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rcMap中编辑地理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

时间:2019-05-14 19:0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ArcMap中编辑地理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ArcMap中编辑地理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

第一篇:在ArcMap中编辑地理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

在ArcMap中编辑地理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

时间:2010-04-29 21:03来源: 作者:giser 点击: 430

利用ArcCatalog 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库,在ArcMap中编辑属性数据 第1步 启动 ArcCatalog 打开一个地理数据库

当 ArcCatalog打开后,点击, 按钮

(连接到文件夹).建立到包含练习数据的连接(比如“E:ARCGISEXEC2”),在ArcCatalog窗口左边的目录树, 点击上面创建的文件夹的连接图标旁的(+)号,双击个人空间数据库- National.mdb。打开它。.在National.mdb包含有2个要素数据集、1个关系类和1个属性表 第2步 预览地理数据库的要素类:

在ArcCatalog 窗口右边的数据显示区内,点击“预览”选项页切换到“预览”视图界面。在目录树,双击数据集要素集-“WorldContainer”,点击要素类-“Countries94”激活它。

在此窗口的下方,“预览”下拉列表,选择“表格”。现在,你可以看到Countries94 的属性表。查看它的属性字段信息。

花几分钟,以同样的方法查看一下National.mdb 地理数据库的其它数据。

第3步 创建缩图,并查看元数据

在目录树,选择地理数据库National的要素类-Countries94,切换到“预览视图”,点击工具栏到一定区域,然后再点

上的放大按钮,将图层放大,生成并更新缩略图。这时,切换到“内容”视图界面下,并在目录树选择要素集-“WorldContainer”,数据查看方式更改为“缩略图方式”。.注意,此时,要素类“Countries94”的缩图图是不是发生了改变

点击“元数据”选项页,查看当前要素类的元数据,了解当前要素类是采用什么坐标系,都有哪些属性字段,字段的类型等信息。在元数据工具栏,从样式表选择不同的样式,可以看到,元数据显示的格式发生了变化。

点击元数据导出按钮,可以将元数据导出为多种格式,这里我们选择为“HTML”格式,确定后,元数据将被保存在指定路径下的.htm文件,从资源管理器,打开这个.htm文件,查看导出后的元数据信息。

第4步 创建个人地理数据库(Personal Geodatabase)并导入数据;在数据库创建属性表然后录入数据。在创建的地理数据库之间要完成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每一个图层对应一个数据表,在ArcCatalog“要素类”(Feature Class)的概念与之对应。可以将多个要素类组织成为一个“要素集”(Feature DataSet),在同一个要素集的要素类都具有相同的地理参考(坐标系相同)。

在ArcCatalog的目录树,定位到E:盘,右键点击这E:盘,在出现的菜单,选择<新建>-<文件夹>,文件夹名称改为 myGeoDB。右键选这个文件夹,在出现的菜单,点击<新建>-<个人Geodatabase>,这时会创建一个名称为 “新建个人Geodatabase.mdb”的数据库文件,将之改名为:“Yunnan”。

右键点击数据库文件 “Yunan.mdb”,在出现的菜单,选择<导入>-<要素类multiple>,在出现的对话框,打开要导入要素:云南县界prj.shp/云南县城prj.shp/云南道路prj.shp(这些文件在Exece2文件夹下,按住Shift键并点击鼠标可同时选择多个Shape文件)

确定后可以看到这三个图层已经被导入到数据库Yunan.mdb

右键点击数据库文件 “Yunan.mdb”,在出现的菜单,选择<新建>-<要素集>

在出现的对话框输入要素集的名称、点击按钮“编辑”为其指定一个坐标系

在这里,我们设定坐标系为:GCS_WGS_1984(即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World->WGS 1984.prj),这是一种被GPS采用的地理坐标系。

右键点击新建的要素集-Kunming,在出现的菜单选择<新建>-<要素类>,在出现的对话框输入要素类的名称-公交站点,点击<下一步>,再次点击<下一步>按钮。在出现的对框选择“Shape”字段,修改字段的几何类型为“点”(表示此要素类将要存储的要素类型是点要素,我们准备用来存储公交站点)

注意到,要素类的空间参考也被默认地设置为GCS_WGS_1984,与要素集指定的坐标系相同

在出当前的对话框,我们新加两个字段“站点名称”、“公交站点编号”,数据类型都设置为“Text”.点击“完成”按钮。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要素类的定义。可以将这个要素类(图层)加入的ArcMap,进行数字化的工作,从背景地图提取公交站点的位置。

新建数据表:右键点击地理数据库-Yunnan.mdb,在出现的菜单,选择<新建>-<表>,输入表名称:公交线路,点<下一步>,再次点<下一步>,在对话框,新添加两个字段 “公交站点编号”、“公交线路”(数据类型都设为Text)

