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与备考方略
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与备考方略
一、命题预测
1.一个中心
2012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仍将充分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新课标精神,可以预见,高考作文命题坚持着作文命题的“一个中心”不动摇,这就是抒写“我”的真情实感为中心,在这一中心的统帅下写“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议。
2.两种情思
2012年高考作文的命意取材,预测为“两种情思”,即“哲思”与“情趣”。“哲思”就是考生对自然、社会、人生、民族、国家的种种思考。这种思考表现在社会国家方面的就是接力传统、和谐生活、创新发展等,表现在人声方面就是思考青春、思索幸福、思辨智慧、平凡与高尚等,表现在自然方面就是诗意的栖居(清纯之美、恬淡之美、闲适之美、高洁之美)、绿色生活等。
而“情趣”就是抒写“我”与自然、社会、家庭、他人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抒写亲情、“爱”情(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爱自然、爱社会、爱邻里)、友情等。这些情思都是有可能成为2012年高考作文命意的热点的。
3.三样题型
2012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可以预测为“三样题型”,即新材料作文、标题作文、材料+标题作文。同时可能会兼顾半命题的作文,而话题作文出现的可能性不会太高。这种格局可能延续多年。
新材料作文重点是培养自己的阅读、归纳能力,能够准确、快速地从所给材料中提炼出一个适合自己写作视角,包括立意、写作素材的使用、文章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等。考生审题时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找准材料的主体对象,理清材料的逻辑关系,合理联想,推广到社会其他领域,不能就事论事。
标题作文不存在拟题的问题,主要应该在审题与题材的新鲜度上做文章,日常加强审题训练,注重典型事例、名人名言的积累、记忆,还可以多借鉴课本与报刊上优秀作家、知名人士的文章,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不提写作时,可以用深刻的思想、浓烈的感情、不凡的构思、精美的语言打动阅卷老师。
材料+命题型的作文,写作时不能仅仅看到标题,更应兼顾材料,不能将材料舍弃,否则将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而话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考生应该抓住话题或者半命题的提示或限制,加以联想,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加以发挥,这样就不至于脱离话题或半命题的范围。
二、备考策略
1.四个意识
第一,“明确”意识。即准确审题,巧妙拟题,快速入题,试试扣题。
首先,审题是作文的第一关,只有清楚命题者的意图,才能更好地作文。要做到准确审题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能偏离题旨。
即对题目提供的概念内涵和外延要有周密的界定。例如标题作文“脸”。可以就其基本义写某人的脸,父母的脸、老师的脸、刘翔的脸„„以脸写人。可以就其比喻义写脸,如城市的脸、乡村的脸、地球的脸等,突出环保意识。可以就其引申义写脸,如写面子,包括正面写尊严,反面写爱面子、图虚荣等。如果把“脸”写成一双慧眼、一对聪耳就离题了,如果写成“笑对人生”也就离题了,因为,“笑对人生”其实是“乐观”的代名词。
(2)不能否认命题的题旨。写文章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可以反弹琵琶,但命题者的意图不可以否定,如果否定命题者的意图,否定其价值取向的意义,就是游离于题旨之外。
(3)设置一个明确的中心。也就是确定、设置一个中心词进行联想。例如标题作文“节奏”。首先应该明确何为节奏,节奏指的是音乐或诗歌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也比喻均匀的、有规律的进程。这样的话,自然地、社会的、人生的现象均有节奏。进而可以联想到:自然——“雨的节奏”。“天街小雨润如酥”,那是一种春雨来到人间的微笑;“春潮带雨晚来急”,那是雨对于春天的一种豪放;“清明时节雨纷纷”,那是一种细雨愁绪绵绵、哀思纷纷的悲伤。又或是:人生——“生命的节奏”。新生:就像花苞绽放时的微鸣,嫩芽吐出时的低颤,雏鸟破壳时的啾啾叫声;成长:像唐古拉山流出的圣水长江,在平静宁和的上游结束后,开始激起了点点浪花;中年:来自青藏的长江在流经高耸的横断山,与汹涌的雅鲁藏布江擦身而过之后,步伐平缓了许多;老年:生命的乐音急转而下,因为变得庄重、艰难、停顿„„
其次,随着新材料作文的增多,巧妙拟题就更加不容忽视,因为“题好一半文”。
巧妙拟题要求做到:
巧用修辞来装饰标题。2011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和优秀作文即是巧拟标题的典范。例如“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梦想为帆,工作为浆”等;湖南优秀作文的拟题同样如此,例如“向日葵没有眼泪”“低姿态的高贵”等,这些标题的拟制,或比喻,或拟人,或对比,可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再次,考场作文如题一定要快,不要在题外绕圈子。入题之后还得时时扣题,也就是开篇点题,段中明题,结尾应题。段中明题可以叙述扣题、议论扣题、描写扣题、抒情扣题。例如2011年浙江满分作文《我的时间》中的一段文字即是如此:
“正值盛年却高位截瘫的史铁生也曾抱怨命运不公,也曾在地坛公园终日无所事事。然而,当不幸的阴霾逐渐散去,当母爱的光辉照亮一颗阴暗的心,当人生的道路在远方断断续续地延伸,他终于握住了‘我的时间’,选择写作,既完善自己生命的年轮,又润泽着他人的心灵。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将生命的苦难转为满眼的明朗和快乐,他用睿智的言辞着凉了世人日益幽暗的心,也照亮了自己前进的道路。当他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用完了‘人生的时间’时,他又捐出了自己全部器官,这不就是他‘做好该做的事’的一生最好总结吗?”
