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长征途中四次“落泪”

时间:2019-05-14 19:4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长征途中四次“落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长征途中四次“落泪”》。

第一篇:毛泽东长征途中四次“落泪”

毛泽东长征途中四次“落泪”

一代伟人毛泽东意志如钢,平时不轻易流泪。即便爱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他也未在公开场合落泪。然而,在那漫漫长征路上,毛泽东却数次流下了滚滚热泪。

(一)乌江南岸,毛泽东挥泪送衣给“干人”

1934年年底湘江血战后,中央红军主力损失过半。在危急时刻,毛泽东力挽狂澜,指挥主力红军避实击虚,向敌人兵力空虚的贵州开进。

红军进入贵州后发现这里的穷人分外贫困,被形象地称为“干人”,因为他们的血汗已被各种苛捐杂税榨得一干二净。所以,红军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向他们求乞的“干人”。这些“干人”一个个衣不蔽体,骨瘦如柴。此情此景震撼了每个红军指战员,许多人不禁掉下了眼泪。尽管湘江之战后,红军自身也很困难,但他们都倾其所有,解囊相助。

在红军路过乌江南岸的剑河县时,人们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婆婆和她的小孙子寒冬里仍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衣,奄奄一息地倒在路旁。行进中的红军指战员们立即围了上来。此时,毛泽东从后面走来,见前面围着很多人,急忙问发公文有约编辑生了什么事。一位红军战士答道:“老妈妈说,她家一年收的粮食全被地主抢光了,她儿子前几天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她没有活路,只好和小孙子四处讨吃的,因为今天太冷,从早晨到现在还没有吃一点东西,又冻又饿,浑身没有力气,就跌倒在这里了。”听到这儿,毛泽东已是热泪盈眶。

他当即脱下身上的毛线衣,又叫警卫员拿了两袋干粮,连同毛线衣一起送给老婆婆。他蹲下来,亲切地对这位绝望的老人说:“老人家,你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干人’的队伍。”穿上毛线衣的老人感动地直点头,嘴里连声念叨:“红军,红军„„”领着她的小孙子,颤巍巍地走了。

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毛泽东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他为中国的命运担忧,为中国革命的命运担忧,为红军的命运担忧。在不久后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中国革命开始扭转乾坤。

(二)云贵交界,毛泽东险失妻子贺子珍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不负众望,率红军成功地四渡赤水,又挥师南渡乌江,威逼贵阳,日夜兼程,很快来到滇黔交界的盘县境内,再往前走,就将进入云南省境。只要北渡金沙,红军就可以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扭转被动局面了。就在这时,一场意想不到的灾祸降临到他的妻子贺子珍头上。

1935年4月23日,红军总卫生部休养连来到盘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中午时分,天空响起了嗡嗡的飞机声,警卫员吴吉清急忙让贺子珍隐蔽,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组织安排伤员隐蔽。就在这时,敌机投下了炸弹。贺子珍头上、胸脯上、臂膀上,到处鲜血涔涔,倒在血泊中。经医生检查,发现她身上17处负伤。贺子珍苏醒后,对大家说:“我负伤的事请你们暂时不要告诉主席。他在前线指挥作战很忙,不要再分他的心。请你们把我寄放在附近老百姓家里,将来革命胜利了再见面„„”说完,又昏迷过去。

目睹此状,大家十分难过,特别是毛泽东专门派来负责照顾贺子珍的警卫员吴吉清焦急地问:“怎么办?怎么办?”战友们一面急忙把血泊中的贺子珍抬上担架,一面急派骑兵飞奔红军总部,通知毛泽东。

不一会,村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身披大衣、一脸风尘的毛泽东一跳下马,就快步走到贺子珍的身旁,弯下腰仔细端详着不省人事的妻子,拉着她的手连呼:“子珍!子珍!„„”想着爱妻在革命中经历的种种磨难,这位叱咤风云的红军统帅不禁轻轻捧着贺子珍的头,抽泣起来。

由于军情紧迫,为了尽快赶回总部,决策西进云南、北渡金沙的大计,他被迫告别了昏迷不醒的妻子,握别送行的战友,赶往总部。不久,数万人的红军即在毛泽东的英明指挥下巧渡金沙江,将数十万人的敌军远远地抛在了金沙江以南,彻底粉碎了蒋介石要将红军消灭在云贵高原的美梦。

(三)二郎山旁,毛泽东恸哭警卫班长胡昌保

毛泽东在指挥红军飞渡天险大渡河后,于1935年6月上旬的一天,亲率军委纵队翻越二郎山附近的甘竹山。他和警卫员一起艰难地往山上爬。途中,毛泽东不时地讲故事和笑话,逗得大家直笑。走到半山腰的开阔地时,他说:“歇歇脚吧!”说着,就在一块光溜溜的石头上坐了下来,大家也围着他坐下。

