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

时间:2019-05-14 19:3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

第一篇: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

江苏宝应范水高级中学 严文会

【摘要】农村的教育现在面对一个现实,很多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有的跟爷爷、奶奶,有的跟外公外婆等情况。这些学生的情况,出现了胆怯、懦弱、孤僻、任性、抑郁等不良现象;出现自私自利、容易冲动等个性特征;表现为自控力差、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不良、厌学情绪日益加深。那么,应该怎样去关爱这些留守学生呢?作为一个班主任老师,本人将从本班具体个案的成因分析、对策、具体措施等方面做一些探讨,以期望找出更好的教育方法,改善留守学生目前的状况。关键词:留守学生 厌学 溺爱

我班的张杰(化名)同学是一名令老师头痛的学生,不了解他的人都觉得他就是一差生,他的一言一行总是那么令人讨厌,无论是学习还是行为,表现都是“与众不同”,非常差劲。本学期,在宿舍玩过手机,听过MP4,一大早跑到操场打篮球,上课时,不听课,不愿做练习,经常睡觉,测验考试更不想做。老师批评他,就好几秒钟,老师视线一离开他,他就放松睡觉。我做班主任就给点面子,其他科的老师真的拿他没办法,影响了老师的教学。经常没作业交,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懒惰,怕困难,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差。

他真的一无是处吗?却不然。比如早读到操场打篮球被王校长抓到后,在班级全体同学面前保证:以后再犯错误,自觉回家反省15天!后来上课玩手机被抓,自己主动要求停课15天,还是我给他做思想工作,最后以周六周日在家学习常规结束。于是我心存一种坚定的信念:“敢作敢当,有药可救!只是需要时间,一定要把他拉上来”。

一、成因分析

张杰从小父母在上海打工创业,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为了同他保持联系,给他专门配了一部手机,他从此迷恋上了玩手机,利用手机登陆QQ,玩游戏,看小说,以至于上课总是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上课老师讲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老师针对他的表现,多次批评教育他。但是由于没有父母关心和管教,他不愿听课,不愿记笔记,拿起课本就烦,学习成绩下降很快,而成绩越下降越不愿学习。父母偶尔回来,看到孩子这样的情况,就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主要用打骂的方式来惩罚孩子,打多了,孩子变得顽固,注意力分散(由于长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没有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法定下心来学习,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加上过去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课后不想做作业,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甚至连考试也不做,学习成绩很差,结果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厌学情绪是一种正常的不良情绪或者说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在每一个人成长学习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这种情绪,这是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自我动态失衡,和谐度不稳定的表现。当然,由于学生所处年段的不同,厌学情绪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厌学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纠其原因,学生的厌学,有内在的因素,也外在的因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起决定作用,厌学,突出一个“厌”字,“厌”是一种心理状态:厌烦、厌倦、讨厌。经过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的了解,张杰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原因: 1.父母和老师不切实际的要求:张杰的家长同全天下家长心理一样,都希望子女成龙成凤,对其期望值过高,其后果是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继而导致上进心丧失和学习动力缺乏。特别是当家长采用强硬专制的手段时,孩子便会以一种逆反的行为报复父母或者老师的不公正。

2.放纵:大多数孩子进入学校是以一种新鲜感走进校园的,如果此时父母疏于监管,整日忙于自己的事,而忽视了子女的在校期间的心理变化,一旦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认为学习太苦而失去了兴趣和动力,自我效能感降低,随之而来的就是厌学。

3.溺爱:父母都不在身边的孩子,由于缺乏父爱母爱,安全感丧失,而爷爷奶奶一味的溺爱,必然导致孩子轻易就满足,生活懒散,包办代替。溺爱在两个阶段是危害最大的:一是孩子性格的形成时期,二是孩子渐渐独立的时期。尤其是前者,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

二、对策

中学生是人生历程中,生理、心理发展和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内心世界充实和巨变的时期。他们要不断面对和处理各方面的矛盾,如个人愿望和社会现实的矛盾,个人能力和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要承受来自学校和家庭、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压力,调整和处理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新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为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摆正外部世界和个人自我的关系。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缺点和问题属于正常现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合适的期望目标,采取与学生情感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在理智闪光的同时给予感情投入,善于发现其长处并由衷地欣赏,形成和谐的情感基调;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能一味地指责或当众训斥,少一点审查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从思路方法、兴趣态度等方面寻求闪光点给予肯定,使学生每次学习都有充足的信心和愉悦,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在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中不断努力。对学生的教育方法要科学,对学生的要求和标准不要期望过高,以免学生时常产生挫败感,对自己产生疑虑感。科学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这样特殊的问题学生,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宽容、平和的态度接纳他,关心他,鼓励他,辅导他。中学生正处在人格趋向健全、心理逐步成熟的发展时期,尊重和关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乐学、师生情感沟通的基础,教师要面向全体,善待每个学生,关爱每个学生,帮助每位学生树立成才的信念,让每个学生都产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赢得所有学生的尊敬。我认为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若心存抗拒、讨厌、自然就会放弃。想方设法地转变他落后的面貌,让他认识自我,更好地融进班集体。

三、具体措施

1、沟通链接心理的桥梁,发掘其闪光点,培养其自信心

密切地关注他的心理动向,多找机会跟他谈话,拿出真情,给予关心。

2、让关爱成为一切工作的主旋律

班主任如果从感情上嫌弃,对他们不耐烦,那么在实施教育时必然斥责多于说教,责怪多于体贴,这样促使他形成一种逆反心理,从而加速向不利的方向发展。留守学生最缺少的最需要的就是温暖和关爱。只要对他从“爱”出发,不论在生活上、学习上都施以关怀和爱护,主动亲切,平等相待,真诚友好。

