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朗读中感悟
在朗读中感悟 在感悟中朗读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老河口市张集小学 陈新荣
教材分析:
《一夜的工作》讲的是作者在陪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课文先交代了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设计理念:
1.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强化语文的“双基”训练,落实字的读音和义,积累语言,品味语言,读中悟写。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让学生感悟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形象,使阅读教学文道有机结合。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领悟周总理伟大人格的魅力,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在读中领悟课文蕴含的思想,在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本设计重视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和积极性,重视读的层次性和鉴赏性,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蒙胧、咨询、浏览、一小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教学重点:
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 教学难点:
主要在最后两个自然段,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教学用具: 白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初步了解认识周总理。出示周总理的图片
师问:认识这位伟人吗?说说你对周总理了解多少?哪怕仅仅一点点!(针对回答,给予高度评价)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诗人、文学家何其芳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工作后写下的一篇文章,让我们去感悟一下,周总理又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难忘的印象?
二、出示目标,大声读出来,并默记。
三、出示自学指导:(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开始学习)
读后汇报交流(作者是陪总理审阅整理的记录稿;是从两个方面:一个是工作劳苦,一个是生活简朴。)
可能的话,特别指出“咨询”,理解其意思。
三、品读句段,读中悟情(1)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工作量大)
(2)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工作认真)(出示第二张幻灯片)
结合插图,找动词,分析动词。
特别指出“浏览”,什么意思?(3)喝了一会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工作时间长)
学习拟声词,可造句。
2、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周总理生活简朴的?
(1)那是一件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陈设简单)(出示第三张幻灯片)
(2)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食物少)
特别指出“一小碟”是个什么概念?【可结合“小菜一碟”来理解】(出示第三张幻灯片)
(3)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到里面去了。(待人宽厚、平易近人、宽容理解)
四、诵读感受,升华感情
1、作者何其芳亲眼看到周总理的工作是那么劳苦,而生活又是那样简朴,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但在路上又不可能找到倾诉的对象,因此只能对自己说。说什么来?齐读!个别读!
“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不是旧中国的总理,中国历朝历代哪里有过像周总理这样的总理,特别自豪、骄傲!)
2、作者还是按捺不住自己强烈的崇敬、爱戴之情,禁不住想高声对全世界说。说什么来?齐读!一个接一个的读!
“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不是你们国家的总理,你们国家哪里有过像周总理这样的总理,特别自豪、骄傲!)
特别指出反问句,并且指导朗读。
五、延伸文本,扩大感悟
(出示第四张幻灯片)周总理忘我工作的精神,贯穿于他的一生。这是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叙述的片段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劳苦呀!这时候同学们的内心也一定难以平静,激动万分,你想对周总理说些什么,或者你有什么想法,在插图旁写写吧!哪怕仅仅是一句话!
汇报片段,师有针对性的评价。
六、自主作业,拓展感悟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第二篇:在朗读中感悟
在朗读中感悟
《检阅》教学案例与反思
江夏区第二小学甘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感悟不仅是语文教学的特点,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更是语文教学实施的方法和措施。
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传授和灌输,忽视了学生主体的感受,对此,我们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让“感悟”充盈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心灵的体验、感悟,将知识深深地植入内心深处。
一、走进文本 诱导感悟
〔案例一〕师:(出示图影片)。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参加检阅的盛大场景:在这对整齐队伍的第一排走着一位拄拐的男孩。他就是博莱克。他的左腿截肢了,但他却走的如此精神,如此自信,他几乎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他以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观众对他的称赞,观众是怎样称赞他们的?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观众为什么这样称赞他们呢?除了队伍走得整齐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原因呢?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走进课文,走进博莱克吧!
〔反思〕以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进行自主学习,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很快地进入角色。
二、围绕重点自主感悟
〔案例二〕师:请同学们听2—6段的录音,边听边思考;博莱克在赢得观众称赞的背后曾发生过怎样的事?
生:参加检阅时要不要博莱克参加这件事大家感到很为难。
师:你们从那些语句中感受到大家的为难呢?
