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1

时间:2019-05-14 19:2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1》。

第一篇: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1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1

4月7日,汕头东厦中学许琪老师在汕头“一模”分析会上,执教了《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公开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点设置及常见题型

2、分析学生实用文阅读答题过程中常见的错误类型

3、结合文本掌握答题要领,提高答题得分率

【教学重点】

掌握答题要领,重点突破,提高答题得分率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介绍

实用文文本包括传记、新闻(包括访谈)、报告、科普四类。赋分15分,题目三道,考查的能力方面分别是: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结构,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常见的题型及答题注意要点――选材以新闻(含访谈)、传记为重点

1、常见题型:

(1)鉴赏文体表现手法及作用

例题: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擦鞋者说》(汕头市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试卷19题)

(2)分析词语或句子含义,概括内容要点或中心思想

例题:作者称父亲为“逝去的儒者”,综观全文,请指出父亲身上所具有的“儒者”特征。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韶关市XX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试题19题)

(3)评价的主要观点

例题:梁漱溟说“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许多人认为他“狂妄”“口气大”,你是否认同他们的看法?为什么?(6分)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韶关市XX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试题21题)

(4)探究本中的疑点和难点,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的深层意蕴

例题:《人民日报》发表本文时,加上边框排在第一版,还加上“编后”语;XX年本文又被评为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篇短短的通讯得到如此的重视,你认为它具有哪些新闻价值?(5分)

——《擦鞋者说》(汕头市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试卷21题)

2、答题注意要点:

(1)关注答题范围提示语:

①内向型:

a《现代汉语词典》对“特殊”这个词的解释是:不同于同类的事物或平常的情况的。文中“特殊”一词一共出现了8次,请你结合文意阐述“特殊”一词在文中的几种特殊含义。

——《留守学子,校园过节别有滋味》(揭阳市XX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高考模拟考21/2)

b邓肯在后来的回忆中谈起芝加哥的这段经历时说:“这个夏季是我一生中最痛苦时期之一。”在本文中,你看到她什么痛苦?她又是怎样面对的?

——《舞者之歌》(XX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20题)

c从选文看,李清照创作《乌江》一诗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李清照传》(华南师大附中07-08高三综合测试二19题)

此类提示语提示我们需要从原文筛选信息来答题

②外联型:

a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三部分小林、小王以及志愿者所说的话的理解。

——《留守学子,校园过节别有滋味》(揭阳市XX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高考模拟考21/1)

b对此,你如何评论;

此类提示语提示我们答题时应该结合实际,或者是有自己的想法

③内外结合型:

a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人认为天赋是关键,有人则认为后天的影响更重要。请以邓肯为

例,谈谈你的看法。

——《舞者之歌》(XX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20题)

b作者在读到李清照《乌江》一诗的时候感慨地说:“气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气节”的理解。

——《李清照传》(华南师大附中07-08高三综合测试二21题)

此类提示语类提示我们把上面两者结合起来答题

(2)关注答题规范提示语:

①从选文看,李清照创作《乌江》一诗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李清照传》(华南师大附中07-08高三综合测试二19题)

此类提示语要求我们不应原文照抄,要在筛选整合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②邓肯被誉为“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请根据文本,分点概述邓肯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所具有的特质。

——《舞者之歌》(XX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20题)

此类提示语要求我们答题时要注重条理,分点说明

审题要求:仔细阅读题目,划出相关提示语,按照提示要求规范答题。

三、答题常见错误类型及纠正

1、脱离文本、机械答题

此类错误常出现在鉴赏文体表现手法及作用的题型上。

示例1:人物传记要求真实可信,说说本文从哪些角度体现了这一特点。(4分)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韶关市XX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试题20题)

学生答案:本文能广集材料,反复考证,能抓住了人物的本质,从环境中去说明人,能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

学生答案分析:此类答案只是将理论机械地套入,忽略了具体文本的具体特点。

解题思路:注意文体“基本特征”应该包含着这样的两个层面:一是作为传记、新闻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另一个是具体的文本所具有的富有个性的特征。