三.目前状况

成绩:分班时在班级综合排名50,第一次认定后排名34习惯:没有大的问题和错误,比以前有大变样,碰见老师能主动问好,学习上也较之前有很大的投入和积极性,但学习的主动性还是有待改进,上课仍然有睡觉的情况(自己解释是听不懂)。

总之,对留守学生的关爱要深入他们的心灵,想他们之所想。我们学校在关注留守学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和体育活动。安排他们在课余时间学习绘画,健美操,手工制作或是跑跑步锻炼锻炼身体,陶冶了情操,增加了见闻,放松了心情。留守学生的问题如今已是一个社会问题,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面对和付出努力。我真诚希望,每一个留守学生都能快乐健康地在学校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卡普捷列夫 1877年

2、中国留守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3、《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研究》 朱卫红, 第1版, 云南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中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

学生时代,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可能影响今后的一系列发展,本应无忧的年纪,也会从此蒙上阴影。种种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都显示,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因此记者特别选取青少年中最常见的10大心理问题,希望青少年有了心理问题要及早诊治。

考试焦虑症

■[个案]“我现在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小莉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压的情绪下紧张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现在也不会做了。她说:“我觉得自己无颜面对父母,还不如死了算了。”

[应对]每个学生都有考试焦虑,只是程度因人而异,显然小莉是得了典型的考试焦虑症。这时,父母和家长的耐心鼓励很重要。家长应该先接纳孩子的紧张焦虑,听孩子说说他的担心与不安,让他慢慢放弃那些不利的想法,进而改善考试焦虑的情形。孩子也可以找一个亲密朋友,把种种委屈都发泄出来。

[小贴士]所谓“考试焦虑”,是指由考试所引起,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生理上的紧张,诸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头脑一片混乱或空白等;心理上的紧张则大多以担心的形态呈现,例如:担心考试时自己有一大堆题目不会写、担心考坏了被父母责骂等。

强迫症

■[个案]自从进入高中后,琳琳觉得学习比以前更紧张了,可是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却是要将家里所有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类。做完了这些事后,才能集中思想做作业。有时放好的东西又会再拿出来重新放。这样的事总要重复几次,最终必须做到全部让自己认可,才终止这一行为。这花费了琳琳许多宝贵的时间,为此她感到很烦恼,但她表示,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

[应对]一般来说强迫症的背后都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比如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很高等等。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发呆、做功课特别慢、咬指甲、耸肩膀等,就得注意了,这很有可能是一种强迫性的行为,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的原因,并及早带孩子去看医生。

[小贴士]强迫症是一种通过仪式化行为来减轻内心焦虑的精神疾病,病患会产生挥之不去的想法,出现不得不做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指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里的某些想法、冲动、情绪等,患者能认识到这些是不必要的,很想摆脱,但又摆脱不了,因而十分苦恼。

性别角色模糊

■[个案]明明是个男孩,今年10岁,长得白白净净。由于父亲去世早,他从小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开学一周后,他的一些异常举动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说话嗲声嗲气,经常抱着年轻女教师撒娇。一个月后,他不仅要抱女教师,还经常去抱女同学,有时还会亲女孩子。

[应对]明明这样的表现显然是性别角色模糊,心理专家研究后发现,由于明明从小的社会关系网中几乎都是女性,这使他产生爱跟女孩玩、认为她们同自己一样的想法。为了改变这一性别偏差,可以请他的外公和学校的男教师经常和他谈心、交流、玩耍,同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男同学和他一起做游戏,使他在男性榜样的示范下,肯定自己是个男子汉,并逐渐学会勇敢、坚强。

[小贴士]所谓性别角色模糊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角色认同的错位。一般来说,大约从3岁起,儿童开始逐步形成性别角色的概念。如果小男孩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与周围女孩子一样的人,在打扮、表情、举止上努力模仿女性,即成为女性化男孩,反之也一样。

恐学症

■[个案]青青今年8岁,刚念一年级,原先是一位十分活泼可爱的孩子。可是近半年来,每天早上上学前,她就千方百计找借口赖在家中不肯走,或是发寒、肚子胀、胃痛,或是昨天晚上没有睡好、吃不消等等。但一到双休日不用上学时,一切异常情绪就都烟消云散。后经医生检查,发现小青青原来是得了恐学症。

[应对]家长、学校和教师的各种压力和教育方式不当,及孩子的胆小、敏感、经不起批评等性格特点都易导致恐学症。家长首先要寻找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不要采用简单的恐吓的方法迫使其去上学。开始时先让孩子在学校呆一个小时,如果这步成功了,可将时间逐步延长。

[小贴士]“恐学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由于学生害怕上学,具有恐惧心理,也称为学校恐怖症。常见的表现是,儿童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上学时感到勉强、不高兴,该上学的时候不去或提出苛刻条件,一旦到校又借故回家,或在上学当日清晨或前一天晚上诉说头痛、头晕、腹痛、呕吐等不适,以上症状在节假日不出现。

体象烦恼

■[个案]小亮今年正读初二,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只是身材瘦长,长相不佳。情窦初开的年纪,他喜欢上了班上的一位女孩子,没想到表白后,女孩转身就逃,一边逃还一边喊:“难看死了。”“我是不是真的很难看?”小亮不停地问自己,当天回去就照镜子,镜子里的他小眼睛、塌鼻子,他越看自己越难看,于是产生了自卑心理。他想“改头换面”,但没办法,于是常常失眠,开始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人多的地方是再也不敢去了,成绩终于一落千丈。

