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离工程名词解释(共五篇)

时间:2019-05-14 19:0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分离工程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分离工程名词解释》。

第一篇:生物分离工程名词解释

07生技2班 生物分离工程 2010-7-4 凝聚:指在投加的化学物质(铝、铁的盐类或石灰等)作用下,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聚集成1mm 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PPT

电泳:荷电的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移动。PPT

或者:荷电溶质(电解质)或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泳动的现象P362

电泳迁移率(mobility):在电位梯度E的影响下,带电颗粒在时间t中的迁移距离d。PPT

或者:单位电场强度下的电泳速度。P363

膜分离的概念: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PPT

或者:利用具有一定选择性透过特性的过滤介质进行物质的分离纯化。P56

离子交换: 在吸附剂与溶液间发生离子交换,即吸附剂吸附离子后,它同时要放出等当量的离子于溶液中。PPT

亲和层析:是利用生物分子对之间所具有的专一而又可逆的亲和力使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技术。PPT

过滤:是在外力作用下,利用过滤介质使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而固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上,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一种单元操作。PPT

或者:利用薄片形多孔性介质(如滤布)截留固液悬浮液中的固体粒子,进行固液分离的方法。P20

沉降:离心分离是基于固体颗粒和周围液体密度存在差异,在离心场中使不同密度的固体颗粒加速沉降的分离过程,当静置悬浮液时,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沉,这一过程称为沉降。PPT

重结晶:是利用杂质和结晶物质在不同溶剂和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将晶体用合适的溶剂再次结晶,以获得高纯度的晶体的操作。PPT

分辨率:也称分离度。它是指相邻两色谱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底宽平均值之比。PPT

晶体:形成新相(固体)需要一定的表面自由能。因此,溶液浓度达到饱和溶解度时,晶体尚不能析出,只有当溶质浓度超过饱和溶解度后,才可能有晶体析出。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是结晶的前提;过饱和度是结晶的推动力。PPT

分子伴侣:是一种热休克蛋白质,在体内和体外都具有抑制蛋白质伸展肽链错误折叠和聚集、促进肽链折叠成天然活性肽的作用。P394

对流干燥:对流干燥过程中载热体对对流方式与湿物料颗粒(或液滴)直接接触,向湿物料对流传热,故对流干燥又称直接加热干燥。P440 07生技2班 生物分离工程 2010-7-4 初级分离:指从菌体发酵液、细胞培养液、胞内抽提液(细胞破碎液)及其他各种生物原料初步提取目标产物,使目标产物得到浓缩和初步分离的下游加工过程。P35

双水相系统:某些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超过一定浓度后可形成两相,并且在两相中水分均占很大比例,即形成双水相系统。P116

双结点线:双结点线以下的区域为均相区,以上的区域为两相区。P117

反胶团: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胶团。P149

泡沫分离:根据表面吸附的原理,利用通气鼓泡在液相中形成的气泡为载体对液相中的溶质或颗粒进行分离,又称泡沫吸附分离,或泡沫分级,或鼓泡分级。P46

双向电泳:是等电聚焦电泳和SDS-PAGE的组合,即先进行等电聚焦电泳(按照pI分离),然后再进行SDS-PAGE(按照分子大小),经染色得到的电泳图是个二维分布的蛋白质图。网上找的

截留率 :表示膜对溶质的截留能力,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P71(真实截留率和表观截留率)

自溶:通过调节温度、PH值或添加有机溶剂,诱使细胞产生溶解自身的酶的方法,也是一种酶溶法。P31

盐析: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的现象。P36

硫酸铵饱和度:P39

临界点:物质均具有其固有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在压力—温度相图上称为临界点。P170

交换容量(exchange capacity)指单位质量的干燥离子交换剂或单位体积的湿离子交换剂所能吸附的一价离子的毫摩尔数(mmol),是表征交换剂离子交换能力的主要参数之一。PPT 工作(有效)交换容量:实测值,与实验条件有关。网上找的

分离因数:离心设备所能达到的离心力与重力的比值。P14

带溶剂:由于萃取剂与抗生素形成的复合物分子的疏水性比抗生素分子本身高的多,从而在有机相中有很高的溶解度。因此,在抗生素萃取中萃取剂又称带溶剂。P100

物理萃取:溶质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萃取剂与溶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例如,用乙酸丁酯萃取青霉素。(物理萃取广泛应用于石油化07生技2班 生物分离工程 2010-7-4 工、抗生素及天然植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P92/PPT

化学萃取:用脂溶性萃取剂与溶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生成脂溶性复合分子实现溶质向有机相的分配。萃取剂与溶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包括离子交换和络合反应等。如用萃取剂季铵盐(氯化三辛基甲铵,R+Cl-)萃取氨基酸A-。P92/PPT

盐溶:向蛋白质的水溶液逐渐加入电解质是,开始阶段蛋白质的活度系数降低,并且蛋白质吸附盐离子后,带电表层使蛋白质分子间相互排斥,而蛋白质分子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却加强,因而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大,这种现象称为盐溶。P37

沉析:利用沉析剂使所需提取的生化物质或杂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而形成无定形固体沉淀的过程。

了解:特定:操作简单、经济、浓缩倍数高; 种类:盐析、有机溶剂沉析、等电点沉析等;

缺点:针对复杂体系而言,分离度不高、选择性不强)

一般沉析操作过程:

1、在经过滤或离心后的样品中加入沉析剂;

2、沉淀物的陈化,促进晶体生长;

3、离心或过滤,收集沉淀物。网上找的

吸附等温线:当吸附剂与溶液中的溶质达到平衡时,其吸附量q*同溶液中溶质的平衡应与温度有关。当温度一定时,吸附量只和浓度有关,q* = f(c)。PPT

保留体积VR:指从进样开始到被测组份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通过的流动相体积。色谱PPT

死体积VM:指色谱柱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的总和,当后两项很小而可忽略不计时,VM可由 tm与流动相体积流速F0(ml/min)的乘积计算。色谱PPT

理论塔板高度:单位理论塔板的长度称为理论塔板高度。它等于色谱柱长度除以理论塔板数。用理论塔板数与板高表示柱效率时是等价的。网上找的。估计是计算题。色谱PPT

过饱和溶液:溶质浓度超过饱和溶解度时,该溶液称之为过饱和溶液;溶质只有在过饱和溶液中才能析出。结晶PPT

介电常数:是一个化合物摩尔极化程度的量度,物质的介电常数ε可表示为ε=C/C0(C为物质在电容器中的静电容量值(F);C0为无介质时,同一电容器中的静电容量值(F))。根据溶质的介电常数选择极性相近的溶剂作为萃取剂,这是溶剂选择的重要方法之一。网上找的,在有机溶剂萃取里

分子筛层析法:又称凝胶过滤层析法,是以各种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利用溶液中各组分的分子量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技术。色谱PPT 07生技2班 生物分离工程 2010-7-4 溶解度参数:溶质对聚合物的溶胀能力可用溶解度参数δ或内聚能密度(cohesive energy density,CED)来表征。

CED=δ2=E/V(E—摩尔内能;V—摩尔体积)

分子结构越相似,就越接近;两个物质溶解度参数的数值接近时,有利于互相溶解。大孔树脂吸附PPT

阻滞因数:是在色谱系统中溶质的移动速度和一理想标准物质(通常是和固定相没有亲和力的流动相)的移动速度之比,即 R=溶质的移动速度 / 流动相在色谱系统中的移动速度

网上找的

分离因子:某一瞬间被吸附溶质量占总量的分数,又称质量分布比。即 α=q / Ct(Ct为溶质总浓度,包括游离和被结合)。

网上找的

解离常数:有效结合位子浓度与溶质在液相的浓度乘积与溶质在固相中的浓度比值。即 Kp=m*C / q。通常应用解离常数Kp 来讨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网上找的

膜组件:由膜、固定膜的支撑体、间隔物以及收纳这些部件的容器构成的一个单元,又称膜装置。P67

膨胀度:离子交换树脂含有大量亲水基团,与水接触即吸水膨胀。当树脂中的 离子变换时,如阳离子树脂由H+转为Na+、阴离子树脂由Cr转为OH,都因离子直径增大而发生膨胀,增大树脂的体积。通常,交联度低的树脂的膨胀度较大。在设计离子交换装置时,必须考虑树脂的膨胀度,以适应生产运行时树脂中的离子转换发生的树脂体积变化。(网上找的)

吸附层:指离子导体颗粒表面的密度较大的正离子层。离子导电体颗粒和溶液接触时,由于固体表面吸附力场的作用,岩石和土壤中的颗粒都吸附负离子,溶液中则出现过剩的正离子,表面则形成电偶层。靠近颗粒表面密度较大的—层就是吸附层。其厚度d=10-8米。吸附层外正离子密度逐渐减小的部分叫散漫层,其厚度因条件不同而变化。一般其厚度δ=10.7—10.6米。

亲和吸附:是利用溶质和吸附剂之间特殊的化学作用,从而实现分离.网上找的

扩散层:在胶粒周围的一部分阳离子由吸附层表面分布至胶粒阴电荷不能吸引的最小距离所形成的非牢固结合层。网上找的

SDS-PAG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是一种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性试剂,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雨林木风 第 4 页 2013-3-28蛋白质分子的二级、三级结构;而强还原剂,如二硫苏糖醇、β-巯基乙醇能使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二硫键断裂。因此,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SDS和还原剂后,蛋白质分子被解聚为组成它们的多肽链,解07生技2班 生物分离工程 2010-7-4 聚后的氨基酸侧链与SDS结合后,形成带负电的蛋白质-SDS胶束,所带电荷远远超过了蛋白质原有的电荷量,消除了不同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同时,蛋白质-SDS聚合体的形状也基本相同,这就消除了在电泳过程中分子形状对迁移率的影响。主要用于测定蛋白质亚基分子量以及未知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PPT

体积浓缩倍数:即料液体积与溶剂体积的比值。网上找的

比较微滤、超滤、反渗透的区别和共同点?网上找的

答:超滤(UF)和微滤(MF)都是利用膜的筛分性质,以压差为传质推动力。UF膜和MF膜具有明显的孔道结构,主要用于截留高分子溶质或固体微粒。UF膜的孔径较MF膜小,主要用于处理不含固形成的料液,其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溶质和水分透过膜,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溶质被截留。因此,超滤是根据高分子溶质之间或高分子与小分子溶质之间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别进行分离的方法。

微滤过程中,膜两侧渗透压差较小,所以操作压力比反渗透操作低,一般为0.1~1.0MPa。微滤一般用于悬浮液(粒子粒径为0.1~10μ)的过滤,在生物分离中,广泛用于菌体细胞的分离和浓缩。微滤过程中膜两侧的渗透压差可忽略不计,由于膜孔径较大,操作压力比超滤更低,一般为0.05~0.5MPa。

反渗透:溶质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如果欲使高浓度溶质一侧溶液B中的溶剂(水)渗透到纯水侧A,在B侧所施加的压力必须大于此渗透压,这种操作称为反渗透。

传质推动力是压差;分离原理为筛分。

第二篇:生物分离工程名词解释

膜分离的概念: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或者:利用具有一定选择性透过特性的过滤介质进行物质的分离纯化。

