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年级小作文起步训练
低年级小作文起步训练 安广一小学 郑艳秋
《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 实践证明,孩子们对生活、对世界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感,小学低年级儿童已有一种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思想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低年级要让学生“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教师要刚入学时就开始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我从低年级开始就提前起步指导学生作文,结合教材及学生生活实际,进行由说话到写话的小作文训练。
在训练中,本着让学生“想说(写)什么就说(写)什么,想怎么说(写)就怎么说(写)”的原则,不做过多的指导,也不提过高的要求,只是训练学生写通顺的话,能表达一人中心意思,能初步运用书面语把意思表达的连贯、完整,用好标点符号,目的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启蒙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
一、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训练学生说完整话,写规范句子的能力,训练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抓听说训练,要求说话条理清楚。
说话训练最主要的是抓两条:一条是言之有物,一条是言之有序。说话要有具体内容,说话要有次序。我紧扣教材中的说话训练内容,运用教材中的内容扩展训练范围。例如,第一册59页的表达《打电话》教学过程中,在讲解完打电话的要点后,我将说话训练扩展到实景实物的训练上来。请一名值日同学给妈妈打电话,告诉她自己今天值日要晚一点再回家,请妈妈晚一些来接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打电话的注意事项,还解决了现实问题,发展了学生语言,使说话教学既有物又有序。
“说”是写作的基础。“说生活”这种形式非常灵活,不要求说的语言多么好。既有利于学生养成积累生活材料的习惯,又使听者受到启发,开阔生活视野。所以我结合值日班长制,每天,新的值日班长上台说一段自己感兴趣的生活小事。起初,值日班长害羞,不好意思说,也感到不知说什么好。针对这种情况,每天放学后,我都要单独对第二天上台的学生进行指导。常此训练下去,其他学生从中学到了怎样“说生活”,“说生活”的学生更是身临其境,感受到怎样说生活了。
如果听说训练抓得扎实,写话训练则水到渠成。训练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话,听话后思考重点意思的习惯,让其他同学针对说话内容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同时,鼓励向“说话”的同学提问题,开拓学生说话的思路,训练学生说话的逻辑性、概括性和条理性,为写打下基础。
2、从一句话到一段话严格训练
写话训练一起步就要使学生明确最简单的完整的句子的六种形式:(1)谁干什么,如老师讲课;(2)什么干什么,如:小鸟飞来;(3)谁是什么,如:我是小学生;(4)什么是什么,如:钢笔是文具;(5)谁怎么样,如:弟弟很淘气;(6)什么怎么样,如:小花猫真可爱。按这六种句式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先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和说话时说完整的话,再要求学生一动笔就写完整的话,学生有了写好一句话的基础,接着就培养他写一段“四素”完整、连贯的话。如:谁(或什么)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干什么、怎么干的“,进而练习写好一段话。
3、从看图说话到看图写话
训练中,培养学生抓住图的中心意思,再围绕中心观察图意,进行表达的能力。重点指导分析图意,老师不做”标准答案“式的提示,要求学生“左思右想,瞻前顾后”,怎么想的怎么写,想到什么写什么,充分展开想象,鼓励不同的想法,保护学生灵感的火花。从观察画面到分析图意,再到口述图意,书面描述图意,坚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提高的原则。一步步严格训练,从看内容简单的单幅图入手,学习抓住中心用几句简洁的话把图意说明白、写下来;接着看简单的有连续情节的多幅图,每幅写一段话,再把几段话连起来构成一篇文章。
4、观察说话,重在指导观察,引导体验。
教材中“说话、写话”训练的内容,关于写景物,写动物,写植物,写人,写事的都有,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观察上下功夫,做好观察示范,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例如观察人物,要注意人物的外貌、衣着、语言、神情、动作等,教会学生抓住特点观察。老师可邀请本校富有个性的一位老师或学生家长来到班级与同学一起参加班会,让同学们观察。观察后,让同学们写出来,先让学生随意写,写后交流对比,看谁写得像,通过交流对比,引导学生掌握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的角度不同,兴趣不同,见闻感受也不一样,因此在表达形式上不多加限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在表达内容上不规定的过于具体。
二、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内容,让学生以小作文的形式自由地写话,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写出来。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越充实。《大纲》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可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首先,是大胆引导学生接触自然、社会,让学生从所见所闻所经历发展到所思所感。例如,组织学生郊游,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开展互帮互助活动,美化校园,搞各种比赛、庆祝活动等等。总之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有益活动的过程中,有教师作指导,就能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和分析事物。一旦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和感情。也就萌发出表达的意思。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写作,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
