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时间:2019-05-15 03:2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一篇: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寺口中学

韩春梅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交汇点,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而且还能使学生亲身感受的家乡伴随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及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合理的利用乡土地理资源,更有利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的纸上谈兵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等课程理念的贯彻。

关键词: 乡土地理资源

地理教学

重要性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当的引进乡土地理资源是初中生心里发展的需求。

现代教育的直观鲜明的图像、声、光、形、色俱佳的多媒体的教学的引入,能极大的增强学生对地理教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知识点,把与之相关的乡土内容下载到教学的网络中,就可以解决学生对生活地理知识不足的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独到的判断力和思维性。以往的“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早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思维需求,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封闭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堵塞了学生对知识的联系性。这种传统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实际上是“过期的”无用的“人才”,是现代教育最不可取的。在教学中,试时的把乡土地理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组织,就可以让学生在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检验书中的知识理论,从而达到活学活用,有的放矢,以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性和缜密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最“好动”的时期。他们更喜欢在自己的摸索中探取知识。在地理教学中试时的把学生解放出来,带领他们进行野外考察、环境监测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测量、记录、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观念。在学中玩,在做中思,这更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需求。

二、在初中地理适当的补充乡土地理资源现代地理教学必须的 1.乡土地理资源的引入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乡土地理的内容丰富,学生对其有俱来的亲切感。把平时生活中的乡土地理素材挖掘出来用到课堂上,课堂的内容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从而由喜欢学、到爱学、直至好学。如六年级的《地球的公转》,我先让学生分析家乡的四季变化现象,有的同学说:夏季的影子要比冬天的影子要长;有的同学说:夏季五一时期我们要睡午觉,而冬天就不需要;还有的说:夏季的早晨5:30天早已很亮,但在冬季的这个时间段,天还是灰蒙蒙的......。针对同学们发现的现象,作为导语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再在此基础上加上多媒体的教学,学生就会带着‘为什么’的探索精神投入到新的教学中,把生活中的疑问现象与课本的理论紧密的联系到一起,乡土地理资源的引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再如六年级上册的《天气与气候》部分,历届的中下游学生总是对天气和气候的两个概念模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先让同学描述了近几天的天气转变情况,恰巧那几天的天气风云多变,同学们的发言非常踊跃。通过对话,学生很容易的掌握了天气的特点,把两者的概念区分开来。

2.乡土地理资源可以解决学生对一些抽象的地理名词理解难的问题

地理教学是一科范围很广的学科。而其中的自然地理又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其中的一些地理名词含义非常让学生费解、困惑。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引入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例如六年级上册的《地形图的判读》,学生对于利用等高线判读不同地形的名词比较疑问。为了帮助同学解决这个问题,我带领同学熟悉家乡的地形。栖霞是一个丘陵地形,山地较多,实地考察让同学们对于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有清楚明了的认识,解决了地理名词理解难的问题。同时通过到家乡的实地考察更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3.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初中的地理教学可以让学生学有所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能力主要包括运用地图的能力、运用地理图表的能力、地理的计算能力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的能力。要把这些能力运用的实处,与乡土地理资源紧密结合是最有效的办法。乡土地理是学生们能具体熟悉的,具有直观性的最佳资源。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解、解决身边的问题,更大的铸就了学生的成就感。如七年级地理课的《水资源》,针对学校水资源 浪费的情况,我让同学们直接或间接性的对学校的用水情况、家属、工地、班级以及学生日常用水情况作一个调查,最后整理合成资料,形成合理化的建议,以班级为单位在学校的板报栏上发出‘节约用水’的倡议。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及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联系到一起,避免了死学、死记,又让学生养成了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4.在教学中合理的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中学地理教育要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培养跨世纪的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目的是使人的个体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相适应,并最终促进社会发展。地理学科的德育目标要使学生树立新观念、新道德、新价值、新态度和新行动,以此作为理解、支持、参与国家和地方可持续发展规划和行动的思想基础和自觉意识。作为教师要结合实际,说明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以实现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在讲解《中国的农业》部分,我选取了栖霞的金牌农业-苹果。栖霞有“果都”的称号,苹果行业非常出名。本课的农业知识,我让学生回家做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果园的总数、平均每户人家的果园亩数、每家的年底果园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另外还要观察自己村庄的地形、了解气候对果园发展的影响、分析制约果园经济发展的因素以及苹果的销路问题等。回校后小组为单位进行总讨论,一起分析栖霞未来果业发展的方向。区域地理要摆脱那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单摆浮搁的结构,从区域条件、问题和区域发展方向、策略这一新的视角重建教学内容结构模式,培养学生成人后参加地区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工作方法和能力。

