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上语文说写训练话题
八上语文说写训练话题
第一单元(杜伟中)
一、《新闻两则》
1、课外收集摘录报纸或电视上一些新闻的标题或导语各5个,然后选自己最喜欢的几个进行归类分析,并以“我最喜欢的几个新闻标题”或“新闻导语一句话”为题,把自己的归类分析写成文章;
2、今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为了纪念它,暑期来的电视,每天都播放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你看过哪些?能否选自己印象最深的几部电视剧或几个场面,以新闻的形式,比较概括地报道一下。二三百字;
3、选两则新闻中用词比较讲究的句子,仔细分析其特点,归类整理成文。
二、《芦花荡》
1、细读课文,以“鱼鹰传奇”为题,写写他的传奇色彩;
2、选一首或几首自己熟悉的反映战争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的主题歌,以“当我唱起 ”为题,谈谈歌声对战斗及自己的激励作用。
3、市编课堂延伸阅读中,选了孙犁的《荷花淀》一文,文中“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句子,有人曾对句中标点符号“我不拦你”后的“。”进行专门研究,说若把它改成“,”号,意义就大相径庭了。你不妨比读一下,然后以“若把‘我不拦你’后的句号改为逗号”为题,说说你的理解。
三、《蜡烛》
1、要问老妇人对苏联红军敬意有多深,烛光可以代表她的心。请以“烛光代表老妇心”为题,选用文中一些与蜡烛相关的典型情节和老妇表情,结合自己的体验,写成500字左右的文章;
2、烛光,在文中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试以“烛光”为话题,按“烛光,是 ;烛光,是 ;
烛光,是。”格式,写一组排比句;
3、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但丰富的内心活动读者都能体会到。试选文中的一至二个情节(描写老妇人神态、动作的),说说其内心活动。
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读了雨果给其上尉的信,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年轻的一代中国人,一定会对雨果肃然起敬。那就以“可敬的雨果”为题,用文中的事实写一篇文章;
2、文中有这样句子:“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同学们对艺术不一定都熟悉,但对“理想”和“幻想”这两词一定不陌生。能否以“理想和幻想”为说话中心,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字数不限。
3、文中说“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见解是非常透彻的。它启示我们要珍惜一切人类文明的成果。请选一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以“岁月的创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4、雨果在文中用了不少反语,平时阅读中还接触过哪些反语,请选择一些典型的反语,说说其含义并串联成一篇小文章。
五、《亲爱的爸爸妈妈》
1、开头引语中说“沉重的记忆” 也是个“美丽的记忆”。你有“沉重而美丽的记忆”吗?若有,请告诉你的同学好吗?
2、听了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发言,你有何感想?选择其中的一位,联系当今你所了解的德国和日本,精辟一则感想或评论;
3、你生活在充满爱意和亲切的呵护中,若让你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说话对象,那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又会怎样说?
第二单元(张伟伟)
六、《阿长与〈山海经〉》
1、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曾写到大年初一吃福橘的习俗,生活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习俗什么?请你把它写下来,要求有情景展现。
2、《山海经》是鲁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你记忆中的宝书又是哪一本?请描写一下对这本书的最初印象。
七、《背影》
1、对朱自清先生来说,父亲的背影是印象最深的,你对自己的父亲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试着把它写出来。
2、有人说《背影》一文妙就妙在“聪明”过后的“感悟”,你一定有类似的生活体验,请以“感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八、《台阶》
1、《台阶》一文中的父亲是可敬的,造起了新房子,砌造了高台阶了,你的父亲(母亲)有没有类似的奋斗史?请以“父亲(母亲)的奋斗”为话题作文。
2、“新台阶”造好了,“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这正如一句话所说的那样——“你得到了什么,也就意味着你失去了什么。”请你写出类似的一种体验。
九、《老王》
1、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想象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的情景。
2、在我们周围,你一定遇到过“老王”一样善良的人,请以“善良的人”为题,写写你们交往的故事。
十、《信客》
1、信客讲究一个“信”字,或许还有别的什么,你从信客的故事中感悟到了什么?试着写出你的想法。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像信客一样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职业,请你去了解一下,然后与它们中的一个从业者聊一聊,写写他或她的故事。
第三单元(蒋运良)
11、《中国石拱桥》
①“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请你根据课文第5段内容以“设计科学的赵州桥”为题,解说之。
②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请你选择家乡的某座传统的石拱桥或钢筋混凝土拱桥,写一段介绍说明的文字。
③随着时代的发展,家乡的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你调查研究家乡桥的变化历史,以“桥的变迁”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12、《桥之美》
①桥之美,美在形式,美在结构,美在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请你选取家乡的某座桥,用你的生花妙笔写写它的美。
②桥之美,还在于人们赋予“桥”以丰富的内涵,你可曾有类似与他人沟通起心灵之桥的经历,把它写出来,将“桥”的内涵演绎到极致。
③如果有可能,将家乡的桥摄像后制成图片,为每幅图片拟个诗意的名称,并为每张图片写上100字左右的解说词。
13、《苏州园林》
①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校园中的小花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请你选择校园中的一处小花园,揣摩设计者的用意,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写出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需要技术更需要艺术。请你也选择一个需要技术更需要艺术的工艺品,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③“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请你举出一些相应的建筑和园林的例子,写一段文字来印证作者的这一比方。
14、《故宫博物院》
①课文可看作是故宫建筑群的一篇解说词。现在东阳电视台要制作一辑介绍你家乡某处古民居的电视节目,向你征求电视解说词,你愿应征吗?
