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荀子的经典语录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天论》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劝学》[21]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劝学》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劝学》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劝学》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劝学》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劝学》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劝学》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劝学》 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劝学》 《不苟》
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不苟》 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不苟》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不苟》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不苟》
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不苟》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详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非相》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非十二子》
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也。——《仲尼》 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效》
言必当理,事必当务,是然后君子之所长也。——《儒效》 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儒效》
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辩则必为诞。……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儒效》
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积反货而为商贾,积礼义而为君子。——《儒效》 纵情性而不足问学,则为小人矣。——《儒效》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王制》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王制》 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王制》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王制》 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王霸》
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所尊后也。——《臣道》
仁者爱人,义者循理。——《议兵》
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议兵》
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论》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天论》
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天论》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女色,口不出恶言。——《乐论》 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性恶》
孝子所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子道》
第二篇:荀子文化
以节为媒促发展,灵山秀水汇安泽”。10月11日上午,由临汾市委宣传部、安泽县委、县政府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山西·安泽)荀子文化节在山西省安泽县拉开大幕。临汾市委、市政府领导、安泽县各界群众以及20余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开幕式。荀子终老地山东省苍山县嘉宾也千里迢迢专程赶来参加此次文化节。
本届文化节以“弘扬·传承·合作·共赢”为主题,以文化为桥梁,以节庆活动为载体,以交流合作为主旨,将举办开幕式暨祭荀大典、特色产品展示及项目推介、大型文艺演出、北大著名教授孔庆东作“荀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学术专题报告会、荀子文化高层论坛、合作项目洽谈暨签约仪式等6项活动。
开幕式现场,人们深深感受到荀子故里安泽的魅力,该县的秀美山川与荀子思想的包罗万象、涵天覆地相仿,集自然宠爱于一身,聚众多优势于一体。安泽地上山钟灵,水毓秀,半城山水满城绿,地下布黑金,藏资源,十分版图九分煤。安泽内承荀学风,太岳魂,外显区位优,和谐美,堪比宾至如归的桃花源。
参加荀子文化节的领导和嘉宾,先后向荀子像敬献了花篮,表达了对古圣先贤的敬仰。
此次活动,荀子文化公园广场还举办了安泽特色产品展示暨招商引资新闻发布会,省内外客商纷纷在展台前驻足询问,寻找商机。