点击“完成”,结束属性表的定义。

创建公交站点到公交线路一对多的关系(1:M):右键选择地理数据库-Yunnan.mdb,在出现的菜单选择<新建>-<关系类>,对以下内容进行设定,其它设置接受默认选项即可。

指定源表和目标表

选择关系类型为一对多关系,这样可以建立公交站点到公交线路一对多的关系,因为经过一个公交站点的公交线路有多条,这样,在我们从公交站点分布图是查询某个公交站点时就可以查询经过这个站点的所有公交线

设定主键和外键

点击下一步,直到完成关系类的定义。

以上步骤完成后,ArcCatalog就可以看到,在地理数据库Yunana.mdb,有一个要素集(Kunming),其包含一个要素类(公交站点)、一个数据表(公交线路)、一个关系类(公交站及公交线1:M)

第5步 拖放数据到ArcMap 启动ArcMap,新建一个空的地图文档,通过拖放的方式添加上面所创建的数据到ArcMap:

在 ArcCatalog,点击“内容”选项页,在目录树,点击地理数据库-Yunnan.mdb,将要素类-“公交站点”及属性数据表“公交线路”拖放到ArcMap。关闭ArcCatalog,激活ArcMap窗口。第6步 编辑属性数据及进行1:M的空间查询 为了让大家了解属性编辑的过程,我们需要在要素类公交站点添加3个公交站点。(这只作演示使用,实际的数字化过程还需要加载经过配准后的扫描地图作为背景)。

首先,在工具栏显示区的空白处点击右键,在出现的菜单在选“编辑器”,从而打开编辑器工具栏。

在编辑器工具栏,点击“编辑器”下拉菜单,选择“开始编辑”命令。按下按钮,在地图显区内随意地添加3个公交站点。

在图层列表控制面板(TOC),右键选择图层-“公交站点”,在出现的菜单,选择“打开属性表”命令,将显示公交站点的属性编辑窗口,在其输入站点名称和公交站点编号。字段OBJECTID是关键字段,是自动生成的不需要输入。

在图层列表控件面板(TOC),点击“数据源”选项页,切换到数据源视图下,右键选择属性表-“公交线路”,在出现的菜单,选择“打开”命令,将会显示“公交线路”的属性编辑窗口。按下图所示输入几条公交线路(公交站点编号、公交线路)

点击“编辑器”工具栏的“编辑器”下拉菜单,选择“停止编辑”命令,将以上所作的编辑结果保存。点击属性查询按钮,查询地图显示区任意公交着站点的属性,可以看到经过公交站-“云南大学”的公交线路有3条,可进一步查询每条公交线路的详细数据。

第7步 导入GPS数据,生成图层

各类手持GPS接收机采集到的数据可以通过相关软件(比如MapSource等)导入到ArcMap。

GPS 数据文件

启动ArcMap,切换到数据源视图。点击按钮添加GPS数据,选择对应的GPS数据文件(可以是.txt 格式、dBase 等格式),这里GPS数据文件为:澜沧江GPS.txt

选要添加的GPS数据文件 根据GPS 数据生成图层:

执行菜单命令:<工具>-><添加XY数据>,在“添加XY数据”窗口,选择已添加的XY 数据表,指定X坐标字段(东经)和Y坐标字段(北纬),按“编辑”按钮,选择坐标系统。一般GPS系统采用的坐标系统为WGS_1984。

确定后,在地图显示区域,就会根据GPS数据文件采集的坐标信息创建点状的事件图层。

在图层控制面板(TOC),右键选根据GPS数据文件生成的事件图层。在出现的菜单,执行“数据”->“导出数据”命令:

在导出数据对话框,指定要导出的文件名称及存储位置。这样就完成了由GPS数据文件生成图层的过程。

第二篇:ArcMap编辑小结_1

0、创建新图层:catalog/指定路径,右击/new/Shapfile(选择要素类型和坐标系)

1、开启捕捉:Start Editing/Snapping

2、线上增加节点:选中待编辑线,Task/Modify Feature,在需要增加节点位置右击/Insert Vertex。

3、修改线形状:

选中待编辑线,Task/Modify Feature,右击选择properties,修改X、Y坐标值将节点移到指定位置。

双击待编辑线(Modify Feature状态),移动节点

4、线图层转面图层

第三篇:地理空间数据库实习报告

《地理空间数据库》实习报告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提交日期

2014年

实习一 **** 实习目的:

实习要求:

实习步骤:

实习结果:(如果是SQL语句或者存储过程,则将执行结果附图)

实习体会:(可以总体写一段)

第四篇:地理小故事编辑

1、借东风与季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庞统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2.火烧葫芦峪与气旋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

3、德军潜艇与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舰守住海峡,用声纳监听,计划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军潜艇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原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军利用这一点,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所有的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这股海流属于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课本要学的内容。