第二,“明白”意识。
此点容易理解,但提醒一句就是考场作文不好太含蓄,意义一定要显豁。
第三,“明晰”意识
就是要求文体鲜明,结构清晰。考生考场作文的文体意识一定要鲜明,与论文就是议论文的样子,记叙文就是记叙文的样子,不要弄成四不像,导致问题不明。
考生一定要记住,记叙文主“情”,要注重细节的构建;议论文主“理”,要注重逻辑推理。
结构明晰,要求注意四点:
(1)运用对立比照结构,体现思维的辩证性,论证力度的深刻性。
(2)运用并列铺排的结构,体现思维的发散性,显示取材的丰富性。
(3)结构逻辑要合理,逻辑关系顺畅,思路流向通达。古今中外,由中而外;由物而人,由人而己;由表及里,由实而虚。不能语无伦次,不能颠倒错乱。
(4)段落构建要灵活。就是段落要短,层次要多;善用独立段抒情,善用排比段论理;反对长段落,反对三段论;反对“松鼠式”结构,反对“蝌蚪式”篇章。
第四,“明丽”意识
就是卷面漂亮,材料鲜活,语言亮丽。卷面书写工整,字体运城,整洁美观。卷面字体一致,字迹清楚,大小适中,墨迹统一。
2.五“点”训练
第一,道理说得辩证一点。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相当重视思辨色彩,注重反思意识,注重哲学思考。因此在平时的备考训练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训练比较思维,二是训练哲学思维。
比较思维就是运用集合思考法,对多种信息或材料加以比较,进而进行筛选,以求得一个比较准确的方案的思维方法。它的本质就是通过聚合思考而求真。
哲学思维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来分析生活现象或寓言故事,以求得事物内部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考生可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分三步走:
一是回忆和记住以下哲学原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评论人、事、物,要全面地看问题,切忌片面;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应有发展的观点;质变需要量变的积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把握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理论源于实践,但反过来指导实践等等。
二是经常分析一些成语、警句中包含的哲学道理。譬如:居安思危——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事物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按图索骥——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纲举目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矛盾的特殊性。
三是多写一些具有哲学思考的高考作文题。
第二,材料运用新颖一些。
首先,围绕题目的旨意来概括材料,就能出新。例如,刘邦说过这么一句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子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研究这则材料的角度至少有四方面:一是从人尽其才的角度;二是自知之明的角度;三是从了解下属的角度;四是从知人善任的角度等。研究透了,就能左右逢源。
其次,运用材料能张扬自己的阅读个性,能出新意。2011年各省市优秀作文为例:
无独有偶,著名的印象派大师雷阿诺以“美会留下”为立志名言,决心通过自己的一切努力去创造奇迹。他坚守自己的诺言,致力于自己的信念,甚至在疾病产生之际,仍百折不挠地在画架前作画,最终倒在画架旁。因为有梦想的牵引,一切的付出和辛劳都是值得的,一番执著的工作受到世人的肯定。(福建《梦想为帆,工作为浆》)
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广东《回到原点》)
第三,语言选择灵动一点。
语言是长期训练甚至是锤炼、铸练的结果。考生备考时对语言的追求和选择时:
(1)流畅美。语言流畅,没有语病,读起来朗朗上口。
(2)形象美。语言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比喻、拟人、拈连、通感等修辞手法,使描摹的事物栩栩如生。例如:
盛夏的夜晚蝉声聒噪,仿佛永无休止地宣泄着对热气的不满。(广东《回到原点》)
“总把自己当珍珠,便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不如安心地做泥土,让众人把你踩成坦途。”诗人鲁藜如是说。(湖南《把自己看淡》)
模糊记忆里存留有那个露水沾湿衣襟的清晨。(湖南《向日葵没有眼泪》)
夜深了,我走在归家的路上,岁月在耳畔静谧地流淌,手上一松,一片落叶无声地回归尘土。(北京《沉默的丰碑》)
(3)意蕴美。引用古典诗文,化用诗词意境,铺排对仗,点石成金,铺衍成章。例如: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如是说。若春天只有华枝一脉,那春天岂非荒芜?若天心只有夜月一轮,那日夜岂非孤寂?把自己看淡,把眼界放宽,世界和心,便同时大了。冰心曾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正在此理。(湖南《把自己看淡》)
从先哲们“民贵君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三民主义大同思想,以及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无不点明了原点所在、根本所在——以民为本。(广东《回到原点》)
以上两个例子或援引,或化用,或点化诗意,使得文章意蕴丰赡。
第四,表达方式灵活一点。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是对高中生作文的基本,即便是同一种表达方式,为了行文的灵动,高明的考生也是善于变化的。例如北京卷《谁与争锋》:
试问,如果缺少了这个对手,思想的火花如何碰撞?正是这个对手给了他们彼此无限的发展空间。体育竞技亦是如此。林丹正因为有李宗伟这样强大的对手的紧逼才不断磨练,取得苏杯胜利;李娜正因为有了红土上那些实力深厚的对手的激励,不断超越自己才在法网一举夺冠。世间人事亦如此,对手的力量能激发出我们无限的潜能。
国家缺少了对手,将使社会发展萎靡不振,自取灭亡也未可知。那一日,大唐盛世犹在眼前,可缺少了竞争的他们开始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结果断送了大好山河。那一月,1927年7月中共领导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就此铺开,星星之火点燃了莽漾之野。若没有国民党的逼迫,这一创举是否存在也未可知。那一年,中国用自己的实力说话是美国孤立政策失败,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那一世,中国在列强的压迫中重生。在对手的冲床之下崛起。若没有这强大对手的威胁,我们怎能复兴的如此之快。
前一段的用例子分析是因果分析法,后一段的用例分析是假设分析法。运用不同的分析使得文章更加活泼灵动了。第五,课文知识致用一点。
阅卷老师特别钟爱能够学以致用的考生,如果考生在高考作文中能将所学的材料和知识运用到作文之中,一定会得到青睐。我们的课文其实是一个材料的大金库,名言如珍珠散落,史实如家珍可数,作者如明星闪耀,形象如画卷长轴,材料俯拾即是,就看平时如何积淀。通过联想,我们可以将一些历史名人放入高贵的品格之中,概括成鲜活的素材:
有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追求理想的执着,文天祥用“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精神,书写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动人篇章。
有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坚韧不拔的精神,谭嗣同用“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无畏,发出了,“但得兆民醒百世,何憾人生三十三”的强国呐喊。
