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放海南岛读后感
连日来中央1台播出的《解放海南岛》吸引了我,我每天都在看,到今天已看到第三十集,终于看完了,解放海南岛读后感。我看了之后,真是感到又新鲜又动人。这么多年来人们也包括年今比较大的人对解放海南岛了解的看样子是太少了,看到这个电视剧之后真的感觉到内容非常新鲜,我是第一次看解放海南岛的电视剧。解放战争是三大战役,我看解放海南岛能算得上是第四次大战役了。解放海南岛的是林彪指挥的四野,他们从东北打到海南岛,坐着木帆船,强渡琼州海峡,真象电影里唱的那样,旱老虎变成的水蛟龙。陆军当海军用,真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啊。这个电视剧给我的第二个受感动之处就是海南岛的琼崖纵队,在这样一个孤鸟上坚持敌后斗争十多年,可以看出是多么艰苦和英勇,可话又说回来,要是没有他们的接应,我们的解放海南岛战役绝对会损失得更多,他们的事迹不会比大陆的游击队等地方武装逊色的。
特别是电视剧的第二十集,我军靠木船、机枪、掷弹筒和国民党的军队飞机,大炮,现代化的军舰在作战。
我军将士在敌军后面飞机的轰炸下,依然靠着残破的木船前进着,前面是敌军军舰的拦截。
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我军战士依然勇往直前,欲血杀敌、在和时间战斗争取以最快的速度登陆,他们连长牺牲了马上又有战士顶替连长继续指挥战斗,其中有一股小部队为拖住敌人追上先头部队,最后在木船被敌军击中时、弹尽粮绝时,所有战士是多少的勇敢啊!他们全部都跳下海了,这个场面我看得都快哭啦。他们本来可以活下来的,但他们不愿做俘虏,所以他们选择以自己的牺牲来换取战斗的胜利,换取革命的胜利。
这些战士都是好样的,他们是我军海军的先驱者,他们是人民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屈指一数琼岛已从黑暗枷锁里解放六十年了;六十年弹指一挥,当年意气风发的将帅士兵和舍命支援前线的年轻小伙和姑娘们有些早已故去;有些有幸能过上改革开放好年月的老人也是满头银发已是耄耋之年。作为一个晚辈,我在部队时早已从一些影视资料和当年参与解放海南的当事人的回忆录里知道一些;当年我军的意气风发和敌人的垂死挣扎早已嵌入我的脑海里,电视剧将这一史诗般的故事从银屏里展示给习惯了歌舞升平的人们实在难能可贵,读后感《解放海南岛读后感》。
看过这部电视剧,我为剧里让战神韩先楚、李作鹏将军以及林彪元帅再现银屏感到高兴;我也为毛主席叶剑英的运筹帷幄而高兴,虽然他们戏不多但有画龙点睛之效。影片里对敌方的角色描述的也很到位,如对薛岳的描述:既描写他依仗自己的海空优势而显得自负,也描写了他对夫人的柔情。影片还记录了国军中下级军官的残暴,可以说就是他们对百姓之残暴为自己挖掘了失败的坟墓。虽然瑕不掩瑜但我还是要说,这部片子在一些细节方面未能注意:如敌人进攻琼崖纵队的部队,敌我双方相距不远然而我方还有时间与烈士作生离死别或安抚伤员;此时敌人居然不进攻甚至不开枪故显虚假。导演应该注意,细节决定成败。
偶然的一个晚上看中央1台节目,播放电视剧《解放海南岛》,觉得还比较好看,趁着休息在网上看完了整部电视剧。确实一部比较经典的电视剧。
解放海南岛在当时确实需要坚定地决心,当时除了几个海岛以外,全国其他地方基本上都解放了,解放军官兵普遍感觉该是回家的时候了,不愿打仗,希望过平静的生活;其次是在解放海南岛之前攻打金门岛时,战争形势对解放军很不利,但是还是草率地下了决定,最后将近1万人战死在金门岛,可以说是解放战争以来,第一次出现的全军覆没,这种情况对解放海南岛是一个很大的心理阻碍;再次就是海南岛离雷州半岛还是挺远的,没有战舰,只有渔船,能不能按预期效果登陆都不知道,四野的人大部分是北方人,对茫茫的大海也是很畏惧的。再次国民党对海南岛还是比较重视的,守卫比较严密,队伍较多,岛上的琼崖纵队也是面临被剿灭的危险。
海南岛最终解放了,我觉得韩先楚是最值得敬佩的。韩先楚的军人作风,审时度势,在关键的时候能够抓住机会,应用恰当的作战方案,最终解放了海南岛。当然但是的李作鹏的43军也是值得肯定的,最起码配合40军,最终解放了海南岛。
琼崖纵队的不是太了解,但是我觉得当时的红色娘子军是最感人的,其实当时海南岛上的人对于解放不解放没有太多的想法,本身国家政策对海南的影响比较小,海南对于国家来说比较重要,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地。所以必须解放海南,进而才能解放台湾,这是当时的战略步骤吧,不过事与愿违,解放海南之后,国际形势突变,我们再也没有能力去解放台湾了。搞到现在台湾始终是我们的一块心病。
