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思考
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思考
S.X.Y.【摘要】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核心、最基本的素质,其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技能、人文精神三个层面。高等教育在学生培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不但是保证教育健康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高校应该通过专业性的人文教育,提供人文平台,倡导人文关怀,开展人文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文首先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阐述,然后针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中的人员为调查主体,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且有效回收1752份,最后提出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及对策。【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人文素质 教育 途径
引言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1]。“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质教育是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相对应的人文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精神教育。良好的人文素质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软实力,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教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人的教育,是着眼于人的人格塑造和精神境界的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类教育过程的始终,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完善其人格,塑造其精神。
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就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而言,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也是显而易见:个别大学生虽然谈古论今滔滔不绝,但思想素质较低,道德修养较差,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严重的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例如,简历造假、考试作弊;因生活琐事就拿起斧头砍杀自己的同学;走出校门遗忘赞助自己的恩人等。这说明少数大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严重倾斜甚至颠倒。说明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严重缺失。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使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落不到实处,其影响是潜在的、深远的。当前,大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实用主义倾向,例如如下三点:
1.大学生人文素质先天不足。在我国,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都承担了十分沉重的课业负担。考试方式和方法也有待改进和完善,没有完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很多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因此,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去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甚至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为了能上名牌学校或者理想的学校。对于学生而言,除了教科书之外,包括人文知识在内的其他知识学习必须让路。
2.重科技,轻人文,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当代大学生学习目的和方法手段过于功利。不少大学生存在着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轻人文科学、人文素质的思想观念,也即是重器轻道。与此同时,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很多的“网虫”,他们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对学习或其他东西了无兴趣。它的消极影响就是使得当代大学生忽视对中国文化、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西方优秀文化的系统的、深入的学习。重科技,轻人文使得一些大学生忽视道德情操的陶冶.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生活庸俗化,人格卑微。大学生把自己变成只会获取科学技术、操作机器的“工具人”。
3.指导思想上有偏差.人文氛围不浓。在制度设计上,高校普遍对人文素质教育不太重视[2]。大学生取得毕业证书,英语要过四级,计算机要过级,而人文学科方面没有硬性规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往往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对人文学科、基础课、公共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却重视不够。
这些问题小而言之,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大而言之,将影响到整个民族人文精神的弘扬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造成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原因分析
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的教育,是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学习人文知识并将其内化为一种品质的重要途径[3]。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基础和核心,但目前在高职院校中人文素质教育普遍被简化、淡化、虚化,被忽视。一些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除两课外,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使有开这方面课程的,也只是几门选修课,不成体系。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第一,学习热情不够高,实用化取向明显;第二,文化素养普遍偏低;第三,人文精神相对缺乏。高职生人文素质偏低的原因在于:教育观念滞后、高职生自身素质不高、人文素质教师缺乏。
三、针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及讨论
论文前期工作中,我们针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公众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价,及公众关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见解这三个核心问题,设计了一份包含40道题目的调查问卷。这份问卷调查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师生及校工人员为调查主体,旨在调查广州中医药大学范围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不同职业的人(同是学生则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人)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其教育途径的见解,并在一个月内回收了1752份。
从问卷中,我们可以得到,有43.1%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形势普遍堪忧;有17.0%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普遍良好;有64.3%的人认为,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迫在眉睫;并有49.7%的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景看好。
