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国音乐欣赏论文
外国音乐欣赏论文
编号:120 姓名:李初 班级: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1501班
一、欧洲古典音乐简介
欧洲古典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欧洲文化的结晶,它包括交响乐、管弦乐、歌剧、协奏曲、器乐独奏等。欣赏欧洲古典音乐可以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审美能力。欧洲古典的创作背景一般可分为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近代主义乐派四个时期。情感欣赏是进一步的古典音乐欣赏,也就是通过感受音乐的各要素,体验、理解音乐的情感,在欣赏过程中,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加以了解分析,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节奏是音乐中重拍弱拍的周期性,有规律的重复进行,基本的节奏所表现的音乐风格我们应该要了解,如慢
三、慢四一般表现抒情、优美,圆舞(快三)表活泼,进行曲表现有力量等;旋律也称曲调,高低起伏的音乐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我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思想一定要跟着旋律走,基本的感觉一定要找到,如水平进行时表现的是柔和和优美、宁静、级进和跳进时就是主题推向高潮,下行一般表现激烈转为平静;和声也称和弦的运用,一般欧洲古典音乐都是多声部的音乐,如果说旋律是横向进行,和声就是纵向进行的,如此以来,音乐就丰满起来,也有了气势;音乐力度、速度等这些要素我们可以适当学习一些音乐常识得以掌握,欧洲古典音乐作品的曲式、和声、织体是十分规范严谨的,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去体验理解,再加上兴趣进入欧洲的古典音乐情感的欣赏也是不难实现的。
二、我感兴趣的乐曲及其作者
在诸多欧洲古典乐曲中,也许是传言中的听了莫扎特的作品智商普遍提高的莫扎特效应的原因吧,我选择了欣赏莫扎特的一些作品,而在这些作品中,我选择了知名度较高的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
1760年,莫扎特开始学习作曲。1763年至1773年,莫扎特随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在欧洲各国进行旅行演出。1781年,莫扎特到维也纳开始10年的创作生涯。1791年12月5日0时55分,莫扎特逝世,享年35岁,死因不明。
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后来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
莫扎特善于把艺术中美好的东西和渗透生活的深刻性结合起来,再把强大的力量、直率的气质和刚毅的意志以及现实意义的感觉结合。其作品具有古典乐派的严谨,对称的特点以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他的艺术歌曲中,令人称道的是诗与音乐完美的结合,贯穿了他的创作时期的始终,因此也体现出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和创作特点。他的音乐作品主题完整,有着鲜明的轮廓,细小的结构单位之间也有精致的、动机的联系。
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之一,其大量作品涉及各种体裁,其音乐博采德、奥、意、法诸国精华,风格典雅,感情真挚,朝气明快。后期的作品,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作品富于创新精神,思维活跃。他的小提琴协奏曲美妙动听、晶莹剔透、充满幽默感。
莫扎特的作品主要包括钢琴奏鸣曲、钢琴协奏曲、交响曲、歌剧等。在这其中,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欢愉畅快、旋律优美、合声简洁、情绪明朗乐观,洋溢着青春活力,仿佛让人进入了一个无忧的世界。如《A大调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K.331)中的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其主题简洁而极其节奏化。八分音符均整一贯的节奏,加上十六分音符来提高活泼感,全曲表现出一种带有童贞般的单纯。莫扎特在钢琴协奏曲中更多强调的是明暗法而不是对位法。在他的钢琴协奏曲中,富有创作精神并且思维活跃,也是其器乐协奏曲的精华,齐奏声部和独奏声部的和谐平衡达到完美的境界。从莫扎特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降B大调第二十七号钢琴协奏曲》(K.595)中可以感觉到有种“与世辞别”的性质,但是在这种与优美、深远的钢琴协奏曲的“告别”之中,它显得豁达而超然。在交响曲方面,莫扎特重视各乐章之间以及乐章中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自然流畅的旋律和精致复杂的技巧引人入胜。因受到不同风格的影响而带有模仿不同风格的痕迹。《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是莫扎特写过的最阴沉、最豪放、最狂暴的一部作品。这部交响曲的所有乐章都是抒情性的,它的基调就是抒情加上悲怆,同时又充斥着愤懑激昂,倾诉了作曲家的哀怨、生活的无奈。而莫扎特所作的歌剧朴素、生动、有力,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费加罗的婚姻》是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之一,莫扎特充分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巧妙地使用音乐形式,使音乐与戏剧的高度融合。
三、对莫扎特作品的欣赏
g小调是莫扎特音乐中世人最熟悉也最珍爱的,而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成为了超越了一切时代的纯音乐典范、整个音乐史上真正完美的杰作之一。很多人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它是作为流行曲《不想长大》的前奏部分出现的,这首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可以说是在莫扎特的众多作品中我最为熟悉的一部。
通过查询资料我了解到,莫扎特的创作是在难以想象的困境中完成的,当时作曲家的妻子患病,没有钱买药,饥饿的孩子没有面包。莫扎特在纸上写的首先不是乐谱,而是乞求借债的信件。正是在这种困窘悲愤的状况下,天才作曲家写下了他的最后三部交响曲。其中《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同时,莫扎特将曲调定为他很少使用的象征伤感和痛苦的g小调。这是一部最阴沉,但也是莫扎特写过的最豪放、最狂暴的作品。这部交响曲的所有乐章都是抒情性的,它的基调就是抒情风格加上悲怆气氛,同时又充满着悲愤激昂的精神,这部作品倾诉了作曲家的哀怨之情,但这并不是作曲家当时贫寒生活的直接反映,而是深深地凝聚了一个贫困作曲家的生活体验,是他一生中所有悲惨遭遇和挫折的集中体现,是莫扎特含着泪水的微笑。
在首乐章刚出来的时候就能感受到用中提琴和小提琴营造的这种悲切,层层不折,一波接一波的音符,表现出一种愁苦压抑,急于发泄又找不到出口的感觉,用不安的节奏轻轻地敲击着。当音乐逐渐转为舒展流畅的音调时,另一个乐章就呼之欲出了,感觉好像总处于一种不可解脱的痛苦压抑之中,这也许为这部交响曲奠定了悲凉的基调吧。然后又一个全面乐段的重复出现,强弱音的巨大起伏表现出了一种冲出痛苦的气势,很快有了一个微小的停顿,转入了一段安静的旋律,那精雕细琢的音符闪现着莫扎特原本乐观开朗的性格。但这点明快的气息没持续多久,感觉音乐有了一片不和谐的骤变,音乐变得越来越紧张,痛苦急促的气息到处撞击,仿佛不曾有一颗的稳定与安宁。又迎来了一个缓解的小间歇,有一点明朗,抒情,互为补充,映照出一线温柔亲切的光亮,就像莫扎特那个既清苦又温暖的家庭。断续的节奏和一些微小的休止也为这部交响曲投下了一片阴影。情绪转为热烈激昂,却丝毫没有小步舞曲的那种温文尔雅,在压抑的g小调中不断攀升,直到最高点才发出音乐最痛彻伤感的泪花。这一串明亮的音符就像最耀眼的光线突然让我心境开朗,自然是感到无比的开心和快乐,可能也象征着莫扎特那种开朗的天性吧,而后却又一串感觉隐含痛苦挣扎的音符,尽管此时的旋律较为柔婉,却掩不过音乐中淡淡的哀愁。闭上眼睛,仿佛就能看见莫扎特那双蓝色的大眼睛饱含泪水,却又坚强纯真地微笑着。又一串激奋有力的音符,仿佛看到他在片刻的平稳中获得了片刻的安慰,柔和中突然有了一个急速激昂的高潮,这种性质更加凸显了他的坚定,直到最后,这汹涌的音潮像是莫扎特迈着急速坚定的步伐,面向人生的种种苦难前进。音乐中洋溢着作曲家奋进不屈的勇气,结尾处辉煌而振奋,仿佛在告诉我们,不管人生的道路有多艰难,一定要勇敢前进!
