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0412-解读民主集中制
解读民主集中制
一、历史性解读:
关于由来:一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已经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思想。1847年,在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主要由恩格斯和沃尔弗起草的新章程。章程规定同盟由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构成;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执行权属于中央委员会;各级委员会都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这些规定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精神。1864年,马克思为第一国际起草的《协会临时章程》,也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精神。但是,他们都没有用过“民主集中制”的提法。第一个明确地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是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建立之初,由于组织松散软弱和处于秘密状态的特殊条件,列宁强调党要实行严格的集中制。1905年俄国革命爆发后,党的斗争环境发生变化,列宁适时地提出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同年 9月,他在《德国社会民主工党耶拿代表大会》一文中说:“实行彻底的集中制和坚决扩大党组织内的民主。”1906年 3月20日,他又在《提交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策略纲领》一文中说:“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现在一致公认的原则”。同年党的“四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载明:“党的一切组织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十月革命后,民主集中制推广成为各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组织原则。
关于发展:
第一阶段是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列宁的民主集中制理论。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把列宁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精神发挥为:民主集中制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毛泽东对民主集中制内涵和民主与集中辩证关系的科学论述。1945年他在《论联 合政府》中说:“新民主主义政权应采取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把民主集中制原则推广到整个国家政治生活中,提出要在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即“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这样从理论到实践,就使民主集中制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
第二阶段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审时度势,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对民主集中制理论提出了新的独特的见解。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民主集中制理论。邓小平同志认为,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事情。”“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干部可以变质,个人也可以变质。”为此,他又进一步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也是最便利的制度,最合理的制度,永远不能丢掉。显然,这是邓小平同志在继承毛泽东关于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基础上,充分论述了其伟大的意义,从而丰富了毛泽东的民主集中制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民主集中制的本质。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历史经验教训中,指出:离开民主谈集中不会有真正的集中,离开集中讲民主就不会有真正的民主,我们要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一方面,当前特别需要强调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要创造民主的条件。另一方面,党是一个战斗的组织,没有集中统一的指挥,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战斗胜利的,一切发展党内民主的措施都不是为了削弱党的必需的集中,而是为了给它以强大的生气勃勃的基础。实行民主基础上集中的原则是个人必须服从组织,少数必须服从多数,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全党必须服从中央。否则,党就形成不了一个战斗的集体,也就没有资格当先锋队。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民主集中制的本质,是丰富毛泽东民主集中制理论的又一表现。
第三阶段是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转轨;还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视为自己的神圣责任”,深刻总结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的经验,进而提出了许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条件下完善和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 的重要思想。多次强调,“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这四句话“是我们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体现,大家都要自觉坚持这样做”。中共十六大修改的党章规定:“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组织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组织工作制度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第四阶段是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创造性地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重要论断,探索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根本途径,把民主集中制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四个阶段的发展说明,我们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不断适应时代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常抓不懈;改革开放30年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形成的所有重要理论及其相关的具体法规制度和原则,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光辉篇章。
二、程序性解读:
关于性质内容: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根本的组织原则、组织制度和政治纪律。按照党章规定,“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其主要内容,就是“四个服从”。
