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和预防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时间:2019-05-14 19:3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析和预防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析和预防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第一篇:分析和预防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分析和预防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上)

摘要:初三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由于不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相当多的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出现严重的学习障碍,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导致两极分化。本文着重分析当前数学学习中存在的致命障碍,并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了八个方面的预防对策。

1、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

2、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4、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5、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教会学生学习

7、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8、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

初三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由于不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相当多的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出现严重的学习障碍,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导致两极分化。经调查发现高二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高一更为严重的趋势,后进生比例较大,严重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着重分析当前数学学习中存在的致命障碍,并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了八个方面的预防对策。

一、当前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障碍分析

1、初、高中两种教材衔接出现断层

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 ,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分类问题。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

2、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高一学生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够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带着这个问题,我多次和初中数学教师探讨,比较高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差异,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又由于高中搞小循环,教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致使高一学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初中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4、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意志薄弱

对高中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调查发现学习数学的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初中阶段的学习相比,高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较大,教师辅导时间相对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初、高中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5、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未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对比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数学成绩两极分化。

6、数学思维方式与学习要求不相配

高二阶段是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明显提高,而高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第二篇:中学教师因素对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障碍分析

教师因素对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障碍分析

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动,关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相互的配合。在物理课堂中,教学场景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学生起到主体作用,他们共同构建出了物理课堂、教学场景。因而物理教学过程中,来自教师的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因素

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教师在长期的物理的教学中,所形成的对自己从事的物理教学的稳定的认识,和对自己所教物理科目的稳定认识,如教师本身对物理学科的认识程度,对所学物理学科的热爱程度。教学理念上的落后,不思进取不仅影响到教师自身的发展,更加影响到学生对物理的学习。要清楚的认识到物理教师是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主体之一,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去解决问题,而应是精心的指导与点拨。教师主导作用的确立意味着教师好比拽风筝的线,控船的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地研究各类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物理来源于生活,所以物理教师要自觉学习,不断自我增值,不但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新课改的脉搏提高自己驾驭有效课堂教学活动能力,还要博览群书,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比如《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高中新课程教师丛书》等。

二、物理教师的学生观因素

物理教师的学生观包括对学生个体的认识,对学生个体发展性的认识,和对学生学习知识过程的认识,学生作为主动的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学生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影响下进行的,教师把学生看做是能够发展的个体来看待,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信心,能够正相关影响学生的学习。

1、激发学生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结合中学生和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师应将生活与物理紧密联结在一起,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

罗列生活现象,激发初始兴趣

我们在刚开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问学生:针筒为什么能将瓶里的药水抽进去?自行车的坐垫为什么是软的?为什么挂衣服的绳子无论用多大的力绳子总是不会成为一条水平线?。。。

这些现象的罗列让学生对物理产生亲近感,让学生意识到生活处处有物理,使抽象、陌生的物理生活化、具体化,让学生易于接受。

破坏“先入之见”,激发探求欲望。

例如:问学生“将装满水的塑料瓶戳一个小洞水会流出来,而将这瓶子从高处自由下落时水会流出来吗?”。学生会一致认为会流出来,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演示来反驳学生的判断。又如:将硬纸片放在装满水的杯子口,若硬纸片不动把杯子翻转后水会流出来吗?等一些与生活经验存在冲突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让学生感受物理的神秘有趣,进而喜欢上物理这门课。

展示物理成果,激发兴趣。

许多现代物理科技(如手机等)的大面积使用,给学生带来许多的方便,且体会颇深,再如电饭煲、磁悬浮列车、航天载人飞船等无一不是应用物理知识和原理制作出来的,多展示介绍这些成果让学生感受物理是有用的它能造福人类。层层调控、层层渲染让学生切身感受物