生1:从“大家都鸦雀无声”这句话中感受到的,谁都不愿意说这件事。生2:一个队员说“这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说明很难办。
生3:我是从第六段标点符号感受到的,这一段有很多问号„„
师:是啊!这一段共有五个问号,多为难啊!谁能把这种为难用朗读的方式传递给大家呢?
〔反思〕: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品质都不一样,阅读同一文内容个人的体会心得也有差异。没有个性化的阅读,就没有创造性的阅读,所以,在阅读
实践中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自觉地投入到求异创新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喝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创设情景深层感悟
〔案例三〕师:我不明白博莱克截肢了,已经不适合参加检阅了,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我相信他会理解的,还用这样为难吗?
生:不能直接告诉他,直接告诉他,会伤害他的自尊心的。
师:能伤害自尊吗?我不相信,我们来模拟以下如何劝慰博莱克。(谁觉得自己能说会道,愿意承担起劝慰博莱克的任务,剩下的同学和我就是博莱克,听听他们是怎样劝说的,听了他们的劝说后博莱克的心理有什么感受?)
生1:“对不起博莱克,你是残疾人,为了国家荣誉,你就不要去了。” 生2:“为了集体荣誉,博莱克,检阅时你就在家里休息,把身体养好。” 生3:“博莱克,这次你就不要去了,等你把腿养好了,下次再参加吧。” „„
师:如果你是博莱克,听了这样的劝告,你有什么感受?
生1:一个残疾人的心理是很脆弱的,这些劝告会让我很伤心。
生2:我本来就很伤心了。现在又受到了这样的打击,以后可能会放弃,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
生3:我好伤心啊!他们都看不起我,嘲笑我是残疾人。我觉得和他们在一起没意思。
师:博莱克伤心了、绝望了、自卑了,这可怎么办?如果你是队长,你有好主意吗?
生1(队长):队员们让博莱克参加,如果我们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的第一排,让大家都能看见他,怎么样呢?他虽然腿不方便,可仍然是儿童队员,还不是一般的队员!
生2: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
师:大家都夸奖队长的主意好,但好在哪里呢?我怎么不知道?谁来帮我解决这个疑问?
生1:好在让博莱克走在第一排,给了博莱克信心。
生2: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正常人一样,别人能做好的事自己也能做到。师:说的好!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普通的儿童队员是一样的,这就是队长主意的高妙之处,我知道博莱克也明白大家的良苦用心,所以他在队伍中走得那么出色,我们再来看看检阅队伍中的博莱克(用投影仪出示一段话)。
生:(反复朗读、体会博莱克此时的心情)
师:通过朗读,你们能体会博莱克当时的心情吗?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生1:博莱克当时很自信、自豪、高兴。
生2:从“他目视前方、高昂着头”就可以看出博莱克这一天很高兴、自豪、他是一个自信、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的孩子。
师;(再出示图片)让我们再看一看队伍中的博莱克吧!看着队伍中的这位小伙子,此刻心情一定十分激动和自豪,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透过这个镜头,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博莱克在训练中跌倒了,又爬起来,身上都摔破了。生2:我仿佛看到博莱克从早练到黑,连饭也顾不上吃。
„„
师:看到博莱克是如此的坚强、自信,你想对博莱克说些什么呢?
生1:博莱克你真勇敢,你的腿虽然截肢了,但是你走的确是如此的棒!生2:博莱克,你要更自信,你大胆的朝前走,我会永远为你加油的!
„„
师:看着这整齐的队伍,坚强的博莱克,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又是怎么称赞的呢?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观众为什么这样说?(让生讨论)
生1:“这个小伙子真棒!”是因为博莱克拄着拐,却走在队伍的第一排,走的还那么棒,棒在身残志坚,棒在有强烈的团队精神。
生2:“这些小伙子真棒!”“棒”在这些孩子是多么的善良,在这样一个隆重的检阅式上,并没有单纯追求“荣耀”而是将一个残疾孩子的感受放在首位。他们这浓浓的人情味感染了每一位观众。因此,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也获得了观众们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齐读)“这些小伙子真棒!”