正在说笑之际,忽然,毛泽东的警卫班长胡昌保摆手示意大家停下。这时,大家才听清头顶上响起了嗡嗡的马达声,抬头一看,从东南方向来了几架敌机。毛泽东急忙让大家隐蔽,可来不及了。人们还没来得及跑开,敌机便俯冲下来,扔下了几颗炸弹。呼啸的炸弹成群落地开花,爆炸声震耳欲聋。其中一颗炸弹落在离毛泽东很近的地方。眼疾手快的警卫班长胡昌保大喊一声“主席——”,随即猛地向毛泽东扑去,趁势将他推向一边。瞬间,毛泽东刚刚休息的地方腾起了烟柱。大家不顾一切地围了过来,只见胡昌保双眼紧闭,浑身是血,倒在地上。所幸毛泽东没有受伤。

满身尘土的毛泽东蹲在胡昌保身旁,一边用手抚摸着他的头,一边轻轻地呼唤着:“小胡,昌保同志„„”在毛泽东的呼唤下,胡昌保缓缓地苏醒过来。他微微睁开双眼,看到毛主席就在身边,忙问:“主席,您受伤没有?”“没有,小胡,我很好!”胡昌保脸上露出放心的笑容。毛泽东连忙喊卫生员给胡昌保包扎。

“主席,我不行了„„还是留给„„”“昌保,你会好的!”毛泽东哽咽地说。

胡昌保躺在毛泽东的怀里,深情地望着他,说:“主席„„我不行了。我没有什么牵挂的,只是不能再给您当警卫员了。您要„„多保重!我不能跟着您„„到达目的地了!”他双眼充满了泪水,滴滴滚落下来。停了好一会,他又转过头,望着围在身旁的警卫班战友们,缓缓而吃力地说:“同志们,不要难过!你们替我保卫好主席吧!” “班长,请放心!我们一定尽职尽责,保卫好主席!” 胡昌保看着大家,然后慢慢地闭上眼睛,头一歪,倒在毛泽东怀中。“班长!班长!”任凭战友们怎样喊叫,却再也喊不醒他了。

毛泽东把胡昌保轻轻放下,叫人取来一条毛毯,盖在烈士遗体上。面对为保护自己而牺牲的战士,他再也抑制不住悲痛,泪水从宽公文 有约编辑阔的脸颊上不停地流下来。良久,毛泽东缓缓站起来,低下头,默默地站在烈士身旁,深情致哀。随后,他又吩咐战士们:“把他好好掩埋起来,在坟前立个牌子,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们!”

大家遵照毛主席吩咐,噙着泪水,一锹锹地用土把胡昌保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接着,毛泽东又从战士手中接过锹,亲自为胡昌保的坟培土。当毛泽东告别长征路上这座亲手建立的新坟继续前进时,他还不时回头望望,怎么也舍不得这位从江西苏区就跟随着他的警卫班长。

(四)陕北吴起镇,毛泽东痛哭红军子弟兵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率先到达陕北吴起镇。为迎接新的伟大斗争,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毛泽东走上讲台,首先看了看在座的红军将士们。目睹眼前这些衣衫褴褛、憔悴疲惫、面黄肌瘦的红军干部,他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流出了悲喜交加的泪水。他含泪说道:“我们虽然丢掉了中央根据地,遭到了失败,但到了陕北,毕竟还是胜利了!我们的队伍少了许多人,损失是惨重的。但走过来的同志经过千锤百炼,都是革命的种子!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前途是光明的。现在我们要从头做起!„„”

毛泽东是意志如钢的革命伟人,平时轻易不流泪,当着如此众多的人流泪还从来没有过,而这次,这么多红军干部看到了毛泽东这么伤心地流泪。

第二篇:毛泽东在长征路上的4次落泪

毛泽东在长征路上的4次落泪

一代伟人毛泽东意志如钢,平时不轻易流泪。即便爱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他也未在公开场合落泪。然而,在那漫漫长征路上,毛泽东却数次流下了滚滚热泪。乌江南岸,毛泽东挥泪送衣给“干人”

1934年年底湘江血战后,中央红军主力损失过半。在危急时刻,毛泽东力挽狂澜,指挥主力红军避实击虚,向敌人兵力空虚的贵州开进。

红军进入贵州后发现这里的穷人分外贫困,被形象地称为“干人”,因为他们的血汗已被各种苛捐杂税榨得一干二净。所以,红军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向他们求乞的“干人”。这些“干人”一个个衣不蔽体,骨瘦如柴。此情此景震撼了每个红军指战员,许多人不禁掉下了眼泪。尽管湘江之战后,红军自身也很困难,但他们都倾其所有,解囊相助。在红军路过乌江南岸的剑河县时,人们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婆婆和她的小孙子 寒冬里仍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衣,奄奄一息地倒在路旁。行进中的红军指战员们立即围了上来。此时,毛泽东从后面走来,见前面围着很多人,急忙问发生了什么事。一位红军战士答道:“老妈妈说,她家一年收的粮食全被地主抢光了,她儿子前几天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她没有活路,只好和小孙子四处讨吃的,因为今天太冷,从早晨到现在还没有吃一点东西,又冻又饿,浑身没有力气,就跌倒在这里了。”听到这儿,毛泽东已是热泪盈眶。他当即脱下身上的毛线衣,又叫警卫员拿了两袋干粮,连同毛线衣一起送给老婆婆。他蹲下来,亲切地对这位绝望的老人说:“老人家,你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干人’的队伍。”穿上毛线衣的老人感动地直点头,嘴里连声念叨:“红军,红军„„”领着她的小孙子,颤巍巍地走了。

