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科举制度的历史功用与现代意义研究

时间:2019-05-14 19:4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唐代科举制度的历史功用与现代意义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唐代科举制度的历史功用与现代意义研究》。

第一篇:唐代科举制度的历史功用与现代意义研究

唐代科举制度的历史功用与现实意义研究

摘要: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官员选任制度的典范,隋唐时期产生并发展,它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近、现代各国的官员选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也有着直接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社会权力精英遴选机制,科举制度具有恒久的价值和意义。唐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定型发展时期,本身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和积极作用。通过对唐代科举制度的全面分析,探讨其历史功用和现实意义,辩证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健全完善我国当代公务员制度。

关键词:科举制度 历史功用 现实意义 公务员制度

一、唐代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唐代科举制度的产生

科举制度作为隋唐以后历朝历代沿用的一种官员选任制度,是从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察举制度发展而来的。它的产生有一个发展过程,大抵萌于南北朝,始于隋而成于唐。[1] 科举制度之前我国封建时期的官员选任制度各有千秋。春秋时期大都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官员完全由世族垄断。战国时期各国进行变法,其目的之一就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度,虽然朝廷要职仍由宗室贵族等担任,但是官员改成了领取实物俸禄,与此同时,随着“士”的壮大和活跃,荐举制度也逐渐成为普遍的官员选任制度。西汉时期正式建立察举制度,另外也建立了太学,也因此,一般的平民子弟可通过察举和学校获得官职,这一制度的建立是封建时期官员选任制度的一个新的突破。魏晋时期产生了九品中正制,虽然还是沿用了汉代的察举、征辟等入仕途径,但是将门第作为做官的首要条件。南北朝以来,察举制度仍作为官员选任的基本制度,但是通过考试按照才能选官的制度被提了出来,学校的开放和自举制度的兴起,都为朝廷从一般平民中选贤任能开辟了新的道路。

隋朝建立后,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官吏选任不再受到门第限制,各级官员统一由中央选任。在保留秀才、明经科的同时还新设立了进士科,并继续察举孝廉。进士科的设立,使得朝廷形成了通过考试纯粹按照才学选任官员的制度,也正由此,科举制度产生,并逐步成长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选任官员的一种重要制度。唐代科举制度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虽然之后进行了完善,但其雏形还是源于隋朝的科举制度。

综合来看,科举制度的产生基于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朝廷的统治需要。虽然士族的势力已经渐渐衰落,但仍在政治经济上占有特权地位,很大程度地影响了隋唐统治者的统治。为了进一步削弱士族势力,摆脱门阀世族等的垄断地位,收回旁落于地方长官之手的选任权力,采取科举制自下而上的选拔人才供朝廷使用以加强中央集权。

二是庶族地主的政治诉求。封建王朝的更替,影响了各个势力间地位的变迁和利益的分

配。隋朝的创建过程中,士族势力衰落,大批庶族地主得到了发展,经济实力增强,社会地位上升,他们要求参与政治,分享政治权力,改变宗室贵族独占政治大权的局面。

三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隋唐时期随着士族和庶族力量之间的对比变化,原先采用的九品中正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格局。而且,学校等教育条件的完备,使得许多平民子弟也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社会上入仕风气高涨。

(二)唐代科举制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唐代科举制度的发展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唐初、唐代中期和唐代后期。唐初的科举制保留沿用隋朝的科举制度,以明经、进士两项科目为主,但是在科举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举措:应试者可不受门第条件限制,不必由他人荐举,皆可“投牒自举”;考试科目和规定有所增加,考试科目不止包括明经、秀才、进士,还加入了明法、明书、明算等,对于考试的日期、内容、录取等方面也做了具体地规定[2]。另外,对贡举的内容、流程等做了明确的界定,对贡士人数也做了限制。基本上在贞观年间,就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科举制度。

唐代中期,随着庶族地主的壮大和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相对提高,功臣贵族等势力的衰落,广泛地从一般庶族地主和平民中选拔贤才担任官职的条件才趋于成熟。唐初年采用的常举制不能满足统治者和庶族地主等的需求,制举便被提升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其中文学之科有所增加,儒素科和经邦科出现,各项诏令逐渐完善,使得制举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

唐代后期,诗词歌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文学取士发展到极端。文学取士的标准和现实要求之间的严重矛盾渐渐地暴露,诗赋为主要内容的录取标准没能最终延续下去,一种以策文好坏为录取标准的制度被确定了下来。

总的来说,唐代科举制度呈现出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科举制度的各个科目逐步衰落,并且慢慢演变为主要以进士科为主;与之相应的选拔录取标准也慢慢发展为以文章的辞藻华丽为主,一度达到了以歌赋作为选才的主要标准;考生来源和录取范围越来越广泛,录取名额也逐渐扩大,科举制度越来越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唐代科举制度虽然在一直发展变化中,但其基本框架一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动。唐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唐代科举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还保留了许多旧的察举制度的痕迹,荐举制度的一直采用就恰恰说明了这点;二是虽然规定应试者不受门第条件限制,但是唐代的门荫和杂色入流中的品子,仍显示出身份性因素依旧起着强大的作用;三是唐代统治者在官吏选用上重用吏干人才,但进士科的主要内容以文学为主,通过进士科选任的贤能之才不能委以重任,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所需人才的类型不太相符;四是唐代科举制度

过于重视文学取士,唐朝统治期间虽然针对录取标准发生了许多改变,但基本思想仍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其制度弊病较多,容易造成政治**和社会风气的败坏。

二、唐代科举制度的概况(一)唐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科举制度是朝庭开设科目,士人可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的制度【3】。唐代科举制度从科目性质区分,可分为文科和武科,且以文科为主;从开科时间区分,可分为常举和制举。本文主要是对常举和制举进行概括分析。

常举大体每年举行一次,是按照制度进行的,是统治者惯常采用的一种选任人才的手段。常举包括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和明算等六项科目。常举的科目中以秀才科为首,明经科次之,进士科再次之,明法、明书和明算一般是作为选拔法令、文字和数学计算等专门人才的项目。一般来说明经和进士两科最为常用。

明经顾名思义就是考儒家经典的科目。通常情况下,是指明二经,包括《论语》和《孝经》,另外,明五经、童子科、道举以及三礼、三传、三吏部史等科目,也都属于明经。进士科是常科中最主要的项目。此科目主要考策论,以辞藻华美为胜,后期也渐渐重视文章的好坏。后来增加了帖经和杂文,帖经是增加了儒家经典的内容,杂文则是带有讽喻性质的带韵美文。中唐以后杂文改为律诗,考试难度加大。进士科考试相比明经科,要难得多,录取比例也低得多。

常举考生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学馆的“生徒”,二是州县的“贡生”【4】。生徒只要在学校考试合格,就可以直接报名参加中央的省试;贡生要想考试就必须先在所在州县报名,通过初试合格后才能参加省试。

常举各个科目所采用的考试方法为口试和笔试两种,其考试内容主要有帖经(文)、墨(经)义、(答)策问、(试)杂文等项。帖经类似于现代的填充,墨义指按照试题要求叙述典籍中的有关事实与大义,策问指回答提出的各种方略、时务问题,杂文指写作诗和赋各一篇【5】。

常举考试和授官的基本流程为:首先成绩优秀的生徒和乡贡通过荐举或投牒自举进入到省试;之后,由礼部主持考试,考试一般在春天举行,也称春闱。及第后,考生就获得了进士资格;想要做官还得去吏部选调复试,合格者方能授予官职。

制举是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用来搜罗特殊统治人才,考选时间、科目和录取员数都无常格,完全由皇帝的诏令决定,由天子亲自策试【6】。制举的科目及其繁多,主要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文辞清丽科、博学通艺科、武足安边科和军谋越众科等。制举允许士人和官吏都可以参加考试。考中以后,原是官吏的立即升迁;原来不是官吏的,也立即由吏部给予官职。由于制举的根本目的是要选拔更高层次的经世之国之才,要求应举者有广博 的经史知识、高明的政治见解,并且要求有一定政治实践。就唐朝的情况来看,平民中还很少这样的才识之士。因此在整个唐代,制举始终处于一种陪衬的地位。

(二)唐代科举制度的优缺分析

唐代科举制度与之前的世袭制、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等选官制度相比,有其特有的优越性。首先,从其考试所设置的众多科目和详细的流程可以看出,它的选拔是较为科学地,要做官必须要通过层层考验,不仅需要具备很高的才学,还要具有经世能力,另外外表也要端正,可以说,科举制度下的官员一般都是有一定能力和才干,能够很好为统治者服务的知识群体,很大程度的保证了统治者优秀人才的需要。