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或对策这一问题,其中,有32.4%的人提出了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这一途径来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另外51.4%的人则偏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总之,绝大多数人认为,社会风尚的引领和大学生自身的觉悟对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皆有重要影响,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我们既要看到社会中能够在思想层面上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外部力量,同时,也不能忽视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精神建设对其的建设性作用。
四、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或对策 1.树立现代人才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设
树立与现代教育特点相符合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美的个性、健康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上来。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纠正以往唯技术、唯知识、唯分数的倾向,培养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既有 高度的科学素养,又有厚实的人文素养的人才。因此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在高职院校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大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2.抓好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几个主要方面
高职生在文化基础、接受能力、毕业后所进入的岗位与本科生有所不同。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要根据情况,构建适合他们的教育体系,并牢牢抓住以下几方面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自强精神:目前社会上一些人对高职教育有歧视态度,高职生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要教育他们自强自立,有敢为天下先的竞争意识,要有自信心,用积极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用顽强的毅力,脚踏实地去实现人生目标。
敬业精神:使学生懂得要生存发展必须敬业爱岗。高职生要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必须立足平凡岗位,不能好高骛远,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刻苦钻研业务、精通业务,能解决岗位上的技术难题,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
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育人的重心是育德。培养学生在校要有良好的学生品德,走上社会要有良好的公众道德,走上工作岗位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社会职业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工作有责任感、进取心、协作精神、团队精神,有正确的职业信念、职业行为方式和习惯。
诚信品质:要让学生懂得诚信是健康人格的体现,是立人之本,立业之本,也是立国之本。要使学生懂得诚信品质在人的成长、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事、做人要讲诚信,自觉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意识,努力把诚信理论变为诚信行为。在参加考试、申请入党、求职、在工作岗位上以及生活中都要诚实守信,养成信用至上的习惯。
审美能力:这是较高层次的人文素质。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具有辨别美丑的能力,能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追求美。用美来规范行为,指导人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养美的情操,具有美的人格和灵魂,追求美的生活方式。
耐挫能力:在社会中高职生不是稀缺人才,而是普普通通的一线人才,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所受的挫折也许会更多一些。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应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让他们勇于面对现实,用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乐观向上的精神面对困难。通过挫折砥砺自己的意志,在挫折中奋进,百折不挠,做事业和生活的强者。3.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首先要深刻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人才培养中的科学发展观[4]。鼓励在职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探讨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好方法,取得经验并加以推广。要不断组织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参加培训、学习和交流经验,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和管理水平,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勤奋敬业、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教师、管理队伍,以其自身的人文素养熏染学生。4.科学设置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增设哲学、历史、语言、艺术等人文课程,加大人文学科课程的比重,这是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由于高职院校学制较短(大多为3年),实习实训的时间占得较多,因此人文素质教育课又不能开得很多,需要对这些课程的安排进行科学规划,根据培养对象的需要进行科学设置。课程分必修课、选修课和系列讲座三个层次,内容上三者相互配合。比如“大学美育”是必修的核心课,围绕这个核心可开出“文学鉴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等选修课,在此基础上再开设“唐诗欣赏”、“宋词欣赏”、“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欣赏”、“中国名画欣赏”、“贝多芬音乐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欣赏”等系列讲座,在每一门人文核心课的基础上扩展辐射出“选修课”、“讲座课”。像这样组合就形成了较完整的科学体系,系列讲座课不受学时的限制,学生听课比较自由,与其他课时不冲突,无考试压力,能很轻松愉悦地接受人文素质教育。
5.积极探索改革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文化艺术教育的骨干课程是《大学语文》、《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历史》、《大学美育》、《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等必修课或选修课[5]。但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及过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而应大力推行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直观形象教学,以帮助他们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此外,还要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 渗透人文教育,因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单靠几门人文课程是难以奏效的,不论是社会科学学科还是自然科学学科,都可以结合传授知识进行人文教育。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一个高职院校内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也是学校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注意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①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②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科技节、影展、文艺演出等;
③建立一些人文社团,如摄影、舞蹈、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来陶冶情操,塑造自我;
④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学校的大学精神和理念,使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参考文献】
【1】 林海龙.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高教探索.2007(6)【2】 宁智沛.浅谈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河南教育(中旬).2008(2)