参考答案:①多处直接引用传主话语、书信及其中的内容,真实可信。②结合了传主所处的时代背景,材料详细而确实。③作者是传主的儿子,对传主了解更为全面客观深刻。

示例2:本文开头引述《三国演义》庞德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青山不老》(惠州市XX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试题18题)

学生答案: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学生答案分析:只注意了通讯文体开头引用故事在结构上的作用,未能根据具体文本所引故事的内容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①因为他们两人都备下了棺材,表现了决死的勇气,有相似之处(或:用庞德的大丈夫气概衬托高富的忘我精神);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增加读者的兴趣。

题型归纳:①传记的真实性、文学性、概括性如何体现;

②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如何体现;

③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的作用等;

④传记、新闻中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解题是时应注意一般具体相结合。

举例说明: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擦鞋者说》(汕头市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试卷19题)

答案要点:⑴本文使用许多数字,如“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毛收入10万元”“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经过近百次试验”,(仅举一例即可)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这个答案还可用于这篇怎么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征)

⑵用数字表现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XX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两白酒”,具体的时间、酒量,凸现了郭兆松兴奋的心情,以及研制成功鞋蜡对他的重要意义。

(这个答案也可以考察新闻细节的描写的作用)

⑶本文用“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的具体数字进行对比,突出了郭兆松比其他擦鞋者贵一倍却生意红火,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个答案可以回答这篇的导语部分有什么特点)

⑷本文用“1991年”XX年“XX年11月6日”等具体数字显示时间的具体推移,使事件更加清晰。

2、未能整合、大段摘抄

此类错误常出现在概括内容要点,筛选文中信息的题型上。

示例:作者称父亲为“逝去的儒者”,综观全文,请指出父亲身上所具有的“儒者”特征。(5分)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韶光市XX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试题19题)

学生答案:他常责备自己修养不够,他捍卫孔子,替儒家思想辩护。以“不容自昧”作为自律的底线,面临当时的政治高压,他依然具有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结果。他说:“一切祸福、荣辱、得失之来完全接受,不疑讶、不骇异、不怨不尤。”对他而言人生最重要的是“破我执”、“忘我”,他认为自己对整个中国文化甚至于中国前途,都有所见,甚至有责任。他信奉孔子的“仁者不忧”,“乐天知命”。

学生答案分析:照抄原文原句,这种答案是对内容的“陈述”,不是对内容“特点”的“概括”。

解题思路:在圈定文本有效信息区域的基础上,抓关键词,对具体的描述进行提炼、概述。

参考答案:重视内在修养,推崇儒家思想,勇者无惧,淡泊名利,当仁不让(或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仁者不忧,乐天安命。

解题方法:①整体阅读,通盘把握;

②明确目的,划定区域;

③根据要求,整理呈现。

3、片面理解,草率答题

此类错误常出现在分析词语或句子含义,从不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提出自己的见解的题型上。

示例1:“从此,清照将永远是孤雁一只了”一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李清照传》(华南师大附中07-08高三综合测试二20题)

学生答案: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了下文。

学生答案分析:只注意到此语句在结构中在作用,没有注意到在内容层面上在作用。

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除了要注意到关键语句在层次结构中起的作用外,还应该重视语句在内容上的深层意蕴,答题时不应草率完成,要学会联系背景,分析语句中的修辞手法,剥开修辞的外衣,找寻蕴藏在当中的抽象道理和深层的含义。

参考答案:从结构角度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从内容上讲,这句话表明李清照从此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开始了一个孤苦伶仃颠沛流离的痛苦历程,感情、境遇也从此改变,这是她一生重大的一个转折点。

示例2:《人民日报》发表本文时,加上边框排在第一版,还加上“编后”语;XX年本文又被

评为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篇短短的通讯得到如此的重视,你认为它具有哪些新闻价值?(5分)

——《擦鞋者说》(汕头市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试卷21题)

思考点:什么是新闻价值——指刊播事实后引起社会的正面效应

思考的方向:

事件本身有没有宣传价值(什么价值);

事件中的人物有没有示范作用(什么作用,一般可从精神层面去考虑);