地球是圆的,民族是时代相连的。一代两代人的怨恨,多年以后还是会化解的,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
第二篇:解放海南岛 观后感
《解放海南岛》观后感
解放海南岛战役是中国史上的奇迹,人民解放军依靠着简陋的木帆船与国民党精锐的海陆空立体防御作战,强渡琼州海峡拼死奋战,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的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在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人民解放军在这30公里宽的海面上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也是在这30公里宽的海面上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解放海南岛》讲述了邓华司令员率领十五兵团挺进雷州半岛,指挥我四十、四十三军找船造船,开展海上适应性训练,组织先遣部队偷渡与琼崖纵队会合。经中央军委命令:我军对海南岛之敌发起全面攻击。韩先楚军长指挥四十军部队冒着敌人的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向敌人的滩头阵地冲击。龙金书副军长率两个团掩护四十三军主力奋勇前进。经过几天激战,两支部队先后登陆成功,随后向敌纵深推进。薛岳调兵遣将,准备趁我登陆部队立足未稳之际,形成对我四十三军的“反包围”态势,一场恶战在即。关键时刻,韩先楚率四十军主力赶到,反将敌人包围,全歼薛岳主力。我四十、四十三军胜利会师,乘胜追击,共产党军势如破竹,国民党军全线溃退,薛岳败走台湾。海南岛宣布解放!
电视剧《解放海南岛》以新颖独到的纪实风格和现实主义手法,用雄浑壮美、凝重深刻、乐观浪漫的美学品格,热情讴歌了我军横渡琼州海峡解放海南岛的英雄诗史,彰显了建立在集体主义之上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一不朽英雄丰碑,提醒世人:中国革命的红色历史永远不能忘记,革命英雄的核心价值观当永远铭记和敬仰。
该剧以马克思历史唯物史观的政治态度,将对革命历史的尊重、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崇敬、对革命英雄的景仰,浓缩为忠实历史的创作态度和坚强决心,给作品赋予了纪实的“灵魂”和不倒的精神,做到真实可信、振聋发聩。全剧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鲜明主线贯穿始终。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纵览世界风云,洞悉战略时机,准确把握和判断解放海南岛战役的指导原则、时机条件、战术要领等,牢牢扣住了剧情脉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剧在准确把握我第四野战军15兵团40军、43军和琼崖纵队参战的“宏大叙事”,生动描述部队海上大练兵、渡海作战,由“东北虎”变为“海上龙”过程的同时,对普通官兵也有真实准确的描述,对跃然荧屏的733名历史人物、战斗英雄,都有细腻刻画,也有台词对白,真实性和可信度很强。如白沙门岛之战,我加强团八连、九连与强敌血战三昼夜,九连指导员何长文等壮烈牺牲,就连普通战士李金柱、马继贞等也有简明勾勒,为他们留写了英名。这是对革命英雄最大的尊重与敬仰,是对革命历史最大的负责。
虽然解放海南岛已经过去60年了,那段历史也都以成过去,但那二十三年中不倒的“红旗”,是琼崖军民用鲜血染成的,“红旗不倒的精神却一直铭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要代代传承。解放海南岛为我们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我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正在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任重而道远。让我们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陈剑雄