②通过课文的介绍,即使没有到过故宫的人,也能对故宫有个大概的了解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按游览的顺序有详有略地说明清楚了故宫的建筑特色。请你也写一篇文章,向没有到过你们学校的朋友介绍你们学校的校园。
③课文第6段“正中”“上面”“背后”“两旁”等方位词准确的说明出太和殿内部的布置特色。请你选取最合适的空间顺序写一段介绍说明你班教室的文字。
15、《说“屏”》
①作者说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景真够令人销魂的了。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令作者销魂的情景。
②“南有八面山,北有巍山屏”,熟悉巍山屏的同学请你解说此山之所以名为“巍山屏”的原因,不熟悉巍山屏的同学请你想象此山该当怎样才能称之为“巍山之屏山”。
③“屏”在实用上来讲起到了活动门板的作用,但作者介绍时更突出其美感和文化的作用。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或引用其他资料写一段“屏的文化功能”的说明性文字。
第四单元(王跃华)
一六.<<大自然的语言>>
1.现代科技高速发展,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天气预报越来越准,我们是否还有必要研究物候学,请说说你的看法。
2.今年九月是否比往年热多了?气候有些反常吧!请认真思考,仔细观察,并查阅资料,询问专家,以“今年八月桂花不闻香”为题写一则200左右的说明性文字.3根据本文所学的知识,留心观察身边的物候现象,以“走进大自然,让我惊喜”为题,写一组与大自然朋友对话的观察日记.4.课文说“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你能找几句农谚并说说其包含的丰富的物候知识吗?一七.<<奇妙的克隆>> 5.搜集一至二则与克隆有关的故事,在课堂上说给同学听听.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并能用上一二种说明方法.6.课文末尾说:“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的思考它的含意,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你想“ 它的含意”应该是什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吗?
7.根据你所了解的有关克隆知识,展开想象,说说克隆人成功以后对社会的利与弊。一八.《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8.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你肯定非常关注吧!到现在为止,你也听到了一些说法吧,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9.“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的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用加点的词句造句。感受语言逻辑推理的周密性。一九.《生物入侵者》
10.课文说:“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请你联系课文前后内容,展开想象,描述一下斑贝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11.学了《生物入侵者》一文后,你是怎样看待生物入侵者的? 二十.《你一定会听见》
12,你一定希望自己文采飞扬!好吧,请你开动脑筋哦,用优美的语句(用上一些修辞方法,说明方法等)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当微风吹过柳梢,我听到了 ;当清风拂过明月,我听到了 ;当狂风扑过巨浪,我听到了 ;当台风横过山岭,我听到了。
13.课文说:“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是因为他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了选择与思考,他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得他得到很多乐趣“,你一定是个聪明人,根据你的生活体验,向同学们说说哪些声音该听,好听,是有益的,充实了你的生活,让你得到了很多乐趣。14.文中说:“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你能不能试着从三方面分别举例说说。学会分辩,例如 ;感受喜怒哀乐,例如 ;吸收了知识,例如。
第五单元(史园珍)
二
一、《桃花源记》
1、本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勾画了一幅环境优美、社会安定、生活幸福的世外桃源图。如今举国上下正努力地构建和谐社会,请留意身边的小区、小院、校园等场景,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一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画面。
2、请试从课文中找出源于本文的成语,并选用其中的三个成语围绕一个中心选材写一段话。
3、文中写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联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用200字左右描述渔人说的内容。二
二、《短文两篇》
1、大千世界,一草一木总关情。周敦颐爱莲,是因为莲是花中君子。读了《爱莲说》请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的句式写一段话。
2、《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短文都表达作者能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你,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也一定有许多值得赞颂的道德品质。请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反映自己某方面值得赞颂的道德品质。题目自拟,要有真情实感,字数500以上。
3、《爱莲说》一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写一段话阐述自己的见解。二
三、《核舟记》
1、本文通过对“核舟”这件精美工艺品的细致描摹,讴歌了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我们东阳素有“百工之乡”的美称,如:东阳木雕、竹编、中国结等源远流长,驰名中外。请以“一件自己喜欢的工艺品”为内容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断。
2、文中对船头三人及舟尾舟子的神情举止作了传神的刻画,请你抓住班上同学的神情举止描写一番,可写一人,也可写多人,注意抓住人物的细部特征,突出人物的不同点。二
四、《大道之行也》
1、《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两篇课文都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充满理想色彩的社会蓝图,尽管这样的社会理想千百年来很难实现,但它都是萦绕于国人心中的一个美梦。请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你的笔描绘出心中的理想社会生活。300字左右。
2、学了《大道之行也》这篇课文后,请结合本文的大同思想,就当前“恐怖主义”与“美伊关系”谈谈你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200字左右。二
五、《杜甫诗三首》
1、发挥你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扩写《望岳》一诗。
2、根据《石壕吏》课文内容,请你设计一段作者与老翁告别时的对话。
3、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生逢安史之乱前的全盛时期,又经历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过程。他的诗歌真实深刻地再现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现实,有着丰富的政治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强烈的忧国忧民是杜甫的感情基调。阅读杜甫的诗集作品,走近杜甫,谈谈你对杜甫这位大诗人的认识。
第六单元(王一航)
26.三 峡
1.请你在课外收集有关三峡工程的新闻,在班级里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有关长江的知识吗?