第二篇:外国音乐欣赏论文
西方音乐风格嬗变的人文解读
摘要:西方音乐是人类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欧洲的音乐。由于欧洲历史上统治阶层比较重视音乐,因此许多音乐家都得到资助和保护,发展出比较完善的音乐理论。目前西方的音乐理论在全世界的音乐界占有主导地位,欧洲音乐界发展的记谱法和作曲的程式得到世界的公认。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政权更迭,国家兴衰,沧海桑田,西方音乐也因社会、宗教、政治、文化、地理、作者个性等因素经历了多次转变,西方音乐史大概分为这么七个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音乐、中世纪时期的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音乐、现代主义音乐。下面本文将就上述人文因素展开介绍各个时期的西方音乐风格特征。
关键词:西方音乐 时期 人文解读
文学以智性的方式触及我们,油画唤起我们活生生的情感,而音乐则唤起了我们心灵的全部激情。音乐是一个人类永恒的话题,它从何而来我们不得而知,但它伴随人类从古至今。而作为人类音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西方音乐,在全世界的音乐界占有主导地位,欧洲音乐界发展的记谱法和作曲的程式得到世界的公认。下面本文就西方音乐的八个时期展开介绍,分别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音乐、中世纪时期的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音乐、现代主义音乐。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音乐(公元前3200年—公元400年)西方音乐的历史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是欧洲最早创造文明的国家。古希腊的文明史发源于爱琴文明。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人开始在巴尔干半岛南端定居,从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逐渐形成一些奴隶占有制国家,出现了迈锡尼文明。
古希腊在文学、建筑、雕塑、哲学等方面的辉煌成就早已为人们所仰慕。但相比之下,音乐对于古希腊人来说更重要。遗憾的是,音乐方面有许多资料没能存留下来。我们今天对古希腊音乐方面的了解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是通过神话传说来了解,第二是从一些文字记载、绘画、浮雕等历史遗迹上了解到的。有资料统计这一阶段残存下来的乐谱还不到10件,但是从残存下来的雕塑等诸多文化遗产可以看出曾经存在过的辉煌与成就,古希腊的大哲学家都曾对音乐进行过
讨论与研究,这被后人视为西方音乐之源。古代希腊音乐的最初历史与其对神的崇拜、同神话和传说交织在一起。神话是古希腊艺术的丰富土壤,在古希腊神话中音乐是极富魅力的。阿波罗不仅是太阳神,也主管音乐。半神半人的底比斯国王安菲翁用琴声的魔力修筑了底比斯城堡。色雷斯的歌手奥尔菲斯以音乐的魅力拯救出地狱中的妻子尤丽狄茜,后又得而复失。这个故事体现出古希腊神话的人性特征,它被近百次地谱写成歌剧。缪斯(Muses)是分别掌管文艺和科学的九位女神的统称,而“音乐”(music)一词还是由缪斯演化来的,足见在古希腊人眼中,音乐是与人类追求真和美的活动密切相关的。同时,古希腊也是管弦音乐的源头。虽然古希腊音乐以声乐为主,但乐器仍引起古希腊人的强烈兴趣。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下,他们用不同音色的乐器演奏乐曲,赋予其以丰富的色调。西方最早的弦乐器是里拉琴(Lyre),又称诗琴。神话中的众神的使者赫耳墨斯在龟壳上蒙上牛皮,支起两只羚羊角,架横木拉起琴弦便发明了里拉琴。古希腊的管乐器是阿夫洛斯管(Aulos),一种芦管制成的单管或双管的竖笛。里拉琴多用于独唱伴奏,史诗弹唱,它是祭祀阿波罗仪式中的主要乐器。而在崇拜酒神的仪式中,及后来的酒神合唱和雅典悲剧合唱中,阿夫洛斯都是重要乐器。在西方现代文化观念中,里拉琴和崇拜阿波罗的音乐与阿夫洛斯和崇拜酒神的音乐,已成为相互对立性格的两大类音乐的象征。前者平静而节制,后者狂喜、放纵。
公元前146年古罗马征服了希腊,咕罗马征服者将征服的大量塑像、浮雕和作为奴隶的舞蹈音乐艺人输入古罗马。古罗马人吸收同化于古希腊及希腊化东方的音乐文化。遗憾的是,古罗马并没有把希腊音乐中全民的、健康的东西继承下来,而是发展了音乐中娱乐、消遣、外观宏大的特征,这不能不说是文明的一种倒退。古罗马音乐走下了祭坛,成为大众的音乐。这个庞大的帝国充满着攻击性,对内时刻镇压奴隶,对外频繁军事扩张,庞大的军队中,一支军乐队显得格外重要。古罗马统治阶级豢养了庞大的军乐队,以炫耀军威,鼓舞士气;贵族们为了炫耀,组建私人奴隶乐队,在杂技和戏剧表演中,庞大的歌队和乐队人数有时甚至超过观众。
二、中世纪时期的音乐(公元476年—1300年)
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瓦解后,希腊、罗马文明变趋衰微。日耳曼人统治欧洲西半部,历史上称为“黑暗时期”,也就是“中世纪时期”。它既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础时期,又是西方音乐艺术的构成时期,特别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迅速发展对音乐、文学、绘画等艺术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中世纪文化又被称为“基督文化”。教会是当时人们的生活重心,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地位,艺术家在宗教中生存,因此当时艺术与宗教息息相关。中世纪很多的音乐家都来自与寺院,他们在寺院中从事教士和神父等工作,同时他们参加集体的音乐活动,学习音乐艺术理论,对音乐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在调式理论,复调地位,乐器演奏法,记谱法等方面创立了完整的宗教音乐体系,为西方专业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西方重要的音乐文化遗产中,最能代表早期中世纪音乐风格的音乐体裁就是“格列高利圣咏”。它是西方艺术音乐发展的源泉。该圣咏因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而得名。公元六世纪,各地的教会音乐并不统一,格列高利一世实行集权制,统一了天主教礼拜仪式,改革宗教音乐。它收集原由的教会圣歌着成《对唱歌集》一书。并要求各地天主教会予以采用,使其浸透剑宗教礼仪的每一个角落。他利用这种旋律冷静、超脱、毫尢私心杂欲的宗教经文歌曲来加强自身统治阶层的力量。作为西方中世纪宗教音乐早期发展的丰体,格列高利圣咏可说足沃十一片。它推动了音乐理论和记谱法的研究,四线谱就是在那个时代发明的,为复调音乐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音乐学校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即便是现代调式体系也都是以格列高利圣咏的调式为基础的。直到今天,在天主教会中格列高利圣咏仍常常被采用。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公元1450-1600年)