[应对]男孩更多地忧虑自己的身躯不够高大,女孩则担心自己的形体不够优美。进入初中的学生,随着生理的变化,都渐渐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其中不少青少年甚至由于容貌或生

理上的缺陷而产生了严重的精神负担,可以说体象烦恼在青少年各种心理烦恼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心理专家建议,告诉这类孩子,体象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俊男美女也有不足,告诉他们气质才是最重要的,要学会欣赏自己的才华,比如小亮虽然眼睛小,但很有神,虽然长相普通,但身材不错。

[小贴士]体象烦恼是一种性心理障碍,一般出现在青春发育期。此时面对性别差异的突然出现,青少年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他们会不由自主地与他人进行对比,一旦出现较大的差距,其中的一些人就会产生体象烦恼。

恋爱受挫

■[个案]瘦高、文弱的小杨从高一开始就对同桌女同学产生了好感,买雪糕总是买两支,有新书主动借给人家,晚上放学还护送同桌回家。学期结束时,小杨便兴奋地提出“发展恋爱关系”,同桌却说他“歪心眼”,并让老师给调了座位。被浇了冷水之后,小杨不但没有冷静下来,反而产生了强迫性思维:“她为什么不喜欢我呢?我长得太瘦弱?我对她还不够好?”终日胡思乱想,使他的成绩不断下降,终于有一天,他选择了轻生。

[应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是不同步的,因而恋爱受挫往往使他们心灰意冷,这时候心理承受力差的就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因此对恋爱受挫的青少年,家长和老师应当及早发觉,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可以对青少年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并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和伟人的事迹来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小贴士]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此时一些微小的事情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像恋爱受挫、体象烦恼等属此类。

社交恐怖症

■[个案]“要我上台发言,还不如把我杀了。”小张是名高中生,性格内向。上初中时,由于爱斜着眼看同一排的女生,引起了对方的反感。调换座位后,仍无法改变这种行为,后来连男生也不愿意坐在他旁边了。从此他便认为世上最难打交道的是人,十分害怕与人交往。老师说,每次遇到同学必须轮流上台发言,他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面对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说话。小张显然是得了社交恐怖症。

[应对]内向的孩子在青春期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就会惧怕与人交往,从而引发社交恐惧。因此作为父母应及时审视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是否恰当,并尽早纠正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孩子给予更多表扬和鼓励。孩子则要注意训练用大胆而自信的眼光看别人,为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础。

[小贴士]患社交恐怖症的人,面对不熟悉的人讲话、在众人注视下运动或与异性交往时,往往会出现显著的、持续存在的担忧或恐惧,担心自己将面临窘境或耻辱。患者对所恐惧的环境一般采取回避行为,即使坚持下来也十分痛苦,经常会出现焦虑、多汗、面红耳赤等症状。

学习障碍

■[个案]小丽今年刚刚入学,可是父母却发现孩子写作业时十分粗心,经常多一撇少一划,把答案抄错。一次试卷发下来,父母发现中间竟然漏做了很多题,而小丽却说自己根本没看见这些题,父母于是觉得孩子学习态度有问题,故意不肯做题,于是打了她一顿,但整整一个学期,这种情况始终没有得到改善。

[应对]专家指出,小丽其实是有书写障碍。一般这类患者的眼睛似乎与别人的不一样,好像“懒惰的眼睛”,会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表现在学习时视而不见,可以把整个题丢掉,事后却说自己没看见这道题。这种孩子最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误解,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能力障碍。只有进行有关的视知觉训练才能见成效。因此,遇到孩子学习表现不佳时,家长和教师应当首先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心理出现了什么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从而为孩子设计一个个别化的教育方案,针对特殊的学习能力不足进行培训。

[小贴士]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因学习能力落后而导致成绩低下的现象。研究表明,大约有5%—10%的在校生属于学习障碍儿童。学习障碍是由若干不同类型所构成的,包括书写障碍、阅读障碍、数学障碍(又叫非语言学习障碍)。

精神分裂症

■[个案]小王自从升入高三后,成绩每况愈下,每天一回家便躲在房间里不出来,而且几乎很少跟父母说话,也越来越少与朋友联络。一开始王妈妈以为小王是因为升学压力太大,而出现暂时不适应的情况,岂料小王的状况越来越怪异,整日自言自语。某天晚上吃完晚饭后,小王竟然声称看到阎罗王要夺取他的性命,而父母便是牛头马面,于是拿起菜刀想要追杀父母。最后,小王被送入医院急诊,诊断的结果是精神分裂症。

[应对]由于这类疾病常有许多前兆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因此父母或老师应提高警觉,一发现征兆,立即送医院治疗,以免错过治疗时机。这类患者的挫折应对能力较正常人差,因此在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时,便可能恶化,不能承担太大的学习任务。应尽量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不要对他们有太高的期望。可以将家中许多压力较小的家事交由病患处理,让病患自觉对家里有贡献,以提升其自信心。

[小贴士]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多发于15岁到20岁。主要症状包括思考、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在发病之初,病人可能出现成绩或工作表现一落千丈、社交退缩、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先兆,在潜伏期阶段,若未予以适当的处置,病情便会更加恶化,而衍生出幻觉、妄想、语无伦次、行为怪异等症状。

