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题修饰,魅力增值
标题修饰,魅力增值
杨钰莹出道时叫杨岗丽,她录的第一盒磁带的署名也是杨岗丽。一两年过去了,杨岗丽仍然默默无闻,有人建议她改名,于是改名“杨钰莹”,果然大红大紫。
梅艳芳原名叫何加男,改为“梅艳芳”一名,“色香味”俱全。成龙原名陈港生,郑少秋原名郑创世,孙悦原名孙洪娟,林依伦原名林方,高枫原名曾焰赤,火风原名霍峰——这些明星把名字一改,果然响亮,并走红起来了。
演艺圈的明星们流行给自己取个迷人、浪漫、好记的艺名,使知名度大增,并能带来亨通的“星运”。
这些给我们什么启发呢?名字就是品牌,好名字就是好品牌,好品牌就有好价格。
取名字如此,拟标题亦然。标题耐人寻味,会给文章增色不少。文题如眼; “题好一半文,花香蝶自来”。
“标题是文章的脸面”,“脸面”的美丑决定着读者(尤其是阅卷者)对该文的第一印象与第一判断。回顾近年的高考,话题作文都要求“题目自拟”,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拟题能力的考查。
一、标题的作用
标题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标题是让阅卷老师慧眼为之一亮的第一点,标题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标题也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标题能“展示我的个性,吸引他的眼球,收获月亮星光”。
二、拟题的原则
拟题的基本原则:确切,精炼,生动,新颖,有意蕴,有文采。
①确切,指的是符合文章内容,同时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
②精炼,指的是标题字数恰当,不宜过长。
③生动,指的是题目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
④新颖,指的是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给人新鲜感。
⑤有意蕴,指的是有内在的含义和魅力。
⑥有文采,指的是标题有诗意,有文学韵味。
三、拟题的要求
①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如果标题太大,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加以限制。
②标题不能过长,一般不要超过8个字,标题过长则显得松散。
③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含蓄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且能加深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体会。
④拟一个好题目,把题目演绎成一个生动的故事,用故事表达一个新颖独特的思想(可以适当想象,但要联系实际生活)。
⑤拟题时要善于联想。联想,就是由某人某事或事理推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其他事物或其他事理的思维过程。
四、题目的类型
①话题型:如以“生活”为话题,就直接套用话题:《关于生活》;如以“同桌”为话题,就拟题为《同桌的故事》,这些题目不能体现考生的创造才能,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②观点型:如以“位置”为话题就拟题为《有为才有位》;以“成功”为话题就拟题为《成功需要不懈的努力》;以“合作”为话题就拟题为《合作是人类共同的选择》等,直接表明作者的态度、见解,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比话题型的题目要好。
③文采型:我们应鼓励同学们要在观点型题目的基础上,运用必要的修辞手段,使题目真正做到不同凡响,一见难忘。如《乘着音乐的翅膀》、《梦想,从这里起航》、《“诚信”流浪记》„„
五、拟标题常见方法示例
常用拟标题方法:1.修辞法,2.引用法,3.反常法,4.符号法,5.悬念法,6.增补法,7.中外结合法,8.怪异另类法。
1.修辞法
是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诘等修辞手法拟题,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
①比喻:关于“孝”——《请给老人一轮暖阳》。②夸张:以“挫折”为话题——《那个障碍粉碎了我》。③反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是谁?》。
④设问:以“效率”为话题——《我从日本邮局取回了什么?》。⑤借代:“关注生活”话题——《倾听自己的心跳》。⑥对偶:以“环保”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⑦拟人:以“环保”为话题——《地球就诊记》。⑧呼告:以“书”为话题——《别了,漫画书!》。⑨对比:“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是天才,还是笨蛋?》。
再如:
⑴“心愿”话题——《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明喻)。⑵“诚信”话题——《守住你的金矿》(暗喻)。
⑶“生态”话题——《老鼠对猫的秘密挑战书》拟人,色彩鲜明,表意丰富。⑷“故乡”话题——《千年月色万年情》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
⑸“文化”话题——《“文化快餐”真的不足取吗?》反诘,加器强语气,增强效果,发人深省。
