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的训练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的训练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提到作文,一个字:难。难在没有什么事情可写,每每提起笔来,脑袋里空空如也,没有几句话可写。如何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以下是我个人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收获:
一、创设情境,唤起写作兴趣 一些平时习以为常的事,学生就是写不明白说不清楚。为此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并因势利导,有意识的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营造一种倾诉的氛围。
1、细致观察,激发兴趣 在指导作文时,我们尽可能的把与写作有关的事物带到课堂,边让学生仔细观察事物边指导作文。如学习描写人物外貌时,老师可以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做“模特”,然后集体指导写作;或者请同学们带好自己喜欢的照片,然后边指导观察边写作。又如在指导写植物时,可让学生带一些盆景,指导他们对根、茎、叶、花的形状、颜色等作细致观察。指导写一种水果时,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带到学校,在课堂上让学生用眼观察水果的形状、大小、颜色,用手摸一摸水果的表皮,感觉一下表皮有什么特点,然后用鼻子闻一闻水果的气味,再用口尝一尝水果的味道。经常对事物进行有序的观察,学生也就会观察的细致,说得有条理,当然也就能写得具体充实,视作文为乐事。
2、开展活动,入境入情
我们都深知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玩耍中,孩子会尽情展露出自己的灵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失为开掘学生童真童趣的另一有效手段。如扳手腕、吹泡泡比赛,放风筝比赛,贴鼻子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学生最感兴趣,参与力也高,且人人亲自经历,自然有话可写,写出的作文也兴趣盎然。记得那次吹泡泡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同学们首先朝不同的方向吹出了好多好多又大又美的泡泡,接着,我让他们仔细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的变化,看看它们是怎样飘动的,然后又让他们想想透过这些美丽的泡泡仿佛看到了什么。很快地,学生写出了一篇篇想象丰富的短文:有的想象到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有的想象到了乘着泡泡去周游世界;有的从吹泡泡悟出了深刻的道理:泡泡看上去美丽,但破灭的也快,我们不能像泡泡那样昙花一现,要从现在起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我们身边那触手可及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便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1、家务劳动,积累素材
今天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爸爸妈妈宠着,很少干家务活,为此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适当安排一些家务劳动,把作文教学与家务劳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去做生活的小主人,亲自参与生活,锻炼自立能力。感受劳动的乐趣。例如可以让中年级的学生回去洗红领巾、洗碗、钉纽扣等,让高年级的学生回去洗衣服、炒菜、包饺子等,然后再让学生交流参与劳动的经历与体会。这样,也就为写作开启了鲜活、永不枯竭的源泉。
2、欣赏校景,积累素材
在活动课的时候,我就带着学生们来到学校的小花园。通过不同地点,不同景物的实地观察,捕捉秋景的不同,为习作3做好铺垫。按方位顺序的变化,从假山、到池塘、再到四周„„不同地点的转换,让学生对小花园进行仔细地观察。往往这种定向的观察,学生的认识比较深刻,写起来也不至于空洞。
3户外活动,积累素材
打开生活之窗,一草一木,一事一物皆可入文。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好玩的事情有着浓厚的兴趣,乐意去观察。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曾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乡村春游,让学生欣赏家乡美景,体验农家之乐;带领学生到芳香四溢的马坝桃园、碧波荡漾的登月湖、别致典雅的扬州西郊森林公园游玩,并在那里进行“学当小导游”“为景点设计广告词”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融入自然和社会,学生对多姿多彩的生活充满了热爱,既开阔了视野,又孕育了感情,为以后的作文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以说生活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头,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善于捕捉源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引导学生用一双慧眼去观察生活,养成勤于观察、乐于观察的习惯;用一颗慧心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平时注意收集生活的浪花,形成积淀,积累写作素材。
三、拓宽渠道,形成积淀。
1、勤写日记。
可以让学生人手准备一本小练笔本或日记本,鼓励多写自己的事,身边的人和事,使学生形成“无事不可入文”“一事一文”的认识,养成关注生活的好习惯。例如,有学生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妈妈买了一袋芒果回来,顺手把芒果放进洗衣机槽里。我和爸爸冲完凉,就把衣服扔进洗衣机里。吃过晚饭,妈妈拧开洗衣机洗衣服,便下楼散步去了。等我们回来后,她才想起洗衣机里的芒果,可芒果早已“皮开肉绽”,粗心的妈妈使好好的衣服变成了一件“芒果衣”。可我觉得“芒果衣”也挺好,还有香味呢!不过穿上这种衣服,恐怕蚂蚁会把我当成美味,饱餐一顿了!作文积累的功夫在平时,长期坚持才会水到渠成。
2、阅读摘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年级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由于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在家的时间,因此,充分利用在校可利用的时间,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我们班里专门设立了“小小图书角”,同学们主动从家中拿来了自己喜爱的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书籍,纷纷放入了“图书角”中,这些书籍随时供大家借阅。每天的早晨、中午、课间,都会看到手捧书籍如饥似渴阅读的同学,还经常会看到他们在一起交流自己读书体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同学们阅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此时,把握好机会,因势利导,告诉学生仅仅爱读书还不够,还应会读书,读好书。于是,我提出要求,即,做读书笔记。首先,可以摘抄,如:看到的一些优美词句、精彩的段落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等,不能轻易放过,及时记录下来。同时,还可以写读后感,把自己在阅读时的所思所想,随时写下来,这样的日积月累才能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同学们通过阅读和做读书笔记的过程,感受到了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以及作者落笔生花、优美流畅的写作功底,对学生今后的文学之路起到了浅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了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四、畅想作文,放飞心灵。我们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张开想象的翅膀,任思绪驰骋,心灵放飞。让他们学习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鼓励学生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学会个性化的表情达意。再拿那次春游活动来说,有的同学喜爱那里的优美景色,有的喜爱哪里的淳朴的渔民,有的爱吃那里地道的农家土菜;有的想到了旅游开发,有的想到了安居乐业;从体裁来说,有的同学写成了记叙文,有的同学写成了导游词,有的同学写成了建议书,有的同学写成了诗歌。尽管重点不同、体裁不同,但每篇作文都是发自学生的内心,都充满着童真童趣。、五、表扬鼓励,激发创新
