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00:4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雨花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一、调研的背景

校外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有益补充。校外教育工作的范围很广泛,内容丰富多彩,方式灵活多样,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校外教育中的特色课程是校外教育生命力所在。如何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课程能够最大吸引青少年学生的兴趣,能够真正有助于中小学生素质的提高,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雨花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一直重视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建设。在活动中鼓励教师创新新课程,每学期都有2—3门新课程推出,深受前来参训活动的师生、来检查的领导的好评。2012年又被雨花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确定为课程建设年,我们将通过具体的调研开发确立更多更有生命力的新课程。

二、调研的经过

确立课程调研的目标后,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中心”培训部迅速拟定了雨花台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课程问卷调查表。我们确定本次调研对象为:1.初中一年级至初三年级学生2.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学生。学校领导分成多个小组,深入各中小学师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本次调研的形式有:填写问卷调查、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家长反馈等,通过调研摸清学生对我们青少年活动中心现开设课程的喜好情况,分析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程,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设置新的课程。

三、调研的思考

通过一系列调研,我们认识到:要提高校外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开发、设置校外特色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一、充分认识校外教育组织在开发校外特色课程资源中的作用。校外特色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组织开发和实施的课程。它的创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育的新突破,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形态的新构建,它体现了国际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反映了当代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校外特色课程是指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包括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作为课程要素和作用于课程但不形成课程本身却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因素。

校外特色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外特色课程资源是根据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而划分的。对应于校内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各种文化、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服务行业、机关、军队、文化遗址,各类专家、名人、先进人物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校外的网络资源。

二、我们在工作中如何设置校外特色课程呢?最重要的是利用多种渠道开发校外教育特色课程资源。

校外特色课程资源极其丰富。从类型上看有自然生态资源,包括宇宙空间、山川湖泊、动物植物、矿产资源、乡土地理、自然景观等等;社会生态资源,包括各类机构、生产部门、服务行业、生产生活经验、民风民俗、人文景观、网络资源等等。这些校外课程资源不仅丰富多样,同时还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生成性等特点。世界是发展变化的,校外课程资源同样是发展变化、不断生成的。具体为:

1、现有资源的开发。这是指符合课程资源条件、不需要进行加工即可直接利用。这些资源很多,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直接进行资源的开发。

2、根据校外教育的特点,设置特色课程。

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是有差异。首先,校外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因此对青少年施教没有强迫性,它的吸引力更多的来自于孩子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这样孩子参加校外教育活动时,在选择内容、形式、方法、时间和地点上就有很大的自主性,同样,校外教育工作者在上述方面的选择上也是自主的。其次,从校外教育所设置的课程项目来看,虽然知识的系统性不如学校教育,但大量的实践活动,又是学校教育所不具备的。因此,课程设置上,校外教育可从增加德育、科学、文史、艺术、体育等方面课程的实践环节入手,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设置多样化的课程,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第三,由校外教育的自主性决定,校外教育具有非常广阔的创新空间。校外教育可以根据学校教育的需要,提供创新的活动思路和方法。它可以及时创新活动载体,满足社会、学校、家长和孩子的发展需求。现代社会需要人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校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提高青少年适应环境的技能和本领方面,具有不能替代的作用。

四、我们采取的对策

根据校外教育的特点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调研后我们确立了我校在特色课程设置上采用“超市”模式。

“超市”模式要求校外教育所设置的课程(活动)要与学校教育相衔接,突出课程(活动)设置的多样性、可选性,具有“超市化”的特色,能够以公益性、思想性、趣味性、科学性为指导思想,以青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整个社会为大课堂,以实践体验为

特征开展各类活动及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激发青少年主动参与校外教育活动的热情,享受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及趣味性。

