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描写庐山云雾的句子
描写庐山云雾的句子:
1.静如练,动如烟,轻如絮,阔如海,白如棉,庐山云雾美妙无比。
2.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农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巨大冰山
3.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4.须得是无风的夜晚,袅袅的雾儿在松林里升出来,丝丝缕缕,挂在松针上;抹在青岩间,像玉女臂上的轻纱,似蚕儿口吐的细丝。
5.庐山风景秀丽,美不胜收,但是最出名的是那变幻莫测,形态各异的庐山云雾。踏上云阶,可看见远外那座山上围绕着淡淡的薄雾,犹如少女肩上的披纱,又如一条白色的绸缎。
6.庐山云雾变幻莫测,时而铺天盖地而来成为缥缈迷茫的世界,时而临风飞去,眼前又变成挺秀明媚的天地,真像个洁白的幽灵与人嬉戏,令人感到神秘。
7.庐山云雾,玩开了新的花样——缥缈中幻化出千奇百怪的形状:有的像朵朵琼花展苞怒放,有的似道道瀑布凌空高悬,有的如缕缕炊烟袅娜飘忽
8.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河。
9.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的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的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10.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1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庐山最好的写照。因为庐山隐匿在云雾缭绕之中,像一个裹在白纱中的少女,远远望去,只能看到云山雾罩,而其真面目不得而识。要想了解庐山的真实,需历经跋涉,攀援而上,走进她的身旁,才能揭开面纱,一睹芳容。
12.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13.庐山的云雾,颜色也变幻离奇。三秋月明之夜,牯岭西南,名为月照松林的地方,你可看到紫雾。
第二篇: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五一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九江,刚上庐山,就把夏日的炎热和汽车的尾气通通抛在后面。迎面扑来的是凉爽的微风和清新的空气。
我们坐车上山,两旁风景迷人——花朵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似金,粉的如霞:许多参天大树挺立在两旁,枝条十分茂盛,顺着山间小径,来到了茶园。只见四周远处群峰挺秀,林木茂密,近处泉水涌流,叮咚作响,大雾弥漫着远处和进出,眼前的苍翠欲滴茶园一片若隐若现。
这茶园里的茶为什么叫云雾茶呢?原来,这里经常大雾笼罩,不仅给云雾茶增加了养分,还让害虫无法生长。良好的环境使云雾茶十分茂盛。云雾茶就因此而得名.正好,我们赶上了采茶叶的季节。我也模仿这采茶的姐姐一样,把云雾茶的嫩芽掐下来,在一旁的姐姐看见了,赶紧过来,说:“小妹妹,云雾茶不是这样采得,摘云雾茶必须是一芽一叶,而且不能掐,只能提,掐了之后,泡水时它就会泛红,影响美观、味道。”我按照姐姐说的,再次小心翼翼地把把茶叶摘下,不久茶叶就把我的框装了一半了,这时,我才发现,一滴滴晶莹的汗珠已经布满了我的额头。
我们来到炒制车间,把采来的茶叶交给炒制师傅,奇怪的是,里面只有几个炒锅,和一个烘干机,其他的都没有。我看过的炒制车间,都有各种炒制机器。我一问炒制师傅,才得知,云雾茶都是嫩叶,用机器会伤到茶叶,手工炒制的香气更浓郁,味道更鲜美。
采茶的姐姐给了我一些云雾茶,放在玻璃杯里,用烧开的山泉水冲泡,顿时,一股股茶香在我鼻尖萦绕,沁人心脾,喝一口,更是回味无穷。
广东广州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四年级:张益菲
点评:本文通过我和爸爸妈妈上九江庐山观茶、采茶、品茶的记叙,将庐山云雾茶独特的生长环境、采摘方式、炒制过程、沁人心脾的味道表现得淋漓尽致,全文以我一路上的所看所想所为为记叙线索,巧妙运用悬念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文末以品庐山云雾茶作结,很好地点明了文章中心~
第三篇: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教学范例
山东省省诸城市府前街小学 许金红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 【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以优美明快的的语言,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留恋之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三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的方法。但对于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借助多媒体,我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在读中感悟文章语言富于变化的特点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在读中内化语言,积累背诵。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3.感知总分段结构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外扩展阅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庐山风景)教师相机介绍: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到了庐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里的云雾。(板书课题)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二)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读本课词语,教师纠正错误。
2、检查课文朗读。
(三)感情朗读,体会特点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学生朗读有关语句。
(2)指导朗读:能通过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入这神秘的人间仙境吗?
