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科学:落下来的物体
一、研讨思路: 该活动内容是幼儿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现象,然而其中却蕴涵着许多科学的奥秘以及教育和研究的价值。我们选择这一内容,在幼儿园大、中、小三个年龄班开展教学研讨,旨在探讨大、中、小三个年龄班幼儿科学探究和表达的特点与水平,增进教师对幼儿发展特点和水平的认识与把握,提高师幼互动的适宜性与有效性。根据三个年龄班幼儿认知的不同特点,以及各班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各班教师做了充分的预备性实验,在亲历体验活动中分析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并研究如何将难度较大的内容分解为难度适宜的几个步骤,使实验探究的每一步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挑战性,既能引发思考,又有成功的感受。小班活动的重点在于感受物体是否会下落,物体是怎样落下来的,在此基础上尝试做简单的记录,体验观察与表达的乐趣;中班幼儿探索比较两种不同材料制作的降落伞下降的速度有何不同并记录;大班的切入点放在猜测并探索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并能按下落速度的顺序作记录和分析。以此探讨同一内容在各年龄班开展活动时,所应把握的层次性。
二、活动计划与反思
活动一:落下来啦(小班)
活动要求:
1、对物体落下来的现象感兴趣,有初步的探索欲望。
2、学习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尝试记录。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1、小故事引发幼儿猜测:物体是否会落下来?以激发兴趣。
2、观察材料,摆弄物体进行感性探索体验:它们是不是都落下来了?
3、第二次探索,比较落体的不同方式。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所玩的物体,观察落下来的样子,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现自己的发现。
4、学习记录:观察记录表上贴的物体,引导幼儿选择相应物体尝试后把该物体下落的样子画下来。
5、延伸活动:玩落体游戏,如“托气球、吹羽毛”等,启发幼儿观察更多落体现象,并想办法使其落不下来。
本园教师观察反思:适宜性行为
1、本活动目标定位较好,能根据本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重在培养幼儿对常见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初步的探索欲望。
2、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充分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要。
3、教师在活动中能注重让孩子在玩中探究,丰富体验,特别是能大胆地尝试让幼儿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给幼儿较充分的发展机会。
4、努力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促使幼儿能自主地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不适宜性行为
1、问题: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观察不够细致深入,仍然有一些重结果的倾向。原因: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仍然受传统的目标意识影响。对策: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观察水平,对幼儿临时出现的一些状况作出及时和适宜的回应,要更加尊重过程,从幼儿的角度、眼光了解事实。
2、问题:幼儿积累的体验还不够多、不够深入。原因:小班幼儿还不善于主动与同伴交换、合作地玩,因此表现出部分幼儿接触的材料不够多。
3、对策:可提供更多的材料,注重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材料、合作探索。
第二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落下来的物体》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落下来的物体》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尝试记录,对物体落下来的现象感兴趣,有初步的探索欲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落下来的物体》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落下来的物体
一、研讨思路:
该活动内容是幼儿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现象,然而其中却蕴涵着许多科学的奥秘以及教育和研究的价值。我们选择这一内容,在幼儿园大、中、小三个年龄班开展教学研讨,旨在探讨大、中、小三个年龄班幼儿科学探究和表达的特点与水平,增进教师对幼儿发展特点和水平的认识与把握,提高师幼互动的适宜性与有效性。根据三个年龄班幼儿认知的不同特点,以及各班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各班教师做了充分的预备性实验,在亲历体验活动中分析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并研究如何将难度较大的内容分解为难度适宜的几个步骤,使实验探究的每一步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挑战性,既能引发思考,又有成功的感受。小班活动的重点在于感受物体是否会下落,物体是怎样落下来的,在此基础上尝试做简单的记录,体验观察与表达的乐趣;中班幼儿探索比较两种不同材料制作的降落伞下降的速度有何不同并记录;大班的切入点放在猜测并探索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并能按下落速度的顺序作记录和分析。以此探讨同一内容在各年龄班开展活动时,所应把握的层次性。
二、活动计划与反思
活动一:落下来啦
活动要求:
1、对物体落下来的现象感兴趣,有初步的探索欲望。
2、学习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尝试记录。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过程:
1、小故事引发幼儿猜测:物体是否会落下来?以激发兴趣。
2、观察材料,摆弄物体进行感性探索体验:它们是不是都落下来了?
