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素质教育
浅谈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使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然而在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一部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素质不高,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对此,本文论述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对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对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新形势下,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是一种以全面提高、培养、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以及审美素质为目标,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和谐发展,形成良好个性为目的的教育模式。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它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做了深刻而全面的阐述。《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群体。因此,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今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总体素质是好的,并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政治上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动态,关心民生;生活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令人担忧
尽管各高校思想素质教育课程的门类和课时设置越类越来越多,政治学习也常抓不懈,然而效果却不甚理想。还有些大学生认为应当是“以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而不应该是“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这说明,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2.政治取向中夹杂功利色彩
不少大学生集体观念淡薄,把参加政治学习、入党、当学生干部,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过多地把个人利益隐藏着思想政治中,缺乏青年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政治热情在很大程度上还只处于浅层次,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
3.心理问题突出
伴随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带来的思想重荷,社会问题积累产生的思想困惑,部分青年学生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拉大,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出现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也使得部分大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4.创新和实践能力不够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是以传授知识的多少作为教育的主要功能,但往往忽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育出来的学生只能是“高分低能”,缺乏创造性。同时,有不大学生不能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动手操作能力很差。
面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我认为制约和影响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环境的影响
(1)受市场经济的一些消极因素影响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还未完全建立,随之而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另外,一些行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的滋长,使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
(2)受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在便捷沟通交流的同时,大量消极的不健康的精神垃圾通过网络涌向大学生,给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提出了挑战,也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者在学生信息接收中的权威地位。
2.传统的教育体制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传统的教育体制中学校和教师把德育放在次要地位,而把智育放在了第一位,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当成了最重要的依据。抹煞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能力及道德意识等的养成。这使得教育的性质变成了应试性。“高分低能”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当学生走出学校时,面对需要创新和专业性知识的经济社会会有挫败感。其次,教学内容的设置也不尽合理,教育工作者也没
有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事实表明,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缺乏主体精神,反映到实际中就是缺乏创新意识和社会意识。影响素质教育的进程。
3.家庭教育的影响
现代家庭的父母有时过于溺爱自己的子女,使其实施的培养教育内容有较严重的偏差,呈现出重物质追求的教育轻传统道德的灌输,重技能培训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倾向。同时,某些家长的不良生活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子女。还有一些家庭夫妻感情的破裂直接影响了子女的心理和性格,也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社会,教育工作者在面对新的形势及社会新需求下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从思想品德、专业文化、世界观及人生观等多个方面着手,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高等学校不仅要有完备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教育体系,而且还要重视和加强德育,具有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新时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也为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1.社会应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防止腐败现象、侵犯知识产权、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问题、社会治安等社会问题,建立政府部门清政廉洁、社会各界遵纪守法、公民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减少社会不良现象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传统的社会用人机制,为素质教育作好正确导向。
2.使高校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基地,应针对高校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作相应改革。
(1)建立全新的学生评价体系
把学生的思想品质、文化修养、法律意识、创新能力以及专业水平都纳入其中,并且比例要适当,改变以往主要以成绩评价学生的标准。
(2)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首先,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注重课程结构的合理化、内容的综合化、形式的多样化,开展了特色教育。在整体优化、个性化、现代化、国际化原则下,对原有课程体系去粗取精、精简优化,再有机融入符合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要求的崭新课程体系。包括学科课程、修身课程、生活课程、隐性课程“四大板块”。学科课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和基本技能;修身课包括包括德育、心理教育、音乐、哲学、文学等方面的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性格、兴趣和人文素质;生活课培养大学生基本生活能力,包括生存、保健、保险等内容;隐性课顾名思义是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素质的课程。这种课程没有特定的内容,形式也可以多样,比如定期不定期举办举办各种丰富多彩并富有积极意义的学生活动等。其次,在教学目标的改革上,由单一性目标向综合性目标转变,由过去传统培养“技能型”或“智能型”等转变到注意学生整体素质,健全个性发展,从而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经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改革,形成了学校现有的综合教学目标。再次,在教学方法、技术的改革上,注重多种方法整体效果的优化。学校在改革课程的同时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二者相互促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先进的教学技术不仅使学习内容更富有趣味,而且减少了教师讲授的时间,增加了学生在多学科学习中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后,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增强大学生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和认识,拓展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使家庭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说学校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那么家庭则是促进和巩固学校教育成果的后盾。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成员的素质、习惯,家庭教育的方式对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学习态度、心理素质等无不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家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配合作用,作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坚强后盾。首先,努力培养家庭成员的感情,让学生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其次,家长要适时提高自身的修养,通过榜样的作用来影响感化子女,从而达到相应的教
育目的。再次,摒弃过去不合理的教育方式,跟子女做朋友,多与子女沟通。
四、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而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素质教育正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提高,所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场重要变革,高校应担任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邱观建。面向21世纪高校素质教育新体系[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向小壮,李学林。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论[M].重庆:西南交通工大学出版社, 2004,(9).[4]夏威。大学生素质教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4.[5]李玉华 李景华。大学生素质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二篇:浅谈加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