3.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朗读,思考: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用——画出)
(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二段)
(1)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重点用红线标出总起段。(多媒体演示)(2)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都描写了云雾的几种姿态。
(3)学生回答,教师用多媒体标出。
(4)多媒体出示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图片以及相应的句子。(5)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姿态的云雾,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6)全班交流。
(5)指导朗读第2句。女同学读描写笼罩在山头的云雾的句子,男同学读有关缠绕在半山的云雾的句子。
(6)云雾的位置不同,姿态不同,作者打的比方也不同。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云雾的千姿百态?
(7)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领略云雾不同的姿态吧!教师来读第一句话,每一组同学读云雾的一种姿态。边读边想,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这段是按照先总起再分述的形式来写的。)
(8)尝试背诵。让我们把这美景、这优美的文字,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咱们试着背一背好不好,先回忆一下不同位置的云雾都是什么样的?自己轻声试着背一背。
谁愿意试着背给大家听,其他的同学也可以小声的和他一起来背。
现在我把表示云雾不同位置的词语也去掉了,你还能行吗?我们一起来!没有把握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一读。
(9)总结:看来,这美丽的云雾已经常驻在你们的心间了!学习这一段时,我们通过总起句抓住了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又通过朗读,感受到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把这一特点写具体了,让我们领略到它神秘的色彩。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用这种先总起,再分述的方式来写的,谁找到了?(多媒体出示第三段)
(2)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庐山的云雾还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3)全班交流。(4)云雾的变化不仅姿态多,更神奇的是——它变化的速度还特别快!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特点吗?自己先试一试。(多媒体课件出示表示云雾变化速度快的词语)
(5)快看看这云雾又变成什么了?(课件出示四幅画面。)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或你想象到的云雾的样子写在这一段的末尾。
(6)你看,眼前的云雾说变就变——(学生尝试填空)
【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转眼间就变成了————……】
【课件出示:明明是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师:我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可是一眨眼,它又变了:
【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她又变成了————】
(6)总结:就在我们一眨眼一喘息的时间,这庐山的云雾就有这么多的变化,这就叫“瞬息万变”。你觉得“瞬”在这里表示什么? 5.学习第4自然段
(1)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云雾之中,你们舍得离去吗?欣赏到这“瞬息万变”的云雾,你们还想踏上回家的归程吗?来到庐山的人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多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指导朗读:读出我们对庐山云雾由衷的赞叹,读出我们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四)总结全文,扩展延伸
1、庐山云雾带给了我们千姿百态,送给了我们变幻莫测,让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再欣赏一次云雾,此时的你又有什么感受呢?(多媒体出示云雾视频片段)
2、虽然我们恋恋不舍,但我们终究要告别庐山,挥挥衣袖作别这变幻无常的云雾。最后我请同学们推荐3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我们游览庐山的感受!
