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教育的真谛大全

时间:2019-05-13 08:3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悟教育的真谛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悟教育的真谛大全》。

第一篇:感悟教育的真谛大全

感悟“教育”的真谛

裕民小学杨永宏

有位名人说过:“一个人的视野有多开阔,他的想象力就有多丰富。一个人的目标有多高,他的才能就发挥得多充分。一个没有世界眼光的人,是攀登不了事业发展的制高点的。”作为一名教育者,通过多年实践工作的历练与相关教育理论经典书籍的阅读学习,为了寻求教育的新目标,探索教育的真谛,今天我重新用心体悟“教育”的真正内涵。

“教育”不是填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焰。记得观看《艺术人生》栏目每期访谈具有艺术成就的名家,他们每谈及自己的艺术经历时,大多是把艺术作为一种人生来体验、来创造、来生活,而且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大多感慨万千,热泪盈眶,甚至痛哭流涕。每当看完节目之后,我就在想,如果我们的老师、校长等教育系统的同志们都在回首教育往事的时候,也能热泪盈眶那该多好啊!只有达到这种状态才能反映教育进入了我们教育者的人生之中,才能成为一种教育状态!

“教育”要求教育中的人,不再把教育仅仅作为一种职业、一种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来处理,而是要当做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

“教育”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用目标去激励学生,用活力去感染学生,用激情去感动学生,用美德去感化学生,用创新去吸引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良知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育”需要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可悲的是,还有一些麻木不仁的教育行为没有任何“感动力”。例如:在一份小报上看到一个真实的教育案例,一

位二年级的小学生对老师说:“老师这道题我不会做”,而老师却说:“你这个笨蛋,课堂上讲过了,还不会做”。面对这样纯洁好学的小精灵,竟没有一点耐心与爱心。他们能够感动谁?我始终觉得不能感动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不能感动家长的学校不是好学校。

“教育”需要理想、需要信念。追求卓越,反对平庸的理想和信念,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良好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教育的使命,能唤起对教育的美好憧憬以及为之奋斗的动力。正因为如此,我要求全体教师每学期开学都要在教案的首页写上自己的教师誓言,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明确使命,牢记理想,坚定信念。我始终觉得,没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没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学校不是好学校。

“教育”还需要责任,教育是认识人、培育人的伟大事业。因而面对每一位学生,我们有义务、有责任给他们最优质的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只要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完全能寻找到一条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之路。打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针对不同学生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自主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展现学生的特长,就能培养出“个性”学生。师生需要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真心希望我们的学校成为教师的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的精神家园!

当然,“教育”更需要“爱”。爱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点点滴滴的细节,有时候一个微小的细节,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是爱的语言,爱的表达,尤其是对小学生的教育来说,更需要“爱的教育”。教师不仅仅是一名管理者,对学生的具体行为提要求,更是一位引导者,从一些小事中启迪学生行为背后的“思想”,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做人,教师要让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爱,从而才能培育出爱学习、爱他人、爱生活、爱世界的具有“爱心”的生命个体。精彩来自细节,细节来自成败。我想这就是“以爱育爱”的价值观所在吧。如果我们把“以爱育人”作为成就办学理念,那么学校就会成就教师辉煌的教学生涯。

第二篇:感悟教育的真谛

感悟教育的真谛

最近,在《青年教师》中我有幸阅读到了《像鲁迅那样教育孩子》。我非常好奇这么伟大的的学者,在教育子女上又是怎样的见解呢?怀着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也怀着一种好奇,我仔细详读了这篇云南的李晓萍写的文章。文章中这样说道,“鲁迅认为: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基于打骂,使他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鲁迅对于这两种教育孩子的态度非常不赞成。前者,教育方式骄纵为主,后者是禁锢孩子的发展。今天的教育何尝不是这样,要不然怎么会出现“我爸是局长,我爸是李刚。”这样嚣张跋扈的孩子呢?在这些官二代、富二代的孩子们背后,我们应该反思,什么样的教育让孩子们变成这样,家长要反思、老师是不是也应该反思呢?我们总是对那些轻而易举选择轻生的孩子感到叹息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这些脆弱的“乖孩子们”内心为什么如此脆弱,那么伤不起!我感慨今天的教育真的出现了问题。面对多元的社会,面对个性鲜明的孩子,教育的方式不能够再单一,一把尺子很难衡量不同的孩子。