学生都是好表扬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哪怕只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能诱发他们潜藏的情感。在学习园地、校园宣传栏发表学生的作文,在课堂上范读他们的习作„„对他们无疑都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评价过程中,教师需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学生作文。蹲下身来,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灵之声,用眼去观察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儿童的眼里燕子会唱歌,蝌蚪会游戏,捞鱼摸虾好玩,爬树捕蝉有趣。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感受,重视学生的自主评价,鼓励他们奇思妙想,写出心中的真情实感。学生在评价开放的氛围中,得到了赏识,品尝到成功,从而,唤起他们对作文的热情,激发了创新的欲望。
让儿童贴近生活,猎取丰富的素材;让生活走进作文,放飞儿童自由的心灵;让我们一同来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快乐成长,幸福生活。
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注意,注重指导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虽然是三年级刚学写作的学生,也能获得较高的写作水平。(责任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三年级学生的作文途径,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注重语言积累,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训练策略
浅谈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训练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是学生的门槛,抓好学生起步阶段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能够自主、自由地表达,成了小学生作文的一个难题。我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总结,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这一难题: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作文的要求比低年级的造句写话要高出一个层次,而学生刚刚接触写作,很多学生写作时总感觉无从下手。针对这一情况,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才能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才能真正写出实实在在的好文章。在学生习作之前,教师需带领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并且要将这种方法作为习惯来培养,当好学生习作的指导者、引路人。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写作,学生才有兴趣,写出的文章才有具体内容,才有真情实感。教师还要告诉学生,一个会写文章的人,应该是一个条理清楚、善于观察的人。而生活不会主动告诉你哪些将是你写作的最好素材。因此,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一双灵敏的耳朵去聆听生活,用一颗敏感的心去体验生活。比如三年级语文园地二是写人的习作,要让学生明白:可以写自已熟悉的人、身边的人,可以写听说的人,还可以写自已想象中的人物等。在写作中有的学生可能写父母、同学等身边之人,有的学生也可能写在电视上了解到的人物。这样学生就可能在这次作文中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当然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均衡的,往往存在差异。必要时教师还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对于同一事物的感受,为学生做示范,通过示范来引导学生,弥补他们表达能力的滞后性。毕竟小学生学习语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全班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二,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外出参观,组织活动等情景创设。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让其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就会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而且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采的场面,运动场上精采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就会不翼而飞。
二、多读多写,读写结合1、多读多写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想写好作文唯有多读多写。除了每周一次的固定习作外,还要注意发掘写作契机,让学生多读多练。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这丰富多彩的生活,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表达出来。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事。并用日记的形式把它们记下来,讲给小伙伴听,读给朋友看,评评谁写得最能打动人。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一件小事、一位朋友、一点心得、一些感受都可以写进学生的日记里,日记的字数也随内容而定,可长可短,关键是写下自己这一天最想记下来的东西。
2、日积月累,丰富学生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三、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
