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以校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关于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实施和管理的课程,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全面把握我校发展的现状,找准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进一步谋划和理清发展思路,寻求学校内涵发展的突破口,我校牢牢把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有利时机,立足于“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重点围绕“校本课程建设、学生综合素质、教师业务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走进课堂,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广泛征求学生、家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思考对策,力求使学校能够突破发展瓶颈,得到科学内涵发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内容
1、谈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2、我校有哪些校本教材?各年级的校本课程每周开设了几节?简要评价我校校本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3、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校本课程应该如何开发、实施和评价?
二、调研开展情况
1、调研时限:调研于11月2日-11月13日期间进行。
2、调研范围:全校教干教师、全体学生、部分学生家长。
3、调研组织:成立了由业务校长任组长,教导处、教科室及其它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专题调研小组,认真研究调研内容,制定调研方案,安排调研活动日程,并开展具体工作。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这一举措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可能、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
我们认为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教育资源和师生特点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构成和完善了三级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充分发掘学生个性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措施。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坚力量,参与校本课程编制、实施和评价,传统的教师角色发生变化,由以往单纯的国家课程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编制者、实施者和评价者。
基于调查研究反映出来的问题和我们的以上认识,我们决心宁可牺牲所谓的眼前利益,也要千方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发并实施好校本课程,确立了以下思路:
1、完善好组织管理
要成立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校本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规划、方案等。定期召开主题研讨会,调度校本课程开展进度,督查校本课程教学教研工作,全力推进校本课程建设。要健全校本课程教研组,具体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教研活动。落实好校本教材,落实好教师配备,落实好课时量。
2、开发好校本课程
一是确立目标意识,目标要尊重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优化办学特色,提高办学品位。体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努力形成办学特色。二是确立开发原则,注重全员性,要求每个学科组都要根据学科特点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计划,使国家课程校本化;注重实用性,课程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注重人文性,引领
第二篇:校本课程建设材料
崇德、尚文、和谐、创新
建设校本课程 打造特色教育
——南韩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材料
罗村镇南韩学校 2014.08.15
建设校本课程 打造特色教育
----南韩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材料
一所优秀的学校最关注的永远是课程建设。特色学校只有用高质量的特色课程做支撑才具生命力,校本课程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彰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内涵的过程。为此,我校在“办规范加特色学校 育合格加特长学生”的办学目标的指导下,按照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长的目标大胆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在坚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发具有南韩特色的校本课程。在充分利用学校、教师、社区、家庭等课程资源,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一、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制度建设
第一,独具特色的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我校校本特色课程正常有序开设,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以教导主任为主任,备课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包括课程定位、设臵依据、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开发原则、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评价等内容。一年来以来,在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与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初步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民主互动的课程开发氛围。
第二、独具特色的环境教育氛围
有句话说:“靠近清泉,心灵也会湿润;靠近音乐,生命也会起舞。”为了让孩子们能在一个充满浓厚国学氛围的环境中学习,潜移默化地受到国学熏陶,学校自国学启蒙教育启动之初,便着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学文化,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启迪。
走进南韩小学,你将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浓厚的国学氛围。步入走廊,如同在历史长河中徜徉,儒风古韵,汉唐名篇,名人雅事,警句妙论令人应接不暇。一楼的文化长廊以名人介绍为主,二楼以名人故事为主,三楼以名人名言警示学生惜时、求知、务实、创新。为了让国学深入到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去,我们从细微之处着手,把上下课铃声调整为古诗诵读,学生们融入到浓厚的国学氛围之中。“无声胜有声”,于细致无声中,让学生受到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立足学校实际,精选校本课程
1、校本课程体系设臵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与需求的直接途径,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有效举措,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这一教育思想。学校要办出特色,必须有特色课程作基础;要保证每一个孩子拥有一个专长,需要有校本课程作支撑;要学生一个不少地接受优质教育,需要设计校本特色课程作保证。这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追求,更是一种行动。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实践与探索,整合开发出了一系列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课程,我校把《国学》、《硬笔图形格书法》列为一至五年级的必修课程,其余的十多项特色校本课程,以社团的形式呈现。作为全校学生的选修课。选修课的活动时间固定在每周三下午二节课,以一个学年为一个周期。学校在通过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立足学校优势,充分利用社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各种资源开发学校的校本特色课程。内容可分为: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体育艺术类、身心健康类、生活技能类、活动专题类、学科延伸类、综合实践类等。根据这几类强化打造核心社团:金葵花合唱、舞蹈、刻瓷、科学梦工厂;积极培育其他社团:如:古筝社、葫芦丝社、棋社、书法社、国画社、实用美术社、快乐英语社、太极社、篮球社、乒乓球社,让我们的学生得到多元个性的发展。
2、组团形式: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和学习状况在家长与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填写申请表选报一项特长,学校根据学生报名情况,打破班际界限组团,每个社团至少确保由两个年级梯队学员组成。
3、考核评价:没有评价就失去了监督,失去了监督就难以收获成效。我们从两个层面进行校本特色评价:
一是教师评价:教师实施校本课程,要求有纲要、有计划、有教案、有考勤、有成果。通过社团成员评价得分、家长评价得分、学校评价得分、特色成果得分对教师考核,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二是学生评价:学期末,将对学生所申报的特长学习及发展情况予以考核,并将该成绩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价里面,记入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三、开发校本课程,彰显办学特色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我校的育人特色更为突出,教师的专业水平明显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富有成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焕发了师生的活力,激活了学校发展的全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选修课“刻瓷社团”让许文惠同学取得了好成绩,他的作品在全区第十五届小星星艺术节的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合唱社团的同学们的作品也获得淄川区第十五届小星星艺术节的一等奖;舞蹈社编排的群舞、双人舞、独舞也分别获得区艺术节的一、二等奖;葫芦丝、古筝社团的同学们先后有多人获得淄川区特长生大赛的二等奖。