第三篇:观《解放海南岛》有感
观《解放海南岛》有感
王子元
《解放海南岛》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它主要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海南岛的事情,当时,国民党部队驻扎在海南岛,一支总队想靠自己的力量,解放海南岛,但国民党的部队十万残兵打到了海南岛,解放海南岛变困难了,于是,韩先楚等部队接到了解放海南岛的任务,这些军队,都是经历过很多战斗的,他们个个身经百战,都有很强的作战经验,但这种渡海作战,他们是第一次遇到,他们在海边生活一段时间后,都出现了不良反应,头晕,恶心,等症状,最重要的是动摇军心,很多士兵害怕大海,干部们马上向上级汇报情况,通过干部猛的耐心指导,大力宣传,开忆苦会等措施,终于消除了影响。他们每天艰辛苦练,认真观察海浪的规律,和周边百姓认真交流,并凑够船只,终于打响了海南战争。但国民党部队有雄厚的兵源,也有飞机大炮等重武器。而且他们是机械艇,我们只是小木船,有很多人宁死也不做国民党。通过韩先楚等人的领导,战士们的努力终于解放了海南岛,一举歼灭国民党部队。
宁可前进一步死,不后退半步生。这是战士们的口号。最令人感动的是,当一批部队偷渡海南岛时由于敌人兵力多,武器先进,有一艘护航编队的战士最后只剩几个人,但国民党下令活抓他们时,他们竟跳进海里,英勇牺牲了,到了最后关头他们绝不向敌人屈服,他们死的光荣,他们将永远被世人记住,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当战士们与敌人一次次路上交锋时,面对庞大的敌人,战士们英勇奋战,绝不退缩,当有同志壮烈牺牲时,他们化悲痛为力量,狠狠的打击敌人,他们死守阵地,绝不后退半步,真是这种精神是他们战斗力更强大,正是他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使他们以弱胜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决不能忘记他们,绝不能忘记是他们有宝贵的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强大,他们甘愿为祖国,为人民献出清春,奉献生命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把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在祖国需要的时候积极奉献,为祖国做贡献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的光荣,我们要学习他们,学习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们!
第四篇:《解放儿童》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解放儿童》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的确,大自然是人类最古老的最根本的家园,正是因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真实生活的切身感悟,才有了鲁迅的《少年闰土》、《社戏》,才有了曹文轩的《草房子》,才有了安徒生的《丑小鸭》。我是十分认同作者的这一观点。于是,就有了想读下去的冲动。
现代的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无暇欣赏墙头野花、河边蛙鸣;都市的喧嚣、烦闹,打破了人们心底的那抹宁静;灰色的钢筋混凝土组合的一栋栋高楼,也将你我分开。现代儿童出生在一个物质十分富足的年代,但是遗憾的是没有象我们这代人一样的亲近自然的机会。那里有初升的太阳、明亮的星辰,有清新的空气,最新鲜的瓜果还有最美妙动听的万籁之声。我不禁觉得自己真是有幸,也能和大作家们一样,也拥有一个赤脚疯跑、无拘无束的童年。然而,心地底又不免升起一丝遗憾,那就是没能留下童年的只字片语或是些许感悟。
然而,这一代儿童都被一个“独生子女”的皇冠紧紧地约束在几代人掌心,这是一只多么华贵的金丝笼啊,有这这么多的呵护,有这这么多的关注。然而自由呢?赤脚疯跑——对他们来说,就是个梦啊!更不要提与人相处,长期的以自我为中心,让他们早已失去了关心人的能力!他们又如何能体会小伙伴们嬉笑、玩闹的乐趣。我为他们这一代人悲哀!