3.请你把下面这两段话扩写成三百字左右的几个写景语段。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你能写出有关长江的四首古诗吗?请你试试看。
27. 短文两篇
1.“何处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请你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话的? 2.课外,请你收集有关“月亮”的对联、诗词,并在班级内交流。
3.你能根据下面的这幅画,写一段描写明月的抒情性文字吗?相信你一定会写得很好的,试试看!
4.请你用现代汉语把下面这几句话扩写成一段写景兼抒情的文字(200字左右。请注意写景的层次。)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28.观 潮
1.你最欣赏本文中的哪一句话?请你说说理由。
2.请你查阅资料,在班级里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有关“钱江朝”的知识。
3.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用诗描写过钱江朝的壮观,相信你一定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不妨写几个试试。
4.把下面这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酒 泉 子 潘 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5.请你结合下面这两幅图,写一段游人观潮的文字。
29.湖心亭看雪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你是如何理解句中“痴”的含义的?
2. 你能说出“西湖十景”的具体名称吗?
3.下面是一幅西湖的冬景图,请你根据画面的内容,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
30.诗 四 首
1.请你说说陶渊明为什么要隐居于田园的原因。在班级里和同学们交流一下。2.你能根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者“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两句诗画一幅图画吗?试试看。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诗句包含了人生的哲理。请你结合学习或生活的实际,写一段与此相关的文字,200字左右。
第二篇:语文说课参考(本站推荐)
《胡同文化》
各位老师,晚上好,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胡同文化》所做的讲课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是一篇序,其实说是一篇散文、小品文更合适,作者从建筑学的胡同、胡同文化和胡同的衰落三个层次,写出了胡同文化的丰富内涵,并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它的衰败与没落,语言平淡、朴素、口语化、但很有味儿,亦不失典雅之气。
〔二〕教学目标
我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的基本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点;
2、正确理解胡同文化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并引导学生运用拿来主义的观点来对待它。;
3、体味本文语言特色。本文语言很有特色,具有京腔京调的韵味,而且《大纲》中还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所以应该抓住这个很好的机会帮助学生体味语言的特色。
其中训练学生掌握概括要点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对胡同文化思想内涵的正确理解。因为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理解较难,应该作为难点来对待。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是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今年暑假新教材培训时济南一中的耿文波老师曾讲到,“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我深受启发,后来在网上查阅资料时也见到类似的文章,于是在授课中我经常尝试使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预习,自主探究,可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文学常识,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第二步,合作探究,方法是分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老师的点拨下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探讨传统文化走向没落的问题。
三、说媒体
除了板书,我将采用一下媒体:
1、电视。播放歌曲,展示北京胡同的图片。
2、投影。展示李国文的散文《胡同之死》片断。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请同学们听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然后我就问学生:这首歌有什么特征?学生七嘴八舌后我就抓住“大碗茶体现了北京人的生活特点”这一点,让学生找出歌词中还有哪些内容也能体现北京人的生活特点,学生会说出“冰糖葫芦”、“窝头咸菜”、“杏仁豆腐”等,最后我做总结,这首歌京味十足,充分体现出北京人的生活特点,体现了一种北京文化。今天我们来学习北京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胡同文化,并板书。
〔二〕明确目标〔略〕
〔三〕介绍作者,由学生自己介绍。
〔四〕分析课文
先给学生3分钟时间,自读,1、理清思路、概括段意
先问学生:这篇文章思路是否清晰?
学生回答不一,先请回答是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尤其要说出自己是如何分析思路的,以便其他同学学会分析课文的方法。其实本文只要抓住第5段在全文中的过渡作用,其他便迎刃而解。
2、概括胡同的特点,然后总结它的总特点
胡同的五个方面特征不难概括,一般都会准确找出,但“方正”世胡同的总特点需要点拨,正确理解“方正”不只是北京城的特征,更体现了胡同的方正,是一种方位意识极强的特征,同时借助文中“北京城就像一块大豆腐”这个比喻,板书一个正方体(豆腐形),并在“胡同”二字下,写出“方正”二字,以加深学生印象。
3、概括胡同文化的特征,老师先提出胡同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有哪些具体表现?其实质是什么?
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课堂交流。
前两问也不难,学生回答出“封闭”特征时及时板书在“文化”之下,而其实质是“忍”则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北京市民安土重迁,逆来顺受的表现就是由于“忍”的精神造成的。并在正方形(豆腐)中心板书“忍”。
以上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概括重点,用时12分钟。
4、正确理解胡同文化的思想内涵,讨论胡同文化的前景
刚才讲到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那么“忍”的精神应不应该提倡?学生回答后,要引导他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不能一味否定。
再提出:胡同文化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个问题,估计部分学生会受本文影响,只看到胡同文化的衰败落后的一面,学生讨论、交流之后,再用投影展示李国文的散文《胡同之死》的片断,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胡同的消亡。这也是对鲁迅的拿来主义的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正在趋向衰落的传统文化存在?比如京剧。你将如何去做?