抑郁症

■[个案]小张正读高一,是某校的特困生之一。有一天他找到班主任老师,紧张而急促地说:“我完了。一个多月了,晚上几乎通宵失眠,白天神思恍惚还经常呕吐。”说着懊丧地抬手扶了扶眼镜,右手腕上一道伤疤赫然而现,这是他不久前试图割脉自杀留下的痕迹。

[应对]经过心理专家的咨询,发现小张得了抑郁症。专家建议,为了避免心理问题导致情绪低落,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得充实一些,避免因过多的空想和胡思乱想而产生失落感,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自己心情舒畅起来。另外,还可以多与父母及亲近同学谈心交流,向他们倾吐心头的积郁,使自己心情愉快起来。

[小贴士]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无趣、无力、无望、无能、无助。症状包括:极度忧伤、绝望、疲劳、身体疾病。患有抑郁症的人,其情绪低落的程度和性质都远超正常变异的界限,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那样容易逐渐地“云消雾散”。

第三篇:学生偏激心理个案分析

案例介绍

2012年9月1日,我们七(1)班转来一位安大附小的学生,名叫武海生,瘦小,皮肤黝黑,少言寡语,见人眼神游离,初步的印象就这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孩子给大家留下的感觉很不好:经常迟到;作业很少做,即便动笔也是应付;上课自言自语,学老师讲话;课下爱挑事端,有几次已经上课了,才见他浑身沾满碎草从外面回来,一打听得知刚与同学在草坪打过架;更不可理喻的是:有一次期末统考,他拿到英语试卷一题不做,竟用刀片在答题卡上左划右划,横划竖划,答题卡上刀痕纵横交错,还在上面写了几句诅咒英语老师的话,这一切都发生在教他英语的监考老师眼皮底下,这叫在场的英语老师情何以堪!其原因是听写英语单词他从没过关,老师说了他几句,自认为老师跟他过不去;值得一提的还有:6月中旬我班在多媒体上公开课,他没有去,呆在教室,执勤领导从门口经过,发现电扇都在转,叫他关掉几个,说了几遍也无动于衷,嘴里还埋怨:也不是我开的,凭什么叫我关?;还有一次他在二班参加考试,期间撕了一地上碎纸屑,考完试二班班主任要求他捡起来,他死活不愿意,叫他到办公室,他也不肯,还用嘴咬伤二班班主任拉他的手臂。为此事请了家长,见了家长,他满不在乎的,一双仇视的眼光对待前来的妈妈。案例分析

凡事都有因果关系,孩子不会生来就是这样。孩子出现今天的状况一定有其特定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几年前武海生父亲因病去世,还欠下不少外债。母亲一人带着武海生过了三、四年,为了还债和维持母子生活,母亲不得不打拼,很少与他接触;由于缺少了家庭教育这一关键要素,缺少了亲人关爱的这一重要情感熏陶,导致孩子孤单,生活无目的性;再后来母亲再婚,继父有个小他2岁的女儿,继父的母亲,姑且称他为武海生的继奶奶吧,一下子,这样的五个人生活到了一个屋檐下,母亲和继父必须上班挣钱养家。家里经常只有祖孙三人,继奶奶处处都向着自己的孙女,看不惯这个“野孙子”。他唯一最亲的人——妈妈有时几天也顾上和他说一句话。由于较少关爱,缺少沟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心中的不快得不到及时的释放,他就对亲人产生了怨恨,渐渐地变成了小刺猬似的,在其成长中伴随着心理自卑和心理性格教育的缺失。随着心理迁移,在学校里,他就不管自己言行的对与错,自然的将这一切的错误都归咎到同学,甚至老师身上。缺失了家庭教育和亲人关爱是武海生这种不健康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个人因素。武海生对于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任何事还沉浸在爸爸健在时的需求状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好恶作为判断标准。由于自己的偏激和不准确定位,导致他的人际关系比较差,这一因素更让其在情绪上表现得更为冲动,以至于做出一些莽撞的行为,以偏概全,导致错误的结论和做法。

三、他人因素。由于武海生的偏激行为的表现,以及主观上不思上进,破罐子破摔,上课影响周边同学,致使同学们对他退避三舍,;没有朋友,大家不愿意和他交往。所以他和同学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距离,孤单与无助促使他偏激心理的进一步发展。任课老师也对他的情况有所了解,所以不愿更多的“管”他,得不到老师的关爱,使其觉得自己更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促使他用更为偏激的行为来引起老师的注意。他人因素是其心理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心理特点及表现

1、抑郁、孤独、逆反、粗暴。由于父亲的离去,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特别是重新组建家庭之后,他的孤独感、不融洽感会进一步加剧。在校表现为:不爱和同学接触,不善言谈,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或心理抑郁,或行为粗暴。

2、怯懦自卑,狭隘自私。由于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他们常常感到不如别人,感到让人瞧不起。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认为命运对他不公平,致使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生活中充满了迷茫和悲伤。

3、心智偏位,放任对抗。由于家庭的缺损,孩子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产生一些心智偏位。既然父母不能给自己足够的关心,那么只能靠自己来寻求快乐了。在校表现为: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比如迟到、早退、旷课、打架,不做作业,扰乱班级等等。

4、情绪不稳,厌学严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志向水平低、厌恶学习等。其外部表现为:行为懒散、放任;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与学习;回避老师,不主动向老师请教;干扰课堂纪律,甚至缺课等。

碰到这样的孩子,的确令人头疼!每每见到他或是想到他,我都寝食难安,不止一次我想放弃他,对于一个学籍都不在我校的学生,又这样难管,推出校门对我来说是最轻松的。转念又想:推出校门就意味着毁了他一生,他是个孩子,是一个母亲生活的全部,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希望呀。我别无选择,只有想办法改变他。

