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语文上册同步训练题18
第一单元测评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演练(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间或(jiàn)
朝暾(tūn)
蹙缩(cù)
直栏横槛(jiàn)....B.敕造(chì)
纨绔(kuà)
孱弱(chán)
叱咤风云(chì chà).....C.潸然(shān)
两靥(yè)
懵懂(měnɡ)
陈抟老祖(tuán)....D.踌蹰(chú)
联袂(mèi)
蹂躏(lìn)
少不更事(ɡēnɡ)....答案:1.B 解析:B项,“绔”应读“kù”,“咤”应读“zhà”。2.下列字形书写全对的一组是()A.膏粱
眩目
寒暄
苍皇失措 B.感喟
伶俐
辩论
不记其数 C.蹒跚
放诞
抱歉
哀声叹气 D.咀嚼
窈陷
执拗
纷至沓来
答案:D 解析:A项,“苍”应为“仓”;B项,“记”应为“计”;C项,“哀”应为“唉”。
3.(2009北京高考,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______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________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________画山水。
A.遏制
次序
善于
B.遏制
秩序
擅长 C.遏止
秩序
擅长
D.遏止
次序
善于
答案:B 解析:“遏制”,制止、控制;“遏止”,用力阻止。①句中“环境恶化”应该控制,所以选“遏制”。“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次序”,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排列的先后。②句中“维持”的应该是“秩序”,而非次序。③“擅长”和“善于”都是“在某方面具有特长”的意思。但“善于”不能单独作谓语,它的宾语一般不能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擅长”可单独作谓语,宾语可以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也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4.下列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清朝一灭亡,那些整天只知道提着鸟笼,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也随着完蛋了。....B.我俩是总角之交,从一起读大学到现在已经认识三十多年了。....C.《红楼梦》的伏笔俯拾皆是,每每被脂砚斋指出,说它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D.这本宣扬邪教学说的小册子,讲的都是些不经之谈。....答案:B 解析:B项,“总角之交”指少年时期就很要好的朋友。句中是说我俩从读大学认识的,不合语境。A项,“纨绔子弟”指那些只知享受,什么事也不能干的富贵人家的子弟。C项,“俯拾皆是”形容为数很多,而且容易得到。D项,“不经之谈”指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A、C、D三项均使用正确。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错误的一项是()A.“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B.丫鬟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 C.“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D.“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答案:A 解析:“他说”后面的句号应改为逗号。
6.(2009全国高考Ⅱ,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③②⑥①⑤
答案:D 解析:根据陈述对象的一致性,应该把④作为第一句,和结尾“古典服饰„„”相联系,应该把⑤作为最后一句,然后根据绳结的“历史”“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作用”“美学意义”确定顺序是④③②⑥①⑤。
二、阅读鉴赏(3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9分)
永远的母亲
北方的季节,说变就变。好像时令就是命令。万物都违抗不得。春天到了,再坚硬的土地也得按时返青;秋天走了,再蓬勃的树叶也得屈尊枯萎。这是老天定下的时刻表,即使在这个弹丸小镇上。它仍然被一丝不苟地执行着。
振青嫂紧了紧身上的旧毛衣,使劲搓搓手,重新操起扫帚,一下下地扫过去。冬天越近,土地就越显得干硬,扫帚划过,响起刺耳的“咝啦”声,振青嫂的手也一阵阵干冷地疼痛。她只能把扫帚握得更紧,仿佛那是她的命一般。
其实,这把扫帚也的确是她的命,就像身上这件脱了线退了颜色的旧毛衣是她唯一的外套一样。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七年。而七年前,她还是一个面庞红润的少妇,一个温婉朴实的母亲。只是后来,与她同来城里打工的丈夫弄丢了孩子,于是她失去了自己唯一尊贵的身份——母亲。她的亲亲的儿子豆豆,那时才只有五岁呢。
“找不到孩子,我就死在这儿!”每次回想这句话,振青嫂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无比坚强的女人,就像扫帚下枯黄的叶片,干瘪苦涩但筋骨嶙峋。
现在,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跑到她面前,打扰了她的回忆。小男孩有五岁左右,这让振青嫂想起了自己的心头肉,她忍不住暗地里比较:脸盘有点像,都是圆圆的,个头、胖瘦也差不多。不过,豆豆是双眼皮,比眼前这一个要漂亮些,而且,豆豆一边一个小虎牙,没有比他更惹人疼的孩子了。这样想过之后,振青嫂心中竟然略觉安慰。但是,既而她就想起:豆豆离开她已经七年多了。她不禁又将目光投向那个小男孩,这一次,他越看越像小豆豆了。