交流之后,可让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余时间深入研究。
以上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用时12分钟。
5、体味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的京味特色,须通过朗读才能体味的深刻,我先让学生听8—12段的录音,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语言特点,再在男女同学之间展开朗读比赛,重点读8、11、12段,看谁读得像,读得好,鼓励创新读法。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是能够做到的。
以上完成第三个教学目标,用时12分钟。
6、小结,布置作业:作同步训练中的语言知识巩固题和拓展练习。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应能体现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对此一目了然,易于回忆,具有直观性、艺术性。
<<桃花源记>>说课教案 新泰市泉沟中学 薛启华
一、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选有五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语文书上已明确指出: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库中的宝贵遗产,其中最出色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桃花源记》乃《桃花源诗》的序文),已经成为我国人民雅俗共赏的精彩作品。《桃花源记》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陶渊明之所以能在文中写出这样一个美好社会,同他本人的经历也有密切关系。陶渊明平生厌恶晋朝朝廷上下统治阶级奢侈腐朽的寄生生活,也讨厌官场上的舞弊营私的行为,他曾经三次因此辞去官职,隐居起来。陶渊明在农村过了几十年的隐居生活,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和农民交朋友,生活虽然穷一点,但和淳朴的老百姓在一起生活,陶渊明深深感到比在官场和那些醉心功名利禄的人相处,心情要愉快得多。这些都说明了陶渊明对当时政治黑暗的社会极为不满,对广大农民有深厚的感情。于是构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它借助虚构的故事来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给读者展现了一个风景奇丽秀美,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理想境界,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读这篇名作,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内容和写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
1、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对教法及学法的处理
教学这篇名作,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教学中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学懂课文。由于本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兴味甚浓,疏通文意决非难事。同时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因此,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探讨主题、拓展延伸。在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对内容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逐步完成本课既定的教学目标。而我在学习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一个组织者,把握其学习的整体走向;一个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一本百科知识全书,给学生提供必需的知识。本节课需用两课时。具体的教法有:
1、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本课中,它包含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完成目标时所需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质疑等。
2、自主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主题时通过注释、工具书或参考资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学习。
3、交流合作法。是指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以求得对知识点最准确、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学习的整体效应。
4、“时空连线”电视采访情景创设的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投身其间。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又富有个性的火花闪现。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对教学程序的安排
(一)、导入新课。
投影显示学习过的陶渊明的一首诗《饮酒》,让学生读读并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学生回答: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表达了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教师自然地导入新课。然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一起走近陶渊明,并板书课题及作者。并简介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二)、确定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旧知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商议本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达成一致后将教学目标板书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在大屏幕上。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学文:
第一步、初读课文,朗读指导。完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教师进行学法建议(1、读准每一个字音;
2、注意正确断句;
3、尽量读出感情。)
2、学生初读,边读边用笔画出不能读准的字音、不能正确断句的地方及不好把握感情的语句。并结合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解决。
3、读给同桌听或在小组内交流,互相指证。
4、将实在不能解决的读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大家一起解决。
5、随机抽查学生以检查对目标的完成情况,全班同学当评委,从字音、断句和是否读出感情作为标准。
第二步再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完成教学目标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1、教师进行学法建议(1、字词句一一落实,尽量做到对译;
2、尽量翻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
2、学生自读,结合书下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将课文逐句翻译一遍。用笔圈点出不能准确把握的地方。(教师巡视)
3、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若仍不懂,则举手问老师,全班同学一同解决。教师注意点拨。若无人会,则由教师解答。
4、学生再次对课文进行翻译。
5、让学生起来复述本文所讲述的故事。以检查学生对目标2的完成情况。
第三步、三读课文,“时空连线”,深化理解。完成教学目标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师问:同学们,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美不美?你们想不想到桃花源? 生:美,我没想去。师:那好。现在啊,这间教室就是桃花源,你们都是桃花源的村民,我呢,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我们下面穿过时空隧道,来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时代的桃花源中,现在我对村民现场采访。
然后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采访了以下问题:
1、能为观众朋友介绍一下你们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吗?(我们这里土地平整开阔,房屋正气,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正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2、请问你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我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逃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时间长了,我们就不再出去了。)
3、你能对我们观众朋友说说你们桃花源居民的风俗习惯吗?(我们这儿的人都很勤劳。。。。很朴实,还有,我们很好客。
4、在节目的最后,请桃花源的村民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桃花源的特点或你们的感受。(1、我们桃花源风景优美。
2、我们桃花源民风淳朴。3我们桃花源居民生活幸福。
4、我们桃花源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第四步、四读课文,品位研读、主题探究。完成教学目标4: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四人小组讨论,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1、为什么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出?
总结:照应开头;这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没有。增强神秘色彩。
(渔人不守信用的惩罚……)
2、思考:到底有没有“桃花源”?作者这样安排结尾有什么作用? 明确:若有若无,再一次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更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魅力。
3、本文描写的桃花源是怎样的社会状况?
4、这种社会状况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有何不同?