5.家乡的故土情结,可以激发学生树立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这就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 在教学中穿插乡土地理资源,可以让学生直接对祖国有深切的感受,有助于学生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的补充乡土地理资源,可以让学生真实的了解到家乡的地理状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的毅力。在实地的考察中,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丰富了地理知识,懂得了如何协调家乡的人地关系,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了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王晓慧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时代教育

2007年

陈淑清

高效地理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国西部科技

2009年 刘友良

初中地理教学资源

2008年 乡土地理教学大纲

第二篇: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以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为例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这堂课选自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的陆春芳老师,是一堂高三地理复习课,主要讲述农业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在这堂课的讲述中,教师以乡土地理材料导入课堂,并以乡土地理结束本节课,从而我将以乡土地理为视角,以本堂课为案例,进而阐述乡土地理材料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

一、课堂教学过程简述

本节课教师引用乡土地理的知识“太湖平原的种植业”导入,以“苏湖熟,天下足”到现在的“消失的商品粮基地”引起学生的思考: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的变化会对今后的无锡带来怎样的影响呢?随后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回忆“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并依此开始一一分析。教师采用三个探究活动,分别分析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其案例分别为我国东北地区、昆明周边地区的农业布局、新疆地区的农业。在自然因素中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主要阐释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因素中以昆明周边地区的农业部局为例主要阐述科技、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农业区位因素变化中以新疆地区的吐鲁番葡萄和红色产业为案例分析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到这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介绍,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进行了总结延伸。回到新课导入时的问题:太湖平原,从“鱼米之乡”到“无米之乡”,原因何在?未来发展?引起学生的大讨论,使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得出答案。再以阅读资料从“无米之乡”到“鱼米之乡”完善知识体系,教师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再次回到无锡市的农业发展,讲述未来无锡市农业的发展模式。

二、乡土地理

乡土地理材料是展现本乡本土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最生动、最直观的地理感性材料。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在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又要求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地理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地理知识的途径。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是采用案例分析这一流行的教材编写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注意联系乡土实际和进行乡土地理教育,积极运用乡土地理案例活化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原理和案例相结合,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从“地理课程标准”及新教材角度看,案例既是教学的素材,也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能力和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乡土地理案例,既能延伸、拓展教材内容的配置。丰

富地方课程资源,又能体现“地理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对地理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究能力的要求。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充分运用乡土地理材料进行教学,对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等方面都是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另外,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的认识和热爱,唤起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信心。

三、案例分析

在本堂课中教师对于乡土地理的应用案例主要是无锡市邻近的太湖平原从“鱼米之乡”到“无米之乡” 的原因。

1、乡土地理材料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乡土地理材料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的素材,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要经教师点拨,便可言传,所以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

课程刚开始给出太湖平原地图,以“太湖平原的种植业”导入,南宋时期的“苏湖熟,天下足”,到现在无锡市的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减少面临“无米之乡”的尴尬局面,形成 “消失的商品粮基地”引起学生的思考: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的变化会对今后的无锡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得好,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起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可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的进程。极大的调动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地理问题的意识。