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毛泽东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他为中国的命运担忧,为中国革命的命运担忧,为红军的命运担忧。在不久后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中国革命开始扭转乾坤。云贵交界,毛泽东险失妻子贺子珍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不负众望,率红军成功地四渡赤水,又挥师南渡乌江,威逼贵阳,日夜兼程,很快来到滇黔交界的盘县境内,再往前走,就将进入云南省境。只要北渡金沙,红军就可以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扭转被动局面了。就在这时,一场意想不到的灾祸降临到他的妻子贺子珍头上。

1935年4月23日,红军总卫生部休养连来到盘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中午时分,天空响起了嗡嗡的飞机声,警卫员吴吉清急忙让贺子珍隐蔽,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组织安排伤员隐蔽。就在这时,敌机投下了炸弹。贺子珍头上、胸脯上、臂膀上,到处鲜血涔涔,倒在血泊中。经医生检查,发现她身上17处负伤。贺子珍苏醒后,对大家说:“我负伤的事请你们暂时不要告诉主席。他在前线指挥作战很忙,不要再分他的心。请你们把我寄 1 /

3放在附近老百姓家里,将来革命胜利了再见面„„”说完,又昏迷过去。

目睹此状,大家十分难过,特别是毛泽东专门派来负责照顾贺子珍的警卫员吴吉清焦急地问:“怎么办?怎么办?”战友们一面急忙把血泊中的贺子珍抬上担架,一面急派骑兵飞奔红军总部,通知毛泽东。

不一会,村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身披大衣、一脸风尘的毛泽东一跳下马,就快步走到贺子珍的身旁,弯下腰仔细端详着不省人事的妻子,拉着她的手连呼:“子珍!子珍!„„”想着爱妻在革命中经历的种种磨难,这位叱咤风云的红军统帅不禁轻轻捧着贺子珍的头,抽泣起来。

由于军情紧迫,为了尽快赶回总部,决策西进云南、北渡金沙的大计,他被迫告别了昏迷不醒的妻子,握别送行的战友,赶往总部。不久,数万人的红军即在毛泽东的英明指挥下巧渡金沙江,将数十万人的敌军远远地抛在了金沙江以南,彻底粉碎了蒋介石要将红军消灭在云贵高原的美梦。

二郎山旁,毛泽东恸哭警卫班长胡昌保

毛泽东在指挥红军飞渡天险大渡河后,于1935年6月上旬的一天,亲率军委纵队翻越二郎山附近的甘竹山。他和警卫员一起艰难地往山上爬。途中,毛泽东不时地讲故事和笑话,逗得大家直笑。走到半山腰的开阔地时,他说:“歇歇脚吧!”说着,就在一块光溜溜的石头上坐了下来,大家也围着他坐下。

正在说笑之际,忽然,毛泽东的警卫班长胡昌保摆手示意大家停下。这时,大家才听清头顶上响起了嗡嗡的马达声,抬头一看,从东南方向来了几架敌机。毛泽东急忙让大家隐蔽,可来不及了。人们还没来得及跑开,敌机便俯冲下来,扔下了几颗炸弹。呼啸的炸弹成群落地开花,爆炸声震耳欲聋。其中一颗炸弹落在离毛泽东很近的地方。眼疾手快的警卫班长胡昌保大喊一声“主席——”,随即猛地向毛泽东扑去,趁势将他推向一边。瞬间,毛泽东刚刚休息的地方腾起了烟柱。大家不顾一切地围了过来,只见胡昌保双眼紧闭,浑身是血,倒在地上。所幸毛泽东没有受伤。

满身尘土的毛泽东蹲在胡昌保身旁,一边用手抚摸着他的头,一边轻轻地呼唤着:“小胡,昌保同志„„”在毛泽东的呼唤下,胡昌保缓缓地苏醒过来。他微微睁开双眼,看到毛主席就在身边,忙问:“主席,您受伤没有?”“没有,小胡,我很好!”胡昌保脸上露出放心的笑容。毛泽东连忙喊卫生员给胡昌保包扎。

“主席,我不行了„„还是留给„„”“昌保,你会好的!”毛泽东哽咽地说。胡昌保躺在毛泽东的怀里,深情地望着他,说:“主席„„我不行了。我没有什么牵挂的,只是不能再给您当警卫员了。您要„„多保重!我不能跟着您„„到达目的地了!”他双眼充满了泪水,滴滴滚落下来。停了好一会,他又转过头,望着围在身旁的警卫班战友们,缓缓而吃力地说:“同志们,不要难过!你们替我保卫好主席吧!”

“班长,请放心!我们一定尽职尽责,保卫好主席!”

