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题七 人类文明引擎学案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三
人类文明的引擎
课标要求: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考试说明:改良蒸汽机
电气技术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社会需求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结果。
第一学习时间
自主预习
课前知识体系图解
1、请阅读课本,提取关键词。
2、画出本课知识的思维导图。
材料阅读
1.瓦特改进蒸汽机
〔材料〕瓦特,一七三六年一月十九日出生在苏格兰西海岸的一个小港口。父亲虽是一个造船工人,有相当良好的教养。瓦特从小就很聪明,在留校读书时数学最好,尤其对于自然科学特别有兴趣„„十八岁时„„在一个理学机械师门下当学徒„„
有一次瓦特从一个学生的口里,听到有关纽昆门抽水机的故事。结果立刻引起他对蒸汽机的兴趣„„然而瓦特最初想象的蒸汽机,也是利用大气的压力来推动活塞,这 和纽昆门的抽水机并没有什么不同。到后来瓦特在活塞的上面,用蒸汽代替了大气的压力,如此一改良才算发明了真正的蒸汽机„„后来瓦特又继续改良,用蒸汽的 压力使活塞在上面也能动„„瓦特为了把往复运动改成回转运动,就又研究出“曲柄”„„结果又被歹人窃取设计图„„瓦特又研究出‘日月齿车’„„瓦特完成回 转运动以后,他所发明的蒸汽机就可以用来发动各种机械„„蒸汽机一发明,就立刻被广泛使用,大规模的工厂一个个出现„„立刻使以前的手工业完全机械化,因 此那些在家庭式手工艺工厂做工的人,就都转移到资本家经营的大工厂去。
„„瓦特所发明的蒸汽机,就是欧洲产业革命的原动力,的确是一件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大事。
──冯作民《西洋全史》,第511~514页
【解读】这则材料对我们了解瓦特改进蒸汽机的情况有参考价值。最早关于蒸汽机的设想,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利用火力推开教堂大门的机器,是世界上最早的蒸汽机。17世纪末18世纪初,矿井排水问题十分突出,众多的发明家思考并设法去解决。最早发明利用蒸汽力排水机器的是英国人萨弗里,后经过许多人的研究创 造,不断推陈出新,英国铁匠出身的纽可门发明了一种新的可供实用的蒸汽机,慢慢地纽可门蒸汽机的缺点凸显出来,它加工粗糙,效率低。瓦特正是在纽可门蒸汽 机的基础上发明了新蒸汽机。
瓦特是英国伟大的发明家,格拉斯格大学的机械修理工,他勤奋好学,善于观察,掌握了法文、德文和意大利文,读过许多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的著作。1769年,瓦特对纽可门蒸汽机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进,制成了单向蒸汽机,不久取得专利权。1785年他研制成了联动式蒸汽机。从最初接触蒸汽机到瓦特蒸汽机研制成功,瓦特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艰难历程,他虽然多次受挫,屡遭失败,但仍以对科学的执著进行革新,把那种最初只能用于矿井抽水的蒸汽机,变成了即将翻转世界的蒸汽机。
(1)瓦特勤奋好学,勇于创新。(2)瓦特的蒸汽机被广泛使用,成为欧洲产业革命的原动力。
2、史料:
材料一 627年秋,唐贞观元年,28岁的玄奘法师„„开始了孤身求法的西行历程。历经一年的跋涉到达印度境内。
材料二 1872年,斐利亚·福克先生在伦敦改良俱乐部和会友们打赌,要在八十天内环游地球一周。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确实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但最后他提前一天完成了。(《八十天环游地球》简介)
材料三 1992年10月,一架“协和”号超音速客机,为了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500周年,只用了32小时49分绕地球一周,创造了环球飞行的新纪录。
解读:
三段材料反映了不同的时代里,交通发展的情况及其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古代中国:步行是一般人常用的出行方式。在19世纪中后期,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蒸汽机车的发明和应用使出行更加方便和快速。而从20世纪以来,飞机的应用使交通更加便捷,人们之间的沟通也就更加密切。材料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3、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一〕1820~1890年,英国70年间生产总量增加了60倍,人口增加3倍,人均产值增加13倍。一个劳动力平均每年工作时间从3 000小时减到1 700小时,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人均寿命从35岁增至79岁。
英国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770年的45%降至1841年的22%,1901年再降至6%,工业相应地从4%升至34%和69%。
〔材料二〕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英国企图垄断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曾颁布禁止熟练工人移民和机器出口的禁令。但是新技术是封锁不住的,许多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不顾禁令移民国外。
法国在18世纪70年代引进英国的珍妮纺纱机以后,欧美大国相继引进。他们不仅大量地进口英国的机器,而且还引进英国企业家和技术人才。
19世纪40年代,法国一半的铁路公司有英国的股份,英国还在美国、俄罗斯等地建立一系列股份公司。
〔材料三〕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也是最大的殖民地国家。英国的机器制成的产品摧毁了印度手纺机和手织机,破坏了殖民地的城乡工场手工业,英国的蒸汽机和科学技术在印度全境把农业和手工业彻底摧毁了。
英国还打破了亚非国家的封闭和与世隔绝,破坏了传统社会经济结构。促进了这些地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缓慢发展。把亚非国家卷入工业化的洪流,变成世界资本主义大市场中的一部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
1年版