离子交换: 在吸附剂与溶液间发生离子交换,即吸附剂吸附离子后,它同时要放出等当量的离子于溶液中。

亲和层析:是利用生物分子对之间所具有的专一而又可逆的亲和力使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技术。

过滤:是在外力作用下,利用过滤介质使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而固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上,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一种单元操作。

或者:利用薄片形多孔性介质(如滤布)截留固液悬浮液中的固体粒子,进行固液分离的方法。

重结晶:是利用杂质和结晶物质在不同溶剂和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将晶体用合适的溶剂再次结晶,以获得高纯度的晶体的操作。

分辨率:也称分离度。它是指相邻两色谱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底宽平均值之比。

晶体:形成新相(固体)需要一定的表面自由能。因此,溶液浓度达到饱和溶解度时,晶体尚不能析出,只有当溶质浓度超过饱和溶解度后,才可能有晶体析出。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是结晶的前提;过饱和度是结晶的推动力。

初级分离:指从菌体发酵液、细胞培养液、胞内抽提液(细胞破碎液)及其他各种生物原料初步提取目标产物,使目标产物得到浓缩和初步分离的下游加工过程。

截留率 :表示膜对溶质的截留能力,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真实截留率和表观截留率)

自溶:通过调节温度、PH值或添加有机溶剂,诱使细胞产生溶解自身的酶的方法,也是一种酶溶法。

保留体积VR:指从进样开始到被测组份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通过的流动相体积。

死体积VM:指色谱柱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的总和,当后两项很小而可忽略不计时,VM可由 tm与流动相体积流速F0(ml/min)的乘积计算。

理论塔板高度:单位理论塔板的长度称为理论塔板高度。它等于色谱柱长度除以理论塔板数。用理论塔板数与板高表示柱效率时是等价的。过饱和溶液:溶质浓度超过饱和溶解度时,该溶液称之为过饱和溶液;溶质只有在过饱和溶液中才能析出。

分子筛层析法:又称凝胶过滤层析法,是以各种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利用溶液中各组分的分子量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技术。阻滞因数:是在色谱系统中溶质的移动速度和一理想标准物质(通常是和固定相没有亲和力的流动相)的移动速度之比,即 R=溶质的移动速度 / 流动相在色谱系统中的移动速度

分离因子:某一瞬间被吸附溶质量占总量的分数,又称质量分布比。即 α=q / Ct(Ct为溶质总浓度,包括游离和被结合)。

膜组件:由膜、固定膜的支撑体、间隔物以及收纳这些部件的容器构成的一个单元,又称膜装置。

亲和吸附:是利用溶质和吸附剂之间特殊的化学作用,从而实现分离.扩散层:在胶粒周围的一部分阳离子由吸附层表面分布至胶粒阴电荷不能吸引的最小距离所形成的非牢固结合层。

体积浓缩倍数:即料液体积与溶剂体积的比值。

正相色谱:是指固定相的极性高于流动相的极性,因此,在这种层析过程中非极性分子或极性小的分子比极性大的分子移动的速度快,先从柱中流出来.比较微滤、超滤、反渗透的区别和共同点? 答:超滤(UF)和微滤(MF)都是利用膜的筛分性质,以压差为传质推动力。UF膜和MF膜具有明显的孔道结构,主要用于截留高分子溶质或固体微粒。UF膜的孔径较MF膜小,主要用于处理不含固形成的料液,其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溶质和水分透过膜,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溶质被截留。因此,超滤是根据高分子溶质之间或高分子与小分子溶质之间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别进行分离的方法。

微滤过程中,膜两侧渗透压差较小,所以操作压力比反渗透操作低,一般为0.1~1.0MPa。微滤一般用于悬浮液(粒子粒径为0.1~10μ)的过滤,在生物分离中,广泛用于菌体细胞的分离和浓缩。微滤过程中膜两侧的渗透压差可忽略不计,由于膜孔径较大,操作压力比超滤更低,一般为0.05~0.5MPa。

反渗透:溶质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如果欲使高浓度溶质一侧溶液B中的溶剂(水)渗透到纯水侧A,在B侧所施加的压力必须大于此渗透压,这种操作称为反渗透。

传质推动力是压差;分离原理为筛分。层析分离技术

1.根据机理不同,色谱分离可分为那几种?简述各种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与其他分离技术相比,色谱分离技术有何特点?

答:按分离机理不同分类:吸附层析、分配层析、凝胶过滤层析

(1)吸附层析: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固定相(吸附剂)时,由于固定相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而使混合物得到分离。

(2)分配层析:其固定相和流动相都是液体,其原理类似于液液萃取,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在两液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其中,固定相是由固定液与载体结合后形成的。(3)凝胶过滤层析:根据物质分子大小不同而进行分离的色谱技术,又称分子筛色谱。由于大分子和小分子在通色谱柱时,所通过得路径不同(大分子进入空隙,小分子进入孔内),流出色谱柱的时间不同,从而得到分离。其固定相为凝胶,流动相可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的缓冲溶液。

与其他分离技术相比,色谱分离技术的特点:分离效率高,应用范围广,高灵敏度的在线检测,快速分离,过程自动化操作。2.比较分配色谱中的分配系数、吸附色谱中分离因素及凝胶色谱中的分配常数有何异同点? 答:在层析过程的某一时刻,如果流动相中样品的浓度为Cm,固定相中样品的浓度为Cs,则分配系数K定义为:K=Cs/Cm。为了更好地描述层析过程中Cm与Cs之间的关系,在分配层析中直接用分配系数K表示,在吸附层析中衍生出分离因数α,在凝胶层析中衍生出分配常数Kd。

(1)分配系数

在分配层析中,分配系数:类似于溶剂萃取中的分配系数K=cs/cm cs、cm分别为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浓度,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质的浓度较低时,K为常数--线性色谱;当溶质的浓度较高时,K为溶质浓度的函数--非线性色谱。

?? 在层析过程中,分配系数较大的组分,迁移速度较慢;而分配系数较小的组分,迁移速度较快。因此,分配系数相差较大的两种物质很容易通过层析过程进行分离。(2)分离因数

分离因数:某一瞬间被吸附的溶质量占总量的分数(α表示):α =cs/(cs+cm)0≤α≤1:??当α=0时,此种溶质不与固定相产生吸附作用,或固定相已无空余的结合位点,此时溶质随流动相以同样的速度移动;当α=1时,溶质全部被吸附在固定相上,且不随流动相移动。??在柱色谱分离中,有效的分离通常要求α值至少为0.8。(3)分配常数

在凝胶层析中,引入一个分配常数Kd,它表示某溶质分子可以进入凝胶颗粒内部空隙的分数。

0≤Kd≤1:当Kd=0时,意味着溶质分子完全被排阻于凝胶颗粒的微孔之外,而最先被洗脱;当Kd=1时,意味着溶质分子完全不被排阻,可以自由进入所有凝胶颗粒的微孔中,而最后被洗脱。在实际操作时,有时会出现Kd>1的情况,表明除了凝胶的分子筛作用外,还存在着吸附作用。

3. 色谱的分离度是如何定义的?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Rs=(两峰之间的距离)/(平均峰宽)

Rs表示色谱峰的分离度,Rs<1,两个峰没有完全分开;Rs=1,两个峰刚好在峰底处连接; Rs>1,两个峰被完全分开,即为最佳的分离条件。

分离度取决于分离效率和选择性:分离效率取决于峰宽;选择性取决于两峰之间的距离。4.离子交换色谱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常用的离子交换剂有哪几类? 答:原理:利用离子交换剂作为层析支持物(固定相),由于带有不同电荷的蛋白质与固定相间的静电作用力(吸附力)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目。

最为常见的包括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素、离子交换葡聚糖和离子交换琼脂糖等。5.离子交换色谱的洗脱方式有几种?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适合? 按操作方式:恒定洗脱(isocratic elution),分步洗脱(stage elution),梯度洗脱(gradient elution)按洗脱机理:改变缓冲液盐浓度,改变缓冲液pH,改变缓冲液盐浓度和缓冲液pH 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尿素、盐酸胍 洗脱体积:5倍床体积以上

6.亲和色谱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其核心部分是什么?为什么要引入“接枝手臂”?在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中,如何通过上游技术来简化下游的分离纯化技术? 答:主要有载体(担体),配体与目标物,接枝手臂组成,其核心部分是配体的选择和亲和吸附的合成。接枝手臂的作用:当配基的分子量较小时,将其直接固定在载体上,会由于载体的空间位阻,配基与生物大分子不能发生有效的亲和吸附作用。需要在配基与载体连接一个“接枝手臂”,以增大配基与载体之间的距离,使其与生物大分子有效的亲和结合。7.凝胶过滤色谱的原理是什么?有何特点?

答:原理:凝胶过滤层析又称凝胶排阻色谱, 分子筛色谱法, 凝胶过滤法等。利用凝胶过滤介质为固定相,根据物料中溶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异的液相色谱法。特点:(1)操作方便, 条件温和,不会使物质变性;(2)色谱介质不需再生,可反复便用。(3)分离效率高,回收率较高。(4)广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初级分离,脱盐等。(5)分辨率较低,需采用细长柱。(6)经过凝胶过滤色谱后样品被稀释,上样前需进行浓缩 8.凝胶过滤色谱的凝胶特性参数有那些?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

答:(1)排阻极限(exclusion limit)是指不能扩散到凝胶基质内部中去的最小分子的分子量。(SephadexG-50的排阻极限是30kDa)。

(2)分级范围(Fractionation range)它指出了当溶液通过凝胶柱时,能够为介质阻滞并且分离的溶质分子量范围(SephadexG-50, 它的分级范围为1500-30000)。(3)吸水量(Water regains)1g干凝胶所吸收的水分称为吸水量(SephadexG-50的吸水量为5.0±0.3g)。溶胀率=吸水量×100%。

(4)凝胶粒径凝胶颗粒一般为球形,其粒径大小对分离度有重要影响(粒径越小,其分离效率越高)。100-200目(50-150μm)(5)床体积(Bed volume)表示1g干胶在溶胀后所具有的最后体积(SephadexG-50的床体积为9-11ml/g 干凝胶)(6)空隙体积(Void volume)表示填充柱中凝胶粒子周围的总空间即V0(用平均分子量为2000kDa蓝色葡聚糖测出)。

9.凝胶过滤色谱的操作过程与吸附色谱有那些主要区别?