⑹“青春”话题——《长发长,短发短》对偶,表意凝炼,琅琅上口,抒情酣畅。⑺“关爱”话题——《不要在冬天砍倒一棵树》双关,意味深长,启人深思。⑻“环保”话题——《还我家园——鸟类的呼声》呼告,语气有力,振聋发聩。
2.引用法
指的是引用或者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题目。这种方法可使文章标题显得新颖别致,产生独特的魅力。
⑴引用诗句
19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
2000年高考“答案是丰富多采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题西林壁》)
写某件发生于雨后的事件——《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⑵引用流行歌词
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那英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未来的主人翁》——罗大佑 以“家庭”为话题——《我要的幸福》——孙燕姿
以“心愿”为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Four in love
⑶引用名句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救救孩子》(鲁迅《狂人日记》)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海燕》)
以“友谊”为话题——《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同名小说)
⑷引用影视广告
以“诚信”为话题——《真诚到永远》(海尔电器广告语)
以“亲情”为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氏咖啡广告语)
3.反常法
以“竞争”为话题——《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以“素质教育”为话题——《真想做个差生》、《渴望停电》
4.符号法
⑴数学符号:是巧妙运用数字或者运用数字构成数理化算式的形式来设计作文题目。这种标题往往能够准确概括出文章的内容,简练精当,并且形式新颖,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给人以启示。
以“游戏”为话题——《7+1< 8》——学习与游戏的结合。
一则新闻报道——《99+1=0》——合格产品99个,不合格产品1个,前功尽弃。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成绩 ≠ 素质》。
再如:
①“诚信”话题——《7-1=0》 强调了“诚信”的举足轻重的地位。②“教育”话题——《1+1=?》 表明了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创新思维。
③“学习”话题——《8-1﹥8》 说明从8个小时中拿出1个小时的时间来锻炼身体,其效果要比8个小时都用来学习的好。
④“团结”话题——《1+1﹥2 》 表明“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⑤“品德”话题——《忍让≠懦弱》 否定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⑥“诚信”话题——《诚实+信用=财富》表明“诚信”是一笔宝贵的财富。⑦“成功”话题——《成功=实力+创新+机遇》 表明成功需要三个因素。⑧“知识”话题——《人 × 知识= ∞ 》显示了知识的力量。
⑵标点符号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生活——???》生活充满了新鲜,需要随时关注。如“那一次我„„;“答案岂能拒绝丰富!”;“网络:想说爱你不容易”、“学生上网:喜耶?忧耶?”。
注意:标题末尾不能用句号。
5.悬念法
悬念就是疑团,俗称之为“卖关子”,其效果就是产生一种勾魂摄魄、欲罢不能的感染力和悬念美。在拟题上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表明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引导读者去追寻。
⑴可以从反差上制造悬念,如《理直气不壮,做“贼”心不虚》; ⑵可以以怪生悬,如《100分,我恨你》;
⑶可以小题大做,运用错觉制造悬念,如《破不了的“案”》; ⑷可以用设问制造悬念,如《明天我们有水喝吗?》;
⑸还可以添加标点符号或采用标点符号拟题来设置悬念,如《我最需要„„》《?——!》等。
再如:
⑴“素质教育”话题——《十六岁,老朽了!》 十六岁的花季少女,怎么变得老朽了? ⑵“素质教育”话题——《考试魔鬼定律》“考试”还有“定律”?并且“魔鬼”? ⑶“男孩女孩”话题——《三个女生一台戏》 三个女生到底能演出一场什么样的好戏? ⑷“男孩女孩”话题——《我与203室不得不说的故事》一个男孩与203室的女孩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⑸“人与自然” 话题——《两只流泪的爱情鱼》 两只鱼怎么流泪了?怎么还有“爱情”? ⑹“人与自然” 话题——《一只老鼠的手记》老鼠还有“手记”?这家伙究竟在里面记了些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⑺“网络与生活”话题——《谁的眼泪在飞》在“网络年代”,到底有多少人的眼泪在风中飞舞?
⑻“网络与生活”话题——《网络江湖选美大赛》网络江湖选美?有趣!折桂的超级美女到底是苗若兰、王语嫣、霍青桐、黄蓉、香香公主、任盈盈?还是俄国公主索菲亚、70岁的灭绝师太?喜剧耶?闹剧耶?
