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感想

时间:2019-05-12 12:0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感想》。

第一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感想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感想

大邑中学 周文娟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良好开端。”是的,兴趣是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感情基础。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只有重视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才能达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利因素同时发展的理想的地理教学过程。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一、精心设计课堂引言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景的作用。用生动的描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地理老师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善于利用情景教学,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到“时区和日界线”这一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一开始就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举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怀有双胞胎的孕妇乘坐海轮由西向东航行,在接近日界线的时候,生下了一个男婴,越过日界线又生下了一个女婴,先出生的当然是哥哥,这一天正好是2010 年 1 月 1 日,而后出生的妹妹是在日界线的东侧出生的,日期是 2009 年的 12 月 31 日,妹妹的生日却比哥哥的生日大一天,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这堂课的内容,就会知道准确的答案。通过这样的导言,不仅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能寓教于乐地创设欢乐的地理课堂气氛,让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渴望求知的角色,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展现地理教师的个人魅力

初中生的学习往往带有强烈个人感情色彩,对任课教师的喜欢与否,在一定程度可以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那么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更要加强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例如:运用高超,精湛的教学技术:幽默风趣,具有号召力的语言表达:赏心悦目的板书: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的版图等。如果你能用几分钟的时间在黑板上画出一副形象逼真的世界地图,那么,学生肯定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另外,初中生的思想处在一个分水岭,他们更需要我们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我们应该用心灵去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经历体验,家庭等方面,成为他们生活上的良师益友,学生自然就会感激你和喜欢你,从而“爱屋及乌”的喜欢地理课程。

三、恰当使用直观教具

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十分广阔,其内容涉及到多种学科,因而必须借助于直观教具,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才能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具。通过地图,学生可以直接获取到大量的地理知识,而初中地理课本中的插图与地理图片,则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与照片,能够达到以图释文和图文结合的目的,同时还有助于增进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全面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全面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非洲气候时,学生对于热带草原气候缺乏足够的认识,无法区分出干、湿两季的特点。教师可以用“热带草原景观图”来指导学生观察两季自然景观的差异:湿季的特点是草高茂盛,稀树青翠,动物成群;而干季的特点是草类凋零,动物迁徙,草原上一片枯黄荒凉之景。通过观察挂图,还能联系到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让学生了解到,处于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控制下,湿季受到的是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因而降水丰沛;而干季则受到信风带的控制,降水比较少,从而让学生理解干、湿两季交替的原因。

四、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认识本身就是一种最令人惊讶、诧异和感到神奇的过程。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能激起高昂而持久的兴趣。”但是,只有空洞的理论和说教,不接触事实和现象,学生就很难进入认识过程,就不能体验到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乐趣,也就不能产生求知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应广泛联系实际,给学生提供接触地理事实和现象的机会,使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和《中国地形》 时,我将国人引以为豪的“神六”凯旋而归,融入到课堂上,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神六”在哪里起飞?(酒泉)②酒泉在哪个省?(甘肃省)③甘肃省的简称是什么?省会在哪里?④“神六”着陆地点在内蒙古高原,为什么?这样,学生的学习

兴趣就会大增。既联系了实际,又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结合学科和学生特点,动手实践引发学生地理兴趣

教师精心的设计了这一堂地理课,讲解也不乏激情,结果却造成了僵硬低效的课堂效果,原因是什么呢?那是因为教师没有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强大保障。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年龄的心理特征,以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实践,激活学习兴趣是结合地理学科和学生特点,引发学生地理兴趣的有效方式。课堂上枯燥讲授往往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习,却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还以“认识地球”一课为例,由于学生对于宇宙的自然现象,如地球运行、昼夜交替等较抽象的问题难以理解。以往只靠教师讲课,尽管费了很大劲,却收不到预想的效果。于是我和学生利用乒乓球、铁丝等制作地球仪,做好以后又让他们在上面画出地球的两极、赤道、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等,学生们充满兴趣,实践证明,通过动手而掌握的知识记得牢、学得开心,明显比单纯的讲授要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促进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促进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因此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特别到八年级,很多学生对老师已失去了开始时的新鲜感,那么,如何保持他们的兴趣更是我们教育者要努力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晓曦.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初探[j].考试周刊,2011,(42)[2]王正刚.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j].新课程学习(下), 2011,(06)[3]张振国.初中地理教学方法之我见[j].学生之友(初中版), 2011,(08)[4]焦永中.凸显初中地理魅力 再现学科教学春天[j].文理导航(中旬), 2011,(07)