有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责任担当的勇气,韩愈凭着政治家、思想家的胆略,冒死犯谏,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戴罪之身,把先进文化带到岭南,被百姓奉为神明。
有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殉道大义的品格,海瑞忠心耿耿,直言敢谏,自备棺材,冒死上疏。“海刚峰,不怕死,不要钱,不吐刚茹柔”就是百姓对他最大的爱戴。
再入,《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比比皆是,其实这就是我们作文最好的素材。如果平时注意梳理,都可以用到考场作文中。例如:
酌贪泉而觉爽——清廉正直,品行纯洁。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立志报国,理想归属。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谦逊为人、学习他人。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孝顺父母,感恩父母。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知遇知己,心心相印。
这些鲜活的素材,用到考场中,必能熠熠生辉。
第二篇:中考作文命题预测与备考方略
中考作文命题预测与备考方略
2010年中考作文的硝烟虽早已散去,但留给人们的却是无尽的思索与回味。笔者品读了2010年全国各地108道中考作文题,发现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命题形式渐趋明朗,偏重全命题作文。2010年中考作文命题虽然仍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四种形式并存,但话题作文再次“降温”,约占14%;半命题作文仍在“升温”,约占26%;全命题作文继续“走俏”,约占59%。可以这样说,全命题作文的考查形式坐稳了“考坛”。二是命题内容关注生活,贴近实际。与往年相比,2010年的作文命题内容出现了从以往的关注人生、自然等大的角度向“生活”、“生命”转向,更切合同学们实际,让同学们有东西可写。具体表现在:一是关注自我发展,审视青春价值。2010年的中考作文命题的设置较多的是以“我”为开头,引出有一个相对完整和形象的故事情境。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命题和半命题文题中出现“我”这个字眼的约占53%。二是关注现实,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主要有三类:一是直接而客观地提供一年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以此为题展开记叙和议论,譬如温州题《做一个“行者”》等。二是借助某一时尚理念或见解引导考生反映现实,譬如盐城题《书香作伴》等。三是通过图片或小故事引导同学们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思考,譬如浙江宁波题,命题者提供了四幅图片,要求考生以《一个 的微笑》为题作文。三是鼓励个性表达,让心灵感悟折射理性光辉。譬如江苏南通题《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安徽芜湖题《心中有话对你说》、山东滨州的话题作文“心声”、山东济南题《几分___ 在心头》等都符合当代初中生展现个性特征、表现自我、追求理想、实现愿望的特点,让心灵感悟折射理性光辉。四是凸显人文关怀,启迪人生哲理。譬如江苏苏州题《总有属于我的季节》、山东淄博题《幸亏有你》、山东日照题《_________的滋味》等,充分体现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或要求同学们写“感悟”、“感想”与“感受”,或要求同学们谈“看法”与“认识”,人情味浓郁了,文化味加重了,凸显了人文关怀。
反思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不仅能看出2010年作文教学的导向与追求,而且能找出作文命题的规律与特点,预测2011年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与走向。
其二,命题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根据对近三年特别是2010年中考作文命题内容的综合分析,2011年中考作文在内容上会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体现以下四个方向:
一是关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近几年中考作文题更加关注人生体验,更加突出对学生自身成长思考的引领:或关注学生的真情实感,或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或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或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或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或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或关注学生的人文思想,或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特别是2010年部分中考作文命题思路呈现出一种“换位”思考的趋势,从强调关注自我这一角度,转向于要学会关注他人,譬如山东烟台题《总想对你唱支歌》、江苏泰州题《他(她,它)也很重要》等。当然这并不是说只关注他人而已不注重自我了,也没有绝对化,而是一种思维的转变,但这种转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希望同学们重点强化这方面训练。
二是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场地,大自然对人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大自然给了人类生存的物质能源,带给人类心灵上真正的舒坦,带给人类视觉上的和谐,无论今天和未来,人类需要清澈的江河湖海,需要茂密的森林、草原,需要头顶上挂着朵朵白云的蓝天。不仅如此,人类最初接受的启蒙教育也是来自于大自然。对于人类而言,大自然的赐予太多太多,惟有时时感恩,不断反思,才会有更加美好的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就是中考命题的方向,2010年不少省市的作文题目都很明显地打上“自然”的烙印。二者强调的是,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而不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掠夺!在自然中保有心灵的清纯和快意。那么,对2011年考生来说,这是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是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生活,人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人类的活动是离不开社会的。所谓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作,那么,中考作文命题方向亦如此。关注社会,关注热点时事,必然在作文中体现出来。近年来有关留守儿童、农民工问题、独生子女问题等一直都是热点,一直深受关注。譬如2010年温州题《做一个“行者”》就体现了这一命题意图。平时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考生都知道,温总理2009年考察同济大学时提及“仰望星空”,2010年“五四青年节”到北大考察时提到了“当代大学生应当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理念。如果考生知道这个背景,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如果考生不知道背景,但能了解中国当前唱高调的人有,脚踏实 2 地的“行者”也有的现实状况,也能写出不错的文章。由此可打开思路,写一些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关于“行”的亲身经历或动人的故事,也可写一些关于“行”的社会现象。2011年我国发生的重大事情也很多,譬如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入世”十周年、神舟八号飞船升空、京沪高铁建成通车等为世人瞩目。可以大胆地预测,命题者是不会远离现实,出一些比较虚的题目。