【解读】透 过资料可看到:(1)对英国的影响: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平均工作时间缩 短,人均寿命提高,促使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在国民生产中的总值大大超过农业。(2)对其他国家的影响,英国的技术和技术工人流向国外,工 业革命扩展到英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密切了英国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3)对亚洲的影响:较早完成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都积极进行殖民 扩张,使亚洲一些国家沦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把它们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加剧了当地的贫困和落后,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另一方面,它们也破坏了 亚洲国家的封闭与隔绝,破坏了当地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和落后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亚洲社会。(4)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社 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面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充分利用工业革命的成果增强国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预习检测1、18世纪,在英国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的行业是()
A、棉纺织业 B、毛纺织业 C、交通运输 D、机械加工制造业 2. 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发明是()A、电动机 B、火车机车 C、蒸汽机 D、汽船 3.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关键的步骤和主要环节是()
A.机器的使用 B.交通工具的创新 C.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 D.电的应用
4.人类进入20世纪后,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水力 B.蒸汽动力 C.电力 D.风力
5.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亚非拉地区的工业飞速发展 B.促成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D.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1、A
2、C
3、A
4、C
5、C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一:
19世纪巴黎路灯
材料二: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新生的工业能够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 ……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一切工具的改进,由于交通运输的及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融进文明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请回答:
阅读三段材料,说说蒸汽机的发明和电的广泛使用,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变革?有哪些负面影响?(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负面影响:技术的运用,生产效率的提高,使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更加隐蔽;自然环境的破坏等
第二学习时间
课堂检测反馈 1、19世纪上半期,水上运输的交通工具发生了重大变革,1819年“萨凡纳”号轮船,从美国出发,横渡大西洋成功,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B.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C.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日趋成熟 D.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
答案:D。辨析: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萨凡纳”号轮船是用蒸汽机驱动的轮船。故答案为D。
2、瓦特改良蒸汽机产生的重大变化和影响有()
①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②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③使世界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④使交通运输业发生了彻底改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辨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也可以用直选法。故答案为C。
3、一部网络小说中曾经有这样的情节:“主人公从21世纪回到了过去,正在室内与大物理学家牛顿闲谈,天色渐晚,牛顿起身拉亮了身边的台灯„„”由此可知()
A.小说作者出现了低级错误,他并不了解历史 B.牛顿时代已经发明了电灯 C.主人公回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电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答案:A辨析:本题以网络小说切题,旨在考查分析能力。牛顿生活在17世纪,电的使用和电灯的发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时间属于19世纪的中后期。故答案为A。