11日下午,在安泽文体广场上演了一场大型文艺演出,知名演员付笛生、任静登台献艺,为荀乡百姓献上了精彩的文化大餐,荀子,号卿,生于公元前313年,卒于公元前288年,山西安泽人。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孟子、孔子齐名,为儒家三“圣人”之一,被尊为“后圣”,其著作《荀子》32篇是一部流传了2300多年的不朽经典。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弘扬荀子文化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光大,更是经济社会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据了解,近年来,安泽县大力宣传荀子、弘扬传承荀子文化,深入挖掘历史名人的文化资源。2006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五届荀子文化节,达到了“借文扬名,以文促经”的效果,极大的提高了安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今,荀子文化已成为安泽县的文化品牌和地方名片。
第三篇:荀子读后感
荀子读后感
看完《荀子》一书,回想书中他的那些言论与思想,不禁让我感叹不已,荀子读后感。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法家,同时也是儒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述充满了哲理与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和认识论,同时他还系统地论证了“人性恶”的理论,与儒家的天赋性善是相反的,而人之后能,完全是因后天学习改造的结果,也以此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他的“性恶论”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同时在政治上他认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有严明的律令来约束人民,应依法治来治国;另一方面他也提出了独树一帜的民本思想,以民为本,君为舟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以此劝告君主应爱惜人民,只有爱民才可使国家存在,否则,是自取灭亡。荀子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却被传统的封建思想所束缚,也用等级观念来阐释民服于君的理由。但无可否认,荀子的大多数思想与主张是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的。
在《劝学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在这里荀子提出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其后又用青出于蓝胜于蓝与冰出于水而寒于水的例子来鼓励我们学习。最后还用天生直立的木材在后天经木匠的制作,可以作为圆,制成车轮。之后无论怎么曝晒也无法回复原状了,以此论证人的先天资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后天的经历中是怎么去做的。在此我们在学习上时常是遇难则止,微懂则过,这样又怎么会有所成就呢!看到那些身边的人有所成就之时总是羡慕他们,但拿自己与之相比时,又总以别人的天资比自己好作为理由搪塞自己。却不知道其实别人能有所成就并非资质天生就好,而是在后天的努力学习呀。木材由直变曲才可做车轮,金属矿经过炼化打造磨练才可炼出宝剑,难道只因它们天生就是如此的吗?其实都是因它们后天的际遇不同而已。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读后感《荀子读后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在这荀子又进一步对学习要坚持作出了深入的论证。先以积跬步致千里、积小流成江海来劝诫我们要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随后又以千里马与驽马本身资质的不同来做对比,论证出坚持不懈的重要性。最后对半途而废的人与坚持不懈的人作出不同的比喻并评价。其实人的资质固然有高有低,但是资质高的若在后天不去学习,也犹如王安石所说的神童仲永一样,变作普通人。资质低的若能在后天努力学习,那么也会变高,就像苏秦从一个曾让妻嫂看不起,父母不认的人到最后荣极一时的连纵家一样,靠的就是他以锥刺股来使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呀。当我们看到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木雕、石刻字时,它们都是经过一刀刀的累积而成的,绝不是一日就可达到的!所以每个有辉煌成就的人,他们亦是靠平日里一点一滴地坚持不懈的学习才能如此的。
在《富国篇》中他写道:“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臧之。”
在这段中可以让我们看到荀子民本思想的一部分。荀子认为要富国就要节省费用,使人民富足。要按礼所规定的不同等级地位的享用标准来节制消耗,用政治措施使人民富足。人民富足,财物就有多余,田地肥沃也得到治理,田地治理得肥沃那么谷物也将增产百倍。国家再按法规收税,而人民又依礼规定按等级节约,那么国家的余粮将会堆积成山。此处,荀子透彻地让君主们明白富国必先富民。以此来劝诫君主应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荀子之所以会把民看得如此重,是因为他已看到了当时多数君主们无法看到的社会治理规律,这一远见卓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当时的社会是各国征战频繁,对农民的剥削越来越重,各国君主却只知要国库充足即是国富,却不知道民穷即为国穷,如此下去国家只会积贫积弱。在进行战争时,首要的前提就是要有充余的粮草供应,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常理。人民已经贫困,国家还一味征战,那么又怎么还会有粮食供应呢?所以只有人民富裕了,才会有多余的粮食,加上田地没有荒废四时都辛勤耕种,加之人们节省食物,那么国家也渐渐富裕了。此时也将有足够的粮食作为征战的需要。因此,荀子提出的这一政治主张无可否认是具有远见性的,同时是体现出了他重农的民本思想。
荀子已逝去二千多年了,但是我却依旧隐约在他的言论中感受到他的博学善辩,他那充满着哲学的思想精神充斥于文字之间,让我对他更加倾慕,同时也使我在今后的日子里有了新的认知与做法。
第四篇:荀子发言稿
篇一:祭奠荀子发言稿 文化兰陵·圣人之地
兰陵因附近兰草繁茂、兰花芳香而得名,孔子喻:“兰为王者香,今与众草为伍。”而后,兰陵又有了新的衍生之意,兰陵即为“王道乐土”、“圣地”,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兰陵人来说,兰陵这一“乐土”、“圣地”即是心中的日月,那一盏指路的明灯。