第二篇:启发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理论文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永州市江永县允山中学 高俊莲

李政道博士在复旦大学演讲时,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而现在的学生,却是在做“学答”。如何走出这一地理教学的误区呢?根本的办法是端正教育思想,改变陈腐的传统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实行启发式设疑、解疑这种“启发式”教学法,才能使学生将地理知识学懂学会和熟悉掌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地理教学中采取启发式教学就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逐步达到新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独立吸取新知识的能力”。

新的地理教材在设计、编排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时,更新观念,以“启发式”的教学为主线。教学活动的安排在于“启发”,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线进行地理教学意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科学发展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

怎样才能更好实施启发式教学呢?坚持教学活动民主化。实践证明: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关系,师生情感的融通可以创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配合默契,也能使学生心态开放,敢于张扬,而师道尊严、高高在上、永远正确的教师不可能创造出师生互动的课堂。所以,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第一是变“食指教育”(用食指表示批评)为“拇指教育”(用地理论文

拇指表示赞赏),即放弃习惯性指责,坚持鼓励和欣赏。在教学中我注意激励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少用批评性语句、语气来对待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哪怕是大部分没说对,也要找出那一点点闪光处。即使完全不正确,也赞扬其敢于发表见解,主动学习的精神。这样学生便可在一种心理安全的感受下大胆质疑,大胆畅想,实现互动才有保障。第二是在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合作,用引导、商量、启发质疑等方法引导学生探讨、切磋并互相补充,使师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活动方案的研究者和设计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一、以“启发式”主线的课堂教学

系统论的观点认为整体功能等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加上各部分联结的功能。一定的功能总是由相应的结构产生的,而且是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因此,系统论强调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这正是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线进行地理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方法、媒体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即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还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自愿地参与教学活动,探究性地解决问题。同时还应根据课堂内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过程,处理好信息的变换,让教师、学生、知识、媒体四者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动态平衡,各要素既要有独立性,又要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这样教学的结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地理论文

1、精彩导入语,创设情境 ——激趣启发式教学。

精彩有趣的导入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好的课堂离不开好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能够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欲望。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国的四大区域”时可以综合运用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巧妙的导入,学生的求知欲就自然调动起来,产生了追根问底的探索欲望。

2、建构平台,以文释图——问题启发式教学。

在讲述我国地势特征及其优越性时(八年级湘教版),采用图文相结合的设计,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分析、归纳,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步:请学生读教材上的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老师进而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地势分成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拨大约是多少米?(并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

第二步: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特点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①我国地势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②各级地势阶梯分别有哪些地形类型,各以什么地形区为代表?

第三步:请学生读图,在图中找出长江和黄河,根据它们注入的海洋,说出我国的地势特征决定了许多大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流向对沟通什么方向的交通有利?这样的地势分布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第四步:进一步提出问题:黄河、长江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水流会产生什么现象?为开发利用水地理论文

能资源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

通过以上教师的启发提问与学生自己看图、思考、分析、归纳、整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②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灌溉水源;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促进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③由于我国地势落差大,使许多大河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来完成复杂的教学内容,教会学生看图、读图、用图,最后形成自己的结论,达到以图释文,以文释图,图文结合的效果,在轻松地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3、巧设疑问,合作探究——释疑启发式教学。

精心的课堂设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提出疑问,这是实施课堂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展思维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例如: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彩云南国——云南省》这一节内容,可以引起兴趣,培养读图能力、观察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区别概念,分析比较等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设计“云南省为什么称为彩云南国”,“云南省为什么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云南省为什么形成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省地形以什么为主?地势有什么特点?山河分布有什么特点”,“云南省与哪几个国家接壤?与我国哪些省区相邻”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地理论文

手,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分析比较、形成概念、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精心设计提问,就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会学懂地理知识。

4、活学智用,实践运用——运用启发式教学。

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既然学了“无用”那为什么要学。学生在学习太阳直射和风向时很多学生会觉得无用、空洞,那么教师可以联系当地房屋的朝向、窗户的大小等让学生观察、体会、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巩固书本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即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生产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观察自己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教学实践中注重学法指导,落实“启发式教学设计”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学革新是教师教学中必不可缺少的,也是值得深思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相应给予学法指导,交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技能。

