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古代汉语必记知识点

时间:2019-05-14 19:1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考研古代汉语必记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考研古代汉语必记知识点》。

第一篇:考研古代汉语必记知识点

山东师范大学考研资料

几本重要著作

1、尔雅

《尔雅》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说法,书名之意是以雅正之言解释方言词语和古词语,使之近于规范。它是我国第一部解释词义的训诂著作,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编纂的词典。全书按意义分类,共19篇,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是解释一般词语的,后十六篇是解释各种名物的。

《尔雅》汇集并保存了大量的上古汉语的词汇,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同时也是阅读先秦古籍的工具书;《尔雅》首创的按意义分类编排和释词方法,对后世的辞书和类书的编纂有很大影响。当然,《尔雅》也有不少缺点,分类不够科学,所收词语义项不够完整,释义过于简略,意义不够明确等。

晋代郭璞的《尔雅注》是现存最早的注本,宋代邢昺著有《尔雅疏》。清代著名的有邵晋涵的《尔雅正义》和郝懿行的《尔雅义疏》。(《尔雅正义》引证多种古籍,并广泛采集古注来补充郭注的疏漏,材料丰富,解释简明扼要。《尔雅义疏》是所有注本中最为详尽和通行的一种,这部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根据实际观察来描述草木虫鱼鸟兽,详细确切,胜过以往各家注解,并纠正了历代相传的一些错误说法。他在注解中还很重视以声音通训诂,但由于对古音学比较生疏,错误较多,古音通假也用得过于泛滥,后来王念孙做《尔雅郝疏刊误》有所补正。)

2、方言

《方言》,全称《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輶轩是指周秦之际帝王使臣乘坐的一种轻便车,輶轩使者指的是周秦时代往各地采集诗歌民谣异语方言的使者,绝代语是指历代传承下来的词语,即当时的通用词,别国方言是指一些在先秦时时诸侯国地区的方言。),作者扬雄。《方言》共15卷,今存13卷,12和13卷只有细目没有方言。全书的编排体例仿《尔雅》,这十一卷的释词方法基本一致,一般是先列一些不同的方言中的同义词,然后用一个通行地区广泛的词加以解释,以下还大都说明某词属于哪一地区方言。

《方言》是我国第一部记载全国性实际方言情况的方言词典,书中收集并保存了相当丰富的汉代口语词汇,为我们了解汉代通用词语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我们研究古今语义语音变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方言》在词的分类上缺乏严格界限,编排体例不够科学,是其缺点。

戴震《方言疏证》对原书做了细致的文字校订,并逐条疏证。钱绎的《方言笺疏》广征博引,材料比较丰富,而且能从声音上解释词义,成就较高。

3、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东许慎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音读的著作。它既是一本文字学著作,又是一部训诂学著作。全书共15卷,前14卷是对文字的解说,最后一卷是叙目。共收字9353,另有重文1163个。所收字按照形体分为540,每部中的字主要根据意义来排列,即“以类相从”。《说文》的体例是先义后形,即先说解字义,然后分析字形,有的还说明读若某。

《说文》是研究上古汉语词汇和语义的重要资料,也是阅读整理先秦两汉古籍必备工具书。《说文》完整的保存了小篆和部分古文籀文,也是辨识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桥梁。其所创的部首编排的体例对后世字典的编纂也有很大影响。

山东师范大学考研资料

由于许慎所见的字形与最初字形有所讹变,所以其解释也有错误之处,还有拘泥于来解释字义,不免牵强附会。

历代对《说文》的研究:

南唐徐铉、徐锴兄弟。徐铉校订《说文》,除了纠正原本的脱误外,又有所增改;又根据唐代孙愐的《切韵》加注了反切,并做了简单的注解,另外,又将古籍中常见而许书未收的402字补在各卷之后,并加以解说,称为“新附字”。这就是“大徐本”。徐锴撰有《说文解字系传》,是《说文》最早的注本,世称“小徐本”。他参考了100多种古籍,一方面疏证许说,一方面又进一步从声音上讲解字义,有很多创见。

“清代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的研究。《说文解字注》校勘补充大徐本错误和不足之处,解释许慎作书体例,批评许书的不足,注释过程中注意到了词义演变的历史性以及发展的规律,注意到了同源词和同义词的辨析。段氏此书的成就极高,学术价值巨大。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过于自信,在没有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对原书任意的改动;过分相信许慎的解释,拘泥于小篆形体强为解释等。

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目的在于征引群书来印证《说文》的训释,搜集的材料很丰富,对训诂研究作用很大;另外,它还解说许书原文,并订正二徐的讹误,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王筠《说文句读》和《说文释例》。前者采集段玉裁桂馥二家注解,删繁举要,疏解许说,力求简约,以便初学。后者在段注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说文》体例,使之更加系统化。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朱氏按古韵和声符排列,每字之下分为“说文”、“通训”、“定声”三部分,“说文”部分以许书本训为基础加以说明,并列举例证,有时还兼及“别义”; “通训”部分主要是把词在古书中通用的意义分为转注即引申,和假借两项,有时还兼及声训;“定声”部分是以上古韵文来证明古音,分古韵和转音,即同韵相押和邻韵通押。这三部分中以通训为重点。除《说文》所收的字外,朱氏另有所补,共收字17420个。朱氏的排列方法有助于我们认识词的音义关系和词与词之间的族属关系。他对词义的综合研究特别是对词的假借义的阐述全面而详密,是研究语义学训诂学音韵学的重要参考书目,也是阅读古籍查考假借字的重要工具书。不过朱氏认为凡是假借都是本有其字的观点是片面的,此外,他对《说文》的修订也有不妥之处。

4、释名

《释名》是我国第一部探求语源的训诂著作。一般认为是刘熙所作。全书收词较为广泛,不避俗语,仿效《尔雅》,按意义分类编排。全书27篇,共收词1502条。《释名》对词义的解释不仅说明词本身的含义,而求还要说明词命名的原因。解释词义时全部采用音训的方法,即用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词来解释。

《释名》在音训方法探求语源上存在很多缺点和错误,音训大部分都是主观臆断的。但它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首先,他用音训的方法解释词义,有一部分还是有道理的。其次,《释名》中的音训资料对东汉时期的语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它广泛采用的音训方法对后世“音近义通”的理论有很大影响。

5、经典释文

《经典释文》,唐陆德明著,是一部汇释儒道两家经典音义的训诂著作,其中包括《毛诗》《古文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老子》《庄子》等14部著作。全书共30卷,第一卷是序录,是研究经学源流的重要参考资料,具有书目提要性质,很有参考价值。第二卷到第三十卷,依次为14部经典的正文和注文音义。注解时一般先注正文,后注注文。注解以注音为主,兼及

山东师范大学考研资料

释义,有事还对文字形体和版本进行辩证,间或涉及句读问题。注音时博采各家之音,包括反切和直音两种,以反切为主。释义时多采古注,有时陆氏也加注释或按语。

《释文》在注音释义时广泛采集众家之说,征引了大量汉魏六朝时的音切和旧注,对考辨六朝音韵的变迁,古代词义的转变及多音多义有巨大的价值。唐代玄应和慧琳编撰的《一切经音义》

6、高邮王氏四种

是指清代江苏高邮的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四种代表作: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读书杂志:该书校勘《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内篇》等九书中的文字,考释其中的部分词语,将校勘与训诂结合,以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文献知识,用丰富的材料校正原书中的文字讹误和句读错乱,考辩音训异同,疏通全句,正确反映原意,校释精审,是阅读古籍和研究古代词语的重要参考书。又附研究汉代碑文的《汉隶拾遗》一种。

广雅疏证:是一部系统整理、阐述《广雅》的著作。实际上,《广雅疏证》乃是王念孙借《广雅》一书以畅述其音韵、文字、训诂之学识的集大成之作,更是清代语言学史上成就较高的小学要籍。《广雅疏证》之篇章次序一仍《广雅》,对其训释,逐条加以疏证,内容主要有:纠正前代一些错误,疏证广雅训释,阐发广雅体例,兼涉同源探求等。此书博考典籍,取证宏富;实事求是,态度严谨。但仍然少不了有些缺点,一是体例不尽完善,二是使用术语不尽精确,三是疏证校订或有失误,四是徵引典籍或有疏漏。

经义述闻:是一部从经学、小学和校勘学角度研究《周易》、《尚书》、《诗经》等中国古代经典的著作。其中约有一半是记述其父王念孙的关于经义的论说,故书名曰「经义述闻」,但也有不少是作者自己的见解。本书大多为随经文所做的训诂和校勘。综观《经义述闻》全书,其要在校正古书文字和阐释文字假借两方面。考辨精审,学术价值极高。

经传释词:是一部古汉语的虚词词典,共收先秦古籍中的虚词160个。全书十卷,按36字母之次排列。所释之词按照不同用法分项列举,体例严密,此书解说详备,引证广博,训释注重因声求义之法。尤为突出的特点是把语法结构同虚词用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7、切韵、广韵、集韵

《切韵》隋代陆法言著,分为193韵,原书已经佚失,它所反映的语音系统得以在《广韵》等书中保存了下来。

《广韵》是北宋陈彭年、邱雍奉诏编纂的我国第一部官修韵书,全称《大宋重修广韵》,它是在隋代陆法言《切韵》和唐代孙愐的《唐韵》基础上而成的。全书分为206韵,每字之下还有释义。

《集韵》宋代丁度等人奉诏修订的一部韵书。时人因批评《广韵》多用旧文,繁略失当,故刊修新的韵书。《集韵》收字务求广泛,共53000多,并注意字义解释;体例基本依照《广韵》仍为206韵;此书还参照当时实际语言情况,新制定了不少反切,并改变了《广韵》不少反切。

8、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敕编写的,是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的基础上增订而成,收字47000有余,是我国古代收字最多,影响较大的一部字典。

该字典以字汇二百一十四部部首分别排在十二集中。释字体例是先音后义。每个单字下面先列唐韵广韵等韵书反切,再注直音,然后征引说文尔雅等书训释字义,每个字义之下并引古书为证。

该字典收字多,释义全,书证往往是最早出处,还有相关的复音词用法。但也存在很多

山东师范大学考研资料

缺点:音义罗列后未作细密区分;文字通俗用法很少,所征引的书名篇名字句颇多错误。王引之的字典考证 王力的康熙字典音读订误

9、诗词曲语辞汇释

近人张相著,此书是专门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它汇集了大量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详引例证,解释其意义与用法,并兼谈及其流变和演化。书中将被释词语分义项列举,凡是与这个词语相关的其他词语,依其不同意义分别列在这个词语相关义项之下并作出解释。

备注:牢记各著作的:作者、年代、体例,这是答题要点。

第二篇:古代汉语考研

2008 年 全国 硕士 研究生 入学 考试 业务课 试题

业务课 代码:714(湖南 师范 大学 汉语言文字学 专业 用)业务课 名称:古代 汉语

一、指出 下面 字 的“六书” 类型,说明 字形 结构 表示 的 本义(20分)

燕 朱 秉 函 厶 元 歸 執 斬 誣

二、用 楷书 写出 下面 小篆 字体 写 的 字(5分)蠢 乘 羞 羅 發 收 威 疽 話 弛

三、术语 解释(25分)

1.古今字 2.偏义复词 3.互文 4.古无轻唇音 5.义界

四、简答(30分)

1.举例 说明 什么 是 词义 的 扩大 与 缩小。2.举例 说明 宾语 前置 的 几种 类型。

3.近体诗 与 古体诗 在 用 韵 方面 有 何 不同。4.中古 四声 与 现代 汉语 四声 的 关系。

五、把 古文 翻译 成 现代 汉语(所有 内容 都 要 翻译,包括 小字 部分)(60分)

