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学生导学案1

时间:2019-05-14 19:5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看云识天气学生导学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看云识天气学生导学案1》。

第一篇:看云识天气学生导学案1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重点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预习案

一、阅读课文,排除障碍

(1)注音:

峰峦()一霎()间 点缀()绫纱()弥漫()晕()头转向 月晕()崩塌()(2)释义: 峰峦:

一霎间:

预兆:

轻盈:

弥漫:

征兆:

崩塌:

(3)写下你自己的重点字词。

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诵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并在课本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3)文中第2段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态和天气关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说明了什么?后面的三个语段与它有什么关系?

(4)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具体细致的介绍,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运用上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的运用,试具体分析其作用。

(5)以简表的形式归结课文的行文思路。

预习自测:

1、《看云识天气》,作者____________,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_,文章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不同的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搜集课外的有关天气的谚语,写下5条。

课内探究案

一、引入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

二、探究学习

1.学生精读,揣摩语言的生动形象。

2、请学生结合课文的细致描绘,仔细观察云的形态变化,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思考:(1)为什么看云可以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

(2)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

(3)第3段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那么现象是什么?本质又是什么?

(4)第3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一个例子。

(5)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起来确感到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3.记叙文中,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叫做比喻说明法,一般简称为打比方。课文中打比方的运用,使得行文生动活泼,饶有趣味。请仿照示例造句,从形状入手,展开充分的想像和联想,既考虑静态,又兼顾动态,以求动静结合之妙。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课后拓展案

沙尘暴又敲环保警钟

(1)3月22日,今年第一场沙尘暴席卷塞北,并向东向南蔓延。呼啸的大风中,沙尘遮天蔽日。据悉,沙尘蔓延速度最高可达每秒22米。

②连日来,不仅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区风卷黄沙,北方的沙尘还随冷空气一路南下,导致上海、江苏等南方许多地区也出现了沙尘泥雨天气。

③资料显示,1993年,甘肃、新疆一带发生了特大沙尘暴;1998年,西北地区发生特大沙尘暴。两次沙尘暴淹田断路,造成大量人畜伤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

④我国为什么会接连发生沙尘暴灾害?专家认为,这与我国荒漠化和沙漠化面积日趋增多直接相关。据统计,全国荒漠化面积已达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沙漠化面积已达162万平方公里。荒沙化和沙漠化蔓延到如此严重程度,根源在于我们长期滥垦滥用草地资源,不重视保护林木。

⑤内蒙古阿拉善及周边地区是今年第一场沙尘暴的发源地,素有“胡杨故乡”的美称。但是,这些年来,胡杨林正以每年13600亩的速度减少。到去年年底,这个地区的胡杨林仅剩下了34万亩,导致周围3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戈壁不断扩大地盘,成为每年沙尘暴天气的“罪魁祸首”。

⑥据调查统计,近20年来,仅内蒙古、新疆、青海和黑龙江等10省区乱垦草地就达680万公顷,其中大多是水草丰美的放牧场和割草地。

⑦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苏大学说,人类盲目垦草为田和长期超负荷放牧造成了对草地的破坏性使用。

⑧今天的沙尘暴正是人类为破坏环境付出的一种代价。然而,时至今日,许多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一味地抱怨天气。有关专家就此提醒说,我们必须对生态环境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并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不能忽略可持续发展,否则将会遭到大自然更加严酷的报复。

1.我国沙尘暴天气多发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大量运用数据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l.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复习分类说明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体会谚语这种语言的形式美。

二、重点•难点

重点: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难点:1.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学生一时难于分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进行说的比赛,其中还可以培养观察能力。

2.听音乐,描述可能出现的画面。

3.分小组讨论,进行制表。

4.搜集有关识别天气的谚语,班上交流,并建立一个小天气预报站。

四、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先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画面: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大雨点砸在盆上叮当响,人们四下奔跑的声音,鸡鸭乱叫声。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暴雨来临时的场面,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和想像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看云识天气》。

(-)明确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理清如何看云识天气。

3.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具体、生动地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及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从题目上看,这是说明什么的文章?

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

(2)从题目上看,你还能读出什么来?

