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观念转变

时间:2019-05-14 19:4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观念转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观念转变》。

第一篇:论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观念转变

各国幼儿教育家、心理学家对目前游戏产生的共识是“游戏是儿童为了寻找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并具有多样化特点。”就是说一种活动能使幼儿感到开心、好玩、有意思,并以此为目的主动投身其中,积极从事的,这就是游戏。而角色游戏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幼儿通过模仿、想象、扮演角色、使用玩具、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又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具体表现在扮演角色、选择主题、选择玩具等,幼儿是一切的主人。角色游戏的概念,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观念问题。如何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发展,关键是教师在游戏中作用的体现。良好的心理环境能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可信任的,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的生活,积极主动地活动和学习,获得最好的发展。随着各种教学理念的更新,促使我的教育思想有新的转变,在方式上也与以前不同。

现在我就角色游戏中的观念变化谈一点体会。

从游戏的整体上来说,我以往的教学总是尽量要求全班幼儿“齐步走”,而现在我从一开始就把幼儿分成三个层次,第一是能有明确的游戏目的,和同伴一起合作游戏,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并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制作一些简单的替代品,第二是独自游戏并不影响他人活动,交往能力较弱些,第三是旁观者或者不参与者。过去我不允许幼儿旁观或不参与,不管幼儿是否愿意、是否有能力,我总是尽量的把幼儿“推入主题中”。现在我允许幼儿“旁观”,因为这些幼儿还未达到进入游戏的水平,那么“旁观”对他来说不也是一种游戏吗? 我班的陈诗雨,她就是属于这一“旁观”队伍中的一员,这其中有许多原因,原因之一她是内向的女孩,不愿与其他同伴交往,往往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对于这样的幼儿我没有用老师的威信来强制她,而是先顺其自然,稳定其情绪,使她做一个欢乐的旁观者,当其看到同伴游戏入迷时我就向她介绍同伴今天玩的是什么角色,现在在干什么等,以引起她更大的注意,其二请能力强的幼儿带他玩,久而久之她慢慢的进入游戏中,现在她也能主动参加游戏,不在做“旁观”者了。同样是幼儿参加了游戏,但前者是被动,是老师要我参加,没办法,然而后者是主动的,是在同伴良好的游戏环境下形成“我自己想参加活动,我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

以游戏的观察来说,以往在游戏时主要是看幼儿玩得象不象,玩得好不好,是不是符合教师的要求,而现在观察的侧重在幼儿的角色意识、角色扮演的能力;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幼儿象征性思维的发展;能否寻找替代物;幼儿游戏中矛盾的产生及幼儿是否能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想知道这幼儿是否有角色意识,于是我就询问:“你是谁呀?你在干什么呀?”等等,这时我就会发现不同层次幼儿的不同表现,有的幼儿具有一定角色意识,会有一连串角色动作和语言积极与其他的同伴交流,有的幼儿只限于伴随动作的自言自语。幼儿年龄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独立的创造性,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快、自由的心理环境,是提高幼儿象征性行为水准的基础。幼儿象征性思维在角色游戏中主要体现在幼儿寻找替代物上,这也是我观察的重点。幼儿寻找替代物往往是无意识的,由于以往我没有仔细的观察及时的捕捉,使得幼儿象征性行为逐渐消失,而现在我在观察的基础上及时捕捉幼儿的无意识行为和动作,并及时肯定,使之变成有意想象和有意替代。

从游戏的评价来说,以往每天进行游戏评价时,大家都说时间不够,因此我常常是一个人唱独角戏,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游戏的好坏,游戏的 对与错,而现在我把评价目标变为分享快乐,展示自己的想象,让每个幼 儿充分地表现,讲述自己开心的事,然后让大家同享这份快乐,同时又把游戏中的疑惑让大家来讨论解决,这样使游戏真正做到承上启下。

另外我觉得作好游戏的记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这样有利于及时的调整目标。

总而言之,以往我是游戏领导幼儿,我指挥幼儿,而现在是幼儿领导游戏,在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下,我认为教师应该是游戏中的一个媒体、一个桥梁,把幼儿和游戏有机的联系起来,创设环境、提供材料、引导幼儿更好的开展游戏,其次我认为创设美好的游戏活动环境是成功地开展角色游戏的基本条件,教师的观察则是提高幼儿游戏水平,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措施;分享快乐是角色游戏不断发展、提高,承上启下的关键纽带。

