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校园环境,发挥育人功能
优化校园环境,发挥育人功能
深圳市福田区景秀小学
邮编:518034 作者:张金泽
美国全国校长联合会执行董事斯考特·D·汤姆森认为:“在今天,人们正在重新认识学校环境的意义。因为学校环境不仅是学生获得良好学习成绩的关键,同时也是影响他们形成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因素。”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K·勒温则认为:“人的行为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呼吁“全社会都要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更是明确指出:“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要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由此可见,优化校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审视,校园环境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讲,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没有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不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我们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全体学生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注重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近几年学校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在开展校园环境建设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精心设计校园内部的陈设布置,发挥环境的熏陶功能,注重校园的绿化、美化,发挥环境的美育功能,精拟校园的标语口号,发挥环境的感召功能。正是我们注意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在育人方面的多种功能,才形成今天 我们学校环境优美,校风、学风好,学生的文明礼貌好,卫生习惯好的可喜局面。
一、精心设计校园内的陈设布置 发挥环境的熏陶功能
校园内的陈设布置是指除校舍以外的空间、场地,墙壁、走廊等的装点、物类的摆放,搁置以及各种橱窗,景点的布置等。如果校园内这些陈设布置设计合理,考虑周到,摆放科学、精巧,就能发挥环境的熏陶功能,起到寓教于物,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比如:一进校门,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大厅,大厅两旁是“少先队园地”,园地中有各种评比优良一览表,有荣誉栏、小学生守则、校风、学风、班风、小学生日常行为“三字歌”;还有高雅的艺术浮雕和巨幅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学生走过这里都要看一看“荣誉栏”,望一望艺术浮雕,情不自禁地哼一哼“三字歌”,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熏陶。学校教学楼中间,设有一个圆形的大庭院,庭院中间长着一棵参天大榕树,与教学楼相辉映。校园里建有生物园、运动场、升旗台,科学家的雕塑画像,每层楼的墙壁上嵌有一面透亮无暇的“仪表美”大明镜,映照着每个学生的身影,学生看到自己的形象,不自觉地会把红领巾戴正,把衣服钮扣系好,把头发理顺;走廊里贴有伟大画像、学生美术佳作,各学科知识专栏„„所有这些,无疑对全校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成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无需教师来教育讲解,就会受到无声的熏陶,也就有效发挥了环境的熏陶功能。
二、注重校园的绿化美化
发挥环境的美育功能
近些年,我们是十分重视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曾先后动用150多万元资金,购买花草树木,开辟花圃、草评,植树,每层楼两旁都建有花坛,教学楼顶建造了草坪,栽种了花草,学校绿化覆盖率达到65%。草评、花圃间的空地、道路全都铺上了广场砖。学校操场全都铺上彩色塑胶,红绿 相间,操场四周是长着茂密植物的绿色围墙,异常漂亮。校园的生物园里喷泉飞舞,溪水潺潺,鱼儿嬉戏,鸟儿欢唱。目前,景秀校园里棕榈婆娑,绿草茵茵,百花齐放,鸟语花香。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的图画。
学生置身在这样美丽、和谐的环境里,走在洁净无尘的道路上,看见红的花,绿的草,无尘的地面,整齐的草坪,漂亮的花圃,高大的树木,有趣的小鸟,自然感到了美。美的环境,美的校园,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的是具体的形象的美的教育。美的环境,塑造着他们的美的心灵,美的语言,美的行为。他们穿着整齐了,举止文明了,语言文雅了,乱丢果皮字纸的少了,乱倒垃圾的少了,在墙上乱涂乱画的少了,这不正是环境的美育功能所带来的良好效果吗?因此,我深深体会到了,只要我们加强了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就能充分发挥环境的美育功能。
三、精拟校园内的标语口号
发挥环境的感召功能
标语口号是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也是优化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精心编拟和张贴校园内的标语口号,是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一幅好的标语,一条激励人的口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因此,近几年中,我们精心拟出各种标语口号,张挂在醒目的地方,以发挥环境的感召功能。比如,迎着校门我们张挂着醒目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主动发展,营造乐园,追求卓越”;教学楼的四周横栏外写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的目标口号,迎面墙壁上镶嵌有校训:“尚礼、和谐、发现、超越”四个蓝色大字放着光芒。操场南面楼房的墙壁上悬挂着“以尚礼培基,以探究导向,培养身心、灵健康的孩子,创造美、乐、趣诗化的校园”巨幅标语。校内还张贴有:“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孝心献给父母,关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上下楼脚步轻,安静靠右行”花坛、草坪、植物园周围插有“绿草茵茵,足下留情”“爱护环境,享受自然”标语牌等 等。所有这些标语口号,都很好起到了教育人、鞭策人、激励人、感召人、鼓舞人的作用,起到了很好的暗示、警示、昭示和提示的作用。学生天天看见这些标语口号,这些标语口号映入学生的眼帘,刻入学生的心中,溶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化为学生的具体行动。从而发挥环境的感召作用。