西方的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的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艺术:一方面,是出于当时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们都认为自己是再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另一方面,他们要求摆脱宗教禁欲的束缚,在关心灵魂得救的同时,也向往世俗的享受。于是此时的音乐开始从显贵气派转向大众化;从宗教感情转向崇尚理性和追求人性的发展,强调直接可感的人的心境和感情的表达,与具有神秘、抽象、禁锢感情等因素的中世纪艺术风尚相对立。
文艺复兴时期是复调音乐的黄金时代,声乐复调创作是这个时期音乐形式的代表,以合唱最为突出;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独立发展的器乐剧体裁;音乐创作中心为15世纪的尼德兰和16世纪的意大利;音乐日益趋向世俗化和专业化发展,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的分野比较含混模糊;音乐创作手法、体裁的运用和协作的规范趋于标准化,亦出现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情感表现的特点是静态的、一元化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戏剧性的二元对立的因素也在酝酿当中。
可以说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特征可以用歌剧的诞生作为一个总结。歌剧的体裁、内容的自由化、感性化正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倾向的写照,同时,歌剧的复调性、主调性、加上歌剧内容的故事性和艺术性,正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风格变化的真实写照。
四、巴洛克时代(公元1600年—1750年)
这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君主国家走向繁荣,宫廷的权力和财力扩大,统治者热衷于扶持艺术,宫廷音乐和沙龙音乐盛行,为贵族服务的音乐显示出豪华和娇柔的气息,刻意修饰成为风尚。但是音乐家自己生活在人民中间,他们的社会地位是十分低下的,所创作的音乐也表现普通老百姓的悲惨遭遇,富于感情,体现了音乐家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和态度。文艺复兴晚期出现的歌剧音乐体裁,在巴洛克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几乎都是围绕歌剧这个大主题展开的。
通常来说,巴洛克音乐有如下一些特色——它的节奏特别强烈、活跃,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跳跃且持续不断;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作曲家普遍强调作品的情感起伏,以至于音乐的速度、力度变化很是被看重;曲目的调性也从文艺复兴时期单一而保守的教会调式发展为采用大小调形式。同时西洋管弦乐器也在巴洛克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小提琴的出现、拨弦古钢琴的成形都为巴洛克音乐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力;其他乐器的发展也使得某些特定风格的巴洛克音乐其配器得以朝着多元化、大规模的方向发展。不过像管风琴、羽管健琴、维奥尔琴这类颇具历史的古乐器依然被广泛使用。在音乐表现形式方面,由于皇室以及贵族对音乐的需求,促使许多巴洛克音乐家开拓出很多新的音乐表现形式。虽然巴洛克时期的歌剧曾被一些专家批评为“矫揉造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成为了此后歌剧发展的一个基础。声乐领域的其他表现形式还有神剧、经文歌、清唱剧、受难曲和弥撒曲等,这些都是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由此可见在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在西洋音乐中依然占有很大的分量。巴洛克时期的器乐曲发展很迅速,出现了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管弦乐组曲、各种舞曲、前奏曲、幻想曲、托卡塔、赋格和奏鸣曲等诸多表现形式。其中很大一部分通过发展、演变,从而成为了后来更为成熟的形式。
五、古典主义音乐(公元1730年-1820年)
古典主义的萌芽,发生在巴罗克时代的意大利。后来由于在维也纳出现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借此古典主义音乐便得以形成。因此,音乐方面的“古典乐派”实际上指的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古典主义艺术,首先发生在文艺领域中,它以恢复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为目的,注重形式上的匀称和谐调,主要放眼于追求客观的美。音乐从教堂走入宫廷,并逐步走向社会走向民众。旋律不再采用巴洛克时期连绵不断扩充的音型,而是是短小的二四小节为基本单位而形成的方整型乐句,音乐呈现简单、优美、动听的特质。古典乐派的主要成就在器乐方面,合唱作品相对不那么突出,但音乐上的特征是一致的。在表现时的要求
也相同。古典时期的合唱作品谨慎地使用渐快和渐慢,速度标记是名副其实的,不能随意改动。渐强和渐弱的使用较多,但多数在一个音量等级之间。重复的乐段或乐句,如果初现时较弱,重复时必然较强,这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律。不协和和弦予以解决的进行,明确的终止式,大、小调式的转换和远近关系调的转移都充分利用来表达内容,和声的功能作用成为主要的推动力。但是,古典时期音乐的感情仍然比较内省,表演时切忌过分夸张,这些作品结构清晰,段落分明,表现上含蓄,主要运用对比性手法表现矛盾冲突或者戏剧性题材,无论内容和情绪都应该是明确清楚的。
六、浪漫时期的音乐(公元1820年—1900年)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通常被称为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十八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一七九八年法兰西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此音乐最早在德国和奥地利兴起,它与古典音乐有着体裁形式,作曲技法的继承关系,然而从贝多芬延伸到瓦格纳,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都呈现“护展”,有调性的旋律和声、复调,配器的写作扩展到极限,尤其足管弦乐的创作。和声应用变得更加丰高多彩,和弦及连接愈来愈复杂,音乐内容反映的面广泛,作曲家主观体验作感受的思想情感有了充分表现,浪漫主义作曲家普遍重视音乐与文学的结合,热衷于与标题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在欧洲的兴起和发展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积极而有力地推动着西方音乐文化向纵深发展。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单乐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如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主义音乐派创新的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