3、第二次探索,比较落体的不同方式。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所玩的物体,观察落下来的样子,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现自己的发现。
4、学习记录:观察记录表上贴的物体,引导幼儿选择相应物体尝试后把该物体下落的样子画下来。
5、延伸活动:玩落体游戏,如“托气球、吹羽毛”等,启发幼儿观察更多落体现象,并想办法使其落不下来。
本园教师观察反思:
适宜性行为
1、本活动目标定位较好,能根据本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重在培养幼儿对常见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初步的探索欲望。
2、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充分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要。
3、教师在活动中能注重让孩子在玩中探究,丰富体验,特别是能大胆地尝试让幼儿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给幼儿较充分的发展机会。
4、努力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促使幼儿能自主地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不适宜性行为:
1、问题: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观察不够细致深入,仍然有一些重结果的倾向。原因: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仍然受传统的目标意识影响。对策: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观察水平,对幼儿临时出现的一些状况作出及时和适宜的回应,要更加尊重过程,从幼儿的角度、眼光了解事实。
2、问题:幼儿积累的体验还不够多、不够深入。原因:小班幼儿还不善于主动与同伴交换、合作地玩,因此表现出部分幼儿接触的材料不够多。
3、对策:可提供更多的材料,注重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材料、合作探索。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文扩展阅读:物体,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切有形体的物质,一般分有气态、液态和固态。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落下来的物体》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落下来的物体》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一、研讨思路:
该活动内容是幼儿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现象,然而其中却蕴涵着许多科学的奥秘以及教育和研究的价值。我们选择这一内容,在幼儿园大、中、小三个年龄班开展教学研讨,旨在探讨大、中、小三个年龄班幼儿科学探究和表达的特点与水平,增进教师对幼儿发展特点和水平的认识与把握,提高师幼互动的适宜性与有效性。根据三个年龄班幼儿认知的不同特点,以及各班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各班教师做了充分的预备性实验,在亲历体验活动中分析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并研究如何将难度较大的内容分解为难度适宜的几个步骤,使实验探究的每一步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挑战性,既能引发思考,又有成功的感受。小班活动的重点在于感受物体是否会下落,物体是怎样落下来的,在此基础上尝试做简单的记录,体验观察与表达的乐趣;中班幼儿探索比较两种不同材料制作的降落伞下降的速度有何不同并记录;大班的切入点放在猜测并探索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并能按下落速度的顺序作记录和分析。以此探讨同一内容在各年龄班开展活动时,所应把握的层次性。
二、活动计划与反思
活动一:落下来啦(小班)
活动要求:
1、对物体落下来的现象感兴趣,有初步的探索欲望。
2、学习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尝试记录。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小故事引发幼儿猜测:物体是否会落下来?以激发兴趣。
2、观察材料,摆弄物体进行感性探索体验:它们是不是都落下来了?