4、寻找石兽

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原因在于,石兽落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围水速更快,冲刷能力更强,其下面迎水流一侧的泥沙逐渐被水冲走,成为空穴。久之,石兽因重力作用朝着迎水流的方向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动了一截。可见老兵的判断是正确的,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使石兽能“逆水而行”。

5、海湾战争与自然带

在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结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两地自然环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处热带季雨林带,在“胡志明小道”沿线,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岖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难观察到地面的军事动态。美军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与科威特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极少,面对多国部队“地毯式”轰炸,伊军毫无隐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战斗力严重损伤,注定了吃败仗的结局。由此可见,自然带与地形,对于空袭战,起了不可小觑的客观影响。

6、牛郎织女与星空图

民间传说,织女下凡与牛郎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由生活,王母闻讯后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宫,牛郎挑选着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钗划出一道天河(银河)把他们隔开。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织女星与邻近两颗较暗的恒星组成三角形,很象织布的梭子,天鹰座的牛郎星与两 1 颗暗星组成“一”字状,象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银河的走向与牛郎织女星的连线相垂直,就象把他们分隔在“河”两岸。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再去观察星空,就容易辨认出这两颗恒星和几个星座。

7、孙悟空过火焰山

话说孙大圣500年前大闹天宫时,被杨戬擒了。太上老君将大圣置于八卦炉中,煅烧之后开鼎,被孙大圣蹬倒丹炉,丹炉里的几块砖从天上掉落下来,内有余火,便化成了火焰山。如今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西域,却被火焰山挡住了去路。放眼望去,只见这八百里火焰山烈火熊熊燃烧,周围寸草不生。难怪传说凡人过山,即使是铜脑盖,铁身躯,也会化为灰烬!

惊叹之余,孙悟空腾云驾雾直奔芭蕉洞,智斗铁扇公主罗刹女,借来芭蕉扇。返回使用,却见第一扇火光熊熊,第二扇火气愈烈;第三扇火头有万丈之高,并烧掉了孙悟空的两根毫毛。孙悟空方知上当受骗借来的是假扇。

一气之下,孙悟空挑战罗刹女之夫牛魔王,并巧偷金睛兽,摇身变成牛魔王,再进芭蕉洞,顺利哄骗罗刹女,二借芭蕉扇。正当得意返回途中,谁料却被追赶而来化身为“猪八戒”的牛魔王反骗芭蕉扇成功。

无奈,只得三借芭蕉扇。幸有八戒参战,众神相助,终于借到芭蕉扇。行近山边,用尽气力挥了一扇,那火焰山火焰平息,寂寂无光;又扇一扇,凉风习习,清风微动;第三扇,满天布云,细雨霏霏,师徒四人好不高兴,继续西行。

那么这神秘的火焰山到底如何呢? 火焰山地处我国西北新疆吐鲁番盆地的苍茫荒漠之中,东西长达100千米,南北宽约10千米,海拔约500米。火焰山主要由红色砂岩构成,山势曲折,形状怪异,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红色砂岩熠熠发光,如同殷红的鲜血;烟云蒸腾,又像燃烧着的巨龙,奔腾跳跃,威武壮观。

火焰山不仅色泽如此,气温也高得惊人,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有人会问,它地处北纬430左右,为什么夏季如此酷热,并在全国保持遥遥领先的高温记录呢?这是因为:火焰山深居内陆,湿润气流鞭长莫及难以进入,云雨稀少,十分干燥,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少,到达地面热量多;地面又无水份供蒸发,热量支出少,地温升得很高,火烫的大地既可烙饼,又能烤熟鸡蛋;而大地又把能量源源不断地传给大气。加上火焰山地处闭塞低洼的吐鲁番盆地中部,一方面阳光辐射积聚的热量不易散失;另一方面沿着群山下沉的气流送来阵阵热风,由于焚风效应,更加剧了增温作用,以上种种,使这里形成名副其实的“火洲”。所以,即使你站在远处看火焰山,也会清楚地看到整座大山的“熊熊烈火”,感觉到一股股灸热的气流扑面而来,令你顿时汗流夹背,头昏目眩。这里无花无树无草,真不愧一幅“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的景观。

火焰山下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生长,葡萄、哈密瓜名闻全国。火焰山下沙砾遍布,是进行“埋沙疗法”的好地方。

8、死海的故事

相传在公元70年时,一个叫狄度的古罗马军队的统帅,为镇压反抗者,他决定处死几名俘虏,以杀鸡给猴看。士兵们遵命将俘虏带上脚镣手铐,投入死海。哪知这几个俘虏不仅没下沉淹死,反倒被海浪安然无恙地送到岸边。他们被扔进海里几次,就漂回几次。狄度惊恐万分,以为有神灵保佑这些俘虏,赶紧把俘虏都放了。

现代人当然不会相信死海里有什么神灵。其实令那个古罗马统帅困惑莫解的“神灵”不是别的,而是海水中的盐分。死海海水含盐量高达27%,而一般海水含盐量仅为3.6%。水中含盐量越大,水的比重也就越大,其浮力也随之增大。死海的海水因含盐量过高,湖水的比重(1.172~1.227)竟超过了人体比重(1.021~1.097)。因此,人在死海中轻易就会被海水 2 的浮力托起。于是死海便有了“会潜泳的人潜不入水中,不会游泳的人不必担心被淹死”的神力。

赋予死海这么大浮力的盐又是怎么来的呢?

