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日本史饮食文化
2015学年秋季学期“日本史”课程作业
浅谈日本饮食文化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美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的各种美食就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其中日本的寿司、料理等美食就在其中。本文就日本的饮食文化为切入点探讨日本饮食文化特色及文化内涵,意在更深入了解日本饮食文化,同时更好地体会日本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日本饮食文化文化起源 文化特点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从其变化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社会的发展。自古有云“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类最基本而本能的行为表现,最先得到认知和解决的就是“食”,可见食是一切事物的基础,食物中隐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饮食文化总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特点,如果说中国饮食热情洋溢的话,那么日本饮食则含蓄朦胧。
一、日本饮食文化的起源
日本饮食与中国饮食都属于东方文明产物,日本文化很大一部分承袭于中华文明,饮食也不例外。奈良时代,生食及同样的食材用器具来烧、烤、煮烹饪方式,食材以鱼类、海藻类、蔬菜、鸟兽类繁多,从古代经平安时代至今,使用上无很大变化。平安时代日本与中国的交流很是频繁,有了很多的新技法加入,此时日本油炸品的出现,奠定了制作基础。镰仓时代,佛教的不杀生思想的影响,因此多以植物、蔬菜类、海藻类为主。室町时代,在材料和技艺上都有很大的进步,产生了种种形式与流派,因此出现了“本膳料理”。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出现“怀石料理”。明治以后,随着西洋文化的传入,日本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影响至今。
但是日本是一个富有创造思维的民族,特定的自然环境,有限的自然资源,促使他们不断创新,进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二、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
(一)多生鲜海味
日本人认为火是破坏树木森林的元凶,应该避免使用,提倡用生食来训练自己与生俱来的味觉;同时日本人尊崇“万物有灵”,对屠宰牲畜食用,以为大不敬。而且平原较少不适宜饲养牲畜,因而日本人不大食用牛羊肉;另一方面,日本资源匮乏,造就了日本人对自然资源自始而终的危机意识———浪费资源可能会导致民族灭绝。由此日本人联想到烧菜时应该惜油、省油,久而久之便发展为以清淡为主的日式菜肴,这样的风土人情便造就了日本菜①肴多食生鲜海味的特点。
(二)顺应季节品尝鲜味
日本人认为应时令的蔬菜水果顺应季节生长,采自然之精华,激素含量也相对较低,是最新鲜的美味佳食,所以只有食用时令性的成熟生物才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长寿饮食
所谓的“长寿饮食”正是源于日本。提倡食材应当选用当地耕种的天然有机的食品,以蔬菜、谷物、汤、豆类为主,辅以些许的鱼、海产品、水果、坚果等,使用健康的烹饪方式(水煮、蒸、炖)来制作。在食用时细细咀嚼慢慢品味,用平静温和的心态对待饮食和生活。日本的长寿食物包括: 昆布、鱼类、绿茶。昆布除了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外,而且含有大量碘和纤维。日本人在日常料理中都会加入昆布,昆布可预防和治疗甲状腺肿大、高血脂、淋巴腺病、机能减退症、皮肤病和状腺血管硬化症等。深海鱼(沙丁鱼、青花鱼等)中 ①刘笑明,《日本国家概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 2015学年秋季学期“日本史”课程作业 的 DHA 可以改善认知能力和记忆力,EPA 能降低血液中的有害胆固醇和中性脂肪,防止动脉硬化,预防中风及老年痴呆症。绿茶中的儿茶素、活性物质能防止动脉硬化和前列腺癌。
(四)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日本人时时刻刻都把资源匮乏铭记于心,在饮食制作方面,他们绞尽脑汁考虑如何使用贫乏的食材不能浪费一丁一点,最大限度地用最天然的烹饪方式做出美味的人间佳肴。
(五)“色、形、味”俱全