4、蒸汽机的改良和发电机的产生都是()A.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 B.社会生产发展需要的结果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 答案:B 辨析:蒸汽机的改良和发电机的创制都是工业生产发展需要的结果。蒸汽机的改良是由瓦特在早期蒸汽机的基础上完成的,不是依靠某种先进科学理论,而是依靠经验改良而 成的,因此,蒸汽机不是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而发电机则是以电磁感应现象为理论创制成功的,在这里科学与技术达到完美的结合。故答案为B。
5、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来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辨析:本题考查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技术的应用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它们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促进了生产关系、社会结构的变化,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与科技进步没有必然联系。故答案为B。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一变化就是工业革命。全部近代史上没有什么别的事件更惊人的影响普通人的生活或对人类进步开拓了更广阔的前景,或造成了更剧烈的苦难和不满。但19世纪开始,进入第一个四分之一之时,在英国和其他地方——工厂越来越多,直到有些部门,工厂制造几乎完全代替了家庭制造业。
材料二为了生存,青年人有的全家离开了村舍家园或者小农场,去追随工厂……
材料三资本家购买原料,拥有机器和工厂,并出卖制成品。工业革命使资本家成为工业的主人。……最后,拐弯抹角地,工业革命导致了民主政治。……在这种情况下,工业革命发生的不幸,引起了民主政治和劳工运动。
—— 卡尔顿·海斯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关于工业革命的观点(2)材料二说明什么?
(3)材料三说明工业革命导致的什么结果?
(1)机器代替手工业;(2)工业革命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3)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民主政治和劳工运动的兴起。课堂互动研讨
1、请在课前预习及检测的基础上,提出你有疑难的问题,与小组同学讨论,解决问题。
2、重点难点探究
当堂训练
1、(2008高考重庆卷)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答案:A.辨析:本体通过对重大发明的影响的比较,注重了对教材主干知识工业革命的考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解题的关键在于区分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汽船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排除。故答案为A。
2、(2008高考上海综合能力)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改进和运用为标志,大大推动了人类交通工具的改进。1814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A.瓦特 B.史蒂芬孙 C.富尔顿 D.莱特兄弟
答案:B 辨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世界第一辆蒸汽火车机车的发明者应该是史蒂芬孙。故答案为B。
3、(2008年高考全国卷)诺贝尔获奖者道格拉斯·诺斯写到:“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被奇迹般的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进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最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答案:A辨析:审题时应该注意时间,1750年后的两个世纪后,即1950年。与古代相比,工业文明在方方面面都出现巨大的变化,不能为古希腊人所理解。B项人口问题无法体现材料“什么都不认识,什么都不理解”;C项错在时间,经济全球化加速在20世纪90年代而非50年代;D项过于单一,国际交往问题无法体现材料“什么都不认识,什么都不理解”。故答案为A。
4、(2008年广东文科基础)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的是()A.蒸汽机 B.轮船 C.汽车 D.电视机 答案:C 辨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A、B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5、(2008年四川高考)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在美国西北部,农业机械如果受损,农民用电报告知机械商店受损部件的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新部件,农民自己就能安装。马歇尔所描绘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初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答案:C 辨析:注意提干中的有效信息:“电报”、“火车”,火车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报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而题干中的限定词语为“最早可能出现于”。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瓦特(1736-1819)和蒸汽机
使用蒸汽机的工厂越来越多
法拉第和电磁感应实验装臵
材料四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实验的结果。请回答:
(1)材料一、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工厂的特点,并归纳瓦特蒸汽机问世的影响是什么?(3)据材料四,指出一个科学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科学精神?