关于艺术,我想到了一个词——拔苗助长。对于儿童那点刚刚萌芽的艺术的兴趣,作为大人,家长也好,教师也好,总是迫不及待地拔苗助长。美其名曰是培养、是发展,孰不知过早地进行高难度的训练、辅导,只会适得其反,将儿童的那点宝贵的兴趣,消失殆尽。“儿童都是艺术家。”这是全世界所公认的。但是这艺术家应该是具有童心的,童趣的,有着成人无法临摹的特色,是一种自由的大胆的发挥状态;而不是成人认为的“年龄最小的某种艺术的专家”,所以,灌输教育的后果只有一个,多了一个人云亦云的艺术上的匠人,如此而已。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实在看多了这样的事。幼儿园接触孩子最早,是个发现孩子兴趣,爱好的.地方。那些个小小的脑瓜里有着这样那样美妙、神奇的想法。学会欣赏他们吧,而不是一昧地拔苗助长,将孩子的创造扼杀在摇篮里。
那么,到底应该进行怎样的艺术教育呢?“我们认为:艺术教育应当打破传统的以灌输为主要方法,以临摹和写生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旧思想,而代之以鼓励儿童自由创造、适当进行艺术技巧训练的新观念。”作者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让我们在恍惚之间,指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既要鼓励儿童自由地进行艺术创造,又要适当进行艺术技巧训练。在一定方法指导下的大胆创造,将会开出更美丽的艺术花朵。我将期待这朵美丽花朵的绽开。
教育不是说教,教育就是在你我轻声的絮语中让我有所感悟。这就足够了。
教育也不是空谈,教育就是在你“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时候,为你指点迷津。如此,就足够了。这些就是刘晓东博士的《解放儿童》带给我的感受。
【《解放儿童》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1.《解放儿童》小学读后感
2.刘晓东的《解放儿童》读后感
3.《名人传》读后感范文-读后感
4.边城读后感读后感范文
5.《白杨》读后感范文
6.初中《目送》读后感范文
7.《追梦岁月》读后感范文
8.《与梦同行》读后感范文
第五篇:《动物解放》读后感
彼得·辛格之《动物解放》读后感
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希望未来的社会像以前种族解放、女性解放一样,呼唤各物种的平等。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这本书的第一部分讲述了人类自认为应对其他物种不平等的理由。以及我们怎样利用动物做着惨无人道的、却又对人类本身毫无益处的实验。第二部分讲述了现代化养殖厂里的动物们悲惨的一生,用鸡、牛、猪等作例子。这些例子足以令我相信以前网上流传的肯德基饲养场里面被改造的没有羽毛、四肢翅膀的鸡的照片不会是虚假的。第三部分讲动物保护主义者能够做些什么。而最最身体力行的就是吃素——如果大家都能吃素,饲养场无利可图,才会最终解放动物。这一点说起来论据充分,非常令人信服。
每当在电视上看到现代化的养鸡场,我就很纳闷,那些鸡生活在那么小的铁笼里,他们不觉得难受吗,他们不会发疯吗?这个疑问一直困扰着我,直到看了彼得·辛格,我才得以了解其中的真相。
原来养殖场为了把成本降至最低,使利润最大化,将数万只鸡关押、囚禁在昏暗狭小的空间里,每只鸡仅占有一页小32开作业纸那么大的一点地方,就在这一页“作业纸”上,它们不能走动,不能转身,就那么呆滞地站着,被迫做那痛苦的“作业”。站着,站着,这一站,就是一生。
它们的一生有多长呢?在过去,自然放养的肉鸡,至少要两年左右方可食用:若能得享天年,鸡的寿命可达10年左右。而在现代化养鸡场,在鸡的“集中营”里,肉鸡只能活50天就被宰杀;蛋鸡,因为它们是下蛋的机器,可以多活些时日,一旦过了产蛋高峰期,则立即被宰杀。
它们的食谱,体现了人用智力篡改自然之道,剥削若小生命已经无所不用其极。鸡的饲料里,添加了激素、抗生素、镇定剂(为防止它们因拥挤、肥胖、亢
奋、烦躁、压抑而疯掉)等多种化学物质,鸡吃着这些精心配制的毒药般的食物,只能按照化学的命令和商业的意旨,在极短的时间里快速长肉、快速下蛋,为加害它们的人类生产源源不断的蛋白质和脂肪,完成一种“肉体机器”的指令性宿命。
