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印象海南岛有感

时间:2019-05-14 19:5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印象海南岛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印象海南岛有感》。

第一篇:观印象海南岛有感

观《印象〃海南岛》有感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指导老师:

熊 佺

09舞蹈编导

20092414310037

杨晶、王芊芊

观《印象〃海南岛》有感

“张艺谋”,一位众所皆知的传奇人物;“铁三角”,一个总是创作出经典的团队;“印象•海南岛”,一台将时尚、休闲、浪漫的元素带给观众,通过新颖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艺术元素演绎出海南岛上真正的海岛风情、休闲文化、和浪漫椰城的大型实景演出。对于这些其

实早就已经有所耳闻,只是今晚带着一丝去不了三亚采风的失落,和老师以及全班同学来到西海岸切身实际的观看它,才让我着实感觉到不虚此行。从下了车看到海胆剧场的那一刻起,那失落便早已烟消云散。

位于海口西海岸的海胆剧场是源于大自然的杰出海洋建筑,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大型仿生剧场,剧场外形创意来源于美丽的海洋生物海胆的外壳,体现出浓郁的海洋文化。海胆剧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大海。作为海洋中最古老的物种之一,海胆一直被人知晓却不熟悉。剧场以海胆为造型设计的原型,波浪型的飘板蜿蜒起伏,隐喻着(海胆)漂浮于海面之上,整个建筑群寓意一组飘浮在海面上。它那宏伟的外观映衬上霓虹灯光,站在剧场外边都能让人感受到别样的兴奋。然而走进剧场一看,在弧形的观众席上放眼望去,能看到真实的海滩,椰树,舞台表演区被白色的伞覆盖遮挡着,瞬间给人一种开阔,宁和的美。

当大家都充满好奇得等待着那精彩的演出时,剧场两旁的投影屏幕开始播放起关于此台晚会台前幕后的一些具体情况。这不仅让我们在观看前有了一个最基本的了解,而且从那些字里行间也体会出了它创作的独特,和独具匠心。这场演出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于此前任何一部印象实景演出,节目形式更新颖、丰富,演出内容也不拘泥于展现海南岛的民土民风,它更注重娱乐性,是导演梦中意象的关于大海的一场演出。

这场演出总共分为几幕进行,依次是印象--大海、沙滩、阳光、椰子、水男孩、红色娘子军、以及我在大海边。每一幕都围绕着它的主题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表现了出来。

第一幕印象•大海刚开始就有瞬间万变的灯光颜色打在覆盖着舞台的伞上面,那些伞此起彼伏的收开立刻把人的情绪点调动了起来,紧接着演员们推着这些伞犹如波浪似的退出场,整个演出正式开始。第二幕印象•沙滩里边最有意思的就是所有演员脚上穿的是夜光的人字拖鞋,关掉了所有灯光,那些拖鞋时而穿脚上,时而拿手上摆出各种各样的队形和图案,此刻即便没有任何的舞蹈动作,但它所表现出来的效果确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那一双双鞋代表一个个脚印在海滩上的美好印记。第三幕印象阳光更是有趣,演员们搬上了在海滩边晒太阳的靠椅,拿上了浴巾,这些生活品在他们身边都很巧妙的成为了道具,这不但没有完全的将生活化呆板的搬上舞台,而且还给人轻松,艺术的感觉。第四幕的印象椰子,他们每人身着绿色紧身包头 的衣服,远远望去那圆溜溜的头还真是特别像在海南随处可见的椰子。在这一幕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早就安排在观众群里的演员,直到他上台正式表演的那一刻我才真正确定他就是舞蹈演员,另外就是和观众们的互动,可以说是带动起了全场气氛。

第五幕的印象水男孩可以称得上我最喜欢的一幕。海胆剧场原本是个废弃的游泳池,现在把它利用起来,打造了一个可以升降的游泳池。从影像上讲,游泳池的升降、垂直都要花费很多功夫,才能制造出如梦如幻的效果。所以想要体现出舞台与水的关系是个难点,同样它也成了这个演出最大的亮点。据说处理出来的这个效果在中国是首创,完全不输给拉斯维加斯的“O SHOW”。那群激情勃发的水男孩们在水池里翻滚跳跃着,整齐划一的动作凸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积极向上的情感。