几年来,我校本着“创‘三园’,争一流”的指导思想,总体规划了学校的布局,用艺术的手段,将学校的办学思想、治校方略、培养目标、校风、学风、教风及名人名言,伟人画像、学生艺术作品,形象化地展示于每个墙面,让每面墙都说话,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作用;办好校报、队刊、班刊,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植物园、生物园、美化橱窗、栽种花草树木,塑造艺术形象,让校园成为繁花似锦的花园。同时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凸现人文精神,突出人文关怀,营造尊重、理解、关心、爱护人的团结、和谐,积极向上、主动发展的校园环境。学校注重创设校园竞争平台、设立师生文明监督岗,举办“名曲欣赏”、“校园歌声”、“音乐家的故事”、美术、科技、心理辅导等系列活动,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人文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将教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打造无形精神环境,强化成功感,激活内驱力,让学生在和谐、艺术的殿堂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发挥环境的美育功能、熏陶功能和感召功能,塑造高雅文明形象,铸造美的灵魂,努力使我校成为校园环境美、文化艺术氛围浓、人文精神强、育人效果好的美的花园、乐园、家园。
第二篇:优化育人环境,发挥育人功能(最终版)
优化育人环境,发挥育人功能
贵州省晴隆民族中学安富亮
人在塑造环境,环境也在塑造人。现代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现代育人环境的创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宜人的环境氛围,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育人环境包括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校园环境是育人的主阵地,家庭和社会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学校除了知识育人、服务育人外,还要加强环境育人。要优化育人环境,应搞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校园环境,发挥其育人功能。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是中小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的布置与建设,对学生品德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形成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校园环境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环境可分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硬环境是指校内的各种设施、空间布局和规划设置等。软环境是指校园内的文化氛围、文明状况、人与物的和谐、师生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等。优化校园环境,既要加强硬环境建设,也要重视软环境建设。
加强校园硬环境建设。必须精心布置校园文化设施建设,着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用优美的校园熏陶每一位学生,创建花园式学校。校园的规划要合理、谐调,讲求科学布局,创设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的每一处空间的作用。设置相应的宣传栏、读报窗、艺术园地、学习园地、表扬栏、竞赛栏、图书角、卫生评比栏等。净化校容校貌,设置绿化带,保证绿化面积。统一校服,指定校歌,佩带校徽。让学生在文明、纪律、卫生、美感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潜移默化。充分利用黑板报、壁报、雕塑、图书馆、荣誉室、团队活动室等形式和专用场所,精心设置育人环境,渲染育人气氛,将会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利用校园广播、局域网、形成网络校园。及时传播最新教育教学信息,实现人机互动学习,改变师生的学习方式,扩大师生学习视野。多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和锻炼机会,积极开展活动,让校园活起来,突出校园新亮点,给师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营造和谐、优美的校园,提高师生在校生活的质量。
必须重视校园“软”环境建设。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各种设施所营造的育人功能。让文化氛围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校园中的教师、学生是人的因素,校舍及各
种硬件环境设施是物的因素,要实现人与物的和谐,创造师生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要重视加强师德建设,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角,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要主动用校园文化行为约束自己、塑造自己,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美的教师形象,影响教育学生,自觉把校园文化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通过师德建设,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校园生活轻松愉快,人文化的校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对象和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决定了文化环境建设的成功与否。学校要通过政教处、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和指导,使学生积极参加校园环境建设,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开展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课余活动,达到活动育人、环境育人。
