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生于忧患中考题

时间:2019-05-14 19:2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三语文生于忧患中考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三语文生于忧患中考题》。

第一篇:初三语文生于忧患中考题

《〈孟子〉两章》中考题集萃

一、(2006年河南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0分)

(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

其筋骨 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二、(2006年北京市海淀区试题)阅读文言文,完成20—23题。(12分)

20.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 ;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3分)

21.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3分)

22.选文第③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推论的是哪句话?(3分)

23.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和()这两句。(3分)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三、(2006年沈阳市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5题。(15分)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2分)1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2分)(1)举.:(2)任.

: 12.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曾益/其所不能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入/则无法家/拂士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4.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2分)

15.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3分)

四、(2004年贵阳实验区试题)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18—21题。(10分)

18.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2分)

①故.

: ②是.: 19.用现代汉语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2分)20.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21.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3分)【相关链接材料】‚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唯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到,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解释加点的字。(3分)

五、(2004年山东泰安市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甲]人恒过,然后能改;……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②郑之鄙.

人学为盖 鄙: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译:

②旱斯具舟,热斯具裘。译:

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

共同特点:

六、(2004年山东威海市中考试题)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5—9题。

5.给下边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②入则无法家拂.

士()6.下边对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两组是()和()(4分)

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何苦.而不平(愁)B.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斟酌损益.

(利益)C.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殚其地之出.

(出产的东西)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一鼓作.

气(振作)7.文中缺漏了一处文字,把缺漏的文字补出来。(2分)

答:

8.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 这一观点。(2分)

9.写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意思。(2分)

答:

七、(2003年山东淄博市中考试题)阅读下面有关“忧患”的两个文段,做12—13题。(6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

①衡.()于虑 ②而后喻.()③以光.()先帝遗德 13.(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

(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3分)

八、(2003年重庆中考试题)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15分)1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于声,而后喻 B.国恒.亡 人恒.

过,然后能改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大计亦死 D.入则无法家拂.士 行拂.乱其所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3.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行为上要。(用原文回答)(2分)

14.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4分)

九、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1.《孟子》是 家的经典之一。你还知道该学派的哪些经典?请再举三部: 2.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

3.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4.《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5.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

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第二篇:《生于忧患_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_附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①管夷吾举于士 举:_________________ .A.舜发于畎亩之中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 ..4.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 ..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是哪两句?()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下面选项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旨相同的一项是(2分)()A.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D.霜叶红于二月花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开篇运用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因为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的经历相似,都是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_________________ .

③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_________________ ..

2.下边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B.曾益其所不能 .D.入则无法家拂士 .

答案:1.①被举用,被选拔 ②这(个)③“用来”或“用来„„的(方法、过程、手段)”

2.A 3.A(A项“其”:都是代词,都指代“将接受大任的人”B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项“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标志D项“于”:介词,“给”;介词,表比较,“比”)

4.C(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5.A、D 6.D 7.(如果)在国内没有懂得法度的臣子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国家侵扰的忧患,国家往往会灭亡。8.受艰苦磨炼之后,能够成就不平凡事业的人。9.举例论证 经历了痛苦的磨难 在历史上建立了大的功业

2009年山东济宁卷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①②③④

【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5.6.7.8.9.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引:__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①常常 ②拿起 13.①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14.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15.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1)2008年浙江衢州卷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必先苦其心志().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⑴曾益其所不能。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①(被)选拔 ②责任(使命、任务)③使„„痛苦 ④被了解(明白)17.D 18.⑴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⑵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19.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008年贵州贵阳卷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而死于安乐也。1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⑴舜发于畎亩之中().⑶衡于虑().24.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5.《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__________ 任:__________ ..②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___ .

③人恒过 过:__________ .

19.翻译“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个句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的划线句属于____________论据。作者从个人____________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____________的方略,最终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4分)21.材料链接:2008年,伟大的祖国遭受了雪凝、“藏独”、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突难。我们渴望天佑中

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衬,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注】邦:国家。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0.①故:所以 任:责任、使命 ②曾:通“增”,增加 ③过:犯错误(4分)21.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3分)22.事实 成才 治国 生于优患,死于安乐(4分)23.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脸。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砺之时。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象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3分)

2007年吉林长春卷

22.孟子是__________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1分)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⑵空乏其身()..