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作曲家创立了多乐章的标题交想曲和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的形式。
七、现代主义音乐(公元1900年至今)
泛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主义音乐以后,直到今天的全部西方专业音乐创作。然而,由于在近90年的时间里,西方音乐的风格、流派十分繁杂,演变也非常剧烈;从历史风格的范畴而言,现代音乐特指20世纪中所创作的有特殊风格的作品,并非指所有写于20世纪的作品。因为某些作曲家(如С.В.拉赫玛尼诺夫、J.西贝柳斯等)虽然也在20世纪写下了不少重要的作品,但从总体风格上看,他们仍属于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及其以前的西方传统音乐相比,现代音乐不仅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而且风格也十分多样化。在现代的经济、政治、科学以及其他艺术思潮的影响下,在音乐艺术本身内在规律的作用下,西方传统音乐的基本法则相继被一一打破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个作曲家所采纳的途径、手段不同,因而流派之间、作曲家之间以及作品之间都呈现出比历史上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的面貌。在以往的历史时期中,总有一种占统治地位的主要音乐风格,而在20世纪中,几种不同的、甚至相对立的音乐思潮平行发展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音乐风格的变迁决定了音乐内部各个组成要素的创新。在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组织结构法等各个方面,现代音乐都作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这一方面形成了现代音乐本身的主要音响特征,另一方面音乐的表现范围也空前扩大了。作曲家获得了更多、更丰富的创作手段,但是由于这些技法常常越出了人们的听觉习惯和熟悉的音乐思维的范畴,听众与现代音乐之间常常出现深刻的隔阂。
20世纪初,法国出现了德彪西、拉威尔的印象主义音乐;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于1909年完成了第一首无调性钢琴作品。1912年在伦敦首演,引起评论界激烈反对。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新音乐试验的温度有所下降,但还是继续出现了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1923)、瓦雷兹的实验性作品和哈巴的微分音音乐等。1945年以后,各种流派和风格的实验音乐又时兴了起来,勋伯格的无调性十二音音乐发展成了序列音乐,从当初很少有人接受它,到现在被普遍采纳。斯特拉文斯基在节奏方面的创新,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的作品不再具有强弱规则交替的节奏形式,甚至把节奏从小节线所谓的“束缚”下解放出来。音色和音响成了音乐表现的主要手段。无论在人声还是在乐器使用方面,都有很多新的探索。不仅如此,还对开发新的音源显示出浓厚的兴趣。20世纪10、20年代试验过的噪音音乐,原本是以失败告终,现在又死灰复燃。借助于新的技术条件,出现了具体音乐、电子音乐,还有偶然音乐、直觉音乐、空间音乐、概念音乐等等,确有令人眼花缭乱之感。很多作品已经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旋律、节奏、和声,也有的作品主要不再由乐音所组成。与此同时,民族风格不再受到重视;但在形形色色的新音乐创作中,也有作曲家基本上仍按传统的风格进行写作。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起,音乐的发展虽然呈多元化的态势,没有哪一种风格占据中心位置,但新的音乐实验的高潮过去了。进入近现代之后,文化趋向于多元化,人们也不拘泥于某一种音乐体裁或者形式,而是更多地自由选择自己所喜爱的音乐体裁。而且,20世纪至今,许许多多不同风格的音乐体裁在世界范围内出现,通过信息的发展,使得西方音乐艺术不再局限于西方,而是扩展到了全世界。
漫长人类发展长河,总有音乐相伴,不同时期不同的音乐风格正反映了其时代人类社会特征。音乐用它独特的魅力与力量为我们带来希望和欢愉,故而总有些音乐历经世纪,洗尽铅华,却依旧为人喜爱,这也算是一种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王娜.论西方音乐发展简史.剑南文学 2011,3:78-78 [2]何巍.浅谈西方各个时期的音乐风格及其在手风琴作品中的体现.时代文学 2009(19):125-126 [3]李嵬.西方音乐的魅力—以西方三个主要时期的钢琴作品为例.大舞台 2011(10):42-42 [4]董清君.20世纪西方音乐中创新因素的体现.教育艺术 2011(1):36-37 [5]朱敬修.西方音乐风格演变的内涵辨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1998(4):34-35 [6]何畔.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音乐文化之演变.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28(4):53-54 [7]胡水欣.基督教对西方音乐发展的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4(11):178-180 [8]高潺.祝捷.浅谈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艺术.青年作家 2011(3):75-75
第三篇:外国音乐欣赏论文
西方音乐中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发展
许多同龄人对西方音乐不太感兴趣,而我却能在西方音乐中找到一种让我莫名感动而心向往之的美感,这不只是音乐本身带来的欢愉,也不是演奏技巧的浮夸带来的感慨,细细品味,这是西方音乐重要的精神内涵——人文精神带给我的别样感受。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而西方音乐在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中无时无刻不在体现这样的人文情怀。
(一)中世纪——赞美神的颂歌
长达一千多年的欧洲历史被称为“中世纪”(Middle Ages)。以一贯的历史眼光,中世纪是一个扼杀人性的黑暗时期。而事实上,并不绝对。大约从公元450年罗马帝国的崩溃开始的早期中世纪,是一个充满迁移、**和战争的时期,被称为“黑暗时期”(dark ages)。但是中世纪晚期(大约截止至公元1450年)是个文化繁荣时期:人们可以看到罗马式教堂的兴起、修道院(1000-1150)与哥特式大教堂(1150-1450)的建造、城市的发展和大学的创办。可见人的创造力和开发力是被多大程度的实现了。