理的可亲可近,有趣有用,帮助学生打开兴趣之门。

2、让学生学会学习。

我们知道人知识的获得是离不开教师的教授的,但这种知识毕竟有限,而且教授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更多新知识还要靠学生自己去把握、去钻研,特别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尤为重要。因此在平时的物理学习中要引导学生首先要养成看书、学习查找资料的习惯,其次能够独立自主形成物理思维。第三不断地评价自己和修正自己的初步认识,不断地迁移发展使物理知识结构化、整体化、系统化。

三、物理教师的教材课程观因素

物理教师的教材课程观也是影响着物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度和效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及灵活处理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的效果,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物理课程教材中思想方法,科学问题处理方法,物理教材在学生头脑中的动态发展的逻辑联系,等等,认识构成物理教师的教材课程观,物理教师观念越成熟越能灵活机动处理物理课堂教学,从而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出符合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规律的课堂流程与课堂场景。

1、使学生知道观察的重要性

观察是物理学习入门的向导,是认识物理世界的初始活动,抓不住观察就不可能了解物理的概念和规律。比如:伽利略由于观察教堂的吊灯摆动而发现单摆规律,奥斯特通过细心的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等等,在教学中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典型观察例子,说明认真细致地观察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2、让学生的观察有目的性

告诉学生人们几乎天天照镜子,但多数人并没有注意到它的成像原理与像和物体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人们照镜的目的是为了整容,因此在进行观察之前要弄清观察的目的即:为什么要观察?应该观察什么?

3、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常用的观察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对比观察,用于判断什么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例如:在 验证“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演示实验中为了弄清楚小车前进的距离与所受摩擦阻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就要通过对比观察得出结论;另一种是分步观察,例如:“欧姆定律”的实验可分步骤进行实验。最后再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归纳总结。

4、随堂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

国际学习科学领域有句名言:“听过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而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做,学生看”,老师把“研究”上成“验证”,这样学生完成充当被动的角色,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让学生以研究者的心态投入到实验中去,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换成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创新,这样教学要求才能达到实效。

四、物理教师的教学设计因素

物理教学设计包括:对教学目标的正确把握,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具和教学的选择,教学媒体信息的优化组合等几方面。

其中对教学目标的正确把量包括:第一方面把握学生物理的心理水平,确定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高中物理知识的抽象性,让很多学习高中物理的学生望而却步,教师如何突破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心里障碍,就成为了能否进行有效物理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能否把握住学生的学习低级到高级思维发展规律,就成为能否成功进行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因素。

把握学生的思维水平,确定教学深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思维发展过程,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中,需要建立起正确的物理

表象,如对各种理想化物理模型的理解,再到初步能对物理表象进行综合应用,这是一个复杂的物理思维发展过程,在这个思维发展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把握住学生的物理知识的生长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深度,就能够是学生的思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渐达到高中物理思维培养要求所需的高度。

教学模式的选择要求物理教师针对不同的物理教学课型选用不同的物理教学模式,如对于概念课使用概念形成教学模式,对于实验课可采用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刺激控制与强化的教学模式、智能训练的教学模式等等。

五、教师的情感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要投入情感,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激发学生的心灵,从而与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处于心情舒畅的心理状态之中。这样,学生学起来也就毫无压迫感,真正变被动为主动。这种情感的投入,在课堂教学中、课外辅导中、作业批改中、课后与学生的交谈中都可以进行,使之为物理教学服务。在课堂教学中,可从有趣的物理学故事、探究实验活动以及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各种思想感情,与一些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创造性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对这些物理知识产生亲切感,让学生不能忘怀。在布置作业时,可安排一些每个学生都会做的基础题,再添加少量较难的题,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各个学生在练习中都能获得一定的成功。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克服自卑、畏惧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抑制了学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越学越有劲。在课后与学生谈心活动中,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沟通师生情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现代的初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都呈早熟趋势,对事情、事物都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及处理方法,他们有时很容易冲动、犯错误,甚至还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应该放下教师的架子与尊严,与他们一起侃足球、谈追星等学生认为时髦的问题,以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们的心里话愿意跟教师讲,之后,再帮助他们分是非、辩曲直,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克服他们的封闭和逆反心理。这样,不少学生在愿意与教师交朋友的基础上,就会乐意学这个教师所教的课,有了这种学习的主动动因,教学就很容易上轨道。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注重自身情感投入,课堂教学就会生动活泼,教材中一些深刻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物理情景和精彩的设疑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学习热情的激发而又可活跃、优化课堂学习环境,形成学生学习的良好气氛,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问题的解决,又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自信,学习动机从而得到内在的强化,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形成稳定、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得教师教得顺心,学生学得舒心。