这与死海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死海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湖:东西湖岸是高高耸立的悬崖峭壁。北面是进水口,约旦河由此注入死海;哈萨河则从东南角流入,每天总注入量达83400?600万立方米。死海湖面比地中海海面还低392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的地方。由于死海四面地势高,又只有进水口而无出水口;注入死海的约旦河和哈萨河两岸大多是含有丰富矿物盐的沙漠和石灰岩,河水将盐分带入死海,并全部留在死海里;加之这里气候炎热干燥,又少雨,年复一年海水大量蒸发,盐分越积越多,水中含盐量也越来越浓。据说,这里蕴藏的盐量足够全世界50亿人食用1600年呢。

如此高的含盐量,使湖周围草木不生。湖中除了一种人们称之为“盐菌”的红色小生命和一种单细胞藻类植物外,别无其它水生物和鱼类。难怪人们给这“淹不死人的湖”起了个可怕的名字--“死海”。

9、地球重力“偷”鱼的故事

1911年4月,利比里亚商人哈桑在挪威买了12000吨鲜鱼,运回利比里亚首府后,一过秤,鱼竟一下少了47吨!哈桑回想购鱼时他是亲眼看着鱼老板过秤的,一点儿也没少秤啊,归途上平平安安,无人动过鱼。那么这47吨鱼的重量上哪儿去了呢?哈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这桩奇案终于大白于天下。原来这是地球重力“偷”走了鱼的重量。地球重力是指地心引力与地球离心力的合力。地球的重力值会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增加,赤道处最小,两极最大。同一个物体若在两极重190公斤,拿到赤道,就会减少1公斤。挪威所处纬度高,靠近北极;利比里亚的纬度低,靠近赤道,地球的重力值也随之减少。哈桑的鱼丢失了分量,就是因不同地区的重力造成的。

地球重力的地区差异也为1981年墨西哥奥运会连破多项世界纪录这一奇迹找到了答案。墨西哥城在北纬不到20度、海拔2240米处,比一般城市远离地心1500米以上,正因地心引力相对较小,运动健儿们奇迹般地一举打破了男子100米、200米、400米、4×400接力赛、男子跳远和三级跳远等项世界纪录,1981年也因此成为奥运会史上的最辉煌的年代之一。

10、日界线事故

介绍了双胞胎的故事,先问班上有没有双胞胎,一般情况下,先出生的是哥哥(姐姐),后出生是弟弟(妹妹)。这里我要告诉大家有这样一对孪生姐妹,妹妹的年龄比姐姐大一岁。这时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会产生这样地疑问,妹妹还会比姐姐大一岁呢?接着我说,有个孕妇乘坐海轮由西向东航行,在接近日界线的时候,生下了一个女婴,越过日界线后又生下一女婴。先出生的当然是姐姐,这一天正好是1996年元月1日,而后出生的妹妹是在日界线东侧出生的,日期是1995年12月31日,于是妹妹的年龄就比姐姐大一岁。

11、洋流故事

1489年,航海家哥伦布在航行途中遇到意外:一艘帆船沉没,另一艘帆船上的船员又不听指挥,航行遇到极大困难。于是他向西班牙国王写信汇报一切。他把这封信装入椰子壳,外面涂满沥青加以密封再投入海里漂流他急盼这封信能尽快漂到西班牙,让国王火速派人来增援他,帮他渡过难关。可是这只椰子壳漂呀漂,竟被漂到大西洋比斯开湾一个荒滩上,一搁就是358年,直到1856年才被遭遇风暴而停泊到那里的船员们发现。椰子壳怎么会漂到比斯开湾呢?在海洋中传递“邮件”的信使是谁?他不是别人,而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洋流”。

关于洋流有趣的故事是很多的,比如“二战期间,一年轻英军将领在西非佛得角战败,临死前给恋人留下一封书信放在漂流瓶里,经过60年的漂流,终于飘到了英国,这封信也 3 真的送到了他恋人的手中,他的恋人已经是白发苍苍80多岁的老太太了。

哥伦布的两次美洲航行时间差异原因

第二次航行比第一次少花了17天,是由于洋流、风向对海洋航运的影响: 第一次去美洲是逆着北大西洋暖流与西风航行的,逆风逆流,耗时费力。第二次去美洲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及东北信风航行,顺风顺流、加快航速

郑和七次下西洋为何一般冬去而夏归?