作为母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我们在学校里对于孩子来说教给孩子们什么东西最重要。知识、能力、做人!三者都很重要。但我认为教会学生做人是我们第一要任。前几天有一位家长和我交流,说:“周老师,请您帮忙给孩子换个座”。问明原因,原来是同学间的小矛盾。就因为这等“大事”就让我大动干戈?这就是家长对孩子的爱,当孩子受到伤害时,家长会用他的翅膀保护好孩子不要受到伤害,可是,将来孩子们走向社会呢?还能继续保护吗?所以我建议他,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变得更强大,变得能够自己保护自己。我感慨“教育真是一门艺术呀!”我很庆幸自己走在教育的前沿,很庆幸自己能够亲身感受教育的艺术,很庆幸能与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很庆幸能够分享孩子们的快乐与悲伤。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让与鲁迅先生有着相同教育观的我,再一次坚定自己的信心。不能受各种“率”的干扰,不能把学生从不同的个体,训练成一个“听话”的机器人。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保护好孩子们爱玩的天性,老师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玩中思,在思中乐。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认为就是“育人为本,特色发展”。

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在费县举行的临沂市第二届“走近小语名师,感悟教育真谛”青年教师读书会。聆听了专家们对近代小语名师王菘舟、孙双金、窦桂梅、杨屹四位名师的成长里程的报告,观摩了优秀教师还原或模仿的他们的课,了解了我市优秀的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历。领略了小语名师的教学风格,目睹了优秀教师和学生的风采。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收益颇大!

首先是每位名师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王菘舟老师一直以来都积极倡导“诗意语文”的理想和信念。他致力于“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具有‘人’的精神的人,培养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的人,这才是语文的生命化教育,这也是诗意语文追求的最高境界”。像这次读书会上所观摩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师先用充满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在朗读对话中,在引导想象对话中,体会到圆明园的确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园林,是不可估量的。学生惊叹于它的不可估量、为有这样的一座园林而自豪时。在音乐声中,王老师用低沉的声音告诉大家: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了,这一切的一切都化为灰烬了。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录像,在音乐声说:烧掉一幅名画也许需要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平湖秋月也许用几小时,可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这三天三夜都烧掉了什么?„„鲁迅说过:“将一件珍贵的东西摔碎是一个悲剧”。这节课中,我始终在和学生一样惊叹于圆明园的不可估量,为圆明园的毁灭而痛惜,心中有股浓浓的情与痛。

对窦桂梅老师的认识,我仅仅从听过她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朋友》两课。她那激情地语言,信手拈来的诗句,敏捷的思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报告会,让我对她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欣赏窦桂梅,就如同欣赏玫瑰绽放的美丽。这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窦桂梅对待生活和教育事业的那颗心。用她的话说那时一种“热爱”。是的,因为“热爱”而放弃许多,因为“热爱”而愿意为学生,为教育付出。

孙双金老师,在此之前我并不熟悉。这次,他的情智教学同样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过,一个词能生出情智之根,一句话能长出情智之叶,一段字能开出情智之花,一个篇章能结出情智之果。情智语文是扎根在工具语文这片沃土中的大树,根深才能叶茂,才能枝繁,才能花艳,才能果硕。这如同孙老师所教的《二泉映月》。孙老师将阿炳的人生极度浓缩,引导学生聚焦“坎坷”二字,使得原本很离散的文本介绍一下子有了一个中心点,接着围绕这个“中心点”让学生进行读文,进行提炼。如果仅仅阅读文本来感受人物那是“纸上谈人”,显得苍白无力,留于表象。王老师引导学生想象走入一个生活中的阿炳,使得阿炳的人生经历在孩子脑中真正走入“坎坷”境地。以此为契机,在孩子的心中真正埋入感情的种子,动笔使得“坎坷”流于笔端。在“深刻”与“真诚”的“品味”的课堂中,学生才能真正感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科学之美;才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才能让生活变得充满憧憬与向往。

由于今年暑假后,我要接低年级,因此,我想杨屹老师的“情趣教学”是我此时最需要的学习的。杨屹老师的情趣教学主要是运用大量的课件、教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的课堂充满情、溢满趣。现在,我在所教的一年级中逐渐使用,效果不错。