其次,注意积累间接材料,扩展知识,开拓眼界。积累间接材料主要是多看书、勤写笔记、写心得体会。例如让学生把课外书中、报纸上精彩的描写,动人的抒情,好的成语、典故等等都工整地抄在笔记本上。还可以事前布置作文题,让大家早作搜集间接材料准备。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从大量的材料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写作时就会觉得有取之不尽的素材。
再次,我还鼓励学生在电视中找写作材料。现在有些老师和家长对电视有抵触情绪,认为学生一看电视,就是影响学习。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其中不乏优秀作品,而学生对电视节目又非常爱看。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有选择的让学生看电视节目,学生会在看电视中受益匪浅。我要求学生有选择的看电视,并组织学生讨论看电视的心得,引导学生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不仅如此,我还引导学生将自己看到的电视节目写下来,看谁写的有意义。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不仅会看电视了,还会写电视了。写作素材得到了丰富。
另外是结合阅读来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要写好文章,除了了解生活和有正确的认识外,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阅读。课文是精选的优秀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凭据。我利用课文中的精美句段,让他们积累词汇。久而久之,学生不光理解了课文,更将课文的精华留在了自己的脑海里。有了丰富的词汇,学生有事要写时就会不自觉地用上恰当的词语,使文章生动精彩。
进行写话训练时,结合所学课文指导学生仿写。也指导学生用上所学的句式表达,使用学过的书面语,比如写一人场面,提示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比如写别人陌生的事物或现象,用“„„像„„一样”句式等。
其实,写作只是一种手段,是一种把自己想到的表达出来的一种手段。小学生以他们那儿童的眼光去看待事情,去发现一些问题,虽显稚拙,但真实,有意味。训练中,学生由无事可写到随手拈来,由要我写到我要写,无论观察力、思考力、想像力都得到了发展。总之在低年级进行小作文训练,挖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潜力,也为中年级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低年级小作文起步训练
安广一小学 郑艳秋
第二篇: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
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
汪丹
万丈高楼平地起。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搞得是否成功,基础打得是否扎实,对学生今后的作文水平影响极大。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小学生一进校门就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对学生进行作文起步训练。
一、扎实字、词、句教学关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汉语拼音、识字、学词学句、阅读”等为主要教学任务,教师要把握好这些教学内容与作文起步教学的内在联系,注重教学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拼音、识字、学词学句、阅读等教学为作文起步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何文章都是有字、词、句组成的,只有把每个字都写对了,每个词都用好了,每句话都写通顺了,整篇文章才能清楚明白,这样文章才可能越写越好。在作文起步训练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过好识字、学词、写句关。在构成学生表达能力的各项基本功中,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基本功。所以在作文起步训练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都要十分重视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的训练。只有通过严格的词、句训练,使学生学会不管写什么都能做到:用词准确、句子通顺,才能真正逐步把作文写好。
二、学说,为写打基础
作文,实际上就是写在纸上的话。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因此,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得从说开始。学会说话,哪怕口头不说心里也要有数,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开口说话并非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有的学生遇事没话说,有的说话过于简单,有的怕在人前说,声音小,有的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在训练说话时有目的有侧重的去培养扶植,给予恰当的引导。
1、丰富学生生活,激发表达欲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他开口说话或写文章,必须得让他先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也就是说首先他肚里要有货,脑子里要有事。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肚里有货脑中有事就是对身边的客观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生活有所感悟。小学生呆在学校的时间相对较长,也可以说学生认识外部世界的时间多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课堂时间,所以教师首先要抓住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的作用,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其次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天文地理、生态物象、文化礼仪、民族风情、人情世故等等,让这些丰富的内容去充实学生的头脑,丰富他们的生活和情感,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语言和思维,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的基础。第三、和家长配合,引导学生多看多接触:看各种有益的课外书,影片,听美妙的音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如旅游、摄影、逛书店,去动物园等等。肚里有了货,接下来就要引导和激发学生产表达的愿望,训练学生大胆说话,注意训练时要求学生表达清楚。