由于历史及宗教原因,大教堂不仅在景观和精神上占统治地位,它也是音乐生活的中心。当时主要的音乐家是神职人员,他们同时也为教会工作。男童们在学校接受音乐教育与教会和大教堂结合。而女性不被允许在教会里歌唱,但可以在女修道院中从事音乐活动。在这种教会占优势地位的情况下,我们就不会奇怪,为什么在几个世纪中只有宗教音乐被记载保留着。这的确体现了某种程度上的人性的压抑。但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性实现程度是不同的。在中世纪,人文精神与宗教信仰紧紧捆绑在一起,当他们信奉爱神就是爱自己、爱人类的教条时,我们就会从他们虔诚的圣歌中听到他们对自己的爱护与关注。他们的庄严弥撒无不表达着他们对神的赞美和崇拜,而这也是因为他们依赖神来保护眷顾,他们表达的不过是自己的生活的欲望和追求。那时,对自我的关注,具有人文性质的精神是被隐秘地藏在对上帝的的诚挚的信仰中的。
(二)文艺复兴时期——世俗音乐
从14世纪开始,中世纪的封建主义社会政治制度,骑士制度,教皇统治的权威都逐渐地衰落,哥特艺术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一个新的文明的时代被称为文艺复兴(西方音乐史上的文艺复兴约指1430年——1600年的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在学术研究中使用人文主义的方法,并在艺术创作中追寻现实主义和人类的情感。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以人为本。那时人文主义已经称为一些艺术家明目张胆的信条,一种艺术变革的旗帜。文艺复兴精神在音乐中的表现,与直接受到古典作品启发的文学、绘画和雕塑相比,要来得迟缓。音乐家仍然要在教堂中受到训练,并服务于教会或宫廷。但是世俗音乐的价值已为人们所认识。音乐不再仅仅作为宗教仪式的附属品,它同时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在欧洲各地,音乐被配以不同语言的诗歌,包括意大利文、法文、西班牙文、德文、荷兰文、德文、与英文(之前只有拉丁文)。音乐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世俗音乐的传播,出现了数以千计的歌曲集。音乐成了一种重要的休闲活动;每位受过教育的人都被认为应该具有弹奏一种乐器以及识谱的能力。也就是说音乐的社会角色发生了转变,它不再是仅受宗教控制的,已被用来美化生活。作曲家乐于摹仿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与街道上的哭喊声。在一首名为《战争》的名曲中,法国人雅生动的模仿康战争的噪音、鼓声与号角声。音乐的题材也从刻板的宗教中走出来,更加丰富多彩,展现社会形态,描绘人的情绪,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富有人情味。
(三)巴洛克风格的代表——巴赫
音乐上的巴洛克风格盛行于1600年制1750年。歌剧的成功深深影响了宗教音乐,使之在音乐内容上不单是那种传统的圣经故事和传说,还添加了许多戏剧化表现,而且不但加上类似歌剧中的独唱,重唱,更是把乐队都带进其中,成为不可分割的必要部分。这种宗教音乐的世俗化的结果不仅彻底装饰了传统的音乐类型,还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作品类型,包括清唱剧、神剧、受难曲等等。
巴赫是我最喜欢的古典音乐作曲家,我在写作业的时候很喜欢听巴赫的小提琴奏鸣曲。(酷我音乐盒介绍:在巴赫之后,几乎没有人再创作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因为巴赫实在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巅峰,没有人有自信能够做出超越巴赫的创作。)
巴赫于1685年出生在德国中部的埃森纳赫,其家族以“盛产”音乐家而著称。巴赫的一生为这个世界贡献了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他创作了出歌剧以外的所有巴洛克式的作品。巴洛克音乐倾向于表现情绪的一致性,巴赫的音乐尤其如此,他喜欢在每首曲调中,精心营造一个单独的旋律,以不变的节奏形成统一。巴赫生活的时代是以宗教为中心的时代,他的音乐活动从未离开过教堂,他的音乐创作都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誉为“宗教音乐的集大成者”。但巴赫的音乐其实是在宗教的外衣掩盖之下,反映普通人的情感,体现着对人性的思考,以不同的音乐形象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德国人民的现实生活,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尤其是《马太受难曲》,更是将对宗教的信仰和对人类的人文关怀统一于一体。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教徒走向人民的感人场景。
(四)古典与浪漫的人文之声
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作品风格的成熟时期。该时期,音乐为人类历史写下了辉煌篇章,节奏随同与旋律、和声等要素得到了全面发展。
古典主义音乐承继著巴洛克音乐的发展,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多乐章的交响曲、独奏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多乐章奏鸣曲等等体裁。而奏鸣曲式和轮旋曲式成为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最常见的曲式,影响之深远直至二十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情绪的丰富变化和对比获得了全新的强调。相对于晚期巴洛克音乐中单一情绪的表达,古典主义作品中的情绪波动起伏。情绪的转变可能是渐进式的,也可能是突然地表达情绪起伏的极端冲突,古典作曲家充分控制着这种冲突和对比。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都能使富有情感的音乐赋予统一和逻辑。古典作曲家开始重视中产阶级的品味,他们创作易于为业余爱好者演奏与理解的作品。他们将严肃的歌剧改写成喜剧,由受贵族喜爱的英雄主义与神秘主义的情节,转变为中产阶级的主题与民歌式的曲调。他们的喜剧有时揶揄贵族,而舞曲乐章也逐渐脱离优雅与宫廷气,而越来越富有活力与乡村气息。严谨的创作因为融入了民间与通俗的音乐素材而受到欢迎,古典主义大师有时以熟悉的曲调作为交响曲与变奏曲的主题。
从贝多芬之后,西方古典音乐就进入了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音乐家们要么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如舒伯特、肖邦),要么着迷于表达文学作品中强烈的戏剧性(如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他们不停地打破古典主义的条条框框,只是为了能让人们更易为自己表达的独特内容而感动。此时的不少音乐在结构上已丧失了古典主义时期的严谨,但也更为灵活了。很多音乐的旋律性大大加强,和声的处理也是变化多端,所以这些音乐大都有了更为细腻的情感色彩的变化,不用说,表现的范围较之古典主义时期也是大大加宽了。浪漫主义的后期,民族主义思潮袭来,民族主义音乐盛行。民族情绪沸腾了,这是一种个人升华为国家的个性表达,作曲家在表达自我时带上了浓厚的爱国情绪,其主题更加能够让人产生强烈共鸣。
浪漫主义音乐前所未有地强调了自我表现和风格的个性化。肖邦年轻时,就怀有创造一个“音乐新世界”的目标。一些具有听过一些古典音乐经验的爱好者,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可以马上分辨出是舒曼还是肖邦,是柴可夫斯基还是勃拉姆斯的音乐。浪漫主义作品探索了各种情感体验,尤其有无数的歌曲和歌剧都歌颂了浪漫的爱情。
