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入情朗读感悟真谛
入情朗读感悟真谛
教材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丑小鸭》是根据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编的一篇课文。丑小鸭是一个经历艰难曲折的历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这篇课文告诉孩子,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故事贴进儿童生活,十分感人,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
设计理念: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充满童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投入地朗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激发与“丑小鸭”美好心灵的共鸣,进而领会文章思想感情,感悟人生真谛。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领悟童话的教育意义,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与“丑小鸭”的美好心灵的共鸣。
教学难点:
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已经上课了,可是还有12只懒洋洋的“小鸭子”还躲在蛋壳里睡觉呢。快来收醒他们吧!(课件出示12个鸭蛋,每个鸭蛋里面有1个词语,生字为红色。)
指名读(学生每读对一个词语,鸭蛋里就钻出一只鸭宝宝);“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精美有趣的动画设计,使枯燥的生字复习巩固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2.检查书写(课文后田字格中的字、词)情况。(投影学生作业,评议交指导正确书写。)
3.重温故事。有一个小朋友看完《丑小鸭》这个故事后,把故事内容画成连环画,想看看吗?(课件出示连环画,学生欣赏。)谁能把这个故事说一说?
(设计意图:复述故事给学生提供了语言表达的机会,使所有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为细读感悟打下了基础。)
二、入情朗读,体验情感
1.感受丑小鸭的“丑”。
丑小鸭到底有多丑?(课件出示丑小鸭图)
指名说,(毛灰灰的……)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指名读,齐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感受丑小鸭的丑,为下文体验丑小鸭的不幸遭遇做好铺垫。)
2.体会丑小鸭的不幸遭遇。
(1)学习第3自然段。
因为丑小鸭长得丑,所以他一出生就受到欺负。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
看图说说丑小鸭是怎样被欺负的?(课件出地插图2。)
相机引导品词:为什么说公鸡“啄”,而不说“咬”?哪些动物也是用啄的?
书上是怎样写场面小鸭被欺负的?(再读第3自然段。)
现在让我们做一回丑小鸭。当哥哥、姐姐咬你,公鸡啄你,连本该关系、照顾你的养鸭小姑娘也讨厌你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表述。板书:孤单)
丑小鸭又是怎么做的呢?(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你能读出丑小鸭的孤单、可怜吗?(指名读。)
谁能读得更显孤单、可怜?(再指名读。)
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到丑小鸭真是既孤单又可怜,其他同学也像他那样读一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少讲多读,引导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丑小鸭的孤单和可怜。)
(2)学习第4~5自然段。
丑小鸭离开家,日子过得好不好?学生朗读第4~5自然段。
课件出示动画: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
小鸟会怎样讥笑他的?(学生想象后表达。)
请看安徒生爷爷怎样写小鸟的讥笑?(补充原句中被删去的句子,课件出示。)
“你这个丑妖怪,希望猫儿把你抓去才好!”
“你真是丑得厉害。”
读完安徒生爷爷的原著,你有话想说吗?(学生表述。)
(设计意图:引用原著,既促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角色情感,又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愿望。)
面对小鸟的讥笑,猎狗的追赶,丑小鸭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教师整合的句子: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指名读、齐读句子。)
丑小鸭怎样悄悄地过日子?课文没有具体写,也没有配上插图,我们先给课文配上插图,然后说说丑小鸭是这样悄悄地过日子。(学生画画,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为课文配插图是一种形式,目的是巧妙地引导学生想象并说出“丑小鸭怎样悄悄地过日子”,这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又促进了学生感悟。)
小结:是的,虽然丑小鸭的生活充满种种不幸,但他仍然不断地寻找美的一切。这一天傍晚……(课件出示画面和句子: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
丑小鸭在惊奇、羡慕什么呢?(他惊奇、羡慕天鹅长是非常漂亮;他惊奇、羡慕天鹅有很多朋友;他惊奇、羡慕天鹅可以飞得很高。)
说说你对“羡慕”的理解。(学生表述。)
天鹅有的,丑小鸭都没有,而他自己又很想要有,这就是――(学生说)羡慕。
理解了这个词语,相信你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学生读。)
(设计意图:将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
丑小鸭遇到的困难仅仅是这些吗?请看!(课件配乐出示画面:茫茫的雪地,北风呼呼地吹。教师动情描述:猛烈的北风呼呼地吹,像一只可怕的野兽,可怜的丑小鸭,有家不能回,往后的日子,他可怎么过下去啊!)