日式菜肴不太讲究能吃出什么别样滋味,但却十分注重形”和“色”。究其原因,是因为日本国土面积狭窄,人口相对较多,不损坏自然景观是自古以来的风俗。加之,四面环海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日本四季分明、空气湿润、绿色植被丰富的特点,由此而产生的对色彩的审美倾向也影响到了饮食。日本料理非常重视每道工序中的“形”和“色”。从制作过程中把每种食材都切成适合进食的大小,到烹饪完成装盘、摆盘、色彩搭配讲究之多,形状之美,令人难以想象。所以,在日本的烹饪艺术中是不能直接把做好的食物倾倒在食器中的。什么样的食物应该选用什么样的食器,如何摆放于碗碟中,各种食物的色彩如何搭配,这些
①远远比调味更重要。日式料理就像自然景观中的一束花朵,用来点缀着人们的餐桌和生活。
(六)对食器的讲究
日本人不仅注重菜肴的“形”,甚至对食器也十分讲究。食器的形、色、材质种类繁多,选择时要根据菜的品种或是季节去考虑。当代日本人多选用古雅质朴的陶器和纹理清晰的木器制作食器,色彩多为土黄、黄绿、土黑、磁青或石青,有时也会有用黄色和褐红来作点缀。日本盛器的形状独树一帜,不限于某一种形态,除被普遍使用的圆形和椭圆形之外,长方形、四方形、八角形、菱形,瓜果状、叶片状、莲座状、船状,对称的,不对称的,都会被采用来制作成形。而描绘在食器上的图案,或是雅致的枫叶,或是一片诗情画意的云彩波浪,或是一整面的五彩锦绘。所有这些就像一个个极致的手工艺品会随时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和视线中。
(七)善于吸收优秀的外来饮食文化
一些有代表性的日式料理受到了外国料理的影响,根据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加以改良发展而来。其中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尤为突出。唐代,鉴真东渡日本带去的干蒸饼、薄饼等,日本人依样仿制成适合日本人口味的“唐果子”;在中国的日本留学生把唐代的岁时食俗引入日本,日本人根据自己国家的传统和饮食习惯加以改进并发展出相似的品种。此外,日本还从中国引进了饺子、面条、馄饨和制酱法等,并加以改进逐渐发展成具有日式特色的各种②面食料理。
三、其他的饮食文化
(一)餐后折断筷子的习惯
一百五六十年前,日本人出行都会携带个人专用筷,在他们的心目中,用他人使用过的筷子简直是匪夷所思,因为这根本不符合日本嗜好洁净的习惯。日本在江户时代形成了大众社会,民众开始在街上热闹地往来。在江户后期出现了相当于今日街头出售的被称为“二八荞麦面”的素食小吃,于是方便筷就应运而生。以往有不少人在外吃完荞麦面时,常常会折断筷子,为什么要折呢?因为人们觉得筷子是属于个人专用的物品。只能为我所用,不能让自己的灵魂留在上面。这种现象的深层理由或许缘于以前的筷子多用柳木做成,而在古日本,人们认为柳树是神灵显灵时的替身,为了不让他人使用自己使用过的筷子,用后必须折断。而餐刀、③叉子等餐具就不存在这一问题,没有专属一人之说,在日本人眼里它们都是可以公用的。①②冬明,《日本美食》[M],成都: 成都时代出版社,2009 韩方红,《日本文化概论》[M]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③西日本新闻社,《餐桌的对面》[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 2015学年秋季学期“日本史”课程作业
(二)吃东西的双重意义
在日本人眼中,吃东西像热水浴一样,既是大肆享受的一种乐趣,也是为了锻炼而加诸于人的一种修行。作为一种余暇之道,日本人尽情享用由无数道菜组成的美餐,每一道菜只有真正的一点点的量,食客不仅品尝其味,还欣赏形与色。但在其他场合强调的是约束。比如在佛教寺院里的僧侣们,他们在饭前的祈祷中请求让他们记住事物仅仅是一种药,意思是那些修炼自己的人不应该把持东西视为一种享受,而只应该把它作为一种需要。按照日本人的观念,被迫断食是测试一个人“坚强”程度的绝好的试金石。正如放弃温暖和睡眠一样,断食也是一种证明某人能够“忍受苦难”并能像武士那样“叼牙签”的好机会。一个人面临无食可进的考验的时候,会由于精神胜利而增加他的力量,不会因为缺少热量和维生素而减弱他的力量。日本人并不承认美国人的营养与体力之间的对等关系的公式。因此战争期间,东京广播
①电台会对躲在防空洞中避难的人们说,体操可以使饥饿的人增强体力与元气。
四、结语
从以上对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及日本人的观念探讨中,我们会发现这些饮食习惯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日本的饮食文化大放光彩。而且这些传统的饮食习惯和从这些饮食习惯所延伸出的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合理地吸收外来文化加以创造的态度和做法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日本饮食文化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一些优点。