第二,聆听这几场报告中,我发现,名师们的成长历程是有共性的。那便是:爱、勤、恒、新、和。这“爱”是教师成长的源泉,它包括爱孩子、爱语文教学、爱教育。是啊,只有爱了,我才能真正地走入语文教学,才会从内心迸发出热情。“勤”是基础,“恒”是持之以恒,是关键;“新”是动力;“和”是教师成功的土壤。从他们身上,我感悟到要想成为一名小语名师,这需要做很多很多的努力。要在不断的追求创新中不断地超越自己,进而超越他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由此对照,便可看出我与名师之间的差距,我也与他们年轻时一样,经历了同样的历程,然而,他们身上的所具备的这些共性,我总是每次都缺少一点,久而久之,差距便越来越大。我想此时此刻,我应该将冰心的这句话作为今后的座右铭:成功的花,人们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第三,出课的教师,虽然是还原的名师的课堂,但从这些授课教师身上,我也学到了一些,如教师的语言素养,这些教师不仅他们的课堂上语言非常简练,但不失准确,他们不仅注意自己的语言还时时规范和矫正学生的语言。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够深入地去读教材、去研究名师的设计理念,融会贯通名师的教学艺术,将名师的课上出了名师的风采。此外,他们扎实的基本功,自然、大方、富有亲和力的教态也值得我去学习。

第四、在会议的最后一天是我市年轻却非常优秀的教师刘立平、杜玉花老师做了关于她们的成长报告和读书过程。在听她们的报告中,我思绪万千,她们不比我大几岁,但他们却已是荣誉满堂,成绩斐然,她们的努力,她们的付出,这都让我为自己而感到羞愧,听了她们的报告,我,似乎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名师及优秀教师的报告让我看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陈中杰老师的《给青年教师的十条建议》则为我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这些建议是:

1、永远保持一份热情。

2、淡泊名利,远离浮躁。

3、不断地充实自己。

4、勤于反思。

5、博采众家之长。

6、勤于动笔。

7、合作共进。

8、尝试形成自己的风格。

9、始终保持谦虚的心态。

10、常怀一颗感恩的心。针对这些建议,我发现自己此时最缺少的是自身内涵。而这需要读书。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学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作为教师,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使我想起了美国的西蒙教授曾提出了这样一个见解:“对于有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六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只要你真正花时间在学习上,而且是持之以恒,那你就会成为专家。同样的道理,当我们花了足够多的时间在教学上,那我们也会成为专家。”

不经一番寒彻骨,那的梅花扑鼻香!

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以后,我要把时间一点一点地挤出来,用到读书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我希望自己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水经过城市变得深邃,我在名师的思想里泛舟一圈,思考很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在让孩子们飞的更高的同时,也让自己翱翔于蓝天。

第三篇:领略专家风采 感悟教育真谛

领略专家风采

感悟教育真谛

——华东师大学习之旅

府东街小学 李晋玲

带着对人师圣地的一种仰慕和渴望,带着对新课改的诸多迷茫,11月上旬我们一行数人走进了华东师大,走进了中国教育的最高殿堂。在短短的十天时间里,我们领略到了数位专家大师的精湛理论和人格魅力,实践考察了3所基础教育改革先进学校,我们收获着、快乐着、成长着。感谢这次的教师研修培训为我们创造了条件,搭建了一个与大师近距离交流的平台。无论是李政涛教授、李伟胜教授,还是郅庭瑾等教授,他们渊博的学识,科学的精神,风趣的讲座,都让我们在不同层面、多元化明晰了教育的真谛。他们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授课内容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传统教学到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从教师成长到新型评价、从学校管理的诊断到学校改进的策略,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案例,使我们眼界大开;多角度、前瞻性的讲座,使我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相关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我们享受着心灵碰撞带来的震撼与兴奋,享受着精神洗礼带来的幸福和愉悦。