二、指导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家庭教育是对中小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整个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良好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主动争取家庭的支持和配合,与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对家庭教育进行科学指导,向家庭介绍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优化家庭身教示范。面对现代独生子女多的特点,要求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要努力创造一个民主、文明、和谐、充满生气与乐观的家庭环境,使家庭生活充满阳光、温馨、安宁、恬静。让孩子在友爱、和睦的家庭中成长。要求家长要注意生活作风,要在子女中享有崇高的威信。父母的威信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家长要在各方面为子女作出榜样。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求要统一,绝不能各自为政。家长还应学习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讲究教育艺术,做到科学育人。
三、优化社会环境,发挥社会育人功能
“关心和保护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职责,而且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学校要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关心和保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下一代负责。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造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使社会各方面从不同角度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条件。宣传部门、共青团、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文艺、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文化部门,要保证各种读物和精神文化产品坚持教育性强、格
调高尚、适合青少年儿童需要。文化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社会文化事业的管理,必须考虑社会效果。要继续整顿文化市场,坚决制止宣传凶杀、色情、封建迷信的书刊和音像制品在中小学生中流传。有关部门要重视青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和活动基地的建设,丰富青少年儿童文化生活。加大对非法营运网吧的整治力度,对校园周边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开创一个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市中区税郭镇中心小学杨位相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环境氛围和办学风格的反映,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校纪、师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心理趋向、价值观念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透射出独特的校园精神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它不仅对师生具有巨大的感染作用,而且通过培养出的人才的高素质辐射向社会,其影响是全面深刻和持久的。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发挥育人功能,必须建构现代化的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营造素质教育氛围的心路之途
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过去我们在强调教育功能和途径时,比较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而对“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则不太重视,其实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学校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比如《小学生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础的层次,或说最基本的文明教养。要提高将来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合格人才,在中学这个行为习惯正在形成的阶段就必须着力解决好学生社会公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又可以转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影响一生的发展。再则,良好行为习惯的获得过程,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若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某个教育阶段,因教育不到位,训练不落实,就会形成学生社会化水平的滞后现象,使将来社会成员文明程度降低,即或日后想力图纠正也十分困难,严重的还可能生发许多人格和心理障碍。
素质本来就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自我意识与自律精神,正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内在本质。内驱力的启动必须一个强有力的“自我”为基础,因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这是素质教育一个重要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创造性等特征正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适能力及自律精神的好途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可帮助学生认准自己的定位。即要有一个做人的基调,基调上不去,内驱力就爆发不出来。人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容易对自己作低调要求,这就抑制了潜能的发挥。校园文化中开展各种典型榜样教育,可激发学生自我设计,塑造自我的激情和动力。
第二,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教育是人自我发展的过程,每个学生才能的显露与成器,有早有迟,因而要确信人人有才,又人无全才,学校文化建设的任务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努力提供其发展的各种条件。如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我校科技艺术节开展的十项小人才比赛,竞选学生会干部的自荐演说、“创新素质实践行”中的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就可使学生不同特长和才华得以施展,荣获中央电视台“荣事达”杯主持人大赛金奖的撒贝宁不就是从学校艺术节的舞台上脱颖而出的吗?