地理教学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材,让学生确定重点,分清主次,理顺关系,掌握读图的技巧,学会分析地图所表示的地理特征,所蕴含的地理规律,熟练地将“图变文,文变图”。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觉自愿地获取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地理论文

学习方法往往是潜移默化,通常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方法常常就是学生最容易学会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板图,学生在课堂、课外也用板图表示地理事物,那么学生就运用图示法,读图能力就强;教师如果善于列表比较,要求学生列表比较不同的地理事物,那么学生就善于运用列表法,比较能力就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运用各种学法启发学生,让学生从兴趣入手,逐渐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启发时有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

首先,对于一些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找到答案的问题,教师要恰当加以揭示;或将提出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趣,用小步子解决,便于学生各个击破,攻克知识难点。例如,讲地形雨形成时,如果只让学生看完示意图后提问“地形雨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可能对示意图理解不透,只好照本宣科了。若将这个问题分成几个小题:(1)潮湿的气流前进时遇到高山会怎样运动?(2)气流上坡后气温有何变化?(3)气温变化后,空气中的水汽如何变化?(4)水汽是迎风坡多还是背风坡多?这样步步深入循序渐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其次,在解疑时,要想方设法启发学生自悟,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和纠正答案中存在的问题,这比断然否定要好得多。

最后,在解疑时,对于学生回答问题出现的遗漏部分及时提出新的设疑,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如学习“世界气温水平分布时”,学生在读图后,对七月份20度-30度N沙漠地区成为世界最热的地方理由讲得充分,而对赤道地区为什么不热,却只字不提。对此必须地理论文

提出设疑,启发学生对赤道地区气温状况进行分析,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课堂上克服“两满”,即满堂灌输、满堂空话。教师讲课必须防止照本宣讲、唱独角戏的现象。避免满堂灌同时必须防止无的放矢随意联系的现象,避免满堂空,不像“地理课”等。

在上完课后或某个问题解疑以后,教师不把眼光停留在现有知识水平上,而应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探索性、趣味性问题,留给学生思考,即留给学生疑问,推进学习内容深化。学生有了疑,就会产生新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思维,促使其到课本中或课外读物中去寻找答案。这不仅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自我探索,往往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学生在探索中得到了乐趣,乐趣又会诱导他们去进一步探索。

搞好“启发式”教学,必须深入改革地理课堂教学,不搞无准备无把握的“两无”教学,克服“两满”——满堂灌、满堂空话,力求“两变”——熟课变生课备,生课变熟课讲。唯其如此,才能搞好“启发式”教学,实现常教常新。因此“启发式”的教学研究和运用,将会给地理课堂教学带来明显的效益。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当前,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影响。本文就从我所任教的地理学科出发,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对课堂教学的优势,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才能主动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大都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产生学习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能将文字、图像等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板块的运动”时,学生对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很难用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来解释,我就用动画显示高山的隆起和裂谷的形成过程,使难以理解的板块运动学说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地理时空的广远性和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使得某些地理教学内容的时空跨度很大。许多地理现象无法或很难看得到,又不宜演示或实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特别是一些不易说明,头绪较多的地理知识点,传统教学方法和媒质很难具体形象地加以描绘,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困难。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学生认识的难度。如:在讲地球公转一课时,我利用动画展示,地球不停地以地轴为中心自转,同时又时快时慢地绕着太阳公转,在公转时,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这时学生则被课件的内容所吸引,于是我抓住这一时机,提出问题:“为什么近日点时琼海为冬季,而远日点时琼海是夏季呢?琼海冬季时太阳直射在哪里?夏季时太阳直射在哪里?”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就很自然的把重难点掌握了。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认知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地理教学中少不了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图。在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用图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而且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例如:在展示黄土高原范围时,我采用多次闪烁的方式使学生对黄土高原范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增强了学生地理读图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如:在分析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的成因时,我就给学生出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形成图”,且图中的风向我制作成动画效果,学生很容易就看出一个规律:“离风的发源地越远,风力越小,搬运的颗粒也越小”。由此可推断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由风搬运而来的(即“风成说”)。从而学生也提高了根据图中所给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地理是研究地球的形态特征、人文特点等方面知识的学科。现代教学媒体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由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使学生乐于接受,积极参与课堂。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教师也能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来实现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如我在“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这节课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了四个活动,这四个活动贯穿了整堂课,使得师生互动。又如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去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在介绍黄土高原三大典型地貌和黄土高原位置与范围时,我让学生上讲台边指图边讲解,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师生关系更加的和谐融洽。

