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部分文言文 古诗 词语(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4 19:0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上语文部分文言文 古诗 词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上语文部分文言文 古诗 词语》。

第一篇:八上语文部分文言文 古诗 词语

《爱莲说》

阅读探究

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5.用原文语句回答。

1)莲象征什么?

君子的美好品德。

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迁移拓展

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

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

莲花。

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

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陋室铭》

理解探究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

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

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

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

《三峡》

基本知识

【通假字】

[阙]通“缺”,空缺。

【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词类活用】

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

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结构提纲

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问题探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2)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山的“连”“高”“窄”。

5.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6.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7.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8.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

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9.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

清荣峻茂。

10.“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1.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12.“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13.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14.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①奔放美 ②清悠美 ③凄婉美 15.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关系?

总分关系。

16.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

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记承天寺夜游》

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

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问题探究

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

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

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

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

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二人心有灵犀。

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8.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9.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清静、舒适、愉悦。

10.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悠闲自得、无忧无虑。

11.“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12.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世人大多热中名利,为俗务所累。

1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

“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拓展延伸

1.根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

例: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

2.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苏轼被贬,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

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答谢中书书》

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

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望岳》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5.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6.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7.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

1.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1.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渡荆门送别》

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4.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

1.含困境中蕴含希望哲理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名句综合运用

1.生活中,常有艰难险阻后豁然开朗的情形,引用---------中的诗句应该是:2辛勤劳作,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表达: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表达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最合适的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引用《望岳》中的诗句表达应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古诗中劝学的诗句很多,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我们想达到某个目的,又苦于没有途径,可以引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6.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纱》中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第一单元

锐不可当(dāng)

业已(yǐ)

绥(suí)

靖(jìng)

阌(wãn)乡

聿(yù)鄂(â)

豫(yù)

阻遏(â)能耐 疟子(yàozi)

寒噤(jìn)

蹿(cuān)

仄(zâ)歪(wāi)张皇(huáng)

失措

尖利

央告

转弯抹角

月明风清

拂(fú)晓

瓦砾(lì)

地窖(jiào)鞠(jū)躬(gōng)

颤(chàn)巍巍(wēi)

箧(qiâ)

赃物

制裁

荡然无存

纳粹(cuì)

肃穆

荒谬(miù)

健忘

第二单元

谋(mïu)死

鼹(yǎn)鼠

切切(qiâ)察察(chá)

絮(xù)说

顺顺流流

辟(pì)头

苌(cháng)

浯(wú)

震悚(sǒng)

干戚

图赞 懿(yì)

皋(gāo)

骇(hài)

掳(lǔ)

疮(chuāng)疤(bā)

诘(jiã)问

惨淡 渴慕(mù)

疏懒

霹(pī)雳(lì)

孤孀(shuāng)

差(chāi)使

狼籍

簌簌(sù)

典质

赋闲

勾留

迂(yū)

蹒(pán)跚(shān)

拭(shì)擦

颓(tuí)唐

触目伤怀

琐屑

情郁(yù)于中 交卸(xiâ)

凹凼(dàng)

尴(gān)尬(gà)

烦躁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杨绛(jiàng)

塌(tā)败

默存

伛(yǔ)

翳(yì)

滞(zhì)笨

愧(kuì)怍(zuî)

攥(zuàn)

荒僻(pì)

取缔(dì)

骷髅

克扣

接济(jì)

唏(xī)嘘(xū)

稀罕

噩(â)耗

呵斥

焦灼(zhuï)

伎(jì)俩(liǎng)

颠(diān)沛(pâi)

低眉顺眼 吊(diào)唁(yàn)

文绉绉(zhōu)

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生死祸福 连声诺诺

第三单元

郦(lì)道元

匀称(chân)

佥(qiān)

惟妙惟肖(xiào)

雄跨

雄姿

残损

古朴

推崇

史诗 巧妙绝伦

刹(chà)那

驻(zhù)足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美感

轩(xuān)榭(xiâ)

胸中有丘壑(hâ)

嶙(lín)峋(xún)

广漆(qī)

败笔

镂空(lōu)

蔷薇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zhàng)

斗拱额枋(fāng)

藻井

御(yù)道

磬(qìng)

鎏(liú)金

雍(yōng)正

攒(zǎn)

鳖(biē)头

琉璃 蟠(pán)龙

得体 金銮殿

伧(cāng)俗

屏风

纳凉

帷幕

缓冲

造型

雅俗之分

第四单元

竺(zhú)可桢(zhēn)