(五)20世纪及以后的个性狂欢——流行音乐诞生
1900-1945,这是一个混乱而暴动的时期,因为政治上的变革,价值观的揉碎再组合,过去的教条和宗旨变得渺小而可笑了。这个时期的音乐和其他音乐一样是一个叛逆的时代。在过去,作曲家所依赖的,是听众对于潜在的音高与和弦之间内在关系的一般原则的理解——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而这个时期的音乐很少依赖预先建立的关系或期待。当我们敞开心扉去聆听,不去预期音与音之间“应该”如何联系,那么聆听现代音乐就犹如去经历一场冒险。就似是而非的差别而定义的音乐派别而言,有新古典主义、印象派、表现主义等各具特色而又挑战传统的派别。
二战以来,我们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时尚与视觉艺术的新风格的传播与消失同样迅速,在音乐方面也一样,新颖与变化一直受到强调。1945年以来,在音乐上的创作较20世纪前半叶还要多。音乐上出现了许多新方向,正如美国作曲家弥尔顿•巴比特在1984年所观察的:“音乐的世界从未如此多元,如此分散。”
多元的音乐来自于独特的个性表达,是作曲家和受众的趣向反应及指引,是对自我的终极探求,是崭新时代的人文召唤。
二战之后流行音乐的发展是西方音乐发展的又一新方向,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是指以赢利为主要目的而创作的音乐。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流行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从音乐体系看,流行音乐是在叮砰巷音乐、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索尔音乐等美国大众音乐架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其风格多样,形态丰富,可泛指Jazz、Rock、Soul、Blues、Reggae、Rap、Hip-Hop、Disco、New Age等20世纪后诞生的都市化大众音乐。
流行音乐很多作品都是抒发自我的真实感受,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的是如同自己身边的氛围,听到的是如同自己内心的声音,从而唤起广泛的情感共鸣。流行音乐所表现的是真实的生活与生存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流行音乐把艺术生活化了,同时也使生活艺术化了。流行音乐的普及,使得更多的人有了通过音乐表达自己感情的途径。作曲再也不是受过专门训练的音乐家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底层社会人群走上了流行音乐创作的道路,他们的作品能够像巴赫一样广受欢迎,美国历史上的黑人音乐就是流行音乐具有平民性的非常鲜活的证明。在西方流行音乐世界诞生了猫王(Elvis Aron Presley)、披头士(The Beatles)、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等优秀的杰出流行音乐代表人物,也涌现了雅尼(Yanni)乐队等一批杰出的现代音乐乐队,而他们无一例外都通过表达普通人内心共有的情感而获得万千歌迷的喜爱,这正体现出现代流行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一样具有丰富的文化精神内涵,这些精神内涵也许随着时代的变迁有所变化,但不变的是对人类美好感情的关注,对自身和世界的爱的表露。
西方音乐生生不息沿着其独特轨迹前行,曼妙的舞曲抑或恢弘的交响诗、甚至狂暴的重金属都是一种个性的表达,传达了不同群体或个人的心,目的是寻找一种给予满足的美感,传达一种人文关怀与精神抚慰。
参考文献:《听音乐音乐欣赏教程》世界图书出版社 部分参考资料出自:
第四篇:外国音乐欣赏
外国音乐欣赏
一 简述 1.关于音乐本质的几种主 . 要理论是什么?(或论述)要理论是什么? 或论述)答:造型说 造型说:造型说的美学 造型说 观的实质是观察、认识和表 现世界的一种旁观态度。造 型说是音乐史上较早产生 的一个美学流派。这个流派 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 立的 “摹拟论” 为理论依据,认为音乐是对于客观现实 中各种音响的摹拟,它从属 于现实;现实中的声音原形 象是第一性的,根据现实中 声音原形象而创造的音乐 形象是第二性的。造型说将 音乐摹拟客观现实中的音 响作为其基本任务,认为音 乐造型的最高目的是“摹 拟”。这一学说强调了音乐 艺术的造型性特征,指明了 音乐形象对现实生活的依 赖性。表情说 表情说:表情说的美 表情说 学观依据于人的情绪能动 性。表情说以感情论作为立 论的根据,在德国的唯心主 义和浪漫主义的观念中得 到特别的发扬。它倾向于主 要地、有时是绝对地把音乐 的内容看做是人的感情和 灵魂的 “内在世界” 的表现。表情说强调了音乐中最宝 贵的东西——它的人的内 容,阐明了音乐与人的情感 之间的关系。快乐主义 快乐主义:快 快乐主义 乐主义强调的是感性的享 受,强调的是音乐使人产生 的悦耳的感官享受,即音乐 影响人的心理生理活动及 引起愉快或不愉快的感觉。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因素具 有纯形式的性质。形式主 形式主 义:形式主义的美学观认同 理性,把纯粹而狭隘的职业 性提到首位,将音乐与外部 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现实生 活、人类的情感等隔离起 来。2.音乐主题的特征 音乐主题的特征 音乐主题的
答:1.情感表现特征:按不 同的情感需要,可以分为欢 乐的,悲伤的,愤怒的,幽 默的,柔美的,雄壮的等。2.体裁特征:不同的音乐体 裁,其主题的种类和形式特 征不尽相同。如分为声乐 的,器乐的,室内乐的,交 响乐的,舞曲的,进行曲的,夜曲的,歌谣的,歌剧的,舞剧的等等。3.风格特征: 包括作曲者本人的创作风 格,民族风格,音乐时代风 格,流派风格。3.音乐的美育效能有哪些? 音乐的美育效能有哪些? 音乐的美育效能有哪些 或论述)(或论述)答:1.能够培养敏锐的审美 感知能力。敏锐的感知能力 是培养和积累丰富的内在 感情、生动的想象和审美理 解力的重要基础。这是因 为,人的内在情感体验、想 象和理解认识能力等主要 是通过各种感觉感官对客 观世界和各种艺术形式的 感知而完成的。2.能够培养 丰富而高尚 的感情。音乐 是一种以情感表现为主要 特征的艺术。当丰富的情感 内容以特有的音乐音响作 用于
人的听觉时,能够在听 者的心灵中激起强烈的感 情共鸣。音乐使大脑的声波 感受细胞得到不断发展,对 于各种音乐的性质具有一 定的分辨和感受力。3.能够 培养丰富的审美想象力。优 秀的音乐具有特殊的启发 人的想象力的魅力,使欣赏 着从音乐音响感知开始,再 进入由变幻无穷的音响世 界和生动的情感体验所延 伸出来的神秘想象世界。在 这种幻想世界中,欣赏者能 够暂时超越自我和现实,使 心灵得到净化。4.能够培养 深刻的审美理解能力。审美 理解力,是对审美对象的感 受基础上把握住对象的意 义、内容或内涵意味的能 力。审美理解力不是先天具
