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
摘要:《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以男女主人公
的爱情为主线展开故事叙述的,虽然国别不同,但是在对爱情
这一人类母题的描写上有诸多相同之处。本篇文章将抛开时代
背景,以文本为依据,从爱情产生的原因、爱情阻碍以及结局
三方面分析论述《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 异同。
关键词:爱情 原因 阻碍 结局
一、爱情产生的原因
梁与祝爱情的进入是循序渐进的,带有中国特有的含蓄温婉的特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以祝英台女扮男装入杭州万松书院为始。带有中国古代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味道。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草亭相遇,两人话语投机,义结金兰,结伴而行。两人初次见面便情投意合,为后文祝英台以男儿之身与梁山伯同窗三载未被发觉奠定基调。当祝母以家书为由令祝归家,祝英台虽然怀疑家书内容的真实性,但仍毅然决然选择离开梁山伯,归家视母。但当她做出这个决定后,又舍不得离开朝夕相处的梁山伯,在亲情与爱情之间犹豫不定之际,她想到了一个万全之策,向师母求救。当梁与祝十八里相送时,她托以九妹之名与梁山伯做媒,而此时梁并不知祝英台的女儿身份。因而从梁山伯的角度来看,此时梁与祝之间还并非是爱情,而是友情,直到楼台相见,祝英台亲口寿命事情原委,梁才恍然大悟,彼此才真正进入爱情的情境中。而由友情到爱情的铺垫,从故事的叙述时间上来看,用了三年,而相比之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只是五天,同梁祝相对而言,可谓是一见钟情。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故事叙述上要比 《梁山伯与祝英台》简单的多。罗密欧本来陷入对罗瑟琳单恋的苦恼中,终日唉声叹气,闷闷不乐,无法摆脱无益的思恋之情。一天晚上,他和一些朋友化妆参加和他家有着世仇的凯普莱特家的舞会。本意是要看看他所思念的人将在会上怎样大放光彩,却不料遇上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两人一见钟情,互相倾慕。由于两家有仇,两人秘密结婚。罗与朱的爱情是典型的西方式。
二、爱情阻碍
梁与祝之间与罗与朱之间爱情的共同阻碍是女方已有婚约,但同中有异。祝英台与马文才的婚约是在祝英台与梁山伯婚约之后。而祝与马的婚约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社会所承认的。而梁与祝是在没有获得双方父母许可之下,私自定下的,因而从世俗角度讲是不合礼法的,那么这种爱情就注定不会有好结果。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婚约在朱丽叶与帕里斯伯爵的婚约之前,虽然朱与帕的婚约是凯普莱特与帕里斯伯爵私自定下的,但是在此之前,罗密欧与朱丽叶已经在劳伦斯神父的主婚下缔结婚姻,因而二者的婚姻是受法律保护的。但是其爱情的悲剧是由于朱丽叶的表哥提伯尔特的死亡激化两家矛盾,才出现的重大转折。
此外在梁与祝,罗与朱的爱情悲剧中,出身门第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祝英台是浙江上虞坡外祝家庄祝员外之女,而马文才是会稽太守马子明之子,一个是富甲一方的财主之女,另一个是官宦之家的子弟,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婚姻是合“两姓”之好,那么财与官结姻,正是各取所需,强强联合,可谓是门当户对。同样的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凯普莱特家生活在意大利维洛那城的上层社会,而帕里斯伯爵是维洛那城的贵族,同属于上流社会,那么凯普莱特家选择与伯爵联姻也是理所当然,何况凯普莱特家与蒙太古家还是世仇。
婚约与家族立场这两个世俗观念已经决定了他们爱情的悲剧,纵使他们个人都对向往已久的爱情做出过努力和抗争,但是他们毕竟是广大社会群体中的少数进步青年代表,想要以少数压倒多数,让自己的自由凌驾于世俗规定之上,犹如以卵击石,因而两对恋人爱情之路的坎坷与尽心,甚至是毁灭是必然的。
三、爱情结局
梁与祝,罗与朱的爱情没有善始善终,而是以两对有情人的死亡收场,因而是充满悲剧色彩的。最为他们爱情第三者的马文才与帕里斯 无疑是造成梁与祝,罗与朱爱情悲剧的直接障碍,但是从故事全局来看,又是充满喜剧色彩的。
当祝英台得知梁山伯去世的消息后,坚持要让花轿绕到梁山伯坟前,当马家花轿抬着祝英台走到梁山伯坟前时,只听风雨声、雷声、哭声、呼叫声,凄惨地混成一片。忽然一阵巨响,梁山伯的坟墓裂开了,祝英台看见这情形,便跳进坟墓裂缝中,刹那间坟墓又重新合拢,风也停了,雨也止了,只见两只蝴蝶翩翩盘旋于坟上。这一幕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亦真亦幻,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正如如王实甫在《西厢记》中所喊出的口号“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然而梁与祝不能同年同月同日死,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一对有情人在人世间没有结为连理,但在天堂作一对“比翼鸟”,生生世世双双飞,永远不分离。以致后世人一看到双飞的蝴蝶就认为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梁祝的爱情故事给中国人留下了美丽的回忆。