第二篇:论角色游戏与幼儿生活5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角色游戏与幼儿生活

名:卞玲 指导教师:李晓华 专

业:学前教育 年

级:0903 层

次:专升本 学习中心:无锡教育中心 完成时间:2011年 9月 22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论角色游戏与幼儿生活

[摘 要]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充实、新颖,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角色游戏对幼儿生活的影响: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生活技能的练习;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分类习惯的培养;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借助生活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幼儿游戏兴趣;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高角色游戏质量;提供生活化材料,推进角色游戏进程。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生活、规则意识

角色游戏是指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代替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它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是幼儿不可缺少的活动,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活动,是学前儿童成长的一个必经的过程。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有力地推进着幼儿能力的提高、习惯的养成、规则的形成,影响着他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角色游戏是一种适合于学前儿童模仿或想像的一种游戏,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角色游戏会给儿童带来许多快乐,让他们自由发挥,无拘无束,让他们有宽敞的活动、想像空间,还学会各人物之间彼此相处,有助于巩固和加深幼儿的认识等。

一、角色游戏对幼儿生活的影响。

幼儿教育是做人的教育,生活技能的练习、规则意识的形成、整理习惯的培养、交往能力的提高等都是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以上能力不断提高。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在幼儿生活中将得到运用。因此角色游戏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回归于幼儿的生活。

(1)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生活技能的练习。

生活技能的练习是孩子适应生活的基本条件,如穿衣裤、叠衣服、扣扣子、使用勺子或筷子吃饭等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再如系鞋带或蝴蝶结、刺绣等这些带有挑战性的生活技能。这些生活技能的强弱不但关系到孩子适应生活的能力,还能锻炼孩子手指肌肉的力量、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坚持性等等,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生活品质。可是单调枯燥的练习往往会使孩子厌倦。而角色游戏正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练习的情境,通过有趣的情节模仿,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这些生活技能。

(2)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幼儿期是培养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传授正确道德行为的关键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很容易接受正确的、美好的、规范的刺激,这对他们养成习惯至关重要。在角色游戏中隐含着许多的规则,幼儿在玩角色游戏的同时能逐步树立规则意识,形成规则行为。如去娃娃家做客之前要轻轻敲门;去银行要排队,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到娃娃家看病要保持安静等。这一系列的知识幼儿都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因为孩子知道只有这样,在游戏中才能受到同伴的欢迎,找到合作的伙伴,大家才会玩得更开心。孩子在轻松的游戏环境中自觉地形成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这些遵守规则的行为将在幼儿的生活中运用,成为他们规则生活的必备生活素质。

(3)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分类习惯的培养。

在角色游戏中老师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提供一些标记,让孩子根据标记整理游戏材料,让孩子在游戏中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如小班我们会根据孩子“一一对应”的特点提供标记,每一样材料提供一种标记,让孩子学会一一对应整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我们会逐步提供分类整理的标记。

(4)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交往能力差,抢别人的东西、打人等行为是频频出现。因此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让幼儿学会交往并善于交往,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角色游戏中我们提供一些材料、创设相应游戏情境来制造幼儿之间的交往机会,如我们在超市里提供了收银台,让孩子在买东西后能不忘向营业员付钱,在付钱的过程中就增加了交往过程。再如在看病游戏这个情境中医生询问病情的过程就丰富了交往内容。

二、借助生活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

由于幼儿能力有限,他们的游戏需要老师的指导才能顺利高效地开展,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指导才能更好地发挥角色游戏的作用呢?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印象是幼儿角色游戏内容的源泉,角色游戏为幼儿将生活情景的迁移和再现构筑了平台,让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自我表现。因此说,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既然如此,我认为借助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活情境、生活材料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情境是角色游戏的重要因素。创设什么主题的游戏情境成为我们值得研究的内容。《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明确指出: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兴趣,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周围熟悉的生活来创设幼儿熟悉的主题的游戏情境,从而激发孩子参与游戏、发展游戏的兴趣。中班孩子的角色游戏的主题扩展,情节得到了发展。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有直觉行动性开始转向具体形象的思维,比起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情节要复杂。(2)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高角色游戏质量。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都有模仿成人生活的愿望,在游戏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正好能满足他们的这种心里需要。因此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越广泛、情节越深入。因此幼儿教师平常因多给幼儿观察周围社会生活,调动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角色游戏质量。例如在小班的教室最为显眼的是“娃娃家”,孩子们很喜欢,每次都有很多小朋友争着玩,但于小班孩子缺少生活经验,导致孩子在游戏时,总是呆呆的抱着娃娃坐在那里,没有一点家的氛围。因此幼儿教师应丰富幼儿扮演娃娃家这一角色经验,例如可以引导幼儿回想平时在家看到爸爸、妈妈他们是怎么做的?最后让幼儿知道家里有很多家务事,要把责任分开。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逐步想象、创造性的反映个人生活经验,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由于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所以幼儿教师还可以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外出、多接触物事、多与幼儿交流、从而丰富孩子的经验。如带孩子到银行、理发店等地方,看看叔叔、阿姨是怎么样工作的。让幼儿的生活和游戏经验得到丰富和提升,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游戏奠定良好的基础。