第六幕的印象红色娘子军借用舞台右后侧的那个可移动的大方块道具,一个慈祥可亲的老红军妇女的形象出现在了大家眼前,接着娘子军们成一队缓慢的行走到了舞台中间,又配以升降水池的表演着,这不禁让人们想起了在那个年代那群可爱的人们,联想到自己现在的美好生活里有太多是因为有她们的付出和奋斗,敬佩,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最后的“我在大海边”所传达的就是人们享受不在限制与规则之中,在纯粹的松弛里,身心自然地展开,显得无拘无束,无羁无绊,完全徜徉在天然的环境中,心情随风浪而摆动,似浮云而游弋。这样的心理

状态没有历史文化的干扰、人文因素的困惑,打开了受众的想像和自由心神的翅膀。

整台演出像音乐剧却没有相对完整的剧情。演出无论从选材、舞美、主题以及表现方式上,都体现出“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向世人敞开心灵与怀抱,接纳一切,吞吐一切。整个演出意境成为了海天一色,人们的心绪自然心驰神往,流连不倦了…… 在演出的内容方面,不奢求深、广,追求的是让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能通过这场演出,留下对海南的美好印象,抓住人们对大海的一种心理感受,带着观众去寻找他们心中的大海。

印象〃海南岛是一场要让人用心去体会、品味的演出,我为自己生活在这样的城市而倍感高兴。我想以后但凡有朋友要来海南旅游,我定会向人们推荐它---印象〃海南岛!

第二篇:观《解放海南岛》有感

观《解放海南岛》有感

王子元

《解放海南岛》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它主要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海南岛的事情,当时,国民党部队驻扎在海南岛,一支总队想靠自己的力量,解放海南岛,但国民党的部队十万残兵打到了海南岛,解放海南岛变困难了,于是,韩先楚等部队接到了解放海南岛的任务,这些军队,都是经历过很多战斗的,他们个个身经百战,都有很强的作战经验,但这种渡海作战,他们是第一次遇到,他们在海边生活一段时间后,都出现了不良反应,头晕,恶心,等症状,最重要的是动摇军心,很多士兵害怕大海,干部们马上向上级汇报情况,通过干部猛的耐心指导,大力宣传,开忆苦会等措施,终于消除了影响。他们每天艰辛苦练,认真观察海浪的规律,和周边百姓认真交流,并凑够船只,终于打响了海南战争。但国民党部队有雄厚的兵源,也有飞机大炮等重武器。而且他们是机械艇,我们只是小木船,有很多人宁死也不做国民党。通过韩先楚等人的领导,战士们的努力终于解放了海南岛,一举歼灭国民党部队。

宁可前进一步死,不后退半步生。这是战士们的口号。最令人感动的是,当一批部队偷渡海南岛时由于敌人兵力多,武器先进,有一艘护航编队的战士最后只剩几个人,但国民党下令活抓他们时,他们竟跳进海里,英勇牺牲了,到了最后关头他们绝不向敌人屈服,他们死的光荣,他们将永远被世人记住,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当战士们与敌人一次次路上交锋时,面对庞大的敌人,战士们英勇奋战,绝不退缩,当有同志壮烈牺牲时,他们化悲痛为力量,狠狠的打击敌人,他们死守阵地,绝不后退半步,真是这种精神是他们战斗力更强大,正是他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使他们以弱胜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决不能忘记他们,绝不能忘记是他们有宝贵的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强大,他们甘愿为祖国,为人民献出清春,奉献生命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把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在祖国需要的时候积极奉献,为祖国做贡献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的光荣,我们要学习他们,学习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们!

第三篇:观《功夫印象》有感

纪录片<功夫印象>关注的是中国民间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

魏双雁从小喜爱中国武术,又做纪录片多年,一直想拍一部中国武术的片子。自从民间武术走向擂台后,所有的实战表现都出乎了我的想象,觉得很失望,但总觉得自己崇拜多年的功夫不该是这个水平,所以就走出去做了一些调查了解,想亲眼看看,在中国民间到底还有没有功夫高手,中国的传统武术到底还有没有实战价值,中国功夫到底是瑰宝还是想象。