体裁说明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读课文,第1段老师范读,第2段全班女生齐读,第3、4两段分别由两名女同学朗读,第5段、第6段分别由两名男生朗读,第7段全班男生齐读。

3.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4.这样分段,体现了什么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

5.阅读第1段,回答下面各题。

(l)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

(2)如何分层?

第一句是第一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中间是第二层。

(3)第一段中哪些内容照应“姿态万千”,哪些内容照应“变化无常”?

“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些内容与“姿态万千”相照应。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些内容与“变化无常”相照应。

6.分组讨论制表,把同学们分成三个组,第一组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第二组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第三组阅读第6段,讨论并制出云彩识天气简表

7.同学交流如何看云识天气。

8.由多媒体演示云和天气的变化,并伴随音乐,同学们看着画面进行复述。

9.再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云低而厚密,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分类别。

(2)“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打比方。

10.本文的说明方法是分类别、打比方,在文中找出例子来。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句子有:

(l)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3)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4)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5)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6)隔着云着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分类别:光彩有晕、华、虹、霞。

(四)总结、扩展

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晰:首先说明春云可以识天气。因为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详细、缜密,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雨的云,又从云的形态特点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说到云的光彩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云的种类很多,但说明层次不乱,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有助于把“春云识天气”的事理说清楚。最后画龙点睛,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拟题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阅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即最后一段分组拟题,互作答案。

结尾总结全文、点题,同时说明了看云识天气的局限性。

(五)布置作业

在课外,练习看云识天气。试着根据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判断一下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把结果写在教室后墙的黑板上。

第二篇:《看云识天气》 导学案

博达助教通

看云识天气

教师寄语: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要点点拨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轻盈()匀称()()崩()塌 一霎()间 .....

2、解释下列词语 预兆: 弥漫:

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二、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3、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4、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三、赏析语言

5、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对云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摹,由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文中找出几例加以分析。

6、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博达助教通

◆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 每当月光照在地上,像„„

四、拓展延伸

7、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五、学习小结

8、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达标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1)鱼鳞()(2)峰峦()(3)一霎间()...(4)冰雹()(5)弥漫()(6)圆弧()...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层,叫卷云。..

(3)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

3、“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又是如何来展示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

(二)课内阅读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下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正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①。还有一种云彩常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就有“② ”的谚语。

博达助教通

1、把“东虹轰隆西虹雨”的意思填在①处:。根据语段的内容把相关的一句谚语填在②处:。

2、联系全文从内容与结构上分析一下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3、你认为本语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加以分析。

4、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1)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2)还有一种云彩常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

5、本语段比较突出的是引用了谚语来进行说明,请说明原因,并分析它的作用。

(三)拓展阅读。

绿叶净化空气

(1)假日里,你到田野、公园或山林去走走,看到绿树成阴,芳草遍地,作物繁茂,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顿时会感到空气清新,心旷神怡,精神舒畅。绿色世界是多么美啊!

(2)你知道,这一切好处,都是绿色植物带来的。可是,绿色植物又是怎样默默工作的呢?

(3)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动植物,都要进行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对氧气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也越来越多。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变化不大,这是怎么回事呢?

(4)原来,地球表面的陆地上覆盖着大约37亿公顷的森林和13亿多公顷的草地。绿叶的细胞里有大量的叶绿体,它含有一种绿色的色素——叶绿素。据科学家研究,绿叶是一个奇妙的“绿色工厂”,它的“车间”是叶绿体,“机器”是叶绿素,动力是太阳光。通过光合作用,把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加工制造成淀粉,并且放出氧气。植物还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由于白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要比呼吸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多20倍,所以,总的收支,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了空气中的氧。

(5)据测定,每公顷森林每天可以吸收大约1吨二氧化碳,生产出0.73吨氧气。1平方米草地每小时可以吸收1.52克二氧化碳,而一个人每小时呼出二氧化碳大约是38克。

(6)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消耗750克的氧气,排出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因此,10平方米面积的树木或者50平方米面积的草地,可满足一个人一天所需要的氧气,并吸收他呼出的二氧化碳。如果没有这样的循环,没有绿色植物,人和动物就不能活在世界上了。