(3)提供生活化材料,推进角色游戏进程。

在幼儿游戏中我发现玩具和游戏材料是角色游戏的物质支柱,幼儿往往是在玩具物品或材料的启发下产生联想引起游戏的愿望。丰富的玩具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游戏的内容,也影响着幼儿之间的交往行为。

角色游戏的准备是游戏指导的前奏,它是保证幼儿充分游戏的前提,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如娃娃、玩具、炊具等。除了形象逼真之外,教师还要注意为年龄稍大特别是中大班的幼儿提供真实或简单的物品。我们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有这么一句话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由此可见,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知识、能力,对孩子来说学得自在,当然对老师来说也教得自然。角色游戏是幼儿最

喜欢的游戏,幼儿老师只有真正的发现角色游戏的魅力所在,才能够把握指导的尺度,让幼儿活而不乱的开展,孩子们才会玩得更开心,获得更多的本领。参考文献

1、井为英,陈会昌 :《关于游戏与儿童发展的思考》,《学前教育》,2002年3月

2、阎庆华:《谈角色游戏的多为效应》,《山东教育》,2005年12月

第三篇: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谈谈我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几点认识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新课程改革正一步步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众所周知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师又是教学的主要执行者,所以改革的成败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如果教师不更新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在此,我想就“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不当之处,愿与同仁们共同商榷。

一、更新教育观念

江泽民主席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地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那些妨碍学生创新精神能力的教育观念。”因此我们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并树立以下教育新观念:

(一)树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的基本观

21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是努力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和健康发展的世纪。“人人都有成长的权利,人人都有成才的可能。1

我们应该为每一个孩子编织成才的梦想,开辟成才的道路。”应成为教师教育的基本准则。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确立的基本信念。要把这种为学生终生发展的高度负责精神贯穿于课改的始终。教育不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优秀率、及格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教育不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人生的体验。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是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四有”新人。

(二)树立“学生自主发展、倡导体验参与”的活动观 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一流教育的真谛。个性是创造的前提,千人一面的教育难以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们以往的教育不太关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不足。俗话说得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会。”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学”的实践,才能学会学习。把老师的感受告诉学生,不如让学生获取自己的体验。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书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变得丰满、深刻。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只有在学生自主的活动中才能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应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适合教育的学生。教师不能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剥夺学生的自主思维空间与自我体验的权力,应让学生自主发展。多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多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多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多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多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三)树立“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观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应改变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起“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观。在评价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内容应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逐步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

查。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只有评价内容的综合化,才能适应社会的关注。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对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因此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同时,评价重心也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过程、探究过程、努力过程和各个时期进步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才能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现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全面发展。

二、转变教师角色

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必然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不应再是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而应扮演好更多的角色。

(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的角色特征。它不仅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而且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只是传播现成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沿

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课改也要求教师从过去“思品训导者”“德育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心理的疏导、健康人格的示范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启发者和参与者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构建过程,但有时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沉默凝滞的局面。如:不知道如何开始而出现冷场,忘记活动的下一个步骤,一时忘记某一语言表达或想不出某种表达时,教师就应及时给予鼓励、适时给予提示和启发,督促参与活动。再如当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时,可提供关键词,当学生回答过于简短时,启发其进一步扩展和解释自己的答案。总之教师作为启发者应在学生确实需要帮助时才施以援手,而不是一启发就滔滔不绝,喧宾夺主。

当学习活动开始时以后,教师除了环视、监控、给予帮助之外还应该尽量参与学生活动,作为一名活动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的参与不仅能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使教师能够走进学生的世界,共同分享各自的生活经验与认识,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学生也将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三)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堂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

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师成了教育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有些教师甚至到了离开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和习题集,就不知道如何出试题的地步。教师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已迫在眉睫。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与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已越来越需要具有开发本土化、校本化课程能力的教师;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状况进行分析,从而真正成为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它需要我们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以新课程改革为重要契机,在理论上提升,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并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实践新课程的浪潮之中。