第三篇:找准高一数学学习障碍夯实高中数学学习基础

找准高一数学学习障碍夯实高中数学学习基础

汕头市渔洲中学辛林海

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与初中相比有一个很大的飞跃,所以高一阶段特别是上学期显得特别关键,这里先探讨一下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障碍形成的原因,然后寻找解决策略,从而夯实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

一、高一数学学习的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

初中教材偏重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机械性的印迹,导致学生理性思维差灵活性差。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抽象的集合语言、函数语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能适应;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很多学生会反映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

2、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上板演的机会比较多,为了提高平均分,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老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又由于高中教学在教师的安排上多是高一到高三,高三到高一的小循环,接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在把握学生知识能力上出现偏差,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的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而高中教材本来就内容多,老师作业布置多了他们抱怨多,作业之外他们自己又不知道练习,更谈不上自学。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

第 1 页

自己的要求,这种想法对学生大大不利,因为高一数学是高中的基础更是高考的重点,在学生还没适应高中学习时贯穿高中始终的函数已经学完了。上述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4、高中思维的节奏过快

高中阶段思维方式向理性层次跃迁,与初中阶段相比要求大大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中常把许多问题的解决建立为统一固定的模式。如解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证线段或角相等、三角形全等或相似的模式有哪几种等等。初中生习惯于这种机械的、封闭的、便于操作的思维定势,科学、严谨、流畅的思维品质尚未完全开发,而高中数学知识要求在思维形式上产生变化,在灵活性、可拓展性、创造性方面提出了高要求,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思维方式的转换也是渐进的,高一学生较难在很短时间内就适应这种对思维能力高要求的突变。学生往往抱怨高中老师方法规律总结少,而我们高中数学教师都知道有些规律方法多了反而束缚限制学生的思维。

二、搞好高一数学教学的对策

我认为采取如下措施解决上述问题在实践中比较有效。

1、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

手里准备一套初中教材和教学大纲,要经常翻阅初中教材和大纲了解中考要求,知道学生在初中学过哪些知识,适应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开学初,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新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根据我们学校实践,新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重形象、直观,通过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直观化方法使学生对抽象概念形成鲜明的表象,减少学生理解过程中的障碍,要多提问学生,增加学生单独回答问题和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

常教学,我们备课组在第一学期的第一次月考中就降低了试题难度,把网上成题基本全部作了改变,变成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试,学生普遍考出了比较高的分数,找回了自信,增强了兴趣。

3、注意思维能力的训练

高一阶段是促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可以有步骤地增强思维材料的抽象性和辩证性,提高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如在教材中是用集合语言给函数下定义的,而集合语言本身就极其抽象,加上自变量、因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内涵比较隐晦,学生很难理解。为此可先从初中对函数的描述性定义出发(初中函数定义: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例如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此时也称y是x的函数),如对特殊的他们熟悉的函数y3x1,yx2中x的取值范围、y的取值范围,先用集合表示,再给定义域、值域下定义,然后引导学生研究这些函数在定义域、值域上建立了怎么样的对应关系,进而利用集合语言给函数下定义。这样,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用已有的知识引出新知识,用特殊对象描述一般对象,就可以在已有的思维水平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

总之,如果老师能在处理教材时做到:抽象结论具体化,抽象方法通俗化,给学生有一段适当的过渡适应缓冲期,学生就可以很快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消除学习障碍。

