师学习方式的影响研究
4、有效教学的心理学支持研究
5、教师课堂教育行为对小学生心理影响的研究
6、校园网络教育资料库有效应用研究
7、网络环境下学校视频教学的相关研究;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
1、提高校本研修实效性的“阶梯式”组织策略的研究
2、教师自我指导式学习成长的实践研究
3、教师心理素养标准和心理干预技能研究
4、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研究
5、小学教师群体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普及的研究
6、骨干教师成长归因的实践研究
(四)学生发展与德育研究
1、影响小学生学习效率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2、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特征与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3、多元文化价值观带来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4、二期课改中德育活动与学校课程的有机整合研究;
5、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
6、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四、幼教
(一)学前教育机构管理的研究
1、幼儿园教育成本与收费调查研究;
2、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从业人员管理的研究;
3、加强区域内学前教育机构的指导和服务的研究;
4、幼儿园办园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5、托幼机构保教质量评价与监控问题研究;
6、加强幼儿园分级分类标准的科学性问题研究
7、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8、幼儿园教师人本管理的策略研究
9、区域内幼儿园园长有效领导行为的现状研究
10、幼儿园教师流动机制研究
11、幼儿园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二)幼儿发展与教育问题研究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营养、睡眠、活动量等),促进幼儿身体健康问题的研究;
2、幼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成因与干预研究;
3、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
4、幼儿的独立性、自控力、好奇心、自尊心的发展与培养研究;
5、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特点与教育研究;
6、幼儿的责任感、合作品质、交往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7、认知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8、幼儿心理档案的建立及其教育价值研究等;
9、幼儿个案记录的实践与研究。
10、通过各领域(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教育发展学前儿童的智力的研究;
11、通过游戏了解与发展幼儿认知能力的研究等。
12、学前儿童创造性的表现、特点、发展规律研究;
13、影响幼儿创造性表现的因素研究;
14、通过各领域(语言、数学、艺术、科学、游戏等)发展幼儿创造性的探索等。
15、发现幼儿各方面个别差异与的方法;
16、根据幼儿个别差异进行指导的策略研究;
17、幼儿(个性、认知、学习方式等)个别差异形成原因的探讨。
(三)幼儿园课程·游戏·教育过程研究
1、幼儿园课程内容综合化的研究;
2、游戏与课程关系的研究;
3、幼儿园特色课程问题的研究;
4、课程的预成与生成问题研究;
5、幼小课程衔接问题研究;
6、国外各种课程本土化问题研究。
7、幼儿各类游戏活动的特点、发展规律、教育价值和指导策略研究;
8、幼儿各学习领域的全面发展价值问题研究;幼儿学习的特点与指导策略研究;
9、幼儿园各年龄班阅读材料的选择与指导问题研究;
10、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教育价值问题研究;
11、活动区材料的选择、开发和利用研究。
12、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研究;
13、师幼互动的研究;
14、集体教育活动的适直性问题研究;
15、小组活动的组织与管理问题研究;
16、班级中幼儿行为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对策研究;
17、化幼儿园环境的研究等。
(四)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教育的研究
1、社区婴幼儿教育现状、教育需求及对策研究;
2、社区早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研究;
3、幼儿园在社区早期教育服务中的作用问题研究;
4、社区为散居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的方式、途径问题研究;
5、社区早期教育的组织管理问题研究等。6、0-3岁乳婴儿教养目标、内容的研究; 7、0-3岁乳婴儿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的研究;
8、家庭对0-3岁儿童发展状况的自我检测与评估研究;
9、家庭中婴幼儿玩具、游戏材料的功能开发、利用与指导研究;
10、亲子共读、亲子游戏的现状、问题与指导的研究;
11、有特殊需要幼儿家庭教育及指导的研究;
12、处境不利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
13、传播媒体对家庭教育影响的研究等。
14、家园合作优化幼儿成长环境的研究;
15、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意义及参与方式问题的研究等。
(五)教师成长研究
1、反思实践与教师自我成长(人格完善,专业水平提高等)的研究
2、;教科研活动与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等。
3、幼儿园教科研在教师成长中的地位、作用研究;
4、幼儿园教科研的目的、任务、特点研究;
5、教科研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6、幼儿园教科研与教师生活质量提高的研究等。
7、参与式培训与传统培训效果的比较研究;
8、教研员、业务园长在幼儿教师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9、继续教育中有利于幼儿教师主动学习的课程与教学研究等。
10、幼儿教师素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1、影响幼儿教师素质的因素及其对策;教师的成长与园内成长环境关系的研究;
12、教师素质现状与职前(职后)训练关系的研究等。
13、优秀教师与新手(或低效)教师的差异研究;
14、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研究;
15、优秀教师的成长经验研究等。
(六)中华文化与中国幼儿教育问题研究
1、幼儿民间游戏及其教育价值开发问题的研究;
2、传统节日与幼儿园课程的研究;
3、各地民风、民俗教育资源运用的研究;
4、少数民族教育资源的研究;
5、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与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研究
五、艺术教育专题
1、区域艺术教育资源的良性流通
2、学生艺术个性特长的有效养成的研究
3、学校艺术教育有效模式研究
4、学校艺术课程标准与评价研究;
5、学校艺术教育实施状况调查研究
6、学生艺术素养调查研究
7、学校艺术氛围对学校发展的作用研究
六、校本研修专题
1、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基本要素及其互动
2、校本教研的过程性模式
3、学校组织文化支持教师在职进修
4、满足教师专业成长上个别化的不同需求
5、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行动研究
6、发展性教师评价
7、校本研修的区域合作
七、特殊教育专题
1、全纳教育研究(随班就读、家庭教育指导等)
2、聋生教育教学研究
3、智力障碍学生教育教学研究
4、特殊儿童早期教育研究
5、智障教育教学研究
6、特殊教育学校及残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的研究
7、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
8、特殊教育现状问题研究
9、特殊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研究
10、特殊教育教研管理模式的研究
11、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12、残疾学生就业教育的研究
13、特殊儿童学习状况调查研究
14、高中阶段适龄青少年特殊教育需要的就学和学习状况研究
15、普通学校教师的特殊教育技能研究
八、教育技术专题