此片是2008年拍摄的,直到2010年才制作完成。中间经过了数次修改。

观《功夫印象》有感

利用春节假期的时间,看了下面的《功夫印象》,一共八集。严格说来,这不是一档正式的节目,而是作者魏双燕作为一个央视导演,一个军旅出生的武术爱好者,在观看乃至参与了国内一系列武术节目之后,不满足于民间传统武术的现状而独辟蹊径采访制作的视频。非常难得的是,作者带着客观的、求真务实的态度,抛开了武术界世俗的人事纷争,一门深入、直指核心地探究起了功夫的真谛。在拍摄期间,作者不隐瞒自己的任何疑问,刨根问底乃至亲身体验,就为了从技击层面了解功夫的真相以及诸多现象背后的本质,虽然由于作者自身的局限还不能穷其究竟,但仍能给观众不少启发,值得一看。比较有趣的是,节目中记录的状况和探讨的概念,有不少我们都似曾相识、如有耳闻,仔细想想,其实都是在养生馆里日常的训练和黄师傅的公开课上发生和探讨的事情,大家也不妨边看边回想一下。

第二集中的徐师傅努力用自己的实践阐述拳的技击含义,他与作者的比划也让我们看到了有没有根劲在实战中效果的差别,即作者所说的腰腿功力,当然徐师傅有的不光是腰腿力,他长期的练功积累和实战经验也是常人不能比拟的,这也是黄师傅常说的功夫最终要靠积累。

第四集第五集中不管是沧州武协的王会长还是棉张拳传人石建义,他们都有一套吃功夫的练法以追求整体的合劲和超常的功力,用来达到千斤打四两的技击效果,也就是视频中所表现出来的脆、好看和“犹如配合”。而当对抗双方功力相当时,要体现出这种“瞬间实力悬殊的对抗”就不得不靠经验技巧。记得黄师傅说过,四两绝对不可能直接去打千斤,所谓的“四两拨千斤”应该是设法将对方的千斤变成四两,然后再打这四两,甚至用自己的千斤打这四两。

第六集中田氏阴阳八卦掌传人田克延老师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将本门功夫中理论的东西系统地在形式上展现出来,可以说是成功继承武术传统的一个很好案例,所以对武术技艺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1

继承,其实都离不开后来者身证的过程,即以自身的亲身实践来验证传统武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且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上真正的继承,这点我们从黄师傅对太极拳的传承发展中,也可以得到相同的启示。

这集片子中反映到,田家在武术的传承上是很严格的,田老师的父亲田逥老先生除了自己儿子外,只有谢守德等六、七个徒弟,但都是有识之士,很好继承了武学传统和严谨治学的态度。田老师在研究武学上秉承了科学的态度,认为很多武术门类都有不错的东西,而且不少东西是大家共通的,只是求得的方法途径不同;而在其教学中,他非常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拳术练习中,同他父亲一样,非常强调动作要领的理解把握,即练得明白。相信这些对任何武术的传承发扬,都有借鉴意义。在采访过程中,涉及到田氏武术中类似太极推手的学习环节,田家将其作为拳术检验和技击训练的一种辅助手法,往往由技熟者带新手。作者与田老师体验过程中,想应用在徐世熙老师处学到的手法,但屡不得手,可见拳都是一样,关键看是谁在打,同样的招式外形由不同功力的人打出来,技击效果则完全不同。

片尾韩国学员将学到的阴阳八卦掌功夫应用到自己的搏击教学中,使没有任何搏击基础的人迅速取得冠军头衔,在他尝到中国功夫甜头的同时,却深深为武术在国内的现状而惋惜,这不能不令我们深省 第七集中,作者采访的是意拳(大成拳)这一相对较新的拳种,而现在与意拳相类似的,还有卢氏结构、抟气心法、秦拳等等,这些都不失为现当代人结合最新知识体系对传统武术的有益探索和发展,其对功夫本质的研究认识和对劲力的追求可圈可点,但其作为文化载体,在内容形式上还不如太极拳等传统武术门类来得丰富,所以在当今社会条件下,武术到底要在什么方面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作用和积极影响,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不管怎样,武术作为一种中国的文化符号,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日益得到重视,虽然其现状堪忧,但武术中时不时流露出的功夫现象仍然能够抓住人们的眼球,所以可贵的往往是正要失去的东西。就像本片第三集中南武当主持游玄德道长所显露的“一触即发”、“隔山打牛”等内家功夫,总是能够吸引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们前来一探究竟,这其中的原因我想很多接触易太极时间较长的老会员都心领神会,同时也相信不论是游道长还是黄师傅,其功夫现象展示本身无非都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认识武术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化载体,从而学习传统文化、汲取精华,让中华文明的开创者们历经数千年积累的智慧财富得以继续发扬光大,开枝散叶,造福人类社会。2