“豆豆——”振青嫂伸出手去。其实,几年来,她已经习惯于管所有的小孩子叫豆豆。可眼前的孩子显然被这个陌生人吓着了,小嘴一撇,就跑开了。振青嫂叹口气,这种情景她也早就习惯了,岂止孩子如此,这里的大人,哪一个不是经常对她指指点点,有时还甩下一句“神经有问题”,好像丢了孩子并非她的不幸,而是她的罪孽。当然,如果振青嫂有文化,如果她也读过鲁迅的话,她也许会知道,我们中国人是善于淡化悲剧的,尤其是淡化别人的悲剧。
小男孩穿着鲜红的羽绒服,像一团小火球在马路牙子附近滚来滚去。振青嫂很想掉过头专心扫地,可那个可爱的身影像钉在了脑子里,一再吸引她的目光。于是,振青嫂又紧了紧毛衣,想到自己初为人母时的兴奋和紧张,焦虑和不安,这让她心里有些酸涩。仅仅是酸涩而已,也许她已在痛苦中浸泡太久,只能体会出除痛苦以外的感觉了。
也许这个平凡的下午注定要爆发一场灾难,当一辆重型卡车向小男孩驶去时,振青嫂头发倏地竖了起来,浑身酸麻,像要散架一样。而这个胖宝宝显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直到他被一记扫帚扫到三米开外,直到那个让他害怕的女人倒在车轮下。他才看着地上那一摊暗红的血,“哇”地哭了出来,而他哭的原因,可能是刚才摔倒时伤了自己的膝盖。
振青嫂仰面朝天地躺着,突然发现小镇的天空其实很蓝很蓝,而且并不像她想象中的那么瘦狭,也许她平时只顾低头看地,却忽略了原来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现在,躺在地上,她在剧烈的疼痛中感到久违的舒适。围在她身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逐渐扩大的脸„„
“没想到这个女人还挺勇敢!”
“哪儿啊,她肯定把孩子看成自己丢的那个了。” “可她的孩子,少说也有十二岁了呀。” “要不怎么说,她脑筋还是不清楚„„”
“唉,啥人啥命,这样去了,也算她的造化。”
振青嫂突然觉出自己的伟大了,这些所谓的城里人,哪里懂得她的心思,他们只知道毛衣旧了要买新的,却不知道良心旧了就永远难以洗净。
而她,现在终于躺倒在自己扫了七年的干干净净的大街上了,在蓝天白云下尽情地想念她的豆豆。也许孩子在另一个世界等她,在那个世界里,她有一所房子,她可以在厨房里煮汤、煎鸡蛋,在客厅里看电视、织毛衣,一定要织两件,一件给自己,一件给她的豆豆„„
7.找出文章前两段中隐含的自然环境描写,并分析其特点及作用。(4分)
8.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下面这两句话的理解。(6分,每小题3分)(1)也许她平时只顾低头看地,却忽略了原来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
(2)他们只知道毛衣旧了要买新的,却不知道良心旧了就永远难以洗净。
9.试分析文章第四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4分)
10.谈谈你对小说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5分)答案:7.参考答案:特点:冷清、萧索。作用:①奠定了冷漠、低沉的感情基调;②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环境,烘托其不幸遭遇及坚强性格,为下文悲剧的发生作了铺垫。
解析:本题应从重要词句入手进行体会,由具体画面总结出抽象的感觉。文章前两段没有通过捕捉意象、白描刻画等手法进行直接的自然环境描写,但由“冬天越近”可以想象初冬之景,主人公一个人在扫街,土地干硬,声音刺耳,可见其冷清萧索。而由“命令”“违抗”“按时”“屈尊”“一丝不苟”等词语可体会出。这个冬天的到来让人无可奈何,让人有一种低沉、压抑之感。在这样的环境中,主人公出场,再联系下文,这样的枯寂萧索的环境正好衬托了她丢失孩子的不幸遭遇,以及艰苦环境中愈发坚强的性格特点。这样的遭遇和性格正是下文她英勇救人的伏笔。
8.参考答案:(1)说明她局限于自己的苦难中已经很久,一直未能主动地于痛苦中解脱,这种痛苦使她越来越封闭,以至于忽略了外界的一切,尤其是能让自己感到舒畅的事物。(2)物质上暂时贫穷并不可怕,这还有机会得到改善。但精神生活的贫乏,尤其是道德缺失,缺少同情心却是难以救治的大问题。
解析:(1)解答这类题目应先突破重点句,然后联系上下文,搜索有用信息,进行整合。小说开头,振青嫂就以清洁工的形象出现,扫帚“仿佛那是她的命一般”,对孩子的思念和寻找成为她生活的主要内容和唯一目的,而周围人的不理解也只能使她更加孤独、封闭。所以,看到很久没有认真看过的蓝天时,她感到异常舒畅,心胸仿佛也开阔起来。(2)联系上文。这件旧毛衣是振青嫂唯一的外套,可见她生活贫困。而文中的“城里人”一直对她施以冷眼。即使在她为救人而受伤之后,仍然以一己之心揣度其意,可见他们的精神世界中同情心的严重缺失。解答本题一定要注意将两个方面考虑周全,并注意其对比关系。
9.参考答案:结构: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所写她的不幸遭遇及她面对不幸的反应,进而为下文悲剧的发生埋下伏笔。内容:点明振青嫂作为母亲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性格特点,使她的形象鲜明、生动、饱满。
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最好能体现一种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如“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结构”在此指段落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本段与其他段落的关系,如过渡、铺垫、总起、总结等。第四段开头振青嫂的话紧承上文孩子走失一事,点明她对此事的态度,是一个小结。此处写回忆,继而让孩子打断回忆,起到了引入下文的作用。在内容方面,对人物性格描写极为细致,“干瘪苦涩”既可以指外形的憔悴枯槁,也可指内心的孤寂凄苦,“筋骨嶙峋”却体现了一种内在的坚韧。二者合一,再联系前文她寻找孩子的决心,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清晰,为下文情节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0.参考答案:最后一段是作者美好的想象,它借助振青嫂的心理活动传达一种希望,用具体的细节描写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同时,让想象与现实形成对比,反衬以振青嫂为代表的不幸者恶劣的生存境遇。
