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1.德育功能
第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自动消失。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注意学校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这种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建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反过来,一个充满理想、团结友好的集体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树立个人要服从集体、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生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中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当今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会感到心旷神怡而暂时逃离“神经紧张,甚至心烦意乱”的境地,在轻松的心境下,心窗打开,可增强进取心,从而自愿接受困难的挑战。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扩大胸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因沉浸在欢乐或业余爱好中,因注意力转移而冲淡和忘却不愉快的心理因素,就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了,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美育功能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但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他们追求美,却不善识别美,常把新、奇、特视为美,甚至误以
丑为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追求内在美,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深刻有内涵。而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
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美丽安适的校园建设,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抢,以及校园空气的净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在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学生会认识到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劳动创造的;感受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深刻内涵;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这些词汇的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创造美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
3.实践功能
随着分配制度、就业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青年学生面临着人才市场和优化劳动组合等种种考验。因此,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努力也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以创建活动、达标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及各种竟赛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树立强烈的竟争意识、参与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增强了学生的竟争意识,又使学生在争创活动中受到锻炼,提高竟争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人际广泛交往的社会,社会对未来人才社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娇生惯美,在外不会主动地正确地交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自然要成为培养交际能力的主阵地。而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交往的信心,各种活动的开展既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际场所,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可以磨练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创建校园文化发挥育人功能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一文中指出:“要切实保证学校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一所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更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作用。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形成,能更好地塑造美的心灵,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营造文化育人理念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旗帜和灵魂。建设校园文化必须有明确的、健康的方向,树立全新的育人理念。为此,我们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研究确立了“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想,树立了“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一个都不放弃”的办学理念,坚持“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事事皆楷模”的育人原则,明确了“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名好学生”的教育评价机制,努力实现“人人成才”的教育追求。根据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研究制定了《阳光小学校园文化发展规划》、《阳光小学校园文化发展目标》,并将办校思想、办学宗旨、育人目标等都在显著位置布置出来,让每位教师都知晓本校的工作目标,准确把握校园文化的思想性、教育性、导向性、激励性,让校园文化成为阳光小学凝聚人、鼓舞人的力量,成为探索素质教育过程中最大的精神支柱。
二、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 精心规划制定了“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每棵树木寓意,每一个景点启智”的绿化工作总体目标,先后筹措资金200余万元对校园进行全方位绿化设计,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美的体现:布局上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色彩搭配高雅和谐,极具整体美;楼梯口、走廊中、草坪里一句句富有人文色彩、充满睿智哲理的名言、警句和话语,给人以思考、启迪和激励,使得学生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心理品质等方面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影响。走进校园,那象征“追求”的洁白雕塑时刻昭示着全校师生,追求教与学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知与行的和谐。漫步在校园中,儒雅肃穆的教学楼,平整的操场,芬芳的花香,绿茵茵的小草,让你感到身心的愉悦。楼内德育长廊的设计,更是起到“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的效果。一楼的养成教育“上课铃响怎么做”、“节约一字歌”等;二楼的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了从“古老的中国——近代的中国——当代的中国——新世纪的中国”;三楼的法制天地,布置了一些法制小常识,认识消防、交通标识,知道火灾逃生九要诀,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法制意识;四楼的环保教育专栏,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关注生态、爱护环境、净化心灵、美我家园”。每一款设计都非常有感染力和亲和力,不仅让小学生易懂、易记,在无形中受到了启示和约束,更达到了环境育人的目的。