首先,为体现素质教育的性质、原则和特点,我们决定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设置校外教育活动的课程:一是注重对所学习的领域和接触的事物应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引导;二是注重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难度的把握;三是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方法和应具备的能力;四是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应养成的行为和习惯。四个方面以正确的态度为核心,以知识技能的程度和方法能力为基础,以行为习惯为外在标志,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总体目标。这四个方面内容的确立将满足以下条件:相同兴趣的少年儿童群体为教育教学的对象;具有专业特点但又不是专业学校,应面向有学习意愿的少年儿童;具体内容便于少年儿童接受,不过早地传授枯燥的知识体系的内容;生动活泼地渗透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地渗透某项专业知识,借此来完善和满足少年儿童的人格、品位要求。校外教育活动课程设置突出时代性,可以达到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和终身发展的目的。

其次,“超市”模式课程设置更加关注青少年儿童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索,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性情陶冶,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为孩子鼓掌,使教育性与趣味性和谐统一,这是“超市”模式课程设置的重要特点。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可以引导少年儿童积极参与活动,勤于动手动脑;兴趣可以丰富儿童少年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兴趣可以加速儿童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校外教育的理念、模式和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创造条件来满足少年儿童追求兴趣、探索奥秘、表现才艺、充当主体的欲望和要求,使他们愉快参与校外教育活动,在兴奋和“不知

不觉”中学到知识、学会技能、懂得做人、快乐进步。从兴趣发展到乐趣,再从乐趣发展到志趣。针对校外教育的实际情况,在确保不随意增减课时和国家课程开齐、上足、教好的前提下,我们开设“课程超市”让学生自由参加选择课程参加培训,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超市”的建立,让有兴趣参与校外培训的青少年自由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程并进行学习,有利于培养更多有潜力的、有专长能够满足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需求的人才。

“课程超市”从横向上看可以分为基础课、兴趣课;从纵向上看可以分为活动课、校本课、特色课;从种类上看具体可以分为学科类的课程(写作、奥数、英语等)、活动类选修课程(声乐、舞蹈、武术、乒乓球等文体类;摄影、插花、盆景花卉等艺术类;新闻采访、英语会话、天文观测等兴趣类等等)、探究类的选修课程(学科知识竞赛辅导、科技发明等等)。

把课程的选择权交还给青少年,将增强青少年学习的自主性,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们要把“课程超市”模式不断深化,进而培养青少年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的个性优先发展,然后就能够不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成为具有未来社会素质的高端人才。

第二篇:《建筑结构》课程建设调研报告

《建筑结构》课程建设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建筑业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具有广泛而持续的社会需 求,毕业生就业空间十分广阔。

高等职业教育一个办学方向便是培养岗位性人才,即专业是因岗位而设置。建筑工程技术培养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建筑结构》是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2009年12月我们随江西省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局赴赣州地区进行检查,借此机会我们走访了部分建筑业主管部门及有关建筑施工企业,对江西省建设行业的背景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查和研究。本次调研活动旨在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设置更加具有市场针对性、《建筑结构》课程定位更加具有应用性。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1、江西建筑业发展成果显著

据江西省统计局2009年《关于江西建筑业发展情况的分析与思考》显示,江西建筑业发展成果显著。2004年以来,建筑业在为江西国民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巩固和增强。其一:企业增加、资质提高。2008年,全省建筑业企业共1505家,比2004年增加118家,增长8.5%;其二:建筑业总产值快速增长。2008年,全省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34.47亿元,比2004年增长123.8%,分行业看,全省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10.28亿元,比2004年增长119.0%,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88.1%。

2、建筑行业人才基本现状

2008年江西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技术职称的人员9.91万人,仅占所有从业人员的15.0%,也就是说大量的建筑业从业者没有获得一定的专业技术认可。当今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企业之间人的素质的较量。高学历人员、高技能人才的缺乏,不利于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近几年来我省建筑市场需要补充大量的高层次的专业管理人员,以尽快提高本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资质水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

3、为了进一步了解企业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情况,我们编制的调查问卷内容如下: 尊敬的领导:您好!

首先,衷心感谢贵单位对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关心和支持!