参考答案:(1)信息与影响: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出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特点:规模大,使用机器生产,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影响: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为科学献身,一丝不苟的精神。
课后练习
精析精练学力测评部分
第二篇:人类文明的引擎 教学设计
人类文明的引擎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指导】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考试内容与要求:列举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学习要求:知道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的应用,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及人类思想解放的作用。
重点: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社会需求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结果。【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知识。
编制科技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年表,认识生产力进步与科技进步的同步发展历程。
培养学生观察现实的能力,了解现实社会生活中需要改进的工具或技术。
能正确评价科学家对科技进步的贡献,能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人类生产力提高过程中,从经验型到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型,概括科技促进生产发展的线索,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了解科技进步对生产效率提高的作用,从而认识科技改变社会和生活的巨大作用。
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影响的角度对科技成果进行分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
通过对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的初步了解,培养学生为祖国富强学好科学、用好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进步是人类密切关注社会进步、关注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产物,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教学流程】
投影:
1784年的一天,英国的国王前来参观瓦特和他的合伙人博尔顿的工厂,当国王问他们正在忙什么时,他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种商品到底是什么时,博尔顿回答道:‚是力量,陛下。‛ ——《大国崛起》
问:同学们,博尔顿所说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答:……
(板书)人类文明的引擎——蒸汽和电的革命
投影:18世纪英国棉纺织机器发明表。发
明
动
力 珍妮纺纱机 人
力 水力纺纱机 水
力 骡机
水
力 水力织布机 水
力
问:从这张表格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答:当时的棉纺织机器使用的是自然力(人力、水力)。思考: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工厂利用河流里的水力作为动力,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答:……
(板书)
一、瓦特改良蒸汽机
⒈背景
⑴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对动力的需要)
⑵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⒉创制
⒊意义
问: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
答:……
(板书)蒸汽机发明的意义 ⒈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自然力(人力、畜力、水力、风力)
↓
蒸汽
⒉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布;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近水建厂→交通发达、资源丰富 ⒊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⒋推动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蒸汽轮船、蒸汽机车
投影:
恩格斯说:‚17世纪和18世纪从事制造蒸汽机的人们,谁也没有料到,他们所创造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会使全世界的社会状况革命化……‛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用煤作燃料的蒸汽机是否能完全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呢?它有没有存在哪些弊端?
投影:
陈列在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内的瓦特制成的第一台蒸汽机,其许多主体部件都是用木头制造的。
这是19世纪英国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兴工业城市,它曾经是宁静的农村,但蒸汽机和工厂的出现,使它变得浓烟蔽日,臭水横流。
答:……
(板书)体积过于庞大,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于是科学家们又开始寻找一种更好的动力,人类迎来了电气时代。
俗话说‚饮水不忘掘井人‛,那些科学家为电气时代的到来做出了贡献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18页。
(板书)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理论基础)1866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研制成了发电机 1873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发动机
1882年爱迪生在纽约创建了第一个发电站并形成了电网
投影:
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方便的出行服务,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还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Ⅲ
问:如果我们生活的城市停电一天,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会碰到哪些困难?
答:……
可见,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提到电,我想同学们都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一个人——爱迪生。
投影:
爱迪生(1847—1931),美国著名发明大王,一生完成了2000多种发明,平均每12天半就有一项发明,其中包括电灯、留声机、发报机、电影、电车、蓄电池、打字机、水泥等等。1931年月10月18日,爱迪生在西奥伦治逝世,终年84岁,1931年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以示哀悼。
问:一位仅仅读了三个月小学而辍学的爱迪生,他凭什么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发明?
投影:
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
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爱迪生
问:从爱迪生的这些名言中,同学们能够体会出他成功的秘诀吗?