三、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拓展德育新天地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网络正以其神奇的速度介入世人的生活,也闯入了我们的校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让网络成为积极向上的主流教育资源,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教育和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勒令禁止。因此,我们通过上网指导和训练,为同学撩起网络这层“神秘的面纱”,让孩子了解更加广阔的领域和空间,满足他们对网络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求,让学生懂得上网不仅仅是“聊天、游戏”和“交友”,还可以阅读、欣赏、创作和学习。通过加强上网指导和训练,使网络这块德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一是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不断增强,学会了如何正确识别是非、真假、美丑;二是学生的欣赏品位进一步提高,积极主动地吸纳那些对自己身心发展有利的信息;三是学生的法律知识和网络责任感得到强化;四是学生的道德意志力明显增强,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自觉规范网上行为。
四、创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而且能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因此,我们从三方面入手,着力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一是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在实践工作中,我们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让教师融入学生中去,融入学生心里去。如:开展师生来信活动,让学生把心中的不满、委屈尽情倾诉,教师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进行正确
及时的心理疏导;开展的主题队会、运动会、诗歌朗诵会等,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同孩子们一起承受快乐、成功、失败。二是创建融洽的同学关系。要求教师在活动中注重促进学生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大扫除中引导学生团结互助;运动赛场上鼓励学生公平竞争,充满自信;红旗班评比中教育学生互相督促、互相提醒;知识测试中提倡学生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三是加强制度建设,营造文明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有较强的规范作用。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校园一日常规》、《校园十不准》等制度,成立了红领巾监督岗,选举环保小卫士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时,他们会互相提醒,互相监督,自我调节矫正。
五、实施目标管理,提升教师文化底蕴
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主力军,教师的文化素质是教师精神力量的核心,是学校最宝贵的一种资源。
为了让全体教师以优质的服务关爱学生,以亲和的态度影响学生,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学校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确立了“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教风,树立了“讲忠诚、比奉献”的工作目标,制定了德、能、勤、绩的量化考核细则。平时要求教师多看书、多积累,鼓励教师向高一层次学历进修,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此外,每月开展一次工会活动,每年搞一次联欢活动,每学期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师德演讲”、“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为培养教师和学生热爱学校、尊师爱生的道德情操,我们结合学校的教育特色,设计了校标,编写了校本德育教材《煤》和1—2年级的《小故事、大启发》、3—4年级的《小道理、大行为》、5—6年级的《小哲理、大作为》,使全体师生在教与学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总之,我们在创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力求让育人功能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项活动、每一个细节、每一节课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不断开发其育人的功效,促进学校逐渐向品牌校、精品校迈进。
第二篇: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市中区税郭镇中心小学杨位相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环境氛围和办学风格的反映,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校纪、师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心理趋向、价值观念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透射出独特的校园精神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它不仅对师生具有巨大的感染作用,而且通过培养出的人才的高素质辐射向社会,其影响是全面深刻和持久的。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发挥育人功能,必须建构现代化的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营造素质教育氛围的心路之途
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过去我们在强调教育功能和途径时,比较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而对“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则不太重视,其实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学校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比如《小学生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础的层次,或说最基本的文明教养。要提高将来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合格人才,在中学这个行为习惯正在形成的阶段就必须着力解决好学生社会公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又可以转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影响一生的发展。再则,良好行为习惯的获得过程,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若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某个教育阶段,因教育不到位,训练不落实,就会形成学生社会化水平的滞后现象,使将来社会成员文明程度降低,即或日后想力图纠正也十分困难,严重的还可能生发许多人格和心理障碍。
素质本来就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自我意识与自律精神,正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内在本质。内驱力的启动必须一个强有力的“自我”为基础,因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这是素质教育一个重要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创造性等特征正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适能力及自律精神的好途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可帮助学生认准自己的定位。即要有一个做人的基调,基调上不去,内驱力就爆发不出来。人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容易对自己作低调要求,这就抑制了潜能的发挥。校园文化中开展各种典型榜样教育,可激发学生自我设计,塑造自我的激情和动力。
第二,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教育是人自我发展的过程,每个学生才能的显露与成器,有早有迟,因而要确信人人有才,又人无全才,学校文化建设的任务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努力提供其发展的各种条件。如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我校科技艺术节开展的十项小人才比赛,竞选学生会干部的自荐演说、“创新素质实践行”中的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就可使学生不同特长和才华得以施展,荣获中央电视台“荣事达”杯主持人大赛金奖的撒贝宁不就是从学校艺术节的舞台上脱颖而出的吗?