2、充分利用说话课,多给不说、怕说、不愿说、说不好、声音小的学生机会。训练时可以先让班上爱发言、说话声音响亮、干脆、说得较好的学生先说,然后启发、调动鼓励不会说不敢说的学生,动员他们说,大胆说。声音小的没关系大声点儿再说一遍……说错的听听别人怎么说再来一次……无论内容如何,多表扬肯定,这样他一定会慢慢进步的。对说话不着边儿的学生不要一下全盘否定,先发现闪光点,找出值得肯定的地方加以表扬,然后再指出说得不好和不足的地方,让他体会。教师的语言要委婉动听,带商量的口吻,也可让其他同学帮着指出优缺点,再让他体会修改。这样一来,胆小的敢说了,说得不好的有进步了,一个带一个,一个影响一个,一天强过一天……课堂发言活跃了,想说话的人多了,会说的也越来越多了。
3、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说话情境。例如:爱看什么动画片,讲给大家听听;爱玩什么游戏,怎么玩……昨天晚上吃什么好吃的;你的8岁生日打算怎么过……做游戏摆故事讲笑话猜谜语背绕口令脑筋急转弯鹦鹉学舌结对子等等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说话的源泉,都可以成为训练学生大胆说话的途径。
三、“说”是过渡,“写”是归宿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的作文要求是: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写话,就是把说的话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在最初的训练中,重点应放在培养写话兴趣、不写错别字、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上。不论采用哪一种写话训练方式(看图写话、观察写话、实验写话、游戏写话、想象写话等等)都要和说话训练结合起来。因为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力发展在前,书面语言的能力发展在后,起步的前后不同,因而能力的高低也不同,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要比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高得多。所以坚持先说再写,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口头表达能力做为基础,过渡到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上,为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降低难度。说为写做了准备,学生写起来就会容易多了,因此,每次写话之前,尽量留出一定的时间先启发学生说,说了再下笔。
写话训练可以从一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就开始,学了汉语拼音,掌握了一定量的音节词之后,可先让学生学习用拼音写一两句简单的话;当学了一定量的汉字之后,可采用汉字夹拼音的方法学习写话。这样的训练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汉语拼音和生字词,还能提高学生的造句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为今后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等学生的识字量增多,有了一定的造句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学习看图写话、想象写话、观察写话等。由写一两句简单的话上升到写意思比较完整、内容比较具体的几句或一段话。
最初的简单有效的写话训练可采用给词写句的方法。这是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的重要途径。如学了“月”字,可组词“月亮”、“月光”、“日月”、“明月”等,请用“月亮”一词说一句话并写下来。学生能想出的句子如“月亮挂在天上。”这是一个较简单的单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你看天上的月亮像什么?天空像什么?什么样的月亮挂在天上?挂在什么样的天上?“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弯弯的月亮挂在高高的天上。”你还可以怎样把这句话写长?(写具体写生动)“一轮弯弯的像小船似的月亮挂在高高的黑黑的布满星星的天上。”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积累都不丰富,所以训练时要让他先说或写内容和句式都比较简单的句子,等掌握的字词及学习的句型多了,就可以让他学习用一个词或几个词写不同内容和句型的句子,如用“喜欢”一词造一个疑问句,一个感叹句;用上“很多、喜欢、游玩”三个词写一句话,一段话……训练时尽量让学生做到不写错别字,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有意义,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此外,日记也是一种很好的写话训练的方法,很多教师在作文训练时都喜欢采用,只是起步时间的早晚和训练要求不同而已。
学生从不会说到会说,从不会写到会写,从写得不好到写得较好,需要经过一个认真的长时间的训练过程,这个过程是由平时一次一次的训练组成的,教师要注意收集、整理、总结学生的每一次习作,让每一次的训练扎扎实实、环环相扣,这样才能逐步完成从不会写到会写,写得不好到写得比较好的发展过程。
作文训练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教师要持之以恒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扎实基础,逐步升级。整个作文训练过程中的每一步,教师都要和学生一起去经历,去体验,只有亲身体会每个过程,教师才能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实际的小学作文教学的成功之路;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增长才干,才能在每一步的训练中丰富情感、积累经验、学到方法,才会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轻松、走得愉快、走得塌实!