其次,它还具有极大的公平性,唐代科举制度通过各种措施来体现选拔的公平,比如对主考官实行锁院制度、别头试、糊名、誊录以及一系列严厉的惩罚制度,如“废举者”法令【7】,这些制度的实施为统治者获得优秀人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唐代科举制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人才选拔的广泛性。古代选贤都在宗室贵族中挑选,门第因素影响较大,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选贤范围不断扩大,不只达官贵族,一般的平民百姓也可通过考试及第来入仕。这一制度不仅满足了庶族地主希望取得一定的政治地位的需要,也促使了天下人为功名而读书,在为统治者储备大量人才的同时,统治者也利用科举有效地控制了知识群体。

唐代科举制度的缺点主要体现为:

第一,考试的知识结构僵化、内容较为单一。唐代科举制度要求必须学习儒学经典,考试内容多为策问杂文之类,读书人所学多为考取科举服务。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把学习的精力都放在儒学经典上,对于其他知识不太关心,极大地限制了自身的发展,也阻碍了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第二,学校教育与科举关系紧密。在科举制度的大风潮下,唐代无论是国学还是私学,都是以科举考试内容为主教授学生。科举考试局限于儒学经典,考试方法注重死记硬背,相应地学校教育也就重视文辞忽视实学,重视背诵不求义理,既不利于培育有实际能力的人才,又形成了空疏的学风,也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第三,选拔不公现象仍然存在。虽然唐朝统治者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来维护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但是由于一些人为的原因使得选拔不公现象仍旧存在。而且唐代其他选官制度的并行,以及唐代科举制度固有的不足,也都影响了唐代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三、唐代科举制度的历史功用分析

(一)唐代科举制度的时代功能

1、政治功能

科举制度作为一项选官制度,对唐代的官僚政治起到了一定的政治功能。科举制度的实施,选拔出了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及时的补充了封建官僚队伍,并且形成了制度化和程式化的选拔方法。科举制度是唐代基本的选官制度,由此选拔出的优秀人才成为官员的数量是非常多的。而且,在唐代中后期,越来越成为高级官员的主要来源;唐代科举制度对于考生的资格没有过多的限制,社会各个阶层的读书人都可以去考科举,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对抗性矛盾由此松弛下来,而且许许多多的人都把命运压在考取科举上,通过的人成为官员,变为统治阶级的一员,有不少甚至步入上层官僚机构中,这些人来源于社会各个阶层,自然而然地国家机器也就扎根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角落之中,封建政治基础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唐代科举制度将选士大权从地方收回到中央,尤其是皇上手中,有效地避免了地方官员操纵选官的局面,强化了中央的统治。

2、教育功能

唐代科举制度对于教育的影响是很大的。科举制度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极大地激发了学子发奋读书的热情,中下层子弟希望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上层宗室贵族子弟也希望科场扬名,维护家族的荣耀和地位。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举国上下,朝野内外的求学风气都很浓;唐代的学校几近于科举考试的预备机构,两者相辅相成,科举制度的发展推动着学校教育的兴盛,学校教育培养出的知识分子参加科举考试,可以说,科举制度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也造就了极大一批知识分子阶层。

3、文化功能

唐代的文化繁荣与科举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唐诗的兴盛。唐代科举制度包括常举和制举两种,对文学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常举,尤其是进士科。进士科中包括杂文,杂文泛指诗、赋、箴、铭、颂、表、论、议,且以诗赋为主【8】。进士科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使得诗赋成为学子学习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唐代中后期,曾一度以诗赋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也因此涌现出一批诸如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极大的促进了唐诗的兴起和繁荣。科举制度除了诗赋同时也促进了文学多种体裁的共同发展,对唐代文化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而且随着唐代科举制度的发展,从原先对门第的看重,过渡到对文化的看重,客观上改变了社会文化风貌。

4、社会功能

在科举制度之前,各种选官基本上都是从统治阶层,尤其是宗室贵族子弟中选拔,选择范围小,致使社会呈现出一种二元格局,社会相对封闭,上层与下层之间是分割的,缺乏流动性。科举制度打破了宗室贵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能够将中下层知识分子阶层通过考试使其向上层流转,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流动,同时也缓解了中下层的不满情绪,减少了社

会不安定因素,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科举制度也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在科举制度的大潮下,文人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普通百姓对于文人的崇敬心理也越来越增强。

(二)唐代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从选任官员本身来说,科举制度确实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科举制度的实施对社会上各个阶层、各个层面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一项制度的实施,必然会带来积极的作用,也会存在消极的影响。

1、唐代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1)从封建统治的角度来看,推行科举制最大的好处就是削平了入仕的门槛,有效地巩固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强化了中央集权。通过推行科举制度,唐代打破了自东汉以来的门阀世族势力对选拔官员的垄断,选官范围从之前的宗室贵族扩大到地主阶级的各个阶层,社会各个阶层的不断进入,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科举制度又将分散的官员选拔权收回到中央,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以科举为主要选官途径,又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学习内容,增强了封建社会大一统的观念,更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的集权统治。(2)选任制度的角度来看,唐代科举有一套严格的科举考试程序,选拔官员不以门第作为标准,注重真才实学,既避免了世卿世禄的特权和买官买官、徇私舞弊等腐败现象的出现,也有利于为行政机构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官员自身的素质,有利于官僚机构的管理。科举制度还很大程度弥补了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等传统官员选拔制度的不足,客观上促进了官员选任制度的完善。

(3)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唐代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紧密联系,民众积极求学,社会兴教成风,不仅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也造就出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科举制度还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个层面,使得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传统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4)从封建社会稳定的角度看,科举制度作为一种政治制度,考试以儒家经典为标准,将儒家思想这一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通过科举制度的推行得以制度化。儒家思想与封建统治制度相结合,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有力的思想武器。而且科举制度还满足了中下层地主阶级的需要,缓解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

2、唐代科举制度的消极影响

(1)科举制度体现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它将读书和做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目的是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服务于封建王权和中央集权统治。科举制度下的官僚们依靠的不是世袭的地位、名望等家族背景,而是科举考试,他们的地位和权利是皇帝给与的也是皇帝可以随时剥夺的,在这种情形下,他们对专制皇权有着天然的依附和敬畏。可以说,科举制度极大地促成了封建社会的专制性。

(2)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从内容到形式有严格的规定,考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就更多的追求了行文的华丽,而且唐代科举考试常常以文章华美为主要录取标准,科举考试结果成为了一种文学修辞技巧考试。科举考试的严格和竞争的激烈,使得知识分子更容易被驯服,对皇帝和上层官僚越卑躬屈膝,这一切都导致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阶层作为政治权力的依附者,缺乏独立的意识和社会地位,他们的思想被禁锢,压抑了其的创造性。科举制度拘泥于对儒家经典的考察,也限制了其他文化的发展,都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丰富发展。

(3)科举制度使得学校体系从此以后与选官制度牢牢捆绑在了一起,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科举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这不仅不利于全面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从已经开始的学科分化和技术学习专门化、系统化地趋向的发展。科举制度使得应考者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文学上,造成了对自然科学技术的漠视,不利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4)唐代举子在参加科举考试前要进行“行卷”,投“行卷”是为了之后的“公荐”,“行卷”和“公荐”可以使得考官在阅卷时能够对考生有着正确的评价,保证了成绩的客观性,但在实际运行中反而造成了徇私舞弊等官员腐败现象的发生。一些没有真才实学但是靠着结交甚至贿赂官员的手段考中。这些人容易结成朋党关系,在官场中拉帮结派,官官相护。这些既不利于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也使得官员腐败滋生,朝廷稳定受到影响。唐代后期,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朋党之争、朝臣与宦官之争越演越烈。各方势力为了争权夺利,都极力通过科举考试以图培养亲信,扩大自身势力,科举制度俨然已经沦落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失去了选贤任能的职能。

四、唐代科举制度的现实意义分析

(一)唐代科举制度与我国当代公务员制度的比较

1、二者产生的时代背景比较

隋唐时期门阀世族的势力逐渐衰落,中下层地主阶级兴起,社会阶层得以重新组合,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就需要改善统治阶层的结构。隋唐以前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已然不能满足统治者的统治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隋炀帝时期,开始以“试策”取士,开创了科举制度,唐代以来,科举制度逐步完善,发展成为一套较为完备的官员选任制度。科举制度的产生为统治阶级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也成为社会中下层阶级子弟入仕做官的重要途径。

科举制度由于本身具有相对公平、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等的合理内核,后为西方国家所借鉴,并最终建立起现代文官制度,现代中国又借鉴西方文官制度,探索建立了中国的公务员制度【9】,可以说中国公务员制度是科举制度的继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各项制度改革的发展,原有的干部人事制度已经不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和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推行公务员制度迫在眉睫,党的十三大中明确提出要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在逐步的完善和发展中。