与社会现实的联系程度,是否切合时代主旋律。

参考答案:⑴郭兆松生意虽小,但是他肯动脑筋,配鞋蜡,用电吹风吹干鞋,通过这些不起眼的小革新出效益,这种创新精神具有新闻宣传价值。

⑵尽管郭兆松不具备高学历,原来也没有什么技艺,但是他自强不息,敢于创业,擦鞋“也要擦出点名堂来”,还要“再开新店”,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十分可贵,具有榜样的作用。

⑶关注民生,扶持弱势群体,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报道郭兆松的小小擦鞋店,鼓励普通劳动民众自力更生,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具有社会教育价值。

四:小结

1、审清题干

2、会用技巧

3、规范答题

第二篇: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删繁就简三秋叶,求同存异二月花

——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华南师大附属中学 李芸

教学目标:掌握现代文阅读部分的一般论述类文本(必考)的阅读方法,重点是快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书切戒太慌张,涵咏工夫兴味长。——南宋·陆九渊)做题切戒太慌张,涵咏工夫兴味长。把握文意方动笔,磨刀不误砍柴忙。

二、具体过程

(一)明确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三步骤,指出本节重点是第一步(从标题入手梳理思路),及该步骤的具体用时。

(二)针对“标题入手,梳理思路”进行具体指导 1.按图索骥

明确论述类文章文体特征,包括“针对何问题”“论述何观点”“怎样论述”。2.删繁就简、求同存异

(1)以2007年语文高考广东卷《创新与想象》一文为例,要求学生在3—5分钟内画出大概的思路层次图。

(2)请学生到黑板上公布自己的答案,进行集体讨论,重点是总结规律:如何“快”。注意引导他们如何删繁就简、求同存异。

(3)当场梳理、总结学生的思考,形成数条规律。不求全尽,但求能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大致如下:

关注文体,抓“总分”(“分总”)构思。关注位置,抓总起句、总结句等的位置。

关注标志词,筛选重要语句中的关键词,比如关联词、反复出现的同(或近)义词等。注意有详有略,比如“总说为主,阐述(例)次之”等。3.咬文嚼字,消除难点

(1)再以2008年语文高考广东卷 《诗与直觉》一文为例,要求学生限时完成思路分析,把握文意。

(2)在学生普遍反映困难的情况下,再进一步指导学生:①平时要多关注相对较难的层进式结构的论述类文本。②巩固“从标题入手”的观念,本文关键词依旧是“诗(诗境)”“直觉”。③学会使用“概念替换”,例如将文中看似眼花缭乱实则皆为“直觉”的诸多表述,替换成“直觉”,降低阅读难度。④若有时间,可考虑介绍“句式变换”(如何掌握表述不同实则大意相同的句子)。

(三)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一个“三无”人员的教学反思

华南师大附中 李芸

对于一般论述类阅读,我可谓是个“三无”人员:了无经验,毫无兴趣,暂无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接到市中心组的这一节教研复习课任务,我实在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实事求是地说,不要讲学生倍感枯燥,就是我自己也对此题型兴趣索然,加之又是第一次完整地接触新课程新高考,本身还没很好地对近年来的所有高考题型进行梳理,自己感觉压力巨大,头绪多,无从下手。好在中心组的李月容老师、尹燕宏老师,我们学校的科组长邹寿元老师一再地鼓励我,并且在讲课思路方面给以我非常多的启发。10月份的这一堂公开课,我总算是勉强完成了任务。在此,务必向他们,向诸位热心的前辈们表示衷心感谢。

这一次课,我有几点收获和思考,特记录在此,不讳浅薄,以求众人斧正。

一、整体把握,是阅读的重器。

几年来的教学,前辈们的提点,让我对这样一个观点的感触越来越深刻:语文教学应该是语感教学,整体教学。寻章摘句,拘泥于细枝末节的解释分析,往往叫学生抓不住整体,抓不住中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此教学,很可能使学生与生活中的阅读实际相背离,形成一种非良性的阅读习惯,这样不但对高考的阅读备考无利,而且对孩子本身的未来发展也多有阻碍。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强调整体把握文章,只是在考试中在阅读题中如何去实施,如何去强调,却还没有很好的想法。这一次课,正好强迫我提前去思考,相对系统地思考,相对完整地思考。