孕育

翩(piān)然

销声匿(nì)迹

风雪载(zài)途

农谚

榆叶

连翘

鳞片 衰草连天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蟾蜍

鄞(yín)

囊(náng)

克隆

繁衍

胚胎

恐龙

致密

脊(jǐ)椎(zhuī)两栖(qī)相安无事

鸟臀(tún)目

铱(yī)潮汐

褶(zhě)皱(zhîu)核磁共振

失衡

遗骸(hái)

劫难(nàn)

追溯(sù)

天衣无缝

物种

归咎(jiù)

藩(fān)篱

啸(xiào)聚山林

过滤

栖(qī)息

监控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潜(qián)意识

激荡顷(qǐng)刻

面颊(jiá)

喷嚏(tì)

嘈(cáo)杂

唠唠(láo)叨叨(dāo)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第五单元

浔(xún)

落英

豁(huî)然开朗

俨(yǎn)然

阡(qiān)陌(mî)交通

垂髫(tiáo)

叹惋(wǎn)

诣(yì)

铭(míng)

馨(xīn)

鸿儒 白丁

蕃(fān)

淤(yū)泥

濯(zhuï)清涟(lián)而不妖

不蔓不枝

亵(xiâ)玩

噫(yī)

隐逸(yì)

罔(wǎng)不因势象形

贻(yí)黍(shǔ)

箬(ruî)篷

糁(sǎn)

髯(rán)大同诎(qū)

倚(yǐ)

船楫(jí)

壬(rãn)戌(xū)

篆(zhuàn)

修狭(xiá)

和睦(mù)

第六单元

晨曦(xī)

溯(sù)

素湍(tuān)

飞漱(shù)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

藻荇(xìng)

鲸(jīng)波万韧

艨(mãng)艟(chōng)

泅(qiú)

溯(sù)迎而上

腾(tãng)身百变

僦(jiù)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

更(gēng)定

第二篇:八上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作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前进,忘记了路程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紧靠着溪流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这儿的步在古代是一个计算单位,并非是现代的一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野花野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桃林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于是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的样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这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互相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便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一一地回答。他们就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问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出去过,最终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渔人一个一个地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这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美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在这里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请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对桃花源以外的人说。”

渔人出了桃花源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到处作了标记。回到武陵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路了,再也找不到渔人留下的标记。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

晋陶渊明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核舟记》

明代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zēng)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翻译: 明朝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头,雕刻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及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原来是苏轼泛游赤壁。

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的两旁开有小窗户,左右各四扇,一共有八扇。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就(看到)右边(窗门)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窗门)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他的右边,黄鲁直位于他的左边。苏东坡和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端,左手轻按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卷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略微侧斜,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都被隐蔽在手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露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黄二人不相类似。他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念珠子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面,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位于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扶着火炉,火炉上有把茶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的声音似的。

那只船的船底稍平,就在船背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字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篛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上的篆字,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狭的桃核雕刻制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大道之行也》

{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述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翻译: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三峡》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写作“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江流的范围以内,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行。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像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清凉和寂静,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南朝文学家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山川之美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看见月光照入堂屋的门户,(于是我就)欣喜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我)于是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

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清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淡泊闲静的人罢了。

《观潮》

南宋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翻译:

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壮观的。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山崩塌一样。(等到)烟雾消散,水波平静,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波而去。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鼓足勇气,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江岸上下游十多里的地方,满眼都是穿着华丽的服饰的观众,车马堵塞道路,吃喝等各种物品(的价钱)比平时要高出很多倍。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容有。

《湖心亭看雪》

明代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

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我尽情喝了三大杯后告辞。(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

第三篇:语文八上词语注音

八上 1.鄂(.豫(.)))))管辖(.歼灭(.区域(.潢川(.撑船(.)))))阌乡(.逃窜(.溃退(.磅礴(..剥皮(.)))))业已(.杜聿明(.))

绥靖(.阻遏(.2.尖利(.

锐不可当().高屋建瓴().转弯抹角().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泅.水(飒飒..(3.拂.晓(瓦砾.(地窖.(4.赃.物(箱箧.(5.肃.穆(荒谬.(健.忘(瞥.见(缀.满(内涵.(劫.掠(闷.热(飘撒.(疟.疾(黄梢.(浸.透(趴.在(菱.角(艄.公(匍.匐.(鞠躬..(烧灼.(制裁.(枕.头(珐.琅.(晨曦.(朱鹭.(耗.费(震撼.