为了加强联系,增进友谊,听取您对我院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希望您从社会发展看对本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客观地填写调查问卷,以便于我院培养更加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说明:请在所选项目前的括号内划‚√‛)

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方式

1.贵单位的性质:

2.贵单位今后需要人才的类型

()应用性人才()复合型人才()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人才()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3.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能满足贵单位发展需要吗?

1)能否满足需要:()能()不能

2)不能满足需要的原因:

()专业不对口、()技能达不到要求、()文化素质差、()专业理论差、()职业道德素质差、()其他原因 具体是:

4.在实际工作中,下述哪些专业技术能力最实用:

绘制与识读施工图的能力:绘制建筑工程施工图、竣工图();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识

读设备专业常用的施工图();阅读和编制工程图技术说明()。

常用建筑材料的应用能力: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常用建筑材料的检验、存放及

保管();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技术指标及检测();建筑材料检验报告单的审查()。

基本建筑构件的验算及设计能力:确定结构计算简图和内力的计算();常见结构体系的认知

();基本构件的设计和验算();施工中结构问题的认知和处理();工程地质资料的应用和基础的结构处理()。

建筑施工测量的能力:定位及抄平放线、垂直度控制();建筑变形观测()。

计算机应用能力:文字及数据的处理();应用CAD进行技术工作();应用计算机编制工程

预算和决算();应用计算机辅助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能力:编制一般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的布置及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现场管理();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施工内业文件的编制和归档();参与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

编制和计算建筑工程造价的能力:进行土建工程量的计算();准确应用各种计量计价文件();编制土建工程预算();进行土建工程的工料分析();参与竣工决算()。

安全施工的管理能力:参与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参与施工安全教育();进行施工安

全技术交底();参与处理施工安全事故()。

施工质量的检验能力:掌握土建工程施工的质量标准();掌握主要工种检验的程序和手段();一般质量缺陷的处理();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表格的填写()。

建筑工程主要工种的操作能力:钢筋工();模板工();砌筑工();抹灰工();混凝土工()。

还需增加哪些能力:。

5.贵单位对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有何宝贵意见和建议,请留言:

三、建筑行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提出

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一般来说理论学时多,一方面,不完全符合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不能更好地体现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没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造成有些知识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毕业后往往要经过一到两年的磨合期和实践锻炼后方可胜任工作,直接影响就业。如何将入学分数低的学生培养成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轨的人才,从而推动就业工作,实现‚人人成才‛的教育目标,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培养目标出发,因材施教,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的整体优化,从而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建筑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

1、先进的技术需要人来掌握,先进的设备也需要人来操作,技能型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2、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对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更强的实践能力的人才,能从事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开发、规划报建、施工、工程管理、工程监理等全过程的专业技术工作;

3、高职成为建筑业招聘毕业生的基本学历要求。

五、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发展的建议

1、师资队伍建设:按照‚敬业爱生、理论扎实、技能精湛、熟悉市场、改革创新‛的要求,培养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推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课程设置上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上不断改进。通过校内实训工厂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尤其是实践教学的水平。

六、确定《建筑结构》课程定位

《建筑结构》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分析以上调研内容及结果,《建筑结构》课程应培养的相应专项技能为:绘制与识读施工图的能力(核心能力)、基本建筑构件的验算能力、考取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

《建筑结构》课程的主要定位——为后续课程《建筑施工技术》、《施工项目管理》、《地基与基础》等奠定结构知识基础,也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工作——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奠定结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建筑结构》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过程中所要求的结构知识技能,并训练学生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正确识读结构施工图等,使学生达到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

七、‚《建筑结构》课程‘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研究‛定位

‚理实一体化‛ 教学,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贯彻‚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新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职教育的新发展。这种‚理实一体化‛ 教学,需要与之配套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目前,高职《建筑结构》教材大都没有脱离原普通高校的模式,仍以学科教育为中心,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教材或是本科教材的压缩,或是直接引用原中专教材,没有体现理论够用并服务于职业技能要求。