胡昌保看着大家,然后慢慢地闭上眼睛,头一歪,倒在毛泽东怀中。“班长!班长!”任凭战友们怎样喊叫,却再也喊不醒他了。

毛泽东把胡昌保轻轻放下,叫人取来一条毛毯,盖在烈士遗体上。面对为保护自己而牺牲的战士,他再也抑制不住悲痛,泪水从宽阔的脸颊上不停地流下来。良久,毛泽东缓缓站起来,低下头,默默地站在烈士身旁,深情致哀。随后,他又吩咐战士们:“把他好好掩埋起来,在坟前立个牌子,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们!”

大家遵照毛主席吩咐,噙着泪水,一锹锹地用土把胡昌保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接着,毛泽东又从战士手中接过锹,亲自为胡昌保的坟培土。当毛泽东告别长征路上这座亲手建立的新坟继续前进时,他还不时回头望望,怎么也舍不得这位从江西苏区就跟随着他的警卫班长。

陕北吴起镇,毛泽东痛哭红军子弟兵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率先到达陕北吴起镇。为迎接新的伟大斗争,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毛泽东走上讲台,首先看了看在座的红军将士们。目睹眼前这些衣衫褴褛、憔悴疲惫、面黄肌瘦的红军干部,他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流出了悲喜交加的泪水。他含泪说道:“我们虽然丢掉了中央根据地,遭到了失败,但到了陕北,毕竟还是胜利了!我们的队伍少了许多人,损失是惨重的。但走过来的同志经过千锤百炼,都是革命的种子!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前途是光明的。现在我们要从头做起!„„”

毛泽东是意志如钢的革命伟人,平时轻易不流泪,当着如此众多的人流泪还从来没有过,而这次,这么多红军干部看到了毛泽东这么伤心地流泪。

陕北的秋天干冷干冷的,阵阵秋风卷起的黄沙扑面而来。身着单衣的红军干部们不觉有些发颤,但毛泽东的话语却如温暖的春风抹去了红军干部们脸上的愁云,似甘露滋润了大家久旱的心田。时隔一年之后,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中国的革命进程又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三篇:毛泽东长征途中的故事

毛泽东长征途中的故事

其一,长征初期,毛泽东为了党和红军的生存和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他不顾自己因患疟疾尚未康复身体,在长征途中对党内高级干部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争取大多数领导者支持正确意见。他同王稼样、张闻天等同志分析了当时中央领导在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的军事指挥错误,改变行军方向,甩开了原来尾追和堵击的敌军,使红军在遵义得到了12天的休整时间,在遵义重新轻装和整编,扔掉了原来笨重的行李,精简了庞大的军委纵队和后方机关,补充了战斗部队。这就保证了后来红军能机动灵活地适应各种局面。在毛泽东等指挥下,红军在转战中灵活机动,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驰骋于川、黔、滇三省之间的广大地区,声东击西,忽南忽北,生龙活虎,所向披靡,四渡赤水河,巧妙地调动敌人,使敌军扑朔迷离,疲于奔命,招架不暇,被动挨打。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惊恐万分,急调滇军增援“保驾”。毛泽东指出。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滇军一被调出,红军乘虚奔袭云南,又佯攻昆明,使敌人削弱了金沙江的防备。这时,红军以一天走120里路的速度,又突然向北急进,摆脱敌军。5月上句,红军用七只小船,经过九天九夜,全部渡过金沙江。至此,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跳出了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长征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

正当红军在毛泽东领导下四渡赤水,巧渡天堑金沙江,继续胜利前进的时候,林彪却散布流言蜚语,埋怨毛泽东在川、黔、慎地区实行的战略战术是走“弓背路”,“造成疲劳”,“拖垮部队”,说毛泽东“指挥不行”,要“撤换领导”,并且还给中央写了信。红军过金沙江到达会理后,5月12日,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共中央在会理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与会同志看了林彪写给中央的信,严肃批评了林彪的错误。会上,毛泽东强调指出,我们在这个时候跟敌人硬顶不行,绕点圈子多走点路是必要的。红军抢渡金沙江成功,证明遵义会议以后党中央的战略方针是正确的。他还建议红军迅速抢渡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建革命根据地。大家一致同意毛泽东的意见。会理会议后,红军进入川西大凉山彝族地区。为了顺利通过这个地区,在红军出发前,毛泽东派先遣队调查了彝族的风俗习惯,并对红军干部战士进行了党的民族政策教育。红军进入彝族地区时,毛泽东带头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纪律。刘伯承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率领先遣队广泛宣传和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还同彝族沽基部落首领小叶丹执行歃血为盟。因此,使红军得到了彝族人民的信任和支援,顺利通过了大凉山彝族地区。