2、乡土地理材料既能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也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可能把所要讲的事物和现象都搬到学生眼前,又不可能都前去观察,也不可能都靠实验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知道一切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客观存在于学生周围的,为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材料,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

在本节课的结束部分,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进行了总结延伸。回到新课导入时的问题:太湖平原,从“鱼米之乡”到“无米之乡”,原因何在?未来发展?引起学生的大讨论,使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讨论得出答案。

3、乡土地理材料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人地关系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起爱国爱家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材中的实例较为典型、实用,但有很多学生并没有切身体会,如果利用学生身边的熟悉且有切身体会的乡土地理实例来讲解,那么效果较为明显。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们在反思人类改适利用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只通过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是难以真正确立的;而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结合观察、考察、调查等实践分析自然条件对家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以及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等事件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才能逐步确立。

在最后讨论结束后,教师给以阅读资料“无米之乡”到“鱼米之乡”完善知识体系,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从事农业活动时其农业区位因素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区域内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生产活动要进行可持续发展。最后教师再次回到无锡市的农业发展,讲述今后无锡市农业发展的走向——无锡市将成为我国首个智能农业示范区,以此警戒学生“关注农业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观、发展观——即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使他们能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应用于与他们有切身利益的实际生活当中来。

四、结语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将乡土地理素材合适的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教师必须下工夫长期积累材料,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乡土材料的收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总结。

第三篇: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初探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初探

摘 要: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学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同时对乡土地理教育在课程目标和活动建议中也明确提出了要求。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本文提出了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应挖掘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案例,加强乡土地理案例教学。

关键词:乡土地理 就近取材 贴近生活 兴趣点

实践能力 地理知识

引导语:乡土地理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中有明文规定、具体要求和课时安排,为了更有效地、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有必要参透乡土地理。

通过乡土地理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系统的获得地理知识,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地理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知识的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尤其对学生初步了解家乡、认识家乡、如何促进家乡经济建设和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操,起着极为重要作用。

通过这几年乡土地理的教学,我觉得应该讲究三点策略:距离学校和学生住址越近的地理事物越要作为重点内容学习;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知识越要作为重点内容学习;学生越感兴趣的地理知识越要作为重点内容学习。

学生活动范围主要在学校和家庭这样一个圈子内进行。如果让他们调查、分析、理解身边的地理事物,肯定要比他们学习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要容易接受。我选取乡土地理教学内容据首先选取离学校最近的,然后根据需要由近及远。在学习家乡畜牧业特点时,我们选择了离学校只有一公里的一个养鸡场去参观,了解这个养鸡场的生产情况,通过调查了解这些内容,再分析家乡畜牧业特点,然后与其它地区畜牧业比较,找出家乡畜牧业存在的问题,探究家乡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贴近生活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乡土地理教学更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学以致用。我们家乡的地形和气候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知识就要让学生理清,知其所以然。石林县属于云贵高原,有山地,也有山间坝子,气候主要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地形影响,也有高原山地气候。这种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冬春季降水少,夏秋季降水多,经常受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这是学生生活能够体验到的。如果引导他们分析这些气候特点的成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就会调动学生探究地理规律的主动性,就会把生活实践和理论依据联系起来。如果能引导他们思考这样的地理环境,我们应如何适应并因势利导来发展本地的经济和文化,就更有教育意义了。