(谴.

责(予.

以()提.防()苇.塘()疟.子()竹篙.()船舱.()吆.喝.()舀.水()白洋淀.()偷袭.()间.歇()腋.窝()揣.手()契.约()琉璃..()纳粹.()血.腥()憧.憬.()

同胞.()荒谬.()呵.

护(月明风清.(张皇.失措(打牙跌.嘴(迫.击炮(颤.巍巍(明晃晃..

(荡然无存.(杀戮.(蜿.蜒.(恍.惚.(寥.落()))))))))))))))))))))))))))))))))))))))))))))))))))

6.惊骇(.掳掠(.震悚(.惶急(.7.迂(.颇(.)))))))疮疤(.诘问(.惧惮(.渴慕(.赋闲(.颓唐(.琐屑(.)))))))咒骂(.疏懒(.霹雳(..粗拙(.妥帖(.)))))

孤孀(.谋死(.憎恶(..絮说(.栅栏(.瞬间(.叮嘱(.)))))))游逛().惦记(.)交卸(.奔.丧(狼藉.(簌簌..(典质.(8.尴尬..(烦躁.(凹凼.(晌.午(撬.开(扫把..(9.伛.(攥.(惶.恐(荒僻.(塌.败(10.克.扣(接济.(唏嘘..(稀.罕(噩.耗(呵斥..(焦灼.(伎.俩.(搀.扶(差.使(奔丧.(拣.定(门槛.(涎.水(烟瘾.(模.样(头颅.(淌.汗(取缔.(骷髅..(滞.笨(愧怍..(田螺.(颠沛..(吊唁.(猝.然(号.啕(戚.容(末梢.(昏厥.(嫉妒..

(举箸.(马褂.(踌躇..(蹒跚..(黏.性(胯.骨(膝.盖(揩.汗(唿嗒..(嘎叽..(凑.合(杨绛.(眼翳.(镶嵌..(抱歉.(私塾.(糟蹋.(文绉绉..(混.凝土(34-

匍匐茎...(蛋白酶.

(促性腺.素(相.安无事(膨胀..(追溯.(驮.着(鸟臀.

目(天衣无缝.(二氧化硅.(在劫.难逃(五彩斑斓..(啸.

聚山林(束.

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唠唠叨..叨(充.

耳不闻(视.

而不见(日薄.

西山())))))))))))))))))))))))))))))))))))))))))))))))))))))))))))))))))))))))))))

第四篇:八上文言文

桃花源记

1.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通风换气 B.政通人和 C.通宵达旦 D.博古通今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至于负者歌/于途

D.往/来而不绝者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段“阡陌交通”中的“交通”与乙段“觥筹交错”中的“交错”两词的古义完全相同。B.“豁然开朗”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苍颜白发”暗示出欧阳修已老态龙钟。C.甲、乙两段文字语句错落有致。前者重在写景,后者重在写人;前者实写,后者虚写。D.甲段主要描写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生活图景,乙段主要描绘太守与民同乐图。

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三峡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 /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D.哀转久绝(消失)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细柳营

D.策之不以其道 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三峡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 /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

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绝(消失)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细柳营

D.策之不以其道 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陋室铭

1.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在)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之乱耳主谓词组不能断开)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爱莲说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

3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答谢中书书

1、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上使外将兵 B.其一犬坐于前

C.腰白玉之环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实是欲界之仙都。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与月上下。

C.①复与疏钟相间。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①倘能从我游乎? ②请从吏夜归。

核舟记

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①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奇怪的)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B、①高可二黍许(大约)②珠可历历数也(可以)C、①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是)②中轩敞者为舱(作为)D、①东坡右手执卷端(上面)②其人视端容寂(端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项是()

A.罔不因势象形(顺着、就着)

B.高可二黍许(上下)..C.佛印绝类弥勒(同类)

D.若听茶声然(好像)...3.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峨冠guān B.手卷juàn C.不属shǔ

D.矫jiāo首昂视 4.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绝类弥勒(绝):很

B. 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

C.如有所语(如):比如

D.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 5.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诎右臂支船(诎)

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

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

D.绝类弥勒(类)6.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其人视端容寂

大道之行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

加点词:于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所恶有甚于死者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C)

A.选贤与能 与(jǔ)

B.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guān)

C.男有分,女有归 分(f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xīng)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大家一样)观潮