第三篇: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的训练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的训练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提到作文,一个字:难。难在没有什么事情可写,每每提起笔来,脑袋里空空如也,没有几句话可写。如何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以下是我个人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收获:
一、创设情境,唤起写作兴趣 一些平时习以为常的事,学生就是写不明白说不清楚。为此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并因势利导,有意识的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营造一种倾诉的氛围。
1、细致观察,激发兴趣 在指导作文时,我们尽可能的把与写作有关的事物带到课堂,边让学生仔细观察事物边指导作文。如学习描写人物外貌时,老师可以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做“模特”,然后集体指导写作;或者请同学们带好自己喜欢的照片,然后边指导观察边写作。又如在指导写植物时,可让学生带一些盆景,指导他们对根、茎、叶、花的形状、颜色等作细致观察。指导写一种水果时,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带到学校,在课堂上让学生用眼观察水果的形状、大小、颜色,用手摸一摸水果的表皮,感觉一下表皮有什么特点,然后用鼻子闻一闻水果的气味,再用口尝一尝水果的味道。经常对事物进行有序的观察,学生也就会观察的细致,说得有条理,当然也就能写得具体充实,视作文为乐事。
2、开展活动,入境入情
我们都深知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玩耍中,孩子会尽情展露出自己的灵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失为开掘学生童真童趣的另一有效手段。如扳手腕、吹泡泡比赛,放风筝比赛,贴鼻子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学生最感兴趣,参与力也高,且人人亲自经历,自然有话可写,写出的作文也兴趣盎然。记得那次吹泡泡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同学们首先朝不同的方向吹出了好多好多又大又美的泡泡,接着,我让他们仔细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的变化,看看它们是怎样飘动的,然后又让他们想想透过这些美丽的泡泡仿佛看到了什么。很快地,学生写出了一篇篇想象丰富的短文:有的想象到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有的想象到了乘着泡泡去周游世界;有的从吹泡泡悟出了深刻的道理:泡泡看上去美丽,但破灭的也快,我们不能像泡泡那样昙花一现,要从现在起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我们身边那触手可及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便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1、家务劳动,积累素材
今天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爸爸妈妈宠着,很少干家务活,为此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适当安排一些家务劳动,把作文教学与家务劳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去做生活的小主人,亲自参与生活,锻炼自立能力。感受劳动的乐趣。例如可以让中年级的学生回去洗红领巾、洗碗、钉纽扣等,让高年级的学生回去洗衣服、炒菜、包饺子等,然后再让学生交流参与劳动的经历与体会。这样,也就为写作开启了鲜活、永不枯竭的源泉。
2、欣赏校景,积累素材
在活动课的时候,我就带着学生们来到学校的小花园。通过不同地点,不同景物的实地观察,捕捉秋景的不同,为习作3做好铺垫。按方位顺序的变化,从假山、到池塘、再到四周„„不同地点的转换,让学生对小花园进行仔细地观察。往往这种定向的观察,学生的认识比较深刻,写起来也不至于空洞。
3户外活动,积累素材
打开生活之窗,一草一木,一事一物皆可入文。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好玩的事情有着浓厚的兴趣,乐意去观察。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曾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乡村春游,让学生欣赏家乡美景,体验农家之乐;带领学生到芳香四溢的马坝桃园、碧波荡漾的登月湖、别致典雅的扬州西郊森林公园游玩,并在那里进行“学当小导游”“为景点设计广告词”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融入自然和社会,学生对多姿多彩的生活充满了热爱,既开阔了视野,又孕育了感情,为以后的作文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以说生活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头,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善于捕捉源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引导学生用一双慧眼去观察生活,养成勤于观察、乐于观察的习惯;用一颗慧心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平时注意收集生活的浪花,形成积淀,积累写作素材。
三、拓宽渠道,形成积淀。
1、勤写日记。