第三,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人格。素质教育的内涵已揭示出教育的着眼点已投向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深层次的呼唤,而自
我意识是调动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心理活动,是学习创新的动力之一。也是由他律走向自律,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校园文化活动中多以学生志趣为主,可自愿参加、自行选择、自己创作,一般不定名额、不必选派、不拘形式、不限内容,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如优质班会方案设计比赛,学校科技艺术节徽标设计比赛,自办小报比赛等,全由学生自己设计策划、筹办主持,而在自我意识培养与发展中,自律精神的培养也自在其中。所谓自律,就是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适应社会规范,自觉以组织纪律、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使之为今后立足社会生存竞争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如各种文化活动即或是娱乐游戏活动都有它各自的游戏规则,这规则是学生乐于遵守的,不是强制的,比如球赛和趣味体育大比拼活动中各司其职又协调配合的规则,棋赛中的棋艺、棋德都可给学生多方面的启示和教益,这些活动因寓教于乐即或是内含有极其严肃的教育因素也对学生有着乐于接受的亲和力。
二、校园文化建设是铸塑校园精神的建构之本
校园文化建设除了提升校园文化物的品味外,还要重视人的塑造。它在多维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辩证批判的取舍,经过提炼和升华,形成具有核心意义的校园精神。铸塑校园精神,简括地说,就是学校的生命活力,是学校独特的财富和资源,并反映了学校历史传统、办学特色、精神风貌的一种校园精神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虽不具有表层物质环境文化和中介层制度文化那种直观可视有形的特点,但由于其精神已渗透或附着在校园各种文化载体及其行为主体身上,故使人能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以致由它透视出独特的校园文化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我们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每当置身于一座具有优良传统并享有巨大社会声誉的学校,总会感到校园里有一种富有生命的东西不断撞击着自己的心灵,使我们感奋。如到北大清华就使人由然而升这种感觉。清华大学在90年历史渊源中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八字校训通过清华人自励自勉,承传升华,演绎为今天现时代精神的“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清华校风学风,辩证地塑造了清华学生行为与思辨、学习与创造、务实与求新的作风,成为清华学子在国家各个岗位上取得良好声誉的坚实基础,正是在这样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熏陶下,清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治学、兴业、治国之才,由这种清华文化环境不断孕育积淀形成了清华独特的校园精神。
对一个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已形成成熟的校园精神的学校,由于在整个校园文化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精神文化已经确定,能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辨别力,可有力抵制社会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如一个拼搏进取学风浓厚的学校,厌学舞弊之风就难成气候。因此说校园文化建设的集中体现是校风,最高表现是校园精神。
三、校园文化建设是弘扬人文精神,培养人文底蕴的陶冶之源
未来人才素质的差别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技能上,更体现在人的基本素质上,其中人文素质的发展居重要地位,人文素质绝非一般的知识特征,它是一种性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它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从更深层次上体现人才质量,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弘扬人文精神,培养人文底蕴,提高人文素质。
素质教育说到底是解决人的精神世界的问题,如何做人是基础的基础。居里夫人逝世时,爱因斯坦的纪念文章里没有评述她两次获诺贝尔奖的成就,而是高度赞扬她追求科学真理的高尚品德,认为这种品德高于具体的科学成就,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通共建,促进人追求自我完善,获得整体的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校园文化建设中力求弘扬人文精神,就是要加强人文知识教育包括努力发掘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教育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实行开放式教育,努力营造高品味、高层次的人文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有了坚实的人文底蕴就会牢固的构筑起学生正确的精神支柱,而正确的精神支柱的构筑,对于学生崇高的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精神催化的重要作用。
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当兼具科学人文双重品质,而文化底蕴是构成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文化底蕴是否厚实充足造成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下文野之分。文化底蕴是蕴藏于千姿百态的文化载体现象深处的思想精义,它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在文化发展史上,经过千锤百炼而凝聚升华的一些最基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一个人思想道德观念总是以一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一定的人文意识又总是蕴涵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因此人文素质对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底蕴是在接受教育熏陶中,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把握和领悟的。这种实践过程既是运用文化工具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是主体自身修养的过程,即治学修身同时并举。