【3】 石承斌,黄忠昭.高校课程建设中的人文素质教育.高教探索.2008(5)【4】 王学军,齐亚红.试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和谐校园的构建.继续教育研究.2008(7)【5】 林海龙.以人文素质教育为路径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教探索.2009(5)
第二篇: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效途径的思考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效途径的思考
季俊
经管系工业工程12-2班22120350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人文素质的定义,然后提出人文教育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紧接着列出现在大学生人文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效的途径、方法。
【关键字】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途径
引言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一、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认识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一词,最早见之于古籍《易经》,其中说到“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中国古代的“人文”特指“礼教文化”。人文科学,最早出自拉丁文,系指人性修养、文化教育领域的学科知识。人文科学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等等。
人文的作用在于通过教育提高素质,促进人更加和谐持续全面地发展。我们知道,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等影响,通过自身努力养成的稳定的、长期起作用的基本品质和素养。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
人文素质就是人文科学、人文知识在教育对象身上所体现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简言之,就是传授人文知识、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质的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青年的文化水平、理论修养、道德情操,就是教会青年学生如何做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质教育是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相对应的人文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精神教育。良好的人文素质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软实力,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教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人的教育,是着眼于人的人格塑造和精神境界的教育。大
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类教育过程的始终,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完善其人格,塑造其精神。
三、现在大学生人文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的教育,是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学习人文知识并将其内化为一种品质的重要途径。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基础和核心,但目前在大学院校中人文素质教育普遍被简化、淡化、虚化,被忽视。一些大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除两课外,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使有开这方面课程的,也只是几门选修课,不成体系。
当前我国大学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第一,学习热情不够高,实用化取向明显;第二,文化素养普遍偏低;第三,人文精神相对缺乏。大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的原因在于:教育观念滞后、大学生自身素质不高、人文素质教师缺乏。
就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而言,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也是显而易见:个别大学生虽然谈古论今滔滔不绝,但思想素质较低,道德修养较差,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严重的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例如,简历造假、考试作弊;因生活琐事就拿起斧头砍杀自己的同学;走出校门遗忘赞助自己的恩人等。这说明少数大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严重倾斜甚至颠倒。说明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严重缺失。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使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落不到实处,其影响是潜在的、深远的。当前,大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实用主义倾向,例如如下三点: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先天不足。在我国,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都承担了十分沉重的课业负担。考试方式和方法也有待改进和完善,没有完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很多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因此,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去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甚至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为了能上名牌学校或者理想的学校。对于学生而言,除了教科书之外,包括人文知识在内的其他知识学习必须让路。
(二)、重科技,轻人文,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当代大学生学习目的和方法手段过于功利。不少大学生存在着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轻人文科学、人文素质的思想观念,也即是重器轻道。与此同时,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很多的“网虫”,他们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对学习或其他东西了无兴趣。它的消极影响就是使得当代大学生忽视对中国文化、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西方优秀文化的系统的、深入的学习。重科技,轻人文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使得一些大学生忽视道德情操的陶冶.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生活庸俗化,人格卑微。大学生把自己变成只会获取科学技术、操作机器的“工具人”。
(三)、指导思想上有偏差.人文氛围不浓。在制度设计上,高校普遍对人文素质教育不太重视。大学生取得毕业证书,英语要过四级,计算机要过级,而人文学科方面没有硬性规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往往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对人文学科、基础课、公共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却重视不够。
这些问题小而言之,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大而言之,将影响到整个民族人文精神的弘扬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古老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传承更新的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循人伦而以和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
蕴涵的人文精神,与加强学生人文教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也趋同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人文素质教育就应当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这些优秀的文化对青年 思想感情的熏陶,对精神境界的提升,对创新能力的拓展,对古老文明的认识,对民族精神的凝聚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样的教育才不会失去根基和底蕴。以人为本,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意识,在传统文化中就有古代知识分子“严于律己”、“自强不息”的传统,通过“内省”来提高道德修养的做法。借鉴这样的理念,我们把学生作为主体,把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作为有效途径,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