四是关注继承与借鉴的关系。中考作文的命题总是相互借鉴的:或借鉴其它省市或地区的命题经验,或借鉴高考作文的命题经验。在继承中借鉴,在借鉴中出新,是2011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走向。同时,各地的作文题将更具地方特色:或命题体现了本地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考生群体的实际水平,或命题内容反映了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所以,借鉴创新,凸现特色将成为2011年作文命题的又一趋势。
其三,命题的考查思路趋于综合。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试题,这主要是因为在作文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到多种语文知识和能力。从这一点看,评卷者对学生作文的评判过程其实也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评判过程,因而一篇作文的得分也就不可能是学生某一个方面语文知识或能力的体现,而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了。但从近几年各地中考作文试题来看,中考作文试题对学生语文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的整体思路曾在一些省市出现了不应有的“多元化”表现。如2009年南京市中考作文试题的总分值为50分,其中就有3分的专门考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分值。又如2008年陕西省(课改区)中考作文试题的总分值为50分,其中就有5分是专为考查学生评价自己的作文能力安排的。而从2010年的中考作文试题中笔者发现,包括南京市和陕西省在内的绝大多数省市已一改中考作文试题考查思路上不应有的“多元化”表现,转而从语文综合素质的整体思路出发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判了,也就是说,作文分值中一般再也没有专门考查学生某一个方面的语文知识或能力的分值了。故笔者大胆预测,在2011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试题中,你肯定很难看到有作文试题附带考查学生某个单项语文知识或能力的表述了。从语文综合素质的整体思路出发,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评判,符合作文本质的特点,也是中考作文试题在命制上越来越科学和规范的体现。
其四,命题设计的背景理性回归教材。中考作文命题跟初中生的学习尤其是课堂学习过程相关联,这是中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个必然反映,也是一个必然选择。2010年中考命题者对此进行了有效的尝试。譬如,浙江杭州题由初中教材中宋濂少时苦学、丑小鸭逆境成长、海伦·凯勒“再塑生命”三个故事引出文题《成长路上无捷径》;浙江温州题《做一个“行者”》,文题前的一段提示材料来自鲁迅《朝花夕拾》;浙江义乌题《我不只是一个角色》,导语选用了已学课文《散步》中的“我”既是“妈妈的儿子”,也是“儿子的爸爸”的材料,等等。返璞归真,走向并彻底地融入生活,强化社会生活实践,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可以预测,2011年中考命题者在关注生活之外,将题目设计的背景对着“课文”,进一步理性回归教材,这是对事实的尊重,也是现实的作文命题的必由之路。
近3年特别是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当前作文中考命题的趋势和特点,自然对2011年中考作文复习备考具有一定的启示。
首先,要吃透课标,明确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作文复习效率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文课程标准》就是中考作文的“器”。“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吃透课标精神,复习便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其次,要关注自我,思考生活,提高审美素养。根据中考作文发展趋势,侧重“自我”和对生活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感悟的命题会成为2011年中考主流。平时要注意积累成长中经历的点滴,抒写心灵,做到“我手写我心”。只有叙写出自己的生活,展示生活细节,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才能写出感动自己、打动他人的文章。关注社会,对社会问题能有自己的判断与评析。关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审美素养。初中阶段正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通过创作表现思想变化的轨迹有很重要的意义。再次,要加大阅读量,积累丰富素材。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的积累,我们是无法写出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考场佳作的。积累素材训练应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笔者建议大家应重点积累如下八个方面的素材:一是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的;二是热爱有品位的文化艺术的;三是历练人生观念、思想方法的;四是省察价值取向、4 道德情操的;五是铺叙美好的亲情和友情的;六是描摹美丽的景物和感人的场面的;七是展望、预测美好的未来的;八是了解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同时还要明确素材积累的多种途径。如对“借”这一素材就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积累:一是从名人名言角度:譬如牛顿说:“我之所以比笛卡儿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二是从生活角度:船要远航,离不开帆和桨,帆使船借助风力,桨使船产生动力。三是从自然角度:譬如紫藤萝和牵牛花,虽然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丽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又如月亮本来是不发光的,它借助太阳光才有了自己的阴晴圆缺。四是从历史角度:譬如诸葛亮巧借东风,萧规曹随等等。希望同学们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强化素材积累之训练,为写好考场作文提供真实而典型、新颖而生动的“源头活水”。