虽然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忠心的恋人双双惨死在凯普莱特家的墓室中,但由此却换得了两家和解的喜剧收场。罗密欧在一次决斗中杀死了朱丽叶的表哥提伯尔特,罗密欧因此被放逐,而朱丽叶家又逼迫朱丽叶嫁给她不喜欢的帕里斯伯爵。为了逃避这一荒唐不幸的婚事,劳伦斯神父出于好心,给朱丽叶服下一种迷药,能假死数日,然后再暗中通知罗密欧来把她带走。这原本是完美无缺的计划,但万万没有想到,很多偶然的因素决定性地导致这对恋人的不幸。但从家族立场上看,他们以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他们的意外死亡却换来了两个家族的冰释前嫌,永世的安宁与和谐。从长远来看他们带给家人的伤痛只是暂时的,而带给两个家族的幸福和谐却是永恒的。
四、总结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都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虽然国籍有别,但是男女主人公却都是以对爱的忠贞来诠释人类爱的母题,他们的爱情之路虽然艰辛,但都是感天动地的,被后世传为佳话。虽然对爱情表现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缠绵唯美,化蝶双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热烈奔放,同样经久不衰。因而对爱情主题的表现是无国界的,这是人类最真挚情感的流露,是人类心灵的对话。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看似悲剧,实则是喜剧。悲剧的造成是由于偶然因素所导致的必然,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参杂其间,而这正是现实生活的如实反映,生活就是不按照预定轨道运行的意外,面对这些意外我们无法预见,只能在它发生时尝试去改变,努力修正它的运行轨道,使其尽可能的向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如祝英台请周师母为自己与梁山伯在暗中牵线,在出嫁时执意要求马家花轿经过梁山伯坟前;罗密欧请求劳伦斯神父为她与朱丽叶秘密举行婚礼,朱丽叶请求劳伦斯神父帮她逃婚等情节。而在修正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无意识地给他人带来伤害。如知道真相的梁山伯病重身亡,马文才赔了夫人又折兵;提伯尔特与帕里斯的死亡等情节。然而创作者呈献给读者的并非完全现实的生活,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理想生活,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双双殉情,带给读者的是伤感情绪,然而梁祝死后化蝶和罗朱死后两家和好,又带给读者安慰,因而就不难理解两折故事以大团圆结尾的喜剧情韵。
参考文献:
[1]金开诚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0 [2]莎士比亚著 朱生豪译 《莎士比亚戏剧全局下》远方出版社 2004
第二篇:《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
摘要: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英国著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演绎了两对男女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虽然是不同时期出自不同的人之手,但是在岁月的长河中仍然经久不衰,成为家喻户晓的爱情悲剧,这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分不开的。尽管这两个爱情的故事然有着共同的悲情主题,但在爱情表达方式、爱情障碍、悲剧结局等方面却截然不同。本文通过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多方面比较,从而探究中西方文化及价值取向的内在差异。
关键词:《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表达方式;爱情障碍;悲剧结局
正文:《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以其凄美的爱情故事广为世人传诵,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它讲述的是祝家之女英台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途遇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遂结为兄弟。他们在一起三年,情意深厚,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情,但梁山伯却把这当成了兄弟情意,分别之际,梁祝二人十八里送别,祝英台说自己有一个妹妹,想为妹妹做媒,但梁山伯却没领会到祝英台的寓意,待到祝家庄求婚时,祝英台的父亲已将她许配给了太守之子马文才。梁山伯悲痛欲绝,最后忧郁成疾,不久便死了。马家迎亲时,花轿经过梁山伯墓,祝英台到墓前痛哭,顿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墓穴裂开,祝英台一跃跳入墓中,最后二人化为彩蝶从墓中飞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热情讴歌了坚贞纯洁、生死不离的爱情,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的追求,所以深受人们喜爱。