写作作为一种技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要求我们的教学有一个长期的、周密的序列。仔细阅读课标的要求可总结出:学生的写作表达叫做“习作”,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写作;要从兴趣开始,从培养自信开始;对照《课标》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格式。如文题居中,每一小节开始要空两个字的距离,把字写端正,明白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等等。再让学生知道,习作是由凤头、猪肚、豹尾三部分组成,猪肚的部分应具体生动。还要让学生明白,习作中应紧紧围绕某个人,某种物,某处景,某件事有序的用文字记下来。比如开学不久,同学们写语文园地一“我们的课余生活”时,发现许多学生习作中不能分段叙述,语句意思表达混乱,针对此种现象,我在周记中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洗袜子
要求是边洗边记,把每一个动作,每一点感受都如实的写下来,再加一个简洁得开头(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和结尾(对洗袜子的认识感受或对劳动的新认识)。周一上交,一篇篇有序且真情实感的作文让我感动,有的同学写下了一连串生动的动作,有的同学写下了肥皂泡泡的有趣,有的同学写下了洗袜子前后得心里感受变化。这样,降低门槛,减小坡度,化难为易,让所有学生看到希望,让他们知道原来写作文就是这么简单。只有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进门,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写好作文。
四、指导修改
三年级是作文刚起步的时候,因此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什么呢?修改错别字,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让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尽量自己找出错误,把它改过来;自己找不出来了,再请别人帮忙看一看,改一改。那些不是不会写,而是因为粗心写错了的字通过自己和别人的检查马上就能改过来;有明显错误的词、不通顺的句子也很容易被找出来、改过来。这样的学习习惯对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以后就能自觉修改;另一方面这次及时修改了的错别字、有错误的词句,下次写作时就会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使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五、多种形式鼓励
1.利用评语进行鼓励。
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的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责难、嘲讽、挖苦的否定式评语,往往会激发抵触情绪。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既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认识,修改缺点。尤其是对后进生的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肯定,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对作文产生莫大兴趣。
2.班内范读进行鼓励。
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作文,努力将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找出来,用符号标出,然后在班内读给学生听。如: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个精彩的题目,一个漂亮的开头,一个出色的结尾,一个独特的构思……每次作文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找出其亮点,给予大力肯定,使其产生成就感,进而激发兴趣。另外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尝。
作文教学难,难就难在学生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难就难在没有东西可写,不敢、不愿下手去写。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变得更轻松、更愉快。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训练策略
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训练策略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是学生的门槛,抓好学生起步阶段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能够自主、自由地表达,成了小学生作文的一个难题。我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总结,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这一难题: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作文的要求比低年级的造句写话要高出一个层次,而学生刚刚接触写作,很多学生写作时总感觉无从下手。针对这一情况,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才能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才能真正写出实实在在的好文章。在学生习作之前,教师需带领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并且要将这种方法作为习惯来培养,当好学生习作的指导者、引路人。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写作,学生才有兴趣,写出的文章才有具体内容,才有真情实感。教师还要告诉学生,一个会写文章的人,应该是一个条理清楚、善于观察的人。而生活不会主动告诉你哪些将是你写作的最好素材。因此,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一双灵敏的耳朵去聆听生活,用一颗敏感的心去体验生活。比如三年级语文园地二是写人的习作,要让学生明白:可以写自已熟悉的人、身边的人,可
以写听说的人,还可以写自已想象中的人物等。在写作中有的学生可能写父母、同学等身边之人,有的学生也可能写在电视上了解到的人物。这样学生就可能在这次作文中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当然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均衡的,往往存在差异。必要时教师还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对于同一事物的感受,为学生做示范,通过示范来引导学生,弥补他们表达能力的滞后性。毕竟小学生学习语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全班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二,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外出参观,组织活动等情景创设。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让其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就会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而且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采的场面,运动场上精采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就会不翼而飞。
二、多读多写,读写结合
1、多读多写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想写好作文唯有