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最好能体现一种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如“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8分)
在柏林
(美国)奥莱尔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边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1.“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是小说的环境描写。这一描写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暗示了什么?这是一处伏笔,下文什么内容与此照应?(4分)
12.小说中老妇人数“一、二、三”的细节反复出现,有一石三鸟的作用。请分条阐述其作用。(6分)
13.小小说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瞬间,表现深刻的内涵,时代的风云。这篇小说也是如此。请你分别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小说描写的生活瞬间(情节)和表现的主旨。(4分)
14.结尾处写道:“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人们为什么不说话?他们在想什么?请你想象乘客们的情绪,作一段心理描写。(4分)
答案:11.参考答案:这一环境描写渲染了战争带来的悲凉气氛,德国弥漫着的失败情绪;也是暗写战争惨烈,战死者众多。这处伏笔,与下文老兵夫妇的遭遇照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应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及作用,常用的表达
技巧有各种描写、铺垫、伏笔、照应、过渡、对比、衬托及各种修辞,分析其作用时要结合全文内容及结构特点。
12.参考答案:(1)暗示战争让老人失去了三个儿子;(2)表现老人内心无法言说的痛苦;(3)形成一个悬念,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细节描写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分析。
13.参考答案:情节:后备役老兵失去三个儿子,妻子因伤心而发疯,自己又要上前线。主旨:侵略战争给被侵略人民带来苦难的同时,也给侵略国人民造成无尽的伤痛。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将文章的整体内容(情节)和主旨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在概括思想内容时,要挖掘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深层隐含信息。
14.参考答案:“寂静”是表象,隐含了人们内心的“动”。车厢里的妇女儿童们,哪一个没有或丧夫失子,或失去父母的苦痛!老兵的话,使他们陷入沉思,引发他们的共鸣,联想到自己的境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结句,又是主旨句,既揭示了文章中心,又留下余地让人思考,可结合文章主旨进行分析。
三、语言表达(15分)15.(2009北京高考,21)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4分)《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1)以《红楼梦》为主语
(2)以曹雪芹为主语
答案:(1)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长篇小说。
(2)曹雪芹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解析:这是一道有附加要求的句式变换题。要求将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且主语已定,解决这个问题,要先将句子主干定好,然后将剩余信息拆到句中作主语和宾语的修饰语即可。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人类需要温馨的家园,开发商在开发住宅小区时,不仅给小区取一个独特的名字,还会拟一句匠心独具的广告语,如“黄鹤世家——东边古楼西边水,黄鹤飞处是我家”,“城南新居——听城南故事,看城南新居”,“花前树下——春来花香鸟语,福入树下人家”。
请你紧扣下面楼盘的名称,选择其中一处,就某一方面,拟一条广告语。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简练。
(1)华盛新都(2)江南明珠园
答案:(1)华盛新都——尽享都市繁华的宁静,重温尊贵生活的从容。(对偶)(2)江南明珠园——放眼江南明珠满眼春色,尽收江城四岸十里繁华。(夸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灵活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此题应掌握广告语的特点,作答时尽量选取自己拿手的一种修辞手法,因为题目没有明确要求使用哪一种修辞手法。拟写广告语,一般涉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这两个特点。拟写广