一、本次学习的几点感悟

感悟之一: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详细阐述了开展有效教学,培养充满生长气息的课堂。他指出:有效教学必须抓住五个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教师在教时要遵循:学生已经会的或懂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能读懂的不教;教师教了学生也学不会听不懂的不教;要教就教那些教师不教学生就不会的东西;学生认为需要的是重点要教,学生没发现但老师认为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教。在听课时要带着自己的“钉子”和“钩子”。评价一节课的好与坏,不是看课堂活跃不活跃,热闹不热闹。要看学生变了没有、发展了没有,学生走出课堂和走进课堂相比有没有差异?李教授这些精辟的见解,使我明白了只有认真解读课标、教材、学生,才能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感悟之二:重建课堂文化,为思维而教。

华师大郅庭瑾教授列举了中国教育与外国教育的文化差异,就中小学校开展思维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为思维而教的课堂文化、思维教学的学科视界、思维教学的课程资源开发及追求道德文化、培养学生思维人格等。它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创造者。作为教育群体中的一员,我感到“为思维而教”是现今教育迫切要做的事情,并且也是教育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感悟之三:改变教学观念,整合课前课后。

李伟胜教授谈到了以1节课为单位,整合课前课后的学习活动。主要通过加强预习指导,改进课堂学习,完善课后作业。他精彩的讲座,让我茅塞顿开,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有效指导,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课前课后的整合。

感悟之四:课堂教学要重视教学转化。

吴亚萍教授通过数学课例对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具体诊断,分析得出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割裂了知识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割裂了知识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不开放现象、“替代思维”等,都在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效率要重视教学转化即:重视知识的整体关联,重视教学的互动生成,重视学生的过程经历。

感悟之五:理清课堂教学的“前因后果”。周彬教授从戏说公开课与家常课入手,详细阐述了课堂教学的“前因后果。他的整堂报告充满了欢声笑语。讲座处处闪耀着思辩的火花,语言幽默、事例生动,不仅引发了教师的共鸣,更激发出教师对日常教育有意识的反思,重新审视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与任务,构建有质量的高效课堂。对课堂改革的“前因”部分,周教授从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脸面”这一独特的视角,引发出教师需具备的素质素养:口才、逻辑、知识面和对待学生宽容的态度。学在课堂改革的“后果”部分,周教授结合具体事例充分论证提出了:学习成绩=兴趣*方法*智商。依次从与学生家长相关的智商、与学生相关的学习方法和与学科教师相关的兴趣,分析三者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整个讲座视角独特,还穿插着不少周氏“典故”,用心谛听,妙趣横生。

二、本次学习的几点思考

1、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处在一个竞争激烈、快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你总是停留在初始阶段不去学习,教书三十年,教龄只三年,其余二十七年都是重复三年的故事,那么你必将被社会所淘汰。李政涛教授说:“华东师大的教授个个都是精英,学识渊博,但是他们从不敢懈怠,必须不断学习。”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教师,同样需要坚持终生学习。

2、我们从事的是教育吗?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是否明白我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呢?培训还是教育?答案当然是后者。可在我们当前的教育中,往往存在着急功近利,学生只有技能,智慧的启迪和人格的塑造却被忽视掉。

3、我们是合格的教师吗?作为一名教师,将全部时间用来工作只是敬业的表现,但没有给自己的学习与反思留出时间,只能是让自己一直在探索之中,而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做研究型教师不做教书匠,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课堂。

4、我们的课堂有效吗?新课改之风在基础教育中蔚然兴起,但反思我们的课堂是否真的有效?我们看到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依然没有养成?学生依然不能轻松愉悦的学习等,我们的课堂改革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三、自我发展工作规划

短暂的研修学习结束了,但每位大师的精湛理论和精辟的见解,依然耳熟能详,将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自我加压、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改革浪潮中。特制定今后三年发展规划:

1、继续高举新课程改革大旗,探索愉悦高效的课堂教学。课改之旅已经起航,但经过此次上海之行的精神洗礼,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依然是改之皮毛。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大师们的精髓移植课堂,抓好分管数学、科学、音体美等学科的课改工作,与广大教师一起实践研究,打造愉悦高效的课堂。

2、抓好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训工作。青年教师是我校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经过几年的历练,他们已经逐步成长起来,但还需要继续磨练提升,我将继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与他们一起备课、研讨,诊断课堂教学,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我校课改的主力军。,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更多的青年教师成长为孝义名师、教学能手等。