6.增补法
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进行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这是最简捷方便的拟题方法。
如以“树”为话题,可拟《树下》《记一次植树活动》《松树赞》《我爱那片小树林》《植树,生存的希望》《小议“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这些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主题更明确集中,利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顺利展开,避免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又便于把握文章的重点。(此法最为简单,但新意不够)
7.中外结合法
指的是引用或者音译一些人们熟悉的外语短语或句子作为题目。这种标题,具有幽默色彩,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注意:此法较时髦,但容易使高考作文少得分;使用时最好配上语义明确的副标题就好了。)
⑴“爱心”话题——《我的感觉,I am fine——付出爱心,即为永恒》。⑵“科技”话题——《How are you,E-mail——面对科技,我心从容》。⑶“电脑”话题——《Internet,my love——网上风情,神奇无限》。⑷“生活”话题——《搞笑课堂One and Tow——花样年华,花样心情》。⑸“幸福”话题——《Come on,给我感觉——幸福感觉,越多越好》。⑹“亲情”话题——《Modern,老妈——网上老妈,返老还童》。
⑺“青春”话题——《Crazy BABY(疯狂三人组)——激情飞跃,我心飞扬》。⑼“校园”话题——《女孩,Sorry——青春花季,演绎浪漫》。
8.怪异另类法
就是避开以上几种常见的命题方式,而采用一些怪异、另类的形式来命题,以便达到更加惹人注目的效果。(注意:此法较简单新奇,但容易被误解,甚至因此高考作文少得分;使用时最好配上语义明确的副标题就好了。)
⑴“人生”话题——《梳子与梳子》两把小梳子,演绎了一出人生大戏剧。⑵“情感”话题——《夜夜夜夜》如此之夜,自然会使人感到万分压抑,但它的最迷人之处,是在沉睡过后看到一轮崭新的朝阳。
⑶“生活”话题——《网?网!》生活是“网”?生活确实是“网”!字里行间充满着被缚的呻吟和挣脱的呐喊。
⑷“诚信”话题——《诚信!诚信?》 我们渴望“诚信”!可是谁来拯救“诚信”? ⑸“朋友”话题——《有鼠自远方来》 有鼠自远方来,悦乎?悲乎?
⑹“理想”话题——《ABCD——梦开始的地方》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人生的每一个季节,都会有梦。
⑺“教育”话题——《???????》“教育”的问题太多太多。
⑻“友谊”话题——《1 2 3 4 5 6 7 》友谊就象一支歌。1 2 3 4 5 6 7,我的朋友在哪里?
六、拟标题常见技巧示例
常用拟标题技巧:1.让标题产生节奏,2.使标题富有诗意,3.让标题打动人心4.使标题产生悬念,5.让标题链接诗文,6.让标题链接歌曲,7.让标题链接新潮,8.让标题链接外语,9.使标题简洁凝练,10.使标题口语化,11.拟用副标题或小标题。
1.使标题富有诗意
例如:⑴阳光把尘封的门推开了,⑵维纳斯的眼泪,⑶花开的声音,⑷九十九个谎言在风雨中飘散,⑸蓝色蛹·金色蝴蝶。
再如:⑴“生命”话题——《白云·夕阳·歌声》,⑵“乡情”话题——《那河·那船·那人》,⑶“足迹”话题——《红舞鞋·蓝精灵》,⑷“机遇”话题——《雨季,我们一起去看海》,⑸友谊”话题——《风中飞舞的白手帕》,⑹“窗口”话题——《今夜星光灿烂》,⑺“时空”话题——《恋恋风尘恋恋情》,⑻“时光”话题——《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2.让标题产生节奏感
例如:
⑴拳拳赤子心,悠悠桑梓情,⑵“圆满”之路,死亡之途,⑶与诚信为友,与高尚为伴,⑷从平凡步入伟大,⑸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⑹梦里梦外盼梦圆。
3.让标题打动人心
例如:
⑴迟到的泪水 ⑵地球在哭泣 ⑶归来吧,诚信!⑷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
⑸孩子,别不理我——一位母亲的诉说。?