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于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著名戏剧作品之一,它描写的是一对相爱的恋人罗密欧与朱丽叶被拆散最后殉情的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在一次舞会上一见钟情的。由于两家有着积怨很深的世仇,经常发生械斗,所以他们的爱情受到双方家庭的强烈反对,但是,他们不顾反对私定终身,并在神父劳伦斯的见证下举行了婚礼,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罗密欧杀了朱丽叶的表哥遭到流放,朱丽叶的父亲业逼她嫁给帕里斯伯爵,为了逃婚,神父劳伦斯设计使朱丽叶吞下安眠药假死,不明真相的罗密欧赶到,看到朱丽叶的假死,悲痛欲绝,喝下毒药倒在朱丽叶的身边,待到朱丽叶的药性过了,看到了奄奄一息的爱人,于是毅然决然地用短剑刺向自己的胸膛,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罗密欧与朱丽叶》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的爱情观与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歌颂了恋爱自由、个性解放的美好理想。
虽然《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讲述的都是爱情悲剧,但由于其所处的时代和国家不同,使这两部作品在许多方面有不同表现。
一、爱情表达方式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在爱情表达上是含蓄的,他们在一起朝夕相处三年,有很深厚的感情基础,而祝英台正是在这长久的相处之中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慕的情愫,正所谓日久生情;而梁山伯对祝英台的感情仅仅停留在兄弟之情上,与英台同室而居三年却丝毫没发现他的祝贤弟其实是女儿身。于是便有了十八相送的路上,祝英台借景传情、借物表意,以牡丹花、雌鹅、比目鱼、美鸳鸯、牛郎织女等事物来暗示,却始终没有明言,而梁山伯不解风情,以至最终没有明白她的心意。作品最扣人心弦的部分就是祝英台在爱情表达上的欲说还休,她迟迟不肯表露衷肠的原因有二:一是在封建时代,尊崇“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女扮男装出门求学,在那个时代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她要隐藏好自己的身份;二是作为女性,“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束缚着她,和梁山伯同处一室三年,祝英台更是羞于表白,所以一直没有吐露心声。
与梁祝含蓄的表达方式相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表达方式更加大胆和开放。他们在舞会上相遇,便一见钟情,他们对爱情的表达方式犹如喷薄的火山,如此激烈,在剧本里到处显现着他们炙热的表白。例如罗密欧在阳台之下趁星光仰望朱丽叶时的告白:“那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那就是我的意中人,啊!那是我的爱;唉,但愿她知道我在爱着她!”还有罗密欧死前对朱丽叶的表白,特别感人:“啊,我的爱人!我的妻子!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力量摧残你的美貌;你还没有被他征服,你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着红润的美艳,不曾让灰白的死亡进占。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仍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是如此火热,他们一见钟情,并他们不顾家族仇恨,大胆地向对方倾诉自己的爱慕之情。这种直率的表达爱的方式,是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新兴资产阶级努力摆脱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
二、爱情障碍
在封建时代,男婚女嫁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门当户对”,梁山伯家境不好,又是一介穷书生,而祝英台家境殷实,在当时是不可能在一起的,这是封建传统观念对爱情的束缚。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障碍不仅在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家庭的阻碍,还有他们个人的原因,他们同窗数载,梁山伯连祝英台是女儿身都没有发现,可见其木讷;十八里相送,英台百般暗示,梁山伯还是没有发现;楼台相会,他只敢偷偷和英台约会;在英台的父亲将祝英台许配给马文才后,他束手无策,不敢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尽管祝英台对梁山伯有爱慕之心,但她努力控制自己内心的欲望,自觉地遵守封建的礼教,害羞,未向梁山伯表露心迹,但他们的爱情障碍从本质上来看还是封建社会造成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障碍有三点:第一是家族仇恨。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大家族是对立的家族,家族的世仇时时刻刻影响着他们,导致后来罗密欧把朱丽叶的表哥刺死,而他自己被流放。二是人物的性格。罗密欧既勇敢但也不乏鲁莽,坚定同时有些冲动,缺乏理智,他没有发现神父给他寄去的信,又未确认朱丽叶的死讯就自杀殉情,这也阻碍了他们爱情的继续。三是罗密欧和朱丽叶生活在黑暗的行将崩溃的中世纪,这一时期虽然资本主义的曙光已经显现,但腐朽的封建制度以及封建的伦理观念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说,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爱情实际上一开始就是在传统的伦理道德与新的道德之间产生的。因此,这也注定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人之间的爱情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世俗观念的冲击。