它们在短促的生命里,没见过一缕阳光,没见过一片绿叶,没见过一个异性,没有舒展地伸过一次懒腰,没有自由地奔跑过片刻,没有舒畅地鸣叫过一声,它们活着,不曾有过丁点儿快乐。
作为与人类相守数千年的温顺可爱的动物,鸡沦入如此悲苦、可怜的境地,看着这样的现代化的鸡的“集中营”,若是你以前不相信世上有地狱,现在你只能说,你不仅相信了,而且还看见了地狱。
彼得·辛格写《动物解放》,不是因为他特别喜欢“宠物”,也不是“爱好”动物,更不是多愁善感,而是要向人们揭露“人类对于非人类动物的暴行”,在严肃的政治和道德层面上讨论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动物,“旨在从内心上转变你对一个非常庞大的生命群体的观念和做法,这个生命群体就是除我们人以外的其他各种动物。”
本书是讨论人类对于非人类动物的暴行的。如同持续若干个世纪的白人对黑人的暴行一样,这种暴行已经而且正在给今天的动物造成巨大的痛苦和劫难。为反对这种暴行而进行的斗争,与近些年来在道德和社会问题上所进行的任何一种斗争同样的重要。
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揭露了当今人类是如何大规模地屠杀和虐待动物,包括畜牧业、服装、娱乐动物、伴侣动物、试验动物等等。该书让我们看到,我们这个星球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屠宰场,人类已经堕落到何等残忍和无知的境地而不知觉。对于动物来说,地球如同地狱。
与我们人类一样,这些动物也有不可思议的神奇意识。同我们一样,他们不仅只是存在于世,他们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同我们一样,他们也有内心世界,都是不同的独特个体。
他们像我们一样,也是地球的公民。像我们一样,他们为生存而奋斗。跟我们一样,他们也能在困境中寻求自我安慰。像我们一样,他们表达不同的情感。简而言之,他们像我们一样,是活生生的生命。
如果你研究一下动物对于人类的生存有多重要的话,你会发现,我们完全依赖于他们:同伴、食物、服饰、体育和娱乐、以及医学和科学研究,与之相反的是,我们所见到只是人类对这些非人类贡献者的完全蔑视。毫无疑问,这就是所谓的“恩将仇报”。
一些无知的人诡称,智力不及我们的动物对痛苦的感知比人要来的麻木。实际上,我们根本就不了解动物真正的“感受”。如果说动物们在折磨下不会痛苦,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对动物来说疼痛也是实实在在的感觉,经由神经传到大脑。除了与智能相关的神经外,还有视觉,嗅觉,触觉和听觉神经。在某些动物身上,这些神经的进化程度高于人类。动物也有生存的权利,动物也会疼痛,也会恐惧。
由于我们都居住在同一个星球上,一切众生都是地球的公民。作为地球公民,彼此之间没有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和物种歧视。它包含着地球上的每一位生命,温血或冷血动物,哺乳动物,脊椎动物或非脊椎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人类。因此,人类并不是这个星球上的唯一物种,成千上百万的其它生物和人类一样,共同演化,共同生活在这星球上。然而,人类却妄想独占地球,经常象对待东西一样对待地球上其它种类的居民或生命,这就是所谓的物种歧视。任何一种生命受苦,我们就有道义上的责任,对这种痛苦加以思考。不管生命的本质如何,平等的原则要求:一个生命受到折磨,就意味着所有生命也承受同样的痛苦。生命存在同一性,仅仅是戴着不同的面孔而已,就算这些动物不能象人类那样有那么多的欲望,就算这些动物不象我们人类能领会所有的事情;然而,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拥有某些相同的需求,都能感知某些相同的事物,都渴望得到食物、水、容身之处和友情,都希望能有行动的自由,并避免痛苦,这种愿望
是非人类的动物和人类共同拥有的,像人类一样,就理解力而言,许多非人类的动物也能理解它们所生于斯,长于斯的世界,否则的话,它们将无法生存。所以,虽有许多差异,仍有很多相同之处与人类一样,这些动物也有不可思议的意识能力,如同我们人类一样,它们不仅仅是存在而已,它们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如同我们一样,它们拥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