关于执行形式:主要就是党委常委会和首长办公会。但二者既有区别和联系。区别:党委常委会是由党委书记主持,讨论决定重大问题采取的党内议事形式。首长办公会是根据上级精神和本级党委决议,由军政首长共同或分别主持,研究部署工作和处理日常事务的行政议事形式。首先,会议性质不同,常委会是党的会议,首长办公会是行政会议。其次,参加人员不同,常委会是由党委常委参加,首长办公会是有关人员参加。第三,会议内容不同,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问题,首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的问题属于局部或一般性问题。最后是决策原则不同,常委会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问题,首长办公会按照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由首长负责决定问题。联系:党委常委会主要讨论决定重大问题,首长办公会则必须贯彻党委常委会的决议,研究部署工作落实和落实的措施。没有党委常委会对重大问题的讨论决定,就无法对重大问题作出正确的决策,首长办公会就没有依据和方向;没有首长办公会,党委常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就是一纸空文,无法落到实处。
关于确定议题:一般由书记、副书记根据上级指示、下级党委的请示和部队实际情况提出。司、政、后机关提出的议题,报书记、副书记审定。确定议题前,应当征求委员意见。除特殊情况外,不得临时动议。
关于准备预案:提交议题的部门必须提出明确具体的方案建议,并提供议题说明,即为什么、什么内容、解决什么问题。
关于会议时间:召开会议的时间、议题,承办部门一般应当提前2天通知委员和列席人员。会议的有关材料一般应当同时送达。
关于会议人数:党委常委会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到会方可举行。
关于会前酝酿:对议题特别是需要讨论决定的重大问题,书记、副书记应当充分听取委员意见,与委员进行个别酝酿。会前应当向委员通报酝酿结果,未经半数以上委员同意的,不得提交会议讨论。
关于民主讨论:会上一般按委员、副书记、书记顺序逐个发言,书记、副书记不得提前表态,并要留有充足时间保证委员发表意见。研究多个事项,应当逐项讨论。
关于会议表决:表决形以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或者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决定多个事项,应当逐个表决。表决事项以赞成票超过应到会委员人数的半数为通过,未到会委员的书面意见不计入表决票数。干部任免和奖惩事项,采取口头、举手或者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研究确定后备干部,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表决方式,由书记、副书记征求委员意见后确定。表决结果应当当场公布。
关于形成决议:多数意见一致时应当及时形成决议。意见接近或者形成多种意见时,应当暂缓作出决定,提交下次会议复议。委员无法开会时,如遇上级要求限时上报除干部任免以外的重要事项,可由书记、副书记逐个征求委员意见,按多数意见先上报,下次开会时通报征求意见和上报结果情况。
关于决策实施:军政首长分工组织实施,书记、副书记应当掌握贯彻执行决议情况,检查督促,保证贯彻落实。军政主官必须带头执行党委决议,共同对党委负责,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党委决议的贯彻实施。副职向主官负责,机关部门主要领导向主官负责,同时接受分管副职的领导。
三、分层性解读: 关于书记:提出议题要与副书记沟通,达成共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测,明确酝酿重点,积极主动配合副书记搞好其分工内议题的酝酿,即先安己后安民。会前要与委员充分酝酿,统一思想,即先酝酿后上会。会上先组织学习与议题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上级的决议指示命令,即先议政后议事。会上讨论要让委员先发言,并保证充足时间,最后发言并作总结,即先民主后集中。
关于副书记:提出议题要与书记沟通,达成共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测,明确酝酿重点,积极主动配合书记搞好其分工内议题的酝酿。会上讨论要等委员充分发言后表明观点。
关于委员:会前要认真研究议题,搞好调查研究,做好发言准备,提高参与集体领导能力。个别酝酿时,若持不同意见,要依法依据,防止感性化、情绪化,影响班子团结。会上讨论时,要充分发表意见,特别是建设性的意见,要说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防止有因无果。
关于承办部门:根据阶段性工作重点,提前收集议题,提请书记、副书记审定。根据议题,准备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规定等材料,并督促提出议题部门做好材料准备,审核校对,统一格式。根据会议时间,提前发出安民告示,通知与会委员,送达会议材料,搞好会务保障。根据讨论发言,如实记录。根据形成决议,会后及时拟定纪要,报书记、副书记审定后上报下发,做好下篇文章。
四、纪律性解读:
关于政治纪律:在政治上,必须与党中央始终保持一致,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思想上,必须坚持和拥护党中央提出的路线方针政策。由于党的政治纪律所涉及的问题,是带有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问题,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因而它在党的纪律中占用头等重要的地位。这就决定了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政治基础。
关于组织纪律:《党章》中规定的“四个服从”,既是党的基本组织原则,也是最基本的组织纪律。《党章》中规定的“四个服从”,都是“必须” 的、“无条件” 的。并且《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第六十一条,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拒不执行或擅自改变党组织作出的重大决定,或者违反议事规则,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第六十二条,下级党组织拒不执行上级党 组织决定的,对主要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第六十三条,在党内搞非组织活动,破坏党的团结统一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这是一条重要的组织纪律,已经没有任何疑问,也表明必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和严肃性。同时,要会前会上一个样,酝酿时的态度与会上的表决要一致;会上会下一样,严禁会上不说、会下乱说,犯自由主义。
关于保密纪律:会议内容除按规定的范围传达外,不宜公开的必须严格保密。尤其是对议事过程、议事时的不同意见,出席或列席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外泄露。
关于会场纪律:应当严格遵守会场纪律,书记、副书记应带头执行。与会人员不得迟到早退,不能参加会议应当请假,须经书记批准。进入会场应当关闭手机或设置振动状态,研究重要事项时必须关闭。会上不得随意走动出入、接打电话、交头接耳,办理、处理与会议无关事项,以免干扰会议秩序。不得随意打断发言,影响发言者思路。会议结束会议材料应当场交还承办部门会务人员,不得私自带出会场。
五、关系性解读
关于民主与集中: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基础,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只讲民主,不讲集中,民主就会变成自由主义;只讲集中,不讲民主,集中就会变成个人专断、家长制。这里所讲的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委员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积极参与集体领导的表现。这里所讲的集中,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是党委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民主集中制的实质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辩证统一。