3、争做一名学者型、研究型教师。参加工作以来,我就坚持学习,研究教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此次近距离的与大师接触,给我震撼之大,影响之深远,与大师相比自己远远做的不够。我将以广大大师为榜样,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刻苦钻研各种教学理论,主动承担新课改的研究,每学年至少撰写二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并力争发表或获奖,努力做一名学者型、研究型教师。

十天的培训是短暂的,而我的记忆与思考却是永恒的。这次培训,将使我终生受益,假如我们参加培训的老师是舵手,那么给我们上课的老师便是引航人,是培训让我们补足了元气,增添了灵气,焕发了生气,使我真正感到了“教育做什么?——是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润泽。我真诚地感谢华东师大给与我们创设的共同交流学习的平台。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抱着一颗感恩的心继续学习,抱着感恩的心以更饱满的激情把自己获取的新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中去,为不断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聆听专家讲座 感悟教育真谛

聆听专家讲座

感悟教育真谛

——听徐建平校长《如何获得前行正能量》讲座有感

如何走进学生,做学生心中的好老师,这是我常常思索的问题。9月23日,我有幸聆听了原浙江衢州二中徐建平校长的《如何获得前行正能量》讲座。徐校长那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如同和煦的阳光一点点沁入心脾,让我豁然开朗。面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多思考、多总结,在总结、提升中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回味讲座,我有两点收获。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徐校长在讲座中用的最多的词是“搅动”和“迁移”。他通过一些身边的案例让我们打破原来的平静,自觉地去搅动自己的内心,把职业倦怠带来的负能量转变为前行的正能量。例如徐校长举例:著名的魔术大师刘谦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每次做节目,都在力求给观众留下一辈子的记忆。”刘谦在做节目过程中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善于的要求,以及对观众负责的情感。告诉我们这句话可以很好的迁移到教育中来。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每节课、每一次批改、每一次点评、每一次活动,是否都能去思考:能否给学生留下一辈子的记忆?只有从细微之处入手,负有责任心的态度,才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弊病和不足,才能去促使我们提高自身的素质,教育好每一位学生。要让学生记住你,成为学生心中的老师。我们就必须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精益求精,这样才能不断更新知识、提升理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收放自如,让学生受益,才能在于学生的交流中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让学

生耳目一新。有很多青年教师善于从细节入手,善于思考,勤于学习,精益求精,没几年就脱颖而出而出。这说明,一个教师不在他教了几年书,关键是他有责任心教了几年书。因为认真是可以把事情做对,但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可见徐校长思维的敏锐和对教育的用心。是啊,我们为师者从教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为让学生留下一辈子的记忆吗?

二、诲人不倦,孜孜以求

讲座中,徐校长还向我们展示了一字之差的理解:不差钱与不差潜;量体裁衣与量心裁衣;诲人与毁人;点亮与照亮等等。这样的词语很常见,但我们却从来没有将它们联系在一起思考过。我们缺少的是师者的眼光和睿智。尤其徐校长一句:“不要把诲人不倦变成毁人不倦啊!”令我思索很久。诲人与毁人,只有一字之差,但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却截然相反。一种是千方百计去成就学生,一种是千辛万苦反而使自己成为罪人。

《论语·述而》里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感觉到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其实这是先贤的一种谦虚说法。后人把教育学生、教诲晚辈“不知疲倦”的人尊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和典范。于是,“诲人不倦”作为一项衡量好教师的标准。

目前,我们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个奇怪的现象:老师大多能极有耐心地为学生讲解、释疑,学生如不懂,老师可以再讲三遍、五

遍、十遍、二十遍,甚至更多,耐心十足,不厌其烦。我听说过,某校有一位数学教师把同一道题重复讲解了四十多遍 我们中的很多人(包括一些学校领导)对这样的老师肃然起敬,甚至大加赞赏,认为这样的老师对工作太认真了,对学生太负责了,是教师“诲人不倦”精神境界的体现,值得提倡。但我却不这样认为。为什么呢? 教师对学生能做到“诲人不倦”,这是一种有责任心的表现,但一定要看“诲人不倦”的程度和效果如何。如果教师对学生孜孜不倦地进行了几十次诲人不倦的教育教学,却仍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那恰恰说明这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这与当前提倡的有效教育教学背道而驰,这样的“诲人不倦”不要也罢,因为,它除了让学生生厌反感,只能说明该教师的无知和无能,这哪里是“诲人不倦”,我看是“毁人不倦”!再有前途的学生都将被毁掉!然而就是这样的“毁人不倦”现象却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而且还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那么,如何做到诲人不倦呢?我认为教学应该从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出发,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面对教学中的难点,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学生弄懂弄通,而不是千遍万遍地强行灌输。如何做到千方百计地教育好学生,个人认为,只有提高自身素质,多学习名家的教育方法,多思考一点教育教学难点问题,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走进学生,让学生喜欢你,成为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这次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提升了