2、招考对象来源比较

唐代科举制度的招考对象较为广泛,社会各个阶层除了特殊规定的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中常举考生的来源主要是“生徒”和“乡贡”,制举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百姓都可参加,只要符合皇帝所需人才的要求即可。

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制度对考生的年龄、专业、地域、学历等方面有着褚多的规定,在实际的招考中,关于不同职位的招录还有着具体的规定,例如户籍所在地、最低文化程度、性别以及政治面貌等都有规范的要求,报考人员报考单位时也要遵循亲属回避等的特殊规定,对于不能报考公务员的人员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当然我国当代公务员制度也有专门面向优秀农民和工人的考试,招考对象也算是比较广泛的。

3、考录形式比较

唐朝时期,参考人员可通过荐举或自举获得考试资格,到中央参加由礼部主持的考试,俗称春闱,及第者可参加吏部考试,通过者即可获取官职。科举制度所设的科目较多,受到重视的主要是进士科。科举考试的形式分为为口试和笔试两种,考试内容主要是帖经、墨义、策问、杂文等项。吏部考试对形象、文采、能力方面也有很多要求。

我国当代公务员招考需要国家或各个省的招录机关先行发布招考公告,公告上详细说明招考的名额、职位、报考资格条件以及其他报考须知事项。应考人员通过网络或其他报名方式进行报名,资格审查通过才可参加考试。公务员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形式,考试内容一般是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两大部分,个别职位有具体要求的需要进行专业考试。招考人员根据考试成绩确定面试人员,并对其进行资格复审、考察和体检,依据笔试和面试成绩确定最终进入到相应机关的人员。

4、任用、考核奖惩机制比较

唐朝时期有着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等级森严的权责隶属机制,对不同的等级采用不同的委任方式。在唐朝,三品以上临轩册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上敕授,六品以下旨授,九品及流外官判补[10]。唐朝还把文官分为流内官和流外官两类,分别对其考课。负责考课的部门主要是是尚书省的考功司,三品以上的官员则由皇帝亲自考课。考课后视其功劳大小给予升职、加级、礼仪、赐给钱财或物质等方面的奖赏。

我国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录用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各个层级公务员的录用由各个层级的主管部门负责。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对非领导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年度考核的方式,先由个人按照职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总结,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后,提出考核等次建议,由本机关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对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由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公务员职务实行选任制和委任制,领导成员职务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任期制。[11] 通过对科举制度和公务员制度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当代公务员制度对于唐代科举制度既有继承的一面也有超越的一面。当代公务员制度与唐代科举制度相同的方面主要表现为:一是应考者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考官而不是求学;二是选拔手段相同,都是通过严格的文化考试,考试通过者才能进入国家机构管理层;三是部分原则相同,都遵循平等竞争原则,主张优胜劣汰等;四是发挥的作用相同,都能够广纳贤才,为国家机构获取新鲜活力,提高国家行政效率,有利于国家机制正常运转。

当然,当代公务员制度更是对唐代科举制度的超越。当代公务员制度与唐代科举制度相比,考试内容更加全面完善,更加注重对考生各方面的考察,也更有利于选拔出才干俱佳的复合型人才;考试题型摒弃了主观性强这一弊端,采用主观题型和客观题型相结合,考试分数也得以量化,科学性和公正性大大增强;科举制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封建皇权服务,皇帝的圣旨、口谕就是法令,随意性较强,而公务员制度依靠于公务员法,有明确的法律保障,考试的法制性有很大的提高。

(二)唐代科举制度对我国当代公务员制度的借鉴意义

1、我国当代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1)按照以往惯例,每年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结束后,各省市级政府往往都要自行组织地方公务员考试,不仅考试时间不统一,所考的内容有着很强的地方性特色,考试成绩也不能相互认可。使得许多应考人员为了更大几率地通过公务员考试,不得不在全国各地来回奔波,参加当地的公务员考试,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地方公务员考试是由当地政府自行组织,录用法律法规尚不完备,许多考评环节存在不确定性,尤其还存在着人为干扰或地方政策的不合理,影响了公务员录用的公平公正,或多或少损害了考生的合法权益。(2)公务员考试的内容虽然一直在变革,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比如考试涉及内容太过宽泛,知识点过广,不能很好反映职位特征,而且脱离了实际工作需要; 另外地方命题者水平存在差异,试题质量参差不齐,不能很好体现考生的真实水平。

(3)笔试结束后,一般来说负责之后公务员选拔录用工作的是各级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在选拔录用时更容易受到各级机关的干扰,尤其是在资格复审、面试、体检等主观性较强的环节,很难避免受到地方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会影响到考务工作,考试的公平性受到影响。

2、对当代公务员制度的借鉴意义

科举制度能够在唐代的大环境中发展、兴盛,并且被延续下来成为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选任官员的主要方式,说明科举制度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实用价值的。虽然已经被废除了几百年,但它对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仍具有深刻的影响,尤其对当代公务员制度更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1)与唐代中后期知识分子对科举的热忱相同,自从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实施以来,我国报考公务员的人数逐年递增。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数据显示,2014年国家公务员招录1.9万人,比20年前增加约40倍,报名人数也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152万人,比1994年足足增加了344倍,竞争比例达到77∶1。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的考生都会名落孙山,只有极少部分才能被录用,既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也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公考热”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同时和科举制及第后能取得优厚的经济回报相同,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和良好的福利待遇使许多人趋之若鹜。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建立起科学、严格的绩效考评机制,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同时政府也应该提供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促进他们通过不同途径和渠道就业或创业,使公考人员得以有效分流。

(2)唐代科举制度考试内容主要以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虽然使儒家文化得到了传承,但也使教育内容及形式走向了僵化,使科举考试除了能为知识分子提供做官的机会外,对社会发展没有多大的积极影响。我国当代公务员考试内容也不够科学,所考科目注重考查应考者的通识,忽略了某一领域的专才能力,而且由于公考人数众多,为了拉开分数,常常会出一些偏题、怪题,使考试背离了选才的初衷。

我国公务员考试应吸取唐代科举制中分科取士的优点,在卷面设计上,考虑到职位的职能和要求,采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办法,虽然我国也有对特殊职位进行专业考试,但是范围太小,并不利于选拔复合型人才进入到政府各级层各职能部门中。在命题时,要结合基础知识和实用知识,多考察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综合素质。

(3)公务员考试与科举考试一样,都力求公开考试、公平竞争,但事实上也都存在考试作弊、徇私舞弊、暗箱操作等腐败现象。公考中有些地方甚至会出现为了某人量身定制招考条件,人脉关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了杜绝这些现象的发生,除了和唐代相仿在监考人员、杜绝作弊手段等硬件设备、确定相关法律约束与惩治上下工夫,还应建立健全考试机构内部

监督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最大程度确保公务员考录公开化和透明化,保证公务员考录的公平和公正,有效避免官员腐败现象的发生,一定层面上也能存进应考者自身权益的实现。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起一支科学的面试考官队伍,加强面试考官培训,既能够尽量避免面试流于形式,招考腐败现象的出现,也能提高面试考官的面试能力,保证面试的科学性,避免有失公允。

(三)唐代科举制度对当代官员选任制度的启示

唐代科举制度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官员选任制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仅对我国当代公务员制度有着借鉴意义,也影响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对唐代科举制度的研究,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当代官员选任制度有着许多的启示。

第一,唐初统治者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选贤任能的重要性,在开国之初就在继承隋朝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并逐步完善,也正是由于其对选拔人才的重视,得以笼络到大批贤能之士进入到国家管理阶层,对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政治基础稳固、思想文化繁荣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唐后期开始忽视对人才的重视,也没有继续完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弊病很大程度地暴露出来并产生了消极影响,后期统治者任用奸佞之臣,最终导致国家颓败。所以,要充分认识到人才选拔、选贤任能的重要性,积极完善当前官员选任制度。

第二,隋唐以前,选官多受门阀世族和地方官员左右,中央没有实质的选官权,明显不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和封建统治的中央集权。科举制度自隋朝创立唐代发展完善以来,为国家吸引优秀人才,维护中央集权统治开辟了新的途径。科举制度也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仅为统治者选拔到很多优秀人才投身于国家管理之中,也促使官员和皇帝之间形成了一种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官员对皇帝有着无比的敬畏与顺从,极大地巩固了中央集权,当然这些优秀官员也有效地提高了朝廷内部的行政效率和国家机器的良好运转。因此说,中央组织和负责官员选任,对于提高国家行政效率和维护国家稳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第三,唐代科举制度保证了绝大多数官员是通过考试优胜入仕,科举制度作为选任官员的主要方式在官员中具有很大的威信,而且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官员才能相较于其他途径的较强。科举制度的实施也打破了依靠门第的习惯,形成了较为公平的人才选拔环境,国家官员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对于当代官员形象和地位的提升有着很大的意义。

综上所述,唐代科举制度虽然产生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有其固有的落后和弊病,退出统治者选任官员的舞台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并不意味着这一制度一无是处,没有借鉴价值。唐代科举制度不仅对之后历朝历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还有效促进了唐朝时期政治稳固、社会稳定、教育和文化的繁荣。而且对我国当代公务员制度以及其他官员

选任制度都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唐代科举制度是极具历史功用和现代意义的。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正处于逐步发展完善的阶段,我们要以辩证的思维看待科举制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寻找对当代公务员制度有益的借鉴和教训,健全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科学完备的公务员制度。

参考文献:

[1] [2]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张希清.科举制度的定义与起源申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4][5][6]左益寰.唐代科举制度述略[J].复旦学报,1983(6).[7]黄声豪.中国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利弊分析[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3(6).[8]张宏梅.试论唐代科举制度的利与弊[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9][10]任爽,石庆环.科举制度与公务员制度一一中西官僚政治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Z].2006-1-1.