接着,毛泽东领导红军向大渡河安顺场挺进。安顺场是大渡河南岸的一个险要渡口。蒋介石知道红军要到安顺场时,猖狂叫嚣“要使共军成为石达开第二”。根据万分紧急的敌情,毛泽东和红军总部领导同志研究后,在擦罗场急令部队连夜向安顺场出发,并且命令每人携带两根毛竹,准备在大渡河架设浮桥过河使用。毛泽东带头执行命令,自己带了四根毛竹,还帮助身负重伤的战士和炊事员背枪、背米,顶风冒雨夜行军。在行军途中,毛泽东还给干部战士讲了当年石达开在安顺场渡河未成,全军覆灭的故事。强调说:“共产党人和红军是顶天立地的英雄,石达开没有走通的路我们一定能走通。”他号召大家战胜强渡大渡河的困难,使蒋介石和四川军阀要把红军消灭在安顺场的幻想破灭。

为了抢在敌军援兵的前头,粉碎敌人前后夹击合围的阴谋,毛泽东和军委决定提前夺取大渡河的另一险要渡口沪定桥。于是,红军先遣队以一昼夜走240里路的急行军,赶到沪定桥,以22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冒着敌军的密集火力,攀着悬空的铁索桥,成功飞夺沪定桥,使中央红军胜利渡过了天险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后,毛泽东率领部队翻越夹金山。这座山海拔四千多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气候十分恶劣。当地群众把这座大雪山称作“神山”。毛泽东对干部战士风趣地说,“神山”不可怕,红军有志气,和“神山”比一比,一定要翻过去。他的话,给红军指战员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行军,毛泽东手拉木棍艰难地走着,坚持不骑马、不坐担架。有时警卫员想搀扶他一下,也被谢绝了。同志们劝他骑马,毛泽东微笑着说:“马,首先应该让给伤病员和体弱的女同志。多有一个同志爬过这雪山,就为革命多保存一份力量啊!”6月中旬,红军越过夹金山,到达四川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6月下旬,中共中央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关于红军北上的战略方针,否定了张国焘的南下川康边境或西进青海、新疆的退却逃跑主张。会后,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接连翻过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仓德山等四座大雪山,于7月下旬到达四川毛儿盖地区。8月上旬,中共中央在沙窝召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重申两河口会议确定的北上方针,具体阐明了到西北陕甘地区创建根据地的重要性和有利条件,并强调党中央对红军的领导和红一、四方面军团结的重要性,批评了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方针的错误,还对张国焘进行了耐心说服教育。为此,中央政治局于8月召开毛儿盖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夏洮战役计划的报告,阐明红军应向挑河以东发展、不应向黄河以西发展的方针,与会同志同意毛泽东的报告。当时,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根据敌情的重大变化,决定将红军分成左、右两路军,经大草地北上甘南。

过草地前,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示红军,在毛儿盖等地筹备粮食,进行过草地的准备。红军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广泛宣传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严守纪律,克服困难,用实际行动做了大量的感化工作,使藏族同胞不久就回来了。这时,毛泽东又指示干部战士积极帮助藏民收割成熟了的青稞麦子,组织革命政府等工作,毛泽东不仅指挥先头部队和殿后部队与敌人作战,而且还和红军干部战士一起割麦、打麦,并从一二十里以外背着几十斤青稞麦子回来。毛泽东和红军指战员们的言行,使藏族人民深受感动,纷纷前来慰问红军,支援红军。

8月21日,右路军在毛泽东等率领下,从毛儿盖出发进入大草地。毛泽东对先遣队的干部说:“草地是阴雾腾腾、水草丛生、方向莫辨的一片泽国,你们必须从茫茫的草地走出一条北上的行军路线,战胜敌军新的罪恶阴谋和进攻。”先遣队、右路军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深人进行了过草地的政治动员,大家决心克服过草地的一切困难。毛泽东曾回忆说:“我们长征路上过草地,根本没有房子,就那么睡……我们的部队没有粮食,就吃树皮、树叶。”有些同志吃野菜中毒牺牲了,不少同志因长期饥寒和重病,在草地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警卫班的戴天福,因患病体弱和爬雪山过草地太劳累牺牲了。毛泽东沉痛地对大家说:“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牺牲了。他们视死如归,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他们前进。这种精神一定会感动全国人民,感动全世界人民,来支持我们的正义事业,这种正义事业是必定胜利的!”

毛泽东等人率领的右路军,经过六天六夜的艰苦行军,在8月下旬走出了草地到达巴西地区,并在这个地区消灭了敌军一个师。

9月初,左路军到达阿坝后,张国焘又重弹南下、西进的老调,擅自命令左路军回头南下。为了贯彻北上方针,并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毛泽东、周恩来等当晚在巴西召开紧急会议,采取果断措施,连夜率领红一、三军团及中央纵队迅速脱离危险区,先行北上。9月12日,党中央在俄界召开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听取毛泽东关于与红四方面军领导者张国焘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并通过了“关于处理张国焘错误的决定”,严肃批判了张国焘的退却路线、军阀主义和分裂红军的严重错误。此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同志,还继续与张国焘的错误进行了坚决斗争,迫使他取消了伪中央,不得不同意北上。