三、悲剧结局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结局都是男女主人公以死表明对爱情的执着,他们不同方式的死亡表现了中西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悲剧似乎更看重情节的必然性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西方悲剧通常强调情节的偶然性和个人的原因。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他们的自由恋爱是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也不符合当时的封建社会的礼教,加上牢固的封建家长制和婚姻观念,他们只能以死明志,一场风雨雷电大作之后,风停雨霁,两人最后化成两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梁祝的爱情不能在这个社会实现,只能化成蝴蝶在另一个世界相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追求爱情,但是却由于个人的偶然因素导致了他们双双走向死亡,这种命运捉弄人的偶然在剧本里随处可见,他们在一次舞会偶然见面,并一见钟情,罗密欧偶然杀死了朱丽叶的表哥,这加剧了两个家族的对他们爱情的阻碍,罗密欧没有看见神父给他的信,买了毒药在朱丽叶面前喝下,朱丽叶却活过来了,后来用短剑自杀。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死没有梁山伯与祝英台那般美好和浪漫,充满着沉重和血腥恐怖,让我们无不震撼。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反映了人们追求崇高爱情的美好愿望,通过对它们的比较, 可以认识不同国家, 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的魅力, 也可看到它们在世界文学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差异及其根源》,《作家杂志》,魏金龙 2008.2
2、《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兰州交通大学学报,姚文振,2006年4月,第2期
3、爱情绝唱与时代悲歌———《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王霞,《时代文学》,2001年12
4、两部悲剧的不同文化——合读《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时代语文》,张尚信,2008,2
5、东方之绝唱,西方之神话——谈《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靳惠玲
第三篇:《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
我讲《梁祝》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
各位同学,今天我讲的故事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很早很早以前,祝家庄住着一位财主,人称祝员外。他有个女儿,名叫祝英台,不但美丽大方,而且勤勉好学。她想到学堂念书,可学堂不收女子。经过苦苦挨求,终于征得父母同意,女扮男装,去杭州读书。
路上,祝英台遇见一位书生,名叫梁山伯,也要去杭州求学。这二人,一个聪明乖巧,一个憨厚老实,相互说话挺投机,彼此感觉很良好,便山誓海盟、结拜兄弟。山伯年长称“梁兄”,英台从此为“贤弟”。
同窗三年,“梁兄”对“贤弟”百般照顾,却从未识破对方是个女生;“贤弟”对“梁兄”十分敬重,好感也与日俱增。
说话间,学业期满,该是打点行囊,告别老师,各回各家的时候了。“梁兄”恋恋不舍,十八里相送,把“贤弟”送到长亭;“贤弟”情意浓浓,说家里有个“小九妹”,让“梁兄”一定来提亲。
几月后,梁山伯来到祝家庄。咦,原来“小九妹”就是祝英台。“贤弟”已不再是清秀的男生,而是一位漂亮的姑娘。
可是,祝员外腰缠万贯,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压根儿瞧不上家境贫寒的梁山伯,硬是把女儿许配给了马太守的儿子,活活拆散了一对有情人。梁山伯悲恨交加、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祝英台闻听噩耗,突然间变得异常平静。她不再与父母抗争,只是要求娶亲的花轿必须在梁山伯坟前停留,待她祭奠之后,再去马家成婚。
就这样,花轿在梁山伯坟前停了下来。祝英台跪拜在地,哭得泣不成声。这哭声感动了上苍,感化了神灵。忽然,坟头裂开一个大口,祝英台奋身一越,跳了进去。娶亲的人们还没顾上去拉,坟头又紧紧地合拢了。这时,天空现出彩虹,地上盛开鲜花,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各位同学,这就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中的一个,《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凄美的故事被戏剧家搬上了舞台,被音乐家谱成了乐曲。有机会,我一定给大家弹弹古筝协奏曲《梁祝》,相当的好听呢!