浅
谈
当
今
高
校
大
学
生
素
质
教
育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措施................3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困境......................3
(一)社会创新实践能力缺乏.........................3
(二)思想道德素质比较薄弱,要进一步加强..................3
(三)大学生身心素质教育要进一步完善...................3
二、素质教育的特点............................3
三、大学素质教育与个性教育大学素质教育................4
四、素质教育实施的计划措施..........................4
(一)、加强德育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4
(二)、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4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术素质和实践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4
(五)、加强教师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水平和理践相结合........5
总结:...............................5
参考文献:..............................5当今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文献综述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成为当今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大学生在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措施
前言:素质教育是以全社会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总体目标,以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为宗旨,并根据此目的来确立教育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体系。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困境
(一)社会创新实践能力缺乏
社会实践能力是评价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之一。然而当今的教育教学体制则过分强调了聚合思维的发展,这种形式的形成会使学生逐步有一种思维定势,而在日常的生活思维中缺乏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紧密相结合,从而使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三)大学生身心素质教育要进一步完善
首先,伴随着当今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十分严峻,高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不深,需要进一步加强。其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也十分重要。
二、素质教育的特点
目前,在我国素质教育下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的,素质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1、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全体性是指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每个人都是素质教育的对象。
2、全面性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指素质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它不仅包括了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也包括了文化科学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等。
3、个体性
素质教育的个体性,是指素质教育承认个全差异,尊重每个人的尊严,使教育内容和方法适合爱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已有水平,即真正实施“因材施教”。
4、主体性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是指教育都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5、层次性
素质教育的层次性,是指素质教育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性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施素质教育在不同的教育层次、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重点。
四、素质教育实施的计划措施
(一)、加强德育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是当今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培养,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统帅,每个学校都是按照德育大纲的总体目标,遵照大学生学习成长的规律,确定德育教育的要求,就要着重开设思想教育有关的教学课程。增强实践教学的知识和学生的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培养,要根据教育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这方面的思想加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学方式与模式,发挥到更好的教学作用。
(二)、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要提高文化素质与科学文化,首先,要对科学文化与基础教育的认识,从而转变大学生的价值观、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从这些方面来改进。
文化基础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的职业能力与素质的保证,要提高素质教育方面的就要加强教学方面的课程结构,从而从实践教学的内容能力来培养,从知识传授能力方面因材施教的方法中来提高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四)、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
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要把教育放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重点地位。创业教育也是当今大学生的职业教育领域中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创业教育与创新方面的能力要结合教育课程来开展,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和创业
意识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要通过有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推动科学教育对大学生的认识与观点。让大学生多多接触科学素养,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五)、加强教师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水平和理践相结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关键也在教师方面,要建设一支强悍的师资队伍中,结构理论,素质优良,教师骨干要加强,要全面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首先加强师资培训的体系建设,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在知识学习的首位。
总结: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承认个体差异和基础上关心每一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就业和发展,从而结合自身教育和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工作与社会需求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开发的创新精神,我们要加强领导,建设深化教学的机制,进一步深化教学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学校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教育的核心,从而提高素质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估,是一项巨大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袁桂林 许丽英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4
[2]梁俊实用学校教育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7
第三篇:浅谈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竞争需要实力,而实力源于人才,人才得自教育。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推进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且关系到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新一代人才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高校教育存在着应试教育制约素质教育发展,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滑坡,高校育人环境需要改变的问题。高校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综合素质人才,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大学生素质教育内容及重要性
素质教育的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要求其具备宽大的胸怀和合作竞争的精神,应对各种挑战;其次,在当今社会,时代主题是以人为本,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所以我们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文化财富;第三,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最后,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社会的栋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从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时代的需要,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二: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点
大学生是未来担负重要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校教育主要为学生走向社会,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培养其必要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技能。所以,大学生要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学习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一定的社会实践预备训练。同时,大学阶段是青年人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养成都很重要。大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需要有积极的、正确的引导;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精神等品质需要进一步拓宽;学生在社会生活所需的交际、交流和团结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需要进一步培养锻炼。所以,大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是由素质教育的发展性这一特点决定的。
三: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社会上对当代大学生的评价经常会出现一些负面新闻,指责他们没有责任感、使命感,急功近利,思想道德素质滑坡;也有一些用人单位反映少数大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不清楚;专业技能未掌握,动手能力差;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好高骛远,等等。可以说,这些都是高校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某些大学生