3、认真编写作业

市场上现成的资料很多,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而最适合的莫过于针对本校学生实际自编作业,我们备课组在编写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 紧扣课程标准,首先从教材的习题上选取,再从其它资料上寻找,因为教

材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根本,是最值得信赖的资料,不可以忽视教材上的例习题而重视其它资料。

② 每天约12--13个题目,题量不能多也不能少,基础训练和能力训练并重,让学生练出味道来。

③ 以当天教学内容为主,另有约三、四道题是属前面所学内容的一些典型题,易错题,这样形成滚动,学生不致学了后面忘了前面,有时就是把前面作业题稍做改动或干脆不动,有的题目甚至能让学生做好几遍,不少学生反映说每做一次都会有新的认识,对知识点的运用、解题方法的掌握、解题步骤的规范化都有提高。

④ 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设置一大一小两道选做题,让他们吃饱,拓宽视野,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5、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预习、课堂、巩固、作业、考试)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要求学生有数学笔记、典型例题搜集本,纠错本、草稿本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加大检查力度。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第一章可分为块进行教学,每讲完一块都要复习、测验及格率不符合要求应重新复习、测验,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表明,循环上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

6、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身。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要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教师的强化。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眼脑口手并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教师应有针对性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以扩大知识面,以手抄报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把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高一学生学习数学时必然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但只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措施,适当地处理教学内容,热忱地帮助学生、鼓励学生,学生一定可以变各种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尽快地度过这段适应期,为高

二、高三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第四篇:西部旅游障碍分析

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分析

[摘要]独特的资源优势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为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和产品开发中的问题则成为了这一战略实施的障碍,为此,必须从这四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促进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跨越式发展;西部地区

跨越式发展是西部旅游业发展的模式选择,其含义主要是指发展速度快,要大步前进,而不是小步跟进,在短时间内,确立旅游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从实践看,这一模式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例如,在90年代以前,云南省还是一个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旅游产业规模弱小的边疆省份,而在“九五”前4年,云南省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大大高于全国12.7%的年均增长速度。截止到1999年底,云南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居全国第6位,旅游外汇收入居全国第7位,拥有涉外旅游饭店数居全国第2位。旅游业已成为有力促进云南省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快速增长的主导产业,90年代云南省旅游业所走的就是一条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给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发展契机,促进了旅游业在西部经济中战略地位的形成,但是,西部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增长必须首先克服制约具增长起步的障碍因素,为此需要政府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战略举措。

一、西部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观念滞后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实现西部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必然要实现旅游要素产权主体、市场交易主体和开发经营方式的多元化,这决定了西部旅游业首先要进行观念的创新。

西部旅游业目前高成本低效率的开发模式是与陈旧的旅游业发展观、资源观密切相联的。目前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仍在走与东部地区旅游业“同构化”的道路,照搬东部的经验,尚未挖掘西部特色,走出一条新路子。

西部旅游业观念陈旧的原因在于,西部经济发展落后,西部地区国有经济改革进程普遍慢于东部沿海地区,国有经济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必然要求观念和思想的大解放,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突破传统的观念障碍。

(二)体制创新不足

面对开放、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要求微观和宏观的管理体制尽快实现制度创新,扭转经济、社会效益不高的局面,但目前旅游业体制创新的步伐缓慢。

在企业制度方面,公司治理结构仍有待确立,一些旅游企业虽然在名义上按照现代公司

结构模式建立了管理组织结构,但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并未发挥组织功效,反而增加了机构数量,降低了管理效率,“一言堂”现象仍是国有及国有控股旅游企业的顽疾。