第四篇:舞蹈鉴赏 观云南印象有感专题

舞蹈,可以说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礼乐”中“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曾言:“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所谓原生态舞蹈,应当是在古代先民们的日常生活劳动时间中产生的,它是民间的舞蹈,具有“文化源头”的意义,较少受到“现代化”的入侵。

说到原生态舞蹈,《云南印象》便是这其中当之无愧的代表。这部由享有“舞神”美誉的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主创、编导并领衔打造的艺术精品曾获得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的盛誉。全剧以叙述人类的历史为主线,除序-混沌初开和尾声-雀之灵外,大致可分为:“太阳,月亮”、“大地”、“家园”、“祭火”、“朝圣”五场歌舞,充分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热爱。整场表演弥漫着农业文明的一种诗意和浪漫。

《云南印象》全长120分钟,是一台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这短短两个小时的演绎,倾注了杨丽萍的全部心血。为了创作《云南映象》,她用一年时间在云南各族的田间地头采风寻觅,观看了无数民间舞蹈,再从其中将精彩的动作“剪辑”下来,浓缩在歌舞集中。舞蹈中充满了原汁原味的云南民族元素,其中75﹪的舞蹈演员是那些山寨里土生土长的村民,其中包括一个只有五岁的小姑娘。对此她解释道:“这些山民、族人们舞蹈是为了表达对万物的感情。因为他们相信万物是有灵性的,需要去沟通,因而跳舞是在和天地对话,这才是与生俱来的舞蹈的本质,也是她坚持起用这些质朴淳厚的舞者的原因。”让身体随着音乐去表现来自内心的最原始的萌动,没有夸张的动作和技巧,不带丝毫矫揉造作和虚假,释放出内心最质朴的对自然的向往。

除了舞蹈演员的选择颇为用心外,音乐也不例外。傣族的音乐,歌唱似水柔情;藏族的音乐,歌唱似冰山雪峰的狂风暴雪;佤族的音乐,歌唱似木咚咚;白族的音乐,歌唱似百灵轻盈跳跃;彝族的音乐,似山林长鸣,猿啼呼啸。各民族的原生态音乐交织融合,经过人类的吟唱,被各自赋予了不同的感情。如“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太阳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么,火塘会熄掉呢„”这其中的“人性味”,质朴的一塌糊涂,它让人仿佛听到了来自母系社会的一声又一声历史的回音,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真实感。

再来看看服饰和服装。《云南印象》充分展现了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具有本民族人文文化与审美趋向的服饰、服装。例如:白族的风花雪月,纳西族的披星戴月,彝族的莲花图案,火图案等,都是原始人类对自然万物的心灵感应。这种心灵感应无不出自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价值、尊严、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怀形成了各民族的人文文化和审美意象。

最后再说说道具和舞美。对于一台大型舞蹈来说,道具和舞美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像《云南印象》将民族民间的原始道具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确属罕见。如:佤族的木鼓、太阳鼓、牛头;哈尼族的芒鼓;彝族的铜鼓及藏族的转经筒等,都是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蕴含着各少数民族最原始、最古老的文化传承和精神。

《云南文化》的出演,在中国大地上刮起了一场民族风暴,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我想其中旨在展现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的歌舞文化特点,从此唤醒人们对原生态民族文化关注的精神,触动了国人内心深处对民族文化最动容的情愫。诚如其序言所说,全局囊括了天地自然,人文情怀,以及对生命起源的追溯,生命过程的体验和生命永恒的期盼。这些原生态的歌舞,是我们祖祖辈辈的生命存在形式在舞台上的还原,让人们看到了积淀的“人类原始的自然特性”和“人类进化的印记”。

第五篇:湮灭的城市记号——观《老北京印象》有感

湮灭的城市记号——观《老北京印象》有感

姓名 胡冬钰

学号 32012060106

学院班级

文传学院

12级广告一班

湮灭的城市记号

——观《老北京印象》有感

过去,老北京又叫“四九城儿”,那时候北京的老人们摇着蒲扇,往城墙根儿下一坐,有一搭没一搭地扯闲篇儿,和着知了的叫声。如今老北京的轮廓渐次模糊,留给北京人的记忆也越来越少。