尽管是摸索,尽管还是遗憾多多,但对于我那两个先于年级其他班接触一般论述类阅读的班级来说,却是一次相对成功的启发,颇有一点小效果。记得第一次月考时,两个班的一般论述类阅读得分都比年级平均分略低;到讲完课后的第二次月考时,居然暂时位列于省招的创新班后,比平均分高出一分多。学生们普遍反映,这一次读起文章,感觉快很多,顺很多。这对我来说,不啻是一次非常大的鼓舞。

二、快速阅读,是阅读的利器。

当时备课,尽管很快确定了重点,只讲“整体把握”,但如何去讲,还是头绪太多。无法做到一课一得,是我心头最为惴惴惶恐的事情。这种“便秘”感,直到中心组李老师、尹老师第一次来听准备课前的半小时,我才忽然灵光一闪,骤然消除,有了一点主意:“快”。抓快速阅读,抓限时阅读,对学生来说有一点点新鲜感,同时也更符合高考应考的实际。在这样的前提下,要求他们去寻找快速确定文章思路的规律,他们也更有动力。

由于想法是最后时刻才“便秘”出来,所以非常粗糙,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依旧出现了不少拖沓、重复的环节,对学生的一些疑问还是不能做到应对自如。这一点,应该要通过阅读一些如何快速阅读的资料来获取更多灵感,对“快”字做法做更准确、更系统的思考和梳理。

三、虚心凝听,是阅读的态度。

本次教研课,前辈们的意见给了我太多太多的启发,常常让我有拨云见日、恍然大悟之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让我更为明白,即使是高考备考的过程中,也务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用心凝听的态度,究竟有没有道理,听了再说。若是正确,自然收获甚大;纵然不妥,也须用心凝听方知其不妥处,以便日后避免。

第三篇:教学设计指导

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

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

(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叙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

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

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的学习,能说出„„”,“通过„„的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达方式;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始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

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南京市潥水县教研室的周红英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知识与能力:

A.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

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B. 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

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形成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解释历

史现象,并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 学生能通过收集春秋战国

时期“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相关资料,编讲历史故事或编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情景,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

B. 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分

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理解和运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言论,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求有效的学习方法。

B.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学生能感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

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写作要求

(五)(六)

二、(一)

(二)(三)两个操作要求:

(1)确定本堂课的重点。(2)确定本堂课的难点。

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

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

两个操作要求: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

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六个要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

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

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四)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五)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 每节课设计10道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回忆、理解与掌握),1道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道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部分的写作要求:

(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

(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反思的主要内容有:

(1)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

(2)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

(3)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4)教学设计最突出的教学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

(5)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第四篇:课时1;论述类文本整体阅读指导

论述类文本整体阅读指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论述文的特点,读懂论述文;

了解高考考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察要求。2.过程与方法:掌握整体把握论述文思想内容的方法。

在整体把握论述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解决具体的题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论述文作者的思想智慧,努力提升人文素养。重点难点:把握论述类文本的思想内容。教学方法:理论指导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考纲要求] 2017 年《考试大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规定: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 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 论证方法。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备考指导] 1.抓住重要考点,盯住新增内容。从考查内容看,近年重点考查《考试大纲》规定的“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考点。2017《考试大纲》对论述类文本的考试内容作了增补和细化,备考时,既要针对重点考查内容反复训练,做到有的放矢,也要紧盯考情变化,关注新增考试内容,探讨命题方式,有针对性做好适应性讲练,做到万无一失。

2.掌握读法,胸有成竹。熟练运用整体阅读方法,读解文本是解题根本。作为高考材料的论述类文本,一般是围绕一个中心论点展开说理,常用的结构模式是总分式,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弄清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论点与论据逻辑性,等等。

3.善于运思,准确解题。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方法有很多,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读、审、找、比”四步法来解题。随着考情变化,有时还需运用推断作答。本专题按此思路编写。论述文的考点。