可以让学生人手准备一本小练笔本或日记本,鼓励多写自己的事,身边的人和事,使学生形成“无事不可入文”“一事一文”的认识,养成关注生活的好习惯。例如,有学生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妈妈买了一袋芒果回来,顺手把芒果放进洗衣机槽里。我和爸爸冲完凉,就把衣服扔进洗衣机里。吃过晚饭,妈妈拧开洗衣机洗衣服,便下楼散步去了。等我们回来后,她才想起洗衣机里的芒果,可芒果早已“皮开肉绽”,粗心的妈妈使好好的衣服变成了一件“芒果衣”。可我觉得“芒果衣”也挺好,还有香味呢!不过穿上这种衣服,恐怕蚂蚁会把我当成美味,饱餐一顿了!作文积累的功夫在平时,长期坚持才会水到渠成。
2、阅读摘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年级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由于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在家的时间,因此,充分利用在校可利用的时间,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我们班里专门设立了“小小图书角”,同学们主动从家中拿来了自己喜爱的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书籍,纷纷放入了“图书角”中,这些书籍随时供大家借阅。每天的早晨、中午、课间,都会看到手捧书籍如饥似渴阅读的同学,还经常会看到他们在一起交流自己读书体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同学们阅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此时,把握好机会,因势利导,告诉学生仅仅爱读书还不够,还应会读书,读好书。于是,我提出要求,即,做读书笔记。首先,可以摘抄,如:看到的一些优美词句、精彩的段落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等,不能轻易放过,及时记录下来。同时,还可以写读后感,把自己在阅读时的所思所想,随时写下来,这样的日积月累才能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同学们通过阅读和做读书笔记的过程,感受到了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以及作者落笔生花、优美流畅的写作功底,对学生今后的文学之路起到了浅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了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四、畅想作文,放飞心灵。我们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张开想象的翅膀,任思绪驰骋,心灵放飞。让他们学习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鼓励学生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学会个性化的表情达意。再拿那次春游活动来说,有的同学喜爱那里的优美景色,有的喜爱哪里的淳朴的渔民,有的爱吃那里地道的农家土菜;有的想到了旅游开发,有的想到了安居乐业;从体裁来说,有的同学写成了记叙文,有的同学写成了导游词,有的同学写成了建议书,有的同学写成了诗歌。尽管重点不同、体裁不同,但每篇作文都是发自学生的内心,都充满着童真童趣。、五、表扬鼓励,激发创新
学生都是好表扬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哪怕只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能诱发他们潜藏的情感。在学习园地、校园宣传栏发表学生的作文,在课堂上范读他们的习作„„对他们无疑都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评价过程中,教师需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学生作文。蹲下身来,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灵之声,用眼去观察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儿童的眼里燕子会唱歌,蝌蚪会游戏,捞鱼摸虾好玩,爬树捕蝉有趣。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感受,重视学生的自主评价,鼓励他们奇思妙想,写出心中的真情实感。学生在评价开放的氛围中,得到了赏识,品尝到成功,从而,唤起他们对作文的热情,激发了创新的欲望。
让儿童贴近生活,猎取丰富的素材;让生活走进作文,放飞儿童自由的心灵;让我们一同来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快乐成长,幸福生活。
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注意,注重指导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虽然是三年级刚学写作的学生,也能获得较高的写作水平。(责任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三年级学生的作文途径,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注重语言积累,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
第四篇:谈谈作文的起步训练
谈谈作文的起步训练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年段的作文教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作为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怎样做好中低年段的衔接,我们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培养习作的兴趣。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学生有了兴趣,就能能使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习作也不例外,学生如果有了习作的兴趣,就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三年级的学生是学习习作起步阶段,课标已经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快乐,写出自己的烦恼,也就是心情作文,生活作文,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起步作文,让孩子觉得作文并不可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写作热情。