第二篇: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姓名:周昱含

院系:新闻传播学院10级

科举制,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要的选官制度,是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察举制度发展而来,一般的说法是其萌芽于南北朝的九流常选,定型于隋代的进士科,而到唐代随其鼎盛而发展达到顶峰。1

在建国过程中,“卜祝庸保,量能使用”2,在建国后,“士大夫以乱离之后,不乐仕进,官员不充。省符下诸州差人赴选,州府及诏使多以赤牒补官。”3 即以空白告身就地任命官吏,以补充官员,适应唐初统治不稳的政治形势。随着唐朝统治的稳定,官吏选拔的途径也发生了变化。“有唐已来,出身入仕者,著令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算。其次以流外入流。若以门资入仕,则先授亲,勋,翊卫,六番随文武简入选例。又有斋郎,品子,勋官及五等封爵,屯官之属,亦有番第,许同拣选。”4这也就说明了唐代入仕的三种途径,科举,杂色入流,门荫入仕,而科举制不过是其中一种。

唐代科举分察举和制举。常举即“常贡之科”5,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谈论的科举。制举则是由皇帝亲自下诏而举行的,“试之日,或在殿廷,天子亲临观之。”6

唐朝科举考试科目众多。常举中主要有六科:明经,进士,明法(法律科),明字(文字科),明算(算学科)。此外,还有道举(玄学科),童子(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一史(考《史记》),三史(考《史记》和前后《汉书》),开元礼(通习开元时代的礼仪),三礼(通习《礼记》《仪礼》《周礼》),三传(考《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等特设的科目。在此,科举制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的作用有所体现。无论是进士科或是明经科都要考“帖经,”即从经书中抽出一句默写上下句,“专帖孤章,绝句,疑似参互者以惑之,甚或上抵其注,下余一二字,使寻之难知,谓之1《唐代科举制度研究》,吴宗国, 辽宁大学出版社

2《旧唐书》卷75,《张玄素传》

3《资治通鉴》卷192《旧唐书职官制一》《通典》卷15《选举三 历代制下》《通典 选举典》《通典 选举三》

‘倒拔’。1“墨义”,即书写经文及注疏。这就要求士子诵读四书五经,把其思想禁锢在统治思想的纲常名教之内。然而,唐代对科举制的完善也使科举制

大行于世。唐代科举科目涵盖广泛,并增加了算术科等对实用知识考察的科目。

制举的科目,“不有常科,其标其目的而搜扬之。”2“搜扬拔擢,名目甚众。”3 虽然不同于常举,制举没有固定的科目,但其科目的设置上也有如下变化4:一是文学之科略有增加,由高宗时的四次增加到五次。5二是儒素科的出出现。反映了统治者力图借助儒学经典和学说的愿望。三是经邦科的出现。说明制举逐渐扩大到选拔政治人才的范畴内。

唐朝参加科举的考生,有三种来源。一种是各地学馆的学生,叫“生徒”,经学馆考试合格后直接送尚书省参加考试。第二种是不在学馆,经由所在州县报考,称为“乡贡。”考中以后再去尚书省参加考试,叫做“省试。”第三种是由皇帝下诏召集某些知名之士举行考试的科目,叫做“制科”,制科考试的日期和科目都临时决定,考取后可以得到较高的官职,是专门网罗非常人才的一种手段,但制科出身在当时并不被看作是正途。6唐代各种官办学校包括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此外还有专门性质的律学,算学,书学等,前三种学校各收数百名学生,大部分是文武官僚子弟,后三种学校各收学生数十名,以普通民家子弟为主,毕业后只能参加科举中明法,明算,明字等考试,考取后也只能担任专门的事务性官员,仕途前途不大。但是生徒和乡贡所占比例,唐初生徒多于乡贡,盛唐中唐以后,生徒越来越少而乡贡占绝对优势,这虽然反映了世庶势力的消长,但同时也源于生徒在科举考试中特权逐渐被取消,世家大族子弟转而挤入乡贡行列,在其中仍然享有特权。

科举制对唐代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唐玄宗时,赵匡上《选举议》,列举科举制导致学风败坏,耗财耗力,败坏世风,不尽公正等十大罪状。其一为“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务求巧丽,以此为贤,”钻于诗赋而忽于正业“挠其淳和”“长其佻薄。”其二为“主司征问,不立程限,故修习之时,但务钞略,”使得“当代寡人师之学”。其三为士子习读经书却缺乏临人决事的实用之才,“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导致“取办胥吏之口而已”。其四为登科中第事难路隘,于是士子舍学业而趋末伎,企图以杂色入流。其五为争第切收人少,导致风气亏损,“交驰公卿,毁抵同类,业因儒雅,行成险薄。”其六为选举耗时费力,举选人年年赴考,正业不得修习艺能浅薄。其七为羁旅糜费,防阕正业,耗尽旧产,数举而后索然空也。其八为贫穷之士及至没身仍赴考无门,兹人有抱屈之恨,国家有遗才之缺。其九为赴考耗资,2《通典》

3《封氏闻见记》卷三《制科》

4《唐代科举制度研究》,吴宗国

5《登科记考》卷3,卷4

6《中国科举史话》,林白

而考取艰难,十乃七八无成而归,徒令关中烦耗。其十为科举考试忽略了选人的人格,以致无能之士,禄以例臻,才俊之流,坐成白首。1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科举制也重塑了社会结构,巩固了统治。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一项选官制度,其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飞出贵族世袭做官的特权,防止世袭贵族势力的再生,有利于肃清吏制,遏制买官卖官现象的蔓延等等方面。2

社会不平等是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中国古代社会分层明显,社会差异很大。但是,可掬制度打破了旧有的社会分层,在促进合理的社会流动,在构建社会平等体系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3科举考试作为智力测验,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才入仕的主要标准使科举制称为人们最自由的竞争工具。科制度使学优则仕由理想变为现实,也使读书做官的思想深入人心,因此广大臣民被卷入应举考试。科举社会中,面对共同的教育市场,官学的不振客观上促进了私学的蓬勃发展,而科举制造就大批士人充当教师则使私学的大发展由必要变为现实。4

科举制使得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重武轻文的观念被打破,平民入仕,青云直上成了人人渴望的途径。但同时,科举考试的唯一权威也使得进士及第,制举登科成了人们的唯一目的,登科中举能够抹杀一切秽行鄙迹。门阀观念和门阀制度也收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唐五宗会昌五年诏明确规定,只有“前进士及登科有名闻者”方可乘“衣冠户”,才可以享受免除差役的特权,其余“纵因官罢职,局别州寄住,亦不称为衣冠户。其差科色役,并同当处败兴流例处分。”这就使科第成为确定一部分人的社会等级和政治特权的依据,士族含义的这种变化反映了门阀制度门阀观念的彻底衰落,也说明随着一般地主徒弟所有制的发展和封建经济的繁荣,新的封建等级再编制正在逐渐完成。

同时,科举制下城市作为地域文化中心和全国性文化网络的支点而繁荣。地方大族优秀分子被吸收到国家体制内,迁徙于城市之中。5通过科举取仕的裴度就是一例,他于“贞元五年进士擢第,登宏词科”,以后又“应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对策高第,”踏上仕进坦途,先“授河阴县尉,迁监察御史”,到唐宪宗时,出入将相,定居于东都洛阳集贤里,“筑山穿池,竹林丛萃,有凤亭水榭,梯桥架阁,岛屿回环,极都城之胜概。”6

科举制虽然始于隋朝但其只是简单的分科取仕,而经由唐朝的完善补充,最终形成一套完备而臻密的系统,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袭,构成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主流。1《选举议》,赵匡

2《论科举制的政治功能-唐宋与明清的比较》,屈超立

3《科举制与社会平等》,李介

4《科举制对中国私学的影响》,吴根洲

5《科举制与唐代社会阶层的变迁》,韩昇

6《旧唐书 裴度传》

第三篇:寿险的意义与功用(范文)