多读多写。除了每周一次的固定习作外,还要注意发掘写作契机,让学生多读多练。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这丰富多彩的生活,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表达出来。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事。并用日记的形式把它们记下来,讲给小伙伴听,读给朋友看,评评谁写得最能打动人。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一件小事、一位朋友、一点心得、一些感受都可以写进学生的日记里,日记的字数也随内容而定,可长可短,关键是写下自己这一天最想记下来的东西。
2、日积月累,丰富学生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三、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
写作作为一种技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要求我们的教学有一个长期的、周密的序列。仔细阅读课标的要求可总结出:学生的写作表达叫做“习作”,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写作;要从兴趣开始,从培养自信开始;对照《课标》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格式。如文题居中,每一小节开始要空两个字的距离,把字写端正,明白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等等。再让学生知道,习作是由凤头、猪肚、豹尾三部分组成,猪肚的部分应具体生动。还要让学生明白,习作中应紧紧围绕某个人,某种物,某处景,某件事有序的用文字记下来。比如开学不久,同学们写语文园地一“我们的课余生活”时,发现许多学生习作中不能分段叙述,语句意思表达混乱,针对此种现象,我在周记中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洗袜子 要求是边洗边记,把每一个动作,每一点感受都如实的写下来,再加一个简洁得开头(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和结尾(对洗袜子的认识感受或对劳动的新认识)。周一上交,一篇篇有序且真情实感的作文让我感动,有的同学写下了一连串生动的动作,有的同学写下了肥皂泡泡的有趣,有的同学写下了洗袜子前后得心里感受变化。这样,降低门槛,减小坡度,化难为易,让所有学生看到希望,让他们知道原来写作文就是这么简单。只有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进门,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写好作文。
四、指导修改
三年级是作文刚起步的时候,因此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什么呢?修改错别字,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让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尽量自己找出错误,把它改过来;自己找不出来了,再请别人帮忙看一看,改一改。那些不是不会写,而是因为粗心写错了的字通过自己和别人的检查马上就能改过来;有明显错误的词、不通顺的句子也很容易被找出来、改过来。这样的学习习惯对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以后就能自觉修改;另一方面这次及时修改了的错别字、有错误的词句,下次写作时就会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使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五、多种形式鼓励 1.利用评语进行鼓励。
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的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责难、嘲讽、挖苦的否定式评语,往往会激发抵触情绪。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既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认识,修改缺点。尤其是对后进生的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肯定,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对作文产生莫大兴趣。
2.班内范读进行鼓励。
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作文,努力将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找出来,用符号标出,然后在班内读给学生听。如: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个精彩的题目,一个漂亮的开头,一个出色的结尾,一个独特的构思……每次作文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找出其亮点,给予大力肯定, 使其产生成就感,进而激发兴趣。另外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尝。
作文教学难,难就难在学生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难就难在没有东西可写,不敢、不愿下手去写。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变得更轻松、更愉快。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训练略谈
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训练略谈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是学生的门槛,抓好学生起步阶段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能够自主、自由地表达,成了小学生作文的一个难题。我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总结,结合他人经验,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这一难题:
一、创设情境,唤起写作兴趣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作文的要求比低年级的造句写话要高出一个层次,而学生刚刚接触写作,很多学生写作时总感觉无从下手。针对这一情况,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才能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才能真正写出实实在在的好文章。在学生习作之前,教师需带领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并且要将这种方法作为习惯来培养,当好学生习作的指导者、引路人。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写作,学生才有兴趣,写出的文章才有具体内容,才有真情实感。教师还要告诉学生,一个会写文章的人,应该是一个条理清楚、善于观察的人。而生活不会主动告诉你哪些将是你写作的最好素材。因此,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一双灵敏的耳朵去聆听生活,用一颗敏感的心去体验生活。在指导作文时,我们尽可能的把与写作有关的事物带到课堂,边让学生仔细观察事物边指导