1、应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模式构筑学科网络课程的实践研究
2、基于公共博客的新型师生互动成长的模式研究
3、运用开源平台软件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4、教育资源二次开发与分享的实践研究
5、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合理利用与有效管理的研究
6、运用互动课件提高理科教学有效性的模式研究
7、各种教育资源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性研究
8、利用课程重整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9、实施“为理解的教学”培训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的实践研究
10、PISA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要求与相应对策研究
第三篇:常山县2012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指南
常山县2012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指南
为了做好2012常山县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申报工作,县教科室参考了相关文件、地区特选编了2012教科研课题申报指南,力求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推动区域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本指南只是为申报者提示选题方向和研究范围,仅供参考,申报者应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和学科教学特点(可以关注省学科教学建议),自行提出课题名称。对《指南》未涉及的选题,申报者认为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也可申报。申报《指南》中涉及的课题,我们在立项和向上级推荐时,将给予优先考虑。
课题申报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课题研究的目的明确——解决学校和教师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提升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选题围绕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目的是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选题内容要实在,具有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对改进教学实践有指导价值。
2.创新性原则。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新的理论、一个新的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或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做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也可以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运用的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并进行适度超前的研究,能够引领教学改革的发展。创新性原则体现在(1)具有首创性;(2)对同一课题的不同方面作补充研究;(3)对已有课题进行补充完善;(4)把基本原理转化为具体操作方法等。
3.可行性原则。(1)客观条件:指时间是否允许,经费是否有保障,研究手段是否具备,人员是否配齐,领导是否支持等。(2)主观条件:研究者的知识、能力、精力、身体等是否符合某项研究的要求。
4.科学性原则。选题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必须具备科学价值。在教学科研上要有新发现,或对某误说的纠正和对某前说的补充等。
课题申报的注意事项: 1.研究的范围大小要适度。2.研究的问题难易要适当。3.课题的主攻目标要明确。
4.对选择的课题要进行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
参考选题:
一、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课题
指南
(一)基础教育研究
新课程改革实施难点及改进研究;基于终身学习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缩小校际教育质量差距研究;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研究;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研究性学习指导研究;少教多学模式研究;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案例研究;小班化教学研究;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义务教育后升学考试研究;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融合教育研究;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援助机制研究;理科实验教学研究;学生阅读、计算和表达能力培养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研究;中小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研究。
(二)幼教、特教
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模式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研究;幼儿教师供给保障机制研究;学前保教结合研究;幼儿教学资源开发研究;幼儿游戏教学研究;超常儿童早期教育追踪研究;幼儿亲子教育研究;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托幼一体化研究;幼小衔接研究等。
特殊儿童全纳教育研究;特殊教育学校专业化研究;残疾学生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分类研究;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研究;残疾学生体育康复活动研究等。
(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研究;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工学结合有效模式及政策制度研究;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职业教育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性向测验研究;各类职业教育定位、功能研究;职业技能比赛研究;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研究;能力导向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研究;职前职后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开放式职业教育办学研究;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研究;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研究等。
(四)德育研究
品格与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青少年文明素养与行为研究;学校德育有效衔接研究;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研究;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学生诚信教育、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教育研究;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校园网络语言和流行语教育价值研究;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研究;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研究;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研究;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研究;青少年犯罪预
控研究;学校禁烟、反毒品教育研究;教书育人楷模研究;大众传媒对学生道德影响的调查研究等。
(五)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