最后,要扎实进行作文规范训练。笔者认为,没有充分的入“格”训练,是很难实现作文的出“格”,更难做到升“格”,写出有鲜活独特的内容、有独特新巧的构思、有新颖绝妙的切入视角和与众不同的语言的考场佳作。建议同学们首先注重题型之训练,就是要根据本地考区的常用题型(至少两种),研究它们的应对方法,认真训练。譬如,应对全命题作文,一定要对题目(包括导语部分)进行仔细分析,对组成题目的各个语素和词语,都要明确其意思,从而准确把握题目规定的写作范围和内容。应对半命题作文,要认真研究文题中的引言和要求,吃透已经给出的题目词语的含义,补出合乎语法规范的短语作为题目。补题时,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打破思维定势,补出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把握的、感悟最深的、最容易写出新意的题目。只有这样,才能扬己所长,掌握主动。应对选题作文,要在较短的时间里确定写作试题,为自己的考试赢得主动。挑选的原则应该是选熟不选生、选易不选难。如果选择的是材料作文,要读懂材料的内涵(涉及的主题和相关内容),找准材料的关键点写感想;发挥联想,结合现实生活谈感悟;挖掘材料深意,提出深刻观点。其次注重方法之训练。一是强化全程训练。可以按照老师的复习计划,从作文评分的若干方面(如审题、构思、立意、选材、表达、修改等),逐一进行训练,每一项都要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强化局部训练。主要是列提纲、开头、结尾等影响中考作文评分的关键部 5 位和个人劣势方面,不妨重点训练几次。三是强化创新训练。平时要加强对 “精”“深”“活”“新”等方面的训练,以闪亮的标题“煽起”阅卷老师的情,以靓丽的“凤头”激起阅卷老师的趣,以精彩的“豹尾”勾住阅卷老师的魂,以优美的文笔打动阅卷老师的心,以漂亮的卷面“迷住”阅卷老师的眼,以便收到平中见奇、同中见异之效。四是强化速度训练。这是为了避免在考场上因时间不够而导致无法完卷的遗憾。平时应训练自己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行文、快速修改的能力,养成“快”的习惯。
第三篇:2012高考作文预测命题
2012高考作文预测命题
预测命题1
有一位叫马丁·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牧师写了一首短诗,这首诗被镌刻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
一开始他们来抓共产党,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员。
他们来抓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然后他们来抓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然后他们来抓我,已经没有人能留下来为我说话了。【写作指导】
当纳粹对“我”身边的人进行迫害时,“我”三缄其口,不肯说话,因为“我”认为自己不属于那一分子,他们的生死与“我”无关。而当最终纳粹的黑手向“我”伸来时,周围已经没有人能留下来为“我”说话了。“我”的冷漠不仅害了别人,更害了自己。
而在世界变得越来越冷漠的今天,在享受孤独和学会漠视的今天,这则材料无疑更具有一种发人深省的警示意味,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它告诫人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等紧密,我们绝不能断言“我绝不会麻烦别人”“X人X事与我无关”“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会影响很多人的命运,进而影响着自己的命运。那么,在这个充满了联系的世界中,我们就应该对他人保持谦和诚恳的态度,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这也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世界观。由此,我们可以谈个人对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价值与作用,不能因为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袖手旁观,甚至落井下石,而是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所能去关心、帮助他人,因为世界上没有一座孤岛。
【同类素材】
1.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约翰·多恩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如果海水冲掉一块/欧洲就减小/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2.《六国论》: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3.中国第一个真正让世人接受的并有华尔街称号的古城是山西的平遥,为此平遥还准备“申遗”。而平遥古城中让人最为惊叹的是统治中国金融界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山西票号的没落。由于各个票号各自为政,难以联合起来组成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大金融集团,而且资本量小,所以竞争力就很弱,无法与后起的银行抗衡。这是山西票号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4.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人们就把它们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多米诺效应”。第一棵树的砍伐,最后导致了森林的消失;一日的荒废,可能是一生荒废的开始;第一场强权战争的出现,可能是使整个世界文明化为灰烬的力量。
预测命题2
当代著名作家王蒙有三枚闲章:“无为而治”“逍遥”“不设防”。虽然中
国自古就有俗语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王蒙却依然把“不设防”看作是自己始终不悔的人生信条。
这则材料中的“不设防”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 【写作指导】
材料中被王蒙视为信条的“不设防”的意思是: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不文过饰非,坦荡真诚,光明磊落。这则材料教育大家在为人、处事、交友中要态度诚恳,不掩耳盗铃,也不拒人千里之外,对青少年有着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
当我们弄清了这个词语的意思之后,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为什么不设防?
首先是因为没有设防的必要。一来自己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礼之思,防什么?二来如果设防,就要装腔作势,装模作样。结局必定是言行不一,当众出丑,徒留笑柄。不设防,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乃至敢于自嘲,意味着清醒,更意味着自信,意味着真诚。三者,设防就要戴上假面,拒真正的友人于千里之外,终于不伦不类,成为孤家寡人。不设防是最好的保护,以亲切和坦荡的态度,赢得家人与友人的了解与支持。还有,不设防意味着放弃了警戒、紧张的心理,以一种放松、坦然的姿态去面对自己、面对他人以及社会时,因为消弭了紧张情绪而使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怎样才能做到不设防?
要除去功利心,拒绝物质、名利的诱惑,淡泊宁静。要敢于正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一个有立体感的不戴面具的人。要自然、率真,不必处心积虑,从而活得踏实、轻松,洒脱自如。
【同类素材】
1.《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就是不设防的人,所以他总有机缘凑巧,最终成为一代大侠;而慕容复却徒具南慕容的美名,处处防人害人,最终非但光复祖业无望,而且身败名裂,贻笑大方。
2.人在两种情况下没有影子,一是黑暗中藏匿,二是太阳下躺着。
3.王维: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无事更相疑。
4.巴金在《随想录》中坦陈自己在“文革”时期的行为,对自己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5.只有在高度放松的时刻,注意啊,这种放松可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一种运筹帷幄的淡定,是一种对自我高度信任的冷静,大智若愚无为而治,你的潜能就秣马厉兵地活跃起来。——毕淑敏《像烟灰一样松散》
6.《晋书·阮籍传》:“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预测命题3