其次,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代人才竞争的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外在表现为经济、国防、科技的竞争,内在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谁在人的素质上占优势,谁将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五、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效途径
(一)树立现代人才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设
树立与现代教育特点相符合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美的个性、健康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上来。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纠正以往唯技术、唯知识、唯分数的倾向,培养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既有 高度的科学素养,又有厚实的人文素养的人才。因此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在大学院校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大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二)抓好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几个主要方面
在文化基础、接受能力、毕业后所进入的岗位与本科生有所不同。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要根据情况,构建适合他们的教育体系,并牢牢抓住以下几方面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自强精神:目前社会上一些人对大学教育有歧视态度,大学生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要教育他们自强自立,有敢为天下先的竞争意识,要有自信心,用积极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用顽强的毅力,脚踏实地去实现人生目标。
敬业精神:使学生懂得要生存发展必须敬业爱岗。大学生要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必须立足平凡岗位,不能好高骛远,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刻苦钻研业务、精通业务,能解决岗位上的技术难题,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
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育人的重心是育德。培养学生在校要有良好的学生品德,走上社会要有良好的公众道德,走上工作岗位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社会职业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工作有责任感、进取心、协作精神、团队精神,有正确的职业信念、职业行为方式和习惯。
诚信品质:要让学生懂得诚信是健康人格的体现,是立人之本,立业之本,也是立国之本。要使学生懂得诚信品质在人的成长、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事、做人要讲诚信,自觉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意识,努力把诚信理论变为诚信行为。在参加考试、申请入党、求职、在工作岗位上以及生活中都要诚实守信,养成信用至上的习惯。
审美能力:这是较高层次的人文素质。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具有辨别美丑的能力,能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追求美。用美来规范行为,指导人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养美的情操,具有美的人格和灵魂,追求美的生活方式。
耐挫能力:在社会中大学生不是稀缺人才,而是普普通通的一线人才,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所受的挫折也许会更多一些。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应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让他们勇于面对现实,用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乐观向上的精神面对困
难。通过挫折砥砺自己的意志,在挫折中奋进,百折不挠,做事业和生活的强者。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首先要深刻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人才培养中的科学发展观。鼓励在职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探讨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好方法,取得经验并加以推广。要不断组织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参加培训、学习和交流经验,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和管理水平,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勤奋敬业、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教师、管理队伍,以其自身的人文素养熏染学生。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一个高等院校内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也是学校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注意采取以下几种措施:①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②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科技节、影展、文艺演出等;③建立一些人文社团,如摄影、舞蹈、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来陶冶情操,塑造自我;④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学校的大学精神和理念,使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参考文献
【1】 林海龙.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高教探索.2007(6)
【2】 宁智沛.浅谈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河南教育(中旬).2008(2)
【3】 石承斌,黄忠昭.高校课程建设中的人文素质教育.高教探索.2008(5)
【4】 王学军,齐亚红.试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和谐校园的构建.继续教育研究.2008(7)
【5】 林海龙.以人文素质教育为路径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教探索.2009(5}
第三篇: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效途径的思考与分析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效途径的思考与分析
摘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之根之魂,目前人文素质教育却普遍被忽视,原因是认识上的种种偏差。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扭转办学中急功近利的倾向,摆正人文素质教育的位置,抓住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点,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效。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教育途径人文教育必要性
前言
本文只要叙述的是提高人文素质教育途径的思考与分析,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教育理念的某些误区制约了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要走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困境,首先需要树立新的育才观,克服认识误区,为人文素质教育铺垫道路;其次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开辟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正文