北京的城门与城墙是北京城的标志和象征,它见证了北京历史发展与变迁,印证了北京古建筑的繁荣和辉煌,更道出了北京演进的曲折与沧桑。

北京城共有四道城墙,它们呈环状相套,由外至内分别是: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和“四九城”的来历最密切的是内城,“四九城”中的“四”指北京内城东西南北四面的城墙,而“九”显然就代表内城城墙上的九个城门,老北京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意思是说内城有九座城门,外城为七座,皇城为四座。内城九门分别为: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外城七门分别为: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皇城四门分别为:天安门、地安门、左门、右安门。这些构造形制不

一、功能不同的城门左右呼应,南北相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守卫着老北京的一草一木,讲述着老北京的一点一滴。

上述大部分城门城墙已成为“记忆之城”。“九门走九车”,也是人们了解“记忆之城”的一个捷径。封建礼制对进出城门有严格的规定,九门各有分工严明的用途:

正阳门只走“龙车”。正阳门是皇帝专用的城门,且皇帝一年也只出两次此门。一次是天坛祭天,一次是先农坛耕地。其余时间,这座城门都紧紧关闭,皇帝之外的人只能走两边的旁门。崇文门是“税关”。当年北京的美酒佳酿多从河北涿州运来,通过南边的崇文门进城。朝阳门俗称“粮门”。在没有铁路交通的年代,南方的粮食要由通惠河走水路先运到京东通州,之后再装车,通过朝阳门进城。东直门为土木建筑材料入京之门。当时砖窑和南方运来的木材都在东直门外,因此运送砖瓦、木材的车要走东直门人城。德胜门多走兵车。“德胜”谓道德高尚之义,因与作战“得胜”谐音,口彩好,军事出 兵,必走德胜门; 安定门多走粪车。有一种说法是军队凯旋走安定门,但这种情况并不多,安定门实际主要走粪车。安定门外、地坛附近是京城主要的粪场,走安定门最为方便。西直门多走水车。从前皇帝嫌京城内的水质不好,专门派人从玉泉山经西直门给自己运水到皇城。阜成门为京西煤炭入城之门。从前京西门头沟产的煤要想进人北京城,就得走阜成门。宣武门为法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是从前的刑场。虽说宣武门的门洞顶上刻1

湮灭的城市记号——观《老北京印象》有感

着“后悔迟”三个大字,但经过这里的“戴罪之人”却不乏慷慨就义的英雄。1 后来,由于兵祸以及城市发展的需要,部分城门已被拆去,如今,人们只得从仅存的前门、德胜门以及复建的永定门内窥见当时的宏伟与雄壮,而绝大多数的城门都只存活在车站站牌以及人们的记忆里。曾看到这样一句话形容北京的城门:“古老的城墙就好似一口牙齿,那些年,以保障交通为由,拔牙式地拆除了大部分城门和城墙;若干年后,又在牙床上用钢筋水泥和沥青,浇筑了一口名叫‘二环路’的现代牙齿,而二环路上的立交桥,则继续刻着当年那些牙齿的名字。”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情,为了发展我们拔掉了影响发展的“牙”;如今,为了文化,我们又不断修护、重塑那些曾经被我们伤害过的“牙”。

北京城垣在实用功能期的兴衰命运,验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条真理: “落后就要挨打”。一百多年以来,它呼唤着中华民族多少优秀儿女、仁人志士反帝反封建,探索和图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责任,这是“记忆之城”的另一种真实面貌,也是“记忆之城”的灵魂。纵观北京城垣的变迁,城门的损毁源于清末; 城门的建设性拆除源于民国初年; 大面积建设性拆除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保留城门的意识并未形成,所谓的 “便民规律”又极具压倒性。我们只能历史地看待这一过程,接受现实,总结教训,今后对待仍保留下来的一些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它们。

老北京为后代的北京人留下的越来越少,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而拆除搬迁的建筑、清透洪亮的叫卖吆喝声、透过一个小小的窗口笑看人生的洋片儿、八大碗尝出来的京味儿、绿荫下的蒲扇胡同记忆„„这些都是渐渐消失的老北京符号。