(3)学习第6自然段。
指句读、分组读、齐读第6自然段。
(设计意图:哀伤的音乐,雪花飘飘的画面,加上老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定能触支学生的心弦,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丑小鸭离开家以后,日子过得好不好?(引导:日子不但不好,而且差点被冻死了。)
离家出走多危险呀!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多眼爸爸妈妈交流,可千万别离家出走呀!
3.感受“巨变”,体验“惊奇”。
学习第7自然段。(齐读。)
现在,我们再也不用为丑小鸭担心了!(课件:欢快的音乐,春天的景色,美丽的天鹅)瞧!春天来了,小草绿了,幸福终于降临到了丑小鸭身上,他变成了一只――(学生说,教师板书:漂亮的天鹅)
天鹅有多美?你能找出文中的句子吗?课件出示句子: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
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描写。(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师生齐读。)
丑小鸭变成这么美丽的天鹅,他是怎么想的?读出文中句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他的心情怎样?(惊奇、幸福。)能用惊奇、幸福的语气读一读吗?(齐读。)
(设计意图: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白天鹅的幸福,既达到了“以读悟语”的目的,又收到“以读悟情”的效果。)
三、巧悟意蕴,拓展升华
1.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之后,他的家人非常高兴,为他开了欢迎会。哥哥、姐姐来了,养鸭的小姑娘来了,农夫来了,一只刚出生的丑小鸭“丑丑”也来了。他们会对天鹅说些什么呢?
________对于鹅说:_________。
(设计意图:创设迎亲会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感受不同角色的心情和丑小鸭的美好心灵。获得情感的熏陶,也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2.介绍丑小鸭、张海迪、海伦•凯勒的成长小故事,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在学习完童话,学生明白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也正确认识引用名人的故事,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是语文学习与德育的完美结合。)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阳翟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第二篇:朗读感悟 入境入情(马陵山)
朗读感悟 入境入情
我国的古诗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它是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古诗,这些古诗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意境深远,感情浓烈,音韵优美。但由于古诗创作背景的独特,学生学习时空的距离,“情感态度”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教这类课文,才能让学生品出诗的韵味,走入诗的意境,深刻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古诗带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呢?下面就以《示儿》为例,谈谈本人在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是怎样进行古诗教学的:
一、导入释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很重要。一般来讲,一首古诗的诗题就是主要内容的简要概括,理解了诗题,也就抓住了该诗的主要内容。教学开始时,我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导入:“你知道南宋诗人陆游写的哪些诗?”生背后,我用悲壮、深沉的语气,结合《示儿》写作背景揭示课题:“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为了杀敌报国,他弃文从军,然而由于朝廷腐败无能,面对金兵犯进,却投降求和。陆游多次主张抵御外敌,反被罢职。直至1210年,也就是陆游86岁临终时的时候,南宋大片国土还被金兵侵占着,此时,陆游已是苍老体弱,驰骋沙场杀敌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弥留之际,他写下了一首爱国诗—《示儿》”。板书课题后释题:“‘示儿’就是告诉、嘱咐儿子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诗题发问(师重点保留这一问题:陆游在诗中告诉儿子一件什么事?嘱咐儿子什么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就积极、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简介历史背景也为下面理解诗意,体会作者“但悲不见九洲同”的思想感情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朗读理解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学习离不开读,古诗更是如此。反复朗读,才能品出诗的韵味,才能理解诗意。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带着上述提出的问题反复朗诵古诗,自己试着理解诗意,然后通过质疑,提出不理解的词,引导学生同桌
或小组合作进行讨论,解疑:先说说“空、悲、定、无”的意思,再说说诗句大意。最后让生集体交流,并概括回答上述提出的那个问题。这样做,使学生积极讨论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快理解诗意。
三、品读感悟
新课程新理念指出:“要活用课文。即年段不同,古诗教学的重点就不同,低年级是读读背背,中年级可以理解一下诗句,高年级则要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这一步是古诗教学最重要的环节。诗意初步理解后,教师还要抓住诗句中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根据诗意去朗诵、品味、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示儿》这首诗里,作者没有刻意遣词造句,只是形象地运用“悲、告”二字把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洲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收复中原”的喜讯告诉他的这种爱国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所以学生在朗诵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诗中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你体会到什么?”学生通过反复读、悟,深深体会到诗人临终前既没考虑金钱,也没考虑妻儿,他明知万事空,却为看不到祖国的统一而悲伤。一个“悲”字就表达出了诗人那浓浓的爱国情!