备的,而是后天有意识的审 美教育和无意识的文化熏 陶的结果。优美的音乐是人 类大脑中最美好崇高感情 信息的释放,它具有伟大的 精神力量,反映出人类生命 的希望,能够启迪和激励人 们在任何情况下去追求光 明和真理的信念与决心。4.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和一致 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和一致 性特征 答:首先,音乐艺术所反映 的客观世界本身的多样性,音乐家主观精神世界和创 造才能的多样性,不同时代 对艺术要求的多样性,不同 欣赏者对音乐艺术的需要 和兴趣的多样性等,决定了 音乐艺术在不同时期和不 同状况下的表现实质,内 容,形式和美学意义上的多 样性。同样,也就规定了音 乐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音乐 风格的多样性,不仅表现在 不同时期的不同音乐家的 作品中,也表现在同一时期 的不同作曲家的作品中,还 可表现在同一作曲家的作 品中。在作曲家的创作生涯 中,由于其精神面貌,思想 观念,感情和生活经历等的 变化或其创作才能多方面 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使其在 形成自己主要艺术风格的 同时,也有可能创作出具有 多样风格的作品。音乐风格 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作曲 家创作风格必然为其所生 活的特定的历史时代,国 家,种族的文化审美特征和 需要所制约,这就使得处于 同一时代的作曲家的音乐 风格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一 致性。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和 一致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认识其关系,对于把握 音乐风格,进行音乐欣赏具 有重要的意义。5.在音乐中,古典”一词 .在音乐中,古典” “ 的解释和含义 答: 以超时代的普遍性,(1)
永恒性的艺术价值和音乐 艺术最高业绩为标准,将那 些能作为同时代和后代典 范的,具有永久价值的音乐 统称为“古典音乐”。根据 这一标准,古典音乐又称为 “严肃音乐”或“艺术音 乐”,用以与通俗音乐相区 别。(2)指浪漫派以前的音 乐。在风格上强调曲式结构 的匀称,平衡,音乐设计
计的 清晰,协和,明澈,客观与 理性。在这一意义上,从文 艺复兴时期至古典时期的 音乐都可称为古典音乐。(3)特指 1750~1820 年左 右的古典乐派时期。这一划 分,包含了此时期音乐对于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文化特 征的继承,对于崇高艺术价 值的追求,以及该时期音乐 家在传统基础上进行的伟 大音乐实验,发现和改革。6.20 世纪音乐的三种主要 . 特征 答:1.对传统音乐近300 年 的传统功能调性概念予以 摈弃。主要倾向为,以巴尔 托克,兴德米特和斯特拉文 斯基为代表,虽保持调的概 念,但却以全新的方法和手 段来建立和使用它;以勋伯 格为代表,彻底否定任何形 式的传统调念,以称之为 “十二音体系”的序列音乐 技巧来将其取而代之。2.创 作并大量使用不协和和弦。在 20 世纪的大多数作品中,和弦的连接进行不再以不 协和和弦向协和和弦的倾 向解决为遵循原则,而是以 不协和和弦独立的使用,和 弦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出 复杂与简单,紧张与松弛,柔和与刺耳的性质对比,并 由此活得前所未有的,更为 丰富多彩的和声效果。3.节 奏上愈加复杂化和自由化。7. 新古典主义”的美学观 . 新古典主义” “ 点和主要作曲家 答:美学观点:反对音乐的
标题性,戏剧性和情感体 现,强调艺术的理智因素,主张音乐应该回到“古典” 中去,应当保持严格的客观 精神。气美学观点强调作曲 家的作用就是要控制抽象 的音响结合,建立一个结 构,一种秩序,一旦结构完 成,秩序获得,所有的东西 就“说完了”。主要作曲家: 斯特拉文斯基,斯特拉文斯基 作品分为三 个时期:1.俄罗斯风格时期(1908~1919)三步芭蕾舞 : 剧 《火鸟》 《彼得鲁什卡》 《春 之 祭 》 2.新 古 典 主 义 时 期(1920~1951)歌剧—清唱 : 剧《俄秋浦斯王》,芭蕾舞 剧《诗神阿波罗》,合唱与 乐队《圣诗交响曲》 《C 大 调交响曲》等。3.序列主义 时期(1951~1966):芭蕾舞 剧 《阿贡》 电视音乐剧,《洪 水》,女低音,男低音,合 唱与乐队《安魂曲》等。兴 兴 德米特:歌剧《画家马蒂 德米特 斯》,芭蕾舞剧《最高贵的 幻景》 钢琴曲,《调性游戏》,交响曲《世界的和谐》等。巴尔托克:歌剧《蓝胡子公 巴尔托克 爵的城堡》,舞剧《木刻王 子》,钢琴曲集《小宗庙》,《弦乐,打击乐与钢片琴的 音乐》等。8.通俗音乐的几种解释 . 答:1.作为严肃音乐(或称 古典音乐,艺术音乐)相对 的概念,泛指不具有较高艺 术水准的,不具有超时代的 永恒性价值音乐。2.指介于 民间音乐和艺术音乐之间 的一种产生与城市,流传于
市民生活中的音乐。这类音 乐具有专业性,但有些又以 口头传播为主。根据这种解 释,欧洲中世纪的游吟歌 手,流浪艺人,15,16 世纪 城市中的流动剧团,歌手 会,世纪的通俗喜剧,18 法 国大革命时代在街头演唱 的歌曲,世纪通俗音乐剧 19 场和舞厅中的音乐,以及 20
世纪的音乐喜剧,爵士乐等 等都可视为“通俗音乐”。3.狭指产生于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欧美的一种娱乐性 音乐。4.指较短期的,商业 上成功的音乐。在许多情况 下,通过视听媒体(电视节 目和唱片,录音带等)和演 唱会,夜总会等,由歌星演 唱,商业“包装”,并从娱 乐界的各个渠道传播出去。其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其 “新”,追求风靡一时,轰 动效应。9.木管乐器的三种类型 木管乐器的三种类型 答:无簧类 无簧类:气流直觉吹入 无簧类 管内,形成气柱的震动和共 鸣,产生音波发声。这类乐 器有长笛,有短笛。双簧类:。双簧类 由两个苇质铲形簧片构成 一个哨子,气流通过双簧而 产生振动,产生音波发声。双簧管,英国管,大管等属 于此类乐器。单簧类 单簧类:用一 单簧类 种苇质簧片套接在乐器吹 口上,气流通过单簧而发生 振动,产生音波发声。单簧 管,萨克管等属于此类乐 器。10.严格变奏的三种类型 严格变奏的三种类型 答:(1)固定低音变奏:以 4~8 小节的低音旋律或和弦 进行为主题。当主题不断反 复时,上方声部不断地变化 复调结构与和声织体。(2)固定曲调变奏:主题旋律每 次出现时都不变,而改变其 他声部的肢体形式。例如格 林卡的管弦乐曲《卡玛琳斯 卡雅》中的两个主题都是如 此变奏的。装饰性变奏:(3)将一个节奏完整(通常为二 段式)的主题,进行一系列 的变奏。通常的手法又:装 饰主题的旋律,并改变其织 体; 改变主题的速度、节拍、节奏、调性、调式;从主调 体变为复调体等等。11.现代组曲的四种类型 或 现代组曲的四种类型(列举)列举)答:1.民族风格的组曲 民族风格的组曲:由 民族风格的组曲
民歌主题或按民间音乐的 体裁与风格创作而成,如德 沃夏克的管弦乐《捷克组 曲》 我国作曲家马可的、《陕 北组曲》、冼星海的《满江 红组曲》等等。2.集锦式组 集锦式组 曲:从歌剧、舞剧、戏剧或 电影配乐中选择若干乐曲 汇集而成,如格里格的《培 尔·金特》组曲,柴可夫斯 基的《天鹅湖组曲》 《胡桃 夹子组曲》,比才的《阿莱 城姑娘》组曲,我国作曲家 王酩的《海峡》组曲等等。3.根据文学作品、绘画或自 根据文学作品、根据文学作品 己构思的内容而创作的标 题组曲 :
舒曼的钢琴组曲 《狂欢节》、里姆斯基·科 萨科夫的管弦乐组曲《舍赫 拉查达》组曲、穆索尔斯基 的 《国画展览会》 4.直接取。直接取 材于生活、材于生活、描写某一生活侧 面的组曲:如丁善德的儿童 面的组曲 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李焕之的《春节组曲》等。12.近代协奏曲的三个乐章近代协奏曲的三个乐章 或列举)(或列举)答:第一乐章:快板,协奏 曲——奏鸣曲式,即有两个 显示部,第一个由乐队奏 出,主部与副部均为主调; 第二个以独奏乐器为主,与 乐队协同奏出,副部转入关 系调。第二乐章:慢板,抒 情性强,常采用省略的奏鸣 曲式、变奏曲式或回旋曲 式。第三乐章:快板,轻快 而富于华丽的技巧,用回旋 曲式或奏鸣曲式。在第二、三乐章间有时会有即兴风 格的华彩段。13.古代交响曲的四个乐章 古代交响曲的四个乐章 或列举)(或列举)答:第一乐章:快板,奏鸣 曲式,有预示全曲基本思想 的作用,常为典型的性格刻 画,展示尖锐的矛盾斗争。第二乐章:稍慢或慢板,常 用有省略的奏鸣曲式、三段 式、复三段式或变奏曲式。通常是第一乐章的下属调