(7)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工厂散发出的许多烟尘和毒气污染着环境,主要有二氧化硫、氟化物、硫化氢、氯气、氮氧化物以及放射性废物等等。植物是大气的天然“净化器”。香椿树、夹竹桃、柳杉、丁香、银杏、洋槐等树木的叶子,有吸收二氧化硫的作用,1公顷的柳杉每年可吸收720公斤二氧化硫;女贞、刺槐、桧柏的叶片,有比较强的吸氟能力;合欢、紫藤、木槿有较好的抗氯和吸

博达助教通

氯本领;樟树和悬铃木的叶片,有良好的吸臭能力。不少常见的花卉,比如石竹花、鸡冠花、水仙花和一串红等等,有吸收二氧化硫或抵抗氯气的作用。

(8)植物分泌的杀菌素有挥发油丁香酚、天竺葵油、肉桂油、柠檬油等等,都能杀菌。一亩松树,一天一夜就能分泌出两公斤杀菌素,它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和痢疾等病菌。柳杉、白皮松的分泌物,能在8分钟之内把细菌杀死。地榆根的分泌物,在1分钟之内就能把细菌歼灭。据法国环境保护工作者测定,每立方米空气内的含菌量,百货商店里是400万个,林阴道是58万个,公园内是1000个,林区草地只有55个。因此,法国提出绿地覆盖率应达50%。

(9)植物是天然的“吸尘器”。风沙弥漫的气流吹过森林,由于枝叶的滞留、吸附,含尘量可以大大减少。大片草地厚密的叶子,会自动接收、吸附、过滤空气中的尘埃。1公顷的山毛榉树,1年内吸附的粉尘多达68吨。

(10)自然的空气中含有负氧离子。在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①一般居室内约有25~450人,②公园有170~1000个,③城市街道有100~450个,④在海滨、瀑布、山林等旅游、疗养胜地多达一两万个负氧离子。如果你所在的场所缺少负氧离子,时间久了就会头痛、恶心和精神不安,还容易患病。森林和田野负氧离子比较多,它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呼吸变得均匀,血压下降,精力旺盛,还可以提高免疫力。负氧离子由此而得到了一个美称:“空气维生素”。(11)人们曾经这样说,绿地草坪是“大地之肺”,还把森林誉为“绿色的卫士”。可是,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和城市绿地覆盖率还不大,需要大力展开植树造林和种植草坪的活动。(12)人人动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让荒山变成花果山,让城市成为“花城”。少年朋友们,你在祖国未来的绿化蓝图中将做些什么?

(摘自《神奇的植物世界》)

1、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第(2)(3)(12)自然段的三个问句各有什么作用?

3、“植物又是大气的天然‘灭菌器’。”这句话可作为哪一段的中心句?放在何处合适?为什么?

4、第(10)段中标有①——④的几个句子的排列顺序已打乱,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__,这样排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绿叶净化空气的?

6、人们把绿地草坪比作“大地之肺”,理由是什么?

7、请你设计一句“保护绿地”的公益广告语。

答案

17、看云识天气

学习过程

1、yíng yúnchân bēng shà

2、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博达助教通

.(烟尘,雾气,水)充满;布满;指姿态多种多样;

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3、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

4、略

5、找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效果:形象生动;举例略

6、略

7、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达标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1)lín(2)luán(3)shà(4)báo(5)mí(6)hú

2、(1)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2)本文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3)本文显然成群的高积云排列的很有规律,相互之间很和谐。

3、是本段的总起句(中心句),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在第一段作者主要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来展示云的“姿态万千”,主要用了对比的修辞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出了云的“变化无常”。(写出具体的语句也可以)

(二)课内阅读

1、①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②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是过渡句,同时也是本段的中心句。

3、结构上是总分:第一句总说可以从云的光彩来识别天气,下文就云上的光彩现象,即晕、华、虹、霞与天气的关系分别作了简要说明。

4、(1)“可能”表示对后面的情况的推测,不是很肯定,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常常”是指出现这种情形的机会很多,但特殊情况除外,同样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

5、因为谚语是群众通过观察和实践总结经验的结晶,它简短通俗,鲜明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谚语来说明知识显得准确、生动、简洁。