4.使标题产生悬念
例如: ⑴中国的孩子怎么了,⑵诚信的背囊丢弃之后,⑶上帝的回答,⑷拥有一夜的压岁钱,⑸孤独是一种财富。
5.让标题链接诗文
例如:⑴非宁静无以致远,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⑶赤兔之死,⑷乔丹老矣,尚能飞否,⑸莫把情云遮慧眼。
6.让标题链接歌曲
例如:⑴最近比较烦,⑵母亲,我心中你最重,⑶足球,让我喜欢让我忧,⑷诚信让我如此美丽,⑸我心依旧。
7.让标题链接新潮
例如:⑴李白与网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⑵我爱唐装,⑶阿Q成为网虫之后,⑷酷与苦,⑸别让青春蒸发。
8.让标题链接外语(数学)
例如:⑴青春YOU & ME,⑵尴尬ABC,⑶呼唤SOS,⑷INTERNET,爱你没商量,⑸女孩,I AM SORRY,⑹ 联想1+1,⑺帮助=理由+方法–回报。
9.使标题简洁凝练
例如:⑴ 浮生若茶,⑵子夜即怀,⑶秋日私语,⑷心海拾贝。
10.使标题口语化
例如:⑴其实我也很漂亮,⑵糖醋排骨有点酸,⑶别把自己弄丢了,⑷好一个美国佬,⑸真的感谢你。
11.拟用副标题或小标题
例如:⑴《春夏秋冬》的四个小标题:春之恋;夏之梦;秋之韵;冬之颂。⑵《数字化 新生活》的三个小标题:电脑——我是电脑我怕谁; 网络——没有我电脑是一具死尸;我们——我被网在里面了。⑶四幕剧》:第一幕:情景对话;第二幕:半个甜面圈;第三幕:世界上什么东西最亮。⑷岂可弃我——诚信自述。⑸孩子,别不理我——一位母亲的诉说。
第二篇:修饰好新闻的标题
修饰好新闻的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标题亮,则新闻才会亮,读者才会“一见钟情”,产生阅读的冲动和兴致。如何把标题修饰得生动些、感人些、优美些,使标题美起来亮起来,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需要认真修炼的功课。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巧妙地化用诗词佳句,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并且因其效果极佳显得十分难得。
一、巧用修辞。做一个好标题并不比写一篇新闻省力,常常是一夜辛苦为一题。这个“一夜辛苦”,功夫全在修辞上。标题常用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映衬、双关、借代、设问,等等。
1、比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制作标题时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和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恰当地运用比喻这种修辞,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如:《气象科技帮乐亭种上“摇钱树”》、《承德防汛有了“消息树”》、《“职场冷门”遭遇“爆棚”》、《黄河母亲要断乳》等等,因妙用修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比拟,就是将人拟物和将物拟人,用得较多的是拟人。如:《气象为春运上“保险”》、《南方“退烧”有待时日》、《炎夏,你情绪“中暑”了吗》、《雷电为大树“纹身”》、《华北漏斗区张口要水》等题,即因比拟修辞格的成功运用显得十分生动。
3、对偶。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两句,成双作对排列,便是对偶。用于标题,看起来赏心悦目,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气候乱谱 农谚失灵》、《昔日求救信惊动省领导 今日感谢信深情报党恩》、《农网小世界 致富大舞台》等题就是对偶这一修辞成功运用的范例。
4、排比。同范围、同性质的事物用相似的句法逐一表现出来,即排比。其作用在于加强语气、强调内容。
5、夸张。如《扯得彩云架飞桥》、《31种产品让大海“滴水不漏”》等题,因夸张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非常生动。
6、借代。就是改换名称,不直接把人或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用一个跟它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或事物来代替。如:《“聚宝盆”筑起绿色屏障》、《“蒲公英”开放在不眠夜》,“聚宝盆”即指代柴达木;“蒲公英”指代台风。
7、双关。用同一词语关顾两种不同的事物,产生“表”、“里”两重意思,弦外有音。如《“红旗”飘扬万里路》,题中“红旗”即指代“红旗”轿车,又指代先进事物,像一面旗帜。
8、设问。胸中早有定见,话中故意设问。如《天之功?天之过?》,通过设问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化用诗句。遣词造句充分吸收诗词的长处,像诗词那样清丽、含蓄,韵味无穷,会使新闻标题更具美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我国古代诗词曲,精深、博大,许多优美、典丽、精致的句子,是我们制作标题用之不竭的“给养库”。成功地运用这些美妙的诗词佳句,便可在制作标题时“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中国气象报》许多制作精美的标题,因诗词佳句的化用,令人回味无穷。如《唐风晋韵唱龙城》、《问渠哪得清如许》、《莫道汛期早自有早汛人》、《喜看长虹卧波时》、《晚霞未必逊晨曦》、《擒得银蛇下九天》、《喜看青松早知春》、《丝路花雨应时节》、《要让黄河万古流》等等,不胜枚举。
此外,还可以根据题旨情境的需要,活用成语及典故。如《外来物种“鸠占鹊巢”》一题,就是成功运用成语的一例。
三、融情入题,营造意境。标题反映作品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在作题时,要尽可能倾注自己的感情,并注意炼字炼意锤炼好词语。如《为了总理的嘱托》、《切切问台风》、《会商室“搬”进交通台》、《我星飞翔》等。同时,新闻标题亦可根据新闻提供的事实,运用精练、生动的词汇,营造一种意境,让读者顺其思路,浮想联翩。
第三篇:修饰调查报告
修饰调查报告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以下知识:
1、设置文字格式(字体、字号、字形、颜色和一些特殊格式等)。