答:吸附色谱固定相通常是活性硅胶、氧化铝、活性炭、聚乙烯、聚酰胺等固体吸附剂,所以吸附色谱也称液固吸附色谱。活性硅胶最常用。10.凝胶过滤色谱主要应用于那些方面? 答:(1)脱盐及缓冲液的更换:由于蛋白质与盐的分子量相差较大,因此,很容易通过凝胶过滤色谱将二者分开;了更换缓冲液,可将平衡缓冲液和洗脱缓冲液使用需更换的缓冲液,这样,脱盐的同时即可将样品缓冲液进行更换。

?? 脱盐柱体积可从1ml~2,500L;脱盐柱的型号常用SephadexG-25(2)分级分离:当目标蛋白大于凝胶的排阻极限,而杂质处于排阻范围内时,容易得到较纯的目的蛋白;但事实上,由于凝胶的孔径具有一定的分布,要想将目标蛋白和杂蛋白完全分开,具有一定的难度

(3)分子量的测定:在凝胶过滤介质的分级范围内蛋白质的分配系数(或洗脱体积)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KD=a-blgMW),所以,凝胶过滤色谱可用于未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11.疏水作用色谱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疏水性作用色谱(Hydrophob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 HIC)是利用表面偶联疏水性基团(疏水性配基)的疏水性吸附剂为固定相,根据蛋白质与疏水性吸附剂之间的疏水性相互作用的差异进行蛋白质类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色谱技术。??蛋白质分子中具有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在水溶液中,尽管大部分疏水基团被折叠在分子内部,表面为极性和荷电基团,但总有一些疏水性基团或极性基团的疏水部位暴露在蛋白质表面;根据蛋白质“盐析沉淀原理”,在离子强度较高的盐溶液中,蛋白质表面疏水部位的水化层被破坏,暴露出疏水部位,疏水性相互作用增大;因此,在疏水作用色谱中在样品吸附阶段采用高盐浓度的溶液使目标分子结合在层析柱中,而在洗脱阶段采用降低洗脱剂中盐浓度的方式减弱这种疏水作用力,从而解吸溶质达到洗脱的目的。

12.疏水作用色谱与离子交换色谱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疏水性作用层析(HIC)主要用于蛋白质类大分子的分离纯化。虽然HIC不如离子交换层析(IEC)应用普遍,但可作为IEC的补充工具。如果使用方法适当,HIC具有与IEC相近的分离效率。HIC具有如下特点:??①由于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疏水性吸附作用较大,因此HIC可直接分离盐析后的蛋白质溶液(不需脱盐);??②可通过调节疏水配基链长、种类和密度来调节吸附剂的疏水性,因此可根据目标蛋白的性质选择适宜的吸附剂;??③疏水性吸附剂种类多,选择余地大,价格与离子交换剂相当。??④与同样基于溶质和层析介质间的疏水作用进行分离的反相层析(RPC)相比,其疏水配基的作用力较小,因此洗脱条件较为温和,在分离纯化蛋白质方面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

13.膜分离过程中,有那些原因会造成膜污染,如何处理

答:(1)膜污染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附着层被滤饼,有机物凝胶,无机物水垢胶体物质或微生物等吸附于表面;另一种是料液中溶质结晶或沉淀造成堵塞.(2)膜污染是可以预防或减轻的,措施包括料液预处理,膜性质的改善,操作条件改变等方式.(3)膜污染所引起的通量衰减往往是不可逆的,只能通过清洗的处理方式消除,包括物理方法冲洗和化学药品溶液清洗等.14反相色谱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反相层析(Reversed-phase chromatography, RPC)利用非极性的反相介质为固定相,极性有机溶剂的水溶液为流动相,是根据溶质极性(疏水性)的差异进行分离纯化的层析技术。反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溶质在固定相(非极性介质)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取决于溶质的疏水性:溶质的疏水性越大,其在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越大。烃类化合物的分配系数与其分子所含碳原子数成正比。当固定相一定时,可通过调节流动相的组成来调整溶质的分配系数。流动相的极性越大,溶质的分配系数越大。因此,RPC多采用降低流动相极性(水含量)的线性梯度洗脱法。

15.分析反相色谱与疏水作用色谱的区别与联系。

答:相似之处:均是利用不同物质与固定相之间的疏水性作用力不同进行色谱分离。

不同之处:??①固定相的疏水程度不同;??②流动相组成不同;??③操作方式不同;④应用范围不同。简述过饱和溶液形成的方法

答:(1)热饱和溶液冷却(等溶剂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体系;同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幅度要适中;(2)部分溶剂蒸发法(等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变化不大的体系,或随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体系;(3)真空蒸发冷却法

使溶剂在真空下迅速蒸发,并结合绝热冷却,是结合冷却和部分溶剂蒸发两种方法的一种结晶方法.(4)化学反应结晶

加入反应剂产生新物质,当该新物质的溶解度超过饱和溶解度时,即有晶体析出

第三篇:生物分离工程论文

超临界萃取技术(分离工程)

姜浩

化工1010 1001011010

摘要: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技术开辟了分离工业的新领域,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本文对超临界萃取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介绍了超临界萃取的特点及其在天然香料工业、食品和天然中草药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关键词:超临界萃取

应用

展望

Abstract: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is a new kind of separation technology.This paper reviewed about its characteristic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in natural perfume, food, natural herbal medicine and other fields, and prospect of its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Keywords: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Application Advance

超临界萃取技术也叫做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是指处于超过物质本身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状态的流体。这种状态下的流体具有与气体相当的高渗透能力和低粘度,又兼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对物质优良的溶解能力[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简称SEE)以超临界状态下的流体作为溶剂,利用该状态下流体所具有的 y 渗透能力和 y 溶解能力萃取分离混合物的过程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随体系参数(温度和压力)而发生连续性变化,因而通过改变操作条件,稍微提y温度或降低压力,便可方便地调节组分的溶解度和萃取的选择性

超临界溶剂包括 CO2,NO2,SO2,N2 低链烃等,而 CO2 是最常用的超临界萃取介质,这是因为它的临界温度(31.1)接近室温,临界压力(7.3AmPa)较低,萃取可以在接近室温下进行,对热敏性食品原料、生理活性物质、酶及蛋自质等无破坏作用,同时又安全、无毒、无臭,因而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由于超临界状态流体溶解度特异增大的现象,因而理论上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可作为一种通用高效的分离技术而应用。

1.超临界萃取技术概述 1.1.原理及特点

超临界流体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兼具气体和液体的双重性质和优点,粘度小,接近于气体,而密度又接近于液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100倍,具有良好的溶解特性和传质特性[4]。

由于在超临界状态下的压力太高以及内部相平衡模拟体系等原因,所以超临界流体的基础理论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对于计算超临界物质的状态参数,通常用的是Redich和Kwong的RK—EOS方程,同时后人又进行了一些改进,如Soave的SRK—EOS方程,Peng和Robinso的PR—EOS方程。Brenneche对SCF相平衡作了系统的应用分析,提出将SCF作为密相气体或膨胀液体处理的模型,并指出状态方程对临界点和临界区计算的局限性,尤其对于不对称混合物组成的物系,难以找到适应性比较好的混合规则。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SCF密度、极性、溶解度、相平衡和溶剂相互作用等,利用分子动力学和蒙特卡罗等计算机模拟方法作了大量工作,但仍难以满足要求。寻求新的和准确的模型方程和计算方法是预测SCF相行为和进行SCF反应研究的保证[5]。1.2.超临界下反应动力学和反应选择性

超临界状态下反应动力学通常利用过渡状态原理,许多学者利用它描述了超临界反应速率常数和压力、活化体积等因素的关系。Troe及其合作者、Yoshimura和Kimura在很宽的流体密度范围内研究了简单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Troe及其合作者公式化了扩散(笼效应)对表观速率常数的影响,并用范德瓦尔斯簇的形成解释了他们的试验结果。Yoshimura和Kimura在超临界CO2流体中很宽的密度范围内研究了2-甲基-2-亚硝基丙烷的分解动力学,发现速率常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小,但是在中等密度范围内,密度的依赖性很小[6-7]。

超临界状态下压力和粘度可以影响某些反应的选择性或某些分解反应的途径,同时超临界流体的溶剂效应可以影响异构化反应的机理,对某些反应的中间态起到稳定或促进作用[8]。Hrnjez的工作表明,SCF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和配位选择性,并认为是由于压力引起的溶剂极性变化所致。Kimura研究了SCF的性质对超临界反应平衡的影响。Peck的研究认为对可逆反应,极性超临界溶剂有利于反应朝极性化合物的方向移动[7]。

2.超临界革取技术的应用

[]2.1.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香料工业中的应用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的工业装置儿乎都是以天然香料分离提取为对象。传统的提取方法部分不稳定的香气成分受热变质,但在超临界条件卜,可以将整个分离过程在常温卜进行,萃取物的主要成分一精油和特征的星味成分同时被抽出,并且CO2无毒、无残留现象[9-11]。从洗涤用品、化妆品中的添加剂到香水,使得植物芳香成分在精细日用化工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何春茂[9]等人用超临界CO2对桂花、茉莉花进行了萃取研究,考察萃取时间、温度、压力对浸膏得率和质量的影}响。桂花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12-16MPa,温度308-318 K,时间1.5-2h,浸膏得率0.251%;茉莉花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12-15MPa,温度308-323K,时间1-1.5h,浸膏得率为0.240%。

由于液体CO2的极性较小,对果汁中的醇、酮、酯等有机物的溶解能力较强。因此,液体CO2同样可作为蔬菜特有香味的抽提剂。具称所得产物富含含氧成分,香气风味俱佳。而且SFE-CO2法还有望成为一种果汁脱苦的方法。柯于家[10-11]等用0.1L超临界CO2萃取装置萃取生姜、芫姜籽、砂仁和八角等辛香料精油的工艺、组成成分等方面的内容,并且与传统的水汽蒸馏法进行了比较。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辛香料精油能提取更多的有效成分,油收率比水汽法提高3倍左右。并对辛香料精油的中试、工业化试验的情况,用25L.200L超临界CO2萃取装置萃取辛香料精油的工艺、组成成分、物性指标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张忠义[12]等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和分子蒸馏对大蒜化学成分进行萃取与分离,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化学成分;从超临界CO2萃取物中鉴定出16种成分,经分子蒸馏后,得到4种主要成分。2.2.食品方面的应用

伴随着人类利会的进步,饮食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人们对食品提出了营养性、方便性功能性等更多的要求,同时还越来越强调其安全性。我国食品工业应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己逐步由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化,集中用在脱咖啡因、啤酒花有效成分萃取、植物油脂的萃取、色素的分离等方面。2.2.1.脱咖啡因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得到较旱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的是天然咖啡豆的脱咖啡因。咖啡因是一种较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富含十咖啡豆和茶叶中,许多人饮用咖啡或茶时,不喜欢咖啡因含量过高,而且从植物中脱卜的咖啡因可做药用。已常作为药物中的掺合剂,因此咖啡豆和茶叶脱咖啡因的研究应运而生。韩佳宾[13]、江和源[14]等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超临界流体脱除茶叶中咖啡因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茶样形态对咖啡因脱除影响极大,60日磨碎茶样的咖啡因脱除率可达85.63%,咖啡因含量<0.5%;含水率对茶叶中咖啡因的脱除率影响也较大,含水率为35%-50%时较适宜。正交实验中,咖啡因脱除率的影响因子主次顺序为压力>温度>动态循环时间>夹带剂用量,而对儿茶素来说,夹带剂的影响较为明显。2.2.2.啤酒花有效成分萃取