第三,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人格。素质教育的内涵已揭示出教育的着眼点已投向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深层次的呼唤,而自
我意识是调动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心理活动,是学习创新的动力之一。也是由他律走向自律,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校园文化活动中多以学生志趣为主,可自愿参加、自行选择、自己创作,一般不定名额、不必选派、不拘形式、不限内容,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如优质班会方案设计比赛,学校科技艺术节徽标设计比赛,自办小报比赛等,全由学生自己设计策划、筹办主持,而在自我意识培养与发展中,自律精神的培养也自在其中。所谓自律,就是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适应社会规范,自觉以组织纪律、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使之为今后立足社会生存竞争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如各种文化活动即或是娱乐游戏活动都有它各自的游戏规则,这规则是学生乐于遵守的,不是强制的,比如球赛和趣味体育大比拼活动中各司其职又协调配合的规则,棋赛中的棋艺、棋德都可给学生多方面的启示和教益,这些活动因寓教于乐即或是内含有极其严肃的教育因素也对学生有着乐于接受的亲和力。
二、校园文化建设是铸塑校园精神的建构之本
校园文化建设除了提升校园文化物的品味外,还要重视人的塑造。它在多维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辩证批判的取舍,经过提炼和升华,形成具有核心意义的校园精神。铸塑校园精神,简括地说,就是学校的生命活力,是学校独特的财富和资源,并反映了学校历史传统、办学特色、精神风貌的一种校园精神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虽不具有表层物质环境文化和中介层制度文化那种直观可视有形的特点,但由于其精神已渗透或附着在校园各种文化载体及其行为主体身上,故使人能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以致由它透视出独特的校园文化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我们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每当置身于一座具有优良传统并享有巨大社会声誉的学校,总会感到校园里有一种富有生命的东西不断撞击着自己的心灵,使我们感奋。如到北大清华就使人由然而升这种感觉。清华大学在90年历史渊源中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八字校训通过清华人自励自勉,承传升华,演绎为今天现时代精神的“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清华校风学风,辩证地塑造了清华学生行为与思辨、学习与创造、务实与求新的作风,成为清华学子在国家各个岗位上取得良好声誉的坚实基础,正是在这样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熏陶下,清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治学、兴业、治国之才,由这种清华文化环境不断孕育积淀形成了清华独特的校园精神。
对一个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已形成成熟的校园精神的学校,由于在整个校园文化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精神文化已经确定,能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辨别力,可有力抵制社会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如一个拼搏进取学风浓厚的学校,厌学舞弊之风就难成气候。因此说校园文化建设的集中体现是校风,最高表现是校园精神。
三、校园文化建设是弘扬人文精神,培养人文底蕴的陶冶之源
未来人才素质的差别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技能上,更体现在人的基本素质上,其中人文素质的发展居重要地位,人文素质绝非一般的知识特征,它是一种性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它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从更深层次上体现人才质量,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弘扬人文精神,培养人文底蕴,提高人文素质。
素质教育说到底是解决人的精神世界的问题,如何做人是基础的基础。居里夫人逝世时,爱因斯坦的纪念文章里没有评述她两次获诺贝尔奖的成就,而是高度赞扬她追求科学真理的高尚品德,认为这种品德高于具体的科学成就,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通共建,促进人追求自我完善,获得整体的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校园文化建设中力求弘扬人文精神,就是要加强人文知识教育包括努力发掘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教育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实行开放式教育,努力营造高品味、高层次的人文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有了坚实的人文底蕴就会牢固的构筑起学生正确的精神支柱,而正确的精神支柱的构筑,对于学生崇高的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精神催化的重要作用。
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当兼具科学人文双重品质,而文化底蕴是构成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文化底蕴是否厚实充足造成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下文野之分。文化底蕴是蕴藏于千姿百态的文化载体现象深处的思想精义,它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在文化发展史上,经过千锤百炼而凝聚升华的一些最基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一个人思想道德观念总是以一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一定的人文意识又总是蕴涵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因此人文素质对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底蕴是在接受教育熏陶中,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把握和领悟的。这种实践过程既是运用文化工具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是主体自身修养的过程,即治学修身同时并举。
总之,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而又各具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学校既是人类文化集中传播的地方,又是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去开辟新的文化的阵地,它处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既与社会主导文化相适应,同时自身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以创造新时代的文化,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从营造和优化素质教育的育人环境和浓厚素质教育氛围的高度来研究和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不低估的育人功能。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市中区税郭镇中心小学杨位相