2、设置段落格式(包括段落的对齐方式、缩进方式、段落的行距、段间距等)。
二、教学时间安排:
修饰调查报告(4课时)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设置文字格式(包括设置字体、字号、字形);设置段落格式(包括段落的对齐方式、缩进方式、行距、段间距等)。
2、难点:设置段落的缩进方式、行距和段间距。
四、教学方法:
采用教师讲解与演示相结合,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辅导学生完成“学着做”,要在机房上课。
五、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调查报告的排版学习文字格式及段落格式的设置。在学习本节时,可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调查报告中的效果:
(一)文字格式:例如报告中文字的大小、形状和颜色有什么不同;
(二)段落格式:例如每个段落中的第一行有无空格、空了多少格,段落中行与行之间的距离、以及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距离、文档中的标题和段落是怎么对齐的等等。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让学生在“学着做”的操作 1
过程中对文档的最终美化效果有个明确的思路。在完成本节的“学着做”任务之后,指导学生认真学习本节中的有关补充知识,并通过“动手做”来总结和巩固的排版技巧。
六、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设置标题字体
2、调整标题字大小
3、变换文字颜色
二、教师展示已经设置文字格式的调查报告,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增强学生的尝试愿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演示:设置标题字体(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操作),设置字体的作用:不同的字体体现了不同的风格。通过字体的设置可使文章显得结构分明、重点突出:
1、选定标题行;
2、单击“格式”工具栏上“字体”下拉列表项右边的小箭头,弹出下拉列表;
3、用鼠标上下拖动垂直滚动条,找到并单击“华文琥珀”字休,被选中的标题文字就以华文琥珀字体显示。
常见汉字字体示例:
宋体:关于大气污染的调查报告Happy Birthday
仿宋:关于大气污染的调查报告Happy Birthday
楷体:关于大气污染的调查报告Happy Birthday
黑体:关于大气污染的调查报告Happy Birthday
隶书:关于大气污染的调查报告Happy Birthday
幼圆:关于大气污染的调查报告Happy Birthday
行楷:关于大气污染的调查报告Happy Birthday
彩云:关于大气污染的调查报告Happy Birthday
四、教师指导学生模仿操作,完成教科书中81页的“动手做”,老师应强调,在Word中进行文字修饰一般要遵循“先选定,后操作”的原则。
1、Word文档的默认英文字体是:Times New Roman。
2、Word文档的默认中文字体是:宋体。
五、学生自主学习“设置标题文字大小和颜色”,完成82页中的“学着做”。同桌可以相互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探究文字大小的表示方法:(字号数和磅数);(字号数越大,字越小;磅数越大,字越大)。
1、Word文档默认的字号大小是5号字。
2、Word文档默认的字体颜色是黑色。
六、教师演示几种文字的修饰效果,指导学生完成85页“动手做”。几种文字的修饰效果:加粗、倾斜、下划线、边框、底纹、字符缩放。
七、总结本节内容,并介绍除了用工具栏外,还可以通过“格式”——“字体”菜单命令,完成文字格式的设置。
八、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设置文字格式的其它效果:阴影、上标、下标、空心字、删除线;字
符间距、字符位置、字符效果。
二、复习检查:指定学生演示操作,对文字设置字体、字号、颜色。
三、教师示范,演示字符效果的设置:
1、选中文字;
2、选择“格式”——“字体”菜单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中,单击“字体”选项卡;
3、选择“效果”栏中的“阴影”选项,单击“确定”完成阴影的设置。
四、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动手做”中的“文字效果”的设置。
五、辅导学生学习本节的补充知识:
1、在“字体”对话框的“字符效果”选项卡,可以设置文字的动态效果。但这些效果只能在屏幕上显示,无法打印。
2、另类方法:格式刷(单击、双击)
六、总结本节内容:
1、文字修饰效果:字符缩放、加粗、倾斜、下划线、字符边框、字符底纹
2、效果的设定与取消,多种效果的组合。
3、(1)设置阴影和设置上标等;(2)调整字符缩放比例、字符间距、垂直方向的相对位置;(3)设置动态效果。
七、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调整段落的缩进。
2、设置段落的对齐。
二、教师边讲边演示,用“格式”工具栏和标尺来设置段落的缩进和段落的对齐。
1、调整段落的缩进:
水平标尺上有六个设置标志:左页缩进、右页缩进(它的调节对整篇文档都起作用)、首行缩进、悬挂缩进、左缩进、右缩进(只对当前光标所在段落或所选的几个段落起作用)。使用按钮拖动鼠标进行调整,(按住Alt键可精确调整)。
2、设置段落的对齐:
段落的对齐方式有:两端对齐、居中、右对齐、左对齐和分散对齐五种。
三、辅导学习完成本节中的“学着做”。启发引导学生用“格式”——“段落”菜单命令完成“动手做”。(也可用鼠标右键:在文档中右击,弹出快捷菜单选择“段落”)。
四、总结:
无论是设置缩进,还是段落的对齐,都应当先放好插入点,光标落在要调整的段内。用“段落”对话框设置段落缩进或对齐,可在“缩进和间距”选项卡中一次完成。
介绍格式栏上“减小缩进量”和“增大缩进量”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调整段落间距与行间距。
二、复习检查上节学习内容,指几名学生演示段落缩进和段落的对齐,用“工具栏”上的水平标尺或“格式”——“段落”菜单命令均可。若有不正确操作集体纠正,操作完成好的给予表扬鼓励。
三、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段落间距和行间距的设置:
1、行间距:是一个段落中行与行之间的距离。
2、段间距:指的是相邻两个段之间的距离。