①武心波,《当代日本社会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
第二篇:日本史课程小结
日本史课程小结
班级:16级信息与计算科学班
姓名:郭昌音
学号:201625503029
一、选修日本史的原因
首先,我从初中开始便对历史这门学科很感兴趣,每次上历史课时,历史老师总是以讲故事的方式跟我们讲授历史。这些历史故事听来,或有趣,或反思,或悲痛,它们或多或少都能够启发我们的一些思考,发散我们的思维。这些,都使我对历史这门学科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其次,至于为什么选择选修日本的历史,其实本来是想选修中国古代史,当由于学分不够等等一些因素未能如愿。然后就看到日本史,由于本来我对日本这个神奇的国家也是怀有极高的兴趣,它的崛起和它的陡然失落都使我们惊叹不已。最后还有一个原因自然是为了填充没课的时间和修学分了。以上三点就是我这学期选修日本史的原因。
二、课程收获
这学期的日本史课程上课安排是一周一次课,陈庆发老师上课。有些遗憾的是我在第一节课由于迎新活动只能让同学代我上课而未能前来上课,之后我便每节课都有来上课,虽然不敢说每节课都百分百在认真听,但基本还是都有认真听的。
老师上课的模式基本很固定,就是上课开始一段时间老师大概讲一下本次课的内容和待会我们看片子重点要看的地方。之后大部分时间老师便让我们安静认真地看片子,偶尔老师也可能会暂停一下然后跟我们讲述或解释一下片子里的东西,提点之后又开始播放片子。然后到离下课大概还有五六分钟时老师在大概概括一下刚刚我们看过的片子的内容,发表一下自己的态度和理解,告诉我们应该以怎样看待这部作品。
老师上课基本是按照日本国家的发展顺序来展开讲解的。开始我很有印象的是日本这个国家天皇的来历,日本民族深信自己是神的后代,天皇更是神仙的存在。这显得非常戏剧性,而同时体现当时的日本民族的落后与无知。之后我记得老师放过黑泽明的一部作品《七武士》,这部片子让我们很真实地看到当时日本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和无奈,也让我们看到武士阶层光鲜背后的悲惨和空虚。记得当时我上完那节课后便兴致大发地去图书馆借了一本《武士道》来看,可惜的是借来之后我并没怎么看,只大概翻了一下子前面几页,大概讲的就是武士道的精神及来由。话说回来,武士道精神对日本民族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武士道,是要求或教导武士们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是基于伦理体系的不成文的规章,对实际行动颇具约束力,是书写在武士们心灵中的一部法典。在幕府时代,日本封建社会统治达到顶峰,那时的他们同之后的中国清王朝一般闭关锁国,自大而不思进取,最终导致封建社会的崩塌和民族危机的到来。
之后,日本进行了一场对日本民族影响巨大的资产阶级革命——明治维新,这场运动,结束了弊病不断的幕府统治,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并实施一系列改革,迅速使日本进入资本主义时期。这一运动的成功让我们明白善于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应及时发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并向优秀看齐,择其善而从之。然而,这次相对成功的改革运动也使日本民族膨胀起来,他们开始傲视全球,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也同时使他们认识到自己领土资源的不足,于是,日本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并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更是发动中国东北战事和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军国主义强霸一时。疯狂的自大加上战争的惨无人道也导致了日本的彻底战败。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无论何时,自大和骄傲都将导致失败,凶残和野蛮必将受到制裁,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战后的日本经历了美国占领时期,麦克阿瑟将军一度想将日本同化为美国的附庸,日本面临国家存亡的空前大危机,最终虽成功度过危机,却也使日本经历了一段屈辱的被统治阶段。之后日本开始进入独立自主时期,经过一段时期是的复苏与起步,日本经济全面恢复,并迅速进入经济起飞阶段,大踏步走向经济大国的行列,其强大更是直逼美国。日本的经济迅速发展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善于抓住机遇,并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各种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唯有这样,方能够提升自身并跻身前列。