啤酒花中对酿酒有用的部分是挥发油和软树脂中的律草酮又称α-酸。挥发油赋予啤酒特有的香气,而α-酸在麦芽汁煮沸过程中将异构化为异α-酸,这是造成啤酒苦味的重要物质。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啤酒花,α-酸的萃取率可达95%以上。萃取物为黄绿色的带芳香味的膏状物。张侃[15]、黄亚东[16]等对啤酒花的超临界CO2萃取物的组分进行了分析,气相色谱图表明了超临界CO2和液态CO2萃取物的异同;并对超临界CO2萃取物进行酿酒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物不仅增加啤酒香味,还能改善日味。2.2.3.植物油脂的萃取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对植物油脂的应用比较广泛成熟,吕维忠[17]等研究了大豆粗磷脂的超临界CO2提纯工艺,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20MPa,萃取温度50度,萃取时间5h。银建中[18]等建立了一套超临界流体萃取实验装置,就大豆和花生两种植物油超临界流体萃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实验研究。在探讨了压力、温度、颗粒度、空隙率以及时间等对萃取率的影响之后,获得了指导实际生产的最佳工艺参数条件。2.2.4.色素的分离

超临界CO2还可以分离天然色素,随着合成色素的不安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各国合成色素的种类日趋减少。天然色素不仅使用安全,而且常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孙庆杰等[19]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番茄加工副产品番茄皮中提取出番茄红素。研究了不同的压力、温度、流量和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当萃取压力在15-25MPa,温度40-50度,流量20kg/h,萃取1-2h,既可将番茄皮中90%以上的番茄红素萃取出来。姜炜[20]介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纯辣椒红色素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工艺流程通过改变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流速等参数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辣椒红色素的色价达150以上,且杂质含量符合国家标准[21-22]。2.3.在中药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

在医药工业中,中药研制与开发中,必须组遵循 “三效”(速效、高效、长效),:“一小”(剂量小、副作用小、毒性小),“五方便”(生产、运输、储藏、携带、使用方便)为目的原则。而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提药制药过程中的缺陷,提取物中不存在有害健康的残留溶剂,同时具有操作条件温和与不致使生物活性物质失活变性的优点,而且对环境保护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已为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23]。

根据中医辩证论治理论,重要复方中有效成分是彼此制约、协同发挥作用的,SEF-CO2不是简单地纯化某组分,而是将有效成分进行选择性分离,更有利十重要复方优势的发挥[23]。

除了从动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还包括药用成分分析及粗品的浓缩精制等[23]。杨林等研究萃取丹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且通过正交设计,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优化出合理工艺条件,并与传统溶剂提取工艺相对照。使得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率为传统工艺萃取率的1.1倍。邓永智[24-26]等采用自制的CO2超临界流体萃取系统提取了银杏叶中聚戊烯醇酷考察了温度、压力、流速及时间等因素对提取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超临界流体提取条件[24]。实验结果表明,CO:超临界流体提取银杏叶中聚戊烯醇酷的最佳压力、温度、流速、时间分别为25MPa,65 度,8mL/min,6h。采用本方法萃取的提取物经过硅胶色谱柱纯化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与溶剂提取法相比较,提取效率比较好。

其他将中草药各类成分的超临界萃取分类如下:林秀仙等对百南红豆杉、杨苏蓓对五味子中的木脂素、张虹对川芍的有效成分提取、史庆龙等萃取黄山药中的薯祯皂素、姚渭溪等提取灵芝内有效成分及脱除有害成分[25]。

3.SFE的前景与展望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超临界流体技术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超临界流体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点受到关注,并在萃取、化学反应、材料制备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超临界萃取技术早己实现工业化,目前的趋势是向大规模、高附加值和套装工艺方向发展。在国内外,超临界流体技术还广泛用于高分子聚合、有机反应、酶催化反应、材料制备等方面,目前各类报道颇多,但产业化的技术却为数不多,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形成规模生产,得到实际应用。超临界流体技术以绿色、环保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为绿色化学提供了全新的反应体系,相信超临界流体技术必将得到迅速发展,应用也将有广阔的前景[27]。

参考文献:

[1] 任轶锴,孙永利,贾绍义.超临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天津化工.2003,17(3):14-17 [2] 王建鸣.超临界萃取技术的新进展[J].高等函授学报.2006,20(1):56-59

[3] 王洛春,仇汝臣,王英龙,方晨昭.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纵横.2003,17(1):9-11 [4] 陈岚.超临界萃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医药工程设计.2006,27(3):65-68 [5] 励建荣,夏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9):79-83 [6] 侯玉翠,张毅民,刘克文,车凯.超临界流体技术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2,19(5):384-390 [7] 肖建平,范崇政.超临界流体技术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1,13(2):94-101 [8] 陈岚,满瑞林.超临界萃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6,22(1):199-202 [9] 何春茂,梁忠云,刘雄民.超临界CO2萃取桂花和茉莉浸膏的研究[J].精细化工.1998,(2): 22 [10]柯于家,郑雯,伍培辉等.超临界CO2萃取辛香料精油的试验研究[J].中国油脂.2000,25(2):22-24 [11]柯于家,林红秀,陈大君等.超临界CO2萃取辛香料精油的试验研究[J].中国油脂.2000,25(3):14-16 [12]张忠义,雷正杰,王鹏等.超临界CO2萃取一分子蒸馏对大蒜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J].分析测试学报.2002(1):65-67 [13]韩佳宾,陈静.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咖啡因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03,23(3): 25-27 [14]江和源,蒋迎,刘栩.超临界流体技术脱除绿茶中咖啡因和儿茶索的研究[J].食品科技与技术.2004, 5:15 [15]张侃,刘士斌,郝晓刚.等超临界CO2萃取啤酒花及其应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33(1):103-105 [16]黄亚东.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酒花浸膏的研究[[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0,16(3)60-62 [17]吕维忠,钟振声,黄少烈.大豆粗磷脂的超临界CO2提纯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2001,(1):40-42 [18]银建中,孙献文,李志义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植物油的实验研究[J].现代化工.2001,21(10): 26-27 [19]孙庆杰,丁霄霖超.临界CO2萃取番茄红索的初步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程.1998,(24)3 [20]姜炜超.临界萃取技术在辣椒红色索中的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1): 80-82 [21]周强,张富新.超临界萃取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5):49-51 [22]郎中敏,吴刚强.超临界萃取技术在天然色素中的应用前景[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9:83-84 [23]蔡建国,俞威,邓修.超临界流体技术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及精细分离.第一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

[24]秦竹丽,江元汝.超临界萃取技术在生物碱提取中的应用进展[J].化工时刊.2006,20(7):60-63 [25] 朱廷风,廖传华.超临界C02萃取天然产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J].过滤与分离.2005,15(2):10-12 [26]Kou-Lung Chiu, Ya-Chuan Cheng, Tun-Hao Chen.Chiehming J.Chang, Po-Wen Yang.Supercritical fluids extraction of Ginkgo ginkgolides and ffavonoids, Journal of Supercritical Fluids.2002(24): 77-87 [27]杨冬芝,刘道杰.新型萃取技术的应用进展[J].聊城大学学报.2004,17(4):46-50

第四篇:生物分离工程选择题

选择题:

1.B 可以提高总回收率。

A.增加操作步骤 B.减少操作步骤 C.缩短操作时间 D.降低每一步的收率

2.分离纯化早期,由于提取液中成分复杂,目的物浓度稀,因而易采用(A)A、分离量大分辨率低的方法 B、分离量小分辨率低的方法

C、分离量小分辨率高的方法 D、各种方法都试验一下,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选择题:

1、适合小量细胞破碎的方法是()

A、高压匀浆法 B.超声破碎法 C.高速珠磨法 D.高压挤压法

2、丝状(团状)真菌适合采用(A)破碎。

A、珠磨法 B、高压匀浆法 C、A与B联合 D、A与B均不行

3、撞击破碎法适用于(C)的回收。A、蛋白质 B、细胞壁 C、细胞器 D、核酸

4、以下哪项不是在重力场中,颗粒在静止的流体中降落时受到的力(B)A.重力 B.压力 C.浮力 D.阻力

5、颗粒与流体的密度差越小,颗粒的沉降速度(A)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6、碟片式离心机中碟形分离板的作用是;(D)。

A、增大离心力,提高处理能力 B、增大流体阻力,提高处理能力

C、增大料液量,提高处理能力 D、增大沉降面积,提高处理能力

7、那种细胞破碎方法适用工业生产(A)

A.高压匀浆 B超声波破碎 C.渗透压冲击法 D.酶解法

8、可压缩滤饼的平均比阻与压力之间的关系为:(C)。

A、随压力提高而减小 B、与压力无关 C、随压力提高而增大 D、与压力的倒数成正比

9、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不受 C 的作用。A.重力 B.摩擦力 C.静电力 D.浮力 10.过滤的透过推动力是 D。

A.渗透压 B.电位差 C.自由扩散 D.压力差 11.在错流过滤中,流动的剪切作用可以 B。

A.减轻浓度极化,增加凝胶层的厚度 B.减轻浓度极化,降低凝胶层的厚度 C.加重浓度极化,增加凝胶层的厚度 D.加重浓度极化,降低凝胶层的厚度 12.菌体和动植物细胞的重力沉降操作,采用 D 手段,可以提高沉降速度。A.调整pH B.加热 C.降温 D.加盐或絮状剂

13.差速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 B 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14.基因工程药物分离纯化过程中,细胞收集常采用的方法(C)A.盐析 B.超声波 C.膜过滤 D.层析 15.高压匀浆法破碎细胞,不适用于(D)

A.酵母菌 B大肠杆菌 C.巨大芽孢杆菌 D.青霉

16、目前在工业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细胞破碎方法有:(D)A、超声波法和化学法 C、冻融法和渗透压法

B、酶解法和干燥法 D、高压匀浆法和珠磨法

1.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B)A.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B.中和电荷,破坏水膜 C.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 D.调节蛋白质溶液pH到等电点

2.从组织中提取酶时,最理想的结果是(C)A.蛋白产量最高 B.酶活力单位数值很大 C.比活力最高 D.Km最小

3、在一定的pH和温度下改变离子强度(盐浓度)进行盐析,称作(A)。

A、KS盐析法 B、β盐析法 C、重复盐析法 D、分部盐析法

4、下列电解质的凝聚能力最强的为:(A)。A、Al2(SO4)3•18H2O B、MgSO4•7H2O C、FeCl3•6H2O D、NaCl

5、当向蛋白质纯溶液中加入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C)。

A、增大 B、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6、能够除去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是:(C)。

A、过滤 B、萃取 C、离子交换 D、蒸馏

7、盐析操作中,硫酸铵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使用(B)

A.酸性条件 B碱性条件 C.中性条件 D.和溶液酸碱度无关

8、将四环素粗品溶于pH2的水中,用氨水调pH4.5—4.6,28-30℃保温,即有四环素沉淀结晶析出。此沉淀方法称为(B)

A、有机溶剂结晶法 B、等电点法 C、透析结晶法 D、盐析结晶法

9.在Cohn方程中,logS=β-KsI中,盐析常数Ks反映 C 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A.操作温度 B.pH值 C.盐的种类 D.离子强度

10.在Cohn方程中,logS=β-KsI中,β常数反映 B 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A.无机盐的种类 B.pH值和温度 C.pH值和盐的种类 D.温度和离子强度 11.蛋白质溶液的pH接近其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 B。A.最大 B.最小 C.恒定 D.零 12.变性活化能 A 的蛋白质可利用热沉淀法分离。A.相差较大 B.相差较小 C.相同 D.相反