答:……
问: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
投影:
答:……
(板书)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⒈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⒉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⒊城市化进程加快;
⒋人们生活更加多彩。
一言以蔽之——
(板书)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 【课后反思】
本课牵涉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在必修Ⅱ中学生已经有所了解,为了避免重复,本课教学中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做了简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突出了蒸汽机发明的意义,第二次工业革命突出了电的发明的意义,让学生设想假如我们生活的城市停电一天,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会碰到哪些困难?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
理科班教学时可以将本课与第四课‚向‘距离’挑战‛合并,以节省课时。第三部分:相关资料 【练习与测验】
课本第131页‚学习思考‛
答:规模上,大机器工厂比手工工场规模大,人数多;生产方式上,大机器工厂采用技术先进的机器操作,而手工工场是靠简单的手工工具操作;在动力上,机器大工厂主要靠水力或动力机器,而手工工场主要靠人力;在生产效率上,机器大工厂效率大大高于手工工场。
课本第131页‚学习思考‛
答: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能源革命。它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使交通运输业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世界经济和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蒸汽机的使用,使大量工厂纷纷建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历史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课本第133页‚学习思考‛ 答: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等。
课本第134页‚自我测评‛ 答: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一国先开始,后延续到法、美、德、意等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的新纪元到来。
课本第134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都真实。说明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不平等和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给工人阶级带来严重的剥削。
第三篇:《人类文明的引擎》教学设计
《人类文明的引擎》教学设计
第三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以蒸汽机发明和电气技术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特点; ②掌握两次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
③能辨证关系的原理分析工业革命的条件和影响。④能运用历史资料,提高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会收集、整理、运用与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进行相关的判断分析。能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问题,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树立科技是生产力的观念。通过学习,了解发明家发明的过程,形成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科学的精神;了解发明的艰辛,增强面对挫折的能力。增强毅力,树立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的精神。通过了解发明的结果树立成功的信念。【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世界科学发展历程中的“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电的发明及广泛使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虽然这两个时期科技成就的文字和资料比较丰富,但课堂上无法使用多媒体,所以建议在课后适当补充相关内容,增加学生对这两个时期科技成就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科学技术进步的意义奠定基础。【教学重点】工业革命的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教学难点】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工业文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以问题探究式为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教学用具】利用现有条件,以导学案为载体,开展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导学案并订正答案,计划用时5分钟。导入:“1784年的一天英国的国王前来参观瓦特和他的合伙人博尔顿的工厂,当国王问他们正在忙什么时,他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种商品到底是什么时,博尔顿回答道:“是力量,陛下。” ——《大国崛起》
(师)同学们,博尔顿所说的“力量”到底是什么呢?(板书)人类文明的引擎——蒸汽和电的革命
一、人类文明的引擎
(师)同学们,我们一般说的“引擎”是指什么?(发动机、马达……)那么,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引擎又是指什么呢?(指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技术、方法等。)
人类历史上,不同的引擎推动了不同文明的发展、进步。请同学们观察的导学案第2页的四幅图片,将不同的引擎与它所对应的不同文明用线连起来。人类文明的引擎
(师)总结:经过同学们的刚才的连线,我们可以总结出: 中国农耕文明——铁犁牛耕 蒸汽时代 ——蒸汽机
电气时代 ——发电机、电动机 信息时代 ——计算机
(师)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探究蒸汽机和发电机、电动机怎们成为两次工业革命的引擎的。
二、工业文明的两大引擎
1、工业革命——蒸汽机
(师)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瓦特制造了什么“力量”?(改良蒸汽机)瓦特怎么想到要制造这种“力量”?(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对动力的需要、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为什么说这种力量是“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后,试着回答这个问题。探究一
人类文明的引擎
(师)蒸汽机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力”。
材料二:推动工厂的建立,人类跨入“蒸汽时代”。
材料三:推动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1803年(美)富尔顿制成汽船;1814年(英)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另外,蒸汽机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师)用煤作燃料的蒸汽机是否能够完全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呢?它存在哪些弊端?材料四和材料五会给我们哪些提示呢?