第四篇: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师角色

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师角色

摘要:新课程标准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块,这就要求新世纪的体育教师如何把握教材,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模块;素质教育;良师益友

前言:中学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改革决定着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课堂面目焕然一新。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做法。过去体育的精华部分对当今体育课程实践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蕴含着先进教学理念的体育新课程并不是与过去体育教学的决裂,更不是过去体育教学的对立面,更多的是对过去的继承与发展,扬弃与创新。

1.纠正编激的改革观点,树立先进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使人们对一直以来所从事的习以为常的体育教学工作进行审视与反思,一些过去视为宝贵经验的做法受到质疑,甚至批判。有的资料将体育基础教育课程划分为“新课程”与“旧课程”强调新课程对旧课程的绝对否定。事实上,体育课程的出现是建立在对以往体育课程的分标总结的基础上而加以改进,使之更趋完善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体育课程分为势不两立的“新课程”与“旧课程”。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健康型人才。

1.1以重技能训练,转向“健康第一”

传统的教育观念,及以学生对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是否正确。完整地接受了知识和技能;教师是否准确,系统地讲授为质量标准。而新课程是从学生健康状况是否有改善,学生以体育的意识和兴趣是否增强,体育行为是否进步为质量标准。

在传统观念下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扮演的是教练员,是把学生培养成运动员式的一种教学模式。而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送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师不仅仅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把握体育课程的价值,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科学的健身方法,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1.2从关注运动能力转向全面发展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人体内部的各个系统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功能,担负着不同的任务。若一味地根据学生的运动爱好来安排教学内容,则会造成学生身体机能不均衡发展。《国家课程建设纲要》明确规定:①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要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②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③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要遵循学科的知识体育。所以教师不应只方面对面训练学生的某一项技能,而应将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与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奠定基础。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将来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是摆在教师面前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不能建立和形成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和制度。

2.1做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和朋友

两千多年来,在封建传统的思想影响下,“师道尊严”在人们脑海里根深蒂固,在这种观念下教师的尊严不可侵犯。课堂上不论学生是否喜欢这项运动,只要教师决定了就不能改变,甚至是在教师的训斥声中应付了一堂无价值的体育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创造力等等也随之泯严了。新课程对未来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确定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求索者,教师是中介者;学生是劳动者,教师是服务者;学生是设计者,教师是生产者。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2.2做好学生遵章守纪的规范人

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体育教师不仅是师者,更重要的是组织者、管理者,没有管理,体育教学难以出效益。体育教学“管理者”角色,不仅仅局限在体育课的教学管理,而应为学校管理者的一部分。当前,体育教师对自身作为管理者,却忽视管理的问题依然存在。表现为:一是重教轻管;二是只管不理。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作为学校“管理得”的角色认识。第二,要不断地提高管理能力。第三,要把管理与规章结合起来。

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需要具有新的理念和新的观念的教师来实施。为了使国家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作为我们新世纪体育教师要勇敢地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多层次,健康的适应祖国建设和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史宏,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角色,中国学校体育1997.1

[2] 邱启国浅谈新标体育教学所应继承的优良传统,中国学校体育2006.1

第五篇:幼儿大班角色游戏[推荐]

幼儿大班角色游戏《小医院》

滑晓倩

运城市临猗县楚侯乡中心校

【游戏主题由来】

通过一次谈话活动,我发现孩子们最近对药的种类产生了兴趣,还模仿药剂师学着包起药来,看着自己包好的“药”整齐的放在盒子里特别自豪。有的孩子建议开个医院吧。大家一下来了兴致,所以我们选择了“医院”这个游戏。【游戏总目标】

一、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模仿和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

二、能迁移生活中关于医院的知识经验,与同伴合作创设医院的环境。

三、学习用协商、轮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角色,能共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发展游戏情节。

四、合理摆放、爱护材料,创造性的使用材料。

五、缓解幼儿对医院、医生、打针等的排斥感和恐惧心理,在生病时从心理、身体上能配合医生的工作。

六、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敬佩的感情,体验医生和护士工作的辛苦。第一次游戏

【游戏目标】

一、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初步扮演医院中的各种角色。

二、生病时懂得要医院看病,了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三、大胆有创造性地选择替代物与游戏材料,根据游戏需要自制简单玩具。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

1、在谈话活动中引发幼儿关于看病的生活经验,了解医院工作人员的职责。

2、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关于医院的废旧物如:药瓶、病例卡等。

物质准备:在医院投放病历卡、听诊器、针筒、药品等环境创设:创设医院的环境

【游戏过程】

一、教师出示听诊器和针筒和病历卡,引出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乐趣。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听诊器和针筒?医院里有谁?他们的工作是什么?