郑和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

我国秋冬吹西北风,春夏吹东南风。

郑和冬季出发,顺着冬季偏北季风到达苏门达腊岛附近一个大岛。等到来年夏季,乘着东南季风到达现在的马六甲东口的新加坡停下。再等到冬季顺着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可以到达非洲、北印度洋地区属于季风气候与季风洋流,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季风洋流向西流,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带动海水向顺时针向东流,这样无论船队去还是回都是顺风顺流。返航是在来年夏季先顺着印度洋的夏季洋流到新加坡,不用停下,直接可以顺着西南季风回到我国。

大航海时代也称地理大发现时代。15世纪初至17世纪末,在各种原因的推动和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欧洲人开始了他们大规模地扬帆远航,发现了之前未知的大片陆地和水域。大航海时代以哥伦布首次横渡大西洋航抵美洲大陆为标志。当时,水手是相当辛苦和危险的职业。当时的船结构简单,没有机械动力,靠风力行进,速度很慢,海员们要在海上度过的日子变得越来越长了。以前在近海活动,最长一个星期就能够靠岸一次,到大航海时代就完全不同了,从欧洲到美洲大陆要两个多月,到印度则要4~5个月的航程。公元1560年前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员的饮食大约是每天700克面包和80克豆子,每周可以吃到两次用盐腌制的肉制品和乳酪等,偶尔还能配上无花果、橘皮果酱等。为了能吃上新鲜的食物,海员们还把家畜带上了船。尽管如此,船上的饮食仍是一大问题。由于在船上长期吃不到新鲜的蔬菜,体内维生素严重不足,许多水手得了败血症,走上了死亡之路。哥伦布航海中大部分船员是被坏血病夺走生命的。

郑和七次下西洋水手为什么很少患坏血病?中国远洋的船员不会像外国的船员一样的坏血病,因为中国人比较崇尚植物性食物补充vc。所以外国人只能得坏血病,中国人能在船上弄点新鲜的蔬菜,譬如说豆芽

日本核泄漏事件为何美国比中国影响大,先于中国在海洋、大气中监测到核污染物?

2011年3月11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乃日本有观测纪录以来规模最大的地震,地震引起高达40.5米海啸,洪水所到之处,满目疮痍,东北地方部分城市遭毁灭性破坏,期间所引发的福岛核泄漏事故,更被日本子能安全保安院列入国际核事故中最严重的第七级,与前苏联切尔诺贝尔核灾难看齐。日本以东海域洋流向东北标的目标行动,高空首要为偏西风为主,低空以偏北转偏西风为主,综合海洋、大气动力前提,事情发生的放射性物质首要影响区域为日本东部及其以东的西北承平洋区域,不具备直接向西影响我国的前提。

目前日本上空为西风,未来仍以偏西风为主。放射性污染物在中低层大气主要朝东北方向扩散,在高层大气未来60小时内主要向东南方向扩散,60小时后转向北方扩散。

他表示,我国位于日本国的西面,中间又有日本海、朝鲜半岛、黄海、东海相隔。因此,从扩散途径上看,以向北太平洋扩散为主的日本核污染物扩散区域距离我国较远。

福岛第一核电站将厂区内1.15万吨含低浓度放射物质的污水排入海中,日本排放污水不影响中国,此次排入海水的核污水只是短暂排放,同时受日本以东洋流影响,辐射物质会随洋流向东流向太平洋。同时辐射量会因洋流扰动而减小,对我国沿海影响较小;

污染物或在本地沉降,即便扩散,浓度也将大大稀释,只可能对事故发生地周围的局部地区带来一些影响,无需担心会波及我国。”周斌说。

根据最新洋流特征及风浪预报分析,日本东部外海海流为偏东至东北流向、浪向。核泄漏扩散物将随洋流及风浪向东北方向的北太平洋区域移动,对我国沿海也无影响。

当相距万里的美国,在饮用水中发现了辐射物质时,一衣带水的中国还在迷信“刮偏西风”。呜呼,难道中国人真的到了刀枪不入地步?