1.伯夷、叔齐,孤竹君 之 二 子 也。父 欲 立 叔齐,及 父 卒,叔齐 让 伯夷。伯夷 曰:“父 命 也。”遂 逃 去。叔齐 亦 不 肯 立 而 逃 之。国人 立 其 中子。于是 伯夷、叔齐 闻 西伯昌 善 养 老,盍 往 归 焉。及 至,西伯 卒,武王 载 木 主,号 为 文王,东 伐 纣。伯夷、叔齐 叩 马 而 谏 曰:“父 死 不 葬,爰 及 干戈,可 谓 孝 乎?以 臣 弑 君,可 谓 仁 乎?”左右 欲 兵 之。太公 曰:“此 义 人 也。”扶 而 去 之。武王 已平殷 乱,天下 宗 周,而 伯夷、叔齐 耻 之,义 不 食 周 粟,隐 于 首当山,采 薇 而 食 之。及 饿 且 死,作 歌。其 辞 曰:“登 彼 西山 兮,采 其 薇 矣。以 暴 易 暴 兮,不 知 其 非 矣。神农、虞、夏 忽 焉没 兮,我 安 适 归 矣?于嗟 徂 兮,命 之 衰 矣!”遂 饿 死 于 首阳山。(《史记•伯夷 列传》)2.阳货 欲 见 孔子,孔子 不 见,归 孔子 豚。孔子 时 其 亡 也,而 往 拜 之,遇 诸 涂。

【归,如 字,一 作 馈。阳货,季氏 家臣,名 虎。尝 囚 季 桓子 而 专 国政。欲 令孔子 来 见 己,而 孔子 不 往。货 以 礼,大夫 有 赐 于 士,不 得 受 于 其 家,则 往 拜 其门。故 瞰 孔子 之 亡 而 归 之 豚,欲 令 孔子 来 拜 而 见 之 也。】谓 孔子 曰:“来!予 与 尔 言。”曰:“怀 其 宝 而 迷 其 邦,可 谓 仁 乎?”曰:“不 可。”“好 从 事 而 亟 失 时,可 谓 知 乎?”曰:“不 可。”“日 月 逝 矣,岁 不 我 与。”孔子 曰:“诺。吾 将 仕 矣。”【好、亟、知,并 去 声。宝 怀 迷 邦,谓 怀 藏 道德,不 救过 之 迷 乱。亟,数 也。失 时,谓 不 及 事 几 之 会。将 者,且 然 而 未 必 之 辞。货 语皆 讥 孔子 而 讽 使 速 仕。孔子 固 未 尝 如 此,而 亦 非 不 欲 仕 也,但 不 仕 于 货 耳。故 直 据 理 答 之,不 复 与 辩,若 不 谕 其 意 者。阳货 之 欲 见 孔子,虽 其 善 意,然不 过 欲 使 助 己 为 乱 耳。故 孔子 不 见 者,义 也。其 往 拜 者,言 之 孙 而 亦 无 所 诎也。杨氏 曰:“扬 雄 谓 孔子 于 阳货 也,敬 所 不 敬,为 诎 身 以 信 道。非 知 孔子 者。盖 道 外 无 身,身 外 无 道。身 诎 矣 而 可 以 信 道,吾 未 之 信 也。”】(朱 熹《论语 集注》)3.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左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晏子对曰天下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今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晏子春秋》)

六、评述(10分)

请 对 下面 一 段 文章 加 评述。

(宋人)王 圣美 治 字 学,演 其 义 以 为 右 文。古 之 字 书,皆 从 左 文。凡 字,其 类 在 左,其 义 在 右。如 木 类,其 左 皆 从 木。所 谓 右 文 者,如 戋,小 也。水 之 小 者 曰 钱;金 之 小 者 曰 钱;歹 之 小 者 曰 残;贝之 小 者 曰 贱。如 此 之 类,皆 以 戋 为 义 也。(沈 括《梦 溪 笔 谈》卷 十四)

2008 年 全国 硕士 研究生 入学 考试 业务课 试题

业务课 代码:827(湖南 师范 大学 汉语言文字学 专业 用)业务课 名称:现代 汉语

一、给 下列 诗句 标注 国际 音标(14分)曾经 沧海 难 为 水,除 却 巫山 不 是 云。

二、举例 说明 普通话/e/音位 的 音位 变体 及 其 音位 变体 分布 的 条件。(8分)

三、普通话 中 的 擦音 声母 有 哪些?请 指出 普通话 各 擦音 声母 的 发音 条件(发音 条件 要求 指出 发音 部位 和 发音 方法。)(10分)

四、把 下列 人名 分别 按 音序 及 姓氏 笔画 顺序 排列。(5分)张 静 杨 小华 汪 红 周 兵 林 力

五、汉语 各 方言 差异 很 大 却 仍然 属于 同 一种 语言,欧洲 一些 语言(例如 俄罗斯语、乌克兰语 和 白俄罗斯语;再 如 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差异 不 大 却 分属 不同 的 语言。为什么?谈谈 你 的 看法。(10分)

六、现代 汉字 的 整理 以及 现代 汉字 的 标准化 主要 包括 哪些 内容?(10分)

七、以 下列 语句 中 的“活”为 例,分析 多义词 与 同形同音词 的 异同。(10分)

(1)活 到 老,学 到 老。(2)他 身子 不 好,不 能 干 重 活。(3)这 一 段 描写 得 很 活。(4)这 孩子 说话 活 像 个 大人。

(5)我们 一定 要 活捉 那个 家伙。(6)这 一批 活儿 做 得 很 好。

(7)这里 的 水 是 活 的。

八、语素 和 词 有 什么 联系 和 区别,请 举例 说明。(8分)

九、现代 汉语 语法 特点 之一 是“词类 和 句子 成分 没有 简单 的 对应 关系”,举例 说明 你 对 这 一 特点 的 理解。(10分)

十、分析 下列 句子 中“就”的 意义 与 用法。(10分)

(1)你 等 会儿,他 就 回来。(2小李 十五 岁 就 参加 了 工作。

(3)放下 背包 就 到 地里 干活。(4)我 就 不 相信 我 学 不 会。

(5)我 就 一 本 书,你 别 拿 走。

十一、主语 与 宾语 不 是 同 一个 层次 的 成分,谓语 与 述语 也 不 是 同 一个 层次 的 成分。以“小王 看书”为 例 谈谈 你 对 这 一 观点 的 理解。(10分)

十二、下面 的 分析 是否 正确?请 说明 理由。(20分)(1)请 你 把 这 把 刀 磨 一下。分析:这 两 个“把”属 兼类词,兼 介词 与 量词。

(2)看 了 一 天 书。分析:这 是 一个 述宾 短语,宾语 是“一天 书”。(3)朋友 告诉 我 他 最近很忙。分析:这 是 一个 紧缩 复句。(4)无论 谁 都 不 能 违反 原则。分析:这 是 一个 单句。

十三、分析 下面 句子 中“是”的 功能。(10分)2(1)是 小王 昨天 在 图书馆 借 了 一 本 书。(2)小王 是 昨天 在 图书馆 借 了 一 本 书。

(3)小王 昨天 是 在 图书馆 借 了 一本书。(4)小王 昨天 在 图书馆 是借 了 一 本 书。

十四、从 修辞 和 语言 教学 的 角度 评议 下面 的 广告 和 店名。(15分)

(1)一拍即合(某 婚纱 摄影 广告)(2)一毛不拔(某 牙刷 广告)

(3)骑乐无穷(某 自行车 广告)(4)一明惊人(某 眼镜店 广告)

2007 古代汉语

—————————————————————————————————————————

一、指出 下列 各字 记录 的 本义 和 字形 构造 在“六书”中 的 类型(20分)

1.其 2.亦 3.夾 4.逐 5.采 6.及 7.解 8.鸟 9.步 10.莫

二、术语 解释(30分)

1.本义 2.阳声韵 3.四体 二用 4.喻四 归定 5.训诂 术语“对文”和“散文”

三、简要 回答(30分)

1.简述“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之间 的 区别。

2.从《广韵》到 现代 汉语 普通话,声母 发生了 一些 变化,请 说明 现代 汉语 普通话声母“zh ch sh”和“j q x”分别 来源 于《广韵》36字母 中 的 哪些 字母。

3.什么 是 词类 活用,什么 是 兼类词?它们 有 什么 区别?

四、把 下列 古文 翻译 成 现代 汉语(60分)

1.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已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锵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父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晋中行文子出亡,过于县邑。从者曰:“此啬夫,公之故人。公奚不休舍,且待后车?”文子曰:“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吾好,此人遗我玉环:是振我过者也。以求容于我者,吾恐其以我求容于人也。”乃去之。果收文子后车二乘而献之其君矣。

3.诗言青青子矜传曰青矜青领也学子之服按古者斜领下连于矜故谓领为矜孙炎郭璞注尔雅曹大家注列女传并云矜交领也邺下诗本既无也字群儒因谬说云青矜青领是衣两处之名皆以青为饰用释青青二字其失大矣又有俗学闻经中时须也字辄以意加之每不得所益成可笑。

五、你 怎样 看待《说文 解字》一书 在 汉语 语言学 发展 历史 中 的 地位 和 作用?(10分)

2006 古代汉语

一、写出 下列 字 的 任意 一种 古代 文字 的 字形,并且 指出 它 在 “六书” 中 的 类型。(20 分)舟,隹,佞,莫,殊,亦,徒,矛,牧,兵

二、概念 解释(25 分)

(1)联绵词(2)韵,韵部,韵母,韵目(3)《四书 章句 集注》(4)七音(5)喻三归匣

三、简要 回答(30 分)

1.举例 说明 同源词 与 “右文说”的 关系。

2.举例 说明 “者” 和 “所” 两个 词 在 语法 上 的 相同 和 不同。

3.举例 说明 汉字 简化 和 繁化 的 相互 关系。

四、用 普通话 翻译 下面 古代 汉语(75 分)

1.天王之道有之……此四者其能久乎(由 抄写 人 省略。以下 同。)2.食者民之本也……无转尸 3.夫遇不遇者时也……以伺其时 4.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可得而法 5.士生今日而不读书……所谓句心也

2005 古代汉语

—————————————————————————————————————————

一、简要 解释 下列 术语(30分):

1.同源词 2.反切 3.古圆清唇音 4.四体二用 5.统言、折言 6.《经传释词》

二、写出 下列 各 字 的 小篆,并且 分析 它 的 “六书”结构,解释 它 的 本义(30分)止 自 行 页 亦 及 防 然 和 本

三、简要 论述“因声求义”的 训诂 方法(15分)

四、把 下面 几 段 文言文 翻译 成 现代 汉语。(共75分)

(一)夫 免 身 全 动,以 明 先王 之 迹 者,臣 之 上 计 也,离 毁 辱 之 非,堕 先王 之 名 者,臣 之 所 大 恐 也。临 不 测 之 罪,以 幸 为 利 者,义 之 所 不 敢 出 也。(10分)

(二)昔 者 文王 之 治 岐 也,耕 者 九 一,仕 者 世 禄,关 市 讥 而 不 征,泽 梁无 禁,罪 人 不孥。老 而 无 妻 曰 鳏,老 而 无 夫 曰 寡,老 而 无 子 曰 独,幼 而无 父 曰 孤,此 四 者,天 下 之 穷 民 而 无 告 者。文王 发 政 施 仁,必 先 斯 四 者。(10分)

(三)虽 然 安 可 以 不 务 修(繁)身 乎 哉 诗 曰 鼓 钟 于 宫 声 闻 于 外 鹤 鸣 于 九皋 声 闻 于 天 苟 能 修(繁)身 何 患 不 荣 太公 体 行 仁 义 七十 有 二 乃 设 用 于 文 武 得 信 厥 说 封 于 齐 七百 岁 而 不 绝 此 士 所 以 日 夜 孳孳 修(繁)学 敏 行而 不 敢 怠 也,(10分)

(四)君 子 战 虽 有 陈 而 勇 为 本 焉 丧 虽 有 理 而 哀 为 本 焉 士 虽 有 学而行 为 本 焉 是 故 本 不 安 者 无 务 外 交 事 无 终 始 无 务 多 业 举 务 而 暗(繁)无 务 博 闻 是 故 先王 之 治 天 下 也 必 蔡 迩 来 远,(10分)