作者者彼得·辛格,在他的最畅销小说《敌人,一个爱情故事》中写道"当赫尔曼多次目睹对动物与鱼类的屠杀之后,他心里一直这样想:人类对别的生命的残暴行为,那人们与纳粹无异,人类在别的物种面前不可一世,充分表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种族主义,它们信奉拥有暴力就是拥有真理,让我们比较这些故意而明显的杀戮,一群生命在另一群生命的股掌之中受着煎熬与折磨。有一些人声称动物的痛苦不能与犹太人或是奴隶受的苦难相提并论,事实上,它们是一样的,对这些大屠杀的牺牲品而言,它们的灾难与痛苦还是持续着。亨利·贝司顿在他的作品《辽远的房子》中写道:“如果我们以为动物不如人类完整,或者因为它们形态上比不上人类俊美,那么,我们就大大的错了。我们不能用人类的标尺衡量动物在一个比我们人类社会更古老更完整的世界里,它们发展的精巧,完善,天生拥有我们人类已经丢失或从来没有的超强感觉,依靠一种我们人类的耳朵无法捕捉的声音而生存。它们虽然非我族类但也不隶属我们。它们属于另外一个国度,只是与人类一同被困在生命与时间的网中,共同经历着地球的辉煌与苦难。
看完《动物解放》,我突然觉得很心痛,为自己毫无节制的食肉经历感到深深忏悔。在看的过程中,我的心变得渐渐沉重起来,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灵煎熬。我突然想到了世界末日,这真的不是预言,毁灭距离人类难道不是越来越近了吗?我们人类真的不是在工业文明中进步,确切地说,我们是在退步,并在义无反顾地奔向地狱,这是真正的死亡之旅。我们已经毁灭和改变了很多,不是让一切变得更好,而是更糟糕!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亲手制造的。我们尽情地释放我们的欲望和贪欲,这难道不是所有灾难的祸起之端吗?
我们没有直接参与杀戮,但是谁又能说自己没有间接地参与屠杀?是不是只有残害同族才能被称之为惨无人寰?我们不是都在冠冕堂皇地求和平吗?而其它物种和族群生存的全部意义难道就仅仅是来满足人类的娱乐、食用、穿着、医
疗实验、军事和所有任意的践踏与屠杀?„„我们一刻也离不开动物,但是我们却真的在“恩将仇报”!
看完《动物解放》,我满脑海里都是一幕幕的血腥场面,是那些无辜、可爱而又无助的生命在流血、在挣扎,在撕咬、在悲鸣和吼叫„„
动物很少会伤害人类,但人类却会挑衅任何族群。生生不息的这个世界啊!自然、动物和人类,是谁在主宰?是谁在毁灭?我想,人类终将会遭到残酷的报复!我不愿去想,直到有一天,人类醒悟了,我们痛心疾首,但我们已经把自己带进万劫不复的地狱深渊。人类自以为聪明,但我们已经喝不上洁净无毒的水,呼吸不到氧份充足无污染的空气,更加吃不到源头纯净又香甜的食物。
作者写《动物解放》的目的,绝对不只是为了揭露人类的不仁爱的,而是提醒人类,让你了解生活方式的转变可以令自己活得更安心,可以令你周围充满和平慈爱的气氛,可以让你有更大的勇气去帮助、挽救更多弱小的生命。
但是,我对作者某些极端的观点很不爽,并持否定态度。作者用“人”这个词指有自我意识的生物:动物通常都符合这一定义,很多人却不符合。他说,杀害一头健康的牛比杀害一个严重残疾的婴儿更有可能造成道德伤害,因为牛比孩子更有可能预感和遭受到痛苦。他认为,甚至连相对比较麻木的动物,如鸡和老鼠,都应该受到保护,免于遭到不必要的伤害。他认为重要的不是动物是否有理性,能不能说话,而是它能不能体验到痛苦。如果动物能体验到痛苦,我们就没有权利为了医学研究折磨它们,或者为了午餐而杀害它们。当美国国防部发现使用猎兔犬检测毒气引发了抗议后,他们提出以老鼠来替代,辛格在《动物解放》中说,他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抚慰。他的观点经使我感到有点愤怒。如果他的至亲中有严重残疾者,他还会这么说吗?他会赞同这么做吗?简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亲人再怎么残疾,再怎么疾病缠身,他都是我们情感的寄托,他们的逝去,会使我们痛苦,甚至一蹶不振。所以,他的这种观点,太过功利,太过极端,太过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