13.在相同的离子强度下,不同种类的盐对蛋白质盐析的效果不同,一般离子半径 A 效果好。A.小且带电荷较多的阴离子 B.大且带电荷较多的阴离子 C.小且带电荷较多的阳离子 D.大且带电荷较多的阳离子 14.盐析沉淀时,对 A 蛋白质所需的盐浓度低。

A.结构不对称且高分子量的 B.结构不对称且低分子量的 C.结构对称且高分子量的 D.结构对称且低分子量的 15.盐析法纯化酶类是根据(B)进行纯化。

A.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的纯化方法 B.调节酶溶解度的方法

C.根据酶分子大小、形状不同的纯化方法 D.根据酶分子专一性结合的纯化方法 16.若两性物质结合了较多阳离子,则等电点pH会(A)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以上均有可能

17.若两性物质结合了较多阴离子,则等电点pH会(B)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以上均有可能

18、关于蛋白质盐析的说法,哪个是不正确的:(C)A、不同蛋白质,盐析沉淀所需的盐饱和度不同 B、同一蛋白质浓度不同,沉淀所需的盐的饱和度不同 C、温度升高,盐析作用强,故温度越高越好 D、pH=pI时,盐析的效果较好

1、非对称膜的支撑层(C)。

A、与分离层材料不同 B、影响膜的分离性能 C、只起支撑作用 D、与分离层孔径相同

2、在超滤过程中,主要的推动力是:(C)。

A、浓度差 B、电势差 C、压力 D、重力

3、在分子质量相同时,下列哪种分子的截留率最低。(C)。A、球形分子 B、有支链的分子

C、呈线状的分子 D、上述三种分子的截留率相同

4、电渗析采用的膜材料为:(C)。A、亲水性膜 B、疏水性膜 C、离子交换膜 D、透析膜

5、常用于海水和苦咸水淡化的膜分离技术是(D)。

A、透析 B、微滤 C、超滤 D、电渗析

6、超滤膜通常不以其孔径大小作为指标,而以截留分子量作为指标。所谓“分子量截留值”是指阻留率达(B)的最小被截留物质的分子量。

A 80%以上 B 90%以上 C 70%以上 D 95%以上

7.膜分离是利用具有一定 D 特性的过滤介质进行物质的分离过程。A.扩散 B.吸附 C.溶解 D.选择性透过 8.反渗透分离的对象主要是 A。

A.离子 B.大分子 C.蛋白质 D.细胞 9.超滤膜主要用于 D 分离。

A.菌体 B.细胞 C.微颗粒 D.不含固形物的料液 10.微滤主要用于 A 分离。

A.悬浮物 B.不含固形物的料液 C.电解质溶质 D.小分子溶质溶液 11.透析主要用于 D。

A.蛋白质分离 B.细胞分离 C.悬浮液的分离 D.生物大分子溶液的脱盐 12.菌体分离可选用 C。

A.超滤 B.反渗透 C.微滤 D.电渗析 13.除去发酵产物中的热源通常选用 C。A.反渗透 B.微滤 C.超滤 D.透析 14.蛋白质的回收浓缩通常选用 B。

A.反渗透 B.超滤 C.微滤 D.电渗析 15.孔径越大的微滤膜,其通量 A。

A.下降速度越快 B.下降速度越慢 C.上升速度越快 D.上升速度越慢 16.超滤和微滤是利用膜的筛分性质以 B 为传质推动力。A.渗透压 B.膜两侧的压力差 C.扩散 D.静电作用 17.超滤和微滤的通量 C。

A.与压差成反比,与料液粘度成正比 B.与压差成正比,与料液粘度成正比 C.与压差成正比,与料液粘度成反比 D.与压差成反比,与料液粘度成反比 18.相对分子量相同时,B 分子截留率最大。A.线状 B.球型 C.带有支链 D.网状

19.两种以上高分子溶质共存时与单纯一种溶质存在的截留率相比要 A。A.高 B.低 C.无变化 D.低许多 20.膜面流速增大,则 C。

A.浓度极化减轻,截留率增加 B.浓度极化严重,截留率减少 C.浓度极化减轻,截留率减少 D.浓度极化严重,截留率增加 21.膜分离过程中,料液浓度升高,则 D。

A.粘度下降,截留率增加 B.粘度下降,截留率降低 C.粘度上升,截留率下降 D.粘度上升,截留率增加

22.当pH C,蛋白质在膜表面形成凝胶极化层浓度最大,透过阻力最大,此时截留率最高。A.大于等电点 B.小于等电点 C.等于等电点 D.等电点附近

23.当压力较小时,膜面上尚未形成浓差极化层时,此时,透过通量与压力成 A 关系。A.正比 B.反比 C.对数关系 D.指数

27.欲使溶质浓度高的一侧溶液中的溶剂透过到溶质浓度低的一侧时,在溶质浓度高的一侧 A。A.施加压力大于渗透压 B.加压力小于渗透压 C.加压等于渗透压 D.加压小于渗透压

1、在萃取液用量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种萃取方式的理论收率最高(C)。A、单级萃取 B、三级错流萃取 C、三级逆流萃取 D、二级逆流萃取

2、在液膜分离的操作过程中,(B)主要起到稳定液膜的作用。A、载体 B、表面活性剂 C、增强剂 D、膜溶剂

3、用来提取产物的溶剂称(C)。A、料液 B、萃取液 C、萃取剂 D、萃余液

4、膜相载体输送中的同向迁移是指:(B)。

A、目标溶质的传质方向与其浓度梯度相同 B、目标溶质的传质方向与供能物质的迁移方向相同

C、目标溶质的传质方向与载体的迁移方向相同 D、以上均不对

5、反胶团萃取中,蛋白质相对于反胶团的(D)。

A、直径越大,萃取率越高 B、直径越小,萃取率越低

C、直径的大小,与萃取率无关 D、直径越大,萃取率越低

6、在聚乙二醇/葡聚糖双水相体系中,提高聚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则蛋白质在上下两相中的分配系数:(A)。

A、减小 B、增大 C、恒定 D、为零

7、液一液萃取时常发生乳化作用,如何避免(D)

A.剧烈搅拌 B低温 C.静止 D.升温

8、超临界流体萃取中,如何降低溶质的溶解度达到分离的目的(C)

A.降温 B升高压力 C.升温 D.加入夹带剂 9.溶质在两相达到分配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 C。

A.相等 B.轻相大于重相中的浓度 C.不再改变 D.轻相小于重相中的浓度 10.萃取分配定律成立的条件为 C。

A.恒温恒压 B.恒温恒压,溶质在两相中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C.恒温恒压,溶质在两相中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低浓度范围 D.恒温恒压,低浓度范围 11.分配常数与分配系数 C。

A.完全相同 B.数值相同 C.分配常数是分配系数的一种特例 D.分配系数是分配常数的一种特例 12.分配常数与分配系数在 A 情况下相同。

A.溶质在两相中的分子形态相同 B.达到相平衡时 C.低浓度范围 D.较高浓度时

13.若萃取平衡符合线性关系,并且各级萃取流量之和为一常数,各级萃取流量均相等时萃取分率 A。A.大 B.相等 C.小 D.不确定

14.红霉素是碱性电解质,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水相从pH 9.8降至pH 5.5时,分配系数会 B。A.不改变 B.降低 C.先升后降 D.增加

15.青霉素是较强的有机酸,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时,水相中pH从3 升至6时,分配系数会 A。

A.明显降低 B.变化不大 C.明显增加 D.恒定不变

16.非电解质溶质在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 A。A.减小 B.增大 C.趋近无穷 D.变化不大

17.疏水因子HF一般随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和盐析浓度的增大而 B。A.减少 B.增大 C.恒定 D.趋近于零

18.在pH为等电点的双水相中蛋白质的分配系数的对数值与双水相的疏水因子HF呈线性关系,则直线的斜 率定义为 D。

A.双水相的疏水性 B.蛋白质的分配系数 C.蛋白质的静电荷数 D.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 19.在PEG/DX双水相中,若添加的无机盐使相间电位差应调节pH B。

A.等于蛋白质的等电点 B.大于等电点 C.小于等电点 D.等于7 20.在pH为等电点的双水相中,蛋白质主要根据 C 产生各自分配。A.荷电荷的大小 B.分子量差异 C.疏水性差异 D.荷电荷性质 21.无机盐的存在 B 溶质向有机相中分配。

A.不影响 B.有利于 C.不利于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2.利用液膜膜相中流动载体 B 作用的传质机理称为液膜膜相载体输送。A.渗透 B.选择性输送 C.溶解 D.扩散 23.液膜中膜溶剂的粘度越大,则膜 B。

A.越薄 B.易于成膜 C.难成膜 D.稳定性越差 24.蛋白质溶解在反胶团中的主要推动力是 C。

A.浓度差 B.电位差 C.静电相互作用 D.压力差

25.反胶团萃取若选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当水相中pH B 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易溶于反胶团中。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偏离

26.超临界流体在其临界温度和压力附近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 C 发生很大的变化。A.粘度 B.体积 C.密度 D.质量

27.液固萃取是利用液体提取固体的有用成分的 C 分离操作。A.溶解 B.吸附 C.扩散 D.渗透 28.超临界流体萃取的萃取速度 C 液—液萃取。A.低于 B.等于 C.大于 D.近似等于 29.反胶团的形状是(A)。

A、极性头朝里,非极性尾朝外 B、极性头朝外,非极性尾朝里 C、极性头和非极性尾都朝外 D、极性头和非极性尾都朝里 1.适合于亲脂性物质的分离的吸附剂是(B)。A.活性炭 B.氧化铝 C.硅胶 D.磷酸钙

2、吸附色谱分离的依据是(A)。

A、固定相对各物质的吸附力不同 B、各物质分子大小不同

C、各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系数不同 D、各物质与专一分子的亲和力不同

3、恒定图式假设必定发生在(B)。A、非优惠吸附 B、优惠吸附 C、线性吸附 D、以上均正确 4.当吸附操作达到穿透点时,应 B 操作。

A.继续吸附 B.停止吸附 C.停止再生 D.停止洗脱 5.离子交换的分配系数与离子浓度呈 D 关系。

A.线性增加 B.线性减少 C.指数增加 D.指数减少 6.相对于下列物质而言,离子交换剂不适用于提取(D)物质。

0,要使蛋白质分配于富含PEG的上相中,6 A.抗生素 B.氨基酸 C.有机酸 D.蛋白质

7.下列哪一项是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活性交换基团(A)

A 磺酸基团(-SO3 H)B 羧基-COOH C 酚羟基C6H5OH D 氧乙酸基-OCH2COOH 8.离子交换法是应用离子交换剂作为吸附剂,通过(A)将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物质吸附在离子交换剂上。

A、静电作用 B、疏水作用 C、氢键作用 D、范德华力

9.工业上强酸型和强碱型离子交换树脂在使用时为了减少酸碱用量且避免设备腐蚀,一般先将其转变为(B)。

A、钠型和磺酸型 B、钠型和氯型 C、铵型和磺酸型 D、铵型和氯型

10.通过改变pH值从而使与离子交换剂结合的各个组分被洗脱下来,可使用(A)