俄界会议后,中央红军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以连为单位上政治课,其中心内容是进入回族地区应遵守的纪律和注意事项。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办事,红军得到了回、汉族地区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支援,顺利越过了岷山,到达甘南的哈达铺。此时,蒋介石反动派又急忙调集二三十万大军,准备在渭水一线堵截红军北上。9月22日,中共中央在哈达铺召开军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形势和任务的政治报告,强调要慎重对付敌军,继续克服困难,同陕北红军会合,完成北上抗日计划。他还宣布中央决定将北上的红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毛泽东为政委,彭德怀为总指挥。

哈达销会议后,毛泽东、彭德怀等指挥红军突破了敌军的涓水封锁线。9月27日,中央政治局在榜罗镇召开会议,正式决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保卫和扩大陕北根据地,担负起中国革命中心力量的任务。紧接着,毛泽东等人又指挥红军突破了几道封锁线,战胜了敌军四个骑兵团的追击,翻越六盘山高峰,终于在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红十五军团会师,胜利结束了中央红军的长征。1936年7月甘孜会议后,红二、四方面军北上。毛泽东闻讯后极为欣慰,多次去电报给予重要指示和鼓励,并及时派聂荣臻、左权率一方面军西征,接应二、四方面军。这样,使红一、二、四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震撼世界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全部结束。

第四篇:长征中哪四次政治局会议最终巩固了毛泽东领导地位

长征中哪四次政治局会议最终巩固了毛泽东领导地位?

2015年03月15日 10:5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李宇博

核心提示:经过了1935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遵义会议、扎西会议、陈福村会议和毛儿盖会议,毛泽东逐步确立并巩固了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旧址

本文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李宇博,原题为:《长征中确立巩固毛泽东领导地位的四次政治局会议》

一、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选举毛泽东为常委,并在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同时取消三人团,仍由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会议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决定主要根据毛泽东发言的内容,委托张闻天起草会议《决议》。该《决议》首先否定了博古的报告,认为其基本上是错误的,并列举大量事实,说明红军在主观上、客观上均具备粉碎第五次“围剿”的条件,明确指出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其次,《决议》批判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军事路线,在战略转变和实行突围问题上犯了原则错误。最后,《决议》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要求红军迅速完成从阵地战到运动战的转变,灵活机动地运用战略战术,为创建新的根据地而斗争。

遵义会议赋予周恩来在军事方面拥有最高决策权,但在军事方针和作战战略上选择了毛泽东的方案,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地位。认为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之后延安整风时定下的基调,并写进了1945年4月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因而在一九三五年一月,在毛泽东同志所领导的在贵州省遵义城召开的扩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得以胜利地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遵义会议的地位从此有了历史定论。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此又加以强调和重申:“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召开了三次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毛泽东对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二、扎西会议

根据遵义会议决定,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兵分三路,离开遵义向北转移。2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达《渡江作战计划》,准备在四川沪州、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但北上的红军部队到达赤水河以东地区,在28 日的土城战斗中失利。由于毛泽东的提议,经过紧急会议决定撤出战斗,红军第一次渡过赤水河,西向云南扎西附近集中。至此,实践证明遵义会议确定的红军北渡长江计划受挫。

1935年2月3日到2月6日,红军先后到达云南扎西地区(人称“鸡鸣三省”地区)。2 月5 日到9 日于威信县境内3 个不同地点接连举行政治局会议,统称扎西会议(又称鸡鸣三省会议)。这次会议留下来的文件和记录很少,内容大致有四项。其中两项是遵义会议提出而未完成的工作:一是“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的工作,由张闻天代替博古担任中央总书记;二是讨论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第三项内容是根据敌情变化,改变了遵义会议关于渡江入川的战略计划,决定回兵遵义地区,以川滇黔边境作为新的发展地区;第四项内容是决定对部队进行精简缩编,并对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的战略方针和湘鄂川黔苏区的工作进行了首次研究部署。

扎西会议最大的变动在于博古交出了中央总书记的权力。李德在《中国纪事》中写道:“一个月后,也就是在一九三五年二月,经过长时间的犹豫,他(指博古)才同意将他的职位让给洛甫,自己继续担任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会书记。”周恩来1972 年6 月10 日在《党的历史教训》的讲话中也有类似的叙述。张闻天取代博古成为当时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人,但由于张闻天主要负责的是党政工作,而实战经验丰富的毛泽东自然就成为辅佐他的军事指挥了,因此张闻天的任职“保证了泽东同志的军事指挥,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三、陈福村会议

1935年3月4日,前敌司令部成立,中革军委发布命令“委托朱德同志为前敌司令员,毛泽东同志为前敌政治委员”,尽管周恩来仍是规定的最后决策者,但毛泽东事实上已开始以政治委员的身份担负前敌总指挥的职责。3 月10 日,在狗坝(今苟坝)出席中共中央负责人会议,讨论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毛泽东认为,不能打固守之敌,应该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会上多数同志与毛泽东意见相左,当晚,毛泽东建议周恩来缓发作战命令,11 日,再次举行中央负责人会议,毛泽东又一次说服与会者放弃攻打计划。中革军委即向红一、三军团发出关于不进攻打鼓新场的指令。