美国的研究发现,美国西海岸海域里的海带,受到日本去年核灾难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碘(iodine)污染

据外媒3月11日报道,美国的研究发现,美国西海岸海域里的海带,受到日本去年核灾难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碘(iodine)污染。

联合早报称,研究人员早已知道,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后数日,就有放射性物质碘131泄漏到大气中,扩散到太平洋的对岸,只不过浓度很低。但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长堤分校的的海洋生物学家,在该核泄漏事故发生的一个月内,在近海海带中发现这种放射性物质,海带被称为“碘积蓄能力最强的植物之一”。

美国研究者之一的曼利表示:“我们在巨海带(Macrocystis pyrifera)组织中,发现浓度可能无害,但明显的放射碘含量。”

“虽然因其浓度相当低,可能对人体无害,但也许会对食用这类植物的鱼类造成影响,因为鱼类体内有会利用碘的甲状腺系统。”

美国研究者这篇名为《在巨海带中检测到日本受损核电站泄漏的碘131》的报告刊登在《环境科学与科技期刊》的网络版上。

1、濒临海洋的荒漠地区

海洋是水汽的源地,云雨的故乡。大陆沿海地区一般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比较丰富,多属于气候湿润地区。但是,在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等地区却形成了荒漠环境。因为这里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干燥;同时,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水汽很少,云雨难以形成。此外,沿岸海洋中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进一步加剧了气候的干旱程度,使荒漠区一直延伸到海岸边。其中最典型的是南美洲的智利北部和秘鲁沿海地区,这里不仅是世界上降水最少、气候最干旱的地区,而且荒漠区随强大的秘鲁寒流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成为一大自然奇观。

2、“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地球上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所以气候干旱。世界上的沙漠多分布在这里,故称为“回归沙漠带”。但是,这一带并非到处都少雨。例如我国华南地区,虽然地处北回归线附近,但因位于大陆东岸,地理位置优越,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每年夏季风和台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造成丰沛的降水。因此,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充足,植被繁茂。特别是广东省的鼎湖山,森林茂密,万木葱茏,恰似镶嵌在华南大地上的一颗绿色明珠,赢得了“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之美誉。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现已参加了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

3、纬度较“高”的炎热中心

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一般是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但是,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并不在赤道而是出现在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这里7月份平均气温多在30℃以上,其中利比亚的阿济济亚曾出现过58℃的绝对最高气温,是有名的世界“热极”。这是因为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同,特别是赤道附近云量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加强,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撒哈拉沙漠地区终日晴空万里,烈日当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加上沙漠地区植被稀少,地表裸露,空气干燥,增温强烈,所以就形成了全球的炎热中心。

4、无寒暖流交汇的大渔场

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区,浮游生物的滋长和繁殖特别迅速,鱼类饵料丰富;同时,暖 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都滞留在那里,所以渔业资源丰富。世界上的几个主要大渔场几乎都位于这些海区。例如大西洋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及中国的舟山渔场等等。但是,作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场却与众不同,它的形成跟这里的上升流有关。上升流把海水深处的磷酸盐、硅酸盐带到海水上层,供给海洋浮游生物所需要的养料,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饵料,因此秘鲁附近的海域也成为世界有名的渔场之一。

5、赤道雪山与极圈花园

赤道两侧的热带雨林带,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在赤道南侧的赤道带内,有几座海拔超过5000m的高山,例如非洲坦桑尼亚境内的乞力马扎罗山、印度尼西亚伊里安岛上的查亚峰等。它们虽然地处赤道附近,但终年冰峰峭立,白雪皑皑,成为赤道地区的奇观。

北欧的冰岛虽然位于北极圈附近,但并不是一个终年冰天雪地、气候奇寒的国度,实际上全国仅有10%左右的面积为冰川所覆盖。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冰岛气候相对比较温和湿润,夏季凉爽宜人,冬季则比较暖和,所以人称“冰岛不冰”。此外,冰岛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温泉和热泉很多。当地居民充分利用温泉热水发展温室生产。在温室里生长着西红柿、黄瓜、辣椒等新鲜蔬菜,以及热带、亚热带出产的香蕉、葡萄等水果,还培育了多种艳丽芬芳的鲜花。由此可见,在冰雪茫茫的北极地区,得天独厚的冰岛就成了一块罕见的“热洲”。

6、国中国

世界上有四个国家的领土被另一个国家的领土所包围,成为“国中国”。地处非洲南部的莱索托,四周被南非共和国所包围,面积3.0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20多万。

位于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东北部的圣马力诺,国境四周与意大利接壤,是欧洲最古老的共和国,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2万。

位于法国城市尼斯以东,南濒地中海,三面为法国东南部所环绕的摩纳哥公国,是一个风景美丽迷人的小国,面积1.49平方公里,人口3万多。

地处意大利首都罗马城内西北角高地上的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面积0.44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人。

7、城中城

伦敦市是英国的首都,是世界大都市之一,面积1605平方公里。伦敦城位于大伦敦市的中心地区,全城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居民仅有4000多人,是英国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也是世界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伦敦城在伦敦中心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有自己的市政机构、警察和法庭。它的市长地位比伦敦市政委员会主席的地位还高。在举行重大典礼时,女王到达伦敦城,也需等候该市长将一柄“市民宝剑”授予她后,方可进城。真可谓“城中城”。