在旅游管理体制方面,尽管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政府管理机构虽然有所精简和调整,但离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表现在:在决策方面,一些旅游管理部门延用计划经济下高度集权的领导模式,由长官意志代替企业行为,由行政命令代替市场规律,导致决策失误;在市场参与方面,一些政府投资兴办并管理的旅游企业仍受到政府种种保护,导致了旅游业的垄断经营和不公平竞争,降低了旅游资源配置效率;在市场管理方面,政府部门无法有效地对旅游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致使欺客、“宰客”的现象仍大量发生,使得一些外地游客视西部一些名胜游览线路为“畏途”,最终放弃旅游计划。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为旅游景观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于其本身的旅游美学价值,也来自于其可进入性。建国50余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西部地区极为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以陕西省为例,陕西省内铁路营业里程平均每平方公里0.013公里,低于湖北、河南等中部相邻省份,贯通南北的干线铁路还没有打通,一些铁路长期处于超饱和状态。陕西公路网不完善,全省公路密度只有21公里/百平方公里,平均密度比东部少13公里。西安与周边城市,如太原、武汉、重庆、成都、银川等之间的公路交通大通道还未形成。全省高等级公路只有332公里,二级公路2469公里,全国排名24位,上述状况严重制约了陕西实现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

。而西部其它一些省份的情况甚至更差,如甘肃敦煌这一世界知名的景点就囚交通小便而使旅游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西部目前尚未建立多元化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渠道,投资严重依赖政府。

(四)产品结构单一化

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具有突出的多元化特点,具有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西部有青藏高原、九寨沟、峨眉山、黄河壶口瀑布、天山天池、祁连山冰川等著名天然旅游资源;更有以都江堰、秦兵马俑、丽江古城、塔尔寺和布达拉宫为代表的世界级人文旅游资源。但西部地区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非常不足。在东部地区,旅游业已形成了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产品和特种旅游产品并存的多元化产品供给结构,而西部旅游的产品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即使在观光旅游产品中也仍存在着大量的重复现象,以相互简单模仿为基本特征的“塑像热”、“造庙热”、“仿古一条街热”、“人造景观热”轮番出现,致使旅游产品间的特色无法形成互补效应,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在相互抵消中下降。在激烈的国际和国内竞争中,西部资源优势被开发不足的劣势所抵消。1999年,西部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国际旅游的总收入为13.589亿美元,仅占当年全国国际旅游收入的9.6%,只相当于广东省国际旅游收入的41%,北京市的54%。

综上所述,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克服上述4个主要障碍,克服这些障碍,并非一蹴而就。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防止在发展规划中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及作用的过高预期,避免因为盲目地“上项目”、“辅摊子”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到旅游产业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充分认识旅游业发展在西部中的重要地位,克服障碍因素,积极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实现西部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一)树立市场化、协调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旅游业依靠优惠政策,依托国际市场,迅速得到了发展,因此,旅游业是我国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但是,在西部旅游业发展中,应当反对两种错误的观念;一是由于西部经济发展落后,计划经济思想影响大,因此,在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着普遍的依赖政府的思想。二是对旅游市场发展中出现的市场失灵问题认识不清,存在着盲目市场化思想。为此,应当坚持走市场化道路的同时,探索西部旅游业市场化发展特殊路径,综合运用政府职能及市场机制,解决旅游市场的市场失灵问题,促进旅游业在西部的快速发展。

地区间的不协调性是包括东部和西部在内的全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一个较大问题。因此,西部在发展旅游业时,应当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在与东部的旅游资源与产品的互补性开发和利用中实现与东部的互动式协调发展,进而促进自身和全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由于一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思想的影响,西部落后地区极易在“旅游扶贫”的名义下放任竭泽而渔的开发行为,进而造成地区经济“资源空心化”现象。国家环保总局发布调查报告指出,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呈现功能性紊乱,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损失相当于同期GDP的13%,间接和潜在损失则更大。旅游产业曾普遍被当作一种“无烟工业”,但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仅仅20余年的时间里,就产生了相当多的“旅游公害”,不仅危及自身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效应,这种现象在西部地区尤为突出。因此,在西部旅游开发中,应特别强调对开发对象的选择,开发程度的控制及开发过程的监督,以防止旅游开发中出现对象错位和程度失控现象。