如果说“悲”字写出诗人毕生的心事,一个“告”字则写出诗人坚定的信念—相信中原一定会收复。接着,我又让学生反复诵读后两句,引导学生再次思考:“等到北定中原时,诗人早已离开人世,他怎么知道中原会被收复?这首诗中还有哪一点让你感动呢?通过读,学生由“告”字深深体会到诗人坚信祖国必统一的信心。最后引导学生以“悲”字为感情基调再次感悟和品读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感。至此,学生不仅体会到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热忱,也学会了通过重点字词赏析古诗的方法。
四、入境体验
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我们:“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通过于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入境进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示儿》是一首千古传颂的爱国诗,情意真切,语句流畅,是对学生
进行爱国教育的好教材。为此,我先引导学生看图,结合诗意,根据老师的提问:“陆游临终前是怎样嘱咐儿子的?”想象陆游嘱咐儿子时的语气、动作及嘱托内容,然后用上
一、两句开场白作引子,说说陆游临终时嘱咐儿子的情景。例如:“想到金兵践踏国土,自己即将离开人世,再不会有杀敌报国的机会了,病卧床榻一段日子的陆游感到悲伤和遗憾。他让儿子扶他靠在床头坐下,然后手指远方,喃喃地对儿子说:“……”从而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想作者所想,感作者所感……然后针对香港、澳门已回归祖国,但我们的宝岛台湾还未回到祖国的怀抱,以陈水扁为首的台联党却妄图搞台独来分裂祖国这样的时事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想。使学生懂得:渴望祖国统一,反对分裂是世世代代人们的强烈愿望。
通过联系实际,渗透了德育,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入情入境,水到渠成,既然就会读出诗人那强烈的爱国热情。最后我们训练学生有感情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四、联系积累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我们在讲古诗的时候,并不能单纯的只讲一首,应联系其他与之内容相关的诗一些欣赏。例如:学《示儿》这首诗,学生知道了这首诗是通过写诗人告诉儿子令自己悲伤的事,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别忘了把“好消息”告诉他来表达诗人爱国主义情感,我们可以联系也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诗来简单欣赏、背诵。师出示陆游所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入东海,五千仞山,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写的是当年南宋的大好河山被金兵侵占着,那里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们多么盼望军队能早一点收复失地呀,然而一年,一年过去了,还没有一点消息。写出了人民对朝廷的失望,表达了诗人盼望早日收复失地的愿望。师简单介绍诗意后,让学生用同背诵《示儿》一样的语调有感情诵读这首诗,并背诵下来……。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下的古诗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诗题,即全诗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朗诵、品味、感悟,这样才能提高古诗的教学质量。
第三篇:朗读讲座感悟
朗读之体悟
2014年3月27日上午,我校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名师示范课观摩活动几讲座。当然,我作为火炬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作为一个初登讲台的新老师,听了名师的课是非常荣幸的;作为一个没有特多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观摩了名师的教学过程是颇为受益的;听了这位年轻名师王哲勇的公开课是深深感到责任重大的。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教学语言的简洁、准确、精炼;有层次的月度技法;有效的激励机制等。这些在王哲勇老师的课堂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这又使我受益匪浅。“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上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这才是真谛。“简单”并不代表讲得少,读的少,学的少,做的少。而是从简单的阅读、朗读、诵读中体会与感悟。并且,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主基调。
通过本次“阅读教学公开课及讲座”活动,结合对照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觉得感慨颇深,以下是我个人总结的几点体会与感受: 第一,要转变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教学方法要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转变为自主探究、自主朗读、从读中悟的学习方法。
2、学习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引导学生朗读时的导播语言是很关键的。学生从门外进入门内的桥梁就是老师的语言。学生朗读后的评价与校正还是老师的语言。追问、反问、疑问等提问方式还是老师的语言。第二,教学阅读中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阅读。在朗读一篇文章时,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不同,读出来的感情基调也有些不同。老师应做的就是在基本感情色彩相同的基础上可求不同学生的些许差别。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自我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功与否。