〔反思〕: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在教学中需要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协调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特定的情感中去感受、去体验、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对文本的感悟推入极至。教师紧扣“要不要博莱克参加检阅感到为难”这一情感主线进行开展讨论,课堂气氛一下热闹开了,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争先恐后地读出表示为难的语句,这时,教师还不满足,还要追根究底地继续挖掘,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觉得自己能说会道的就承担起劝说博莱克的任务。其余的和老师就当博莱克,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博莱克此时的心情,也就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承担起自己的任务,双方进行激烈的辩论,课堂的气氛再次掀起了高潮。学生更
好地体会到儿童队员由犹豫、矛盾到一致赞同的心理变化,推测博莱克心中所想,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博莱克着急不安的心情。创设情境、师生合作表演,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儿童队员的美好心灵,对残疾人的爱护和尊重。从而理解“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刻含义,将人文熏陶融合在学生的拓展想象中,在说的过程中体会博莱克自尊、自强、自信、从而理解“这个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案例四〕师:学习了课文,我们每一个人都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我相信每个人特别是博莱克永远都忘不了这次特别的检阅,或许这次特别的检阅将激励他充满自信地去走完人生的每一步。
师:大家刚才都有很多话对博莱克说,现在请你们用笔把你们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的结课方法很多,不管是圆满地画上一个句号,还是写上一个凝重的叹号,还是意犹未尽地点上一个含蓄的省略号,都要因文(文章的特点)、因情(情境)、因人(学生)而异,促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情感品质的转化、升华。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课堂学习由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使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健全儿童是很难体会到残疾人的难处,面对自己“不一样”的残疾人,他们可能还会觉得好笑。课堂上,我们设计了一个角色转换,让学生充当残疾人,使他们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残疾人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需要别人的关心与尊重。从此,“同情和帮助残疾人”这一道德品质就会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逐步养成。
真实的体验丰富了学生的内心感受,而教师不满足于现状,还要让学生把“残疾人博莱克在训练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和“战胜困难后的博莱克说些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打开心灵之窗,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达自己的体会、表现自我,展示才华。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使感情得到了升华,课堂氛围也推向了高潮。
〔启示〕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理念之一。那么,在阅读教学中的感悟应注意什么呢?
一、自主感悟与指导感悟相结合阅读教学中的感悟是一种阅读心理活动,是一种语言实践活动。所以,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感悟的主体,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揣摩课文中的内容,体会语言文字所渗透的情感。只有让学生充分自主感悟,才能心领神会,学有所得。
二、整体感悟与重点感悟相结合每一篇课文都是有机的整体,教师应引导学生首先从整体出发,感悟课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只有进行整体感悟,学生才能感受到课文的整体美,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反复读、仔细品、认真想,使学生会意、入情、明理。
三、读中感悟与思中感悟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读中感悟与思中感悟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感悟中,思维永远处于活跃状态,产生一些有个性、有价值的感悟成果。
第三篇:在情境中感悟 在朗读中品味范文
在情境中感悟
在朗读中品味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夜景的美,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学习新课
(过渡语)孩子们,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让你们晚饭后去游玩我们中宁政府大楼前的人民广场,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人很多、很热闹,五颜六色的彩灯非常亮)是啊!一到晚上,我们的首都北京也亮了起来,下面老师和你们再到夜晚的北京去游赏一番。请大声读课题,哪个字你们越读越有气势?(亮)全文就是围绕这个中心来写的。北京的哪些地方亮起来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整体感知,认知词语
学生交流总结主要内容,“开火车”认读词语。教师及时纠正易错词语“灯光闪烁、金碧辉煌、雄伟轮廓”。
三、理解内容,披文入情
1.直奔中心,辐射全篇。
闭上眼睛,跟着老师乘坐直升机去北京,看看那里的夜景。(播放视频,情景朗读)看完之后,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看到的夜晚的北京吗?(学生汇报)
出示:“北京的夜晚!多么辉煌!”