(一)考试大纲对本部分的要求是“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包括理解(B)和分析综合(C)两个方面。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

1.论 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论点有如下特点—— 第一,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

第二,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①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②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③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④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

第三,一篇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中规中矩的论述类文本一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为了使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 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2.论 据

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当列举多个论据论证一个论点时,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同时,也要注意详略。3.论 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据的展开要围绕论点进行,论据的运用要典型、新颖、有说理性。

二、论述类文本的常见种类 1.政论文

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它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报告等;而广义上的政论文,也指一般人书写的关于重大事件、社会问题的评论文章。政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要用具有说服力的事例和事理以及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或看法、辨明是非曲直,做到以理服人。2.学术论文

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课题的学理性文章。学术论文是对科学领域中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行探讨的书面成果,一般有自己的中心议题,有自己论证的角度、论证体系和研究成果,它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原创性、真实性和科学性的文体特点。学术论文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从表达方式上看,虽然以议论与说明为主,但与传统的议论文不尽相同,又异于现代的说明文,因为它的说明、记述、引用(包括图表、模型等)旨在进行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推导。3.时 评

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发表见解的文章。时评是评说最近发生的某一件事情,或最新出现的某一个问题,或是针对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评说,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时评以说理为主,或夹叙夹议,或先说后议。4.书 评

就是评论或介绍书籍,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文章。书评是以“书”为对象,对书籍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价值判断的文章。书评不同于读后感,它是应用写作的一种重要文体,一般包含介绍、评价、推荐几部分。书评采用叙述、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以传播书的内容、评论书的价值、推介书籍的特色等。

三、论述类文本常用的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论点,起到以理服人的作用。如朱光潜的《咬文嚼字》第1 至5 段,大量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论证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第1、2 段列举《屈原》《水浒》《红楼梦》中炼字的例子,阐述“你这”式、“你是”式、“你有”式三种不同句式的不同意味;第3、4 段列举王若虚《史记辨惑》中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论述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第5 段列举贾岛“推

敲”的故事,表明用字不同导致意境也不同的观点。2.道理论证

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以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论证论点。“引用论证”是其中一种,即引用名言警句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如钱钟书的《谈中国诗》第4、5 段谈论中国诗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就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作者先指出,外国诗人论诗的观点与中国诗人论诗的观点很接近,中国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与外国人所谓“空泛联接着确切”,意思一样。“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是正确的说法。作者还认为,这富于暗示,“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 的”,比“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例如“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在中国诗里应用得最多。作者使用中外论诗的理论来阐述中国诗的特点,这样就显得有高度、有深度,也有信度。3.对比论证

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对比,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如马南邨《不求甚解》,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证明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而须理解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这样,通过对比论证,证明了会意的重要性。4.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论点,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识,化深奥为浅显。如鲁迅的《拿来主义》,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昏蛋”“废物”比喻对待文化遗产持错误态度的人,用“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这些比喻新颖别致,形象生动;比喻论证法的运用使说理浅显易懂,妙趣横生。5.因果论证

通过分析事理,揭示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中前六小段分别指出:“闭关主义”导致被枪炮打破大门;“送去主义”导致子孙后代只剩点残羹冷炙;“送来主义”使清醒的青年们都对洋货发生恐怖。第7 段推出结论:“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样,因果论证的运用就显得文章逻辑性强,无可 辩驳。

6.类比论证

把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种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相同属性的两两类比,将妻“私臣”、妾“畏臣”、客“有求于臣”与“宫妇”“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两两对应,令人信服地推论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论证了纳谏的必要性。7.归谬法

为了反驳一个错误的论题,先假设这个论题是正确的,由此导出更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先的论题是错误的。如韩愈在《讳辩》一文中,为了反驳有人提出的“李贺父名晋肃,故而李贺不得做进士,(‘晋’‘进’同音,同音需避父讳)”的谬论,就用了归谬法。韩愈指出:“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显然,“父名仁,子不得为人”的说法是十分荒谬的,因此,“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之说也是站不住脚的。这种论证方法常和泼辣、犀利的语言相配合,产生辛辣、有力而富有幽默感的表达效果。