关于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民主集中制在军队领导制度上的具体运用,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明确规定了党委的领导范围、领导原则和决议的实施原则。领导范围指的是所属部队的一切组织、一切部门、一切人员和一切工作,都必须置于党委的统一领导之下,在部队不存在党委统一领导之外的任何人、任何组织和任何工作。领导原则指的是集体领导,是党委领导的最高原则。凡属部队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都必须由党委会决定;党委会的决议必须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集体决 策,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实施原则指的是党委会作出决定后,由本级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委员两名首长分工负责,组织实施,副职协助主官开展工作并向主官负责。
关于书记与副书记:作为军政主官,党内外都有职务。在党内职务上虽有正副之分,但在行政职务上都同为一把手。“部队好不好,主要看领导;班子行不行,关键在前两名”。处理好正副书记之间的关系,一要互相信任不猜疑,二要互相尊重不贬损,三要互相支持不旁观,四要互相学习不骄傲,五要互相关心不冷漠。
关于个人意见与组织决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党委的成员,都必须坚决执行党委的决定。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或者向上一级党委提出声明,但在上级未改变本级党委决定以前,除了执行决定会立即引起严重后果的非常紧急的情况之外,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原来的决定。”这一规定,为正确处理好个人意见与组织决定的关系指明了方向。一方面,在一级党委的决策过程中,集体讨论的决定往往已经包含每一名党委成员的意见。党委成员个人发表的意见一旦经过集体讨论通过,形成会议决议,这时个人的意见已经发生转换,就不再是以个人意见而存在,而是以组织决定而存在了。对待决定的态度就是对待领导集体的态度,而决不是对待某个人的态度问题。因此,作为党委成员的个人,即使意见与组织决定不一致,也不应该有任何反对的理由。另一方面,在党委集体决策的过程中,个人意见(包括正副书记意见)被否定是很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也可向上级提出声明,但在本级党委未改变决定前,必须坚决执行党委集体领导的决定,不得在行动上有任何反对。
关于做决策与抓落实:做决策要正确,就是必须到五个符合,即要符合政策法规、符合上级要求、符合群众意愿、符合客观实际、符合规则程序。决策只有是依法的、民主的,才能是科学的、正确的。决策对一项工作的全过程来说,仅仅是上篇文章,下篇文章则是组织实施,督促检查,跟踪问效,落到实处。党委决策形成后,军政主官要按照自己的职责和权利,各司其职,大胆组织实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勇于拍板,敢干负责;副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协助配合主官工作并对其负责;其他委员要在自己的行政职责范围内,积极负责地开展工作,在各个不同的层面上共同抓好决议的贯彻落实。
六、艺术性解读 要统揽不要独揽。“班长”要熟悉掌握单位整体工作情况,明确重点,掌握要点,突破难点,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成员要从事业发展的角度,将自己分管的工作放在全局整体工作中系统考虑,增强大局意识。同时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中心与全面,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使每个班子成员相互促进,发挥整体优势,取得最佳效果。
要高明不要高傲。班长副班长要提高自身素质,把学习和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更新观念和知识,提高理论素养。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做到高人一筹,真正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委员要吃透“上情”和摸清“下情”,纵向领会上级意图、围绕部队提出建议,横向团结同志、形成合力。
要主见不要主观。作为班子成员的“一把手”在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注重发挥好多谋善断的决策指挥艺术。也就是,要在占有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做到谋而有断,断而有谋,机智灵活地作出各项决策。但同时,也要避免主观和片面,注意发挥班子每个成员的才智和能力,尽量减少失误和盲目性。要在班子中营造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个人意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提高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要到位不要越位。到位是指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完成工作任务,越位是指超出职责范围,越权或揽权的管理行为。党委班子按照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领导干部有一个到位而不越位的现实问题。行政班子是第一管理者负全责,副职对正职负责并对分管工作负责,也有一个到位不越位的工作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该集体研究决定的,就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工作制度,召开会议,集体讨论决定,不要个人随意决定问题。如果个人决定了就是越位。该正职拍板决定的,副职就不要抢先表态说了算,否则就是越位或者叫越权。同样,该副职干的事,如果正职全面包揽,使副职无所适从,这也是越位或者叫揽权。越位破坏了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纪律所不允许的。我们在贯彻民主集中制中,强调领导干部到位不越位,就是要树立“为官一任,守土有责”的思想,把手中的权力用好,并使上下级和同级之间的工作有效衔接,这是每一个领导干部从政应掌握的工作方法,也是领导艺术和工作艺术。
要决断不要专断。决断就是班子在研究重大问题时的拍扳定案。决断不专断,就是要求正职既把握过程,又把握结果。一般来讲,班 子成员间不同意见的表现形式为两种:一种是会下协商中的不统一。如果有意见分歧,就不要急于上会研究,等条件成熟了再上会。另一种是会上研究不统一,就必须留有充分讨论的余地,不要急于拍板决策。主要领导要有耐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还要善于集中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实现高度的集中,这样做出的决断既代表了班子共同的心愿,又是集体领导的智慧结晶。专断的结果,只能是损害了领导者的威信,又损害了党的事业。因此,决断不专断,是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工作艺术水平的重要体现。
要信任不要猜疑。要正确掌握处理班子成员关系的艺术,做到互相配合,优势互补;相互信任,互不猜疑。这是正确处理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领导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可以减少许多因互相猜疑导致的不团结,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书记、副书记只有自己行得端、立得正,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同时,要信任别人,正确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议论和直言。信任别人和被人信任,既是领导者高贵品质的体现,也是正确处理领导班子内部关系,提高班子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必要条件。