明确:桃花源的社会状况: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人人生活得安宁幸福等。
作者所处时代: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小结:作者因不满当时的黑暗政治和社会现状,远离官场,隐居田园,一生安贫乐道,追求一种自由安宁生活。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社会理想。
第五步、拓展延伸:
品读《桃花源诗》
1、朗读《桃花源诗》,感悟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桃花源诗》译文,思考分析在内容、写作方法、思想感情上与《桃花源记》的内在联系。
第六步、当堂检测。
1、解释下列词语:
要:()咸()云()
具()语()为()
2、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妻子: 古义:()今义:()
绝境: 古义:()今义:()无论: 古义:()今义:()
(四)布置作业:
课下请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为题写作。
总结: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最球,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泽东同志有这样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神州大地,山川锦绣,人民富足,陶渊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
好,这节课上到这里。
板书设计:
1、初读课文,朗读指导
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3、三读课文,“时空连线”,深化理解
4、四读课文,品位研读、主题探究
第三篇:小学语文说课万能
小学语文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语文组2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
》是北师版小学语文()年级()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为主题展开。《
》是一篇精读(讲读)课文,主要描述的是。课文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U2],给人很深的启迪。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U4]。(如: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习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教学时间:[U5] 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2、3个课时。若为几个课时,则说明现在讲的是第一课时,同时后面讲课过程中要说明第一段主要讲说明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 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注重的不是学会,而是学生会学。
三、说教学过程[U7](时间控制5分钟)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U9]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U10],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U11] :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代表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和重点词句,并让学生议一议()[U12]。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时,用多媒体展示“”画面[U13]。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U14] 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 ”、“ ”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U15] 图画,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U16](如:草原的无限热爱)。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U17] 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U18] :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U19] 陪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U20]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第四篇:语文说课评语
高中语文说课评价表
说课时常出现的一些要求:
说课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所选课文作具体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方法设计),并作出分析阐释;二是针对评委的提问进行答辩。说课15分钟,答辩5分钟。
好的说课有哪些特征:
1.突出教学理念。从说课内涵看,教学理念是整个说课的灵魂所在。没有教学理念的说课,说课便没了分量。
2.诠释教学思想。从说课表达形式看,它不是教案的复述;不是对上课的预测和预演,它是在兼有上述两点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地表达授课教师在对教学任务和学情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下,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策略运用的教学思想方法,注重的是对教育理论的诠释。4.展现教学境界。教学具有创造性。体现在说课者对于教学准确而独到的见解,对于教学环节独具一格的安排,对于教学策略独具匠心的理解和独特的运用技巧。
5.展示演讲才华。从说课技能上看,它具有演讲特点。它集中体现在说者的心口相应的协调和面对同行演说的技巧。让听者明白你所要进行的课的内容、目的、策略、手段及其效果的评价,明白你的教学思想及行为所引起的效应。说的好的课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项链》说课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项链》作者法国作家莫泊桑。
一、说教材
(一)确定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语文第四册以文学作品的鉴赏为主,小说的鉴赏占全书的50%。该册虽只选入了三篇外国小说,但这三篇各有千秋,且在文学史占有显著的地位,《装在套子里的人》以其典型的形象,幽默的语言见长巴尔扎克的《守财奴》以其传神的细节,描写,典型的吝啬鬼闻名;而莫泊桑的这篇《项链》以其精巧的构思,出色的心理描写、意味十足的结尾被广泛传诵。学习本文,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体味作为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作品的魅力;学习本文,可以为学习《陈奂生上城》打下基础;学习本文,可以形成完整的小说鉴赏体系;学习本文,还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外国小说的无穷魅力。
(二)确定教学目标
1、确定依据
1)鉴赏小说可以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的语言、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结构及小说的描写技巧等方面着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对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结构及小说的描写技巧进行鉴赏。
2)本文的特色:本文构思特别精巧,作者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由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了逆境的曲折经历,安排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节。这些出人意料的情节,一次又一次的摆布着玛蒂尔德的命运,开着玛蒂尔德的人生玩笑;演绎着玛蒂尔德的命运悲剧。玛蒂尔德的心理,玛蒂尔德的性格,玛蒂尔德的命运均在这曲折的情节中实现。
鉴于上述原因,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a、知识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僻字词