身上的具体表现。四: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可行性措施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改革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改革教育体制。改变当前教育认识上的误区,教育的重点不仅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怎样做人,充分发挥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要运用学术报告、专家论坛、报刊、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素质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为人师表,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要治学严谨、教书育人,必须拥有良好的师德规范。师德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特别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循循善诱,启迪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三)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要办好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保证质量,为高等学校提供良好的生源;重视人文科学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是21世纪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趋势之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各种学术交流、知识竞赛和文体活动,引导他们在各种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陶冶情操。
(四)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灵魂,科研是学科建设的核心,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能力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创新素质教育为学生各种内化的素质向创新素质转化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使多种素质相融合,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使他们成为我国的栋梁之才。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民族强盛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战略问题。因此,必须以胡锦涛总书记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准则,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五:高校应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大学生知识,它的本意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完全的人、比较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生应严格要求自己,养成健全的人格,努力成为全社会的表率。当前整个社会趋向功利,使很多人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大学必须作为一个精神家园,必须引领社会。教育,要回归到教育的本意,我国大学担负着很重要的历史责任——要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每所大学都应给同学更大的自主权来选择不同的课程,应该有不同的组合,让同学根据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大学所需要的是提供肥沃的土壤,每个同学是不同智慧的种子,有的也许将来长成参天大树,有的长成非常漂亮的花,有的长成路边的小草,但是他们都能够茁壮成长。如果大学能这样做,那么它就是成功的。”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研究
摘 要:当代大学生大都是“90后”,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教育状况、家庭影响、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都和以往的大学生有很大不同,由此造成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主要研究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校内形成浓厚的思想道德素质氛围,指导思想政治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特殊性;团队意识
一、现状与趋势分析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许多学者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学者就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特征及教育策略进行的研究居多。吴敏英、陈青山的新中国60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轨迹及其启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9月),以历史事实为根据,对不同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特点进行归纳概述;彭永忠《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调研报告》(《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1月),从当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特点入手,剖析造成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下降的原因,并提出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新思路。赵飞,《十五年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研究综述》(《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10月),指出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与灵魂。
纵观现有的文章发现,关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问题多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问题,关注大学生校内思想道德素质问题多于校外思想道德素质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当代高校大学生有自己的特殊性,他们在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心理特点、价值观念上与原来高校大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别。梁丽营在《“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中这样描述当代大学生,“90后”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点概括为:“自信、个性张扬;敢于面对现实,目标明确;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热衷公益事业;依赖网络;没有足够的理想信仰,有明显的功利性;没有明显的团队意识性,挫折教育还不够。”本文以山东协和学院大一学生为总体进行抽样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进行研究,共发出问卷1000份,收回975份,有效回收率为97.5%。最后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经过讨论得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总结起来共有以下几点:
1.明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的人生目标
调查显示,有69.8%的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认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大约有25%的人并没有入党意愿,但是认同党的指导思想;大约5.2%的态度是无所谓的,认为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都能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极少部分学生信仰缺失,而且态度玩世不恭。当代大学生中有大概89%的人有积极的人生奋斗目标,能够设定为“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也能够正确表达个人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9%的学生觉得社会理想同自身没有太大关系,共产主义太遥远,但是有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仅有1%的学生人生迷茫,无法确定社会理想,也没有太明确的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认为理想是空无虚有的东西。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目标明确,有足够的自信适应社会。
2.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问卷以当前敏感的“中日关系―钓鱼岛”“藏独”“台独”为例设置问题,发现99.9%当代大学生热爱祖国,渴望国家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分裂活动,坚决维护社会稳定。以当前“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倡廉行为为例,99%学生对腐败行为深恶痛绝,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说明当代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心系国家,能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3.自我意识强烈,辨析能力薄弱
校园虽是一方净土,但是也有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对于“如何面对不道德的行为”的问题:当代大学生中有18.9%的人选择了“对他人不当行为当面进行指出”,却有72.3%的人认为“如果涉及自身利益才会当面指出”,8.8%的人竟然选择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只有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才会重视校园的不文明现象。有些学生明知是不文明现象,却不能明辨是非,明知故犯,带有利己性和功利性。庄金鑫在《“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朔治觥啡衔?:“‘90后’大学生拥有基本的道德认知水平以及比较理性的道德评价能力,可是他们在道德行为方面远远跟不上其道德认知,利己性和功利性更为明显。”
4.团队意识薄弱,心理素质脆弱
“如果和同学有冲突,责任归咎于谁?”,当代大学生中有78.9%的人认为“主要责任在于他人”;只有10%的人觉得“主要责任在于自己”;11.1%的学生回答“不好界定”。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团队意识薄弱,发生矛盾时很少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归咎于别人。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全部都是“90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迷恋于网络,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削弱了团队协作意识。
在问到“如何面对挫折”时,52%的人选择了“影响很大,但是会总结经验,继续奋斗”。40.8%的人认为“影响不大,只是自己会失落一段时间。”只有7.2%的人认为“无所谓,会继续努力。”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比较弱,心理素质脆弱,这不仅与教育有关,还与自身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三、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问题解决的可行性对策
针对以上当代大学生显著的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对策。