第二篇:民主集中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民主集中制主要表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民主集中制主要表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主集中制的核心和关键是少数服从多数。
民主集中制是指在民主基础上实行集中,在集中指导下民主的一个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体现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在具体的政治生活中包括两方面,政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国家的民主集中制
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体现了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组织国家机构。
(1)从人民代表大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选出的代表所组成的。
(2)从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统一体系。(3)从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划分,是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第三篇:民主集中制[范文]
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有序推进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
民主集中制,本质上是群众作主与先进性引导有机统一的组织和领导制度,也是党的建设的核心制度和本质规律。从“决策”作用上看,民主集中制是形成集体智慧、实现决策科学民主的基本途径;从“执行”作用上看,是组织统一、行动一致的基本保证;从“监督”作用上看,是修正错误、纠正偏差的基本程序。因此,全面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加强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
党的先进性是由物质条件、组织条件和思想理论条件决定的,所谓组织条件,即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以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先进性建设,必须在深刻理解和把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切实落实好四个目标要求:
第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党建工作的主要方向和重要任务,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民主集中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对基层党组织来说,要在特定地区、基层单位发挥先锋队的模范带头作用,必须加强宏观上的集中统一指导,形成以党委为核心的集体领导,否则就会人心涣散,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只有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保证必要的集中和权威,才能在整体上形成稳定有序的和谐局面。
第二,统一党员思想认识。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成统一整体。作为个体的党员,素质高低不等,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统一党员思想认识非常重要。要健全党内民主制度,疏通党内民主渠道,激发党员为党的事业建言献策、无私奉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融合基层党组织自身的心灵资源。要在党内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真正做到企业党员、农村党员、无职无权党员等各种党员群体与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上契合,心灵上融合,行动上配合。特别是要强化党员理想信仰。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要运用最完备的教育培训手段,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到各个领域,实现全面覆盖,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广大党员的理想信仰,在更广范围内统一党员的思想认识。
第三,营造基层民主氛围。营造基层民主氛围的重点是敦促基层党组织和主要领导干部坚持以实事求是为行动指南,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依法行政、依程序决策、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自发自觉地为人民服好务、负好责,努力营造基层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良好氛围,明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先进性。通过活动开展,实践检验,群众评议,认真总结经验,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基层先进性建设取得实效。
第四,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党群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党群关系如何,与党的前途命运生死攸关。《党章》明确规定,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全党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成效的唯一标尺,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体现。各级基层组织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必须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团结群众,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保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理念,树立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形象
当前,在少数基层党组织中出现了一些违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现象和做法,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形象的树立。要切实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树立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形象,必须坚持以民主集中制的理念来引导,重点是处理好四个层面的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党委班子成员的关系。少数基层单位和部门党委班子不团结、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在目前比较突出。一是班子内部缺乏民主,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二是民主“过剩”,班子成员“各自为政”,形不成统一认识;三是班长不善于集中班子成员的智慧和建议,形不成领导核心,造成无谓的分歧矛盾等。解决这些矛盾,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顾全大局。始终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个人、局部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着眼于大局,从大局需要出发,明确分工,明晰职责,以理顺内部关系来增进班子团结。二是坚持尊重信任。副职要维护好班长权威,统一行动听指挥。班长要成为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既牵头抓总又充分信任副职,在解决重大问题时,大胆放手不撒手,宽容大度不无度,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做到集思广益。三是坚持协调配合。班子成员之间经常进行思想交流,优势互补、互相促进,重大原则问题坚持集体决策,在非原则问题上求大同、存小异,努力营造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慧的和谐工作环境。