兰陵历史悠久,史前文化可追溯到7000年以前,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文化遗址,像于官庄遗址、小湖子村古文化遗址、金山古墓遗址等,都展现了兰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绵长的历史。兰陵美酒可以说是兰陵的标志性品牌和文化名片,更有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传唱古今。兰陵历史文化资源雄厚,荀子曾在兰陵创造了杰出的古代文化,为兰陵历史乃至中国历史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兰陵古镇历经千年沧桑,依然矗立在鲁南大地之上,在风雨之中见证着兰陵的巨变;文峰山巍立如松,承载着兰陵的厚重与担当;黑暗中国的“午夜彗星”王思玷,用笔杆的骨气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鄫国故城,仿佛向人们述说着穿越千年的古老传奇。
今天我们站在荀子墓前,不能不提荀子为兰陵做出的贡献,荀子作为战国晚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百家争鸣的总结者、先秦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约从前255年起两任兰陵令,著书立说,传经授徒,终老兰陵,长眠兰陵。有了阳光的播洒,大地才有了温暖和光明;有了人造卫星的导航,巨轮才会在茫茫大海上破浪前行;有了哲人思想的辉映,历史的天空才有了璀璨的群星;有了荀子的眷恋,兰陵才有了冠绝今古的美名。
荀子的到来,开启了秦汉之际以兰陵为中心的连绵百年而不衰的培育传播文化、激扬文明、治国安邦的人才教育基地。他思想中先进而积极的成分,不仅影响了那个时代,并持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汉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刘向称赞说:“兰陵多学,盖以荀卿”。荀子的精神气质基因已牢牢镶嵌在兰陵大地之上,形成成了“襟怀坦荡,敢爱敢恨,坚忍不拔,朴实仁厚,勤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兰陵气质、兰陵性格、兰陵精神。
我们感谢荀子为兰陵积淀下如此丰厚的文化底蕴,感谢荀子为兰陵如此淳朴的民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更感谢的是兰陵为我们带来这么多的精彩。我们感恩,我们怀念,我们幸福,只因为我们生活在兰陵这个文化底蕴如此丰厚的土地上。
今天我们在此祭奠,只为告诉长眠于此的圣人,灿烂的文化由我们传承,美好的未来由我们创造,历史在延续,文化在传承,兰陵在发展。
荀子文化是兰陵最好的代言,兰陵美酒即为散发着浓郁酒香的名片,向世界传递,兰陵-----一颗璀璨的明星,正冉冉升起在世界的东方,让未来为之喝彩,让世界为之倾倒。
文化兰陵,魅力兰陵,开放兰陵,热情好客的兰陵必将以更加包容的姿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勤劳勇敢的兰陵人民也必将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文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兰陵的明天将更加美好!篇二:荀子演讲稿 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 号选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坚持到底,永不言弃》。当困难,绊住你成功脚步时;当失败,挫伤你进取雄心时;当负担,压得你喘不过气时,不要放弃,要坚持下去,因为只有坚持,才能胜利。说到坚持,就必须要提到一个让邯郸骄傲的人——荀子。“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是他教给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坚持不懈、要锲而不舍的努力奋斗。
仰观宇宙之大,纵论古今名人,凡是功成卓绝之人,他们都有一个成功的秘诀,那就是坚持!《史记》这部鸿篇巨著被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我们都知道,它是司马迁耗费了17年的时间,忍受了宫刑的折磨,呕心沥血的杰作。再有李白铁杵成针,屈原洞中苦读,匡衡凿壁偷光,他们的精神无不是在印证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真理。大家还记得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那个时刻吗?那是在汶川“5.12”大地震两周年前夕,我国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强震第二天,我一早在央视的直播中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小女孩被压在预制板下面,那样狭小的空间,让作为观众的我感觉随时都有可能窒息,可她竟然在136个小时的坚持中活了下来。在抢救她时由于多种困难,救援人员的工作曾一度陷入困境,可他们却并没有放弃救助,而是想尽各种办法,终于将女孩成功救出。那一刻我的眼泪决堤了,我为女孩的坚持而喝彩,我为救援人员的不懈而欢呼。我的心中有个声音在大声呐喊:荀子,您看到了吗?中华儿女们听见了您的声音,他们坚持了下来!从那时起,我的崇拜中多了一个名字——荀子;从那时起我的信念中多了一份执著——把荀子思想传承下去,让荀子思想大放光彩!
让我们站在此刻的起点上,对以后的人生说: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用今天的刻苦,铸就明日的辉煌!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篇三:国旗下发言稿 《劝学》 荀子的《劝学》是传世名篇,开篇的第一句话就说:“学不可以已”,今天我发言的题目也是“劝学”,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人生感悟。
当上课的铃声清脆地响起,当崭新的课本一页页翻开,当琅琅的读书声响遍四中校园,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班主任大人随口一声“孩子们”让我们倍感亲切。
十七、八岁的我们,不必为生计奔波,每天坐在这宽敞的教室里,听老师海阔天空,引古援今,这是多么美好的人生!可为什么有些人在这神圣的课堂上“闭目塞听”,将求知的学校视为牢笼,将传道的老师视为灾星。拒绝知识就是拒绝希望,你不希望有所为而生,有所为而活吗?