四、为了快速、准确地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建议分两步完成读文过程。第一步阅读全文,勾画文中信息要点 1.微观勾画出文中重要词语(1)表述中心论点的关键词语

(2)体现论证对象转换的词语,即往往体现论证思路的词语

①因果。如:因为、因此、。。。原因在于、因而、由于、从而,等等。②转折。如: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等等

③并列或递进。如:也、又、不是而是、不仅还,等等。

④分类分层。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等。⑤举例子。如:例如、如,等等。(3)修饰、限制性词语

①年代(时间多次依次出现)

②程度。如:最、基本、根本、十分、非常,等等。

③范围。如:部分、全部、总共、所有、都、全、少量、多数、几乎、仅仅,等等。④数量(具体数据、比例等)

⑤已然、未然,或然、必然。如:目前为止、迄今为止、将、正在、假如、可能、如果、一定、必然,等等。

⑥代词。如:这、那、它、其、此,等等。例题:设题错误

(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

例文:密封座舱中一般采用与地面相同的1个大气压,即760毫米汞柱,而舱外活动航天服一般采用210毫米汞柱压力。„„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着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

设题:防止减压病可以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760毫米汞柱。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例文:迄今为止最紧急的应是有关核武器的决定。

设题:相信我们能很好地解决核武器及核战争所带来的危机,就能实现地球的真正和平。

(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例文:《华夷图》是现在所见最早的标有长城的全国地图之一。

设题:华夷图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标有长城(包括汉长城在内)的全国地图。(4)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例:座舱里充满空气,划动四肢也可前进,因此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题:因为在座舱里的行走范围是立体的,所以座舱里充满空气,划动四肢也可前进。2.勾画文中重要句子

(1)统摄全篇的句子---论点句、中心句、总结句。

(2)作论据的句子——论述类文章作论据的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实论据,另一种是理论论据。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论证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或总分,或并列,或对比,或递进,或点与面。这些逻辑关系往往有一些标志性的语句,如“首先、其次”等语句。如果没有这样的语句,可标记每一自然段的开头或结尾句,然后提取每一段的主要信息,把握文脉。

3、简短批注

对重要词语,对表因果关系的句子,起表明中心、理清结构、区分层次、暗含材料与观点关系等作用的句子,作简短批注,为下一步操作起警示作用。第二步提取要点,整体把握

勾画多要点是为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作铺垫的。

1、梳思路,明结构

对勾画内容进行提取、整合,梳理出文章思路。理清文章围绕论点如何展开说理的,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某一段落的各分句间的逻辑结构和逻辑层次,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了上述内容,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理解才不至于出现偏差,对文中“文中的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才不至于出现遗漏,对文中“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才不至于出现偏移或错位。

段落之间和语句之间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概念到运用等。论述类文章的行文思路和结构层次,往往有一些明显的语言标志,但有些文章没有明显的关系,进行概括梳理。

2、会文意,释观点

依据勾画的重点词句及文章结构,弄清文章论述了什么问题,主要观点和看法是什么,涉及什么内容。

3、理材料,定意图

梳理文章中的事例、事理材料,将材料与作者的评论性文字相参照,明确作者引用材料的意图。

五、真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理清文章脉络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 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 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 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 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 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 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 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 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 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 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 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 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 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按以下步骤把握全文按以下步骤把握全文: 第一步阅读全文,勾画文中信息要点

{勾画符号:重要词语用“ ”标志,重要句子用“ ”标志。}

1、重要词语

第一类:故事 小说 故事讲述人 第二类:虚构 区别 第三类:早期 现代

2、重要句子

3、简短批注

第二步 提取要点 整体把握

1、梳思路,明结构

总分结构①总 分---②早期③中期④现代

2、会文意,释观点

讲故事的人与小说家有本质区别,故事与小说有本质区别。

3、理材料,定意图

②③④各段,在明确摆出分论点后,都列举了典型的论据,主要是事实论据。这些论据,有的具体、翔实,有的概括,但都有力地证明相应的分论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理清文章脉络