依照二级建造师、施工员等岗位群的国家职业资格知识标准和技能要求,《建筑结构》课程教材与教学研究的中心是:提炼并确定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点与职业技能点、实训等在教材与教学安排中有机结合,以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具备在建筑结构方面的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模块项目教学法。融‚教‛、‚学‛、‚做‛为一体,打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课堂情景,教学内容按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划分为七个典型模块,按理实学时数细化为60个单项课题和2个综合实训课题,教学内容围绕课题组织,使学生学习直接与职业行为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职业素质,提升学生上岗就业的竞争能力。

第三篇:学校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学校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

校长

向玉青

今年暑期,根据区委决定,我担任杨浦高级中学校长。作为新任校长,我提出“在继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作为学校的工作思路。同时党总支也将此作为学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践载体。

学校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为重点、以科学管理为保障。

本报告主要就课程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一、学校情况和调研专题

几年来,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已初步建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类课程为主干的课程结构。初步形成体现二期课改理念和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框架。研究型课程初具特色。近年来,学校在加大教研组建设,培育优势学科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语文、数学等学科依托名师基地逐渐表现出自己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学科特色。

在此基础上,校长室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实施、研究型课程的深化提高、拓展型课程的优化普及。

二、调研基本情况

由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科研室牵头,通过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听取部分教师、学生意见,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制定措施。

校长室分别召开了党外同志、党员教师和备课组长的座谈会。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召开了学生座谈会。

问卷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涉及到145人。样本的抽取在保证代表性的前提下,也考虑了操作的可行性。从教师对课程开发的价值、课程特色等方面的认识,在课程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办法以及学生对课程的态度及建议等方面设计问题。

三、主要问题反映

从老师和学生的反馈中,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

1、基础型课程课时排得太满,学生自主选择的时间、空间太少。

2、部分研究型、拓展型课程的开设缺乏长效机制。

四、思考与对策

学校设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全面规划课程建设。学校内部的课程管理要在确保国家课程标准严肃性的前提下,加大课程的开发力度,鼓励教师开发课程,强调学生的课程选择性,积极开设学生喜欢并受益的特色课程。

1、规范基础型课程

注重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学校的课程管理要进一步做到科学化,完善课程的管理制度,在课时安排上要注重科学、合理、有效。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并开发和完善具有杨浦高级中学特色的校本教材。

2、深化研究型课程

开拓研究型课程的教学资源;认真抓好两支队伍:一是稳定的校外专家、学者资源,不断扩大和优化导师团队伍;二是充分鼓励和发挥本校教师在研究型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在校内与校外互相配合的教师队伍有机整合的过程中,促进我校教师队伍教学观念的更新与业务素质的发展。

3、优化拓展型课程

进一步优化拓展型课程,以“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指导选择,学校保障选择”为指导思想,逐步淘汰一些学生参与度不高的课程,不断开发一批学生欢迎的课程。逐步形成一批特色课程。

第四篇:旅游地理课程建设前期调研报告

旅游地理课程前期调研报告

旅游地理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融为—体,对学生正确认识国情、省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提高综合能力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找准旅游地理课程定位,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并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及课程建设提供充分的依据,在2010年3月至4月间我们到青海康辉国际旅行社、青海神州国际旅行社、青海大自然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进行旅游地理课程的调研。旅游企业认为高职学生的旅游地理素养对培养服务地方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有积极而直接的意义,对旅游地理在导游、计调、外联等岗位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从而为旅游地理课程的定位和课程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背景

1、旅游业蓬勃发展使得旅游管理人才供不应求

就世界而论,自1994年以来旅游业便已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业显著的经济地位与解决就业的巨大作用,已为各国政府所重视。我国的现代旅游业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惊人。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调查,2010年,我国旅游业明显复苏,全年保持较快增长,国内旅游市场乎稳较快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实现恢复增长,出境旅游市场继续加速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4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58.1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8%和15.5%;国内旅游人数21.03亿人次,收入12579.77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6%和23.5%;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5738.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4%;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人民币,比2009年增长21.7%。