如果想让自己成为有所作为的人,就去寻找知识,让自己的大脑丰富起来,象蜜蜂采蜜一样去学习。培根说过,语文使人善辩,数学使人周密,历史使人明智,哲学使人深刻,道德使人庄重,史诗使人灵秀„„总之,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一个真正完善的人,必定是博采百家之长补己之短的人。说道这,就想想我们的课堂,你有没有蒙头大睡的壮举或海天湖地的神侃?每逢考试结束,发下试卷之后,同学们急于看的是分数,再进一步就是看对几题、错几题,得几分,老师有没有给我和错分,厌烦或漠视老师的解说;做得稍好一些的同学能将错题加以改正,很少有同学注意概括试卷中错误的类型,并进一步引发出日常学习中的不足。一份老师绞尽脑汁出就的试卷就这样草草收场了。“笨鸟先飞早入林”、“有志者,事竟成”这样的话我们一定都已经听得不耐烦了,我相信我们也都理解了,只是有些时候在学习上还存心偷懒。我知道我的同学们早已经为自己的未来勾画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但是它同时也给你带来烦恼,你感到自己迟迟不能将计划付诸实施,你总是在寻找更好的机会,或者常常对自己说:留着明天再做。但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需要的是:用行动来证明和兑现曾经心动过的梦想,而不是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也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理所当然的考不上大学,即使考上大学也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也找不到好工作,那读书还有前途吗?
如今时世艰难,那么就认命吗?任命就等于没有明天。如果你还想活下去,就要活得出众。人得争气,不能破罐子破摔。总想着这么着吧,学习好的不多,差的又不止我一个,这样的孩子不会有出息的。相反,只要你坚强起来,把所有的压力变为动力,你会惊奇地看到,原来你很聪明很能干很有潜力的。
大家都是懂事的孩子,你看,地面越来越干净,吵闹声越来越小,老师们的笑脸越来越多,这就足以证明我们各个要强。人生短暂,能作成几件事都是不容易的。做学生,就做名好学生,将来你才可能做名好工人、好技师、好领导。
第五篇:劝学(荀子)
教学内容:劝
学
【学习目标】
1.专业能力:了解有关的文言句式。
2.方法能力: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和论证方法灵活的写作特点。
3.社会能力:使学生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文言词语及有关的文言句式——省略句
难点:比喻论证——比喻的本题和喻体,所要论证的道理,如此论证的效果
当堂背诵课文——如何快速有效的背诵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方法】情境、提问、讨论
【课型】新课
【教学平台】多媒体网络
【安全、绿色环保教育】预防校园暴力 【教学流程】
课前2分钟(品德、安全、文明等教育):
预防校园暴力——打架斗殴的危害 一.新课导入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人,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二.学习流程
学习任务一:了解作者、解题
1、教学方法:知识传授法
2、教师活动:知识介绍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人物。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孔子为孔圣人,孟子为亚圣)。
荀子和孟子是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孟子强调施仁政、行王道,强调以礼治国、民贵君轻;荀子强调“法后王”,主张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孟子认为“性本善”,荀子认为“性本恶”,所以要“明礼而化之”。荀子是韩非子的老师,他承认儒家的基本思想,但事实上是法家思想的前奏者和培育者。《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劝勉”的意思。
3、学生活动:听讲、记笔记 学习任务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学方法:诵读法
2、教师活动:教师朗诵课文,正音:已、有-又、槁暴、参、知-智、生-性、跬、锲、3、学生活动:学生朗诵课文
思考: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去论述中心论点的?主要采取什么表达方式?