(五)广 廉 得 赏 赐 辄 分 其 麾 下 饮 食 与 士 共 之 终 广 之 身 为 二千 石 四

十 余 年 家 无 余 财 终 不 言 家 产 事 广 为 人 长 援 臂 其 善 射 亦 天性 也 虽 其 子 孙 他人 学 者 莫能 及 广 广 讷 口 少 言 与 人 居 则 画 地 为 军 陈 射 阔 狭 以 饮 寺 以 射 为 戏 竟 死 广 之 将 兵 气 绝 之 处 见 水 士 卒 不 尽 饮 广不 4

第4/10页

近水 士 卒 不 尽 食 广 不 尝 食 宪 缓 而 不 苛 士 以 此 爱 乐 为 用 其 射 见 敌 急 非 在 数 步 之内 度 不 中 不 发 发 即 应 弦 而 倒 用 此 其 将 兵 数 困 辱其 设 猛兽 亦 为 所 伤 云。(10分)

(六)夫 君子 之 处 世 贵 能 有 益 于 物 耳 不 徒 高 谈 虚 论 左 琴 右 书 以 费 人君 禄 位 也 国 之 用 材 大 较 不 过 六 事 一 则 朝 廷 之 臣 取 其 鉴 达 治 体 经 纶 博 雅 二 则 文 史 之 臣 取 其 著 述 宪 章 不 忘 前 古 三 则 军 旅 之 臣 取 其 断 决 有 谋 强 干 其 事 四 则 藩 屏 之 臣 取 其 明 练 风 俗 清 白 爱 民 五 则 使 命 之 臣 取 其 识 变 从 宜 不 辱 军 命 六 则 兴 谴 之 臣 取 其 程 功 节 费 开 略 有 术 此 则 皆 勤 学 守 行 者 所 能 办 也 人 性 有 长 短 岂 责 其 美 于 六 涂(繁)哉 但 当 皆 晓 指 趣 能 守 一 职 便 无 愧(繁)耳。(这 题 古代 汉语 考生 必须 做)(25分)

(七)生 所 谓 立 言 者 是 也 生 所 为 者 与 所 期 者 甚 似 而 几 矣 抑 不 知 生之 志 蕲 胜 于 人 而 取 于 人 邪 将 蕲 至 于 古 之 立 言 者 邪 蕲 胜 于 人 而取于 人 则 固 胜 于 人 而 可 取 于 人 矣 将 蕲 至 于 古 之 立 言 者 则 无 望 其 速 成 无 诱 于 势 力 养 其 根 而 主 宰 其 实 加 其 膏 而 希 其 光 根 之 茂 者 其 实 遂 膏 之 沃 者 其 光 晔 仁 义 之 人 其 言 蔼 如 也。(这 题 现代 汉语 考生 必须 做)(25分)

2004 古代汉语

—————————————————————————————————————————

一、写 出 下列 各 字 的 小篆 或者 古文字 形体(20分)。心 兵 向 毛 豆 至 朱 武 牧 取 大 聿 水 行 衣 自 鸟 犬 女 首

一、解释 下列 术语(40分):

(1)古今字(2)指事(3)同源词(4)五音(5)古无舌上音(6)读若(7)互文(8)《释名》

二、写出 下面 诗句 中 的平仄(4分):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三、写出 跟 下列 切语 相对应 的 汉字(6分): 他前切()当孤切()

四、阅读(24分)

仔细 阅读 下面 两 段 文章,分别 回答 后面 给出 的 问题: 1. 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

问:(1)这 段 文章 阐述 了 一个 什么样 的 观点?请 用 自己 的 话 表达 出来。

(2)请 谈谈 你 自己 对 这种 观点 的 看法。2.礼云定犹豫决嫌疑离骚曰心犹豫而狐疑先儒未有释者案尸子曰五尺犬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子为犹吾以为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如此返往至于终日斯乃豫之所以为未定也故称犹豫。问:(1)这段 文章 解释 了 一个 什么 词?是 如何 解释 的?(2)你 对 作者 的 解释 如何 评价?

五、翻译(56分)

1. 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矣燕相国受书而书之曰举烛者尚明尚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2. 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3. 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修学敏行而不敢怠也。

4.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2007 现代汉语 —————————————————————————————————————————

一、解释 下列 概念,并且 举例 说明。(20分)(1)语音 四 要素(2)五度制 标记法(3)小篆(4)根词

二、给 下列 词语 标注 国际 音标。(11分)

哨子 愿望 宣传 冷暖 辞职 秋水 神情 幻影 姓解 歃血 叶韵

三、bi3(笔)zhi 1(知)zi 4(字)三个 音节 的 韵母 是否 相同?分析 并且 写出 它们的 发音 条件。(6分)

四、从 汉字 的 构造(造字法)与 汉字 的 功能 两 方面 论述 汉字 的 表意 文字 性质。(6分)

五、假借 与 通假 的 区别 是 什么?举例 说明。(6分)

六、举例 说明 偏旁 和 部首 的 区别 和 联系。(6分)

七、分析 下面 的 语言 单位,区分 单纯词、合成词、短语、并且 说明 你 是 用 什么 方法 区分 这些 语言 单位 的。(10分)

秋天——秋千 马虎(粗心)——马车 吃香——吃饭(用餐)打人——打假

八、按照 借用 的 方式,汉语 的 外来词 可 分成 哪 几类?分别 举 一个 例子。根据 吸收 新词 的 原则,谈谈 你 对 当前 外来词 现象 的 看法。(10分)

九、判断 下面 句子 中 划线 的 词 的 词性,并且 说明 你 判断 的 理由。(12分)

(1)游泳 是 一种 很好 的 运动。

(2)从 现在 开始,你 算 是 我们 的 学生 了。(3)他们 总 算 夫妻 了 一场。

十、举例 说明 什么 是“层次 分析法”(8分)

十一、复杂 的 偏正 短语 有 哪些 类型?并且 用 定语 做 例子,举例 说明 这些 类型之间 的 主要 差别。(10分)

十二、观察 下列 句子,分析 划线 部分 在 修辞(或 语用)上 的 特点 和 效果,然后说说 语言 可以 这样 表达 的 原因。(15分)

(1)因为 长 而 空,群众 见 了 摇头,那里 还 肯 看 下去 呢?

第6/10页

(2)如果 说 作者 是 饿着 肚子,专心 在 为 社会 服务,恐怕 说 出来 要 有 点 脸红吧。

十三、“如果”和“如果 说”都 可以 在 假设 复句 中 引出 分句,请 说出 它们 的 一些 差异。(提示:你 可以 从 句法、语义、语用 多个 角度 举例 分析)(15分)

十四、观察、对比 下面 的 结构(其中 前面 带 星号 的 表示 不能 这样 说),说出 其中 隐藏 的 语法 规律。(15分)在 桌子 上 刻字 *在 桌子 刻 字

他 在 床上 睡觉 *他 在 床 睡觉 他 床上 睡觉 你 在 屋子 里 坐 *你 在 屋子 坐 你 屋子 里 坐 在 公园 里 玩 在 公园 玩 在 纽约 玩 *在 纽约 里 玩

2006 现代汉语

—————————————————————————————————————————

一、根据 提供 的 发音 条件,填写 出 相应 的 音素。(要求 用 国际 音标 书写)(6分)①舌尖 前、不送气、清、塞擦 辅音;②舌尖 前、高、不 圆唇 元音;③舌面 后、高、圆唇 元音;④舌根、浊、鼻 辅音;⑤舌面 前、半低、不圆唇、元音;⑥舌尖 后、浊、擦 辅音

二、“Zhīshi jiù shì lìliàng”这 句 话 中 包含 有 几个 音节?每个 音节 各 包含 有 几个 音素?“爸爸在院子里徘徊”这 句 话 中 包含 多少 个 词?多少 个 语素?(9分)

三、举例 说明 什么 是 音位 和 音位 变体。(10分)

四、用 国际 音标 给 下列 诗句 注音(声调 一律 标 本调)(10分)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五、举例 说明 什么 是 异读词?什么 是 异体字?(8分)

六、形声字 和 会意字 有 什么 相同 和 不同?“寒”、“治”、“慕”、“灸”、“爬”、“看”、“炙”、“步”、“问”、“修”等 字 中 哪些 是 形声字?(10分)

七、什么 是 单纯词?指出 下列 词语 中 哪些 是 单纯词?(10分)

崎岖 物质 忐忑 戈壁 弥撒 老乡 老调 潺潺 轻轻 苹果

八、下列 词 中 带 点 的 语素 哪些 是 词根?哪些 是 词缀?(12分)才气 成家 健儿 阶级性 甜头 莲子 作家 毒气 点子 烟头 本性 女儿

九、分析 下面 3 组 例句 中 加 点 的 词语,按照 要求 回答 问题(15分)

A.这 是 一个 很 好 的 建议。我 建议 你 不 要 吸烟。B.一 听 可乐。请 听 我 说。

C.我们 召开 了 一次 会议。会议 的 召开 标志 着 一个 新 的 开端。①哪 一 组 是 同音 同形 词?理由 是 什么? ②哪 一 组 是 兼类 词?理由 是 什么?

③哪 一 组 是 同一 个 词(词性 不 变)?理由 是 什么?

十、下面 两个 句子 末尾 的 “的” 词性 不同,请 分别 指出,并且 谈谈 它们 的区别(10分)。

A.他 是 新 来 的。B.他 会 回来 的。

十一、指出 下列 短语 的 功能 类型(体词性 短语、谓词性 短语),并且 说明 理由。(10分)

A.开车 的 B.很 高兴 C.善意 的 批评 D.已经 半夜 了

十二、有人 认为 “之” 词 是 文言词,应该 尽量 少 用。但是 下列 用法 比较 流行,为什么?从句法、语义、语用 等 方

第7/10页

面 谈谈 你 的 看法。(10分)强国之路 东方之子 破冰之旅 世界之最 成功之举 一分之差

十三、下面 是 两个 句法 结构 相同 的 句子,但是 它们 内部 的 语义 关系 有 不同 的 地方。请 运用 一定 的 语法 分析 方法 揭示 它们 的 区别。(15分)

A.小王找不到。B.毛衣找不到。

十四、什么 是 比喻?根据 比喻 构成 的 条件 分析 下列 句子 哪些 是 比喻?哪些 不是 比喻?说明 理由。(15分)

A.女儿 像 妈妈。B.儿童 是 祖国 的 花朵

C.我 好像 在 哪儿 见 过 他。D.希望 的 肥皂 泡 破灭 了。

2005 现代汉语

—————————————————————————————————————————

一、《中国 语言 地图 集》把 汉语 方言 分为 哪 十 大 区?(5分)

二、请 写出 语音学 上 8 个 最 基本 的 标准 元音 的 发音 条件。(4分)

三、谈谈 调值 和 调类 的 关系。(6分)

四、用 国际 音标 给 下面 的 诗句 注音。(14分)山色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五、什么 是平仄?请 标出 下面 两 句 诗 的平仄。(8分)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

六、指出 下列 汉字 的 造字 方法。(8分)闪、剔、伐、自、恰、赳、亦、壶

七、举例 说说 形声字 形旁 和 声旁 的 作用 和 局限。(8分)

八、谈谈 字、词、语素 的 关系。(8分)

九、分析 下列 各 词 的 构词 方式。(10分)矛头 布头 石头 源头 甜头 笔直 月亮 甘苦 称心 冲淡

十、分析“跑”一 词 各 义项 的 关系。(4分)

跑:①两 只 脚 或 四 条 腿 迅速 前进。②物体 离开 了 应该 在 的 位置。

③为 某种 事物 而 奔走。例如,跑 外勤。④漏 出。例如,跑 电。

十一、判断 下列 各 词 分属 的 词类,并 简单 说明 你 判断 的 理由。(15分)一致; 一概; 现在; 正在; 在;“没有 翻译”中 的“没有”、“翻译”

十二、什么 是 单向 动词、双向 动词 和 三向 动词?分别 通过 句子 举例 说明。(10分)

十三、下列 短语 曾 被 看成 正补(中补)短语,现在 大多数 分析 为 述宾 短语,你 是 怎样 看待 这个 问题 的?简述 理由。(10分)放 在 桌 上; 善于 思考; 交给 老师; 来自 北京

十四、用 层次 分析法(直接 成分 分析法)分析 下列 复杂 短语。(10分)

1.希望 去 县城 学 开 拖拉机 2.送 你 一本 新 的

十五、下面 的 量词 使用 是 否 恰当?请 加以 分析,并且 指出 这样 使用 的 原因。

第8/10页

(10分)

突然,一 条近150公斤 重 的 大 野猪 渐渐 地 出现 在 老 猎手 的 视线 之内。

一 只 野猪,一 只 走投无路 的 野猪 被 击毙 了!