3、Word文档中默认的行间距为单倍行距,默认的段间距为0。操作:将“调查报告”第一自然段设置为1.5倍行间距,段间距:段前0.5行;段后0行。
(1)将光标移到第1段任意位置;
(2)选择“格式”——“段落”菜单命令,选“缩进和间距”选项卡;
(3)单击“行距”选项右边的向下箭头,选择“1.5倍行距”后;
(4)调节“段前”右边的值为“0.5行”,“段后”为“0行”后,“确定”。
四、课堂练习:
辅导学习完成P93页“动手做”。对做得好的学生,展示其作业,并给予表扬。
五、总结本节内容:
1、调整段落的缩进。
2、设置段落的对齐。(五种对齐方式,四个对齐按钮)
3、调整段落间距与行间距。
4、回车可形成一定的行间距,但会造成一些问题
5、格式刷的使用对段落的设置同样有效。
六、布置作业:
七、教学后记:
第四篇:修饰、描写
描写手法: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分为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高考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1)侧面描写——衬托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衬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衬托分映衬和反衬。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生”来反衬“庭阶寂寂”的。(2)各种修辞手法
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设问和比拟,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
(4)正面描写——虚实结合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实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5)正面描写——色彩的渲染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6)正面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比较简单,这里不作研究)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色彩的渲染、点面结合、虚实相生、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色彩的对比也可以是反衬。其次要善于根据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事物特点和人物形象,去探究作者是利用什么手法技巧达到这一表现目的的。
第五篇:修饰答案
专题二: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实战操练:
(一)风
杨绛
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A】硬的东西把它挡住,软的东西把它牵绕住,不管它怎样猛烈地吹,吹过遮天的山峰,挣脱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到天地之外去。或者为此,风一辈子不能平静,和人的感情一样。
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拂微风。果然纹风不动,不是平静,却是酝酿风暴了。蒸闷的暑天,风重重地把天压低了一半,树梢头的小叶子都沉沉垂着,风一丝不动,可是何曾平静呢?【B】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到,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睡觉,正要纵身远跳。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没有东西去阻挠它:树叶儿由它撩拨,杨柳顺着它弯腰,花儿草儿都随它俯仰,门里窗里任它出进,轻云附着它浮动,水面被它偎着,也柔和地让它搓揉,随着早晚的温凉、四季的寒暖,一阵微风,像那悠远轻淡的情感,使天地浮现出忧喜不同的颜色。有时候一阵风是这般轻快,这般高兴,顽皮似的一路拍打拨弄。有时候淡淡的带些清愁,有时候润润的带些温柔;有时候亢爽,有时候凄凉。谁说天地无情?它只微微的笑,轻轻地叹息,只许抑制着风拂拂吹动。因为一放松,天地便主持不住。
假如一股流水,嫌两岸缚束太紧,它只要流、流、流,直流到海,便没了 1
边界,便自由了。风呢,除非把它紧紧收束起来,却没法儿解脱它。放松些,让它吹重些吧;树枝儿便拦住不放,脚下一块石子一棵小草都横着身子伸着臂膀来阻挡。窗嫌小,门嫌狭,都挤不过去。墙把它遮住,房子把它罩着。但是风顾得这些么?沙石不妨带着走,树叶儿可以卷个光,墙可以推倒,房子可以掀翻。再吹重些,树木可以拔掉,山石可以吹塌,可以卷起大浪,把大块土地吞没,可以把房屋城堡一股脑儿扫个干净。听它狂嗥狞笑怒吼哀号一般,愈是阻挡它,愈是发狂一般推撞过去。谁还能管它么?地下的泥沙吹在半天,天上的云压近了地,太阳没了光辉,地上没了颜色,直要把天地捣毁,恢复那不分天地的混沌。
不过风究竟不能掀翻一角青天,撞将出去。不管怎样猛烈,毕竟闷在小小一个天地中间。吹吧,只能像海底起伏鼓动着的那股力量,掀起一浪,又被压伏下去。风就是这般压在天底下,吹着吹着,只把地面吹起成一片凌乱,自己照旧是不得自由。末了,像盛怒到极点,不能再怒,化成恹恹的烦闷懊恼;像悲哀到极点,转成绵绵幽恨;狂欢到极点,变为凄凉,失望到极点,成了淡漠。风尽情闹到极点,也乏了。不论是严冷的风,蒸热的风,不论是哀号的风,怒叫的风,到末了,渐渐儿微弱下去,剩几声悠长的叹气,便没了声音,好像风都吹完了。
但是风哪里就吹完了呢。只要听平静的时候,夜晚黄昏,往往有几声低吁,像安命老人,无可奈何的叹息,风究竟还不肯驯伏。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的约束着。
1.第一段中说,“风一辈子不能平静”;第二段中又说,“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4分)
(1)“风一辈子不能平静”?
(2)什么情况下,“一辈子不能平静”的风可以成为“最平静”的风? 2.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对待“风”?(4分)3.文中画线【A】【B】语句,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4.你从文中“风”的形象得到什么启迪,请联系语境,展开联想,谈其中一点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1)因为它被天地紧紧约束其中,终逃不到天地之外去。(2分)