材料一:诺基亚曾是欧洲上个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曾是欧洲人与硅谷进行技术竞争并因此创立企业巨头的典范;在2000年的时候,诺基亚也是美国投资者“皇冠上的珍珠”,它的股价一直相当坚挺,始终在上升;一直到3年之前,也还没有人能设想如此一头巨大的庞然大物会面临危机。
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爬到了事业的巅峰的诺基亚,在很长时间内都对市场的变化不以为然,固执地相信着自己的固有优势。当iPhone推出时,它一直对其发展势头置若罔闻。如今,当注重握在手里的时尚的消费者越来越倾心于iPhone时,诺基亚的风采也就不复存在。
材料二:一只野狼卧在草地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由多则材料组合成的材料作文。对于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要注意辨析材料的异同,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挖掘材料蕴含的意义,准确把握命题意图。而材料间的关系,大致有以下三种:
1.同义关系。指材料的性质、蕴含的意义、体现的观点相同。
2.类义关系。指材料表面看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深入内里,却能发现,它们所蕴含的意义具有相类似之处。
3.反义关系。指材料的性质、蕴含的意义、体现的观点是截然对立的。作文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对立点,深刻剖析这种不同所反映的问题实质。
抓多则材料间的“关联点”有两种基本思维方法:
1.求同法。提供的几项材料在形式、内容上虽不相同,但在内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审题时就要找出材料间的共同点。
2.求异法。如果几项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那么在审题时,首先就应找出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从正反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观点,形成立意。
这是一个具有反义关系的作文材料:诺基亚惨遭滑铁卢就在于自我陶醉,安于享乐,没有危机意识就会面临杀机,危险必然悄然降临;而野狼做事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由此可见,对于对手、对于未来,应一直心存谨慎,只有居安思危,具有忧患意识,才能高瞻远瞩,防患于未然。小到个人、团队的进取,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世界的发展,无不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
【同类素材】
1.2011年8月的强台风“梅花”,最终与浙江擦肩而过,数十万不眠不休、严阵以待的浙江干部群众再一次经历了“十防九空”的防台过程。这些工作虽然不如形象工程好看,也不能直接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为地方GDP添砖加瓦,却能大大降低灾难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这恰恰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最大的功绩。对于生命,不仅仅只是遇难中伸出援助之手,更应该在日常管理和服务之中高度重视生命和财产安全,防患于未然。
2.法国的马其诺防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总共造成法军近500万人的死伤,战后,惨痛的教训使法国民众陷入一种极端的情绪中,那就是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敌人的再次侵略。在这种背景下,一条长约700公里,耗资近50亿法郎的军事防线建成了。这就是以当时法国战争部长安德烈·马其诺的名字命名的、闻名于世的马其诺防线,因为拥有着极高的安全系数而被当时的法国人津津乐道,法国人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但就是这样一条曾经号称“固若金汤”的钢铁防线却成了世界军事史上最大的笑话。可笑恐怕就在于,这样一个庞大、先进而又史无前例的防御工事居然不废一枪一炮就被德军轻易攻破。1940年5月,德军机
械化部队突袭比利时,翻越阿登山区,侵入法国,直接插到马其诺防线的背后,同时兵临巴黎城下。而此时,固守在马其诺防线的法国士兵居然没有向首都方向抽调一兵一卒,还在顽强地等待着敌人的正面进攻,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3.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4.项羽入关后分封诸侯,为了压制刘邦,立刘邦为汉王,并由秦之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对之进行合围封锁。刘邦在入巴蜀时烧绝栈道,以示自己并无东出之意。项羽被迷惑,从而放松了对刘邦的戒心。后来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最终打败项羽,江山尽归汉室。
预测命题4
请以“余音未了”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余音未了”,这样一个主谓短语的字面含义是音乐的效果仍未结束。联系生活实际,它一方面告诉我们胜利、喜悦和灾难、不幸等事件过后,在它的影响仍在持续时,在它的阴霾还未散尽时,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奏响人生乐章?我们可以从事件的发展历程角度思考它成败之所在,深入分析探讨它给我们的启示与借鉴,切中肯綮,显示出一种沉着冷静的思辨色彩,这是这则材料立意的最普通也最容易的角度。
比如,可以从中国或者世界发生的大事件切入:2008年汶川地震、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舟曲泥石流、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2011年日本大地震与核辐射、2011英国伦敦骚乱„„在这里,“余音未了”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在胜利、喜悦和灾难、不幸之后,我们从中得到对待胜利与灾难的态度:在成绩面前,我们要继续向前;在灾难面前,我们更不能妥协、退让。
不过,由于考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基本相当,所以在取材的时候容易出现雷同,会不约而同地触及到人尽皆知的热点,如果对于问题的思考又不够鞭辟入里,极易流于肤浅。因此,不如另辟蹊径,避重就轻,避实击虚。这就需要放弃表象的“实”,挖掘内在的“虚”。
如果能从文化、哲学、历史的角度进行反思,从历史事件、文化的发展、变迁、融合、消亡等方面入手,以史为鉴,以史为戒,将古今融合,借古讽今,就不难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
【同类素材】
1.2010年末,史铁生走完了自己多舛的人生。在他去世后,夫人陈希米郑重地签署了捐献肝脏和角膜的文件——“铁生讲过,把能用的器官都捐了。”史铁生23岁就下肢瘫痪坐到了轮椅上,无法像我们一样站起来生活,但是,他的死让他高高地站了起来,而且站到了中国人的道德高坡上。他让我们每个人思考生的价值、死的意义。正如在《相约星期二》中,莫尔教授告诉他的学生,死亡不过是走过一座桥,到远方去旅行,肉身是无法永恒的,永恒的是人类的精神和爱。
2.1968年4月,美国黑人人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时被人谋杀,年仅39岁。斯人已逝,精神长存,他的事迹一直鼓舞着美国黑人为民主、为自由而斗争。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已经沧海桑田人间巨变,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不仅已经变成现实,黑人的孩子奥巴马更是把马丁·路德·金梦想中的自由平等带到了一个曾经不可思议的高度——经过民主自由的选举荣任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
预测命题5
一面镜子,照了一辈子人
就是没有照见自己
有一天它邂逅了另一面镜子