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在学习乡土地理知识时,一定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在享受中学习受益。多数学生都喜欢旅游,远处去不了,我们就找近处的旅游景点,双休日带他们去看一看。发动学生搜集近处旅游景点资料,分析这些景点的特点。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入乡土地理的内容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紧密结合乡土材料,巧妙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 地理事物和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地理概念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抽象内容。为此必须利用乡土地理内容阐述说明,使学生从未知到已知,从抽象到具体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比如在讲到旅游的时候,我们分析旅游资源种类及价值,旅游业的发展的时候,就可以以我们石林为例,对旅游的相关内容进行展开,石林旅游资源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林,有山有水,比如圭山、长湖,有大叠水瀑布,还有彝族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可以说旅游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价值也极高,有科学研究价值、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也可以分析石林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在分析旅游业发展的时候可以从旅游资源本身,基础实施,品牌影响力,距昆明的距离,环境等方面分析石林旅游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石林旅游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应用乡土地理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地理教材阐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空间距离远,具有全局性和典型性,而地理图表又是抽象的文字符号,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必须运用乡土地理知识进行教学,使学生由近及远,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去观察、分析地理事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工业布局在城市区位中是否合理时,我们就可以用石林天合烟叶复烤厂的位置来分析,考虑我们石林的风向对城市的 2 影响,可以研究废水的去向等,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来分析。

三、用身边的事实更容易让学生动情动心,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可能把所要讲的事物和现象都搬到学生眼前,又都不可能前去观察,也不可能都靠实验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知道一切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客观存在于学生周围的,为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知识,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比如,在讲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石林夏天和冬天天亮天黑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而得出“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这个结论,使学生加深印象。因此要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新闻和地理现象,能使学生成为社会的有心人,避免培养出新一代的书呆子。

四、课外有目的的让学生进行乡土地理调查,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培养能力 比如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要素,这是令一般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将学生带出去实地观察,看看具体的地形情况,什么鞍部、陡崖、山谷、山脊、陡坡、缓坡就会一目了然。

总之,乡土地理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不可替代。它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使之社会化,呈现出一种开放性的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激活了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桂芝.《乡土地理教材编写与探究》.地理教育,2005.【2】 杨斌.高中地理课堂呼唤乡土地理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3】马俊.《给地理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周河九年制学校 杨景瑞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地图在地理学习和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看,是先有地图然后才有系统的地理学理论知识。而纵观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题,其试题具有“有图析图,无图考图”的一大特点,整张试卷地理图像的图幅数量最多,地理试题大有“无图不成题”之势。因此,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学生在中学地理课程的学习中,无时不刻都在与地图打交道。然而,在我所教的几届学生中,大部分对读图都感到惧怕,考试中主要失分就是读图题。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向我反映“为什么地理课本中地图这么多,看也看不懂,少一些地图多好啊!”。原本教材编写者编这么多地图是为了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地理知识的,没想到却事与愿违。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我深深感到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通过对教学的反思,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方面也作了一些思考,形成了自己的一点肤浅的想法,说出来与同行们交流交流。

一、让学生熟练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包含的内容很多,它不仅有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形态、地理名称、数据、景观等等,而让学生去认识这些东西,就必须使他们掌握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如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比例尺、方向、1 图例和注记,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地面高低起伏的知识等。正确牢固的掌握这些知识,对每一个学生的读图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对地图基本知识的教学应该强化,并贯彻到以后的教学中,并且应该讲得更加详细,而不仅仅的是简单的一代而过,因为它是读图的前提条件。其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地面高低起伏这个知识点,学生较难理解。主要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所见的地表形态都是立体的,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表的起伏都是通过平面内的等高线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把立体空间转化为平面,牵涉到作图、透视等方面的知识,我认为这些知识应该适当做一些简单补充,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应该多拿实际地形跟地图做比较,或者用塑料泡沫做一些地形的模型,让学生自己对着模型作出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

二、让学生明确中学地理地图的主题和种类

不同主题和种类的地图有着不同的用途,初学地图往往对此比较模糊,解决问题时常使用不正确主题或种类的地图,例如学生在行政区图上解决地形的问题,无法找到答案,失去学习和使用地图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地图的主题、种类。中学地理学习中地图的主要种类有以下几种:

1、地图 地图是地理学的灵魂,是最重要的教学用图。主要主题如地形图、政区图、山河与气候等自然地理分布图、资源、能源、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分布图。