A.阳离子交换剂一般是pH值从低到高洗脱 B阳离子交换剂一般是pH值从高到低洗脱 C.阴离子交换剂一般是pH值从低到高 D.以上都不对 1.HPLC是哪种色谱的简称(C)。

A.离子交换色谱 B.气相色谱 C.高效液相色谱 D.凝胶色谱

2、下列哪一项是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活性交换基团(A)

A 磺酸基团(-SO3 H)B 羧基-COOH C 酚羟基C6H5OH D 氧乙酸基-OCH2COOH

3、如果要将复杂原料中分子量大于5000的物质与5000分子量以下的物质分开选用(D)。A、Sephadex G-200 B、Sephadex G-150 C、Sephadex G-100 D、Sephadex G-50

4、离子交换法是应用离子交换剂作为吸附剂,通过(A)将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物质吸附在离子交换剂上。

A、静电作用 B、疏水作用 C、氢键作用 D、范德华力

5、洗脱体积是:(C)。

A、凝胶颗粒之间空隙的总体积 B、溶质进入凝胶内部的体积

C、与该溶质保留时间相对应的流动相体积 D、溶质从柱中流出时所用的流动相体积

6、阴离子交换剂(C)。

A、可交换的为阴、阳离子 B、可交换的为蛋白质 C、可交换的为阴离子 D、可交换的为阳离子

7、工业上强酸型和强碱型离子交换树脂在使用时为了减少酸碱用量且避免设备腐蚀,一般先将其转变为(B)。

A、钠型和磺酸型 B、钠型和氯型 C、铵型和磺酸型 D、铵型和氯型

7、在凝胶过滤(分离范围是5000~450000)中,下列哪种蛋白质最先被洗脱下来。(B)。

A、细胞色素C(13370)B、肌球蛋白(400000)C、过氧化氢酶(247500)D、血清清蛋白(68500)

8、依离子价或水化半径不同,离子交换树脂对不同离子亲和能力不同。树脂对下列离子亲和力排列顺序正确的有(A)。

A、Fe3+>Ca2+>Na+ B、Na+ >Ca2+> Fe3+ C、硫酸根>柠檬酸根>硝酸根 D、硝酸根>硫酸根>柠檬酸根

9、分子筛层析纯化酶是根据(C)进行纯化。

A.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的纯化方法 B.调节酶溶解度的方法

C.根据酶分子大小、形状不同的纯化方法 D.根据酶分子专一性结合的纯化方法

10、通过改变pH值从而使与离子交换剂结合的各个组分被洗脱下来,可使用(A)A.阳离子交换剂一般是pH值从低到高洗脱 B阳离子交换剂一般是pH值从高到低洗脱 C.阴离子交换剂一般是pH值从低到高 D.以上都不对

11、那一种凝胶的孔径最小(A)

A.Sephadex G-25 B Sephadex G-50 C.Sephadex G-100 D.Sephadex G-200

12、为了进一步检查凝胶柱的质量,通常用一种大分子的有色物质溶液过柱,常见的检查物质为蓝色葡聚糖,下面不属于它的作用的是(C)

A、观察柱床有无沟流 B、观察色带是否平整 C、测量流速 D、测量层析柱的外水体积 12.凝胶过滤层析中,流动相的线速度与HETP成 C 关系。A.无 B.线性减少 C.线性增加 D.对数

13.GFC中溶质的分配系数在分级范围内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值增大而 B。A.线性增大 B.线性减少 C.急剧增大 D.急剧减少 14.凝胶的分级范围越小,则分离度 A。

A.越大 B.越小 C.小于1 D.小于0 15.线性梯度洗脱过程中,流动相的离子强度线性增大,因此,溶质的 C 连续降低,移动速度逐渐增大。A.溶解度 B.扩散系数 C.分配系数 D.分离度

16.逐次洗脱过程中,流动相的离子强度阶跃增大,溶质的分配系数 B 降低。A.逐渐 B.阶跃式 C.线性 D.急剧

17.在液相色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类,液固色谱法属于(D)。

A、分配色谱法 B、排阻色谱法 C、离子交换色谱法 D、吸附色谱法 18.在高效液相色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C)中被分离。A、检测器 B、记录器 C、色谱柱 D、进样器 19.液相色谱流动相过滤必须使用何种粒径的过滤膜?B A、0.5μm B、0.45μm C、0.6μm D、0.55μm 20.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可以进行如下哪些操作?C A、改变流动相的种类或柱子 B、改变固定相的种类或柱长 C、改变固定相的种类和流动相的种类 D、改变填料的粒度和柱长 21.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D)

A、提高柱温 B、降低板高 C、降低流动相流速 D、减小填料粒度 22.分配层析中的载体(C)。

A、对分离有影响 B、是固定相 C、能吸附溶剂构成固定相 D、是流动相 23.下列关于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说法正确的是(C)

A.正相色谱是指固定相的极性低于流动相的极性 B正相色谱层析过程中非极性分子或极性小的分子比极性大的分子移动的速度慢 C.反相色谱是指固定相的极性低于流动相的极性 D.反相色谱层析过程 中,极性大的分子比极性小的分子移动的速度慢 24.疏水亲和吸附层析通常在(D)的条件下进行 A.酸性 B碱性 C.中 D.高浓度盐溶液

24.葡聚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商品名分别是:(D)A.Sepharose和Bio-Gel A B.Sepharose和Sephadex C.Sephadex和Bio-Gel A D.Sephadex和Bio-Gel P

25、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是以下列哪种色谱分离方法为基础而设计的:(A)A、离子交换色谱 B、吸附色谱 C、分配色谱、D、凝胶色谱

26、凝胶色谱法中所用到的凝胶的化学本质大多是(B)。A、脂质 B、糖类化合物 C、蛋白质 D、核酸

27、在液相色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类,液固色谱法属于(D)。A、分配色谱法 B、排阻色谱法 C、离子交换色谱法 D、吸附色谱法 28.在高效液相色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C)中被分离。A、检测器 B、记录器 C、色谱柱 D、进样器

29.在液相色谱中, 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C)A、组分与流动相 B、组分与固定相 C、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 D、组分与组分 1.针对配基的生物学特异性的蛋白质分离方法是(C)。A.凝胶过滤 B.离子交换层析 C.亲和层析 D.纸层析

2、亲和层析的洗脱过程中,在流动相中加入配基的洗脱方法称作(C)。

A、等电点洗脱 B、剧烈洗脱 C、竞争洗脱 D、非竞争洗脱

3、如果亲和结合作用源于亲和分子对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键,则加入下列哪种试剂可消除亲和作用(D)。

A、十二烷基磺酸钠 B、氯化钠

C、乙醇胺 D、乙二胺四乙酸(EDTA)

4、当亲和作用主要源于疏水性相互作用,增大离子强度,则可(A)亲和作用。

A、提高 B、降低

C、无影响 D、在一定条件下降低

5.具有亲和作用的分子(物质)对之间具有“钥匙”和“锁孔”的关系是产生亲和结合作用的 C。A.充分条件 B.充要条件 C.必要条件 D.假设条件 6.如果亲和作用主要源于静电引力,提高离子强度会 D 亲和作用。A.增加 B.减弱 C.不影响 D.减弱或完全破坏 7.如果亲和作用以氢键为主,提高离子强度会 D 亲和作用。A.增加 B.减弱 C.不影响 D.降低或消除

8.当亲和作用以疏水性相互作用时,提高离子强度会 A 亲和作用。A.增加 B.减弱 C.无影响 D.完全破坏

9.在亲和分离操作中,许多亲和吸附的目标蛋白质用高浓度的盐溶液洗脱,说明 D 在亲和作用中占主要地位。A.疏水性相互作用 B.配位键 C.非共价键 D.静电力 10.C 的存在可以抑制氢键的形成。

A.氧原子 B.氮原子 C.脲和盐酸胍 D.NaCl 11.下列哪项酶的特性对利用酶作为亲和层析固定相的分析工具是必需的?(B)A.该酶的活力高

B..对底物有高度特异亲合性 C.酶能被抑制剂抑制 D.最适温度高 选择题:

1、人血清清蛋白的等电点为4.64,在PH为7的溶液中将血清蛋白质溶液通电,清蛋白质分子向(A)A :正极移动;B:负极移动;C:不移动;D:不确定。

2、影响电泳分离的主要因素(B)

A 光照 B 待分离生物大分子的性质C 湿度 D 电泳时间 3.电泳分离的机理是 B 分离过程。

A.液—液相平衡 B.速率 C.分配平衡 D.筛分 4.电解质溶质的迁移率是 C 下的泳动速度。

A.单位时间 B.单位溶质质量 C.单位电场强度 D.单位静电引力 5.下列有关电泳时溶液的离子强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

A.溶液的离子强度对带电粒子的泳动有影响 B.离子强度越高、电泳速度越快 C.离子强度太低,缓冲液的电流下降

D.离子强度太低,扩散现象严重,使分辨力明显降低 6.一般来说,颗粒带净电荷量、直径和泳动速度的关系是(A)

A.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 B.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小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 C.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大,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 D.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慢 7.20世纪60年代中期问世的等电聚焦电泳,是一种(D)

A.分离组份与电解质一起向前移动的同时进行分离的电泳技术 B.能够连续地在一块胶上分离数千种蛋白质的电泳技术 C.利用凝胶物质作支持物进行的电泳技术

D.利用有pH值梯度的介质,分离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的电泳技术 8.双向电泳样品经过电荷与质量两次分离后(E)

A.可得到分子的分子量,分离的结果是带 B.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离的结果是点 C.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离的结果是带 D.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子量,分离的结果是带 E.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子量,分离的结果是点

9.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除一般电泳电荷效应外,欲使分辩率提高还应有的作用是(D)

A.浓缩作用 B.扩散作用 C.重力作用 D.分子筛作用 E.电渗作用

10.毛细管电泳的特点(ABCD)

A.高灵敏度、高分辨率 B.高速度 C.样品少 D.应用范围广

1、处于包含体内的表达产物(A)。

A、具有正确的一级结构 B、具有正确的二级结构 C、具有正确的三级结构 D、不具有任何正确的结构

2.目前认为包含体的形成是部分折叠的中间态之间 A 相互作用的结果。A.疏水性 B.亲水性 C.氢键 D.静电

1、结晶过程中,溶质过饱和度大小(A)。

A、不仅会影响晶核的形成速度,而且会影响晶体的长大速度 B、只会影响晶核的形成速度,但不会影响晶体的长大速度 C、不会影响晶核的形成速度,但会影响晶体的长大速度 D、不会影响晶核的形成速度,而且不会影响晶体的长大速度

2、结晶法对溶剂选择的原则是:(C)。

A、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

B、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小,对杂质溶解度大

C、对有效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对杂质冷热都易溶或都难溶 D、对杂质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