学生体育运动标准研究;体育学力及其评价研究;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效果研究;教体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有效模式研究;学校健康体育实施模式研究;学生竞技运动能力研究;学校趣味体育研究;学校运动队和运动会竞赛制度改革研究;体育专业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研究等。
学校建筑美学和卫生学研究;学校资源教室研究;学校卫生设施建设研究;学校卫生教育标准研究;学校医教结合研究;学校营养配餐研究;学生作息时间研究;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学生肥胖症防控研究;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研究;学生逃生避难教育研究等。
学校美术教育课程研究;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研究;艺术特色学校研究;学校艺术教学质量标准研究;学生规范书写能力培养研究;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研究;学生特殊才艺能力培养研究等。
(六)教育技术与传播研究
教育信息技术开发转化研究;电子教科书研究;师生信息素养研究;数字化资源共享及其权益保护机制研究;教育信息化使用效益研究;数字化校园网研究;学生数字化学习研究;农村智能学校研究;网络
新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网络交互教学成效研究等。
(七)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
在职人员学习状况调查研究;校外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研究;不同类型在职人员继续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研究;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研究;教师、校长、教育行政领导培训模式创新研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农村功能扫盲教育研究;继续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制度研究;非正规教育体系研究;社区学院能力建设研究;家庭健康教育研究;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经营资质和模式研究等。
终身学习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不同行业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和激励机制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效研究;学习型组织的发展机制和评估指标研究;学习型社区运行机制和评估指标研究。
二、2011年浙江省教研重点课题指南 1.中小学“轻负担、高质量”课堂教学 2.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建议 3.中小学学生发展性评价 4.中小学学科作业改革
5.改进中小学教学常规和“全科教学” 6.义务教育小班化教学 7.义务教育质量检测与评估
8.普通高中多样化课程建设 9.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运用 10.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
11.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评价 12.教师研训课程资源建设 13.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 14.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课教学策略 15.普通高中学科建设 16.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 17.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疑难问题解决 18.教研活动策划与改进 19.网络教研实践模式
三、教学目标类
I级课题:教学目标有效性研究 Ⅱ级课题
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 教学目标落实的研究 教学目标检测的研究 Ⅲ级课题
选取Ⅱ级课题中某项课题的某一点进行研究,如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各个维度进行细化:
维度一:年级段
如:幼儿、小学低段、小学中段、小学高段、中学、高中等
维度二:学科
如: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物理、化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 维度三:制定目标的依据
如: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等 维度四:目标的内容
如:目标的分类、目标的表述等 维度五:教学目标研究的目的
如:提高学业成绩、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教师成长、完善校本教研等 维度六:研究的方法
如: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课例研究、比较研究等 举例:
如:基于课例的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实践研究
四、作业类
I级课题:作业有效性的研究 Ⅱ级课题
作业设计的研究 作业布置的研究 作业批改的研究 作业讲评的研究 作业管理的研究 Ⅲ级课题
选取Ⅱ级课题中某项课题的某一点进行研究,如作业设计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各个维度进行细化: 维度一:年级段
如:小学低段、小学中段、小学高段、中学、高中等
维度二:学科
如: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物理、化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 维度三:作业的类型
如:预习提示、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周末作业、假期作业等
如:分层作业、变式作业、应试作业、个性化作业等
维度四:作业的形式
如: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语言类作业等 维度五:作业研究的目的
如: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激发学生作业自觉性、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等 维度六:研究的方法
如: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行动研究、实践研究等 建议选题的表述形式: ……与……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对……影响的实践研究 举例:
如:小学中段数学作业二次批改的实施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五、疑难问题类
I级课题:疑难问题有效解决的研究 Ⅱ级课题
学生学习中疑难问题的研究 教师教学中疑难问题的研究 Ⅲ级课题
选取Ⅱ级课题中某项课题的某一点进行研究,如学生学习中疑难问题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各个维度进行细化:
维度一:年级段
如:小学低段、小学中段、小学高段、中学、高中等
维度二:学科
如: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物理、化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 维度三:学习方式
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 维度四:学生个体
如:学生个案研究、特殊学生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研究、外来建设者子女研究等 举例:
如:四年级学生关于“电”的前概念的调查研究
六、其他类
(一)小班化教学的研究
1.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实践和研究 2.小班教育和大班教育比较研究 3.小班化条件下的个性化教学研究 4.小班化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 5.小班化教学学生作业方式的研究 6.小班化条件下的分层教学方式的运用研究 7.小班化师生互动情况分析研究
(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构建研究 2.学校心理健康评价制度及其体系研究