第二,正确处理党组织与行政系统的关系。党组织与行政系统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党组织决策与行政执行的交叉和分离问题。有的工作上“越位”,既当决策者,又当执行的主体,超越职权职责,干一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有的工作上“错位”,热衷于脱离实际喊新口号,往往在执行时无功而返;有的工作上“缺位”,该管的事不去管或管不好,把关定向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切实发挥民主集中制的选优、纠错功能,是基层党组织克服这些问题的法宝。具体来讲就是要强化“三种观念”:一是强化职责观念,从“越位”的地方“退位”。严格按照上级党委赋予的权限、职责和任务开展工作,明确分工,统一权责,由政府执行的事情不要主导,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强化务实观念,从“错位”的地方“正位”。坚持求真务实,广泛征求意见,立足实际决策,多在决策落实上想办法,确保执行到位,切实维护党委决策的严肃性,不要在追求轰动效应上费尽心思,不能超越区域实际标新立异,搞短期行为、政绩工程。三是强化服务观念,在“缺位”的地方“补位”。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突出工作重点,主动开展服务,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支持帮助行政部门搞好各项工作。
第三,正确处理党组织与党员的关系。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其中,党的组织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原则与规范,核心就是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原因,都是民主集中制坚持的不好造成的。部分基层党员,特别是无职无权党员,平时工作不能看出来,关键时刻不能站出来,没有纪律观念,令不行,禁不止,这样的党员群体结合而成的基层党组织只会是一盘散沙。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培养基层党员的“三种意识”,把全体党员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才能形成整体合力,提高战斗能力。一是培养基层党员的身份意识。党员要有党员意识,这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最起码的要求。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创新培训机制,严格组织生活,健全管理制度,强化党员党性锻炼,使每一名基层党员都能牢记党员身份,自觉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二是培养基层党员的责任意识。党的先进性最终体现在党员身上,而党员的先进性最终体现在具体的为人民服务的作用发挥上。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引导广大党员学习《党章》,牢记《党章》,使忠实履行《党章》成为每一名共产党员不可推卸的责任,真正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培养基层党员的大局意识。以总体的工作目标统一党员思想
认识,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基层党员特别是无职无权党员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职责,使这些党员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从而付诸行动,真正形成各负其责、各显其能的生动局面,共同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凝心聚力、竭心尽力。
第四,正确处理党组织与群众的关系。新时期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开展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必须切实增强“三种功能”:一是发挥“润滑剂”功能,增进组织凝聚力。基层党组织既负责执行上级决策,又直接服务人民群众,在密切党群关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先天优势。通过积极主动地开展服务工作,实施“惠民工程”,能有效理顺党群关系,减少工作摩擦,进一步做到党组织和群众在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二是发挥“催化剂”功能,激发群众创造力。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深入地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和“访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活动,给群众送去温暖和力量,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三是发挥“粘合剂”功能,增强整体战斗力。在党组织和群众之间努力营造出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集体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以融洽的氛围促进党组织和群众的默契,使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在组织周围,形成有机整体,结成统一战线,增强战斗能力。
三、坚持民主集中的机制,巩固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地位
要切实巩固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地位,坚持集体领导是最大的前提,选好人、用好人是最实际的办法,决好策、负好责是最关键的环节,建好章、立好制是最重要的保障。但实践中,往往这些最实际、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容易出现偏差,只有坚持以民主集中制的具体措施来规范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基层党组织在体现先进性、永葆先进性的实践中不断巩固先进性地位。关键是要健全完善四项长效机制:
第一,完善高效权威的集体领导机制。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完善议事制度,规范程序决策,发扬团队精神,形成统一意志,做到以党委为核心的集体领导在管方向、管全局、管大事上落到实处。一是管好方向,在提高观察力上下功夫。按照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模范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保持政治敏感性和敏锐的洞察力,在思想认识和工作实践上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二是管好全局,在提高分析力上下功夫。“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只有立足大局,了解大局,才能服务大局。基层党组织要切实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善于从全局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从普遍联系中总揽形势发展的趋势,从纷繁变幻的现象中看透本质,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三是管好大事,在提高判断力上下功夫。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运作、重大资金使用时,要注意提高判断能力,突破思维惯性和思维定势,克服思维惰性,改进思维方式,防止“心中无数主意多,情况不明决心大”。