学习任务三:研究论证结构、方法
1、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讨论
2、教师活动:提问、提示、引导、归纳
第1句,提出中心论点——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
开门见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揭示了题旨。
第1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意义。分三层连用比喻,证明学习的重要意义。
(1)青,取之于(从)蓝,而(却)青于(比)蓝;冰,水为(凝成)之,而(却)寒(冷)于(比)水。(也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2)木直中(合乎)绳(墨线),輮(烤弯)以(把„„)为(作成)轮,其曲(曲度)中(合乎)规。虽有(又)槁暴(晒干),不复(再能)挺(直)者(的原因),輮(火烤)使之(它)然(这样)也。(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习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
(3)故(所以)木受绳(经墨线量过)则直,金就砺(放磨石,上磨过)则利,君子博学而日(每日)参省(检查省察)乎(于)己,则知(智)明而行(行为)无过矣。(说明学习可以使人增长智慧,提高品德修养。)
正因为学习有这样的重要意义,所以“学不可以已”。
第2段:阐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一段运用比喻,从三个侧面证明只要善于学习,善于假物,就能使人成为有才德的君子,然后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吾尝(曾经)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片刻)之所学也;吾尝肢(踮起脚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看得广)也。(学、思对比,强调了学习的作用;跛望与登高对比,登高的收获大。两例证明利用学习、利用外物的作用。)
(2)登高而招(招手),臂非加长也,而见者(看的人)远(远也看得见);顺风而呼(呼喊),声非加疾(快)也,而闻者(听的人)彰(听得更清楚)。(两例证明利用自然条件的作用。)
(3)假(借助)舆马者(的人),非利足(快脚)也,而致(达到)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善游)也,而绝(横渡)江河。(两例证明利用工具的作用。)
(4)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利用)于(对)物(外物)也。
连用比喻,得出结论:那些有才德的君子,生来本性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生非异也),只是由于他善于利用学得的知识和本领,善于利用处界条件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所以才成为君子的。
正因为学习有这样重要的作用,所以“学不可以已”,不可放松。
第3段,阐明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这一段也分三层,论述学习必须不断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此);积水成渊(深潭),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形成良好的品德),而神明自得(自然获得),圣心(圣人思想)备(也就具备)焉。(积土积水两喻,从正面强调学习要靠积累,并引出结论:圣人是靠“积善成德’’培养了“圣心”。)故(所以)不积跬(半步)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步、小流两喻,又从反面强调了积累。正反对比,阐明学习必须不断积累。)(2)骐骥(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拉车走十天),功在不舍。锲(刻)而舍(放弃)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骐骥与驽马对比,朽木与金石对比,从反正两面论证学习取决于后天努力,要靠坚持不懈。)(3)蚓(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泥)土,下饮黄泉(地下泉水),用心一(专一)也。蟹六跪(腿)而二螯(蟹钳),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居住存身)者,用心躁(浮躁不专)也。(蚓蟹对比,从正反两面论证学习要专心致志。)全段由强调“积”,到论证“不舍”,最后归结到“用心一”。层层递进,表明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进一步证明“学不可以已”,不可松散,不可半途而废。
3、学生活动:诵读、思考、讨论 学习任务四:归纳文言现象
1、教学方法:归纳
2、教师活动:归纳各种文言现象
通假字:虽有槁暴
“有”通“又”
日参省乎己
“参”通“三”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
輮以为轮
“輮”通“煣” 实词:
劝:劝勉鼓励
已:停止
中:符合
疾:强,声音宏大
彰: 明显,显著
假:借助
绝:横渡
兴:起来 常见句式
判断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介词结构后置:青,取之于蓝 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 无以固定句式:无以至千里
3、学生活动:归纳、识记 学习任务五:写作特点赏析
1、教学方法:讨论
2、教师活动:提示、引导、归纳
①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②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②正反设喻、③反复设喻。③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3、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课后小结】
纵览全文,论点鲜明,论证层次清晰,比喻的论证方法灵活生动,结构非常明了。另外本文的语句整散结合,语势铿锵有力,逻辑严密,雄辩而富有说服力。这都是文章的特点。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教学记要】
1.目标达成反馈 2.学生作业反馈 3.教学反思
我们教文言文,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如此,什么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理想境界呢?它不是能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语,也不是能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词典、会意而后懂。有时进行点翻译练习或语法分析不过是达到读懂的一种辅助性手段。
教授《劝学》,我拟以“读”为基调,即朗读、诵读、背诵。当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帮助他们扫清字词句的阅读障碍,引导他们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这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提高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很有帮助。经过分析、思考,要求领悟文章的基本内容,达到熟练地背诵全文。这种诵读式的教学,跟先前书塾的死记硬背是有
着实质上的区别的。
为了使诵读收到实效,首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和写法上的一些特点,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自觉诵读的要求;其次,在诵读练习过程中发现难点时,要指示学生运用各种记忆的因素去解决它们,毫不动摇地要坚持做到当堂成诵。附:板书设计
青出于蓝
提高自己
木受绳则直
学习的重要性
冰寒于水
金就砺则利
知明而行过
(正面设喻)
改变自己
蹂以为轮
登高博见
学习的作用
登高而招
善假于物(反复设喻)
假舆马
假舟楫
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
要积累
(对比)
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骐骥
弩马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要坚持不懈
(对比)(正反对照设喻)
朽木
金石
蚓
用心一
要专一
(对比)
蟹
用心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