2010年青海省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226.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国内旅游人数122l.5万人次,增长10.5%;境外入境人数4.67万人次,增长29.4%,境外人数中外国人占72.6%。全部旅游人数中,过夜旅游者占41.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44.9万美元,增长32.6%,旅游总收入71.02亿元,增长18.1%,为此青海省存在着巨大的各类旅游人才需求空间。同时也为旅游地理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更加迫切的要求。

2、结合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2006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因此深入旅游行业企业调研,分析旅游行业企业的工作过程、了解旅游行业企业的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情况,找准旅游地理课程定位,培养旅游行业企业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调研内容

调研的内容主要有旅游企业相关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旅游地理课程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吃苦耐劳品质等,特别是能够具备自助旅游能力、阅读旅游地图能力,利用网络收集旅游信息的能力,归纳区域旅游资源特色的能力,培养旅游欣赏,归纳表达旅游美学特征的能力,引导游客爱护旅游环境,宣传可持续旅游的能力。

(三)调研对象

主要进行企业调研,走访青海康辉国际旅行社、青海神州国际旅行社、青海大自然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对企业经理、企业管理人员、一线导游、计调人员,调研以下内容:

1、旅游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性质、企业资质、承担相关工作的人员数量、需求、技能要求等情况。

2、旅游企业的岗位设置、旅游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等。

3、旅游企业对旅游地理课程定位、旅游地理教学内容设置的建议等。

(四)调研方式

调研的主要方式,与企业充分接触,与企业领导、企业人力资源部、专家、从业人员进行访谈、参观、网络资料查询对旅游地理课程技能、知识的要求等信息。有关旅游地理方面的相关教材通过企业调研,取得到了大量的一手调研资料,经过对这些调研资料的整理、提炼,掌握了旅游企业的工作过程,为《旅游地理》的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旅游地理方面的相关教材

三、旅游课程现状分析

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教学改革加以解决,鉴于旅游地理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的特殊功能和地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校普遍开设了旅游地理课程,而且在旅游地理教材建设方面富有成果,但仍存在着理论和方法研究薄弱、研究内容范围较为狭窄、重复工作较多且整体水平提高缓慢等 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知识经济和网络化的 出现,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存在着越来越多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情况。

主要表现为:

1、内容上与相关课程之间存在部分内容的简单重叠

旅游地理课程的教材版本有很多,有针对不同教学层次和教学对象的不同教材,但教材的共性十分突出和集中,对旅游资源相关内容阐述所占的比例都很大,一般先从总体上讲述旅游资源的类别及其成因,然后划分成旅游区域,再从另一角度来诠释旅游资源。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与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学概论等

阐述旅游资源的课程存在部分内容的简单重叠,对学科的系统性和便于教师讲授考虑过多,而对以职业能力为取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市场定位考虑不多,不利于高等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重复学习,既浪费宝贵的时间,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学习效果较差。

2、传统旅游地理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机械记忆为主、以书本内容为主

教师始终是讲台的“主宰”,课堂活动的90%时间是教师讲解,而学生处于 “你讲我记”的境地;学习偏重于结论的掌握,忽视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与结论获得的认知策略实施过程,偏重于知识的积累而忽视能力、精神、方法、态度的培养;注重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操作性、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四、调研结论

(一)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捧

在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组织中始终贯穿突出“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教学与操作实习的一体化”等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仿真教学环境,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运用科学性、情境性和人本性原则。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充分融合,实施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重点的项目化教学,通过案例讲解、项目参与等方式将实践操作过程揉合到理论教学的各个任务和实训的各个环节。

教学组织设计上,以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综合能力。以旅游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和细化教学内容。

在结合旅游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吸收已有的教学成果和新知识、新技能,引入项目法教学,以项目教学为目标,较好的体现旅游企业真实工作的职业活动过程。

2、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为了加强旅游地理课程的可操作性,在对旅游企业人才需求基本情况进行深