2、分析小说的情节,初看人物思想和品质。
3、分析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人物的精神世界。
4、整体阅读小说,客观、全面玛蒂尔德评价形象。b、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抓住线索,快速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小说人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仿照原文风格写作的能力。c、情感目标
体味人在物质与精神世界中的执迷和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在现实的限制下的无奈、荒诞与虚幻。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的本性的坚持和女扭曲。从玛蒂尔德身上吸取和发扬人性中善的力量。
(三)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玛蒂尔德的解读,传统的理解,人们常常从单纯的阶级论出发,忽略了从人性的角度去诠释这一人物,所以,如何引导学生鉴赏和评价玛蒂尔德这样既有虚荣心又有诚实、坚强、善良品质德复杂人物,是本课重点,也是本文德难点。
二、说教法
鉴于学生已在英语课中接触过该文,对文章内容有大体的了解。故我将本文的教学模式定格为:经典段落指导品读——争议问题学生讨论——疑难问题教师点拨。
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又可以让他们在参与中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
三、说学法
品读法——仿写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复述《失街亭》的波澜曲折的故事情节。
教师介绍对莫泊桑作品的情节的相关评价。
(二)品读本文情节和心理描写
导入新课后,要求学生抓住项链这一线索,在项链前分别添加6个不同的字来概括本文情节,再由学生找出情节中的高潮部分,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原文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处处出人意料,处处又合乎情理”的情节特点的。
赏读情节后,要求学生按照情节找出描写玛蒂尔德心理德句子,并加以概括,再据此指导学生初步探讨玛蒂尔德的性格。
(三)重点难点的突破:
1、仿写:
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要求突现人物的心理及性格。a、如果没有那份请柬。b、“啊!假的”
2、结合课后题对玛蒂尔德定位,并要求从原文找出依据,同组讨论后,选派代表发言。
3、形象对比分析:将玛蒂尔德与简爱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玛蒂尔德追求德不合理性。
4、引导学生对玛蒂尔德德的肯定评价。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a、俗语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 b、多面人周朴园。
(四)作业
续写该文,注意尽量模仿原著的写作风格。
五、板书设计:
情节————心理————形象
羡项链——痛苦不堪爱慕
项 借项链——忐忑不安虚荣 玛 失项链——惊慌失措坚强 蒂
链 赔项链——悲苦不堪诚实 尔
还项链——轻松欣慰善良 德
识项链——当头一棒
可以多浏览一下网上的相关材料,有个大概的印象。篇二:教师说课评语反馈
教师说课评语反馈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实现自我角色的转变,由实践者转向研究者,由知识传授者转向知识批判性分析者,由课程实施者转向课程开发者,由教案执行者转向教学智慧的创造者。要实现这些转变,说课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说课的根本精神是“反思、合作与创造”。
反思——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本身进行反省和思考,从中得出经验乃至理论; 合作——形成良好的交流、讨论氛围,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创造——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创新教育方法、形式、内容等。
将“反思、合作与创造” 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并形成经验、生成理论,教师的教学才能在对自我的不断突破中成熟。
下面是汇总形成的对您说课的综合评价,希望能够体现说课的根本精神——“反思、合作与创造”。
1、说课环节完整,思路清晰,讲解清楚;但对过程的解说过细,在教理、教例上没有鲜明的观点及实证。另外“说课”不要成为“读课”。
2、说课稿较规范,有学情分析;但对“为何教” 解说不足,没有说清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以及确立的依据,说课中的“说教学过程”要有别于教学过程的实施过程。缺乏教学课件及板书,影响了说课的效果。
3、教学步骤的展开中体现了个人思路的独到、视野开阔的特色;但对教学过程的解说有些像日常讲课,要注意调整说课视角,以体现说课的研究性、反思性。
4、说课的开始部分流程规范,有很好的个人设想并提出了可行性教理;但中间教学环节的叙述过细,且结束显仓促,这些使说课的后半部分特色不鲜明。
5、说课整体思路清晰,能够针对学生特点设计教法体现了教师在教材处理上的创新;不足之处:教学过程的解说有些流程化,要注意教例与教理的水乳交融。另外语速应适当放慢会有利于呈现说课效果。
6、对说课框架结构的把握较为合理,思路清楚,叙述流畅,有恰当的例证。不足之处是过于尊重教材,应注意对教材的把握和挖掘要体现创新性。能够体现个人观点的教学内容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7、教材把握有高度,教材挖掘有亮点,做到了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体现了教师教学的独到之处;不足之处:应添加“说教学反思”,以体现说课的研究性。
8、说课步骤清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明确突出,教学内容的把握到位;但缺乏实施措施,教学过程的解说应再细化,否则会使说课内容显得空洞。
9、说课环节完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准确,特别注意了教法的分析,教学程序、设计理念合理、科学、有创意。不足之处:说课内容略显细碎;要注意教学反思,以体现说课的研究性;课件制作再细致些。
10、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说课环节把握较为准确,教态自然大方;应进一步注意对教学内容、课堂形式等的丰富拓展、深入挖掘,以体现教师的教学特色。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说课
本册供三年级实验班第二学期使用,现就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特点、单元教学提示等方面做点介绍。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 32 篇,其中精读课文 24 篇,略读课文 8 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 8 篇选读课文和附录。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本册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
要求认识 200 个字,会写 300 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精读课文后标出。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二、五、六、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认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仍由五个栏目组成。前四个是固定的栏目,第五个是机动栏目。
全册教材生字注音方法和三年级上册基本相同。
二、教材的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对每个单元前的导语编写更加着力,除达到点明专题,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外,还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
2.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3.联系本单元专题,继续设计听说读写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二)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本册共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调查周围环境,一次是回忆、了解父母的关心爱护,分别编在“爱护周围环境”和“可贵的亲情、友情”两个单元中。这两次综合性学习涉及的范围广,针对性很强,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