第四篇: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推进形成高校德育整体合力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民忠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发言的题目是: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推进形成高校德育整体合力。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作用,鼓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高校德育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形成高校德育工作整体合力的重要基础。我们的工作思路是:在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与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探索宣传教育新方法、新载体为切入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支撑,不断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实效,进一步形成高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合力。
一、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坚持以科学的理论引导人
近年来,北京市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不断深化青年学生的理论引导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的基础上,全面推动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精神等党的创新理论的“三进”工作。各高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体,统筹整合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力量,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建立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中心,编写了相关课程的教学课件等资料;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学会为载体,组织广大教师围绕“科学发展观专题教育”等进行集体备课,帮助教师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1
二是不断深化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与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规划办共同建立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提升北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水平,目前已经评审建立30个基地;设立北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针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研究,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学科与理论支持。
三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动性,不断增强教学实效。各高校在教学中积极运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情景式等形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四是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动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依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建立北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动态研究中心,定期整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舆情动态,开展舆情研判工作;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监测体系,聘请高校老领导、老专家担任信息员,深入课堂听课调研,了解教学情况。各高校建立了领导定期听课制度,及时了解、分析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坚决杜绝错误的观点和言论进课堂,保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的指导地位。
二、坚持“三贴近”的原则,探索哲学社会科学宣传教育的载体与形式
一是统筹校内外实践资源,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实践环节。各高校根据哲学社会科学教学规律,注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领会教学内容,有的学校丰富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编自演道德小品等形式,展示课堂教学成果;把教学实践与学生评价结合起来,组织优秀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考察实践;以课题招标形式组织学生带着课题进行社会调查实践,增强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二是组织学生开展理论宣讲,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近年来,市委教育工委与市委宣传部、团市委等部门共同组织了对“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的宣讲工作,依托哲学社会科学的课程和师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党员骨干、理论社团的作用,在学校、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讲活动,实现了理论宣传与自我教育的双赢,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是建设网络教学资源,为师生交流和学习搭建平台。建设宣教资源共享工程,邀请国家部委领导、两院院士进行形势政策报告、学术讲座,组织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和“精彩一课”评审,将教学课件、讲座录像等资源共享。很多高校建立了专门的哲学社会科学网络学习的平台,教师通过网络为学生释疑解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时效性。
三、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德育工作合力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的作用,不仅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还要在师资队伍自身建设求突破,推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教师以渊博的科学知识、良好的道德风尚影响、教育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北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研修班”,几年来共培训教师近千人;推进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培养,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新团队工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每门课程中建立“教学科研工作室”,结合教学难点问题进行探索实践,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队伍。
二是努力形成哲学社会科学教师从事德育工作的机制。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政治与理论优势,鼓励他们兼职从事辅导员或班主任一线的学生工作。各高校建立了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公开接待日”、网络值班员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帮助解答、解决学生们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问题。