3、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粗大而有规则的晶体(A)。

A、晶体生长速度大大超过晶核生成速度

B、晶体生长速度大大低于过晶核生成速度

C、晶体生长速度等于晶核生成速度 D、以上都不对

4、在下列各个区域中,不会在结晶中自发成核且加入结晶颗粒后晶体会生长,但不会产生新晶核的区域是(B)。

A、稳定区 B、第一介稳区 C、第二介稳区 D、不稳区 5.大多数溶质的溶解度随 B 的升高而显著增大。

A.压力 B.温度 C.扩散系数 D.浓度 6.除温度外,B 对溶质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A.压力 B.溶剂组成 C.稀度 D.扩散系数 7.微小晶体的溶解度 B 普遍晶体的溶解度。A.低于 B.高于 C.接近D.等于

8、影响晶体大小的主要因素与下列哪些因素无关:(D)。A、过饱和度 B、温度 C、搅拌速度 D、饱和度

1、恒速干燥阶段与降速干燥阶段,那一阶段先发生(A)。

A、恒速干燥阶段 B、降速干燥阶段

C、同时发生 D、任何一种都可能会先发生

2、通过导热介质干燥物料的干燥操作,称为(B)。

A、直接加热干燥 B、间接加热干燥 C、对流干燥 D、介电加热干燥

3、物料中结合水与非结合水的基本区别在于其产生的水蒸汽压()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A.等于; B.大于; C.小于

4、湿物料在指定的空气条件下被干燥的极限含水量称为()。A.结合水; B.平衡含水量; C.临界含水量;D.自由含水量

第五篇:生物分离工程思考题

《分离》PPT思考题及部分答案

分离概述 生物产品与普通化工产品分离过程有何不同? 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特点:

<1>:发酵液组成复杂,固液分离困难——这是生物分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2>:原料中目标产物含量低,有时甚至是极微量——从酒精的1/10到抗菌素1/100,酶1/100万左右,成本高。

<3>:原料液中常伴有降解目标产物的杂质——各种蛋白酶降解基因工程蛋白产物,应快速分离。

<4>:原料液中常伴有与目标产物性质非常相近的杂质——高效纯化技术进行分离。

<5>:生物产品稳定性差 ——严格限制操作条件,保证产物活性。

<6>:分离过程常需要多步骤操作,收率低,分离成本高——提高每一步的产物收得

率,尽可能减少操作步骤。

<7>:各批次反应液性质有所差异——分离技术具有一定的弹性。2 设计生物产品的分离工艺应考虑哪些因素?

(1)产品的性质(2)成本(3)工艺步骤(4)操作程序(5)生产方式(6)生产规模(7)产品稳定性(8)环保和安全 3 初步纯化与高度纯化分离效果有何不同?

(1)初步纯化是将目标物和与其性质有较大差异的杂质分开,使产物的浓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可采用沉淀、吸附、萃取、超滤等单元操作.(2)高度纯化主要是除去与目标物性质相近的杂质,是产品的精制过程,可采用层析(柱层析和薄层层析)、离子交换、亲和色谱、吸附色谱、电色谱.4 如何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热原质?

(1)生产过程无菌(2)所有层析介质无菌(3)所用溶液无菌(4)亲和层析(多粘菌素)5 生物分离为何主张采用集成化技术?纯化生物产品的得率是如何计算的?若每一步纯化产物得率为90%,共6步纯化得到符合要求产品,其总收率是多少?

得率=产品中目标产物总量/原料中目标产物总量 总收率=(90%)6 =53.1441%

发酵液预处理 发酵液为何需要预处理?处理方法有哪些?

1、发酵产物浓度较低,大多为1%—10%,悬浮液中大部分是水;

2、悬浮物颗粒小,相对密度与液相相差不大;

3、固体粒子可压缩性大(细胞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可压缩的粘稠物料);

4、液相粘度大,大多为非牛顿型流体;

5、性质不稳定,随时间变化,如易受空气氧化、微生物污染、蛋白质酶水解等作用的影响。处理方法:(1)凝集和絮凝(2)加热法(3)调pH法(4)加水稀释(5)加助滤剂法(6)加吸附剂或加盐法(7)热处理法

(8)离子交换和活性炭吸附法如何使用助滤剂? 助滤剂的使用方法有两种: ①在过滤前先在过滤介质表面预涂(铺)一层助滤剂。②助滤剂按一定比例均匀加入待过滤的料液中。3 凝集与絮凝过程有何区别?如何将两者结合使用?

答:凝聚:指在投加的化学物质(铝、铁的盐类或石灰等)作用下,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聚集成1 mm 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机理:a 中和粒子表面电荷

b 消除双电层结构 絮凝:指使用高分子絮凝剂(天然的和合成的大分子量聚电解质)能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桥梁作用,使胶粒形成粗大絮凝团(10mm)的过程。其中絮凝剂主要起架桥作用。机理:架桥作用

结合使用:在发酵液中加入具有高价阳离子的电解质,由于能降低ζ电位和脱除胶粒表面的水化膜,就能导致胶粒间的凝聚作用 4 错流微滤与传统过滤相比有何优点?

(1)传统过滤作用是由两个过程组成:筛选作用和吸附作用。如果微粒比滤层的孔隙大,即产生筛选作用。混浊微粒被截留,不仅是筛选作用的结果,也是过滤层里面发生的吸附作用的结果。在悬浮微粒过滤时,微粒的直径使它不可能通过缝隙的入口时,被截留在过滤层的表面上,微粒又形成了第二道过滤层,在入口孔隙的上方积累,随之堵塞了他们。(2)错流过滤打破了传统过滤的机制,即液体的流向和滤膜相切,使得滤膜的孔隙不容易堵塞。被过滤的发酵液在压力推动下,带着混浊的微粒,以高速在管状滤膜的内壁流动,而附着在滤膜上的残留物质很薄,其过滤阻力增加不大,因而能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变的过滤速度。优点: 1.克服介质阻力大 2.不能得到干滤饼 3.需要大的膜面积

4.收率高 5.质量好 6.减少处理步骤

7.染菌罐也能进行处理

细胞破碎

1.细胞破碎的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珠磨法、高压匀浆法、超声破碎法、酶溶法、化学渗透法 2.机械法、超声波法等在破碎细胞时应该共同注意什么?

3.酶消化法和碱处理法都是细胞破碎的有效方法,但是也都有各自的什么缺点? 酶消化法缺点:

(1)价格高,通用性差,产物抑制的存在 碱处理法缺点:(1)操作时间长(2)易引起活性物质失活

(3)对产物存在着一定的毒性且会给产物的纯化带来困难,影响产物浓度 4.工业生产中对于细胞破碎常用的生产工艺流程有那些?

沉析、沉淀

1.理解概念:硫酸铵饱和度,盐溶,盐析

2.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有哪些?(1)盐析法

(2)有机溶剂沉淀法(3)等电点沉淀法(4)非离子多聚物沉淀法(5)生成盐复合物法(6)选择性变性沉淀(7)亲和沉淀

3.影响盐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盐析: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的现象。

影响盐析的主要因素:溶质种类的影响:Ks和β值

溶质浓度的影响:蛋白质浓度大,盐的用量小,但共沉作用明显,分辨率低;

蛋白质浓度小,盐的用量大,分辨率高;

pH值:影响蛋白质表面净电荷的数量,通常调整体系pH值,使其在pI附近;

盐析温度:大多数情况下,高盐浓度下,温度升高,其溶解度反而下降;

4.何谓中性盐的饱和度?盐析操作中,中性盐的用量(40% 硫酸铵饱和度)如何计算?

0~300C 溶解度变化很小,加入水中后溶液体积会变大(必须考虑到)。

200C 1L加至饱和浓度时体积变大为:1.425L(实际应加入)761g

因此,要使1L溶液浓度由M1增加到M2需要加入多少克(NH4)2SO4需要按下式计算:

200C时—— G=533(M2-M1)/(4.05-0.3M2)或533(S2-S1)/(100-0.3S2)

00C时—— G=505(M2-M1)/(3.825-0.285M2)或505(S2-S1)/(100-0.285S2)5.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的机理什么?用乙醇沉淀蛋白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②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的机理是: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有机溶剂,水的活度降低。随着有机溶剂溶度的增大,水对蛋白质分子表面荷电基团的水化程度降低,液体的介电常数下降,蛋白质分子间的静电引力增大,从而凝聚和沉淀。

③用乙醇沉淀蛋白质时

应注意的事项:

1、低温条件下操作可以提高收率和减少蛋白质失活变性(加入有机溶剂为放热反应);

2、采用的有机溶剂必须与水互溶,与蛋白质不发生作用;

3、蛋白质分子量越大,需要加入的溶剂量越少;

4、一种蛋白质的溶解度常会因为另一种蛋白质存在而降低;

5、沉淀的蛋白如果不能再被溶解,可能已经变性;

6、很多酶和蛋白质在20-50%(V/V)就能产生沉淀;当溶剂量达到50%时,通常只有

分子量≤1500的蛋白留在溶液中;

7、PH=PI时,需要加入的溶剂量减少;

8、盐析法沉淀的蛋白质采用有机溶剂精制时必须与先进行透析。

离心

1.工业生产时在什么情况下面采用离心的方法来分离产物? 当发酵液不易被过滤纯化时,我们可以采用离心的方法来分离。2.工业生产时最有可能使用的是那三种离心机? 管式离心机、碟片式离心机、离心过滤机

3.工业生产时经常使用的三种离心机的各自特点是什么?

4.什么是澄清操作?什么是分离操作? 液-固分离:即低浓度悬浮液的分离,称澄清操作。液-液(或液-液-固)分离: 即乳浊液的分离,称分离操作。

膜分离技术 理解概念:截留分子量,截留率,体积浓缩倍数 微滤,超滤,反渗透分离技术在分子尺寸上有何区别?影响截留率的因素有哪些?

分子的形状、吸附作用、温度、流速、pH、离子强度(影响蛋白构象)4 毛细管流动模型,溶解扩散模型和优先吸附模各适用于解释哪些膜过程? 膜污染有哪些途径造成?如何有效防止和清除膜污染? 污染的原因有A、凝胶极化引起的凝胶层,阻力为Rg B、溶质在膜表面的吸附层,阻力为Ras C、膜孔堵塞,阻力为Rp D、膜孔内溶质吸附,阻力为Rap 防止:预处理、开发抗污染膜、加大流速、化学清洗、物理清洗 膜的清洗:

①机械方法:加海绵球,增大流速,逆洗(对中空纤维超滤器),脉冲流动,超声波等。

②化学方法

用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如:酸、碱、酶(蛋白酶),螯合剂,表面活性剂。用起切断离子结合作用的方法:如改变离子强度、pH、电位。起氧化作用的物质:如过氧化氢、次氯酸盐。用起渗透作用的物质:如磷酸盐、聚磷酸盐

结晶 理解概念:晶种,晶核,晶型,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饱和度 晶核:在结晶过程中最先析出的微小颗粒(小晶体)是以后结晶的中心

饱和溶液:当溶液中溶质浓度等于该溶质在同等条件下的饱和溶解度时,该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溶质浓度超过饱和溶解度时,该溶液称之为过饱和溶液; 2 粒子大小与溶解度有何关系?凯尔文公式的内容? 粒度大小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开尔文方程式表示:

lnc12M11()c2RTL1L2式中:C1、C2---分别是曲率半径为L1、L2的溶质的溶解度

R---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

ρ---固体颗粒密度

M---溶质的分子量

σ---固体颗粒与溶液间的表面张力

在结晶过程中最先析出的微小颗粒(小晶体)是以后结晶的中心,称为晶核,微小晶核具有较大的溶解度,因此在饱和溶液中,晶核是要溶解的。只有达到一定的过饱和度时,使晶核半径r大于临界半径rc,晶核才能存在。因此,溶液达到过饱和浓度是沉淀结晶的前提,过饱和度是沉淀结晶的推动力,过饱和度越大,推动力就越大,析出沉淀结晶的可能性就越大。3 有哪些方法造成溶液过饱和?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方法

(1)冷却(2)溶剂蒸发(3)改变溶剂性质

(4)化学反应产生低溶解度物质(5)真空蒸发法(6)盐析法 初级成核与次级成核是如何形成的? 初级成核:过饱和溶液中的自发成核现象

二次成核:向介稳态过饱和溶液中加入晶种,会有新晶核产生

5.了解饱和温度曲线和过饱和温度曲线的内容?