总之,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而又各具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学校既是人类文化集中传播的地方,又是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去开辟新的文化的阵地,它处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既与社会主导文化相适应,同时自身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以创造新时代的文化,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从营造和优化素质教育的育人环境和浓厚素质教育氛围的高度来研究和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不低估的育人功能。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市中区税郭镇中心小学杨位相
第三篇:校园文化育人材料
“宿舍文化月” 育人典型材料汇报
教育厅高校工委:
我院始建于xx年8月,前身为xxx,xx年x月升格为xxx,现有在校生约4500余人。一直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学院领导的具体领导下,各项工作成绩斐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12年5月被确定为xx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院一直秉承“博学、敦行、诚信、创新”的校训和全方位的育人思想,在建设和营造“和谐、诚信、活泼”的特色校园文化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院在宿舍文化育人方面的基本情况从五个方面做一简要汇报。
一、指导思想明确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重要思想,推动我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营造“团结、友善、互助”的学习生活氛围,构建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宿舍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努力培育“情操高尚、兴趣广泛、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高职大学生。
二、发扬优良传统
我院在升格之前就特别注重宿舍文化建设,刚开始形式单一,内容简单,仅仅是以评比“标兵宿舍”的形式,发挥模范宿舍育人作用。经过多年探索,2010年我院开始举办第一届“宿舍文化月”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5届,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在学生当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应。
三、活动特色明显
宿舍不仅是学生休息和生活的地方,而且还是学生日常行为养成、道德情操提升、综合素质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我院从建校开始就突然别重视宿舍文化建设,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体系。
(一)组织机构完善,资金保障有力
学院领导特别重视宿舍文化建设,成立了以学院党委副书记亲自担任宿舍文化建设小组长的院、学生处、公寓科三级组织领导机构。活动期间,包括学生处、团委、保卫处、各系部和后勤等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资金保障方面,学院近几年来,每年宿舍文化月拨付专项活动经费,评出100个标兵宿舍,100名优秀标兵。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资金支持,充分体现了学院领导对宿舍育人活动的重视,有力地保障了宿舍文化月活动的顺利、安全举办。
(二)活动宣传到位 学生参与度高
每次宿舍文化月活动伊始,学院就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在校园板报﹑学院内部刊物、广播和网络上进行宣传,使学生充分了解宿舍文化月对大学生教育的积极意义。2013年开始,我们又开辟了贴吧宣传新途径,调动了全院学生参与“宿舍文化月”活动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连续多年的“宿舍文化月”活动已然成为同学们每年的一种期待。基于活动前期的详细策划、广泛宣传,这几年来,全院所有宿舍集体都参加了“标兵宿舍”评比,约2/3的同学个人参加了个体才艺或专业技能比赛活动宿舍为单位,2014年,多达
(三)举办形式多样 涵盖内容丰富
每年的后半年,公寓管理科都要提前向同学们发放举办宿舍文化月活动意见征求,再结合当年的社情、校情等实际情况,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温馨校园温馨家,2014年的“宿舍文化月”总共设计组织了三个板块十二项活动内容。第一板块为和睦共赢,包含雅室设计、才艺展示、双升比赛、三言情书等八项活动内容;第二板块为宿舍内务比拼,包含被褥整理、室内清洁三项活动内容;第三板块为宿舍安全培训,包含安全知识、逃生演练两项活动内容。活动中,先有“我想大声告诉你”给舍友的三行情书大赛、“激情对抗 我是高手”欢乐双升赛、“记录校园美景 定格美好瞬间”手机摄影大赛、后有紧扣时事热点、政策条例的“三节”主题宣传设计大赛、“创建无烟宿舍,让我们一起行动”、“安全知识逃生演练”等讲座。各项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明显,成为了春季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
四、宿舍育人成效显著
随着我院’宿舍文化月”的不断发展,其在陶冶学生的性情、潜移学生的品性、培养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灵魂等方面的育人的功能也日渐突显。
(一)增强了学生的纪律约束力。“宿舍文化月”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公寓管理制度规范化。公寓管理制度文化是一种行为规则 ,而宿舍成员通过各个体之间的互动作用和各种形式的教育训练所获得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 ,正是宿舍文化规范约束作用的特殊 之所在。近几年来,我院学生的迟到早退、无故旷课的现象得到了极大改善。
(二)提高了宿舍集体的凝聚力。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娱乐非常集中的场所 , “家园”的气氛十分浓厚 ,宿舍文化的重要作用就是强化宿舍成员的这种高层次的“家园”意识 ,用集体主义观念取代传统的家庭观念,宿舍文化月极大地提高了对我院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集体活动参与热情明显增加。
(三)宿舍人际关系更加和谐。随着学生中独生子女的增加,高校的宿舍人际相处也越来越难,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而宿舍文化月活动为宿舍营造了较大的自由度和宽松、和谐的氛围 ,宿舍成为了我院大学生适度的自我表现和合理的情绪宣泄的良好方式。在宿舍里的“卧谈会”反而成为了学生发泄情绪、进行心理调节的很好形式。