另外,学生的朗读与体悟和教师的示范朗读息息相关。我深刻认识到教师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会与感悟。可以说,朗读是小学语文课文必要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教师既能简单轻松地教,学生有能轻松简单地学,并且还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聆听了名师的示范课及讲座,我领略到了名师的教学风范,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及激情的朗读方式。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朗读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精髓。
第四篇:朗读教学感悟
朗读教学感悟 让语文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
乌金学校 黄平安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低年级课文语言优美,浅显易懂,是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极佳载体。教学中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课文读准确、流利,可是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却是需要教师的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朗读感悟呢?
1、以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当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就是让学生自己爱怎样读就怎样读,在学生自己读后指名读,点了几个学生读都没有能读好,教师却总会再请,屡次受挫,学生越读越没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课文,对一些生字新词及长句子,要很流利地读出来有一定困难,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在低年级进行教师的示范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语音是口耳之学,教师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加上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学生就能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在发音、语气及句读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如:我教《小竹排在画中游》一课时,是这样领读的,先用轻松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调领读“小竹排,顺水流”,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则用欣喜的语气诱发学生对景物喜
爱之情;最后充满激情地高声朗读“江南鱼米乡,小竹排在画中游”,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跟随老师的领读,学生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陶醉了,犹如置身于美丽的江南鱼米之乡,亲身感受着那里风景如画,鸟语花香的动人美景。
2、用比较、揣摩,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符号,是传递情和意的一种符号载体。课文里有许多描写优美的词句,这些关键词句正是作者需要表达的情和意。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一种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朗读课文只能读出字音,不能感知、领悟语言文字中所传递的情意。所以教师务必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比较、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是培养语感准确性最常见的方法。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可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色,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如课文《秋天的图画》,有一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为了让学生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我采用对比出示句子“金黄的梨树,红红的苹果,金色的稻海,火红的高梁。”让学生谈谈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课文的好,因为它写出了梨树的颜色、样子”,我们班一向不发言的孙晨昕小朋友说“课文的好,因为它还写出动作,挂起,露出,翻起,举起。”我顺势说全班做动作表示,我说这里不仅写出了颜色、样子,2
还写出了植物的生命,就是秋天的勃勃生机。请大家读出美,读出勃勃生机。学生马上能入情入味地朗读,有的学生还边做动作边读,以此表达感情。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佳词妙句,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这样长期的训练,语感就会油然而生了。