(二)建立面向市场、强调效率的管理体制,实现制度创新

1.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提高旅游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突出优点在于企业产权明晰,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的责、权、利明确,在权力的行使上相互制衡,形成有效的闭环制约和多元激励机制。因此它对解决我国旅游企业、旅游企业集团中依然存在的“领导一言堂”、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增值缓慢等传统弊病富于针对性和有效性。贯彻实施现代企业制度能够使旅游企业在制度上实现创新,从市场中获得效益。同时,旅游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规模化与集中化也必须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相同步方能取得目标效果。

2.进一步打破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的旧体制,建立高效的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旅游业是由核心旅游业和辅助旅游业构成的综合性产业,要实现高效持续的协调发展必须有赖于一个高效的管理部门运用市场化手段对其进行整体规划、规范、指导和控制。这就要求管理部门承担相应的职责,改变管理职能扭曲的现实状况。

在资源配置方面,旅游产业发展要提高可持续性、均衡性和集中度,就要求打破行业、地区的限制,以实现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互补和产业间及地区间优化配置。这在各级政府主宰资源配置权的前提下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政府退出资源配置者的地位是整个旅游资源配置方式优化的前提。

在产业管理方面,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跨地区、跨部门的旅游资源配置活动日益增加,旅游经济管理应走出以条块分割、政企不分为基本特征的传统部门管理模式,过渡到产权明晰、职责明确的产业管理模式中。西部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通过制定旅游产业政策,提供信息引导,编制行政法规,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协调针对旅游产业的各种行政、法律和经济管理手段的实施,来保证旅游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所以,我们所强调的加强旅游产业管理,既非政府主管部门的“无为而治”,也非政府主管部门的“过多干预”,而是政府部门应当行使自身应有的产业管理职能。从这个意义上讲,西部旅游产业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前提条件。

(三)拓宽多元化投资渠道,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基础设施的投资渠道是当务之急,为此,可以考虑以下一些方式:一是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对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方面可以促进包括旅游业在内的西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拉动内需,加速经济增长。二是可以采用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方式,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向社会全面开放,吸引社会资金进入。三是向外资进入西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行政服务,吸引外资进入。为此,西部资本市场的建设、金融工具的创新(如发行西部旅游建设债券、西部旅游企业债券、西部旅游建设投资基金等)和融资方式的改进(如采用BOT等方式)等是首先应采取的举措。

(四)突出资源特色优势,实现旅游产品多元化

具有“世界历史文明博物馆”、“世界民族文化博物馆”、“世界天然博物馆”等众多美誉的西部地区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古代文化、奇特的民族风情、多彩的自然风光为西部地区旅游业依据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品创造了优越的前提条件。

旅游产业是典型的特色经济,西部地区应当随着国内旅游需求的逐渐成熟,个性化、多元化趋势的逐渐形成,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根据自身资源条件,设计、开发和销售具备比较优势、自身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在体现特色中实现产品多元化,在体现特色中实现与东部地区的互补效应,为实现跨地区旅游经济体系的“点线”联合、客源分享、联合促销等创造条件。实现产品的多元化的同时,要努力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产品的绿色化、精品化,优化西部旅游产品结构并提高西部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努力再开发出像“秦兵马俑”、“九寨沟”这样具有世界影响的旅游绝品来,铸造出21世纪西部旅游业辉煌发展的灿烂明天。

第五篇: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

高中数学研究型学习报告

姓 名:苏啸武 班 级:高二(1)班 指导老师:刘宏晓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

背景与问题

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只内壁光滑的且近似抛物面形的玻璃水杯,取一些长短不一的细直金属棒随意丢入该水杯中,发现呈现如图所示的现象:

(1)猜想交汇点性质;