三、对日本史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实话说,本人作为一个完全的理科生,要谈论日本史这种纯文科课程的教学模式的优劣实属不该,可既又这一项,那我便略陈鄙见。首先,我觉得老师上课播的那些片子可以找些稍微剪短一些的,或是截取跟课堂内容相关度高又不影响大致内容的片段,抑或选一部很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可以分几次课播,不过一定要播完,这样一来,老师在课堂上能讲的时间将变得更多,这既有利于老师的更全面的讲解,也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明白片子里和本次课的内容。其次,老师的课程讲授应该在系统一些,这样才显得更具连贯性,不会让人感觉那么分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再有,虽然这是一门选修课,我觉得老师也可以适当布置给学生们一些课外作业,哪怕是看一本更课程有关的课外读物,或是关于那个历史事件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些都是可以的,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的进一步熟悉和巩固,对课程的学习也是相当有利的。最后,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点,我希望老师增加课堂上讲解的时间,包括讲述课内和课外的知识,也可以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每次老师讲这些,我都有认真在听,也觉得老师好多地方讲的也特别有道理,可以让人学到很多东西。
第三篇:《史上最牛日本史》读后感
这书的名字太TM坑爹了,最开始吸引我的是书的背面一些名人关于日本的言论,于是想当然觉得这本书应该还不错(太可恨了还要用保鲜膜包上又不是蔬菜),《史上最牛日本史》读后感。翻开第一页我就后悔买它了,这书跟水煮三国这类书是一个档次的,甚至还不如,大概侧重点不同,前者偏理论分析,后者偏叙事纪实。
个人认为,一本书有多少深度,是以你愿意花多少时间去读它、愿意读多少遍来衡量的:如果作者没花多少精力和时间来写它,那它也不值得读者为它浪费时间。很显然这本书不值得花多少时间(花了我七八个小时,在阅读上真心达不到管仲那样的神速),不过对于对日本历史了解不多的本人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
在此之前,我对日本古代史了解很少:一是没有兴趣,因为日本的大国崛起是从明治维新才开始的,对其古代历史提不起兴趣;二是民族情结,对日本近代史的愤怒令我们没心情去看它更多的历史,读后感《《史上最牛日本史》读后感》。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信息是:至少日本在其战国时期(相当于中国明代后期)就有这样一批人,在埋葬落后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以推动社会发展。当然这些改革领袖的最初动机仅仅是追逐最高权力,即便如此在实现其政治抱负的过程中亦能以他们的方式能推动社会发展,他们依然能打破禁锢的社会风气,敢为天下先。与此相对,满清朝廷的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愈发显得落后。
这段日本战国史虽然很短,但却璀璨如流星一样一直为日本人津津乐道,我想这段历史就如同中国的三国一样,很精彩且耐人寻味。在我看来,织田信长类似于曹操,事事敢为天下先: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天下统一奠定基调,更相似的是他们的观念都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嘲笑一切不合理的落后的世俗文化政治制度,并为之奋斗终生,说的通俗些,他们的出世就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不过我还是觉得曹操比织田信长聪明或者说高明许多。然后是德川家康,你想到了谁?对了,就是司马懿,共同点:一是长寿,司马懿自不必说熬死了N代曹氏子孙,而德川家康也熬死了织田氏、丰臣氏各两代人;二是性格为人,这俩哥们都是伪装帝,人人都看到了他们弱的一面,却不知道他们最强大的一面始终存在但始终隐忍不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三是历史结局相似,他们都开启了各自家族两百余年的家天下时代。
反思:本人受天朝文化影响巨深,曾蔑视一切外族,然稍有见识自当意识到即便是最弱小的民族,也有其过人之处,取其长避其短才是智慧!