(三)拓展阅读。

1、描写;激发读者兴趣,引出下文说明的对象。

2、第(2)(3)段的问句起过渡作用;第(12)段的问句提出问题,总结全文,引人深思。

3、第⑧段的开头。因为第⑧段中内容支撑该句内容,说明植物在灭菌方面的作用。

4、①③②④;这个顺序排列能更加突出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

5、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写:①绿叶能吸收工业废气;②绿叶能杀灭病菌;③绿叶能接收、吸附、过滤空气中的尘埃。

6、因为“肺”的作用要进行呼吸,而绿色植物每天能吸进大量的对人体有害的二氧化碳,呼出人体必需的氧气,所以把绿地草坪比作“大地之肺”。

7、示例:“绿色是生命之源”等

博达助教通

第三篇:《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胡川语慧教学设计之《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重庆高新区育才学校 胡川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领会语言的生动。

3.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高级目标:知道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哪里。

更高目标:知道说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学习方法】

1、抓课文内容要点:(1)抓关键句(2)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

2、品味语言:(1)删除法(2)比较法(将所用修饰限制词和修辞删除后,看看表达效果发生了什么变化)

【预习展示】—相信自己是最棒的1.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加点字注音:峰峦一霎间点缀绫纱弥.....漫

晕头转向月晕崩塌...

(2)释义:峰峦:一霎间:预兆:轻盈:弥漫:征兆:崩塌:

3.任选一种方式展示:

a.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课文题目有哪些理解。(学会抓住题目理解课文:看云的什么?怎样识别天气?)

b.以XX村广播站(电视台)身份,结合课文,来一段天气预报。c.把自己假想成一种云,以第一人称的身份,结合课文,介绍自己。

【小组探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哪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概括了全文的主要意思)?

2.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第2自然段和3、4、5、6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4.第6自然段第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文章的层次是怎样的?

【班级展示】—精彩课堂,你我创造

1.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这是奇了怪了。(1)(2)

2.这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津津有味,这里的奥妙是什么?

(1)(2)【课堂检测】—质量与速度同在,知识与技巧齐飞

一、仿照课文续写,(要求有比喻,有排比,有描写)月光照在地上,像……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年中就曾出现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③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④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能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①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每方面不超过5个字。

2.第二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是,用线画出和它相呼应的句子。

3.第①②③和④段的是关系,因此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0分)

4.本文段依次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和。【课后反思】—吾日三省吾身(1)收获

(2)疑惑

【课后作业】

其实,大自然的很多现象都预示着天气的状况,请仿照课文结构或语言模式,说一段“看XX识天气”,看谁说得又生动又科学。

第四篇: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语文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2《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目标呈现

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的思路。

体会比喻的妙处,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

通过精读,分析学习本课运用的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并理解作用。

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2重点难点:

(1)体会比喻的妙处,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

(2)分析学习本课运用的打比方、分类别说明方法及作用

一、预习热身

3说明文知识

(1)定义: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

(2)分类

A.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B.以表达方式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

(4)说明的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等

4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在课外搜集一些作积累,并摘记如下。

5初步阅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编写课文详细提纲

自主学习

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方法指导:默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句,填写下面的表格)

晴天云简表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天气征兆

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名

变化过程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云的光彩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2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

这一点的?

3在此基础上,梳理出的结构层次

二、活动探究、第一段第一句中____________这个词说出了云的总体形态,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说出了云的总体特征。用波浪线在文中分别划出这两个词照应的内容。

2.第一段最后一句在这段中有什么作用?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招牌”是什么意思?

3.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分别和下文哪些内容相照应?“往往”“常常”两个词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4说明文通过说明方法的运用具体清楚地介绍知识,请找出文中运用以下说明方法的例子,思考作者运用它们的作用。

提示:

(1)分类别

(2)作比较:

(3)打比方:

(4)引用

5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三、盘点提升

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通过“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谚语、成语、俗语、诗句及片段等。

例如:1.天上勾勾云,地下雨淋淋。

2.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日落乌云接,风雨定猛烈。

4.鱼鳞天,不雨风也颠。

5.天上起了泡泡云,不过三天雨淋淋。

6.火烧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7.日落云里走,雨落半夜后。

8..有雨山戴帽,无雨山穿衣。

9.0.2留心观察各种自然现象,比如:树叶落叶时,为什么总是背面朝天?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呢?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呢?写一篇观察日记。