五、今后工作打算与思考
回顾近几年来,虽然在宿舍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没有把“宿舍文化月”的育人功能延伸各个时段,更没有把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辐射到校园文化育人的各个方面,比起宿舍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名校我们还相差甚远。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需要深挖潜力,丰富内涵的工程,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将以宿舍文化建设为抓手,继续坚持全面学习,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努力营造一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宿舍文化氛围,让校园的每一片空间都呈现浓厚的育人氛围,使学院的文化育人活动结出累累硕果。
2014.4.23
Xxxxxx单位
第四篇: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陶冶、规范及社会化等多种功能。
导向功能。在现实的学校环境中,从物质环境到文化活动,从集体规范到人际关系,从教师的举止仪表到教室的装饰布置,都给学生一个具体可操作的参考内容,并传递出一定的价值观信息,从而使高校学生能够积极地从周围环境中接受那些公认的或学校倡导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同学们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人格单一化的塑造。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同学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形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
陶冶功能。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对高校学生起着陶冶情操的作用。优美的校园风光、美观的校园建筑、整洁的道路交通,使广大同学的情操不断得到陶冶和塑造,心灵得到净化,志趣变得高尚,道德得到升华。优良的校风对高校学生个性和品德的陶冶是其他教育形式所难以替代的,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一个高等院校教风正、学风实、考风严,久而久之,学生刻苦好学、锲而不舍、实事求是的品格就容易形成。
规范功能。高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学籍管理规定、学生守则、校园治安管理办法、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细则等等,都是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在一所规章制度完善、校纪严明、管理严格的高职学校,学生中就很少出现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以及酗酒、赌博等不良现象。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同学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我们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我们就能自我调节矫正。
社会化功能。校园文化作为高职学生成长的客观环境,每时每刻对学生的思想形成和社会化起着熏陶、引导和塑造作用。高职院校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丰富多采的活动,如辩论、演讲、体育比赛等文体类活动和具有素质拓展功能的社会实践类活动,都为促进高职学生成才,培养各种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未来社会对大学生社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交往的信心,各种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泛的交际场所,提高了大学生的交际能力。
第五篇:校园文化中育人论文
融人文精神于校园文化活动中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育人
一 提出问题
当前,体育院校大学生整体状态还是比较积极健康的,但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随着体育市场产业化,全民化,致使大学生对未来就业产生焦虑,从而在校园中表现出对自身利益较关注,而理念目标茫然,政治意识较淡泊,急功近利心理较明显。在校园内,业余时间多数以网络,手机信息为伍.敢于追求时尚,却盲目攀比,热衷于追求自由民主,却还是离不开家长的庇护与宠信,喜欢看体育赛事,评论体育人物,明星等,谈到榜样标杆,还是有些怯懦,认为离自己太遥远。通过对258名体院2008级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研,有50%同学表现出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角色定位不好,人际关系不和谐,压力偏重。这些表现,源于社会,家庭,自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同学们的学习状态,甚至将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毕业与就业.但同时在问卷中显示出有94%的同学喜欢校园文化活动。所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加强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佳。
二 研究方法
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研法,逻辑思维法,更明确了作为体育院级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与管理目标,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从学生思想,心里入手,以教育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但单凭说教,谈话等形式似乎有些单调乏味,而且起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和作用,所以通过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陶冶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呼唤了沉睡的善意和创意。
三 对策与方法
3.1融“人文精神”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2001年吉林体院在“十五”计划中确立了“ 厚德博学,育人夺标”的素质教育思想。我院又倡导“人性化服务,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工作理念,正是深入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与科学内涵。