第二,完善渠道畅通的民主选拔机制。用准一个干部,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就会对广大干部起到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用错一个干部,等于发出了一个错误信号,就会挫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因此,选人用人必须规范民主。一是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选任导向确立好。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努力把干部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想发展、干事业、创政绩、做贡献上来,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真抓实干的浓厚风气。二是推进民主建设进程,把改革举措落实好。以“5+1”文件为指导,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民主化进程,力求在完善选人用人的民主化程度上有所突破。进一步规范干部考察考核中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明确不同层次、不同代表、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使这项工作更具广泛
性、代表性和合理性。三是完善民主考评体系,把工作实绩评估好。目前基层尚未建立健全客观公正、民主透明的政绩考评体系,在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上,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在考评的体制上重上级领导的印象,轻群众的满意率;在考评的指标上重经济增长,轻社会人文发展;在考评的内容上重“显”绩的考评,轻“潜”绩的评估。基层党组织要集思广益,完善考核指标;分类指导,改进考核方法;拓宽渠道,扩大群众参与面,努力提高政绩评价的广泛性、准确性、科学性。
第三,完善实事求是的民主决策机制。对部分基层单位和少数领导干部当中存在的不严格依照程序作出决策的现象,以坚持实事求是、强化民主参与的办法加以规范。一是强化实事求是意识。党组织决策与行政执行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就是少数领导干部在决策时没有充分考虑结果,在落实工作时没有做到立足实际。强化实事求是意识,要自觉做到在决策时充分考虑现实依据,开展工作多在认真落实群众需要上想办法,切实做到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需基层所需。二是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民主决策各个环节的工作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关键取决于决策者是否坚持和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要做到“三个符合”,即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当地实际,符合多数群众的意愿。要做到“三个充分考虑”,即推动一项工作要充分考虑可行性和社会承受程度,制定一项政策要充分考虑社会影响,上马一个项目应充分考虑其经济社会效益。要把握好“三个统一”,即从本地实际出发与保持同中央宏观政策的统一;创造性开展工作与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的统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统一。三是创新民主参与方式。决策的不科学性、不连续性和随意性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党的先进性作用的发挥。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民主,就要营造民主氛围,畅通民主渠道,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实现民主公开,使决策过程始终做到公正透明。具体而言,凡是涉及公众利益的,都应当向社会公开;凡是涉及局部群体利益的,必须让有关群体知晓;凡是涉及行业领域的,都应事先通知有关方面。
第四,完善全面覆盖的民主监督机制。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直接表现为民主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一是要把握一个关键。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确保实效,领导带头是关键。同样,基层民主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关键是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重点是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实施监督,防止个人专断独行,凌驾于组织之上的非正常现象。二是要突出两个层次。两个层次是指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和群众对领导的监督。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不同层次开展监督工作的积极性,利用民主评议、政务公开和信访工作等多种手段实施监督,规范权力的运行,防止决策和执行的失误。三是要抓住三个环节。事前要弄清搞准领导干部决策的动机,对一些干部头脑中不切实际的设想,该劝阻的劝阻,该制止的制止,不能一味迁就或迎合;事中要及时了解掌握进度,对已经存在问题,可以通过信息反馈等形式进行纠正,做到防微杜渐,避免小过酿成大错;事后要通过考核、离任审计以及换届考察等手段,调查了解干部的工作实绩,对浮夸不实的要予以批评,弄虚作假的要予以处理,因假升迁的要坚决撤下来。(
第四篇: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苏联布尔什维克派提出并实行的一种国家机构实行的制度,意思是国家机构不采纳权力互相制约原则。由书记主持工作,各委员集体研究制定部署、决定、规定和要求,并把它贯彻落实到部门系统的工作中。
简介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在集中的前提下发扬民主,所以民主集中制的重点在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原则。它规定了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整体、组织和个人的正确关系,是胜利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
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它的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在民主集中制中,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和结果。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与目标,就是要在党内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机构来说,民主集中制主要表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
督;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生活的内在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防止和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
由来