二、阅读中积累语言。
新课标强调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是第一位的,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祖国语言的重要手段,厚积才能博发。三年级的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中的因素,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在朗读中积累语言素材,增强语感。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第11课《秋天的雨》,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课文描写的画面很美,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描绘乐意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表演读、比赛读、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句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从而积累优美的词句,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书目,把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内迁移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小学语文报》、《唐诗三百首》、《名言警句》、《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等,摘抄优美段落,背诵名诗名篇,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生活中积淀素材。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习作,就是用笔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积淀素材。
1、捕捉镜头,生活中积淀。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就要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以及在学校、家庭、社会出现的丰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和人物,用随笔的形式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如课堂中随机发生的事情,校园、班级里开展的各项活动,邻里间的故事等。一天我正在上语文课,突然从窗外飞来一只麻雀,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转移,麻雀飞进教室后,学生都抬头看这只麻雀,麻雀也非常惊慌,到处逃窜,如果我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思路继续讲,效果肯定不好,我就停下来,对学生说:“这只麻雀看见同学们学习非常认真,所以也想进教室来听听课,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这只麻雀有什么特点,等会请大家来说一说。”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那只麻雀在教室里转了几个回合以后,终于从窗口飞了出去。我给了学生10分钟相互交流的时间,然后请同学在全班讲。有一个同学讲到:“今天第一节语文课,老师正在给我们上《金色的草地》,大家都被谭简冬同学的朗读吸引住了,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望不到边的草地上开满了金黄的蒲公英花,也许是因为她读的太美了,连窗外的一只小麻雀也飞了进来,小麻雀尖尖的嘴巴,身上的羽毛是灰色的,胸脯是白色的。小麻雀看见教室里的人太多,一下子受惊了,就扑腾着翅膀飞了起来,可能是太惊慌,一下子撞到了墙,好象撞晕了,就在教室里不停地飞,飞地晕头转向,我仿佛看见它惊慌的眼神,痛苦的表情,我多么想帮助它啊,就在这时,它一下子又冲出了窗外,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我也松了一口气。”我又让学生把刚才看见的,自己想到的记下来,学生因为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亲自体验的,所以都写的很好。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数不尽的新鲜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观察生活,去发现生活。
2、综合训练,活动中积淀。
中年段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特别喜欢参加活动。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以活动促积淀,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素材值得去写。人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都是描写秋天的文章,在语文园地三中,口语交际和习作中要求学生说秋天的快乐,写秋天的美丽,就可以组织学生去郊游,寻找秋天的足迹,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观察,参与活动中,积淀习作的素材。我们每周周四只有一节语文课,我把这节课给学生开展综合性活动,如成语接龙、新闻发布会、古诗背诵大比拼、读书笔记展示、课外收集展示等,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拓展了思维,既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提高了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也为习作积累了素材。