(2)没有什么东西去阻挠它。(2分)
2.(1)严加管束(把风约束在天地之间);(2)给予一定的活动自由(对风的活动 2
不加阻挠);(3)即使酿成风暴,也不必惊慌。(答对两点即给分)
3.【A】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风的猛烈,富有气势;同时“软”“ 硬”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的两种类型,句式对称,有节奏,写出了天地对风的约束。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暴来临前不平静的态势。
4.联系本文主旨,可以从个人感情角度谈,也可以从社会矛盾角度谈。如:
①人的感情不会永远平静无波,总会有不平静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应该让它有适度的释放。
②社会不可能没有矛盾,对待社会矛盾,不能采取压制的方式,而应该让它有适度释放的机会,否则,将会酿成社会的大**。
③对待感情的波澜(社会矛盾),既要让它适度释放(表现),又要给予一定的控制,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④对待激化了的矛盾(个人感情),不必惊惶失措,因为任何矛盾(个人感情)最终都是可以解决的。
以上只是举例,答案不必强求一致,只要符合原文的要旨,言之成理即可。
(二)荷 赵文美
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这个夏天,天大旱,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蒸腾着大地。渐渐地,碧波荡漾的湖泊干涸了„„此时此刻,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更严酷的考验的到来。
这是怎样一番惊人的情景!往日蓄着一池清洌洌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但它依然绿干亭亭翠叶田田,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3
丰润鲜灵有留香。
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
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荷。唯有它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卓然傲立,风吹不退缩,雨淋不着痕,一副以不变应万变的王者风范。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随相伴。
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若遇秋雨骤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活得精神,活得清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再,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
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唯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在风霜雨雪的洗礼中,在百般磨难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 4
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不惧艰险摧残的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痴如醉!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做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
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段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5.请参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补写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的生命奇迹。(4分)
示例:烈日炙烤下,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迎接考验的到来。沉睡千年后,狂风袭来时。
秋雨骤至时,冰天雪地里,16.文中有两个画横线的句子,请任选一句加以品析。(3分)
①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元雨洗尘、无水滋润,但它依然绿干亭亭翠叶田田,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
品析:
②若遇秋雨骤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
品析:
17.下面赞“荷”的诗句中,你认为最能体现“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做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的一项是[ ]。(3分)
A.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B.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唐·杜甫《绝句漫兴其七》)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8.文中结尾说:“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5.荷不甘泯灭,勇敢执著,奇迹般生长。荷高举盾牌,凝聚力量,静立如山。荷站成一林,活得精神、活得清白。荷独立自尊,不馁不屈,傲然屹立。(4分。每点l分。意思符合即可)