辅导策略

1、拉近距离,实施关爱。

由于武海生的言行,使他与其他同学的心理距离较远,也经常受到歧视而自卑,最终表现出自傲和偏执甚至对立情绪,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和他真心交谈,告诉他你是父母的好孩子,你是老师的好学生,你是同学们的好同学,你是班级大集体中的一份子,只要你正确地对待他人他事,你就会受到同学的欢迎,老师和家长的信任和表扬。于是我经常鼓励他去关爱别人,关心集体,在多次表扬中,使他找回了自信,并得到了同学承认和友爱。在他生日那天,我送了他一盒巧克力,让他很感动,从而逐步的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2、自我管理,塑造人格。

制定目标,让他明确自控行为的主要目标,严格规范自已的行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制定一个时间规划表,要求他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逐步磨砺自己的意志,让他意识到一味地原谅自己,迁就自己,放任自己,只会在错误、缺陷、恶性的斜坡上越滑越远,最终不能自拔。实施批评和表扬有机结合的方式,规范其行为,引导其从偏激中走出来,塑造一个具有正常心理的人格。

3、师生努力,促使改变。

与任课老师沟通,利用一切机会发现他的闪光点,对其不自制的行为以柔和的方式加以制约,减少了他与老师的冲突,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使他获得了一种宁静、平和、友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同学们以一种宽大为怀的心情去包容他的缺点,以一种沙里淘金的耐心去发现他的优点,和平相处,共同进步,促使改变。

4、沟通家长,健康成长。

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希望为了孩子,多回家,多教育,多关心。平时要求注意创设与孩子沟通的情境,真心听孩子的倾诉,少用粗俗而又无效的打骂教育方式,通过换位思维及互相关爱等方式正面启发培养孩子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利用好家庭这一教育的主战场,做好孩子的榜样,努力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为开拓孩子的美好前程创设条件。辅导效果

通过将近几个多月的辅导,他已经能和父母,尤其是继奶奶能较好地进行心理交流;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较为和睦了;能够积极地参与一些活动;对老师有了信任感;平常因偏激心理而做出的过激行为几乎没有了。个案思考

1、作为一名教师,要全方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在工作中要有爱心、细心、责任心。

2、教师要多学知识,除了学好课程的理论知识,做好教学实践工作之外,还要学好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心理健康知识,艺术常识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适合现代教学的老师。

3、现代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挑战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素质各不相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复杂。

4、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如何做好老师,必须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利用学校主阵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 都要兼顾。

第四篇:学生偏激心理个案分析

学生偏激心理个案分析 案例介绍:学生N,12 岁,我班中的一名男生。看似比较懂事,内向,平常不容易被老师和同学发现和注意。

四、五年级时曾有几次因各种原因背着书包要回家不想读书了。在未教他之前,本人就对此人有了初步的了解,脾气大,容易做出格行为。本学期发生的两件事,让我对该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次是将家长给他上交给老师的晚托班费“弄丢 ”了,死活不承认是自己用作它途了。另一次是因生日家长未买蛋糕而向任课老师发脾气。平常喜欢说谎,自然地将所有的错误与不对归结到他人身上,而自己却无错可改。

案例分析:本人认为,学生N 从心理成因来讲更多的是偏激心理在作祟。偏激是指人的意见、主张等过火。多存在于青少年中。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等。

常见的偏激主要有三方面的特性:

1、认识上的片面性:偏激的人以绝对的、片面的眼光看问题。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一概不听不理。偏激的人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偏激的人缺少朋友,人们交朋友喜欢“同声相应,意气相投”,都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老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无理也要搅三分,试想,这样的人谁愿和他打交道?

2、情绪上的冲动性:偏激在情绪上的表现是按照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引诱。如果对某人产生了好感,就认为他一切都好,明明知道是错误、是缺点、也不愿意承认。

3、行为上的莽撞性:偏激在行动上的表现是莽撞从事,不顾后果。产生偏激心理的原因主要是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

学生N不管从认识,还是从情绪和行为上都与偏激心理的表现相符合,究其偏激心理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一、家庭因素。由于学生N 是独子,他的父母常年在外经商,家中只有大伯平常比较关心他的生活,父母最多的是给孩子钱,以此来弥补所谓做父母的责任。缺少了家庭教育这一关键要素,缺少了亲人关爱的这一重要情感熏陶,导致学生孤单,生活无目的性,迷恋打游戏机,经常找各种接口向父母要钱。由于父母对他的关心较少,他就将自己的各种不足都归结到父母身上。随着心理迁移,在学校里,他就不管自己言行的对与错,自然的将这一切的错误都归咎到同学,甚至老师身上。缺失了家庭教育和亲人关爱是学生N偏激心理形成的主要因。

二、个人因素。学生N对于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任何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好恶作为判断标准。由于自己的偏激,导致他的人际关系比较差,这一因素更让其在情绪上表现得更为冲动,以至于做出一些莽撞的行为。以偏概全,导致错误的结论和做法。

三、他人因素。由于学生N的偏激行为的表现,使其他学生对他退避三舍,同学们认为该生气量特别小,看到别人受表扬就揭短,看到别人挨批评就幸灾乐祸;没有朋友,不愿意和他们交往。所以学生N和同学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距离,孤单与无助促使他偏激心理的进一步发展。任课老师也对他的情况有所了解,所以不愿更多的“管”他,得不到老师的关爱,使其觉得自己更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促使他用更为偏激的行为来引起老师的注意。他人因素是其偏激心理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辅导策略