3月15日鲁班场战役打响,红军强行攻击与自己实力基本相等的守敌,激战一天后失利,不得不再次调头西撤。第三次渡过赤水后,中共中央进驻赤水河畔的陈福村。此时红军两次试图建立根据地未成,桐遵战役与鲁班场战役严重失利,敌军又正在合围,下一步何去何从将直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就在这种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了陈福村会议。

在这之前,毛泽东曾找到张闻天,以日常军事指挥需要完全集权的理由提议成立新“三人团”(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来全权指挥军事,得到了张闻天的赞成。这个新的三人团在陈福村会议上得到了确立,从而也使毛泽东重新成为军事总指挥之一。

四、毛儿盖会议

陈福村会议后,中央在新三人团的指导下重新选择了作战计划,取得了“四渡赤水”战斗的胜利,使红军由被动变为主动,甩掉了数十万敌军的重围,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这期间中共中央还召开过好几次政治局会议,包括5 月12 日的会理会议、6 月26 日的两河口会议、7 月21 日至22 日的芦花会议和8 月3 日至6 日的沙窝会议。沙窝会议有两项议程,一是讨论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形势与任务;二是讨论组织问题。毛泽东在发言中,再次强调两河口会议确定的北上战略方针,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会议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总部,由周恩来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的决议》,重申北上方针,强调创造川陕根据地是当前的历史任务。同时,这次会议也公开暴露了张国焘与党中央的政治分歧。在这半年里,张国焘想夺取最高军事指挥权的野心日渐暴露,在杂谷脑会议上,他激烈地否定中央的政策路线,受到四方面军将领的拥护。会议尚在进行,他就给中央发电报称“我四方面军官兵强烈要求中央,速决统一指挥的组织问题”;同时又以川陕省苏维埃的名义致电中央,提出“必须加强总司令部,建议由陈昌浩同志担任红军总政委”;陈昌浩以个人名义给朱德总司令发电,建议“张国焘同志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并给中央军委独断决行之权,否则无法顺利灭敌”。为顾全大局,团结张国焘北上,周恩来于7 月18日在芦花召开的政治局常委会议上辞去红军总政治委员职务,张国焘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和中央军委的总负责者。面对张国焘,周恩来作出了让步,但毛泽东却丝毫没有退却,因为这关系到军事指挥权的问题,毛泽东已经严重地感觉到张国焘带来的威胁。

1935 年8 月2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省松潘县附近的毛儿盖召开了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周恩来病重缺席,军事经验丰富的毛泽东成为“三人团”里的实际决策者,而三人团是当时党政军的核心领导和最高权力机构。出席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博古、王稼祥、陈昌浩、凯丰、邓发;杨尚昆、李富春、聂荣臻、林彪、李先念、徐向前列席会议。毛泽东就红军过草地后的行动方向作报告,他认为红军主力应向东,向陕甘边发展,不应向黄河以西。会议讨论了毛泽东的报告,陈昌浩、王稼祥、凯丰、林彪、博古、徐向前等先后发言,一致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张闻天提议,由毛泽东起草一个决议,作为对两河口会议通过的《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的补充。同日,通过了《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认为张国焘向西的方针“是错误的,是一个极危险的退却方针。这个方针之政治的来源是惧怕敌人,夸大敌人的力量,失去对自己力量及胜利信心的右倾机会主义”。

至此,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尽管党的最高负责人仍是张闻天,但军事指挥权已完全由毛泽东所掌握,他也就在实质上掌握着党的命运。张闻天曾在1943 年的《反省笔记》里说:“出了草地以后,三人团实际上已不存在(恩来病了),一切行动全权由毛泽东同志负责。他领导全军打出了腊子口难关,到达了甘南的汉人区域。”

经过了1935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遵义会议、扎西会议、陈福村会议和毛儿盖会议,毛泽东逐步确立并巩固了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在毛泽东的正确战略和方针领导下,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第五篇:毛泽东周恩来与长征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办法

(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实施办法

一、成绩评定办法

学生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学生考勤和平时表现占20%、实践环节成绩占总成绩的30%,考试成绩占50%。

二、实践环节的时间安排

实践环节从第八周开始,利用周末或节假日进行,课程结束时递交调研报告或论文(具体时间由任课老师自主决定并通知学生)。未交或未能及时上交的可以将实践环节得分记为0分,并可酌情扣除平时成绩5——10分。

三、实践教学的组成结构

(一)必选实践项目组成(1)单独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调研报告一篇,要求如下:

A、各小组或个人不得抄袭、雷同和下载。否则按零分处理。

B、开课的班级,学生可到市区、法院、监狱、学校、村镇、企业或其他社会实践基地进行调查,可以。根据老师拟定的调研选题,写出社会调查报告。也可以自己选题的方式,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按2-4人一小组(最多4人)开展调查,在组长统一组织下,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调研或写作任务,建议可运用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小组讨论、搜集资料、消化整理等方式,也可几种方式相结合。于本学期结束前提供调研报告一篇不少于2000字,照片、人员分工、访谈记录、调研问卷等原始资料