3、第二次探索,比较落体的不同方式。“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所玩的物体,观察落下来的样子,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现自己的发现。
4、学习记录:观察记录表上贴的物体,引导幼儿选择相应物体尝试后把该物体下落的样子画下来。
5、延伸活动:玩落体游戏,如“托气球、吹羽毛”等,启发幼儿观察更多落体现象,并想办法使其落不下来。
本园教师观察反思:适宜性行为
1、本活动目标定位较好,能根据本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重在培养幼儿对常见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初步的探索欲望。
2、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充分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要。
3、教师在活动中能注重让孩子在玩中探究,丰富体验,特别是能大胆地尝试让幼儿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给幼儿较充分的发展机会。
4、努力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促使幼儿能自主地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不适宜性行为
1、问题: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观察不够细致深入,仍然有一些重结果的倾向。原因: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仍然受传统的目标意识影响。对策: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观察水平,对幼儿临时出现的一些状况作出及时和适宜的回应,要更加尊重过程,从幼儿的角度、眼光了解事实。
2、问题:幼儿积累的体验还不够多、不够深入。原因:小班幼儿还不善于主动与同伴交换、合作地玩,因此表现出部分幼儿接触的材料不够多。
3、对策:可提供更多的材料,注重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材料、合作探索。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落下来的物体》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391字。
第四篇:大班科学活动《落下来》
大班科学活动《落下来》
设计意图: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物体下落的不同现象及影响物体下落的有关因素,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让幼儿“自由发现探索一种物体下落现象”——“比较两种物体下落现象的不同”—— “归纳梳理物体下落现象的相关因素”,使幼儿对物体的下落现象感兴趣,并能尝试用记录的方式和语言来表达观察到的现象。目标:
1.观察、比较物体下落时的现象,对物体的下落现象感兴趣。2.能用记录的方式和语言来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准备:纸杯、纸盘、泡沫积木、树叶、羽毛、软球、绳子、废弃的饮料等,数量之和多于幼儿人数。记录纸和笔。
同样大小、颜色的手工纸每人一张。过程:
一、观察一种物体的落下来 1.提出任务。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落下来”的游戏。师:我们知道在地球上所有的物品往上一抛,都会——(幼儿补充:落下来。)这个问题真的很简单!但是你是否注意到,每种东西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呢?又能否用清楚流畅的语言来表达呢?这可有点不简单了。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品落下来的样子,等一会儿要请你表达。2.教师操作,逐一让物体下落。3.交流与总结。(1)幼儿交流。
(2)教师总结:大家通过仔细观察,把“落下来”这件事情表达得很清楚。有的注意到了落下来的声音,有的观察到了落下来的样子,有的发现了落下来的速度。很快!
(开门见山地让幼儿带着任务观察物品落下来的现象,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经验准备。)
二、观察二种物体的落下来 1.提出任务。
师:我们今天的玩的是落下来的游戏,下面请选择两样物体,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用动作解释“同一高度,同时落下”),观察它们的不同,并记录下来。
教师在幼儿操作时的指导要点如下:(1)注意了解幼儿是否遵守“同一高度同时落下”的规则。(2)当幼儿有了自己的发现时提醒它们记录下来。
(3)当幼儿记录有困难时,提醒它们用符号进行记录,也可以看看别人是怎
记录的。
(师悄悄提醒动作快的,已完成的幼儿互相交流;适度帮助动作慢的幼儿;关注督促沉溺于玩的幼儿)2.交流与总结。
(1)幼儿交流自己的记录。
(2)总结物体下落现象的相关因素。
师:大家通过观察、比较、记录,知道了物体落下来时有许多不同。可是,这些不同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根据幼儿的回答总结:可能与物体的轻重、大小、形状以及风力有关。)
(这个环节的任务难度提高了,即要在前一个环节观察的基础上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并且从语言表达转为记录表达。)
三、探索让同样的纸出现不同的下落速度 1.提出任务 师:(出示一张手工纸,使其落下)给你们一张同样的纸,使它下落的速度和我的不一样。看上去简单,其实不简单哦!试一试吧。2.幼儿操作。
教师边与幼儿一同操作,边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指导要点如下:(1)当幼儿出现折叠动作时,便上前鼓励,并与之比较两张纸的下落速度有何不同。
(2)当大多数幼儿受同伴影响采用折叠方法时,教师应进一步引导:除了折叠.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团、撕开等。)3.交流与总结。
教师在总结时可以让所有幼儿将变化后的手工纸与教师手中的手工纸一同落下,进行比较观察,鼓励幼儿设法使纸落得快一些。(在进行了两个环节的尝试、观察、比较和对下落相关因素的思考之后,这个环节尝试让幼儿解决问题,即如何让两张相同的纸下落速度不一样。)
四、结束
师:在“落下来”的游戏中,你们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努力思考和尝试,取得了胜利,为自己鼓掌吧!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观察了这些物体是怎么样落下来的,请小朋友们回家后找找其他东西,看看它是怎么落下来的?你又能用什么方法让它改变下落的速度。(引发幼儿后期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愿意去探索其他事物的落体现象。)
第五篇:大班科学活动 落下来 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
落下来
大班科学活动:落下来
作者:石凤玲 来源:周村区实验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比较物体下落的现象,对物体的下落现象感兴趣。
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物体落下的现象.[活动准备] 智慧苹果6个、托盘5个、记录单多于幼儿人数、相同的白纸人手一张、沙包、瓶子、纸杯、水果网、蛋糕盘、小手绢、瓶盖等若干、彩笔4盒。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这是一个沙包,请你仔细看,它怎么样了?”