8、海中海

苏联中亚一带的咸海是一个两屋海,即在咸海底300~500米以下又出现了一层海。这层海的海水与白垩沉积混合在一起,它的水略含矿物质,有盐分。科学家发现,咸海的地面海与地下海有若干相通之处。地下海每年要供给地面海4~5亿立方米的海水而不枯竭,原来天山山脉有几道暗河直通到咸海的地下海。

9、湖下湖

在美国阿拉斯加半岛北部的巴罗沃海角上有一个奇妙的湖泊,叫努沃克湖。湖里的水分为两层,上层是淡水,下层是咸水,而且水层之间有明确的分界线。据考证,这两层不同水质是由海湾造成的。平常,陆地上的冰雪雨水流入湖中,因此比重小而浮在上面。当狂风卷起海水涌进湖里的时候,由于海水含盐比重大而沉入下层,形成了奇妙的双层湖。

10、湖中湖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休伦湖中,有座面积为2766平方公里的马尼图林岛,岛上有个湖,叫马尼图湖,面积106.42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湖中湖。

11、岛中岛

位于南太平洋西部的汤加共和国的西列岛中,有一个岛屿,岛上有个湖,湖中有岛,岛上又有湖,一环套一环,构成了世界上罕见的“岛中岛”。

12、瀑中瀑

南美洲伊瓜苏河上的伊瓜苏瀑布,幅宽4000米,是世界上最宽的瀑布。它被河心岩石分隔为275股小飞瀑,就像被一把大梳子梳过似的。瀑布跌落声无及25公里,浪花飞溅,形成30~50米高的雾幕,蔚为壮观。

13、树中树

在我国山东省青岛太清宫内,有一颗西汉古柏,其上缠着一株凌霄花,形如盘龙,而在古柏中间,又长着一株阔叶乔木--盐肤木,形成罕见的“三木一体”。

14、脚踩四个半球的国家

在太平洋中部东西长320公里、南北长1600公里的海域内,有一个人口仅为61400的小国基里巴斯,组成它的几百个弹丸之地,大多是人群无法定居的低平环状珊瑚岛。陆地面积只有780平方公里左右(不及北京市区的30%),全国人口2/3集中在首都塔拉瓦(位于赤道北的东半球上)。

基里巴斯虽然小到在地图上都难以找到,但由于赤道和国际日期变更线从该国相交穿越,这就使它成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个横跨东西、紧连南北,同时脚踩四个半球的国家,由此也引发了许多别有趣味的现象。如当春分(3月21日)或秋分(9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时,在首都,阳光来自南方,而在另一大岛国巴纳巴岛居民眼中,太阳却从北边当空高照。更有趣的是由于该国直到1979年才从英国统治下独立,所以,1884年划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没有曲折地从它中间穿越而过,而该线两侧正好时差一天,所以基里巴斯也是世界上唯一须用两本不同日历的国家。

15、世界上奇怪人种

根据遗传的特征,全世界分三大人种,蒙古人种、尼格罗人种、欧罗巴人种;从肤色特征分类,则有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白色人种和棕色人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地球上的视野逐渐扩大,在地球上又发现一些奇异人种,在非洲发现的绿色人种,全身的颜色像草一样翠绿,就连血液也是绿色的。据考察这个人种只有3000多人,至今还过着穴居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发现了人数很少的蓝种人,因其避开和其他人接触,至今还没查清他们生活习性和人口数,而生活在津巴布韦东北部边界和赞比亚西部地带的马德族,更为奇特,这一人种,只有两个脚趾,其脚细而长,被称为“鸵鸟人”。阿拉伯尼坦斯人种发展得更缓慢,现在每一个人还拖着一条没有完全退化的尾巴,他们居住在我国西藏和印度阿萨密之间,地球上是否有更多的人种,有待于再探险发现

第五篇:在地理教学中感受美

在地理教学中感受美

摘要:地理是一门与人类生活联系最密切的科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人文美。学习地理也就是学习与我们生活联系最密切的知识,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认识美、感受美、享受美、并创造美、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并萌发保护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关键词:地理教学;自然美;人文美;生活美

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变化规律及人地关系的学科。地理学科虽然比一般学科更重于理性,以说理为主,但一味追求理性的东西,会把课堂变成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的一潭死水,要让地理教学过程变成一弘活水,必须注入美的情感,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理性观念的同时,能感受美,享受美,获得丰富的美感,使地理教学成为一种生动活泼的、引人入胜的活动。下面我就几方面谈谈地理教学过程中怎样感受生活美。

一、努力发掘地理教材中的自然美

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自然美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并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和教育学生,激发学生振兴祖国的热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地理教材中千姿百态的自然美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为“雄伟”:即壮美,阳刚之美。如劈地摩天,气冠群仑的东岳泰山;“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的瞿塘峡等;二为“秀丽”:清新、柔和、阴柔之美。如苍秀涵幽的江西庐山;秀美多姿的桂林山水等;三为“奇美”:大自然中有许多奇特的景象,曲折离奇,变幻莫测,令人感到怪异。如山东的“蓬莱仙境”,四川峨嵋的“金顶宝光”等等,不胜枚举。