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 【写作指导】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品语义。把握“诗家语”的一些特殊性:诗歌常对语言进行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含蓄美。
2.抓意象,抓关键。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或指代性,审题时,我们可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联想、体会,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这一步我们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诗中有什么意象,二是这个意象有什么深层意义或象征意义,可采用相似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求。
3.析主旨。顺诗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分析它们包含了怎样的是非、善恶、褒贬等观念,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结合这首诗歌材料来看,这首短诗共四句,短小精悍,寓意浅显明了,诗歌中的物象是镜子。说的是镜子,一辈子只照别人,就是没有照见自己,直到有一天,偶遇另一面镜子,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
首先,通过关键语句,把握材料的感情倾向。
“照了一辈子人”貌似赞扬无私奉献,但“没有照见自己”“看见自己的真面目”却将感情极力地扭转为贬斥,联系全诗,诗歌意在批评镜子只能鉴人,不能鉴己;只能明察秋毫别人的得失,却看不到自己的庐山真面目;只能知人,不能知己。
另外还有关联词,“就是”“才”也可以作为佐证。表明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深深的惋惜,是浅浅的责备,是淡淡的批评。由物及人,诗歌意在告诫我们:不但要知彼,更要知己。要认清自己,不但要知人更要察己,不但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别人,更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要为自己准备一面“镜子”。
这也是作文的立意,当然还可以化大为小,从如何认清自己入手,如材料找另一面镜子,论述“以人为镜,看清自己”。这里的人,可以指大众,可以指领袖、精英、榜样。可以从大众身上看到人类的劣根性、人性的丑陋,从而反省自己丑陋的一面;也可以以领袖、榜样、楷模为高标,感知差距,寻找自身的不足,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具体说,“以人为镜”中的人,可以指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诤友、知音、爱人、师长、同事、邻里,也可以是素昧平生、萍水相逢之人,甚至可以是对手。
还可以史为镜,前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吸取教训,认清自己,不让悲剧重演。如毛泽东“不可沽名学霸王”。
当然,要认清自己,不一定非得借助外在的“人”“史”“物”,还可以为自己准备一面心镜,即“反躬自省”“三省其身”,时时开展自我批评。
作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1.知人更要知己。辩证地谈,前者作铺垫,着重论述后者。2.以人为镜,看清自己。3.诤友——生活中的明镜。4.知音——人生的一面镜子。5.要利用好对手这面镜子,看清自己。6.以史为镜,看清自己。7.反躬自省,吾当三省其身,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8.要认清自己,着重强调认清自己的意义。
【同类素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朋友应该是你的一面镜子,正所谓“道义相砥,过失相规”。
3.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考兴衰;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第四篇: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预测与备考要点
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预测与备考要点
一、侧重人文性、思想性,突出理性思辨与文化传承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与2003年版相比,“课程目标”方面的变化显而易见:2003年版设置五大课程目标,分别为: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2017年版课标则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其中“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美的表达与创造”“传承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等提法令人耳目一新。
可以预计,2018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将落实“新课标”要求,更加侧重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突出时代精神;讲究理性思维与生活感悟,注重材料内容、含意的广度与深度,加大思维力度,让不同思维习惯的考生尽量发挥其才能;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文化热点切入,引导考生激活人生体验和知识积淀,并展示真我风采。
二、从泛泛评议走向“具体说理”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在谈到“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时指出,“通过近乎真实写作情境的创设,给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这在考场上要求考生有对象感、有针对性地写作”,该题型“有利于纠正考场作文的‘假大空’取向,包括近年来议论文体写作愈演愈烈的空思辨、伪思辨的玄虚现象”。解决“假大空”“空思辨、伪思辨”靠什么?靠的是“真实写作情境的创设”,靠的是真实而具体的“任务”。“任务”越具体真实,就越难放空炮,才越可能有思维的深度与说理的强度。
从泛泛评议到具体说理,这在2015年全国卷的“小陈举报老陈”、2016年全国卷的“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途径”、2017年全国卷的“中国关键词”,与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预测充满变数的生活”这两道题上表现相当明显。像“预测充满变数的生活”,就是一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命题。大数据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不同主体、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途径的预测,其客观效果可能截然相反,而社会效应也可能大相径庭,因此,一刀切的肯定与否定、接受与反对,都难以合理解释其复杂的影响。思考角度之多,价值判断之细微,都需要考生的深度分析与理性判断。再来比较一下下面两道题:
(1)扶危济困。
(2)一老人倒地,痛苦不堪。年轻人正要上前搀扶,有好心人提醒说,这个老人以前曾经在马路上碰过“瓷”。年轻人犹豫了……
显然,前者容易导向“一元性”的是非决断,导向“假大空”的滔滔不绝;而后者强调的是议论文的“说理”功能,着意引导考生在“说理”上下功夫。
事实上,“任务驱动型”与“具体思辨型”命题所倡导的思维方式具有相通之处――它们从实质上否定了抽象的、空洞的、教条的思维方式的用武之地,而将思维的具体性、逻辑性、思辨性与批判性推到了前台。空洞的命题,只会产生空洞的作文;只有??命题自身做到了“有的放矢”“言之有物”,考生的“文体意识”与“功能意识”才能被激发,学生才能写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有用之文。相信2018年高考作文中,此类“具体说理”性命题将占据绝对优势。