作文。比如三年级语文园地二是写人的习作,学习描写人物外貌时,老师可以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做“模特”,然后集体指导写作;或者请同学们带好自己喜欢的照片,然后边指导观察边写作。这样学生就可能在这次作文中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当然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均衡的,往往存在差异。必要时教师还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对于同一事物的感受,为学生做示范,通过示范来引导学生,弥补他们表达能力的滞后性。毕竟小学生学习语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全班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观察日记,可以指导写一种水果时,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带到学校,在课堂上让学生用眼观察水果的形状、大小、颜色,用手摸一摸水果的表皮,感觉一下表皮有什么特点,然后用鼻子闻一闻水果的气味,再用口尝一尝水果的味道。经常对事物进行有序的观察,学生也就会观察的细致,说得有条理,当然也就能写得具体充实,视作文为乐事。
第二,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外出参观,组织活动等情景创设。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让其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就会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而且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仍以观察日记为例,我校一位老师很用心,她让学生写发豆芽的观察日记。当然直接布臵给学生,自然达不到效果。她的做法是:从家中带好了事先泡了10个小时的绿豆,一个细眼小菜筐,一个大鞋盒或水桶,一块毛巾。带
到教室里,一步一步教怎么发豆芽。同时,也让每个学生回家这么做。那段时间,豆芽成了孩子们主要话题,学生每天兴致勃勃写观察日记。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采的场面,运动场上精采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就会不翼而飞。
二、多读多写,读写结合
1、多读多写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读写结合,比如第二单元我把写对话作为重点。首先在教学本组课文《灰雀》、《我不能失信》时候,告诉孩子们写事离不开写对话,我们学写作文也一样,不然就是“哑巴作文”。接着,结合园地二“我的发现”,弄明白冒号、双引号的用法。
但是不是要把所有的对话都写出来呢?这当然不可能。所以,在上《我不能失信》这课时,我先从整体入手,特别是题目,明白作者写作目的是赞美小庆龄讲信用的高贵品质。接着,点拨:哪些地方看出小庆龄讲信用?很快能找出相关的对话。小结时孩子们自然而然明白,原来不是要写出人物每一句对话,而是写重要的和主题有关系的对话。
想写好作文唯有多读多写。除了每周一次的固定习作外,还要注意发掘写作契机,让学生多读多练。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这丰富多彩的生活,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表达出来。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事。并用日记的形式把它们记下来,讲给小伙伴听,读给朋友看,评评谁写得最能打动人。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一件小事、一位朋友、一点心得、一些感受都可以写进学生的日记里,日记的字数也随内容而定,可长可短,关键是写下自己这一天最想记下来的东西。
2.日积月累,丰富学生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教师可以布臵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我校一位青年老师很注重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是这样做的:在二年级时,就每天布臵学生用三个词语写句子,到后段甚至写一段话。长期的训练很有效果。比如,本学期在讨论第三单元习作写秋天的美
景教学时,我们都在发愁孩子们词汇贫乏,写景作文难写时,用她的原话说:很容易。我们班孩子,看到秋天这个词会条件发射一般,会想到丰收,落叶纷纷,秋风习习,稻子金黄等等。再找相关的PPT一出示,孩子们思维很快就调动起来。
阅读摘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年级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由于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在家的时间,因此,充分利用在校可利用的时间,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我们班里专门设立了“小小图书角”,同学们主动从家中拿来了自己喜爱的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书籍,纷纷放入了“图书角”中,这些书籍随时供大家借阅。每天的早晨、中午、课间,都会看到手捧书籍如饥似渴阅读的同学,还经常会看到他们在一起交流自己读书体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同学们阅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此时,把握好机会,因势利导,告诉学生仅仅爱读书还不够,还应会读书,读好书。于是,我提出要求,即,做读书笔记。首先,可以摘抄,如:看到的一些优美词句、精彩的段落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等,不能轻易放过,及时记录下来。同时,还可以写读后感,把自己在阅读时的所思所想,随时写下来,这样的日积月累才能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三、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积累还包括生活体验的积累。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我们身边那触手可及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便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1、家务劳动,积累素材
今天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爸爸妈妈宠着,很少干家务活,为此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适当安排一些家务劳动,把作文教学与家务劳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去做生活的小主人,亲自参与生活,锻炼自立能力。感受劳动的乐趣。例如可以让中年级的学生回去洗红领巾、洗碗、钉纽扣等,让高年级的学生回去洗衣服、炒菜、包饺子等,然后再让学生交流参与劳动的经历与体会。这样,也就为写作开启了鲜活、永不枯竭的源泉。
2户外活动,积累素材
打开生活之窗,一草一木,一事一物皆可入文。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好玩的事情有着浓厚的兴趣,乐意去观察。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曾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乡村春秋游,让学生欣赏家乡美景,体验农家之乐;学生对多姿多彩的生活充满了热爱,既开阔了视野,又孕育了感情,为以后的作文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以说生活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头,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善于捕捉源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引导学生用一双慧眼去观察生活,养成勤于观察、乐于观察的习惯;用一颗慧心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平时注意收集生活的浪花,形成积淀,积累写作素材。