16.①通过转折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荷在干涸龟裂的恶劣环境中依然团结在一起,倔强地生长,创造着生命的奇迹o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将“荷”比作“舞姬”,将“荷塘雨声”比作“舞姬”弹古筝发出的“清音”,写出雨骤花谢,但荷依然保持空灵、洒脱的美好神韵。(3分。答出句式或修辞1分,内容l分,作用l分)17.C(3分)
18.只有与荷一样不惧艰难、高雅脱俗的人,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百般的磨难中创造生命的奇迹,领悟生命的真谛。(4分。意思符合即可)
(三)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①夕阳老去,西风渐紧。
②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
③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的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
④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来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
⑤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为游子的归来而晃动。对于远走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7
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的路,而起点只有一个,终点也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了一片绿叶,却留下一条根。
⑥我看到了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
⑦我看到了我的屋檐,冬天结满冰凌,夏天蓄满鸟鸣,一串红辣椒常常被看作是穷日子里的火种。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麻雀,总是那么和谐地与庄户人家好好地过日子。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在路上的心的,就是这个屋檐。
⑧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坑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⑨远行的人,是什么声音使你隐姓埋名?是什么风将你吹往他乡?秋天就是这样,把叶子纷纷抖落,把人的思念纷纷挂上枝头。是该回去了,去看看那棵生下我、让我因成长而绿又让我因成熟而黄的大树,还有落叶里沉睡着的母亲。母亲,我匆匆的脚步就是你密密缝合的针脚。母亲,背着破烂行李的我要归来,找到了天堂的我也要归来。
⑩一层层落叶铺在回家的路上,我要踩着温暖的地毯去看望母亲。母亲也像这 8
落叶,从灿烂的枝头缓缓地落下来,只是,她没有再醒来。
⑾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母亲,我要去拾取你的笑容、脚步和风,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
⑿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来,树离我很近。我似乎听见了它们在缓缓凝固。
⒀天冷了,它们一排一排地站着,心中坚守着的秘密一阵阵地疼痛起来。但叶子落下来,掩盖了一切。
⒁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每到秋天,叶子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一朵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
(选自 2007年第 1期《读者》,作者朱成玉。有删节。)
16、显然,作者把落叶比喻成“疲倦了的蝴蝶”不仅仅是写落叶,你认为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表达?(4分)
17、请你写出⑧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
18、请你从文中选取一个富有修辞特色的语句进行赏析。(不少于 60字)(4分)
19、⑨段中画线句与我们传统观念里的“事业不成誓不回”有较大出入,请你就这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6、作者借落叶像“疲倦了的蝴蝶”来比喻“我”是一只在外飞倦了想要飞回家去的“蝴蝶”。文章试图通过落叶这一环境的烘托和“疲倦了的蝴蝶”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念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17、母亲的辛勤劳动使家里越来越殷实(富有),但岁月(年纪)和劳累却压弯了母亲的背,使母亲变得“越来越矮”。(意近即可。)
18、示例:“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句子运用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方法,将人的情感赋予落叶,以“呻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疲倦”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我”在外漂泊的疲惫,与文章开头形成对比和呼应,深化了文章主题。(摘抄出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得 1分,能写出表达效果得 3分。)
19、示例:无论我们在外面闯荡世界成功与否,心里都要永远装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如果为的是“大家”的利益而舍家忘身是值得提倡的,如果仅仅是为“衣锦还乡”而“不破楼兰终不回”则不宜大加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