1、拉近距离,实施关爱。由于学生N 偏激的言行,使他与其他同学的心理距离较远,也经常受到歧视而自卑,最终表现出自傲和偏执甚至对立情绪,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和他真心交谈,告诉他你是父母的好孩子,你是老师的好学生,你是同学们的好同学,你是班级大集体中的一份子,只要你正确地对待他人他事,你

就会受到同学的欢迎,老师和家长的信任和表扬。于是我经常鼓励他去关爱别人,关心集体,在多次表扬中,使他找回了自信,并得到了同学承认和友爱。在他生日那天,我送了他一支圆珠笔,让他很感动,从而逐步的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偏激心理得到了一定的矫正。

2、自我管理,塑造人格。制定目标,让学生N明确自控行为的主要目标,严格规范自已的行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制定一个时间规划表,要求他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逐步磨砺自己的意志,让他意识到一味地原谅自己,迁就自己,只会在错误、缺陷、恶性的斜坡上越滑越远,最终不能自拔。实施批评和表扬有机结合的方式,规范其行为,引导其从偏激中走出来,塑造一个具有正常心理的人格。

3、师生努力,促使改变。与任课老师沟通,利用一切机会发现学生N的闪光点,对案主不自制的行为以柔和的方式加以制约,减少了他与老师的冲突,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使他获得了一种宁静、平和、友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同学们以一种宽大为怀的心情去包容他的缺点,以一种沙里淘金的耐心去发现他的优点,和平相处,共同进步,促使改变。

4、沟通家长,健康成长。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希望为了孩子,多回家,多教育,多关心。平时要求注意创设与孩子沟通的情境,真心听孩子的倾诉,少用粗俗而又无效的打骂教育方式,通过换位思维及互相关爱等方式正面启发培养孩子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利用好家庭这一教育的主战场,作好孩子的榜样,努力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为开拓孩子的美好前程创设条件。

辅导效果:通过将近两个多月的辅导,学生N已经能和父母较好地进行心理交流;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较为和睦了;能够积极地参与一些活动;对老师有了信任感;平常因偏激心理而做出的过激行为几乎没有了。

个案思考:

1、作为一名教师,要全方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在工作中要有爱心、细心、责任心。

2、教师要多学知识,除了学好课程的理论知识,做好教学实践工作之外,还要学好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心理健康知识,艺术常识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适合现代教学的老师。

3、现代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挑战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素质各不相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复杂。

4、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如何做好老师,必须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利用学校主阵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教育,培养心智健康的学生 心理健康教学案例

一、基本情况 :莫XX,女,小学二年级,班级中等生,性格耿直,脾气倔强,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虽说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不像女孩子,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而且总在当面或背地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

二、分析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从莫XX的情况看,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不守纪,单纯地从她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起绰号也说明他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生。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现代青年学生不加分析判断而追求的另类呢。从莫XX的情况分析,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卖弄小聪明,迫切想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

三、帮助方法 :在帮助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对方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

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帮助其克服缺点。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同时进行:

(一)热情谈心。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她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和心态,使她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事。

首先,我找了几个平时和她接触比较多,比较好的几位同学,进一步了解她在学校、在同学中间的情况,并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诚恳地接近她、帮助她。

其次,与本人谈,通过面对面地坐下谈,了解她的全面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我告诉她老师对她的期望是很高的,在老师心目中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谈心过程中,我一直肯定她的优点,鼓励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诚恳地指出她的不足,要求她必须改掉给同学、老师取绰号的坏毛病,上课专心,塌实学习,给予明确的努力方向,希望在潜移默化之中实施教育、引导。

再次就是找家长谈。了解其在家表现及家长对她的要求和期望,告知老师的帮教措施,并希望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家长沟通,有的放矢地通报其在校表现,同时告知在家情况,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帮教链。

(二)主动帮助。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成绩的好坏,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为她补课,教给她更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由于她头脑灵活,经常耍小聪明,学习中最大的弱点,就是不塌实,情绪波动较大,于是我对她注意观察,作好预防工作。凭借她的聪明和努力,相信在学习成绩上一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诚恳激励。学生的成长进步,我认为不在于批评多少,而关键在于激励多少。针对莫XX的特点,一是在她的聪明劲上做文章。我为她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她赶上去、超过去。二是在她爱表现上想办法。我较多地给她布置工作任务,让她担任班干部,为她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并适时地予以表扬,让她品尝为集体做贡献时,得到老师、同学认可、赞许的快乐。

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始终让学生在心里记下“我行,我能”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这样才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同时,要经常使用激励的语言赞美学生。因为在我看来,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对别人的赞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受到赞赏的人能激发出一股自信与冲劲而引发出潜力。通过几个星期的帮助,莫XX的成绩真的有了进步。这是发生在我实习期间的一件事情。实习快结束我们要走了。在一节语文课上,语文老师请大家写一封信给自己最喜欢的新老师,莫XX写给了我。她说,“王老师我很喜欢你,如果你能一直留在我们学校做我们的班主任,教我们班就好了。我会记住你的话认真学习的,不给同学取绰号了。你有空一定要来看我们啊!”到我们走的那天下午,莫XX一直送我到校门口,伤心地哭了。经过这件事情我能深深认识到,只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她们的优点和长处,并通过各种渠道、方法,共同努力地做工作,那么她就一定会有较大的转变。爱的旋律