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提供了更多充分的感性材料,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合理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而是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扬长避短,这才能真正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进行有效整合,随时都可能有创意灵感产生,把那些繁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妙趣横生、直观易懂,达到教师教得轻松、自然,学生学得快乐、牢固的效果。

第四篇:心理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了各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初中地理课程并不在中考的考试范围,因此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忽视。加上地理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和教学模式的落后,导致学生兴趣较低,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受到严重的影响。要改变这种现状还需要初中地理教师利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相关分析,以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一、心理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就心理学知识而言,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改善受教育者的教育环境和心理情绪来促使受教育者获得各方面发展。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即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传统教学中,由于地理学科地位较为尴尬,加上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大部分教师选择将地理课程当成副课进行教学,教学形式较为简单、敷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更加不利于学生在人格塑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则能够从这些方面促进学生的进步,教师利用心理学相关知识,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情绪,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心理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心理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首先需要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教师的教学心理是否健康、积极向上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首先要提高初中地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需要从几方面着手:第一,学校加强对教师的人性管理,重视对教师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关心,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适当倾听教师的教学心声,解决教师的在生活上和心理上的难题。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适当提高教师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第二,教师要加强自我教育,转变正确的工作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看待教学和教师这一职业,提高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同时,教师还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不怕挫折的勇气,要能够正确看待教学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勇往直前;第三,学校要给予教师更多的奖励和表扬,帮助教师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也需要不时进行自我鼓励,提高自信,相信自己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体会其中的乐趣和成就。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表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能够从心理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和对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需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做事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不让学生感觉偏心。大部分的教师在对待学生方面均缺乏一定的公正性,教师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比较喜欢,而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而爱搭不理,甚至讨厌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在这样的心理下必然无法对学生进行一视同仁,而受到教师更少关注的学生必然也会感觉到教师的厌烦,最终使师生关系越来越恶劣。因此,教师首先需要转变对学生的看法,公平的看待每一位学生,甚至要更加正视学习能力较差、学习较自卑的学生,鼓励这部分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此外,教师还应该主动加强对学生的交流和联系。许多学生对教师具有崇拜之情,他们渴望与教师获得更多的交流,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在课后或者课堂中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多向学生提问,课后多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生活状况,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向学生渗透积极心理学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工业可以通过向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学教育的方式来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地理教师向学生渗透积极心理学教育的主要方法可以有三种:第一,通过言语交流,让学生明白积极心理学给学习和策划你盖章带来的好处;第二,通过行动来渲染学生的积极情绪,以实际行动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每天面带微笑上课,自信发言,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正面情绪影响;第三,增强对学生的表扬,潜移默化的强化学生的积极心理,减少学生的负面情绪。

(四)創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当学生处在良好的、健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效果自然会更好。教学环境包括三个方面,即校园环境、课堂环境以及家庭环境。要求学校价钱更自然环境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让学生在校园环境和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中受到内心的鼓舞,改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而教师在课堂中应该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的活跃程度,促进学生的学习。家庭教育则要求家长对学生多鼓励,为学生树立更多的信心。

第五篇:浅谈因材施教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

浅谈因材施教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

普及初中教育而带来的“两极分化”现象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为使每一处学校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学习,学科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所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划分教学内容和学科能力的层次。根据现行课程方案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对中学地理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心智(心力和智力)发展(阶段性)特点,我们认为中学地理学科能力可分为下列三个层次。

一、掌握知识的能力

知识的增长是以能力为媒介的,而能力的发展又以知识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一定条件下,还可相互转化。由于基础知识是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因而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也自然成为地理学科能力最基本的成份。按照思维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又可分为三级:

(一)识记地理知识的能力

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范畴。识记地理知识,即对要求识记的地理知识获得感性认识。具体要求是:第一,对要求识记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等,获得初步的认识,即能说出它的要点、大意。第二,对于大纲中列出的地名(包括山脉、河流、城市等名称)能够准确地写出,并能在地图上填注或从地图上找出。第三,写出大纲中列出的常用地理数据,并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识记是理解的前提,是学习其它知识的支撑点与“迁移基地”,是发展高一级层次能力、领悟教材思想观点的必要条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589个知识点中,有约70%的属记忆性知识。因此,依据大纲,加强识记知识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地理考察、模型、录像和图片是帮助学生提高识记能力的有效教学媒介。