基于以上预测,我们可以断定:再像过去那样背上若干篇文章,进入考场后机械套作的方法已彻底失灵了。往下,试就2018年作文备考提一些建议:
一、增强“一种意识”(即“任务意识”)
材料型作文经多年实践,已趋于成熟;2017年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写作要求,指令明确,发展了任务型写作。如全国Ⅱ卷作文,要求“合理引用”两三个名句,意在规定考生在理解与发掘名句内涵的前提下,结合具体语境引用名句,或简单借用,或深度化用,使之自然地融入全文。全国卷命题向来具有“风向标”作用,预计2018年将有部分考区向全国卷看齐,在供料后添设“任务型指令”(有的还会限定只能写成议论文体),由此可见落笔时“任务意识”不可或缺。
二、强化“两种文体”(即议论文与记叙文)
(一)议论文写作的注意点
首先,要尽可能提出一个“独特的判断”。南京师大骆冬青教授指出:“‘讲理’对高中生而言是一个难题,要学会遵循其规则;在此基础上,又得注意,不能讲别人已讲过的‘道理’,你必须在人家已讲过的‘道理’上哪怕变动一点,那就要抓住那‘一点’,展开充分的论述。”确实,一篇议论文中,如果你论证的是尽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而没有自己的体会感悟,从立意上已然失败。为了提炼观点,为了得到属于你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必然要把自己带入,从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找到这个点,从这个点扩展、发展,寻找到独特的判断。
其次,在“就事论事”中学习分析论证。议论文的核心是“说理”,“说理”的核心则是“分析论证”。分析论证的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分析论证能力也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能力,在质疑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分析、合理论证与理性建构,是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常规模式。在议论文写作中,如何训练分析论证的习惯与能力?笔者的建议是,从“就事论事”开始。在我们的语汇中,“就事论事”似乎意味着眼界狭隘,思路封闭。换个角度看,“就事论事”不仅是一种力求公正与理性的人格素养,也是一种具体分析、谨慎断言的思辨能力。面对一个事物或一个事件,如果就事论事,你就不得不深入分析它的各种因素、结构、功能、背景、价值……有了深入的分析,才会有全面的理解,也才可能有充分的论证,断言才会有理性的力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说白了就是“就事论事”。当然,“就事论事”也不排斥“生发开去”,关键是“就事论事”要“论”得在理,这样“生发开去”才不会无中生有。
此外,就高考议论文来讲,考生还应想到自己的观点可能有人反驳,有时我们甚至就是针对人家的观点来发表议论的。就是说,你所有的观点都有一个对立面,而你头脑里有没有这个对立面,是很不一样的。必须给自己设置一个“假想敌”,如果意识中有一个假想敌,写文章的时候头脑就不会那么简单,否则文章就会直线地往前推进。当能想到自己所有的观点都会有人来反驳、攻击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去考虑怎样来打倒这个假想敌。
(二)记叙文写作的注意点
写记叙文,首先要写出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健康的人生观,把哲理性的思索蕴含在生动的故事之中,让生活暗示出深刻的主题。当然,考虑到考场作文阅卷时间有限的特殊性,篇末点题(最好还有“画龙点睛”的升华)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要精心裁剪,巧妙构思,努力避免平铺直叙。一方面,为了精粹,需要调动倒叙、插叙等叙述方式;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选择叙事的角度,看从哪个人的角度来讲故事才最适合。小学生式的第一人称叙事,加上平铺直叙,这样的考场作文常常是最平庸的。正面的例子如2017年江苏考生的《转弯口的车》,此文以主人公女儿的视角来讲述母亲与外公的往事,特别是开篇不点出母女关系,直到后半部分才交代“故事中的杨小茉是我的母亲”,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先写母亲不懂事、虚荣心强,对外公破旧的电动车心存芥蒂,埋怨、嫌弃外公,然后写母亲生养了“我”之后,慢慢理解了父爱,为当年的无知、不孝感到惭愧、后悔,通过前后变化,将文意不断推进。整篇文章构思新巧,内容感人至深。
最后,集中到叙事的核心――人物、情节、场景,就要注意少叙述、多描写。叙述的特点在于陈述“过程”,着力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描写则注重具体描绘人物或景物的状态、样貌,尤其是事情发生发展的细节和特征。应当把力量集中到主要的、关键的人物,以及情节与场景的描写当中,让文章慢下来,在某个重要的地方慢下来,进行各种各样的刻画。只有经过这样的刻画,你的文章才会变得有血有肉。
三、做好“三项工作”
1.重温原理。要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逐一梳理出来,联系现实(或在阅读报刊时评中)吃透记牢,以增强自身的思辨能力。
2.揣摩言论。经常摘抄各类报章、文摘上的名人妙论、凡人警句,静心揣摩其“发力”的方法和技巧。
3.专项训练。要分类整合各类作文题,以“列出提纲”为抓手,短平快地进行“观照力”“开掘力”训练。尤其须注意的是,“理性思辨代表思维的最佳视角,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高考作文等次的高低”(特级教师肖家芸语)。要使文章深刻,就得提升思辨力,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结合当前实际,建议同学们写议论文时,尽量理清以下关系:既要学好知识,又不忘社会实践;既要充满自信,又不忘谦虚谨慎;既要彰显个性,又不忘学会自控;既要快乐身心,又不忘文化品位;既要胸怀大志,又不忘道德细节;既要提高生活质量,又不忘艰苦奋斗;既要维护自身权益,又不忘帮助?弱;既要改善生活条件,又不忘保护环境;既要处理违规事件,又不忘促进和谐;既要大力发展经济,又要不忘遵循规律;既要勇于不断创新,又不忘优良传统;既要加强硬件建设,又要不忘提高内在素质;既要看到改革成就,又要不忘纠正失误。总之,在谈及社会与人生时,需要作些文化思考、历史思考,有点忧患意识、批判意识;应该在坚持讲政治的前提下,多想想人权、人道与人性,多用真心、真情、真言去表达。只有这样,才能有真切的体验、不俗的认识。
第五篇:2005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
2005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
从1999年起,话题作文已经考了六年。这六年中,话题作文作为语文高考渐趋稳定的作文命题形式,也是稳中求变,逐步走向成熟的。这一命题形式以其颠覆传统的特质为语文界所接受,同时也促进了语文教育全面而深入的改革,对写作教学更是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2005年的高考作文怎么考,这是语文界特别关注的。如果不出意外,2005年的高考还会采取话题作文这一形式。为了摸清命题规律,提高作文备考的效率,有必要对高考话题作文的走向进行理性的挖掘和合理的预测。我们可以从六年来话题作文(包括单独命题的省市)的考试中,隐约摸索出其内在的轨迹:回避热点又暗合时代主题,逐步由“精英主义”向“大众主义”转型,呼唤“绿色作文”,以人为本、以活为源、以悟为魂、以真为纲,立足基础等级,兼顾发展等级。笔者在探讨2004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话题作文的特点的基础上,从话题作文的导向、内容、形式、评价四方面人手,简要挖掘了2005年高考话题作文的十大走向,并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备考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