(2)结合猜想,根据物理学原理,对上述现象提出假说;

(3)将假说数学化;

(4)对假说的真假加以证明;

(5)自我评价以下探索过程.发现与探索

(1)焦点;

(2)假说:根据物体平衡的重心性质判断,当细棒长度不小于抛物线通径时,当且仅当细棒过抛物线焦点时它的中点到桌面距离最小;反之,当且仅当细棒平行于桌面时它的中点离桌面距离最小。

(3)数学化:已知抛物线方程是x2=2py,焦点是F,现有长度为定值a的抛物线的弦AB,AB中点为M。则当|AB|≥2p时,只要AB过F,M到x轴的距离最小;而当|AB|<2p时,只要AB与x轴平行,M到x轴的距离最小。

(4)证明:

方法一:如图,记A、B、M在准线上的射影分别是A1、B1、M1,因为总有|FA|+|FB|≥|AB|,所以2|MM1|=|AA1|+|BB1|=|FA|+|FB|≥|AB|=a,即当AB过焦点时M到准线距离取得最小值,为|AB|的一半,此时M到x轴距离最小。不过这个方法只证明了AB长不小于2p时的情形。

方法二:令AB所在的直线方程是:y=kx+b,代入x2=2py得x2-2pkx-2pb=0,如令A(x1,y1)、B(x2,y2)则有x1+x2=2pk,x1x2=-2pb。

所以由弦长公式可得:a2=|AB|2=(1+k2)[(2pk)2+8pb],上为增函数可知k=0时y1+y2最小(因而M到x轴距离最小),此时AB平行x轴;

方法三:“物理”方法。

如图,对于后一条件易证明弦恰过焦点,对于前一条件,当然是指弦与x轴平行了。

综上所述,当弦长不小于通径时,它过焦点时重心最低;当弦长小于通径时,它平行于x轴(这样的弦因为太“短”,不能够过焦点)时重心最低。从而根据物理学原理证明了原数学问题。

(5)上述探索的过程表明:“数理相通,数学与物理是人们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的两种表面迥异但内涵相同的东西。总之它们可以互相证明、变通。如本题,一旦理解了它的物理含义,则它其中隐含的东西就

下载分析和预防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障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析和预防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障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抽象函数”学习障碍成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中“抽象函数”学习障碍成因分析 作者:吴建明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02期 【摘要】高中学生在学习抽象函数时存在学习障碍,而教师对学生学习抽象函......

    高中数学学习

    . . . . 7 . 高一新生有关数学的漫谈数学组 柳国争 刚刚听完语文,大家还沉浸在优美的文字中,我要叫醒你,来认识数学,语文和数学是生活的左右手,前者丰富生活;后者规范生活......

    基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基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分析 作者:张国勇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08期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改革,高中数学的学习也随之发生了突破性......

    怎么预防性交障碍的出现呢[五篇模版]

    怎么预防性交障碍的出现呢 性交障碍,就是不能完成正常性交,可能是双方的原因也可能是一方的原因,导致性交障碍的原因有很多,出现性交障碍,严重影响夫妻的生活。那么,怎么预防性交......

    初中物理学习障碍分析与对策研究

    初中物理学习障碍分析与对策研究 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 傅彦 摘要: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除教材分析外,还要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规律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物理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 思维......

    正确分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正确分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自我反思,自我找寻学习中的漏洞。 3、 不要因一时的突出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一时的落后而一蹶不振。 4、 相信自己一定能迎难而上,创......

    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起始能力分析

    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起始能力分析 主要有三点: 1. 有多种多样的学习起点 2. 学习者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 3. 学习者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态度从多种多样的学习起点来看: 对......

    谈谈儿童学习障碍

    谈谈儿童学习障碍 定 义 儿童学习障碍,也称学习困难。是指儿童的智力在正常范围,其智力测验分数(IQ)大于70,但在学校的学习中却有严重困难。具体说,即在一门或几门主要课程(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