3、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语文是母语教学,学生在生活中都在观察、体验、学习,也就是说学生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但缺乏的是不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提取、重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引导。有的课文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有体验,然而学生没有读出该有的情感,正是因为没有找到让学生体会的切入点,这切入点正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要求有感受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例如,在人教版《清澈的湖水》中,当小洁想把面包纸丢进湖里,却惊喜地看到有许多小鱼在游,看到小鱼为她表演,她很高兴。课文句子是“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学生朗读这句话时都能体会到小鱼很多,却没有读出当时小洁惊喜的语气。我就引导学生想象:小洁看到这么多小鱼,不由地发出了“哟”的声音,你平时自己惊喜时发出的各种声音“啊”、“哇”“呀”“咦”等等,当涉及学生生活实际时,惊喜的语气和表情便水到渠成了。因此,我们老师要在引导上多下工夫,引导学生多观察、体验和积累生活经验,在朗读中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即使课文中写的人或事离自己的生活较远,学生 3
也可以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4、发挥想象,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阅读的过程是把文字信息转换为生动的表象组合的过程。如果是朗读,还是一个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对思想的发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凭借这个过程来实现。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如课文《清澈的湖水》描写湖水清澈、湖水的美丽,主要体现在文中“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学生知道这句写出了湖水的美,却不能读出美的感情。于是,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读完后,学生说:“我看到了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我看到了连绵起伏的山。”学生学着边读边在脑子里想象,赞美湖水清澈的感情就读出来了。
此外,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入情入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体会。如在上课文《自己去吧》的时候,我请两位学生头戴鸭妈妈和小鸭的头饰,进行角色扮演:当小鸭子从蛋壳里钻出来,睁开眼睛看见漂亮的花、清清的小河,会想到什么?学生说:“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心里很高兴。小鸭请求妈妈带他去游泳。这时适时请学生朗读小鸭说的那句话: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通过 4
角色的扮演,学生立即读出了高兴、恳求的语气。该鸭妈妈表演了,鸭妈妈听到了孩子的恳求,摸了摸孩子的头亲切地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通过鸭妈妈那亲切的语气,充分地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总之,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应因文而异。
总而言之,教育以学生为本,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放弃了读,就等于放弃了一切。文本背后蕴含着的是海洋,是天空,是丰富的精神家园,要理解它,感悟它,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把躺着的文本读活,把复杂的文本读简单,把厚的文本读薄。通过读使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体验到他的博大精深。
第五篇:感悟生活的真谛
感悟生活的真谛
人生赋予了我们很多内涵,当我们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才逐渐懂得人生真的很简单,只用八个字就可以描述我们的整个人生。(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由于爱恨情仇的前因,引发了喜怒哀乐的诸多结果。正确面对人生,感悟生活的真谛,把握自己,感恩社会。
一、不要乞求太多,说起来容易,而做起来却并不轻松。就是因为乞求的太多了,我们的人生才不完美,才会不幸福,其实,所有的不幸都是来源于我们乞求的太多了。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失望和不满的时候,因为我们的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同时我们是人,不是神,我们都有七情和六欲。
但是,如果我们乞求的太多了,就会不幸福,当我们的希望没有实现,或是我们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总是怨天尤人。
其实如果我们的希望没有实现,或是我们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应该坐下来,仔细地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有不满和失望。难道我们就不能少一点乞求,多给自己点快乐吗?
我们要想快快乐的活着,就不要祈求的太多。我们来到这世上,就是让我们赤条条的来,空荡荡的走,一无所有,无欲则安,这就是幸福!但是,我们却从来也没有满足,就是因为这样,才造成了我们的不快乐。
对生活祈求的太多,生命就会显得过于沉重,试想,过于沉重的生活,我们能感到幸福吗?祈求太多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就都成为了累赘,一生都不能轻松。这样的负担能让我们幸福吗?