三是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师德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学习教育活动,大力提高哲学社会
科学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敬业奉献精神;弘扬高尚的师德风范,宣传表彰师德典型,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今年是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五周年。加强和改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责任重大。今后,北京市要进一步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作用,在提高教师水平、推出理论成果、提高教学实效方面狠下功夫,努力取得新的进展,推进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上新台阶。
第五篇:浅谈校园环境育人(定稿)
浅谈校园环境育人
[论文摘要] 校园环境是学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教育者就必须对环境育人要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其次就是要构建一种会“说话”的环境。一所学校校园环境的构建反映着教育者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育人构想。我们的校园就应该力求创设一种能启迪学生心智和激发学生学习、生活激情的环境,使他们在特有的环境“氛围”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来。
[关键词]校园
环境
育人
有人说环境是育人的隐性课堂,这是恰如其分的。校园环境是学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纵观所有办得有声有色的学校,其校园环境建设决不是凌乱无序的。一位校长说:“我要使校园里的每一堵墙,每一块草地乃至每一株花木都会‘说话’,使他们营造出一种能够产生教育作用的‘氛围’,发挥教育的作用。这是一种教育,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静态教育的环境虽然不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但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其他教育内容所不能取代的,其作用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应力求创设一种与主体教育相适应的校园环境,发挥环境在育人中的特殊作用。
首先,教育者就必须对环境育人要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学校育人环境的创设是教育者教育思想的反映,它再现了教育者对育人方式和育人内容的创造。在校园环境的创设上,不同的认识决定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形式又产生不同的作用。某校为建一厕所,校领导专门去考察各种公厕,这看似小题大做,但恰恰反映出该校领导对创设校园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其次就是要构建一种会“说话”的环境。要努力创设一种环境,使这种环境所表达的语言能够感染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学生在这种语言“氛围”中就能产生良好的内心体验,从而使这种“体验”能够成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良好品德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正是教育者对校园环境苦心经营的结果。“我们不是要等学生有了某种品质才来创建相应的环境,而是要首先创建一种环境,一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环境,一种能使学生按教育者的意图转变其思想言行的环境。”也就是说要通过这种环境来实现启迪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心灵的目的。这种环境的创设是为塑造和形成学生的某种思想创设的,即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服务的。教育的作用本身就是一种“塑造”,即把无形的塑造成有形的,把零散的塑造成完美的。学生已经具有了的品质,也就无须再去创设形成这种品质的环境了,而应该去创设另一种能巩固已有品质、重塑新品质的环境。这样所创设的环境对促进学生发展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要学生不随地吐痰,就得创设一种使他们“不忍”随地吐痰的环境,尽管有了这种环境他们也还会随地吐痰,但这恰好说明改造这种不良行为的环境力度还不够;要学生爱校就得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爱校恋校之情的环境;要学生刻苦学习,就得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刻苦学习的环境“氛围”,即校园里的一景一物都要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启发和教育作用,要能与学生的内心活动产生积极的“对话”,帮助学生产生良好的内心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点燃探索知识、积极进取的思想火花。即校园环境的创设要能使学生触景即能生情。由于污迹遍地,随地吐痰也就变得“水到渠成”;因为春色满园,心情就变得格外爽朗。这应该说是与环境密不可分的。
为什么面对被外国列强烧毁的圆明园会使你顿燃满腔怒火?为什么面对人民英雄纪念碑能让你由然产生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同是校园,为什么有的学校一草一木仿佛总在昭示着什么,能引人突发奇想?这就是环境的力量,是环境所产生的“魔力”,是环境所折射出的语言在人们心中的冲击和积极的心理体验。我们的学校就是要创设这样一种会“说话”的环境,营造一种能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环境氛围。
一所学校校园环境的构建反映着教育者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育人构想。不难想象,如果出现在校园里的是一尊大佛而不是革命先烈、名人英雄的雕像,是一尊呻吟着死亡的坟墓而不是能启迪心智的“金苹果”,那会引发学生什么样的联想呢?每一位教育专家对校园环境的创设往往是煞费苦心的,寓育人之道于环境建设之中,力求使校园环境尽可能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体现育人思想。只要我们留心,不难发现,不少学校主人都在“门”上作文章,以此蕴含和映射自身特有的办学思想和教育意图,这便是环境育人思想的一种体现,它代表着某种特定的教育思想,具有自身特定的语言。应该说校园内大到建筑,小至台阶花草,都应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都应能对受教育者具有某种启迪或是感召作用。我们的校园环境建设就是要力求做到这一点,赋予校园里的一草一物都具有鲜活的思想,都要能与受教育者进行有益的心灵对话和情感交流,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如升旗是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往往有人忽视了旗台、旗杆及其位置的选择。升旗本是一项十分庄严的活动,但鲜红的国旗倘若是挂在信手栽上的木柱上,或是飘在屋顶一角,它的地位和作用就不能突出出来,教育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要知道任何事物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并赋予它们鲜活的思想,它的价值和意义才可能得到体现。校园环境的创设也是如此。如果离开了学校育人这一核心,任何花俏的构想与创设都将只是形式上的装点,而没有实际意义。
置身沙漠人们之所以感到“荒凉”,面对大海人们之所以感到“开阔”,仰望天空人们之所以能产生无限遐想,应该说是由“沙漠”的色彩、“大海”的浩渺和“天空”的深邃所引发的。我们的校园就应该力求创设一种能启迪学生心智和激发学生学习、生活激情的环境,使他们在特有的环境“氛围”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