在老一辈人眼里, 是北海白塔下荡起的双桨,是故宫角楼旁飞扬的裙角, 是经历了风雨洗礼却依旧挺立的四合院, 是在风起云涌后,又重新作为一国之都屹立在世人面前的骄傲;在年轻的旅行者眼里,,是繁华满眼的大都市气息,是充满动感与乐感及古文明融为一体的新型城市, 是集聚了众多高科技元素的科技园区;在摄影家眼里,是北大未名湖畔时时漂荡的小舟, 是涉足在颐和园的长廊内外, 是在天坛庙宇前那一记虔诚的叩拜;然而新的符号不断在涌现,旧时就成了记忆, 成了历史。

但是不论是谁,都不能忘记“老北京”,不论什么都不能取代曾经的北京符号,属于“四九城”的记忆如今再也经受不住任意的毁坏了。北京城是具有 850 年悠久历史的五代帝王建都之地, 号称“礼仪之邦”的“首善之区”, 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其中的滋味一辈子都回味不完。老北京文化是北京民俗的精髓, 蕴涵着人们强烈浓重的情感, 从某一角度讲, 它是我们老北京人生命的图腾。

事实上,不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不论是老北京文化还是其他地域的文化,都可以说是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守护民族精神家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与现代社会共生,造福人民。而这三点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因为不论是精神建设还是国家能力的提升,目的都是为人民的生活服务。文化遗产印着历史的痕迹、沾着时代的气息、透出未来的憧憬,它是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纽带,它是全民族乃至全人类之共同财富。它们的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需要全社会世世代代人民关注和积极参与的。世纪 20 年代,旅居北京的瑞典学者奥斯伍尔德·喜仁龙曾对北京的城 1 宁晓雯:《老北京的城门牌楼》摘自《北京人大》 2012 年 10 月

湮灭的城市记号——观《老北京印象》有感

门做过这样一个精彩的比喻:“北京这座城市将五十万以上生命用围墙圈了起来,如果我们把它北京城比作一个巨人的身躯,城门好像巨人的嘴,其呼吸和说话皆经由此道,全城的生活脉搏都集中在城门处。由此出入的,不仅有大批车辆、行人和牲畜,还有人们的思想和愿望,希望和失望,以及象征死亡和崭新生活的丧礼或婚礼行列。在城门处你可以感受到全城的脉搏,以至全城的生命和意志通过这条狭道流动着———这种脉动,赋予北京这一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以生命和运动的节奏。”2

奥斯伍尔德·喜仁龙:《北京的城墙和城门》

下载观印象海南岛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印象海南岛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有感

    观有感 1010409班101040916赵丹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上网查了一些和此电影相关的一些背景,和作者的相关消息.话说影片《田禹治》是根据古典英雄小说《田禹治传》改编而成的,而《......

    观2012有感

    科技之光——观 科技之光——观《2012》有感 之光—— 》 最近有关世界末日的言论甚嚣尘上, 当然绝大多数人都是开开玩笑而已。 虽然科学早已 揭示地球会在很久的以后的未来......

    观 有感

    观《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话剧有感 在一次留学生中,主人公遇到了教授的刁难。他回答的问题的时候多么尴尬,在思维敏捷的情况下,他凭着他那爱国情怀使教授向他脱帽致敬,自己依靠自......

    海南岛旅游注意事项

    海南岛旅游注意事项 美丽的海南岛,阳光明媚,碧海蓝天,椰风海韵醉游人。当您准备启程时,请带上我们的温馨提示。 1、 长夏无冬,年均气温为26℃,紫外线辐射很强,注意选择一些透气好的......

    解放海南岛读后感

    连日来中央1台播出的《解放海南岛》吸引了我,我每天都在看,到今天已看到第三十集,终于看完了,解放海南岛读后感。我看了之后,真是感到又新鲜又动人。这么多年来人们也包括年今比......

    夸夸我们海南岛专题

    校本课程展示----三句半 夸夸我们海南岛 五(1)班代表队 王进老师撰写和指导 甲:邓孚鹏乙:廖子悦 丙:韩佳宏丁:佘垚锋 碧海蓝天风光好, 有一行人来海岛, 要问收获有多少? 等着瞧!(叉......

    观暖有感

    观《暖》有感 有幸在选修课上看了由莫言写的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电影《暖》,故事讲诉了一个大学留校的农村人十年后回乡看望老家的桥,老家的雨和家乡的人以及深怀愧疚的......

    观《北伐战争》有感

    观《北伐战争》有感 信息五班 万强 北伐战争开启了中国用武力保卫自己的篇章,观看这段历史,总能使人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在此,以我的拙见进行浅显的总结并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