哦,附带说一句,现在好多地方都在争“梁祝”。我家就分成了两派。妈妈老家在浙江,说“梁祝”是浙江上虞人,因为那里还保存着祝英台坐船去杭州读书的小码头。爸爸属于河南籍,说“梁祝”是河南汝南人,因为那里有个梁祝镇,还有梁祝坟。叫我说,不用争,“千古传颂生生爱”,他们都是中国人。
第四篇: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课型
音乐欣赏
课时
一课时
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教学重、难点
认识《梁祝》的音乐内涵。
教学方法
1.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电教手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忆式)(5分钟)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下面请一位同学,用她那把心爱的小提琴来为我们演奏这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表演)
提问:“你在多次演出中都演奏了这首乐曲,你是不是非常喜欢这首作品?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3分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讨论)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三、乐曲的结构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见分析图)梁山伯与祝英台(奏鸣曲式)
引子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结束部 春 鸟 主部 连 副部主题
景 语 A B A 接 A B A C A 十 长 英 楼 哭 化 人 花 爱 草 主 部 同 共 八 亭 台 台 灵 民 香 情 桥 题 窗 读 相 惜 抗 相、蝶 的 主 结 再 华 三 共 送 别 婚 会 控 同 题 拜 现 彩 载 玩 诉 情 乐、段 投 坟
下面依结构图欣赏作品(30分钟)
四、作者简介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由多种乐器组成,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多声部音乐中的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
五、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奏鸣曲式的体裁,这部作品就是应用了奏鸣曲式的创作方法。请同学回忆一下这种音乐体裁的结构图。(旨在复习奏鸣曲式的结构图。)
(一)、呈示部、引子:
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播放“引子”音乐)
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2.主部:(播放“主部”音乐)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播放“连接部与副部”音乐)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
设问:这一部分的节奏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由此想象一下,这一段音乐描写了梁祝故事里哪一部分的情节?欣赏完后回答。
明确: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播放“结束部”音乐)
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二)、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在欣赏时老师做相应的提示:(播放“展开部”音乐)
1.“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2.“楼台会”:
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
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再现部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观看视频体会一下协奏曲的感觉
六、结语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五篇:《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通过本课,使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描述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并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人民群众反封建思想感情的爱情悲剧。
【学生现状】
八年级学生在经过前阶段的学习,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分析音乐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自身音乐基本素养和对艺术的审美还有待加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感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魅力。
2.知识与技能:
a、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协奏曲这一体裁知识以及记住曲中的音乐主题及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
b、能够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3.过程与方法:
a、聆听音乐,领略音乐作品的韵味的同时能说出主部主题在呈示部中出现的次数。
【教学重点】
1.欣赏全曲能记住音乐主题及乐器音色并学唱歌曲《化蝶》。
【教学难点】
1.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欣赏电影《梁祝》片段引出课题。
这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故事,柔美、深情的旋律,能打动人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小提琴协奏曲
二、讲授新课
1.了解作者何占豪、陈刚
何占豪(1933—)浙江人,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与同学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是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的必听曲目,被誉为“为中国创造民族化交响乐开拓一片绿野”的“不朽的(中国)民族音乐经典”,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整个东方音乐的骄傲”。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上海市人,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早在求学期间,他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等。
2.音乐知识:
协奏曲:一件独奏乐器与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由什么乐器担任主奏就叫什么协奏曲。如:钢琴协奏曲、琵琶协奏曲、二胡协奏曲等。
3.作品创作背景分析: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标题性的小提琴协奏曲。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描述了梁山伯、祝英台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4.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结合实践与创造第四题,说说这个主题在呈示部中出现了几次?
5.能说出几种演奏乐器并能记住其音色。6.唱一唱主部主题《化蝶》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通过欣赏那动人的、洋为中用的音乐艺术魅力,调动着我门的情感,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那就是真情。