(三)大量更新课文,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
本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更加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新选的课文,体裁丰富,有散文、诗歌、神话、寓言、科学小品,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单元内课文继续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如本册教材介绍了各种神奇的泉的趣闻,关于杨桃、太阳、乞巧节的知识,关于国旗的来历和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组成、训练和受到好评等内容。
(四)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
继续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
2.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
课后练习,大多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每篇精读课文差不多都有一个能统领全篇的重点题目,如,《七颗钻石》的重点题目是讨论“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
有的课后练习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尽量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讨论交流。如,《月球之谜》文后,“读了课文,我有一些不懂的问题想和大家讨论: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课文写了月球的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本册在有些课文练习后安排了附录,一次是有关时间的格言,在《和时间赛跑》后;一次是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在《月球之谜》后。这样安排,一是拓展学习内容,二是引导学生随时随地搜集积累有关材料。
本册继续安排适量的“小练笔”,强调读写结合,而且一般是先说后写的题目。如,“我想对贝蒂说几句话,再写下来。”这些内容的安排,都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力图让学生都有话可说可写。
为了增强教材的适应性,部分课后练习中安排了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决定是否选做。教师要通过组织交流,通过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做选做题的兴趣。对于主动做且完成较好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
(五)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体现内容与训练的整合,本册教材继续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板块提前,语文园地中的内容依次为:“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第五个板块,则由以前的“展示台”“宽带网”扩充了内容,变为“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这四项交叉安排,在全册中各安排两次。
1.口语交际。全册共安排八次口语交际。分别是:“介绍家乡景物”“我们能做点什么”“说说我自己”“教你学一招”“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我想发明的机器人”“丰富多彩的世界”“神话、传说故事会”。
2.习作。在语文园地中安排八次。习作内容分别是:家乡的景物;关于保护环境;自我介绍,展示一个真实的你;学会一项本领中的趣事和体会;父母的爱;未来的……自由习作;假如我会变。习作在编排上努力为学生自由习作提供方便,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个别组有示例),一般都是提出一个内容的范围,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以写的内容并专门安排了两次想象作文。
3.“我的发现”。继续拓展内容,由以前单纯地发现识字方法,拓展到发现词和句的一些规律。在语文园地中,共安排八次,分别是:反义词的特点;比喻句的不同形式;反问句的作用;区别同音形近字;区别音形相同的异义词;分辨形同异音异义词;发现成语中叠词的运用;区分形近字。发现的内容是从本册或以前所接触过的一些语言现象中归纳出来的。
4.“日积月累”。共编有以下三部分内容。
(1)“读读背背”。语文园地一安排的是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成语,语文园地二是描写动物的古诗佳句,语文园地三是涉及思想方法的谚语,语文园地四是关于勤奋、专心等内容的成语,语文园地五是古诗《游子吟》,语文园地六是关于天气变化的谚语,语文园地七是描写关爱、友谊等内容的古诗名句,语文园地八是歇后语。
(2)“读读认认”和“连连认认”。在语文园地二、五、六、七中安排了四次集中认字的内容,语文园地二是反义词,语文园地五是关于植物的儿歌,语文园地六是关于调料的俗语,语文园地七是形近字组词。这四组认字的安排,充分考虑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在复习巩固前面已掌握的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集中认一些字。
(3)“我会填”和“读读记记”。为了加强对学生语言基础能力的训练,教材在语文园地一、三、四、八分别安排了词句训练方面的题目。语文园地一是量词填空,语文园地三是比喻句练习;语文园地四是定状补词语填空;语文园地八是不同形式的成语。
5.继续编排“趣味语文”“成语故事”等栏目。
(1)“趣味语文”。在语文园地四安排了看图说成语,在语文园地七安排了词的趣话“说„言'”。
(2)“成语故事”。共安排两个成语故事,《买椟还珠》是寓言故事,《画龙点
睛》是传说故事,分别安排在语文园地三和语文园地八。它们既是结合本组课文的拓展阅读,同时又能让学生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
(3)“宽带网”。语文园地一结合本组观察大自然景物这一专题,列举了一些中外名家关于大自然的精彩描写,要求随手记录、做成卡片;语文园地六要求关心科技新闻,把有用的资料做成剪报和卡片。这样的安排,将有限的课堂学习延伸到无限的生活空间,加强了课内外的沟通。
(4)“展示台”。结合两次综合性学习而安排。语文园地二展示了保护环境的标语牌、建议书、手抄报;语文园地五展示了给妈妈做的贺卡、和爸爸一起做的航模、全家的照片和写的小诗。
(六)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本册教材加大创新力度,对每一篇、每一单元的图像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编排,以增强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给师生的审美感受创造良好条件。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三、单元教学提示
第一组围绕观察家乡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来组织单元。共选编四篇课文,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下同)。选读课文中的《山城的雾》可与之同步阅读。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认识 16 个生字,会写 33 个字;掌握一批词语(见课本附录,下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常规要求,下同),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常规要求,下同),如,讨论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学习观察、展开想象,如,想象“赶集似聚拢来”的景象,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体会“横掠过湖面”的“掠”用得好,感叹“冒”用得真好;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如,要求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教学时要注意:落实导语中的要求(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理解《燕子》、古诗《咏柳》等课文的实质是礼赞春天、赞美辛勤的劳动、赞美创造;把握《荷花》形象生动、容易在脑中形成画面的特点;弄清选编《珍珠泉》的主要用意是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美景美物,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铺垫。