⑷而后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2.战国 儒 23.⑴被起用 ⑵使„„穷困缺乏 ⑶通“横”,梗塞,不顺 ⑷被了解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25.是下联的意思。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26.围绕“思想受到磨砺,培养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性格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身体的摔打和体魄的健壮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在生活中经历挫折,承受失败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回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2)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中考题

《陋室铭》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0~12题。(10)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0.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有仙则名 名()(2)妻子不觌 妻子()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2.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

二、(12)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 ②人不堪其忧 不堪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2分)

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17.简答题:(5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

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

四、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共8分)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1)有仙则名 名:(2)惟吾德馨 德馨: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五、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共分)(一)(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简要回答问题。

(1)(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2)(2)(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

12.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3分)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爱莲说》中考题集锦

一、(8)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 ②穹石盘簿而埋根 而 . 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亵 . ④甘冒霜而停雪 停 .10.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11.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2.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8—22题。(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周元公集》)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呈袅娜之姿;迨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藉,皆并列盘餐,而王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乃简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节)

注:①荷钱:措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hàn dàn):未开的荷花。④异馥(fù):异香。

18.将甲文中横线处空缺内容补充完整。(2分)予独爱莲之。

19.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摘而藏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面山而居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乃记之而去

D.溪深而鱼肥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2)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已:()21.翻译下列句子。(2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2)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

22.甲乙两个文段,都是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4分)答:

三、2007年泰州市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3—16题。(11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②逸致:情趣。③迨:及,等到。(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

1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濯清涟而不妖()(2)日上日妍()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译文: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6.“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第二段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3分)

句子:

启迪:

四、2007年湖北省鄂州市 [甲]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

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

堂集》)[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亭亭净植 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 ④莫能肖也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2分)A.强迫 B.接近,迫近C.狭窄 D.威胁

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2分)

第四篇: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13中考题及答案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13中考题及答案

12.【2013年·浙江省绍兴市】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两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必先苦其心志▲..

(3)曾益其所不能▲(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

17.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答:▲

【答案】

15.(4分)

(1)任用,选拔(或“被任用”、被选拔)

(2)使„„痛苦

(3)通“增”,增加

(4)脸色(表情、神情、神色)

16.(4分)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17.(4分)

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论证更充分。

第五篇:中考题

《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

《陋室铭中对陋室环境描写的语句是:“__________”

《陋室铭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同,莲花以“_____________”的特点,被人们看做是“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象征。

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和杜甫的“___________”都是表达了他们的雄心壮志,常被今人用来激励自己。

“__________”在官吏凶恶与老妪悲苦的鲜明对比中,流露出作者对安史之乱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的同情。(《石壕吏》)《春望》中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

在战争年代里,人们往往企盼着一封来自远方亲人的书信,借以得知亲人平安的信息。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呀!(《春望》)郦道元概括三峡春冬之景,抒发喜爱之情的句子是:

古诗之中精彩的比喻句很多,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是如何描写月下之景的?

“_______”表达了刘禹锡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陋室铭》)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大同社会中提倡的“”都是博爱精神的体现,可谓异曲同工。

《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被称为千古奇观的名句。

《渡荆门送别》中表现游子对故乡思念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作者要按照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承上启下表明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三峡》中引用渔人的民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中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壕吏》中揭示老妇人内心痛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登岳阳楼》中与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中能充分展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在《春望》中因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而忧愁并日益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

《爱莲说》中比喻君子美名传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爱莲说》中象征君子美好资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渡荆门送别》中描写平原广阔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至塞上》中用以比喻表现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中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___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景色的句子是:“。”

《记承天寺夜游》中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哲理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渡荆门送别》中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即:

“________________”

《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仪态端正令人敬重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陶渊明是这样描写桃花源的自然风光的:“。”

《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句子是:“______”

《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高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

诗人陈与义登上岳阳楼,美景并未给他带来喜悦,反而惹恨添仇,勾起来了他满腹的家国之恨,诗中最能表现这一情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在《大道之行也》中具体陈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_____”

《三峡》中直接写山高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三峡》侧面(间接)写上高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三峡》中用夸张的手法间接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

《大道之行也》中最能体现全社会的关爱这一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大道之行也》中古代最高的政治理想就是:“___________”

《望岳》中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________.”

《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的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峡》中郦道元概括三峡春冬之景,抒发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登岳阳楼》中语意双关,表现诗人无限悲恨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

下载初三语文生于忧患中考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三语文生于忧患中考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广西钦州市语文中考题

    钦州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钦州市中等学校招生暨初中毕业统一考试语文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一、积累和运用(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

    语文关于四大名著的中考题

    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_____.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_____。(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

    生于忧患说课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 七台河市金河中学马丽艳 尊敬的各位评委:您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下......

    生于忧患名言

    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魏绛:“„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周文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

    活动中考题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期中试题 班级:幼二班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内容B.教育目标C.教育手段D.教育评价 2、社会要求与......

    苏州园林中考题

    苏州园林 (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

    饮酒中考题

    饮酒中考题 2007扬州市(一)诗歌赏析。(4分)11.批注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和文学鉴赏、批评的重要形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阅读者的眼光和......

    西游记中考题

    西游记中考题 1.《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明代人。 全书共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