2.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展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行为,增强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从而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学期来,我校涌现出了一大批个性化教师和创新性教学成果。白皙、孙媛媛老师辅导的合唱在淄博市百灵艺术节获得三等奖。王坤获区优秀教师,白皙、张祖森获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张祖森老师在淄博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辅导的学生闫威宇获小学组二等奖,他本人获优秀指导教师。张玉仙获镇优秀教师,白皙、张娜娜获镇教科研先进个人,李红卫获镇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另有多名老师的10多篇论文在省市区刊物上发表或获奖。赵沙沙老师在区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胡萌萌老师在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获英语学科一等奖。
3.校本课程的开发,凸现了学校办学特色。我校通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
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我校的三级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促进了我校新课程的实施步伐。育合格加特长人才已成为南韩学校的办学特色。
四、困惑与思考
1、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学校办学条件制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教师缺编,办学经费不足,办学条件需要改善。
2、教师结构不合理,缺乏某些专业领域的教师,普通教师在课程开发中扮演的角色就是机械模仿和被动服从的客体,没有任何经验和创新,开发校本课程的难度很大。今后应注重培训教师理论素养,让他们掌握课程设计方法,使校本课程开发更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3、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学校组织的校本活动往往认识不到位,认为是不务正业。社会各界、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不明白,对于学校的校本课程他们不但不支持,甚至极少数家长持反对意见。再有,农村文化事业落后,可供学生活动的场所数量极少。
4、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的素材匮乏、资源不足,内容缺乏整体规划,难以使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艺术性。
一年来,我们对校本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我校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我们深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过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们有信心取得更大的进步,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更加扎实有效,更好地开发学生潜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第三篇:中学课程调研报告基本
调研
姓名学号
一前言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设计过程与结果显示及分析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五总结
六参考资料
第四篇: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模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 长:***(校长)
副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组 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 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副组长:学科组长
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等相关教师
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
组 长:***(校长)组 员:班主任、物理、化学、地理、综合实践课程 副组长:政教主任 年级主任 组 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四、课程内容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七大类课程:
1、认知类:认识自身以及身边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龄、生日等)
2、欣赏制作类(摄影、剪纸、折纸、面食制作、绘画、图片——当地名胜风景)
3、音乐类(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
4、体育类(球类、跳绳、毽子等规则、技能)
5、礼仪教育(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英语常用交际口语等。)
6、地方人文(本县历史名人故事、县名及村名的由来及变迁等。)
7、信息技术(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
五、实施办法
1、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教师及其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2、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科目及教师名单,推出校本课开设科目菜单供学生询问和选择。
3、加强校本课程的计划性。开学初始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上课、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4、选择有特长,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定期组织他们学习“课程理论”,掌握校本课程的管理原则和实施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
5、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客观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6、在开展课程研究的过程中请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及时指导、帮助,以使课题研究获得成功。
六、课程评价
(一)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学生的评价
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一是建立成长档案袋,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反映自己成长的资料,如学习时收集到的故事、照片,办的剪贴报,写的采访日记、调查报告,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的评价等。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随时进行评价。最后在一学期结束时,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
(三)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完成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
二是教学督察评价: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发展、成长的过程。我们愿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第五篇: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共华中学校本课程资料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 长:李建军(校长)
副组长:曾腊春(业务副校长)尹新宇(教务主任)
组 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 长:尹心雨(教导主任)欧仕良 副组长:学科组长
组 员:班主任、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艺体等学科等相关教师
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
组 长:李建军(校长)
共华中学校本课程资料
副组长:曾腊春 尹新宇 组 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四、课程内容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六大类课程:
1、学科知识类(充分体现学科特点开设课程,如语文(英语)口语交际,演讲与表达,理化生实验探究。)
2、欣赏制作类(摄影、剪纸、折纸、绘画、图片——当地名胜风景)
3、音乐类(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
4、体育类(球类、跳绳、毽子等规则、技能)
5、礼仪教育(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
6、地方人文(本县历史名人故事、县名及村名的由来及变迁等。)
五、实施办法
1、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教师及其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2、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科目及教师名单,推出校本课开设科目菜单供学生询问和选择。
3、加强校本课程的计划性。开学初始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上课、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4、选择有特长,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定期组织他们学习“课程理论”,掌握校本课程的管理原则和实施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
5、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客观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6、在开展课程研究的过程中请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及时指导、帮助,以使课题研究获得成功。
六、课程评价
(一)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学生的评价
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一是建立成长档案袋,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反映自己成长的资料,如学习时收集到的故事、照片,办的剪贴报,写的采访日记、调查报告,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的评价等。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随时进行评价。最后在一学期结束时,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
(三)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完成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
二是教学督察评价: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发展、成长的过程。我们愿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沅江市共华镇中学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