本人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本人将以此次教育活动为契机,努力工作,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第五篇:感悟生活的真谛

感悟生活的真谛

人生赋予了我们很多内涵,当我们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才逐渐懂得人生真的很简单,只用八个字就可以描述我们的整个人生。(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由于爱恨情仇的前因,引发了喜怒哀乐的诸多结果。正确面对人生,感悟生活的真谛,把握自己,感恩社会。

一、不要乞求太多,说起来容易,而做起来却并不轻松。就是因为乞求的太多了,我们的人生才不完美,才会不幸福,其实,所有的不幸都是来源于我们乞求的太多了。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失望和不满的时候,因为我们的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同时我们是人,不是神,我们都有七情和六欲。

但是,如果我们乞求的太多了,就会不幸福,当我们的希望没有实现,或是我们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总是怨天尤人。

其实如果我们的希望没有实现,或是我们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应该坐下来,仔细地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有不满和失望。难道我们就不能少一点乞求,多给自己点快乐吗?

我们要想快快乐的活着,就不要祈求的太多。我们来到这世上,就是让我们赤条条的来,空荡荡的走,一无所有,无欲则安,这就是幸福!但是,我们却从来也没有满足,就是因为这样,才造成了我们的不快乐。

对生活祈求的太多,生命就会显得过于沉重,试想,过于沉重的生活,我们能感到幸福吗?祈求太多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就都成为了累赘,一生都不能轻松。这样的负担能让我们幸福吗?

任何奢望都是不应该有的,只有我们实实在在的做事,踏踏实实的做人,愉快祥和的度过每一天,我们就是幸福的。一点点的日积月累,这就是我们的财富。

二、人生的意义在于积累,每天有一点就足够了。所有的失望和不满都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贪婪。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我们就会拥有整个世界。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感悟到生活的真谛?这需要增添更多的人生阅历,需要历经多少回生活的磨砺,使懵懂的人们不断成熟起来。生活的甜美与苦涩,需要我自己去经历,生活的快乐和忧伤,更需要我自己去体验。生活就是在锤炼我们,在锤炼中让我们感悟生活的真谛。

生活的艺术和技巧,就是要知道什么时候收,什么时候放,因为生活就是一对矛盾:一方面它鞭策我们不懈追求,另一方面又迫使我们在生命终结时放弃一切。“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他紧握双拳;离去时,却松开了双手。”

我们当然要热爱生活,因为生活充满了美好。我们只有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才能感悟到这条真谛。这是我们曾经的所有,而且都已远去,然而时光却不能倒流。

我们怀念消失的美丽和逝去的爱,但更令人痛苦的是当美丽之花绽开时我们却视而不见;当沐浴着爱的光辉时却未能以爱来回报。

永远不要忘记生活的奇迹和乐趣。拥抱每一个即将到来的黎明,抓住每一分钟。紧紧把握生活,不要患得患失。正视我们所失去的,该去的就让它失去。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沟沟坎坎,磕磕绊绊,一路风尘,一路坎坷,不怨天,不恨地!因为那是生活对我们的考验!要坚强,要勇敢!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拨开云雾怎能见青天!但是,有些事情是要亲自遇到了才可以领会!有些事情是要自己尝试了才知道滋味!这样,才会让自己真正的领略到什么是人生;生活中,会有山花灿漫的微笑,亦会有柳绿花红的春天。让我们去体会生活中的百味,去领悟生活中的真谛。

云卷会有云舒,日落会有日出。因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虽然,天气每天都会在变幻,要知道,如果没有千变万化的万物,哪来更新的明天?体验生活中的快乐,尝试着在苦涩的中找寻甜美,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