入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认真进行了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并将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编排。按照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思路,针对计调、外联、咨询等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科学设计学习任务,认真选取教学内容。在行业、企业、业内教育专家以及专业教师等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及课程组成员的共同参与下,针对旅游企业岗位及岗位群所需知识,对旅游地理课程进行深入论证和分析,本着 “基础知识以必须、够用、兼顾后续发展为度”的原则,根据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不断细化的要求,针对相应的学习领域的知识,围绕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控制,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习情境的实施,实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操作技能、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目标,从旅游企业邀请行业专家,针对岗位任职要求,按照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融通、五段递进”模式的相关要求,与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团队共同研究、开发和设计,确定了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内容。

3、实践技能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在课程教学中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在以任务(项目)、为载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应知部分的知识后,通过职业活动训练项目的情境教学,引入实践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技能。

(二)旅游地理课程建设目标

1、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贯彻旅游地理建设的全过程。

2、采用基于旅游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和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建设“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境,开发与生产过程结合的学习任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构建以“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3、《旅游地理》课程教材改革

(1)《旅游地理》课程教材的编写应打破传统的学科式内容体系,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标准为依据的课程内容体系,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

讲义。

(2)编写适合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青海旅游地理》)。教材编写应以行业专家对旅游管理专业所涵盖的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旅游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掌握。

(3)《旅游地理》课程教材内容应突显实践性、应用性和层次性的特征。

第五篇:《电子技术》课程调研报告

《电子技术》课程调研报告

电子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该课程的覆盖面非常广泛,它是我院电气自动化、供配电、船电、机电以及数控技术等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根据专业不同需求开设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学与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等几门技术基础课。课程理论性强、体系较为完整、逻辑严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的重要基础课,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对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起到重要作用。通过电子技术课程调研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电子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电子技术重点课程建设强调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能反映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教学过程贯穿创新思维,通过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调研目的

(1)通过调研,了解企业对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的需求,以便进行电子技术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更新、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调整,带动各自相关专业建设发展。

(2)进行学术交流,学习先进经验,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

二、调研内容

(1)了解社会对学生关于电子技术知识能力方面动态需求,对毕业学生的社会能力、动手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的评价,对今后毕业生关于电子技术方面能力的培养指导。

(2)了解企业产品情况、企业发展趋势与电子技术课程结合问题。(3)了解企业对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建议。(4)协商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实习和就业情况沟通。

(5)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方面的工作,进行沟通和了解,探讨可能合作领域和项目。

(6)了解学习生产性教学工厂的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

三、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于2008年1月18日至3月15利用到西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答辩和校内课题结题验收型式实验的机会,途经西安、郑州、开封等地对内地高校、企业进行实地现场调查。采用实地调查、走访、职工座谈、学生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企业对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需求及使用情况,征求企业对电子技术课程设置及教学大纲改进意见,主要走访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航空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高校,还走访河南开封仪表有限公司、西安电子仪表厂等企业。目前我国大学、学院或学校都设置电子技术课程,各学校在办学模式、专业建设及教学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今后电子技术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对电子技术人才需求是由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决定,我国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电子技术人才需求产生重要影响。目前,电子技术人才社会需求总量在电子行业属于排名靠前,每年大约需求120万各种类型的应用电子技术毕业生。大专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子应用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开发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从事应用工作。