一、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认识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一词,最早见之于古籍《易经》,其中说到“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中国古代的“人文”特指“礼教文化”。人文科学,最早出自拉丁文,系指人性修养、文化教育领域的学科知识。人文科学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等等。
人文的作用在于通过教育提高素质,促进人更加和谐持续全面地发展。我们知道,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等影响,通过自身努力养成的稳定的、长期起作用的基本品质和素养。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
人文素质就是人文科学、人文知识在教育对象身上所体现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简言之,就是传授人文知识、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质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青年的文化水平、理论修养、道德情操,就是教会青年学生如何做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当前大学生人文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的教育,是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学习人文知识并将其内化为一种品质的重要途径。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基础和核心,但目前在高职院校中人文素质
教育普遍被简化、淡化、虚化,被忽视。一些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除两课外,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使有开这方面课程的,也只是几门选修课,不成体系。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第一,学习热情不够高,实用化取向明显;第二,文化素养普遍偏低;第三,人文精神相对缺乏。高职生人文素质偏低的原因在于:教育观念滞后、高职生自身素质不高、人文素质教师缺乏。
三、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古老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传承更新的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循人伦而以和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与加强学生人文教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也趋同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人文素质教育就应当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这些优秀的文化对青年 思想感情的熏陶,对精神境界的提升,对创新能力的拓展,对古老文明的认识,对民族精神的凝聚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样的教育才不会失去根基和底蕴。以人为本,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意识,在传统文化中就有古代知识分子“严于律己”、“自强不息”的传统,通过“内省”来提高道德修养的做法。借鉴这样的理念,我们把学生作为主体,把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作为有效途径,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
其次,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代人才竞争的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外在表现为经济、国防、科技的竞争,内在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谁在人的素质上占优势,谁将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四、加强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树立现代人才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设
树立与现代教育特点相符合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美的个性、健康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上来。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纠正以往唯技术、唯知识、唯分数的倾向,培养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既有 高度的科学素养,又有厚实的人文素养的人才。因此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在高职院校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大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二)抓好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几个主要方面
高职生在文化基础、接受能力、毕业后所进入的岗位与本科生有所不同。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要根据情况,构建适合他们的教育体系,并牢牢抓住以下几方面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自强精神:目前社会上一些人对高职教育有歧视态度,高职生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要教育他们自强自立,有敢为天下先的竞争意识,要有自信心,用积极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用顽强的毅力,脚踏实地去实现人生目标。
敬业精神:使学生懂得要生存发展必须敬业爱岗。高职生要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必须立足平凡岗位,不能好高骛远,要有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刻苦钻研业务、精通业务,能解决岗位上的技术难题,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
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育人的重心是育德。培养学生在校要有良好的学生品德,走上社会要有良好的公众道德,走上工作岗位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社会职业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工作有责任感、进取心、协作精神、团队精神,有正确的职业信念、职业行为方式和习惯。
诚信品质:要让学生懂得诚信是健康人格的体现,是立人之本,立业之本,也是立国之本。要使学生懂得诚信品质在人的成长、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事、做人要讲诚信,自觉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意识,努力把诚信理论变为诚信行为。在参加考试、申请入党、求职、在工作岗位上以及生活中都要诚实守信,养成信用至上的习惯。
审美能力:这是较高层次的人文素质。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具有辨别美丑的能力,能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追求美。用美来规范行为,指导人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养美的情操,具有美的人格和灵魂,追求美的生活方式。
耐挫能力:在社会中高职生不是稀缺人才,而是普普通通的一线人才,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所受的挫折也许会更多一些。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应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让他们勇于面对现实,用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乐观向上的精神面对困难。通过挫折砥砺自己的意志,在挫折中奋进,百折不挠,做事业和生活的强者。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首先要深刻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人才培养中的科学发展观。鼓励在职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探讨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好方法,取得经验并加以推广。要不断组织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参加培训、学习和交流经验,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和管理水平,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勤奋敬业、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教师、管理队伍,以其自身的人文素养熏染学生。