任何奢望都是不应该有的,只有我们实实在在的做事,踏踏实实的做人,愉快祥和的度过每一天,我们就是幸福的。一点点的日积月累,这就是我们的财富。
二、人生的意义在于积累,每天有一点就足够了。所有的失望和不满都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贪婪。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我们就会拥有整个世界。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感悟到生活的真谛?这需要增添更多的人生阅历,需要历经多少回生活的磨砺,使懵懂的人们不断成熟起来。生活的甜美与苦涩,需要我自己去经历,生活的快乐和忧伤,更需要我自己去体验。生活就是在锤炼我们,在锤炼中让我们感悟生活的真谛。
生活的艺术和技巧,就是要知道什么时候收,什么时候放,因为生活就是一对矛盾:一方面它鞭策我们不懈追求,另一方面又迫使我们在生命终结时放弃一切。“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他紧握双拳;离去时,却松开了双手。”
我们当然要热爱生活,因为生活充满了美好。我们只有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才能感悟到这条真谛。这是我们曾经的所有,而且都已远去,然而时光却不能倒流。
我们怀念消失的美丽和逝去的爱,但更令人痛苦的是当美丽之花绽开时我们却视而不见;当沐浴着爱的光辉时却未能以爱来回报。
永远不要忘记生活的奇迹和乐趣。拥抱每一个即将到来的黎明,抓住每一分钟。紧紧把握生活,不要患得患失。正视我们所失去的,该去的就让它失去。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沟沟坎坎,磕磕绊绊,一路风尘,一路坎坷,不怨天,不恨地!因为那是生活对我们的考验!要坚强,要勇敢!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拨开云雾怎能见青天!但是,有些事情是要亲自遇到了才可以领会!有些事情是要自己尝试了才知道滋味!这样,才会让自己真正的领略到什么是人生;生活中,会有山花灿漫的微笑,亦会有柳绿花红的春天。让我们去体会生活中的百味,去领悟生活中的真谛。
云卷会有云舒,日落会有日出。因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虽然,天气每天都会在变幻,要知道,如果没有千变万化的万物,哪来更新的明天?体验生活中的快乐,尝试着在苦涩的中找寻甜美,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
三、成长的过程,就是感悟的过程。从我们呱呱坠地,就开始了生活,拉开了人生的围幕,点起了人生的火焰,按下了人生的按钮,撑起了人生的航帆。幼时,我们都是童真可爱的,无衣食之忧,无人际交往的烦恼,总可以无忧无虑的玩乐、嬉戏,那是一颗颗干净的心,犹如水晶一样透明。慢慢地我们长大了,走进了学校,又走出了学校,我们迈入了社会。
我们为了生活,为了生存,不得不工作,不得不忙碌,不过我们也在繁忙中给自己找一点休闲放松一下自己,静下心来看一看远山的风景,蓝天的白云,听一听清风,品一品清茶,生活的烦恼就会慢慢消失,精神会松弛,心情会愉悦。我们接受了生活,适应了生活。其实生活的真谛就在于如何调整自己,让自己更适应生活的变异,让自己享受生活的美好,用心创造新生活的乐趣,让生命快乐永驻,幸福、自由的生活。
在生活的每一阶段,我们都会遭受损失,我们在这一过程中成长。首先我们在母亲的孕育下有了生命,并推动母体的呵护,来到了这个世界;然后进入一连串的学校,离开父母,离开童年;于是我们结了婚,有了孩子,而孩子又不得不让他们离我们而去;时间不断流逝,忍受着父母和配偶的逝去,然后我们的体力也在逐渐衰退;到了最后,我们无可挽回地面对那无法逃避的死亡,从而失去我们自己,也失去了所有。
生命从来就不仅仅是一种存在,而是一种延续,是一条永无停息的河流。我们的父母通过我们而活着,而我们也将通过我们的孩子而活着,我们所建设的将变成记忆,而我们则通过它们而永存。我们追求的美丽决不会因为死亡而失去光彩。我们的身体会变得衰弱,我们的肉体会消失,但我们创造的美丽、善良和真理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永存。
不要浪费生命而去积累那些最终只会灰飞烟灭的东西。追求物质不如追求理想,因为理想本身赋予了重任的意义和价值。
把爱赋予记忆就是家庭,把正直赋予城市就是社区,把真理赋予建筑就是一所学校,把信仰赋予最简陋的草屋就是一座圣殿,用正义训服人类的野蛮就是文明。不要被现实中的不足所迷惑,也不要让琐事缠身,我们便会拥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