2、地理原理图 用以表达地理事物的演变规律及运动过程,如地球公转图、森林减小风速示意图等主题地图。

3、剖面图 用以揭示地理事物的内部构造及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如地形、地质、土壤剖面图等。

4、地理模式图 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一般分布规律,是地理分布图、原理图的特殊形式。如世界洋流模式图、太阳系的模式图等。

5、地理统计图 用以表示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主要形式有: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扇形图等。

6、自然景观图 如风蚀蘑菇、冰蚀地貌等景象图;波巴布树、纺垂树、河马、大象、袋鼠等动植物图。

7、人文景观图 用以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宗教、文化等活动的图画,如客家民居图、巴西狂欢节盛况图等。

8、地理漫画 它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多以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主题,提醒人们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正确处理人地关系。

三、培养学生正确读图与析图的一般程序

1、看地图的名称、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地图的名称包含了这幅地图所要表达的内容,很多学生在读图时就经常忽略这一 3 点,着急地去看图,在较难理解的图中就会搞不清楚图中的含义,其实只要看看图名,许多东西就变得好理解多了,图名往往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帮助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读图顺利和正确。

2、明确要素,确定目标,引导读图。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感知所需要的信息。笔者认为这个步骤应该通过教师读图析图做示范,学生模仿来实现。例如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不同风向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东亚和南亚的海陆位置,再根据海陆气压差异和地转偏向力就可以得出东亚和南亚季风风向的差异,教师引导完之后,要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自己动手,进行读图分析。当以后再碰到类似情况时,学生能够自己解决问题时,他的读图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又如“中国的交通业”中,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名称多,记忆难,可确定起点和目的地,让学生设置几条旅游路线,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读图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四、平时让学生尽量多画一些地理简图

地理简图用最简单的形式表现较复杂的地理事物,内容简明扼要,图面清晰醒目,而且易画易用,随用随现,是化文为图,变抽象 为具体的快速反映工具。在很多地理试题中,地理简图也可以起到很大的解题作用。如一张洋流模式图,可以解决大部分的有关洋流的问题。学生在作图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弄清楚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础上作图,这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画地理简图才会准确,而学生理解后也才懂得应用。很多同学就是简图懂得画,但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用到它。如在画热力环流简图时,就应该让学生先理解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按照“冷热不均→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水平气压产生高低差异→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热力环流”的逻辑顺序进行画图,这样图画出来了,原理也理解了。我看到许多学生在画这幅简图时,作图顺序经常颠倒,往往画着画着就错了,归根结底就是对原理不理解造成的。也只有真正理解了热力环流,才能把知识迁移到在后面学习到的海陆风和季风中。

五、加强专题地图读图能力的训练与指导

地理图像类型很多,要很好地完成这些地理图像的读图与析图,除了要有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之外,每一种图像当然也有一定的技巧与方法,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与指导。如在光照图上确定各条经线的地方时,就应该注意光照图里一些隐含的条件:

1、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00;

2、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

3、位于昼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为12:00;

4、位于夜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为24:00或0:00;

5、太阳直射 5 点经线地方时为12:00。确定出这些经线的地方时后,再根据经度差,就可以确定所求经线的地方时。

六、平时要学生多注意地理图像语言的储备

用图像来落实地理知识,直观、形象、易懂,更为重要的是,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本身,还使学生获得了相关知识的图像语言,为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讲到某种地理事物时,最好带学生亲眼去看看,当然由于条件所限,没办法做到,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收集一些地理图像、视频短片等,在讲课时利用多媒体,把它们展示给学生。

总之,掌握地图是学好和运用地理知识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只要学生能做到经常读图、填图、用图,就会逐步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学习会变得轻松而有滋味。