又是一堂语文课,宁宁依旧玩着卷笔机,当其他学生自由朗读时,老师走过去,示意他停下手中的摆弄,拿起书本,宁抬起头看了老师一眼,动作依旧。老师趁其不备,收了他的卷笔机,当老师转身离开时,他又拿起了文具盒上下摇晃,老师再次走到他身边,指指文具盒,又指了指语文书,宁宁将文具盒甩得更响了,老师无奈,拿起了语文书,轻轻地对他说:“不喜欢语文书,就扔了吧。”宁宁连忙扔下文具盒,抢走了语文书,接下来,班中传来了宁宁刺耳地朗读声,这声音可以让其他小朋友停止朗读,忍不住回头看他。于是老师忍无可忍将他拉出了位置。这样的事情一段时间以来曾今在我的课堂上反复出现。肇事者宁宁就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但却有着极强的逆反心理的孩子。课堂上,他我行我素,一旦被老师批评,他便破罐子破摔,和你对着干。他的出现就如一颗定时炸弹,可以搅乱你所有的教学秩序。

心理疏导: 宁宁这样的孩子,其实是自尊心极强的孩子,当他被批评时,他用反叛维护着自己易碎的心,想以此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因此对于这样的孩子,简单的训斥,粗暴的恐吓,对他只能造成更大的伤害。针对他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育方法:

一、以“爱”做桥梁,增进相互的沟通:几次的较量,宁宁总以提防的心理对我,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的教育在他面前只能止步。于是,课堂上,对宁宁,我不再吝啬我的表扬,当他坐神气时,我会说:“请大家像宁一样坐!”当他拿起书本时,我会说:“瞧,宁也要认真朗读了。”当他举手时,我会说:“请把掌声送给宁!”当然,宁也会出现类似玩卷笔机的现象,但在老师的表扬声中,他自己悄悄地把卷笔机藏进了课桌。课后,我们之间谈话的次数多了,但决非我单方面的说教,我和他聊他的爸爸妈妈,听他讲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梦想,听他说自己的烦恼。这样几次下来,宁对我消除了戒备,经常在课后围到我的桌前,帮我拿作业,刻名字。课上他爱听了,爱读了。

二、以“行为规范”为准则,让他明辨是非:尽管宁宁在语文课上表现进步了,但其他课上,他还是重倒覆辙,可见他的表现取决于老师对他的态度,而非真正的转变。在他的世界里,没有规范,只有自我。我选他做了中午的纪律委员,让他负责检查班中的违规行为,他非常激动,也非常负责,一开始,他把违规同学带到我身边时,我就让他自己负责教育他们,告诉他们错在那里,应该怎么做。一段时间下来,我问他:“当你看到同学们违规时,你心理怎样想的?”他说:“看见了非常难过,非常着急。”“对,其实老师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当看见不认真的孩子时,老师会难过,为他们浪费时间而难过。老师不会真正讨厌一个孩子,只是真诚的希望孩子们都能认真起来,越来越出色!”听了我的话,宁宁很难为情,低下了头什么话也没说。之后去其他任课老师那里了解,宁宁有进步了。

看来,教育,面对千面学生,不变的是老师的爱,在爱的旋律下,孩子才会健康成长。我是一只丑小鸭

叶子是班上的纪律委员,一节心理课后,她跟往常一样递上班级的记分表。我问:“叶子最近快乐吗?听说你的一篇文章在校刊上发表,真棒,继续加油哦!”“还可以啦„„老师,我有个问题想问你?”可能因为感觉到我对她的关心,她支支吾吾地想说点什么。“什么问题?说说看!”

“老师,你觉得我长得漂亮吗?”今天的叶子,头上夹满了五颜六色的发夹,前额的刘海几乎遮住了眼睛。

“老师一直觉得你挺漂亮的,怎么了?”“老师,妈妈让我剪头发,我不想剪,因为那样不好看,我喜欢长长的头发,好看,就像班上的某某同学一样,她长得那么漂亮,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跟她在一起„„”

“老师,你知道吗?从没有人夸过我漂亮,我很难过,为什么我这么难看„„因为不漂亮,有一次班级大合唱比赛,老师把我排在了后面„„还有,同学们都不愿意跟我玩,肯定是因为觉得我不够漂亮„„”她低下了头,眼底闪烁着一点儿泪光。

生活中,有多少人跟自己的外貌过意不去啊,或整容,或东施效颦。而这么小的孩子审美能力善未健全,却要承受外表给她带来的无奈和自卑。也仅仅因为求美心切的,她把自己打扮得失去了本来纯真的颜色。在挫折面前,她也习惯于把失败的原因归为自己外表得不尽人意。体相烦恼给叶子带来自卑,带来了错误的认知,自以为一切不顺与苦恼的根源都在于自己的不漂亮,而自己又没法脱胎换骨,来个七十二变。因此,只能一个人默默的承受着,痛苦着、自卑着„„

适度的或轻微的自卑并不是变态或畸形心理的象征,而是个人在追求认可和优越感时产生的一种正常心理。但是,过度的自卑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特别是不利于青春期儿童的成长。一个人自卑的形成是有原因的,本案例中的叶子,并不是因为身体上的缺陷而导致自卑,而是对美的认知不全面又过分的追求外表的完美所致,并且也和她的性格特点与挫折中的

第五篇:学生心理个案分析记录

小康营学校学生心理健康个案分析记录

我班里有位同学(三年级),不仅爱打架骂人,还常常拿别人东西,橡皮、小刀,有一次把别人带来订书的四十元钱给拿了。他的父亲来学校说:“我这儿子很皮,平时我们夫妻两都在上班,很晚回来,也没时间管他,都是爷爷奶奶惯坏了,跟他说道理呢答应得挺快,可一转眼就会忘记。”