C、参考题目

1、大学生眼中的社会分层现象

2、某地社会贫富差距现状调查与分析

3、城镇下岗工人再就业及生存状况调查

4、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5、民众对马英九的大陆政策认同意识调查

6、赣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调查

7、江西理工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调查与分析

8、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9、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0、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

12、目前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调查

13、你身边共产党员的素质状况调查。

14、江西赣州村民自治现状调查

15、江西赣州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状况调查

16、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状况调查

17、赣州市文化产业现状调查

18、赣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调查

也可以题目自拟

(二)任选参考实践项目(任选其中一项)

实践项目一:观看视频音像资料

【实践目的】

1.通过组织学生观看音像资料,让学生加深对书本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以及通过对理论热点问题的解惑释疑,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实践要求】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看,积极思考,并撰写不少于1500字的观后感。

【实践学时】

【实践时间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组织观看。

实践项目二:听一场专家学者讲座

【实践目的】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实践要求】

学生自行听取金沙湾讲坛或其他专家讲座一次。提供教学期间内的门票一张,并且撰写2000字的听后感一篇。

【实践学时】

【实践时间安排】利用课余时间。

实践项目三:学生自行参观赣州市博物馆

[实践目的]

1.了解赣赣州发展历史,感受赣州历史巨变,进一步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了解客家历史文化,鼓励学生继承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弘扬客家文化。

[实践要求]

1、以“了解历史,感受巨变”为主题,通过论文、摄影作品、诗歌或散文等表现形式反映赣州历史文化及发展变化。

2、要求以赣州为背景,必须紧扣主题,内容健康,角度新颖,富有感染力,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实践学时]

[实践时间安排]学生自己安排完成。

实践项目四:撰写论文

[实践目的]

1.通过查阅资料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要求]

1、查阅资料,结合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撰写出具有一定新意的学术论文。每篇字数在2500-3000字。

2、论文要有基本的形式,即要有论文标题、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等。

[实践学时]8学时

[实践时间安排]学生自己安排完成。

论文参考选题:

1、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3、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4、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5、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6、论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

7、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论析

8、论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中的所做的贡献

9、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10、我心目中的毛泽东

11、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12、论邓小平理论创立的主观条件

13、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

14、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实践性特征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16、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17、“一国两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18、“一国两制”构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19、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2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21、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22、论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23、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4、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论文格式: 扬弃与传承

——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弘扬

班级:学号:姓名:×××

【摘要】: ××××××××××××××××××××××××××××××××××××××××××××××××××××××××××××××××××××××××××××××××××××××××××××××××××××××××××××。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继承弘扬(下面空一行)

【正文】:

×××××××××××××××××××××××××××××××××××××××××××××××××××××××××××××××××××××××××。

×××××××××××××××××××××××××××××××××××××××××××××××××××××××××××××××××××。

社会调查格式:

当代大学生生态意识调查报告

——以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为例

班级:调查组成员:

【正文】:

×××××××××××××××××××××××××××××××××××××××××××××××××××××××××××××××××××××××××。

×××××××××××××××××××××××××××××××××

××××××××××××××××××××××××××××××××××。注意:在正文中段首空2个字符,段落与段落之间不空行.各位老师:《概论课》实践环节分为必选和任选项,学生完成实践环节教学任务后,社会调查报告和任选项论文分别以班级为单位装订成册,然后统一交思政部白燕老师处,思政部有统一封面,可领取。另,社会调查报告要有目录,目录放在学生调查报告上面然后用统一封面一起装订成册。

下载毛泽东长征途中四次“落泪”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长征途中四次“落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长征故事五则

    毛泽东的故事:毛泽东长征时的四次落泪 一代伟人毛泽东意志如钢,平时不轻易流泪。即便爱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他也未在公开场合落泪。然而,在那漫漫长征路上,毛泽东却数次......

    读毛泽东《七律.长征》有感

    《七律·长征》五十六个汉字,锤炼出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个民族,今天合唱着一首最难忘的歌: 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黑云翻滚,再现了第五次反“围剿”的突变; 腥风血雨,记......

    长征”专题——毛泽东长征诗词赏析

    “长征”专题——毛泽东长征诗词赏析清平乐 会昌1934 夏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注释......

    毛泽东关于长征的诗词

    毛泽东关于长征的诗词 一.长征 七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鉴......

    毛泽东诗词赏析七律长征

    毛泽东诗词赏析《七律·长征》 七律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眠山......

    重新整理 长征途中的感人小故事

    第一个: 13岁的小姑娘 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

    毛泽东故居题匾的四次变更的故事

    毛泽东故居题匾的四次变更的故事 据不完全统计,自1949年10月毛泽东韶山旧居对外开放时起到2001年底,到这里来追寻伟人足迹、瞻仰伟人家居的人数达3000万。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毛......

    红军长征故事:长征途中最快乐的日子

    红军长征故事:长征途中最快乐的日子 当红军一路来到遵义时,很多普通战士并不知道党内最高层发生了改变中国航向意义的变化。 他们只关注在贵州这个第二大城镇里,能否吃到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