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本在各种育人环节中,充分体现在大学生的公共意识,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和素质方面,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将文明,礼仪,爱心等思想观念,传统美德深入人心,为呼唤善意,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有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与方法。
校园文化活动即: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3.2 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
通过问卷调研,有94%的同学喜欢校园文化活动并认为教育效果较好,所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让体院人文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2008年5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勉励大学生:“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狠下功夫。既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又积极陶冶文明素养,既努力增加知识积累,又积极加强品德修养,既努力锻炼强健体魄,又积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真正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温家宝总理也对当代大学生提出殷切希望:“希望你们学习人文科学,学习文化和艺术,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人,应该是全面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 “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慧,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中。”
文化活动即以大学生直接参与的实践的形式进行思想教育,遵循文化育人的规律,体现文化育人的特点。
3.3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公共精神
公共精神是个庞大的体系,涉及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公共生活领域,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关系到个人生命健康和生活秩序。公共精神包括独立的人格精神,社会公德意识,自制自律的行为规范,善待生命社会的慈悲胸怀。公共精神是大学生在公共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精神,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林体院宋继新教授在多次报告中指出:“培养大学生公共意识,呼唤沉睡的善意和创意。”指引大学生的青春应奉献与社会,呼吁大学生自觉发扬公共精神,维护整体利益,推动我院和谐,发展,进步。以“构建优秀团队,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的社会服务活动,使同学们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弘扬五四精神,青春奉献社会为主题,与孤儿院孩子手拉手,献爱心,把我院的人文精神传承以社会,把两个世界的心 拉在一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奉献力量。使大学生更深入进社会,使他们养成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道德品质,为优化公共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3.4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学生诚信意识
“诚信”是国家对公民实施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当前大中院校学生诚信道德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应从细微入手,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诚信”问题,树立正确的“诚信”观,最终达到将诚信教育从他律引向自律。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势在必行。以申报助贫为例:刚入大一新生对大学还处于非了解状态。所以要在大一一入学就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以主题班会,座谈会的形式及时就诚信的重要等方面进行教育与引导。在关心学生物质所需大一入学期间统计有35%的同学申报贫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成真,千子万子子做真人”这里的“真”内涵是丰富的,但最根本的便是诚信,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要做到德育为先,重在诚信,如果培养出的学生连诚实守信这样基本的社会准则都做不到,做不好,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对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学院负责,以学院申报勤工助学岗位为契机,在关心学生物质所需的前提下,还需要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物质资困并不代表精神资困的重要意义。这对学生日后的精神面貌立志成才,自尊自强,刻苦奋斗等思想品质将起到重要作用。
以座谈会形式,对申报资困人数占平均总人数39%的同学的组织座谈。最后有15名同学主动地退出申请,认为自己不够申报标准,这样有意识的进行点播,以达到进行 “诚信教育”的目的。让学生能够正视问题,建立自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积极乐观的投入到大学生活中。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深刻的体会到,诚信是一种美德,是做人之本立事之根。通过开展诚信教育侯活动,为我院在社会的诚信教育做出了一份应有的贡献。