1.从家庭教育方面入手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校里的多数问题都能从家庭映射出来,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其实也可以追究到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整体素质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当代大学生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而且青春期带有叛逆性,家长对他们进行干预的时候要注意方法和技巧,不可采取封建家长制,应多沟通交流,注重从道德认识、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这三个方面锻炼孩子的道德素质,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2.从学校教育方面入手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能够唤起当代大学生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校园文化的类型要多样化,可以通过墙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社团组织、文艺活动等方式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提升文化内涵,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2)课堂教学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主要渠道
课堂教育可以从教育者和教育媒介这两个方面入手,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教师不仅是指思政课老师,还包括专业课老师。他们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通过自身言行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发挥能动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媒介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远程教育等,必须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及时根据新问题、新情况编写一些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教材。
(3)发挥典型事例的模范作用
当代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典型事例剖析,激发他们的热情,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思想道德素养,通过模仿,内化成自身的素养。赵君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实证研究》中认为“在校园文化宣传的过程中,加大典型案例的讲解,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同时代人的先进事迹,从而达到教育自身的作用。”
3.加强自身素质
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外因是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加强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协和学院教改课题“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2012xh17。
编辑 李建军
第五篇:大学生素质教育
大学生素质教育
1、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指大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行为、政治态度、法纪素养等符合时代特征的基本品质,是大学生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综合体现。在大学生的多元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灵魂,居于各种素质之首,它对造就21世纪高素质人才起着引导和保证作用。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政治观点、思想观念、思想方法和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基本品质总称,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两个方面,思想素质是思想认识、思想情感与思想方法三因素组成,而政治素质则由政治信念、政治观点、政治立场等要素组成。当今大学生正处于世纪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可塑性比较强。因此,要求大学生不断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努力去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身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培养良好看思想政治素质确保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确立,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方面的素质。当代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学习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它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和中华民族振兴的法宝。学习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
学以致用,把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同自己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积极参加大学生业余党校的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途径,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下功夫。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在运用邓小平理论以及江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能上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上有新高,大学生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有很大的发展。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这个环境,先进人物不断涌现,像孔繁森、吴天祥、萧栋栋……,他们的业绩、精神和品质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我们应当教育大学生从他们身上吸取前进的动力,长期锻炼自己,不懈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思想政治的素质不断发展,进
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2、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素质(指大学生对教学计划内专业基础、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文化艺术素质(指大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审美情趣以及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态度和精神)、身心素质(指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体育运动技能,体育训练和达标情况,社会适应性,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个人言行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修养)。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存于主体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背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在宏观方面体现
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有骨气)。从狭义来说指人文(即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问题。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追求人的美化,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良好的人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崇高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风度气质
等。
3、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表现出的创造发明素养(包括独到见解、独特方法),完成实践环节、学习任务,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技术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以下内容:①引入新产品②引进新技术③开辟新市场④开拓并利用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⑤实现工业的新组织。”显然,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范围很广,涉及到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创
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并对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据估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农业经济时代不足10%,工业经济时代后期达到40%以上,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将达到80%以上。世界资源开发的核心已由物力资源开发转向人力资源开发,人才成为第一资源,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繁荣、富强,将越来越主要地取决于或依赖于知识进步的程度、知识创新的能力。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技进步、知识创新的水平,正如江泽民所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加快赶超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先进水平,必须依靠全民族确立创新意识,在各项事业中不断创新。同时,更需要有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所谓实践能力,其含义要高于“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构成了实践能力主体,但不是全部。实践能力应包括对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敢于接触实际、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以及处理工程实际问题时所需要的协调能力。由于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极
为密切的联系,这就使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让每个大学生在4年中能经过多个这种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好处。
4、法律素质及道德素质
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由大学生的法纪知识内化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边界的心理品质,它通过内心结合和习惯来约束大学生的行为,调控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学校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大学生道德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做人与成人实践中内化成的行为规范的心理品质,包括大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若干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廉政与腐败、诚实与虚伪、创新与陈旧、积极向上与不思进取,增进自身全面素质发展与个人发展为中等
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对应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