十六、回答 下面 的 问题。(20分)

1.对偶 分为 哪 些 小类?各 举 一 例,并且 分析 它 的 修辞 作用。2.举 一个 排比 的 例子,并且 分析 它 的 修辞 作用。3.用 例句 说明 对偶 与 排比 的 区别。

2004 现代汉语

—————————————————————————————————————————

一、汉语 方言 官话 可以 划分 为 哪 八 区?(8分)

二、指出 普通话 n,l;j,q,x;g,k,h 3组 声母 和 韵母 的 配合 关系。(8分)

三、普通话 儿化 的 方式 是 多种多样 的,其中 有的 韵母 不便 卷舌,需要 变成 中央元音 再 卷舌,就是 变成 er[] 才能 儿化。这些 韵母 是 哪些?(8分)

四、用 国际 音标 给 下面 的 诗句 注音:(14分)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五、汉字 与 汉语 适应 的 方面 有 哪些?(12分)

六、汉字 规范 中 的 定音 做 了 哪些 工作?(8分)

六、分析 下列 各 词 的 构词 方式:(8分)可惜 可以 可口 可疑 可能 可体 可爱 可心

八、分析“笔杆子”一词 各 义项 的 关系:(8分)

笔杆子:(1)笔 的 手 拿 部分;(2)执笔;(3)指 能 写 文章 的 人

九、简述 汉语 词类 划分 的 标准 或者 依据。(10分)

十、举例 说明 词 的 兼类 现象 与 词类 活用 现象 的 区别。(10分)

十一、“天天 看 报纸”这个 结构 的 两个 直接 成分 是 什么?说明 你 划分 的 依据。(10分)

十二、说明 下列 各句 存在 的 歧义,并且 分析 产生 歧义 的 原因。(10分)

(1)这篇 文章 你 给 我 看看。连 鲁迅 都 不 知道。

十三、现代 汉语 方向 做 第 1 题,古代 汉语 方向 做 第 2 题。(每题 16 分)1.“词类 和 句法 成分 没有 简单 的 对应 关系”是 现代 汉语 的 一个 语法 特点,你 是 如何 理解 的?请 举例 说明。

2.举例 说明 兼语句 与 主谓 短语 做 宾语 句子 的 区别。

十四、现代 汉语 方向 做 第 1 题,古代 汉语 方向 做 第 2 题。(每题 20 分)

1.支配式 动词 一般 不 带 宾语。但是近年来,支配式 动词 带 宾语 的 现象 很 流行,例如:挑战 极限,造福 人类,亮相 星城,执教 国家队,移民 加拿大,帮忙 二老,招工 张三。问:你 是 如何 看待 这一 现象 的?从 修辞 或者 语用 的 角度 加以 分析。2.分析 下面 的 语言 材料:

① 可是 陪伴 着 她们 的 只是 七弦琴 和 寂寞 的 梧桐树。② 只有 小草 在 歌唱。

③ 群山 肃立,江河 垂泪。

④ 仇恨 的 子弹 从 战士们 的 枪膛 射向 敌人。

第9/10页

问:A.指出 哪些 是 拟人,哪些 是 移就?(用 序号 表示)B.结合 这些 例句 说明 拟人 与 移就 的 区别。

第三篇: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语言。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的古代汉语特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2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

①上古汉语:先秦两汉到魏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文言。②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③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其书面语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的近代白话。④现代汉语:“五四”以后。其书面语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2学习古汉语的基本方法:

①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②文选与通论有机结合;

③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现代学习工具;④博学好问、勤于积累、善于总结。

二、古汉语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 1汉初到东晋末:

偏重于文字、训诂研究,是古代汉语语义研究的重要阶段。著作有毛亨《诗诂训传》、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郑玄《毛诗笺》等。2南北朝到明末:

偏重于韵律及音系研究,是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阶段。著作有沈约《四声谱》、陆法言《切韵》、陈彭年《广韵》、周德清《中原音韵》等。3清代:

古汉语研究全面发展并成就辉煌的阶段。出现了一大批古文字、音韵、训诂等国学大师及语言学名著。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上说文四大家)、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刘淇《助字辨略》、陈澧《切韵考》、戴震《声韵考》、阮元《经籍纂诂》、章炳麟《国故论衡》、孙怡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文存》等。

三、什么是文字:

1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2起源: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我国云南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3三大古老文字:

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周有光认为发源于中美洲古土著族的玛雅文字是笫四大古文字﹚

四、汉字的发展(形体演变):分古文字、今文字两个阶段。1秦以前的古文字:

①甲骨文:殷商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文字,主用于占卜。又叫甲骨卜辞、殷墟文字等。

②金文:周代铸在青铜器上的古文字,多为铭记之辞。又叫钟鼎文、铜器铭文。③战国古文字:分秦大篆和六国古文字。秦大篆:战国时秦国古文字,保存于籀文、石鼓文、诅楚文等里面。六国古文字:指与秦大篆同时代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古文字。

④小篆:又叫秦篆,省改大篆而形成的秦代通行的标准文字。《说文•叙》:“皆取《史籀》大籀,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2秦以后的今文字:

①隶书:有秦隶、汉隶之分。秦隶:又叫古隶,相传为秦时徒隶创制,是对小篆的一种简化写法。秦隶承上启下,处于由小篆到汉隶的过渡阶段。汉隶:又叫今隶,汉代通行的标准文字。汉隶承秦隶而来,如果说秦隶是古文字的结尾,那么汉隶就是今文字的开端。

②楷书:又叫真书或正书,是魏晋以来的通行的汉字字体。“楷”有“楷模”、“法式”之义。楷书直接从“八分”汉隶演变来,是综隶、草之长而产生的新字体。③草书:是某种正规书体的草率写法。又分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章草由隶书草化而来,又叫隶草,东汉章帝时命名;今草由章草演变而来,去掉隶草的波折挑法而趋楷化;狂草由今草演变而来,书写快速诡奇,笔画顺势勾连,泼洒随意恣肆。④行书: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今草之间的字体,产生于东汉末年,盛行于晋代。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行书书法代表人物。行书又有行楷和行草之分。3“隶变”及其意义:

“隶变”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结束了古文字的旧时代,开创了今文字的新时期,使汉字的形体发生了由形象的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符号的表意文字阶段的质的变化,并为汉字的进一步声化、符号化和定型化打下了重要的基础。4甲骨文的发现及其意义:

1898年前后,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附近的农民,在耕作中发现了许多奇特的古代龟甲兽骨,有人称其为“龙骨”。“龙骨”经古董商人之手(如山东潍县商人范春清)被带进了天津和北京,作为一种中药材摆进了各大中药房。当时在京城作国子监祭酒的山东福山人王懿荣因患病抓药,则成为发现和收集“甲骨文”的第一人。1900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王懿荣自杀。刘鹗购其甲骨萃印为《铁云藏龟》。此后罗振玉、孙怡让、王国维及郭沫若等在收集研究甲骨文方面均做出了重大贡献。

甲骨文的出土是世界文化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甲骨文的发现在学术上促进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形成,拓宽了古文字学的领域,并且推动了古史的重建;甲骨文又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它的发现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及对现代艺术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五、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1古今字:

古代字少词多,常一字写多词。为减少一字写多词现象,后人便在原字基础上另造新字来专记其中某个词的意义,于是导致了汉字的“孳乳分化”。分化前“一字写多词”的原字被称为“古字”,分化后产生的新字被称作“今字”,两者合称为“古今字”。如“取”与“娶”,“反”与“返”,“昏”与“婚”、“希”与“稀”等都是古今字关系。古今字有两个来源: ①同源分化:意义上有词义分化的同源关系。

为了区分一个词的本义和分化义(又叫孳乳义、派生义等)而另造一个新的区别字,这样形成的古今字就属于“同源分化”。“反返”、“责债”、“取娶”、“奉捧”等。

②同音假借:声音上有音同音近的假借关系。为区分一个词的本义和假借义(指“本无其字,以声託事”的假借造字法)而另外新造区别字,这样形成的古今字属于“同音假借”。如“来麦”、“其箕”、“自鼻”、“辟避”等。2通假字:

又称“古音通假”。古人用字,有时舍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音同音近的其他字来代替,这种写别﹙白﹚的字就是通假字。如《孟子•公孙丑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为通假字,本字应为“叛”)∕《诗.豳风.七月》:“四之日其蚤。”(“蚤”通“早”)等。

通假字中本该使用的字叫本字或正字,被临时借用的字叫借字或通假字。古人用通假字相沿成习,在古音上“音同音近”就可能形成通假字。通假字是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3异体字:

又叫或体字。指语音、意义完全相同而字形不相同的一对或一组字。异体中最常用的叫通用字。如“村”和“邨”,“蚓”和“螾”,“睹”和“覩”等。异体字的成因有:

①因造字方法不同而形成的异体字。如:泪(会意)-涙(形声)/灾(会)-烖(形)等。

②因造字部件(字符)不同形成的异体字。如:畔—泮(形符不同)∕啗—啖(声符不同)。

③因字符结构位置不同而形成的异体字。如:峰-峯 期-朞 胸-胷 鞍-鞌 秋-秌 等。4繁简字:

记写同一词的汉字中,笔画多、结构复杂的叫繁体字,笔画少、结构简单的叫简体字,两者合称为“繁简字”。繁简字各时代都有,今谓“繁简字”,其中繁体字特指古文献中的楷体汉字,简体字特指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化字。繁简字在意义和用法上有以下几种关系:

①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类似于“异体字”关系。如:衆-众 書-书 畫-画 禮-礼 等。②意义、用法有同有异,类似“古今字”关系。如:“舍-捨”在“舍弃”义上是古今字,今简化合并为一个简体“舍”字。“采-採”在“摘取”义上是古今字,今简化为“采”字。

③意义、用法完全不同,类似于“通假字”关系。如:“筑-築”,“筑”为乐器,“築”为建造,两者本无意义联系,只是同音字。今简化将其合为一“筑”字,有人误为“築”是繁体。

六、古汉语词的构成:

▲词的音节构成:单音词和复音词﹙略﹚

▲词的语素构成:单纯词和合成词。仅以复音词为例说明各自的分类。1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共分3类。

①叠音词:又叫“重言”。由两个相同音节重叠构成,主要是拟声摹状。如:关关雎鸠、车辚辚、伐木丁丁、磨刀霍霍(拟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盈盈公府步、杨柳依依(摹状)。

②联绵词:又叫“连语”。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如:流离、参差、仓卒等(双声)∕仓皇、窈窕、逍遥、荒唐等(叠韵)∕缤纷、辗转等(双声叠韵)∕扶摇、狼藉等(非双声叠韵)。

③音译外来词:葡萄、浮屠、罗汉、乌孙、琵琶、天竺、刹那、鲜卑、月氏(ròu zh等。

2合成词:主指复合词,简称复词。由两个或多个语素构成的词。共分3类8种。①并列式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语素构成的复词。又可分为3种: A 同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其词义跟语素义基本相同。如:师旅、封疆、险阻、逾越、愤懑、众庶、货贿等。《报任安书》:“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