告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主题鲜明,不能离开被宣传的事物独立存在。②构思新颖,能吸引人。③语言精练,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能打动人。
17.电视新闻“编后语”,是节目主持人代表电视台在具有新闻价值、比较重要的某条或某组新闻前或后依托于新闻内容进行评说的“小言论”。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提要,为其拟写一则编后语。不少于70字。(5分)2009年9月19日,一位父亲在武汉市新洲城关的网吧抓到了逃学上网的儿子小波,对其拳打脚踢,并将孩子全身衣服扒下当众焚烧。随后他将孩子带到学校,让其赤身裸体并罚站近半小时。此后,小波一直不敢出门,说要和父亲脱离父子关系。
答案:中国有句老话,叫“棍棒底下出孝子”,小波的父亲想必和天下无数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只是,像他这样的毒打与羞辱行为,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的“家庭教训”。亲情虽然与生俱来,却同样需要呵护与珍惜。
解析:本题要求写编后语,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小波的父亲爱子心切,做出了过激行为,伤害了可贵的亲情。在阐述己见时应紧扣这一核心问题来分析,这样才能答到要点上。在表述中,还应注意措辞简明。
四、写作训练(50分)18.桑地亚哥的硬汉精神感动了我们,是源于他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智慧。有位成功人士也说过: “我们应该有勇气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这两者的不同。”
生活中,你有哪些类似的经历?有过怎样的反思?请以“勇气·胸怀·智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
写作提示:“勇气·胸怀·智慧”这一文题的写作有两个难点:一是题意的把握之难——这是一个“三元关系”类的文题,二是材料的选择之难——一个材料中要能兼容这三个有机联系的元素。在构思上,本文既可以把“勇气”“胸怀”作为明线来处理,把“智慧”作为暗线来处理——在对“勇气”“胸怀”的抉择中彰显“智慧”;也可以将“勇气”“胸怀”“智慧”均作为明线来处理。当然,最佳的构思是找到一条贯穿“勇气”“胸怀”“智慧”三者的内在红线,这样才能把文章收绾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一个焊接的“拼盘”。
参考例文:
勇气·胸怀·智慧
我的哥哥傻强有先天性唐氏综合症,他的傻是写在脸上的,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个傻子,但我认为我的哥哥拥有常人所没有的勇气、胸怀和智慧,他用对我特有的爱诠释了这三个词。
哥哥常被人欺负,小伙伴们常向他脸上扔石子,让他去爬树,捣马蜂窝,以致被蜇得满头是包。小伙伴们常叫我“傻强他弟”,连带地他们也常欺负我,所以我特恨我哥。然而有一天,我哥看见我被几个小伙伴按在地上,也不知他哪儿来的勇气,冲上去一把将他们拉开。自那次以后,小伙伴们特怕我,总在背地里说:“他哥傻强的力气可大了。”每每听后,我都有一种特自豪的感觉。
家里的人总防着他,生怕他伤着我,我和他也总保持一定的距离。有一天吃午饭的时候,我和他坐对面,他竟把盘子里的菜一把抓起来放到我碗里,然后笑着说:“弟„„弟,吃„„吃,饱„„饱。”结果,被母亲用筷子打了一下,他很生气地出去了。下午,我在院子里看书,忽然听见那熟悉的声音。我抬起头,他这会儿似乎特高兴,把拳头举过头顶大笑着说:“弟„„弟„„甜。”我转身进了房间。透过窗户我发现他一个人蹲在了地上,很不开心。晚上,他小心地推开我的房门,扔下三颗糖就转身逃开了。我这才明白下午他的拳头里是这几颗糖。我常气我哥,但他从未生过我的气,他的胸怀让我敬佩。
上高中时,我必须和我哥分别了,我要到县城的中学住校。哥听说之后,没我想象得那么开心,他盯着我,沉默了好长时间,然后吞吞吐吐地说:“上„„学,弟„„上„„学„„
好。”我是悄然离开的,生怕他知道后要跟着去。后来打电话回家,才听说哥离家出走了,一时之间家里人乱了手脚,四处寻找。几天后的一个中午,我在校园里,看见了他,他穿着那件小他好几号的外衣,人都瘦了一圈,他紧锁眉头,见我后盯着看了好一会儿,冲上来叫道:“弟„„找„„到„„弟„„”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凭着“中学”这两个字,他竟在偌大的县城找到了我,他的智慧让我惊叹。
我的哥哥,一个有勇气去保护我、有胸怀去包容我、有智慧去寻找我的人,他给我的爱需要我用一生去报答。
点评:本文的睿智闪现于“独到”——以一个“智障”的人来演绎主旨。因为“傻强”是一个“智障”的人,所以他的行为、情感、思想都是最质朴的、最本真的,故而能对读者产生一种超强的震撼。而“傻强”这个“智障”的人却有超出常人想象的“勇气”“胸怀”“智慧”,此皆源于一个“情”字——手足之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为此,作者在文末惊叹“他给我的爱需要我用一生去报答”,于读者来说也当“心有戚戚”。
第二篇: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清贫》同步训练
清贫
★连接词语组成词,把不能连线的字口头组词。
侈 俘 浮 搜 袄 妖 掷 郑 眼 裤
奢 屠 虏 查 棉 投 裆 挡 割 瞎
★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吓xiā()缝fãng()藏cáng()hâ()fâng()zàng()
★看拼音写词语
sōu xúnmù bǐngkù dāngjiě shì
()()(裆)()
niē zàoxiā mángbǐ cǐ
()()()
★找出最能体现方志敏同志美德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叙述中用得最多的方法是对人物的____、____的描写。