(二)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

理解知识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象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获得理性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含义或现象。根据理解对象与要求的不同,我们将“理解”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认识(认得或看到)某种关系,即看出单个事实、概念与一般原理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看到某个事实、概念的工具作用。即看到(认识)一个物体、过程、思想、(包括概念)能够用来达到某种意图、目标或者用来解释某种现象。第三层次。领悟到原理及其构成过程及方法。有人把这一层次的理解,称为“流动的顿悟”。所以,理解知识的能力在地理学科能力中占居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搞好理解层次知识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大纲中列出的属于理解层次的知识点有140多个,约占知识点总数的24%。

(三)建立地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该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运用归纳、分类办法将获得的地理知识按其内在联系,把它系统化。二是按照一定的认知规律,将获得的知识按一定的方式总结出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早在本世纪中叶就认识到,“除非把一件事情放进结构好的框子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详细的资料是靠表达它的简单方式来保存在记忆里的”,并提出了著名的学科结构理论。

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即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分析、综合、比较地理事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根据思维方式的不同,这一层次的能力可分为下列两个级别:

(一)分析判断能力

指通过对复杂的地理事象的分层、分类剖析,认识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特征。例如,根据非洲大陆大河流向的分析可初步判断非洲地势的倾斜方向。

(二)综合(概括)能力

思维的一大特点是高度概括性。人通过思维,就可以认识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能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并由一事物的发展变化经推测另一事物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就是要在认识地理事象的基础上,善于揭示他们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扩大学生对地理事象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其认识能力和创造力。因而培养学生这一层次的能力是各级各类初级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三、形成地理观念的能力

观念,即思想。“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毛泽东)。地理思想是人们对地理事象和地理问题的本质的认识,是对地理内在规律的理性认识,也是对地理知识和地理方法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它规定和约束着人们地理思维的方向,从而保证了地理思维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健全基本地理观念是中学地理教学在认知领域的根本目标。立足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综观社会、经济发展,我们认为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要着重培养下列基本地理观念:

(一)整体观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最基本的地理观念。地理环境每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该系统中其它因素的相应变化。例如,在大江大河上游修建大坝,不仅会影响河流下游的水文特征,还会影响到该区及其下游地区的大气温度、温度等要素,从而影响到农业生产。

(二)生态观念

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必须将自己融于自然,而不能与自然树立,要保护野生生物,维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要尊重自然规律,逐步适应自然规律;要有节制、有计划地利用自然资源;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人类利用一种自然资源的同时不能破坏其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同样,保护其它自然资源时也要考虑不要引起其它灾害。

(三)时空观念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因此,时空观念是最基本的地理观念之一。中学地理教学中,时空观念包括变迁观念和空间观念。变迁观念是唯物辩证观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我们在学习、研究地理问题时要用联系、变化及转换的方法。空间观念,即具有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的观念。中学地理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下列三个不同层次的时空概念,一是二维平面空间。在一定的范围内,地表的地理事物可以看作分布于一个平面上。二是三维立体空间。实际上地球表面一切事物都存在于球形立体空间之中。三是存在于球形立体空间的一切事物都在沿时间维不断演变。

(四)可持续发展观念

可持续发展即实现人口、经济、环境、资源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其含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既满足当地人的需要,又不损害他人满足其自身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概念包括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代内公平和代间公平四个方面的含义。

下载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感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感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时代的滚滚车轮不断在前进,教育需要不断的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传统的教......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广泛地运用于教育领域,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并逐渐从城市学校辐射到乡村学校。多媒体技术已......

    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教育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投影、录音、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逐渐走进我们的课堂。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

    地理教学感想

    地理教学感想 地理学是一门文理科兼备的综合性学科,是涉及内容非常广泛的非常广泛的一门课程。但用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体制的影响,中学的学校领导,中学的老师对地理的教学不......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外活动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外活动 发布者:吴占月发布日期:2011-11-08 19:19:14.0 初中地理课外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的地理实践活动。有些学生自小喜爱地理,并具有一定......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惑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惑 1、学生的厌学成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一大障碍,也成为影响教学改革深入的一大因素。随着中招考试制度的革新,初中地理课在许多学生心目中成......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工作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工作 1.实施德育应有“源” “源”,就是实施德育的“契机”或者说“切入点”。也就是说,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工作时,要找准“契机”或“切入点”,只有......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摘要: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素质教育理念所倡导的"高效课堂"这一教学目标得到很好地贯彻与落实,教师就要通过改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