(四)科学设置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增设哲学、历史、语言、艺术等人文课程,加大人文学科课程的比重,这是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由于高职院校学制较短(大多为3年),实习实训的时间占得较多,因此人文素质教育课又不能开得很多,需要对这些课程的安排进行科学规划,根据培养对象的需要进行科学设置。课程分必修课、选修课和系列讲座三个层次,内容上三者相互配合。比如“大学美育”是必修的核心课,围绕这个核心可开出“文学鉴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等选修课,在此基础上再开设“唐诗欣赏”、“宋词欣赏”、“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欣赏”、“中国名画欣赏”、“贝多芬音乐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欣赏”等系列讲座,在每一门人文核心课的基础上扩展辐射出“选修课”、“讲座课”。像这样组合就形成了较完整的科学体系,系列讲座课不受学时的限制,学生听课比较自由,与其他课时不冲突,无考试压力,能很轻松愉悦地接受人文素质教育。
(五)积极探索改革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文化艺术教育的骨干课程是《大学语文》、《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历史》、《大学美育》、《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等必修课或选修课。但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及过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而应大力推行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直观形象教学,以帮助他们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此外,还要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 渗透人文教育,因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单靠几门人文课程是难以奏效的,不论是社会科学学科还是自然科学学科,都可以结合传授知识进行人文教育。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一个高职院校内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也是学校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注意采取以下几种措施:①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②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科技节、影展、文艺演出等;③建立一些人文社团,如摄影、舞蹈、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来陶冶情操,塑造自我;④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学校的大学精神和理念,使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第四篇: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之思考
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之思考
学院:会计学院班级:会计A0911姓名:卜琰婷
【内容摘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是一群在中国发展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要求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但是社会现状告诉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修养不容乐观。在文中,我从现状,原因几个方面阐述了我对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些思考。其次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够使大学生们正确塑造自我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面貌,从内到外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科学发展政府公众高校教育
在当今社会上,随着媒体的传播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有关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象和社会案例被公众所了解,因此导致越来越多的公众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质疑,同时他们逐渐形成一种意识即:如今的高校教育只注重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的培养。实际上这种意识是有点以偏概全的,但是正是公众的这种质疑值得让我们需要深思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缺失的本源。
首先,我们先通过一个案例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案例
一、2002年2月23日是一个风和日丽、春意浓浓的星期六。北京动物园内热闹异常。下午1时10分左右,动物园熊山内突然传来狗熊“嗷、嗷”的嚎叫声。只见随着水泥地上冒起的一股股白烟,两只大黑熊躺在地上打起了滚。就在围观人群一阵骚动后,一名手拎食品袋,戴着眼镜的男青年急匆匆地挤出人群向熊山外溜去。“抓住他,就是他给大黑熊投的毒。”喊声未落,这名男青年撒腿就向动物园内狮虎山方向跑去。正在附近巡逻的动物园派出所民警、动物园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和熊山管理人员以及在场的群众围追堵截,齐心协力将这名男青年抓住,带回了动物园派出所。经警方审查,这名男青年叫刘海洋,北京人。据刘海洋交待,因父母离异自己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1998年,自己幸运地考入了北京某名牌大学电机系,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已经通过了学校研究生考试。
对于为什么要残害动物,刘海洋说:“我曾经从书中看到过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特别强。但人们又总说„笨狗熊‟,所以我就想验证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 这了满足自己邪恶的“好奇心”,1月29日,刘海洋用事先准备好的一瓶饮料兑上从学校实验室偷到宿舍的火碱来到了动物园。他假意投喂黑熊并将掺有火碱的饮料倒向正在与游客戏耍的黑熊,看到黑熊被烧得满地打滚,嗷嗷乱叫,侥幸逃脱的刘海洋并没有感到满足,而是昧着良心又酝酿着下一次罪恶行动。中午,刘海洋用一个白色纸袋装着两瓶饮料和一个平时喝水用的500毫升硬塑料杯,从一家化工商店花8元钱买了一瓶硫酸,分别兑进了随身携带的饮料和塑料水杯内,而后乘公共汽车来到了动物园,又一次实施了他残害动物的罪恶行径。北京动物园副园长王保强十分气愤地说,从1月29日开始,北京动物园先后有3只黑熊,1只马熊和
1只棕熊受到了刘海洋所泼的火碱或硫酸的残害。这5只熊有的嘴被烧坏,进食困难;有的四肢被烧,无法行走;有的前胸、背部、臀部被烧坏,失去了正常生活的能力。
这个案例突出反映了某些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到了一种道德甚至人性泯灭的程度,这是让人十分后怕的,根据许多教育心理家们的研究,我认为现阶段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文史知识极度缺乏——优秀文化传承断层
根据许多报刊媒体的调查,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对人文文化的理解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大学生对理解一些人文文化概念的了解大多数只停留在一知半解和粗浅的表象化阶段,有的甚至望文生义、凭空臆断。比如说,当问及“民主”、“共和”、“儒家文化”等概念时,大部分大学生仅仅知道民主和专制相对,对其具体含义却语焉不详;由于近代以来历次批孔批儒运动的影响波及至今,许多学生仅仅知道儒家文化大致包括“忠”、“孝”、“礼”、“仁”等,而不清楚“天人合一”、“义利之辨”等更能代表儒家文化的先进性。现在的大学生已经远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熏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不到足够的继承和发扬。
(二)“传统文盲”大量涌现——重外而轻内
随着时代的进步,目前大学生中不懂电脑等现代科技的“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缺乏人文素质,不知道祖国传统的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现在很多学生不愿意也没有耐心看传统经典文学作品,业余时间除了是对着电脑玩游戏就是盯着电视荧屏看没完没了的节目,不看书、少写字,成为没有读写技能的“无笔族”。另外,当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受不到“慎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等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重外而轻内”。