3、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在其他地方,山间的云雾又是什么样的呢?老师推荐你们两篇文章。《阿里山的云雾》、《黄山云海》,还有一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庐山云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这三篇文章,领略不同地域的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云雾的不同特点。
(五)作业自助餐 选做题:
爱读书,背喜欢的自然段;
爱绘画,画画庐山的云雾;
爱文学,收集描写庐山的诗词;
爱写作,写写你看到的云雾;
爱科学,查找资料,弄清庐山的云雾为何如此迷人。
第四篇:庐山云雾教案
《庐山的云雾》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并能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难点:认识总分段式。
三、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用比喻和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2和3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出了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忘返,文章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情境的形态美和文章的语言美结合起来,情境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四、课题讲析
云雾是指云和雾,是作者的写作对象,庐山,山名,在江西省,庐山的云雾直接点名了作者描写和赞美的对象.五、写作背景.美丽的庐山,是世界级的名山.她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8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偎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东如玉,更构成一幅充满魅力的主体天然的山水画,历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热爱此山,世人赞美此山,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孕育了庐山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宗教名山,文化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歌赋予的文化名山的确名不虚传。
六、重点知识
1、学会本课生字。庐,瀑,幻,似,姿,笼,罩,系,泻,返,(1)“似、姿”平舌音。(2)“罩、遮、瞬”是翘舌音。(3)“瀑”读pu不读bao。
(2)形近字;庐(庐山)爆(火爆)幻(幻想)似(相似)姿(姿态)炉
(火炉)
瀑(布)幼(幼小)拟(拟人)资(资料)
芦(芦苇)暴(暴躁)
返(返回)
飘(飘扬)罩(笼罩)
反(反面)
漂(漂浮)罪(犯罪)
(3)近反义词
近:神秘----神奇
秀丽-----秀美
增添-----增加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
反:神秘-----平常
秀丽——丑陋
增添——减少
变幻无常——恒久不变
(4)多音字
xi(关系)
shi(似的)系
似
ji(系鞋带)
si(相似)
(5)重点词语理解:
瞬息万变: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一泻千里:泻;水往下流。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弥漫:a、充满,到处都是:烟雾弥漫,黄沙弥漫的山野 b、漫远、路途弥漫。
(6)句段解读
a、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化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字词:秀丽:清秀美丽
幽谷:幽深的山谷
变幻:不规则的改变。
这个排比的句式突出了庐山景色秀丽,“更”字突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的神秘色彩。
b、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的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这两句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漂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
七、文本拓展
1、收集有关庐山的图片资料,古今诗文,在班上交流。
2、做小导游,介绍庐山的云雾。
八、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积累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激趣: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 2 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
揭题: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景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著名大诗人苏轼在游过庐山之后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云雾到底奇妙在那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庐山的云雾(板书课题)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如:(1)、庐山的景物除了云雾还有哪些?
(2)、作者为什么只写庐山的云雾?(3)、庐山的云雾神奇在什么地方?(4)、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
2、学习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
(1)、学习文中的生字。(读音、组词、形近词,结构、偏旁)(2)、近反义词、多音字(3)、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4)、会读重点词句,并抄写。(5)、读通课文。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谈谈初读收获
2、讲解领读生字词(读音、组词、字形、形近字、结构偏旁)
3、讲解近反义词,多音字
4、积累好词佳句,解释词语
5、课文诵读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完成《快乐导航》字词部分
2、对子互批互改,并及时纠错
第二课时
一、名言积累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庐山的景物除了云雾还有哪些?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抓住重点词语“腾云驾雾”“飘飘欲仙”来谈谈)(2)、庐山的云雾神奇在什么地方?有哪些特点?
(3)、文中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中心句是哪句?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奇观的?(抓住重点词句)请你仿写一处景物?
(4)、文中第三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5)正因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到那里游览观光的人们都流连忘返,钻不绝口。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谈体会,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来讲解
2、反复诵读,读出庐山的云雾的特点
3、讲解作者的写作方法?仿写句段分享
4、课文诵读,背诵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完成《快乐导航》
2、同学互批互评,纠错
第三课时
一、名言积累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庐山的云雾是多姿多彩,变幻莫测的。可谓是庐山的一绝。这节课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庐山的云雾。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了解课文大意,归纳重点知识点,复述课文。
2、板演小导游介绍庐山的云雾。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庐山的云雾。
4、搜集有关庐山的诗歌,古诗、散文。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小导游介绍庐山的云雾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庐山的云雾。
4、诗歌、古诗、散文分享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背诵课文。
2、积累古诗《望庐山瀑布》
第五篇: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余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积累优美的词语,背诵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庐山景色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积累优美的词语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发现和体会重点句的意思及其与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你能通过读课题,表达出来吗?学生读课题。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的奇丽吗?我们一起走近庐山的云雾吧!(二)、品析课文,悟情悟境
1、精读第1自然段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出在庐山众多景物中,作者最喜爱云雾。
你是从哪句话或是哪个词知道的呢?(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你能给“尤其”换一个词吗?