大家好,我叫xxx,是xxxx处xxx课一名普通的寿险代理人。很高兴公司能给我一个向大家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寿险的意义与功能。

谈到保险,那就要从我小时候说起,由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国家抓的很严,所以我们家就成了第一批独生子女家庭,为了推行国策,像我家一个孩子享受的福利也就多了,从那时候开始,国家开始我们上保险是一年一交的意外险和住院险:我记得是人寿保险公司的,那时家里人并不认可保险,觉得没有,当我的爸爸住院我们开始对保险渐渐有了了解,直到后来我来到保险公司,我和很多人一样,只想赚钱而忽略了人自己本身的风险管理,随着我参加了新人班培训,认真学习了“中国平安人寿”的发展历程、经营业绩、发展远景以及《保险法》,使我逐步认识并相信了公司的实力。,人寿保险通俗的理解就是一种在不需要时的准备,在需要时使用的特殊商品,它保障我们及家人在风险事故发生时可以得到大笔的急用现金,补偿经济损失,解决家庭困难,保证生活来源,维护人生尊严。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中,风险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法预料天灾人祸,旦夕祸福,而且人人都要面临生、老、病、死、伤、残等、无法躲避风险。那我们如何进行规避及减少各种风险带来的苦痛与伤害,人寿保险才是我们最科学、最合理、最安全、最省心的转嫁风险的选择,同时也深刻理解到我们人人都需要保险。再想想身边一些人和一些事,就在我入司不久后,我老家一亲戚因突发性疾病,而离开了我们,因为他们没有投任何保险,留给了妻子和儿子无限的悲伤,同时这个家庭完全陷入了悲痛之中生活费用,孩子教育费,都成为这个家庭一种负担。此时我在想:假如他投了充足的人寿保险,他们的妻儿最起码能保证生活来源,毕竟逝者已逝,而生者还将继续生活。而对于这些既没有保险意识的农村人来说,我觉得我作为一个保险人,任重道远。与此同时,我的另一位邻居同样在做小买卖路上被车撞了,生命到此终结,这对于一个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小家庭来说,无疑是没有了家庭经济支柱,也算老天爷眷顾这个家庭,肇事方没有逃跑仅仅赔了10万元,孩子上学,父母看病等家里的各种支出,仅仅10万元就是杯水车薪,如果我早点为他讲解保险的意义,为他上份保险,一样的事故,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因此我要做有准备的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首先为自己及家人做全保障,为家庭添加一份关爱和责任,因为我深信人寿保险一定能帮我们,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

胡适先生曾经说过:保险的意义只是今日作明日的准备,生时作死时的准备,父母作儿女的准备,儿女幼小时作儿女长大时的准备,如此而已!今日预备明日,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能作到这三点的人,才能算作是现代人。

既然了解到人寿保险这么重要,那么我感觉我有必要也有义务告诉我的亲朋好友以及我所熟识的所有人,为他们的家庭送去保障,这就是我成为寿险代理人的初衷。如今我作为一名合格寿险代理人,更有责任为他们送去幸福,送去保障。这就需要我们把爱与责任送到千家万户,按照做事先做人的原则,主动与他们接触、沟通,传播保险理念,用自己的专业为客户进行需求分析,制定完整、准确的保障计划书,以满足客户购买保险的需求。在满足客户风险保障的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使用平安公司推出的各种金融工具平安银行,平安金管家APP里理财产品及平安证券投资工具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理财需求,满足现代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愿望,以实现客户与自我的双赢。

正如丘吉尔所说的,如果我办的到,我一定把保险写在家家户户的门上,我将以这句话作为我工作信条,并牢记在心,把爱与责任相传下去。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聆听!

第四篇:保险的意义与功用(范文模版)

保险意义与功用

使用说明:

教学目的:通过对人寿保险意义与功用的介绍,使新人对他们即将要从事的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自身认知保险的同时,也为今后的展业打好基础。

设定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以最通俗易懂的手法引导大家了解什么是人寿保险,它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意义。

辅助工具:投影片、一封信、背景音乐。

保险被誉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有了她的帮助人们不但可以顺利地度过因意外带来的经济困难,更能重整旗鼓,再次扬起生活的风帆。那么,人寿保险的功能与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得出答案: 第一节人寿保险是什么?

很多人都听说过人寿保险,但是对它的本质却并不是非常的了解,换句话说,大多数人对人寿保险只有含糊的概念,其实人寿保险简单讲,就是一种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财务安排,它通常扮演着三大任务:

一、收入的保障:

任何社会和国家的民众生活通常都有四个层面:接受施舍、基本生活、生活舒适和生活富裕。我们之所以幸福的生活,足够的收入保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但是意外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万一有什么不尽人意的情况发生,则必将影响到我们现有的生活状态,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发生怎样的改变呢?自然是由原来的基点向下滑,滑到哪里?有可能滑到接受施舍的地步。如何应对意外事故给我们造成的不良后果,人寿保险就是您的最佳选择,因为她可以在关键的时候助您一臂之力,让您有权力支配自己的生活和

富裕2003-10-81人寿保险意义与功用

1、收入的保障您为什么能够享受舒服的生活?尊严。

二、财产的保障:

生活舒服基本生活接受施舍2003-10-8收入6 人们只所以拥有幸福的生活,“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人1 为得到理想的居住环境而劳其一生,终日奔波,甚至不惜贷款、借债。但花无千日红,人无百日好,不幸事件的发生往往让人始料不及,当疾病、残疾或死亡不期而至的时候,“家破”与“人亡”也就结伴而来。只有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是明智之举,2、财产的保障以贷款的方式买来的产业并不是你的,未还清的贷款令你不胜负荷2003-10-89人寿保险可以让您解除后顾之忧。

三、生命价值的保障

如果有人问您:“您的生命值多少钱?!”您会怎么回答呢?通常来讲,人的生命价值=常年的收入×未来的工作年限,让我们来算一算„„,结果一定远远地超过了您的想象。但如果您万一

2003-10-83、生命价值的保障您的生命价值是多少呢?!您的生命价值常年收入×工作年限12遭受不幸,您的家人将与一夜之间失去价值连城的您,所以,对您和您的家人来说,最珍贵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为自己规划一个完整的保障计划。

了解是接受的开始,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人寿保险的真谛: 我们经常说人寿保险是防盗门、安全帽、备用胎、灭火器、雨伞„„;

人寿保险还是完整的财务规划之一。我们说银行储蓄是为了现金的周转,各种投资是为了增加收入,而购买人寿保险则是为了未来的保障;

人寿保险还是最简单、最便宜、最快捷的制造现金的方法;

2003-10-816人寿保险是完整财务……规划之一现金周转增加收入保障未来银行储蓄各种投资购买保险人寿保险是爱心与责任;人寿保险可以协助人们解决人生的三大烦恼,并反映自己的生命价值。

(参考文章)

《永远的思念》 亲爱的爸爸:

今天是仲秋节,天上的一轮明月洒下了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柔柔的,如同您慈祥温情的笑容。您爱吃的月饼和您爱喝的酒早已摆在了桌上,放在了您的照片前,静静地,静静地在那里等候着您回家。

2003-10-8人寿保险是……爱心与责任它包括:您本人您的父母您的配偶您的孩子您的职工……20去年的4月13日,我们象平时一样等着您回家吃晚饭。不知是外面的雨下的大,还是您又在给同学补课,已经到了晚上九点多了,仍不见您的身影。妈妈饿着肚子,一直撑着伞在大门口向外张望„„。

得到您被一辆逆行的卡车撞成重伤,送到医院时已无法抢救„„,我们全都难以置信。这不可能,早上您走的时候是那样健康,那样精力充沛,怎么到了晚上您走得那么远,竟是天上人间!

爸爸,您在那里一切都好吗?您走了,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一切都恍然若梦,思念和悲伤总是伴随着我们。

爸爸,我知道您一定也不放心我和妈妈,所以,我一定要写下这封信。我要告诉您,在您走后,所有的亲戚和朋友全来了,这其中还有一位陌生的叔叔,他不光安慰妈妈和我,还替我们向保险公司申请办理了所有的理赔手续。当给付的十几万元送到家里的时候,我和妈妈都失声痛哭起来,我们觉得,这象是您在冥冥之中给予我们最深情的抚慰,是您在生活最困难的关口让保险公司给我们送来保护神!

妈妈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拿到钱,真让人痛心,因为这是用爸爸的生命换来的啊,虽然这笔钱让人伤心难过,但它毕竟是您——爸爸的保险金,就让这钱替您做想做的事情吧!