第四篇:饮食文化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很高兴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见到大家。欢迎大家来到有长城滨海画廊四季休闲天堂之称的秦皇岛。我是大家本次的导游员李冰玉,身边的是司机张师傅,张师傅安全行驶有20多年的时间了,大家请放心,出发之前请大家记清我们大巴车的车牌号码和车身颜色,车号是冀C18181,车深蓝色,接下来我们就出发去游山海古城品历史名吃。
山海关观山海,山海关的地理位置之险要使他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在百场战役中,有六大战役最为著名,分别是1644年的甲申之战,1900年的庚子之战,1922 1924 年的第一二次直奉大战,1933年的榆关抗战和1945年的山海关保卫战。由于战争的产生,人口的迁徙导致山海关有多个民族居住,各民族特有的传统饮食也汇聚于此。这里有满族的特色火锅——山海关浑锅;回民的“老二位蒸饺”、回记绿豆糕和各色烧饼、羊汤;还有极具地方特点的四条包子、戚继光发明的长城桲椤叶饼,圆圆肉饼、孟姜女庙素食、庙会小吃用应季的鲜花花瓣制作的鲜花饼、煎焖子、艾叶凉糕等等。中国最早的汽水品牌之一的山海关“长城汽水”、已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山海关老冰糕。都会让您在饱览关城美景的同时,大饱口福,唇齿留香。各种新鲜海产品、农家一锅鲜、铁锅鱼、渔家小鱼酱、福临门蒸饺、福临门熟食系列、韭菜炒虾段等美食。这么多美食一定能够让您大饱口福的。
首当其冲咱们要说的就是长城饽椤饼:
相传明朝将领戚继光率领以浙江人为主力的“戚家军”镇守山海关,北方粗粮较多,戌边士兵生活艰苦,因此有人利用每年五月长城沿线饽椤叶鲜嫩时机,制成饽椤饼,粗粮细做,改善生活。据说这种食品已经传到日本。成品为一张秦皇岛市山区常风的饽椤树叶,内裹淀粉作皮,三鲜为馅的饼,饼皮隐约透明。味道三鲜和饽椤叶散发沁人的清香,是纯粹的民俗食品。第二个就是四条包子了
所谓四条包子呢,就是山海关四条胡同的包子。
四条包子铺是1958年开业的老字号企业。因座落在古城山海关四条这条街上而得名,其店初创时,服务质量比较高,吸引顾客较多,而名气越来越大。普通的面粉,常见的馅料加工成造型美观、口味独特、醇而不霸、肥而不腻。一直为古城和外地游人喜欢。但是,回族朋友注意啦,这包子只有猪肉馅的,可回族的朋友您别着急接下来的这回记绿豆糕肯定和您口味。
这清真回记糕点部始建于1945年,因初创人是回民,又姓回而称“回记”半个多世纪来,用地产绿豆以及白糖,按祖传秘方的调制生产出口味醇正的产品,深受市民以及周边地区群众的欢迎。还有那孟和尚粉肠,选料考究,配方独特,加工精细,口味纯正,咱们本市及津京、东北等地的顾客都去那儿。
随着清军入关传到山海关有种美食叫火锅,山海关人把自己的火锅称为“浑锅”,也叫荤锅”火锅、火炕、旗袍“是满族文化的代表。富贵人家有用锡做火锅的,普通人家大多数用铜质火锅。内面挂一层锡。
传统荤锅的特点是酸菜、鸡汤打底。配上焖子、丸子、白肉、冻豆腐等等俗称“装锅子”。用炭火烧沸,桌上摆上韭菜花,虾油,麻将等调料,边煮边吃。当然荤锅传到山海关当然少不了山海关文化的熏陶,秋天把肥美的虾肉、蟹肉、贝肉放到火锅中做锅底,非常讲究。创造了山海关的什锦锅。这火锅就是当年甲申之战多尔衮带进来的美食呢。
好了,我也不馋着各位了,山海关马上就要到了,请各位带好随身的物品,您随我品尝美食的同时,和我一同游览古城的美丽风光。