(一)诗与直觉 朱光潜

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这里“见”字最紧要。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

诗的“见”必为“直觉”。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直觉必须是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都是“名理的知”,都可用“A为B”公式表示出来。认识A为B,便是知觉A,便是把所觉对象A归纳到一个概念B里去。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无意义,必须与B、C等发生关系才有意义。我们的注意不能在A本身停住,必须把A当作一块踏脚石,跳到与A有关系的事物B、C等等上去。但是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

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比如说崔颢的《长干曲》,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我自己曾经被一位不相识的人认为同乡”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立刻就从诗的境界迁移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

这番话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美。但是在用思考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一种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通常被人称为“灵感”。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灵感亦并无神秘之处,它就是直觉,就是“想象”,也就是禅家所谓的“悟”。

一个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有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界。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不能算是好诗。古典派学者向来主张艺术须有“整一”,实在有一个深埋在里面,就是要使在读者心中能成为一种完整的独立自足的境界。(本文有删改)

14、在“诗的境界”形成的过程中,只能有“直觉的知”而不能有“名理的知”。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4分)

15、“见”升华为“诗的境界”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4分

第一步阅读全文,勾画文中信息要点

{勾画符号:重要词语用“ ”标志,重要句子用“ ”标志。}

1、重要词语

诗;诗的境界;见;直觉;直觉的知;知觉;名理的知;

2、理思路把握重要句子

把握文章思路:题目是“诗与直觉”,从语法角度看,这是一个并列短语,所以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摘要的时候我们就要牢牢抓住“诗与直觉”二者的关系这个思路。

重要句子: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联想一发生,诗的境界就会迁移到名理世界实际世界了。但作诗和读诗都必起思考和联想,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要成为诗的境界还需要在直觉中形成独立自足的意象。

第二步 提取要点 整体把握

1、梳思路,明结构

逻辑顺序 把握三个问题“诗与直觉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是这种关系?应该怎样处理诗与直觉的关系?”

六、强化练习

第五篇: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一、课程目标

体操类课程是以徒手、持轻器械和利用器械的各种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健身、健美和发展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塑造学生健美体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为目的的体育实践性课程。

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体操类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学校体育教育所具备的体操、健美操、舞蹈的教学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并具有运用体操、健美操、舞蹈的手段和方法在指导社会体育活动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具体目标是 :

(一)掌握体操类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技术及实际运用能力,能够从事学校体操、健美操、舞蹈教学和指导大众健身锻炼。

(二)基本掌握体操类教材的重点内容,了解教材的延伸内容,并初步掌握开展学校体操活动与竞赛的方法。

(三)学会运用体操、健美操、舞蹈手段科学地锻炼身体,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

(五)塑造学生健美体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

二、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一)选编内容要夯实学生基础,对其延伸学习有益,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选编内容要充分体现体操类课程价值,注意吸收国外课程发展的新成果,紧密联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进展,使课程更具实用性。

(三)选编内容要考虑运动文化发展的延续性,做到经典内容与时尚内容的和谐统一,重点内容与拓展内容的有机结合,突出体操类课程的特色。

(四)选编内容要促进学生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基本内容

体操类课程包括体操、健美操和舞蹈等。

(一)体操

根据培养目标需要和课程教学的实际,体操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如下:

1.基本理论:体操概述、体操的保护与帮助、体操术语、体操教学理论与方法、体操健身原理与方法、竞技体操比赛的欣赏等。2.体操健身手段与方法:选择具有健身性、健美性、实用性、趣味性与生活化的体操练习,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

建议选择的内容: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专项素质练习、跳绳等;攀登、爬越、支撑、悬垂、负重搬运等;单人、双人和多人的技巧动作及造型等;山羊、跳马(箱)、单杠、双杠等;提高性体操练习。