我们认真地想了许久,先买了一批书送给您的学生,如您所想,让他们用书丰富人生,充实智慧。妈妈将房款一次付清后,心里踏实了许多,又留下了生活费,然后把剩下的钱全部存进了银行,说是将来我上大学用。我让妈妈拿钱去好好治病,补养身体。我说,爸爸一定不希望咱们生活在愁云惨雾中,他买保单是希望万一有意外发生时,我们还能好好地生活下去,您的健康幸福不正是他一直的期望吗?!妈妈含泪点了点头。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台电脑,当我把手轻轻放在崭新的键盘上的那一刻,不知不觉中又涌起了对您的无尽思念„„。对了,还有一件事要告诉您,妈妈说,正是有了人寿保险的庇护才让我们度过难关,所以她也给我买了保险。

爸爸,您买的保险是一份充满了对我们关爱的保障,它使我们免于陷入困境之中。我越来越觉得,保险守护着每一个人,保险带给我们的幸福能在这个世界上无限地延伸!

让月光再明亮些吧!我知道,您已经看见了,您看见这封信,就看见了我和妈妈带着您的厚爱在生活。

爸爸,我们永远思念您!

爱您的女儿

由此看来人寿保险不是因为某些人要离开而买,而是因为某些人要活下去而负起责任。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本节课以分享的形式开始,在背景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中引导大家就“我一生中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和“我一生中最大的担心是什么?”展开思考与分享,在铺垫接下来的内容的同时,使每个人都能进一步的认同人寿保险。

辅助工具:投影片、背景音乐。

第二节风险与人生: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人的一生当中充满了未知与不确定,各种天灾人祸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就是没有意外的发生,也会遭遇到诸多的困难,总体来讲,人类面临的风险可以划分为意外风险、经济风险、健康风险三种。意外风险主要有:

1、各种交通事故: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不断改进,速度越来越快,在给人们带来出行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汽车、火车、轮船、飞机、摩托车、甚至自行车,都有可能出现意外,轻则碰破点皮,重则就会家破人亡;可怕的不仅仅是这些事故本身,而是由此引发的家庭经济危机,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倒下了,那这个家庭会是什么样子„„。悲痛可能不会击垮一个人,但是沉重的经济负担却会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2、各种自然灾害:

随着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越来越强,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变的越来越恶劣,风沙、冰雹、地震、洪水„„,各种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98年的大洪水,至今还令人心惊胆战,很多人可能还记得那个叫江珊的小姑娘,都为她的得救感到幸运,江珊的确是幸运的,这不仅是因为她得救,更主要的是有一家单位在知道这个消息后,主动承担起她以后的教育和生活费用,让她能够顺利长大成人。但是在那场洪水中成为孤儿的孩子有多少能够有这种幸运呢?!更多的恐怕就要流落街头。每一次自然灾害以后都会出现很多孤儿,他们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哪一个做父母的忍心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孤儿呢?可是为了避免不幸的发生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3、其他意外:

意外风险无所不在,令人防不胜防,生活中的意外更是令人触目惊心,例如:小孩子的烧、烫伤,运动的意外,意外雷击、触电,甚至吃饭都有可能发生意外,彻底消除这些意外是根本不可能得,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意外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经济风险:

失业,子女的教育、婚嫁费用,养老费用,医疗费用是每一个都要面对的,在这些费用面前我们永远都会觉得钱不够用,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理财意识,事先做好准备。保险就是一种非常好的理财手段,因为她可以保障您的预期利益。

普通人如此,明星也不例外,台湾80年代后期有一位非常出名的摇滚歌星叫薛岳,在事业刚刚步入正常的时候,查出患有骨癌,病魔没有压倒他,但是高昂的医疗费用却让他不得不举债度日,就在他生命的弥留之际,他又一次站在舞台上,这一次他不是感谢歌迷的支持,而是恳求歌迷购买他新出版的光碟,因为他要靠这份光碟的收入来偿还债务和养活自己年迈的母亲,但是会有多少人购买呢,这些钱又是否能够让老人安享晚年呢?没有人知道,我们知道的就是肯定会有一位老人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还要自己想办法来养活自己。薛岳在他的最后一首歌里唱到:“如果还有明天,我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脸,如果没有明天,又如何说再见„„”正是这种生离死别,正是这种无奈,让每一个人都不得不潜心思索换了是我,我又能如何?我是不是也能出一张唱片,如果不能我又该如何报答生我养我的老母亲、老父亲。

健康风险: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各种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生活条件的转变直接造成人类疾病的增加,据统计,脆弱人类一生患重大疾病的机会高达72.18%,可以说,疾病已不再是人生的意外,而成为每个人一生中必须计算的成本。虽然说现在大多数的疾病都可以控制,但是最怕的是没有钱去治疗,统计数字表明,仅1982年至1992年十年间,医疗费用就以每年67%的速度增长,并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到1997年人均医疗费用支出已占收入的12%。更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起付线是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10%,最高支付限额也不过为当地上社会平均工资的4倍,而起付线以下与封顶线以上部分的医疗费用则都要由个人承担。仅靠这些保障,在当前沉重的医疗费用下无疑等于杯水车薪,难济于事。当我们真的要面对依赖储蓄,指望亲友,甚至不堪重负,弹尽粮绝的时候,那才是人生的悲哀。医疗保险的出现就可以为您雪中送炭,让您免除这种后顾之忧。人寿保险对个人和家庭的作用主要:

人寿保险是保全财产的一种方式,从某些方面来讲,她可以强制人们的储蓄习惯,更可以协助债务清偿,保全事业; 通过人寿保险还可以预备子女的教育金,以保障孩子的幸福童年;在我国已进入“银发国”行列的今天,人寿保险更是年老的生活保障、医疗费和最后一次费用。对企业的作用:

人寿保险对企业的作用体现在她可以避免企业损失,有利稳定经营,还可以提高员工福利,留住人才,最重要的是透过人寿保险可以凝聚士气,振兴事业。对社会的作用:

综观全球任何国家,社会的安定力量往往取决与人寿保险制度的健全程度,寿险制度越完善,越能促进国泰民安,经济繁荣。

人寿保险名人名言: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胡适对保险的意义有一个非常好的总结,他说:

保险只是今日做明日的准备,生时做死时的准备,父母做儿女的准备,儿女小时做儿女长大时的准备,如此而已。

今天预备明天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是真慈爱,能做到这三步的才能算做是现代人。英国的前首相丘吉尔也曾说过:

如果我办的到,我一定把“保险”这两个字写在家家户

2003-10-8只是今日做明日的准备,生时做死时的准备,父母做儿女的准备,儿女小时做儿女长大时的准备,如此而已。今天预备明天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是真慈爱,能做到这三步的才能算做是现代人。——胡适2003-10-825如果我办的到,我一定把保险这两个字写在家家户户的门上,以及每个公务员的手册上,因为我深信:通过保险,每个家庭只要付出微不足道的代价,就可免遭万劫不复的灾难。——丘吉尔26户的门上,以及每个公务员的手册上,因为我深信:通过保险,每个家庭只要付出微不足道的代价,就可免遭万劫不复的灾难。美国前总统约翰逊这么讲:

对于一个愿意帮助他自己的人,我没有想出比购买保险更好的办法。香港首富李嘉诚也说:

别人都说我很富有,拥有很多的财富,其实真正属于我个人的财富,是给自己和亲人买了充足的人寿保险。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保险虽没有宝石般的璀璨,但是这种看不见的商品里却注满了人类温热的血液。尽管钱不能用来衡量真情,然而若将钱用在所爱的人身上,这份关怀和这种爱晶莹剔透,远胜过宝石的光辉。

第五篇:浅谈人寿保险的意义与功用

浅谈人寿保险的意义与功用

浅谈人寿保险的意义与功用

——保险的五大真相是解决人生五大问题的法宝

★人寿保险业务的推出是人类解决人生问题最伟大的发明,其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及家庭意义越来越为社会与公众所认同。

★虽然人寿保险不能阻止悲剧的发生,但他无疑可以减轻和延缓悲剧的漫延和加剧,从而可以说拯救和防止多少家庭因此而无助和破损。一个人之所以伟大是把自己完全融入伟大的事业,倾听弱势民生感受社会底层的脉搏,由此可见作为保险从业人员,我们从事的工作既是自豪和骄傲的,又是伟大而神圣的,因为通过大家的努力工作就能够把爱心和责任及幸福和安康送进千家万户,它给参保家庭带来的是不仅温馨和宽心,更是一份安全和保障。

★然而,目前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有些人对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并存在严重误区,认为谁搞保险谁危险,保险是骗了亲友,骗朋友,骗完朋友办离司,留下后患给朋友等等。故尤为突显我们保险从业人员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为,当今社会有一部份人需要我们为他们提供保险产品与服务,所以我们需要存在,更重要的是尚有更多的人未认识保险,所以我们就更应该存在,并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和宣传,如果说当年长征是宣言书、是播种机是宣传队的话,那么,今天保险法就是宣言书,保险公司就是宣传队,保险从业人员的我们就是播种机。通过我们把普保理念传遍神州大地,把产品带给千家万户。