3.心理辅导室优化建设研究 4.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 5.学生情绪和行为的调节研究 6.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研究 7.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研究 8.学生学习障碍及指导研究
9.学生心理障碍的归因与对策的研究等 10.中小学心理辅导(咨询)实施技术研究 11.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2.沙盘游戏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作用研究 13.教师人际关系的处理研究 14.教师心理的自我维护及调节研究 15.教师压力的认识及其处理研究
(三)教学评价研究研究 1.中小学德育评价研究
2.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与创新
3.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研究
4.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研究
5.促进学校不断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研究
(四)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1.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2.综合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研究
3.综合课程师资培养问题研究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样化实施模式研究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6.教师合作开发与实施综合课程研究
7.面向社会、来源于社会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五)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研究 1.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研究;
2.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的研究; 3.网络时代德育的研究;
4.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5.班集体建设的个案研究; 6.班级管理的个案研究; 7.后进生转化的研究;
8.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研究 9.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研究 10.文明礼貌教育研究 11.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的研究
12.学校校本德育特色化研究
13.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的研究
14.班队主题活动形式和内容实效性的研究 15.各类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深化研究
16.校外德育基地建设与社会实践研究 17.学校、家庭、社会同步规划制定德育内容体系的研究
18.公共德育场所设施建设、社会环境净化与青少年德育活动的研究
(六)学校特色和校园文化研究
1.学校特色课程资源开发、实施与管理 2.学校文化隐性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3.以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文化形成的实践研究 4.打造学校特色的途径的研究 5.学校文化的表现形式的研究
(七)幼儿教育
1.不同季节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的研究 2.课程园本化的实践与研究
3.基于幼儿园环境资源的园本化课程探索研究 4.构建幼儿园资源库的研究
5.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研究 6.幼儿园备课管理的研究 7.保育工作管理指标的研究
8.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与幼儿行为规范的研究
9.环境布局与创设的研究
10.基于主题活动背景下区域环境创设的研究 11.幼小衔接的指导研究
12.建立与改进幼儿发展评价工作的研究 13.幼儿期末评语的改革研究
14.利用幼儿成长档案开展幼儿发展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15.关注幼儿情绪情感的系列教研活动研究 16.提高教师环境创设能力的系列教研活动研究 17.提高教师家长工作能力的系列教研活动研究 18.促进幼儿园教师关键专业素养提升的教研活动设计研究
常山县教育局教科室
第四篇:十二五科研课题计划
“十二五”科研课题完成计划
朱旭甦
一、研究对象
一年级全体学生
二、研究目的在计算教学中通过赏识教育让学生学会博爱从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三、研究内容
1.主要研究计算教学中(口算),利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给以充分的激励和引导,已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2.研究时间
每周进行一次
四、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问卷、访谈)
行动研究法
五、具体操作
(一)赏识——博爱
通过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爱,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二)口算能力培养
为学生准备口算本,每天有5分钟口算作业,每天有3--5分钟口算练习时间。
1.100以内加法和减法是本学期学生口算的基础,表内乘法是本学期学生口算的重点,必须使学生切实的掌握。每天要让学生练习,确保每个学生过关。
2.注意观察口算题目的特征
3.做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
4.养成良好习惯,保证计算的正确性
每天在学校做一栏口算,给学生计时间,及时鼓励速度和正确率有进步的学生,每月有一次口算比赛,评比年级口算小标兵。
本学期开始,为使学生培养良好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每周安排两次早自习,学生抄一栏口算,如学生出现错题,只写出错几题,不判正确,让学生自己检查出错因,这样培养孩子的检查能力,期末看效果。
第五篇:2018科研课题申报指南
附件1:
2018科研课题申报指南
1.“互联网+”新经济形式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专业结构布局调整与优化研究 3.基于我校某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4.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5.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对接研究与实践 6.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和培养模式研究
7.以技能高考和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为基础,全面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统筹设计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
8.职业教育集团构建及其运行的体制机制研究 9.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10.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研究
11.专业课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研究与实践
12.构建与国家职业(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13.实训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探索与研究 14.高职院校技能竞赛的研究与实践 15..校企同建产品研发中心机制研究与实践 16.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研究
17.实训、综合实习、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8.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9.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研究与实践 20.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与管理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