“整个北京城的夜晚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知道的?男女同学赛读第一节、第六节。
2.重点突出,深入理解。
(过渡语)课文具体写了哪些地方?(出示学习提示)请大家接着来读第2~5自然段,把作者所到的地方用“○”圈出来,把你觉得最美的词语用“?”标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用“?n?n”画出来,并多读一读。
对照学习提示开始学习,然后汇报交流。(板书:长安街、立交桥、王府井、故宫)
师:这么多美丽的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处呢?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3.抓关键词语,品优美语句。
预设(1):重点理解第2自然段。
生1:我觉得长安街的夜晚最美,因为这一处写得最细致,写了长安街两旁的灯,还写了天安门城楼、广场四周都很美。
师:你真是个会学习的细心的好孩子。是啊!第2节作者从三个方面来表现长安街夜晚的美丽,我们请三个同学来把它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美?(学生朗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刚才那位同学在读第一句话时把“从天而降”读成重音,让我可以想象到长安街两旁的华灯不仅很美而且很壮观,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好孩子!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这三句话,你认为哪些词语最能体现长安街、天安门、广场四周夜晚的美丽?(同桌交流,汇报表达)
华灯高照 川流不息 灯光闪烁
光彩夺目 金碧辉煌 雄伟轮廓
师:这么美丽的夜晚,这么美丽的灯光,作者把它比喻成什么景象呢?(像银河从天而降)这种从天而降的气势是多么壮观,所以前面的那位同学要把它读成重音。我们拿起课本,坐直身体,带上这种感情练习朗读这一段落。
预设(2):你还喜欢哪里?教师顺势出示第3节图文。读给大家听听,说说你的感觉。“犹如”可以换成哪个词?你还会说“犹如”吗?
草坪灯犹如()照明灯犹如()
喷泉灯犹如()礼花灯犹如()
学校犹如()“六一”儿童节的操场犹如()
预设(3):接下来老师带你们到最热闹的王府井大街去逛逛,顺势出示第4节图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4节,把你认为表现王府井大街最美的词语画下来。理解“不夜城”。(生汇报,领读词语)
恍然一新 明亮的橱窗 绚丽多彩的广告
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师:新中国成立前的王府井大街与现在真是天上地下的区别。(出示旧社会王府井大街图片)
预设(4):北京最古老的地方就是故宫,那它为什么又显得年轻呢?下面老师和你们在轻松优美的音乐中去游赏一番。(齐读第5节)
(总结)欣赏着北京美丽的夜晚,感受着祖国巨大的变迁,此时此刻,在你小小的心中,一定有许多美好的向往和憧憬,那么你想对祖国说什么呢?
我想对祖国说:
4.课外拓展:如今的北京经过了2008年奥运会后,变得更明亮辉煌,更美丽多姿!