★今天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共同交流三个话题;即人生五大问题

★第一:人生五大问题。

★一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一生将遇到各种各样成功与失败、悲欢与离合、喜怒与哀乐等问题。在人的一身中虽有各种各样的难题,但每个人都逃不过的就有五大问题,所以如何解决好人生五大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A:中国的养老问题。

★每个人从生到老是自然规律是谁也逃不掉的客观现实,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这个养老问题。

(1)、中国的养老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提高,中国从100年前平均寿命不到50岁,因此,当时民间流传着人过70古来稀,然而,到上世纪未平均寿命已越过古来稀的70岁,到今年新生命表出台时中国人均寿命已超过73岁,达到73.4岁,其中上海、北京及大、中城市的人均寿命大于全国的平均数。所以今天又流传于社会的是:“人过70多来些,人过80还是小弟弟,人过90 不足奇,人到100今不稀”,从流传于社会的这些顺口溜,老年化的现实和养老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其重要性已十分突出,自1985年探索国企改革,1986年实行厂长负责制,国有企业每况愈下,现在除垄断行业外,其它所有国有企业几乎全面崩溃,造成职工大批下岗,养老保险金长期拖欠。拖欠时间少则五、六年,多则七、八年。拖欠本金少则上万元,多则两万多元。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职工办理退休手续时,除补缴所欠的养老保险金本金外,还要补足自欠缴之日起所应缴纳的滯纳金。滞纳金按日千分之二计算,每五百天翻一番,数额远远大于本金,一般相当于本金两到三倍。许多单位根本拿不出这个钱,有的连领导都找不到,职工只有个人掏腰包,低声下气,求亲拜友,为此债台高筑。而他们养老金的数额仅仅相当于机关同类人员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加之目前改制,职工被迫失业,日子雪上加霜,越来越多的人步入贫困行列。在广大的农村,由于国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农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有所提高,但远远还没有从根本上脱贫致富,他们生活的还很艰难,他们虽然通过打工、搞多种经营挣了一些血汗钱,但都被强势部门巧取豪夺掠去了。什么建房罚款、计划生育罚款等等,明的、暗的、不开票的都有。许多家庭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往往被儿女遗弃,跳井、投河、自缢者时有所闻。有的人说:“国企职工愁断肠,农民朋友不见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人农民的生存现状。

由养老而引发的社会、家庭问题更是十分棘手,目前城市出现的“空穴家庭和单身老人、无保老人”并因此延伸出来的社会问题无法忽视,虽然有些空穴家庭的老人有退休金,但得不到子女关心和照顾,单身老人更是年迈孤独,至于无保障的老人,(如城市下岗、失业职工、农村丧失劳动力的老人)靠谁?靠国家?近年来所谓国企改制就是将工作了几十年的老职工改制回了家,他们一身交给共产党,却到老反而没人养,靠子女?指望子女来瞻养,子女又逢先下岗,因此他们这些40、50下岗失业人员当中有相当部份连生计都无法维持,有的还要养老养小,哪里还有可能交得起社会统筹养老金,加之当今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和不断恶化,加之物价指数年年上涨,这几千万人从国企改制下来的老职工的养老问题,必将已成为社会严重问题,必将成为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即是在职职工现交的养老金部份也未必够以后的养老所需,农村养老更多难上加难,城市盲目无限扩大,挤占了城郊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虽然政府换回了高额的租金,但却给农民几个小钱作为一次性补偿,致使这些祖祖辈辈以土地生存的人失去了经济来源,他们的子孙

后代更是被迫离土进城沦为了打工者,这种现状如不能有效解决,能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安定团结吗?能不派生出严重的社会问题吗?大家都说社会上有16万亿存款,有16万亿存款不错,但集中在谁手里?是工人吗?还是农民吗?还是普通军人吗?反正不是老百姓,贫富距离的进一步拉大,财富不合理的集聚,形成了国家与地方、政府与百姓分配不均与民争利及领导与员工老板与打工者还有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巨大的差距,这些不公平足以构成潜在的危机是不难想象的,因此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应有效措施,树立百姓为主、自由均富、还利于民。以确保社会的和谐,作为我们民众也要有自保意识,有条件的选择一些保险产品作为补充以确保养老保障之所需。

(2)、中国的养老趋势。

1、中国老人占世界5/1。

★据专家预测中国到2020年将出现人口老年化的第二个高峰期,界时社会老年化将进一步加剧,而养老必将殃及整个社会和众多家庭。

2、中国家庭人口结构趋势。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国策决定了90%的家庭是独生子女,而未来的独生子女承担赡养老人是不现实的,以目前我们国家的家庭人口结构形势十分严峻,老小比例倒宝塔型。

○○○○○○○○双方祖父母

○○○○双方父母

○○父母

○子女

★即1——2——4——8人口结构。

★请问这样的家庭结构子女能负担的起吗?回答是不能,肯定不可能。

况且,今天的社会官民一切向钱看,除了钱,其他仅留于空呼口号或形式上的条文,靠国家靠子女养老早以成为过去,民族沉沦,道德沦丧,现在的国人、官员在忙政绩,百姓没有追求,因此,十亿人民八亿赌,二亿人民在跳舞,十八岁的迷上网,剩下来的不是精英就是二百五,因此:国家都靠不住,靠子女养老也不难想象。

3、现有养老金缺口巨大。

★2003年我国城市退休人员养老金的缺口就达1万亿,预测到2020年时这个缺口将高达6万亿人民币,而我们的社会统筹保险又是保而不包,是广覆盖低保障,因此有业内人事预言,如果按现在的养老金交费的话,很有可能将来你都不能如期领回你所交的金额。加之目前我国物价膨涨率已达4.5%以上,为此,养老金涨价也是大势所趋。

(3)、如何解决养老问题。

★养老保险对每个人都是需要而且十分重要的,特别是40、50人员对以后养老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解决这个现实靠什么,靠国家,现在国家根本问不到普通百姓,即便你生活无着落,也只能提供1、2百元的低保,低保几乎成了下岗失业或生活无来源人员的收容所,因此靠国家来养,靠子女、前面已说过,都是不可能的,况且子女负担过重也不现实,那么靠谁?只能靠自己,靠商业保险作为补充才是明智的选择。

(4)、做五有老人,享天伦之乐。

★要想做一个五有快乐老人享天伦之乐最起码就必需具备有“钱”这个基本条件,老有尊严,老有健康,老有保障,老有知友,当然还应有老有老伴,这样的老人才算是完美人生。

B:中国的医疗问题。

★谁能说吃了五谷不生灾,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不少地方政府工矿企业以牺牲环境换效益的污染事件也十分突出,如松花江、长江的化学污染事件,至于假药、假酒、假货更是泛滥成灾,坑害百姓,使人致伤、致残、致病,甚至致人之死。毒品更使一些青少年不可自拔,生不如死,由此各种疾病也随之增加,而且发展趋势呈增长势头。且低龄化,现在一方面人的平均寿命在延长、但另一方面有些人未老先病、先衰、先残,疾病无情地夺取了他们年轻的生命,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仅十种疾病就占疾病死亡率70%。如癌症、心血管、高血压及400万白血病、艾滋病、及一个亿的肝类病人。现在百姓谈癌色变,因为一人患癌全家至贫,一人患白血病全家无望,一人中风全家拖跨,一人患乙肝终身服药,如一人患艾滋病更是全家遭殃。加之近年来工作节奏加快,很多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全民健康令人担忧。最致命的是我们的医改,改的是老百姓,看病难。有的农民说:“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卫生院一住,一年工白出”,这话一点也不假。医疗卫生本来是社会公益事业,现在却成了医院和药商谋取暴利的摇钱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曾经一针见血地说:“在我国,很多药品从出厂到卖给患者,中间价格增加了十倍。” 医药垄断,满天要价,使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医院不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而是巧立名目,唯利是图。抗生素滥用、药物滥用、检查滥用、手术滥用的情况相当普遍。如生孩子,本来可以自然分娩,医生总是动员孕妇剖腹产,不惜使用恐吓手段。因为,剖腹产的价格是顺产的数倍。病人住院一天,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别说农民看不起病,就是已经参加医疗保险的城镇职工也看不起病。因为药费按比例报销,用药有许多限制,七扣八扣,近半数报不了。住院一天,医药费按400元计算,个人付出要在 200元左右,相当于一个退休职工半个月的养老金。有报道说,有近七成农民是在家中死亡的,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国企职工和城镇居民也是在家死亡的。