二、师幼共同回忆去医院看病的流程:挂号-看病-取药师提问:你们去过医院吗?为什么去医院?去医院看病时,先要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师小结:小朋友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要去医院看病,看病时,要先到导诊台的护士那填写病历,然后到主治医生那去看病,看完病再去药房取药。

三、提出游戏要求

1、要协商讨论,解决医院开业前的各种问题。

2、要选择各种替代物,创设医院环境。

3、按意愿选择角色,分工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

四、幼儿游戏,教师以病人的身份介入游戏,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协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

2、观察幼儿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3、观察医生、护士能否明确职责。

五、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2、交流游戏情况。

师提问:

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做的?

2、你在游戏中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3、下次的医院游戏你认为可以增加什么材料?

第二次游戏

【上次游戏回顾】

从上次游戏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医院游戏是充满兴趣的,特别对于医生这个角色充满向往。但是在游戏中我发现,因为第一次玩这个游戏,幼儿出现的症状与其他主题游戏第一次出现的症状都大同小异,即语言交流不够丰富,情节断续,不知该如何往下发展,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笑场。但是医生的看病时,不能很好的对症诊断,不能根据病人的病状做出相应的策略。且形式单一,对于打针尤其感兴趣,不管什么病症都要求病人打针。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我对游戏方案进行了调整。

【游戏目标】

一、明确所扮演的角色,增强角色意识。

二、尝试根据不同的病症,针对性提出治疗的方案,能对症下药。

三、能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促进角色间友好互动。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在谈话中,引导幼儿回顾医生看病的方法,初步了解不同的病症的不同的诊断方法。

物质准备:增设压舌板、手电筒、体温计、白大褂、白帽子、护士帽、药瓶等。

环境创设:丰富医院的环境布置。

【游戏过程】

一、回顾上次游戏存在的问题,明确角色意识。

师:上次游戏中,老师发现扮演医生的小朋友对不同的病人都用了一样的看病方法,而且喜欢给病人打针,这样对不对?为什么?

师:要怎么样才能帮助病人把病看好?

师小结:医生要仔细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要看看他不舒服的地方,一般的病只要吃药就好了。

二、提出游戏要求。

1、与同伴协商角色分配。

2、导诊的护士要主动与病人问好,游戏中要用礼貌用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适时以病人的身份参与游戏,制造问题,让医生解决,观察医生对症诊断的情况。

2、观察医院工作人员与病人之间语言交流情况。

下载论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观念转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观念转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分享快乐

    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分享快乐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幼儿教育契机。而角色游戏更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它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角色游戏......

    革新观念,转变角色,切实落实导学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革新观念,转变角色,切实落实导学模式 作者:张敏娟 来源:《中国当代教师》2014年第01期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罗古初级中学 712201) 为切实落实新课改精神,努......

    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

    游戏永远是孩子的最爱,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

    浅论幼儿角色游戏组织策略(精选合集)

    浅谈幼儿脚色游戏的组织战略 幼儿园新《纲领》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诲应以游戏为根本运动,存眷个别差别,促进每个幼儿富有本性的生长。这一指导思想充实体现了游戏的重要性。游戏......

    幼儿角色游戏银行(精选五篇)

    角色游戏:银行(一) 活动目的: 1.让幼儿了解银行的工作性质、内容。 2.初步学习简单取钱,存钱。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工作牌、各种面值的儿童人民币、取款机柜台......

    如何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

    如何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 淮阴区大兴九年制学校幼儿园 李彩红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比如娃娃家游戏,医院游戏等等是不同......

    幼儿角色游戏:理发店[推荐五篇]

    角色游戏:理发店 游戏主题的由来: 现在很多孩子都跟着爸爸妈妈到理发店洗头,剪发,都很感兴趣,都了解理发的程序、理发用具使用等等生活经验,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游戏的情节就越多......

    幼儿角色游戏教案大全(5篇)

    幼儿角色游戏教案1:风味小吃店活动目标:1、学习扮演风味小吃街中的厨师、服务员、顾客等各种角色,并用不同的动作语言表情去表现角色,体验游戏的快乐。2、自主的选择各种道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