第五篇:浅谈低年级的作文训练
,浅谈低年级的作文训练
西藏察隅县完小李传进
我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教育二十五年,学生的汉语是第二语言,如何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期,提早进行作文训练是很重要的。对作文早起步训练,汉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进行思维训练与作文因素教学。⑴教一个词时,引导学生联想说出其他词,并用它们说话,这样,既丰富了词汇又训练了语言能力;⑵采用模仿练习的方法,让学生说话完整,语言规范;⑶帮助学生明确句子的概念,告诉学生,完整的一句话要说清有谁干什么,或者什么时候,谁,怎么样。其次,培养观察能力,扩展思维。我按照思维过程和运用语言过程的顺序:看、思、说、写,运用直观教学,借助真情实景引导学生由会说一句话到能写一段话,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再次,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在班上开展剪贴写话,先让学生在剪贴的图案下写一句意思与此图有关的话,采用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们写一段话,暗述人物,或者进行口头作文,这样激起学生写作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自觉作文,提高了写作能力。
指导低年级学生作文,首先要指导学生用词造句,练习说话写话。造句是写作的基础,应该扎扎实实地认真指导学生造句。一次我让学生用“理想”造句。一位同学说:“一个人没有理想,就像死了一样。”这句话并没有错,但为指导学生体会一个句子的多种表达功能,我一次又一次地指导他们修改这个句子。第一次改为:一个人没有理想,活着就没有意义。第二次改为:一个人没有理想,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第三次改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如果没有了理想,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就这样,我指导学生造句时,尽量注意指导他们反复锤炼,把造句的基本功打好。其次,注意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如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观察方法,按方位观察的方法一一进行训练。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如指导学生观察人,我要求他们首先看这个人的主要特点,就是这个人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因为低年级学生不善于识别和表达,我又教给他们“比较法”和“选择法”。如写外貌,我提供下列情况供学生选择。
① 身体:大约有一米几左右、魁梧、高大、矮小、面黄肌瘦、苗条、中等、匀称。② 脸形:瓜子脸、鸭蛋脸、国字脸、圆脸、苹果脸、长脸。
③ 眼睛:锐利、炯炯有神、明亮、含笑、水灵灵、圆溜溜。
对眉毛、鼻子、嘴巴、牙齿等我也同样提供选用的词语。
对于高年级学生,上述方法对他们的思维和语言可能会有一定的约束,而对低年级学生却能教会他们观察、比较和运用词语来表达。
第三,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差,但可由一天写一两句话逐步提高到写一小段话,记一件小事;要锻炼学生的毅力,培养良好习惯;要经常具体指导,经常督促检查。
现在谈谈我在二、三年级进行作文教学的一些做法。
㈠现场作文。事前告诉学生要作文,然后创设情景,再练习。如写《上课铃响后》,我事先提出了作文要求。上课铃响后我就拿着作业本和教科书走进教室,放下手中东西,向学生问好,然后在黑板上板书《上课铃响后》。这样演示一遍,估计学生还写不好,我又进行第二次演示,特意放慢速度,并叫一个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配合解说,其余学生“默叙”。由于学生认真观察,对老师的动作、神态都一一进行了“默叙”,在头脑中组织了语言。这样写起来就容易了。
㈡、问答作文。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对自己是了解的,但要他把自己的情况
写出来却不容易。如我让他们写《自我介绍》,他们就不知应从那里写起,改写什么。我通过问答方式进行练习,作文的困难就消除了。我分段进行指导,分段进行问答。第一段我是这样问的: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家在哪里?在那里读书?你长得怎样?爱穿什么样的衣服?第二段我问:在学校里你怎样上课?作业做得怎样?你爱哪一种活动?你怎样参加这个活动?第三段我问:你回家后做些什么?怎样做?别人怎样评价你?第四段我问:你的优点是什么?你对自己满意吗?你的缺点是什么?今后怎样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进行了这样的问答,二年级学生写介绍自己的作文,内容就相当充实了。
要求学生在观察之后写一个人,我也采用问答的方法。经过具体问题的问答,学生作文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
㈢模仿作文。指导学生对照范文或老师的“下水文”进行练习。初学时似乎有点照搬照套,但对二年级学生作文入门起了搭桥引路的作用。
㈣系列作文。某种类型的作文,要使学生掌握方法,最好是采取重复出现的方法,但简单重复又会引起厌倦心理。我安排的系列作文是反复翻新。如写文具盒,我先拿不同形状的文具盒让学生观察练写,然后再写《我的文具盒》,再过渡到写《我的书包》、《我的„„》。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便逐渐能独立进行这类作文的写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