目前,中国人平均住院一次医药为2891元,到2005年已达到3494元,而且以每年医药费19%的速度增长,每3.6年翻一倍,至于重大疾病费用更是在10万元以上,在我国有多少家庭因病致贫,还有多少人因承担不起高昂医药费只好在家等“死”。这是我们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悲哀和无助,就是有工作有医保的人员也因这个药、那个水不可以报,一次限额的医疗规定,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导致生命的摧残,虽然官方已承认我国的医改是失败的,但明知失败又未见改过来,不知何为?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做到救死扶伤?★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经济虽然每年增长7-9%,且不说百姓收入能否增长到7-9%,但仅医疗增长却高达19%以上,根据72法则推算每3.6年医疗费用将增长一倍,加之医院项目繁多的多收费,乱收费,重复检查所致的重复收费,医生收礼、收贿,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如黑龙江省哈尔滨患者仅住院2个多月,费用高达550万天价医药费更是骇人听闻,这充分说明各级医院及部分医护人员不是救死扶伤而是至患者死活不顾,只看到一个字,那就是钱、钱、钱,针对这些情况如果你没有医疗保险将如何处之,所以说《保险让我们尊重生命》。

C、中国的子女教育。

★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国策所决定的,中国家庭90%是独生子女,父母关注子女成长就尤为突出,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省吃俭用,减衣缩食,从牙缝里省下点点滴滴,为满足孩子成长成了千万个家庭的第一要务,有人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每个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入更是令众家庭吃惊,加之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各项名目繁多的收费已让多少家庭不堪重负,深受其害,至于各学期,学校各种乱收费、高收费更令家长无法接受但又投诉无门和无助。据中国权威部门推算前一个小孩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所需要的费用2003年末为23万,目前,已超过25万,预计到2008年将超过30万元。其中婴儿期1.5万,幼儿园2万,小学2.5万,初高中6万,大学6万,如研究生还需5万,累计23万元,上学难。一些精英提出,提高教育收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一个时期以来,教育收费急剧膨胀。有资料显示,全国高校收费,从1995年800元左右,上涨到2004年的5000元左右,2005年按教育部规定,最高限是6000元。在短短的十年间,大学的学费飞涨750%,大大地增加了大学生的“求学成本”。为遏制所谓乱收费,教育部最近规定高校普通专业每年收费标准不能超6000元,对不按照标准多收费的学校,一律没收,严加惩处。乍一听颇有道理,其实,正是由于教育部的新规定,把高校乱收费合法化、制度化了。须知这仅仅是学费一项,若是再加上基本生活消费,一年下来10000元都不够。培养一个大学生,学生家长往往耗尽一生的心血,许多农民因此返贫。其实,不光是大学才乱收费,从幼儿园到学前班乱收费就开始了。一些学校为了多收费,把学生分为平价生和高价生,而平价生多于高价生,达不到分数线的另外加收学费,有的可高达两、三万元之多。现在,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在搞补课,名为补课,实为变相收费。所以子女教育也被例为社会热门话题。

D、中国人的意外伤害问题。

★意外问题同样是社会热门话题,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意外伤害是不以本人意愿而转移的,它伴随着我们一生,及每时每刻,谁也难以说我就能幸免。据保守统计每年仅交通事故死亡的就达15万,伤者超过100万,平均7分钟一起交通事故,每3 分钟死亡一人,交通意外死亡占意外死亡8.7%,中国目前每年各类工伤事故死亡超过14万人,伤 400万人,平均每天死亡380人,伤11000人。

★加之其它意外诸如矿难、空难、海难、自然灾害、城乡安全用电、农村安全用药及自杀,更是屡见不鲜,其总数达150万,平均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意外,如据江苏省80年代调查每年就有3个一千,即交通事故死一千,安全用电死一千,安全用药和服毒死一千,就是南京长江大桥建桥以来跳桥自杀就超过一千,达到1400余人,当然有些自杀背后深藏着深刻的社会问题,但它毕竟是意外死亡事故,生命的终止。

★综上所述,养老、医疗、子女教育和意外伤害是家庭的重大问题,所以没有保险显然是不行的,我们说保险不是万能,但万万不能没有保险,因为《保险是我们家庭的防火墙》。

E、热点之五,家庭理财。

★如果有的人说,我是政府官员或是老板,我有的是钱,不存在养老、医疗和子女教育问题,但仍然少不了面对家庭理财这一现代管理把鸡蛋放在一个筐内的新理念,为此:

(1)有人说,有钱不知道投资就是最大的浪费,因为银行进入了负利息时代,储蓄意味着亏本。

(2)有钱只投资传统行业盈亏难料,所以现在生意难做,就是指传统生意,到处都开店,太多、太滥,传统生意竞争进入白日化,到了微利时代。

(3)有钱乱投资就是最大的盲目,如听国家宣导7次降息鼓励老百姓投资股市,但从2002年沪市从2200点后,股市年年下降,加之庄家炒盘,如仅宝钢权证一个品种,由于是T+0制度,一天的成交额竞超过深市500个股票的交易总额,足以可以看出中国的股市不是投资型的而是投机型的,更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赌性十足。信息不对称,操作不规范等暗箱行为,如上市公司为圈钱包装上市,一年盈二年平,三年亏,4年变成ST,五年PT或暂停上市等,可以说中国股市权为国所用;钱为企所圈;情为庄所系;利为官所谋;苦为民所得,近年来,有的股票如亿安科技从126跌到4-5元,银广夏从50多元跌到最底0.74元,从而使老百姓血本无归,苦不堪言,95%以上亏本就是今日股市的写照。

(4)有钱多方位分散投资才是明智的选择,故投资保险是不可获缺的。我们看看中美两国投资理财的数据,看看美国人是怎样用钱来挣钱的,而我国绝大数人是用人来挣钱的,国人成了金钱的奴隶。

国别工资收入投资比例

中国98%2%

美国30%70%

流动资金现金 20-30% 有价证券30%

30% 不动产房产

30% 保险

10-20%

★所以我们要求客户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拿出10%-20%作为保险投资。保险8-10年后加倍太少和不足都是没有用的,只等于冬天穿单衣短裤,所以在家庭理财过程中,应相对增加对保险的投资,因为保险是———投资最少的资金,投资理财不打折扣的资金,所有投资的一切保证。构成当今家庭三大件的除保险、汽车外当然还有房产,然而房改已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如三年来房价上涨二倍多,上海中心城区房价近高达二万元一个平方,成交二手房也要七八仟元一个平方,其它中小城市房价也水涨船高,百姓试问“房价你什么时候才能低下高昂的头”,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面向普通大众,面向百姓。由于教改、医改、房改的立足点,就不是普通大众,因此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百姓不可能拥护,为此民族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有为百姓呼吁、为弱者呼吁、为正义呼吁。因为,今天的12.8亿工农商学兵5千万下岗职工老百姓听着“宋祖英好日子”、过着“苦日子”、熬着“穷日子”,盼梦着“出头的日子”,这就是今天百姓最大的渴望。

下载唐代科举制度的历史功用与现代意义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唐代科举制度的历史功用与现代意义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寿险意义与功用演讲稿

    寿险意义与功用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部的×××,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寿险的意义与功用》 08年毕业之后做了一年的教师,乏味的教学让我对自己......

    浅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演变与当代启示研究背景与意义

    浅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演变与当代启示研究背景与意义 我们不难发现,持续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曾经闪耀过璀璨的光芒。在科举制消逝了近百年 的今天,我们仍能感受到科举时代所积......

    《寿险意义与功用》随堂讲义

    生命不再伟大 ——也许在白血病还没有击倒他时,我这个当女儿的可能已经成为父亲的杀手了。但是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钱,我不能因为父亲,再把母亲、弟妹往火坑里推。 我望着日渐......

    保险的意义与功用课程设计

    “保险的意义与功用”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 大学二年级非经济学专业学生 任务与问题: 1. 保险是什么 2. 为什么要买保险 3. 保险能干什么 4. 世界各国保险业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浅谈人寿保险的意义与功用5篇范文

    浅谈人寿保险的意义与功用人寿保险业务的推出是人类解决人生问题最伟大的发明,其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及家庭意义越来越为社会与公众所认同。 虽然人寿保险不能阻止悲剧的发......

    寿险的意义与功用演讲稿

    寿险的意义与功用演讲稿(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伙伴们: 大家好,我叫曹立华,是三十部一名普通的寿险代理人。很高兴公司能给我一个向大家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今天演讲......

    寿险的意义与功用演讲稿(五篇范文)

    演讲稿的写法比较灵活,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演讲......

    寿险的意义与功用-讲师手册

    泰康人寿银保新人培训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课程是《寿险的意义与功用》,这堂课是从事寿险工作非常重要的一堂课,只有当我们认识保险、相信保险、喜爱保险,我们才能在寿险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