★朗读下面的句子,看看用什么语气最恰当。
1.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2.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3.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4.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
1919年到1927年,我国许多人到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
战,贫
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留学生经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在巴黎的留学生一起聚会。一个满身散发着酒气的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动 激怒)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地说 先生 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 那好 我代表祖国 你代表你的国家 我们比一比 等我们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蠢材 从此,徐悲鸿学习更勤奋了。他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时,常常是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一去就是一天,不到闭馆不出来。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都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震动 振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骂中国人无能的外国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徐悲鸿的对手。
1.在括号里把适当的词语画上“”。
2.在第三自然段中的“__”上加标点。
3.写出一个意义相对的词。
歧视—()贫穷落后—()又蠢又笨—()
4.写出近义词。
恶毒—()坚毅—()聚会—()
5.改写句子。
那个外国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徐悲鸿的对手。(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颠倒句子顺序,句意改变了吗?
(1)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
我国杰出的画家是徐悲鸿。()
(2)许多在巴黎的留学生一起聚会。
巴黎的许多留学生在一起聚会。()
7.(1)当一个外国留学生恶毒地攻击中国人时,徐悲鸿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徐悲鸿是怎样勤奋地学画的?
(3)是什么力量使他这样忘我地学画?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4)通过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你能把下列汉字加一个笔画变成另一个字吗?
万()司()一()
小()王()大()
乌()问()牛()
木()人()丁()
第三篇: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中秋节》同步训练
中秋节
班级姓名
★读句子,根据拼音填上合适的字。
在元xiāo()jiā()节,我们故乡的风俗是儿女bài jiàn()父母,亲友tuán jǜ(),赏灯观月。
★请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中秋的夜晚,天空晴郎,月亮又园又亮,此时赏月,仿佛看到嫦蛾抱着玉兔遥望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秋节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并例为“四大节日”,深受人们的喜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去不合适的选项。
中秋节的风俗有:①赏月 ②吃月饼 ③赛龙舟
★在正确的一组词语后面打上勾。
1.元肖 爽快 嫦娥 官殿()
2.拜见 祈求 婵娟 悠久()
3.风俗 像征 图案 箱雪()
4.聚会 历史 相逢 明郎()
★填时间并按照顺序排列。
___________是重阳节___________是除夕夜___________是中秋节___________是端午节___________是元宵节
请按照顺序排列:_春节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诗句补充完整。
1.但愿人长久。2.床前明月光。
请你也写一首吟咏月亮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常用“花好月圆”祝贺新婚,你还知道哪些祝福的话?贺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贺新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贺开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贺新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傍晚,我像一只快活的小鸟蹦蹦跳跳地跑进校园,参加“中秋赏月晚会”。进入会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心装点的主席台,一条横幅高悬在主席台上方,横幅下面是用彩笔绘出的红艳艳的苹果、黄澄澄的鸭梨,多美呀!