结晶过程中的饱和温度曲线和不饱和温度曲线的简图如右图所示:

S-S曲线为饱和温度曲线,在其下方为稳定区,在该区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不会自发结晶;

T-T曲线为过饱和温度曲线,在其上方为不稳定区,能够自发形成结晶;

S-S曲线和T-T曲线之间为亚稳定区,在该区域,溶液为过饱和溶液,但若无晶种存在,也不能自发形成晶体;

7.常用的工业起晶方法有哪些? 自然起晶法、刺激起晶法、晶种起晶法 8.影响晶体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过饱和度、温度、搅拌、晶种、溶液纯度 9.何为重结晶?

重结晶是利用杂质和结晶物质在不同溶剂和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将晶体用合适的溶剂再次结晶,以获得高纯度的晶体的操作

萃取

1.理解概念:分配系数,分离因子,溶解度参数,介电常数,HLB 值,萃取因数,带溶剂 分配系数:当萃取体系达到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的总浓度之比。分离因子:衡量分离的程度。

介电常数:是化合物mol极化程度的量度,又称电容率。表征电介质极化性质的宏观物理量。定义为电位移D和电场强度E之比D=εE 萃取因数:也称萃取比,其定义为被萃取溶质进入萃取相的总量与该溶质在萃余相中总量之比。

溶解度参数:是衡量液体材料相容性的一项物理常数。其物理意义是材料单位体积内聚能密度的开平方。

HLB数即亲水与亲油平衡程度:HLB数越大,亲水性越强,形成O/W型乳浊液;HLB数越小,亲油性越强,形成W/O型乳浊液。

带溶剂:是指这样一些物质,它们能和产物形成复合物,使产物更易溶于有机溶剂相去,该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又要容易分解。

2.生物物质的萃取与传统的萃取相比有哪些不同点?(1)成分与相复杂(2)传质速率不同

(3)相分离性能不同(固体与表剂)(4)产物的不稳定性

3.pH 对弱电解质的萃取效率有何影响?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pH影响分配系数。一般弱酸性电解质的分配系数随pH降低而增加; 弱碱性电解质的分配系数随pH降低而升高。pH影响选择性。一般在酸性条件下,酸性产物可被有机溶剂萃取得到,而碱性杂质则会形成盐留在水相中;对于碱性产物应在碱性条件下萃取。pH还影响产物的稳定性。

4.发酵液乳化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对分离纯化产生何影响? 如何有效消除乳化现象? 产生:发酵液中存在的蛋白质和固体颗粒等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表面活剂性的作用,使有机溶剂和水的表面张力降低(乳化剂),产生两种乳浊液: 油包水型W/O乳浊液、水包油型O/W型乳浊液。

乳化后使有机相和水相分层困难,出现两种夹带: ①发酵液中夹带有机溶剂微滴,使目标产物受到损失; ②有机溶剂中夹带发酵液给后处理操作带来困难。

影响因素: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浓度影响表面张力,介质黏度:较大时能增强保护膜的机械强度。液滴带电:相同电荷的颗粒互相排斥而维持乳浊液稳定。

如何消除:P101在操作前,对发酵液进行过滤或絮凝沉淀处理,可除去大部分蛋白质及固体微粒,防止乳化现象的发生。乳化产生后,采取适当的破乳手段——

物理方法:过滤或离心沉降——乳化现象不严重,可采用的方法。

加热

稀释

吸附

加电解质 化学方法:

对于O/W型乳浊液,加入亲油性表面活性剂,可使乳浊液从O/W型转变成W/O型,对于W/O型乳浊液,加入亲水性表面活性剂,如SDS(十二烷基磺酸钠)或PPB(溴代十五烷基砒碇)可达到破乳的目的。

5.从分子相互作用的机理出发,理解两水相体系的形成。

当两种大分子物质相混合时,其混合结果主要是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的。两种聚合物分子间若存在相互排斥作用,即某种分子的周围将聚集同种分子而非异种分子,达到平衡时,就可能形成两相,而两种聚合物分别进入一相中,形成双水相体系。6.在两水相加入无机盐如何影响物质的分配?

在两水相中加入的无机盐盐析剂通过降低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其更易转入有机溶剂中,同时还可以减少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来影响物质的分配。另外,盐析剂的加入还可以促进溶质的解离,提高分配系数。

7.影响生物分子在两水相中分配的因素有哪些?(1)成相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2)聚合物的浓度(3)盐的种类(4)盐的浓度(5)pH(6)温度(7)细胞的浓度

离子交换法 理解概念:交换容量,工作交换容量,膨胀度,湿真密度,交联度 2 离子交换树脂如何命名? 命名方法:

(1)凝胶型:分类代号-骨架代号-顺序代号-交联度(2)大孔型:大孔(D)-分类代号-骨架代号-顺序代号

分类代号:0-强酸,1-弱酸,2-强碱,3-弱碱,4-螯合,5-两性,6-氧化还原。

骨架代号:0-苯乙烯系,1-苯烯酸系,2-酚醛,3-环氧,4-乙烯吡啶,5-脲醛,6-氧乙烯。

顺序代号:1-99 强酸,100-199 弱酸,200-299 强碱,300-399 弱碱。

例:D101:大孔弱酸苯乙烯系1号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的全名由分类名称、骨架(或基团)名称、基本名称(离子交换树脂)排列组成。由于氧化还原树脂与离子交换树脂的特性不同,故在命名的排列上也有不同,其命名由基本名称、骨架名称、分类名称和树脂两字排列组成。凡属酸性的应在基本名称

前加一“阳”字;凡属碱性的,在基本名称前加一“阴”字。为了区别离子交换树脂产品中同一类中的不同品种,在全名前必须有符号,离子交换树脂的型号由三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第1位数字代表产品的分类,第2位数字代表骨架结构的差异,第三位数字为顺序号,用以区别基团、交联剂等的不同。

为了区别凝胶型和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在全名前加“大孔”两字或加“大”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D”表示大孔型树脂。凝胶型离子交换树脂,在型号后面用“×”号连接阿拉伯数字,表示交联度。

3.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其主要的理化性质有哪些?

(一)按照交换的活性离子分类可分为(1)强酸性阳离子树脂(2)弱酸性阳离子树脂(3)强碱性阴离子树脂(4)弱碱性阴离子树脂(5)两性离子交换树脂

(6)选择性离子交换树脂(螯合性)(7)电子交换树脂(氧化还原树脂)

(二)离子交换树脂按照树脂的物理结构分类分为:凝胶型树脂;大网格型树脂。4.为何阴树脂交换容量用动态法测定而阳树脂用静态法测定?

5.离子交换树脂除了离子作用力外,可能还存在哪些作用力 除静电力外,还存在氢键和范德华力等辅助力。6.大网格离子与凝胶离子交换树脂在结构上有何不同?(1)交联度(2)孔径大,交换速度快,抗污染(3)比表面大(4)永久孔隙度,可用非水溶液中交换 7.选择离子交换树脂与吸附条件时应当考虑因素?

层析

1.苯硼酸亲和介质用于分离哪些目标物?原理是什么? 道南效应对离子交换树脂产生怎样的影响? 凝胶层析分离机理是什么? 凝胶层析分离机理:利用凝胶粒子为固定相,依据筛分原理,根据料液中溶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离。染料亲和层析的分子机制是什么?

电泳 理解概念:电泳迁移率,电渗,电泳,SDS-PAGE,双向电泳,等电聚焦。电泳(electrophoresis): 在电场作用下,带电颗粒在溶液中的运动。迁移率:单位电场强度下,粒子的泳动速度

电渗(electroosmosis): 在电场作用下,液体对毛细管表面电荷作相对运动。等电点聚焦

(Isoelectric focusing, IEF)原理:利用蛋白质和氨基酸等两性电解质具有等电点,在等电点的pH下呈电中性,不发生泳动的特点进行电泳分离。不连续电泳与连续电泳有何区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SDS-聚丙烯酰胺电泳中起什么作用?

下载生物分离工程名词解释(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分离工程名词解释(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答案

    期末考试复习题 吸附法和离子交换 1、吸附作用机理是什么?按作用力可分为哪几种? 答:固体表面分子(或原子)处于特殊的状态。固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力是对称的,故彼此处于平衡。但......

    传质分离工程 名词解释考试题库

    1. 分离过程:将一股式多股原料分成组成不同的两种或多种产品的过程。 2. 机械分离过程:原料本身两相以上,所组成的混合物,简单地将其各相加以分离的过程。 3. 传质分离过程:传质......

    分离工程

    第二章 多组分分离基础 1填空题 • • • • • • • • • • • • • • • • • • • 1、分离过程涉及的变量数减去描述该过程的方程数即为该过程的( )。 2、设计变量......

    生物分离技术(精选五篇)

    1. 生物分离技术:指从动物与微生物的有机体或器官`生物工程产物(发酵液`培养液)及生物化学产品中提取`分离`纯化目标物质的技术过程. 2. 生物分离的一般工艺[理想化过程]:⑴......

    分离工程计算题

    1、溶菌酶在2.8mol/L和3.0mol/L硫酸溶液中的溶解度分别为1.2g/L和0.26g/L,试计算溶菌酶在3.5mol/L硫酸铵溶液中的溶解度? 解:由Cohn经验方程lgSKsI,I1CiZi2,得 2I11/22.8212.822......

    分离工程_论文

    分离工程大作业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姓名:马金龙学号: 0904 0901010423 1 萃取精馏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摘 要:萃取精馏是近沸点混合物分离的主要方法, 本文对萃......

    分离工程(5篇模版)

    1、欲分离苯(1)、甲苯(2)和二甲苯(3)的三元混合物,精馏塔的进料、塔顶产品和塔底产品的组成如下:(1种解法) 组分 塔顶产品 塔底产品 进料 塔于常压下操作。试求: (1)塔顶分凝器和塔釜温度......

    化工分离工程

    化工分离工程 第一章 绪论 1.1概述 1.1.1 分离过程的发展与分类 随着世界工业的技术革命与发展,特别是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发现尽管化工产品种类繁多,但生产过程的设备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