在庐山众多景物中,作者最喜爱云雾,那这句话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作者的喜爱?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再请学生展示,评议。
学生也有可能回答出云雾给他的感觉。
指导读第三、四句,理解“腾云驾雾、飘飘悠悠”等词的意思。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往庐山。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架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
2、精读第2自然段
庐山的云雾是那样的神秘,那它到底有着怎样的风采呢?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说。
会读书的孩子,还会把书上的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咱们来试着读读第二自然段,这次要边读边想象,看看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自由读,想象。
孩子们,眼前出现画了没有?出现了几幅?我们一起合作,把这四幅画画下来好吗?要画云雾得先画什么?有了山的衬托,云雾才显得更加洁白!
请四位学生板画不同姿态的云雾。其它的学生,对照课文,看他们画得怎么样,待会儿,请大家来评画。
评画时,老师主要引导学生从位置和姿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帮助学生理解“笼罩”、“一条条”、“缠绕”、“茫茫的大海”、“天幕”等词,并分别指导朗读。
师小结:我们把书上的文字变成了一幅幅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理解了文中词语的意思。你们真会读书,真了不起!
庐山的云雾是不是只有这四种姿态呢?从哪儿可以知道?(……,千姿百态)
这个词是表示什么意思呢?在许多成语中,万千百都不表示具体的数字,而是表示很多的意思。想象一下,庐山的云雾还有哪些姿态呢?在什么位置,像什么?指名说。
小结:不同的云雾,站在不同的位置,它的样子(),不同的人看,它的样子(),这就叫(千姿百态)。
这么多种样子,用上书上的一句话就能概括,是哪一句?齐读这一句。了解中心句。
3、精读第3自然段
这静态的云雾已经让我们心动,倘若有微风吹来,庐山的云雾便或聚或散、或浓或淡,更加神秘莫测。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这一段是又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自读,指名说。刚刚学完就能运用,真了不起!板书:瞬息万变。谁知道“瞬息万变”的意思?
再默读这一段,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变化得快,用“△”标出来。
指名说。怎么读这几个词,让我们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变化真是迅速呀!自己试试练读这几个词。指名读。
庐山的云雾不仅变得快,而且变得(多),书上写了怎样的变化?指名说。什么是“一泻千里”?你们还见过这样的景象吗?(洪水、江水等)一泻千里让我们感受到水流怎么样?(快、猛、远)
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带进去读读这个词。指名读,齐读。为什么不把云雾比作洪水而比作九天银河呢?指名说。
它使我联想到诗句:(飞流……,疑是……),好美啊!咱们再来读读这种变化。指名读。女生男生分角色读。
朗读就是这样,不仅自己的眼前要出景,而且要让别人也仿佛看到这这样的景象。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再来读读这两种变化。
看录像,请学生发挥想象力想想看,它还会变成什么,自由发言。
4、学习第4自然段
孩子们,你们现在在哪?可惜,我们就要这样和庐山说再见了,想走吗?愿意走吗?文中有一个词也表达了这种感受,是哪个词呢?(流连忘返)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把这一段齐读一遍。再读。读出依依不舍。是什么让我们流连忘返?(庐山、云雾)(三)、及时总结,升华情感
教师总结: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有机会咱们一定要去领略一下祖国的美好河山。
(四)、多维互动、拓展练习
请把自己看到的有关云雾的景象给大家说一说或写一写!说或写的时候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五)、落实目标,布置作业
1、背一背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把你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在采集本上。
六、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图中释义助理解,读中感悟促发展 ——小学语文送培教师汇报课
10月25日,余敏老师在三年级1班的教室里给大家呈现了一堂生动的阅读教学研讨课——《庐山的云雾》。
整个教学过程中,阅读成为了主动的探索过程。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开展了自主学习。针对重点段落,教师创设了多种情境,以读代讲,以图代讲,成为了本课教学的亮点,在读与画中,学生轻松的理解了“笼罩”、“缠绕”、“弥漫”等词语的意思,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突破了难点,让学生从文字中感悟庐山云雾的美。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在说说云雾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语言中描述庐山云雾的美。学法的及时总结,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
打下基础。
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各环节连贯流畅,衔接自然,学生参与度高、参与面广,获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