3.教学技能培养:队列队形指挥能力;编操、带操能力;保护与帮助能力;讲解示范与组织教学能力。

(二)健美操

1.基本理论:健美操运动概述、健美操创编、健美操科学锻炼、健美操观赏指导等。

2.基础训练:健美操基本动作及组合、健美操成套动作、健美操素质训练方法等。

3.创编实践:健身健美操、竞技健美操。

4.健美操拓展:健美操竞赛及裁判、时尚健美操、器械健美操等。

(三)舞蹈

1.基本理论:舞蹈概述、舞蹈健身、舞蹈教学与创编等。2.基础训练:定位基本姿态、移动基本姿态等。

3.健身舞蹈:民族民间舞蹈、大众交谊舞、校园集体舞等。

4.舞蹈拓展:健身时尚舞蹈等。

四、教学基本要求

(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紧扣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掌握增进身心健康、提高技能水平的科学锻炼方法与手段。

(二)以《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及进度,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之具备从事体操类课程教学及组织活动的能力。

(三)徒手体操作为体操类课程学习的基础,应保证一定的教学时数,要建立合理的课内外学练一体化的模式,确保教学任务完成。

(四)体操类课程的教学要体现教育功能,要紧密结合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展现自我的自信心和超越障碍、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互助团结的精神,在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并使体育美的教育在体操类课程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五)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帮助学生建立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要为学生课下延伸学习创造条件。在教法运用方面要体现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教法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切实加强安全教育、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伤害事故。

五、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应与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一)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做到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评价既要包括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更要有体现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及创新,学生的学习态度应在评价中占一定比例。

(三)重视评价方式的创新,理论考核应做到开卷与闭卷、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实践考核应做到规定考核内容与自选考核内容相结合。

(四)要结合本课程特点,选择恰当的考核内容,确定考核内容科学的百分比,使考核结果更趋合理。

六、教学基本条件

(一)主讲教师须具备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并具有良好的师德和较高的业务素质。

(二)专任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

(三)实践课的师生比为1:15~20。

(四)场地设备:根据体操类课程的教学需要,应具有体操馆、舞蹈房等。

(五)器材设备:器材应具备与学生人数相适应的单杠、双杠、跳马(跳箱、山羊)、助跳板、弹板、地毯和垫子等。轻器械包含棍、绳、圈、实心球、哑铃等;专门器械包含把杆、肋木、爬绳、爬杆、平梯、踏板以及领操台等。

(六)图书资料和电教设备:根据教师教学科研与学生学习的需要,应具备一定数量的体操图书音像资料,还应具备电化教学所需的录音机、电视机、摄像机、录像机、计算机、数码相机等各种设备。

下载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写人的作文指导教学设计1

    写介绍自己的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京南中心小学执教者:于岚 教学目标: 1、请在“______的我”中的“_______”处填入恰当的词,如:“喜欢读书的我”或“爱思考的我”等,并以此为题,写......

    书写指导教学设计

    5、《看电视》生字书写指导片段 教学目标: 1. 认识并区分“冖”、“宀”两个部首,能正确书写。 2.正确美观的书写本课“爸、全”等6个上下结构的字。 3.学生能运用楷书技法歌诀,......

    作文专题指导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作文专题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教学生如何在考试中学会写作,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学会审题的基础上如何快速的写出自己想出表达情感的文章。 教学难点:应试......

    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快乐语文》教学设计 清河县油坊中心校区 王树礼习作要求: 1、训练学生通过一两件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来;学习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2、作文......

    写作指导教学设计

    初中生文章条理清楚写作指导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提供典型示例,让学生了解一般文章的结构及写作顺序,体验设计提纲的作用 2、通过写作实践了解使文章条理清楚基本方法,......

    习作指导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立足教材,以读引写——“大自然的启示”习作教学片段 增城区新塘镇第二小学 张碧翠 一、 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接触到的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你们......

    书法指导教学设计

    1 、点 的 书 写 教学目标: 1、掌握笔画“、”的运笔方法及结构特点。 2、通过观察笔画“、”的构造,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模仿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写字兴趣及......

    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漂亮的开头是怎样炼成的 ——凤头篇 一、导引名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进行中考作文系列训练。临近中考,我们在初一初二常规作文练习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打造亮点,赢得高分。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