第五篇:德育在乡土地理中的渗透

德育在乡土地理中的渗透

湛江市第五中学 潘宏权

一、德育工作的形式

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可以有多种形式,应根据不同的材料内容,教材相关知识,以及学生状况,采用灵活机动的形式,来实现德育在地理乡土教学中的渗透。开展德育教学形式有搞调查、写小论文、讨论(辩论)做习题等形式,各种形式各有所长,只要灵活运动,同样可以达到目的。搞调查,写小论文,它只要利用学生课外的时间,对自己家乡的环境调查并对某个专题开展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情况、来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实现提升情操,提高意识,特别对环境污染状况,村民卫生意识。教师对具体的某个村级区域了解不足,通过学生的成果,来充实自己的材料和提高自己对所在县市了解,并制订相应的方法,在地理教学,特别是在地理乡土教学中,进行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等教育。搞调查,写小论文对于个别同学的德育教学效果较好,而开展讨论会,做材料分析题,则可以实现全校全班的德育教学目标。

二、德育教学工作开展方法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1. 用高尚的精神去塑造学生

“上梁不正,下梁歪”,从这句话中知道,要实现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必须要求教师注重言论,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始终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状态,在学生面前,不仅仅是一个授业解惑的师者,而且是学生人品学习的楷模。同时还要求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要注重言行,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只有这种无形和有形的教育方式,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谆谆教导中,受到升华,模仿中审视自我,做到以情育德、陶治情操,以事熏陶,明辨是非、以理育人,提高认识等方法,才能实现德育教学目的,才能去影响一代人,影响一个区域的社会精神面貌。

2.正确把握德育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关系

由于地理教学不仅仅学生德育教学,而且要进行知识教育和智力及能力培养,为此要必须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德育教学和学科知识教学的平衡,努力实现双丰收,避免只重学科教学,不重视思想品德现象和只重德育不重视学科知识,造成本木倒置,教师课外应多从这两个教学方目标出发,多下苦功夫,备好课,积极利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和手段,来实现两个教学目的。

3.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

要实现德育在地理乡土教学中的渗透,必须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在课堂中创造有严有松,紧驰结合的氛围,在地理课堂中实施愉快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才能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得到德育教育。乡土地理教学是一个非常良好的手段,乡土地理,大家熟悉、分析易懂易理解,但是我们在分析乡土地理时,也应用多种方式方法不拘泥于一招一式中,不拘泥于陈旧的方式,不同的例子用不同方法去讲解,实现德育教育。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在地理教育,特别是乡土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说说简单,但做起来是复杂繁琐的工作。教师只要充分发挥教材作用,挖掘乡土,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做到寓德于教,寓教于学,寓学于乐中,那一定会把地理教学的大任务完成。

下载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土地理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地理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乡土地理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本土的地理......

    乡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高中地理学科作为文科学生重点学习科目之一,如何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教学改......

    乡土地理教案

    乡土地理教案 一, 课题:遂川三宝之——狗牯脑 二,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遂川,了解遂川的乡土地理,狗牯脑是遂川乃至全国有名的茶叶,了解了狗牯脑的生长环境,名字来源,通过对其......

    乡土地理感想

    学习乡土地理心得体会 学习乡土地理这门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在每到一个地方,心中总会不由得生出一些疑惑来:为什么这里的建筑风格是这样的?为什么这里的饮食习惯是这样的?为......

    中山市乡土地理

    中山市乡土地理要点 1、 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面临的海洋是南海。 02、 中山市纬度是220 11′--2247′之间,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每年有两次直射,属于热带。 气候室亚热带季风气......

    宜宾市乡土地理

    乡土地理课程开发和教学实验研究教材 宜宾地理 (修订稿) 自 贡 乐 山 市 泸 市 州 市 云南省 云南省 中考知识要点之:宜宾市乡土地理 ★宜宾的地理位置:国家二级历史文化名城......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感想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感想 大邑中学 周文娟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良好开端。”是的,兴趣是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感情基础。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只......

    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初步实践探索(5篇材料)

    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初步实践探索 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积极鼓励广大师生摒弃过分依赖书本单一课程资源的传统习惯,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各种课程资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