“口语交际”提示了交际过程,强调了注意倾听的要求;“习作”暗含了作文方法的导引,如,抓住特点写、按一定顺序写,充分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日积月累”中的量词填空是夯实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基础的举措之一(其他一些组还有类似的安排);“宽带网”例举中外名家的精彩描写,并要求学生经常积累,能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第二组.围绕爱护周围环境组元。单元主题内容比较宽泛,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容易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和联系。这方面的内容前面几册教材已有所涉及,要注意前后照应和提高。单元中编入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认识 38 个生字,会写 40 个字;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如,《翠鸟》中两组句子的比较;
体会关键词语的作用,如,《燕子专列》中带点词语的揣摩;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练习三。教学时要注意:《翠鸟》描写准确生动,涉及到人们对待鸟类的正确态度;《燕子专列》内容感人,可以与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联系起来学,如,“非典”时期猫狗等的遭遇,抢救大熊猫、保护藏羚羊的壮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哲理性强,《路旁的橡树》有较大的发散思维的余地。“口语交际”提示了交际的步骤,“习作”提示了习作的范围,并强调自我修改,它们都要依托综合性学习的进展。“展示台”只示例了三项,还可以引导学生创造其他样式。
第三组.围绕思想方法的专题来组元。核心是培养学生正确看问题、想问题的意识和敢于想别人没想的创造精神。类似的主题前面几册教材已有编排,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主要内容有:认识 16 个生字,会写 36 个字;强调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如,“亡”和“牢”的意思;收集资料(寓言故事);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口语交际”是正确思想方法的运用,强调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再次强调要认真倾听、作补充并适当评价。“习作”顺承口语交际,强调习作内容的真实性,并示例了题目,提示了另外一种修改方法(把习作读给了解你的人听,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
第四组.围绕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组元。比较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导语有诗意。课文的选材范围比较广阔,有祖国台湾地区作家的作品,有东欧国家的作品,兼顾城乡生活,内容上有对时间的感悟、有对残疾人平等权利的尊重、有对待同学间小摩擦的正确态度,有伙伴间的有趣“较量”等。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主要内容有:认识 24 个生字,会写 41 个字;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如,《和时间赛跑》中,“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体会和摘抄含义深刻的语句;收集相关资料;加强写话练习,由读到写。“口语交际”提示了交际范围、步骤,强调说清楚,强调听中生疑、大胆发问;“习作”要求写趣事或体会,强调把过程写具体、写真情实感。“趣味语文”是一种积累成语的创新形式,可以引导学生有创意地补充。
第五组.围绕亲情、友情来组元,也是比较宽泛、比较有现实意义的专题,课文由近及远,涉及到爱父母、爱朋友、爱陌生人等内容。在单元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与课文的学习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强调用行动来回报爱。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主要内容有:认识 33 个生字,会写 42 个字;美读课文、积累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对“迫在眉睫”的理解;表情、动作描写;想象性写话练习和讲故事练习。教学时要注意:课文由亲情扩展到友情再回到亲情,这样的思路是为了更好整合学习内容,为完成“语文园地”的有关内容作铺垫。《教师教学用书》中附有两篇阅读材料《妈妈的礼物》和《母亲的工资》,可以配合课文的学习。“口语交际”和“习作”强调亲子互动,力争让父母参与到有关活动中去。读背古诗和展示台的内容还可以拓展。
第六组.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组元。紧紧追随科技发展的步伐,强调科学探秘和科技应用。涉及到太空探索和互联网络、机器人的想象等热点内容。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主要内容有:认识 27 个生字,会写 42 个字;强调默读课
文,背诵相关部分;关注表达特点;收集有关资料;质疑、交流,如,网络的功能和上网收获。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当前最新的科技动态补充到教学中,如,载人航天、火星探索;提醒学生注意网络的负面影响;“口语交际”强调清楚明白的交际,内容上强调想象的奇特性和合理性要并重;“习作”强调先说后写,自我修改。“宽带网”提示了方法和习惯的培养,读书看报,关心时事,常作剪报和卡片。
第七组.围绕国际理解和友谊来组元。这是一次创新的构想,既落实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又顺应世界上国际理解教育的潮流。强调了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之间人们的相互理解、宽容和尊重与帮助。单元选文侧重从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相处、友好帮助和深情厚谊入手,强调国际理解。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要求主要有:认识 30 个生字,会写 31 个字;收集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摘抄感人的句子和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读写结合的写话练习。教学时要注意;渗透国际理解教育,要结合具体课文和事例,如,《教师教学用书》中“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等资料,不要抽象地谈。特别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国际交往中,维护祖国尊严的重要性。“口语交际”与单元内容整合紧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习作”则是有意为之的自由作文,给学生一次充分张扬个性的机会,但要注意具体的习作要求──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趣味语文”从一个角度展现了汉语的丰富表现力,可引导学生适当扩充。
第八组.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组元。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的感情。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认识 16 个生字,会写 35 个字;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写单元读后感等。教学时要注意:本组所选的古诗《嫦娥》内蕴丰富,理解多义,不必在内容上深究;“口语交际”提示了交际步骤,强调讲故事要能吸引人,这是落实课标口语交际年段要求的内容。“习作”是写想象作文(本册占有恰当比例),提示了一种修改方法(把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这是本学期最后一组,带有总结、盘点学习收获的作用,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完成这一任务,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