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长城博物馆等长城建筑,向大家展示了中国古代城防建筑风格。山海关是一座文化古城,明代城墙建筑基本完好,主要街道和小巷,大部保留原样,特别是保存众多的仍有一批四合院民居使得古城更加典雅古朴。使古城最为增色的是关城东门,天下第一关城楼,耸立长城之上,雄视四野。登上城楼二楼,可俯视山海关城全貌及关外的原野。北望,遥见角山长城的雄姿;南边的大海也朦胧可见。天下第一关城楼南北,还有靖边楼、牧营楼和临闾楼等建筑。漫步在万里长城之上,会使你感受到我们祖先的伟大和炎黄子孙的非凡智慧。咱们下面要去的是古城商贸街的东大街,山海关古城是一座方圆数十万平方米的围城,作为‘河北省一号文化工程’政府投资数十亿将古城动、西、南、北四个城门仿照明清时代布局联通,形成一条长达2100米的繁华古建步行街,并耗资十亿元进行了翻修,并聘请舒适为设计古建、文物、国画等方面的专家,从古建、古风、古景、古装等方面进行了完全复古化修缮,置身其中宛如游走于时空隧道,在聆听明清小贩叫卖声的同时,端坐在时尚咖啡厅的舒适座椅中,如此古城佳景,各位游客难道不动心吗?接下来我们就走进商贸街去百年老号开始我们的美食之旅吧。
吃完,记得尝尝咱们当地的公牛啤酒,啤酒的乙醇含量最少、所以喝啤酒不但不易醉人伤人、少量饮用反而对身体健康有益处。酒足饭饱山海关的风景更能让您大饱眼福,西大街的文化艺术,南大街的特色商贸,北大街的休闲娱乐。到了晚上,再去山海关古城赏夜景,那真是美不胜收啊。下面给大家两小时的时间去品尝各类美食,之后我们在这里集合。
好了,朋友们,到这里我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希望小李的服务没让您失望,有招待不周的地方还请多多关照,俗话说的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次的行程就结束了,祝愿大家在今后的日子男士事业节节高升,女士面貌越来越年轻,孩子学习成绩强,老人身体健健康康!,朋友们,再见!
第五篇:关于饮食文化
关于饮食文化的不同
这次我去了美国我了解了好多的东西。也了解了一些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在一个东方人的眼里美国不仅仅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我想更多的留在印象中的神秘和高端的产业。在一直以来我都是生活在的中国东北方我从小一直吃的都是米饭。在我的记忆里米饭是最有营养的东西。可是在这个假期我来到了美国。我却了解了大西洋另一岸的人们每顿都以汉堡为主餐的时候起初我很是羡慕。其实一直在我眼里对于汉堡都是我的最爱,我曾经梦想着每天都吃汉堡和鸡翅的日子。可是当我在经过短暂的美国生活的时候我发现还是中国的大米饭好吃。我想可能这就是大家所说的饮食文化的差异吧!我想我或许不知道到底是米饭还是汉堡哪种更适合人体的健康。
比较首先,在我们两国的餐具上就有许多的不同。在美国我们使用的是刀和叉子,然而中国的北方大部分使用的都是筷子。在西方人们大多都是在用两只手拿刀和叉子进行吃东西,然而在中国一般都是用右手拿筷子夹菜和饭。在我的印象中我所了解的西方人是热情友好的他们随和和友善,容易接近。在我们的吃饭的方面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我想在吃饭方面的动作他们不拘谨。这和中国人的差距很大、其次,在食物方面。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我的印象中的米饭和馒头及各种面食。作为北方人的我对于时常吃的米饭更是赞不绝口。然而在。国内偶尔我也会去吃几顿快餐(比如: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我的印象里美国的食物也就是这样简单而且快捷。我想这也跟他们很严重的生活压力有关吧!因为要缩短时间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工作,我想这也是在美国快餐的盛行。其实我很佩服现在的西方人他们知道以独特的思维进行着不同的国家的相同宣传,并且在一定的领域内里进行调配。以不同的形式冠以相同的品牌打造世界级的餐饮连锁。
我在美国的生活虽然短暂却让我看到了美国人的生活和中国式的生活方式的差距。我希望有一天当再有某个美籍留学生在来到中国的时候看到的是我羡慕美国人生活的态度。我希望有一天中国的米饭香和袁隆平一样享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