材料四陈列在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内的瓦特制成的第一台蒸汽机,其许多主体部件都是用木头制造的。
材料五 十九世纪中叶伦敦一家报纸报称:“泰晤士河在工业革命前水清鱼多,是水禽栖息和豪门宴饮的理想场所,是英国人的生命之河。但在工业革命之后,该河的水质迅速恶化,病菌孽生,鱼类几乎绝迹。河水的污染还使伦敦奇臭难耐。”
(材料四:体积过于庞大;材料五:环境污染等。)(师)为了改正这些弊端,瓦特的后人们制造了一种让全世界的统治者都“梦寐以求”的力量——发电机和电动机。
2、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电机和电动机
(师)通过同学们的预习,我们已经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对电的应用从理想走向了现实。电力的广泛应用促使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出现,化学工业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3、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师)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电的发明及广泛使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两次工业革命有何联系与区别?同学们需要完成导学案的探究二。提示:从刚刚学过的内容里找到答案。探究二 联系:前一次为后一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区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基础
工人、技工劳动经验总结,发明工具 完全以科技为基础 发生范围
源于英国,各国多引进英国设备 各国都有发明创造、美、德居多 发生部门
从轻工业开始
以重工业、电力、通讯等领域为主
三、对工业文明的感悟——工业革命的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师)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请阅读材料,思考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探究三
材料一(英国)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煤产量1770年为260万吨,1840年增至3000万吨。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工具的改进,由于交通运输的及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融进文明了。……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达到77%。
材料四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方便的出行服务,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还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Ⅲ
材料五 “1830—1848年英国的新兴城市,天空被烟雾笼罩,脸色苍白的人匆匆穿行于乌烟瘴气之中,连外国游客都为此感到担忧”。——《革命的年代:1789—1848》
材料六在工业革命中虽然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七 1900年,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大国崛起》解说词(积极影响: 材料一:经济: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材料二:政治: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材料三、四:社会生活:城市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消极影响:
材料五:环境污染、材料六:贫富悬殊、材料七:带来殖民侵略)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世界科学发展历程中的“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电的发明及广泛使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被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充分说明:成功=勤奋。这节课的末尾,我就借用这句名言与各位同学共勉。【板书设计】
第四篇:2018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73人类文明的引擎课后提升作业人民版3!
课后提升作业 二十三 人类文明的引擎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2016·福州高二检测)19世纪后期,英国刊物上登载了一幅题为《巨人》的漫画。漫画中,一个放在铁轨上的巨大的铁壶正被火焰烧得从壶盖和壶嘴喷发出水汽。此漫画的主要寓意是()A.乘坐火车很危险 B.蒸汽机污染了环境 C.蒸汽机就是火车 D.蒸汽机改变了世界
【解析】选D。材料中的铁壶与水汽寓意着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铁轨寓意着火车乃至更深一层的人类交通事业发展,当两者结合在一起时,就暗示着蒸汽机对世界的巨大作用力,故D正确。
2.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的水力织布机投入使用,其主要影响是()A.正式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B.导致了全国性纱荒开始出现 C.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D.棉织业完成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解析】选D。水力织布机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英国棉纺织业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故D符合题意;A、B、C均与卡特莱特成功研制水力织布机无关。3.19世纪三四十年代,人类社会逐渐进入“蒸汽时代”,其主要依据不包括
()A.汽车和远洋轮船的相继发明 B.欧洲和北美广泛采用蒸汽机 C.纺织等工业部门采用蒸汽机 D.蒸汽动力用于交通运输部门
【解析】选A。汽车和远洋轮船的出现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均以内燃机为发动机,并非采用蒸汽为动力,故A符合题意;B、C、D均属于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重要表现。
4.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办了一期黑板报,有如下的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 1 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请你给材料中的“发明”添加合适的标题()A.信息时代的到来 B.理性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
【解析】选D。从材料分析,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可判断出是电灯的发明。故选D。【拓展延伸】蒸汽和电气技术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两次飞跃(1)蒸汽机发明与第一次飞跃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工业革命以更大规模和更快速度展开。
①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得到迅速发展,以蒸汽动力驱动的火车和轮船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也迎来了新的时代。
②纺织业、煤炭业、机器制造业等工业部门兴起。③越来越多的工厂聚集在一起,近代城市兴起。
总之,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累世相传的古老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这是资本主义各国工业化过程的第一次飞跃。1840年前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2)电气技术应用与第二次飞跃
①电动机的发明和其他电气技术的应用,使工业获得了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