一般认为K.马克思、F.恩格斯在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已经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思想。1847年,在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主要由恩格斯和W.沃尔弗起草的新章程。章程规定同盟由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构成;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执行权属于中央委员会;各级委员会都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这些规定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精神。1864年,马克思为第一国际起草的《协会临时章程》,也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精神。但是,他们都没有用过“民主集中制”的提法。第一个明确地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是В.И.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建立之初,由于组织松散软弱和处于秘密状态的特殊条件,列宁强调党要实行严格的集中制。1905年俄国革命爆发后,党的斗争环境发生变化,列宁适时地提出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同年 9月,他在《德国社会民主工党耶拿代表大会》一文中说:“实行彻底的集中制和坚决
扩大党组织内的民主。”1906年 3月20日,他又在《提交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策略纲领》一文中说:“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现在一致公认的原则”。同年党的“四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载明:“党的一切组织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十月革命后,民主集中制推广成为各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组织原则。
基本内容
民主集中制包括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二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达到正确的集中;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只有实行高度集中,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民主集中制是要使民主和集中二者辩证地统一。在政治上,围绕着共同的目标,使各方面的意见得以充分发表,然后对其中科学的符合实际要求的东西,通过集中形成统一的意志,作为共同的行动准则。在这过程中,要求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个人服从集体、全党服从中央。在利益关系上说,民主集中制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它要求统筹兼顾,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在维护个人合理利益的基础上,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如果把民主与集中割裂开来,只讲集中,不讲民主,就必然出现个人独断专行,官僚主义滋长;反之,如果只讲民主,不讲集中,又会出现极端民主化以及无政府状态。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
在中国,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组织原则。1982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①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②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③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④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⑤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的委员会民主讨论,作出决定。⑥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机构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表现
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修改以及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定程序予以罢免。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贯彻执行。国家的行政机关,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政府;国家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4、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就是极少数人对大多数人的绝对服从。反思
新华网2006年12月20日《制度反腐才是根本之道》一文指出:只有改革监督机制,使制度架构真正形成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才能有效遏制腐败。该文指出:近期陈良宇、何闽旭等大要案的暴发,使人们再一次意识到,制度设计缺漏,监督机制失灵,干部权力过大,约束惩治太弱,是腐败案件频发的根本原因。
第五篇: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毛泽东同志党的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同志一直倡导要在党内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那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建党以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内涵,发展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内容,创新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方式方法,党内民主不断得到扩大。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领导制度,也是党最重要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就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就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
民主集中制的内容最主要的是广大党员干部耳熟能详的“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1)“四个服从”的原则,“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2)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
(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4)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党的各级组织要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5)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6)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
党的纪律的特征:
1、客观性
2、严肃性
3、自觉性
4、民主性
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
第一、政治纪律第五、人事纪律
第二、组织纪律第六、财经纪律
第三、群众纪律第七、外事纪律
第四、宣传纪律第八、保密纪律
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它的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在民主集中制中,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和结果。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与目标,就是要在党内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