1、教师操作沙包从空中落下。
2、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什么东西落下来,它是怎么落下来的?
3、奖励1个智慧苹果
“你们真是一群认真观察、大胆表现的孩子,奖励你们1个智慧的苹果。”
二、挑战游戏一-----探索两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有什么不同
1、猜一猜
出示沙包和小手绢,帮助幼儿理解同一高度、同时的含义。
猜一猜,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会怎样?
2、教师验证幼儿猜想,引导幼儿观察它们下落的速度及路线。
3、教师示范在记录纸上用符号记录结果。
如:用圆圈代表沙包,正方代表手绢,在它们下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他们下落的样子与速度。
4、幼儿操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你们也可以选两样不同的东西,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仔细观察它们落下时有什么不同,把看到的结果记录下来。找一个碰不到小朋友的地方试一试。”
5、展示记录单,学习多种记录方式。
1)教师提问不明白的地方,请问:xx小朋友,这个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间提问
你对谁的记录不明白,可以向老师刚才那样提问。
3)小结幼儿的记录方法。
6、奖励智慧苹果
为了表扬你们遵守规则、物归原位的好习惯,奖励你们2个智慧的苹果。
三、挑战游戏二----探索相同的纸不同的下落方式。
1、教师示范一张纸飘落,提出问题。
谁能用同样的纸和我比赛,让你的落下的和我不一样。
2、幼儿人手一张进行实验,教师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孩子和她比赛,鼓励其他孩子创新出不同的方法。如:我只和第一位想出不同办法的小朋友比赛。
3、幼儿回座位,请几名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4、奖励3个智慧苹果
5、为了表扬你们积极动脑,想出与别人不同的办法去实验,奖励奖励3个智慧苹果。
四、由智慧苹果引出牛顿的故事。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随时观察物体落下的现象。
大班科学活动:拆装圆珠笔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圆珠笔,知道圆珠笔的用处。
2、通过观察、拆装圆珠笔、绘制安装说明书等形式,感知圆珠笔的构造,掌握安装的步骤。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将拆下来的原件、放在筐子里,对拆装活动有兴趣。活动准备:
1、师生提供收集各种圆珠笔
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一支圆珠笔,人手一个小筐子。
3、在黑板上画一张《圆珠笔统计表》(附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感知圆珠笔的多样性。
——教师:你带来的圆珠笔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不同?(比较圆珠笔的粗细、长短。)
——鼓励幼儿用笔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玩一玩、说一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与同伴交换玩一玩圆珠笔,说一说:你们的圆珠笔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
——教师小结:圆珠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具,它是笔杆、笔芯等部件在材质、形状和色彩上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拆一拆——感知圆珠笔的结构。
——教师:你知道圆珠笔的里面是什么吗?
——幼儿拆开圆珠笔,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出示黑板上的《圆珠笔统计表》,讲述圆珠笔的名称(笔帽、笔杆、弹簧、笔芯等0,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发现,教师在统计表上记录圆珠笔部件的数量。
三、装一装——感知组装圆珠笔的过程。
——鼓励幼儿将零散的圆珠笔部件组装起来。
——教师:你是怎样组装圆珠笔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安装圆珠笔的过程。
四、画一画——安装说明书。
——鼓励幼儿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自己安装圆珠笔的操作过程。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五、说一说——圆珠笔的用途。
——教师:圆珠笔有什么用?圆珠笔为什么能写字?圆珠笔一直能用吗?
六、游戏活动——拆一拆、装一装。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圆珠笔,重新进行拆装圆珠笔的活动,感知不同构造的圆珠笔进一步巩固对圆珠笔的认识。
——组织幼儿分组开展拆装各种圆珠笔的“擂台赛”,比一比,看谁拆得快、装得快,训练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