四、调研结果 1 人力资源需求情况

根据市场调研以及社会岗位对电子人才要求分析,基本情况如下:[1]目前从事应用电子技术毕业生的工作性质来划分三类:(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从事电子基础理论、新一代电子及其核心软件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研究工作,对其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从事应用电子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对其要求是技术原理的熟练应用(包括创造性应用)、在性能等诸因素和代价之间的权衡、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等。(3)从事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从事企业建设、管理、运行、维护技术工作,以及在电子企业中从事电子设计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对其要求是熟悉电子技术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的构成、配置和维护。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来,目前我国高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对第(1)、(2)类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第(3)类人才专门培养则是非常薄弱的,社会对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信息通讯类的科技公司、电子整机类的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工矿企业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每年都需要一批技能操作工人来充实生产第一线。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新兴支柱产业中技术含量相对高的电子信息业、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业发展迅速,投入及产出增长均处于领先地位,这两大支柱产业的高速发展扩大对电子专业的人才需求。目前电子行业已从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其次新技术、新工艺、新元件、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在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以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设备的更新与改造,需要大量既懂技术、管理,又具备操作技能的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当今世界高科技的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电子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电子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电子产品来看,如:电子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电力电子类等科技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电子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电子技术应用的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9%以上,而且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和满意度较高,工资待遇在1000-1500元左右。企业对毕业生的使用情况

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使用和培养方面,绝大部分企业都是非常重视的。对新就业的毕业生,采用岗前培训,让其充分了解企业,对已上岗的毕业生,采用师傅带,人事部门定期考核的办法,让他们尽快熟练工作,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受到普遍欢迎。

五、存在问题

1、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

各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由于文化理论知识不足、电子技术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以及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较少,所以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如:看不懂电路图、操作不熟练和常见电子仪器不会使用等。

2、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

近几年,虽然我们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但一些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仍然居高不下,怕吃苦,眼高手低,适应能力差,他们把企业给多少钱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根据自身条件去正确选择职业。

六、措施和对策

1、调整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公布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方案,从学校生源状况实际出发,以及各类企业对我校电子技术课程毕业生需求和使用情况,电子技术课程培养目标是工业电气控制设备的操纵与维护。毕业生主要在电子整机类生产企业和自动控制程度较高的工矿企业,从事电子整机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操控、调试与维护,简单电子控制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一线基层生产管理、工艺管理等方面技术工作,属于应用型人才层次。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电子技术是我校的重点建设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必然是重中之重。在现有的师资情况下,完善教师的培训学习制度,建立有效的学习进修机制,在今后的2-3年内,打造出一支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电子技术课程发展建设做好师资准备。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聘请内地专家指导课程建设

首先,请内地专家定期来校作相关的学术报告,介绍电子技术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发展动态,使我们的教师能更新观念,了解前沿动态。其次,请专家参与我校不同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指导教师掌握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和核心技术。最后,采用研究型学习方法,请专家们定期为教师作相关理论和相关技术咨询指导,通过学习指导,逐步胜任一些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

(2)建立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模式

为了提高电子技术课程的竞争能力,必须加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建设工作,加大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改革学科带头人的进修途径,建立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模式。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选派一些有敬业精神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外的课程进修或国内的技术培训,使其能胜任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鼓励学科带头人,在职读博,提高学历层次。提倡教师制定三年内的培训计划和进修科目,组织他们在职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修学习,更新知识;去厂矿企业、研发机构实践培训,掌握技能。

(3)组织多样化的教师学习形式

电子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技术。为了适应电子技术发展的需要,在今后2-3年内,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和自我更新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多样化的教师学习形式,建立有效的学习型组织。请进来,就是把专家请到学校来培训教师掌握EDA技术、PLC应用、单片机应用等新技术。送出去,就是把教师送到高等院校学习微机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数字控制系统等核心课程。自我更新,就是通过教师自学、自修、进修等自主学习形式。通过这些多样化教师学习形式,使电子技术课程的新技术能及时走进课堂,提高我校电子技术发展潜力。

3、强化教学实训和生产实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进行多层次训练,我校结合电子技术教学特点,在原有教学专用设施的基础上将更新电子技术实验室建设。为了检验学生的真实水平,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各校外实习生产单位根据实习要求和实际可能,给学生压担子,要求直接承担生产任务,真抓实干。经过生产实践,不仅可以巩固和深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培养了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4、科学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不仅要包含必要的知识点和技能训练,而且还应充分考虑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认知规律,以求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教学内容安排突破原来理工科课程以“学科体系”为线索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和技能并重,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电子技术教学组织,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外结合,教学效果明显,主要采取“4+1”的教学模式,即:一个“核心实例”,“四个阶段”。