(三)心态浮躁、功利心重——拜金享乐主义悄然蔓延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加快,冲突矛盾也日益加剧,在这个大环境下,大学生对文化的接受常常因心智尚处于发展阶段,易产生困惑而迷失方向。据调查,95%以上致力于考研的学生目的都是为了将来找一个好工作,而不是真正热爱自己的专业;部分大学生开口闭口谈钱,人前人后说利,“学习只为求职”、“大学时代是修炼的时代”,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座右铭。
在阐述出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现状后,我觉得对于这些现状有必要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解析:
(一)从社会层面: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心理日益加强
全球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各种利益相互摩擦、斗争,使当前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种层次、性质的文化令大学生茫然失措,难以鉴别、吸收东西方优秀文化的精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市场经济带来的急功近利、网络快餐文化势不可挡的蔓延趋势以及考级、考证等就业实用主义的现实需要,使得大学生无暇估计人文素养的培育。
(二)从学校层面:应试教育,唯“考”独尊
从小学到高中一以贯之的应试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很少汲取人文教育的滋润,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不知“人文”为何物。大学校园本是增加学识、提升修养、净化心灵的场所,可是现在大学生看的书除了专业课本外,就只是外语、电脑、经济类书籍和如何面试、社交方面的书,至于提高自身素质的人文类书籍则鲜有人读。大学生读书求职的心态非常“务实”,把读书和求职紧密联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他们考虑的是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因而急于掌握各种工具知识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经济管理知识和人际交往知识。
(三)从家庭层面:望子成龙,期望值高
在当今社会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未来抱有一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理,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过高的期望,望子成龙心切,积极配合学校的应试教育,孩子上大学之后迫切希望能出人头地,在毕业后找到一份体面又薪酬丰厚的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回教育成本。因此,部分父母过于强调学生的在校分数,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及人文素养方面的塑造。对这一类父母而言,只要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能在毕业后找到好工作,就是孩子的胜利、自己的成功,至于其他,概不关心。
(四)从个人层面:沉醉于物质生活,忽略了个人精神文明的提升
由于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高科技产品越来越耀人眼球,服装,饰品等方面都带给人极大的物质享受,而大学生对此更是热衷,这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自私,拜金,寻求刺激,排斥书本中的人文教育,同时这也导致了大学生暴力,同居,怀孕等不良社会现象的发生。既然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问题所在,以及导致问题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必须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问题,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而且这个问题的解决时关系到中国将来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如何解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认为可以从内外因来讨论:
首先,从大学生自身来看,(1)从书本中汲取人文精华,拓展知识面,尤其是理工科的同学,应该基本了解中国近代简史,从中认识到自己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通过热血奋斗换来的,要怀着一颗感恩,热忱的心去面对生活,从而使自己端正自我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同时,作为大学生还应该经常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国内外的动态,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或者享乐中。只有认清本国国情,了解世情党情,才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远观未来的同时牢记历史,牢记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多实践,让这些美好的道德情操渗透到我们骨子里。此外,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完善个人的素质。用先进的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主动远离错误的观念。比如在科学发展观中,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发展是一个很广泛的范畴,整个世界都是处于一种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发展是指任何事物都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体现了事物运动的上升性、层级性。大学生在学校里面,其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专
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要想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就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缺点,通过发展的办法去解决。
其次,从政府和公众的角度来看:(1)不论是政府还是媒体,都应该加强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与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反映了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和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社会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法制教育全过程,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这一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促使学生全面成长,深层次的影响广大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使广大大学生明辨是非,坚定信仰,明确责任。(2)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重视在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历史,政治的教学地位,从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深刻认识和感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特别是在高校中,应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放在同等的教育地位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教育。高举旗帜,就是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更加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遵循规律,就是要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有关爱国,科学发展等话题的活动更进一步地陶冶同学们的情操与修养。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良好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人人参与,为高素质人才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和优良的环境。高校大学生现今要做到的就是通过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作为今后行动的指导,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塑造良好自我品格,才可以更好的成为国家的现代化的后备主力军,才可以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些迷茫徘徊中的大学生们也可以借着学习理论课的机会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迷途知返,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第五篇:浅谈加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