(播放《北京欢迎你》歌曲)出示:鸟巢夜景、水立方夜景图等。
四、课堂阅读,课外练笔
1.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家乡也亮起来了。打开阅读材料,快速读一读,哪句话概括了家乡夜晚的美丽?用“?n?n”画出来,看看家乡的什么地方也亮起来了?用“○”圈出来。把你觉得美丽的地方读一读。
2.晚上和爸爸妈妈再次观赏家乡的人民广场,把你觉得最亮、最美的地方描写下来,并读给爸爸妈妈听。
(责编 刘宇帆)
第四篇:在朗读中理解感悟体验
在朗读中理解感悟体验
韩 秀 琴
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举足轻重的地位,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本更好的理解、感悟、体验,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教学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学段:创设情境,理解诗文
根据大纲要求1、2年级的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那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犹如置身于情境之中,做文本的主人,学生快乐的跟着朗读,教师再声情并茂范读,由浅近的古诗,这样做,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例如学第三册的古诗两首《赠刘景文》中,就是这样做的。
第二学段:注重范读,感悟文本 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可以自己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但感情不够充沛,我便将所学文章制成课件,特别是散文,例如第五册中《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我将其春、夏、秋、冬的美景,做成风光片,配上优美的音乐,教师在配乐声中,为学生范读课文,感受散文的抒情,及文章本身的意境美,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更激发起他们跃跃欲读的兴趣,这样我便让学生绘声绘色的仿读,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领悟文章的大意,做到以读学文,以诵赏文的目的。
第三学段:讲究方法,体验情感
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能够通过朗读基本了解文章的主旨,所以,教师在范读,和学生自读的过程中,讲究朗读方法,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字正腔圆;
2、确定基调;
3、理出层次;
4、读出抑扬顿挫,例如在学习古诗时,教师首先范读,特别在范读时要抓住押韵的字、节奏、语调等,这样才能让学生读好诗韵、读准诗意、读出诗境,对诗文有更好的情感体验。
例如,李白《朝发白帝城》开头两句是交代感情,没有突出变化,宜用中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读时应用慢速,这样才能把诗文所要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朗读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朗读教学为语文教学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第五篇: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
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
《雨后》案例分析
一、背景分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夏天的雨后,孩子们在广场上赤着脚使劲在水塘里踩水花的欢乐场景。
诗人以欣喜的目光捕捉住生活中一个细小的、极具童趣的场景,并绘声绘色地将这一场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课堂上教师可以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自然地感受到诗中语言的魅力,同作家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二、教学片断
这是一首描写雨后儿童嬉戏玩耍的诗歌。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具体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本文学习以读为本,在要求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再要求读出感情。识字、理解与想象的训练穿插其中。层层递进,以达到能读、会读、读好的目的。鼓励学生读而优则背,试着背诵。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在共鸣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雷雨过后,你最喜欢做什么?学生在交流美妙畅想的同时,教师揭示了课题及诗歌涉及的大致内容。教师对于冰心的简介和相关名言的介绍,帮助学生走近作家冰心。
学生的注意力就此被吸引,他们迫切想知道的是文本是如何表达同自己很想象的那对兄妹在雨后的种种表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被激发。
(二)营造氛围,鼓励学生表达感受,在想象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对于诗中出现的人物,学生通过读不难找出答案,但是关于“哥哥”和“妹妹”让我们喜欢的原由,学生的观点看法肯定各不相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们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有耐心去倾听别人的想法,这无疑也是一种学习。在以下的反馈的环节,教师务必要求代表发言的学生要表述学习小组成员的想法,同时还鼓励同组成员加以补充。
继而通过小组学习交流和全班交流的环节,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产生互动。教师在学生谈及相应课文内容之际,适时引导学生朗读,并且进一步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充分的小组表达和全班交流,使得学生可以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解读文本,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从而很自然地读出感情。在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背诵。
(三)齐声朗读,建议学生读出感情,在倾听中学生对于作家冰心有了大致了解。
在前两个教学环节很好落实的前提下,对于学生的朗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有感情。学生在读通诗歌的基础上,读懂了诗歌,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又通过朗读展现各自的内在理解。至此,学生自然对写这首的作者产生了好奇心。因此,最后一个环节中对作家冰心的介绍,完全合乎于学生的需求。名言的出示也是水到渠成的,便于学生的积累。
三、教学反思
1唤起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本课教材的内容特点:来自于活生生的生活,我努力为学生多次营造文本同学生实际生活相构联的机会。教学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这个导入环节,既让学生重温了玩耍时的情景,又激活了孩子天真快乐的生活情感,学生入情入境,畅所欲言,交流着自己充满童趣的活动。他们个个谈得津津乐道,快乐之情溢于言表。促使学生的相关生活经历的想象,来帮助学生对文本中重点、难点的理解。
在“营造气氛,感受情趣”的环节中,我又一次把学生带入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体会文本中人物或兴奋、或骄傲、或羡慕之情。让学生的情感与诗文融为一体,激起了学生心灵和情感的共鸣,借此来帮助学生对文本中重点、难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