B 偏义复词:由两意义相近、相反或相关语素构成,词义偏于一个语素义,另语素只作陪衬。如:治乱、作息、耳目、异同、园圃、寒暑等。《谏逐客书》:“快耳目者,其秦声也。”

C 变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关的语素构成,词义不是语素义简单加合,而是产生新的意义。如:春秋、干戈、社稷、寻常、聪明、规矩等。《论语•季氏》:“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②主从式复词:由两个有主从关系的语素构成。又可分为3种。

A 偏正复词:两语素有偏正关系。如:东宫、百姓、黔首、布衣、夏至、朱门等。B 动宾复词:两语素有动宾关系。如:将军、司令、知县、执事、稽首等。C 主谓复词:两语素有主谓关系。如:霜降、月食、御用、公主、锋利、狐疑等。③加缀式复词:(现汉称为附加式合成词)在实语素前或后粘附一虚语素而构成。分为2种。

A 加前缀的:阿姊、有夏、言采、于役、其凉、薄污等。《韩非•五蠹》:“号之曰有巢氏。”

B 加后缀的:沃若、欣然、沛然、晏如、率尔、铿尔等。《论语•乡党》:“与下大夫言,侃

侃如也。”∕《诗•小雅•裳裳者华》:“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七、文史工具书的分类:

1字词类工具书(字典、词典): ①《说文解字》:

我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著。全书14篇,每篇分上下两部,以小篆字体为据,收字9353个,重文﹙即小篆以前的籀文等古字形﹚1163个,说解文133441字。将所收字分为540部首,并用“六书说”归纳了汉字造字法。

《说文》是一部重要的文字学和训诂学著作。研究者多,形成“《说文》学”。北宋徐铉校订《说文》成流行较广的“大徐本”;其弟徐锴作《说文解字系传》,世称“小徐本”。清代有“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正义》,王筠《说文释例》、《说文解字句读》,朱骏声《说文解字通训定声》。②《尔雅》:尔,近也;雅,正也。

我国最早的-部同义词词典。十三经之一。作者不详。《汉书.艺文志》载《尔雅》共三卷19篇。释词内容分19类: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其中释诂、释言、释训为语词部分,其余是专类解释。释词具体方法是把几个同义词放在一起,然后用一个词作总括性解释,有的也可对个别词另作补充性解释。如《释诂》:乔、嵩、崇,高也。崇,充也。∕《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③《释名》:

我国最早声训词典,东汉刘熙撰。共收词1502条,分为27篇,即:释天、地、山、水、丘、道、州国、形体、姿容、长幼、亲属、言语、饮食、采帛、首饰、衣服、宫室、床帐、书契、典艺、用器、乐器、兵、车、船、疾病、丧制。编排体例大致与《尔雅》同,以被释词为词头,逐条训释。主要从词的读音及名实关系上释词。声训方式有同音相训、双声为训、叠韵为训三类。如《释天》:光,晃也,晃晃然也。/《释水》:涧,间也,言在两山之间也。④《康熙字典》:

清康熙年间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敕编撰。设214部首,收字47035个。据部首笔画多少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12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解字方法是先注音后释义。注音取《唐韵》《广韵》《集韵》《韵会》等韵书的反切;释义主要依《说文》等工具书,先释本义再释他义,并引古书作例证,不同义项用“又”字隔开。正文外附有“辨似”、“补遗”、“备考”等。

﹙《康熙字典》引书、引文存在许多错误,清王引之写《字典考证》,指出其误2500多处﹚

⑤《助字辨略》与《经传释词》:

《助字辨略》为清•刘淇撰,是一部用训诂方法解释古汉语虚词的专门工具书。收虚词476个,按“平水韵”及平上去入四声排列。虚词分“重言、省文、助语、断辞”等30类,训释有“正训、反训、通训、借训、互训、转训”等多种方法。

《经传释词》为清•王引之﹙江苏高邮人﹚著,是一部解释古文献虚词的专门工具书。书中收录先秦与西汉经传著述中单音虚词160个,按古声母喉、牙、舌、半舌、齿、半齿、唇七音排列。收词范围虽小,释词重在说明特殊用法,恰在这一点上超越了前人成果。

(王引之与其父王念孙擅音韵训诂之学,在经传训释方面颇有建树,世称高邮王氏父子)

⑥《辭源》:有新旧两种

旧《辞源》由陆尔奎等编撰,1915年出版正编,1931年出版续编。新《辞源》由国家统一规划自1958年开始修订,1979年开始出版,1983年出齐四册。

新《辞源》是一部以收录古汉语词汇为主的大型工具书,收单字一万多个、词目十万余条。仍立214部首,单字按部首排列,同部字按笔画多少排列,字形用繁体。以笔画部首检字为主,后附四角号码、汉语拼音索引,检索十分方便。注音采用汉语拼音、注音字母、《广韵》反切三种方法,并标明中古音的声、韵、调。⑦《詞詮》与《古书虚字集解》:

《詞詮》为杨树达1928年著,一部文言虚词词典。全书收古书常用介、连、助、叹词及部分代名词、内动词、副词等500余词,先别词性,再释音义,后举书例。原书依旧注音字母编次,并附部首目录;今再版时又加汉语拼音索引附后,方便了查阅。《古书虚字集解》为裴学海1934年编著。以王引之《经传释词》为基础,酌采刘淇《助字辨略》王念孙《读书杂志》俞樾《古书疑义举例》杨树达《词诠》等书之长。收先秦两汉虚字290个,解释较完备。但以守温36字母为编字顺序,给读者带来翻检困难。

⑧《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北大中文系汉语专业师生编。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单字3700多,选收双音词约2000个。书后附《难字表》,收难字2600多。按音序排列,书前有部首检字表,书后附《古汉语语法简介》和《我国历代纪元表》备查。⑨《汉语大字典》:

以释汉字形、音、义为主的大型语文工具书。由四川、湖北组织编写,1984年成初稿,1990年出齐。全书共八卷,前七卷为正文,后一卷收附录、检字表、补遗等。收单字56000左右,字数大大超过《康熙字典》,设200部首。

单字条目用楷书繁体,并注明简化字和异体字,下列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形体,并简要说明其结构的演变情况。注音先用汉语拼音,再用《广韵》《集韵》反切标注中古音,对中古前出现的字再标上古声韵调,对现代字则只注汉语拼音。释义一般按本义、引申义、通假义顺序排列,释本义以《说文》为据又不拘泥。

⑩《汉语大词典》:

以释词语音义源流为主的大型语文工具书。由上海、山东等组织编写,1986-1994出齐13卷,前12卷为正文,每卷首都有该卷部首检字;第13卷为附录,附有音序与笔画检字。收词目37万左右,5000余万字,设200个部首。其编排和注释体例是:字形为繁体与简体、正体与异体兼收;注音兼用现代音和古音(含中古音、上古音);释义先释单字各义项并引书证,再分列以该字为字头的复音词或词组,词语义项力求穷尽。引书证古今兼顾,以便反映词语演变历程。书证凡古代的用繁体,凡现代的用简体字形。2资料类工具书 :又叫类书。①《通典》:

唐代杜佑编撰,是一部关于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资料性工具书。书成于唐贞元十七年,历时三十六年。全书200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九门,门下又分若干子目。所收典章制度上自黄帝,下至唐代天宝年间,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有较高参考与研究价值。

《通典》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论述典章制度的通史,与宋人编的《通志》、元人编的《文献通考》合称“三通”。②《通志》:

宋人郑樵编撰,共200卷,体例仿《通典》。分帝纪、皇后列传、年谱、诸略、列传等目,上自三皇,下迄隋代。其中氏族、六书、七帝、天文、地理、都邑、礼、谥、器服、乐、职官、选举、刑法、食货、艺文、校雠、图谱、金石、灾祥、草木昆虫等内容为全书之精华。③《太平御览》:

宋代李昉等奉太宗命编撰,是一部辑录古籍文献的大型资料类工具书。全书共1000卷,分55门。辑录了古籍材料1600多种,其中多为古籍佚文。书初名《太平类编》,太宗赐名《太平御览》。④《佩文韵府》:

清代张玉书等编撰,成书于1711年(康熙五十年),是一部汇辑词汇、典故等资料的工具书,可供作诗写赋查找典故、词藻之用。该书是在元代阴时夫《韵府群玉》、明代凌稚隆《五车韵瑞》的基础上增补辑录而成的。全书按诗韵排列,故称“韵府”。全书212卷,按平、上、去、入四声标目,每一部收录同韵的字,并注音释义。每单字下辑录尾字与单字相同的词语(即“韵藻”),按顺序排列,并举书证,罗列典故。所列材料以经、史、子、集为序,后面再附以“对语”、“摘句”。⑤《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民国初刘钧仁编撰。全书12集,集中再分部,部中再分画,书前列《笔画检字表》,按地名的第一字笔画查检,在第一字下注反切与《广韵》韵目,下列以字为头的地名。释地名时先介绍地理位置,再介绍曾在此发生过的历史事件。⑥《中国人名大辞典》: 民国初藏励龢等编撰。所载人物“起自太古,断于清末”,“凡群经重要人名、上古圣贤、历代帝王诸侯,及正史有传之人,无论贤奸,悉为甄录”。按姓氏笔画排列,书前列有笔画检字表,书后附有四角号码索引。所释之人,先说朝代、任职,后叙业绩、著述。3图表类工具书: ①《中国历史地图集》:

谭其骧主编。共8册,收304幅地图。按历史时期编排,每册书后都附有《地名索引》,可按部首查检地名。②《中外历史年表》:

翦伯赞主编,1958年初版。全书编入从公元前4500年至1918年间中外重要历史事件,全书按年代顺序编排,方便于查考。③《中国历史纪年表》:

万国鼎编,本书只注历代政权交接年代、年号,不记历史事件。书后附有索引,可按笔画查找帝号年号。④《历代职官表》:

清乾隆年间官修,共72卷。以清设职官为纲,追溯历代职官沿革,先列图表次述官职名称、员额、职责、品级等。4 索引类工具书:

如《二十四史传目索引》《二十五史人名索引》《史记人名索引》《中国地名索引》《中国历史地名索引》《中国古典文学论文索引》《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列宁全集索引》《全国主要报刊资料索引》《四库全书总目及未收书目引得》等。▲《十三经索引》:

叶绍钧(圣陶)编撰。1934年开明书店初版,1982年中华书局出重订。是文、史、哲各科研究者普遍需要的重要工具书。可与《十三经注疏》配合使用,凡十三经的经文都可通过第一字查到所在的书、篇(年)等。重订本在经文索引之后还标明了合订本《十三经注疏》的页数、栏次等。

附中华书局影印重刻宋版《十三经注疏》目录:⒈周易正义十卷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⒉尚书正义二十卷,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⒊毛诗正义七十卷汉毛公传郑元笺唐孔颖达正义。(郑元即郑玄,下同)⒋周礼注疏四十二卷,汉郑元注,唐贾公彦疏。⒌仪礼注疏五十卷,汉郑元注,唐贾公彦疏。⒍礼记正义六十三卷,汉郑元注唐孔颖达等正义。⒎春秋左传正义六十卷,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⒏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十八卷,汉何休注唐徐彦疏。⒐春秋穀梁传注疏二十卷,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⒑论语注疏二十卷,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⒒孝经注疏九卷,唐元宗明皇帝御注,宋邢昺疏。⒓尔雅注疏十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⒔孟子注疏十四卷,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八、古人的名号: 1 古人的命名与取字:

古人有名又有字。相传上古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命名,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行笄(jī)礼(结发加笄)时取字。字,一般由尊辈代为取。古人“名”与“字”之间往往有意义联系。如:屈原,名平字原(尔雅.释地:广平曰原),宰予,名予字子我(予,我也),颜回,名回字子渊(说文:渊,回水也)←名与字同义。∕曾点,名点字皙(说文:“点,小黑也;皙,人色白也。”)←名与字反义。