[分析]这种行为叫攻击性行为,也叫侵犯性行为,指的是个体有故意侵害他人的倾向性,不仅包括外显的攻击性行为,而且包括隐性的攻击或侵犯他人的意图。父母绝不可纵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否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固化,最终会导致严重的个性偏差。小学生由于好动,常有攻击性行为发生,尤其是男生。但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常常是工具性的,即为了达到非直接伤害他人的其他目标,如抢东西,很少是敌对的,即以直接伤害他人为目标。所以教师、家长在纠正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时,要分清性质、找出原因:是对别人产生了敌意还是内心受了压抑?是受了欺负还是因为嫉妒别人?然后再进行针对性处理。

[方法] 1.让学生明白侵犯别人是不文明的行为,同学之间应当相互关心、团结友爱,有了矛盾应该通过商量、说理来解决。

2.如果小学生是因为内心过度压抑,需要用攻击性行为来发泄,教师可以帮助小学生转移注意力,即转移小学生的攻击目标,使之把敌意转向一般的物品。

3.如果是嫉妒心导致的攻击性行为,要看到嫉妒心常伴随自卑感产生,认为别人在某方面确实比自己强而自己又确实赶不上人家时产生的,教师要针对这种心态加以疏导,解除对嫉妒对象的敌意,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4.教师要与家长多沟通,让家长明确攻击性的危害,可能造成粗暴、虐待的个性,但又不能简单用批评、体罚来强行压制。

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

李袁,13岁,家庭成员有爷爷、奶奶、爸爸,爱好打篮球,曾在四年级秋季运动会获得400m第一名。

辅导原因:

星期五下午放学后,李袁和几个伙伴捉小鱼玩去了,没按时回家,家里人很焦急,四处查找,也没找到。他天黑了才回家。他爸爸把他狠狠的打了一顿。他便赌气喝下了农药。幸好抢救及时,生命无大碍。一周后才返校上课。

辅导过程: 他坐在椅子上,很不好意思,低着头,两手很不自在地搓着。我知道这时他的心理状态是封闭的,如果问与喝农药有关的问题,他是很敏感的,心理防御很强。于是我就微笑着,亲言细语地问他一些另外的事情。因为他喜欢打篮球,我就先和他聊篮球有关的事情。他犹豫了一会还是开口讲话了,慢慢的话越聊越多了。于是,我就问些他家庭的一些情况:家里有几口人?平时跟爷爷奶奶在一起,还是和爸爸在一起?谁对你最好?你经常做家务吗?你和你爸爸经常谈些什么事情……从中我了解到,他爷爷奶奶非常溺爱他,他很少做家务。他爸爸经常打他,他很害怕,他学习成绩差,他爸爸也经常骂他。他朋友不多,和爸爸很少讲些事情,做的最多的就是看电视。他对周围的人和事也不太关心,连他爸爸有几弟兄都不清楚。

辅导措施:

1、鼓励他看到自己的优点,夸奖他篮球的技术很棒,运动会为班上争光,很了不起。表扬他经常向老师问题,学习很积极,有进步。

2、让他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他最亲的人就是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和,最疼爱他的也是爷爷、奶奶、爸爸和。

3、要求他每天回家把作业做完后,要主动帮爷爷、奶奶、爸爸、做家务,要主动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讲给家里人听,并把这些情况记录在《我的生活,我记录》的表上,按时交给我。

4、要求他在毕业前,除了原来的朋友外,至少再交朋友20人。

5、学习尽量给他降低要求。

6、跟他家长联系到学校来,我和班主任要求家长积极配合我们疏导孩子的心理。要求他父亲改变粗暴的教育方法,再不要打他、骂他。要求家长多和他交谈些事,多带他参加农活和家务事。在学习上降低要求,给他减压。平时多和老师联系。

7、要求班上学生多帮助他,多和他交朋友,玩的时候要经常邀他一起活动。谁也不许提他喝农药的事情。

辅导效果:

通过这一系列的干预矫正措施,李袁的变化很大,每天很高兴很阳光,和同学的关系也很融洽了,朋友也多了,学期末的时候他向我汇报他和班上多位同学交朋友了,关系特别“铁”的有5个,平时在操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他打篮球的身影。学习长进不算大,但他经常问问题、回答问题,在期末考试语文考了68分,数学考了63分。整体上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小康营学校小学部

2017年2月27日

下载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个案分析大全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个案分析 教 育 反 思 蔡甸区陈家学校:祝军寿 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广泛重视。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和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在......

    心理个案分析

    论文类型论文题目 姓名 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 国家职业资格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一例人际交往问题的认知行为治疗个案分析 摘要:由于特殊的成长环......

    心理个案分析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及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解决策略 一个人的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家长文化素质相对不高,不能很好地对孩......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个案及教育反思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个案及教育反思 【摘 要】留守儿童是一个特定的历史发展产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

    高三学生心理个案分析及认识

    高三学生心理个案分析及认识 刘佳易 担任高三班主任工作多年,有人认为高三的学生懂事了,班主任工作可能更轻松,更容易,其实不然。高三的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更不能掉以轻心,对学生......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让孩子的心灵布满阳光 ——帮扶教育的个案 四牌坊小学袁静 一、当今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分析: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乡......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前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

    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心理辅导个案(一) 辅导时间:2017-9- 5 辅导对象:李小双 年级:八年级 性别:男 年龄:14 问题表现: 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一些惹人注意引人发笑的恶作剧。当老师批评他,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