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在高二地理选修一册,第三单元文化景观和第四单元旅游活动,这是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的好机会。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我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精心选择一些高清晰的风景图片,制作课件,带领学生游览祖国大好河山,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并萌发保护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努力创设地理教学过程的行程美

地理教学过程决不应归结为讲、抄、背、考枯燥死板的模式,而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到上地理课,就像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道上,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1、创设友爱、融洽的学习环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要使学生乐学关键在于教师乐教。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感情在于: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所教专业的爱,对学生诚挚的爱。以这种美的情感来潜移默化地感化学生,使学生乐于受教,乐于学习。我时常告诉我的学生,地理是一门最简单的科学,因为它所讲述的都是与我们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

比如;我们对自己生活的地球非常好奇,第一单元就讲述宇宙中的地球,使大家对自己生活的地球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接着第二单元回到地球上了解一下引起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大气,在就是陆地和海洋。以后我们的地理更关注我们自己,如我们关注吃、穿、住、用、行等,吃的我们学习了农业,穿的学习了工业,住的学习城市和村落,行的学习交通运输等。始终让学生感到地理是一门简单、适用的科学,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习地理。

2、创设愉快、优美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奇、刺激、疑惑、悬念,产生“ 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从而打动学生的感情,诱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上高中第一堂地理课时,我利用一节课带领学生观看《人类与宇宙》这部影片,展示了宇宙太?系中的太阳、九大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各个成员,那浩瀚空荡的宇宙、千姿百态的星球,在诡谲变幻的音乐背景衬托下,使学生感到神奇、刺激、有趣,同时也获得了强烈的美感。接着,我设计了一系列悬念,引发学生思考。

三、充分准备好每一堂课,追求知识内容美

地理本身是一门非常有趣的科学,所以每一节课我都会告诉学生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最新的和地理有联系的东西,比如上第一单元时我就介绍宇宙最新探索发现,中国以及国外探索太空的进展,他们感兴趣的火箭、航天飞机、卫星、航天站等等;第二单元时呢我就介绍天气预报,一些城市发生的沙尘天气,那时正好一则消息报道中国一座城市夏季白天突降暴雨,白天一下变成了黑夜,街道上亮起了路灯,这些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要想每节课都有亮点,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面,获取更多的,最新发生的和地理有关的事情。敏锐的洞察力洞悉发生的事情是不是和地理有关,所以我的课余时间绝大部分花在上网查阅新闻资料上。只有这样,才能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的心。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造美

地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活动中,除了要扩大和加深地理学习的内容,还要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训练,同时又可以在活动中进行形象生动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具有感受美、鉴 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天文兴趣小组的活动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美的活动形式:①组织观看《飞碟之迷》、《地球奥秘》、《月球探索》等等录像资料,使学生对宇宙的浩渺、宏大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和美感。②组织学生翻拍天文照片,并形成“天文奇观”、“九大行星”、等几个天文知识系列,让学生在选择、整理、翻拍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天文知识,并且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另外,开展气象小组活动、设立地理橱窗、制作“神州风采”的地理资料卡、组织用黑板报的形式探索地理新知。这些多彩、自主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使学生直接、间接地去领略自然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掘,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挥想象力,细细品味其中固有的美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中认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能感受美,享受美并最终创造美,我想这就是地理教学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美学基础知识》曹利华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美学四讲》李泽厚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美学基本原理》刘叔成等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4]《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5]《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美育》西南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编著(黄京鸿主编)等。

下载在ArcMap中编辑地理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ArcMap中编辑地理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了解学生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了解学生 在地理教学中,了解学生是搞好地理教学的前提。如何去了解学生,下面浅谈一下我在地理教学中了解学生的方法。一、在平时教学课堂中了解学生。在......

    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云安中学李天桂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的运用于现代教育中,如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ssisted I......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都知道地理知识灵活多样,知识性质独特。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能把握地理现象与空间实际联系起来,并能理解一些抽象概念。但初中阶段......

    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新课标下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多媒体(Multimedia)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

    多媒体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学科涉及的内容范围较广,从江河湖海到山川平原;从地表形态到大洋环流;从各国的政治经济到各地的风土人情;上至天体运动,下至地球构造,都是地理......

    遥感技术在地理科学中的应用

    3. 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 3.1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的地质灾害调查, 可达到及时、详细、准确且经济的目的。在不同地质地貌背景下能监测出地质灾......

    多媒体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利与弊

    多媒体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利与弊 随着新课改观念的不断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提出,现在的教学除了要求教师观念现代化外,还要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在许多教师的思想都能与时俱......

    多媒体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片谈 多媒体(Multimedia)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