三、成长的过程,就是感悟的过程。从我们呱呱坠地,就开始了生活,拉开了人生的围幕,点起了人生的火焰,按下了人生的按钮,撑起了人生的航帆。幼时,我们都是童真可爱的,无衣食之忧,无人际交往的烦恼,总可以无忧无虑的玩乐、嬉戏,那是一颗颗干净的心,犹如水晶一样透明。慢慢地我们长大了,走进了学校,又走出了学校,我们迈入了社会。

我们为了生活,为了生存,不得不工作,不得不忙碌,不过我们也在繁忙中给自己找一点休闲放松一下自己,静下心来看一看远山的风景,蓝天的白云,听一听清风,品一品清茶,生活的烦恼就会慢慢消失,精神会松弛,心情会愉悦。我们接受了生活,适应了生活。其实生活的真谛就在于如何调整自己,让自己更适应生活的变异,让自己享受生活的美好,用心创造新生活的乐趣,让生命快乐永驻,幸福、自由的生活。

在生活的每一阶段,我们都会遭受损失,我们在这一过程中成长。首先我们在母亲的孕育下有了生命,并推动母体的呵护,来到了这个世界;然后进入一连串的学校,离开父母,离开童年;于是我们结了婚,有了孩子,而孩子又不得不让他们离我们而去;时间不断流逝,忍受着父母和配偶的逝去,然后我们的体力也在逐渐衰退;到了最后,我们无可挽回地面对那无法逃避的死亡,从而失去我们自己,也失去了所有。

生命从来就不仅仅是一种存在,而是一种延续,是一条永无停息的河流。我们的父母通过我们而活着,而我们也将通过我们的孩子而活着,我们所建设的将变成记忆,而我们则通过它们而永存。我们追求的美丽决不会因为死亡而失去光彩。我们的身体会变得衰弱,我们的肉体会消失,但我们创造的美丽、善良和真理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永存。

不要浪费生命而去积累那些最终只会灰飞烟灭的东西。追求物质不如追求理想,因为理想本身赋予了重任的意义和价值。

把爱赋予记忆就是家庭,把正直赋予城市就是社区,把真理赋予建筑就是一所学校,把信仰赋予最简陋的草屋就是一座圣殿,用正义训服人类的野蛮就是文明。不要被现实中的不足所迷惑,也不要让琐事缠身,我们便会拥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下载感悟教育的真谛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悟教育的真谛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悟樱花的真谛

    感悟樱花的真谛 樱花你带着春天的气息,用夏的挚热、秋的蜜意、冬的坚定,自然而幽雅的走进了我的视线,轻柔地拔动着我那尘封已久的心弦,如船橹声起,春水轻漾,侠骨柔情的细腻如温暖......

    感悟生活真谛句子

    生活中有很多道理是需要我们自己感悟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感悟生活真谛句子,希望大家喜欢!一、人生路山高路远。生活对于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公平的,关键在于人们自己愿意......

    教育的真谛

    教育的真谛 By Flora Lan • Jan 5th, 2011 • Category: 教育与成长 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父辈、父辈是如何学习的?他们去学校!因为那儿有书本、有老师,它们就是知识的源头......

    感悟孔子魅力 寻求教育真谛(共五则)

    感悟孔子魅力 寻求教育真谛管村小学张 震2011年10月感悟孔子魅力 寻求教育真谛——《论语》学习心得读了国学经典《论语》,走在孔子的《论语》的字里行间,让我受益匪浅。《论......

    感悟教育的真谛用心做教育(班主任心得)

    感悟教育的真谛用心做教育 选煤街小学主讲人:汪兆宏 -----2011.10 教育的真谛到底是什么?曾经聆听过几位北京知名专家的讲座,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老师被捆在一......

    用心感悟工作的真谛

    用心感悟工作的真谛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逐渐用一种新的理念和态度感悟着工作的真谛。激情与执着只是对工作的感情与态度。用心去感悟工作的真谛,用心为人名服务,才是对工作的......

    学习延安精神_感悟人生真谛

    延安精神的真谛 弥渡县弥城三小 白思承 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

    学习延安精神,感悟人生真谛

    学习延安精神,感悟人生真谛 【摘要】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根据地军民 在革命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优良作风。延安精神具有丰富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