[1]一个“核心实例”

课题组成员在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分别安排“收音机的制作与调试”、“万用表的制作与调试”和“数字钟的制作与调试”作为贯穿全课的核心实例,一般实例服务于某个局部知识点,内容是零散孤立的,并且是原理验证型的;而核心实例是从小到大、随章节的展开而逐步成长的,具有生长性,并且基本上是一个完整的电子产品。将核心实例设计为多块单元电路板组成,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就将该单元电路板与前面所学过的单元电路板拼装在一起,当所有章节学完后,一个完整的整机项目也就制作完成。学生从第一堂课起,自始至终都积极投入对实例系统的调试、改进的实践中,由于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力足、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极大地推进学习过程。

[2]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提出核心实例,并演示,学生测试,进入感性认识阶段;第二阶段:学生在第一阶段中遇到许多问题,提出新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进入第二阶段的理性认识阶段;第三阶段:再实践阶段。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此阶段的实验电路板直接采用核心实例的单元电路板。第四阶段:综合、提升与创新阶段。在此阶段中组织学生通过两周的集中训练(课程实习),自行设计、制作具有实用价值的电子产品,达到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目的。

5、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在电子技术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普教模式,建立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根据信息化教学发展的要求,组织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制作各种教学软件,运用EDA技术,进行仿真实验设计,积极推进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2)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专业教材。依据教育部公布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合理安排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三者之间比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地设置专业课程体系,认真处理好三课的衔接关系,使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技能素质能得到全面发展。

(3)借鉴德国双元制的职教理念,认真做好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工作,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开展校企合作教学。让学生到厂矿企业参加生产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熟悉生产设备的操控程序,培养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

(4)更新教学理念,突出技能教学,实施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以“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用中求创”的教学原则,指导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掌握技能的要求出发,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评价标准。在2-3年内,完成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块设计并全面推广实施模块化教学。

(5)经典与现代相结合的习题内容

配合课堂教学内容的发展,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强调经典内容与EDA仿真作业的结合,给予一定量的EDA作业要求,一方面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EDA软件仿真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通过EDA仿真更加透彻理解课程内容,达到很好的课外练习的效果。

(6)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经过教学探索,课程组已经建设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试题库,期末考试长期坚持“考教分离”,并“统一出题、统一批改、统一评分”,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加大平时实验成绩、实习成绩所占比重,体现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考核的优越性,为提高人才培养素质起到有力的保障。

6、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要切实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转变学生就业观念,而学生就业思想的转变取决于学校教育思想的转变。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式下,及时转换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视角,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用自己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竞争择业或开拓创业,在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下载关于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建设调研报告(★)

    以人为本只争朝夕努力开创新城区征迁工作新局面——新城区征迁工作情况汇报今年以来,新城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改造老城、开发新城、拉开框架、提升品位”的基本思......

    关于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五篇范文)

    以校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于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实施和管理的课程,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全面把握......

    中学课程调研报告基本

    调研 姓名学号 一前言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设计过程与结果显示及分析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五总结 六参考资料......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调研报告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调研报告系 别:_____艺术设计系_________课 程:____景观规划设计________专 业:_______装饰方向_________班 级:_______装饰三班_________学 号:______1008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调研报告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大的戏头是有效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定位于国家课程、地......

    建设工程监理课程应用2007年调研报告[5篇]

    《建设工程监理》课程应用2007年调研报告工程监理专业自成立以来,在系领导带领下,全体老师共同努力下,无论是在教学工作方面还是管理工作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去年已成为了广......

    自动化专业《电工实训》课程建设调研报告

    自动化专业《电工实训》 课程改革建设调研报告 一、课程建设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经济呈高速增长趋势,电工应用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因而企业急需大量职业素养高的熟练操......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doc

    任重而道远路漫须求索 ——山西省交城县会立乡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水利与科学工程学院调研组 本文以2010年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