2上古男子取“字”的习惯方式:

① 周代贵族男子“字”前加“伯、仲、叔、季”以示排行,字后加“父”“甫”以示性别。如:伯禽父(字禽)、仲山甫(字山)、叔兴父(字兴)、仲尼父(字尼)/亦可省称为:

伯禽、仲山、叔兴、仲尼或禽父、尼父等。② 春秋时男子“字”前加尊称“子”。

如:子产(公孙侨)、子犯(狐偃)、子胥(伍员)、子渊(颜回)、子有(冉求)等。男子的尊称“子”可省略,可直接称姓氏与字。如:公孙产、伍胥、颜渊、冉有等。古人的别号和谥号:

别号(别字)一般由自已取,字数不等。如:葛洪→抱朴子、陶潜→五柳先生、苏轼→东坡居士、王安石→半山、陆游→放翁、辛弃疾→稼轩等。

为尊敬他人可以其官职、出生地、做官地等为别称。如:杜工部(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王临川(王安石江西临川人)、柳柳州(柳宗元曾任职柳州)。古代帝王、诸候、大臣死后可据生前事迹给以谥号。如:秦穆公、晋文公、汉武帝(“穆文武景昭”等褒义)/晋灵公、隋炀帝(“灵炀”等贬义)/鲁哀公、楚怀王(“哀怀”等为同情)。附:古人对年令的习惯称谓

【襁褓】婴儿。【孩提、总角】幼年、儿童期。【豆蔻】喻指十三岁处女。【及笄jī、笄年】加笄之年的女子(十五岁)。【冠、加冠、弱冠】20岁男子。【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岁。【花甲、平头甲子、耆qí、耳顺】60岁。【古稀】70岁。【耄耋màodié】80-90岁;

【期颐qīyí】100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九、古代的职官:

中国古代的职官制度大致以秦汉官制为基础,《汉书•百官公卿表》为较早的专门记载。

1中央官制:

① 三公九卿:﹙中央中枢机构﹚ A 三公:

秦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最尊,承皇帝旨意佐理国政;太尉协助皇帝掌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是皇帝“秘书长”,负责监察并协助丞相处理事务。

汉武帝时改太尉为大司马,西汉末又改丞相为大司徒,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合称“三公”,亦称“三司”(都是宰相)。B 九卿:秦汉时中央行政机关的诸长官。

○ 奉常(太常):掌宗庙礼仪。○ 郎中令:管理宫廷侍卫。

○ 卫尉:管宫门近卫军。○ 太僕:管皇帝車马。○ 廷尉(大理):掌刑法。○ 典客(大行令、大鸿胪):管理少数民族和外国来朝等事宜。

○ 宗正:管理皇族事务。○ 治粟内史(大农令、大司农):管租税赋役。○ 少府:管宮廷总务。② 尚书台(尚书省)及其六部(曹): A 尚书台(尚书省):

东汉到隋唐行政总管机构。首长为尚书令,副职为尚书僕射púyè,分曹办事,曹下设司,每曹(部)设尚书一人。(相当国务院及各部)B 六部(曹):

隋前无定制,隋代为“吏、民、礼、兵、刑、工”六部(曹),唐改民部为户部,后历代沿袭以至于清。

○ 吏部:掌官吏。○ 户部:掌土户财税等。○ 礼部:掌典礼科举等。○ 兵部:掌军政。○ 刑部:掌刑讼等。○ 工部:掌工程水利等。六部(曹)各首长为尚书,副首长为侍郎。部下设司,司首长为郎中,司副首长为员外郎,另有属官都事、主事等。③ 台官、谏官和学官:

台官是监察官员的总称,包括御史大夫、侍御史等。∕谏官有谏大夫或谏议大夫等。∕ 学官有翰林待诏或翰林学士等。2地方官制: ① 秦汉时的郡与县: A 郡:

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行政长官为郡守,军事长官为尉、监察长官为监御史。(汉代皇帝子弟封地称国,与郡平级,隋唐时称州;汉改郡守称太守,唐则称刺史)B 县:

郡(州)下设县。一县大致方圆百里,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另有县丞、县尉相助。② 秦汉以后的州、府,道(路),省等:

州、府,道(路),省,均为县上行政区,各代有异。明清地方区划最高为省,省级长官有布政使、巡抚等;省下有道,道有道员;道下有府州,长官知府知州。3古代职官的等级:品、阶、勋、爵 ① 品: 古代把职官分为若干等级,统称为品。曹魏时官分九品,一品最高,九品最低。隋唐九品又分正从,自正四品起每品又分上下二阶,共分三十级。明清时九品只分正从,共十八级。

古代九品之外还有“流外”职官,经考铨可转授“流内”官,称为“入流”。② 阶:

隋把有职务官称职事官,无职务官称散官。唐给散官定品称阶,其官员通称阶官。后沿袭。③ 勋:

自唐始以官号作为酬赏军功的勋号,称为勋,其受勋官员通称为勋官。如: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轻车都尉、骁骑尉等,共十二级。后沿袭,明代还有文勋官、武勋官之分。④ 爵:

我国历代都有封爵制度,但具体内容不同。旧说周代封爵共五等:公、侯、伯、子、男。

汉代封爵为王、侯两等,汉初异姓亦可封王,后来只同姓封王。汉后一般是异姓只封公、侯、伯、子、男等爵号。晋宋后爵号加“开国”示尊贵,如“乐安郡开国公”“曲阜县开国子”。

十、古代行政区域(划):

① 九州:传说中上古时期中原地区的行政区域。

《尚书.禹贡》分九州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② 十二诸侯国:周代分封制形成的行政区域。

《史记》列春秋12主要诸侯国为: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此外还有春秋后期的强国吴越。战国时经兼并成七雄争霸局势,其都城如下:

齐(临淄)、楚(郢,今湖北江陵北)、燕(蓟,今北京)、韩(新郑)、赵(邯郸)、魏(大梁,今开封)、秦(咸阳)。

③ 郡、县设置及其沿革:县自秦以来一直是基层行政单位。A 秦实行郡、县制: 设三十六郡,著名者:陇西、颖川、南阳、邯郸、钜鹿、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河东、上党、太原、代郡、雁门、云中、琅琊、汉中、巴郡、蜀郡、长沙、黔中等。后又增桂林、象郡、南海、闽中,共四十郡。B 汉以后的设置:

承秦制亦设郡(国)、县两级。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唐时郡、州迭改,宋代废郡称州。以后各朝以州统县。(春秋前县大于郡,战国后反之)

唐宋有道、路、府与州、郡相当,元有省、道、路、州(府)、县等。明改省为布政使司,清又改回为省,下设府(州)、县两级。2历代的都城:

○ 夏:相传都于安邑(今山西运城县域)。

○ 商:成汤定都于亳bó(今河南商丘市附近),盘庚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市西)。○ 周:西周都于镐京(今西安市西南),东周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 秦:都于咸阳(今陕西咸阳附近)。○ 汉:西汉长安(今西安附近),东汉洛阳。

○ 三国:魏都洛阳,蜀都益州(今四川境内),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 晋:西晋都洛阳,东晋都建业(后改建康)。○ 南朝:宋、齐、梁、陈均都建康(今南京)。

○ 北朝:北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齐都邺(今河南安阳),北周都长安(今西安)。

○ 隋:都大兴(今西安)。○ 唐:都长安(今西安)。

○ 五代十国:后梁都汴(今开封);后唐先都大梁(今开封),后迁洛(今洛阳);后晋、后汉、后周均都汴(今开封)。

○ 宋:北宋都东京(今开封),南宋都临安(今杭州)。(北宋时辽都燕京,即今北京)

○ 元:都大都(今北京)。○ 明:都北平府(今北京)。○ 清:都顺天府(今北京)。●唐朝陪都(五京):

中京京兆府,西京凤翔府,南京成都府,东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宋朝陪都(四京):

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3古代山河、地名及方位的习称:

① 四渎:指古代的四条河流。江(长江)、(黄河)、淮(淮河)、济(济水)② 五岳(嶽):指古代的五座高山。

东岳泰山(又太山、岱山)、西岳华山(又太华)、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③ 关、山: 【关】

汉代前特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内)。先秦著述所说的“关内”、“关外”、“关东”、“关西”等皆以函谷关为标座。明清以来“关”特指“山海关”,“关东”、“关外”、“关外”等特指山海关外的东三省。【山】

在汉代前特指崤xiáo山(今河南洛宁县北)。战国时秦据崤山以西,故“山东” 泛指地处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六国。今“山”多指太行山,如今说“山东”、“山西”两省大致以太行山为界。④ 古代的同名异地和同地异名:

A 同名异地:都城名相同,但不在同一个地方。如:

北京:唐五代指今山西太原,宋指今河北大名,金指今辽宁凌源。

南京:唐指今四川成都,宋指今河南商丘,辽指今北京,金指今河南开封。B 同地异名: 北京:春秋至南北朝称蓟,辽称燕京,金称中都,元称大都,明称北平府,清称顺天府。

南京:战国时为楚国金陵,秦改秣陵,三国吴称建业,晋改建康,隋改丹阳郡,唐置江宁郡,北宋称江宁府,南宋称建康府,明称应天府,清称江宁府。⑤ 古代方位习称: A 六合、八荒:

“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西、南、北。

“八荒”:古代泛指远离中原的地方,即:“八”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荒”指荒远或蛮荒之地。

B 阴、阳:山之北、水之南称阴,山之南、水之北称阳。如:“汉阴”、“汉阳”分别处于汉水之南、汉水之北。

C 江左、江表:长江以东为江左,长江以外(南)为江表。

十一、古代的天文与历法: 1古代天文常识: ① 黄道:

古人想像的太阳一周年运行的轨道。地球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从地球上可看成是太阳在天空中移动一圈,太阳移动的这条线路叫黄道。它是在天球上假设的一大圆圈,即地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于春分和秋分点。② 七曜:又叫七政。日、月与五星(金、木、水、火、土)的合称。

○ 金星:古曰明星、太白。色银白,亮度特强。黎明见东方曰啓明星,黄昏见西方曰长庚星。《诗•小雅•大东》: “东有啓明,西有长庚。”

○ 木星:古曰岁星。岁星绕天一周为十二年,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由西向东分为十二等份以纪年。《国语•晋语四》:“岁在寿星及鹑尾,其有此士乎?”