浅
谈
当
今
高
校
大
学
生
素
质
教
育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措施................3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困境......................3
(一)社会创新实践能力缺乏.........................3
(二)思想道德素质比较薄弱,要进一步加强..................3
(三)大学生身心素质教育要进一步完善...................3
二、素质教育的特点............................3
三、大学素质教育与个性教育大学素质教育................4
四、素质教育实施的计划措施..........................4
(一)、加强德育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4
(二)、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4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术素质和实践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4
(五)、加强教师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水平和理践相结合........5
总结:...............................5
参考文献:..............................5当今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文献综述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成为当今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大学生在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措施
前言:素质教育是以全社会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总体目标,以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为宗旨,并根据此目的来确立教育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体系。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困境
(一)社会创新实践能力缺乏
社会实践能力是评价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之一。然而当今的教育教学体制则过分强调了聚合思维的发展,这种形式的形成会使学生逐步有一种思维定势,而在日常的生活思维中缺乏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紧密相结合,从而使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三)大学生身心素质教育要进一步完善
首先,伴随着当今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十分严峻,高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不深,需要进一步加强。其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也十分重要。
二、素质教育的特点
目前,在我国素质教育下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的,素质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1、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全体性是指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每个人都是素质教育的对象。
2、全面性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指素质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它不仅包括了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也包括了文化科学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等。
3、个体性
素质教育的个体性,是指素质教育承认个全差异,尊重每个人的尊严,使教育内容和方法适合爱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已有水平,即真正实施“因材施教”。
4、主体性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是指教育都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5、层次性
素质教育的层次性,是指素质教育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性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施素质教育在不同的教育层次、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重点。
四、素质教育实施的计划措施
(一)、加强德育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是当今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培养,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统帅,每个学校都是按照德育大纲的总体目标,遵照大学生学习成长的规律,确定德育教育的要求,就要着重开设思想教育有关的教学课程。增强实践教学的知识和学生的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培养,要根据教育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这方面的思想加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学方式与模式,发挥到更好的教学作用。
(二)、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要提高文化素质与科学文化,首先,要对科学文化与基础教育的认识,从而转变大学生的价值观、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从这些方面来改进。
文化基础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的职业能力与素质的保证,要提高素质教育方面的就要加强教学方面的课程结构,从而从实践教学的内容能力来培养,从知识传授能力方面因材施教的方法中来提高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四)、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
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要把教育放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重点地位。创业教育也是当今大学生的职业教育领域中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创业教育与创新方面的能力要结合教育课程来开展,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和创业
意识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要通过有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推动科学教育对大学生的认识与观点。让大学生多多接触科学素养,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五)、加强教师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水平和理践相结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关键也在教师方面,要建设一支强悍的师资队伍中,结构理论,素质优良,教师骨干要加强,要全面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首先加强师资培训的体系建设,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在知识学习的首位。
总结: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承认个体差异和基础上关心每一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就业和发展,从而结合自身教育和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工作与社会需求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开发的创新精神,我们要加强领导,建设深化教学的机制,进一步深化教学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学校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教育的核心,从而提高素质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估,是一项巨大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袁桂林 许丽英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4
[2]梁俊实用学校教育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