3.5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谈及一个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有先进的文化的引领,而吉林体育学院提出“厚德博学,育人夺标”的先进办学理念,在学院办学30年凝结了“创新,执着,善治,共赢”的精神,仅与科学相融合的教育思想下,体育特色文化支撑。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及内涵也应跟上学院主题思想。2009年学院工作要点主题是文化兴院,科学发展,质量第一。体育院校大学生自身文化功底薄弱,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识较浅薄。然而学生的精神面貌,是学院精神面貌的主题,所以加强大学生文化内涵尤为重要。体院《国家大学生》系列讲座文化活动的开展,政府和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文化学习的需要。通过专家老师们的讲解与引导,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郊区那面的认识,即学习到了博大而深邃的国学,又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学习到优良的传统美德,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通过经典影间赏析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在观赏与评估中提升学生的观赏力与分析能力,在影片艺术价值评估中,学生发挥主题作用。一般而言,一个优秀的影片必定会有自己独存的思想内涵,这样就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体育学院的大学生特点是思想活跃,朝气蓬勃,但一提到文化课就头疼,但基于当前就业形势,还是要从大一新生入手,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钻进知识的海洋,攻克科学文化堡垒,所以以人为本,育人为先开展特色晚自习,其内容包括“唱越自我英语自习室”供爱好英语后有考研意向同学走进教室,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久而久之同学们就会养成自学的习惯,为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开放计算机研修班,使学生在网络使用上掌握技巧和方法,不至于上网用聊天或打游戏来消磨时间,好友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 可自主选择专项,文艺等兴趣扫描,通过特色晚自习的开展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个性化培养,促学生健康性成长”的育人理念。
3.6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以五四运动90周年见过六十周年为契机,体院特色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当代大学生爱好和平,缺乏爱国主义激情,以学生内在养成为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学团干部的职能作用,开展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系列活动。其中包括“青春足迹闪光”,五四演讲比赛,“缅怀革命烈士,抒发爱国情怀”扫墓活动,《我身边的活雷锋》征文活动,呼唤同学了解历史,讴歌先烈,以五四运动90,建国六十周年为题材的共青团员地建设评比,书法,绘画,摄影展等各类竞赛,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激发了大学生刻苦训练,热爱人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3.7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在原有基础上能够以独具特色的形式出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在大一学生忽略创新意识的前提下,需要我们去挖掘,去开启,去发现,去选择。通过用教育、引导、探索、研究的潜在课程手段与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2003年,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宋继新教授提出了“四个德育阵地文化(教室、寝室、场馆、图书馆)建设要求,2004年,学院结合中央16号文件精神,将这几个阵地文化建设融入最新的思想教育内容。单单只是布置还是不够的,学生往往认为这是应付或走形式。但通过辅导员的讲解、培训与传达,广大同学对文化建设意义理解得很透彻,认为不论是教室还是寝室文化,包括我院的场馆建设,这些都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艺术。所以通过大胆创新与改革,将学院理念与人文精神融入阵地文化建设中,使学生不断深入融入到这种氛围当中。例如七班排球专项班的“共青团园地”建设即富有体育文化元素的构建,也具有艺术设计与创新。将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体育教改思想融入教育文化氛围,将《夫完全人格》的精典语句作为大家为个处事的标杆,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与操作都凝聚了同学们集体智慧的力量。将文化含量诠释得充分有据。3.8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缓解心理压力。随着高校逐步扩招 ,将有更多的高中生进入大学校园。高校教育由“精英型”向“普及型”发展 ,广大团广大同学济上的差异,家庭因素等带来的负担,学习环境及生活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复杂,面临就业的竞争激烈情形等,都会使他们产生许多心理压力。有必要从学生大一一入校期间就加强其思想教育,使其减轻压力。
根据《学生思想动态问卷》结果显示,有百分之五十的大一新生心理思想压力较大,而上述这些因素会让学生感受到大学生活的苦闷与乏味,严重不适应者而退学。大学时代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烂漫的,健康快乐的,而广大团广大同学能够全部释放自己,顾虑多,包袱重,在乎的多生成上述现象的出现。所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即让这些学生玩的开心,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意义,这就是课本所不能做到的教育现象,那么就可以通过潜在课程来完成。并且通过调查发现同学们喜欢课外活动。例如:组织了六、七班53人参加的“构建优秀团队,文明、礼仪伴我行”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广大同学感受团队的精神,助人的乐趣,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友谊与人生,敢于面对挫折,从而更有益的是减轻了心理负担,缓解了心理压力。结果与分析
总之,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活跃,性格多属于外向,因为它的影响是隐藏的,深远的,在高等学校教育活动中,经常有非预期性的学习活动,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第一线的基层教育者——辅导员来指导、帮扶和引导,所以辅导员的思想智能和行为引导相当重要,从而提升团员青年适宜的学习及生活习惯,加强学校的校风及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广大同学教育与养成教育,必须从大一开始,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