夜幕降临了,小树上的彩灯一闪一闪的,就像明亮、快活的眼睛。大队辅导员用充满激情的语调说:“晚会开始了。”顿时,教室里一片欢腾。你看,张明和孙磊说的相声,逗得大伙笑得合不拢嘴;一年级同学演的“小蜜蜂”,多么有趣呀;五年级同学演的“丰收舞”可真吸引人。
“月亮升起来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句,我情不自禁地望着那夜空,多美的月亮啊!它慢慢地、慢慢地升入夜空,是那么圆,那么亮,简直就像一个明亮的大圆盘。她把银色的光辉洒在校园的小树上,映照在同学们的脸上,更增加了欢乐的气氛。“哧——叭”,一个震耳欲聋的响声回荡在夜空里。放烟花啦!只见绚丽多姿的礼花竞相开放。有的像金色细雨,纷纷落下,有的像孔雀开屏,惹人喜爱。“快跳舞吧!”小丽拉着我的手,汇入欢乐的人群里。小伙伴们戴着各种美丽的头饰翩翩起舞。校园仿佛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月亮升得更高了,披着月光,踏着节拍,小伙伴们沉浸在欢乐之中。
1.这篇文章是按()顺序写的,从文中画出相关词语。
2.请用“__”画出描写月亮的句子,作者把月亮比作明亮的大圆盘,我们还可以把它比作()。
3.月亮那么圆,那么美,古往今来,人们常常望着月亮产生无限的遐想。这个时候你会想到什么,你的美好愿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在下面成语的空缺处分别填上一个属相,十二生肖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胆小如(鼠)叶公好()画()添足
对()弹琴守株待()如狼似()
人仰()翻呆若木()()急跳墙
顺手牵()杀鸡骇()人怕出名()怕壮
第四篇:语文A版四年级上册《小人国》同步训练
小人国
★加上偏旁,变成新字后再组词。
邦___()___()___()勾___()___()___()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著名的()牢牢地()友好地()()地说()地看()地跳
★按要求写句子。
1.把下面的句子改成“被”字句。
格列佛拿出绳钩,把船队拖了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格列佛的双臂和双腿被一些小绳子绑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续写:《重回小人国》。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上册句子训练题
1、缩句
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我得天天像老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湖水碧绿发亮,好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在积雪的高山顶上,矗立着一块高高的纪念碑。魁梧黎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撕破了的鱼网。我们的家乡建设得越来越美丽了。燕子忙得你来我往,跟穿梭一般。
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大田里的玉米苗一定会咕咚咕咚喝个痛快。想起先烈们的英雄业绩,我们热泪盈眶。做完作业,我拿了一个苹果吃起来。
2、用比喻或夸张的手法改写句子。
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天上的星星真多。树叶很绿。
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这里很适合鸟儿生活。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泥鳅”的身子是黑的。
3、扩句。
少先队员唱起了歌。树上有个橘子。猎狗叫起来。
大榕树,鸟的天堂。凡卡是个孩子。花丛里有小红豆。
4、改成双重否定句。
每个人都喜欢他这样的孩子。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一块儿来的小伙伴见了奶奶都低下了头,不敢吱声。
5、把句子改成转述的方式。
我没好气地说:“你们这些馋猴儿,偷吃了人家的东西,摔了活该!” 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
凡卡在信中写道:“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扁鼻子军官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
6、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只见两个人特务拖着昏迷不醒的江姐,往女牢房去。
鹅毛般的苇絮飘飘悠悠地飞起来,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太阳猛烈地照着,他浑身晒得黝黑发亮。
7、写成拟人句。春天来到了。小鸟在筑巢。
长江滔滔不绝地奔流到大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