②电力工业、电气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工业部门兴起。
③工业生产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内燃机、合成化工技术、规模化的炼钢技术等相继发明出来。这次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超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这是工业化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20世纪初,美、法、德成为工业国。
5.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统计表格中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1895年,德国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 000人,1906-1907年更达到107 000人。这一现象说明
()A.电力工业发展成为新兴产业 B.电力能源逐渐取代蒸汽动力 C.电业工人就业比例不断增长 D.人口调查的渐趋细化和准确
【解析】选A。“电力工业工人”从无到有且人数急剧增长,是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直接反映和体现,故A符合题意。
6.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过程中,相关的重大科技发明有()①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
②电进入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③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 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限定词“过程”“发明”,②④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不符合题意的要求。
7.(2015·莆田高二检测)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B.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 D.核能和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解析】选B。内燃机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其广泛应用加大了对石油能源的需求,故B符合题意;A、C均与史实不符,D与石油消费比重的加大没有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15分)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材料二 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应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使一切形式的能——热、机械运动、电、磁、光——互相传播,并且在工业中加以利用。
——恩格斯《致爱·伯恩施坦》
材料三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回忆马克思、恩格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11分)(2)写出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上半期“把热变成机械运动”的发明家。(2分)(3)材料三反映了科技对人类的影响实现了什么样的转换?(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材料一图中煤炭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与蒸汽动力的广泛使用有关。“工业革命初期„„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随着蒸汽机车成为新的运输工具,运煤成本降低,也与煤炭产量有关。第(2)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成就,根据问题中“把热变成机械运动”作答即可。第(3)题主要是要求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从动力革命的转换角度理解。答案:(1)不同:英国煤炭产量在1830年之后加速增长。
原因:英国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大了能源的需求;铁路等现代运输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运煤成本,使得煤在工业中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2)瓦特、富尔顿、史蒂芬孙。(写出两人即可)(3)从蒸汽时代转向电气时代。
第五篇:《七色光》导学案
《七色光》导学案
小学五级科学第二单元第4
教学目标: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学习目标:
学会做日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尝试做在单色光下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重、难点:
重点:太阳光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组成。
难点:太阳光由七种不同颜色光组成实验验证猜想。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制造彩虹,激趣导入
.出示图像资料:夏天雷雨过后,天空出现了一条七色的彩虹。
2.谈话:请学生谈谈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几种颜色组成?
3.讨论:你们想不想自己制造彩虹?
4.带领孩子们制造彩虹。
二、分解阳光,研究色散的原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讨论:我们还可以怎样制造彩虹?(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2.讲述关于牛顿发现七色光的故事。
3.组内交换意见并动手实验:
△利用三棱镜
△利用平面镜和水
△利用光盘
4.提问:刚才研究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呀?如果有的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三、混合色光,研究逆色散原理(游戏、观察)
.出示图像资料:牛顿把七色光合成白光
2.讨论:怎样证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3.游戏:玩七色陀螺
4.解释现象。
.提问:那我们能不能想出更多的方法来证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实验(观察)探究
四、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实验(观察)探究)
(一)色彩的形成
(出示录像资料:缤纷绚丽的自然界)
.谈话:自然界中缤纷绚丽的色彩又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组内讨论并请他们上来交流。(展示质疑)
3.教师演示:为什么该物体呈现红色?把红、橙、黄、绿、蓝、靛、紫、黑、白这几种颜色的纸分别放在七色光下,孩子们将看到当七色光投到红纸上,光谱中只剩下了红光,而其他色光不见了。
4.学生实验:绿色物体、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
.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二)“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游戏
.玩“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游戏。
2.玩戴各色太阳镜游戏。
3.学生解释原理。
五、归纳梳理、外延伸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末端分别贴有红、绿、蓝三色玻璃纸的长纸筒。
2.教师演示:实验时先混合其中两种色光,然后再把三种色光混合起来。
3.讲述:红、绿、蓝就是光的三原色。
4.后延伸:继续探究光的三原色和色彩的三原色是不是一回事。
(学生刚刚知道七色光能合成白光,当他们看到红、绿、蓝三种色光也能合成白光时,他们感到特别惊奇,后探究的欲望再次被点燃。)
六、堂评价,填写问题、评价导读单。(师生共同讨论评价)
板书设计:
彩虹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成的
红、橙、黄、绿、蓝、靛、紫
(混合)
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