○ 水星:古名辰星。《史记•天官书》:“辰星之色。春,青黄;夏,赤白;秋,青白…;冬,黄而不明。”

○ 火星:古名熒惑。《论衡•变虚》:“是夕也,火星果徙三舍。”

○ 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史记•天官书》:“木星与土合,为内乱,饥。” ③ 三垣:天文学上指三个大星空区域。

A 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B 太微垣: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C 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④ 二十八宿:天文学上指二十八个星宿,亦即二十八个星空区域。

古人将二十八宿又分为东、西、南、北四方,并把每一方的七个星宿想像成一个动物。

A 东方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 B 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 C 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 D 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

古人说的“星宿”不是指单颗的星,而是指邻近若干星的集合体。如“斗宿”是把七 颗星联起来想像成古代舀酒的斗;“箕宿”是将四星相联系再想像成簸箕的形状;“参宿”是三星一线等。⑤ 十二次(宫):

中国古代将黄道附近一周天按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十二等份,每等份都有二十八宿中的

某几个星宿作为其标志,并用以说明日月五星的运行以及节气变换等现象,这十二等份被称为“十二星次”,简称“十二次”。

西方古代也把黄道南北八度内的空间叫黄道带,也按由西向东的方向将其分成十二等 份,叫做黄道“十二宫”。西方古代的黄道“十二宫”与我国古代的“十二次”大致相当。

十二次:星纪 玄枵 诹訾 降娄 大梁 实沈 鹑首 鹑火 鹑尾 寿星 大火 析木 十二宫:摩羯 宝瓶 双鱼 白羊 金牛 双子 巨蟹 狮子 室女 天秤 天蝎 人马

十二、古代历法常识: ① 年、岁与阴、阳历〔曆〕: A “年”与阴历:

“年” 古代指阴历年。古人以太阳出没(昼夜交替)一周期为一“日”,以月亮盈亏(月相朔望变化)一周期为一“月”。这种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叫阴历。B “岁”与阳历:

“岁”古代指阳历年,也称“朞jī”。古人把太阳运行一周天(实为地球绕太阳一圈)称一“岁”。这种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就叫阳历。太阳年(或称回归年),指太阳过春分点循黄道东行又复回春分点的时间,约365天。《书经•尧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我古代有夏、殷、周三代历法,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殷建丑、周建子﹚,合于农事、传之于今。我国古代历法既非阴历又非阳历,实为阴阳合历。②平年与闰年:

平年与闰年﹙闰月﹚都是阴历的设置。阴历的平年有十二个月,其中六个大月各三十天,六个小月各二十九天,全年共354天。阳历的一个太阳年有365.25天,比阴历的平年多11.25天,积三年就相差一个月以上的时间。为使年均长度约等于太阳年,并和四季调和,故约三年置一个闰月。有闰月的年是闰年,闰年有十三个月,计383天。中国阴历所置的闰月,就是为解决阴阳历矛盾的。③ 四时(四季):

古人根据气候寒暖将年分成季节。商和西周前期只分春、秋两季(二时),所以古代常称“年”为春秋。后来春秋二时再分出冬夏二时,合为“四时”。古书所列 “四时” 顺序常为“春→秋→冬→夏”,与现在“春→夏→秋→冬”的顺序不同。④ 月份与节气: A 十二月份及其代称:

古人把一年分为十二月,四时中每季各含三个月。古代对每季三个月习以“孟、仲、季”代称。

孟春(正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孟夏(四月)仲夏(五月)季夏(六月),孟秋(七月)仲秋(八月)季秋(九月),孟冬(十月)仲冬

(十一)季冬

(十二)。B 二十四节气:阴历把每月分为两个节气,一年二十四节气。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⑤ 朔、晦、望、弦:农历每月的四个不同月相。

A朔:朔在农历每月初一,即所谓日月合朔之月相。古人重视朔日,并以之确定时序。

B晦:晦在每月最后一天。夜晚看不到月光。

C望:望在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亦称既望)。这时地球运行到日、月中间,日、月此升彼落,一东一西,遥遥相望,故月相叫望。

D弦:月亮与太阳成九十度角时的月相叫弦,初七、八日为上弦,二十二、二十三日为下弦。⑥ 古代的纪年法: 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按王公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公元前770年,周记为平王元年、秦记为襄公八年等。汉武帝始用年号纪元,如建元元年等。这是史学上的传统纪年法。战国时天文占星家始据天象纪年,而有了星岁纪年法。星岁纪年主要有以下三种: A岁星纪年:

岁星即木星。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故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由西向东分为十二星次﹙星纪 玄枵 诹訾 降娄 大梁 实沈 鹑首 鹑火 鹑尾 寿星 大火 析木﹚,并以纪年。《国语•晋语》:“君之行也,岁在大火。” B太岁纪年:

古人假想有一太岁由东向西与岁星逆行,以之纪年为太岁纪年。古人把太岁运行一周天分为十二等份,并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支,是为十二辰。十二辰与岁星十二星次的运行方向与顺次相反。C干支﹙甲子﹚纪年: 远在商代以前,古人就已用十“天干”配十二“地支”得“六十甲子”的方法来纪日,后又用之纪年。“六十甲子”的组合排列顺次如下: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⑦ 古代纪时法:

古人以一昼夜为一日,一日分为十二辰,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纪时,谓“十二辰纪时法”,所纪之时为之“时辰”。

时辰从半夜算起,叫子时。今以夜间23时到次日凌晨1时为子时,以此类推:1-3时为丑时,3-5时为寅时,5-7时为卯时,7-9时为辰时,9-11时为巳时,11-13时为午时,13-15时为未时,15-17时为申时,17-19时为酉时,19-21时为戌时,21-23时为亥时。

十三、古代的(传统)节日: 1元旦:

亦称元日,即正月初一。有祭神贴符习俗,后演变成贴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

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人日:

正月初七。传:初一鸡日,初二狗日,初三猪日,初四羊日,初五牛日,初六马日,初七为人日。《太平御览》引《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谓为人日,采七种菜以为羹。” 3上元:

又称元宵、元夕、元夜,正月十五日。旧俗元夜张灯,故称灯节。宋朱淑真《生 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又: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4社日:

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节日。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秋社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秋分前后)。乡邻在土地庙集会,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杜甫《遭田夫泥饮美严中丞》诗:“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 5寒食:

清明前两日,禁火寒食之日。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宁死不仕的隐者介之推而下命禁火之事,后演变为寒食节。《荆楚岁时记》说冬至后一百零五日谓之寒食。实际有时是冬至后一百零六日,故元稹《连昌宫词》有句:“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6清明:

为踏青和祭扫亡故亲朋之日。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7上巳:

原为水边采兰驱邪活动,后演变为郊外春游、水边宴饮节日。原是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曹魏后定作三月三日。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8端午:

又叫端阳,五月初五日。“端”有“初”义。传说是屈原投江自溺日子,人们争渡相救,后演变成划龙舟;人们向江中投粽子以护屈原身体,后演变成吃粽子。唐后端午节被规定为大节日,朝廷常有赏赐。9伏日:

夏季暑热最盛、需伏隐避暑之时日。伏日有初、中、末之分,分指夏至后第三、第四及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伏日一般指初伏日,即入伏;结束为出伏。古时伏日有祭祀活动。10七夕:

七月初七日。传为此夜天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地下妇女穿针乞巧(向织女乞求智巧)。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tōu石为针,陈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11中元:

七月十五日。佛教有目连作盂兰盆经救堕入饿鬼道母亲的故事。后视中元为鬼节,有施救饿鬼等活动。12中秋:

八月十五日。传统的家人团圆共赏明月之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13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日月均为阳数,故称重阳。古有登高而饮插萸免灾之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4冬至:

古人认为冬至是节气之起点。《史记•律书》:气始於冬至,周而复始。冬至后白天渐长,俗“冬至一阳生”。杜甫《至后》: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15腊日:

又叫腊八。十二月初八日。古代把岁末祭神叫腊,故十二月叫腊月。《说文》“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古人还有击鼓逐疫之俗。今人仍留吃腊八粥的习俗。16除夕:

腊月最后一天晚上(年三十或二九)。这一天叫“岁除”,有除旧布新义。除夕夜人们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十四、古代的礼俗: 1冠礼:

周代贵族男青年举行的加冠仪式。周代贵族男子二十岁时由父亲在宗庙里主持冠礼。行礼前先筮日、筮宾(选定日期来宾),行礼时由来宾加冠三次,先加缁布冠,表示从此有治人特权;次加皮弁(biàn),表示从此要服兵役;最后加爵弁,表示从此有权参加祭祀。来宾敬酒后去见母亲,再由来宾取“字”,后见兄弟姑姊,最后戴礼帽穿礼服带礼品去见国君卿大夫和乡先生。主人向来宾敬酒赠礼品后,礼成。男子二十岁结发冠礼后可以娶妻。

周代冠礼来于氏族社会“成丁礼”。氏族社会男女成熟后参加成丁礼后成氏族正式成员。2笄礼:

周代贵族女青年举行的结发加笄礼。贵族女子十五岁许嫁时要举行结发加笄礼,表示年届“成人”可以出嫁了。结发:在头顶上盘成发髻,以别童年发式。笄盘发所用簪子。3婚姻之俗:

春秋时的随嫁制度→媵。春秋时诸侯娶一国女为妻(嫡夫人,正妻),女方以姪(兄弟之女)、娣(妹妹)随嫁,另有两个和女方同姓的国家也送女儿陪嫁,并也有姪、娣相从,这些陪嫁的女子统称为媵。媵非正妻,但地位较尊贵,故与妾、嬖人不同。4六礼→古代婚嫁程序: ①纳采②问名③纳吉④纳徵⑤请期⑥亲迎。5丧葬之俗:

○ 复:初死,生者要上屋顶面向西北为之招魂。○ 沐浴:为死者浴身。见《礼记•丧大记》所载。

○ 殓:有大小殓之别。小殓给尸体裹上衣衾,大殓把尸体放入棺材。殓时死人口里须饭含(饭是把米放在其嘴里,含是把玉放在嘴里)。○ 殡:殓后停丧待葬叫殡。灵柩送葬地叫出殡。

○ 殉葬:殷代奴隶主有人殉制度,后世改以“俑”(木或土制的人偶。孔子反对用俑,曾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商周至战国贵族殉葬物有车马器物等,秦始皇有大规模兵马俑。

○ 棺槨:贵族墓大多棺外有槨,有的有多重。

十五、古代的用器﹙什物﹚: 筵、席:古人铺在地上的席子。古人习惯席地而坐。筵为垫席,稍大些,席在筵上供坐用,稍小些。后筵、席连用代指酒筵。烛、灯:古代的烛非今之蜡烛,而是火炬。《说文》:“烛,庭燎大烛也。”庭燎即大火炬,用苇薪制成,可立于地上;烛,麻秸制成,可手持者。古灯状如登﹙瓦豆﹚,故作燈、镫,战国已有。古代点灯用膏﹙兽类脂肪﹚,用植物油则是后来的事。耒、耜:古代耕具。《说文》“耒,手耕曲木也。”耒上端勾曲,下端分叉;耜,下端是圆头木板,后嵌入青铜或铁片,为犁的前身。4鼎、鬲lì、甗yǎn、釜、甑zèng:

古代炊具。鼎,煮肉盛肉用三足器,圆形或方形,鼎口有双耳;鬲lì,煮饭用似鼎三足﹙空心﹚器;甗yǎn,蒸饭用器,上层似甑蒸饭用,下层似鬲可盛水;釜,似锅,用处如甗的下层;甑zèng,似盆,放在釜上,相当于甗的上层。5簋、簠、豆:

古代食具。簋guǐ,盛饭用,圆腹圈足双耳;簠,用途同簋,长方形;豆,盛食品,如今之高脚杯。古代木豆叫做豆,竹豆叫做笾,瓦豆叫做登。豆,有的有盖,有的无盖。《诗•大雅•生民》:“于豆于登。” 6 箸、梜:古代的筷子。尊、觥gōng、罍、壶、爵:古代盛酒或饮酒器。《诗•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我姑酌彼兕觥”。爵,温酒器,下可举火。盘﹙槃﹚、匜yí:古代的盥洗用具。匜像一只瓢,有把有足有盖,用来浇水洗手;槃在下接水,又叫“承槃”。床、几:木制用具。床﹙牀﹚,既可作卧具,又可作坐具。《诗•小雅•斯干》:“载寝之牀”指卧具;《孟子•万章上》:“舜在牀琴”指坐具。几,长方形,不高,坐时可凭几。

第四篇: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简答

1、字母

字母就是表示古代声母的代表字。

2、五音

早期音韵学著作中分析声纽的术语。所谓五音,是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五音中,唇音又分为重、轻唇音,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齿音又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

3、清浊

从发音方法来分,清音是不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浊音是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振动。

4、阴声韵

阴声韵,简称阴声,指无韵尾或以元音 [-u][-i]收尾的韵,如表中的戈果过韵和脂旨至韵。

5、阳声韵

阳声韵,简称阳声,指以鼻音[-m][-n][-ᵑ]收尾的韵,如表中的侵寝沁韵、真轸震韵和东董送韵。

6、白话

古白话指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以北方口语为基础。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7、文言

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文言有两大特点:第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第二,它带有人为的仿古性,因此是超越时代的。

8、六书

六书是战国以后的人根据汉字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9、许慎对六书的定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0、四体二用

清代学者戴震提出,是对六书的分类情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

11、古无轻唇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只有重唇音帮、旁、並、明。后来的轻唇音都是由重唇音分化来的。

12、古无舌上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知、彻、澄等舌上音,这类音中古时期才从端、透、定等舌头音中分化出来。

13、异体字

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同的字。

14、集解

集解,又称集注、集说,汇集众家对某一著作的解说,加以选择并加上自己见解的一种注释方法;它不是集各家之说,而是通释经传。

15、本义

词的本来的意义,是造字时代的词义,是指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而不是汉语发生时代的原始义或最初义。本义是词义系统的核心,本义和引申义是相对而言的。

16、引申义

由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繁衍派生出来。补充部分:

17、怎样分析词的本义?