1.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观:景象

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骑:骑马

C.随波而逝

逝:去,往

D.珠翠罗绮溢目

溢:满,充满 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则玉城雪岭迹天而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以此夸能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以精炼的笔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弄潮健儿的英姿以及人们观潮的盛况。

B.文章第一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对钱塘江潮进行描绘,表现了江潮的雄奇壮观。

C.文章最后一段写江岸十余里间观潮人数众多,热闹非凡,直接表现了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D.文章用词精当,寥寥数笔便能绘形传神,如“腾身百变”四个字就刻画出弄潮儿上下翻腾、变化多样的骁勇身姿。

湖心亭看雪

1、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焉

B.而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宋无罪而攻之 是日,更定矣

问其姓氏 C.是

D.其

是进亦忧,退亦忧

其如土石何

3.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第五篇:八上词语

八上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鄂豫皖... 绥靖..

阻遏.

锐.不可当

要塞.

歼.灭

桐柏.

疟.子

寒禁. 仄.歪

上蹿.

飒飒..

泅.着

尖利 能耐. 悠.闲

阴惨. 央告 提.防

竹篙.

转弯抹角

月明风清

张皇失措

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颤.巍巍

永垂不朽. 赃.物

箱箧.

制裁.

荡.然无存 肃穆.

荒谬.

健忘 赤裸裸..

骇.人听闻 掳.去 疮.疤

诘.问 震悚. 惶.急

渴慕.

疏懒.

霹雳..

孤孀.

言简意赅.

莫名其妙

交卸. 奔.丧 狼藉.

簌簌.. 典质 赋.闲

颓.唐

琐屑.

蹒跚..

踌躇.. 差.使 触.目伤怀 情郁.于中 凹凼.

尴尬..

烦躁.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骷髅..

伛.着身子 惶.恐

荒僻.

塌.败

取缔.

滞.笨

愧怍. 荫翳. 攥.着 克.扣

接济. 唏嘘..

稀罕.

噩.耗 呵.斥

焦灼.

伎俩.. 颠沛. 吊唁.

文绉绉..

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

洨.河 匀.称 雄跨.

雄姿. 残.

古朴

推崇.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美感

史诗

驻足 轩榭.. 败笔

丘壑.

嶙峋..

镂.空

蔷.薇 明艳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

自出心裁. 击磬.

鳌.头 琉璃.. 藻.井

蟠.龙 中轴线 金銮.殿 鎏.金 檀.香

屏.风 纳.凉

帷.幕

缓.冲

造型 伧.俗

雅俗.之别

孕.育 翩.然 萌.发 次第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囊胚..

克隆.

繁衍. 胚.胎 蟾蜍..

鳞.片 脊.椎

两栖. 濒.临 相安无事

褶.皱 劫.难 致.密

追溯. 天衣无缝. 失衡. 藩篱.. 归咎. 扼.制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啸.聚山林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幻觉 吟.咏 绮.丽 殷.红 变化多端.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下载八上语文部分文言文 古诗 词语(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上语文部分文言文 古诗 词语(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上词语

    八年级上册 第一课新闻两则 1.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区ây ù()区、皖西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江汉区、江淮区(即皖东一带)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 2.在过去一年中,......

    八上语文期中考试词语复习

    八上语文期中考试第一和第二单元词语积累 阻遏( ) 管xia( )xiao( )耗 高屋建瓴( ) 逃窜( ) kui( )退kui( )乏功亏一kui( ) jian灭 xian( )细 qian( )陌 锐不可当( ) 穿suo( )提( )防吆喝( ) sui( )靖( ) 寒ji......

    六年级上语文古诗、文言文原文

    《望 驿 台 》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 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 居人思客客思家。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

    八上文言文5篇范文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八上文言文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原文: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八上文言文译

    在晏子将要出使楚国的时候,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对他左右的近臣说:“听说这个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该怎么办呢?”有一个人说:“这样吧,当他来的......

    八上词语表

    八上词语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 注释: 1、 不含:不包括。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3、 业已:已经。 4、 绥靖(suí jìng)区:绥靖,安抚,平定。 5、 聿(yù) 读一读 写一写:......

    八上词语表

    八年级语文(上)字词表 【第一单元】 瑰宝guÿ溃退kuì反馈气xiâ倾泻...kuì泄..xiâ 松懈赏 jiàn 孤.xiâ要塞.sài 签订..qiün 鉴..gū立 弧â .hú度 阻遏. 提防dÿ 竹篙疾nûâ ..g......

    八上语文文言文翻译注释5则范文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