四、我的收获

学完本课后,你的收获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2、

第五篇:17、《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课题:《看云识天气》

课型:新授课

课时:2 执笔人:廖志华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组别: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理解恰当的修辞及说明方法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4、了解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2、学以致用,对云的识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一)通过查资料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1、说明文定义:以(说 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精炼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说明文是三大文体之一,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而说明文是以知授人,为了更好地掌握这种文体的相关知识,我们就要阅读我们身边的说明性的读物,比如家中的电器、药物等产品说明书,是我们最好说明文教材。

2、说明文的分类:按说明对象分,说明文可分为(实物性说明文)

和(事理性说明文)。

3、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作诠释等。

4、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

(二)积累字词

1、生难字:给加点词注音 绫纱()绸幕()弥漫()峰峦()

轻盈()鳞波()谚语()日晕()崩塌()()峰峦()点缀()棉絮()模()糊

2、多音字: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bēn()

báo()

bân()

bó()

bò()

3、形似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高sǒng

juǎn

鱼lín

sǒng

证quàn

波光lín lín

2、选择题

(1)刚刚下过雨,那么雨前最可能出现的云是()A.薄云

B.低而厚的云

C.卷云

D.高积云

E.积雨云(2)月华的光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会()A.变阴

B.变晴

C.不变

D.都可能.二、合作、探究、展示:

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1):总写云和天气的关系。(2—6):说明如何看云识天气。(7):总写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方法。

2、云与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天空中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3、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1)晴天云彩变化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像羽毛响绫纱,丝丝绿绿的漂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水面上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两千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的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 两千米左右 较薄 天晴

(2)雨雪冰雹云层变化

云名 变化过程

形状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

晴转阴 高层云 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厚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乌云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光彩识天气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晕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由小变大,转晴;由

大变小,转阴

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阳照者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第二课时

一、赏读与品味

1、本文主要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本文主要用了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品味语言

(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这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

——打比方,“招牌”是商店的标志,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比喻准确,用“招牌”喻指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准确而形象地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句引出全文中心,说明看云可以识别天气。

(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漂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说明卷云怎样的特点?

——用“白色的羽毛”和“洁白的绫纱”作比,说明“卷云”轻盈和洁白的特点。

(3)“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排比、比喻,说明云的形态之多,紧扣“万千”。

3、积累关于天气的谚语:

(1).“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2).“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3)“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4).“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5)“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6)“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7).“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8).“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9)“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二、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关系的说明文,文章成功运用了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得内容准确生动、层次明晰。看云识天气,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 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正如课文所言它毕竟有一定限度,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天气的准确预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三、反馈练习:

1、从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句子的横线上。

①那最 轻盈(轻巧、轻捷、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②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 推测(推算、推测、观测)天气的情况。③岁月 流逝(流逝、流生、流年),年华似水,转眼之间,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

2、指出下面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打比方)②卷云丝线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打比方)。

3、阅读短文,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假如燕子在空中飞得很高,看上去很小很小,那就会有好天气。白嘴鸟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了。留心观察鸟,就可以知道天气的好坏,节气的变换。

四、教学反思:

下载看云识天气学生导学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看云识天气学生导学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看云识天气》导学稿 学生用

    师生共用“导学稿”系列 七年级语文 使用时间 使用者 班级_____姓名________ 17、《看云识天气》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审核人: 七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

    看云识天气学案设计

    《看云识天气》学案设计 一、自学内容及自学目标 1.自学内容:《看云识天气》 2.自学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④积......

    17《看云识天气》第三课时导学案

    17《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3课时) 课型:讲读课 主备: 审核: 第三课时 一、寻点探究,赏读课文。 1.提示赏析角度。 可以从文法的角度,可以从句式的角度,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可以从限制的角......

    看云识天气[范文大全]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这一现象......

    看云识天气教案1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看云识天气》教案1 学习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第17课《看云识天气》学案

    第17课《看云识天气》学案 www.5y kj.co m 教师寄语: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 学习目标 、理清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2、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看云识天气语言特点

    分析:课文中写积雨云的一段文字非常生动。这种生动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课堂的每一环节都注重了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这种讨论不流于形式,而是充分调动集体的潜能与智慧,有效......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 高楼坪中学 时宇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文,本单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单元。共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