答:首先,探求古义当分析古字字形。

其次,不能分析假借字字形去探求本义。

再次,探求本义不仅要分析字形,还要有古代文献的材料加以证实。

18、举例说明词义的引申方式。

答:1.直接引申(又称辐射式引申)。指从本义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

2.间接引申(又称链条式引申)。指从引申义再进一步引申出来的意义。3.综合式引申。连条式引申和辐射式引申交错在一起的引申。

19、举例说明词义的引申途径。

答:

1、类比:是指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可以通过类比的途径实现引申。所谓相似,或是形貌相似,或是功能相似。如:斗(盛酒器、北极星),骨(骨骼、骨气)。推演:是指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可以通过连类而及的途径实现引申。

2、推演:是指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可以通过连类而及的途径实现引申。如:甲事物和乙事物具有标志作用,借甲代乙。齒:本指门牙,泛指牙齿。牙齿的生长情况标志著幼小、壮老,由此引申为年龄。

20、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从本义和引申义表示的内容范围或概念特点来看,词义引申的基本趋势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

例如:“江”、“河” 由专指长江、黄河引申为泛指河流,“匠”由专指木匠引申为泛指工匠,“好”由女子貌美引申为泛指美好,“涉” 由淌水过河引申为泛指过河,都是词义由个别引申为一般。再如:“道”、“術” 由道路引申为途径、方法,“权”由秤锤引申为权力、权变,“骄” 由马高大,引申为骄傲、自高自大,“析”由劈木头引申为分析、辨析,都是由具体引申为抽象。

21、指出下列各组字哪些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并说明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的条件:

村——邨 雕——彫 睹——覩 斗——鬥

修——脩 泪——淚 游——遊

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宇有以下几组: 村一一邨 睹一一覩蹟一一跡 淚——泪 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指读音(通常包括古音)相同,意义(通常包括本义和各个义项)相同,而形体不同的文字。“修——脩”在古书中的通用只是同音通假的关系,“雕——彫”“游——遊”的本义也不相同,它们只是繁简字的关系,所以它们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

分析题

古书注解的体例

毛亨所做的传(西汉)--“笺云”--郑玄《毛诗笺》(东汉)----陆德明《经典释文》所注音(唐)

【疏】代表孔颖达所做的解释《毛诗正义》(唐)

词类活用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曹子手剑而从之。”“手”本是名词,句中是动词“拿”的意思,还带了宾语“剑”,临时具有了动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就是词类活用。

《水经注?巫山、巫峡》:“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句中的“东”字本来是个方位名词,这里临时具有了动词义“向东流”,作谓语,是词类活用。

《蝜蝂传》:“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句中的“高”、“大”原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临时具有了动词义,用作谓语,也都是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是:

1.两者表达的含义不同。使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而意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如《史记?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前例的“活”是使动用法,其含义是主语“臣(指张良)”使宾语“之(指项伯)”活了下来;后例的“美”是意动用法,其含义是主语“吾妻”认为宾语“我(指邹忌)”长得漂亮。

2.两者的使用范围不同。能够有使动含义的词有动词与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等,而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名词的活用。

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1.“于”字被动句式

将介词“于”放在动词的后面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如《孙子兵法?行军篇》:“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擒于人”即被他人擒获。2.“为”字被动句式

将介词“为”放在动词的前面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有时“为”后的主动者可以不出现。如《韩非子?五蠹》:“而身为宋国笑。”“为宋国笑”即被宋国人耻笑,出现主动者“宋国”;又《战国策?燕策三》:“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戮没”即被杀戮,“为”后没有出现主动者。3.“为„„所”被动句式

“为”字被动句式的动词前加“所”字构成。主动者置于“为”与“所”之间,有时主动者可以不出现。如《汉书?霍光传》:“卫太子为江充所败。”“为江充所败”即被江充败坏,“为”与“所”之间出现了主动者“江充”;又《张中丞传后叙》:“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为所杀”即被杀害,“为”与“所”之间没有出现主动者。4.“见”字被动句式

将“见”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被动句式,不能引进主动者。如《韩非子?说难》:“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见疑”即被怀疑。5.“见„„于”被动句式 是“见”字被动句与“于”字被动句的结合,“见”放在动词前表被动含义,“于”放在动词后引入主动者。如《史记?楚世家》:“必见欺于张仪。”“见欺”即被欺骗,又用“于”引入主动者“张仪”,“见欺于张仪”即被张仪欺骗。6.“被”字被动句式

将“被”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被动句,也可由“被”直接引进主动者。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谤”即被毁谤,“被”不引入主动者;又蔡邕《被收时表》:“臣被尚书召问。”“被尚书召问”即被尚书召去问话,“被”引入主动者“尚书”。

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是不是判断词,为什么?

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都不是判断词。因为它们都不具备判断词的性质。

“乃”、“即”是副词,在判断句中起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便”等,所以当汉语中出现判断词“是”以后,它们还可以用在“是”前,构成“乃是”、“即是”等,可理解为“就是”、“便是”。

“维”也可写作“惟”,它是句中语气词,起引出谓语作用,不仅可以用于判断句中,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句子中。如《尚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惟始作乱”即开始作乱,不能理解为“是开始作乱”,故“维”不是判断词。“非”也经常用于判断句的谓语前,它是否定副词,不是判断词。

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被动句有什么不同形式 1.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前句是,无标志。

2.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是,“见„„于”式。

3. 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汉书?张骞传》)

前句是,“于”字式。

4.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后句是,“为„„所”式。

5. 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前句是,无标志。

6.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汉书?张骞传》)后句是,“为„„所”式。

7. 才高见屈,遭时而然。(《论衡?自纪》)前句是,“见”字式。

8.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许行》)后句是,“于”字式。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

1.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陋:形容词意动用法。“陋之”即“认为它(小丘)不好”。2.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子路从而后》)

食、见:动词使动用法。“食之”即“让他(子路)吃”,“见(现)其二子”即“使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

3.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朝:动词使动用法。“朝秦楚”即“使秦国、楚国来朝拜”。4.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来:动词使动用法。“不能来”即“不能来之”,也就是不能使“远人”归顺的意思。

5.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降:动词使动用法。“降巡”即“使张巡投降”。6. 诸将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弱:形容词使动用法。“弱秦”即“使秦国变弱”。

7.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后一个“君、臣、父、子”名词活用为动词。“君君”即国君要像个国君,“臣臣”即大臣要像个大臣,“父父”即父亲要像个父亲,“子子”即儿子要像个儿子。

8.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膑》)善:形容词意动用法。省略了宾语“之”,“善之”即“认为他(孙膑)好”。客:名词作状语。“客待之”即“像对待客人一样地对待他(孙膑)”。

9.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的意思。

10.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云、响、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云集”即像云一样地聚集,“响应”即像回音一样地应和,“景从”即, 像影子一样地跟从(“景”是“影”的古字)

阅读题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除,这里表示被动,是没有任何标志的被动。被动句

2制,岩邑也。判断句

第五篇:学前教育学必记知识点(五)

第六章幼儿园课程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概述

1、概念: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幼儿园课程的要素(1)课程目标(2)课程内容(3)课程组织(4)课程评价

3、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1)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2)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3)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目标

学前教育课程目标是幼儿园力图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

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活动目标 在目标纵向层次化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观察研究,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

2、把握目标实现的“梯度”,层层分解目标,使之具体、细化。

3、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水平层次的活动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1、目标表述的角度:分别从教师和儿童的角度表述。

2、目标表述的性质

行为目标是一种用可观察到的或可测量的儿童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行为目标一般包括三要素:(1)核心行为(2)行为产生的条件(3)行为表现的标准。表现性目标描述的是幼儿身心的一般变化,而非某种特定行为。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1、课程目标规定了内容的范围与要求。

2、课程内容是目标的体现与依托。

二、选择与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

1、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地发挥各领域的教育作用。

2、幼儿学习的内容,应当符合幼儿期的年龄特点和幼儿期的生活。

3、幼儿学习的内容具有时代性、丰富性。

4、适合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要,对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挑战性。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1、关于自己及其周围世界的粗浅的知识经验。

2、关于基本的活动方式方法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3、关于发展幼儿智育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经验。

4、关于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的经验。

第四节幼儿园课程实施

一、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

1、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2、日常活动和生活

3、学习环境

4、家园合作

5、游戏

二、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因素

1、组织制度因素

2、时间因素

3、物质空间因素

4、教师因素

三、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

1、集体活动

2、小组活动

3、个别活动

第五节幼儿园课程评价

一、学前教育课程评价的内涵

学前教育课程教育评价是对学前教育课程进行考察和分析,以确定其价值和适宜性的过程。

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

1、评价目的——为什么评

课程评价目的分两种:研究、完善和发展课程;管理课程。

2、评价内容——评什么(1)课程方案评价(2)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a、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反应。b、教师的教育态度和行为。c、教师与儿童互动的质量。

d、儿童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利用。(3)课程效果评价

3、评价主体——谁来评

课程评价的主体指的是课程评价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

教师和儿童既是课程评价的“对象”,又是课程评价的主体。而在多元评价的主题中,教师与幼儿则是主体中的主体。

4、评价标准和指标——按何标准评

从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影响看,它具有导向、鉴定、诊断、改进等作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应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准确性,有用性,合法性,可行性。

5、评价类型与方法——怎样评(1)评价类型

按评价的功能和进行的时间划分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评价的方法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按参照体系分类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2)评价方法

评价应该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应该根据评价目的与评价内容,综合采用观察、谈话、测验、作品分析、调查、档案分析等多种方法。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量化评价方法和质性评价方法。

下载考研古代汉语必记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考研古代汉语必记知识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职考研必记十点心得

    在职考研必记十点心得研究生考试网近几年的知识大爆炸的原因使然,很多在职工作者都需要去给自己充电才能满足日益进步的时代需要。面对此境,在职考研成了很多人的选择。如果说......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5篇)

    因为有知识,我们上了太空,我们延长了人均寿命。更因为有知识,我们超出生死,不再疑惑。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古代汉语知识点11.押......

    2018法律硕士考研刑法学必背知识点100条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018法律硕士考研刑法学必背知识点100条 81、只有真真正正的控制人质、近亲属等第三方基于对人质"人身安危"的担忧而交付财物的,才能认定......

    中考语文名著知识点归纳—中考必记考点

    中考语文名著考点整理 名著复习法: 1、熟悉名著中的开篇词以及相关的重要句子 例(1)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红楼梦》 (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2018法律硕士考研刑法学必背知识点100条(5篇模版)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018法律硕士考研刑法学必背知识点100条 41、使用假币罪的两个考点总结如下:"使用",既可以是以外表合法的方式使用(如购物、存入银行、赠......

    62012考研《政治》近现代史纲要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近现代史纲要必背知识点通过近两年的考研政治真题出题规律来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容易命题的的考点就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周年纪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上的今年或今天。......

    考研政治 马原知识点大题必背

    考研政治 | 马原知识点大题模板必背 考研政治中,马原是很重要的版块,在大题中马原出现的位置一般都有34题,内容经常变,但是考察的知识点比较集中,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考马原知识点大......

    古代汉语必背的五篇文章

    巫山 巫峡 原文: 标题:巫山巫峡 作者或出处:《水经注》 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江水历峡,东,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