四、拓宽渠道,形成积淀。1勤写日记。
可以让学生人手准备一本小练笔本或日记本,鼓励多写自己的事,身边的人和事,使学生形成“无事不可入文”“一事一文”的认识,养成关注生活的好习惯。例如,有学生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妈妈买了一袋芒果回来,顺手把芒果放进洗衣机槽里。我和爸爸冲完凉,就把衣服扔进洗衣机里。吃过晚饭,妈妈拧开洗衣机洗衣服,便下楼散步去了。等我们回来后,她才想起洗衣机里的芒果,可芒果早已“皮开肉绽”,粗心的妈妈使好好的衣服变成了一件“芒果衣”。可我觉得“芒果衣”也挺好,还有香味呢!不过穿上这种衣服,恐怕蚂蚁会把我当成美味,饱餐一顿了!作文积累的功夫在平时,长期坚持才会水到渠成。
五、多种形式鼓励 1.利用评语进行鼓励。
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的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责难、嘲讽、挖苦的否定式评语,往往会激发抵触情绪。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既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认识,修改缺点。尤其是对后进生的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肯定,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对作文产生莫大兴趣。
2.班内范读进行鼓励。
套用一句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作文,努力将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找出来,用符号标出,然后在班内读给学生听。如: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个精彩的题目,一个漂亮的开头,一个出色的结尾,一个独特的构思……每次作文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
况出发,找出其亮点,给予大力肯定, 使其产生成就感,进而激发兴趣。另外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尝。
作文教学难,难就难在学生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难就难在没有东西可写,不敢、不愿下手去写。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变得更轻松、更愉快。
第五篇:三年级起步作文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段话阐述了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性质和地位,而对于刚刚学习写作的三年级孩子来说,写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作文也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我认为对于刚学习写作的孩子来说不要刻意强调种种要求和规矩,而是让学生放胆去写,自由去写,首先迈开步子,走上乐写之路,消除对写作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树立起写作的自信心。为了让学生把写作变成自己内在 的需要,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我想写”。我认为教师应做好作文的指导和训练工作。
三年级作文应该如何起步呢?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要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课件兴趣是做好的老师,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应该是表达学生个人情感的需要,所表达的是学生的真实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写,渴望写。
我个人的做法是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每个学生都有被老师重视、被同学羡慕的心理,而这主要来自于他们成绩的高低和在班级学校参加活动所获得的的荣誉,因此,在开学之除我就特别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举行的各种文体活动,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因此学生对于取得各个方面的成绩也是特别重视的。在作文教学的开始,我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打消了学生们害怕写作文的顾虑。我跟孩子们讲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小作家,但就看你愿不愿意了,假如你们不愿意,当然不能成为小作家,如果你愿意当小作家,只要你勤观 察,勤动脑,勤动笔就完全可以了。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我让学生带来自己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三、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编写童话,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作文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动物,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动物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四、加强阅读,重视积累
崔峦老师说:“作文课不是口语交际课,也不是讲作文知识课;作文是技能,不是只是,不能空讲做法,应该是写中悟法,写中用法,习作能力的跟在于阅读教学,在阅读能力的高地,实在阅读教学中悟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想办法把课外阅读挤到课内,至少要进行指导、展示和交流,以激励孩子持续的阅读兴趣。若孩子有几百万字的阅读量,他的阅读能力不强、习作能力不高也难。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臵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五、重视修改
修改并不是指老师要包教包改,而是要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习惯。新《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袁微子老前辈曾主张:“写作文倡导学生自己修改,老师少去修改它,改的越少越好。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后加批语。”对于袁老的上述主张,我非常赞同,批改学生的作文,首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对于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误用词语、标点符号及病句等,切忌一改到底,教师只需要简单提出修改的方法,或者用各种符号标出该修改的字、词、句、段,至于具体应怎样改,则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学生修改作文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师生共议改、小组合作修改、同桌对改、个人自改等。勤于修改就是让学生享受习作修改所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不断提高习作的能力。
此外,在教师方面,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