和关系调。多用以表现深沉 的哲理、人道主义精神、爱 情、憧憬或自然景色等,具 抒情风格。第三乐章:快板 或稍快,复三段曲式,常用 体裁为带有三声中部的小 步舞曲或谐谑曲。采用第一 乐章的调性。多表现生活情 趣或群众性舞蹈场面。第四 乐章:终曲,快板或急板,在主调上采用奏鸣曲式、回 旋曲式、奏明回旋曲式或变 奏曲式。有时曲前冠以慢板 的引子,曲后殿以尾声。多 表现斗争的胜利、对生活的 肯定或狂欢等内容和场景。名词解释 二 名词解释 1.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以欣赏者的音 音乐欣赏 乐审美经验为条件,它表现 为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包括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判断等等。欣赏者通过这些心理活动 去体验、发现和判断音乐的 艺术价值。由于这些心理活 动在欣赏过程中的相互作 用,能在欣赏者心灵中构成 一种奇妙的审美体验。2.音乐风格 在音乐领域里,音乐风格: 音乐风格 风格可广泛包括某一音乐 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某一 流派、某一音乐家、某种体 裁、某部作品等,在音乐思 想、创作原则、艺术个性、表现手段和技法上所具有 的典型特征。3.前奏曲: 前奏曲: “序”、“引 前奏曲 原文是 子”之意。是一种自由结构 的短曲。原指西欧民间歌手 开始歌唱之前伴奏的“引 子”,最初常是即兴伴奏。17 和 18 世纪中叶,前奏曲 常放在组曲、赋格曲等乐曲 之前作为序幕,与后面的
第五篇:音乐欣赏论文
音乐,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摘要:音乐对人有着特别强的陶冶作用。它既可以帮助人们表达情感,也可以丰富人们的情感体验。既可以鼓舞人们奋斗、前进, 也可以帮助人们释放自己的悲伤和痛苦。
关键词:情感体验 陶冶 理智的欣赏 贝多芬
正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无论是大众能够普遍接受的流行音乐,还是被许多艺术家尽情演绎的高雅音乐,都能以一种适合而通畅的载体浸侵到我们或空荡或充盈的内心世界。
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感情,触动人们的内心世界,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文字尚需通过符号,来传达感情、思想和内容,且文字有时因民族不同而尚须翻译。而音乐,它可以直接反映人们内心感情的起伏及复杂的情绪,不受人种、民族、国家、地域等等限制。因此,不论什么民族、国家、地城、阶层的人民,虽语言不通,却都能通过音乐,直接感受这种真挚朴素的感情。
音乐可以不断丰富人的情感体验,提升人的情感强度,使人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地沟通与交流。通常来说,欣赏音乐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官能的欣赏、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即好听,是比较肤浅的欣赏。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应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人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通过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我们可以寻求出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
每一种音乐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我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让音乐表达出来。听舒伯特的小夜曲,不论他的乐曲多么自然清新,最后都会由心底淡淡地散出一种美丽的悲哀。无论在何种心情之下,这具有魔力的魅音都会渐渐将你拉入忘却世间喧嚣的缥缈之境。犹如这手中茶杯上袅袅升起的清烟。视线和身体的重量都会逐渐变得迷离,却只有思想,仿佛卸下了包袱。可以恣意翱翔。万物合一独我,亦是我为万物的轻盈。在这醒醒醉醉下,美丽的哀伤在心底沉淀、酝酿。好像是游走在梦幻与真实间的彷徨。音乐是最好的表达人们情感的一种手段,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音乐本身对人有着特别强的陶冶作用,它可以鼓舞人们奋斗、前进, 《倔强》中,有歌词: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 那就让我不一样
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刚克刚
我如果对自己妥协 如果对自己说谎 即使你不原谅我也不能原谅 最美的愿望一定最疯狂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
每一个心中有梦想的人听到都会为之一振,当自己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的时候总会遇到自己的挫折,我们需要的就是和《倔强》一样的坚持,把困难挫折都踩在脚下,做一个不能被征服只能去征服的人。
音乐也可以帮助人们释放自己的悲伤和痛苦。人在现实世界里有种种烦恼、忧虑,人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助,而音乐却能让人超然物外,恢复人的心理平衡。音乐不仅能帮助人解除苦恼,而且能够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使人的想象插上翅膀,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潜能。贝多芬的音乐美中有“奋”,乐中有“哲”,激情洋溢,形象鲜明,矛盾纷呈,英雄气势撼人,如同熊熊烈焰,无比辉煌。音乐家大多注意形式与情感的结合,贝多芬《命运》与《合唱》交响曲中吧音乐审美中的表现派与形式派的融合推到了极致。贝多芬被后人评为“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河”的作曲家。他一生与苦难命运搏斗,对人生的感触极深,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了不少前人不曾想象的感情,处处充满自信.他的作品歌颂了生命的美好和对人类的爱,充满奋斗向上的精神.雨果说音乐所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确实如此,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总而言之,音乐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音乐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一种听觉的享受,还会让我们有所触动,让我们的思绪随着歌声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